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第1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1)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时间、机构设立情况及机构人员数。我县于2002年在会计委派的基础上成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2005年7月我县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收付改革,成立了宝丰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支付中心根据支付中心工作重心的转移,撤消会计核算股,设立稽查审核股,当前支付中心共设4个股室,即办公室、受理股、资金股、稽核股,办公室主要负责后勤及综合协调工作;受理股负责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自有资金支付、备用金核算及财政工资统一发放业务;稽核股负责审核支付单据,配合有关股室对单位资金支付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资金股负责管理纳入支付中心管理的专项资金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及自有资金账户,详细记录资金支付的有关帐户资金情况,及时与国库和银行对账,做到账实相符。(2)纳入改革的财政资金范围。支付中心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统一开设各单位银行帐户,集中办理各核算单位资金收付业务。(3)支付中心账户情况。目前,支付中心共在银行开设3个账户,分别是财政零余额账户、清算账户及自有资金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帐户主要用支付和清算财政直接支付资金和财政授权支付的预算资金,实行先支付后清算方式,包括预算内和非税资金。其他资金帐户主要用于用于办理、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往来款项等一些非财政性资金。

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衔接

(1)预算单位在县财政局批准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

内,按预算内、预算外及自有资金分别填制《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向国库支付中心办理授权支付申请。(2)支付中心受理柜按规定程序对预算单位填制的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及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无误后,根据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录入《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稽核柜对原始凭证、及财政授权支付申请书与受理柜录入《财政授权支付凭证》进行复审,加盖“受理审核专用章”,然后由受理柜打印《财政授权支付凭证》。(3)资金柜终审并加盖银行印鉴送银行。(4)行根据国库支付中心已打印的《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经确认无误后,当日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及时办理资金支付,银行付款后,将《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第二联盖章后退给支付中心。(5)行填制支付申请划款凭证向人民银行进行清算,人民银行根据国库支付中心开具的《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通知单》将国库资金划入行,行将支付后的回单传送至国库支付中心。(6)行及时向国库支付中心提供日、月报。

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011年1月1日,支付中心全面启用“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省厅统一布置的财政一体化数字平台系统。2011年初,我县将老系统的结余指标全部导入新的平台系统,年初预算批复后,所有的预算指标也全部导入平台系统。

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建设情况

2005年6月宝丰县支付中心制定了《宝丰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0年8月,结合我县实际,又制定了《宝丰县财政局金财工程实施方案》,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办法对账户设置、支付流程、资金清算、凭证审核、结余资金处理及内部业务操作规程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并重新制定了支付中心的工作职责、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五、对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第2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也是实现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最基础的职能机构,在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施以来,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逐步由传统的收支管理型向监管型、核算型与服务型的方向发展,对于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财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预算管理弱化以及资金监管乏力等,制约了乡镇政府正常履行职能,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以确保乡镇政府更好地发挥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

一、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乡镇财政所建立的财政管理体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其适应农村发展的基本要求,其重要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体现:第一、建立乡镇财政是我国文化和经济的需要。由于我国有着人口众多,农民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较大的特点。所以这一财政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党的以后,农村中的温饱问题才逐渐得到了解决,并且通过农村经济不断深入的改革,其经济才有了较为深刻的改变。乡镇政府具有着引导农村生产,发展的作用,为改变其原有的现象,就必须建立起乡镇财政;第二、保证乡镇收支需求和巩固乡镇政治权利是建立乡镇财政的基本要求。为保证乡镇政府发挥其主要职能,就必须将事权与财力相匹配。随着农村商品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乡镇财政的收支任务也日益加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其的财政监管力度。

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职能弱化。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的制定非常的粗放,因此导致预算几乎过于简单,对于乡镇财政收支实际管理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且在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造成了乡镇财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乡镇财政财源不足。我国乡镇财政工作中,最突出普遍的问题就是财源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乡镇政府的负债问题较为严重,财政收支处于非常紧张的状况。特别是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更是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局面,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一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也不能正常开展。

3.乡镇财政监管力度薄弱。当前由于乡镇政府对于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财政监管是对政府管理权限的干预,因此对于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缺乏有效的公开公示,财政审计力度也较差,造成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管失效,不利于财务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财政改革的几点体会

