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标准化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 我国快递企业在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存在物流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现象;物流标准化管理思想和制度宣传贯彻不够;标准实施组织执行不力,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够。针对国内快递企业在物流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优化策略:①转变观念,找准定位;②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③加强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
物流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经过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为了提速快递运作效率,都积极致力于建立现代物流标准化管理系统。
我国快递业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快递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更是相对落后于快递业,影响了我国快递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快递系统之间以及与国际快递系统之间的兼容。
一、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现状
1.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流通业现代化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可以加速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极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标准化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更要注重物流标准化的问题。物流标准化包括物流软件、硬件的标准化。硬件标准主要是指物流运作过程中相关机具、工具的标准及配套标准,从一个作业流程到另一个作业流程衔接的标准,物流仓库、堆场、货架的规格标准、建设标准,信息系统硬件配置的标准等;软件标准是指物流信息系统的代码、文件格式、接口标准,物流管理、操作规程等。
2.我国快递企业的物流标准化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和快递业务的需要,快递的标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在统一的品牌下设置组织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岗位编制、职责的标准化,企业的标识、着装的统一等,还有规范的目标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企业制度。②物流业务的标准化:包括有关快递专业物流术语、业务种类、服务内容、计量单位、客户服务合同、物流单据、标签、业务流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标准化。③物流网络的标准化: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设立原则、选址、规模、设施布局、设备配置、标识的标准化,车辆尺寸、载重量、车厢标识、包装、运载容器、装卸搬运工具等的标准化。④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客户编码、货品编码、容器编码、储位编码、订单编码的标准化,物流信息系统文件格式、数据接口标准化等。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和体现在在快递操作流程相关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快递各个站点及集散中心的流程操作按统一标准来进行,即SOP(标准化作业流程)。SOP,英文意思是“STANDARD ORPERRATIONPROCESS”,可以理解为标准操作程序,也可以称为标准化作业流程。我查了很多资料,只查到了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下的定义是“对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先后顺序、内容和要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称为工作程序标准。工作程序标准是工作标准的一种,其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条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求得最佳工作秩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标准操作程序”这个概念强调的是标准的程序,而中国标准化协会对“工作程序标准”的定义更强调的是标准和规定。因此,我们可以把SOP定义为“达到了工作程序标准要求的程序或流程。”
我国一些快递企业通过了SOP,它的整个操作流程如调度、取件、站操作、集散操作、派送等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制定了标准规程,快递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客服人员、调度、递送员等也都规定了统一的操作规范和作业要求,不仅如此,许多快递企业在邮政编码的正确书写、快递服务人员的着装、操作区域的安置、安全监视系统、派送车辆的标志、检修维护、取件派送的管理要求、递送员出车、取件、理货、交接、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分拣、装袋等涉及到快件流转的方方面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标准的制定,为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标准的制定,微观上使公司运作更加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货物、人员及车辆的安全性,使公司以统一形象、标识和服务规范面对客户,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宏观上起到了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了市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规模效益等作用。
标准的制定不一定代表标准执行的到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企业中存在草草行事,走形式,不照章办事的现象,没有起到实质作用,经常发生不按标准操作的现象,致使快件丢失、延误经常发生,为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影响了企业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存在物流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现象,有了标准也不认真执行,对企业标准的实施不能进行有效地监督,有“人治”而非“法治”现象。实际上,标准的知识应该当成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必修课,在思想上树立企业标准就是企业的法规,必须严格自觉遵守。企业管理者更应该是物流标准化管理的内行和支持者,只有增强全员物流标准化意识,才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物流标准化管理思想和制度宣传贯彻不够,致使部分管理人员和职工对标准化建设作用认识不够。管理人员对物流标准化作用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甚至不知道物流标准化到底是干什么的,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上不去,甚至错误地认为物流标准化会约束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难以得到提高。相对来说,快递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而他们直接面对的就是顾客和操作的货物,如果他们对物流标准化作用缺乏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直接影响的就是顾客满意水平和货物操作质量的降低。
(3)标准实施组织执行不力,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够。标准化的建设并不是把相关的标准化制定好了就完事大吉了,标准化的组织执行和监督反馈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否则一系列的条文和标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丝毫起不到它应该有的作用。
二、我国快递企业标准化管理优化策略
1.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所谓改变观念,就是提高大家对物流标准化管理的认识,不要以为标准化管理就是标准化管理部门的事,事实上就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标准的制订、修订要靠标准化专职人员和各专业部门共同完成,靠广大职工共同遵守。同时,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法制观念,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当成法律的要求,把企业标准化工作当做企业完成发展战略目标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从而使企业领导从支持转变为积极推动;同时,引导员工理解,学习和执行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使员工由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参与。
所谓找准定位,是指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不仅包括一定时期内标准体系应有的标准,还包括待定、修订的超前性发展的标准,是企业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话动。它不仅为开展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人员使用标准化提供了方便。可以说,一个不断完善的标准体系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佐证。
