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

第1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模糊评价;课余生活;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会感到迷茫,其中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那么,研究大一新生课余生活的时间支配就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通过研究大一新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有效的评价大一学生课余生活的利用效率。本文通过五项指标,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大一新生课余时间管理安排中的不当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实现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大一新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提高课余时间的管理质量,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效率,探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二、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长期以来,人民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追求其精确性和清晰性。但人脑作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对自然现象的反应往往都是模糊的。模糊集合是对这些模糊现象或模糊概念的刻画。利用模糊数学概念,建立模型,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则,使大一新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度的等级评价更加合理化。综合评价就是对守到多个因素制约的事物或现象做出一个总的评价,这是在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面对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度的评价难免带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将使得结果尽量客观,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一)建立模糊评判对象因素集

根据引言中分析,评价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度需要从上网时间和看书时间等五个指标入手,并由此建立大一课余生活丰富度集合

(二)建立评判集

本文将大一新生课余生活丰富度的五项指标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并由此构成评语集

设是从V到U的模糊关系,即是一个fuzzy子集,表示第i种评语集在第j个因素打到的可能程度。

(三)求出模糊判断矩阵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了合肥四所高校的上述五项指标分布的条形图:

根据图表所示,我们得到了各高校丰富度的综合评价矩阵,(i=1,2,3,4)分别表示: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三联学院。其中

3各项权重的确立

由于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不能直接比较他们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指标的差异程度。求各变异系数的公式如下:

式中,是第i指标的变异系数;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是各项指标的平均数。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五项指标的权重

我们设定为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数,则:

最终,我们得到各个学校的综合评分,见表2:

表2各高校大一新生课余生活丰富度总得分

三、教育和引导的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了合肥四所层次不同的高校大一新生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各高校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度的总得分。发现大多数学生把时间花在了上网上,而社会实践和看书时间较少。

1、学校层面:应尽力完善校园基础文化建设,例如篮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开办团党课,端正动机和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充实大学生课余生活节目。其次为大学生开辟实践基地,扩宽实践途径,让学生们有机会与社会接触,从而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从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课余生活。

2、教育层面:大学阶段是学生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大学生充分的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并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学生们树立时间价值评价体系,学会如何管理时间,养成事前规划,合理安排时间,事后总结归纳,认真分配好自己的课余时间。

3、学生层面:经过分析仅有少数的学生能有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中长期学习生活计划,而且能有基本按计划实施,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当混乱。因此要扩展视野,女里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树立“正能量”的生活态度;充分利用社会与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提高自我价值;积极参加社会或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多多与社会接触,学习并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为今后就业提供更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胜令霞.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以河南大学生为例[J].中州学刊.2011(05)

[2]黄雪燕.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3]夏莉莉.当代大学生业余时间分配情况的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2011(04)

第2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1.1职业生涯

早期时对职业生涯认识与工作等同,定义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经历的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认识:职业生涯除了职业或职位本身的经历外,还包括入职前的准备、对职业的探索以及离职时或离职后的适应。职业生涯内容的丰富,职业生涯的视角多样化,职业生涯的变化性,人们提出了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概念,它是由于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工作环境的经常变化,发生的改变的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指个体一生所有的经历与活动,其包含了生活经历、工作经历等,涵盖了个体所扮演的各种角色。

1.1.2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结合时代的背景,遵从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有效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眼前适合的工作,达到且实现个人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自己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谋划明天,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 大学生职业生涯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

2.1.1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为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乃至大学毕业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设计,需要从步入大学校门开始。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都是在长期的强大压力之下进行学习的,进入大学之后,认为自己升大学的目标终于实现了,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对学习的要求也会放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显得有些模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明白在每个阶段每个年级应该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努力,大学生也就有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1.2有助于克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一些误区

现在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正常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有关系。如有的大学生片面追求高资、高待遇,忽视专业能力水平和专业需求,忽视单位发展潜力和个体发展前景,从长远来说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的大学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发达城市、东部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这些误区,都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了让大学生尽可能顺利地实现就业,就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甚至不能及时正常就业的现象。

2.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

2.2.1 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学校开始关注市场的变化。结合市场的需要,学校对专业和课程设置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更新,促进了教学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高校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2.2.2 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放眼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开设,讲课多是理论性的教学,实践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往往很难产生兴趣,效果很差。而大学生通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早日明确方向,确定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就业竞争的实力,从而有利于减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3.1 理念的普及

首先是学校自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展开,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开来。

3.2 合理安排时间

从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来看,解决的关键是有针对的进行。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概念,了解自我,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强调职业的发展,带领学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组织新生与高年级同学座谈,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学年末,建议学生写自我总结,剖析对个人能力和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力争使学生多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用的途径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各种这也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是大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以督促学生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组织学生参加招聘辅导班,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讲座,组织学生毕业实习等。

【参考文献】

[1] 魏晓华 程春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12)

[2]赵颂平 张荣祥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现代教育科学 2004(3)

第3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摘要:足球运动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开展中学生足球教学训练,能够促进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又能学好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6所足球重点学校19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中学足球队教学训练存在不足之处。在分析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目前中学足球队教学训练具体对策及建议,以求提高中学足球队教学训练的水平。

