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物流企业
一、引言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完善结合,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它对人类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造,在企业竞争、政府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教育以及娱乐等方面改变着人类相互交往的方式,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璀璨的世界。而现实中我们的物流企业对悄然到来的电子商务缺乏准备,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际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寻求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此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同时,电子商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独立的运作模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的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使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高运行效率。
4.电子商务改变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加快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必将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物流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
三、基于商务环境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提高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必须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结合与发展。
2.创新竞争方式和经营方式。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物流企业现有的竞争业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它要求物流企业自身不仅要以较低的物流费用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为此,应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联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形成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有多种物流功能的经济联合体,以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联合体的内部,各物流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利益的统一性,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协同的格局。电子商务要求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综合经营的方式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3.创新物流管理。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也就不会有物流的高效化和合理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中,要重视电子商务对物流所产生的影响,要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为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管理方法上,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实现物流过程的最优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管理手段上,要大力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组织上,要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职能,加强物流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
关键词:财会电算化;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财会电算化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研发与引进了各类财务软件,同时也使财会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得到了普及与推广。但是目前的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软件系统的衔接性差、数据的共享性差等问题,只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防范,完善财会电算化系统,才能够提高财会电算化系统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一、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向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工具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大多数企业中受到欢迎。很多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支付结算,通过发展电子银行和网上业务拓展企业的商贸渠道。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从各种渠道收集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加工和存储,生成会计信息向外部传递,从而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策、有效加强财务决策并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出现适应了企业商贸渠道拓展的需要,使财会电算化朝着会计信息化和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
(二)向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
成本管理包括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项目和订单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和相关的辅助执行信息系统。这种管理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将计划与控制功能集中到整个供应链中。这体现了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用户可以通过分析资金流来判断发生的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与物流信息不同步的现状,使企业能够做好事中控制。此外,成本管理系统能够在供应链的业务处理中实现计划、事务处理、控制和决策功能。
二、财会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企业的财会电算化系统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感染病毒从而导致系统的瘫痪。很多内部人员非法篡改原始数据,造成了数据信息的不真实。
(二)软件使用混乱,硬件与软件更新速度较慢
财会电算化的相关软件开发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使很多财会数据和业务不能共享。另外,财务软件的兼容性比较差,不同的软件在数据接口和使用方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报表汇总和数据查询、传输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很多软件不能及时更新和升级,造成了软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降低。
(三)基础管理薄弱,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
在财会的基础管理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财会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以确保财会电算化系统的准确、安全、可靠与合法,使财会电算化的管理体系更加的完善。在执行环节,很多人在电算化管理时不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
(四)缺乏专业人才
财会电算化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既包括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也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就对相关会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专业要求。虽然很多企业通过一些计算机培训课程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但是这种简单的培训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三、财会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防范对策
(一)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
在财会电算化的实际操作中,要下载重要的操作日志,并对其进行权限设置。业务数据要通过解密才可以使用,同时加强对于身份的认证与内容检查,严格控制其他软件的安装,以防止其他软件打开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此外,要严格管理财会人员所使用的计算机,拒绝财会人员以外的人使用。
(二)做好系统实施工作
在系统实施之前,首先要确定系统的目标与规模,并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与策略,并对业务的流程进行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对于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各环节的功能、数据特点、相关人员的权限与责任都要明确。同时,上级组织部门也要协调各单位的情况,按照大多数的单位情况制定财会电算化协议,并使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统一各单位的工作方式。财会电算化的软件系统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有效应用,而且需要相关的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层积极的配合,共同参与到软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来,实现财会电算化系统内部中子系统的衔接与共享。
(三)重视财会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能够指导实践,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需要相关的财会电算化理论做支撑。我国财会电算化的理论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缺少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了促进财会电算化的发展,使财会电算化软件更加的先进与成熟,必须加强财会电算化的理论研究,以理论为指导促进财会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财会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要兼通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同时对财务管理知识也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自身的学习和企业的人才培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企业要立足国际水准,使一批高级技术人才能够走进企业财会电算化的队伍中来,运用其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企业的财会电算化服务。在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掌握丰富的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管理知识,才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促进企业财会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结语:
财务管理和企业效益息息相关,只有重视财会电算化,及时解决财会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才能为财会电算化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此,要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做好系统实施工作,重视财会电算化的理论研究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会电算化系统的健康、安全、有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王丽.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防范[J].经济师,2009(11)
[关键词]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敏感数据流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网络计算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蓬勃成长起来。可以说,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拉动力量。虽然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景气度迅速下降,但作为世界商务领域重要力量的电子商务却一枝独秀,愈加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
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数据中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商业信息和财务信息,这使它自诞生之初就成了众多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天都要面临众多的电子病毒攻击,并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据赛门铁克公司的《全球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2007年下半年全球平均每天发现有6.19万台计算机受到攻击,比上半年增长17%。在运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贸易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已成为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问题,它包括有效保障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认证性、不可否认性、不可拒绝性和访问控制性等。
