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市场预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完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为学生学习今后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乃至实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市场调研与预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考核
2007年包头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开始招生,中间停招3年,2011年恢复招生,重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其中《市场调研与预测》是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应用型广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促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进一步发展,突出专业特色,适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学习今后的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实习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果欠佳。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任课老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低。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不强,学生的执行力不够,编写的调研报告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现问题、及时思考并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欠缺,与培养方向脱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分为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两部分。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研的内容、市场调研常用方法、问卷设计技术和抽样调查。市场预测包括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描述和定性的市场数据分析预测。但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招生为文理兼收,在选教材以及课程内容设置时,定量市场预测内容较少,定量市场预测的原理介绍较浅,在运用分析软件时只涉及EXCEL数据分析中的部分内容。课堂案例教学中,医药产品调查、医药环境分析和医药客户满意度等内容穿插较少,与学生就业方向联系不紧密。
(三)考核方式结构不合理,过程性考核不显著。由于该门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考查课,所以结课形式采取非闭卷考试的形式,主要是以学生交一份老师的命题作业为主。课程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30%+期末成绩(作业形式)70%。在考核方式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没有具体进行量化,而且以作业形式的期末成绩相对占比较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应加强过程性考核。
二、《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与“十三五规划”的培养方案相匹配。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学校制定“十三五”规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各个专业及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市场调研与预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需具备市场营销学、概率论与数据统计、西方经济学、医药消费者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也与后续推销理论与实务、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因此在修改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将市场营销专业该门课程设置在第6学期,54学时,3学分,为整个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契合。我校为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医药营销方向。根据毕业生就业的情况看,有50.6%的学生在从事医药营销相关工作,半数以上面向医药企业、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工作种类主要有OTC代表、医疗器械营销专员、医药企业行政人员等岗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还需与学校办学特色和未来就业趋势相契合。
(三)与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相适应。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调研,68.7%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单项式、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不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配合科学的课程考核,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法[1],在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仔细思考想要调查了解的项目内容,每人上交一个题目,根据题目的相关程度,将班级学生分组,一般每组5~8人,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利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分组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全程的教学活动,加强运用课程内容,有利于掌握所学知识要点。小组在设计调研方案时避免小组成员中有搭便车的现象,要求说明每名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并在期末根据小组成员对一组项目调研报告中自己负责部分完成情况给予单独打分。小组的活动主要是确定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开展调研活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预测,撰写调研报告并制作PPT进行汇报。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准确定位,增加医药环境、医药品牌研究、医药产品调查、医院顾客满意度等内容和相关案例[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加强与学生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势的联系,体现特色专业中课程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课上教学,另一部分是课下学生活动。将课上与课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先用6学时介绍市场调研的内涵,包括基本概念、重要性、特征、原则和内容以及调研方案的设计。在第7学时上课时,要求小组确定调研主题,并针对调研主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后,小组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的设计中需要列出小组调研的主题、时间进程、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注意事项等。然后讲授市场调研的常用方法和问卷设计技术。在第28学时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问卷的设计,在上课时对学生问卷的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全面性进行分析,帮助各个小组确定问卷内容。在第28~34学时期间,要求学生运用投票平台问卷星等网络调查方法或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并收集问卷。在第40~52学时,要求学生对收集的问卷运用SAS、SPS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预测并开始调研报告的撰写。在课程的最后2个学时要求学生提前做好PPT并在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课上内容与课下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边学边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培养目标和更好适应社会的人才。
(三)课程考核。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课程考核方案的要求,《市场调研与预测》为考查课,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更应该体现过程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将个人最终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综合确定。个人期末最终成绩=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50%)(具体内容见表1)。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个人成绩主要是由出勤、课题表现、作业、参与小组项目的积极性和个人负责项目内容的完成情况确定。小组成绩由调研目的与方案设计、问卷制作及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用PPT进行汇报构成。对小组进行打分时,根据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PPT的规范性、完整性、合理性等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学生本门课程的期末成绩。
四、结语
教学改革内容在2013级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小组对项目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共有4组学生以课程调研项目为基础设计作品参加了2016年“创青春”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2组参赛作品获得包头赛区铜奖。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市场调研与预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和市场调查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改革,建立一种动态的更新机制,形成在理论上、方法上较完备的科学体系[3]。教学实践改革是高校任课教师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实践———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再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断上台阶,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作者:安慧琳 单位:包头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詹立平.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78~79
【关键词】高职教育;劳动力市场;适切性;路径选择;预测模型
【作者简介】王全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赵兵川,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山西大同037009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7-0223-04
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做到与劳动力市场对其培养的人才的需求数量、结构和质量的适度匹配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基本准则和必然要求。但要做到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度匹配与协调发展,并非易事。根据麦可思的调查,2008-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是61%、57%、59%。且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有63%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有研究显示。职业教育毕业生从事与他们所受到的培训越是接近,他们的生产率与工作满意感越高。如何才能使高职教育的各种课程与工作相匹配?如何保证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对口?必须在考虑高职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和整个社会需求的运作过程中才能找到答案。