关键词:中学 足球队 教学训练 分析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03-01

一、结果与分析

1、教学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多,场地大,学生进行练习较为分散,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活而不乱,整齐而不死板,这就对教师的组织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进行分散练习时(例如外脚背传球)。首先教师要对动作要领进行详细地讲解、示范清楚。在学生分开练习后,要注意观察,多走动,勤走动,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进行个别纠正,这样,可以使学生针对自己的错误动作进行改正,不至于影响其它同学的练习,发现普遍存在的错误,再进行集体纠正、讲评。

2、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12~16岁。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教练员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科学增加运动负荷,尤其是在进行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训练的时侯,一定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情况。耐力训练应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如果过早进行无氧耐力训练,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的健康发育。耐力训练基本方法是重复法或连续法。如果使用间歇法训练法,应该进行小强度的间歇性训练,强度应控制在30%~60%。力量练习时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力量,中学生骨骼特点是软组织多,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不可进行大强度的力量练习。

3、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时间。中学足球队是业余的足球队,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内外活动多、训练条件和训练器材不尽如人意、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练员尽管制定了训练计划,却往往不能完全执行,既影响了训练质量,也耽误了学生足球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练员合理的安排时间,协调好和老师家长的关系,使整个训练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4、运动负荷的训练着重在于积累,以增加练习数量、练习时间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负荷量。这是因为负荷强度对心脏有较大刺激,如果对中学生训练强度过大,可能使心脏负担过重,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5、在教学训练中要抓住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着重讲解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抓住,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规格化、正规化。同时,要事先了解哪些动作容易出现错误,讲解时,主要讲一下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形成错误动作的原因。另外,在教学中正确的示范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在技术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做示范动作,并在做示范时要对该动作的关键环节反复强调。

6、技、战术训练。依据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训练中应该遵循抓重点带一般的原则。在每个训练周期都应有一定符合本队的情况的练习重点。技术教学训练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教法:

(1)初学者一般先安排非对抗性技术练习,随着学生逐渐掌握基本技术,再在接近比赛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对抗性训练。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再教一些高难的技术动作,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

(2)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快速的学会一些新动作,所以要求教练员的示范动作要准确,同时采用完整教学法。当然这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盲目地练一些学生掌握不了的技术动作,有条件的可以组织队员观看高水平的比赛或录像,感受比赛气氛与节奏。

(3)尽量不要让学生练一些单个的技术动作,最好是二、三个动作连起来练习,使学生从初学阶段就养成连贯、实用的技战术习惯。

(4)全面掌握与重点提高。在让学生全面掌握技术的基础上,一定要提高重点技术。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运动员和鼓励队员发展自己的特长。在战术训练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教法:1、着重训练两三个人的小范围的传接配合,注意传球路线和跑动路线的合理性,明确跑位原则,并对每个战术配合进行详细的说明。2、要注意培养队员的战术意识,战术配合的最后阶段最好都要结合射门训练。3、战术训练必须结合本队的特点,要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战术打法,不能生硬地模仿其他球队的打法。4、战术训练一定要与技术训练、身体力量训练、端正比赛作风、强化心理素质、提高阅读比赛的能力结合起来。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中学足球队的队员正处于青春期,教练员一定要抓住队员的生理、心理的特点进行教学训练。要处理好学习与训练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正确看待成绩和失败,合理安排好训练的各方面问题。

(2)中学生足球队是业余性质的队伍,在教学训练中,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科学的安排训练计划,结合中学的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中学生足球队在训练比赛方面要结合足球比赛的规则,加强学生对足球规则的理解。

2、建议

(1)在中学生足球队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在身体上、心理上、意志品质上、行为习惯上都能够取得有益的进步,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时间管理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目标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了解自己时间的利用情况,找到高效时段和浪费时段加以改进;利用各种系统性的方法或技巧来高效掌控自己的时间。当今以微信、QQ、微博、论坛等为主要形式的通讯快捷、信息发达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通过以问卷形式对天津市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了解,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强调时间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将人生观、价值观与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实现时间管理的深层内涵。

1 大学生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能力在当代这个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发展的时代逐渐受到重视,在社会培训中,其作为一种公认的自我规划能力往往是主要培训项目之一,这体现出时间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受重视程度。然而,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大学阶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涉猎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其次,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因为可以合理安排丰富的课余时间用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以便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多方面的学识;再次,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的运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有效学习,增强自身各方面能力;最后,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对大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就业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目标或方向,控制自己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从而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指导他们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更好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等关于时间重要性的话语广为流传,深刻揭示了时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道理。而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具有时间管理意识,经常能思考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依然能够按照自己一天的计划进行,不会长时间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荒废自己的宝贵时间,有较强的自律性和自觉性,知道自己在恰当的时间应该做什么。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6%的学生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意识。并且有60%的学生一天内利用新媒体进行娱乐所花费的时间超过90分钟,32%的学生很难控制住自己不在课堂上玩手机,其中男生占了25%。另外,我们还发现只有很少数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学习新的技能来提升自己,或是兼职;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选择上网,看电影,逛街购物来消遣自己的闲暇时间,而这种时间的浪费对自己几乎毫无价值可言,这种浪费课余时间的生活状况脱离了社会,不利于大学生各种技能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不利于他们走向社会[1]。而有80%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浪费一点时间是无所谓的,能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且有强烈的愿望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学生与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但觉得管理不重要的学生比例大致相同。总的来说,在当今新媒体环境影响下,有55%的学生存在时间管理观念,并且有80%的学生意识到时间是明显不够用的。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有部分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很薄弱,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引导。如何有效地引导这些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就成了大学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