2.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加大物流标准化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企业物流标准化体系:建立企业合理的标准化组织结构,根据管理要求,制定适度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系统全面审核标准的全局性和协调性,克服就事论事的现象;采取合适的策略保证标准的有效实施,突出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任何管理制度不管优劣,只有全面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实现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一个标准制定出来,如果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都只能是一纸空文,是不会发生任何作用的。因此,只有通过贯彻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的作用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3.加强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
物流标准化监督工作执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操作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企业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只有及时配备了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才能确保操作货物的流转质量。通过监督,一方面可以及时处罚违反标准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迅速反馈标准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如果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放任自流,不去监督检查,标准的贯彻就可能走样和流于形式,即使有较高的质量和较高水平的标准,也不会完全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只有对标准实施严格的监督,才能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所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以一系列制度加强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并对标准实施进行严格的全过程的监督,才能保证企业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总之,我国的快递企业必须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快递从业务人员物流标准化意识,以有力措施保证标准化组织执行和过程监督,只有这样,我国快递企业物流标准化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其规范企业流程、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茹宜红:《物流学》铁道出版社2003.4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冶金工程;项目实施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冶金建设工程越来越向大型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所带来的项目花费也常常超出预期概算,有些项目即使未超出预期费用但是也施工效果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往往都是在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管理不善导致,所以在最初项目策划阶段时,就应该明确项目交付的成果,提高各项费用、时间、资源以及功能的准确性,从而更有效的把握费用的控制、项目的进程和质量管理。这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权利、责任及义务。
1、 标准化管理
所谓标准化管理,即是结合施工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作为管理基础,对以往经验的固化和积累。从项目建设方面看来,标准化管理则为把以往的项目管理的成果应用的经验和做法,制定成标准化的作业文件、表单以及相应的流程制度并给予实施,实现整个项目管理从“人治”到“法治”的突变。标准的项目管理可以方便管理人员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更加快捷高效的完成项目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也更能让管理人员发现整个管理程序中的漏洞,及时完善和更新,促进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后勤采购管理、策划管理、进度及施工管理、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等流域。
标准化项目管理的特点一般具有如下几点:
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加对称,有利于整个项目管理施工的沟通和协调;统筹规划有利于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并且有力的削低成本;预先的风险评估和重点控制能提前减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发生率;提高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将预期目标以及整个团队的工作结合起来,保证整个项目的成功;管理全过程监督,实时考核,并规范化考核制度,持续提高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2、 冶金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
冶金工程建设一般是由多个独立性的单元或者项目结合而形成的项目集,这些项目单元通过协调支持互相配合来实现整个项目集的整体功能最大化,从而突显整个项目的整体效益。
另外,整个冶金建设行业效益优先的特点显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如果不能按期达到一定的收获效益,那么这对整个企业都是非常危险的。该企业多由多个项目建设单元组成,如土建、机、电、管等多个单元同时作业运行,项目管理时要同时注重这些单元的协调,实现这些部门的预期目标;冶金过程中的投资、施工和各功能需求,运行界面较为复杂,实际管理过程较为复杂繁琐,这些都给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在整个项目规划管理阶段就必须明确整个项目的总体目标,再据此制定各个建设阶段的分目标。
3、 标准化管理的注意要点
冶金项目实施过程,需要严格的管理才不致于出不必要的差错,建设初期制定系统的《项目管理实施总策划》,制定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力求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都达到标准化的程度,以此要求贯穿整个项目始终,指导全面工作,降低建设风险。
首先,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得策划规范化、表单规范化、流程规范化,力求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且责任明确。根据制定合同的特点和公司管理的各项要求,工程承包方可以结合各方面的管理要求,制定管理各单元和进程的操作文件,从策划、采购及施工各进程阶段,到费用、质量等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深入各个环节的控制,为各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其次,组织好标准的管理机构。在建设高炉等项目时,不但要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还要有高素质的设计人员。承包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机构:甚至科学合理的机构,实现系统的管理要求;配备适当的管理人员,明确各单位的责任,落实到位;组织“强化自主管理,打造科学的经验管理团队”,进行学术和经验交流,互相考察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人才的技能和自身的素质。
第三,过程标准化控制。过程标准化控制是实现整个项目正常运行的关键,承包方需要坚持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的思想,严抓不松懈,实现规范化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方面都各有所管。各项工作在进行前都有相应的指导计划进行引导,工作进行中能有相应的检测措施,工作完成后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四,现场监督标准化。根据现场进行的作业实况,人员流动以及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相应隐患等,管理层需制定一套相应的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安全的周例会报告制度、现场用电监控制度、资料整合管理制度、后勤内业管理制度等,使得现场管理工作各方面制度化和具体化。
【1】 张晴,熊梅生.标准化管理在冶金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应用.项目管理技术.2011,9(7):92-94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regulated by Guangdong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learning from oth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team find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 in a timely manner,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Pingxing characteristic, to make the engineering entity quality meet th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promote Pingxing Expressway management level to a new level, and create high quality and security of Pingxing.
