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

第1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道路工程 ;市政道路设计

一、市政道路设计的不足

1、城市道路规划明显不够严谨

从当前城市建设的角度上说,首先要做好道路规划,而在这之中规划位置又是决定能否真正做好城市的关键因素,城市建设主要跟周围环境,如旅游景点街道、等设施相联系。目前,城市道路建设没有规划,整体设计比较随意。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道路规划速度过慢,满足不了城市的飞速发展;第二,某些利益的驱使,一些相关责任人为了获得私人利益存在各种影响土地规划建设的问题。

2、道路设计缺乏群众参与

人民群众参与道路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加上进行道路设计时缺乏独立性、公开性,领导只是凭着自己的判断进行规范,这样就大大的违背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在规划时没有保护文化的意识。在对城市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部分文化古迹以及风景名胜遭到破坏。在规划的过程中,也会破坏到生态环境。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面貌得到更新,但是城市生态环境却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片面的追求速度也是影响城市建设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道路在拓宽方面通常比较窄,通常只有几条主干机动车道。而这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各方面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问题特别是堵车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城市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良好的规划。而是直接对旧街道进行拓宽,而随着机动车量的增加,不断增宽的机动车道,占地面积进一步增多。此外在道路交叉口位置的设计也不合理,在这些交叉的位置由于设计不合理,使得车辆运行的速度受影响,通行能力变差,因此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主干道数量过少,特别是下雨天又由于雨水过多不能及时排出去,因此很容易引起雨水堆积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道路建设也存在着组织相对较复杂、建筑密集度高、在很短的建设时间之中就有很多的布线等等。作为重要的政府工程,城市道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施工时,只按照工期完成任务就会降低其施工标准。在者很多主干道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不合格的基础建设,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出现各种路面问题,在进行道路规划广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口密集的问题,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

二、市政道路施工需要注意的细节

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首先要把道路功能放在第一位,道路功能除了要考虑其交通性以外,还要充分注意到其生活性、浏览性等相关问题。当然了在进行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道路施工所需要考虑到的特色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其后期的运行,从而促进道路施工的全面运行。

为了更好的满足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发展危机。很多城市正在慢慢的失去了本城市特色。这也加大了全球文化问题。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人民群众对精神方面的需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而这就要求城市在设计形象时,就更需要满足其个性化的要求。因此对于从事城市设计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以尊重城市历史为基本前提,充分尊重城市的文化、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同时还要注意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在我国道路条件相对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城乡结合部车道多以双道为主,一些车道还出现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不分等情况严重,而这也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因此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城乡协调发展。为了使快行车辆的驾驶员不必忍受在慢行车辆后面行驶,确保驾驶员安全超车,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进行道路设计一定要注意超车视距,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道路设计上,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

三、如何进行市政道路设施

1、以地面特征进行设计

在进行路路设计时,设计者一定要做好道路的现场研究,特别是对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周围的建筑特点,包括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各方面的因素。对于那些道路周围有人文景观,或者自然景观的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尽量的将这些景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自然与道路环境。

2、合理的设计道路横断面

1、横断面的设计是道路设计的关键

道路性质、道路的等级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的一些条件,特别是在横断面设计时,而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就要主分做到合理布局,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因为道路交叉负荷比其它地方都要严重混乱、特别是在车辆较多、存在着超车、无故停车等问题都有可能坐加重交叉口的交通组织管理难度。在车道设计中如果没有设置分隔带的话,那么其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这个原理我们也可以知道,盲目的增加车道的数量并不能有效的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根据我国交通违章情况,在城市主干道中,双向机动车道的数量最好不能大于8条。如果在在严格控制双向机动车道的数量里,存在的交通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就必须做好道路的改善工作,适当进行调整交通组织,科学的做好平行道路的修建,改善城市布局,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混乱等问题。

2、人行道及非机动道设计重要性

不可否认的是非机动车辆仍是当下老百姓最主要的一种出行方式。因此在进行车道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减少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影响到机动车辆的交通情况,而是应该使两者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宁宽勿窄的原则,千万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交通方便而盲目的缩短非机动车道的比例,建议从局部发展到整个交通组织的方式进行非机动专用车道的修建。

3、布置综合管线

设计者在布置综合管线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同步建设,其二,协调性,此目的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协调性;其三,经济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四,从近期设计考虑远期设计的结果;其五,统筹规划;其六,尊重临时性与永久性的结合。在布置综合管线时要把人行道布置放在首位,在充分保证人行道布置时才考虑车行道,如果管道检修次数比较多,需要在人行道进行优先布置。充分借鉴国外设计主干道方面的经验,从而改善沿线环境,方便管线管理,做好地上管线系统,对日后出现的反复开挖等问题有一定帮助。