3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

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已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开夜车、赶作业、写论文、准备考试,这些事情似乎稀松平常。大学生时间管理计划性弱,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3]。因此,拥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行为很重要,对自己日常的时间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并且高效执行,同时能够有效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做事能够井井有条,灵活的掌控自己的时间都是慢慢养成时间管理能力的前提条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57%的大学生可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其中男生占21%,女生占36%,学生干部占25%;73%的学生会利用至少两小时来学习,其中男生占21%,女生占52%,学生干部占26%;做事有条理的大学生占了总体75%,女学生则占了其中的49%;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明确规划的为61%,这其中学生干部占了42%;能够制定符合自己计划的学生为77%;80%的学生认为每时每刻有事做就是会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良好的管理时间的行为,但是管理时间的能力有待提高。

4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个体的人格特征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基本上寄读在学校,主要是受学校环境的影响[4],因此大学校园内的基础设施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校园基础设施多样齐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闲暇生活,那么他们沉迷于网络的时间就会减少很多,不会无时无刻的摆弄自己的手机,从而减少了与他人的交流以及丰富自己大学生活的机会。例如校园的图书馆如果藏书丰富,学习环境舒适,相信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在闲暇时读一本自己爱的书,来沉淀自己的内心,升华自己的道德修养。如果有室内体育馆、游泳场所,那么会有更多的学生结成小组打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等,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如果可以设计一款管理时间的软件,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一天的计划,通过软件进行督促和辅助学生完成计划,想必对于大学生管理时间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51%的学生认为校园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闲暇时间的需要。对于管理时间的软件,大部分学生选择希望拥有以下功能:

1)每天生成一张全新的日程表用来填计划;

2)由导入的课程表自动将上课时间段屏蔽;

3)计划冲突时可即时更新并留出缓冲时间;

4)设置热键调取使用频繁的事件等。

由此可见,校园基础设施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有着重要影响,设施的不完善会导致学生走出寝室的时间减少,而更喜欢“宅”在寝室玩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来消磨自己的闲暇时间,久而久之,与他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减少,社交技能下降,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问题,同时自己的身体素质也逐日下降,不利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岚华.大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0):187-188.

[2]周云,张翼,罗永忠.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闲暇安排关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2):154-156.

第5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学生 时间管理倾向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37-03

心理学中,布里顿等对时间管理和时间管理行为的探讨开创了时间管理研究的先河。在国内,黄希庭等率先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定义,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时间维度上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包含三个核心成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显示了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

对于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国内学者主要从其影响因素及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等不同方面开展实证研究。

一 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

关于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人口学统计变量、人格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1.时间管理与人口学统计变量

第一,性别。性别与时间管理倾向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主题。赵国军等从时间管理方式的角度分析发现:男生趋向于强调学习方法的罗盘式,女生趋向于强调学习主动性的时间表式。表明在学习活动中,男生多考虑怎样改善学习方法,而女生更重视学习的计划性和高效性。黎兵、杨嘉乐的研究显示:初一、初二学生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即较之男生,女生有更强的自律性,在学习上表现出更会珍惜时间,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的特点。

第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心理成熟、学习任务等原因的影响,对于时间管理的行为和能力也有区别。阮昆良、邓凌的研究显示:初中生时间管理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生的得分。原因可能在于初中阶段生活及课程中需处理的事情相对较少,对时间的控制感要强些;而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和难度加大,心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要求提高,同时需要处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质疑自己支配时间的能力,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自我效能感降低。陈本友等也有研究证实:高中生在时间效能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其另一项研究也显示中学优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上有着显著的年级差异。

第三,个体差异。从学优生与学差生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对比角度探究发现: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高分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计划紧凑,目标明确,善于管理时间;而低分组学生则相反。学业成绩低的中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房安荣等的研究表示:学困生时间管理能力总体上比学优生差,两者在时间管理观念性、计划性、策略性、统筹性、时间投资和即时性六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2.时间管理与人格特点

第一,人格类型。尧国靖等人对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A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得分上高于B型人格者。这可能是A型人格个体拥有时间对个人成才很重要的观念,精心安排并执行自己的日常计划,而B型人格个体凡事悠然自得,没有时间紧迫感。张锋等的研究进一步发现,A型人格还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间接效应,即A型外控的人由于无法摆脱时间压迫感而刻意去安排时间,而非有效管理时间。相反,具有高度时间紧迫感的人,若能随意愿调控行为,则其时间紧迫感就是时间管理的表现。

第二,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主观评价。古玉、谭小宏的研究显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方面都与学业自信呈显著正相关。薄建柱等的研究也发现:具有较高自信水平的大学生有较正面的自我观念,在时间管理方面能进行自我监控,合理地分配、调整时间,从而高效利用时间,因此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较高;而较低自信水平的同学对时间概念不太明确,没有足够信心合理安排时间。

第三,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和通常所持有的一种对自己的看法。研究发现,时间管理效能在时间监控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时间监控行为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效能或直接地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王继平等对护理科本科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尊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呈正相关,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自尊得分更高。

第四,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在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力,其主要内涵是行为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坚持性。作为学生学业成功的内在动力,其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失败。钟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生动机较强的大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制订学习计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等来完成任务;而外生动机强的大学生,诱因来自学习以外的某种因素,时间效能感表现出一定的欠缺。