二、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
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是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由于计算机具有脆弱性,Internet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不可控制性,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对象、交易凭证、交易结算方式均与传统的商务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差别,这就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开展网络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电子商务面临的威胁可以概括为三类:
1内部的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泄密以及蓄意破坏和更改信息系统、内部非授权人员窃密和更改信息。
2外部网络连接者的威胁。包括截获机密信息、通过电信号推出有用信息、外部网络连接者的非法攻击、合法用户的非授权操作、合法用户的抵赖行为和合法用户的无意泄密。
3其他威胁。包括各种灾害、网络故障、操作失误和计算机病毒等。
三、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架构
电子商务的安全不仅是技术性问题,而且它具有社会的复杂性。因此,要系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构架其安全体系。
(一)技术方面。技术方面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方面,因为它能够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来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保障效果。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研究比较多,有基于层次的体系,也有基于对象的体系,还有基于风险管理的体系,等等。在我国,虽然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实际的开展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多数的企业网站仅有主页和E—mail地址,这其中安全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敏感数据流的安全体系,通过跟踪敏感数据流来构建安全体系,既可以从全程保证所有敏感数据的安全,又可以减掉各种不必要的安全投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1客户机的数据安全。从第一个电子商务的客户通过电子网络向企业的电子设备发送信息的那一刻起,敏感数据便产生了。客户机的安全不仅是电子商务安全的第一步,而且是电子商务安全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客户机的安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Cookies。Cookies能够存储客户机信息、客户的登录信息和一些历史商务信息,以方便客户再次登录时提交给电子商务服务器。避免这些敏感信息泄露的最彻底力、法就是关闭cookie功能。但这有时会使打开一些网页受到影响。大部分浏览器既可以提供cookie的管理功能,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来管理cookie。
(2)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是嵌入网页可以自动或激发执行的代码,包括Cookies、Java小程序、Java脚本、VB脚本和ActiveX控件。他们是植入木马病毒的重要途径。
(3)插件。它多半是与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程序,但它会导致一些嵌入影音文件的恶意代码被执行。
(4)病毒。它的危害程序很大,常通过E-mail、office文档和各种程序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5)物理安全。利用数字证书技术、加密技术可以有效保障敏感数据的安全。还应该通过防火墙、杀毒软件、下载补丁和对各种软件的正确设置和使用等技术手段来最大程度减少其中的威胁。对于物理安全,除了使用传统技术,还可以使用一些识别设备,如指纹设备可以通过较小的代价提供比传统密码登录强大得多的保护。此类设备还有签名识别器、虹膜扫描器、掌纹扫描器等。
2信息传送安全。传送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敏感信息,另一类是敏感信息。非敏感信息包括客户的点击信息、查询和咨询信息以及一些操作信息。敏感信息则包括客户的银行账号、账户密码、重要的电子邮件和其他一些需要保密的信息。为了降低成本,只对敏感信息的传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这是企业必须做好的。
对于重要的电子邮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标准是PGP和S/MIME,他们都采用了公开的RSA公钥体制加密算法,基于以上标准的邮件系统大都采用了公钥基础设施PKI模式,遵循了X.509证书标准。目前,已开发出基于ECC加密算法的安全邮件加密系统,它有很好的前景。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是对邮件内容进行加密和签名,从而保证了电子邮件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传输层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它不仅能对邮件内容进行保密,也能对信头进行保密。但是,这在某些应用环境下是有要求的,这种方案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SSLSMTP和SSLPOP,另一种是利用VPN或者其他的IP通道技术。
对于其他通过万维网传送的敏感信息,大体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存储加密技术,即依据机密信息的秘密等级设定文件的加密级别,然后,将机密信息用对称加密算法如DES、IDEA、RC4等算法加密后存储,加密密钥用Web服务器的公钥,采用RSA算法加密并附加在文件中。访问者只有在通过身份认证后,并且具有同等访问权限,系统才能用Web服务器的私钥解密加密文件后传送给访问者。这一技术使用比较普遍,它可在不对网络环境做特殊要求的前提下根本解决网络安全的两大要求(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另一种常用的方案是SSL技术,它采用公开密钥和私人密钥两种加密体制,可以保证两个应用间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及其认证。现行Web浏览器普遍将HTYP和SSL相结合来实现安全通信。
3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当敏感数据进入企业服务器中,他们将被解密,然后再经过多次存储、再传送、分析等操作过程。这些处理将在企业内部进行,这就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此时,这些信息受到的攻击最多,所以,这里是信息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和最主要的战场。敏感信息将分置于多个服务器和工作站中,它将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威胁,这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基础性工作
①针对安全漏洞,必须至少在这些计算机上及时安装各种软件的补丁程序,这不仅包括操作系统,也包括其他可能有漏洞的软件。可能的话,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软硬件。
②针对各种病毒感染,必须至少在这些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并定期查杀病毒。由于计算机病毒对电子商务所信赖的网络环境有巨大的破坏力,因此,对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电子商务安全体系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③针对木马病毒和非法扫描等黑客攻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火墙软硬件的安装和部署,并进行尽可能严格的防火墙设置和防火墙的及时升级。
④对重要的数据、软件和计算机有备份措施。针对自然灾害、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等要有容灾技术措施和快速恢复方案,如使用RAID技术、远程磁盘镜像技术或数据库复制技术等。
⑤环境、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
(2)加强性工作
①对敏感数据要进行加密存储和传送,以确保其安全。
②加强重要计算机用户权限和数据存取权限及方式的管理,如采用分级访问控制技术,即通过PKI的认证安全服务,对客户端用户提供的X.509证书进行合法性、有效期的验证,再根据用户证书中的信息得到该用户的访问权限,从而决定是否允许该用户对某目录或文件的访问。通过它可以有效地维护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还应使用安全性高的文件系统,设置高强度的口令,并加强口令管理。
③加强日志管理,防止日志被非法修改或清除,加强安全审计和安全跟踪措施。
④加强网络监控,对网络异常流量变化也要加以监控和分析。
⑤配备相应的入侵检测系统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基于规则的参考引擎,因此,需要在第一时间更新模式数据库。
(3)可选工作
①采用web页面原始性鉴别技术。即对原始页面文件通过Hash算法生成数据摘要,再对数据摘要用私钥进行加密。当Internet用户每次访问页面时,对页面再生成数据摘要,与解密的原数据摘要进行比对,从而避免被入侵黑客修改的页面传给Internet用户的可能。
②加强共享的管理,以避免SMB攻击。
③加强各类程序运行的管理,以避免缓冲区溢出等攻击。
④加强环境干扰的技术防范措施,如对电磁辐射的防护等。
⑤加强重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置,如采取屏保、痕迹销毁和操作失误检测及报警等技术。
以上这些技术方面的措施应该尽量实施,但实施的程度要视自身情况区别对待。我们知道,这些电子商务的安全措施是有成本的。安全度越高,相应的投入和效率等方面的代价就越大。因此,必须在可接受的安全和成本之间寻求相对平衡。从管理方面来讲,也是如此。
(二)管理方面。管理在电子商务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并不次于技术方面,甚至因为较容易出问题而显得更为重要。管理可以分为对企业的管理和对社会的管理。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必须就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制定全面系统的规章制度,这是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就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1企业方面
(1)总体上必须参照相关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来建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明确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的任务、目标、对象、原则、程序和方法在内的管理策略,然后可以遵循管理的一般循环模式,即PDCA模式开展管理活动。
(2)在物理安全方面,应通过安装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通信线路等关键设备及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
(3)在人员安全方面,应通过人员审查、培训和权限管理,加强业务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并明确安全责任。建立有领导层参加的安全管理论坛,建立提出信息安全建议的渠道,保持与业界的紧密联系。新晨
(4)电子商务的安全既是相对的,也是发展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要有电子商务的风险意识。为此,必须进行电子商务安全评估。可以参照国际上常用的安全成熟度模型,对计划、布局和配置、运行过程进行评估。通过评估不仅可以了解本企业电子商务的安全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一些隐含的安全问题,通过改进来提高安全程度。
2社会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 问题 监管 建议
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给保险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变革,互联网保险成为保险业的必然选择。为了顺应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也有很多大动作,只是每次引来的噱头大过创新,直到2013年11月6日,由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和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共同出资设立的全国首家网络险企――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关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思考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让互联网保险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速度迅猛,缺乏有效监管
从2012年到现在,我国互联网保险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保险公司借助官网、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2011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保费规模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高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速度之快。
正是因为互联网保险近些年来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导致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根本跟不上它发展的步伐。近些年国务院与保监会也都出台了一些关于互联网保险监管和保险体制改革的法规和行政条款,但面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保险,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并没有完全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对互联网保险合同时效性和法律效力及其他方面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同时,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机制也不能满足互联网保险监管的特殊要求,保险监管部门至今仍未制定监管规范网险的规章制度,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监管,也导致了互联网保险市场机制不成熟。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准入、运作、退出机制是市场机制发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相应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于互联网保险市场机制发挥的环节起到把关的决定作用。所以在近几年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和变革中,一系列市场问题凸显出来。