关键词: 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施工质量
Key words: expressway;standardized management;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046-03
0 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点多线长,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业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水平较低,质量通病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面对严峻的建设形势,平兴高速公路全面推行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
1 推行标准化管理,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1 编制管理手册和各类细则
仔细研读省交通厅印发的规定、指南并参考省内各兄弟项目的先进经验,结合本项目工程实际,编制了《平兴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手册》从2011年8月开始着手编制,至2012年10月份作为土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14个月,期间多次修改、讨论,最终经评审后定稿。
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各项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整理归纳,颁发了《广东平兴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手册》(试行),明确了标准化施工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各部门及岗位人员在标准化施工中的职责,完善了标准化管理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
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标准,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制定考核标准;要求监理单位制定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和岗位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将监理工作进行分解,对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程序进行细化。
1.2 对参建各方进行宣贯
1.2.1 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
从提高认识入手,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认真学习领会《手册》的有关要求,使各参建单位明确了活动目标,认识到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是治理和消除质量通病、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充分认识开展该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项目公司广泛动员,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将活动部署到所有施工、监理单位,积极落实推行标准化施工的各项工作。
1.2.2 加强培训学习
项目公司针对技术管理人员现状,组织开展一系列技术培训;总监办根据工程进展及管理处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各承包人明确标准化的具体要求及质量目标,重点加强在各施工阶段对施工班组的培训。
1.2.3 组织参观学习
组织各参建单位参观学习一些标准化临建施工推行较好的标段,参观项目驻地、拌合站、钢筋加工场、预制梁场等施工现场。通过宣传动员和实地观摩学习,全面加强施工单位人员标准化思想认识,使标准化管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执行,由“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营造文明、和谐的施工环境,深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2 推行标准化管理,设计标准化要先行
自2011年4月始,广东省交通集团逐步开展了集团内的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设计标准化研究和文件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进入成果的推广应用阶段。
2.1 设计规格标准化
平兴项目倡导标准化设计,通过勘察设计大纲审查贯彻标准化设计的指导思想,要求各设计单位统一设计风格,路基、桥涵等通用图统筹分工合作,桥梁同一类型上部结构、同一类型下部结构尺寸一致,同一施工合同段尽量减少桥梁的结构形式,统一涵洞、通道等结构型式,统一路基处理通用图。结合项目实际,将跨径不大于20m的桥梁上部结构梁板的预制,设置在预制梁最多的土建第九合同段,将全线圆管涵预制设置在采用圆管涵最多的土建第八合同段。
2.2 设计工程量编制标准化
工程量编制标准化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三级清单编制人员的图纸阅读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工具软件的应用实现了自动生成三级清单及编制清单预算所需的基础数据,避免了人工输入数据而易产生差错的情况。此举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该成果已在全省项目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 动态管理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C93
标准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产业升级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引领煤炭行业发展,集团公司提出十大运营工程,其中标准化体系工程在世界一流煤矿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指标引领向标准引领的重要途径,多年来,神新能源公司始终把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质量标准化落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促进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实现零伤害的目标。
1、神新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
神新公司在实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保障,以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公司标准化体系,围绕煤炭企业正常、有序、高效运作。编制适合公司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并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1.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公司结合自身情况认真分析并积极借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继出台了采掘、矿压、机电和一通三防技术标准,包括《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超前预爆工艺标准汇编及相关规定》、《矿井采区设计及工作面开采设计规范》、《神新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方案》、《矿压防治技术管理规范》、《神新公司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规定》、《神新公司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管理实施细则》、《一通三防实施细则》、《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化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实施细则》、《煤矿机电设备检修、项修工艺》、《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等文件,明确了各专业技术规范。
1.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是对有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做的规定并涉及各个管理方面。为确保技术标准落地公司相继出台了《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汇编》、《井巷施工管理办法》、《规范生产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矿压防治管理办法》、《地质、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汇编》、《煤炭煤质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矿压防治管理办法(试行)》、《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本安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同时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随时召集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包含了公司总工程师、各部门及各矿技术管理人员等)召开技术研究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为矿井实施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结合矿井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公司对从事井下采煤、掘进、通风的83个岗位工的作业标准进行了编写,完成了《煤矿井下岗位作业工艺标准汇编》,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机电设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检修操作工艺公司编写组织人员编写了《煤矿机电设备标准工艺汇编》,共分三个分册总计443项工艺,要求职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并在煤矿生产中反复坚持按标准作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行为,达到安全、高效、有序生产。2013年神华集团编制完成了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1668个“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神新公司认真组织学习并实施“流程”,查缺补漏、丰富完善,规范职工工作过程,提高作业标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标准化体系认识不足,没有深刻理解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关系,没有将标准化工作融入正常的工作流程中。