一、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原因探析
高职教育毕业生非对口就业以及职业期待不高的现实状况。反映出高职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导致不匹配的因素可能很多,本文将借鉴经济学理论中的蛛网理论进行分析。
蛛网理论解释了为什么特定类型的市场价格会受周期性波动的支配。该理论描述了在价格未知以前,必须确定生产总量的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循环互动过程。此时。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是基于对先前价格的观察。蛛网模型中供给决策与需求间存在“时滞”。以蛛网理论应用于农产品市场来说明农产品价格随供给和需求循环波动的关系。假定,由于不可预料的恶劣天气原因,农民玉米作物的产量超乎寻常的低,农产品市场上玉米供给短缺。导致玉米价格升高。如果农民预计玉米高价的状况将持续。来年他们将增加玉米作物的种植量。因此,农产品市场玉米的供给量增加,导致价格降低。如果农民因此又认为玉米价格将持续走低。他们将减少玉米的种植量,最终导致玉米价格再一次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间与上述描述有相似之处。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教育对象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的确定与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刻也存在“时滞”。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完全透明性以及远期变化非预期性特征,导致学生及家长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往往可能是“短视”的。他们在高职教育入学专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主要根据以往此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大小和工资收入的高低而确定。以往工资高、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即所谓的“热门”专业,往往是学生和家长选定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预计此类专业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工资都比较理想。而正是由于该种预期。导致出现以往求人倍率高、收入可观的高职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进人劳动力市场的时候出现过剩的现象,其投资的收益下降(假定工资即其收益)。反之,一些近年来较“冷”的专业。由于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不愿意投资,使得此类人才的劳动力市场供给短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不得不提高工资以便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一种理想的、难以企及的状态是经过几个周期的波动后,劳动力市场上某种类型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正好匹配。即我们所期望的均衡状态。
二、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的路径选择
(一)人力资本高职教育投资的特殊性
理论上,随着产品价格及供需的周期性波动。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趋于理性。蛛网模型的均衡状态,远期内是可以实现的。但就短期而言。产品的生产者往往会出现决策失误。
高职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人力”生产过程。学生既是投资者,也是“产品”。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与私营企业等一些商业投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教育决策的直接面对者是学生及家长。他们通常并没有该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且决策一旦形成后基本不能再改变;而商业投资者往往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他们凭借自身的智慧不断获取市场的反馈信息,当有新的商机出现时,他们可以重新修订和评价自身的决策。
此外,人力资本的高职教育投资不仅需要物质投资,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者本身时间、精力和青春的投资,而后者对于人的生命来讲是不可逆的。商业资本投资在损失出现后有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补救,即使不能弥补,所受损失最多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如果决策失误,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要大于商业资本投资。教育上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不仅限于学生及家长。教育部门、国家和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预测的重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但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并非始终存在。早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逐步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者之间才逐步建立起一种保持适度张力的紧密联系。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真正形成的时间还很短,仍有诸多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加之,我国高职教育的急速发展并非完全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客观现实需求。国家政策行政命令的推动起到极大的主导作用。更何况,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高职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配合且保持适度张力的机制远未形成。美国与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美国的劳动力统计署(BLS)与爱尔兰的经济与社会研究院(ESRI),为了促进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互匹配,均开展了有关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预测的研究工作,并定期出版各类教育与职业的未来劳动力市场状况信息。
通过劳动力市场预测,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公共就业服务和机构、用人单位以及教育部门提供某些专业和职业的未来供需状况等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政府决策者可以制定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而其它相关部门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未来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而在系统内部作出一些适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预测涉及宏观层面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等信息,可以作为学生及家长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参考;还可为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机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设计就业培训项目提供重要的前瞻性信息。而这与蛛网理论中蛛网摆动的基本形成原因是由于生产者生产行为的决定是基于对先前价格的未来预期,从而造成市场上产品供需不合理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
蛛网理论假设学生形成他们的决策完全是基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而不是未来状况。换句话说,学生把当前某一专业的劳动力市场地位等同于(或大致等同于)未来实际状况。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缺乏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总体把握。他们几乎不可能预估到某一专业未来真实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他们唯一可以使用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指标是其直接表现形式,如现行工资或获得工作的可能性。这也是导致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重要因素。蛛网行为导致的不协调是开展专业的公共劳动力市场预测的期望所在。通过专业预测可以辅助学生及家长、就业机构、政府决策部门、高职高专教育部门决策的制定与选择,进而使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改进。
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也即高职教育的毕业生一般是在本区域范围内就业(本文不探讨毕业生的区际流动)。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协调问题本质上也是区域性的,即通常我们是以某区域范围内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作为衡量招聘人才问题的难易程度指标的。所以有关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预测应以特定区域为对象。此外,长期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因此,中短期区域劳动力市场预测是比较合适的(假定短期内社会经济不会发生大的波动和急剧变化)。
市场的绝对完善只能存在于理论分析中,所以供需间的绝对匹配与均衡也是不可能的。开展劳动力市场预测的意义在于可以提供不同类型职业以及高职教育专业未来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蛛网模型中的“蛛网”摆动过程。不仅如此,由于影响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学生必须做教育选择时经验匮乏,而这样少有的几次决策对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通过开展预测,为学生家长及教育部门等机构提供不同专业、职业劳动力市场地位的中短期预测,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推进高职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尽可能匹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业化中后期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的建立意义深远。
三、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预测模型的理论探讨
(一)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思路
按照蛛网理论,价格随着市场供给与需求发生波动的同时也对供需双方起着调节作用。就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而言,“买方”占主导优势,即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而言是需求导向的。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或者说是寻求未来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的中间态时,应遵循:未来劳动力市场对高职教育毕业生需求态势的分析高职教育供给现状的分析未来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划的确定(或者说是学生及家长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确定)的基本分析框架。
预测期,劳动力市场需求可以划分为由于未来就业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由于退休及职业流动而形成的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可把这二者称为高职教育毕业生的新增就业需求。劳动力市场高职教育毕业生的供给可划分为由应届高职教育毕业生形成的供给和由于同类型人才的短期失业而形成的供给。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额可用未来劳动力市场状况指标来衡量。
