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工艺设计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设计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艺设计要求

第1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喷涂;平整度;基底处理;气温;养护

中图分类号:TU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85-03

1引言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广州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个契机。加强道路建设,美化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是广州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迎亚运,广州推动了新一轮的建筑立面改造。几年前整饰过的建筑立面,主要整改措施是涂外墙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原因,改造效果不理想,整改过的涂料经过几年之后,出现褪色和色彩脱落严重现象,原来的整饰材料和方法都应该得到替换和改善。

建筑外墙装饰有多种多样,外墙砂壁漆饰面是其中之一,它之所以在这次建筑立面改中得以主要使用,是因为它具有施工简便,色彩丰富、柔和,线条流畅、清晰,可创造多重质感效果,便于维修更新等特点。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对其使用不甚了解或基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涂层质量和外墙美观。为确保外墙砂壁漆饰面涂料饰面的质量,必须做好很多细节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外墙砂壁漆饰面材料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

2涂层系统的选择及施工验收标准

2.1涂装油漆系统效果选择与施工验收标准

由各项单位工程确定,要求坚实牢固不开裂,刮涂均匀。严格对照现场认可样板及小样板,大小疏密、圆润程度与之相当,注意脚物架横、立竿处涂层不得重叠过厚,对于局部补疤处处理要特别注意,尽量按自然分块补涂,大小式样与周围一致。

施工验收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涂料涂饰工程的质量要求。

2.2施工建议

2.2.1外墙设计的建议

外墙盘台抹灰面层两侧做挡水编、檐口、窗口底部必须做滴水线,女儿墙顶部、阳台拉板抹灰面泛水应向内侧,防止雨水流下污染墙面。外墙大面积水泥批荡应有分格缝设计。

2.2.2基底表面处理基本要求

(1)涂漆基材面要达到高级抹灰层标准。要求平整牢固洁净,无油脂、盐碱析出物、尘污和松散水泥砂浆物质。

(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宜选用强度与原混凝土砂浆基层相当,柔韧性好的腻子(弹性腻子)进行修复补平,保证腻子层与基层具良好的附着力。同时,所用腻子必须具备好的耐水性、耐久性和柔韧性(抗裂性),符合国家关于《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2004)行业标准中外墙腻子标准。

(3)施涂前应将基体或基层的孔洞、缺棱掉角处用1∶3水泥砂桨(或聚合物水泥砂浆或专用修补砂浆)修补好;表面麻面、起泡、鼓包和裂缝等需清理后使用外墙专用腻子填补修平。

(4)基面抹灰面已充分干燥,含水率不大于10%;表面施涂水性涂料,含水率不得大于10%。

(5)操作的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最适宜的温度是10~18℃,冬季最佳施工时间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为减少潮湿引起的问题,雨后24小时以内不宜涂刷,夏季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不宜涂刷。大风下及有污染性物质的环境下也不宜施工。

3施工工艺

3.1基层特征的要求

(1)表面平整度:一般现场浇灌的混凝土,由于浇灌时使用的模板材料不同,对表面带来相当的差异,再加上模板本身的拼接安装产生的错位,在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会有不平整及模板接合部错位造成的突起等缺陷。一般要求错位在3mm以下,若超过此范围则需进行打磨使之平滑。

(2)基层的碱性:基层墙面PH值低于10。

(3)基层的含水率:层墙面含水率小于10%,新粉刷的砂浆面层经3周干燥后即能施工,在涂刷前用湿度计检查一下。

(4)基层表面的清洁度:混凝土的表面,常因浇灌时所用的模具材料的脱膜剂而被沾污。为此,在涂料施工前需对被沾污的基层彻底去污。

(5)阴阳角要求顺直。

(6)基层经甲方、监理验收后移交给涂料施工单位。

3.2施工环境条件

3.2.1气温条件

可在5~35℃气温条件下施工,施工现场气温用一般气温计测定,基层表面温度用温度计检测。

3.2.2阳光

不在阳光直接照射下施工,作适当的遮护,以防止照射下基层表面温度太高,脱水过快,会产生成膜不良,影响涂层质量。

3.2.3环境条件

环境洁净,无尘土飞扬。通常大风天气不宜施工;另外,雨天严禁施工,通常雨后24小时不宜施工。

3.3施工工艺

3.3.1施工工序图

3.3.2砂壁漆饰面涂层施工工艺

(1)检查、清理墙面。

(2)刮批外墙弹性腻子(一至两遍):用外墙弹性腻子,M刮墙面第一遍;腻子风干(至少3h);在不平整的地方,用弹性腻子,再刮第二遍(视情况而定);另外,局部进行修补:在实际操作中以腻子层均匀遮蔽基底为标准。外墙批荡腻子完工后,应养护至含水率、碱性达标。

(3)滚涂水性外墙抗碱底漆。在干透的腻子面层(即要求墙体湿度小于10%,PH值不大于10。一般在阳光的天气下最少要干燥1周),涂刷水性抗碱底漆,这是抵御碱性物质对缝漆的侵害。可以全墙面满涂,也可以对只有缝漆的地方进行涂刷。

(4)滚涂水性外墙面漆。在底漆完成4h以后,可以进行缝漆的施工。对有缝漆的区域涂刷。

(5)根据分缝的设计要求,用墨斗进行弹线。在缝漆施工8h以后,根据设计及墙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缝弹线。

(6)贴分缝纸10mm。弹性完毕后,进行贴分缝纸。分缝纸要求粘性适中,边缘粘贴。

(7)刮涂砂壁漆(1~2道)。涂刮砂壁漆1道,待其风干表面后(15m),再对其进行二次涂刮,要求无色差、无滚刷痕迹、无漏涂。

(8)撕掉分格纸,清理表面。撕掉分格纸,露出分缝漆,清理不平整的缝边,完成工作面。并对成品进行保护。

3.4施工养护

(1)施工时的养护。外墙喷涂面在喷涂前为防止直射阳光及风、雨,应进行遮盖养护,特别是女儿墙与脚手架之间为防止雨点袭入,应整个遮起来。

(2)门窗框、窗套线脚等的养护(保护)。不论钢制铝制或木制都必须用纸带遮盖保护,一旦被涂料污染,在污染初期用溶解力小的稀释剂精心洗去。

(3)边角接头部位的保护。对建筑物的边、角、直线或曲线的边框、线条外,在涂这面时应对另一面进行保护,考虑纸的湿性与料的渗透性,应贴2层保护纸,为防止这面的涂料渗透污染那一面,应在喷涂后未及渗透时拆除纸带薄膜。