3.时间管理与主观幸福感

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完成任务出色快捷,成绩显著,因而自信,成就动机高,且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朋友交流,所以个人生活质量高,主观幸福感更强。时间管理倾向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时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项研究表明,有较高时间效能感的大学生,往往自我效能感也较高,而较高的自我评价更容易形成积极的情绪。

二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对策

时间是宝贵的个人资源。实践证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高效管理时间。因此要想从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来管理好时间。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甚至浪费时间的现象。研究者给出了有用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坚持立说立行

有些学生对肩负的任务持有“只要我到时候完成就可以了”的态度,这种观念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创造性被无情吞噬。因此,拿到任务时,马上动手,速办速决,预留一些缓冲时间,可以应付“空降”状况,不至于乱了阵脚。另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启示:在课后立即用空闲时间整理笔记和复习功课,会节省很多由于遗忘而耗费的时间。从此刻开始,为自己设定期限,增加紧迫感,培养超前意识。

2.合理配置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不等于平均分配时间,学生要学会自己把握课余时间,根据科目重要性和自身情况,有比例地分配时间;根据不同任务的优先级来分配时间,达到有条不紊、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的目标。

3.做好明确计划

设定符合现实条件的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梦想。付诸行动时需注意:(1)做事前规划流程。大目标切割分段,依次着手准备。(2)一次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高效优质地完成任务。(3)坚持耐心的态度,多给自己一点时间来沉淀积累实力,避免急功近利。(4)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用一天当中状态最好的时间,解决困难或重要的课程问题。

4.用好零碎时间

生活中许多零碎时间可加以充分利用。如运动时回想遇到的困难或亟待解决的事情;等人、等车时听录音;口袋里装小记事本,一有时间就看上几眼等。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读短篇或看报纸杂志,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行讨论和通讯,有助于启发创造性思维。这样日积月累,最终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5.用好人力资源

充分发掘自己、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请教,通过相互帮助来整合组织的力量,使组织效用最大化。学生干部在时间管理方面需注意以下问题:(1)不包揽,不替代。授权是智慧的映射,领导者应培养好干部团队,给予团队成员重任、信任,才能真正实现团队1+1>2的作用。(2)制定弹性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3)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一些“拒绝他人”的技巧。(4)定时、定期反思、检查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能。经常自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才能使各项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

三 对学生时间管理研究的展望

从相关研究的文献来看,国内研究者对时间管理课题的探究还存在一些缺口,综合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研究群体的局限性

针对中学生、大学生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小学生、中职生、研究生、特殊教育学生等群体的研究较少。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学生表现出各自特有的规律,需要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因此,研究者应考虑各类别的学生进行关注性研究,尤其是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可塑性强的小学生,通过对其时间管理进行针对性研究,进而培养他们时间管理意识,逐步学会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目前时间管理倾向研究领域有自评问卷、他评问卷和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法等方法,但实际应用中,多采用自评问卷,且是团体测验的横断研究,长时间纵向追踪研究非常少。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多种信效度很高的自编和修订的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普遍缺乏更广泛的运用和检验。因此,除了对部分学生群体进行广泛访谈、问卷调查外,还需对个别学生群体进行长期的追踪调查,开发更多的研究方法及渠道,使研究进一步深入。

3.研究内容的层次性

研究大多从管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而较少从教育学视角探究时间管理倾向。所以,从研究学生的快乐生活与有效学习这个意图出发,分析其时间管理的现状及成因,探索出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进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4.成长氛围的营造

相关研究表明,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民主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因此,应从家长角度做相应研究,倡导父母尽量为孩子营造和谐、自由的家庭氛围。

5.加强时间管理训练

学校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机制,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指数,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人格。

四 结束语

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理论上,这种品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和锻炼获得,但实践中不仅涉及个人习惯和能力,而且与家庭教养、学校管理方式和社会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庭、学校的监督不力,时间管理的培训效果就仅限于课堂;缺乏社会良性风气的影响,时间管理的教育意义就很难推广。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与学生共同构建时间管理的模式,社会建构时间管理的外部环境,学校执行时间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家庭和学校一起监督反馈,加之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效时间管理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更能促进其人格进一步完善,使学生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时间管理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Macan,T. H.Time management: Test of a proses model[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4(3):381~391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516~518

[3]赵国军、魏天强.126例中学生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6(2):27~30

[4]黎兵、杨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析,2004(4):67~71

[5]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35~38

[6]陈本友、张峰、邓凌等.老边穷地区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7(2):9~13

[7]房安荣、王和平等.学优生与学困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4):45~49

[8]尧国靖、黄希庭、罗春明等.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5):337

[9]张锋、毕增重、陈本友.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6~9

[10]古玉、谭小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51~53

[11]薄建柱、杨绍清、石国兴等.大学生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91~93

[12]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4):747~749

第6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在高校,“社会工作”越来越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的重要途径。随着社工地位的日益提高,很多同学开始质疑社工本身的价值或意义。研究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状况,有助于消除大学生社会工作中的不良心理影响,增强大学生社会工作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会工作 心理情绪

一、引言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参与社会工作锻炼。人们普遍认为,学生在大学期间综合能力是否提升,取决于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态度和积极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社会活动的理解、支持和实践。因为“社会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交往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社会工作锻炼的方式”也就成为了“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工地位的日益凸现,很多陷入社工怪圈的同学开始质疑社工本身的价值或者做社会工作的意义,抱怨声此起彼伏。就此,本文针对TH大学本科四个年级、文理工所有院系的学生展开抽样调查,试图总结归纳出该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对其心理情绪的影响。并以TH大学为鉴,为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工作与调整心理情绪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参考,并在客观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学生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作为一种