(二)经营模式多样,缺乏完善体系
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逐渐多样化。第一,保险公司通过在公司官网提品报价,推出官网直销平台,如泰康在线;第二,保险公司选择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如淘宝网、易保网、慧择网等;第三,保险企业出资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如新华世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第四,由云商集团成立专业保险销售公司,如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第五,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联合组建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
尽管我国现阶段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够完善,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主经营的官方网站模式存在宣传推广难、产品体系不完善、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专业中介模式存在产品缺乏创新、销售规模受限制的缺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面临监管缺失、资金流转漏洞、销售资质欠缺等方面的问题;网络兼业模式饱含缺乏监管要求、市场秩序混乱、运营效率低下的诟病;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在国外发展成熟,已经成为主导模式,而在国内市场才刚兴起。这种商业模式较前四种更能加强与客户的深入沟通,所以顾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很高,其中的最为典型的类型便是纯互联网模式,虽然专业互联网模式越来越受到险企和保险监管部门的重视,在全社会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遗憾的是我国专业纯互联网模式只有刚成立的“众安在线”,其保费规模还很小,运营模式还在探索中,离国外的发展程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用户数据公开,信息安全堪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公开与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但数据公开伴随着来自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争议,制约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大数据公开是一把刃剑,一方面数据公开,不仅为依托网络经营风险的互联网保险提供了更便捷准确的数据来源,促进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将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数据公开可能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人权的侵害在大数据时展互联网保险不容忽视的问题。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使得某些商业机构利用不正当手段对保险网络数据资料进行篡改或破坏变得更加容易。在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不成熟、各保险企业对信息安全投入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互联网保险客户信息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互联网保险客户的隐私信息被泄露、窃取甚至贩卖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何尽快保障信息安全,是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甚平衡
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以低价值、短期化、低黏度、标准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车险、简单的寿险和理财类保险等标准化产品,其他险种的比例很小,在契合互联网用户消费需求和习惯的个性化产品方面,尤为缺少。
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过多偏重理财类保险产品,这类标榜高收益的理财险吸引了大量客户,虽然高收益的保险理财产品在灵活性、收益性、安全性方面取得较好的均衡,自身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收益伴随着风险,高收益保险理财产品也蕴藏着较高的风险,从这方面来看,高收益保险理财产品脱离了风险保障的核心价值和本质,从长远看对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是不利的。对于最近几年热门,也是今后保险行业发展趋势的健康险,险企应该凸显出其专业化、个人化、高端化的特性,大多数险企已经注意到要大力发展这样一种潜力巨大的商机。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互联网保险网站的健康险产品仍旧过于低端化、普遍性、专业性差。网险在做长期寿险市场方面,虽然在创新和销售方面做过尝试,但是网险在产品推介沟通和客户信任度方面的难度更大,所以长期寿险的市场规模很小。
(五)服务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在运营服务体系方面,大多数互联网保险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投保和支付,但是后续服务中的保全、理赔工作还要借助线下的柜台来完成。造成提交理赔材料多、理赔时间跨度长、赔付款不能及时到位等现象,也就是客户所谓的“投保易,理赔烦,赔付难”。相对于银行、证券强大的在线自助服务体系,互联网保险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落后,这在获得客户忠诚度、满意度、信任度方面有明显劣势;
我国互联网保险相关企业目前存在一个共同问题:专业经营人才缺乏。互联网保险产业需要既具有保险、法律法规、营销等专业知识,又同时具备过硬的互联网络技术的跨学科专业人才而这正是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企业面临的困局。
二、解决我国互联网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由于近些年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速度过快,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为了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稳健发展,针对当前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关于互联网保险的经营模式以及未来仍将出现的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问题,明确并提高互联网保险的准入条件,让拥有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高超的信息技术、足够的偿付能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雄厚的产品开发实力的企业来经营风险较传统渠道更高的互联网保险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法律法规方面,建立健全适用于互联网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适用其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兼顾互联网保险的交互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和严肃性;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支付结算、后续服务等法律法规,确保其相关的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有法可依;建立专门针对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从法律制度层面使其监管的全面性提高。从监管体制方面,要建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准入、退出机制,将准入、退出机制正式纳入监管,对各公司运营业务能力进行分级,并建立多层次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信用体系,这不仅是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这需要监管部门建立适用于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一整套信用体系;建立互联网保险风险防控体系,加大监控力度,确保互联网保险开展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阻止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有法必依,让互联网保险监管部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完善经营模式
尽管现如今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模式都不尽完美,都存在着各种缺陷,当前互联网保险公司是顾客满意度最高的一种经营模式。针对自主经营的官方网站模式,相关险企应注重加强产品的推广,优化产品的结构,使顾客能够在多样的产品之间有选择的空间,同时应注重培养相关的网站维护人才,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更新,保证网站安全有效的运行;而专业中介模式应注重产品的创新,自主拓展销售渠道,使产品更加的畅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首先企业本身应完善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其次监管部门应注重审查相关企业的销售资质,并加强资金方面的监管;网络兼业模式应致力于提高自主运营效率,这样才能在相对混乱的市场秩序下实现自身发展,当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创造一个安全有效的市场秩序;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虽然能够加强与顾客的交流,顾客对其的认可度也很高,但是此种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保费的规模还很小,但是此种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国外互联网保险的主导模式,所以我国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他们成功的方面,避开他们所犯的错误。
(三)强化信息安全
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公开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关系。在不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公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数据,同时有效利用其他行业的公开数据,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开阔思路。其次,保监会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互联网保险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对互联网保险信息的安全问题从制度上做出明确规范。各公司要制定防御政策,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具体责任,针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障互联网保险信息体系安全运行,保证交易、数据、支付安全。最后,要建立健全客户信息安全机制,加强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从业人员直接接触并管理着客户的所有信息,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整个互联网保险安全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对其资格的审查力度和范围要加大,另一方面要健全电子证据保全制度并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保证客户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优化产品结构
互联网保险产品应当从险种和目标人群出发,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做出改变,不断创新设计多样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我国互联网险企应当探索中长期产品,长期保险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在产品形态、产品设计等方面做出一些改进,创造出一条新的互联网平台销售渠道,使其更加适合在互联网平台销售,那将更有利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客户的需求,需要各保险公司设计出全方位、多层次、简洁明了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杜绝产品的单一、老套。同时,互联网保险还要承担起理性引导消费的社会公众服务职责,因为我国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互联网保险平台还不能实现网络一站式服务,因此各险企要优化升级运营体系,完善在线投保、支付、在线退保、理赔功能,并且优化运营流程,提高运营的效率,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五)培养专业人才
针对互联网保险服务体系薄弱的问题,互联网险企应加强技术创新,这就需要培养专业的互联网保险人才。数据分析师、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将是未来保险公司的核心资源。发展互联网保险,应大力培养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保险双人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及时捕捉到某一个社会现象背后的非结构化数据并挖掘出来,保证这些数据的时效性。另外,提高相关人才的想象力,能够运用处理技术盘活这些数据,把数据结构和逻辑整合成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成新的商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唐金成、韦红鲜《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4,(5).
[2]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14.
[3]单佳锋.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保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商贸,2013,(12).
[4]夏军.保险业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J].电子商务,2011(7).
[5]徐海超.保险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网络营销[J].企业导报,2012(19):167.