4、完善公共交通设

对公共交通进行设计,有助于对城市交通道路压力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时,如果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则有可能加重道路的压力。比如说为了缓解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对人行道的影响,可以在人行道的树外侧设计单独的非机动车道、可以把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点放在非机动车道的空间式等等,这样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5、做好监督工作

做好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可保证道路规划,同时对整个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建议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城市道路建设的审批工作,对道路设计、规范、施工等各个环境给予严格的监督管理,如果发现违法行为一定要及时纠正,或者利用法律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一定要实地考察,充分尊重现有道路条件,同时还要发挥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工作,严格进行审批,从而促进市政道路设计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温善敏,温善瑞. 市政道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11(01)

第2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由此机动车的数量增加,这就对城市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城市交通中,道路的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是先于其他设计的,其对道路的交通功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就要做好道路横断面设计工作,为城市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系统性

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照明、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如道路专业表达的是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内容,而交通专业重在表达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内容。

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二、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

1、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的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即设计车速)、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在对横断面的设计当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结合近期的规划和长远的发展相结合来进行,做到近期工作为远期工程做铺垫,同时在近期工程设计时要预留管线的位置,以便于在远期工程建设时所用,同时在路面的宽度和标高等方面在设计时都要为长远的发展留有余地。

2、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

对道路改建时可以采取增辟车行道、展宽道路等,同时也可以采取交通管理措施,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开来,或是有两条平行道路时,改为单向行驶,从而减轻拥护的程度,加快车速。对于在主商业街道上,可以在保证公共交通通行的同时,对其他机动车辆限行,这样可以充分保障行人的安全。

三、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点

城市道路人流和车流量较大,交通性质及组成成分都较为复杂,因此横断同的布置是十分关键的,城市道路主要有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因此在对横断面进行设计时,主要是要根据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结构还确定各部分的宽度,从而实现合理的布置。

1、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上的组成上,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占主要部分,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位置设计,可以根据道路的情况设置为一个车道上行驶,也可设置为分隔开行驶的,这需要根据道路的性质来确定,同时还要针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计算,车道的宽度和设计和条车道才能保证通行的能力,在设计时,根据不同的道路的性质所要实现的设计指标不同,快速路主要保证车速,而其他路主要保证通行能力。另外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安全距离,这点每个城市都有不同。

2、人行道的设计

人行道的设计主要是从行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时行考虑的,对于繁华的路段,还要考虑人的通行能力,同时还要留出绿化的宽度。一般认为道路总宽度与单侧人行道之比在5:1~7:1的范围内是比较合适的。为了保障人行安全,路缘石应高出路面高度10~20cm。同时人行道下面多数为管线的埋设位置,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施工的安全,另一方面对交通不会形成影响。

3、横坡度的确定

在对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排水是基础问题,如果设计的坡度不当,在路面的积水得不到有效的排除,不仅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对道路结构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坡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排水的速度和效率、行车的速度和车行道的宽度,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坡度设计的过大,排水较快,但是车辆行驶易发生打滑和倾覆。但是如果坡度设计的过小,积水无法及时的排出,也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同时对路面保养不利。所以说在对路面的横坡度设计的过程中,要从道路和车两方面综合考虑,使坡度达到一个适宜的值,保证道路的交通功能。

4、横断面的综合布置

(1)一幅路是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布置在道路中央,可以采用划分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只划分中央车道线和不划线三种方式灵活组织交通适应于机动车与自行车流塔较小或其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错开的道路可以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由于其造价较低组织方便。故流量不大的次于道及支路较多采用。

(2)两幅路是利用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车行道一分为二,使车辆对向分开行驶。它可以采用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两种方式组织交通,一般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相对较大但自行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近年来,取消了自行车道(即不划线方式)的两幅路将逐渐成为城市采用最为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3)三幅路是在道路两侧用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一幅路的行道一分为三,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两侧均单向行驶自行。它主要用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较大的主、次干道,随着自行车的减少,单独建设的自行车道对道路用地的资源浪费和机动车道的拓宽处理方式也成为道路横断面改造的首要问题。

(4)四幅路是在三幅路基础上。再利用中央分隔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它原主要适用于宽度较大机非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但与三幅路的原因相同,四幅路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最终将被两幅路所取代。

5、道路边坡

现行工程技术规范中,道路挖方边坡一股为1:0.1~1:1.0,填方边坡一般为1:1.0~1:1.5,边坡形式多是直线,这利于设计人员计算。但是,维护机械设备在l:3和更平缓的坡度上工作效率最高;l:4和更平缓的坡度能减少车辆驶离行车道时发生严重事故的危险性。挖方坡面上有利于车辆驾驶者实现对车辆的控制,同时,因为坡面平缓,有效的减少了冲击力,降低了危险性。同时平缓侧坡可以有效的延长视线,流线型的界面能减少风化和雪堆。

结束语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外来人口在近几年内激增,市内车辆过多致使交通拥挤市政道路中的横断面设计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意识到。由此可见,如何合理的确定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宽度既能做到节约工程造价又满足近远期的交通需求已成为当前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林.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7).