1.着力加强财源建设。要管财,首先要聚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和粘合作用,实现以财生财,壮大税收财源。一是抓招商引资促新增财源。通过财政直接投入和以经营性土地预期收益抵押采取BT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工业集中发展区载体建设,并实行财政先期投入解决项目拆建安置问题,筑巢引凤,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实现全方位、多渠道招商。二是抓企业扶持促主体财源。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以及对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技改投入和政府贴息贷款支持,服务扶持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抓城市经营促即期财源。严格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区现有闲置、可置换土地进行统一征用,建立土地储备库,以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2.强化税收征管。一是建立完善财税部门税收征管协调机制,强化收入计划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大协税护税力度,开展个体零散税收代征工作,严格先税后征,确保应征税款足额征收入库。三是加大重点税源管理,对纳税大户进行跟踪检查,稳定税收。四是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以查促管,以查增收,努力做大财政增收盘子。

3.强化财政管理各层面改革。一是狠抓财政体制层面改革。理顺镇乡事权、财权,进一步明确县镇两级财政管理权限和责任,充分调动各镇“加快发展、自求平衡”的积极性。二是狠抓预算编制层面改革。通过编制部门综合预算,加大预算内外财力集中调控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有效缓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压力。三是狠抓预算执行层面改革。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入一个“笼子”装,支出一个“漏斗”出,减少财政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确保财政资金安排使用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控性。四是狠抓财政分配层面改革。各类专项资金分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狠抓财政支出结构改革。

四、深化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机制

1.实施预算县镇共编。坚持“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原则,合理界定县镇两级事权、财权和收支范围,将县、镇两级财政的收支情况纳入总体预算,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实施预算县镇共编。

2.实施镇级会计集中核算。建立镇级财政单一账户体系,注销镇级部门银行账户,把部门资金归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收统支,镇级财政资金结余全额在会计核算中心。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镇级所有支出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支付,实行支付直达,对项目资金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审批额拨付给业主;对业务支出,按实际发生额拨付给供应商;对部门开支实行报账制。

3.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县、镇两级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制定协税护税奖惩激励机制,与各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签订协税护税协议,加强涉税项目的信息沟通衔接,严格实行先征后税,全面建立协税护税网络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税收征管的执法力度,堵塞税收征管流失漏洞,严禁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

总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是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该结合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建设,并强化财政预算与监督管理,积极的开源节流,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乡镇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体会[J].中学生数理化,2007,(5)

第3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关键词:财政税收 体制改革 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不断进行着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最开始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思路是按照放权让利、搞活经济,逐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扩大地方的财权和财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构建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税体制新框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成了财政支出体制、预算体制的优化及税制转型等任务。

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正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继续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现行的财税体制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与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尤其是与当前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财政税收体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军区医院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制改革创新方面也必须做好相关工作。以自身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自身存在的弊端,探讨解决问题的方针思路,提出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是关系着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和体制保障。

财政体制建立的基础是政府体制,由政府体制决定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决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这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现状。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从财政政策和各项财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到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收支模式、收支结构的确定等,都是由中央政府决策。而地方政府仅在中央集权统一决策或授权下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一直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遵循着“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的模式。分税制改革使得我国分税分级财政的框架初步形成,既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梳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方面实现预期效果,显著提高了财政总体实力与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是关系着社会经济不断高效发展的重要任务。因而对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综合分析,明确清楚现时状况。伴随着改革的逐步加深,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财税管理难以控制;监督监管不到位;民主管理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下,业务、行政双重管理体制影响着管理人员,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对有关财政税收,产生诸多弊端。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来有益经验,在新形式新环境下坚定不移的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在继续深化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有益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

现行财政税收体制已不适应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有:一是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以及收入权力和收入能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收入比例,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财政压力,按照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需要赋予地方必要的财政权力,逐步实现从财力性分权向制度性分权过渡。军区医院也应梳理和政府的权责关系,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军区医院自身财政管理的体制。二是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收入机制。一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道关卡。改革是从“放让权力”开始的,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建立和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税收制度是必须的。政府需要承担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只能,严格规范收入机制,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三是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进行撤并,增大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四是建立健全宏观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合理的税收制度,是加快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二、结束语