围绕依托项目,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相关的人才成长规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
(2)构建一个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又便于与各专业对接的“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育人平台标准化接口。
(3)各专业基于“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标准化接口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育人平台的构建与运行必须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在高职院校,必须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而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育人平台是各专业开展特色人才培养的公共实训平台,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二、理论研究成果
(1)特色科技服务--“政校企联动、三方融合、逐层递进”
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广东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基地”(简称实训基地),形成了“政校企联动、三方融合、逐层递进”的特色科技服务。借助于企业管理模型,依托高职院校学分制,引入企业教学项目、企业培育项目、企业服务项目,分层递进培养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创业团队和教师工作室,以及创业基地和真实公司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教学课堂是指传统的大学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项目其分解为若干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程设计、职业技能课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工作室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与教师工作室校企联合培养学生适应性项目实习。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参加讲座、校内比赛,完成教学项目;在工作室中完成实训项目。
企业课堂主要包括形成创业公司与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平台中实践。学生在企业课堂上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运营,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技能能力。
“三项融合”是指将教学项目、实训项目、企业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实战经验,提高职业素养。
(2)“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公司”协同育人平台
学生专业创业团队面向大一新生招新;通过指导教师考核选拔,学生创业团队进入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中动手能力强、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创办虚拟公司,承接真实项目。学校通过提供场地、资金、指导教师等方式进行管理,企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类项目、开设讲座、培训、选拔毕业生等方式参与。
在教师工作室中,以运行项目为主线,开展各种活动。项目主要包含教学项目、实训项目和企业项目。学生创业团队完成教学项目,教师工作室瞄准实训项目,创业公司实施企业真实项目。
(3)协同育人平台长效机制的研究
为了探索协同育人平台的长效发展,我们探讨提出:①搭建平台是基础;②激励教师支持力度是保障;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是根本;④投入科研项目研究是深化;⑤构建实训架构是助推。
三、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成果
在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体系下,项目组依托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章立制,完善组织,规范管理。
(1)构建了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体系结构分为学生专业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创业(虚拟)公司三个层级递进的层面,如图6所示。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以开展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以及讲座为主,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工作室主要面向大二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专业研发团队的形式承接各类项目,在开发研究中促进学生高层次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创业虚拟公司主要面向大三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撰写商业计划书并经过答辩委员会答辩通过后成立虚拟公司,在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总监的共同协作下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运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R,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做好个人定位,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从自愿报名的学生创业团队到考核选拔的教师工作室再到进一步选拔担当实际项目运营的产学研公司,学生从“知”到“会”到“熟”,在衔接有序的发展过程中提升技能,学习变得有目标、有动力。这种培养方式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整体优势。
自2014年以来,创业基地保持大约8个学生专业创业团队(专业兴趣小组)、13个团队的教师工作室和2家创业(虚拟)公司的规模。每年开展业务培训60多场,各类创业活动100余场,举办“创业导师”品牌讲座30多场,承接学校实训教学、企业真实项目等20余项。
创业基地紧紧围绕“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形成“课堂学习”与“实习实训”的良性互动。
(2)创业基地管理部门运作模式
为了规范创业基地的管理,成立了创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由领导小组、创业办公室组成;领导小组主要由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学生辅导员组成;办公室成员主要由专业团队负责人、教师工作室负责人及虚拟公司负责人组成。在管理中心的统一组织下,各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应学生部门的管理,并邀请校外企业人员参与建设。
①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主要由教学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和学生辅导员组成,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管理指导教师、产学研公司、学生创业团队和教师工作室,维护项目教学与实战的正常运行。教学系部负责人要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规定学生进出教师工作室的程序、标准以及学分转化的方法等,作为实施整个学生项目组分层管理模型的政策基础;规定指导教师的任务、报酬及考核方式;为教师工作室提供固定场所及参加竞赛项目等必要的经费支出。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规章制度的执行,与企业联系获得用于教学的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与企业签订真实项目合同。学生辅导员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参与到项目教学与实战中来,维护项目教学与实战的正常运作。
②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由管理中心指派的教学系部的专业教师,以及部分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把一个教学项目分成许多小模块,以任务书形式分发给学生创业团队,供学生创业团队相互协作完成。指导老师还应帮助教师工作室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同时期指导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一个教师工作室遇到技术难题时,指导教师就会成为他们的顾问;当教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某项目的需求获取时,指导教师就会扮演他们的客户角色;当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在与产学研公司或外界公司沟通存在问题时,指导教师就会充当联系协调人;当教师工作室在管理一个项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
③教师工作室
教师工作室分为虚拟教师工作室和实际教师工作室。由于工作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为每个教师工作室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学生可自行成立虚拟教师工作室,工作场所以教室和寝室为主。当教师工作室成功承担竞赛项目或外接企业的实际项目后,可以申请固定的办公场所,进入实际教师工作室。
实际教师工作室由管理中心提供工作场所、办公家具等,安排指导老师;工作室成员可自由进出教师工作室。
④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充当所有教师工作室对外门户的角色,教师工作室和外界真实公司之间可以通过创业公司进行商务往来。创业公司的成员以教学系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吸收教师工作室中动手能力强、积极肯干的优秀学生参加。创业公司设有固定办公场所,由管理中心管理并提供办公室、资金、电脑、互联网接入等支持。创业公司为教师工作室提供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师工作室解决诸如财务、合同等教师工作室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创业公司尽最大努力从外界获得足够的项目以便为教师工作室提供充足的实践项目。
⑤校外企业
管理中心、指导教师和创业公司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外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项目案例、真实项目等方式全程参与创业基地管理。校外企业可以利用学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依托创业基地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
(3)创业基地的常态化运行
①学生创业团队组成与特色活动
创业基地根据现有专业设置及学生需求设有4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分别是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由董丽雅老师指导的网店经营部和由李巧丹老师指导的移动电商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由陈晓老师指导的网络分销部;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由陈增光老师指导的网络美工部。
讲座和特色活动是学生创业团队的两大主线,一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二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双核目标。
②教师工作室组成与特色项目
创业基地共有6个,分别是董丽雅老师指导的“网店运营工作室”、陈晓老师指导的“网络分销工作室”、李巧丹老师指导的“移动电商工作室”、陈增光老师指导的“网络美工工作室”、丁昭巧老师指导的“网络营销工作室”、刘辉辉老师指导的“数据分析中心”。每个工作室招生规模在10人到20人之间,教师通过选拔在团队活动中表现突出,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同学进入教师工作室,并“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工作室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主要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在教学项目方面有“网店运营工作室”在课外开展网络大赛,竞赛主要包括网络构建、网络安全部署、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构建、文档写作和团队写作等4大部分。“网络美工工作室”指导成员共同学习网页美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如网页文件的组成,动态网页的运行原理和开发时的分工),讨论学习和项目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以上项目的运作,创业基地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竞赛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往有了提升。
③创业公司的组成及运作状况
??业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有“雅恒商贸”、“中交电商”、“尚淘家居”、“纯儿牛仔”、“考试宝典”以及“金考点”等6家创业公司。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答辩通过后,目前,这6家公司分别按照所撰写的项目计划书开始逐步开展业务。创业公司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4)创业基地各部门运作特色
①举办创业导师系列讲座,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根据“项目结合课堂教学”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创业基地积极召集一批优秀的指导教师开展了系列“创业导师讲座”,形成一定的学术品牌,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②建设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提业集群转型升级
③汇编科研成果,编写《网络分销》
为了定时总结记录创业基地的发展动态,也为了推广创业基地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经验,我们从创业基地建成之日起逐步编写《网络分销》系列教材,填补高校产学研的教学范本。
