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低碳科技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科技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科技技术

第1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因此,信息技术课如果从基础开始教,学生非把老师轰出机房不可。但如果迎合基础好的学生,讲操作技巧,将有许多同学跟不上。同时基础好的同学还是不爱听,因为你讲的操作技巧,也许你的学生比你掌握得还要好。作为一位才上一年信息技术课的新老师,面对这种情况,还真不知如何上课。结果一学期课的内容,我用了几周就讲完了,然后就是让学生到机房练习,可是一学期下来,到学生这儿一了解,有基础的同学还是不满意,认为没学到什么东西;而对于没有基础的同学,什么也没掌握。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总以为中学的信息技术课就是简单教会学生几个按钮的操作,了解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初步知识就可以了,经过一年的教学,我总是不断的问自己,这些就是信息技术课最终教学目标吗?是要求学生掌握纯计算机技术吗?不!我想应该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工具。明确了这一点,教学开始偏向于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技术下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技术困难,再去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

下面以“从网上获取信息”这一单元课为例,来说明如何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一点体会。按常规教学,是先讲一节因特网基础知识课,向学生灌输什么是浏览器?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什么是……?几个名词解释下来,学生早就厌烦了。而对没有上网基础的同学,也吓得不敢上网了。如果接下来再讲搜索、下载等操作,已经上过网的同学不用老师讲他也早已会操作了,而没有上过网的同学,看着那么多的内容,怎么也掌握不了。学生对这种课当然感到反感。

我试着换一种思路去上这一单元课。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学习主题。如果学生还不习惯,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学习主题的范例,如“姚明与火箭”、“音乐先锋”、……,当然还可以让学生看看围绕这些主题制作出来的电脑文档。这时学生自然会问这些材料哪里来?老师则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网上查阅资料了,并向学生传授如何“双击浏览器图标”、“在浏览器的地址中输入搜索网站的域名”和“通过关键词搜索”这三点主要操作技术,让学生围绕自己的主题去搜查资料。

第二节上课时,学生自然就会继续查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资料。随着资料的增加,学生很快会提出如何将好的资料保存下来。这时老师就可以讲解下载文字、图形的技术操作,传授如何下载自己喜欢的网页的方法。课后要求学生最终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并以书面形式上交给老师。

第三节课继续围绕学生的学习主题。通过批改学生交上来的学习主题,可以发现多数学生选择的是娱乐类或名人类的主题。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这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选择与学科相关或具有科学探究的学习主题。首先给出本单元学习的第一个评价,学习主题选择的分数将占本单元整个学习评价的20%。如果选择与各学科相关的,或具有科学研究的学习主题,如“生活中的数学”、“太空旅行”、“克隆技术”等,最高可得20分;如果选择娱乐类或游戏类等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主题,最高分仅为10分。通过学习评价,引导学生选择与学科相关或具有科学探究的学习主题。

接下来的课,可以根据学生查到的资料,通过字处理软件整合成电脑文档。在整合过程,遇到什么障碍,就讲解相应的技术操作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出学习评价(左侧的表格就是本单元一个较为典型的学习评价),引导或修正学生,使其能顺利完成整合制作电脑文档的任务。

这种形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起初学生很不习惯。常常会问,老师你是在教我们计算机课吗?我的回答是:我在教你们如何用信息技术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培养你们的策划、动手制作能力及想象力,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随着课程的进展,我每节课讲的内容虽然很少,学生却忙得不得了。他们发现这种形式学习强度非常大。那些以前只会上网聊天玩游戏的学生,由于策划制作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因此他们学习也并不轻松。对于操作熟练的同学,虽然在制作上速度会较快,但老师可以在学习研究方向和深度上,给他们更高的要求。