财政税收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使其在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摒除现行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财税管理问题,加强监督监管;完善民主管理体系;健全各种体制机制。尽快建立新的财政税收体制,以适应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娥.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0)

[2]胡忠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第4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正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继续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现行的财税体制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与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尤其是与当前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财政税收体制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军区医院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制改革创新方面也必须做好相关工作。以自身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自身存在的弊端,探讨解决问题的方针思路,提出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

一、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改革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是关系着改革和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和体制保障。财政体制建立的基础是政府体制,由政府体制决定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决定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这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现状。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从财政政策和各项财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到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收支模式、收支结构的确定等,都是由中央政府决策。而地方政府仅在中央集权统一决策或授权下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一直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遵循着“集权—分权—再集权—再分权”的模式。分税制改革使得我国分税分级财政的框架初步形成,既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梳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方面实现预期效果,显著提高了财政总体实力与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二)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是关系着社会经济不断高效发展的重要任务。因而对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综合分析,明确清楚现时状况。伴随着改革的逐步加深,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财税管理难以控制;监督监管不到位;民主管理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在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下,业务、行政双重管理体制影响着管理人员,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对有关财政税收,产生诸多弊端。

(三)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的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时期,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创新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来有益经验,在新形式新环境下坚定不移的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是在继续深化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有益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现行财政税收体制已不适应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新一轮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有:一是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以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以及收入权力和收入能力。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收入比例,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财政压力,按照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需要赋予地方必要的财政权力,逐步实现从财力性分权向制度性分权过渡。军区医院也应梳理和政府的权责关系,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军区医院自身财政管理的体制。二是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收入机制。一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都是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道关卡。改革是从“放让权力”开始的,在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建立和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税收制度是必须的。政府需要承担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只能,严格规范收入机制,避免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三是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取消税收返还,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进行撤并,增大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四是建立健全宏观税负水平适中、税负结构公平合理、主体税种设计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合理的税收制度,是加快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第5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张通指出,中国近年来推进的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目前的公共支出管理体系还不尽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就是研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张通认为,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变革,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不仅是会计技术变更问题,更是管理理念更新问题。当前,中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主要面临着政府单位界定、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整合、权责发生制适用程度和重大事项会计处理、政府会计人员培训以及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等诸多问题。中国在推行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必须妥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张通强调,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应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思路。中国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资金运行情况的政府会计管理体系,为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中国未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应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研究解决界定政府单位范围、构建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制定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确定实施权责发生制的程度以及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问题。

第6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关键词:财政 内部控制 实践思考

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内部监督,促进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重要手段,也是财政内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一、财政内部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2002年,我市实行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2004年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2005年实施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全市共有230多个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资金收付工作都集中在财政国库收付中心,集中核算和集中收付以后,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届对此都比较关注,上级领导也十分关心,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比以前规范?工作效率是否比以前提高?

2、在以前部门和单位分散收付、分散核算的情况下,部门和单位掌握的资金规模较小,资金风险也由各部门、各单位分散承担。在部门预算和集中收付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基本全面控制了预算内外资金,对资金按统一的预算标准进行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直接拨付到单位、项目,财政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增强了,资金管理的权力集中了,但随之而来的资金管理风险也高度集中了。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也迅速增强,每年有近百亿的可用财力,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统一由财政集中收付,能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防范财政风险呢?

3、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作为手中握有资金分配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财政干部,常常面对着形形的各种诱惑,如果立场不坚定、意志不坚决,加上监督不得力,在诱惑面前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近几年财政干部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中不难发现,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是客观上使这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外部原因。事实深刻地警示我们,缺乏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的产生,作为管理资金的职能部门,如何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预防、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漏洞,如何促进财政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最大程度地保护财政干部,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二、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加重要,只有建立制度、执行、考核三位一体的具有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功能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形成职责明确、运转高效、制衡有力的财政管理机制,才能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财政风险,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1、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的需要

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相关业务管理科室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从而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更好地履行财政管理职能。

