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新媒体技术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技术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技术特点

第1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1整形美容手术的特点

整形美容的目的在于通过手术手段来美化人们的容貌与形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整形美容手术比一般整形术的要求更高、更严,这样才能确保手术成功,进而焕发人们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4]。为此术前医师与受术者对美的要求和认识应进行充分沟通,取得共识显得尤为重要。整形美容手术不仅是矫正受术者的生理形态,而且还要端正或正视他们在心理上对美的认识,这是整形美容医护人员的职责[5]。

2整形美容受术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2.1术前心理特征及护理

2.1.1术前心理特征:①焦虑心理[3]:受术者大多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接受手术,因此受术者希望即来即做,可由于手术量较大,一般须排队等待手术,在等待的过程中,受术者可能出现焦虑心理,不断询问何时能接受手术;②畏惧心理:以前未接受过整形美容手术的受术者很容易出现畏惧心理,担心是否出现意外、疼痛与否等。这种情绪随着手术的临近而越发增强;③整形美容受术者的期望值高[7]:受术者希望手术能达到整形美容的目的,“一劳永逸”地改变自己的容貌。

2.1.2护理:①受术者需要得到友谊、重视、医疗信息及周到的服务,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态度和蔼,使受术者感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②受术者交费后将手术通知单交给接诊护士,接诊护士应立即安排好手术顺序,告诉受术者大概的手术时间,让其在休息室或找地方安静休息等候,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受术者畏惧、焦虑心理。也可避免过多受术者在手术室外讨论手术情况,增加一些受术者的畏惧和猜疑;③降低整形美容受术者的期望值。护理人员要针对受术者的术前动机、需求、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来帮助受术者树立正确审美观,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④有些受术者是因为心理问题要求手术,接诊护士一旦遇到此类受术者,应告诉手术医师及时与其沟通,以便决定是否进行手术,这样既可以解决受术者的心理问题,也可以避免术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⑤对于年龄较大的受术者,应询问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这样医护人员可在术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以便更好地完成手术。

2.2术中心理特征及护理

2.2.1术中心理特征:①紧张恐惧:进入手术室后,受术者紧张程度达到顶峰,尤其是受术者躺在手术台上等待医师的过程。这时受术者会提出各种问题,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②需要被关心:由于受术者内心感到孤立无援,希望医护人员像亲人一样给予特别的关照。随着手术的开始,受术者的情绪趋于平缓;③疼痛耐受性差:大多数受术者都害怕疼痛,许多受术者进入手术室的第一话就询问是否会疼。这种紧张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受术者对疼痛的敏感度增加[8]。

2.2.2护理:大部分的整形美容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手术,受术者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护士应主动与受术者交谈,通过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由于此时受术者对医护人员的言行非常敏感,要避免谈论与手术有关的事情,护士应关切询问受术者有无不适感,如有不适感应及时表达[9]。若受术者对疼痛反应较大,护士可将受术者的手握住,使其觉得可靠,消除其紧张心理,顺利完成手术。

2.3术后心理特征及护理

2.3.1 术后心理特征:①对术后效果期望值高: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最关心的就是手术效果,一部分受术者由于一时无法接受容貌的改变,就认为手术失败,从而显得焦虑、烦躁[10];②关注术后护理:手术后受术者感到最多的就是疼痛和忧虑。一般情况下麻药作用消退后,受术者会感到疼痛。多数整形美容受术者术后无需住院观察,往往带药回家,这时受术者常担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出血及感染等,此时受术者特别关注术后注意事项[11]。

2.3.2护理:①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有的受术者会对手术表示没有到达其理想的结果,术后医师应向受术者解释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只有等到术区消肿后才能达到其理想效果[12]。如受术者仍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可根据其要求再做修改,从而消除受术者的焦虑心理;②术后要详细对受术者或其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包括具体的换药、拆线时间,如何保护伤口、预防感染等,如有异常情况,请随时与医师联系,并给予受术者书面的注意事项,同时留咨询电话,让其在家安心修养,术后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医护人员会随时解答有关术后的疑难问题[13]。

3结论

心理护理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只有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才能使整形美容受术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处于一种最佳身心状态[14],从而获得形体和心理美感的统一,使受术者在手术后能充满自信,心情舒畅地重返工作岗位,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朱希山,唐胜建,王少华,等.美容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 2006,15(6):723.

