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

第1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1.1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体系,只是附属于理论教学,进而造成对实践性教学的不全面认识,只是注重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而缺少对职业价值观及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还会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活动安排的不系统以及对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只是将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掌握,而对相关学科知识如企业的整体运作等的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不足。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社会人才市场对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

1.2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过低会导致学生缺乏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专业实践能力差,不能顺利就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与实践结合,会计专业的理论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时,应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相结合。而理论教学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其从事职业所需的最基本、最实际的知识,给技能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且因我国会计实践性教学在高校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仍然重视理论课的教授,而轻视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课程比例过少,使得其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适应,限制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无法达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1.3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因高校会计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足,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需要。为加强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培养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模拟实习后还应进行实地实习。校外实习是一种很有效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但因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得学校和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企业等会计职业界的联系不足,导致无法实现长期的、固定的联系机制和合作关系,导致传统的实习基地基本丧失。且因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的环境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司、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公司、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可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且其没有义务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的服务。且即使是学生自己与实习单位取得了联系,但因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可能涉及商业秘密且实习是一种短期行为,导致学生很难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导致校外的会计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且因环境因素限制、经费过多,学校也很难建立起校内的实习基地,阻碍了高校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1.4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的结构与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如网络操作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手工操作的能力。而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主要重视的是学历,对其是否有相应的专业经验并不重视。且目前大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很丰富,但缺乏会计实践能力。还有部分教师比较精通手工操作,但没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师缺乏会计的工作经验,技能传授不够生动和规范,导致无法有效的传授实际操作。而校外实习因没有指导教师,企业会计人员没有责任要求,且没有指导经验,失去了监督和指导,达不到实际效果。

2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2.1转变教学的观念

高校会计专业应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应只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应确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其培养的目标。应将会计专业实践课从课程体系中独立出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2增大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注重其理论知识的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的了解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应适时改善学科课程过于系统化、知识化的现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保证理论知识充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保证实践课程充分,让学生能够充分参加实践活动,动手实际操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

2.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

为将实践教学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高校应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同时,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应加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综合大小型企业,让学生能接触到不同规模及行业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长久的合作关系,支持学生完成实习工作。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因此,校内应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训,让其具备会计师的实务操作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应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参加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并积极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参加业务学习的机会。高校还可以从企业中聘请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中高级会计师等到学校开展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也可指导教师的会计专业的教学。是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学到会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第2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顶岗实习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加强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工作,因为顶岗实习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但顶岗实习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会计类专业,很少有企业愿意让实习生接触账目。

一、会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校方管理松散影响实习质量

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顶岗实习是一件既轻松又困难的差事。轻松的是会计类学生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进行,老师管理学生比较困难,最多要求实习单位写个评语或盖章了事,很多学生都存在走过场的心理。而困难的是如果学生想通过实习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很多实习单位出于对会计工作的私密性,而不允许学生参加具体的业务工作,使得学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2.企业无法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实习岗位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一般财会岗位只允许一个人进行处理,

而一个普通企业真正所需要的财会岗位只有两、三个而已。因此,会计类专业学生如需要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学校通过社会关系把学生安排进财政部门或者是银行部门进行批量实习,也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

3.学生自身态度、能力问题

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由学院统一推荐的;另一种是学生自己主动联系的。对于自主联系的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在参加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往往存在应付心理,觉得参加实习只是走

过场。

学生自身的能力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所以企业管理者还比较重视学生除专业外的其他交际能力,如: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因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的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是做出纳岗位,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现金,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是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所不容忽视的。

二、解决会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1.校方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的管理部门要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要充分听取企

业、老师和学生各方的建议,不能搞所有专业“一刀切”的模式,而要根据会计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制定及完善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另外,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自的责任,这样,在会计专业方面可以直接由企业的“师傅”来负责传授,避免学生进入企业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来点名。

2.选择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实践和就业等问题的根本出路。学校可根据现有专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有目的、分步骤地选择信誉良好、专业对口、实力雄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接收并负责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关系与社会上的诸多记账机构和会计事务所取得联系,进入这些会计中介机构来得到顶岗实习锻炼的机会。显然这是一个对学校、会计机构和学生来说三赢的模式。

3.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会计仿真实验室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最佳途径是学校自己建立一个校内实训基地。会计类专业学校可以将日常教学与实训、培训、专业业务融为一体,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像进企业一样做账务处理,从登记每笔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制作月报表,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会计实践过程中,比较好地解决了实训、实践条件不足、顶岗实习岗位欠缺的矛盾。但是对于学校来讲还要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到位,否则靠院系和老师的努力是很难开展的。

4.完善顶岗实习成绩评价考核体系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评价与考核应不同于校内所开设课程的考核,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且严格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应用一套完整的手工账册作为最重要的评价结果,再加上师傅和老师的评价以及出勤率,这三项考核按照40%、30%、30%的比重给学员打分,这样做可以

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偷懒、走过场的行为。到期公布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奖励或者重点向企业推荐,不合格者则参加下一轮顶岗实习,推迟毕业。

高职学院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是近年来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使其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这种形式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来加以不断完善,使之不断成熟,以便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引起校方、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把会计类学生顶岗实习这项工作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26).

