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企业经营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规章制度

第1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企业所特有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指导企业的方向,影响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决定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被企业中的大部分人或全部人掌握了,每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为共同目标发挥作用,可以形成合力从而对整个企业起到推动作用。

企业经营理念所包含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作为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员工之中的,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员工会自觉地按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和生活。企业经营理念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支配、决定企业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引导和推动整个组织朝着既定目标前进。企业经营理念也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促使其成员自觉地按某一共同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的行为,并转化为成员内在的品质,从而改变和提高成员的素质。企业经营理念还是一种心理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企业员工在各种环境中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企业成员在激烈的竞争及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能有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因而形成企业的心理优势。

企业经营理念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使来自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职员统一起来,从而把企业成员团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不仅如此,先进的经营理念还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能促进成员之间和谐的交流沟通,人和人之间有关心、有感情,从而使得企业全体成员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人们的心情是愉快的,斗志是昂扬的,工作是有前途的,感觉是美好的。

先进的经营理念可以使企业摆脱经营思路上的被动和无力感,促使其成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同时规定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因而可以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

企业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策略来引导和激励员工。企业经营理念设计就是企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一种企业内部动力机制。这一动力机制,使广大员工为企业崇高的目标而努力,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作出个人牺牲。如果设计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通过群体意识培育,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企业理念,就可起到导向作用,可使企业员工与企业真正结成有机整体,就能形成向既定方向共同努力的巨大力量。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确定企业的宗旨及愿景目标。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某种宗旨及愿景目标的追求,学校有其办学的宗旨,企业有其经营的目标。企业是经济实体,必须获取利润,但不能单纯把赢利作为企业的愿景目标或宗旨。许多企业经营实践证明,单纯把赢利作为最高追求,往往适得其反。国内外比较优秀的企业大都以为社会、顾客、员工服务等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

其次,设计企业核心能力及企业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设计包括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的设计及增强员工活力、加强企业的整体协调性等等内容。它应解决怎样才能取得并维持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为不同企业在获取战略性资源过程中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表现为企业在资源识别、资源转化、资源获取和提品过程中的独特的能力。企业拥有了这种独特的能力就可在同行业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设计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寻找并保持企业在特定业务中能向顾客提供超过对手的价值。

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设计首先应考虑企业竞争战略、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的设计。企业所处行业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因此,研究行业结构是战略制定的起点,确定企业定位是战略制定的前提,战略正确,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向正确,企业就会取得理想的绩效。企业竞争战略设计由五个步骤组成:行业研究与对手研究、企业定位、战略设计与制定、市场绩效反馈、战略修改与完善。波导公司设计了“抢先一步,快速行动”的企业竞争战略,在与国外强大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获得发展,坐上了“国产手机第一”的宝座。

在增强员工活力的设计中,需重点考虑员工活力来源并制定激励的政策。一般来说员工的活力源于对事业的追求,因此应设计使员工建立起事业心,使他们有目标,愿意为达到目标和完成目标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设计激励机制,对于完成目标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未能完成目标的员工给以惩罚。应鼓励员工的冒险精神,并由企业为其承担失败责任。尤其是各行业的领头企业,正在走前人未走过的路,遇到的问题无任何现成答案,应随时准备接受失败,应培养“失败者也是英雄”的观念。

确立企业优势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增强企业整体协调性的设计,企业若缺乏整体协调性,就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企业整体协调性的设计则应能够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或隐或明的不协调之处,经过系统协调后应能增加市场绩效。如果企业内部有内耗,各部门得不到良好配合,自然会降低市场绩效。例如企业的某一先进技术如果生产部门不愿采用,或采用后销售部门不努力进行产品推销,那么这一先进技术的市场价值就无法体现;再如企业的部门人员组合如果缺乏整体协调性,就不会形成好的团队等等。因此企业整体协调性设计首先应发现不协调之处,对于这些不协调现象拿出解决方案,从组织系统整体性角度加以整体整合协调。