四、依托转型升级科技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注重特色,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依据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自2014年10月开始,我们进行了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探索,开展了“中山市电子商务产学研集群的科技服务”项目,彰显“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经过三年的发展,创业基地内部各部门成立并运行良好、管理体制得以完善,外部学生活动收效显著、学生参与企业转型升级科技服务效果显著。
(1)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基于工作室平台企业实战化”特色人才培养
依托创业基地,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室平台企业实战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工作室化教学主要指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专业知识有初步的整体感悟。教学过程大多采用“项目主导,行动实践”的模式来构建能力教学模块。以创业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团队、工作室、兴趣小组的纽带作用,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管理人员等为学生授课,实施“订单式”教学,为企业、行业量身定做所需人才,实现“教、学、做”融合。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的??头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采用以赛带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采取构建创业(虚拟)公司的形式,开展模拟企业真实项目和管理流程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的自主创业、协作创新、沟通合作、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延伸,契合企业的真实需求。学生还可通过参加专业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技术服务及校企合作项目等提高自身竞争力,塑造自我品牌。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转化吸收,拓展大家的视野,同时提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及环境适应性等能力。无论在课程类型、教学地点、实践形式等各有不同,但互为补充和完善,实现了传统教学向教学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深度融合。
教学融合,分层递进培养学生。借助于企业管理模型,依托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采用“教学融合”方式分层递进培养学生,“教学融合”是指将“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专业教学中,各项目内容均来自企业,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双元共赢,实现个性化培养。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实行分层次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身的定位而有奋斗目标。创业基地分别针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提供分阶段、分层次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培养阶梯。通过“创业团队-教学工作室-虚拟公司”三级培养体系下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专业技术升级和职业技能转化过程中受益匪浅,创业基地具有“金字塔”特征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激励了部分学有专长、优势明显的学生介入课余研究计划、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促进了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2)电子商务专业实行“教学融合,全真融合,双创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
依托创业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实行了“教学融合,全真融合,双创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三项融汇”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的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融汇入教学。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搭建“创业团队-教师工作室-虚拟公司”分层递进的管理平台,三课堂配合教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别,探讨了一套“社团-工作室-虚拟公司”分级管理、逐级选拔、定期考核的分级管理制度。同时,针对空间与资源有限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自主建立的多个学生创意工作室,采取企业绩效考核的方式,竞争相应的空间与资源。
落实“校企双制”共育人才的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创意工作室的管理,通过优选企业进驻学生创意工作室,将企业外包项目带入工作室。根据对外承接的项目,组建学生项目团队,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前期培训、中期指导、项目验收等指导。同时企业配合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竞赛指导等工作。在具体的商业项目运作中,实行“双导师”制,发挥校企优势互补。根据承接的项目,为学生项目组指定校方导师与企业方导师,共同对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项目支持。发挥校企双方的互补,保证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稳定。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创意工作室职场化程度,提高工作室商业项目专业等级。通过标杆企业进驻学生创意工作室,提高现有学生创意工作室职场化程度,解决学生创意工作室本身缺少法人资格与各项资质的困境,通过企业承接外包项目,吸引更多更专业的商业项目,全面提升工作室承接项目的专业等级。
(3)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岗位对接,企校对接,工学一体”特色人才培养
专业构建了“岗位对接,企校交替,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以及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校内教学工厂,同时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应职业岗位,实现教学工厂与企业的岗位对接。通过企校相同岗位的交替和不同岗位轮岗轮训,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寓学于工,在工作中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充分渗透德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公司利用前台的OA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连接功能强大的中间件,配合后台的大型数据库,使得整个企业的知识链和业务链真正处于高度可开发、可利用、可控制、可循环的状态,并且能够所有的信息,使企业咨询的流通性和可利用性大大提高。经过商务平台建设,公司OA平台主要实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即“两建立两实现”:建立起内部通讯平台;建立起信息平台;实现了公文流转的自动化,以及流转过程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实了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各类知识和信息有序地进行存储,并可按权限进行查询使用。公司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节约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推进平台办公,向基层提供了快速、高效、便捷的服务。在这样的平台监控下,各个职能部门则重点从强化内管、强化服务、强化指导、强化监管四个方面着手,加强部门建设,通过查找问题与整改落实,筑牢员工思想防线。
(二)构建电子监察系统,促进高效廉洁。
完善了公司电子监察系统,对全公司各个要害部门各个环节进行了实时在线视频和语音监控;通过电子监察系统,进行自动预警、出示黄牌或红牌,生成预警信息、《督办通知书》、《监察建议书》,并通过统一基础平台将监察数据实时传送给公司监察机关,及时发现和纠正查处重大问题决策环节、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在建项目的管理、财务管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违规违纪等现象。具体地讲,就是“四个加强”。一是加强了重大问题决策环节的效能监察。
公司坚持重要事项集体决策,研究制定公司重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思路、工作要点、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研究全年财务决算、决算计划以及其他重要事项等,均由党政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议题,主管部门拟订方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最后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例如:《御景华庭2012年2季度营销方案》、《S7方案设计成果汇报》起草人以会议加会签形式审批;年度节点计划季度考核报告(季度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依据)周例会(各部门汇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后形成会议纪要。二是加强了对重要干部任免集体研究的效能监察。坚持重要干部任免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纪委监督制度,凡公司主管级以上干部的任免,都能够严格按照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程序进行。经研究决定后,利用办公平台将消息至OA办公平台上;三是加强了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在建项目的管理环节的效能监察。成本管理流程分为:合格分供方审批招标文件审批中标结果审批合同审批工程结算。所有成本管理流程均由起草人发起,再由运营部及相关部门共同审批后,再报总经理审批。公司在2011年为规避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组织编写了合同范本;四是加强了对财务管理环节的效能监察。资金管理分为:年度资金计划月度资金计划单笔资金支付申请(计划内和计划外)年度资金计划各部门上报财务汇总月度资金计划各部门上报财务汇总。各部门主管经理及运营经理审核,财务经理汇总、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各部门。目前公司各项工作均纳入了流程管理,避免了个人独断专行,擅自作出重大决策等问题,基本建立并遵守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
二、工作体会
(一)实现异地办公,OA平台是提升效能监察的基础。只要有网络,领导外出也可以通过网络登陆办公管理系统了解本单位各部门的情况,可登陆远程监控系统签发文件,通过权限的控制,实现安全的办公环境。
(二)实现政务公开,OA平台是提升效能监察的条件。打造阳光机关,增加工作透明度。OA协同管理软件作为公司的管理平台,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将第一时间可以分享企业的信息。而对于信息的管理也是非常到位的,每一个企业信息必须经过企业的管理层来审批。这样既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让信息流得到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服务外包 梯度转移 产业发展 对策
由于一国经济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企业竞争力基础之上的,我们有理由把服务外包看作21世纪发达地区战略优势角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服务外包对乐山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乐山市发展服务外包的积极意义
首先,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乐山产业结构优化。2011年乐山市三次产业之比为12.5:62.8:25.7,服务业占比偏低。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乐山市“十二五”规划中,把现代服务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壮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提升服务业比重。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导产业,其发展将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规模,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发展服务外包有助于提升乐山企业竞争力。服务外包是一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整合利用外部最优专门资源,通过合同的方式将一些非核心的服务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公司或机构,从而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升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并提升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再次,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延伸乐山城市服务半径,丰富乐山服务内涵,树立乐山服务品牌。以服务外包为契机,完善乐山城市服务名片,不断承接来自成都和其他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的转移,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促进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树立乐山服务品牌。
第四,服务外包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有积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逐年提高,而服务外包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器,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它还将带动政府、高校、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培养一批精通英语、掌握世界前沿科技、且与海外市场联系广泛的人才。