第2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空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媒体的不断涌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天地越来越广阔。利用学校电脑教室清华同方E-class广播系统,我为学生们准备诸如《小豆豆学拼音》、《趣味生物奥秘》《唐诗三百首》《Discovery》及《动物故事》等便于开阔学生视野的电子读物,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就给学生们介绍这些有趣的资料及故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譬如,我在放《小豆豆学拼音》的过程中,当电视上出现了美丽的画面及可爱的小动物,并响起优美的音乐的时候,学生们都瞪圆了眼睛,直盯着屏幕,这时动物们读起了拼音,学生们也跟着一起读了,这时他们好像真的置身于动物园中与小动物们一起学拼音。也正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部分来自外部影响,所以,在老师给他们营造的这种氛围中,在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冲击下,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很容易被激发,对知识的记忆力和感知力也会明显增强。

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具有较强趣味性且不乏知识性的辅助教学软件,与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有机整合。例如,对初入学的孩子我使用数学学习软件“穿针引线做数学”,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大小顺序将数字连起,这时出现了一幅画的轮廓,再给图形填上颜色,一幅漂亮的图画出现了,孩子们一定会欢呼雀跃。老师再适时地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将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数与量的认识”,在“小兔子”的带领下,去答题闯关。每答对一道题目,程序就会奖给学生一个苹果;答错了,就提示你下次要努力。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高涨了。经过几组练习后,总结一下,看看谁的苹果最多,加以表扬和鼓励。通过类似的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不但能够熟悉了鼠标和键盘上键的基本操作,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键盘指法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但指法练习又是一件单调、枯燥的事情,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我在教学中结合英文字母教学,让学生学习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能学有所用,在计算机课上进行练习,侧重于指法的教学。在初步掌握了键盘指法之后,我又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击键的准确性及速度。例如,在最初教学指法练习时,让学生在练习时边唱英文字母歌《我也会唱ABC》边输入,这样使学生很容易记住每一个字母在键盘上所处的位置。在初步掌握了键盘指法之后,又利用“字母空降兵”“金山打字游戏”等游戏形式来提高学生击键的准确性及速度。在《文字的输入》一课中,我采用“词语接龙”“连词造句”等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掌握汉字输入的技能,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三、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这门课,技术和信息谁更重要呢?戴尔计算机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复:“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可以连接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拥有极大的共享资源。在这样的信息海洋里,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驾驭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所以我们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为了某种目的而寻找、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3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整合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普及,不但为学习者提供了有效的资源,还可以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完善起着重要的意义。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才可以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这也才是有效的地理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把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有效地整合的时候,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中,要围绕学生如何开展学习来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达到信息技术和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要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在以前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教学的手段相对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在向学生介绍各种人文现象和自然状况的时候,也应该结合相应的地域性规律来进行总结,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初中地理和信息技术整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隋艳.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5).

第4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课堂管理

初教一年级,很多东西都得学。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够,一上课,课堂上总是乱糟糟的,你说你的话,他做他的事,根本不太注意听你上课。一开始,我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加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然而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之后,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还加入了一年级的数学群,询问一些在这方面有经验的同仁。现如今,我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已经能自律,包括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等。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的一些课堂管理的方法。

1.订立课堂规范

课堂规范的订立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课堂违纪现象,是课堂管理有效方法之一。①要明确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孩子有最起码的是非观念。如:铃声响,进课堂,课本铅笔放得好,静等老师来上课;要想发言先举手等。②进行一些“口号应答”训练。如:当学生坐立不定时,老师发出口号:“1、2、3”,生:“坐好了”。学生一边应答,一边坐好。要求学生看黑板时,老师发出:“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 学生知道了应该做什么后,还必须有每天的强化训练。③反复识记,巩固记忆。低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他们的记忆主要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事实证明,通过不断地重复识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只有当学生的一些行为成为了一种习惯以后,学生才会真的自觉、自律,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更轻松、更成功。

2.合理安排学生座位

在座位安排上,我让个子矮的学生坐在前面,个子高的学生坐在后面;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桌;好动和爱静的学生搭配坐;自觉性差和自觉性好的学生同桌。高矮分前后坐,孩子们就能不受影响的倾听老师上课。而优等生和后进生同桌的好处就是可以方便后进生向优生学习,学习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觉性差和自觉性好的学生同桌的好处就是自觉性好的孩子也可以随时提醒或带动旁边的同学认真听讲。