(4)施工后的养护。为防止刮风带来的尘土粘落在涂层表面上,应进行防风养护,对墙体作适当遮护。

(5)撤掉养护纸及养护纸带应根据涂层固化及涂层度的情况定。

4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4.1项目管理组织计划和工前准备

4.1.1施工组织

针对本工程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成立强劲的项目经理部,以ISO900质量标准体系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对该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由专业技术水平扎实、工作经验丰富并且有一级项目经理资格的人员担任该工程驻现场工地项目经理。施工专业班组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配备,选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班长,以协助项目经理部组织好现场的有关管理工作。

4.1.2工前准备

项目经理部成立之日起,要求全体人员从思想上就位,马上进入临战状态,本着各岗位的职责,认真做好开工前各项有关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施工人员应对技术准备工作高度重视,做到心中有底、周密计划。认真熟悉、审查施工图纸,认真阅读有关技术规定,同时必须熟悉现场情况,对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必须清楚。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洽商。同时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材料准备:按照施工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储备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落实货源,确定仓库、场地堆放点和运输组织计划。主要材料向甲方提供样板,以甲方的确认为定货依据。

(3)现场准备:首先,做好施工用水、排水的准备工作,解决施工现场水源及排水问题。特别是排水规划要合理,以保持场地干爽,防止废水污染周围环境。其次,临时设施的准备。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现场条件,间隔材料库、临时堆放区、工地办公室等临时设施。涉及到室外临时设施的搭建,须提前报方案经甲方或有关部门同意批准后进行。

4.2施工部署

某项目为一个单体建筑,不需划成施工区域。根据总包方施工进度的要求每5层为一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计划时间为12天。

4.3主要施工劳动力计划

由于每层的面积小,根据二期时的施工经验,本项目现场操作人员计划为10人,杂工1人,管理人员为2人,施工总人数为13人。

4.4工期目标、施工进度计划

4.4.1工期目标

合理安排劳力、科学组织施工,周密计划和安排每一道工序,为确保实现预定工期为141历天(招标要求,原面积6600m2,153天;现改为6100m2,按比例调整为141天)。

4.4.2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目标

本单项工程自开工之日起,施工总人数为13人,一个施工班组,计划实际施工天为141历天。

4.5施工质量及工期保证措施

4.5.1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对基层进行检查,并和甲方、监理办理移交手续。

(2)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施工工艺进行操作;做好施工日记记录,完善各项技术资料。

(3)严格执行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每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移交甲方、监理方及总包的监督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进。

(6)严把材料关,所有材料的选用须经甲方、监理同意认可。

(7)材料进场必须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及出厂合格证明。并会同甲方、监理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查送检。

(8)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4.5.2工期的保障措施

(1)根据不同的项目的具体要求以及土建方的施工计划精心编制工序安排,并报甲方批准严格实施。

(2)在土建工作方面全面展开的情况下,组织足够的人员、材料、机械进场进行施工。

(3)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调配人员进行赶工作业。

(4)与总包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各方按原工期计划进行施工。

(5)如果其它专业工种拖后工期,我方必须做好相应调整。

第2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1.停车场

最好在门诊楼地下,且为机械停车式。地面停车场应有出租车专用等候位及出入流线。

2.门诊大厅

门诊大厅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人员最密集的公众场所。按现行《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就诊人数应是该医院床位数的3倍(60~64O/床),门诊部面积占医院总建筑面积的15%。

①安排几个相连的厅,且区分出交通与滞留空间--便于人流组织与疏导。

②自然采光与通风,共享空间为宜,且为天窗形式。

③挂号、交费、取药,设置栏杆,窗口比正常人使用低一些,以1050mm为宜。

④可设置大屏幕,显示各种相关信息。将站立式服务改变为坐式服务。

⑤业务办理台应安排足够数量的排椅,配备叫号服务器,结合声光实现叫号服务。排椅由硬质改变为软质,排椅向沙发转变。除现金交易台外,其他业务办理台应尽可能关注金属栅栏、大玻璃的分割。墙、柱可用石材或金属板。

3.候诊室

应有直接外部采光与通风(大型综合医院病员通常等候时间约为一个小时),最好不要采取走廊两侧面对面候诊方式,以减轻陌生病员相互对视引起的心理负担。最好有分诊台进行药品划价。

4.公共卫生间

在解决视线干扰的前提下,提倡无门卫生间。设立专用清洁间,并使打扫工具从病员视线中消失。蹲式,要使便器与地面在同一两面,应有二个手纸套。洁具,在厕位隔断上安装扶手及挂钩,隔断要有一定的高度。手龙头、小便器、大便器应为感应式。烘手器以擦手纸为宜。墙面可选用光洁块材,尽量减少宽缝。宜用专门填缝剂。也可用背面烤漆的钢化玻璃。地面可用石材或地砖,500×500mm为佳,大块不宜排水。隔断可采用MAX板,现场组装。

5.护理单元

基本上四类活动人群:病员、护士、医务人员、探视人员。护士站台面宜为760mm高,为方便医患坐着交谈,可部分保留1100/760mm双层台面。综合布线应与护士站密切配合。护士站台面可选用人选石材,内部胶板贴面。地面可用PVC橡胶块材,也可采用防污地毯。

6.急诊室

除有较强私密性的妇产科、污染物较多的外科创伤处置需设置单间外,其他科诊室均可设计为开放式的。科室之间用活动吊屏间隔,科室与候诊之间备有活动拉帘。电源应有插地,墙面多插座。材料应满足高冲击、耐擦洗,所有阳角均应安装防撞护角。

