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毕设设计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设设计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设设计要求

第1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咬牙开闭机构;印刷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咬牙开闭机构在印刷中所起的作用是承接递纸咬牙传送来的纸张,位于压印滚筒上,印制原理是通过转动过程中纸张与滚筒的接触获得印迹,这些印迹应当套印准确,墨色匀实,无印刷斑点等,这就要求我们的开闭机构应当咬力充足、运转速度快且平稳同时要控制好交接时间。近些年来,我国印刷工艺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水平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必须对进国外先进机器分析并学习其精华部分,即对引进的机构运用反求设计进行改进设计。

一.凸轮机构分析

印刷机开闭机构按照咬纸力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弹簧加压产生咬纸力的开闭牙机构,叫做凸轮低点闭牙机构。另一种凸轮高面直接产生咬纸力的开闭牙机构,叫做为凸轮高点闭牙机构。首先是凸轮低点闭牙机构,当开闭牙滚子向凸轮低点运动时,弹簧加压产生咬纸力,带动咬纸牙轴顺时针转动,实现咬纸牙闭合;当开闭牙滚子向凸轮的高面运动时,滚子摆杆逆时针转动,带动咬纸牙轴逆时针转动,使咬纸牙处于张开状态。这种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撑簧在运动中容易发生抖动现象,稳定性相对较差,直接影响套印质量。此外,由于弹簧产生的咬纸力大小基本相同,对于不同厚度的纸张,薄纸容易撕破,厚纸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咬纸力。同凸轮低点闭牙机构相比较 当开闭牙滚子向凸轮低点运动时,在咬纸牙弹簧的作用下,咬纸牙张开,实现纸张交接:当开闭牙滚子向凸轮高面运动时,靠凸轮高面与滚子接触,实现咬纸牙闭合。与由弹簧产生咬纸力的低点闭牙机构相比,这种类型的闭牙机构咬纸牢靠.吸纸稳定(咬纸力直接由凸轮高面产生),同时由于牙片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满足不同厚度的纸张对咬纸力的要求,保证了套印的质量和精度。

二.机构运动分析

(一)确定凸轮廓线上切线与法线倾斜角。若在x1、x2、x3….xn节点处,Y的值已知则通过5次拉格朗日多项式我们可以求得在每一节点处的微分公式,比如就假设5点分别为xk-2,xk-1,xk,xk+1,xk+2则与其对应yk-2,yk-1,yk,yk+1,yk+2此时另xk-1- xk-2=a,xk- xk-1=b,xk+1-xk=c,xk+2- xk+1=d,如果r=a/b=a/c=a/d=1,那么以xb点的微分值为例,可得公式Y’=1/12b[yk-2- yk+2+8(yk+2- yk-1)]套入到凸轮实际廓线得p’k=f’( θk)=1/12b[pk-2-pk+2+8(pk+1-pk-1)]。其中pk是凸轮实际廓线向径,θk是对应转交。

(二)按照凸轮理论廓线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首先在下图中,rb是基圆的半径,βb是摆杆从动件的起点与凸轮、摆杆连线OA间夹角。rk廓线上点的向径;βk是其对应转交,δk是从动件从起点开水计算的从动件转交(角位移)。根据图可得摆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βb=arcos(a2+L2-rb2)/2al,βk= arcos(a2+L2-rk2)/2al。那么从动件的角位移δk=βk-βb=ψk。

(三)拟合凸轮机构运动规律方程。上边的ψk和δk在反求设计时是通过测量值求出来的,所以二者是离散函数关系,由于测量凸轮轮廓时会引起一定的运动规律误差,因此此处选用最小二乘法做拟合。本文将采用6次多项式对原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拟合,为:δ=a0+a1ψ+ a2ψ2+ a3ψ3+ a4ψ4+ a5ψ5+ a6ψ6,其中δ为对应ψ的从动件角位移,通过上述分析建立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方程,其中m是凸轮升程中所给定的凸轮理论廓线上向径直的个数,应用求M多元函数的最小值可求出待定系数a0,a1,a2,a3,a4,a5,a6,接着求解7个系数的方程,求出待定系数。