3.引进竞争评比机制

我把学生分为4个小组,充分利用小孩的好胜心,展开小组得红旗比赛,只要哪组表现的好,这组就得到一面红旗。大多数孩子怕影响小组的得红旗成绩而表现的特棒,有几个孩子一时坚持不住了,经过老师或本组同学的提醒也及时的纠正过来。课末,再让学生看看哪个小组表现好,为什么?这样我们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孩子们已经能较好的维持好课堂,看来这小集体的力量还真不小。

4.及时表扬鼓励

要说“得红旗”是对全班学生的激励和肯定,那么“得红苹果”则是对个别学生的激励和肯定。教学时,一旦发现有的学生表现好,我就给学生“苹果”奖励。当学生回答问题独特,表述问题很清楚时;当一个腼腆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当学生专心听讲时……我都会及时地奖励一个“红苹果”给学生。这个方法能让表现好的学生有继续好下去动力,同时也能带动一群学生向他学习。表扬做得好的,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大加赞赏,让全体学生明白什么是优秀的做法或最佳的思考方法,通过不断的确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创设故事情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低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有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于是我们结合教材把课堂教学与有趣的故事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小兔请客》时,我采用这样的故事导入新课: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他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和小刺猬来家里做客。(板书:小兔请客)(出示主情境图)请看,小兔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果子……哪位小朋友可以看着图接着往下讲故事?学生听后兴致很高,都抢着说故事。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堂中来。

6.多关注学生动向

第5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下面,笔者便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如何达此目的呢?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什么会比孩子的眼睛更能捕捉到一切最细微的事物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激活学生认识活动、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因素。作为教师,进入课堂就须抛弃私心杂念,甩开自身烦恼,集中精力,融入角色。不能认为孩子小,便可以随意指责、大声呵斥,相反,我们更应时时处处尊重学生,时时用和蔼的目光、感人的体态传递、信任和期盼的信息,以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试想,倘若我们时常板着面孔、严厉苛刻,讲求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又怎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呢?

二、运用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法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年龄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变“静”为“动”

我们可凭借教材提供的信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巧用富于变化的方法,进行动态处理,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使之在课堂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说、多写多思、多听多做,实现眼、手、脑、口、耳“全频道”接收,达到形象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2.变“单一”为“多样”

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1)是变单一的千课一面的教学模式为因科、因课、因需制宜的多样的授课思路,使学生有常学常鲜之感,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2)是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多样的个体、小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的课堂参与形式。

因为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同桌或分组、集体学习,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其思维的碰撞,扩大语言文字训练的频率。

三、设计严密有序的双边活动

保持低年级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作为执教者,我们还需严密设计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导入、复习、新授,还是练习、检测、结课,甚至于是那些易被忽视的“细枝末节”,都应做到环环紧扣,项项活动要求明确具体,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如教学中我们常体会到,若教师指名板演时间稍微一长,在座学生便开始转移注意,抬手交头,有所动作。而此刻,如果我们利用这段时间引导学生集体做些与新授知识或学生板演题目相关的简短问答,则既可集中学生精力,检验在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为下一步的集体订正作好铺垫。再者,即便是带领学生做点儿拍手、猜谜之类的小游戏,也会使教学秩序稳而不乱。当然,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还必须使各环节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从而调控好教学节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构建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未做评价,或只做简单评价(如“不错”、“对了”等),而极少有教师对学生发言做由衷的鼓励评价或诱导引申。事实上,每一名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渴望自己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他们的这种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心及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运用语言、体态、暗示等多种激励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多层目标激励

即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根据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制定适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客观参与的下限标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充满主动求知和上进的动力。

2.多样竞争激励

低年级学生一般喜欢争强好胜,外显自己的成绩,据此我们可设置读、写、背、做、画等比赛项目,看谁记得快,比谁写得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3.多种评价激励