[2]陈小平,宋建良,朱晓华.问题患者与体象障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306.

[3]汪丽萍. 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4):419.

[4]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16.

[5]张其亮,杨希德,向雪岑.医学美容实用技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7.

[6]奕 乾.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7.

[7]杨晓惠,李健宁.实用整容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

[8]尹凤英,袁文莉.整形外科门诊受术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6):725.

[9]黄立,冯幼平,吴欣.美容整形患者的个人心理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2):109.

[10]岳文浩,赵耕源.现代临床心理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0-149.

[11]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9:870.

[12]彭庆星,何 伦,秦守哲. 美容医学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13-419.

[13]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63.

第2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一、引言

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视觉设计艺术,通过不同媒介的功能融合,实现对信息高速的传播,将声音、影响资源整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输出。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艺术带来冲击,影响传统艺术的设计发展,但同时为新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本文将针对新媒体基本概念,艺术视觉效果进行合理的传达和分析,研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分析新媒体的优势,研究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新媒体新媒体是依附传统媒体的技术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网络运行方式,对电脑、手机等多个终端进行整合,向用户系统具有更加娱乐性的服务形态媒体模式。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包含多种对应方式。其中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几种。新媒体是对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内容,通过分析传播者、接受者对应之间的交流,提升新梅体艺术视觉传播效果。

2.新媒体之间的比较关系新媒体包含个人媒体、人际关系媒体。人际关系媒体是利用对话完成的基本形式,通过速度和控制范围进行蔓延。例如,电话、邮件等等。大众媒体是公共场合的演讲和演说,其特点规定了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体可利用的工具增多,利于网络演讲、电视视频演讲等。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升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加深媒体的传播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是对完全相同的内容进行多接受者的传播,内容发出者对传播媒体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利。但是缺点是大众媒体不接收个别信息的需求和个性特点。接受者没有办法控制信息的需求量。人际关系媒体与大众媒体的有缺陷是相互对比互补的。人际媒体可以传播个性化内容,大众媒体可以传播公众性质的无数内容,不同的媒体传播需求实现了二者的共存。

3.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网络化的媒体综合。利用各类传统媒体为载体,通过语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设计表现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设计的载体内容,及时分析可接受的信息受体,令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相关信息内容的意义。利用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完成视觉艺术的设计分析过程,加深艺术视觉设计的传播和发展,提高视觉传播设计的变化和管理,逐步改善视觉传达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实现对新技术水平的应用。确保新媒体、新视觉艺术的合理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视觉艺术设计从传统工业形式,逐步发展,不断扩大,形成最大范围的设计标准。利用媒体设计发展内容,对媒体设计技术进行变革分析,确定艺术设计的视觉内涵。艺术视觉设计的兴起自美国十九世纪开始,利用感光板在海报的设计实现对媒体视觉艺术的新型设计,扩大视觉艺术设计效果。八十年代的电脑发展为艺术视觉设计带来发展契机。艺术视觉设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改变传统载体视觉传达的标准形式,提高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特性,实现新媒体艺术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拓新,对不同行业地区都有变化,慢慢的形成了具有视觉媒体关系的新媒体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向适应,伴随着信息网络产业的快速进步,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传输等各项新科技,逐步完成对新媒体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多种多样的视觉艺术传播发展。激发人们对新媒体的兴趣,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形式的变化,保证新媒体艺术视觉飞跃的标准形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提升视觉艺术设计传播的重要源泉,是启发艺术设计思维主要体现。通过对新媒体艺术思维的设计,完善视觉传播的艺术灵感特性,提升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稳定发展,确保视觉艺术设计中网络通信、投影、幻灯、电子音像等技术的完美融合,实现对艺术形态的照明,利用激光完成视觉特点的传播,加深视觉设计的运作手法,确保视觉设计的丰富意义。另外,采用视觉传达新媒体技术设计提高了文化广告的宣传力度,在视觉传达上实现了视觉动态传达的发展和应用。

四、结语

第3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多媒体技术因其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等特点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就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参照学科教学的特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良好道德品格的养成,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其教学优势

 

多媒体技术具备如下特点:

 

1.集成性与控制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

 

2.交互性与非线性: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与控制,并且改变了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借助于超文本链接方式,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受者。

 