三.缩放设计咬牙开闭机构

其设计是另凸轮的基圆半径按滚筒直径进行适当缩放,同时不能改变机构的输出运动规律,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凸轮轮廓二是摆杆长度。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求凸轮理论廓线方程时,应当保持凸轮固定,从动从-ω方向转过ψk角度,滚子的中心位于G处,可得方程如下xG=xA-L1sin[180度-(90度-ψk+βb+δk)]=acosψk-L1cos(βb+δk-ψk);YG=YA+L1cos[180度-(90度-ψk+βb+δk)]= acosψk-L1cos(βb+δk-ψk)。其中a是轴心O和轴心A0间的中心距离,L1是从动件AG段的长度,ψk是凸轮转角,βb是从动件起点和轴心连线OA0的夹角,δk是从动件从起点算起的从动件转角,rb则是基圆半径。在对凸轮廓线进行反求设计时,往往依据新产品尺寸大小去确定新胶印机压印滚筒直径的大小,计算出新旧产品直径比确定缩放系数K,得K=A’B’/AB=A’G’/AG=L1’/L1=L2’/L2=a’/a=rb’/rb=D’/D,其中D是原产品的压印滚动直径,D’是新的直径,所以rb’, a’, L1’, L2’能够通过K求出,而δk为ψk的函数,通过反求的出的凸轮机构运动规律δk=f(ψk)来确定。

四.结语

随着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现代社会对印刷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印刷技术呈现以下特点即高速化、多样化,本文通过对印刷机械开闭牙机构反求设计的探究,了解了印刷机械凸轮机构反求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国外先进印刷机械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机构应用原理,希望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希望为我国印刷机械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申永胜.机械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华大年,唐之伟.机构分析与设计.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5

[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第2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第3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1. 专业:写全名如化学工程与工艺,不能写工业分析等方向;

2. 学号:分专业后的学号;

3.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如:李必才 助教,不能写为李必才 硕士);

4. 任务书时间统一为:

5. 开题报告时间统一为:

6.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与任务书中题目一致;

7. 在开题报告书和任务书中(封面除外)出现的“设计(论文)”,要对应你做的是设计还是论文,选取其中的一种,将“设计(论文)题目”写为“设计题目”或“论文题目”,不要写为“设计(论文)题目;但开题报告书与任务书的封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请不要改动;

8. 指导教师意见:与主要参考资料放在同一页,不要单独列为一页而且只能三分之一版面;

9. 主要参考资料可以只列主要的,但必须是自己阅读了的,必须严格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书写。特别注意应用全角输入如:

[1] 石杰,赵开楼,宋庆国,等. 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方法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2019,24(4):77-79.

2] ……….

10. 第2次开题的学生的进度安排按模板要求尽量不要随意改动。

二、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撰写基本要求

1.正文中的有关学生专业的翻译均有模版(详见附件),请统一。如:湖南城市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学生、湖南城市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20学生、湖南城市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20学生,分别对应:2019 Year Stud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jor, Hunan City University、2019 Year Stud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Hunan City University、2019 Year Student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Hunan City University;

第4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法治环境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需全面调度,和谐并进,各要素互相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共同发展的系统工程,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实体的转制,技术、资金、人才的引进,政策、制度、环境的保障,社会的稳定等。这些要素的综合状况如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展和成效,丧失或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制约或阻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其中,法治环境的保障是振兴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既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标志性成果,也是振兴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本文试图就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影响、现实状况对法治环境的迫切要求、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着力解决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