第6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07-03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知识和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因此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增加课时等方法努力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但是,目前老少边山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进行改进。

一、民族地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百色市中职学校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调查显示,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调研不足,专业仿真教学系统缺乏,导致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市场和行业要求,核心能力课程不清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不断更新,但由于建设的滞后性,该课程不能与信息技术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步。因此,针对行业发展编制地方或校本教材以及专业仿真教学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目前百色市中职学校经费不足,针对信息技术的市场调研很少,全市11所中职学校中拥有专业仿真教学系统的只有3所,比例不足30%。目前,除会计电算化等个别课程具有一定行业特点外,不少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是沿用现成教材,没有更新,更没有明确的信息技术核心课程。学生反复学习的是计算机基本理论和一般的办公自动化操作,信息技术最新应用知识、行业软件应用技能极少涉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没有有效整合,综合训练少,无法适应各行业对中职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难以满足要求综合能力的工种,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

(二)师资缺乏,设备配置和利用不足,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缺乏问题由来已久,百色市11所中职学校总编制为434人,而信息技术人员只有60人,比例不足15%,专业教师应付庞大的教学量十分吃力;信息技术类课程专业知识的更新特别快,教师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术钻研方面投入很大精力,而11所中职学校只有1所拥有教学资源编辑软件,难以更好地辅助教师进行资源改进和创新。这些因素使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性使用传统的“讲解―演示―练习”的方法,没有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市的中职学校没有一个网络虚拟实训中心,部分中职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比例不足20%,有的学校甚至连学生用PC机(含笔记本)都没有,教学只能纸上谈兵。由于没有生动的事例演练和实际操作,学生只是知道该软件大概能实现哪些功能,却不能独立进行日常的工作操作,遇到问题还是需要教师来解决。

(三)信息技术课程考核评价措施不到位。除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及计算机操作员、文字录入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外,很多信息技术类课程几乎没有实用性考核和评价方法与措施。大多数课程的考试都是以知识积累为目标,基本上考核的仍然是对相关资料的记忆,能了解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理论,完成客观题选择就是合格过关。即使是操作考试,也是将教材例子稍加变动而已,不一定和行业的实际挂钩。考试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考试形式、方法简单,从而出现平时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就业时却工作能力一般的现象。这种评价机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

二、措施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针对以上问题,老少边山民族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应该注意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课程设置与岗位技术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考核评价措施,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要求,为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根据市场需求,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选择和校本教材开发。中职学校应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和行业需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从职业技能标准、应用技术要求等方面考虑,因为课程的实用与否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基于这一原因,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与实际需要相脱离。中职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时,应该到本地用人单位进行充分调研,根据课程设置原则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企业需要,舍弃如“汇编语言”等偏理论型课程,考虑把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块:基础应用模块,如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中英文录入技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等;中高级应用模块,如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等;拓展应用模块,如图形图像处理设计、专业排版、会计电算化等。基础应用模块和中高级应用模块为各专业必修内容,可根据课时条件和学生水平开设;拓展应用模块为学生主修专业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运用计算机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性学习的具体应用模块,可供有关专业选修。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引进专业仿真教学系统,建设网络实训中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学习和职业之间的传统鸿沟,缩短学生适应职业工作的时间。

教材的合适与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比较迟缓,而目前计算机专业教材繁多,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智慧,把最新的教材收集起来,集体进行甄别,然后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和教学需要,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使教学的开展更接地气。

(二)结合学生情况,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招收的很多学生是中考落榜生甚至未参加中考的学生,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素质参差不齐。而网吧的泛滥、网络游戏层出不穷使不少学生误解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对正规、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有畏难和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教材的部分内容滚瓜烂熟,而有的学生却是闻所未闻,在教学中要均衡协调,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此外,许多家长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并不了解,无法引导和督导学生进行学习,家庭教育配合的缺失也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