第3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 排水 管道 设计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城市越来越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城市建设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象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而给排水管道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内容,更是童中之童。它是保证城市道路通畅,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市政基础设施。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管径给排水量的确定

排水量确定: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污水设计总流量Q(L/S):Q=Q1+Q2+Q3。其中Q1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一90%采用;雨水设计流量Q(L),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给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确定;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比计。

2、给排水管材的确定

给水管道通用管材有承插式给水铸铁管、球默铸铁管,焊接钢管,镀锌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管、塑料管、复合管等;无压排水管一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道需要承受较高压力或对渗漏要求严格的地方,才采用金属管材。较为常见的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近几年,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等也在室外排水工程中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市政谴路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

1、施工放线

在排除地面可见障碍后便可照图打桩撤灰防线。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后因开挖受限制,开挖面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造成塌方伤人事故。特别要注意的是管道与道路交叉的部位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采取封闭路段或半封闭,挂红灯等必要的措施。施工方要选派得力人员昼夜值班,加紧连续施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地完成。城市排水管道施工面临的最大难点就是管线长、占线长,施工占用面宽,严重干扰和影响地面交通,因此特别要提倡文明施工

2、管沟开挖

根据管线的地质状况和分布情况,管沟开挖以机械开挖与人工配合的方式进行,开挖出来的土方要及时运走 免影响交通,保证基础施工和管道安装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3、施工测量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为保证每道工序完成后检测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在自检自测的工序中要求允许偏差精度比规定的精度再提高50% 。

4、条基制做

管沟开挖验收合格即可按图纸设计要求的尺寸和标号、中心线等施工,一般在施工中如果工期紧,考虑到保养、气候、砼远距离运输等不利因素,可以采取提高标号的方法,争取迅速达到一定强度后下管。

5、砌检查井

挖沟槽时即可将检查井中心桩依井基圆圈相应尺寸挖好井基,经测量正确无误后连同条基同时浇筑制做完成,经保养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下管.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特别要注意不同管径的管底高程与井底高程的联接最容易出错。管材放稳调直管线管口,高程正确即可砌井。还要注意管底高程,井底高程,井盖高程的正确无误,完全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经通水查验不得出现积水倒流的现象。

6、管沟回填

管道回填一般采用人工回填,圆填前槽内不能积水,并且要及时清除槽内遗留的杂物。回填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排水管道整体性,这也是造成管道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同时它对道路路面平整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管道回填各部分的压实度有不同的标准,管道两侧压实度不小于90% ,管顶0.5m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85%,其他部分按道路路基压实度要求回填。这样,充分保证了管道的回填质量,使道路路面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常见问题施工预防措施

1、管道渗水漏水预防措施:

(1)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抗渗能力差,容易产生漏水。

预防措施:混凝土管不允许有裂缝;钢筋混凝土管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缝,管内鹾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05mm ;合缝处不得漏浆;.所用管材要有产品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子内、外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蜂窝、塌落、露筋、空鼓;管道安装前逐节检查,对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管材禁止使用。

(2)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引起渗漏。

预防措施: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沟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沟槽开挖槽底土壤避免扰动或受水浸泡,若扰动或受水浸泡,应挖除松软土层,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平基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泡水,并应进行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5MPa以上时,方可下管;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3)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

预防措施: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

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浆,以防渗漏;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要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4)管道接口选用形式或其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接口开裂引起渗漏。

预防措施:选用质量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合理选用管道接口形式;柔性接口,首先要用钢丝刷将管口外壁刷毛,清理干净并保证干燥,然后根据接口材料,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刚性接口,抹带前,接口处应凿毛洗净,抹带砂浆应分两层做完,用弧形抹子捋压成形,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护;若管道DN≥700要勾捻管道内缝。

2、回土沉陷预防措施

沟槽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淤泥、腐殖土、杂草,不得采用液化状的粉砂、细砂等回填;管槽回填时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夯实机具,管槽胸腔以及管项30cm以下部位管用人工夯实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以上部位回填宜用蛙式打夯机夯填或轻型压路机碾压;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到设计要求压实度,且分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回填大于5cm的砖、石、冻土或其它硬块。

结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越来越重要,而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人们生活的重要依附设施,其质量自然意义重大。目前,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还存在很多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通畅,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第4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保证;优化设计;

0引言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市政道路的设计对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宜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理念的认识的在不断地提高,在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生态环境,宜居环境等因素。要科学的设计市政道路以便使城市的交通、环境得到改善,并且能够促进城市的宜居水平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对市政道路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相关的改进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1道路设计的质量保证