2.2 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标准达不到建设世界一流矿井的标准,达不到高标准的要求,与集团公司提出的“五高”建设方针和“四化”生产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后没有做到全覆盖,现场执行时与标准有误差,存在执行标准不严或标准与实际不符的情况。
2.3 现有的装备、工艺、管理和队伍距离建设世界一流矿井还有一定的差距。神新公司规模化生产后,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应用推广与标准化体系建设不能同步,各类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还需完善。公司各岗位作业工艺标准还只是局限于煤矿采掘、机电和通风工种没有覆盖地面及井下所有工种,岗位作业标准存在漏项。
3、标准化体系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3.1 解放思想,用先进的理念引导工作思路
要建设世界一流煤矿,就要有标准化基础支撑,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建设可促进煤炭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科学化水平。新时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领导必须改变观念、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对标世界一流找差距、解放思想,用先进理念、一流装备、一流控制流程、一流团队,两年时间内,打造一个集团公司井工矿用人最少的标杆,集团公司露天矿效率最高的标杆,力争新建井工矿超神东,露天矿超准能,打造世界一流煤矿。
3.2 对标一流煤矿找差距
引入对标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通过与神东井工煤矿和准格尔露天煤矿为对标的对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企业之间、各煤矿之间、区队之间和班组之间的多级对标格局,以追赶神东、准能所能达到的最优标准为关键,强化生产管理的过程性对标,循序渐进的推行结果性对标,分析差距,衡量自身与神东、准能矿的不足,持续提高改进。
3.3 完善公司技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技术管理责任,树立“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技术管理标准要高于行业标准、严于安全规程,并根据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决策机制,组织召开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发挥公司技术委员会职能和作用,为公司搭建安全技术管理交流平台,大力支持和推动安全生产评价、安全技术服务等规范发展,促进公司安全技术管理水平。
3.4 建立全覆盖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升标准落地
依据集团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完善涵盖煤矿全部岗位的工作标准,做到公司每个岗位都有标准作业流程,大力推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让所有员工学习、掌握、运用标准,实现“应知、应会、应用”三跨越,并在作业中反复坚持磨练,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的作业动作,建立《流程》学习-应用-改进-反馈-修订补充的长效、循环机制,促进“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做好流程中的过程管控,通过建立流程与标准、岗位的关联关系,促进标准落地。
3.5 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建设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的广大员工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意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仅靠标准化管理部门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公司领导干部充分认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以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标准作业流程的宣贯,组织实施岗位标准作业流程提高全体员工标准化意识水平,使标准化管理工作深入到基层中去,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管理队伍,保障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
3.6 提升标准化层次,建设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神新公司各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突破传统、创新设计,通过优化开拓布置,简化生产系统;实施主运输系统自动化,实现集中控制;采用装备大功率、重型化、高可靠性的先进装备,使资源和装备实现最佳结合;推广使用设备点检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转状态,及时进行检修维护,杜绝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使用工业电视监视系统,覆盖主要生产场所,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实施井下数据上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等系统,保证了安全高效生产。
3.7 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创建一流煤炭能源企业
通过对乌东煤矿千万吨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从深层次启动本质安全开采的研究,系统研究急斜煤层开采中灾害发生的特殊机理,评价和研究急倾斜放顶煤开采系统与参数、开采装备与工艺、灾害对策,优化急倾斜煤层开拓开采系统、通风系统、装备和工艺,建立整套灾害防治技术体系,以实现本质上安全开采。最终制定一整套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标准,使之成为煤炭行业技术标准。
4、结论
关键词:供电所 电网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U223.6
一、前言
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动力支柱,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的基本使命。近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着力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这充分表明了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上的全新思路和战略决策,也指明了电网企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最终选择。
二、精益化管理与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精益管理是在深入挖掘日本丰田公司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并加以升华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具体是指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运行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追求持续改进,推动企业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效能力的自我完善的管理过程。其核心理念是“杜绝一切耗费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以最优的企业运行成本和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1]这里的效益不只是经济效益,更包括社会效益;不只是眼前利益,更包括长远利益。推行精益化管理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为供电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更好的服务广大客户,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标准化建设是推动电网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基本要求。标准化建设是对管理成果的提升该所,标准化是迈向管理精益化的必由之路,转变思想观念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前提,实行标准化建设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整合资源是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在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四化”建设的今天,供电企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精益化程度,在观念上、体制上、人力资源分配上都要有所改变。供电企业未来的时代,必然是与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接轨,努力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时代,只有不断的深化国家电网公司“四化”战略要求,走精益化发展道路,供电企业才能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三、注重队伍建设
员工队伍既是供电所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动力源泉所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证,班组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提倡在供电所台区包片、核算、安全设备管理等重要岗位人事任命上,打破传统,实行“公开竞聘、民主测评、综合考核、动态管理”的新型用人方式;在薪酬管理方面,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薪、全员绩效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薪酬分配方式,从而在全所范围内掀起了员工比学习、赛奉献的工作氛围。[2]通过培训确实提高供电所的贯彻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人才管理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坚持“重品行,看业绩”的用人导向,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带队伍的能力。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职工以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电网和企业发展中争创最佳业绩。
四、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化