3.实时性与互动性:当使用者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形成互动、交流的操作环境及身临其境的场景,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4.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与信息结构的动态性: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兴趣及认知特点来使用信息,可以重新组织信息,增删或修改节点。现代多媒体教学基于如上特点,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有机整合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挖掘大脑的潜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应以服务初中政治教学为目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初中政治教学,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应围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发挥出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的优势。

 

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入手,杜绝单纯为了课堂的热闹而采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认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到多种多样的情绪,并让他们在具体事例的分析中认识到情绪对人的影响,思考控制情绪的方法。

 

3.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一是指合理选择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其操作性和适应性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思考采用图片还是视频、动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多媒体资源的“提供者”“解说员”,丧失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意。而应该让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在其教学的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所以,当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那么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笔者在此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见解,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初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笼统套用,应该根据思政课堂中的具体情形而决定适用,其应用方法应用原则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应用方式上,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合理地嵌入课堂流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其中可采取故事格言引用,生活实例引用,现实热点讨论等方法。采用故事格言的方式,是指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适时征引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史实、人物事迹和成语典故等素材,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考,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生活实例的引用,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面对晦涩抽象的理论问题时,可列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人、物、事、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易于理解。

 

采用现实热点讨论的方法,与生活实例一样是引用了现实社会中大家所关心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热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取得更好的知识消化效果。

 

四、增强政治课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对其的广泛性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现实的意义。然而虽然多媒体十分有效且重要,但其并不是万能的,它仅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探索出更有效、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在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第4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分析

电视媒体属于我国重要媒体形式,诞生历史较为悠久,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媒体要想实现持续不断地发展,需要充分做好相应新闻节目,尤其是目前处于21世纪,网络技术较为发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媒体不断发展,一方面媒体节目形式逐渐出现创新,另一方面媒体内容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媒体传播形式同样做出调整,朝着多种多样方向发展,而对于一直以来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电视新闻来说,只有力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凸显竞争方面的优势。

一、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的概述

现如今,网络技术逐渐兴起,我们已经悄然步入信息技术时代,对于我国媒体行业来说,逐渐开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①从媒体自身方面来说,无论形式内容还是发展形式,普遍发生改变。目前整个媒体行业逐渐面临竞争,媒体行业要想实现生存,同时谋求自身不断发展,需要充分建立自身竞争优势。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于当前局势下的新媒体来说,明显存在更强的时效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智能性特点。基于新闻信息含量来说,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不断对其大力推广运用,新媒体优势较为突出。与此同时,网络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新媒体优势始终处于持续扩大之中,特别是目前智能手机逐渐兴起,新媒体增长速度普遍十分迅速。电视媒体要想真正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绝对不能忽略新媒体,除此之外,目前媒体发展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十分复杂的背景,各种媒体逐渐兴起,同时呈现出竞争激烈的特点。对于我国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来说,现阶段普遍面临较为强烈的冲击,只有注重加强策略调整和升级,则新闻采编实施过程,无论在效率还是质量方面,力求实现持续提升,才能充分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对于电视新闻采编来说,通常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新闻采集,另一方面指信息编辑。长期以来,电视媒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通过电视媒体能够充分实现社会舆论引导,同时利于良好的民生写实,而利用电视媒体服务于广大基层民众,新闻传播这一途径较为有效。

新闻采编策略方面,只有力争实现不断创新,传统新闻媒体才能适应当前时代,真正实现持续发展。对于新闻采编来说,新闻信息采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过程,而只有力求科学合理、贴近广大基层民众各项日常生活实际,新闻信息采集才能充分吸引民众。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同样应该落实到位。②就具体实施环节而言,应力求实现信息质量持续提升,避免一味强调数量,因为如何和新媒体之间进行比较,作为一直以来较为传统的电视媒体,实际上难以从数量方面占据优势,因而只能严抓自身新闻质量,以质量取胜。除此之外,传统媒体还不能忽略一个优势,那就是权威性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代表性特点。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一)社会生活方面不断提升关注

对于我国较为传统的电视媒体而言,电视新闻要想充分凸显自身实效,就需要注重加强社会民生的写实。由此可见,电视新闻采编要想更加到位,在具体实施环节中,关于当前社会民生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写实,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各项日常生活,力求实现真实反映,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栏目才能实现更加贴近基层人民,电视新闻本身的优势特点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发挥。首先,电视新闻要想真正实现有效采集,就应该力求实现深入广大群众,充分考虑群众生活实际,掌握现阶段群众需求。与此同时,电视新闻为充分体现实际,还要力求对其予以有效编辑。③其次,政府政策宣传方面、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具体实施环节应力求实现贴近实际,坚决避免空谈等现象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吸引人民群众的关注。