7.CT、X光室

这类空间重要的是满足防幅射的要求,依据设备厂商提供的选用铅板,将铅板复合在铝板背面。所有墙面除门和窗外,均可用色彩淡雅的铝板架空安装,注意固定螺丝孔导致防护漏洞,最好为粘贴式。铅板门宜采用胶板装饰面,垂直方向一般无防幅射要求,可用铝扣板吊顶。

8.病房

一般医院多为一间病房有2~3间病床并配有卫生间,病房门入口净宽应为1050mm,以保证单架车出入,门套应能抗冲击。壁柜按每床600mm即可。座便器选用后背悬挂式对清洁有利。床头柜可用悬挂式。天花不易有多种造型,多用矿棉板或纸面石膏板。输液架预埋龙骨。灯光应多路控制。开窗为内倒开为宜,以满足通风、安全防护、方便清洁三种需要。入门口玻璃要选择透明无色。卫生间应外开,门下端可包200mm高的铝板或不锈钢板。地面可用防滑地砖、橡胶块材等。

9.医用家具和环保装饰材料

第3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照明设计;步骤;问题

Abstrac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ormal put into use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ing design in the star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for years engaged in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work experi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the design of lighting design in detail analysis of.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s, architecture, physics, optics and other various factors, the diffe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ndards and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problems for attention in design are also introduced and lis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design; step;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建筑电气工程首先涉及的便是安全问题,现代高层建筑多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母线分段数目与电源进线回路数相适应,只有当供电电源为一个主要一个备用的时,才考虑采用单母线不分段的结线。低压配电系统各级开关均采用自动空气开关,设置瞬时、短延时、长延时三级过流保护装置。各级自动空气开关应注意选择性配合,防止越级跳闸,安全因素电气工程中照明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照明设计质量要求

1.照度水平。电气工程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满足住户的照明需要,也就是说照明设计的亮度要满足正常的标准,光线太暗,会导致视觉疲劳,影响健康;光线太强会对眼睛造成刺激,引起感官的不适,同时也不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社会要求。除照度值指标外,还要考虑照度的均匀度,照度的均匀度定义为参考平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为使照明空问的照度均匀,《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公共建筑的工作房间和工业建筑作业域内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而作业面邻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5,房间或场所内的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的照度位的1/3。

2.眩光要求。眩光是一种不舒服的视觉现象,会导致不舒服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因此眩光是评价照明质量的指标之一,眩光用眩光值描迷,对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一般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1E)规定的统一眩光值来评价房间或场所的不舒服眩光;对室外体育场所的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眩光值来进行评价。

3.能耗指标。节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照明设计和评价中,要始终贯彻节能要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规定了各类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且大部分照明功率密度值族于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因此将能耗指标作为评价照明设计的指标。

除上述的基本指标外,在评价照明质量时,还要考虑光源的显色指数、色温等与环境相适应,考虑灯具的造型与建筑空间和照明要求相协调。对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宜低于80;在灯具安装高度大于6m的工业建筑场所,显色指数可低于80,但必须能够辨别安全色。国家标准中对各种场所的显色指数有具体规定。

二、照明设计步骤

照明设计是一个实现照明空间照明要求的过程,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明确设计要求。照明设计首先要了解用户的设计意图与要求,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要了解照明空间的大小、结构布局、功能要求、使用性质与环境,投资水平等,勾画总体构想,完成整体方案;(2)确定照度标准。国家有关标准对不同用途的照明空间的照度有具体要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参考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照度范围,再根据投资水平等因素,选样合适的照度标准;(3)确定照明方式。根据照明空间的照度标准,在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及混合照明四种方式中,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4)光源与灯具选择。根据照明空间的功能要求,考虑节能要求,选择高效的光源与灯具:考虑环境与使用功能要求,选择具有与之相适宜的显色指数、色温的光源。选择满足安全防护,防触电要求的灯具;考虑美观装饰性的要求,选择与环境比调的灯具;考虑建筑的结构与平面,确定灯具的安装方式和布局;(5)方案比较。对较大的照明工程设计,通常还要对照明设计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能指标进行论证,并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满足经济性的要求;(6)照明供配电设计。根据照度要求,确定光源所需的电功率,并进行照明负荷计算,按照明种类的供电可靠性要求,根据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与要求,完成照明供配电设计。

三、照明电气设计的任务及应注意的问题

照明电气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照明计算得出的照明负荷电功率,考虑实际的建筑平面,进行照明负荷计算,在此基础上,完成照明负荷的供配电设计。

1.照明电气设计的基本内容。照明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正确选择供电电压、配电方式,保证照明设备安全和照明质最;(2)进行照明负荷计算.求各照明配电回路的计算负荷;(3)选择合理、方便的供电控制方式,满足系统运行管理、维护、节能要求;选择安全、合理的保护方式.确保人身和设备的电气安全;(4)选择照明控制设备、保护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选择照明配电回路导线规格、截面,确定照明供配电线路的布设方式;(5)以施工图形式表达设计内容,包括照明平面图、照明系统图、照明控制图、施工安装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必要的文字说明等;并编制照明供配电系统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的清单及成本预算。

2.照明电气设计应主要的问题。照明电气设计应满足供配电设计的规范与标准的要求,在进行照明电气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供电电压要求。一般照明光源的电源电压应采用220V,1500W以上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光源的电源电压应采用380V

,照明设备的端电压偏移一般不应超过±5%的额定电压,特殊情况和应急照明的电压偏移范围为中±5%~±10%。(2)配电设计要求。照明配电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千式结合的网络结构;应急照明供电应满足二级或一级用电负荷的要求。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平均负荷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平均负荷的85%。(3)照明配电系统的导线选择要求。照明配电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分支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接地线截面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有关规定。照明配电线路应按负荷计算电流和电光源的允许电压值选择导体截面面积。主要为气体放电光源供电的三相照明配电回路的中性线截面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且不应小于相线截面。(4)照明配电回路的控制要求。节能是贯穿供配电设计的主题,照明配电回路系统的控制除满足正常运行的要求外,还要考虑节能运行和管理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光,用定时开关、节能开关等控制照明配电回路。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的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条件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措施;居住建筑有天然采光的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宜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旅馆的客房应设置节能控制型总开关。体育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井具有按需要采取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对气体放电光源应带电容补偿器,以有效地减少线路上电能损耗,为气体放电光源供电的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

四、结语

结合笔者对于照明设计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照明设计要求,提出照明设计中应当重点考虑眩光要求、能耗要求等。为了达到这些照明设计要求,提出合理有效的照明设计分析,以及设计要点,从而提高照明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光辉.关于照明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建筑电气,2007,28(07).

