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诚信建设制度范文

公司诚信建设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诚信建设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诚信建设制度

第1篇:公司诚信建设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创新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由于各种施工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工程一直出现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使得建设工程不得不进行返修,从而延长了施工期限,造成企业的亏损。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当中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对如今的建筑市场而言,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质量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如今,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按照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进行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这样的模式过于死板,并且政策和法律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制定上,有些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上也就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弥补修改。

除此之外,建设工程的施工工艺,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不完善,甚至一些建筑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这就大大的降低了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的合格程度。这样因为施工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即便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解决施工技术所带来的质量缺陷。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原因导致,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程质量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今建设工程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各个施工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执行力度和体制的完善程度上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很多建筑企业因为其规模比较小,所以企业内部甚至没有制定质量管理体制,进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此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间虽然有质量管理体制,但在具体的质量管理条例上却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也就间接的导致质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1]。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形式的单一化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的问题除了体制不全外,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单一化也是造成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无论是传统建筑施工中的管理监督还是现在的工程管理监督方式,都过于的单一化。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都是管理人员采用巡逻的方式对工程中进行监督管理,这种监督管理形式发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即便有问题出现也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由此可见,这种单一形式的工程质量管理根本满足现今建筑市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现今的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速度,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的供求失衡,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使得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监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建筑企业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监督的意识薄弱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薄弱,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没有认识到位,因此对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上就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还可能因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思想上的不重视,给施工人员偷工减料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二)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不足

由于建筑企业内部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管理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企业,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多数是企业领导的直接任命,并没有对任命人员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知识的考核。而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因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管理学上的相关知识,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这种经验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方式,在工程具体的施工管理中很容易滋生很多质量隐患,最终影响工程的交接[2]。

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

(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上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是改善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核心环节。因为有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方便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管理监督还能规范和约束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同时也便于建设工程内部进行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建设工程质量在根本上得到保障,杜绝或是减少质量隐患的存在。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发展

相比于之前的巡逻形式的单一化质量监督,发展多样化的质量监督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建设工程的管理还能够及时的发现网络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对潜在的隐患因素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从而做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

其多样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包括: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巡逻式的监督管理、网络平台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这三种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相比于之前单一化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大大的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水平。并对于潜在的质量隐患也能做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从而避免质量隐患问题的存在。

(三)提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主要是其自身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专业知识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将学习到的质量监督管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管理人员技能的提高则需要长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上的借鉴和学习,通过管理人员自身技能的提高,才能掌握建设工程当中质量管理存在的缺陷以及明确建设工程中质量监督管理难点和重点[3]。

(四)加强建设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现代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结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管理人员的缺乏,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积极的招收一些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人才,建立一个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结构,才能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合格,不断的促进建设工程的长期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是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善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关键。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就需要工程的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创新发展。此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还不断的进行思想上的更新,使其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赞利.基于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中外建筑,2011,(1):117-118.

第2篇:公司诚信建设制度范文

永煤铁运处注重安全文化品牌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促进文化落地、文化生根,形成了“六安”六大安全管理工程,打造了“安全警示、安全感恩、安全亲情、安全自主”四大文化建设品牌,形成处、段、班组三级安全文化建设阵地,构建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文化建设网络,让文化影响员工安全行为,让员工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体验和享受安全文化。

1.品牌活动丰富多彩。永煤铁运处按照“季度主题,月度活动”的要求,全力打造安全文化品牌。先后有针对性得组织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日”、“安全爱孝”、“送清凉、嘱安全”亲情慰问、“我和家人到一线”家属跟班体验、“安全标兵”评比等系列活动,开展全员签订安全承诺书活动,加大安全诚信建设活动,建立员工安全诚信绩效档案500余个。开展“群监员”、“青安岗”、“党员身边无三违”等群安活动。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让职工和家属明白了“抓安全为了谁,出了事故害了谁,抓好安全利于谁”的真正内涵,也理解我们严抓安全的良苦用心,让员工自主保平安,家属成为筑牢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2.自主活动形式多样。永煤铁运处积极发挥站段和班组的潜力和积极性,让站段和班组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紧密结合四个文化品牌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分别开展了“看案例、听宣讲、谈感受、想预知”、“算算安全经济帐、把好安全生产关”“叙亲情,夫妻共建平安路”、“安全辩论赛”、“班组练练看”、“安全宣讲进工区”等系列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扩大了职工参与面。全力打造班组安全文化阵地,为每个班组设立专门的会议室,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配备了投影仪、电脑和相关书籍、报纸等,方便班组开展安全文化活动,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安全教育。加大对站段和班组的指导,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夯实安全文化根基,形成铁运特色文化机制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一以贯之。永煤铁运处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形成有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此项重点工作。