二、乐山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基础
(一)乐山市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条件
乐山市服务外包的首先依赖于经济环境支撑。一方面,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制造业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即服务业务外包的需求。乐山市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67.37亿元,2012年为643.91亿元,增长17.5%,工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如德胜集团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乐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2户、达636户;明星电缆、和邦股份、盛和稀土等成功上市,金顶股份完成重整;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第二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夹江县陶瓷产业、马边盐磷化工产业集聚也初步形成。乐山五大产业集聚为服务外包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乐山市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36.11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72.45万人,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70.12亿元,实现增长11.9%。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都得到较大提升,服务业在产业布局和服务领域不多扩大,服务经济的壮大,进一步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外延和空间。
(二)依托成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辐射效应
2006年成都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09年,成都服务外包企业总数为191家,服务外包业创造产值约253亿元,从业人数约7万人。2010年,成都服务外包企业总数268家,服务外包实现合同金额34425.87万美元,其中,颠峰软件、聚思力、川大智胜、汉科、银海、音泰思等本地企业跻身全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可见,成都市服务外包产业已具备较大的规模,随着成都城市进一步聚集与发展,很多服务外包企业将会面临着运营成本上升的问题,而随着物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物流成本下降。许多企业将会逐渐将外包服务转移到周边城市进行,成都作为服务外包增长极的扩散效应益发明显。乐山市距离成都200多公里,属成都二小时经济圈,具备较好区位优势承接好成都服务外包梯度转移。
(三)乐山市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较完善
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乐山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省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建设,当前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交通、能源、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科技园区、物流园区、高校等支撑体系较为完善,这些都成为乐山市发展服务外包较好,提升服务外包分中心竞争优势的基础保障。
三、乐山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乐山市具备较好的服务外包发展基础条件,但是依旧还存在一些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企业服务外包意识缺乏
一是企业对服务外包认识不足,没有理解到服务外包对提升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意义。二是企业对政府对服务外包支持政策了解不足,没有积极性发展服务外包或成立专门外包企业。
(二)信息产业外包程度不高
乐山市信息服务业规模较小,缺乏大型信息服务公司,大多数为企业,企业研发能力较差,具体如下:一是产品市场范围狭小,基本局限在省内,而且相当大比重是在周边地市;二是经营发展受到局限,跨地域经营企业不多,缺乏与省内、国内软件及其他信息企业交流、合作甚少。这种状况导致信息产业服务外包尚属于探索发展阶段。
(三)物流外包处于低级阶段
与沿海城市相比,乐山市现有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其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交换渠道不通畅,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加上部分企业对现代物流理念理解存在误区,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产供销经营模式,因此乐山整体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外包发展水平较为滞后。
(四)外包市场软环境差
“十一五”时期以来,乐山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提升,但由于经济结构不均衡,服务业相对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市场地域分割、行政垄断、思想观念等严重制约了发展现代服务业亟须的统一市场的建立,相关专业人才较缺乏。
(五)服务外包人才缺乏
一是与乐山产业结构相吻合的服务外包产业人才数量少;二是从服务外包人才的流动变化大,尤其是针对呼叫中心这类的特殊细分行业,较高的人才流动率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是符合外包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高端人才更为匮乏,尤其是在外包专业技能、项目管理上能满足外包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四、乐山市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
乐山市具有较好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环境,可以将乐山定位于成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分中心,积极承接来自成都服务外包产业梯度转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服务外包发展:
(一)积极培育服务外包示范企业
针对乐山市外包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差,企业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性匮乏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乐山市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大、中型服务企业为抓手,采取积极扶持措施,鼓励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外包业务,发挥规模效应,搞好范围经济。鼓励企业同本地企业或外地企业进行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着力打造一批高知度、高美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形成知名品牌,发挥其示范效应,促进整个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二是发挥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提升服务外包企业整体形象。通过乐山外包企业与从事同类外包业务的企业主动联合,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发挥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优势,降低成本,实现政府、发包企业、外包企业三方共赢,从而更好推动乐山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促进服务人才的培养
当前,符合现代服务业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匮乏是乐山市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参与服务外包业务所需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为此,政府应推动相关教育资源和有实力的企业资源的整合,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乐山师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定位于培养服务外包所需中、高层次管理人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乐山其他大专中专院校定位于培养服务外包所需中、低层次技术人才。积极引进省外、市外高级人才,以及选送知识水平高、技能水平较好现有人才到省内各高校进行培训提升。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以短期培训为主,提升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为乐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制定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首先,作为地方政府要积极统一思想,做好承接成都服务外包梯度转移的准备,分阶段搞好服务外包支持也引导工作,加强乐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机构建设,把乐山市服务外包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合理布局,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将服务业扶持资金向外包企业倾斜,对示范企业重点扶持,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保障外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服务外包指导和监督。其次,加强服务外包发展政策研究,特别重点研究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产业发展政策。设立服务外包园区/基地,出台各园区/基地税收、融资、人力资源、项目用地方面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和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再次,建立多元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拓宽外包企业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联系通道。
(四)构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逐步建立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由政府引导设立风险投资专项资金,组建及引进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公司,积极培育服务外包产业风险投资主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开创新的信贷及担保方式,支持有市场前景的服务外包企业及项目。积极为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加强民资与外资的结合,引进外企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丰富本地企业开展外包业务内涵,积极为外包企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五)完善服务外包发展产业支撑体系
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较为完备的服务外包产业支撑体系基础上。当前,乐山市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相关中介机构,如职业中介组织、交易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咨询公司等,形成功能强大的中介服务体系,保障外包信息畅通,外包交易的顺利进行,外包纠纷的顺利解决等。二是建立各类外包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整合发包企业、外包企业、高校研究所、外包中介组织等资源,将其建设成为服务外包信息交流平台,服务人才流动的平台,行业自律管理的核心,外包标准制定的主推动力,从而保证外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完善外包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当前乐山市建立起乐山市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并建设有“感知中国”网站。乐山市外包信息服务平台比较单一,尚未构成完整体系。下一步,应着手建立从政府、行业协会、外包企业三个层次的外包信息服务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外包信息服务,实现行业信息交流、技术平台、地区信息交流,同时通过平台运行,带动深层次解决方案探索与应用,进一步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四是加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在与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不相抵触的前提下,积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如物流外包、信息及书外包、金融外包等相关规章制度,企业、外包服务商和企业员工之间劳动政策规章制度等。
总之,乐山市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晚,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支撑服务外包发展的强大基础保障依然存在。当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抓住服务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以服务外包为突破口,从以打造成都外包基地城市分中心为发展目标,提高乐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乐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实现乐山市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秀莲,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J],大经贸,2007(1).