第4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工艺设计 质量标准 现场管理

针织物工艺设计与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复杂细致的技术与经济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生产稳定、实现一次准确化生产、节能减排、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工艺设计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的内容包括要积极采用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染化料,科学合理的设计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到位,严格过程控制,生产出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质量标准,同时必须做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1、针织物工艺设计

针织物工艺设计的内容有:制定企业质量标准、制定织布工艺书、原料选择、客户加工订单的审查、制定染整工艺设计书、染化料助剂的选择、设备的选择、工艺试样、质量测试等项工作。

1.1制定企业质量标准

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称为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分由国家、部门和企业制定,它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技术准则,是产品生产、质量检验验收、使用维护和洽谈贸易的技术依据。

技术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

企业质量标准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原料检测标准及测试方法标准;坯布密度、毛坯克重;各类坯布(纱线)各项染色牢度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染色产品同色号批与批之间(缸差)的色差标准(应控制在4.5级);染色加工坯布的缩小率、失重率、布面光洁度、平整度、清晰度、X纬斜、步幅公差、手感以及吸湿性、弹性等项标准;符合国家及国外客户提出的环保、安全、健康方面标准要求;特种加工方面的标准如阻燃、抗静电、抗菌、抗起毛起球、远红外整理、吸附异味清新整理等方面的标准;达到客户标准、确认样、主辅料颜色一致的标准要求。

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是工艺设计的依据。为工艺设计的准确性,企业还应建立相关配套的一系列标准,如纱线测试标准、毛坯半成品标准、漂染用水质量标准、染化料助剂检验标准、前处理后半制品标准、染化料库存环境及管理标准、染整工操作标准、试化验室工作标准等相关标准。

1.2织布工艺设计书

织布工艺设计书下达给生产计划部、生产车间、质控部门、财务部门及企业管理档案有关部门技术文件,共内容为:原料成份、纱支粗细、用设备、工艺参数等。

1.3客户加工定单的审查

为使工艺设计准确,工艺设计者首先要对客户的来样和加工订单进行逐项、全面审查。只有把客户订单的全部要求和被染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准确,才能进行工艺设计。一般要求将审查的全部项目列表逐项填写。

1.4染整工艺设计书

染整工艺设计书是下达给生产计划部、生产车间、质检部门、供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企业管理档案室有关部门的技术文件,其内容为:待染整加工坯布面料名称、色泽(白度)、染整加工工艺流程、前处理工艺、染色工艺处方及工艺参数、后处理工艺,后整理工艺,染整加工使用的设备、水质、各工序的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

1.5染料的选择

染料的选择是染整工艺设计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正确的选用染料能生产出达到客户定单要求的牢度、色光环保指标,并能使生产顺利,减少回修,为一次准确化染色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可做到控制生产成本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染料选择的原则是:面料各项色牢度要求;染后织物对后序成品加工时对色牢度的要求,如成衣加工的异色拼接,成衣印花(拔染印花、压烫转移印花等)、成本酶洗、石磨洗;染色加工时工艺可操作性和质量重现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要求;经济型、染色成本。

1.6助剂的选用

在染整加工中使用助剂可以缩短染整加工的工序和时间,改善工艺,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赋予产品一些特殊性能和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目前使用的国内外生产的印染助剂没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为保证染料工艺设计准确性,对助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测试和筛选,而目前生产助剂的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品种繁多。

染整助剂的筛选检验包括应用试验和分析研究:应用试验根据工艺应用要求对选用的助剂进行小样试验,通过测试被处理织物的有关性能来评价助剂品质对生产工艺的适用性,并保证染整产品获得优良的外观和预期的内在质量。应用试验方法有对比和模拟法。对比法是在相同条件下,将待测样品与对比样品进行平行试验,用于评价助剂的品质。模拟法是模拟染整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小样试验,通过测试织物的有关性能来评价染整助剂的应用性能及对生产工艺的适应性。分析研究是应用仪器对助剂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以提供应用的机理。

助剂选择的原则是:符合国际上如欧盟国家的环保安全要求,如不含重金属离子、APEO、NPEO、甲醛等有毒有害的物质,或控制在安全许可范围内,不超标;能满足染料加工产品质量要求和产品效果;能简化工艺,缩短工艺流程,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如使用皂洗酶皂洗可减少水洗次数,使用酸性皂洗剂可省去酸中和等。

1.7设备的选择

染整设备的性能是染整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染整设备的选择首先应满足染整工艺的需要,同时还应达到高效、自动化、工艺参数在线监测、连续化、节能减排、安全可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效果。目前针织染整设备使用量大的是间歇式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而新研制的相对节能减排的连续式平幅前处理设备(圆筒、坯布平幅、剖幅坯布平幅)和平幅连续冷轧堆染色设备、平幅连续化水洗设备等。为设计节能减排提高坯布布面质量的染整工艺提供了前提条件。

1.8水质的检验与控制

染整产品质量与水质有直接的关系,染整工艺设计首先要进行水质检验,如达不到染整用水要求,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如加鳌合剂等使其达到要求。水质是十分复杂的,不但含有钙、镁、氯等离子,有的含有重金属离子Fe、cu、悬浮物等,影响染整产品质量。染整用水应做到天天检测,并进行有效控制。

1.9工艺试样

根据染整工艺的要求,由化验室进行小样和车间中样试验,为工艺员合理工艺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化验室小样试验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客户订单颜色确认样、功能整理效果确认样,工作内容:染料与助剂的试验与筛选;小样颜光、各项染色牢度和坯布面料功能的测试和确认;整理染料、助剂工艺处方、制作色卡和操作规程报工艺设计人员。为保证染整工艺设计的准确性,部分小样确认后必须经过中样试验,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方可进行大生产。中样试验取自大生产的坯布,数量一匹以上,在中样染机试染色工艺,在车间生产设备上试后整理工艺。中试后的光坯布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色光、色牢度测试,物理试验,整理完整的资料以进行工艺设计。

