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股权激励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权激励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权激励策略

第1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摘要】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浅析骨科护理中会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总结出适合这些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通过分析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在总结应对策略的结论及结果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策略会受到来自患者方面和护理人员方面的影响。为了减少或规避安全隐患,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或者损失,因此提出重视骨科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观点。

【关键词】骨科;护理;隐患;防范;应对策略

1骨科护理的特别之处

骨科患者的外伤要远远多于其他科室患者的外伤,而且骨科患者的病况繁杂,几乎所有的骨科患者都需要卧床休养。而在休养期间加之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为骨科护理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保证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的前提下,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骨科护理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当对于骨科护理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有所了解,以做到防范和规避,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依据本人在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于骨科护理中会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浅显分析,并针对这些安全隐患整理出几点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下文将逐一论述。

2造成骨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存在的两大因素

2.1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

骨科患者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患者,这些患者多数都是因为意外而造成的外伤。事件发生的比较突然,情况有比较紧急,外伤所带的疼痛又是难以忍受的,一系列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骨科患者的情绪,比如害怕、恐慌、听不进别人的讲话甚至暴怒等消极情绪,这就会引起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非常不配合的情况发生,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那么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带来诸多的不便和后果。而大部分的患者对于治疗和护理都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治疗的效果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一旦治疗的结果与自身期待的后果不一致时,就会出现无法接受治疗的实际结果,于是将所有的愤怒、不满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并开始拒绝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无论是从饮食方面还是从药物方面都与之“抗衡”,比如拒绝进食、拒绝配合用药或者不去注意医嘱私自用药或者偷吃等情况;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过激的情绪表现和行为,诸如辱骂或推搡护理人员,私自下地、外出等。这些都会为骨科护理种下安全隐患。有一些患者年龄偏大,有一些患者体质偏弱,有一些患者外伤严重,有一些患者视力不佳,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摔倒或者从床上摔下的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护理的效果与安全性。

2.2来自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患者能否按时出院与护理人员的护理有直接关系。但是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对于自身责任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甚至会认为患者的康复情况与自己无关;有的护理人员缺少一定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不遵守操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的情况,或者不按照规定按时完成护理记录的整理工作;还有的护理人员不按照相应的要求次数进行巡视,忽视对于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和记录,有时也会疏忽大意,不严格执行医嘱;甚至有的护理人员不具备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没有一丝丝的感情,只是机械化的完成护理任务,认为自己只是在工作,忽略他/她所面向的是受过重伤的人,不是机器,也就会出现不与患者进行感情上的沟通、交流与安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者非常不耐烦的解答,缺乏恰当的沟通,造成患者情绪的不满,为护患纠纷的产生带来了安全隐患。

3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应对策略

3.1提高对患者精神上的安抚与鼓励,加强健康教育指导

鉴于骨科患者的情况,从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安抚有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促进患者快速及时的调整好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与医生、护理人员进行积极配合,这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因为骨科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于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疏导,介绍好良好的心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多宣传一些与康复相关的内容,鼓励患者,加强对于自身保健的意识与能力。

3.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

3.2.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骨科患者从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到康复出院离不开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于医生的治疗,其次就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如果说医生的治疗是及时制止病情的严重与恶化,那么护理人员的护理就是让患者尽可能快速的康复出院。这个时候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就无比的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实时注意护理工作是非常伟大和了不起的,因为护理工作的存在才使得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3.2.2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的淡薄与否会关系到安全隐患是否发生,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的有必要。这样护理人员重视自己岗位的重要性,能够严格在各项规章制度下进行护理操作,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服务同时也能有效的保护自己,防止护患纠纷。

3.2.3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外在护理技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除了能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以外,还能及时发现有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并能冷静沉着的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

(2)内在心理护理水平的提升骨科患者可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除了需要良好的护理以外还需要心灵上的沟通与关怀。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能够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总之,护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护理人员一定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刘娜.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和应对策略[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

第2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利政策; 信息动态博弈

一、前言

股利政策和股权激励是相辅相成的,股利政策是指留存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的确定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股东的财富得到增值。而股权激励是为了使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目标趋同,也是为了更好地使股东财富得到增值。可见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实现的途径却不相同。对于股利政策,管理者要在发放高股利与自己掌握大量现金流之间进行选择,即管理者在利益趋同效应和壕沟效应之间的博弈,最后管理者依据成本收益原则选择使自身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来决定是否愿意支付高股利(如果他能决定的话,否则他会尽最大努力来说服董事会);另外,如果管理者为了一己私利不愿支付高股利,又没有合理的解释(没有高回报的项目),那么股东也有权利保障自身的利益,即可以选择管理者是否继任(或用脚投票来表达其不满),所以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当期收益,还要考虑长远继任的问题。而股权激励方案是为了使得利益趋同效应超过壕沟效应,使得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一致,这样管理者在自身利益实现的同时,也实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股东支付的股权激励成本就是股票期权在行权时,企业所承担的行权费用,因此股东需要在自身未来收益的提高与所支付的成本之间进行选择。

二、模型建立

(一)假设条件

1.股东之间不存在利益不一致问题,即没有大股东和小股东的问题,只考虑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2.股东能够直接决定股权激励方案和管理者的任免,即不考虑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存在法人虚位的问题,即没有实际股东。管理者由国家任免,他既代表股东又是管理者,该模型不解决此类问题。

3.股东和管理者相互独立,利益不完全一致。利益完全一致不存在问题。

4.管理者能够决定具体股利分配比率。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就会公布的政策,是由整个董事会确定的,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股利支付的比例(高股利还是低股利)和形式(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都是由管理者来制定,当然可能会被董事会否决,但可能性很小,所以本文假定管理者能够单独决定股利政策,不受董事会的影响。

5.管理者都愿意长久继任,模型为重复博弈模型。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结果大不相同。

6.管理者不努力工作时企业仍盈利,各方利益均为正,但各自的策略选择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准则。