针对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摸底测试或练习掌握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任组长。采取先班级授课,由教师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讲解,再分组学习,各组组长负责指导学习讨论;或者是先分组学习讨论,再由教师集体讲授答疑的方式,使问题尽可能在组内解决。最后,对个别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这样班级、分组、个人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同时,在学生的操作练习过程中,组长作为“导师”辅导组内同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不服输的追赶心理,争当“导师”,也能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

同时,引进校外专家,加强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级培训机会的方法,增强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运用教学资源编辑软件,减轻教师课改负担,使其能有精力开展教学改革,运用职业教育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角色扮演,组成兴趣小组设置问题进行讨论,从合作企业领回或由教师指定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性、自主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培养,提高其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中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使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通过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来实现和完成,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以赛代考,以考促学,完善考核评价措施,提高监控检查力度。目前,各级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信息技术类专业竞赛的网络搭建与应用、网络布线、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等项目都是切合实际、接地气的竞赛项目,通过校内选拔或参加竞赛代替相关考试,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类课程不宜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而应是以技能大赛和认证考试作为考核标准,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让学生直接参加校内选拔比赛,再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级中职技能大赛,以赛代考,从而培养出更切合企业需求、更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

认证考试是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制图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还有财政部门开展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会计电算化考试也与信息技术相关。这些考试教学培养目标明确,试题质量高,专业特色突出,与社会行业联系紧密,考核实操性强,能比较真实地体现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不仅是从事相关职业和工种的“准入证”,还是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最好的证明。通过参加技能考证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的真正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促进。

对于没有相应竞赛和考证的信息技术课程,应该结合用人单位意见或者本地实际需要,除考核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拟定实际操作考试项目,进行技能考核,结合用人单位意见或者本地实际需要,真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教务部门应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开展社会调研和企业实践,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加强教研。采取听课、评课等形式采集师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和督导,了解情况并及时将反馈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帮助任课教师不断提高。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中职教育必须面向信息化社会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不断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绩。

【参考文献】

[1]方丹宝.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体系改革的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12)

[2]黄海燕.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2)

[3]陈晓冰.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3(10)

[4]夏念明.关于技能大赛引导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企业网络搭建课程建设为例[J].中国电子商务,2012(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课题(2015ZKY7)

第7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数学 快乐教学

小学数学学科相对而言比较枯燥乏味,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快乐地进行学习时,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更好,而教学效果也更好。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八岁的孩子,刚走进校园学习文化知识,在他们的脑海之中快乐的课堂氛围能让他们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或者创立现实的生活场景呈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讲去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立生活场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场景准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立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切置身于生活场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之中掌握了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小收银员”的情景,模拟买卖商品的生活片段,让学生学会兑换钱。

2.实施阶段。先是请一名学生充当“小收银员”,然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铅笔、钢笔、橡皮等文具摆放在讲桌上,并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有顺序地向“小收银员”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如:钢笔五元九角,不同的学生使用的不一样,有的学生付一张五元,一张五角,四张一角;有的付六张1元,要找回一角。还有的付一张十元,要找回四元一角,这几种付钱的方法让“小收银员”自己做出判断,这样在假定的“交易”过程之中增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然后,让“小收银员”和顾客进行角色调换。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的设置,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高昂。而在快乐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从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的教学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口算”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即可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配有画外音。例如“1”说自己和“4”相加等于“5”,教师问:“小朋友,你们说对吗?”屏幕一闪,“1”和“4”加在一起就和“5”相等,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立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教师就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10以内的口算。”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设立游戏活动,创立快乐的学习场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上课不容易集中精神,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在学习“10以内的口算”的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之前准备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从 1至10,在上课的过程之中,从中抽出两张,对学生们说:“大家把这2张牌上的数加起来,口算哦,看谁算的最快最准!最快的同学就是最棒精算师哦。”游戏进行10回合。在同学们进行完加法运算之后,又对他们说:“做加法运算最厉害的是某同学,我们再来看一下做减法运算最厉害的同学是谁好不好?用大的数减小的数哦。”游戏也进行10回合。然后评出前三名,让班中的同学都向他们学习,再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扬他们一番,激起同学们的斗志。通过游戏活动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建立了快乐教学课堂。

结束语

低年级的数学课本就像是一本游戏卡通故事书,每一节课内容、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小游戏来把知识点表达出来,通过设计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并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知识点,并且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得快乐更学得好!