[2]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11).

[3]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08.

第3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服务于经济管理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那就是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高水平会计人员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无数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会计工作,无法从事所学的会计专业,这就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尴尬境况。这一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供需没有很好的对接,但深层的问题是学校所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无法在走出校门后很快的适应会计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学生的培养环节。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实践实训才能独立的完成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会计专业的学生有国家安排各企业、事业单位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实习,并要求接受实习学生的单位承担相应的培养责任,这样的培养机制保证了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了一个充分的实践锻炼,仔细分析,这样的一个机制实际上就是将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分成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校完成的理论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了解所需专业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实践教学,由接受实习的单位完成,实现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在过去的若干年中,这样的培养机制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不再愿意无偿的承担学生培养的义务,作为会计专业来讲,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即便学生交学费,企业也未必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也就是将原来的实践教学阶段给斩断了,会计教学面临尴尬处境也就不难理解。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及成效分析

(一)教学改革途径

1.建设实验实训室,加大实训课时在教学中的比重

在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加大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同时在校内建设实验室,建设仿真的会计工作场景,模拟会计工作过程。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在实验室里,教师通过仿真企业会计工作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练,的确能够让从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了平常的课堂教学与实务工作的区别,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实训的效果,让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神秘感减轻了许多,至少,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实训可以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在技能的提高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走出去—教师顶岗实习

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中也提出了让职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习,目的是让老师先能适应会计实务,回到课堂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尽量让学生的理论学习接近于企业实务。这一尝试是成功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教师是学生从学校到专业领域的引路人,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形成,专业认知的形成,以及职业道德的建立、职业素养的养成等,在学校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尽管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存在勿庸置疑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大多都是在技术上,而且是有时间段的,一旦适应的实务工作,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很大程度上受学校学习阶段这些素养的养成,只有教师有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又能熟知实务操作技能,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3.请进来—聘请企业的实务专家走进课堂

在让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许多学校也尝试到企业去请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为了更好的缩小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许多学校采取了聘请实务领域的优秀会计人员走进课堂的做法,这些实务专家到学校主要进行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学,给学校的课堂带进来一股新鲜的空气,因为他们对实训的指导以及对业务的理解应该和普通的专职教师有所区别,为实训目标的实现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办学在职业教育界是为大家接受的认为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理论和实践差距的方式,对于不同的专业,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差距较大,对于工科专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许多学校的工科专业中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即订单培养的合作方式非常多,这也是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合作模式。对于会计专业来讲,这样的合作是不现实的,尽管各个企业都需要会计,但是没有一个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的数量有限,也不可能在一年度内需要大批的会计人员进入企业,所以,订单培养的模式在会计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作为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1)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形式进行的,让企业每年能接受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企业去实习;(2)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企业的实务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深度的参与合作;(3)接受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

(二)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作为在一线从事会计教学20几年的教师,这些尝试,我和我所在的学校都做了许多的努力,会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也走在了省职业院校的前列,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像工科专业那样收到理想的成效,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会计专业招生受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依然火爆,但学生的就业(指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及相关专业)的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会计专业的特点

会计专业作为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微观学科,在实务中,要求会计人员面对每天发生的业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期间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些是可以具体化为一些指标,比如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框架、会计方法的应用等,但有些要求是无法具体为学校教学内容的,需要到实践中去感悟,即所谓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养成,这种养成对于会计工作尤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比会计业务技能的训练更重要,一个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其从业水平的高低,这种素养的养成是学校教学很难企及的目标,即便是上述的各种尝试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由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的。

2.市场经济机制的必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家企业都希望能有高水平的、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但每家企业都不愿意为学生的实训付出成本,当然,从企业角度看也没有义务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他们更愿意用高薪招揽到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从财务工作的性质角度看,企业也不敢冒险将财务工作交给新人去做以换取人才的成长,这是由市场经济的背景和企业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实质决定的。