(二)模型类型

笔者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选择的博弈模型,参与者是股东和管理者。

股东策略1:是否实施股权激励;股东策略2:是否下年度继续雇佣现任管理者。

管理者策略1:是否努力工作;管理者策略2:支付高股利还是低股利。

假设条件中股利政策由管理者决定,股权激励由大股东决定,而实际上,股利作为经营方案的一部分,往往确实是由管理者决定的,而股权激励方案由于收益者是管理者,管理者不能由自己决定,只能草拟方案,由股东大会批准,所以假设与实际相符。由于股利政策和股权激励方案都是对外公布的,所以管理者和股东的收益二者都互相了解,可以认为是完全信息;股东和管理者不是同时博弈,有先后顺序,所以是动态博弈;针对我们所研究的两种方案的制定,后者应该都知道前者的博弈过程,所以属于完美信息,例如股东先决定是否实施股权激励方案,而在管理者选择自己策略时,当然会知道大股东到底实施什么策略,所以这个博弈过程可以认为是完美的。这就确定了我们的博弈模型的类型,是完全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而且是重复博弈,总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大股东确定股权激励方案,行动即为:实施和不实施;第二步,管理者根据大股东的决策进行自己的最优反应,是否努力工作,行动即为:努力和不努力;第三步,在期末时管理者决定股利支付政策,行动即为:高股利和低股利;如果管理者既没有努力工作,还决定低股利,那么下次博弈时就将其替换,而雇佣其他经理人,即博弈不能持续;或者管理者连续两年不努力工作也要被更换,除此之外的结果都是重复博弈。

(三)建立该模型的扩展式(图1)

按照本文设定的原则,参与者1为股东,第一个策略为是否实施股权激励,行动T为实施方案,F为不实施方案;参与者2为管理者;第二个策略为是否努力工作,T为努力工作,F为不努力工作;第三个策略为制定股利政策,H为支付高股利,L为支付低股利;黄色标识的结果是单次博弈,其他结果为至少两次的重复博弈。

(四)模型的收益原则

假定:管理者每年的固定收益为3,如果努力工作,付出的成本为2,但能得到奖金和绩效工资为3,若不努力工作,付出成本为1,没有奖金和绩效,但是公司在下届股东大会选举时可能不会再雇佣该管理者。

管理者收益矩阵:

当管理者努力工作时,公司的总收益是31,此时支付给管理者的费用是6,所以公司净收益为25,不努力工作的收益为23,此时支付给管理者的费用是3,所以公司净收益是20。

企业收益矩阵:

但是公司的净收益不能全部用来分配,只能按比例来支付股利,管理者选用高股利时,按照40%支付,选用低股利只能按照30%支付;同时股东可以根据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对管理者的激励作用,选择实施股权激励方案,那么要从支付的股利中分给管理者,高股利时为1,低股利时为0.5。

第3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关键词]股权激励; 激励强度; 激励结构

作者简介:李 乐(1983―),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5),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张 良(1983―),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5),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闫 磊(1988―),男,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610065),硕士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一、引 言

股权激励指的是一种以企业股票为标的物,对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骨干员工及其他人员进行长期激励的方式,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国内部分上市公司就已经引入了股权激励这种激励方式,但由于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制约,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以及获赠股票的可流通性都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股权激励在实务界的实施大都采用了变通的现金支付方式,而非真正的股份支付方式。在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出台后,我国财政部、国资委于2006年9月联合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允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依法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以及获赠股票流通性的法律障碍已经清除,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试水股权激励,所以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股权激励效应的研究领域存在两种假说:利益一致性假说(Convergenceof Interests Hypothesis)与堑壕效应假说(Entrenchment Hypothesis)。利益一致性假说认为,成本源于管理层没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层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1]堑壕效应假说则认为,当管理层持有的股份过多时,其权力会出现膨胀,使得企业的董事会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他们有背离企业目标的行为也不会受到惩罚。[2]但以上两种假说均将股权激励作为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正如王华、黄之骏所提到的“如果不同的持股水平会影响公司价值,在有效市场中,市场会自动淘汰公司价值较低的公司,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仍然能看到经营者持股水平相差很大的不同的公司的存在。”[3]所以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从微观层面对股权激励中的各项制度要素进行研究,比如股票期权方案中的激励标的物数量、行权价格、激励对象、激励期限及行权条件等,这些制度要素的设计对股票期权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具有较大影响。[4][5]吕长江等以2005―2008年公布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为样本,并且按照激励方案中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的区别,将样本划分为激励型公司与福利型公司。通过考察不同激励类型公司的公布激励方案后窗口期CAR的情况发现,上市公司可通过改善激励条件和激励有效期来提升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效果,并且发现这些制度要素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6]在此基础上,徐宁、徐向艺对股票期权这种激励制度的合理性特征及其内生约束性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他们的研究表明,激励期限与激励条件是体现股票期权制度合理性的关键要素,大股东、债务融资与独立董事等内生性因素对两者具有显著的约束作用。[7]

目前针对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不是将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样本进行分析,就是选取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行业或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如Mishra和Nielsen选取大银行控股的企业为样本;[8]Ghosh和Sirmans以美国不动产投资信托公司为样本。[9]以上两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根据内生性研究思路,不同企业或行业特征会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安排产生影响。[3]那么,这种影响是什么样的呢?影响的来源又是什么?这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差异

在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内,中国有13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长期激励方案,激励方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等,其中,采用股票期权方式的公司有109家,占到了总数的近八成。通过观察这109家公司的激励标的物来源,我们发现只有5家公司是使用的存量股票,选择回购股份作为标的物的也只有1家公司,而选择定向发行新股的公司达到了103家。由此可见,采用股票期权,以发行新股为激励标的物来源是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所常用的方式,最具研究意义。所以,在此我们选择以定向发行新股为标的物来源的103家上市公司作为本研究的整体样本。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将整体样本划分为高科技企业与传统行业的企业两个子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如此划分的原因是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成长性高,经营者更需要长期的激励来保证企业稳定增长,其在股权激励制度的安排上与传统行业企业相比或许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Cui和Mak的观点,高科技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企业特征,例如高的成长机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同的董事会结构与不同的股权结构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企业股权激励制度产生影响。[10]但是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界定仍没有统一并且权威标准,因此我们比照Cui和Mak[10]所确定的高科技行业和证监会 2001 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确定如下几个行业的企业为高科技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43)、化学纤维制造业(C47)、电子业(C5)、仪器仪表及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业(C78)、 医药生物制品业(C8)、信息技术业(G)。本文据此将整体样本进行分拆,得到高科技行业企业39家和传统行业企业64家两个子样本。