应用实践活动,在已有的学术研究中并没有严格的

定义。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认为,社会工作通常是

指“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所做的不取报酬的工作,‘包括当学生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工作”。换言之,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它的本质是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活动。

而高校学生社会工作是指“大学生在各类学生组织中所承担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性的活动,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组织文化的育人作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工作实践的锻炼作用和理论修养培育作用等四项功能。。根据CNKI按照“学生社会工作”主题进行搜索,只有10篇相关论文,而这10篇论文基本在论述社会工作的功能和建设,对学生产生的多元的心理情绪影响没有涉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关于心理情绪。心理情绪是一种对内心状态的描述,范围涵盖广泛,在不同的场景下所指也不同。例如,包括厌烦情绪、保守、失衡、抵触、焦虑等等。。在本文中,主要指受访大学生心理情绪的焦虑、对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对工作的热爱、抱怨、缓解压力几个方面。针对高校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并不匮乏,但是就“学生社会工作”的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充分。

三、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该校本科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这项调查以TH大学全校本科生为抽样框,随机发放151份问卷,回收的实际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成功率为94%。其中,女性受访者46人,男性受访者96人,各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2.4%和67.6%,接受调查的男女比例基本符合TH大学实际男女生比例。学科分配比例参考TH大学文、理、工科学生总人数比例,分布结果为28:13:101。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本科生参加社会工作现状

在TH大学,多数学生参加过社会工作,且工作量大。在接受调查的142名学生中,47.2%参加社会工作,几乎占总数的一半。同时,“身兼数职”是该校学生参与社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有7.7%的学生同时兼任3—5份社会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近1/3的学生每周要出席2—3次工作会议。

由于工作性质的灵活度与任务的紧迫性不同,工作能力的差别影响下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兴趣的不等导致自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同,造成了学生处理社会工作时间的不等。56.7%的学生每天用来处理社会工作的时间普遍在0.5—1个小时。另外各有25.4%和14.9%的学生每天处理1—2小时或2—3个小时的社会工作。按每周计算,大多数学生至少投入7小时左右处理社会工作。

(二)参加社会工作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1.参加社会工作对产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压力既可以是负面心理情绪的直接反应,也可以是引起负面心理情绪的原因。对感受压力大小或感到压力很大的频率的调查,既可以反映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亦可以借以分析引起心理情绪异常的原因。调查表明,共有34%的受访者对“我很少感到压力很大”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基本不同意”。在表示同意“经常出现焦虑情绪”的答案中,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不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在表示“不经常出现焦虑情绪”情况下则正好相反。这都充分说明,参加社会工作的学生更容易经常出现焦虑情绪。

2.对社工热爱程度与抱怨情绪之间的关系。参加社工的不同动机,会间接导致学生做社会工作时的心理情绪的不同。对参加社会工作的67名调查对象进行频数分布表分析,结果显示40.3%的参加社工的学生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工作,所占比例最高;而对“发自内心热爱社工”回答“基本不同意”与“完全不同意”的总人数所占比例为35.8%,比回答“同意”的比例高11.9%。同时,完全出自热爱而做社会工作的仅占4.5%,而“完全不同意”的学生却占到了10.4%,多于发自内心热爱社工的学生人数的2倍。这表明,在参加社会工作的TH本科生中,不了解自己是否热爱社会工作的学生最多,且整体上更加趋向于不热爱。

五、结论与建议

首先,高达47.2%的社会工作参加率可以说明,TH大学本科生具有较高的参加社会工作的热情。但参加社会工作的确实给心理情绪造成了负面影响,且并不能证明因为参加社会工作得到锻炼而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对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工作的状况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社会工作,尤其是要学会对自身心理情绪的调节,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第7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推陈学新 与时俱进

学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出现什么问题也就是在一个局域网里面分析排查就可以了。而到了公司,我发现企业内部的网络结构跟校园局域网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部门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但同时也要实现有权限控制的互联;实验室与办公区域的网络是隔离的,但也不是完全隔绝,工程师们需要通过远程桌面实现与办公电脑的连接以提高工作效率;办公网络与实验室网络的管理控制又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还有公司员工通过外部的因特网接入公司内部的VPN网络,以及通过智能手机接入公司内部办公系统的新型无线网络;而且公司网络所使用的防火墙软件也不是360之类的大众软件,而是更为专业的McAfee软件。这些复杂网络的管理、控制与维护都需要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我立刻发现我的专业知识似乎不够用了。在刚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在恶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避免出现实际工作时手忙脚乱的现象。

然而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何况还有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一天一个工程师报修他的电脑无法登录部门的内部服务器,首先我想到是否他自己的本机IP不通,但他告知邮件收发和上外部网络都没有问题;其次我想到是否他们部门的内部服务器出问题了,但他告诉我其他同事没有这个问题,说明他们的内部服务器没有问题;接着我考虑是否他的权限被改动了,但经过检查在他部门内部的权限列表里面他的权限没有问题。几个可能的原因被一一排除,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我开始有些紧张了。综合前面的排查,我判断还是该员工的个人电脑上面负责网络连接的软件出了问题,我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哪些软件对网络连接有影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查到了一个类似的案例,得知TCP/IP的客户端软件有时会出现部分功能失效的情况,于是我建议该员工重装一下TCP/IP客户端。果然,重装之后该员工反馈问题得到了解决,我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样的案例还出现了好几次,而这些问题在校园网络里面都没有出现过。我深深体会到校园网络与企业网络的天差地别:当网络规模变得更大,网络结构更为复杂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了。