城市道路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决定于工程设计的好坏,工程设计对于施工、监理和养护来说至关重要。深入细致的可研研究、方案、扩初和施工图,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筹备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证,业主往往不要求设计单位做可研报告,即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不例外,缺乏路网协调性的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包括对车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因素的系统全面考虑。道路等级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如果仅给出规划红线,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会出现新路修好了,拥堵随后又出现了,设计人员也成了治标不治本的工程医师。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不够协调有关,所以,交通分析是城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2城市道路的现状及思考

2.1自主创新

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图的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论证,更没有时间去创新,只能“没有项目等项目,有了项目赶项目”,为了赶时间,设计人员免不了出现套范、套图纸赶任务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有的设计院内部缺激励创新机制,项目设计科技含量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料、新方法不够重视。在当今环保、节能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设计单位、业主部门大力提倡自主新,鼓励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在道路工程设计、建设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2.2灵活设计

国内设计道路的设计是按全国的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或公路有关的设计规范进行的,各省市区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都得按规范设计,这在设计中不免出现雷同,特别是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地理特点多,若设计上一刀切,难免会出现后遗症,所以在使用规范时允许有一定范围的灵活性的想法是值得探讨的。在美国,也有类似于我们的全国性的“规范”―《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政策》,这一规范手册俗称“绿皮书”。该规范实际上是道路设计的参考指南,在美国各个州甚至许多县、市都有符合各自特点的道路设计手册或者说设计规范,但它们都以绿皮书为基础,或多或少地参照了绿皮书。但绿皮书实际就是设计者推荐设计的参数或参数范围,它允许设计者发挥灵活性,特殊项目特殊设计。

3优化城市道路设计

3.1机动车设计车辆尺寸分析

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C90,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主要以三种车型为依据: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和铰接车。例如小型汽车,规范要求以总长5m、总宽1.8m、总高1.6m、前悬1.0m、轴距2.7m和后悬1.3m为统一的参照标准,这里总长是指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总高为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距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型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马路上出现了各种尺寸的小型汽车,有越野车,有吉普车,有加长轿车等,有的小型汽车的总高达到了l.8m,新奥迪A6、红旗旗舰等车宽都在1.8m以上。有的车总长超过了5m,甚至达到了5.8m。车身较长、轴距较长的车,其转弯半径就大,故用总长为5m、轴距为2.7m等指标作为设计尺寸的规范已不能涵盖全部的小型汽车。这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应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3.2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

在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宽度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汽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大,同时,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在这情况下,有必要对现有机动车车道宽度设计标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总体上来说,我们的道路设计规范机动车车道宽度要大于欧美、日本等国的设计标准。美国各地城市一般的车道宽度从10~12英尺(3.048~3.6576m)不等,通常外侧行驶道要宽,内侧或转弯车道要窄。日本的更窄,其城市的干线道路的车道宽度主要有3.5m、3.25m、3.0m等。我国规范中40km/h及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已等同于我国的高速公路的车道宽度,等同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的高速公路,意大利的太阳公路的车道宽度;不分大、小车道,不计交通流量多少的3.5m车道宽度规范,已显得古板。实际上,在我国已有城市的交管部门,按实际情况对道路车道宽度作了一定的缩窄尝试,1997年,北京市部分道路的车行道宽度从3C3.7m缩小为3.2C3.5m,经缩窄路宽增加车道后,对当时的交通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杭州等城市也早已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对车道宽度成功地进行了缩窄。因而,现有的城市道路车道宽度规范,应有一个灵活的范围。

3.3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的扩建或改建中忽略了缘石坡道和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而2001年8月1日中国残联、国家建设部、民政部就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C2001),规范规定在城市市区道路、城市广场、卫星城道路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及旅游景点道路,设有路缘石、人行道及各种路口应设计缘石坡道,公交上候车站地段应设计提示盲道等。无障碍设计既加强了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自信以及自强、自立的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精神。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设计工程师应加强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设计出具有人性化符合标准的道路。

4总结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随着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决,原有的设计理念及规范已渐渐的不适应这个时代所以作为设计工作者也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设计状况做出思考和研究,使得设计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总之,在道路设计上力求更科学合理外,还要使道路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更多地体现 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新理念,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刘剑峰.市政道路设计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

第5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结构形式,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是当前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起居条件,而且还能使城市空间得到美化。但是在实际的市政道路规划中,由于市政道路本身的体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与规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对市政道路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就要求能够结合影响市政道路规划的各方面因素,对其设计进行不断改进以及完善。