2、现场技术管理

正确的工艺设计是在生产过程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前

提,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是现场工艺技术管理的核心。严格、准确实施工艺上车能达到工艺设计的目的,按工艺设计生长出合格的产品。

2.1产前复样

产前复样的目的,是通过复小样和放头缸样进一步发现潜在的工艺处方方面的问题,以最后确定大生产工艺。

2.2复小样:在放头缸前需复小样确定染色处方

产前复小样,要使用生产时的毛坯布,生产时用的同一批号染料、助剂,用正式生产工艺进行小样染后皂洗、烘燥、定型整理,进行试样工艺参数整理,制作色板。

2.3头缸放样、生产过程控制、毛坯布检查、染色工艺控制、后整理工艺控制

头缸放样包括染色和后整理。放样要求:染前对毛坯布进行质量检验;头缸放样合格后,根据品种分别制作烘燥后、定型前后、印花前后、拉毛剪毛磨毛前后的颜色标样;记录头缸染色,整理放样全过程工艺数据和试样异常情况;光坯布质量检验:坯布面料色光、色牢度检测、坯布面料物理试验数据、产品风格、特性检测;放样技术数据分析整理、调整和确定大生产正式工艺。

一批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染整产品是各个加工环节的完美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需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按工艺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工艺上车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控制的主要内容有:毛坯布的直向密度、幅宽、缩小率;毛坯布布面的折印、稀路、横路情况,油土污垢霉变情况;抽查核实毛坯布的匹重。漂染用水的水质:硬度、含氯量、浊度、PH值;前处理漂底白度、染前布面含氧量和PH值、染后出缸布面PH值;染色浴比、温度、时间、泵流量工艺参数;染浴元明粉含量比重、加碱固色时PH值;染色时坯布的运转速度、导布辊与喷嘴的强力。烘燥前后的含水率,烘燥机温度、速度,烘燥后的幅宽、缩水率;定型前后的幅宽、定型机的超喂量、进布强力、温度、速度、时间、落布温度、定型机轧车助剂轧余率、补充液浓度。

第5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 工艺管理 工艺工程化 数字化工艺

1 研发平台建设

依托PDM研发平台,通过仿真分析、工艺试验、局部细节工艺设计等手段,结合可行性分析、基础工艺研究、产品工艺性审查、设计方案工艺评估、试制样机工艺评价等工作的开展,对产品设计进行优化改进。其主要特点是:强化团队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充分做好工艺性审查,并推进设计过程快速反馈,将设计结果及时进行审查,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杜绝错误的延续,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超前开展工艺研究和工艺准备工作。

2 TCM系统建设

现在是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工艺管理提升也应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快速提升,借用信息化平台加强规范管理。通过TCM系统建设,可实现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创新,提高设计效率和制造响应速度,缩短制造周期。完整的制造过程电子档案至少可以减少90%的查询时间,实现质量的可视化和快速追溯,并实现制造知识的挖掘分析和积累,快速提高工艺设计的质量。

3 开展工艺研究

针对产品调研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艺可靠性研究计划,不断开展前瞻性工艺可靠性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一是结合四新技术应用开展基础工艺研究,重点开展新材料工艺性能研究、新工艺应用研究、新结构可靠性研究、新装备技术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以及工艺试验等手段,系统掌握并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二是结合新一代铁路货车产品研发,针对继承的典型结构进行工艺可靠性评估,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改进制造工艺,确保典型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的可靠继承。三是在对产品图样、技术条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结构及质量特性要求,识别产品制造工艺要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制造工艺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合产品生产进行验证完善。四是系统开展产品检测方法研究,对产品质量控制要点实施可靠性检测。

4 深化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不在局限于工艺验证单中的尺寸要求,而是提高工艺验证的范围。验证工艺路线和工艺文件是否合理、可行;设计和选用的工艺装备、设备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设备是否能满足批量生产纲领要求;检验手段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工艺方法能否保证产品技术条件和质量标准;由产品和工艺带来的劳动安全和环境污染情况。主管工艺要制定专项验证表,明确需要验证的具体工作内容,在主管工艺不能参加验证的情况下,分管工艺可以持专用验证表格代替主管工艺参加验证,杜绝只看检查员检查尺寸是否合格的简单验证方法。

5 推进工艺纪律检查,确保工艺要求得到落实

目前所说的工艺纪律检查主要指的是现场工艺纪律检查,主要工艺技术执行、工艺装备管理、工艺定额管理、产品数据管理(ERP)等方面内容。主要作用:指导和监督生产单位按照工艺标准和要求执行生产作业,建立稳定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消耗;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执行及工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违反工艺纪律的问题长期存在;通过工艺纪律检查,及时发现源头工艺设计和系统工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促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6 挖潜增节项目,降低工艺成本

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工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工艺过程又是支撑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的重要过程。一、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艺方法。二、主动与设计沟通,优化设计或材料替代。三、提高工艺制造能力,关键部件实现自制。四、优化工艺路线,整合配件工序,降低制造成本。五、全面提高利用率,主要采用定尺料优化、套裁下料。在工艺管理、工艺设计工作中,要以降低成本做为工艺工作的重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7 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

知识的积累与凝结是工艺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完善知识管理体系,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基础。工艺知识的管理要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构造工艺知识管理体系。铁路货车制造行业涉及多个企业、多种产品,铁路货车产品图样、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为行业归口管理,但存在各企业技术标准执行不统一、工艺术语使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予以统一和规范。一是货车制造工艺文件标准化体系构建:按铁路货车产品的类型及复杂程度,建立反映货车制造的工艺技术文件体系和工艺文件“网络层次结构树状图”。二是提炼标准化工艺:强化工艺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提升工艺人员对工艺经验总结和升华的能力,注重标准化工艺、典型工艺、通用工艺的整理,上升为企业标准。