第三,设计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企业经营理念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建立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上的企业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其设计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工作制度设计。包括企业领导工作制度、技术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其中有计划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经济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管理制度、劳资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企业员工工作中应遵守的主要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设计。这是指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各类人员工作的权限及责任制度的设计,其目的是使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整个企业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地、高效率地工作。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责任制、各职能机构及职能人员责任制,以及员工岗位责任制等。

其他制度设计。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干部竟聘上岗制度、员工与干部对话制度等,还包括企业特有的典礼如仪式、特色活动等。

企业经营理念结构设计及程序化步骤

企业经营理念的设计应考虑到经营理念不同结构层次,在设计时可将企业经营理念的结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外现层、中心层和核心层。外现层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表层部分,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等,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识和产品的外观设计等内容。如厂名、厂貌、厂服、商标、标语等,充当着企业理念的载体;而产品的外形、式样、品质、包装、维修服务、售后服务等,是企业理念的具体反映。企业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产品时,就能吸引顾客。

企业经营理念的中心层是制度层,它规定了企业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规章制度。包括了企业成员在工作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是以生产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形式表现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理念的核心层是企业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指导企业理念的表层和中心层方向的指南,是企业理念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理念的核心层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企业经营哲学设计。它是企业领导者为实现企业目标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方针、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只有以正确的企业经营哲学为基础,企业内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才能真正发挥效力。有了正确的企业经营哲学,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发生的一切问题才会有一个基本依据。企业经营哲学的形成首先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领导者人文修养、科学知识、实践经验、思想方法、工作作风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哲学是在长期企业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企业精神设计。它是企业有意识地在员工群体中提倡、培养的优秀价值观和良好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如北京WEDO软件公司的企业精神是:WEDO好比一只雄狮,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

企业价值观、道德观与信誉观念设计。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为组织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优秀的企业十分注意企业价值观的设计。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与制度都是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制度是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道德是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企业经营理念的外现层、中心层及核心层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外现层是企业理念的外在表现,是中心层和核心层的物质载体。中心层则制约和规范着外现层及核心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建设也就无从谈起。核心层是形成外现层及中心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理念的核心和灵魂。

企业经营理念设计的程序化步骤可分为五个步骤:

首先寻找若干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组成核心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对企业的业务熟悉,对企业暗含的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应在同事中有信誉、有能力,有广泛代表性。

进行企业情况调研,弄清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为企业准确定位提供信息。

核心员工小组开会,请每个人发言,对企业经营理念进行反思,列出他们认为重要和合适的经营理念,把大家的意见集中,将重要的企业理念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愿景目标、企业战略、企业精神等排序进行选择。

提出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愿景目标、企业战略、企业精神等企业经营理念设计的初步内容,并经企业员工广泛讨论。由若干文字功底较好的秀才组成写作班子,创作通俗的、准确的企业经营理念表述。应充分利用群体智慧并可考虑借用外脑。

在全企业范围内充分讨论,由大家发表意见,意见归纳后经领导层审议定稿作为正式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确定后还应接受实践的考验,并不断修改完善。

企业经营理念的设计过程应作为企业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提出梳理企业经营理念的任务,在企业内部开展大讨论,逐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获得形成合力的效果,使经营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员工共同信仰和追随的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独立思考完成,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别家企业的经验。应通过信息反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先进的经营理念应能使员工与企业真正结为一个有机整体,应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应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应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能推动社会理念的提高与发展,我国企业应重视建设先进经营理念,并形成先进经营理念思想库。而落后的经营理念则会造成企业观念和体制的僵化,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带来人心涣散的后果,削弱企业凝聚力与竞争力,甚至导致错误的企业行为。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摈弃落后的企业经营理念,使我国众多企业实现先进企业经营理念的导向。

参考资料:

1.芮明杰,“21世纪的选择:新经济、新企业与新管理”,《学术月刊》,2004,2

2.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难题与建议”,《新华文摘》,2004,10

3.张楠,“简述企业家战略思考的七个核心概念”,管理科学,2003,4

第2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一、健全内部审计法律制度

目前,《审计法》也只是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作出了简单的规定,虽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但是距离规范的内部审计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对规范企业审计行为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应当充分认识到健全内部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建立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应当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法》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将其作为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规范与操作指南,增强内部审计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两种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结构和层次,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明确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工作职责、岗位责任以及考核激励制度等,严格要求内审人员的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规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以及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问题,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与科学化的轨道。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精髓所在。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失去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便无法开展,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表现出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有效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对财务收支活动和经济效益进行客观、公正、有效地监督与评价。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地位,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由企业最高领导决策层直接管理,直接对最高层的管理者负责,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其管理层次地位越高,具有的权威性就越大,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可得以保证,才能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相应的权限,使其以超然的第三者身份独立地行使审计职权,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作出独立公正地监督与评价。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必须要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通过制定内部审计的法规和条例,达到运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规章制度来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任务,并制定严格的制度督促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按规定办事、不受干涉、拥有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工作正常进行。审计只有具备了独立性,才能做到公正客观、不偏不倚。内部审计人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守秘密和廉洁奉公,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的经营决策信息,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三、完善审计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企业建立内部约束机制,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内部效益达到最大化,内部审计需要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及时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是一种客观、独立的评价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企业内控机制。在内部控制运行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保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遵循性和科学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加强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以及审查各项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内部控制系统是否遵循相关规则和方法运行,评价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制约与控制作用,以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有效地进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经营管理。

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水平的高低和审计质量的好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根本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审计由财务管理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扩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客观公正地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熟悉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税收及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必须加强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审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注重知识更新与知识扩展;同时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对其进行考试、考核,实行奖惩,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和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不断扩大,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逐步提升,其监督与评价职能不断得以完善,内部控制不断加强,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应通过监督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决策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加强经济监督,完善内部会计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丽、林艳: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业会计,2012(4).

[2] 钱颖: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2(6).

[3] 陈留平:企业内部审计前沿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6).

第3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内部各种环节、各项工作的特点,从各个侧面规定在物流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活动的基本制度。它相当于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法律”,它是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物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手段。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切管理规章制度,都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内容而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决定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经营过程的全面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经营要素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如下。

(一)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

编制计划应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以“立法”的方式,让全体员工遵守,发挥计划职能的作用。首先,它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物流活动都要实行计划化。实行计划化就是要使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和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根据经营决策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其次,要使计划管理贯穿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最后,要使计划管理层层落实,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全员性的计划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的最主要因素,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特别重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两个部分。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大致有:各类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的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条文。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有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劳动力组织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劳动竞赛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物流作业操作管理制度和物流作业工具管理制度。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操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储存保管管理制度、装卸搬运管理制度、流通加工管理制度、配送管理制度、物流信息管理制度等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工具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规程、维护、保养、修理以及领用发放制度等。它主要根据机器设备使用说明的技术文件要求,规定员工操作驾驶的正确方法,维护和修理的周期和方法等。这些制度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劳动手段的效用,保持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避免人为破坏,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开展。

(四)营运物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营运物资主要是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的各种物资。这些物资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资验收入库制度、保管的原则和方法、维护保养质量规程、物资的盘点制度、储备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经营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各种物资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五)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物流财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物流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物流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它具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报销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1970年《财富》杂志中评出的500强企业,近1/3在1990年的名单中消失。这些企业“消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对环境做出认真、准确、及时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讲环境已经变化了,但管理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仍然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而引起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应该吸取这些企业“消失”的教训,随时要根据物流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改变。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具备的特点有:

(一)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要从市场环境出发,及时调整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修改和重新制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现代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现代物流企业的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二)协调性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与外部制度创新相互协调,形成内外统一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比如,美国的3M公司,成立于1902年,它是一家涉及办公用品、通讯运输、航空航天的综合性公司,它的全称为明尼苏达矿业公司。它以创新为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公司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利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它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分为公司整体层次的管理制度、小组层次的管理制度和个人层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它保证“员工有15%的创新时间的规定”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愿。3M公司的制度创新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

(三)动态性

第4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古人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的公约,有了规矩,就必须遵守,否则无以立信。而今,在我们倡导的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是弘扬精神文化,践行管理理念,实施行为规范,促进工作落实的力量和保证,我以为“遵守规则、合规经营”正是彰显保险制度文化的具体体现。“合规经营”不仅体现在各级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上,更体现在我们每一位员工的行为规范上,每一笔日常业务的具体操作上,“合规经营”不仅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及防案控险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保险公司树立诚信,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基础。