转换角色 做好沟通

在学校里面我是老师,面对的都是学生,在身份上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所以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然而在公司,同事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IT部门更是一个服务型部门,所以我刚进公司工作的时候在和同事沟通方面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公司员工比较多,包括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太多工作经验,有时候遇到一些小问题就直接打电话过来询问怎么解决。刚开始和他们沟通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说出类似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很常见啊,你自己不会先上网查一下怎么解决吗?同事听到这样的话难免会产生不快,而我自己还没有察觉。有一次一位脾气比较急的同事就在电话里跟我抱怨了:我来公司是来做项目的,不是花时间来解决电脑问题的,都要我自己解决的话还要你们IT部门干吗?虽然当时这句话把我噎得不轻,我也有点生气,但事后想想人家说的也对。后来我就慢慢注意说话方式:首先给别人说明原因和解决办法,然后态度诚恳地建议以后碰到这种问题可以先上网搜索一下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自己解决的话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慢慢的我和同事的关系变得和谐了,而常见小问题的报修也渐渐变少了,良好的沟通不但改善了工作氛围,甚至起到了减少工作量的作用。

轻重缓急 合理安排

在学校里面,工作量不是很大,课程也是早就安排好了的,所以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进行,不需要自己太操心怎么安排时间。然而进了公司工作,我发现一切全变了:有时候清闲得没什么事,有时候却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这个问题还没解决,下一个报修又来了,真让人手忙脚乱,这种工作节奏的变化一度让我很不适应。曾经有一次我正在尝试解决一个问题,工作系统上面又过来了一个案子。由于对前一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我随意瞟了一眼新过来的案子,继续研究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而没一会我的电话就响了,一个部门领导问我怎么他们服务器的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我有点慌乱地搪塞说正在解决中,然后赶紧打开新案子看是什么问题。原来他们部门的项目正进行到比较紧张的阶段,他们的服务器却出现了问题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很快就解决了,但由于涉及的员工人数比较多,而且影响的项目也比较重要,所以这个案子对我还是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经过这个教训,我开始思考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有意识地和其他同事进行了一些交流。同事们告诉我,当新来一个案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先看一下它的优先级,如果是紧急的话就一定要优先处理。有时候不仅要看优先级,还要简单看一下问题的具体情况,判断问题的严重及紧急程度,以防止提案子的员工不注意设置案子优先级的情形。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慢慢适应了公司的工作节奏:首先判断问题的紧急及严重程度,紧急且严重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严重但不紧急的问题平时注意抓紧时间解决完成,不严重也不紧急的问题则可以暂时搁置,等有闲暇的时候再来解决。渐渐地我在工作上面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了。

第8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药学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98-03

对于药学高等院校而言,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1]。十余年来,药学高等院校为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选题(如不再允许撰写综述型文章和调查报告)、书写的格式、涵盖的内容(如需包括综述和英文文献的翻译)、答辩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得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在毕业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得以强化,为他们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

一、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选题和方案设计困难。论文题目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完成毕业论文的最根本前提。尽管药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大学四年开设的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大,但学生基本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怎么说,我便怎么做”,没有科研选题和设计实验方案的经历。自主选题非常盲目,要么缺乏创新性、没有实际价值;要么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条件、难以实现。同时,指导老师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不愿意学生选择自己科研课题之外的项目,但自身的科研课题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交给本科生做又担心无法良好完成,最终造成毕业生选题难的尴尬局面。

2.指导老师资源紧张。现在很多药学高等院校在学生大二阶段便已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但由于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普遍扩招,每年招收的学生均较多,专业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紧张,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如愿找到自己的科研导师尽早开展课题研究。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各高校中的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进行课题的申请和实施开展、文章撰写、结题等工作。再要为学生毕业课题的设计、试剂药材等的购买、实验操作、论文的撰写事无巨细地操心,实在是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因而从内心上也不愿意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

3.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冲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场景,这使得毕业班的学生不得不向更高的学历挑战,每天在图书馆、通宵教室为考研而拼搏着,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这个学期也有不少医院、医药企业或公司来学校招聘或做校园宣讲会,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以求取面试的机会。写论文也是心急火燎,到要交了临阵磨枪,故而难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说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尚显欠缺[2]。虽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在药学专业的大二学年安排,然而真到了学生要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来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发现所学知识早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都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更不用说是查阅外文文献了,部分学生甚至向指导老师索要英文文献供他们翻译,让指导老师哭笑不得。

此外,药学专业的论文,不仅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必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才能完成科学研究。然而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应付,缺乏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动脑筋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和依据,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去问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

二、改善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论文的选题仍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由于在短期内药学高等院校提供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不会有明显增加,除少数较优秀的学生自选课题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仍将是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来源。针对教师科研课题难度偏大、本科生难以较好胜任的局面,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课题分解成小的子项目,另一方面可让研究生担当其中的良好中介。让学生跟着研究生做课题,既解决了毕业生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也让学生有研究生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原理等,能较为有效地完成实验和论文。