按照上面的分析框架。预测模型可采用层级分解法。首先确定由于就业水平的变化。每一国民经济部门(可采用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对高职教育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然后根据产业与职业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分解到劳动力市场每一职业大类的需求,最后再分解到每一职业小类(职业小类与高职教育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需求:职业小类对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与由退休及职业流动而形成的对高职教育类人才的需求共同构成每一职业小类的高职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劳动力市场高职教育类专业人才的供给,可以通过统计处于短期待业状态且有就业意愿的高职教育类专业人才。以及劳动力市场应届高职教育毕业生二者共同确定。按职业小类统计得到的高职教育专业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市场高职教育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比值就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未来劳动力市场就业前景指数。该指数越大,此类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就较好,相反则就业较差。根据就业前景指数的取值范围,可以采取定性描述的方法,如,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这种定性描述比采用确切的数值更容易让人接受。政府的决策者、就业培训机构、职业教育部门以及学生家长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应用。
(二)劳动力市场前景衡量指标
B0rghans认为个体可以根据各类不同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前景调整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Heijke,H等认为,通过预测的方法,提供充分可靠的有关各职业和教育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增加其透明性,不仅便于学习者选择相关专业和进行教育投资。更能进一步实现在无需直接的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使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相互适应。
在我国。学生选择何种专业是在其进入高职院校之前就确定的,入学后一般更换专业的可能性很小。在实用主义和工具理性前提的假设下,学生选择何种专业一般首先考虑的是工资和该专业的劳动力市场前景。当然,学生自身的喜好也是专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喜好、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影响个体决策的重要因素。但学生个体的喜好和能力对某一学生个体而言是特定的,对学生个体决策选择的影响是相对恒定的。因此,劳动力市场状况就成为影响个体决策的重要变量。但正如Havek所言:“决策者决策的作出会受到许多信息的影响,我们必须将价格体系看成信息交流机制。”市场经济环境中,几乎所有相关的信息,除个人喜好外,都将反映在价格中。也即,除个人喜好外,专业的选择将由价格决定,例如工资(部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反映)。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很多,但考虑到数据等相关信息获取的现实可能性。对高职教育专业选择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劳动力市场预测指标信息可以简化为工资和就业机会。
工资是由与某一特定专业相关的产业部门的工资总和测量的,由该产业部门总从业人员分配。就业机会可看作是由相关职业从业人员与失业人员分享的某产业部门的岗位份额。根据劳动力市场分隔理论,当某类职业处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地位时,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规范、升迁机会多,相应的渴望进入该劳动力市场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就会增加。反之。则减少。
关键词:大数据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改革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37-02
一、引言
信息技术和社会化媒体的飞速发展引发了数据的大爆炸,而庞大的数据集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企业需求,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理念,使用更加先进的调查预测工具,为企业培养出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基于大数据的更多样本,更多实时数据的分析。对于市场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讲,虽然不能达到数据分析的专家,但是必须顺应时代及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参与感,很难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第二,传统课程安排实践课时偏少,通过查阅各类院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多数高校实践课时占总课程课时的比例不足30%,教师很难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监管和指导。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基于实践课时偏少,实践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很低且缺乏完整科学的成绩评定体系,容易造成学生“搭便车”的现象;第四,《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与《统计学》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授课过程中如果缺乏课程衔接与配合意识,很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叠。同时,如果学生的统计学知识不扎实,对数据的分析仅仅停留在问卷调查数据的初步统计,很难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顺应大数据时展的要求,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教学内容上增加数据分析的内容,主要引入SPSS统计软件的实验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学形式上采用课题式教学,通过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考核上,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积极性,并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依据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分析的需要,学生要先修《统计学》课程,通过和《统计学》教师的沟通与配合,《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内容减少与《统计学》重复的理论部分,增加数据分析内容,尤其是SPSS操作模块。与此同时,增加实践课时。该课程的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授课占用24学时,SPSS操作占用12学时,实践课时12学时。课程理论讲授模块的内容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数据搜集方法、市场调研误差、数据整理与分析、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SPSS操作模块包括: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问卷数据的录入与清理、单变量的一维频率分析、双变量的交叉表分析、多选变量的一维频率分析和交叉表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简单统计推断、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相关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两个模块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课题式教学完成,学生通过选定的课题展开,围绕选题在实践课时完成完整的市场调研过程,应用SPSS完成数据的分析过程,最后以课题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二)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按照兴趣以4~6人为一组进行组队,通过发现生活中与市场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参与大学生市场分析大赛或者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形式确定调研主题,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案。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新的科研项目的立项都会面对很多的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展开教学与科研活动,形成一个学习型的教与学的团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意识。师生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会有新的发现,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优化
由于《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课程加强了实践环节,所以在最终课程的成绩评定中,学生实践环节的占比要相应的提高。我校传统课程考核中,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30%和70%。现计划调整为:综合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由于实践环节都是分小组进行,调研报告和最终的汇报只能区分不同小组的最终表现,很难区分小组成员的实践表现。为了防止小组成员在团队作业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所以学生个人实践成绩=小组实践成绩70%+个人平时成绩30%。小组实践成绩的评定在汇报过程中采取小组互评和老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小组互评占30%,由其他小组评定的平均分计算得来,老师评定占70%,按照课题选题的难易程度及完成的工作量大小来确定。个人平时成绩=组长评分30%+老师评分70%,组长评分根据组员的参与度及完成情况决定,老师评分根据小组分工的完成情况决定。这种成绩评定结构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公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觉参与实践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锻炼中,并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四、课程改革与专业特色
由于课程采用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也是一种提升。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也可以为市场营销专业特色的建立指明方向。
(一)以就业为导向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市场调研工作,因此如果能在学习的基础上考取相关证书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就业率,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考取中级调查分析师证书。中级调查分析师证书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消费者行为学、调查概论、市场调查实务、抽样技术和调查数据分析。学生可以侧重以“消费者行为”为课题开展市场调查,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市场调查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也掌握了市场调查的实务,提高了数据分析的能力,实现了大数据时代企业对新的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