参考文献

[1]吴作奇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游戏

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从游戏中会获得无限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的作用

1.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复练习的枯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甚至抵制的情绪。游戏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可增加记忆强度,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需要学生熟练记忆5句口诀,为了避免反复读背的枯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背背,紧接着设计记忆口诀游戏――开火车背口诀、口诀对对碰等游戏,听到做游戏还是小组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小组成为第一名,于是用尽各种办法将口诀记忆完整。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某人出现错误,其他同学能最快反应过来,并说出正确的口诀。

口诀记忆本身很乏味,也很枯燥,学生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设计小组竞赛式的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口诀的积极性,将注意力集中在口诀上。学生在记忆口诀时需要思考如何将口诀记忆得又快又对,这样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记忆力。

2.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感性经验紧密联系,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生动具体的活动,而不是书本上的印刷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穿插适当的游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积极思考而做出判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出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一比的方法,将两支同样长的粉笔握在手里,一支露出多一点,一支露出少一点,让学生猜一猜哪支粉笔长,哪支粉笔短,并说说理由。学生有的说这支长,有的说那支长,有的说一样长,还有的说无法比较。面对这么多的可能性,可以让学生想个办法来确定两支粉笔的长短。在“猜”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在猜,而且在思考,在想如何才能比较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把手松开,粉笔的一头对齐,再比长短。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能只关注眼前看到的一部分。

再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看数字产生枯燥感,我设计了这个游戏――我说数,你拿物品。我说几,你就拿出几个物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认识了10以内的数,还知道数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听和数的能力,只有认真听,听对了数字,才能数出相应数量的东西,可谓“一举三得”。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活动中,由以前被动的思考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更认识到了集体智慧的宝贵。

3.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有巨大的模仿和创造的潜能。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游戏活动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教学《时、分、秒》时,为了让学生对时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乘客和列车员,在角色扮演前,可以给出一些“条件”:上海开往苏州,发车时间9:30,到站时间10:10。在乘客和列车员的对话中,让学生体会到时、分、秒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如乘客说:“请问现在几点钟?”“我们还有多久到站?”列车员会说:“各位旅客朋友,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到达苏州站了。”“我们在苏州站的停车时间是3分钟。”……这样有目的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的变化以及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再如,教学《元、角、分》时,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会用到人民币,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为了突破难点,可以将课堂变成商店,学生变成顾客和店员,在买东西、付钱、找零的过程中渗透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同时也渗透了付出的钱、找回的钱和商品价格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在分角色表演中,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老师提供的情境,在今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将数学书面知识转化为实用的生活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情境更加生动,情节更加丰富。

4.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情感认识世界的。游戏的趣味性往往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游戏活动中的合作形式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游戏的竞赛性质又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口算练习中,一般组织“开火车”的游戏,同样10道口算题,哪一组用时最少,没有错误,哪一组就获胜。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是在为自己比赛,而是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荣誉。作为小组成员,他会这样想:“我要赶快算好,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这样我们组才能获胜。”在这样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铆足了劲,蓄势待发,注意力自然集中在计算上了。获胜的小组获得成功体验,没获胜的小组也会暗下决心,下次超越自己。

二、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的注意点

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发挥其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发展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成为数学学习的动力。

1.游戏必须全员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兼顾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仅要保护那些积极性高、参与性强的学生的积极性,更要鼓励和引导慢热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参与游戏的快乐体验,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也是游戏的主人。如果游戏只面向部分学生,那么游戏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内涵,更不用说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2.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学会迁移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对传统游戏进行再创造。进行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游戏形象生动的特点突破课程的难点。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形成在玩中学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娱乐性。在日后的练习中学生要将游戏中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果没有及时反馈,没有进行正迁移,那么游戏只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游戏。