[3]陈潮昇,促进成都服务外包产业特色化发展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6).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6
【原刊页号】7~10
【分 类 号】g7
【分 类 名】档案学
【复印期号】200402
【 标 题】企业档案工作的主要情况
【 作 者】李和平
【摘 要 题】专门专业档案
【 正 文】
一、近两年企业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全国的档案事业来讲,企业档案工作处在最活跃、最生动、最有亮点的一个前沿。这几年由于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1999年以来,组建了一大批中央企业,许多企业由过去的主管部门管理,直接转变为由国家来管理。从档案工作上来讲,过去由很多个部委管理的大企业,脱钩以后直接和国家档案局建立了联系。中央企业基本上有五大类型。
1.由部委直接转成的:石化、石油、国电、国防,十大集团(如: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
2.与部委脱钩的:电子信息、电信、远洋、钢铁、汽车制造(一汽、东风等);
3.与军队、武警、政法机构脱钩的:新兴集团、保利、远东贸易等;
4.与部委脱钩的大型科研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所、机械科学研究院(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并且转为企业)等;
5.打破行业垄断以后分离出来的:民航、电力、电信等。
总的来讲,中央企业的档案工作基础比较好,实力都很雄厚,而且档案工作上升得也很快,没有随着企业的改革或中央企业的组建而受到影响,反而通过强强联合,使档案工作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通过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企业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就需要比以往更多的信息。我们档案工作的价值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就越来越明显。因为一个科学的决策取决于信息的量和正确性,档案是企业信息整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企业对档案的需求比过去更迫切了。
2.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档案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档案工作属于现代企业制度基础管理的一项内容,也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规范。很多企业特别是外向型的企业还要注意本企业的档案工作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也是随着企业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竞争,把档案工作带到了这样一个环境。
3.企业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展,企业产生的档案种类和数量激增,应该优化企业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这是指国内外的范围扩大。过去中央企业很少有在境外设机构和企业的,现在大多数企业都有涉外机构;从企业自身的改革来看,过去企业只管生产,销售由国家来调控,现在企业是以营销为主导来带动生产。随着企业活动范围扩大和内容的变化,档案形成的种类和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优化企业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使保存的档案内在质量和数量都能适应企业要求,这是企业档案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4.企业的法律事务增多,档案的凭证依据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企业法律事务逐渐增多,档案的凭证作用也越来越凸现,档案具有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文件不可替代的,因此要注意发挥档案的依据和凭证作用。企业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很多是靠档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可观的效益。
5.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注意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商业秘密档案),并发挥作用。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另一方面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档案必须要管好。过去国有企业对知识产权档案和商业秘密档案不是很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的激烈,企业自己的商业秘密越来越重要。
6.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监管,这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现在也有一种说法,企业现在都走向市场了,不要管得那么多。实际上这不是管得多少的问题,该管的没管好也不行,不该管的瞎管更不行。现在企业逐渐走入市场,以“四自”为原则,在这一前提下,怎样对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加强管理,确实是档案部门必须注意的问题。
7.实行“走出去”的战略以后,更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企业档案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驻外企业的档案管理。对境外的企业档案如何管理,国内的母公司对国外的子公司或分设机构的档案怎样进行管理,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企业由于没有管好档案,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我们司现在也在进行研究,起草了相关的文件,准备加强境外企业档案管理的一个通知。
8.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亟待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对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去年上半年,国家经贸委开了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会议,吴邦国副总理有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就讲到现在国家要求企业要搞跨越式发展,这一方面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讲,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消除腐败,有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从企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来讲,必须要实行信息化。他讲了很多例子,包括国外公司与我们合作,首先要考察咱们的信息现代化建设,有没有各种网站及各种他适合的软件,另外国外的东西你能不能懂、能不能搞远程合作,这些软硬件条件都是竞争的因素。
总的来讲,国家对企业的改革,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变化。一是由于中央企业的组建,我们的很多关系都变了,由过去属于政府机构下属的企业,变成了直接面向市场的主体企业,对档案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影响,要摆脱过去那种行政机关式的管理,真正走向企业档案管理;二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档案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二、当前企业档案工作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企业档案工作中的法规规章、标准的制定问题
现在我们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这些都是三中全会以后恢复时期制定的,显然不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改革的步伐很大,档案工作不能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我们司在制定企业档案标准、规章制度的体系方面,考虑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行政规章法规。这种类型具有强制性,企业必须执行,不仅是企业档案部门要执行,而且要求企业法人必须要执行。如去年发的《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
第二层:标准。这类文件属于推荐性。我们比过去扩大了标准制定的数量,对过去有些强制性的规章,我们要把它转到标准。企业终究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体,从档案工作来讲,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权制定适合自己业务的一些规定。我们从为企业服务的角度出发,把有些涉及企业档案业务方面的文件,用标准的形式来,包括: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等。今后我们还要搞档案的分类、保管期限、企业档案工作评估分成几个档次等,都要作为标准。这些标准是属于推荐性的,企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修改、补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执行。
第三层:文件。以文件、通知或加强意见的形式下发,这类文件约束力更小一点。我们考虑由于企业的改革步伐很快,企业档案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但是有些问题不一定在三、五年就拿出一个法规、规章之类的文件。因为终究实践发展还很不成熟,如电子文件,现在各单位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可能都不太一样,到底信息发展将来是个什么情况,现在还很难预测,企业的电子文件将来有哪些状态现在也很难把握。为慎重起见,现在出台这方面的法规、规章为时过早,但又不能在这一时期对电子文件管理上出现空白,国家档案局要有一些相应的要求,这方面工作就要以文件的形式来表示。
上述法规体系的这三个层次,各层有各层的作用,最终能够上升为法规的归位到法规,没归到法规的成为标准。总而言之,就是尽量少用法规和规章,更多地运用标准,为企业档案工作提供服务。
(二)深化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几个具体业务上的问题
1.要及时、妥善处理好产权变动以后企业档案的处置工作
企业在改革和竞争中经常发生变化,但无论是分离、兼并,还是破产,企业这部分档案不能没人管,档案人员不能撒,企业还有许多文件材料需要妥善管理好以后再撤。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极其深刻的,导致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也导致一批企业顷刻破产。现在产权变动的形式非常多,对于中央企业除了组建以外,可能今后更多地要实行股份制的改造,如产权重组、人员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等,这对产权变化以后的企业档案如何进行合理的分流、科学的处置提出宁很高的要求,这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产权变动的这部分档案不能随便移交出去,但是如果应该往你那里分流,你不接收也不行。特别是国有企业,也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在这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能要做很多工作,要与清算小组、有关法院等进行协商,因为大部分企业破产(规范破产)要有一定程序,要保障档案工作与破产或产权变动同时进行。
2.要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把档案收集齐全
企业档案的收集管理是一个老问题,但是老题要有新唱。目前有一些企业对文件材料的收集,基本还是按照过去制定的范围来归档,现在企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的文件种类不断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个时期的范围。除了前面说的电子档案,还有厂务公开、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知识产权、合同、商业秘密、外向型企业倾销反倾销、补贴反补贴等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另外还有关于企业法律事务、信用方面的档案。这些档案都是非常重要的,越是企业出现的新内容的档案,就越是重要,因为这是企业目前的中心工作产生的。档案部门要跟上企业改革的步伐,把这些档案收集保管好。
3.加强知识产权档案的管理,为维护企业利益做好服务
知识产权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三大支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之一。知识产权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很多是靠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决定产品价格。所以,知识产权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科技水平里有大量的属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这也是今后我国市场经济要建立的一个发展方向,世贸组织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则应是我国制定政策的一个主要依据;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利用这一规则来维护企业的利益,不能只是自己中规中矩,不冒犯别人,规则有很多是灵活的,企业要熟悉规则,善于运用规则,才不会吃亏。知识产权档案是知识产权的载体,是企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知识产权的范围在扩大,也决定了知识产权档案范围的扩大。
现在我们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的范围去执行,这包括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不是专利,也不是著作权、商标权,它专门有自己的定义。现在有些知识产权文件和档案没有在档案部门保存,游离于档案部门之外,有些是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混在一起,职务发明的文件材料必须要归档。知识产权档案是档案部门今后管理的一个重点。要切实解决知识产权档案收集难、易流失的问题,要妥善保管好这些档案,还要专门研究知识产权档案的收集、管理、应用的具体办法。知识产权档案的收集与普通档案不同,保管也要有特殊的管理方法,利用还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和详细记录。
4.档案的现代化要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
企业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我们曾经去大连新船公司参观,他们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很高,当时他的老总介绍:我们企业给外商制造大型油轮或客轮,外商来与我们洽谈时,我的办公室与外商的房间就一墙之隔,但是商量工作不是面对面,完全通过网络进行,最后签订协议。我们也要适应这种工作方式,搞信息化建设。因为现在与国外企业合作,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就很难与外界交往。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与法田进行合作时,法方来考察,首先要看你能不能读懂他的软件程序,再看是否具备远程技术合作设计的能力,这是合作的基础。
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有档案部门不了解、不懂的东西,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cad/cam系统等。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要边干边学,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使档案现代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档案部门要主动宣传电子文件归档的重要性,企业在制定信息建设规划当中将档案工作纳入进去,档案部门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当中去,要对整个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提出要求,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逐步把电子文件管理规范起来。这对档案人员是一个难题。首先要解决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信息的对称问题;其次要解决纸质和电子文件一致性的问题,电子文件看不见,就一张光盘,对于它的完整性、版本等从外观上看不出来,所以档案部门要用专门的设备、专门的部门负责检验电子文件,如果保存的电子档案有误,将来在工作中可能要造成失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一方面要适应档案自身的发展,另外也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两方面都要兼顾。档案毕竟是传统的记录和保存方式,企业信息化应用起来可以很潇洒,实现无纸化办公,财务、科研、外事等许多部门都进行网上办公,最后什么都没留下。档案部门搞信息化要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就是我们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去,而是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档案部门不学习不提高,肯定要被淘汰。
网约工,谁是你的真“东家”?