2、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需要

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及时预防和纠正财政内部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防范财政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客观和必然的选择。

3、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我局陆续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等一系列财政改革举措,但构建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碰到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如果我们不注意加强财政内部控制,不注意规范财政的内部管理,那么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和各种问题就不会得到及时处理,各项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走样、变形,以至影响整个改革的深入,影响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

4、建立财政内部控制体系是推进财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强化财政内部控制和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预防、内部控制机制,保持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威慑力,始终保持对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唯有如此,才能促进财政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财政干部。

三、开拓进取,稳步推进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财政部制订的《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财法[2005]5号)的精神,结合我市财政管理与改革的实际,本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把影响面广和社会关注度高的财政管理中的核心业务-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拨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4项管理职能作为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下半年起,分三个阶段全面推进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前期准备

一是指派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学习考察小组,分别到江宁区财政局、无锡市财政局学习考察,研究分析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局财政管理与改革的特点,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局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框架和工作重点,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工作步骤和要求;二是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内控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项目控制的基本要求,制订实施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计划。参照上级财政部门相关管理职能规定,调整和优化科室职能,以行政执法责任制、权力公开工作中法律法规清理为基础,对照各项行政职权(行政收费、行政执法、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确认、其他行政职权)重新梳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度。三是重新梳理业务操作流程,按照人员配备情况,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细分业务流程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并分析各项业务流程环节,识别各环节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将存在管理风险的环节作为控制点,评价各控制点现行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按照内控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要求,提出改进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2、制度设计

首先是建立制度设计工作目标,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修订、整合和优化,明确控制原则,规范业务流程,形成岗位职责明确、纵向直接控制、横向互相牵制、内部循环约束、运转高效顺畅、监督制衡有力的运行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是明确制度设计工作思路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对授权、办理、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等管理活动和业务环节进行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全过程监督控制,从而保证财政管理活动的正确性、严密性和规范性。制度设计工作应当遵循相互牵制、程序定位、协调配合、层次效率、计划(预算)、执行、监督三分离等基本原则。相关科室依照各自职责先后制定了财政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财政管理资金拨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4个内部控制制度。

3、评审实施

一是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明确评审中应把握的的基本原则及评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二是召开专题会议,根据评审的基本原则及评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对每个内控制度组织评审活动,先由科室共同评审,再由项目办集中评审,经初步评审后报局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三是经局内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颁布实施。

四、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财政内部控制体系与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应当认真研究和制定作为纲领性的基本规范,重点在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上,特别要强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2、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当树立财政大监督的理念,要将业务科室的管理控制、科室之间的关联控制和监督机构的专职监控统筹考虑,并贯穿于制度设计的全过程,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与共享。

3、财政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相比,在控制对象、控制目标、控制方法上有显著不同,企业内控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而财政内控侧重于管理程序控制,特别要注意优化业务流程,强调程序定位控制,还要结合财政管理的特点,满足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符合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4、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是财政内部涉及面较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当注意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重点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合理划分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和工作责任,还要根据人员配备、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情况以岗定人、合理分工,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

5、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要在确立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管理活动中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准确识别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岗位,正确评估风险结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既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明确各控制项目监督检查的基本内容、方式方法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及其责任追究。

6、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金财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控。同时要结合国家财经政策、财政管理与改革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五、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1、明确了工作职责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既优化了科室职能,也厘清了人员分工,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明确了职责权限,形成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横向制约、纵向控制、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

2、优化了业务流程

内控制度建设对各科室原有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优化和再造,按照充分授权、岗位分离、权力制约、操作规范的设计要求,合理运用授权批准控制、会计核算控制、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一系列的控制方法,结合财政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管理程序。

3、防范了管理风险

通过对财政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准确识别了管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了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岗位,科学制定了风险控制点控制标准,提高了业务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了财政管理风险的发生。

4、提高了监督效能

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促进了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形成,使财政内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由静态检查向动态控制转变,由财务检查向制度控制与财务检查并重转变,真正实现了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推动了财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效提升了财政监督整体效能。

六、财政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方面仍有不足,特别是在预算、执行、监督三方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按照相互牵制原则的要求,财政内部各项管理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科室或人员办理以使该科室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科室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核对等不相容职务必须实行严格的分离控制。