3.游戏设计必须有目的

第9篇:低碳科技技术范文

一、练习的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1.在游戏中练

低年级的学生天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就要避免陈旧、单调和重复的练习模式,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把“猜谜语”“模拟表演”“优秀邮递员”“找朋友”“摘苹果”“小动物找家”“一击即中”“拍拍手”“动物医生”等游戏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5以内数的组成”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扑克牌游戏。一个同学说:“我出2”,他的同桌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2和3组成5。”这个游戏可以两个学生互相进行,师生共同进行,还可以一个同学与组内多个同学一起进行。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和动手,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由此,数学学习就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于是,学生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2.在竞赛中练

低年级学生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根据他们这一特点,可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如“数学小擂台”“闯关比赛”“小动物过河”“夺红旗”和“谁是智多星”等。这样一来,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高涨,学得主动、积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计算练习课上,可创设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树上的桃子成熟了!看上去真的是又香又甜呢!教师提问:“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摘到桃子?”比赛规则:爬一个梯子就要计算出梯子上的算式,算对了就继续往上爬,谁用最短的时间摘到桃子谁就赢。如此一来,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算式便一下子灵动起来。

3.在故事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听故事,一听说讲故事,人人眼睛都睁得圆圆的,坐得端端正正,以急切的心情等着你讲故事。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寓练习于故事之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充满趣味。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练习课上,我出示课件:动漫人物“喜洋洋”登场。他为难地说:“我想请大家帮帮忙,我要买一支1元钱的铅笔,可我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几个2角和几个5角,该怎样付钱呢?聪明的同学们,谁能帮帮我呢?”如此创设情境,学生都感到很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到练习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学生们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于是,元与角的换算关系便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来了。

二、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乐于参加活动。因此,应把单调的练习设计成有声有色的活动,比如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和算一算等。在实践中,让学生的手、口和大脑协调运作,从而把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认识时间”的练习课上,我让学生们把自己起床、吃早餐、上学和放学等时间在学具钟上拨出来,并读出声。通过“拨一拨”的练习,学生们形象而直观地理解了“接近整时”的时候时针的位置特点,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类似这样的操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更趋活跃。

三、练习的设计要体现生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是难以理解。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应用中理解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由此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乘加乘减”的练习课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习题:公园的成人票每张5元,儿童票每张2元,如果你们一家人去公园里玩,要付多少钱呢?学生听后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我们一家三口去,要买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需要12元,列式2×5+2=12(元);有的说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要买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需要22元;还有的说妈妈带我和弟弟去,要买1张成人票和2张儿童票,需要付9元。这样一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及其意义。

又如,在“平移和旋转”的练习课上,我先演示开门、关窗户、拉窗帘、推桌子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等动作,又让学生观察风扇转动、钟面的分针转动以及球滚动等现象,再让学生讨论判断,最后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通过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学生直观地感知了平移与旋转的不同特点。

上述练习能够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由此呈现出数学本身的魅力。

四、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掌握新知识的速度也有快有慢。如果设计统一的基础练习,往往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下生吃不了,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设计练习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浅入深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有所收获。

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练习课上,设计了这样具有层次性的练习:

(1)基本练习

的数量是的()倍。

画,使的数量是的3倍。

(2)变式练习

画,使的数量是的2倍。

( )是( )的( )倍。

( )比( )多( )。

(3)拓展练习

( )比( )多()倍。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而言,它既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提高了练习的思维含量,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课上,我要求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8+8=( )×( ),答案可以是3×8或6×4等。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又如,在一年级“分类”的练习课上,有一道题是将交通工具进行分类,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分类:(1)按车的不同类型分;(2)按颜色分;(3)按轮子的个数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获得多维度的思维训练。

上述练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既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又可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低年级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我们以“巧练”为根本,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验,让练习不再单调、枯燥。总之,数学练习课应该伴随着生活、伴随着游戏、伴随着趣味。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数学练习课一定能变得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