股权激励制度中的制度要素很多,与以往的研究只是选取激励方案中的简单要素――比如激励标的物数量、激励条件数量、激励对象等不同,我们认为从激励强度与激励结构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更为合适。①(1)激励强度。激励强度的计算公式为:激励标的物数量/企业总股本。在此我们并没有采用激励标的物的绝对数量,因为企业的规模有大小之分,采用相对指标更能反映出其股权激励的强弱。(2)激励结构。本文用两个指标来表征企业股权激励的结构:一是核心员工所得标的物数量占激励标的物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为:企业核心员工所得标的物数量/激励标的物总数,这个指标可以考量企业倾向于激励高管还是核心员工;第二是激励集中度。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类似,其计算公式为:在股权激励方案中获得激励标的物数量最多的对象所得的标的物数量/激励标的物总数,它能够衡量样本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安排是集中于少数人还是呈现出一种分散的状态。

在这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本文仍然加入了激励有效期这个要素,因为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高科技企业更需要长期的激励来保证企业的稳定增长,在此方面两种企业或许也会有不同之处。我们将这些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两组样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的安排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我们选取的要素指标中,激励强度、激励集中度、核心员工所得激励标的物比例都通过了独立样本T检验。其中,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总体均值大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并且核心员工所得的激励数量更多,而传统行业的企业激励集中度较高,激励有效期并没有通过检验。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高科技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显得更为大方,并且更倾向于将橄榄枝抛向核心员工,激励分布也较为平均;而传统行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安排则呈现出一种量小且集中的趋势,在激励有效期方面,两种类型的企业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中国企业在激励有效期的制定上存在“羊群效应”。

对于上文所描述的这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学术界里仍然鲜有人提及。本文试图通过一个新的研究框架来解释这种现象。

三、研究框架与实证检验

股权激励作为一项具体的企业制度,是在外部市场强制力作用下,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特征作出的一项制度安排。下文将从市场强制力、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三个方面来探讨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

(一)市场强制力

企业与环境之间时刻在交换着能量,其主要方式表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产出品市场以及中间产品市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力;反过来,相关市场也同样会对企业施加某种程度上的压力。我们把企业向市场输出的能量,或者说企业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称之为市场影响力,而把市场向企业输入的能量,或者说市场对企业产生的压力称之为市场强制力。市场总是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奈特指出了两者的区别:风险是能度量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不能度量的风险。[11]从逻辑上说,风险由不确定性引发,不确定性因知识和信息缺陷而产生,这是由于不同个体之间的知识和信息拥有量不同使其无法准确预期其他个体的行为,因而个体行为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不确定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永远是一个不可逆的“试错”过程。当企业面临的市场强制力加大时,为了降低经营者的不确定性决策所带来的风险(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他们并不会承担这些风险),企业会倾向于让他们及部分核心员工分享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从而分担风险,而股权激励就是其中一种较好的方法。在这里,本文并没有用任何变量来表征市场强制力,这是因为市场强制力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企业的制度,而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的改变间接对企业的制度安排产生影响。即如上文所说,股权激励是在市场强制力作用下,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特征所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

(二)生产经营结构

生产经营结构是指企业的产品结构及其生产方式与市场竞争策略之间的关系。在市场强制力的作用下,以下两方面因素将对企业股权制度安排产生影响。

1.企业多元化程度。企业的多元化策略是其降低经营风险的一种方式。当其所处行业的竞争加剧时,也即是企业受到的市场强制力加大时,企业管理层往往会选择开辟新的战场来分散风险,避免因为偶尔的决策失误便造成企业消亡,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也受到贬低。Amhud和Lev也指出多元化是经理们为了降低他们的“就业风险”而进行的。[12]而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也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它与多元化策略或许存在替代的关系,即是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高,股权激励的强度就越低。在本文中,衡量多元化程度的变量为收入熵指数DT,计算公式为:DT=∑Ni=IPiLn(IPi)。其中,Pi表示企业第i个行业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企业多元化水平越高,收入熵指数就越高,当企业专业化经营时,该指数为0。

2.企业规模。虽然多元化策略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规模小的企业可能并没有实力选择此种策略,因为多元化是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产物。当市场强制力加大时,为了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些企业或许会选择对企业成员进行较大强度的股权激励,并且在激励结构上也会较为分散,以便让更多的高管及员工共同面对市场的压力。

(三)人际关系结构

本文所定义的企业人际关系结构包括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企业外部的人际关系结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结构主要是指以财产权为核心构成了所有者财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所有权三个层次的契约制度,特别是基于不完全契约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结构形成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在市场强制力的作用下,企业内部基于权力分配的人际关系结构的调整对企业制度的形成、变迁有重大影响。在这里,可用以下三个变量来表征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结构:

1.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代表股东行使权力,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如果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较高,对管理层能进行有效的监督,自然就不再需要对其实施高强度的股权激励,因此,独立董事的监督和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在对管理层的严格监控的前提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企业,或许会给予管理层更低的激励强度。在中国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管理层获授的激励标的物数量往往占到了总数的绝大部分,所以,管理层激励强度的降低势必会使得企业总体激励强度的下降。

2.管理层持股。由于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对等的情况。管理层持股会增加其在企业中的权力,假如管理层再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增加自身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增加其在企业内的影响力,有可能危及到其余股东的权益。因此《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规定,除非是经过股东大会特别决议批准,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2008年颁布的《股权激励有关事项备忘录1号》也明确规定,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原则上不得成为激励对象。假如管理层本已持有了较多的股权,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倾向于将激励给予核心员工且激励集中度不宜太高。