三、校企一体化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思路

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思路的产生是受到了工科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的启发,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以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实质上无法实现订单培养,但是这样的模式让我们萌生了将企业搬到课堂的想法,同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有许多的企业需要会计服务,比如记账公司,在东营市范围内就有十几家,着几千家企业的会计业务。有会计专业的学校都有着为数不少的具有各种会计从业资格的教师,这些教师几乎都具有会计师资格,还有相当比例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之余,也有不少的教师走到企业去从事各种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有着相当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在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兴办会计服务公司既有必要性又有了可行性。

(二)具体操作

在学校兴办会计服务公司的目的就是将会计服务公司作为第二课堂,在这里实现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在会计服务公司的整体运营中,教师能力的培养、会计公司的健康运营、学生能力的培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会计服务公司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

兴办会计服务公司的目的虽然是作为会计教学的第二课堂,但是它一旦产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有着企业的使命,也需要对客户负责,为了保证公司运行的顺利,也为了让客户放心,在这个公司工作的教师首先要进行公司运营的培养培训,包括为做好会计服务公司管理工作而接受的培训,也包括为做好业务处理和学生实训指导而接受的培训,这项工作都做在公司运营之前,具体的培训工作是通过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负责各个岗位工作的教师经过几轮次的培训,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即成立了会计服务公司。

2.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具体项目设计

如前所述的,校企一体化培养就是将学生技能培养的环节放到学校兴办的会计服务公司完成,具体形式就是科学的设计技能培养的项目并合理的安排技能培养项目的实施。

(1)单项技能实训。技能培养的第一个阶段是单项技能实训,单项技能实训的项目有:点钞、珠算、支票的填写、凭证的填制、EXCEL表格的使用、会计资料的装订整理等,这个阶段是实训主要针对大一的学生进行。

第4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高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且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国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本文对影响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因素进行探讨,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高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职学校;会计;实际能力;探讨

当前很多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一些测试也集中在对理论知识的考察上,忽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与社会需求脱节。由此可见,加强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迫切。

1 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因素

注重实践能力是高中职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越来越受到高中职学校的重视,为此部分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等。但是纵观高中职会计教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未完全确立,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实践能力弱

高中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关会计知识和法律法规处在不断的更新中,如不在实际工作加以运用,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往往不能有效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指导,导致学生不能灵活的将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1.2 实践教学安排不科学

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不但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部分高中职学校意识到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建立了校内模拟实验室,但是受到实际条件限制,实践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实训时淡化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不能通过实践训练所有理论知识。另外,由于会计资料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很多高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并不能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

1.3 会计专业实验设备不健全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育经费的影响,部分高中职学校不重视会计专业实训设备的管理,即使一些实训设备受损,也不能及时更换,导致会计专业实验设备残缺不全。有些实验设备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无法训练深层次的会计知识。

总之,高中职学校存在的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使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要。

2 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措施

整体来看,高中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与之前相比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有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此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职学校中,教师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操作实践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中职学校应聘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对会计实训活动进行指导。这些专家对实践知识比较熟悉,例如,哪些知识需要进行重点实训,哪些知识只简单操作等,进而使学生实训知识能够与实际的工作挂钩,减少了实训的盲目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训效率;其次,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基层工作岗位实践和学习,不但能够使教师对会计的专业工作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让其明白实际工作的重点、难点环节,然后将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减少学生实训过程的盲目性;

2.2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中职学校应建立以理论知识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以此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高中职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并重,将实训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理论知识需要合理安排实训实践,尽量每章节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实训中找到学习的不足,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善于利用假期机会,给会计专业学生布置一定的社会实践任务,让学生利用自身、家庭等关系,争取到实际岗位中熟悉会计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实践,以此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对于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学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顶岗实习是学生参加会计工作的基础,对学生后期工作产生的影响较大,为此教师应跟踪学生实习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运用所学,切实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正式踏上工作岗铺平道路。

2.3 完善实验设施,注重校企联合

高中职学校应注重完善会计专业实验设施,保证学生实训的正常进行,为此,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训室尽量配备齐全的实训设备,同时加强对实训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学生不规范操作行为,避免实训过程中损坏设备。对于性能不稳定的实训设备,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同时积极的引导教师、学生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训,以此提高现有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另外,高中职学校应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尤其对于实力较强的高中职学校应建立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而对于一般性的高中职学校,应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加强合作。例如,高中职学校派资质比较深的教师到企业进行理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企业可为即将毕业的高中职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以来不但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还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事实证明,加强校企联合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应引起高中职学校的高度重视。