(二)新闻采编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以及能力

要想实现较为良好的电视新闻采编,需要注重加强采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求实现较为良好的素质能力,只有这样,电视采编实施过程中,无论素质还是能力,才能够充分符合采编需求,新闻采编目标方面,才能有效避免偏差的出现,电视节目才能真正具备较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基于此,工作人员培训不容忽视,培训具体实施环节,需要力求具有一定针对性,引导广大工作人员,掌握采编工作实际现状以及当前面临的特点,只有这样,采编工作环节才能更加具备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等方面才能真正得到持续提升。

(三)采编技术方面力求实现不断提高

目前,普遍面临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对于我国电视新闻采编来说,需要力求实现策略方面的创新和优化升级,采编技术同样较为关键,需要力求实现持续增强。实际上,对于电视新闻采编来说,普遍存在较为复杂实际的特点。一方面,采集信息要想实现科学合理,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编辑;另一方面,节目内容力求新颖别致,节目画面力求生动饱满,针对视频角度等,同样需要加强对其有效的编辑处理。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实现不断创新,要想实现关注度提升,采编技术十分关键,因而要不断增强。采编技术等方面,只有实现更加高超,新闻节目才能具备良好内容,才能真正实现更加简洁和精炼,才能更加直接透彻,更加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在理解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更加透彻。除此之外,采编技术只有力求更加先进,电视新闻才能具备更加良好的画面,才能具备更加舒服的视频角度。

(四)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加强群众互动

新媒体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基于优势方面来说,可以实现和观众有效互动,人民群众容易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充分得到节目的良好关注度,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充分适应当前时代,对此应该合理借鉴。实际上,新闻节目更需要注重体现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互动方式需要遵循多种多样原则,一方面节目开展过程中能够进行相应互动,另一方面场外互动同样不容忽视。比方说,新闻联播节目开展过程中,明显存在较为严肃的特点,节目开展过程中不方便直接互动,但是可以借助于微博或者微信在网络上形成有效互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依托新媒体背景,分析探讨新闻采编面临的实际现状,同时就电视新闻采编如何顺利实施阐述个人看法。现阶段,新媒体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实现持续关注,就得学会迎接挑战,及时把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对于电视媒体来说,需要注重加强采编创新,只有这样,采编效率以及质量等方面才能真正得到持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才能真正得到良好关注度。

参考文献

①罗艳,周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8):257-257,259.

②李林.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5,(10):14-14,4.

第5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选择多媒体,这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前提。

一、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选择

1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择多媒体技术。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时期,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也容易使学生视力下降。因此,多媒体技术选择时要注意:界面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

2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知识内容来选择多媒体技术。针对地理学科本身综合性强、知识量大,特别是对读图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多媒体技术只是起辅助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

其次,在选择好要使用的多媒体技术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作用。这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1 设计原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设计课件,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设计时我们可以借鉴现代教育理论之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思考,这个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而在设计或制作地理课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在地理课件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学习和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2)强调情境创设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我们应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与学生学习相联系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例如讲到“我国交通运输网”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忆初中时讲到的“三横五纵”铁路线,并利用多媒体将其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把高中的新知识同初中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3)强调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即多媒体课件应当包含文字、音像以及网上的信息等,使学生有更为广阔的驰骋空间。

2 设计步骤。(1)选择设计的主题。确定一个鲜明的可以用多媒体来表现的主题,这个主题是用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此效果的。如月相变化和地球公转运动等都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2)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如讲“大气环境保护”内容时,可用多媒体模拟出酸雨的现象及其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讲“冷锋”时,可用多媒体创设出冷锋过境的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冷锋过境前、中、后的天气现象。

(3)自主学习的设计。在课堂上明确目标之后,要给学生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可以针对任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巩固练习的设计。挑选既能反映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要求的练习题,通过多媒体将其演示出来,让学生来完成,以便通过练习使学生最终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网络的建构。

三、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平台

根据地理学自身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平台:

1 Authorware。它是当前地理课件制作的常用平台,主要用于集成声音、文本、图形、动画和数字电影,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可以通过函数调用外部程序。

第6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56-01

新媒体是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当代意义上的新媒体包括BLOG、微博、微信、虚拟社区等形式。它改变了传统传媒‘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以其良好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新媒体进入高校校园,这种新的传播媒介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同时也赋予了高校校园文化新的特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媒体及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1.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为基础,有别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的传媒技术体系。新媒体涵盖网络以及手机等当今社会流行的传播媒介,具有覆盖面广、交互性高、实时性强等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传播来源广泛、传播成本低廉等优势。这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2.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高校师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形成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的,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其内涵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及观念文化等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体现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高校精神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最有力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根基与保障。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新特点

1.开放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校园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加开放。新媒体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各种信息的接收和都是开放的。在新媒体的传播背景下,高校师生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这也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更加具有开放性。

2.多样性

新媒体促使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板等传统校园媒体平台正在逐渐被校园论坛、贴吧、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所替代,这些新媒体凭借其与各种网络工具相结合的优势更易于被师生接受,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师生们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获得人生的宝贵经验,甚至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

3.自主性

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师生带来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新媒体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可供选择,搜索引擎技术的应用使得师生根据需求选择信息分类和内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师生们自主学习、自主科研的能力。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以及各种期刊数据库的应运而生给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备受欢迎的网络新媒体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知识、钻研学术的主动性。

4.动态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使得所承载的信息不再是呆板的、静态的、陈旧的,而是灵动的、实时的、新颖的。它通过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传送于两个终端之间,连通着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乃至各种阅读器,从而形成了流媒体现象。国内外时事新闻、校内外的热点话题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与网络联动获取需要的信息。新媒体高效动态的传播速度,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5.交互性

新媒体将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一点对多点”改变为“多点对多点”,将信息以裂变的速度向外辐散扩散,使更多的师生能够得到信息并参与其中,在一来一往、来来往往中实现沟通交流,互相熟识欣赏,分享喜悦,融汇感悟,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交流,每个师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者,这就使信息的传播由单向被动式转为了多向互动式,使每个人从消极的被动接受向积极的主动参与转变,为校园文化的扩散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

6.创新性

第7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职业技术教育 应用 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完善,并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系统功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对教育观念、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产生深刻影响。这些特点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职业技术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其教育内容必然涉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如:网页制作、声像多媒体信息的编辑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老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中引入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从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出发,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引入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借助书本、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相对单一的媒体,适合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或者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但要透彻讲明一个设备(或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工作过程就有些力不从心,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直观的形象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辅以大量实物模型和各种挂图。之后,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投影、幻灯和录像等。这些方法的采用虽比模型和挂图前进了一步。但从实质上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效果还是不理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那么“多媒体技术”究竟是什么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我们可以通俗理解:“多媒体技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多种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根据对多媒体技术定义的理解,我们可以归结出其三个显著特点:

1.多种技术的集成性,并且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

2.信息媒体的实时性,基本可以说包含了当今计算机领域内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3.处理过程的交互性,即实现复合媒体处理的双向性。

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上所说的三个特征,所以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内容更新取舍的灵活性。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丰富灵活的动态图形功能,更是教学过程别需要的,这也使得多媒体技术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场所。这种结合使得多媒体技术和课程教学二者相得益彰,必将使传统教学产生质的变化。

三、多媒体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由于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教育特点与其他高校相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有差异。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与市场联系紧密,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技术意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所有这些都要求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在知识理论的阐述上简明扼要,在实践操作方面加强训练。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理实一体”课程较多。这些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实践部分占据总课时的大部分,因此会导致理论部分课时不充足,教学任务繁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大大降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劳动强度,使教师用较少的课时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除某些章节需要详细叙述外,其余部分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多媒体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以多媒体教学课件形式出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听、看、学的同时可以参与演示操作,如此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直观、更全面,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以上对职业教育特点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应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集成了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打破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果更优化,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要求的硬件往往以高科技的配套产品为主,其中以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最为广泛。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往往以其明亮的色彩和贴切的音效进行烘托,在视觉和听觉上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精力容易集中的前提下讲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场景教学引入课堂中。在没有条件或机会参与现场教学时,可利用影视或实物展示开展课堂场景教学。如在对工厂一些设备进行分析讲解时,可以通过拍摄好的现场设备的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实物对照式的讲解,把抽象的不易于理解的东西变得具体生动,让教学更接近事实,克服传统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8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应用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史