3.成本。根据委托――理论,成本越高的企业,其管理层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降低成本,防止管理层机会主义的一种措施。由此似乎可以这样推断,成本高的企业,其激励强度必然更大。

企业的外部人际关系则体现为企业和外部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长、短期契约结构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此结构中,最重要的当属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当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而获得企业的股权后,会有最大化股东财富的动机,例如选择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以期获得高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行为会将风险转嫁给债权人,有损债权人的利益,加大了企业与债权人之间成本。为此,债权人将会为其提供给企业的债权资本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从而提高企业的负债融资成本,使企业在资金市场上受到较大的强制力。因此,企业为了有效地降低债权融资成本,就应降低与债权人之间的成本,进而需要减少管理层基于市场基础业绩的报酬,例如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而获得的收益等,负债越多的企业越有此动机。[13]所以可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表征其外部人际关系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高科技企业与传统行业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上存在差异,是由于两者在市场强制力的作用下,生产经营结构与人际关系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所导致的。高科技企业的激励强度大是因为:(1)规模一般来说较传统行业企业小,多元化程度低;(2)独立董事比例、资产负债率相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说较低;(3)成本相对较高。其激励结构较为分散,更愿意将激励给予核心员工是因为:(1)规模较小,多元化程度低;(2)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对较高。

为了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接下来,本文将对高科技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的这些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看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揭示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实证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表2的观察,我们发现所选取的表征指标都通过了检验,证明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和传统行业的企业在市场强制力作用下形成的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均值,我们发现结果符合上文提出的假设:高科技企业的成本与管理层持股数量的总体均值高于传统行业的企业,其他指标的总体均值则相对较低。

四、结 论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身处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因为其规模较传统行业的企业小,多元化程度低,为了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需要通过高强度和结构相对分散的激励制度安排来敦促高管与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传统行业企业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能对高管进行有效监督,对股权激励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其总体激励强度较低。另外,企业的成本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会影响企业股权激励的强弱,而高管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之前的持股数量会影响企业的股权激励结构,比如是否会授予核心员工更多的激励标的物,以及是否愿意将更多的企业成员纳入到激励机制中来。

新的研究框架在对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上表现出良好的解释力。企业的股权激励制度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一种解决委托――问题的工具,实际上,它是企业在市场强制力的作用下,对自身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上各种因素考虑权衡后的一种制度安排,当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发生改变时,其股权激励制度的安排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认为,高科技企业和传统行业的企业在股权激励制度的安排上存在差异,是因为它们在两种结构上所具有的不同特征所造成的。

注 释:

①张正堂、李欣[14]在研究高管的薪酬水平时认为,薪酬设计存在两个焦点问题: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相比较而言 ,薪酬结构的设计对于组织的影响可能更大。根据这个思路,在股权激励的制度要素中,激励水平和激励结构也同等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Jensen M.and 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

[2]Fama E.and Jensen M..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

[3]王 华,黄之骏.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组成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6(9).

[4]Alessandro Zattoni and Alessandro Minichilli.The Diffusion of Equity Incentive Plans in Italian Listed Companies:What Is the Trigger[J].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2).

[5]刘 浩,孙 铮.西方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研究综述[J].经济管理,2009,31(4).

[6]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管理世界,2009(9).

[7]徐 宁,徐向艺.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合理性及其约束性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8]Mishra C.S.and James F.Nielsen. Board Independence and Compensation Policies in Large Bank Holding Companies[J].Financial Management Autumn,2000.

[9]Ghosh C.and C.F.Sirmans.Board Independence,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J].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Economics,2003,26(2).

[10]Cui Huimin and Y.T.Ma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Firm Performace in High R&D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2,8.

[11]弗兰克•H•奈特,安佳译.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Y.Amhud and B.Lev.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12.

[13]T.A.John and K.John.Top-Management Compensation and Capital Structur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3, 48(3).

[14]张正堂,李 欣.高层管理团队核心成员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7(2).

The Impact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n Listed Companies' Equity

Incentive:A New Research Framework

Li Le1 Zhang Liang2 Yan Lei3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is little literature mentioned whether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y will have impact equity incentives, so we use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09 as samples, which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equity incentive regime elements between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Then,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reasons for appearance of the differences by using a new research framework. In conclusion, by the action of market power, the operation structure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tructure present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sult that firms, with differen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have discrepancy arrangements of equity incentive institution.

第4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一)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

在国外的研究中,LouisKelso在1958年《资本主义宣言》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双因素经济理论,双因素理论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初,代表作为《民主与经济力量》,这是股权激励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Holmstrom认为,如果股东可以清晰地知道经营者带来的经营业绩,那么除了支付固定工资还要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好坏进行奖惩,这样就可以确保经营者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Fama认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通过给予经营者一定数量的股权则解决了两权分离带来的矛盾问题,能够使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联系一起。Murphy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主要是受公司的早期策略、行权价格、期权定价模型、股权激励类型、股权有效期、行权价格的重新定价等因素的影响。

(二)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国外的文献中,大部分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不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

第一,正相关性。Murphy通过对2003~2008年的不同行业研究得出,实施股权激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多,并且这些公司都以一种长期方式进行激励,且实施后公司业绩明显强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在选取的54个企业样本中,均显示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Shivdasani以2007~2011年的10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试图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管理层就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公司价值,存在着强相关关系。Christoph Kaserer将德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整体样本进行研究得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价与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第二,不相关或负相关性。Jensen、Murphy以1974~1986年的1310家美??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工资和奖金)与公司业绩并不相关,公司每提升1000美元业绩收入,仅仅带给了公司管理层2.2美分的收入,表明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immelberg等人通过对美国医药上市公司实证研究证明,在企业各个因素都均衡的状态下,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弱相关的关系,实施股权激励并不能给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Schaefer通过对普通员工实施过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对公司的普通员工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根本不存在关系,甚至出现了负相关关系,原因是企业无形之间增加了成本。