(二)以专业竞赛为导向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以专业大赛为依托,比如学生的选题可以先以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基础组织教学实践,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可以为参加更高层次的专业大赛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现有课题的基础上选拔比较好的项目衔接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全国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等。这种模式既可以加强与全国高校的交流,也可以紧追市场调研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沿,拓宽任课教师的思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学满意度。
总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不仅顺应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能体现出以市场调研为依托的专业特色。但是我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程的改革不仅和现有师资水平有关,而且与学校的各种软硬件配置以及实验室建设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目前我校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方面的软硬件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如何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实现SPSS操作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无缝衔接也是需要我们通过调研来逐步改善的。同时,课程的建O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我们在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摸索和提升,紧跟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段晓梅.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9)58~60
[2] 李红梅.市场调研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07~109
[3] 陈成栋,刘晓云.“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2(35)26~28
[4] 赵磊,朱娜.“大数据”时代农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方法探讨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7)187~188
关键词:炼焦煤 市场行情 因素分析 预测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非常丰富,种类齐全,但是炼焦煤资源相对匮乏,优质焦煤资源更是少之又少。2013年以来,随着煤炭产能不断释放及需求下滑,市场供需逆转,煤价大幅调整,行业内亏损的煤炭企业不断增多。尤其是炼焦煤市场也层生波澜,紧紧扯动了消费链各环节的神经。2013年的炼焦煤市场既有与动力煤市场联动的特点,又在个别时段节点和变化的规模幅度方面完全走出自己独特的行情,对于部分地区的煤企起到了生死攸关的作用。
一、2013年炼焦煤市场行情回顾与运行特点分析
2013年全国炼焦煤市场经历了大跌大涨,其中1~2月份价格小幅攀升;3月份价格稳中偏弱;4~7月份需求萎缩,价格持续下行、跌跌不休;8~10月份,下游集中补充库存,需求有支撑,价格开始回调;11月份,炼焦煤市场开始趋向于平稳,个别主流煤企优质品种价格继续上扬。
1.第一阶段
2013年前两个月,全国炼焦煤市场整体运行良好,下游企业采购积极性较高,需求有支撑,价格节节攀升。
元月初,部分主流煤企炼焦煤价格有零星探涨,中旬以后,华东炼焦煤市场价格开始普涨,涨幅40~50元/吨;与华东市场的普涨相比,从下旬以后山西吕梁地区、内蒙乌海地区炼焦煤价格开始上调,涨幅30~50元/吨,河北开滦集团25日起焦煤市场价格上调20元/吨。
2月份后,全国焦煤市场再次延续前期向好的运行态势,下游市场积极补充库存,焦煤市场需求有支撑,多数地区价格持续攀升。如:山东精煤市场价格普涨20~40元/吨,河南鹤壁煤业、河南神火集团焦煤市场价格普涨40元/吨,河北邯郸地区个别煤企价格上调50元/吨,山西焦煤集团个别焦煤价格零星上调,潞安集团贫瘦、瘦煤、喷吹上调60元/吨,黑龙江龙煤集团精煤市场价格上调20~30元/吨。
2.第二阶段
2013年3月开始,全国焦煤市场价格开始稳中下行。
从3月份开始,受房地产新国五条的影响,钢材和焦炭市场行情一路下行,钢厂和焦化厂采购积极性受挫,部分焦化厂开始限产甚至停止采购焦煤,加之前期存煤充足,受此影响,市场需求疲态尽显,价格顺势下行。华北、华东、西北、东北等地主流焦煤企业普遍面临高库存压力,走货情况欠佳,价格降幅多在30~80元/吨。
进入4月份,国内炼焦煤市场爆发降价,此轮降价呈现范围广,幅度大的的特点,范围方面南达贵州盘江,北至黑龙江双鸭山,中间涵盖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国内诸多炼焦煤主流企业,其中4月份部分大矿降价如下:龙煤集团下调100~130元/吨、山东兖矿集团下调130元/吨、河北开滦集团下调85~110元/吨、山西焦煤集团下调30~70元/吨、河南平煤集团下调60~80元/吨、安徽淮北下调60~80元/吨、安徽淮南下调40~50元/吨、河北冀中能源下调50元/吨、贵州盘江下调30元/吨、江苏徐矿集团下调90元/吨。
此后,炼焦煤价格开始逐月连续下调,跌跌不休,各地存煤剧增、回款困难、销售压力巨大,一时间各种降库存的促销措施层出不穷,不断翻新,行业内竞争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互相争端市场份额,抢占微利蛋糕,市场处于无序混乱状态。进入7月份时,炼焦煤已经迎来第四轮降价,多数地区炼焦煤价格已经跌破去年最底部价格,大多煤企进入亏损线以下。以山东兖矿为例,二号精煤挂牌价格830元/吨,较今年年初降幅高达220元/吨,背后尚有部分优惠措施。
3.第三阶段
2013年8~10月份,受钢铁、焦炭价格回暖以及下游市场集中补充库存的需求拉动, 持续下行的炼焦煤市场在8月中下旬迎来了转机,累计涨幅一般在60~80元左右;进入10月份后,部分主流煤企价格仍旧小幅探长,其中山西焦煤集团焦煤价格上调30元/吨,开滦集团上调10~25元/吨不等;安徽淮南、淮北矿业价格上调20元/吨;黑龙江龙煤集团焦煤价格上调30元/吨;但是多数煤企焦煤价格持稳为主;
4.第四阶段
2013年11月份之后,全国炼焦煤市场运行平稳,主流煤企价格持稳观望,除个别地区前期超跌的优质煤种价格小幅盘整外,整体价格波动不大。下游企业炼焦煤库存相对处于高位,采购积极性有限,因此多数煤企存煤小幅波动,压力不大,挺价意愿强烈,多持稳观望,市场相对平静。
二、影响炼焦煤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宏观经济方面
国际方面,在经历了数年的徘徊之后,全球经济继续呈现复苏势头,尤其是欧元区结束了成立以来历时最长的经济衰退。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复苏也将带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复苏。国内方面,三季度以来,随着经济环境好转,再加上国内温和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开始稳步回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小幅回升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PMI在6月份降至50.1%之后,7、8、9、10月份连续回升至50.3%、51%、51.1%和51.2%,经济形势好转无疑为煤炭需求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
音乐教育主要指的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素材使学生获得音乐灵感与音乐创作中的启发,从而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提供特定的文化素材,使音乐成果更加新颖。文化市场主要根据人们对文化需求不同而衍生出来的市场要求。通过对文化市场的分析与划分,可以使音乐创作的成品更加规范。依据文化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对音乐教育做出适当的调整。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文化资源的浪费。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音乐教育的推动,因此,通过文化市场规范音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的关系
(一)高校音乐教育对文化市场的影响
高校音乐的主要目的是传授音乐知识、散播音乐文化。音乐是传播文化的途径之一。文化市场是衡量音乐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所以,通过分析音乐教育对文化市场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市场的需求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向导。两者是相互对应的供应关系。高校音乐教育对文化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对市场供应方面的影响。人气较高的音乐产品可以带动文化市场的发展。由于我国文化市场较为隐蔽,没有明显的交易形式,其只能借助特定形式的传播表现文化市场的存在性。由于文化市场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而音乐可以使文化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是推动文化市场得必要条件。
(二)文化市场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文化市场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化市场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从高校音乐教育内容方面分析,就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中,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占音乐教学的大部分比例。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是音乐教学的辅助内容。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通俗音乐的鉴赏通常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文化可以为音乐教学提供灵感,由于人们对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音乐创作缺乏内涵。丰富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从音乐教育形式方面分析,由于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场地是室内课堂,这极大的削弱了学生上课的活力。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多样化。一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内容的同时,对其相应的文化也有所涉猎与了解。二是可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尽情的感受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类型的乐感。
三、强化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对接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文化市场需求
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文化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文化市场也需要通过音乐教育进行传播。文化市场与音乐教学充分对接起来,才能使二者相辅相成的发展。大众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音乐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因此,在进行高效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对大众的音乐要求有充分的了解。首先,应对文化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掌握大众当地的文化特色,提取文化市场的精髓。其次,应对当地相关部门规定的文化规划做一定的了解,参照特定的规则对音乐内容进行创造,使文化市场需求与高校音乐创作充分融合。最后,在相应的文化区域举办高校音乐活动,积极听取大众对音乐活动的相关建议,进而使高校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实现实质性的对接。充分了解市场化需求是进行高校音乐创作的前提。只有对文化市场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高校音乐教育有显著的成果。高校音乐教育必须与文化市场需求相接轨,否则就可能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二)改善并转换音乐教学模式