努力实践“合规经营”,首先应该做到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认识,知法才能守法。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正在飞速发展,各项规章制度也在随之变化,省市制定下发的每一项制度办法,通过转发或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基层网点,再通过集中学习传达到每一位员工,许多重要的规章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制成牌匾悬挂在墙上,或印在小卡片上随身携带,时刻提醒我们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学习的过程树立了行为规范,警示了违规行为,增强了我们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

“学习型”企业的员工还要做到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依规办事、按章操作”,在全社形成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把“合规经营”的理念刻在脑海中,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发自内心地把合规操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履行职责及行使权利的行为之中,我们还要升华制度文化的内涵,把合规行为作为自身的习惯,以法规为准绳,视制度为高压线,自觉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说到容易做到难,要彻底做到“合规经营”,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尤其在面对亲情、友情的时候,我们容易放松自己,卸下防线,为了所谓的情感与面子做出违规行为,但这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也是对情感的亵渎,我们要将情感寓于规则的约束之中。当同事出现违规操作时,我们就应严厉制止,不能感情用事。在创造业绩时,也不能靠投机取巧、违规经营获得眼前暂时的发展和繁荣,而是要做到制度先行不盲目,达到效益与合规双赢的目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其它一些心理矛盾,此时,我们一定要坚守合规守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影子,只要有企业经营行为就会伴随着制度文化教育,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坚定“合规持久战”的意志,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反复实践,反复磨练,全力打造一个以“合规”为美德的良好经营环境。

第5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经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facing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in market competition remain invincible, the key lies in the enterprise can provide the community with high quality,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cost of construction products. This shows th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cont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perforative at the project from the stage of bidding until the final acceptance of the whole process, it is a comprehensive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part, we must organize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height to the att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to the purpos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想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自己的经营活动。从思想理念上重视、从人力配置上重视、从经营方法上重视、从人才培养上重视。

从思想理念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确立买与卖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从心理上要树立敢于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信心。决不能跌倒了摔痛了就不愿再爬起来重新投入新的战斗。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

从人力配置上讲:企业经营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应该是最强的。对强与弱检验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强与弱,我认为主要是指人员专业配备合理。既有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又有工程施工方面的人才;既有土建工程的人才,又有其他专业的人才。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对经营不重视、人员配置不合理,经营人员不能专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好坏的重要因素。

一、实行各个突破,全面强化的战略

1、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要在改造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清理,及时废止和修订过时的和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花大力气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内部管理关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各类定额,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来规范全员职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认真招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建设部制度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企业要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分包合同,总包企业要对工程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切实纠正某些企业中存在的转包工程从中渔利、分包工程"以包代管",出卖证照"吃费用差"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此外,还要学会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巧,用合同约束发包方,依靠合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怒力在市场经济中建立承包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向承包商的转变。

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窗口,要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要不断改进施工机具和作业手段,重视现场职工生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企业要从现场文明施工抓起,做了对"脏、乱、差"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排队,对管理混乱的在建工程,该停工的停工,该警告的警告,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委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努力使现场管理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

4、突出质量管理。

企业要树立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严格按标准施工,按质量标准自检,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要把住材料送验关,施工操作关,质量认证关和质量事故处理关,怒力消除质量通病,并做好分包队伍的资格管理,以及分包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的检查监督工作,提高工程的一次合格率。要认真学习GB/T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切实使工程质量,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质量有明显提高。要建立内控质量标准,多创优质工程提高市场信誉。

5、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帐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用好和用活国家给予的经济政策,能动地盘活资产存量,谋求企业的发展。亏损企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增收节支,做到扭亏为盈。

6、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设备管理。

企业要牢固树立依靠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来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思想。要建立和完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紧紧跟踪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发展动向,加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力度。同时,要注意技术积累,不断开发形成具有企业自已特色的工法。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建筑机构设备的管理,实行"管、用、养、修、算"一体化管理,抓好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租赁和调剂工作,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按照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规定,用好设备折旧费和维修费,保证企业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为企业开辟技术装备和技术改造资金渠道,重点向优势技术和优势企业倾斜,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7、严肃纪律、从严治散。