如今网约工愈来愈多,很多人却“傻傻辨不清”谁才是自己真正的“东家”。APP平台运营商、平台关联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外包公司、商 业合作公司……“互联网+”时代O2O商业模式席卷而来,新型用工模式如雨后春笋,平台从业者名义上与APP平台捆绑,可出现纠纷需维权时,却可能遭遇劳 动关系难题。
本报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此类案件数量逐年上升,2015年该院仅审理了11件;2016年同比增长245%;2017年受理22 件;2018年一季度受理数量则已超过去年同期。令人较为意外的是,同为互联网平台用工,部分平台与从业者的劳动关系受到法律承认,部分则不然,判决结果 迥然不同。
案件1
主张平台是“东家” 上门厨师胜诉
在线预约厨师上门烹饪很便利,“好厨师”APP厨师张某却遇到烦心事,作为平台经营方的这家信息技术公司不承认跟他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张某经面试、“试菜”后,凭身份证、健康证入职该信息技术公司,双方约定底薪加提成、工资发放周期等,该公司有考勤纪律、奖惩制度,经培训 后按照排班表,穿着有“好厨师”标志的厨师服,携带“好厨师”工具箱,到客户处提供烹饪服务,并需完成公司要求的宣传及办理会员卡的任务。但在公司与其签 订的《合作协议》中,却明确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辛苦工作却找不到“东家”,张某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法院认为,该信息技术公司要求张某在固定地点报到,对其进行考勤、培训、指派、奖惩等,除厨师工作外还要求其进行宣传,按月发放较固定的报 酬,张某在该公司安排的工作地点,代表公司从事公司安排的有酬劳动;双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主体资格;该公司经营厨师类业务平台,张某 提供厨师技能;双方具有较强从属关系,并符合劳动关系的特点。最终,法院判决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案件2
只提供交易场所 平台不是“东家”
“美美哒”APP由一家生活服务公司运营,该平台可线上预约美甲师提供上门美甲服务。冯某加入平台担任美甲师,离开平台时,双方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后冯某不服仲裁,遂诉至法院。
法院认为,双方所签《信息服务协议》中,约定冯某通过该平台获得服务信息,接受业务信息的“安排”,但冯某可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地点,不需 要坐班,无专门、固定办公场所,故无法确定冯某受该公司的劳动管理。其次,双方均认可有两种付费方式,一是客户线上支付,由公司扣除信息服务费后结算,另 一种是客户直接支付,所以冯某并非从事公司安排的有酬劳动。再次,该公司主要是提供信息,并不经营美甲业务,冯某提供美甲服务并非该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 最终,法院判决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
海淀法院周元卿、龚莉婷法官认为,“互联网+”企业依托平台搭建信息的集散地,与从业者签订服务协议,从业者根据需求信息提供线上的便民服 务项目,如在线约车、在线订餐、在线购物等。这种模式类似于传统行业中商场与入驻品牌商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互联网平台为从业者与客户提供一个交易场所,从 中收取服务费,双方之间并不成立劳动关系。
案件3
只知平台不识公司 从业者证据不足败诉
毛先生通过手机注册“易到用车”,通过手机软件平台的派单接活,开车送乘客到指定地点,以银行转账方式按月领工资。双方发生纠纷后,易到旅行社公司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认为与毛先生不存在劳动关系。
法院发现,围绕双方争议事实涉及多家单位主体:易到旅行社公司、东方车云公司、唯道智行公司、智行唯道公司。依据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重合信息、出资信息及现有查明事实,法院认定上述公司已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关联公司。
虽然毛先生主张自己与易到旅行社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但法院认为他仅提供了车辆收取押金,而没能证明他遵守了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也无法证明 他接受了该公司的劳动管理、从事了该公司安排的有酬劳动。另据平台客户端及网络查询显示内容,东方车云公司是“易到用车”平台运营方,这并非隐性事实,此 项公开信息可被社会公众知晓。最终,法院认定毛先生与易到旅行社公司间不存在劳动关系。
很多APP平台在设计之初,设立多家关联企业,并引入平台关联公司或劳务派遣公司,外包劳务。像毛先生一样只知平台不识公司的从业者也越来 越多。就此周元卿、龚莉婷法官提醒大家,平台经营者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或劳务派遣的方式用工,将劳动合同订立主体、工资支付主体、技术平台开发主体分散,这 是现行互联网企业在用工形式中较突出的特点之一。由于平台背后的经营模式复杂多变,新型从业者应擦亮眼睛,保存好证据,避免陷入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法官释法
调查取证繁杂 涉APP平台案审理周期长
海淀法院近三年受理的互联网APP平台劳动争议案,很少涉及高新技术行业或传统制造行业,而集中出现在快递、餐饮、网约车等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行业。从该院2015年以来审案情况看,涉互联网APP平台案件的实际审理周期普遍较长。
李婧怡、李正法官分析,审理周期长的原因:
一是因为此类案件调查取证繁杂,而大多数平台从业者举证能力较弱,仅持银行对账单,无法获取交易对手方信息。
二是诉讼之初,平台从业者不知APP平台和公司全称,大多借助工商查询系统,以平台关键词检索结果确定诉讼对象。涉诉平台常有将派单安排、 接单处理、报酬支付、投诉处理分散至不同主体的现象,这需追加主体来查明法律关系;而追加的部分平台运营方以各种理由拒绝到庭,查明事实难度增加。
据统计,海淀法院2015年以来涉“互联网”平台纠纷案件的判决结案率约47.3%,撤诉结案率约49.1%,调解结案率约1.8%,另有约1.8%的案件以其他裁定的方式结案。
实际建立劳动关系 就可要求相应权益保障
李婧怡、李正法官说,传统裁判理念在认定劳动关系时,主要参照《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列明的标准。该规定在主体资格条件之外,以用人单位与个人之间的人事管理、报酬支付和业务范畴来界定劳动关系。
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这一标准却面临诸多不适。从业者虽需遵守平台的服务准则,但无需坐班,无固定办公场所,享有很大自由度;同时,从 业者能从互联网APP平台结算服务报酬,也可以从客户处收取报酬,还有从业者从客户获酬后,平台以提成、扣除预收押金、收取信息费等方式获得分成,而服务 报酬标准的制定者也不固定;另外,很多APP平台从事应用软件的开发运营和服务信息的整合推送,并不直接经营实体业务。因此,这类用工模式较传统行业存在 较大差异。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初期,一些平台直接聘用从业者作为线下服务人员,由平台运营公司与从业者直接签劳动合同,或直接管理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