如果想让音乐教学与文化市场充分对接,就需要将文化市场当中的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传统的音乐教学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现代化的要求,所以,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音乐教学都是以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体,没有实质性的文化底蕴对其进行支撑。在改革后的音乐教学模式中,应将更多的文化元素添加到音乐教学当中来,增大音乐教学的开放性。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文化的诠释,使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掌握更加灵活。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某一音乐课题,让学生对其文化内容进行叙述,使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掌握有所拓宽。由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转变音乐教学模式才能正确实现文化市场与高校音乐教学的精准对接。音乐教学模式的转变要从文化角度展开。比如对音乐创作的文化根源进行挖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起源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更新对音乐底蕴的认识。文化是音乐灵感创作的基础,因此,了解文化是创作音乐的关键。
(三)组建有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深入对音乐教学认知与影响。如果音乐没有人进行欣赏,就会产生空有其表的效果。具有文化内涵的音乐教学活动是实现音乐教育与文化市场对接的具体措施。对于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通过文化经验深厚的艺术家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可以通过专家对音乐独特的了解,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家对音乐独特的看法与情感可以使学生深深的感受到艺术家对音乐的热爱。通过音乐艺术家的演讲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文化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在高校内部举办具有文化特色的音乐竞赛,使学生在比赛竞争的同时,挖掘文化与音乐之间的联系。音乐竞赛的举办也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三是在举办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不同领域的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文化碰撞。总之,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相应文化对其形成的支撑。
(四)高校应增强与文化机构的联系
文化机构通常指的是某个文化中心的交汇点。高校通过对文化机构的联系,可以使音乐教育与文化融合的更加充分。强化与文化机构的联系是高校实现音乐教育与文化对接最为快速的方法。将文化机构与音乐教育融合起来,主要有三方面意义。第一是集中性的了解文化市场的特点,使学生在遇到音乐与文化方面的冲突时可以快速高效的解决。第二是文化机构的专家可以为高校的音乐教育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促进高校音乐教育,进而使学校音乐教育顺利开展。第三是音乐教育与文化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有价值的素材。高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教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阐述音乐与文化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文化机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必定要与文化机构相联系。由于我国文化市场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利用文化机构可以将文化市场的类型进行划分,进而使高校音乐教育的类型范围划分更为精准。
四、小结
【关键词】教育培训,市场服务,考研,考级
随着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更多的人想要通过考研和等级考试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与之相关的培训市场迅速的崛起,培训机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这种现状,我国涌现了大批教学质量层次不齐的考研、考级培训机构,但是如今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常导致求学者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
一、考研、考级市场的起源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大量扩招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增加就业的砝码。其次,很多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硬性要求也一直在增加。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117.2万人报名参加。到2014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就达到了167万人。在这种形式下考研被称为继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进而催生了“考研热”现象。
除考研热之外,现在社会,考级也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现象,如计算机等级考,英语四六级,钢琴考级等,考级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学生对课余活动的热爱,业余考级变得越来越流行,而考级制度的规范对受训者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考研、考级市场的现状
我们通过对教育服务市场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到我国的考研,考级的现状。
(一)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催生“考研、考级热”。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加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改变命运”等传统思维,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增加就业的砝码。此外,就薪酬方面,研究生的平均薪酬要高于本科生,很多人当然会重视到这种投资与回报的问题。在这种形式下考研被称为继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进而催生了“考研热”现象。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117.2万人报名参加。到2014年,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就达到了167万人,短短十年来,人数就多增加了50万人。相对来说,考级市场则比较小,但考级的人数却在每年的增加。如临沂大学的海纳计算机培训在2007年招收到500人,在2011年招收的人数就达到了900多人。
(二)辅导班众多,市场潜力巨大。跨考教育集团副总裁张文平曾说道“考研毕竟不同于高考,它是以自学为主,由于人本身的惰性使然,难免会降低学习效率。这时候,辅导机构的作用便会显现出来,它们不仅创造出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氛围,更能通过诸如押题班、冲刺班、一对一等辅导模式快速提高分数。”等级考试也是如此。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八十多家教育培训机构, 而且每个教育培训机构至少有三四项服务是针对考研、考级辅导的,而且费用标准也是略有所不同。据教育界人士估算, 目前每名考生的考研费用平均不低于 2500 元。而且根据考研课程的不同,还有VIP班、白钻班、黄钻班等其价格都要比普通班要高,如果我们按每位考生在考研辅导上花费2500元计算,在2014年考研上,他们就掏出大约40亿元。在未来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研究生入学考试已经成为中国应试教育非常重要的考试。相对于考研来说,考级一般没那么昂贵,但市场的潜力较大。如计算机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四级是拿本科学位证书的必要条件,计算机证书已经成为大学生毕业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各种考级培训迅速进入教育服务市场,各种培训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考级市场的混乱,人们对于考级的看法也越发的不同,认为考级教育与服务越来越远于人们的想法,没有实质性的知识与技能,只是应试教育。
三、考研、考级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考研、考级培训市场的信息,经过分析发现,考研、考级市场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一)教师资源短缺。随着中国考研、考级教育培训市场的迅速发展,富有经验尤其是深入了解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的培训师十分缺乏。培训市场优秀师资的匮乏往往增加了培训机构的师资成本,制约了培训机构的进一步品牌化的发展。
(二)市场竞争激烈,标准化低,品牌意识淡薄。由于市场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培训服务市场的准入门槛低、利润丰厚,导致众多的教育服务机构的加入,使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下,品牌化成为教育服务迅速发展的一大指标。在教育培训服务市场没有整合、规范的情况下,培训行业尚未出现了品牌化的经营情况。因此,教育服务急需制定和完善培训市场中各类培训项目的培训标准。
(三)考级组织与管理存在漏洞。在招生和管理上,存在着乱收费、乱发证书、考试发答案、提前透露考题和走后门等现象,造成考级的混乱,削弱考级的权威性。不统一性的组织,不统一性的评价标准,评委水平的差别,对学生学习会产生误导,甚至伤害。
四、建议与对策
教育服务市场的完善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服务市场的规模与专业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参照国内教育服务机构成功的经验,将教育服务市场存在的现状与问题加以改进,最终促使我国的教育服务市场走向正规化。
(一)加强教育培训资源的专业化、正规化
1.加强教师资源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学校要培养具有专业性、高质量的教师,决不能仅仅凭借外聘这一手段。各教育服务机构要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的优势,就要制定一系列提高教师的办法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与实施。
一种是实行专业资格认证。在教育服务机构内部采用等级制,即对讲课教师进行等级划分,可分为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和终身教师,对不同等级的教师制定下一个晋级目标,同时辅以奖金的激励,以激发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种是采取签约制。例如 影响力教育训练集团推出的“850”承诺,在“850”承诺中,学员满意率达到 85% 以上的方为合格课程;学员满意率在 85% 以下,课程讲师费按原价的 80% 收费;如果学员满意率在 65% 以下,课程讲师费则实行零收费。这样对讲师进行了一定地限制,使其更加努力的备课、讲课。
2.促进教学管理专业化。教学管理包括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硬件管理主要是教学设施的管理。培训学校目前多采取租用教学场所的方式,除必要的办公设施外,缺少相应的硬件支持。专业化教学要求各培训机构必须调查研究,选购先进、优质的教学设备,拥有自己专门的教室,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同时也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软件管理则主要是人才的管理。不能单纯的以物质利益来挖掘教师资源,还应该为教师提供其发展的机会。即应该使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获得个人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而不单纯是经济收入的丰厚。
(二)加强政府监管
1.完善相应法规。政府应当加快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完善相应法规,使得各种教育服务市场有法可依,有规可守。同时还应增加教育服务市场的透明度,使所有考生和家长、各种服务机构都能清楚了解服务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效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2.制定价格监管机制。价格信息不对称是教育服务辅导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以高度重视。通过制度性的监管,使考研辅导产品价格符合物价部门相应法规标准,降低百万考生与家长的经济压力,使其得到良性循环。