2、财政大监督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日常监督工作仍需加强。《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以特有的视角和较大的篇幅在全国同类地方立法中首创了“日常监督”一章,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的各项规定,在财政内部全面树立大监督理念,构建大监督格局,高度重视日常监督,把财政监督寓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从制度上改变当前重事后检查、轻日常监督的倾向,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督体制,逐步建立起财政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信息渠道不通畅,内部配合不协调,考核措施不到位,监督方法不得力,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效能。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会办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整改,保证信息通畅,加强配合协调;要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内部控制体系考核小组,制订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考核奖惩办法,对内控体系运行全过程实施全面考核、奖惩和督查;要建立电子化财政监督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预警和规范性控制,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实行实时监控,促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

参考文献:

[1]程晓.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

[2]杨慧玲.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J].现代商业, 2009

第7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根据《xxx关于xxxx年深化农村税费xx工作的通知》(x发[xxxx]xx号文件)、《xxx办公x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x办发[xxxx]xx号文件)、xx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关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开展“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局《关于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和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和国务院、省、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在全省“对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无法满足需要的乡镇,可以实施县管乡用的统收统支体制,采取‘乡财县管乡用’的方式”。现全省已有xx个县市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省财政厅在xx市xx县试点很成功,并要求2006年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全面推行。我县属于推行“乡财县管乡用”之列,现将我县实施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重大意义。

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是解决乡镇“人员太多、收入太少、债务太重(目前乡镇债务xxxx多万元,乡镇负债面达xxx%)、支出太乱”等问题的较好方式,对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保障乡镇重点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

“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五统、一管、一审”。即“核算统一、账户统设、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网络管理、乡镇举债县级审批”。

(一)核算统一。乡镇财政全面实行“两无一统、综合预算”,即由乡镇人民政府机关统一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乡镇人民政府所属机构(七所八站)一律无会计和出纳岗位,以乡镇人民政府机关为会计核算主体实行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有收入均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综合反映。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统一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在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在县城金融机构开设总预算会计的县级“结算专户”,在各乡镇金融机构统一开设乡级“结算专户”,将乡镇原来的“基本经费户”作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单位会计“支出户”。乡镇所有预算内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全部缴入“结算专户”。“支出专户”只能接受来自“结算专户”的拨款。

(三)工资统发。继续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统发制度,对乡镇机关全额编制人员工资、社保缴费等由县国库每月拨入财政工资统发户和机关社保局直接计入个人账户。

(四)采购统办。乡镇各项大额采购支出,按照x财采购[xxxx]xx号文件规定,参照县直单位执行。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乡镇财政管理股按照预算计划审核后,交县采购办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乡镇财政管理股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或服务商。

(五)票据统管。

1、乡镇所使用的票据在非税收入管理局统一领取,各乡镇必须确定专人负责票据的领取、发放、保管及核销工作。

2、乡镇领用的票据只限于乡镇财政供给单位和乡镇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校、卫生院使用,其他“三权”在上的单位不得在乡镇领取票据。

3、对票据实行“缴旧领新、限量领用、专人管理、当年结清”制度,并做到票单同行,即非税收入管理局凭银行缴款单核销收费票据。

(六)实行乡镇举债县级审批制度。乡镇原有的债权债务要按债权债务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资金来源、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逐一清理核实,建立台帐,制定消赤减债计划报县财政局备案。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原则上乡镇不得再有新增债务,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要实行县级审批制度,呈报分管财贸的县领导审批。

(七)信息化网络管理。全面建立乡镇财税管理信息化网络,县乡镇财政管理局设立网络服务器,乡镇财政所设立网络工作站。县乡财政依托公网,以固定ip方式组网连接,乡镇财政会计业务全部在县局服务器上保存,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财政资金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数据网络汇总,资金运行网上监管,会计核算电算化。

三、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基本原则。

坚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乡镇债权债务关系”等五权不变和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由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的收支。

(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后,对乡镇政府仍实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