3 总结

高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不仅使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尤其会计专业的学习,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如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往往与企业实际要求脱节,因此,高中职院校领导与教师都应将培养会计专业实际动手能力当做教学的重点内容去抓,从而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顺利胜任企业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第5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22-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我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然而,会计专业的教学在使用以上模式时,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就工学结合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麻萨诸塞士波土顿的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后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利益: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所学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总理在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工学结合的几种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近年来,对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订单培养、项目导向、学工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产学一体、任务驱动、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模拟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各有特点,但有些方式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订单培养、半工半读、产学一体等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首先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比较适合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如与部分机械制造业有关的专业。项目导向比较适合动漫设计与制造、会展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

至于建立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工交替等模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采用的方法。有人曾就此做过专项调查,在全国范围随机调查了16所高职院校,已建立实习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拥有2.5个实训基地。如此之少的实习基地能安排几个学生顶岗实习?会计与其他工种不同,企业只能提供有限的会计实习岗位,而且有些企业不让实习生参与具体业务,只安排学生做些简单的办公室工作,或是让他们作为旁观者,真正的顶岗实习难以实现。由于这几年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增长较快,顶岗实习的局限性越加明显。以我院为例,现在每年的会计专业学生(含高职专科、五年专科、中专)有1000人左右,平均每个单位安排2人实习,需要联系500家企业,没有政府干预支持仅依靠学院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些学校在最后一学期让学生放假回家,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这实质上是学校放弃了这一段本该有的教学工作,不完整的教学环节也是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进而导致就业难。

而且,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一小部分升本、考研、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流向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边缘工作,这些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由于行业、规模、管理水平及模式、发展阶段、岗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教育时即应考虑学生初次就业的现实,也应考虑未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工学结合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路。

三、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学习与工作”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通过以上对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分析及对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办法使学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较大。

目前,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一些条件好的院校还建立了ERP实验平台和沙盘模拟仿真实验室,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设施。虽然各家院校在这几年的扩张中都存在着经费紧张的状况,但是相比起其他工学结合方式,建立校内高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基地,投入小见效快,可以满足学生大面积的实习实训的需要,从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从出纳到会计,从纸上谈兵到业务模拟仿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之一。

同时,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内实习基地,也是实现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有效办法。高职院校校内资源丰富,除设有财务处和结算中心外,还设有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后勤部门,学校可利用这些经济实体或部门设立校内实习基地,就近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会计系拥有很多“双师型”教师,可以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咨询公司,所需成本不高,又与专业联系紧密,是学生理想的实习基地。

2.理论教师与实训老师合二为一是推行工学结合的关键

由于我国高校教师传统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初级阶段对解决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的办法是“双轨制”,即校内教师以讲理论为主,从企业聘用技师、技能突出的工人作为兼职教师以实践动手为主;由于管理、待遇、协调、体制等所产生问题,学校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建立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能参与企业科技开发的更少,而这正是推进“工学结合”的关键。既然建立会计实训基地以校内为主,我们进一步探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合二为一的必要性。

提高教师整体实训教学水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走出去,在现有教师具备学历、职称、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他们的企业工作经历,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教育能力;二是请进来,引进企业的专业技能高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可以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也可以担任校内实训的技能指导。但是会计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只是一种仿真模拟,因此,会计专业技能模拟实训的理论系统性较强,较为综合和全面,我们可以请珠算高手、点钞高手到学校来演示、指导,但是记账、算账过程更多是大脑活动,也就是理论的应用,为此,我们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当实现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合二为一,加强对现有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能满足岗位培训的要求。

3.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重要保证

目前,部分学校在教学中过于强调应用和应试,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培训为教学主要内容,直接选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作为教材,我们认为,这种以考证为目的的教学对在校学生来说有些急功近利,知识连贯性的不完整、理论基础的不牢固、学习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学生将来会计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是高职会计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同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因此,我们认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会计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更符合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实训课程的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调整到1∶1;另外,通过整合达到精简之目的,把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缩减到4~6门;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能力关系,使课程体系更加优化。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职业课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是职业技能,因此,应围绕职业能力要求建立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可以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专业委员会,一起开发职业课程,使之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站在专业前沿,积极参与教材建设。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专业课程尝试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方式进行编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熟悉了实践操作,使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对成为“二合一”的教师是必要的准备,并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院教师在教改的基础上编写核心课程《基础会计》教材时,基于会计工作过程进行了课程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原理与实务两部分,实务部分以会计的工作流程确定会计工作的任务领域,再将典型任务进行整理后形成会计工作的行动领域,进而形成会计专业的学习领域。教与学以工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应当探索出一条适合会计专业教学的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连华.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其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6)

第6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中等职业学校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向社会提供初、中级技术工人和初、中级管理人员的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老牌专业,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但是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相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更加贴合社会对中职会计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的要求,也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体现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特征,对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会计课程设置进行了问题分析及探究。