企业各级领导要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克服短期行为和畏难情绪;要按照企业经济责任制、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规范企业职工(包括经营者)的行为,依法行使好企业经营自,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企业经营者要敢抓敢管,表扬先进,帮助后进,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对违纪职工要严肃处理。该辞退的坚决辞退,8、树立企业良好风气;当前企业经营者要把管理重点放在现场管理上,按照"外抓市场、内抓现场、以市场促现场,以现场保市场"的思路,加强企业综合治理。

二、从经营方法上讲主要是要作好以下工作:

1、全面搜集信息,信息就是有用的数据或文字图象资料。我们搜集信息的标准是及时、正确、来源可靠。静态的信息靠日常的搜集整理;动态的信息靠及时的搜集处理。

2、及时把握机遇,即及时发现工程发包的信息来源、及时报名参加投标活动、及时利用一切条件宣传自己企业的实力形象、及时总结自己的以及别人的 中标和参与开标活动的资料、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不能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

3、学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库的一般知识、预测分析的一般方法、电子信息搜集传输打印的应用技巧和网络技术运用。

4、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一般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的方法。在投标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从经营人才培训上讲:经营人员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即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市场经营、社会公共关系、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建筑经济、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定等等。面对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促使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6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法律武器;施工企业;保障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施工企业本是在安全、稳定和经济等关系中都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非常丰富的社会关系和十分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法制不断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而部分国有施工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尚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作用,面临的法律方面的风险不断加大,特别是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管理者因决策或操作不当所可能导致的风险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笔者立足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面向石油化工施工企业,就如何能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为企业保驾护航,做一些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守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依法维权

国有施工企业法制建设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1.1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仍然不强。企业法制建设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性,企业法制建设不自觉、不主动。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投资决策、重大经营活动或企业改制工作等前期工作仍缺少法律工作人员的参与,有的单位虽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但在对其使用上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以处理企业法律纠纷为主,企业法律工作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够。一些施工企业或因法律意识淡薄不自觉地违法经营,或认为只要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或存在钻法律空子的侥幸心理,有意打“球”。可以预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施工企业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将急剧增加,如何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避免“法律陷阱”已成为所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2、守法经营是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育,法制日益健全,而建筑市场仍然不够规范,存在不确定因素增加,建筑施工企业加大防控法律风险力度、守法经营,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首先,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在这一层面上,企业自身是不需要也不能够创新的,只能是对这些规则进行充分灵活地理解与适用,使自己的经营行为在法律规定的轨道内有序进行;其次,在法律、法规所确定的范围内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在这个层面上,是需要创新的,而且也只有创新发展才有活力。21世纪的企业经营者,绝不可能无法律认识而能成功地活跃于复杂且变化万千的商业环境之中。法律的强制规范本质,在立法、司法、行政,甚至国际的领域中,继续对世界的经济活动扮演积极角色,期许成为企业经营的优势竞争者,除了能充分应变,开创时势,追求企业利润之外,更应善尽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应该思考如何在经营中利用法律为战略资产,结合企业策略与法律分析,形成一个政策分析,兴利防弊,达成企业经营之目标。

2013年6月,中石化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即将改制上市,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作为上市子公司,社会对企业守法经营的监督力度加大、渠道更加畅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将会让企业完全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将涉及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重大经营模式选择,企业终止时的清算、注销等,这些工作没有一件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法律贯穿企业发展始终,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合法性是企业发展应越来越引起注意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企业发展出现危机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时,企业发展的合法性问题随时可能如一颗定时炸弹引爆,炸得企业无葬身之地。

3、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守法经营只能满足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防范法律风险,是企业盈利的关键。