(二)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按照《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县级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明确乡镇财政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报县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经乡镇人大审查和批准后报县级财政部门备案;调整数额较大的,必须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三)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实行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与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县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资金,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归乡镇,资金结余归乡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四)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四、“乡财县管乡用”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

(一)县乡镇财政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股对乡镇财政所“乡财县管乡用”全面工作实施管理监督。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统一由乡镇财政管理股核算。乡镇财政管理股全面乡镇财政预算会计业务,负责乡镇财务报帐审核事宜。主要职责:参与和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的执行,及时拨付预算内、外及其他各项财政资金,准确记录各项财政业务,按时与有关部门和乡镇进行对帐,按月编制会计报表,按时审核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办理乡镇财政收支结算,审核和监督乡镇政府单位会计的支出核算,及时指出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乡镇,并按月向县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二)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财政结算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票证管理员岗位。各岗位可以按照规定交叉任职,但必须健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财政结算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财政结算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证。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管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结算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管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财税信息网络管理员负责微机网络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涉农补贴资金基础资料的录入;票证专管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纪检监察、财政、人事、审计、人民银行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县财政局长任主任,相关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县对乡镇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人民政府当家理财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对原来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调整,从确保乡镇基本运转、有利化解乡镇财政债务,调动乡镇理财积极性等方面制定新的统收统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三)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根据乡镇财政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明确乡镇支出范围,统一和规划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

(四)清理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乡镇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属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

(五)加强债权债务的管理。乡镇的债权债务要根据本乡镇的实际作出消赤减债计划,安排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坚决制止乡镇村发生新的债务,乡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一律不准为经济活动提供贷款担保。乡镇人民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上项目或发放各种津补贴。凡违反规定以政府名义提供贷款担保形成新的债务的,严格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由签字人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偿还。建立化解乡镇人民政府、村债务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债务化解之前,乡镇党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得提拨重用,不准异地任职。乡镇的债权要及时清收,制订切实可行的回收计划,加大回收力度,回收的资金原则上要用于偿还债务。

六、工作步骤

(一)制订“统收统支乡财县管乡用”暂行管理办法。依据我县今年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在学习和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及具体管理办法。

(二)清理乡镇资产工作

1、清理乡镇资产、账户、票据。清理乡镇银行账户、票据和现有资产,取消乡镇银行账户,缴销乡镇收入票据;账户的设立和票据的领用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

2、清理乡镇债权债务,对现有债务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备案。

(三)完善网络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确定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和职责,开设新的乡镇账户,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组织人员培训,按有关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的要求实施对乡镇财政收支的核算管理。

七、实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的延伸,是我县实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确保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积极主动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严明改革纪律。各乡镇必须规范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不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含存折户)、私设小金库,不准使用非正规票据、坐支收入,否则一经发现,将严格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将在体制结算中划扣违纪金额。

(三)调整乡镇财政所职能。农业税免征以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工作应从组织农税收入转变到资金管理和非税收入管理上来。要集中精力做好“乡财县管乡用”的收支结算和对账、报账及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直接补给农民的各项资金和补贴的发放工作,加大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同时要大力推进“村账乡管”工作,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四)加强部门协作,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1、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机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理顺业务关系,强化服务意识,以适应改革的需要。

2、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的编制管理,督促乡镇清理,清退超编人员。

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务审计监督,加大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

4、县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乡镇银行账户的管理,并监督其他金融机构及时划转各项资金,确保各项财政收入及时入库、财政资金及时到位。同时,完善金融机构开户许可证制度,对各金融机构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5、纪检、监察部门要监督乡镇严格执行“乡财县管乡用”有关制度,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建议与要求

(一)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机构转变的需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省财政厅农税局经省编委批准已更名为“xx省财政厅乡镇财政管理处(加挂xx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并要求各市(州)、县(市、区)农税局统一更名为“××市(州)、县(市、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市(州)、县(市、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为了工作需要,恳请县人民政府、县编委迅速批复县农税局更名请示。

第8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随着县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乡村综合配套改革的逐渐完善,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从机构设置到职能定位均有了较大的转变,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显得尤为主要。