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归口管理闭环和标准化管理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应从基础工作和基础管理抓起,抓住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环节,突出制度建设、安全设备整顿治理、经济指标完成和文明生产四个重点,责任到人,按期检查,严格考核。高坝所集中组织员工进行了学习、讨论和考试,对《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基础资料标准》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得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图表、流程、台账等共计65种资料完全与局本部接轨,最终形成有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并重的农村供电所管理制度体系,各项工作实现了有制可依、有规可循的标准化、精细化制度管理体系。[1]
五、推行精益生产,确保电网安全可靠供电
夯实安全基础。坚持安全第一,精益求精抓生产、毫不松懈保安全。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教育、安规执行、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保证责任明确、教育有效、制度严格、管理到位和监督有力,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做实做细电网稳定控制、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反违章和防误操作等安全措施,严格工区、班组、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电网、人身和设备安全。落实专业管理和市局主体管理责任,切实提高县供电企业安全水平。
强化电网运行管理。适应电网结构和特性变化,健全“统一分级调度、属地化运行、专业化检修”体制,建立电网运行风险等级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各级电网的调度、运行、维护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深化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和状态检修,加强电力设施巡视和保护。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完善设备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监督,实施设备选型、监造、验收、运营、退出全过程管理。
保证电力有序供应。加强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及早谋划组织电力供应,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周密制定有序用电预案,努力减少电力缺口,确保社会用电有序。建立迎峰度夏、防灾抗灾常态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世博会保供电工作领导,细化落实安全和保供电措施,确保安全可靠供电。[2]
六、结束语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加班加点突击就能完成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涵盖了供电所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要依靠供电所全体成员集体努力的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清晰的分工,严格的制度,为所内的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了供电所由松散型管理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的顺利过渡。标准化供电所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只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以“清晰层次、明确责任、统一流程、规范标准、强化考核、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才能确保农电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员工工作行为,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深化了企业精益化管理,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促使供电所标准化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绩效管理管理内涵
1 石油企业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现状
为了解决石油需求缺口逐年加大的问题,十几年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石油开采基地,努力寻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响应国家战略需要推进全面推进“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现已先后完成各自的海外上游业务市场布局,海外上游业务已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2 石油企业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发展特点
三大石油公司努力进行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在海外建立石油供应基地,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笔者搜集相关数据资料,将我国油企海外业务扩展的特点做了以下总结。
2.1 从海外石油开发区域全球化
开展海外石油投资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海外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是满足消费需求,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我国正在形成以中东―北非地区、中亚―俄罗斯地区及南美为中心区域的三大重要战略区域。
2.2 从海外石油开发的实际效果来看
三大公司通过十来年的海外石油投资活动,我国的石油公司学习并掌握了海外石油投资的参与手段和开发模式,包括矿税制和特许经营权等,积累了一整套施行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培养了大量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这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础。
2.3 从典型输油气站场建设特点来看
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是中石油所开发的海外项目乍得原油管道末站作为投产运行公司的海外输油气标准化站场,其地理位置乍得H区块RONIER-NRC原油管道的末站。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在标准化建设上有这几个方面的示范性经验。
2.3.1环境标准化建设方面。
加强站场可视化管理,办公区设置进站须知、车辆限速、逃生指向等。工艺区设置管道流向、大型设备泵、加热炉的启停步骤、安全提示等。同时加强站场卫生清洁维护,确保设备时刻光洁如新。在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也做到了建筑外观,内部陈设,员工着装等方面的标准化。同时,标准化的受益群体也囊括了当地雇员,不但给与他们不错的薪资待遇,在其他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也使得他们对工作有个明显的热情,使得企业与所在国当地居民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3.2标准化建设也体现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乍得原油管道末站根据生产运行的经验归纳出了一套“W.P.O.A”四步走的工作标准化流程,总结编制了《末站运行人员日常巡检标准》。通过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使得个人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控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3标准是绩效考核的法则。
投运乍得分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绩效考核模板。考核细化了各专业岗位人员岗位职责、工作范畴、工作表现等等以统一的标准全面考核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实施的效果也是显著的,2012年,乍得原油管道末站顺利完成下游炼厂停产期间低油温、低输量下的管道输油任务,并对油品进行分析化验,准确快速地为管道全线提供了原油物性指标,指导全线生产。
3 海外输油气站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应该看到,在相关油企的海外业务开展过程中,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并运用了大量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但问题也是难免的,本文结合乍得原油管道恩贾梅纳末站的情况总结出一些问题和解决的建议。
3.1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标准化管理战略上的不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上文所述场站在标准化建设上自主摸索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和制度,但是在战略层面看,该站的经验却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油企或者中石油内部的其他海外项目中去,好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推广和利用,与国外的一些同类公司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3.1.2标准化管理细节上的不统一
这是一个延伸的问题,由于缺乏战略层面的步调一致,在具体的细节方面的表现得更为糟糕,尤其是对于相关的标识的不一致甚至一定影响的正常的生产工作。
3.2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问题的相关对策
3.2.1施行可行的统一标准
这需要相关的油企能够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建设标准化的问题,认识到战略主导对于具体实施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真规划的思考,并因此为导向,推动相关细节标准的全面施行。
3.2.2改进站场环境
站场是公司职工工作的地方,是代表着公司形象的标志,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站场环境优秀而有的却异常糟糕,极大的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形象,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2.3改进管理
管理是任何一家公司重要的工作活动之一,统一和有效的管理是公司尤其是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型集团公司所要达到的要求,是生产活动有序进行不断增长的基础。
3.2.4建立专门的机构