3.打造教育服务机构的品牌化。品牌是产业生存之本,在各种教育辅导课程质量优劣混杂的培训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优质的教育辅导课程会有被挤出市场的可能。因此,各辅导机构的办学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要力求保证服务质量,长期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自然会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在优劣混杂的教育市场上脱颖而出。另外,品牌作为应试培训机构形象、技术素质与产品品质的综合代表,既是竞争的结果,又是竞争的手段,起到了整合培训资源、降低成本作用,具有给受训者带来独特价值和利益的功能。
以临沂市教育培训市场为例。新东方教育、李阳疯狂英语、高联培训、教师招考培训、文登教育等在本地区的教育服务培训行业竞争激烈。在教学环境、教学过程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每一教育机构都有其各自侧重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形成了教育机构所独有的品牌优势,并以其服务特色优势吸引顾客。如新东方的英语,高联的考研辅导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中国.G-U-S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研究,2013(12)
[2]李立勋.考研热缘何高温不降[N].北京商报, 2012-10-29(1)
[3]朱静华.钢琴业余考级现状与市场分析[J].文化建设, 2008:158-159
关键词:远程教育;市场化导向;教学研究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就是由学院课堂教科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适应社会化需求的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过程要围绕着社会需求进行,换言之,人才的培养要顺应市场化的导向进行。无论教学设计、资源制作、教学互动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市场化的导向,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靠市场或者社会来决定。但如何把市场化导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不同的课程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文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例,把远程教育课程市场化导向教学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的思考。
1实践价值
远程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各种学习资源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供学习者使用,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模式实现师生的网络互动,从而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正是多终端的学习方式,替代了学员课堂师生面授的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加灵活,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如何使学习更有效,成为困扰教学质量的瓶颈。
(1)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设计更有针对性。开放大学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不仅仅是办学范围的扩大,更主要的是能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能提供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2)市场化导向使前沿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学院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把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组合逐一分解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进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远程教育虽然也要把课程的知识点传授给学习者,但是必须选择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更为前沿的教学理念,把知识点的组合更贴近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更便利于学习者使用,让学习者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后达到和学院课堂近乎一致甚至效果更佳的学习质量保证。
(3)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直接得到社会检验,为学习者继续教育增加动力。在远程教学中,任何专业、任何课程、任何教学环节,都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什么时间学习,通过什么学习终端进行,学习过程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完全靠学习者的自我选择,但是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靠单元测试那么简单,市场化导向使得远程教育的所有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直接得到社会检验,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一种类型,学习者为用而学,要学以致用,学习效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和检验的,因此市场化导向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学习者直接的检验。
2难点
远程教育课程市场化导向虽然成为大势所趋,成为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难点,成为制约教学手段使用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棘手问题。以艺术设计类课程为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1)市场化导向的把握。虽然说市场化导向是衡量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手段、教学环节、质量评价的直接方式,但是市场化的需求如何呈现,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如何获得以及怎么把握市场化导向,成为困惑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能把握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不能了解社会化的需求,所谓的市场化导向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2)市场化导向的运用。即使教师通过行业各方面的信息资讯及设计案例的收集,能够了解市场化导向,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导向反映出来,并且运用到教学开展的各个环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检验。市场化导向,既关乎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同时也关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点和关注点,因此,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在课程设计、学习资源制作以及如何实现师生互动,都要考虑市场化导向。艺术设计类课程有些以直观呈现为主,也有些以抽象的教学为主,前者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呈现的方式更加直观;而后者必须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切实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同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市场化导向的跟踪和教学过程修正。市场化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了解和把握市场化导向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跟踪并持续了解社会化的需求和市场化的导向,并且对既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做动态调整。但是由于多数教师长期身在教学岗位做理论研究,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对市场化的人才需求往往不够敏感,难以把握设计行业市场化的导向,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工业设计如何把物联网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环境艺术和展示设计中,如何运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呈现完美的设计效果等。社会的需求决定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导向决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技术运用。
3对策
基于以上三个难点,在远程教育各门类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何破解这些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取属于开放大学的一席之地。
(1)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完整把握市场信息。了解并把握社会化的需求和市场化的导向,既然是困扰远程教育教学的一大难点,就要求教学人员不能封闭自己,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市场,了解最前沿的市场需求,了解行业市场发展的大势。应用型教育提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放大学必须提倡开放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开放,而且在思想上、在知识更新上要跟上瞬息万变的市场导向,把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多渠道丰富自己的市场信息,编织属于自己研究领域、教学领域的信息网络,把所有的人脉资源都成为把握市场化导向的信息源。
(2)更新观念,提升本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运用市场化导向,不仅仅是宏观地部署,而且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中。艺术设计是一个体现时代性的专业,艺术设计类的课程也必须把时代性的元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从而引起学习者思想上的共鸣。现代化的数字技术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技术手段,多终端的学习工具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到教育者面前。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组合而成系统化的专业课程,真正实现人人愿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想状态。这样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本专业及自己所能讲授的课程上,是专家,是内行,而且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上,也必须成为专家里手。
(3)持之以恒,勇于扬弃,跟上时展步伐。市场化导向在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进步,远程教育教师也必须持之以恒地关注市场变化,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保持对社会化需求和专业导向的及时跟踪,密切关注,并且根据业已变化的现实,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勇于否定之前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需要的东西,形成、制定新的适应市场化导向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永远和时展同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姜小丢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田甜,论远程教育艺术设计学科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83-184.