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如今现代电子传媒,广播电视不但能够制作传播信息、舆论导向、娱乐及教化等功能,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第一台广播电视诞生到现在,它在各方面都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标志始于1987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发现了自然界中有一种元素——硒,具有光电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得以飞速发展,逐渐实现了图像传输,这是现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直至1925年,广电摄像管的研制发明使电视的发明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电视开始普遍推广,成为了人们娱乐的重要方式。至此,各种新形式的广播台、电视台、网络化平台等层出不穷,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了其相关产业的崛起。目前,处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在转换成数字化以后,新媒体技术也进行较大变革,各种新的播放形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便利,比如在线直播、微博、微视频等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增加了广播电视技术的功能,使其不断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这是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处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弊端,实现了顺畅、开阔的传播特点。只有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才能把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改革创新,进而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形势。

2.1突出互动性和个性

以往的广播电视只能为人们提供观看平台,观众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信息状态,二者无法实现交流沟通,虽然平台也提供了一些途径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但缺乏时效性。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并且可以和主持人进行沟通,互动性较强,这一特征满足了新时期观众的互动要求,这正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之一。因为技术的原因,新媒体的个性化较强,传统媒体通常是针对广大受众,没有进行个性化的分类,然而新媒体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详细划分节目种类。

2.2传播及时、速度较快

广播电视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密不可分,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技术依靠其反应敏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征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面前发挥着不可取代作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拉近了传播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目击者、经历者或者。新媒体可以全天候的进行节目制作和工作,让人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身边发生的新闻现象。

2.3传播形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手机报、数字电视和数字报纸出现,都能成功的吸引广大受众眼球,也能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新媒体包含的种类较多,例如网络电视、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媒体覆盖范围局限,超越了时空和区域束缚。依靠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能够在全球范进行各种类型的传播。

2.4选择范围广,容易保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将被充分挖掘,这是新媒体受到人们喜爱的最主要原因。然而,任何事物都有缺点,新媒体也一样。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1管理思维更加开发、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新媒体时代,想要促使广播电视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电视台管理机制,这是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的最基本措施。广播电视技术和新媒体相互融合,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方面整体实现创新和改革。首先,考核机制不断创新。广播电台需要培养综合能力强,适应各种岗位的人才,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其次,改革传播体系,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为双向传播,才能真正的理解受众需求,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最后,改革传播形式。利用网络信息,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把其作为独家视角进行节目创作,重视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包装,融入情感,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3.2和数字技术相互结合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广播电视系统当中。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放的整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将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首先,改革有限电视,采用高端数字化模式,充分使用卫星定位技术等高科技来较少影响信号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信号全面覆盖的目标。其次,在电视节目整体运作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功能,进而通过数字化来影响发射设备,构建微波传输网络体系,能够促进全世界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3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步伐。现在互联网已经普遍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行业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使用该技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中,人们观看节目都是被动选择和接受,无法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同时一些突发事件也会影响节目的制作进程和播出效果。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摆脱了人为操作的弊端,依靠自动化的技能进行调整,假如节目中出现问题,就会暂时播放其他节目,这样就能实现连贯的、良好的节目播出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福利,它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满足现代广播电视制作流程的一切需求,把广播电视事业中数据和信息之间融合变为现实。

3.4构建集一体化的新媒体广播电视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新媒体平台,它包含广播电视行业的所有业务,例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等,这些技术有利于广播电视台不同类型的业务共同开展。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把广播电视的各种功能和网络充分融合,形成统一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广播电视网络平台。

第9篇:新媒体技术特点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和挑战; 作用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新媒体技术从发明以来,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已被大学生广泛接受,成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支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为之带来全新的挑战。

2 新媒体技术简介

2.1 定义

相较于报刊、广播、书信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指依托于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技术向接受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之“新”根本体现就在技术和形式的新。新媒体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实现了精准传播和分众传播,达到了空前的传播态势,让信息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愈发透明简单,快速和便捷。新媒体技术若正确、合理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帮助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2 新媒体主要特点

首先,开放性。新媒体依托于各种新兴移动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形成了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传播开放、资源丰富、传输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主体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而变得更为开放,不同的社会群体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开放性的新媒体平台上搜寻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吸收优秀的人类文明,从而在对大学生群进行传播。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能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主动、快速地向大学生传播先进的理论、正确的思想,而无须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崭新的理论和实践平台。