一、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学生贴近生产活动的实际技能,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加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以下提出目前会计教学别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第一、课程设置上偏理论教学仍然较大

职业学校会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往往要求可以直接上岗,而现在会计教学课堂多是老师的黑板板书和书面讲解完成专业授课,这迫切需要会计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会计实操课程数量,增强会计实训内容,让学生们在校内就可以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仍较保守

会计课程理论比较枯燥难理解,课堂基本以教师讲解为主,但是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所以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课堂教学手段可以多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教学主动性增强。在学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少讲些难懂的理论。

第三、企业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指定教学计划中适度安排企业专家来校讲座、校企合作讲坛、企业实践等教学模式来提高会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中职生的学历提升意识日渐增强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学历的要求不断增强了中职生在3年中职学习后能继续提升学历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证中高职的3+2衔接在学生文化课程的无缝对接及专业课程的平稳过渡提升的设定仍然需要提前调整和探讨。

第五、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企业对会计学生专业能力新的界定方法

2017年全面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影响巨大,不仅企业在招聘会计学生中失去一个专业技能判断依据,而且这对于会计学生就业中如何证明会计专业能力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找出新的会计专业技能判断标杆亦是本文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二、开展实地调研及网络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分析

为了使会计专业课程体制更好贴合市场要求,更好优化课程体系,使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更好发挥自身优势。会计专业同时开展了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调查方法。(包括200名本校会计专业的实习生及毕业生,40家聘用我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10名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会计专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统计报表。

三、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查和回访活动,根据以上实地调查和网络回收问卷情况分析结果,我们仍然欣慰看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是广阔的;依据调查分析数据反映的情况,提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若干建议,将中职学生的校内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和进行适度课程改革,我们深信会计专业的发展将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继续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提高实操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一方面,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明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在调研中企业关注的会计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执行力。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门开设实习就业指导课程,还应渗透到会计专业教学中。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回访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反馈对招聘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强调。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职业院校,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可以直接进行实务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对专业技能的实操训练是课程设置的重点,也需要加大实操课程的内容。

(二)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和多变的教?W方法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于传统、古老的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指挥棒,增强会计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实务操作技能成为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变得尤为关键。

(三)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必须按照当今市场对会计专业需求来制定。从大量实地调研和问卷回收分析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

第一,我们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企业90%是私营企业,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课程必须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及制度作为指导来开展会计业务实操内容;第二,企业对就业学生的办公软件能力,尤其是EXCEL财务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对于相关课程需要加大授课时量;第三,由于需要进行毕业生的就业职业指导,在实习前的一个学期,也就是第五个学期应该增开相关实习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商务礼仪等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从中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四)加强和发展校企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业调研中多次与企业面谈校企合作事宜,同时在召开的会计专家座谈会中也都有企业专家表示愿意和会计专业有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是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财会相关主题讲座;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去企业进行实践;也可以安排老师在企业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如果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长期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那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规模可大可小,只要能够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可以让学生最直接接触企业实践场所及实习内容,迈开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五)继续加强“课证融合”,进一步满足升学的无缝对接

第7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目标;辅助教学;模拟教学

众所周知,会计专业集理论性和应用性于一体,这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可见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要调整教学内容,重视会实践教学,为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要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一、高职学校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计专业立足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即实践能力,学校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寻找实习的平台,通常选择与企业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借以弥补学校教学中的不足,但由于部分学校的课堂理论教学没有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也不合理,致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难以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无法掌握工作要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习管理难度,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学校的资源[1],同时,也为实习企业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不便。除此以外,由于会计工作具有保密性和严谨性,对企业运营有着重要影响,企业能够切实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屈指可数,由此可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模拟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二、当前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大部分会计专业的模拟实验,过分重视实验室教学中资料的真实性以及虚假性,在教学时,直接对某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应用,不考虑资料与教学实际的匹配性,此外,实验室中准备的教学资料与实际的资料差距较大,学生在面对资料时,找不到切入点,导致教学的理论与实际脱离。除此以外,模拟实验室中的实验项目单一、简单,缺少能够切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项目。

三、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目标

为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要实现以下目标。首先,学校要正确解读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调整,遵循相关规定对实验室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同时,要实时修订学生的实习材料,使其日趋成熟,其次,想要学生在进行会计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发现存有问题的相关账目,并能够作出正确处理,就需要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有效避免单一重视培养学生数据核算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审核监督能力的培养的情况。

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专业学生真正步入工作岗位时,将更多的通过计算机进行工作,因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跨专业模拟时,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要涵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测评自动化”等,通过以上建设目标,提高会计实验室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期提高会计专业的实验室教学质量。