一、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预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只有拥有科学的教学方案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有秩可循,促进课堂教学有序开展。因此,我们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目标,从而制定最合理的方案,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教师要明确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把我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然后再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比如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思想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合适呢?”随后将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在自己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很快学生变找打了这个字,就是骗人的“骗”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更提高了学生概括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语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良好的语境是情感意境突破的重要条件,也是进行课堂心理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语境时,要把情感作为主要工具,以情动情,才能真正实现心灵教育。一旦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他们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斑羚飞渡》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蚂蚁的家园,逼得它们不得不进行迁徙。为了能够保住生存的希望,必须有蚂蚁要作出牺牲,他们紧紧抱成一个球体勇敢地滚向火海,外层的蚂蚁不断被烧焦,剩下的越来越少,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继续滚动着,最终他们成功脱离火海,蚂蚁家族也仅仅剩下了很小一部分。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这些小小的蚂蚁的悲壮抉择与课文中将要学习的斑羚羊有着同样悲壮的故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样的导入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情感氛围,能够促进他们迅速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认知角度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面对同一事物时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抓住了学生这一特点,根据能力高低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然后集合小组成员的力量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将学习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情境表演的任务。小组长给每位同学分配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协作,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发挥自己的专长,朗读好的负责旁白,善于表演的参与演出,具有指挥才能并善于统筹规划的担当导演,而责任心强的同学承担后勤的工作,在这样一个融洽积极的氛围中大家相互配合,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全班同学呈现一部精彩的课本剧。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既提高了群体知识,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两得。
四、挖掘教材美感元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语文科学特有的情感元素和美感元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在学生心中种植美的种子,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营造浓厚的美学气息,利用形象的描述抒发作品的主旨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追求美的欲望,通过一系列审美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形成。首先是文学佳作的语言美。语言是思维的具体表现,是思维在现实中的物质外壳,语言承载了作者的真挚情怀,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中的美,接受美的熏陶。例如,在《春》一文中,作者利用文笔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聚聚沁人心脾,仔细品味,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春天的意境。其次是文章中人物形象之美,除了语言之美,人物的人性之美和精神之美也是一大闪光点,通过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借助人物展现生活中的人性美正是作者的惯用手法,所以,体会美的形象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文章中,作者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见义勇为的人物形象;而在《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中,作者则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的人物形象。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散发的人性之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品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借助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师院校;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85-04
渭南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是渭南师范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之一,主要负责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工作。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现开设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专业33个,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要经陕西省统一招生考试,统考每年举行一次,九月初报名,十月底考试,由省招办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考生被录取后参加学习,形式分为业余和函授。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经教育部学信网电子注册后,发给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授予成人学士学位。同时,继续教育学院承办了多层次、多专业、多类型的非学历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培训项目。近年来,有23000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在学院接受了培训。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高师院校继续教育竞争日益激烈,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高师院校继续教育必须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营销机制,提高营销能力,实现办学目标,促进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一、继续教育竞争对手分析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具有地域特征,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的办学层次主要是: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非学历教育主要是教师培训项目。运用波特(Porter)五力模型[1]对渭南市内竞争对手分析如下。
(一)行业竞争者
在渭南市成人教育市场中,目前行业内最大的挑战者是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简称:渭南电大)。渭南电大隶属于渭南市人民政府,行政上由渭南市教育局主管,业务上接受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指导和管理。渭南市电大办学主要是与其他高校合作办学,学费收益按比例分成。目前开设有“专升本”教育、普通专科教育。尤其是渭南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开设了四川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牌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多个专业,其中有部分专业与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极其相似。他们的办学优势是入学门槛低:免试入学,春秋两季注册。因此,抢夺生源长期存在。
(二)购买者
成人高等教育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学历提升者、高考落榜生、转业军人、农民工中有学习需求的人员。由于成人教育激烈的生源竞争,消费者就容易形成很强的议价能力,并且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教学特色、教育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替代品
在渭南市,成人高等教育产品替代品主要是:渭南技师学院与有关高校合作成立成人的高等教育函授站点,或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中职教育,这类市场追随者给成人高等教育产品产生一定威胁,但影响有限。
(四)潜在进入者
陕西省的高校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竞争日益激烈。省内高校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委托社会一些培训机构、个人组织招生,学费收益分成。这些潜在进入者,市场目标明确,成为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潜在威胁者。
(五)供应商
在渭南市,主要是政府授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2年开始组织的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范围有教育、图书、档案、新闻出版等类别;培养对象为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授课的教師是渭南师范学院的高职人员,但这项业务该校没有得到授权,属于市场填补者。
二、继续教育目标市场营销
(一)学校市场细分
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需求的差异,将所有的受教育者划分为若干子市场,用以确定目标市场的过程,即为学校市场细分。2010年以来,全国参加高考人数持续下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源竞争。市场需求人员仍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各类资格证书的考取、职称的评定、岗位都要求与学历挂钩,学历提升仍有发展空间。由于消费者存在明确的专业方向,因此继续教育市场按专业和群体进行细分简单明了。
学历教育方面,目前学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层次如下:
非学历教育方面,培训项目如下:
不同层次的专业都有具体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试题库及评价标准。不同学科的培训项目都组建了高素质的培训团队、精心设计了实施方案、提供优质的教学及后勤服务。
要明确哪些市场更需要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产品,就要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市场的需求,根据这些因素去细分每一种产品的区域市场。结合渭南市继续教育市场的特殊性,初步确定职业、年龄、教育收入水平为影响因素。继续教育的学习者是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和使用者,这个群体直接影响着教育产品的数量、种类、服务与销售方式的选择。
1.职业。教师教育是渭南师范学院的主要特色,继续教育产品的消费对象首先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其次是高考落榜考生、转业军人、农民工等需要学历提升的群体。
2.年龄.通过近五年市场调研统计,消费对象主要是25—35岁之间。18—24岁约占28%,25—30岁约占22%,31—35岁约占18%,36—40岁约占17%,41—45岁约占15%。
3.教育收入水平.继续教育产品的消费对象是成人,他们有工作、有收入、社会阅历丰富,社会发展岗位要求,有学历提升和参加培训的愿望。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学校要识别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将被选择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继续教育发展的最大机会就在于教育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渭南市教育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优势劣势分析,结合学历教育方面开设的33个专业、非学历教育方面有15个培训项目的实际,对学校继续教育最有利的市场覆盖方式是选择集中化[2]。可以确定以下三个目标市场。
第一目标市场: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提升和培训)——消费者群体主要是渭南市幼儿园工作人员。配合渭南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幼儿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渭南市到2018年,每个县(市、区)城区至少建成3—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每个镇(办)要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形成“公办保基本、提供普惠;民办供选择,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格局。近三年来,通过继续教育学院,渭南市已有1000余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学历提升,800余名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接受了国家级专业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在册学员已占到总人数的35%,这个处于成长期的教育产品,已成为学院的品牌,在渭南市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渭南电大无法做到的。