二、国内研究文献

(一)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线性相关性

唐现杰、王怀庭以深沪两市262家制造机械、设备、仪表类上市公司以2006~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等多种分析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股权激励对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影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提升也会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得出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徐剑华与者贵昌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安徽省沪深两市上市的36家公司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的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低和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李菲从公司治理强度视角,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两者的相关关系受到公司治理强度的影响,治理强度越高,两者呈现越强的正相关性的结论。

(二)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存在非线性相关性

郭峻、颜宝铜、韩东平经研究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高低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为曲线关系,该曲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27.58%时,公司经营业绩随之不断增加而增加;第二阶段,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7.58%低于88.09%时,公司经营业绩随之不断增加而有所下降;第三阶段,当管理层的持股比例高于88.09%时,公司的经营业绩又一次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一曲线关系说明当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增长到一定数值时,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就会突显。

仪垂林把沪深两市771家上市公司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经过多种分析方法得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三阶段的曲线关系:第一阶段,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于23.8%时,公司价值随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而上升;第二阶段,当管理层持股比例高于23.84%低于60.55%时,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使公司价值有所下降;第三阶段,当管理人持股比例高于60.55%时,两者又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不具有相关性。

顾斌、周立烨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对我国2002年之前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后的效果,最终得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作用不显著的结论。李梓嘉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在2005~2009年披露的企业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首先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实施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依然得出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业绩增长的激励作用不显著。林丽萍和蔡永林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明显的结论。

三、结语

第5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1、非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现状分析

薪酬激励分为薪资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高管的薪资包括固定工资、风险收入、奖金和福利等四项内容。非薪酬激励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制度激励和文化激励两个方面。制度激励包括组织设计与授权机制、公司决策机制以及企业高管的业绩考核策略等;文化激励主要是通过构造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塑造高管,来潜移默化地影响高管,同时,企业应当使高管的尊重感、成就感、归属感、支配感等得到满足。作为高管年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风险收入是高管工作绩效的显著表现,应该与公司业绩挂钩,但大多数事实表明我国非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并未实现同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非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只有百分之六十多的非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变动方向与利润变动方向一致,而大部分非上市公司变动方向并不一致,甚至出现大量业绩下降或亏损的公司高管薪酬反而上涨的现象。目前,我国大部分非上市公司仍以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短期激励方式为主要手段,对股权激励这种长期激励方式运用较少。大部分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都没有考虑到本行业和本公司的经营特点、周期,忽视了股东利益和自身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方文化的潜移默化,我国越来越多地注重物质上的激励。这在我国非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中尤为突出。过多注重薪酬形式的激励而忽略了文化、声誉、控制权等非薪酬形式的激励,其结果必然增加了激励的物质成本,造成企业文化的缺失和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导致企业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反向变动。

2、非上市高管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我国对非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过分依赖利润指标,这会因为会计利润固有的局限性,以及人为操纵现象的存在,而导致很难全面客观地对非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业绩做出科学地考核。如果没有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就无法对高管的业绩,乃至公司价值做出合理评价,而以此为基础实施的各种激励方式也就很难产生相应的效果。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发展的弱有效性阶段,存在种种不成熟特征,这一切都阻碍着我国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同时也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如果企业长期持续经营不善或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出现资不抵债等情况,这就意味着经营者管理能力低下,正常情况下,股东与董事就会动员力量更换经营者。但是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退出机制还没有建立,大多经营管理者能上不能下,或者换一家公司照样当高管。目前我国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之所以存在纷乱局面,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实施的主体部门、评价的依据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当前税法上规定对个人转让非上市公司股票的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但是关于股票期权计划各环节应该如何纳税的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亟需完善改进。

3、完善非上市高管激励的对策与建议

3.1优化高管激励计划

引入EVA业绩评价体系,EVA为经济增加值。EVA体系是一种将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与管理者薪酬制度相结合的激励报酬制度。EVA奖励计划的思维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周定比例来计算管理者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者,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经济增加值就成了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必须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授予对象。不能将有污点记录的人员确定为授予对象;同时既要根据高管过去的表现,又要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来选择授予对象。二是激励工具。非上市公司应依照各工具的特点和公司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股权激励工具。企业在制定高管激励计划中,不能孤立地只采用薪酬激励方式,而应该考虑采用或增加非薪酬激励方式。高管的声誉并不是企业或公众给予的,而是由高管过去的经营业绩所带来的。高管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必须积极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改进其在经理市场上的“声誉”,从而提高未来的收入。要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企业应创造条件帮助高管提升领导力和专业技能,帮助其树立行业“专家”的社会形象。

3.2完善公司内部监管体系

独立董事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者的工作,保障股东的权益,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其作用。要逐步建立独立董事队伍,培养一批富有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的独立董事储备干部。要完善独立董事报酬机制,给予独立董事一定股票奖励,使其真正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建立非上市公司与独立董事的定期沟通制度,保证其知情权。薪酬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近年来,我国不少非上市公司也开始设立薪酬委员会,但大部分委员仍然是董事会成员,并未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因此,必须强调薪酬委员会制度的规范化,将委员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等内容形成明确的书面制度规范,增强薪酬委员会的独立性和透明化。

第6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管理层是否进行盈余管理发生在前,股东监督与否发生在后。因盈余管理的隐蔽性,股东只知道管理层战略类型的概率分布而不知道其真实的类型,事后无法准确观察出管理层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为此,股东决策目标变为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别人的类型依存战略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据此,建立股东与管理层的效用博弈模型。其基本假设如下:(1)企业施行管理层股权激励;(2)管理层有两种选择,进行盈余管理和不进行盈余管理;股东也有两种选择,监督与不监督;(3)管理层不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会受到一定惩罚;(4)管理层和股东分别做出同质性假设,即假定管理层内部和股东内部不存在利益冲突的。