2.从校外引入指导老师资源。除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外,不少医药企业、药检所等科研院所也在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编制人员少,对药学实习生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应搭建好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企、事业单位间相互熟悉和了解后,实现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让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不仅大大扩充了指导老师的资源队伍,减轻了在校教师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而且也可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尽早接触校园之外的社会,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3]。

3.合理安排时间,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针对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大三的暑假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并适当提前不参加考研、准备直接就业学生的答辩时间,让他们尽早开展实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将答辩时间放在考研结束之后的两三个月,即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安心复习考研,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工作中。

4.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几年大学生涯的积累,因此,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药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等形式让相关的任课教师再系统地辅导一下学生如何充分使用检索工具,指导期刊文献特别是外文资料的查阅;学生也应重新翻阅《文献检索》等相关教材,回忆起遗忘的知识点,以提高检索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应明确毕业论文也是自身专业学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实验操作到论文书写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机理和原因,而不是糊里糊涂只当是赶紧把任务完成。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应先自己思考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和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沟通、商议或解答,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不要气馁,端正态度带着问题重新来过,以获取最终良好的结果。

5.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针对前面提到的部分学生在临交毕业论文终稿时,才会绞尽脑汁拼命撰写的情况,学校通过宣传并落实好导师的选择、开题、中期检查、终稿递交、答辩等每一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4]。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实验进展情况等检查,以督促学生和老师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终保证毕业论文的优质完成。

参考文献:

[1]龚波.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02-104.

[2]付以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兰台世界,2009,(22):72-73

第9篇:大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学习衔接;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1引言

在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双重因素下,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1~4].据大学普通物理任课教师反映,低年级大学生在学习普通物理时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缺乏对物理问题的探索精神,学习动机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部分学生在高考时物理成绩出众,然而到了大学却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一落千丈[5].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高中与大学物理学习的衔接是物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物理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到力学、电磁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物理的知识,与高中物理相比,大学物理学习的内容难度显著增加,这就需要大学教师意识到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帮助大学低年级学生适应大学物理学习.同时,低年级学生要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学习上的障碍,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发现有关高中与大学物理衔接问题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对课程学习衔接问题的分析较少.本文从学生层面对高中与大学物理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3方面.

2调查方法和结果

2.1问卷设计

本问卷题目共有29道,其中有1道主观题,3道多选题,25道单选题.题目主要选自唐淑君的《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以及戴伟的《高中、大学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试发收集到反馈信息,综合比对问卷题目及选项设置的合理性,请教专业人员,最后确定最终的问卷内容.其中,修改了部分题目,如第(6)题关于学习兴趣、第(25)题关于是否购买参考书等内容.初测问卷的数目为30份,经用SPSS软件统计所有题目的克伦巴赫信度系数为0.939,表明该问卷的信度非常好,可用于后期实际的研究和统计.

2.2问卷调查

笔者对华南师范大学大一及大二理工科学生共发放了100份问卷,通过学生层面的调查来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现状(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力图从影响大学生物理学习的内部原因来进行物理学习的衔接分析,提出立足于调查的建设性建议,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有效回收问卷为100份,问卷实测的克伦巴赫信度系数为0.898,表明有较好的信度.

2.3数据分析

问卷第(1)、(2)、(3)题主要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第(4)、(5)、(6)题主要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8)题用于了解学生大学成绩的情况,第(7)至第(27)题主要用于调查学生高中和大学物理学习的学习方法.基于问卷的基本内容,我们利用SPSS软件对得到的数据从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这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1中表身第一行数据是全体学生的大学物理成绩分布,第二行和第三行是分别以拿学分(占全体学生的46%)和喜欢物理(占全体学生的32%)为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成绩分布,数据通过问卷星的交叉分析功能获取.问卷调查及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物理学习成绩相比较高中物理学习成绩有明显下滑现象,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大学物理成绩比高中差,仅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成绩进步了,说明学生在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上存在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46%的学生以拿学分为学习动机,32%的学生以喜欢物理为学习动机(多选题),前者与后者相比大学物理成绩退步的百分比多了10%(分别为50%和40.63%).表2统计的是大学物理学习兴趣下降(占34%)、保持(占64%)、提高(2%)这3种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原因分布,数据通过问卷星的交叉分析获得.在学习兴趣方面,在大学对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的仅2人,兴趣下降和保持不变的占了绝大多数,而影响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是课程太难,兴趣下降、保持和兴趣提高的学生选择该选项的百分比分别是79.41%,60.93%,100%,在兴趣下降的学生中,选择觉得没价值和授课方式不适应的人数也较多.表3是高中和大学成绩影响因素的卡方分析,研究的因素包括主动性、学习兴趣、记笔记等.卡方分析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它在分类资料统计推断中具有较多应用,其功能主要用于检验多组频数分布的差异是否显著,或多个变量频数的分布是否存在关联等.本文通过卡方分析来研究各影响因素对高中和大学的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关系,既简便又直观.如在主动性的分析中,将主动性分为4类,分别是主动制定且完成任务、主动完成任务、基本完成任务和不得不完成任务,这4类学生中,成绩比高中好,和高中差不多,比高中差及不稳定的人数分别是:0,6,1,0;4,12,6,6;2,12,24,7;0,3,14,3.将数据录入SPSS后,先做加权,再用交叉表进行卡方分析,即可得该项到sig值为0.004.利用同种方法对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在学习方法方面,绝大部分研究内容如学生上课记笔记的情况、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在高中和大学都有了显著性的变化(经卡方检验sig值均小于0.0005),且变化的趋势是不乐观的.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期上课记笔记认真,课前能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并在课后及时复习,而到了大学,学生上课不认真记笔记,课前不预习的人数明显增多,到期末考前才开始复习的人数比例竟高达63%,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令人堪忧.在此项研究中,在高中和大学有显著性变化的因素共有10项(如表3所示),但与物理学习成绩有相关性的项目仅有5项,分别是学习主动性(sig值0.004)、学习兴趣(sig值0.030)、买参考书(sig值0.049)、学结(sig值0.036)和错题订正(sig值0.007),这5项内容也成为了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较低,主动制定并完成学习任务的仅占7%,学习缺乏主动性也是学习兴趣不高的表现;学习兴趣在表2处已分析过,在此略过;高中时期选择主动购买参考书的学生比例高达87%,而到了大学仅有53%,这其中又有29%的学生表示仅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才选择购买;高中时期经常总结和偶尔总结学生占79%,到了大学仅占28%,其中经常总结的仅有2%,总结的次数明显有所下降;高中时期选择错题全部订正的有41%,到了大学仅有11%,高中时期选择错题从不订正的有2%,而大学有22%.调查显示,高中与大学理工科学生在物理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朝着不乐观的方向发展的,并对大学的物理学习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3分析与建议