在目前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中,人们普遍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资金和项目的引进,经济指标的提高,却往往忽略和轻视人文环境,法治环境,人的观念、意识等软环境的建设。而这些要素既能反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各种要素的作用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种要素的作用。这是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全国和谐发展的要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科技、人文、法治等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片面地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片面追求经济指标,这是不可取的。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央政府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老工业基地要加快市场化进程,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赖于完备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关系密切。实践表明,构造多元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内部化的财务预算硬约束机制,是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重要途径。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核心。这场伟大的制度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调节和保障功能。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区域经济民营化的同时,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调节政企关系。在国有资产运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方面,要尽快建立明确的法律制度,用法律手段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制止化公为私、逃避银行债务等现象出现,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其次,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法律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中的关键一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方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为此要切实解决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过多、过深,而公共服务又严重不足的状况,把政府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转到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和法规、规章等方面上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给投资者、创业者以稳定预期。政府应该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应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行政许可法》,完善重大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切实放开搞活企业,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有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甚至妨碍经济发展,妨碍振兴,应及时加以改进。

第三,大力引进民营资本涉及诸多法律与制度问题。近年来,老工业基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总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可喜势头。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总量小、规模小、效益不高。事实表明,振兴老工业基地商机无限,老工业基地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很大;同时表明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域外民营企业资本的参与。事实上,国家作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后,许多南方民营企业跃跃欲试,到东北考察咨询,洽谈投资,政府应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大型民营企业没有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融资困难,缺少复合型人才等等,制约着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一些民营企业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诚信,不正当竞争,劳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认真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营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还应做到严格执法,遏止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行为。

第四,健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需法律制度的完善。老工业基地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工业化过程中普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需要特殊的制度与政策扶持。为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一方面要用好普惠性政策,确保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就业援助、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针对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好特殊政策。在研究制定政策时,要切实把着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放在就业和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上,强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把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衔接配套起来,形成具有合力的政策制度体系。从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消费动力出发,推动老工业基地改造。

第五,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需要法律与制度的完善。实行市场经济以来,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困难,诚信的缺失就是目前所面临的困难之一。某些领域出现的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重新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伦理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当务之急。重新构建诚信伦理,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完善失信的惩治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维护诚信的有效奖励机制。为此,应构建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制定专门的信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综上所述,振兴老工业基地有不可缺少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加强法治,实现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的有效调整,依法振兴,是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有效保障老工业基地的顺利振兴。法治环境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证稳定的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秩序。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经济发展,可能有各种直接的影响因素,如经济犯罪和其他各种形式的犯罪影响振兴;违背市场规则和法律,侵害市场主体的各种民事权益影响振兴;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利益影响振兴。解决这类问题有教育和管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法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充分运用体现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才能排除影响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各种违法犯罪因素的干扰。第二,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也是法治的经济。市场的竞争,应是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环境下的竞争,只有公平和公正,才能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假如没有公平和公正,情况将会如何?坑蒙拐骗,欺行霸市,市场何以存在和发展?若要实现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必须加强法治。第三,创新有效运行的机制和科学进步的制度。一方面,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包括了法律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一般意义上的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

二、现实状况要求加快法治环境建设

如何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环境?笔者认为应当重点考察老工业基地的法治程度和水平是否与全国法治进步的程度相一致,是否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完善程度;②行政机关是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执法,在行使行政权力时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服务群众;③司法机关是否能准确、合法、及时、公正地适用法律,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化解矛盾,解决纠纷;④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是否能带头遵守法律,抑制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广大人民群众是否能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既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能进行法律监督,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⑥通过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实际调整,使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违法犯罪行为受到应有惩治,社会关系和谐,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为此,笔者专门调查了东北某市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上述相关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行政执法和司法状况进行简要评析,这可以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的。

1行政执法的现状分析

(1)近年来该市行政执法的改进和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该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消除和减少各种“低级执法”现象。近年来,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执法环境的形势下,各级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同类权限”集中管辖的改革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同类权限”集中管辖,是指将原来的两个以上行政部门对某一行政事务均可行使管辖权的管理,归口为一个部门管辖。其特点是:集中行使的处罚权范围广、项目多,执法重心下移;量化执法指标,执法行为程序化;机构精简,执法效率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执法机构多、处罚重复、职能交叉、多层多头执法、执法随意性大等弊端。从“同类权限”的集中管辖的特点可以看出,它能解决一些执法中的“顽疾”。