3.1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目前,公司的市场是三足鼎立,中石化系统内和系统外市场并驾齐驱,而中石化系统的国外市场是有效补充。系统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一些法律方面的风险,但也不能忽视其法律风险。相对于系统内市场而言,系统外市场的风险尤其巨大。系统外企业跟我们是不同的利益主体,特别是系统外的非国有市场,拥有较为独立的市场权利,追求较为独立的经济利益,其行为已具有典型的市场特征。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特点是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差,整个社会又没有对法律调整形成习惯,仍然延续着人情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年PX芳烃联合装置工程合同执行中,我们已经在这个方面付出了代价,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施工项目的法律风险防控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核心工作,应该对施工项目实施的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重点做好项目法律风险防控组织机构成立,岗位职责范围明确,项目风险识别方案制定,认真进行风险评估,落实相应的风险响应计划,适时监控,认真落实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3.2防范用工风险。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国有施工企业在用工上表面上是处在强势地位上,实际上是平等地位,甚至可以说处在劣势上。前面就说过,我国的法律是原则性较强,操作性较差,在一个事件中,人为因素空间大,保障弱势群体利益,是法律使然。也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当今社会,稳定压倒一切,在所谓的弱势群体中,无理取闹者也不在少数,他们利用稳定的利剑,靠聚众上访等手段给社会施加压力,而不是靠诚实劳动获取利益,在华能天津IGCC电站示范工程气化岛建安工程/空分岛安装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就是那么十几个人,到项目报到才一天,还没有踏进施工现场,就以饮食不符合要求,提出每人一万元补偿的索赔要求,为了稳定,迫于有关方压力,企业被动花钱买稳定,以牺牲企业利益换和谐。大量使用社会用工,是国有施工企业必须采用的方式,用工风险成为国有施工企业心中的痛。当前,施工企业在用工风险防范上应采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等多种风险管理模式来化解用工风险。

3.2.1 事前防范,要求用人单位订立详尽的劳动合同,建立招聘、入职、离职、考勤、财务等管理制度,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行。作为用人单位不但应当重视规章制度的实体内容具有可执行性,同时应当重视制定程序,保证程序合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管理制度必须经过劳资双方平等协商,才能表决通过,且规章制度必须经过一定范围、程度的公示,才能在发生争议时作为适用依据。

3.2.2事中控制,要求用人单位重视用工管理,按照劳动合同、规章制度的规定加以执行,认真审查应聘人员的简历及资格,确保不招用不合格员工,问题员工;在劳动合同履行阶段,审查员工的行为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如有违反是否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及时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劳动合同到期是否需续期前,及时向员工送达续签劳动合同意向书,要求员工根据意向书的规定及时作出回复,避免用人单位陷入被动局面;或在劳动合同即将到期前以支付一个月工资为代价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解除劳动合同,避免被迫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3.2.3事后救济的方式各用人单位均普遍采用着,在发生争议后通过协商、仲裁、诉讼方式解决,往往是“杀敌一万,损兵三千”,不但造成额外成本的增加,且对企业自身形象、长期发展均有害无利。并且劳动者针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往往具有示范性,会带来连锁反映,产生一些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即将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更大限度的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限制用人单位诉讼权利,导致用人单位在争议过程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难以通过事后救济的模式维护自身利益。

4、依法维权要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国有施工企业,守法经营是自己的职责,防范法律风险有必要,依法维护企业自身权益亟待加强。不能用人情关系来代替法律关系,不能用道德观念来衡量业主的思想观念,在法制社会里,施工企业的施工是以合同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就得讲合同、讲证据。否则的话,一旦出现纠纷,施工企业就很难维护自身的权益。

4.1签订合同时,要确保合同文本完整、全面。

一些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他们以为,反正现在的施工合同都是套用建设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没必要再修改。其实不然,示范文本通用条款虽然从各方面规定了发包人和承包人的一些权利义务,但还有很多问题是通用条款没有规定的,需要在专用条款中约定。尽管建设部在其行政规章中规定了逾期不答复视同默认的后果,但最高院在司法解释中对此未予采纳。按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双方约定了默认条款,约定有效;但如果没有约定,则法院不能直接依据部委规章推定适用该后果。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不能就工程价款协商一致,则可能将无法避免司法审价的程序,而一旦进入审价,施工企业无疑将是这一程序的最大受害者。 4.2合同实施过程中,严格对照条款执行。