1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在一些城市道路中,由于对道路网的等级设计不够合理,因此导致一些城市道路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在城市道路运营的过程中出现道路交通混乱的现象,对城市秩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部分城市的交通主要集中在部分道路中,且城市道路中间的连贯性不足,从而导致城市的分流系统很难形成,不能将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系统功能发挥出来[1]。其次,城市道路网点建设不够完善与顺畅,在部分路段与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存在与实际的交通情况不匹配的现象。因为,我国的传统市政道路规划建设中,缺乏系统、科学的交通工程理论的指导,对市政道路中的交叉口红线、车道数以及对路段的设置都基本保持一致,这就使得城市道路中的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不足,且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一些城市中,受到经济条件、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行再次的道路扩宽与改造不够现实。为了能够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在进行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交叉口渠化改造的重要性。再次,就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道路的结构与宽度来看,还不能够从整体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对道路网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该城市的道路交通流、城市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以及城市车辆运行速度等相关因素的思考。不能对车道的数量、宽度以及道路的承载力等进行分析,也缺乏对道路规划建设对城市景观影响的相关分析。在市政道路设计施工建设中,只是单纯的对道路进行施工建设,仅仅考虑到了道路的宽度、机动车道数量。虽然从理论与道路布局来看,其条理比较清晰,但是在每年的城市交通中有很多交通事故,这就说明可能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最后,对市政道路使用寿命的设计参数不够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要求城市的主干道使用年限为20年,次干道的使用年限为15年。但是在实际的市政道路建设与运营中,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很多城市道路尚未达到使用年限标准,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现市政道路结构性损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对市政道路设计施工时,为了实现其经济化目标,往往就容易忽略其施工质量,不能达到使用年限标准。

2市政道路规划设计

2.1对市政道路结构形式进行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城市的发展,就要对市政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即道路系统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城市用地规划以及城市交通的需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城市用地需求,城市的自然条件与建设条件,从而能够设计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统。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有几种比较常见的道路结构形式,包括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以及自由式和混合式。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采取这几种市政道路结构设计,在郑州、太原等市政道路设计中就采用了方格网式的结构形式。就我国目前的一些大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市政道路结构形式设计来看,大多会采取将市中心作为道路网中心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将市中心作为道路网的中心,并设计能够通往中心的放射性道路干道[2]。

2.2市政道路规划的设计思路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城市的当前道路状况、城市的地形、地貌以及已有建筑的拆除与再建等问题进行考虑与分析。还要对当前的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针对该问题制定一定的应对措施。还要对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行检测,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探索。还需要考虑到城市居民的交通习惯与一些识别性的要求,合理的应用城市中的原有道路,根据城市车流与交通的需要,设计合理的道路间距,从而满通需要。例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将自行车路网间距控制在100m~150m之间,如果机动车交通为250m就要尽可能的避免错叉的出现,这时就可以采取开辟小路来对整个市政道路交通起到缓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对城市的旧城区的建筑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引导旧城区的人流与车流向外疏散[3]。例如在玉林市的市政道路设计中,综合该城市中的非机动车的总数量等数据信息后,参考一般的非机动车设计的基本宽度,设计其非机动车的车道在1m~2.5m之间,三轮车在2m~2.5m之间,自行车为1m。同时,为了能够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同时,还能使得市政道路满足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的需求,还要对道路进行路线性设计。一般道路可以选择曲线设计,这样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其视线内的城市景观一直在变化,也能有效的缓解视觉疲劳,从而有效的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

3结语

在市政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通过结合当前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与投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能够设计出符合城市规划发展以及城市空间规划需求的市政道路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规划,也能使城市的交通供求保持平衡,更好的满足现代城市建设需求。

作者:吴志睿 单位:广东中天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9):277.

第6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国家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规划市政道路建设时,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充分的为我国社会弱势人群着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残疾人出行。因此,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深得人心,满足了残疾人的出行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关注残疾人的理念为无障碍设计提供了发展空间和需求。

1.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概念

我国不仅仅是人口大国,也是残疾人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最多的国家,由于城市道路设计不合理,无盲道、无轮椅坡道等因素引起的出行不便,使得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无障碍设计理念的道路,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出行便利,成为可以在城市中自由行动的群体。而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就是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具有出行障碍的人群,既可以方便他们的出行,又可以规范城市的交通体系【1】。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一下2类人流:(1)残疾人,残疾人流是指由于身体缺陷导致机体某些功能的丧失,如色盲、瞎子、耳聋等。(2)障碍人流,障碍人流是指受到客观的环境条件限制,如老年人、孕妇、小孩等。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的了解以上人群的出行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目标,才会使得道路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

2.目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状

我国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先是从北京提出的,从1985年提出至今,经过法律法规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无障碍设计体系。如在大型旅游景点都设置了盲道专区和坡道,方便了障碍人群的出行,也为残疾人提供了游玩的机会。

2.2国外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现状

美国作为提出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最早国家,为实现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市政道路提供了法律支撑和物质支持。在欧美国家大量的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建设,大大的提高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出行率,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且欧美国家的盲道设计大多较为规范,设施也更为先进。许多人行天桥及地通道都实现了电梯自动化,极大的便利了残疾人的出行。

3.无障碍设计的要点与原则

3.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要点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要点就是为更多的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出行便利。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可以根据各种群体制定不同的道路设计规划,致力于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出行需求,最大程度的减小残疾人的出行障碍,一旦克服了出行障碍,他们也就成了无障碍者。