第6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工艺设计

实现一种截面冷弯型钢产品的加工,要从工艺设计开始,工艺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根据产品截面形状和要求设计工艺路线包括变形方式,然后根据企业现有资源选择试制或生产机组,辅以现代的设计工具CAD和相关软件之后效率更高。然而在工艺设计工程中,不如愿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如图1所示截面的冷弯型钢,工艺设计确认焊接前变形需要20个变形架次,厚度t=8mm的甚至需要25架次,而我们现有的机组能力不足,采取的方法是:第一,在现有机组上两架牌坊中间再增加机架;第二,增大每一道的变形角,使用较少的变形架次。结果试生产出来的产品问题很多,见下所述,最后通过创新,改变工艺设计,生产出了符合预期的产品。如图2(a)、(b)所示,同是四辊万能变形机架,但轧辊基径有两种,轧辊大小相差很大,对于同一个产品来说,投入成本显然有高有低,毫无疑问选择低成本投入,这一切都是通过我们研发团队思维创新、开动脑筋实现的。

1什么是创新思维

(1)思维是一种认识,一种意识。(2)创新思维就是大脑构思创意的过程,即开动脑筋去想点子。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进行发明创造就需要有创造力,创新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创新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最大特点是相异性、差异性。

2通过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在工艺设计当中遇到的问题

2.1异型管变形工艺创新设计

(1)产品形状如图1所示,厚度t=4/6/8mm。(2)创新前工艺设计方案。①厚度按6mm,根据截面形状要求及焊缝位置确认变形工艺使用一次成形,即先变形后焊接。使用COPRA软件设计,根据厚度的不同确认合理的变形角。②轧制机组选择:本企业现有机组焊接前架次最多只有14架,满足不了变形的需要。③架次不足的处理方法:首先,在变形区现有机架间增加3架机架,由原来的的14架变为17架;其次,将粗成型区各架次变形角加大,由原来设计的20道改为17道。(3)试制后的总结:试轧时,装辊不方便;内角处有多道不重叠的压痕;R角减薄严重,t=4mm的最大减薄量为壁厚28%,t=6mm最大减薄量29%,远远大于客户要求的≤25%。(4)原因分析和处理:变形道次少。虽然增加了道次,但由于机架间距小变形区短,变形时原料缩进不到位,造成转角处出现多道不重合的轧辊压痕,转角处产生压延而变薄。针对R角处压痕,现场修大轧辊R角并重新配辊,但减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我们认为变形工艺还是不十分合理,特别在控制减薄量上。如果客户对壁厚减薄量提出更高要求,那么现有工艺无法实现。另外,通过已试制的t=4、6mm产品试制可看出,此变形工艺,料越厚转角处减薄量越大。

2.2创新思维的关键作用

(1)改变原有思维方式,通过创新提出另类想法。如果按t=4、6mm的工艺思路来设计t=8mm产品,根据前面分析,压痕会更严重,减薄量可能要达到35%以上。在原因分析过程中发现上述变形工艺的第四道辊花类似圆管变形的W反弯工艺,我们通过思维创新提出,第一道直接变形到此形状,那么变形可以全部使用标准水平辊机架,不需增加额外道次,变形区长度也符合工艺要求标准。(2)创新工艺设计后的试制结果:①减薄量:t=6mm转角最大减薄量20%,t=8mm转角减薄量最大25%。②转角处没有压痕。创新后的工艺设计,不但使t=6mm的产品转角处减薄量达到要求,t=8mm壁厚减薄量也完全符合要求。2.3创新思维特点突出表现A图2图2P字管变形辊花图图3P字管变形示意图(1)打破常规,思路突破了已经试制完成的t=4、6mm工艺和COPRA软件的束缚。(2)积极主动:工艺设计者在客观条件不利、还要达到客户要求的压力下完成的设计。

3异型管工艺参数选择的创新

3.1工艺创新及机组的选择

(1)工艺路线确认。如图2所示,是系列异型管之一,截面尺寸从65×40到125×88。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及本企业的特点,确认两种工艺,一是使用一次变形即先成形后焊接工艺,二是二次成型即先成圆后变形为图示截面。(2)根据以前的计经验,按原有机组的参数,受原有四辊万能机架结构的限制,变形轧辊基径定为φ280mm。第一创新点:减小轧辊基径的创新想法。改变四辊形式,将侧立辊放在轴承座里面,最后确定轧辊基径为φ215。四个规格产品的轧辊总重为2.27吨,是φ280基径重量的一半。(3)第二创新点:立辊形式及变形工艺。①如图3所示,常规二次成型,P字管难点在于A处垂直度不好,平面不平,R角不清晰也做不小,所以必须在A处的变形区使用斜辊功能。②常规方法是利用立辊基座改装,缺点是孔型不封闭,对各边、角变形不准确。③新的工艺是将斜辊与水平轴放在同一变形平面内,变形过程中产品截面各处同时受力。

3.2创新思维特点突出表现

两项创新设计的创新思维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是突破常规的固有设计思路。所有的冷弯型钢机组工艺参数是确定,轧辊基径基本也是固定,特别是有焊接工艺的机组,成形区的轧辊基径和变形定径轧辊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工艺设计者按这些参数做轧辊设计,甚至按以前已生产过的产品照抄,更安全,合乎“常理”和“设计规范”。本创新设计恰恰突破了这样的限制,改变了定径部分侧辊架结构,也就减小了轧辊基径,节约了生产投入成本。

4两项工艺创新设计使用的创新方法分析

(1)创新思维方法。人的思维方法分为描述思维、判断思维和设计式思维三种,设计式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归结为如下几种: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颠倒思维、侧向思维、组合思维、联想思维。(2)在案例中的体现。①案例一“通过创新思维方式解决在工艺设计当中遇到的问题”异型管变形工艺的创新设计使用的创新方法是“联想思维”。在变形辊花形状上联想到了圆管的W反弯辊花形状,导致新的具有创新性的工艺设计。②案例二“异型管工艺参数选择的创新”里面轧辊直径的减小、斜辊架使用的创新方法使用了“组合思维”及“联想思维”方法,联想到了其他机组的侧辊架位置,同时将普通的侧立辊和斜辊架组合一同考虑。