在矩阵中,π为股东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w为管理层领取的固定报酬,为管理层未来可以获得的股权激励期望价值(为管理层对基准年度进行盈余管理的股权激励价值,为管理层不对基准年度进行盈余管理的股权激励价值,假设,θ为管理层在进行盈余管理受到的股东惩罚成本,这种处罚可能是不再发放股权激励、减少股权激励数量、降职、解聘,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直接的经济利益损失(如降薪以及对股权激励授予的影响)和间接的利益损失(声誉信用损失),本文为简化处理,θ代表股东发现盈余管理后,管理层对股东作出的补偿。c为股东监督管理层所需付出的成本,c1进行盈余管理时管理层所付出的成本,c2为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所付出的成本,假设c1<c2)。

根据博弈理论,在这个博弈中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分析情况如下:(1)当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时,只有股东进行监督管理比不进行监督管理效用更大,股东才会进行监督,效用函数为:(2)当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时,股东进行监督将产生监督管理成本,股东不进行监督管理效用更大,效用函数为:(3)当股东进行监督管理时,只有管理层不进行盈余管理效比进行盈余管理监理效用更大,管理层才不会进行盈余管理,效用函数为:(4)当股东不进行监督管理时,管理层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牟取私利的动机就会强烈,管理层将进行盈余管理,效用函数为:如此循环下去,没有一个组合构成纯策略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但是考虑股东和管理层随机选取不同策略的概率分布,则该博弈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即:股东选择监督概率要使管理层选择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不进行盈余管理为目标和以自身效用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为目标的期望效用相等,同样地,管理层选择以股东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概率p*要使股东选择进行监督的期望效用与选择不进行监督的期望效用相等。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导并化简,得到管理层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存在条件中的经济学含义为: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获得的股权激励期望收益,比盈余管理发现后管理层遭受的处罚损失小,且股东进行监督并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时获得的期望补偿超过其实施监督所付出的期望成本时,股东将以λ*的概率选择进行监督,管理层则以p*的概率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所以,从以上式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提高盈余管理发现后的对管理层的惩罚成本。

二、相关建议

对我国公司而言,因监督成本过高以及惩罚成本过低,上述贝叶斯纳什均衡解只是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却不存在。为此建议如下:

1、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在会计准则方面,会计准则作为一种规范和特殊协议,不可能穷尽经营活动现实中的所有情形,其给予管理层一定职业判断空间。为此,管理层可能有意识地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的规则,有意识编造或隐匿会计方法选择、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理由或证据,进行盈余管理。此外,管理层也可以利用股权转让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当期投资收益,以便顺利达到行权条件。为此,股东在制定方案时,在设置基准年度、行权条件等财务数据时,应充分考虑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因素,重新调整相关财务数据以确保考核行权的公允性。

2、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规范信息披露制度的机制。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修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科学的内部机构,确保权力相互制衡。同时,对信息披露制度的机制,应要求管理层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善性,以提高股东发现盈余管理的概率并降低监督成本。

第7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一、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股权激励得到如此重视,源于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委托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身为委托人的股东希望公司业绩良好从而能够获得较多的剩余收益,而身为人的高管人员却有可能因为想要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努力工作,甚至通过操纵日常经营活动的事项来获取私有收益。股东不可能时时刻刻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因此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问题,由此产生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效的外部市场环境约束,一种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外部市场规制方面的约束较弱,因此,企业内部治理的完善更加有利于解决委托问题。

因此,股权激励以授予经营者一定股份的形式,使高管人员的利益紧密结合公司利益。即便是出于自利的目的,管理层也会为了公司整体绩效的改善而努力工作,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合理的情况下,管理层通过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努力获得剩佘收益,这样一来,即便是考虑信息不对称因素,股权激励也有助于缓和股东与管理层的矛盾,使管理层与企业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共同享受收益。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说,股权激励使管理层人员拥有企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高管人员也同时扮演了企业股东的角色,因此,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就会减少一些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例如一些短期收益强却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等。

二、大股东控制权与股权激励效果分析

大股东的收益包括与企业共享的收益和大股东私人收益两方面。共享的收益是指大股东为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努力,重视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通过其控制权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避免损害公司整体价值的行为出现,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也会进行较严格的管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整体业绩会得到改善,所有与企业利益有关的人,都会分享到企业价值提升的好处,因此这种收益是“共享”的。私有收益是指比起剩余收益,大股东更加重视通过关联交易、资产侵占等方式获取私人利益,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因为大股东的自利被“掏空”,大股东无心监管公司曰常经营活动,此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可能也不会得到监督约束,长此以往,企业整体价值会下降,除了大股东外,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不会得到好处,因此称之为“私有”收益。

大股东控制权作用到股权激励会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大股东凭借其控制力,通过对管理层的监督,促进管理层对其职责的履行,当管理层因自利行为要侵害公司利益时,大股东可以抑制其对公司绩效的侵害,此时大股东的作用表现为“监督”。另一方面,当大股东凭借其控制力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对公司资金进行占用,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甚至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时,管理层的努力会被大股东掠夺,管理层会缺少努力的动机,股权激励效果自然不好,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就主要表现为“冲突”。

三、优化方法与策略

1.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大股东监督效果较好,可见,适当的大股东控制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对于民营企业的大股东控制权削减,不能盲目进行。对于国有企业的大股东监督作用,还要继续加强。目前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法律也有待完善,过分分散的股权可能会使企业缺少实际控制人,导致经理人控制企业,其自利行为必然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通过大股东的监督来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在大股东持股比适当的情况下,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制力,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管理层进行有效制约。为激励大股东的监督意愿,可以建立大股东声誉机制,对于有良好声誉的大股东,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调动大股东参与经营管理、监督管理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股东的正面监督作用,使公司业绩达到最大化。

2.完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对股权激励的监督效应较明显,但是实证结果说明国有企业的大股东监督效果比民营要弱。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国有大股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法真正全面深入的参与,导致管理层自利行为无法受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可能承担保障民生、就业等责任而有较高的预算软约束,盈利目的性没有非国有企业强,国有大股东的监督就较弱。因此,需要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调整。首先,政府是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并不一定是通过经理人的市场竞争筛选出来的,这就导致国有企业高管在能力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很多高管对于企业的盈利目标并无很高追求,反而更注重政治职位升迁,在这种情况下,股权激励很难使其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第8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股权激励;监控力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04-02