四、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模式

实验室建设模式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一,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会计工作也与时俱进,由传统的手工会计转变为电算化。例如,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会计人员的阶段会计工作资料,让学生分别运用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和现代的电算化会计模式进行操作,同时培养学生传统和现代的会计工作能力;二,在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应该更多的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音箱、放映机,摄像机等等,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实物教学,如,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学实例,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和展示,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践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示给学生。三,为实现信息共享,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中,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使实验室成为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资料库;四,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实验室建设要以实验教学为主,并在实验室中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的更好的实验室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解决专业实习问题;五,设置企业外部环境模式,即实验室可以设置工商或是税务窗口,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公司面对的外部环境,学生通过在学生和企业两种角色中的转换,熟练地掌握会计相关工作;六,提高师资力量,首先,学校在招聘时,要积极引进高学历、能力的教师,同时要对学校原有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还要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3]。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建设符合教育要求的模拟实验室,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莹.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目标与模式[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0(03):248.

[2]周彦.高职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目标及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9(03):222-223.

第8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社会实践

会计专业课在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专业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学校接受会计专业教育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操作经验和职业素养。职业学校的育人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会计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帮助学生在学有所成后更快的就业。对此职业学校应注重关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

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还存在着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片面性的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2.实践教学环境。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需要,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3.师资水平。职业学校会计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步入职业学校教学岗位后,教学任务繁重,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4.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但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

二、会计实践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策略的作用

职业学校关于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之重在于开展关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接受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促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并对会计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掌握时,学生通过接受实践教学时,针对会计账目的相关操作,对账目的工作流程以及账目的相关概念有一定的加深记忆学习,关于会计实际操作的一些工作流程和职业素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和进步。从此可以看出会计社会实践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目前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随着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毕业和社会待业岗位之间不协调的严重形势致使如今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上升。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用人单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为此职业学校应注重关于此类问题的现状,在职业学校开设相关会计课程充分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相关的会计操作技能,解决学生在应聘相关工作岗位时关于工作经验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三、目前职业学校中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中,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学校相关专业的设置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体系。但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起步较晚,没有较好的形成关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致使在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中的内容不相符合。还有部分学校盲目借鉴各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并没有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也致使学校会计教育教学效率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不强,虽具有较强的理论的知识功底但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致使在开展会计教学活动中没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目前的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在开展实践教学中,模式单一化现象普遍,职业学校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的实践操作集中在模拟做账或者在教室或微机室教学,与会计实践操作环境大有出入,致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学校关于学生实习的投入不注重,没有建立的相应的实习基地,使得学生没有固定的实践实习场所。

四、关于职业学校中社会实践教学应用的对策

教学体系关乎着教学目的实现,只有建立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才有助于教学水平的上升。在建立针对性教学体系时要充分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理论时也具有一定的会计操作技能。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强化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师资队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职业学校应注重为教师拓展多种学习的渠道,让授课教师进修,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专业性建设。也可以通过校外聘请相关会计行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进行授课,解决师资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职业学校在教学体系中充分结合社会实践模式,改变以往的传统的在教室或者微机室授课的场所。学校要重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人才实习培养基地,注重在实践中的教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目的。改变通过论文来决定学生学习好与坏的传统专业学习考核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成果考核,提升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综上所述,关于职业学校中的社会实践教学在会计授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会计实践操作的工作流程,加深理论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解决就业问题。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社会实践教学教学策略,推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艳.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西北职教,2009.

[2]刘慧敏.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跟岗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读写算,2013.

[3]夏叶红.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项目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

[4]张林杰.浅谈职业学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6.

第9篇:会计专业的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本科会计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资源投入、教育结构、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分配,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会计教育的改革对于会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教育概述

(一)会计教育的内涵定义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目前会计机构对会计教育主要赋予了以下几种含义:从宏观来讲,会计教育主要是指那些促进人们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全部活动;从微观来讲,依据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教育者对接受会计知识教育者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及有组织的关于会计专业及相关知识、技能和专业认同的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操作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都属于会计教育[1]。

(二)会计教育的层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会计教育目标的层次性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例如,会计从业者的发展主要是从出纳、审计、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再到高级会计师等,而在这连续不断的会计发展阶段中,会计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也体现了会计教育水平是不同的。而这一层次性水平则主要受到相应的会计教育目标的制约,比如中专、大专、本科、硕士以及博士就是中国独特的五阶段主要培养计划。作为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会计教育能力,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这才是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必须要明确其层次,以适应会计教育水平的教育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会计教育的特点