5结语

上述两项案例毫无疑问是技术问题,也是个难题,若按常规思维不但解决起来有难度,有时可能无法解决。只有开动脑筋去想点子实现创新。同时还要克服思维障碍,利用好创新思维方法,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和工艺设计问题,研发出规格更多截面更复杂的冷弯型钢。

参考文献:

第7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此次设计是对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设计,其零件为锻件,具有体积小,零件复杂的特点,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艺规程时,就先加工面,再以面为基准来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夹具都采用专用夹具,特别的对于加工大头孔、槽和钻小头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选一面两销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简单的手动夹紧方式夹紧,其机构设计简单,方便且能满足要求。

关键词拨叉,加工工艺,专用夹具,设计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夹具设计是我们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为我们即将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加工工艺是规定产品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是指导生产的重要的技术性文件。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及其加工产品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机械加工工艺来体现,因此工艺规程的编制的好坏是生产该产品的质量的重要保证的重要依据。在编制工艺时须保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完善性。

而机床夹具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改善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其作用是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有个正确的位置,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它们的研究对机械工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批量生产中,常采用专用夹具。

本次对于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⑴完成拨叉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⑵完成镗孔、铣槽、钻孔三个专用夹具的设计。

通过对拨叉零件的初步分析,了解其零件的主要特点,加工难易程度,主要加工面和加工粗、精基准,从而制定出拨叉加工工艺规程;对于专用夹具的设计,首先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选取定位基准,然后再根据切销力的大小、批量生产情况来选取夹紧方式,从而设计专用夹具。

2拨叉的分析

2.1拨叉的工艺分析

拨叉是一个很重要的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比较小,结构形状较复杂,但其加工孔和底面的精度要求较高,此外还有小头孔端要求加工,对精度要求也很高。拨叉的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和小头孔粗糙度要求都是,所以都要求精加工。其小头孔与底平面有垂直度的公差要求,拨叉底面与大头孔上平面有平行度公差要求,所要加工的槽,在其槽边有平行度公差和对称度公差要求等。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们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2.2拨叉的工艺要求

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而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设计者要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

拨叉零件图

该加工有七个加工表面:平面加工包括拨叉底面、大头孔上平面;孔系加工包括大、小头孔、小孔;小头孔端的槽加工以及大头孔的铣断加工。

⑴以平面为主有:①拨叉底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②大头孔端面的粗、精铣加工,其粗糙度要求是。

⑵孔系加工有:①的大头孔粗、精镗加工,其表面粗糙度为;

②的小头孔钻、扩和铰加工,其表面粗糙度要求;

③的小孔钻加工,小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⑶小头孔端槽的加工,该槽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两槽边,而槽底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

⑷最后为大头孔的铣断加工,要求断口粗糙度。

拨叉毛坯的选择模锻,因为生产率很高,所以可以免去每次造型。单边余量一般在,结构细密,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占用生产的面积较小。因其年产量是5000件,由[3]表2.1~3可知是中批量生产。

上面主要是对拨叉零件的结构、加工精度和主要加工表面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其毛坯的的制造方法为模锻和中批的批量生产方式,从而为工艺规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Ⅱ

1绪论1

2拨叉的分析2

2.1拨叉的工艺分析2

2.2拨叉的工艺要求2

3工艺规程设计5

3.1加工工艺过程5

3.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5

3.2.1影响加工方法的因素5

3.2.2加工方案的选择6

3.3确定定位基准6

3.2.1粗基准的选择6

3.2.1精基准选择的原则7

3.4工艺路线的拟订7

3.4.1工序的合理组合8

3.4.2工序的集中与分散8

3.4.3加工阶段的划分9

3.4.4加工工艺路线方案的比较10

3.5拨叉的偏差,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12

3.5.1毛坯的结构工艺要求12

3.5.2拨叉的偏差计算12

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14

3.7时间定额计算及生产安排22

4镗孔夹具设计25

4.1研究原始质料25

4.2定位、夹紧方案的选择25

4.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25

4.4误差分析与计算27

4.5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28

4.5.1定位销选用28

4.5.2夹紧装置的选用29

4.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29

5铣槽夹具设计30

5.1研究原始质料30

5.2定位基准的选择30

5.3切削力及夹紧分析计算30

5.4误差分析与计算32

5.5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33

5.5.1定位销选用33

5.5.2夹紧装置的选用33

5.5.3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33

5.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36

6钻孔夹具设计37

6.1研究原始质料37

6.2定位基准的选择37

6.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37

6.4误差分析与计算38

6.5零、部件的设计与选用39

6.5.1定位销选用39

6.5.2夹紧装置的选用40

6.5.3钻套、衬套、钻模板设计与选用40

6.6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41

结论42

第8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在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要有效融入职业鉴定目标、项目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和设计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方法

服装设计包括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三个方面,而服装工艺是实现美的设计的必要手段,无论是一件成衣还是高级时装,服装工艺决定着其品牌的档次和风格。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首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装工艺》是内蒙商贸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学校自1985年开设服装工艺课程以来,通过二十多年教学历程与教学积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推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等级考试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探索和改进,以下就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探索心得做一分析。