第二目标市场:经济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6个专业)——消费者群体主要是渭南市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人员。在陕西省,渭南市人口总量仅次于西安市,其目标是建设成为秦晋豫黄河三角区区域中心城市。“十三五”期间,渭南市紧抓“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等方面狠下工夫,奋力追趕超越,实现争先进位,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发展机遇,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渭南师范学院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大赛,2008、2010、2015年三次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5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市场营销大赛中,该校“Beyond”团队荣获特等奖……这个处于成长期的教育产品,在册学员已占到总人数的30%,并且吸引着更多的消费者来我校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
第三目标市场:汉语言文学专业——消费者群体主要是渭南市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及中小学部分教师。渭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被确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陕西省继续教育特色专业;2013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这个处于成熟期的教育产品,在册学员已占到总人数的25%,生源一直很稳定。在加强招生的同时,增加该专业的附加值,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三)学校的定位
定位是指建立和保持一个有特色的地位(就形象和供应品而言)从而是机构或项目在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受重视的地位[2]。
渭南师范学院是陕西省东部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渭南市经济转型、战略调整,需求不同层次人才,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格局。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学院要立足现有基础,具体分析所处的市场环境,明确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及学科、师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多元、特色创新、质量至上”的继续教育办学理念,构建灵活开放的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教育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各类继续教育的多元需求。通过建设与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形成学习型、开拓性的继续教育学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继续教育市场营销组合
(一)产品策略
教育产品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各类教育服务需要。在渭南市,针对成人教育市场,要开发出适应成人学习需求的各类产品。
产品组合策略:在开设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33个专业中,对处于导入期的教育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做好预测与管理,如网络工程、动画等专业。对处于成长期的教育产品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市场份额,如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提升和培训)、经济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6个专业)。对处于成熟期的教育产品,优化培养方案、加强招生宣传,增加该专业的附加值,如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中小学教师培训。对处于衰退期的教育产品,对报考人数较少的专业动态管理,实行退出机制,如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等专业。
新产品开发策略:推出新的教育服务产品,实现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政策、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结构,设计新专业新产品。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优化培训方案,针对在职教师、企业人员、农民工等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于消费者,贡献于社会。
(二)学费策略
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结构由学校自主定价。在渭南市,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存在,在调研比较、核算成本的基础上,总体上学历教育的学费比其他高校低100元/学年。由于成人消费者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收入有差距,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差异,采取差别定价法[2],不同类的专业收取不同学费。
根据《陕西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有关规定,成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严格按照陕西省物价局相关公示收取。如专升本:文史类专业2100元/学年,理工类、经管类专业22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3600元/学年;高起本:文史类专业3000元/学年,理工类、经管类专业325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4500元/学年;高起专:文史类、理工类专业2000元/学年。
非学历教育方面,教师培训是通过申报招标获取项目,属于国家财政拨付培训经费,执行培训经费管理办法,完成绩效自评、经费使用决算报告,不存在定价问题。
(三)营销渠道策略
要扩大招生、提高市场占有率,就要将成人高等教育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一定渠道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合作招生:与渭南市11个县的教师进修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设有教学点,指定专人负责成人招生宣传、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工作。只要有学历提升需求的社会人员,都是要服务的对象。校本部统筹规划,指导支持县级教学点的工作,收益按比例分成。
激励招生:对校本部、县级教学点所有工作人员下达招生目标,实行招生奖励。高起专每生奖励50元,专升本每生奖励100元,高起本每生奖励150元。超过招生任务的,超出部分每生奖励100元。
特色招生:积极宣传成人高等教育的产品特色和优势。针对渭南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宣传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提升和培训);针对渭南市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府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宣传经济管理类专业;针对渭南市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的部门,宣传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等。
(四)营销传播策略
教育市场营销的中心任务是吸引生源[3]。通过营销传播,消费者可以获取学校的特色与优势、招生政策等最直接的信息,也可以对学校的发展状况、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科研情况有所了解。营销传播可以劝说和提醒消费者购买这些教育产品。结合渭南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
广告:在每年的8月20日至9月10日,一是在《渭南日报》一个版面的三分之一持续刊登招生简章;二是在渭南电视台教育频道、出租车游动字幕成人招生广告:三是印制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简章,在不同单位、社区、公园等橱窗张贴宣传;四是利用学校的招生网站,把学校的概况、招生计划、录取政策、收费标准、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习条件等相关材料在网页上投放,方便消费者查询。
人员推销:主要是帮助和说服潜在消费者报考成人教育。一是电话营销。宣传人员主动联系潜在消费者,介绍成人教育的课程、收费标准,解答咨询问题,推荐适合的专业;二是全员营销。对所有工作人员下达任务激励招生,形成“月月都是招生季、天天都是招生日”,“人人都是招生手、个个都是宣传员”的格局,使营销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公共关系:在教育营销活动中,要塑造学校的整体形象、展示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内质性特征,促进社会公众对学校理解与支持,认同和购买成人教育产品。
(五)教育者管理
“以人为本、开放多元、特色创新、质量至上”是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理念。成人学员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是成人教育高校的主要顾客。在内部管理中,上至院长下至每位教职员工,从招生、教务、教学到人事、后勤等部门,都要树立顾客服务观念。
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教师直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学校及管理人员是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方案的,属于管理育人;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是间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属于服务育人。
学校以学生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名师创造名校,名校造就名师。在招生、教学、实习、毕业环节中,教育者服务好合作办学单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学习者为主体,一切为了学习者,树立良好的办学声誉。院内教学、教务、技术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用服务提高办学效益。
继续教育要正确处理发展与提高、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要正确理解继续教育的内涵,把握继续教育质量的特点,把握继续教育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树立先进的继续教育质量观[4]。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者的主体是教师,是教书育人。高校能否展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升继续教育的独特品质,往往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特色。针对成人来自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特点,要切实强化师资特色化建设。一是分学科、分专业校内外遴选教师团队,建立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库;二是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施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三是选派部分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挂职实践,参与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开发,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建立师资队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六)教育设施
高校教育设施包含了教学场所、教学设备、休闲娱乐环境等,具体来说也就是学生上课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食堂、操场以及校园人文自然环境。完备的教育设施也体现了环境育人、形象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
渭南师范学院现有朝阳、西岳、汉马三个校区,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亿元,馆藏图书195.7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5个,数字资源实现学科全覆盖。
学校突出协同创新特色,围绕学科、教学、科研三大主场,建设、整合、提升和创新各类平台。建有14个省级科学研究平台和18个产学研平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是教育部名栏建设项目。学科、教学和科研团队形成了具有特色与优势的主攻方向。
食宿条件与医疗保卫方面:学校朝阳校区有2栋均为3层的学生餐饮楼,餐饮楼就餐环境窗明几净,饭菜品种多样,干净卫生,价格合理。学校将朝阳校区一餐三楼、二餐三楼作为培训学员专门的就餐区域;学校的教师培训公寓设2人标准间,宿舍数量充足,房间干净卫生,结构合理,24小时供给热水。公寓楼各层装有监控摄像头,安排有专职管理员,负责学员的住宿安全、楼域卫生等工作;校医院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预防保健、疾病康复治疗为工作重点,开展门诊与住院相结合的诊疗方式,全力为培训学员的身心健康服务;保卫处监控中心24小时全方位监控,能有效防控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员的人身、财物安全[5]。
(七)教育过程管理
从本质上讲,成人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成人的生存、生活能力,即职业或岗位技能、工作能力;二是满足成人生命成长的精神追求,及追求自我发展、休闲、快乐的生活[6]。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成人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是树立良好的继续教育品牌:建设优势学科、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培训项目品牌。二是确保继续教育质量:科学制订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教学督导平台、加强毕业环节指导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三是校内外形成合力,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日常的教学服务、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
总之,在分析高师院校继续教育教育竞争对手、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策略、学费策略、渠道策略、传播策略以及教育者管理、教育设施、教育过程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目标市场营销策划,有助于提高渭南师范学院继续教育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推动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周德峰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管理学[M].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2013:86.
[2] 菲得普· 科特勒.凯伦FA福克斯.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M].庞隽,陈强,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67,212,295.
[3] 李爱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营销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65-69.
[4] 庞桂义.继续教育的质量与质量保证[J].继续教育,2008,(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