纵观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公司制度的标准化都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都有一个相关的专门机构来推进标准化管理和建设,要解决这个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有力的部门来推进。
3.2.5运用标杆管理推进标准化建设。
美孚公司的标杆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在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中,标杆管理同样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上文所描述的典范场站的先进经验,就是标准化建设中一个优秀的标杆。
4 海外输油气站场标准化建设的发展
应该看到典范站场在管理制度标准化,考核标准化,及员工形象,住宿办公环境标准化等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效果。中石油海外建设突飞猛进,随着建设的深入和标准化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之路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秦颖.新的环境管理政策工具――自愿协议(VAs)的理论、实践与发展趋势[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2] 龚贵生.环境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 程丽华.石油化工过程概论[M].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
[4] 冯.标杆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 洪生伟.标准化管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关键词:安全运行;标准化巡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两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大环节构成了电力系统,其后四部分即组成一般所说的电力网(简称电网),其中变电站又是电网的枢纽和交汇点,是变换电压、汇集和分配电能的场所。因此,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对电网的可靠运行、用户的不间断供电、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电站的基本业务是电气系统与设备运行监视,以确保对用户不间断供电;倒闸操作以实现运行方式的改变;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以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事故的正确判断与处理以尽快恢复正常供电;填写运行记录以及积累资料等。变电站主要由各类电气设备构成,运行中它们都带有高电压,对人身安全有着潜的在威胁,这是电业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提高变电站管理水平,使变电站的各项工作和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又由于变电站在系统中的作用,地位不同,电压等级的高低,建设规模和设备选型上的差异,加上变电站的自身特点(如带电设备密集,倒闸操作频繁,不间断值班等),而形成不同地区的变电站的习惯管理方式,其中一些不善的管理和做法,往往酿成事故,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使变电站的管理科学、实用且利于安全生产,便产生了对变电站实行统一管理的模式,这就是变电站的运行标准化管理。
变电站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标准化统一。明确运行人员要做什么,应怎样做为切入点,制定了变电站安全工器具检查标准、图纸资料管理标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设备台帐管理制度等24个规章制度范本,与全省范围内变电站规章制度实现相对统一,有效避免了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人员工作的随意性,为变电站有效工作创造了条件。由于明确了管理内容、要求和目标,使运行人员工作有方向、有准则,克服了过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运行人员搞好变电运行工作的信心,提高了主人翁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实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后,设备完好率、两票合格率、人员出勤率、设备消缺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投入率及正确动作率、设备巡视率、操作正确率和考试合格率均得以提高,进而降低了事故率,为安全经济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运行监视项目和设备维护工作内容标准化。过去,有的变电站设备端子箱、机构箱没有维护的责任部门,更谈不上责任人员,设备的整洁程度极差、而运行人员值班监视的项目和要求也不一致,容易引发事故。在统一运行监视项目、设备维护标准、明确值班人员在运行监视和设备维护工作中要做什么和应怎样做的原则指导下,有效提高了运行监视工作质量和设备维护水平。
标准化巡视 —将设备按单元划分巡视周期,每次巡视时对巡视周期的一、二次设备进行详细的测温、检查、维护,强化巡视质量,提高巡视效率,减轻运行人员每次巡视工作的负担,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设备巡视质量与工作量无法同时满足的矛盾,防止巡视检查不到位而引起的设备事故,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标准化操作—要消除事故的直接隐患,就要有操作的动作标准、操作标准、程序标准、用语标准、个人防护标准及持证上岗安全标准等;要消除事故的间接隐患,就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制度、安全教育和技术训练标准及现场标志标准。应该说在变电站中,操作标准化是核心,管理标准化是保障,现场标准化是条件。变电站操作从接令、受令、填票、模拟到操作,每一过程都要实行标准化。如接令这一过程,怎样接令,由谁来接令都应该明确清楚。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操作人、监护人一同到达现场,并由监护人唱票,操作人复诵后进行操作。另外,对怎样唱票,怎样复诵,怎样行走,怎样站位都要在《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中加以明确,还需要说明操作中工器具由谁来检查,什么时候检查和怎样检查。否则,任何细节、任何过程的非标准化,都将影响操作时间、潜伏不安全因素,以至导致操作事故的发生。
变电站标准化管理之前,投产较早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标识不全面、不清晰,名称、编号不规范,屏盘标识不统一,易出现误判断;而新投产的变电站由于汇集了国内外生产厂家的设备,二次设备种类繁多、中英文混合使用,值班员不易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和信息含义。通过对设备进行清查,使用专业、规范的标签,完善二次设备、端子箱、机构箱、电源箱等设备标识,在保护及自动装置屏配置“压板功能对照表”、“压板投切对照表”、 “保护信息对照表”、“保护及自动装置操作指南”等,使现场运行规程的内容就地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为运行操作、检查判断、设备检修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减少误投、切保护压板或误判断保护信号的可能性,提高了二次设备的管理水平。
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中,根据变电运行工作的特点,制定变电站及运行人员应具备的规章制度和规定,并在执行规章制度、“两票”的填写和考核、记录的种类和填写要求、设备缺陷的管理、设备编号及技术资料的建立和保管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要求,实行标准化作业,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及“两票”合格率,对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十分有效。
标准化管理既然是基础管理,它就必须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前奏。因此,实现标准化管理后,还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把已积累的原始资料、技术数据编入计算机程序,以便保存和使用。对一些枢纽变电站还应向微机控制发展,这既可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防止人为的失误,有利于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通过贯彻标准,使变电站图纸、规程、技术说明书、生产记录文件等资料的存放较凌乱、缺失较多、查找资料困难等局面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各变电站配制资料柜,并建立相应的目录,资料盒款式统一、编号统一,盒内均制作了检索目录,为现场工作和培训快速查询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同时,部分单位正在积极推行图纸电子化管理和保存,相关人员需要时可以在局域网查询。另外,通过各班组建立了常用指示图表,将事故限电拉闸序位表、设备主要参数表、紧急情况应急电话表等常用资料汇集于控制台专用文件夹中,既方便了运行工作,也使变电站和集控中心控制台规范整洁。
变电站实行标准化管理,对改善和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水平,促进安全和文明生产等方面均在保定供电系统各单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出现了一大批安全运行超历史最好水平的变电站。变电站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分总纲,变电站的建设、运行管理、技术资料管理、文明生产、安全运行指标和培训及评比验收共七个章节,重点从安全生产(安全记录、“两票”合格率、安全活动、安全用具的配置与保管、反事故措施制定与落实等),设备管理(设备编号、设备缺陷管理、设备防火、防误操作装置的完善及管理等)、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记录填写、倒闸操作、人员培训等)、技术管理(设备档案的建立、技术资料的完善、图纸符合现场实际、设备手册和典型操作卡的编制等)、文明生产(场地、设备、器具的整洁、环境绿化等)五方面实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它对运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运行人员应做的工作和做好工作的标准。依据《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条例》及《检查评比办法》,按照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和规模,分别由省电力公司和市级供电公司分两个层次检查并命名“标准化变电站”。通过实行变电站标准化管理,我们体验到,这种管理办法是一种搞好变电站管理,促进变电安全生产的有效办法,也是变电站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变电运行工作要求变电运行人员有细心、耐心、恒心,在制度的建设和落实、管理的深化和细化上要下功夫,要做到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实现变电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建设坚强可靠的电网贡献力量。