3.2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国家针对我国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提出了要求,无障碍设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五点要求:安全、可用、无障碍、可接近、可达到等【2】。以上原则旨在提高障碍人群出行的安全性,帮助障碍人群安全达到目的地,并同时满足不同障碍人群的需要,尽可能的兼顾所有人群的出行要求。而在我国人口分布中,残疾人口及障碍人群所占比例不容小觑,且分布范围广,统一管理难度大。因此,在进行无障碍设计城市道路时,必须要落实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无障碍、可接近、可达到的高效原则。

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注意事项

4.1台阶的优化。在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中,台阶设计随处可见。在进行台阶优化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台阶的设计高度及宽度,还可在坡度较陡的地下通道和台阶较高的人行天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扶手,不仅方便了障碍人群,更对人们的通行安全进行了保障。在路面的设计可以采取醒目的颜色标示,引起人们的注意。

4.2坡道的优化

坡道可以设计成一种坡度较小的行进坡道,方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经过,还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缘石坡道,保持坡面的平整性,下出口略高于行车道,确保残疾人的通行安全。

4.3盲道的优化

传统的盲道设计采取醒目的黄色地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盲人提高了便利,解决了盲人的出行问题,但是地砖的设计凹凸不平,盲人在上面行走时间过长脚部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没有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使得很多盲人并不愿意在盲人专用道路上行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盲人的出行问题。为了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现对盲人专道的设计进行了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盲道的位置和行走方向应该要保证残疾人能够顺利的到达目的地,确保残疾人的通行安全:(2)盲道设计要符合规范,在盲道周边要避免出现井盖、树木、台阶、电线杆等障碍,在需要转弯或盲道尽头应设置相应图案进行转换以此来提示残疾人【3】。

5.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的应用措施

5.1基于视觉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盲道北向砖应该处于盲道和进入盲道之间的位置,盲道北向砖可以采用内侧圆形砖和外侧轮廓砖,外侧的圆形砖将普通的路面方形砖的中心呈圆状挖空,形成中间带孔的轮廓砖,而内侧圆形砖的直径略小于外侧轮廓砖的中心挖空直径,其表面设计的有“^”形状的符号,该符号指向北方,将带有“^”符号的圆形砖铺于外侧轮廓砖的中心,就形成了盲道北向砖,对“^”符号的砖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方向正处北方并进行固定。如此盲道北向砖便可以随着路况灵活的调整方向,保证了盲道北向砖与周边砖的紧密连接,又为盲人指明了方向,避免了盲人走错道路【4】。除了盲道北向砖以外,还可以建立导盲路牌,导盲路牌应距离盲道边缘不远,以0.6~1.0m为宜,且导盲路牌的高度应在1.3m左右,这样既不妨碍盲人走路,又可以帮助盲人进行触摸。导盲牌上的信息应当简单易懂、触摸感明显、帮助盲人精确、迅速的读取信息。

5.2基于肢体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对于肢体有障碍的人群,在坡道上设立易于乘骑轮椅通过的行进坡道,而行进坡道的特点是坡度较低。缘石坡道应处于人行道2侧,有效的清除了路边缘石给轮椅者带来的障碍。坡道的防滑程度也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进行控制,应时刻保持坡度的平整性、坚固程度及摩擦力度。在坡道上不易采用防滑纹路,严重的破坏了坡面的平整性。

5.3基于语言障碍的道路规划设计措施

交通标识牌应设置在明显的地方,牌上采用醒目的颜色来进行对比,其道路示意图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明白道路的方向及所在位置。标识牌上的文字信息应明显的凹凸不平,字体大小适中、高度适中,便于人们观看,同时也要满足视觉障碍者对信息的读取。

6.结语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中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城市道路建设不可阻挡的科学发展方向。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有效的保证了残疾人及障碍人群的出行安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一个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有利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健. 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4:74-75.

[2]曹晓丰.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 低碳世界,2013,22:147-148.

[3]张鹏.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 环球人文地理,2014,10:35.

第7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municipal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ity, from function simply to consider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o meet the traditional spec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road ornamental function, functional and comfortable, convenient and user-friendly design demand function. So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of municipal road design display in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municipal road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of humanization design, and then from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road facilities design, barrier-free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application.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humanization; design; people-oriented; barrier-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F2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增多,导致了市政道路现代化交通的变化,这既带来了交通的自由、方便、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噪声、交通拥挤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在于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愈发重要和深远,特别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要将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的交通活动需求,使道路交通实用、安全,并且舒适、美观、便利。

一、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一)设计目标

城市道路人性化规划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便捷、安全的交通,提升人们的心理感受,让居民从心理的角度产生对城市道路设计的认同,通过景观的物质手段达到环境宜人,从而追求生态连续、多元共生的社会目标,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

住区道路是市政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要合理衔接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科学组织人行道路与车行道路,要集约化使用土地、整合化规划设计、系统化组织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