一、将项目教学法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创作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项目计划设计制定,项目的实施,评估交流。在服装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款式丰富种类繁多,缝制工艺也随之变化万千,教学时如果只是以一种款式进行教学,学生即使到毕业也学不会全部的制作工艺,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缝制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法,例如,将女装成衣制作做为一个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一系列女装的设计,设计好的系列女装按小组分别完成,每个学生各自缝制的自己的作品,将设计制作好的成衣作品与全组同学分享,互相学习共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在完成项目前首先按计划进行市场调研,掌握当今的流行信息,然后设计选料打版一直到制作完成整件成衣作品,这一过程完全模拟企业成衣生产方式进行的,制作完成后由专业教师和学习小组评价,肯定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意见,以这样的教学,加大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二、将以职业鉴定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要求取得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的“双证制”,我们以往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考试的要求有些不衔接,这样在考等级证的时候还得专门进行辅导授课,占用时间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中,授课时按照国家职业等级考试的要求分别进行理论讲授和技能实践,职业鉴定等级考试的理论考试内容很贴近企业生产,在授课时结合教师二十多年的经验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示范教学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在服装工艺课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工艺技术水平,教师的示范是至关重要的,示范教学必须贯穿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工艺技术,必须一步步分解,把复杂的工艺通过演示简单化明了化,示范时通过分组的形式,一步步示范操作,在示范过程中,分析原理讲解工艺要点和工艺技巧,示范时要突出工艺过程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程序性是指在工艺过程中按其内在的规律科学地规范每步工艺的先后顺序,规范性是指为了达到工艺标准而对每个操作步骤做出的严格规定。教师所做的示范动作是直接影响学生熟练操作的关键,因此,在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将教师多年经验发挥出来像师父带徒弟一样,认真做好每一工艺步骤的示范,把工艺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很快掌握聊了工艺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设计创新意识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款式和结构需要美的设计,工艺也需要设计,无论是成衣产品还是高级时装都要有好的工艺设计才能达到极致,在教学时一方面讲工艺操作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给学生看一些高档成衣和高级时装的实物和图片,让他们领会工艺美的内涵,将枯燥的操作变成艺术的享受,同时在三年级的时候将工艺制作上升到工艺设计,结合企业的生产,模拟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生产工艺文件,在设计工艺文件时一方面要求要有实用性,符合生产要求并且合理准确,另一方面要有创新性,所设计的工艺流程更超前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这样的实践和锻炼,为今后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服装工艺是一门常学常新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服装设计与工艺生产以逐步和国际接轨,许多旧工艺被新技术所取代。学生了解传统工艺的同时更要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方法。新工艺是对旧工艺的摒弃与发展,只有将两者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孰优孰劣,才能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所以教师既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而且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范围地接触学科及行业,积极了解有关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尤其是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判断力,以适应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培服.装设计教学浅谈科.技论坛,2009.08.

[2]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江西教育科研,2007.09.

第9篇:工艺设计要求范文

BOM( Bill of Materials) 是组成部件的所有零部件、原材料的表列[1],它是企业里不同部门、不同流程间传递的基本数据[2-5]。BOM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演进的过程,而产生不同功用,不同类型的BOM,例如:产品研发阶段的设计BOM(EBOM),工艺设计阶段进一步演化出的工艺BOM,再进一步演化到生产用的制造BOM,再到产品设计使用的超级BOM等等。而工艺信息在BOM中的体现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了工艺BOM中。 

1 工艺路线决定企业工艺BOM模式 

大部分汽车行业工艺分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类。工艺路线不同导致企业BOM管理模式也不同。一般分为两级工艺路线: 

一级工艺路线:一般指到分厂、车间级的生产组织;其作用为: 工艺分工、物料流转、分类明细表; 

二级工艺路线:一般指车间内的生产线、加工中心的生产组织。其作用为:物料配送、生产能力计算、成本核算,由此看出工艺路线决定了BOM中的工艺信息。 

2 汽车行业工艺BOM管理 

在汽车行业中典型BOM主要分为设计BOM(EBOM)、工艺BOM(PBOM)、制造BOM(MBOM),各BOM依赖于上一环节BOM,互相参照,独立编制。而PBOM在整个制造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PBOM没有很的管理将以生产和设计瓶颈出现,导致生产数据失真,因此这里我们提出以下四种PBOM管理方式。 

2.1 在PDM的EBOM中实现PBOM管理 

PBOM在PDM系统中进行管理,这样解决了BOM集成的难题。以工艺过程委外及焊合件管理方式为例,研发要求从“面向模块的设计”到“面向制造的设计”进行转换,在EBOM搭建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工艺要求,经工艺分析,工艺提出,设计更改。将焊合件搭建到EBOM中,同时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工艺拆分,保证后续数据的一致性。工艺部门在EBOM中只添加工艺相关信息,而不对EBOM结构进行调整。 

2.2 在在ERP系统的MBOM中实现PBOM管理 

对ERP而言一个产品只有一个BOM来实现面向制造的设计与定义模块化。PBOM在MBOM中进行管理要求 EBOM与MBOM结构是一致的,内容不同。工艺人员在ERP中维护MBOM中的工艺信息,通过MBOM可以方便地查询设计结构,获取工艺拆分、焊合信息等。 

2.3 在企业级BOM平台中实现PBOM管理 

企业级BOM是企业统一的,且只有一套,它是一个超级BOM,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产品架构或分组(Product Architecture 或Partition)、产品配置(Product Configuration)、部件應用场合以及部件的装配结构(树状结构的BOM)[6]。PBOM信息是由多人多个部门协同维护完成,制造工程师在企业BOM基础将工艺涉及的焊合、委外、拆分件等与配套、物流等各环节要求综合考虑同时扩展零部件使用的车间、工位等。 

2.4 在工艺管理系统中实现PBOM管理 

工艺管理系统PBOM的管理以PDM系统中的EBOM为基础,针对的对象为整个制造过程中的大量零件部件。工艺规划师针对集成的EBOM完成一二级工艺路线添加。工艺工程师通过BOM编辑、维护功能完成更加细化的涂装\冲压\焊接\装配工艺BOM,这个过程中对零部件完成工艺拆分、焊合等一系列调整,最终向ERP提供MBOM需要的工艺信息。 

3 结束语 

目前PBOM在工艺管理系统中管理的方案已经作为一种成熟的PBOM管理模式。通过PBOM在工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汽车企业可以建立起以产品工艺信息为核心的设计管理一体化系统,在提高工艺设计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加快产品上市时间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云峰,邱华. 统一BOM模型驱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J].智能制造,2009,(5):30-32. 

[2] Wang W,Yuan C.A New Approach to BOM Management Suppor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llaboration[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Changsha,2010:215-218. 

[3] Lee JangHyun,Kim SeungHyun,Lee Kyungho.Integration of Evolutional BOMs for Design of Ship Outfitting Equipment[J].Computer-Aided Design,2012,44(3):253-273. 

[4] 袁平鹏,陈刚,董金祥.BOM一致性维护[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14(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