企业标准作为企业标准化的基础和支撑,在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转变过程中尤为重要。如何设计、编写出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企业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建设标准体系,可以从体系设计、标准文件编写和体系管理改进三个方面来考虑。
建筑企业管理纷繁复杂,要做到管理高效、覆盖全面、层次清晰,在标准化过程中必须对标准体系从体系架构、标准分布、文件层次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标准体系架构设计。标准体系架构其实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标准体系的问题,这个体系横向应覆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纵向应贯穿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和组织的各个层次。国家相关标准对企业的标准体系给出了若干架构模式:国家标准GB/T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给出的层次结构的架构模式如图所示。
G 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给出的架构模式如图2。
其实,通过对建筑企业价值链的分析见图3 我们发现,施工企业的管理通常包括职能管理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以及业务管理对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营销、组织管理、施工管理等。通常情况下,施企业对业务的管理分为两个层次的管理,即公司对全部项目的“面上”管理,以及项目部对项目施工现场的”点上”管理。
为此,利用价值链分析,施工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总体可以分为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两大体系。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不同体系所覆盖内容的不同,运用系统方法,逐级展开,最终形成覆盖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管理标准文件系统。
职能管理体系对业务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和监督;业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的生产运作正常,为顾客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职能管理体系根据企业的性质、管理特点等不同,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包括: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法务合约管理、党群管理等模块。业务管理体系根据实施主体不同,又可分为运营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系统。
项目运营管理体系——企业层次为实施主体,从企业层面对公司所有项目的运营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企业生产总体平稳、高效为国的。
项目现场管理体系——项目部为实施主体,从项目层面对现场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控,以项目履约和满足企业管理要求为目的。
目前,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出于管理需要,或多或少地建立了职能管理和项目运营管理相关管理文件。但是,由于企业对于项目现场管理文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项目部现场管理文件普遍缺乏。而建设现场管理标准化体系将是优秀施工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标准文件的层次体系设计。由于施工企业业务规模、管理模式、经营区域等的不同,其标准文件的数量、篇幅等均有所不同。根据管理的需要,标准文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纲领性文件、程序性文件和操作性文件见图4。
标准的文件构架设计。根据企业管理标准化的特点,结合文件管理的需要,施工企业的标准文件应该包括四个部分见图5。
应当指出的是,因为编写的是标准,因此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应满足G B/T.-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关于每项标准应具有资料性概述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和规范性技术要素的规定。
标准化管理文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其编写过程中应明确编制计划包括责任部门/人员、完成时、司、相关单位等,并在充分听取不同管理层级、不同职能系统的意见,在充分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完成。
初稿编写。在编写文件初稿时,必须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所有需要规范的管理活动,运用5WH的方法,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实现对所有管理节点的全覆盖。这 阶段主要目的是明确管理要求,文件主要是由编写责任人以及本部门的相关岗位完成,明确活动的工作流程,提出各节点的管理要求,力争做到责任清晰、要求明确、覆盖完全。
为保证文件的实用性,文件的表达方式应尽可能地简单、形象,坚持“能用图片表示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描述的不用文字”的编写原则。建议标准化管理文件的表达尽可能以“图+表十工作文件”的方式实现,以期达到”简单、清晰、易理解、易使用”的目的。
图,——可以是流程图描述管理活动的职责分工及逻辑关系,主要用于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可以是示意图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在项目现场管理文件中使用。
表——用表格的形式,以简练的语言对工作活动的管理要求,包括工作质量和时间要求、责任部门/岗位、相关部门/岗位、活动的主要输出成果如形成的“XXXX工作方案” “XXXX工作计划” 等进行简要描述。
工作文件——是完成某项工作的具体载体,可能是审批表如“项目付款审批单” ,也可能是工作方案或说明如”XXX会议方案” “XXX管理策划书” “xxx目标责任书”等,还可以是相关模板。工作文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相关人员只要按照工作文件的要求完成相应内容,就能够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审核讨论。标准是“为了在 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协商一致”是“标准”同“管理制度”的最大区别之一。企业标准的协商一致可以在文件初稿完成后,征求与此文件有密切关系的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次包括子分公司、项目部等的意见,并经反复讨论,力求取得共识。由于这 过程中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层次,因此需要企业分系统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运用流程分析方法,理顺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要求,讨论修改完善。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分管领导应积极参与,从企业的高度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管理层次的管理责、权、利。
审定。当所有的管理文件完成职能部门/管理层级意见征求和修改后,企业应组织由公司主要领导如董事长、总经理等主持召开文件前的最后审定,协调企业各管理系统的管理要求,并实施。
我国经济正处于 个快速发展时期,建筑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因此,企业的标准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外界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标准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自我改进机制,以系统化、程序化的方式,确保标准体系时刻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相适应。
建立标准文件管理制度。标准文件的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明确企业管理责任部门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标准的标准” ,从而实现对标准体系的系统、有效管理。标准文件管理制度应从文件的计划立项、起草编写、标准格式与内容、评审会签、审批、实施修订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对标准文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
组织开展标准实施监督。 “好的执行是成功的一半。”标准实施时,为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应组织各管理层次相关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和宣贯。同时,为保证标准各项管理要求的有效落实,在标准实施过程中,标准化管理责任部门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组成工作组,对下属单位进行指导,并对标准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标准化的持续改进。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及时对标准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建议企业在推进标准化管理前期,每年年末组织开展标准评审,发现标准中需要改进之处,及刚组织修改完善,保证标准的持续有效性。
管理标准化是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能否将将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固化并使之标准化,企业的管理标准是否不断完善并且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将对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据领先并保持领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电网建设;业主项目部;基建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7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8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进而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对于电网建设来说面临一个严峻建设形势。又由于电网基建工程工期较长、项目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因素的存在,电网建设进度相对滞后,很难跟上经济发展用电需求,所以在电网建设中应最大化地发挥业主项目部的作用。业主项目部是建设管理单位内部具体负责基建项目管理业务的执行机构,代表业主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进行管控,其在业务上要接受主管单位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施工进度按目标完成。业主项目部的主要职责是实施项目安全、质量、技术及造价管理,除此之外还包括项目管理策划、进度管理、招标配合、合同管理、建设协调、资信管理等业务。