(2)行政执法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历史、人们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原因,一些行政机关和部门在行使执法权力和职能的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偏差、漏洞甚至违规违法行为。它不但背离法治的主旨和精神,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引发执法纠纷,而且还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伤害民众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执法程序“随意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执法均有规范的程序,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机关的执法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胡乱执法、口头执法、以言代法的行为和随意处罚的情形比较常见。当前行政执法纠纷的另一个热点是,超越法律授权行使所谓的执法权,或者无限扩大法定的权限,严重偏离法治精神。第二,执法行为“利益化”。尽管行政执法机关财政基本实现收支两条线,极大地遏制了以法谋“钱”的行为,然而由于其中大部分单位实行按比例返还或超过基数返还的办法,即上缴的越多返还的也越多,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收入仍然与个人奖金息息相关,因此仍存在过度执法、乱执法、乱罚款等现象。还表现出在一些公共服务性、没有经济利益领域的“不作为”方面的问题。

2司法现状的分析

(1)近年来该市司法改革取得的成绩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过程中,该市的各级司法部门正积极努力工作,围绕“振兴”的主题,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发展和振兴上,努力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振兴老工业基地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司法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为:执行程序中的改革取得突破;审判监督中的责任体系形成;基层法院的基础工作出现新局面。

(2)司法实践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审判质量和效率仍有较大差距,审判作风上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法院积案仍然较多,裁判错误、人为拖延、隐性超审限、消极不作为的问题仍明显存在。出庭不准时,接待不守时,庭审不规范,精力不集中,对当事人语言粗鲁,态度蛮横,办关系案、人情案的仍大有人在。

二是审判管理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完整科学的工作质量考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部门落实审判监督责任的规定不自觉、不认真、不敢负责任。监督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评价参数不完整,有漏洞。

三是以人为本、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仍需完善创新,加大力度,持之以恒。一些法院不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部门和单位的消极落后现象乃至违法违纪人员不敢管。

四是基础工作仍是影响法院整体水平和形象的主要问题。虽然多数基层法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对有的法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仍然意见较多。其主要原因不是物质装备条件差,而是领导班子的自身作用和管理水平比较低,审判的质量和队伍的廉洁文明程度比较低,在率先垂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有一定差距。

三、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应重视和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法治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仅相关国家机关、职能部门要负起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介入。在法治环境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有的可直接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的虽直观看来没有直接作用,但间接作用仍不可忽视。

1努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1)对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果原则性较强,需要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才具备可操作性的,地方人大和政府应及时制定相配套的法规、规章。此项工作做得好,既有利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地方的法律适用。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要及时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对于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中出现的特别的法律关系需地方立法调整的,应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如果国家法律已有原则性规定,应以已有规定为基础,适应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特殊要求,制定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如果尚无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则应以宪法和其他法律精神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3)对于国家目前尚未立法,现实又迫切需要强制性规范来调整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法律关系,应加以研究,适时制定出新的法规、规章。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及时调整新的法律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做到有章可循,还有利于为国家的立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制定全国性的法律奠定基础。当然,此类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应避免盲目性,既要探索,又要稳妥;要符合宪法精神和其他法律精神;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2努力建立执法、司法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

如前所述,行政机关的执法与司法机关的司法适应改革的要求,特别是为适应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曾做出很大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同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这些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当前,在建立良性工作机制上,应重视解决如下问题。

(1)关于行政执法“随意化”、执法行为“利益化”的解决机制。目前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属“低级执法”行为,完全脱离了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其状态的形成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也有执法者自身利益的因素,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准确限定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空间过小,将限制行政执法行为,自由裁量空间偏大,将为随意执法创造条件,适度的自由裁量空间的规范,应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当前的自由裁量权偏大仍是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法规规章自身的冲突、因利益驱使所作的利己解释、长期形成的习惯影响等。