第7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企业会计内部制度的建立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保障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许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不够重视,即便是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之后,也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这样就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当前企业管理的理念还比较的滞后,从而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健全性,有的管理层比较注重事后的控制,通常在相应的违规事件发生之后,才会想到相应的办法去进行惩罚,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其内容上还缺乏科学合理和系统性的规划。

(二)内控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相应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的影响着企业会计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然而当前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不是很高,缺乏相应的创新的精神,不能早财务方面发生问题时进行及时的进行解决。缺乏了相应的会计知识的更新和学习,也没有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相应的法律意识也比较薄弱,从而导致其监管的意识不是很强,其职业的判断能力也比较差,影响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企业内控监督体制不健全

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之后,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当期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的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内部的监督,企业当期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监督;另一方面是外部监督,当前我国瑞然建立了相应的政府和社会监督的企业外部体系,然而其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其监督作用比较弱化。

二、构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一)加强企业管理,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经营者的思想和意识在企业的整个发展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的理念,是各项制度建立的关键。所以,要加强企业经营者管理的教育工作,使其管理的水平和理念得到有效的提升,让其认识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充分的发挥出领导带头的作用,贯彻落实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建立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实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和强化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其能够有效的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有利于企业经济风险的防范,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和管理。建立和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的力度,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于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提高其相应的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全面的推进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工作。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是建立和执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加强对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企业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外还要注重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新知识的培训,让其及时的掌握到最新的会计相关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奖罚措施,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严格会计操作程序

为了使相应的会计信息更加的准确,降低出现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于错误的信息要及时的进行更改,其各种数据的录入要经过严格的审查,要尽可能的减少错误的发生,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相应的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立之后,要对各类的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把相应的职责划分到个人,对于出现错误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格的处罚,确保其制度的执行力度。

(四)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

企业内部的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能够检查出所发生的错误,打消相应事件的发生。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期的检查和计算机相关的控制的目标以及其相应的遵照的情况,合适相应的数据的准确性和程序的完整性。查看相应的账册内容,做到于账表相符合,此外对于错误的账表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调整,防止相关漏洞的发生。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加强对于企业资产的保护,保障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轩诗成.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现代商业,2009(04):30-42.

[2]李艳欣.论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91-98.

第8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会计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审计能够有效对企业财务收支、经营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检查企业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而展开审核、分析,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从实质上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够呈现出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进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长足发展。会计审计通过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有关资料,分析会计部门的运作状况,减少会计管理问题,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财务安全性。可见,会计审核与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会计审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审计工作通过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真实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依据。通过会计审计得出企业财务信息,能够被企业财务管理所利用,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充分发挥会计审核与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约束,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依据,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会计审计的监督、核查作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与企业发展相矛盾的地方,通过分析财务审计表报信息,针对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此外,完善、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资产使用状况展开有效监督,保障企业资金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避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发生。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通?^展开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负面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会计审计工作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如果审计中出现财务问题、财务风险,即可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弥补企业财务管理缺陷,减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

二、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会计审计工作同样如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会计审计工作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无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众所周知,会计审计工作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会计人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由于审计工作直接关乎着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审计人员“硬实力”的基础上,必须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软实力”,即道德素养,保障在审计工作中的公正性,避免以权谋私,做到一切以企业经济利益出发。

加强培训、考试工作。为了保障会计审计人员能够跟上时展步伐,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至关重要,进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优胜劣汰”岗位制度,对于多次不合格成员要给予淘汰或换岗,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二)完善会计审计规章制度

会计审计规章制度是会计审计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权限与责任,并归纳到考核依据中,进而加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借鉴依据。

(三)提高会计审计能力

在信息时代下,想要加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保障会计审计的时代性,不断提高审计能力,保障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针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会计审计工作必须要以会计电算化审计作为重点工作,转变审计工作方法与审计重点,保障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第9篇:企业经营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国家对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者和各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工作就叫会计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会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加强会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设有会计这一职务,大的企业甚至拥有体制化的财务部。对于当前会计工作而言,其在企业中的主要是核算工作,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没有发挥会计在管理层中的管理作用,造成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一)对会计管理对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管理对象主要是财务,局限在企业的资产运作上,是以价值运动为依据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会计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局限在企业的资产运作上,而需要进一步的细分,以完善会计管理对象。