1.重视训练职业技能会计教育界在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时,必须依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相关需求信息。从这些会计人员需求信息中表明,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了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定期评估会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将加强对会计职业界的影响。会计教育可能不是要求所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理论知识全方位的掌握,但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直至学生具有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另外,会计教育必须要明确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当多样化和丰富化。2.重视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国各个大学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超过一般数的普通会计相关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会计恒等式的知识的认同感,它对学生学习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为了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更好地联系在一起,课程设置在不断改革和创新。目前,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财经法规与道德职业规范、实务操作知识以及创造发散性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受欢迎的会计目标教学。3.重视实务操作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涯中,各所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各项实习的工作,同时还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兼职岗位。一方面,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获得了颇多结合实际工作的理性的专业知识,为日后的会计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回到学校后,学生还可以重新寻找一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从而更能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因为实习期的长度,而喜欢去招聘那些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达到双赢的效果。中国各所高校这种“三年教学+一年实习”的课程生动形象地被称为具有特色创新性的会计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不但缩小了现实和理论的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许多大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毕业时间的不断推进,这些毕业生渐渐地意识到: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具有快速的操作能力将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会计的环境也随着市场、教育、经济、政治环境等不断地改革和发展[2]。会计环境则是指会计教育界在确定会计教育的目标时,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一些需求信息。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在此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概述本科会计教育的现状:

(一)经济发展角度看会计教育

会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推动经济的增长,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依据重庆这块区域范围内的会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要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会计教学理念。由于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的会计机构也在不停地改变会计方案,做到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为了适应经济迅猛的发展,本科会计教育理念也要不断创新,做到与经济同步发展、与时俱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持久性要素就是作为积累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的会计教育,同时也是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枢纽。目前,中国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但表现在会计教育推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表现在其一定意义上,协调了地区间的矛盾和平衡了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一方面,在不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会计教育相对提高了经济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增强了认知技能、会计专业知识建构能力、实务操作技巧、创新转换能力和核心把握能力;第三,通过改善专业技术水平来增加社会的收益。然而,从各个现象表明,会计教育的不公平将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损害国家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所要面对的使命和职责是十分艰巨的,那就是要维持会计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3]。

(二)社会需求角度看会计教育

现阶段,会计教育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大学会计教育课程之间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满足中国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中国各所高校对会计教育的重视程度,表现在会计教育课程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课程。基于三项综合平均的得分,主要有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会计实务经验和自作能力的综合表现,这些指标衡量了根据会计教育理念而开展相关会计教育的指导意义。而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也受到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牵制,偏向于传统的形式化管理,会计工作效率不够高。比如,对会计人员开展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会计教学上课,而对其资格是否符合的相关的条件并不加以重视,因而真正对会计人员素质培养的作用和效果就不明显了。因此,目前中国本科会计教育的质量不是很理想,处于有待于提高的局面。

(三)会计专业知识角度看会计教育

根据会计专业知识这个方面可以得出,重庆大型国际企业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们都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说,这些应聘的学生要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众所周知,会计发展趋势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在一定的适应阶段中,会计教育教学会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改革和创新,并与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对于不同的大学教学课程来说,会计教育理念勇于创新,新的教学理念是能够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潮流的。当今的会计教育理念摆脱了传统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层次思维能力的弊端,它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从中获取亲身经历更为重视[4]。此外,会计教育应根据社会市场培训需求条件,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学模式,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各所高校不但需要开设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且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优缺点,开设能够进行优势互补的选修辅助课程,比如《企业管理与决策》、《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科目。

三、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发展中,传统的本科会计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在资源配置方面,教育结构,教育评价,培养目标,教育哲学,教育手段等,还有着一系列的问题待解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缺乏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是纯理论性的,到关键时刻完全发挥不出会计专业的优势,所以他们与很多条件优异的工作失之交臂,从而丢失了很多合适的就业机会。尽管会计市场对于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存在着迫切的需要,但是会计人才的陈旧的知识结构也是这些公司拒绝的很大的原因,而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意屈就于条件相对一般的工作,从而造成了会计人员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会计专业课程通常由公共课、会计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构成,会计本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较多,但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公共课程却不加以重视。因此,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变得越来越单一化,由此可见,会计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性。为了改善以上情况,目前本科会计学专业增加了新课程。2.会计专业教材结构不合理虽然各科在课程安排上是相互联系的,但是由参考书可见其重复的内容较多,并且在日常课时安排上,也没有根据合理的课程联系来进行课程排列,这样就造成了当堂的课程不能当堂清,常常拖堂,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再加上少数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考核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培养的能力屡屡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会计教师队伍素质问题