一、以加强管理认识为基本,不断提高依法理财观念。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必定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急迫需求,而规范基层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必需首先从增强思想认识动手。一是要深入认识到增强财政管理工作是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拒腐防变才能的主要手段,结实坚持“依法理财”的准确思想,不断加大对财政管理工作的注重力度。二是将提高本单位职工的财政认识作为提高管理程度的主要手段,积极应用各类大会强调财生意律,将财经法律和财政监督制度向单位职工,使他们充分调查规章制度并自觉恪守,积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格性。三是单位财政人员要进一步加强资金效益观念,充分发扬会计的监督和反映功能,完成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和“运营型”改变,努力提高财务资金的运用效益,充分发扬财政人员的顾问助手效果。

二、以增强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增强财政监管力度。增强制度建设、健全单位各项财政制度是增强财政监督管理的主要办法和基本。从上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小金库”管治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单位的财政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主要效果。一个制度健全的单位财政制度必需包括内部财政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县政府收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要充分表现合规、效益、不变和具体的制度。因而,各单位必需从明确职责分工、受权审批、内部管理等关键点着手,针对本身财政管理的单薄环节来坚持一套完好的财政管理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说,应将财政管理重点放在部分预算的编制和支出的审核、监督上,经过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来对基层单位的财政进出进行事前、事中、过后全方位的监督和节制,完成从源头上管治财政问题。

三、以增强外部监督为推手,努力营建齐抓共管的监管情况。一是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完善内部节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扬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效果。二是认真开展财政公开、民主办财工作,坚持按期将财政情况和上级审计后果向群众,承受群众监督。三是各级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税务等职能部分进一步增强对基层单位财政管理活动的监督,认真开展惯例性检查,到达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改进工作、教育干部的目标。要以扎实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为推手,来促进基层单位具体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程度,然后更好的实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职责。

四、以提高业务本质为重点,不断增强财政人员队伍建设。坚持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努力建设一支喜欢岗敬业、客观公平、业务纯熟的财政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单位财政管理程度。一是相关单位应切实加大对基层财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时间短、见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组织财政人员不断加大对新原则、新制度及相关司法法律的学习,继续更新和充分业务常识,努力提高本身的综合业务程度。二是从提高四种认识(管理认识、服务认识、大局认识和理财认识)动手,积极指导财政人员提高政治思想醒悟,增强本身品德涵养,加强财会法制观念,增强职业品德和诚信教育,使财政人员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制度,自觉抵抗违法乱纪行为。三是要切实关怀财政人员的生长,做到政治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喜欢,让广大财政工作者安心、安心、舒心工作。

第9篇: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范文

一、正确认识“透明财政”

财政,可以为广义财政和狭义财政。广义的财政收入包括政府的一切进款或收入,狭义的财政收入仅指政府每年列入预算的“预算收入”。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的核心,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好的预算管理关键标志是透明度、政府活动的效率和健全性。

透明财政,就是财政的政务公开,即将财政的决策、预算、决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公开,实现政府理财活动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财政管理要法制化、公开化和透明化,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形成依法理财的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法治财政,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二、我市财政透明度现状

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规范财政预算监督和管理,打造透明财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加强制度建设。04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预算法》和《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本级预算监督的实施办法》,从制度上理顺了审查监督地方财政预算的程序,把监督贯穿到预算的编制、执行、变更、决算、审计以及财政性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之中,细化了监督程序,增强了审查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推进了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

(二)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流程,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增强了预算分配和执行的透明度;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专款专用;坚持每月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送经济运行数据和预算报表制度;基本上实现了预算编制与执行对人大常委会层面上的透明。

(三)强化监督职能,规范财经秩序。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和项目资金的审查管理,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督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使用模式。

(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两种监督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监督工作的对接和双赢。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听取和审议审计报告,把审计报告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财政算的主要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就审计相关问题作出决议,建立了政府整改和整改情况限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告的制度,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总的来讲,我市财政目前的整体透明度还不高,与法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预算的预见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计划性。对预算收入的预见性、科学性不足,收入计划偏保守,实际执行数远远大于预算数,超收安排数额过大。《预算法》对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没有规定,超收收入的安排实质上是政府说了算。超收收入多虽是好事,但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出入越大,说明预算编制越不准确,导致这部分财政资金的安排脱离了人大的有效监督,增大了预算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二)没有严格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相关收入列入对应科目,有大量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与监督之外,收入不够透明,形成所谓的“预算外资金”。按目前执行的预算科目,已不存在预算外资金,现在仍称之为“预算外资金”的实际上是没有按规定进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基本上由政府甚至部门自行安排,收取和使用只有少数人知道,有的甚至连财政部门都不知道。