(二)对会计管理职能的影响

一般说来,我们在确定某项工作职能前必须要清楚的了解该工作的性质,为了确定会计管理的职能,我们也需要了解会计管理工作的性质。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只需要管理企业的财务,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不涉及到企业的管理,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工作还需要参与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会计管理也在迅速变化发展,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能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策略和方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会计管理的理论影响

企业管理离不开会计管理,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管理内涵丰富,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会计管理包括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从企业文化上看,会计管理不仅仅局限在财务管理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中心,兼顾财务、成本和质量管理,为企业管理服务,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策略和方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风险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都市场化。市场化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市场化下企业经营风险更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应该树立更强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应该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和应对措施,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

二、我国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意识不强

会计管理工作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企业都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完善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快了会计工作的基础建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都反映出我国会计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人员职业素养和个人素养不够,财务支出监督力度不够,会计管理不能发挥其管理工作,并且还会诱发一些其它风险。

1、会计管理风险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还不够完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从而导致会计管理风险。会计管理风险表现在:一是企业没有完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无法约束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而诱发风险;二是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却将规章制度视为无物,并没有将规章制度实施到具体的会计管理中。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会计人员不按流程办事的问题,公司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各种办事流程,但是会计工作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按流程办事,这样会导致规章制度在会计管理无法被落实。同时也会导致会计工作紊乱,更甚至泄露公司的财务机密。公司财务机密对公司运营和未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管理应该严防财务机密泄露。

2、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有的会计管理中,会计工作人员往往不注意会计核算,忽略了会计核算工作,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一些经济案件,例如,篡改财务报表,做假账等,都可以通过会计核算避免。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按照办事流程做事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

3、结算风险

结算在会计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说的结算风险主要是指票据风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票据方面的诈骗层出不穷。一些票据诈骗利用高科技进行,作案手段高超,还有一些票据诈骗是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而导致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工作人员办事漏洞进行诈骗。

(二)会计管理机制弱化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说来,企业中各项工作能否做好,都离不开领导的态度。领导对某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的工作人员也会更加认真的参与进去,领导对某项工作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的工作人员也会敷衍了事。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做好也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一些企业基层领导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常常忽略了会计管理工作,例如,不核算,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管理松懈等。

2、管理权限涣散

一些企业管理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例如,管理层次多,这样会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没有办事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培养会计员工的责任感;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不能相互协作,协调发展,企业很难对会计集中管理,会计管理与其他部门管理不具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会产生相互排斥的情况;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重且杂,没有足够的时间整理资料,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管理,同时会计行业入门门槛低,很多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管理。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在职场中,员工的职业道德比员工的技术更加重要。很多企业都设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实施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很多会计人员往往不顾规章制度,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企业需要在原有的会计管理上建立新的会计管理制度。新的会计管理工作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发展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进行会计管理。新的会计管理工作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拥有足够高的职业素养,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新的会计管理要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结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便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增强企业会计管理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一直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在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能否做大做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如果企业仍然运用传统的会计管理制度,没有会计管理创新能力,是无法与其它企业竞争的。增强企业会计管理创新意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三)加大监督力度

现代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会计管理监督力度,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大监督力度,企业应该赋予会计员工一定提出建议、处理问题的权利,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在会计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上报。

(四)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约束会计员工的行为。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管理工作,企业应该对会计员工的职责、业务处理流程作出规定,同时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建立考核制度,考核会计员工各个工作环节,同时也考核会计员工的工作态度,对认真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给予一定的惩罚,若是员工行为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应该交予法律处理。

(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仅包括个人素质还包括职业素质。企业应该给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企业应该给予会计工作人员足够的薪酬和社会地位,这样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企业还应该给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让员工在培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会计管理适应社会发展

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应该紧跟时展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不管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与企业会计管理相关,企业会计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增加企业竞争力,做好企业会计管理是关键。

四、结束语

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更好地发展,企业应该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监管。

参考文献:

[1]秦秋菊.高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张阳.市场经济下企业如何加强会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