1.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问题目前,中国的很多会计人员是从课堂会计教育教学到社会实践操作教学中,而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少之又少,因此大学会计本科教育必须招聘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2.本科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并不高,尤其是年轻教师在会计专业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会计实务操作方面的会计专业知识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因而其教学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3.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会计继续教育差强人意的真正原因在于教学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为了不影响经济收入以及职称晋升等,很多老师都是在岗进行学习和考试,真正掌握的程度并不高,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四)学生会计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不匹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的专业技巧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由于这些毕业生欠缺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然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很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但是现在的大多数毕业生就需要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调整工作状态,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独立完成企业所交代的工作任务,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资所得到的结果还不能让企业领导完全认可和满意,由此可见,学生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并不完全匹配,其中主要体现在实习基地难落实,毕业实习流于形式[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实习得不到大部分公司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服务和重视,即使是安排实习部门和实习任务,也仅仅是到企业的财务部门旁观企业员工填制凭证或手工操作软件,而这些大都是在专业任课老师带领下完成的,企业基本不会关注实习生的实际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在实习时,有些学生可能会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不能踏实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各高校对毕业生的实习汇报不能落实到实处,常常不了了之。繁重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的实践时间被占用,有些实践也只是走走形式,毫无实践的意义,现实操作的一些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得到锻炼。

四、解决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的对策

在新时期,中国大部分高校必须改革会计专业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不断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与社会所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针对目前高校本科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重新界定会计教育目标

中国高校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具体思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掌握会计专业的学习技巧的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一直是中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一个目标。但是,很多高校的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太过重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减弱,从而导致学生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另外,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基于通识教育的变化对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转换的实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尤其是多种学科以及多种产业的不断整合的会计条件下,只是仅仅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复杂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重新界定会计教育的目标,不仅要重视会计专业教育,而且要重视基础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从而不断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各种需求的人才。

(二)重构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

1.优化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应当调整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全面贯彻以下指导思想:第一,依据过去以来的会计课程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会计相关制度改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课程体系必须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学科前沿的角度,会计课程体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6]。第二,致力于学生的会计专业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基础课程削减的数量要适当,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要合理增加基础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第三,按照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术的更新速度,未来的社会将会出现更为频繁的职业转移特点,中国高校需要实施“通才教育”,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计划。2.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因此,当代本科会计教育要做到案例精选。会计教师在选择案例选择时必须注意案例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在会计实务中,要懂得通过类比和举一反三的相关技巧,从而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会计教学课程必须与会计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但也有跨度性的难度[7]。

(三)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会计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现代会计教育中,教师对教育产业产生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想有较好的会计教学成果,高校就必须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要不断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管理高校应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并保证其及时执行。另外,高校应该增强对高校教师调研、进修等方面的管理,建立系统的教师管理与培训机制,定期对高校的会计教师进行测试和总结[8]。2.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定期的企业业务实践项目高校还要把会计专业的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各项活动成为一个考核机制,加以确定并严格执行,以增加教师的实务经验。教师要及时把最新的知识与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生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会计教学中,为了落实会计专业教学环节,中国高校大部分设立了与会计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9]。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高校主要从社会实践和模拟实践两个方面开始准备: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随着社会对会计专业以及经济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才的结构越来越趋于多层次化发展。高校应当依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增多实验课程的数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践模拟训练。没有实习就没有改进,将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作为提高会计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企业和各个高校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2.加强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巩固的校企合作单位,创设校外实践基地,并与这些单位建立持久性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有到企业顶岗实习会计的机会。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技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让学生领悟现实生活中的会计环境和书本里虚拟的会计环境的差别,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会计环境[10]。

五、结束语

以国家的本科会计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标准的探讨,探究中国本科会计教育发展中的不足,建构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和寻找合理的会计教育教学方法,作出了相应的会计理论知识的相关解释,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见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会计教育理论的发展。总之,会计教育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慢慢探索直至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教育教学模式。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形式的关键,因此,会计专业教育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解决会计现实环境和专业的理论知识的矛盾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在创新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不失其所者久[J].中国高等教育,1998,(3):16-21.

[2]陈德晶.信息时代的会计教育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9-26.

[3]邵瑞庆.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J].会计之友,2009,(6):9-17.

[4]刘永泽.我国会计教育研究现状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4-75.

[5]傅兴,刘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J].科教纵横,2009,(2):11-19.

[6]李旭.构建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想[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7-13.

[7]汤寿珩,王海兵.要积极推进会计实验教学[J].教育与现代2005,(12):43-49.

[8]李明辉.论会计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2):8-10.

[9]郭强华.会计创新教育模式与教法[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