1.努力形成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化。永煤铁运处在安全文化方面坚持制度夯基。对照安全文化创建标准,进行制度梳理,建立健全所需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完善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应急预案、安全检查、安全绩效考核、危险源辨识、职业健康保障等制度100余项。

2.精心开展“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永煤铁运处安全管理上走“精细化、动态化、常态化、专业化和责任化”的“五化”质量标准化、“双基”建设考核管理之路,夯实基层与基础,及时消除了现场隐患。我处也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工信厅评为“河南省质量标准化一级单位”。

3.大力实施现场“6S”管理。永煤铁运处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要素的6S管理.加大对道口、车站进行改造,优化现场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促使员工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系数。

4.定期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交流活动。永煤铁运处针对安全文化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外部企业的交流,收集相关视频资料组织全员学习和谈体会,聘请安全管理专家授课等,丰富交流载体,取长补短,提升水平。

第3篇:公司诚信建设制度范文

一、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企业及其制度安排

技术进步和专业化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两大基本手段。专业化导致分工,分工导致交换,而只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交换必然存在交易成本。减少交易成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减少交易活动,即通过建立企业或组织,使原来需要交易的活动变成企业或组织内部的活动。二是通过交易双方各自努力降低交易成本,例如技术革新。三是通过协议或某种制度安排,使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比较优势的一方实施降低交易成本的努力,而降低交易成本所付出的成本由双方分担,降低交易成本所得到的好处由双方共享,即“双赢”的局面,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交易各方的首选。

可见,经济组织、契约、技术进步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因素,而制度建设是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的基本形式,制度安排是减少外生交易成本的路径。这种制度安排包括建设制度、制订制度、改变制度、变革制度等内容,是参与交易的个体或组织的一种行动选择。而无论是建设制度、还是采取变动制度的行动,都决定于参与交易的个体或组织对于制度或制度变动所得到的好处和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二、制度安排是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的重要路径

企业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及其对制度安排的影响,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作出关于产权安排的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根据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市场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不同的交易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制度的使用、安排、变更也是有成本的,一切制度安排的产生及其变更都离不开交易费用的影响。如果没有交易成本,那么不管最初的制度安排如何,资源配置最优总是可以实现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具体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实际经济活动中金融资源配置成本客观存在,降低融资成本在于改善或者创造条件,使假设条件不断优化,将经济问题和政府的相关规则制度联系起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三、交易成本理论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交易成本理论揭示了企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而且认为企业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统一体。企业的产生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现实中“企业并购”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交易成本理论。事实上,企业并购的实质是以并购来代替市场交易,是以一种企业“内部化”的方式来减少因市场运作等合约交易产生的交易成本。企业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是市场主体对减少交易成本的内在驱动。

交易成本分为外生和内生两种类型:决策前就已经知道的交易成本属于外生交易成本范畴;而在决策的交互作用发生后才能看到的,属于内生交易成本范畴。按照这个分类,为了减少外生交易成本和为了减少内生交易成本的制度也应该有所区别。这种分类是交易成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同时,也为解释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工具。前面已经提到,建立企业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这大多属于减少外生交易成本的内容。而与交易有关的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减少内生成本的不确定性,而金融机制,正是交易制度的组成部分。

由此,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金融机制,从减少交易成本的角度评价金融服务水平,对实现融资效率最大化意义重大。可以说,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过程,是通过对影响交易成本的各种因素的考量,通过不断改善或者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条件,实现融资效率最大化的过程。

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选择

通过改进制度,不断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创新与融资有关的制度安排,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融资。

(一)改进担保体系建设

担保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当担保难已经成为困扰融资难的直接原因时,许多企业在无法从银行融资的情况下,大多选择民间借贷,而较高的融资成本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2003年以来,各省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担保体系,但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滞后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缺乏全国性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民营担保公司发展不理想,担保费、保证金较高且需要反担保。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对现行的担保费率、保证金制度进行修订,对反担保做出限制性规定,放宽正常担保违约的容忍度。

(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融资领域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成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征信报告主要依靠央行信贷征信系统,缺乏商业性征信数据供应商。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融资少,缺乏信贷信用记录而难以进行信用评估,进入影响信贷融资。在征信市场建设规划中,应该平衡征信数据安全和交易需要之间的关系,尽快将征信领域由信贷扩展至其他领域,加快大数据社会诚信建设,利用税收、劳资、水电、司法、社会媒体等创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市场化征信主体发展壮大,服务于交易的需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三)加强金融创新有效增加供给

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路径是增加供给。监管层制定了支持中小微金融服务“三个不低于”的政策,但是统计口径的中小企业融资满足度和企业实际感受差距比较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可以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输送发展动力。

一是考虑在政府层面设立中小企业专管机构,专门协调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实施政府股权参与计划,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对社区金融、县域金融做出强制性规定,探索设立中小企业主办银行,以政策性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三是鼓励和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放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四)强化中小企业自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