第二,要努力破除特权思想。执法机关运用权力、行使权力,较易形成特权思想,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较易为特权思想寻找到根据。因此经常能看到,一些行政人员对已实施的法规、规章不严格落实,一些行政官员在不准公众抽烟的场合随意抽烟等。如果行政人员将自己作为法律的化身,那么在行政执法程序上的“随意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要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当前针对行政行为常设的监督机构有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各级政府法制办。由于职责分工和隶属关系等原因,目前其监督作用仍很有限。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这些监督机构的作用;还应加强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从法定程序上,要充分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作用。

(2)关于执法、司法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问题。法律赋予了执法、司法机关对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任何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预。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执法、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才能使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功能得到公平的实现,才能使行政、司法人员的执法、司法水平受到客观的评价。但目前干扰因素较多,如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干预,同级其他机关的干预,某一机关内部领导的干预、部门之间的干预、同志之间的干预等,都影响司法的独立性。应当建立一种良性机制,排除干扰和不良影响。

(3)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问题。司法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办错案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如主观恶意的枉法裁判,因业务能力较低导致的对事实认定的错误和对法律理解、适用的错误等。无论何种原因,出现错误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是视具体情况承担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的质量,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目前尽管有责任追究的制度,但作用有限,效果有限,对错案的抑制程度有限。应当建立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司法人员谨慎从事,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出现错误,就将面对不利的后果,而不仅仅是扣发奖金了事。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司法人员的流动机制,多渠道选拔司法人员,不称职的、出错较多的,应及时调离,转到其他岗位。

(4)关于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问题。目前人们对超期羁押、超审限办案的情况意见颇多。一方面,司法人员抱怨工作量大,无法按期办案;另一方面,司法人员在工作时间进行各种应酬,不在岗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重要的仍然是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解决的方式也很多。其中,解决法官超审限、提高审判效率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法官当庭裁决的机制。即改变目前的开庭、休庭、择期判决的状况,由合议庭将多数案件庭审后当庭判决。其意义主要表现为:①当庭裁决明确了主审法官的责任,有利于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②当庭裁决方式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增强裁决的公正性;③当庭裁决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节省诉讼资源。

(5)关于加大执行力度问题。人民法院对判决的执行难,是目前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而如果判决得不到执行,将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法院的威信,影响法律的尊严。虽然人民法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在媒体上曝光、对当事人拘留等,但效果仍不明显。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仍需加强制度和机制的建设。

3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

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尽管近年来各级国家机关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不能满足于已有成就,面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实际,法治教育仍需加强。

首先,在对教育对象的法律认知程度的评估上,应坚持客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总体上评价,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年增强,对法律的本质、功能和作用的理解逐渐深化,对法律的应用趋于理性。同时,不同主体的法律意识是不同的,法治教育应因人施教,突出重点。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既要对有些法律进行重复性教育,又要注意对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教育。曾经进行过的教育,如宪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等,虽然曾是法治教育的重点,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育时间较久而导致有效性弱化等,对于有些教育对象,仍有继续教育的必要。对于新颁布的法律,或者修改后重新颁布的法律,应当有重点地选择与教育对象和现实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

第5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学生;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7-04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中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其宗旨是通过双边或多边认可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促进工程师跨国执业。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该协议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日本等15个正式成员和德国、印度等5个预备成员组成。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是中国工程教育界多年努力的结果。今后几年内,全国的认证工作将覆盖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大部分专业领域。

在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各专业补充标准则涵盖了各行各业对各类工程人才的要求,反映了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服务面向的学校发挥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以下将介绍东北大学以国家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为导向,以我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的毕业要求的建设情况。

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对于采矿这个特殊且艰苦专业,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毕业要求如下: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采矿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采矿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矿业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采矿设计基础和实施采矿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采矿方案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采矿技术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采矿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对于第1~10项毕业要求,我专业以我校采矿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为依据按下表1~10进行评价与实施。

第6篇:毕设设计要求范文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地开花,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以无线传感网、RFID、4G、IPV6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电子信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技术相关人才要求以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这与我们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口径是一致的。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变革,迎接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急迫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和检测,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宽,而且作为高新技术专业,薪资收入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工科教育普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毕业生的质量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要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