其次,平等性。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打破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边界,让人们能在共同的平台上分享和传播各种信息。现在,几乎所有的用户都能在新媒体平台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各种信息,无论年龄、级别、性别。这种全社会性的新媒体让大学生心中对平等、自由、开放的交流方式的期望变成现实,极大地给予了大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另外,在新媒体平台中,不同角色的人亦是平等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不愿在真实环境中对教师吐露心声,教师也难以捉摸学生的思想动向。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平等性和虚拟性,能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让大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样,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和隔阂,让学生能主动信任教师,从而产生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最后,快捷性。在当今高速的信息时代,新媒体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省去很多信息交流的中间环节,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教师倾向于采取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信息失真、传播速度慢等问题。通过新媒体,例如短信群发、飞信、博客等方式,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平台中提供多种方式,大大便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同时,新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利用新媒体,大学生就不须按照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听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可以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的思想知识,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3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通讯工具已在大学校园中广泛普及,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将各种新媒体视为他们浏览社会新闻、获取各种信息、即时通讯的工具。简而言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无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新媒体更是能利用自身独特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巨大的作用。

3.1 积极作用

第一,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新媒体能拉近大学生和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距离。在这种便捷的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往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主要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但时间和次数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今新型的沟通方式却是让学生能够直接和教师进行跨越式交流。大学生们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介,例如博客、邮件等和老师交流,这样更能让师生之间进行较为轻松和便捷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同时,新媒体这种快速的特征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正常开展。现在大学生也逐渐离不开各种新媒体的影响,尤其是电脑和手机。因此,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些来密切联系学生,将学校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传达给学生,将注意事项快速,降低大学生的错误发生率。更重要的是,高效的思政教育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利用新媒体,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想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及时交流。另外,新媒体的虚拟性能够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大学生愿意倾吐出自己的心声,敞开心扉,吐出自己的苦恼和迷惘,让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信任的情感基础,使得思政教育者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第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几乎是一个人利用粉笔在三尺讲台上讲解,有时甚至会采取整堂灌输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当然会让课堂较为枯燥,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新媒体时代下,教师能够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新技术来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更为直接和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在快乐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进行一定的互动,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利用新媒体能够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思想,打开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另外,新媒体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大学生自己能合理调整时间,不受限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远程教育便是最好的例子。大学生大可不必沿袭传统的座谈会方式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它能提高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和传播速度,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第三,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学生在大学阶段,更倾向于自己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因此,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他们能主动寻找自己所需的教育资源,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从中获取成就感。在这种心理发展需要的驱使下,大学生会主动寻求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新媒体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能让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还能让他们自主交流,进行互动合作性学习。另外,因为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交流性强,大学生可以通过随手可用的各种新媒体工具来作为自己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些首先就消除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学生愿意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中获取乐趣。同时,学生还能在各种社会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大学生主动讨论时政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2 消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阶段。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阻力作用。

首先,增加思政教育者的管理难度。随着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少大学生认为,自己便是独立的成熟个体,他们认为随意脱离教师的管理是正常的,因此,逃课和各种违纪行为层出不穷,这些都意味着思政教育者的管理工作难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部分传播媒介为获得一己私利,广泛传播各种不良信息。因为,大学生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这些信息的过滤能力,使得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流传一种腐朽落后的思想,这些都严重背离了社会道德标准中所要求和倡导的高尚品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工作增加了管理难度。

其次,要求更高的思政教育能力。新媒体中的高技术含量的使用的灵活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大学生相比,教师接受新思维和新事物的能力慢,对于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他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抓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高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新自己的旧观念,提高他们的兴趣。另外,新媒体本身的特点也要求教师不断熟练的掌握和合理应用这些新兴媒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引发大学生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迅速,容易接受,可以打破地域、名族和国籍的障碍。在新媒体中,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根本无法保证网络交流人群的真实性。很多素质低下的人言行毫无规范可言,毫无顾忌的各种虚假消息。这些信任危机一旦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极有可能影响大学生的真实人际交往,让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缺乏真实和真诚。这些都能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消极作用,严重时甚至会让大学生游离于现实和虚拟中,对性格尚未完全成熟度的大学生产生人格分裂的严重后果。

4 结语

由此可见,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存。一方面,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新媒体因其信息传播的无节制性,也使得大学校园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总而言之,新媒体在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政工作到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产生了副作用。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只有把握时代前进的特点,充分认识并合理、正确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建构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黑龙江教育,2008.

[2]李卫红.利用网络新媒体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J].中国网,20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