3.1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的分析与建议

如今大学物理教材内容较陈旧,与日常生活、所学专业以及物理前沿的结合不密切,不比于高中物理学习内容简单易懂,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普遍使学生感到大学物理理论性强,缺乏实用性,极大地抑制大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同时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要求不适应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梁昆淼先生早在1984年就提出:“大学物理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很是不同,刚入学的一年级还保留了不少中学生的特点,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要求不能立即适应.”[5]另外调查中发现,在大学课堂上,学生认真程度要比高中低,能够在课堂上认真记笔记以及积极思考老师提问的学生明显比高中少,为了拿学分而学学物理课程占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令人担忧.调查可知,由于学习兴趣降低而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物理课程太难、学生觉得没价值以及无法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由于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大学教师可灵活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学生们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可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激发大学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热情,让大学物理课程在学生眼里不那么抽象、深奥、难懂.(2)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6].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之美简洁对称统一,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美,并与大学物理相应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7].通过多方面客观的评价,让大学生感受到课程评价的公平公正.

3.2教师教学方式上的比较分析与建议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高考的一门科目,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物理学习在认知上占据重要地位.高中物理教材上的内容相对较少,知识点比较基础,学时长,教师较容易满足深入透彻地教授知识点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其熟练掌握知识,但同时也易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相反,到了大学,物理科目难度上升,学时短,同时,理工科学生学习科目数量也增多.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投入的精力比高中少,而教师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面面俱到的讲解知识,而改为注重少部分核心概念的重点介绍.另外,高中物理教师的工作任务较为单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教育科研仅为教师工作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大学的政策与制度和高中有所不同,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花费了较大精力在科研工作上,同时,少了高考的硬性压力,大学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追求远小于高中时期.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教师课后和学生交流的时间短,对学生课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了解少.以上原因共同造成了学生在物理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面对上述情况,高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工作时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的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物理教师应实时关注并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抓住“高中未学,而大学未讲”部分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转变的过渡[8].同时建议大学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学工作中去.

3.3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分析与建议

除了以上差异,进入大学之后,物理失去了高考科目的地位,在学生的认知上地位有所下降.并且,在大学中,学生对日常学习和课余安排的选择更加自由、课后活动的多样化,使同学们投入物理学习的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课程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倘若最初的学习中未能及时跟上节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同时,课程难度加深、教学方式不适应、自学能力不足,以上差异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较大障碍.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情况、课堂上思考问题的积极程度、课堂上记笔记的情况、做物理作业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错题订正情况、课后复习方式、物理学习过程中总结的频繁程度、选择参考书的情况等,都反映了以上众多因素在大学都朝着不理想的方向发展,并对物理学习造成消极影响,最终以学生成绩下滑的形式反馈出来.因此,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学生们要充分端正学习态度,对物理学习在思想上有深刻的认识.这一点,辅导员及任课教师也应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强调物理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并指导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顺利渡过适应期,为大学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积极自主思考,培养自学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及终身发展做准备.

3.4其他方面的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主观题的反馈发现,大学生除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上出现问题外,还有一些方面也对高中与大学物理学习的衔接上造成不良影响.(1)高等数学知识的储备不足.大学物理和高中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对数学的应用及依赖明显加强,数学不过关将直接影响到物理的学习.(2)课程设置不合理.物理课程的先行课程没有安排在大学物理教学之前.(3)班风、学风的影响.学风建设优良的班级,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浓厚,态度积极,而学风一般甚至很差的班级,整体氛围则会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削弱学术交流.(4)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进行与学习不相关的事务,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参考文献

1孙红霞.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研究.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王乐新,朱文霞.新课标下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研究.高师理科学刊,2015(08)

3罗仁俊.关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衔接问题的讨论.中山大学学报,2005(03)

4于军,朱伟玲.论大学物理热学部分与中学物理的有效衔接.物理通报,2011(03):11~14

5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硕士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李艳红.大学物理课程与中学物理课程的衔接研究:[硕士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2

7李宁.解决地方物理教学难的问题.红河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