(三)资金管理不够到位,专项资金和办事经费使用不够透明。财政的监控制度不健全,难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财政管理处于被动局面。一些部门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不合理开支、专项资金使用不透明、资金账目不公开、大额资金使用民主决策不够等问题。

(四)违法违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部门隐瞒财政资金,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违反财经法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财政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三、我市财政透明度不高的原因

我市财政目前的整体透明度之所以不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空白点很多,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还在继续探索和建立中,部分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造成财政管理上漏洞很多。如每年的大量超收安排,法律法规却没有具体规定;应纳而未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法律法规也没有具体的处置措施。

(二)政府监控制度不健全,监控力度较弱。在项目的安排和资金使用方面,部门单位权力和自由裁量权过大。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处罚时对事不对人,处理偏轻,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基本上不向社会公开,造成违法违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三)预算编制手段滞后,预算透明度缺乏操作前提。财政对预算编制中涉及的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等情况没有直接收集必要的数据,资金安排上依据不科学不严谨。编制基本上还是基数法,近年虽然引入了因素法,但仍是比较简单的。办事经费、项目经费主要是依据部门的申请,多数没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往往是,办事的钱不够,项目经费严重超支,助长了“钓鱼”行为,干扰了预算安排,造成欲罢不能。

(四)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财政管理与监督之外。目前仍有大量财政性资金没有按规定进入国家规定预算科目,弱化了财政集中分配资金的职能,同时,收入的不透明必然造成支出的不透明,影响了财政的统一性,干扰了正常的分配秩序。

四、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稳步推进透明财政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透明财政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近几年,市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在结合政务公开、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的同时,在透明财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立国库支付实时在线监督系统、预算编制初步情况向人大通报、预算编制详细项目结果及部门预算资料向人大报告、超收安排结果向人大财工委通报、审计结果及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布等,但离法律法规要求、群众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应积极稳步推进财政改革,打造透明财政,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现就如何打造透明财政提出如下六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建章立制。实行透明财政,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市政府及财政部门的领导要解放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必须建立起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章必纠、违法必惩。人大常委会要积极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财政公开透明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进一步强化收入监管,维护收入的统一和透明,确保财政部门是唯一的政府财政资源的筹集者和分配者。只有收入的透明才有支出的透明,所有政府性收入都必须按规定进入国家规定预算科目,纳入财政管理。

(三)要为打造透明财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正确看待外部批评。要构建更加开放的氛围,加强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更多地听取社会各方乃至市民代表的意见,把正确的主张、好的建议及时吸纳到政府决策中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以建设性的态度探本溯源,探索出路,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四)稳步推进,分步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基本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结合实际,按照积极稳妥,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推动财政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一是要增加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增加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财政政务信息、财政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及所依据的相关资料、财政预决算信息、部门预算信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和产权及其变动情况、政府采购信息、非税收入信息、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管理信息、政府性基金的征集使用与管理信息、行业资金使用结果信息、财政性投资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管理信息、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信息、国有资本经营信息以及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与分配信息。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分不同层次公开财政信息。第一层面是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第二层面是应当向本级人代会的全体代表公开的信息,第三层面是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公开的信息。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四是要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

(五)要大力开展审计监督,审计结果向全社会公告。要建立预算编制审计制度、重大项目审计结果报告制度和审计结果、审计整改情况的公示制度。审计部门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加强对财政资金和社会公共公有资金运行的审计监督。对审计披露的问题和违规违纪行为要切实加大整改力度,要加强审计的跟踪监督,依法追究违法违规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把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监督、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探索和研究建立财政性资金执行结果公告制度。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建立财政性资金使用结果公告制度,逐步使财政性资金执行结果由内知变公开透明,增强公众参与行政管理程度、监督行政过程的权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