1 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其实质上是一个委托关系。该委托问题会产生由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支出、经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经理人的决策偏离股东福利最大化导致的剩余损失所构成的成本。由于经理人的行为没有人监督从而提高了股东的激励成本,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降低激励成本,需要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本文将利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来研究经理人的股权激励问题,主要通过建立基于监督的股权激励博弈模型,分析了股东和经理人各自的收益函数,股东给予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数量、股东监督的最优监控力度以及经理人努力水平和外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博弈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2.1 模型假设

(1)设a1表示公司经理的一维努力变量,且a1∈(0,1),经理付出努力,对他本人形成一个成本C(a),且C′(a1)>0,C″(a1)>0,表示经理人越努力,付出的代价越高,而且随着努力程度的增加,经理人的代价递增,设C(a1)=12b1a12,其中b1为努力成本系数,且b1>0。设a2表示股东的监控力度,C(a2)表示股东监控的成本,且C′(a2)>0,C″(a2)>0设C(a2)=12b2a22,其中b2表示监控努力的成本系数,且b2>0。

(2)设公司所得利润为π=k1a1+k2a2+ε,其中k1表示经理的经营能力系数,且k1>0,k1越大,表示其能力越强,公司利润就越高;k2表示股东的监控力度对公司利润的贡献系数,且k2>0;ε是一随机变量,表示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且ε-N(0,σ2)。设股票期权价值为S(a1,ε),股票价格为ma1 ,m表示经理在股票市场里对股价的影响系数,r表示无风险利率,t表示期权授予时与行权时的时间段,x0为期权执行价格,则S(a1,ε)=ertmax(ma1-x0,0)+ε。

(3)假设经理的薪酬由固定薪酬α和股权收益两部分组成,设为w=α+βS(a1,ε),式中β表示给予经理的股权分数,0≤β≤1,如果经理选择操纵股价行为,在短期来看可能为其与股东带来短期的收益,但从长期看,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股东必须要对经理进行监控行为防止其进行投机。假设股东可以通过监控机制能够及时发现经理的操纵股价进行投机行为,并处以惩罚以控制其投机,设经理的努力与投机是两个相互抵消的行为,股东发现经理投机将给予惩罚,设为h(1-a1),其中h>0表示惩罚的力度,经理操纵股价进行投机被股东发现的概率为P,这里P是a2的函数,设P(a2)=Pa2,(0≤p≤1),(且P″(a2)>0,P″(a2)

y=P(π-w-C(a2)+h(1-a2))+(1-P)(π-w-C(a2))=π-w-C(a2)+Ph(1-a1) ,同理经理的期望收益函数为x=w-C(a1)-Ph(1-a1)。

(4)设股东是风险中性的,则其期望效用就等于其期望收益,故股东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y=E(π-α-β[e-rtmax(ma1-x0,0)+ε]-C(a2)+Ph(1-a1))

=k1a1-k2a2-α-βe-rtmax(ma1-x0,0)-12b2a22+pa2h(1-a1)

而经理人是风险规避的,设经理人的效用函数为-e-ρx,其中ρ表示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系数,且ρ>0,这一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用ρ值来度量经理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其期望效用等于其确定性等价收入,所有经理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EUx=Ex-12ρVarx=α+β[e-rtmax(ma1-x0,0)]-12ba12-pa2h(1-a1)-12ρβ2σ2

(5)对公司的股东而言,股东对经理行动策略的合理预期与经理签订报酬合同w=α+βS(a1,ε),并决定怎样在经理的激励相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机制下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对经理而言,经理所追求的是根据签订的合同选择最优的努力程度来最大化自身的确定性等价收入。

2.2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设为经理的保留收入水平,当其确定性等价收入小于时,经理不接受合同,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股东观测不到经理的努力水平a1,于是股东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既要考虑经理的参与约束IR,还要顾及激励相容约束IC。因此,该模型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

maxa1,β{k1a1+k2a2-α-βe-rtmax(ma1-x0,0)-12b2a22+pa2h(1-a1)}

s.t.a1∈argmax{α+β[e-rtmax(ma-x0,0)]-12b1a12-pa2h(1-a1)-12ρβ2σ2}(IC)

α+β[e-rtmax(ma-x0,0)]-12ba2-pa2h(1-a)-12ρβ2σ2≥(IR)

(1)当ma1-x0

(2)当ma1-x0>0时,期权会被执行,此时经理的期望效用为:

EUx=α+βe-rtmax(ma1-x0)-12b1a12-pa2h(1-a1)-12ρβ2σ2

一阶条件EUxa1=mβe-rt-a1b1+pa2h=0,得a1=mβe-rt+pa2hb1。

股东作为动态博弈中的先行者,往往在了解了经理的最优决策之后才会选择自己的最优行为策略,因此,给定经理的最优行动策略a1,确定最优激励数量β 和最优监控力度a2来最大化其确定性收入

maxa2,β{k1a1+k2a2-α-βe-rtmax(ma1-x0)-12b2a22+pa2h(1-a1)} ①

s.t.α+βe-rtmax(ma1-x0)-12b1a12-pa2h(1-a1)-12ρβ2σ2≥(IR)

a1=mβe-rt+pa2hb1(IC)

由参与约束(IR)得,-α=βe-rtmax(ma1-x0)-12 b1a2-pa2h(1-a1)-12ρβ2σ2-,与(IC)一起代入①,得

maxa2,βEUy=k1(mβe-rt+pa2h)b1k2a2-mβe-rt+pa2h)22b1-12b2a22-12ρβ2σ2- ②

一阶条件,EUyβ=k1me-rtb1-me-rt(mβe-rt+pa2h)b1-ρβσ2=0,得β=k1me-rt-pa2hme-rtm2e-2rt+b1ρσ2