道路的使用要能满足将来的机动化发展需求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应该采取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时要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规划、建设,在实践中采用合理的、灵活的可持续的方式。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就是以人的需求为基本要求,创造出灵活的道路网络、多样的断面形式和宜人、友好的交通空间,更加充分考虑老人及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独特需要,考虑他们的活动时间,出行路线,选择方式等。

优化环境原则

在满足居民对住区道路交通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交通对住区社会、环境的负效应,减少空气、噪声污染,最小程度地使用和消耗资源,追求总体效率最优。

二、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要点

(一)市政道路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平面线形设计,就是在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引导下,不仅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和快捷的交通方式,而且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减轻较长时间驾车带来的疲劳,增加驾车的舒适感。传统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普遍的线形,虽然其设计简单、距离短,但是单调使驾驶人员感觉枯燥、乏味、精力不集中等缺点;新型的线形设计应该是直线、圆曲线、回旋线。对各种线形的选择,结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与沿线两侧风景和建筑物相结合,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尽量避开长时间的直线行驶带来的单调感,消除驾驶员的感官疲劳,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平稳,进一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市政道路横断面的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多,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得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或6m,次干道3m或4m的模式。

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

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第8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工程设计;要点

就现阶段的发展来说,市政工程设计成为了首要关注的问题。第一,设计方案会直接决定市政工程的修建效果,以及投入效果;第二,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一个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且把握好优势和劣势,实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设计。在此,笔者总结了市政工程设计的几点要点。

1、充分重视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

市政工程设计在目前的相关工作中,除了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以外,还需要设计出多元化的方案。原因在于,市政工程施工地点的周边环境会有一定的变化,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效果、施工进度、竣工检查等工作。比方说路网的竖向规划设计可检验建筑立面设计是否合理与可行,特别是在山区城市,规划地坪标高的不合理会造成大填大挖,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由此可见,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对施工地区的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和分析;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周边环境的变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修建市政工程;第三,当环境、居住、办公等一系列的因素与市政工程相冲突的时候,必须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能一味的偏袒市政工程。

2、路基路面设计

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的基层,相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会严重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如果这些裂缝不及时处理就会使路面破坏。

第二,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最普遍的问题,其有着复杂的成因,此外影响因素也很多,其最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造成的。处理桥头跳车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是:加强地基处理、设置大尺寸搭板、提高压实度、设置过渡路面结构,同时设计时还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

第三, 路基路面设计。当路基存在拼宽情况时,应结合实际经验考虑周全。首先,根据理论以及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想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这可以将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小于0.5%。然后,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路和老路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是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然后按照新建路基处理。这样既降低了填土的高度,还减少了新征用地,同时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最后,在应用土工格栅时,要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20cm处的格栅,在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比如在压实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需要另找场地拌和好了以后再运来摊铺压实。

第四, 路基拼接。为了充分保证新老路面的拼接质量,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等。在河塘路段,尤其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会经常出现纵向裂缝。

3、设计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对于市政工程来说,在很多的设计当中,都要根据"以人为本"的精神来进行设计,因为这种工程毕竟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而修建的工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要从市民的角度出发。相对而言,现阶段的市政工程设计有了很大的改变。比方说,在小区竖向设计当中,表现出了错落有序的状态。而且,道路坡度与交叉口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人出行需求。在日后的设计工作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第一,设计之前可以对周边市民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广大市民的最大诉求和根本意愿;第二,以后的设计工作,需要在具体的设计元素、周边景物元素、人们的意愿体现方面努力。让市政工程的各项积极作用扩大化,促进城市化的各项工作进行。

4、道路绿化设计

绿化城市道路有助于组织街景,还可以改善小气候,此外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多变的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在绿化设计城市不同类型的干道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特性来进行植物种植。绿化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点的不同来配置,例如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从人的整体需求出发,设计出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玩耍的道路,实现其观赏和游憩并举功能,还要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防护型干道的绿化植物主要作用是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和噪音,同时也兼顾观赏功能。植物的配置一般选择具有抗污染、吸灰尘、隔音的植物, 比如雪松、桂花、珊瑚树、圆柏、夹竹桃等。绿化设计的时候,主要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层次感,既能起到观赏的效果,还能形成良好的防护。园林道路的主路绿化是整体园林绿化的形象和风格的代表,因此植物配置应该有代表性,形成一定的氛围。绿地的次干道通常是曲折的,因此植物配置在视觉上应疏密有致、有遮有敞、高低错落。不但可以有草坪和花丛,也可以有灌丛和树丛等,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5、市政与建筑、小区环境的有机统一