随着计算机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推进项目基建信息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让业主项目部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业主项目部的信息标准化建设,理顺了部门之间的关系,优化了管理流程,利用成熟的先进管理理念对项目管理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改革,减少了管理重叠,让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通过信息化来管理,有效地促进项目组织管理的优化,并且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促使项目部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1 业主项目部建设
1.1 机构建设
依据国家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有关规定,建设单位根据管理任务和人员情况组建工程业主项目部,业主项目部设置有项目经理、建设协调专责、安全管理专责、质量管理专责、造价管理专责以及技术管理专责等岗位。业主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各管理专责对自身岗位工作按进度开展。
1.2 设施建设
为便于业主项目部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施工现场根据项目建设规模设置业主项目办公室和档案室,配备齐全的办公设备与物品,如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资料柜、开通网络等,会议室可与施工项目部共用。
1.3 制度建设
根据输变电工程管理要求,业主项目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责权清晰、分工有序、有章可循。除了规定业主项目部管理职责及各岗位职责外,业主项目部还制定了如下管理制度: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内容与方法、内务管理制度、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工程物资管理制度、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安全质量奖惩制度等。
1.4 台账建设
在项目管理方面,业主项目部负责组织编制配网项目策划,组织配网项目信息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与归档工作。为保证资料的存档与方便查找,业主项目部建立了各种管理台账,包括工程施工中的各类管理资料、报审表、工作例会记录及纪要、图纸分发记录、安全质量检查记录、工作档案移交记录等。对于各种纸质的规程制度及管理台账,应存档于文件盒内,编制好卷内目录,方便查阅;对于电子版档案,也应做好备份工作,以防因电脑故障造成资料遗失,为方便查找应建立索引目录。
1.5 考评激励
考评激励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在业主项目部建设中,基建标准化建设也被纳入到其考核内容之中,其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电网建设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技术等指标。对于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待遇上的激励,同时根据项目建设情况、获奖情况等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如可开展业主项目经理评比活动,评选出年度优秀项目经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升项目经理工作的积极性。
2 基建信息系统建设
2.1 基建管控系统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普及,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项目在基建管理得以应用与发展,凭借成熟的套装软件对企业价值链进行管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需实现对项目的管控。成熟套装软件目前并不能完全实现基建管理所要求的功能,针对这一现状,要进行管控模块建设,作为对已成熟软件系统进行补充和改进,保证让基建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基本上满足现代基建项目的要求,以此促使基建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基建管控系统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化管理流程,为贯彻执行“三横五纵”的基建标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按照国网公司下发的文件,基建管控系统实施主要有主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七个内容,其中主流程管控又可细分为项目可实施性调研、项目设计计划与招标采购管理、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程验收及质量监督、工程后期管理及总结等。基建管控模块在其中的重要一环有着极为重要的管理作用,使公司各项业务能够得到有序进行,共同完成建设目标。同时,基建标准化体系建设也为基建管控模块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管控系统实施成效
在应用管控系统过程中,各参建单位要相互配合、沟通协商,积极参加主管单位组织的专题培训,努力完成各自范围内的数据收集工作。当管控系统上线运行后,在外网环境下实施节点流程操作,为便于各部门对施工进度的把控,实现过程管理资料的及时上传。在业主项目部主导下,节点进度与施工现场进度保持同步,以保证在基建管控系统中项目的高效运行。
基建管控系统的实施,使工程管理流程清晰化,只要进入到系统任务查询,即能够明晰工程项目进度,当到达某一工作节点时,可及时提示相应管理专责进入工作状态,落实自身的管理责任,以规范工程管理流程及管理质量。节点流程的约束也使得过程管理的计划性更强,上载的过程资料直观地记录了管理的各方面,有效提高了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3 工程档案离线客户端管理
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要工作环节,该工作应贯穿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根据电网建设标准化要求,工程档案管理要做到超前管理和“三同步”。所谓的“三同步”是指文件材料与工程进度同步、阶段性文件材料与阶段性验收同步、竣工档案资料验收与工程总体验收同步。要做到“三同步”要应用基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手段、规范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推动监理、施工项目部要落实信息化应用工作要求,确保系统数据录入及时。项目部可通过离线档案管理,下载客户端软件安装,让其与办公室档案系统形成连接,能够进行线上或离线信息传递,这样就可以实现完成资料收集,组织档案移交。
3.1 建立档案网络,强化组织领导
对于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主管单位应建立档案工作网络,设立专岗专人负责,以做到职权清晰。主管单位要起带头示范作用,制定相应档案管理奖罚措施,并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定期的考核,以达到相关建设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的目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成立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实行经理负责制,对档案资料的加强管理,保证档案进度合理有序的安排。
3.2 采用档案预立卷,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一般是由施工单位在现场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和整理组卷之后,移交给建设单位。最后对施工经验进行总结,改进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管理,采用点对点的先进管理方式,由施工等单位现场项目部直接移交建设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一个工程在开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制定统一的档案规划,对各参见方的职责职责范围和收集范围进行明确。参建方在档案中预留空白,根据施工现场收集的资料再进行填写,最后再录入到档案管理离线客户端。
3.3 加大现场检查,加强质量管控
在项目质量安全检查过程中,要坚持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收集上来的档案资料进行逐一检查,以便在未形成档案之前对有问题的资料进行及时整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加强现场档案管理,尤其是隐藏工程相片、各类验评表等资料的收集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真实、完整。
3.4 利用先进技术,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更易于保存管理与调阅。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线上进行档案管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有档案进行整理组卷,卷内有目录、案卷封面和备考表,便于后面的查看和调阅。
4 结语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规范配网工程管理、推进基建项目的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加强业主项目部自身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寻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搭建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为电网建设的高效、平稳地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宝森.国家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杨建.石家庄供电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 秦笑.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
[4] 葛建国.优化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方案[J].科技风,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