EUya2=k1phb1-ph(mβe-rt+pa2h)b1-a2b2=0,得a1=k1ph+b1k1-phmβe-rtb1b2+p2h2

2.3 参数分析

由a1=mβe-rt+pa2hb1,

(1)a1β=me-rt+pa2hb1>0,这说明授予经理的股权数量越高,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经理就会越努力工作。

(2)a1p=a2hb1>0,这说明股东监控程度与经理努力程度成正向关系,监控程度越高,经理越努力。

(3)a1h=pa2b1>0,这说明经理的努力程度与股东监控的惩罚力度成正向关系,惩罚力度越大,经理的努力程度越大。

(4)a1b1=-mβe-rt+pa2hb12

由β=k1me-rt-pa2hme-rtm2e-2rt+b1ρσ2,

(1)βp

(2)βσ2

(3)βb1

(4)βk1>0,这说明经理经营能力越强,股东给予的股权应该越多,对经理的激励将越大。

(5)βp>0,这说明股权激励与股东监控程度成负向关系,股东增加股权激励强度,则对其监控的最优程度就要降低。

由a2=k1ph+b1k2-phmβe-rtb1b2+p2h2,

(1)a1b

()a2k2

3 模型的研究结论

本文在委托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经理人的股权激励问题,主要通过建立分析含有股东监控机制的经理人的股权激励博弈模型,分析公司的所获的利润水平、股东给予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数量、经理人努力水平、股东的监控力度以及外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业绩很难通过股价得到体现。股价高,经营业绩不一定好,而这可能是庄家炒作的结果,或者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甚至可能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因此公司在对经理实施股票期权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内部治理机制,采取加强监控措施,一旦发现经理进行投机的行为便给予重罚。本模型的研究,无疑为具体实践中关于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党兴华,权小锋,杨敏利.风险投资委托关系中的监控与激励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07,28(1).

第9篇:股权激励策略范文

【关键词】股票期权;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

一、引言

长期以来,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股权激励机制是国外现代企业用来解决公司治理矛盾,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股权激励尚处于起步阶段,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对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可行性也有待怀疑。

二、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股票期权激励的涵义

股票期权激励是以股票期权为手段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企业给予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个固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力,并且经营者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将所持股票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执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股票溢价)。在西方发达国家,激励性股票期权十分流行,并很成功。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的一些公司制企业也开始实行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

2.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下,如何保证人尽职尽责的管理经营企业是委托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最终利益分配不公平,必然引起人在经营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委托人必须给人适当的激励来减少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和花费一定的监控成本来限制人偏离正道的活动,股票期权激励正是这样一种激励制度。

(2)人力资本理论

企业是市场中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特别合约。在企业组织中,所有者投入的是物质资本,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有着与其自身不可分离的产权特征,这就决定了经营者不可能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即人力资本是不能用来负亏的,因此,企业的人可以凭借其人力资本及其自身的产权关系来分配企业所得,而股权激励机制就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属性。

(3)交易费用理论

企业所有者雇佣人来行使管理企业,必然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实际上就是委托成本的问题。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市场的交易费用,却提高了费用,如果人和委托人的动机、利益分配不一致,就会使成本上升,甚至超过了委托人因此而获得收益。

三、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有效性较差,并且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环境,我国上市公司推行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激励力度普遍不大,股权激励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要的问题和原因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给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很大障碍。首先,上市公司两职合一现象比较严重使得股权激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经营管理者提高福利的另一种方式;其次,“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必然出现经营者为自己定薪定股,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况。

2.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不完善,制约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行

股权激励的核心思想是使管理人员的收益与公司长期利益挂钩,即管理人员通过努力,使公司经营业绩提高,股价上升,从而自己也获得收益。这就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必须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只有市场真实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股权激励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但我国目前的股市还是一个弱效率市场,市场的投机性很强,股价还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和业务成长性。由于股市的弱式有效可能使得股权激励并不能真正发挥其有效的激励作用。

3.缺乏一个恰当的业绩评价体系

恰当的业绩评价制度使期权计划建立在相对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减少执行期权计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企业通常采用财务会计指标来评价其经营业绩,但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财务报表数据易纵等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在既定的会计程序及会计准则的限定下,它不能向股东传递有关经理人员所创造价值的详细信息。

如何建立一种以会计为基础,而又超越会计的业绩评价制度,能够公允地反映了人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并为期权计划的制定奠定公平合理的基础,是有效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的前提。

四、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可行性的分析

1.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必然性

由于所有权与财产权的分离,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他们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经理阶层。经理阶层为企业投入自己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另外,管理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管理层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过程,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为其谋求报酬更高的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物力资本所有者自然也会对这一情况有所感知,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股票期权便是其中的一种,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同他们一样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以此来“拴”住人力资本所有者。

2.股票期权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有效途径

(1)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力资本价值

一般情况下,股价体现了企业价值,而人又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因此,股票期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本市场给人力资本定价,这样一种给人力资本定价的前提是股票期权已经授予给了持有者。现实的情况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使得股价对企业价值的反映是不够客观的,即使是在相对健全的资本市场中,股价也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使企业价值的变化无法准确反映人力资本价值的变化;同时,股票期权的授予若要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应当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前提。

(2)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成为有效途径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股票期权是对企业家和管理者人力资本产权的一种确认和实现。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使企业与人才获得了争取共同利益的方式及通道,将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管理者的奖励是以期权的形式支付的,甚至于一些工资也是以期权来支付,这就减少了企业因支付给管理者的工资和奖金的现金流出,从而增加了运营资金,使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授予了管理者期权,使管理者工资降低,从而企业的固定成本降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是越来越大的,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又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仍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地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来来完善企业结构、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得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营营,张国杰.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2]耿建新,朱友干.职位资本-人力资本会计研究的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9(11).

[3]顾斌,周立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7(2):79-84.

[4]韩晓舟,陈艳平.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来自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09(4).

[5]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

[6]李玲.论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