市政设施是为建筑服务的,应力求服从建筑布局的需要,市政设施可以做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市政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与建筑、小区环境有机统一已经成为了一项不成文的硬性规定。首先,城市小区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较多,并且经过不断的优化,已经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市政工程虽然是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毕竟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在设计的时候,起码要保证市政工程不与建筑、小区环境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目前的设计方案缺乏一定的兼容性。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实现统一。主观上尽量让市民觉得市政工程不要太过突兀,客观上要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结 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相应出现。在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时,应将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努力,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我国城市形象将很快得以改善,城市内涵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第9篇: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规划设计;问题;解决对策

1 引言

市政道路的规划对于道路设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城市的建筑主要就是根据道路的规划进行的,城市中的广场、街道、旅游景点的建筑都要先进行相应的规划才行。但是如今的城市建筑过程中基本上都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规划设计,或者是规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另外,市政道路规划中往往忽略质量重视速度,市政道路规划中普遍存在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建设速度,忽略建设的质量,只重视自己的业绩而不重视城市的正常发展,不但导致市政道路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此,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市政道路规划中常见问题分析

(1)市政道路规划缺乏远期规划。现在很多城市路经常修,交通拥堵却没有得到改善。受到资金的约束,城市道路建了,配套的管网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雨天道路排水不畅,城市道路经常开挖埋设管道。新建道路设施承受不了过大交通荷载,未到使用年限就已破损。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道路设计缺乏远期规划。

(2)整体格局规划设计不合理 城市的道路整体布局存在设计缺陷,道路的功能和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一直以来,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始终以机动车为重点服务对象但实际上机动车占用道路资源越来越多,交通拥堵不但没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道路建成后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实际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前期的路网规划设计。最近几年,我国的路网设计带有显著的工程设计理念,而鲜少考虑交通方面需求,致使建成的道路无法满足车流、人流、横断面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结构设计不科学。

(3)市政道路网的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进行市政路网规划时,过多考虑当地交通需求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乱停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断头、过窄,在非机动车道随意设置减速坎;刻意减少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通信设施,造成道路上人流与车流相互占道,交通事故频发。

(4)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 道路系统施工图设计主要涵盖了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系统总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各组团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等内容。道路附属设施的规划设计包括各类管线工程及临近道路城市配套设施。道路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城市路网的规划和设计更直观、更全面。

3解决城市道路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做好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规划设计

(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必须严把质量关。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合理规划步行、自行车道及停车设施,并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尤其是城区次干道和街巷的绿化,为自行车和行人提供舒适的道路环境。(2)设计市政路网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横断面上车道等的比例,车道宽度应满足车辆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等要求,同时兼顾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车种的普及,要不断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安排横断面上车道与分隔带的比例,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同时从道路的附属设施布置和维护出发,调整好断面各部分的比例,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3.2道路节点的设计

(1)道路节点功能分类原则。从道路节点功能分类的角度上来讲,市政道路的节点规划建设要能够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2)道路交叉口设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一是做好路网与建筑设施的衔接配套、互联互通工作,打造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二是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厅公路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推进路网设计前期工作,提高路政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即要求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须兼顾市政路网的协调发展,要将市政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作为重点规划项目,要把握全局,而非单一的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新建及改、扩建城市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在城市路桥改造中,严禁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式拓宽机动车道。同时,应适当拓宽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优先通行。通过调节道路整体性的设计,对交通系统的修复和管理能够获得较高的效率,同时成功率也大大增加。

3.3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施工图设计

(1)注意小偏角的设计。小偏角是平面定线的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解决在定线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道路的设计速度较低,小偏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在工程比较艰巨的路段还是可以设计小偏角的。但是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量避免使用。(2)避免最小纵坡。合理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道路纵坡的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完整性,以防止水流对路基边坡的冲刷和对路基的破坏。设计道路纵断面时,纵坡坡度不宜小于0.3%。这不仅仅是为了配合最小排水的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保障。(3)超高及加宽的应用。超高问题是市政路网设计的又一个缺陷。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市政路网的设计常常存在很大的争议。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市政路网规划必须考虑行车速度,但是切忌以偏概全,过于关注行车速度的要求而采用小半径的方式增加超高段,尤其是不宜用在挨近交叉口的路段设计上。在现实条件下,若无特殊要求,圆曲线线形的设计应尽量不采用超高的曲线半径,如果不得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它的超高坡度也不能大于1.5%,也就是不能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加宽车道是当前路网改造的一个主要方式。实际操作时,宜在机动车道内侧加宽车道。若加宽车道内侧有难度,则可同时加宽车道内外两侧,以确保加宽后的车道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通行。(5)路面结构设计。各地在道路设计建设中,道路的线型断面以及交叉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要求,主、次干路上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原则上要进行硬隔离。慎重选择“慢行一体化”道路设计,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确需采用的,要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论证会,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4生态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要结合道路周围的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道路规划和周围的协调性,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道路周围的景观创造和划分要根据其特点,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资源为目标,利用不同的感觉要素形成各种各样的景观框架,然后不断增加目标的范围,从而形成连接不同城市的景观网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