2004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作为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工科教育,在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工程教育应围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此,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综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主干学科及社会需求预测,结合我院(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编者注)实际,我们制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电子与信息系统的研发及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设计训练,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及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重点突出我校在信号采集与信息处理以及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要以用人单位的求为导向,要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以保证学生到企业就能或者很快就能独立工作,并且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 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实践证明:课程设置是高等工程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中实践性环节缺乏造成了对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不足。其原因主要有:高等工程教育的部分专业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科学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在课程体系、教材编排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科课程设置的不切实际,学生学完了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学校的教材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造成学不能以致用的原因。

(1)课程体系――两个方向,三个层次,五大模块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包括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以及通信相关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应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通过对其他院校的调研,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师资条件,学院设置了电路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并为每个专业方向配置相应的课程模块;为了克服学时紧张的问题,将课程模块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了集成优化;按照基础、专业和应用三个层次,设置了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特色教育、专业拓展教育以及专业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均设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供支撑。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学院按照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在同一个课程群里,突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贯彻主干课一条龙的思想,加强理论与实践课联系及增加综合实践的思想。

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理论+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理论(理论+实验) 电子测量技术(理论+实验)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理论+实验) 智能仪器及接口技术(理论+实验+课程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理论+实验) 电子线路设计CAD(理论+实验)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理论+实验)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实验)通信原理(理论+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实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MATLAB语言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理论+实验)

三个系列课群从多方面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不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让所有课程共同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实验环节,注重实用性,压缩验证性实验,将验证性实验通过仿真等手段让老师课上演示,不仅有效地节省了课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打通相关课程,将各门课程孤立的实验统一开设,例如集成电路、高、低电子线路实验;集成MATLAB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这样对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非常方有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视野与能力很有帮助。

课程设计加大力度。专业课程都要进行课程设计,并且在课程开始时就布置下去,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学习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

(3)完善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电路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要具备电脑操作能力、仪器仪表操作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器件识别和选型能力、焊接能力、PCB绘制能力、开发工具应用能力、基本编程能力、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实际电路设计与调试过程中才能得到的。因此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实践环节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以竞赛为契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部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飞思卡尔电动车大赛等,学生都感觉受益颇多。学生参加竞赛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团队精神与实践素养,是一种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了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很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以及创新实践项目,但是也要防止学生和老师进入另一个误区:参加竞赛完全以得奖为目的。有些竞赛对于学生能力没有太大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宝贵的时间来说,是一种浪费。

创建学术型社团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了虚拟仪器俱乐部和嵌入式创新实践俱乐部。从俱乐部的经验来看,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是互相促进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这种兴趣小组,虽然他们还没学专业知识,但是跟着学长边做边学。这时候他们的收获,不在于他们独立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在于对于专业知识提前有了感性认识,带着出现的问题进行后续的课堂学习,他们会更有兴趣,更有目的性,理解也更深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了学长的传帮带,到大三的时候,这些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时参加一些竞赛,帮着老师做些课题,在专业能力上就更加成熟了,这样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设想

高校特别是工科专业应该形成一个闭环的培养系统。高校培养模式最大的弊病是只管培养,不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也没有沟通的渠道。这样就缺乏一种用户的反馈机制,对于我们及时修正我们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学生是不利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不能只关注课程的体系化,更不能因人设课,应该了解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要接地气,真正把课程设计得科学有效。因此,建立毕业生的追溯机制,将用人单位记录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回馈作为评价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的有效方法。这种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才是健康的。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旨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倡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承担企业一些小课题,让学生真枪真刀地做毕设,做课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地锻炼,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对学生就业意义深远。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作为老师也没有条件时刻紧跟新技术,但是闭门造车绝对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因此,需要创造条件走出去,也需要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实习或者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去兄弟高校看看他们在做什么,知道差距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请进来,就是请企业来给学生做讲座,讲新技术,讲企业的用人需求,介绍新产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新技术敏感,视野开阔,而且通过和企业互动的机会,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企业可以发现满足他们需要的人才。

4. 结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是211和985平台学校,但是就学校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弱,而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本专业的声誉。本文从一名一线教师的视角,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手段。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