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在日益进步的计算机技术影响下,多媒体技术变成了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关键性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教学知识,且充满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系列视听教材进行编写。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教学知识,借助多媒体技术,转化教材中枯燥的语言文字为动态性、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录像信息资料,以使乏味、单调的教学知识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形象、直观、充实、生动,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现代化。

二、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建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灵活地应用学会的数学知识,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地激励和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实现学生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个体性、学习能力、年龄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创建跟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完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地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进而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兼顾学生个体性以及差异性的前提条件下,要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有关相遇问题的时候,首先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询问学生行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自己熟悉的人?你是从哪个方向来以及你熟悉的人又是来自哪个方向?借此启发学生对相遇的概念进行理解,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出下面的练习题目:王师傅的家离新华书店的距离是1200米,他要步行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书,已知他步行每小时能够行走4000米,那么王师傅到新华书店买书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多少?然后深化问题,王师傅由新华书店买到书之后由人民广场往希望小学方向步行,此时他步行的速度也是每小时4000米,他要把书送给前来汇合的孙师傅,孙师傅在相同的时间由希望小学出发,他的速度是每小时5000米,已知人民广场和希望小学之间的距离是2000米,那么请问王师傅和孙师傅在途中相遇需要多长时间?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以小组或者是自主探究的形式来分析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课堂外进行演示,教师在学生之间进行探究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进而让学生逐步地解答这个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所有知识进行练习,且启发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实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实时改进和完善学习到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着眼于新课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渗透新课改的思想,以使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先进、灵活,从而在学生学会基本思想方法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的基本特征

首先就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数学教学变得具有感染力。直观性是体验式教学的根本属性,也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体验式教学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门在学生过程中作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处身设地的进入到场景之中,用自己直观的感受去了解要学的各种知识。这也就充分的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时,学生们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的,自己独自的完成了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可以间接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合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提问、解惑。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思考

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就一直处在一个低效率的环境中运行。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不到任何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并且认为数学的学习对于自身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就没有认真地学习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很有效地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导致了课堂的教学处于一个低效率中,并且学生也提升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教师也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就很有效地改善了现代教学方式的不足,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方法研究

1 、促进学生进行实践,认识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体验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数学学习的最佳方法,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学习的实践,让学生明确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最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讲解概率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举一个抛掷硬币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概率的意思,并且能够合理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进行实践,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通过这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可以根据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个概率问题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完善教学模式

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说是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可以更加合理地认识数学,以积极的态度来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比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在侦探小说中,如何利用罪犯的脚印来判断罪犯的身高。这样肯定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利用了脚印与身高构成一个合理的比例,最终能确定罪犯的身高。数学的知识能够与多方面的知识相结合,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体验式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果。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受数学

数学教学虽然不需要大量进行课堂上的操作,但是有一些还是需要学生进行操作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数学课本上的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数学知识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绘画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绘画充分地掌握各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增强自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保持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积极地与教师交流关于数学学习的方法,让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指导。

4 、课后体验―― ― 拓展应用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由于受场景的限制,还无法从更深地角度去理解和消化,而这些可通过课后体验来完成。课后体验就是结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体验活动。

总之,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应用,充分地体验数学所带来的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1):5.9.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教学《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教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公告上写道(课件出示):‘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若干名,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与本公司联系。’有一位青年去应聘,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发下来,一数,怎么才600元,他就去找公司经理,公司经理拿出了公司工作人员的工资表让他算,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没错,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由于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很高,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0元,应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的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中位数与众数”的知识,指出,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0元,60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据称为中位数,如该公司员工月工资从小到大排列,650元正好是中间的数,这个数就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以活动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童爱无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借助表象,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让学生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因为分数是一个抽象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具体事物让学生操作,如把一张圆纸片平均分成2份;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与其他各份一一比较。这样,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再要求学生观察一条绳子,不动手,想象把它平均分为3份,用手比一比,每段多长。学生想象平均分绳子的过程,实际上是以原来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在脑中留下分数概念的表象为支柱,通过想象,实现了思维内化,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小学生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抓住某个字句作为思维的依据,常出现“思维的无序性”。为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说理”训练,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概括出需要解答问题的数量关系。对部分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还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其依据是什么,以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学习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是有效教学的目的之一。为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单向灌输现象的存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身创造能力受到了限制。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发挥指导作用,通过点拨、交流等方式,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加强对点拨与交流指导相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建和谐互动氛围,点拨于思维断层处

和谐互动氛围是教师进行交流指导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建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尊重,避免对学生严厉的批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们乐于表现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把握好这一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兴趣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从本质层面来看,数学学习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感知与思维活动能够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但其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此时,教师如若给予点拨和支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困难,从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其中有一道题:有一个长8米、宽6米的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将纸板长度减掉3米,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积极思考,很快计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但对第二个问题却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将文字转换为图形,然后再计算面积,很快学生们便找到了分析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施合作交流方式,点拨于争议之处

合作学习是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学习方法,其不仅能够为教师交流指导提供支持,还能够进行生生交流,使得学生学会合作、倾听及分享。如在“百分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性任务,对黄豆的发芽率进行计算。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相互配合,记录黄豆粒数、质量等,并进行观察,之后在课堂上汇报各组的实践成果。受到黄豆质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芽率必会存在差异性。此时学生将产生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将会对该问题产生争议。故教师要抓住机会,当学生存在认知冲突时,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如是否光照不足、温度不够等,学生们会停下争执,回忆整个培育过程,进而准确找到原因所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如何运用,还能够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三、围绕教学目标,点拨于问题核心处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指导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避免盲目交流互动,影响教学进度顺利开展。如果在实践中出现交流指导与目标偏离,极易影响学生学习思维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a生消极影响。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中,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指导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即“为什么梯形面积公式是底*高/2”,然后进行互动和交流探讨,通过梯形面积公式作为引导,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认知困惑。因此教师点拨指导要强调问题核心。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比”各部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指导学生转化思路学习“比”,通过无形的点拨指导,学生对原来的猜测进行充分验证,使得学生对问题核心具备清晰的理解,从而能够真正意义上认识“比”的基本性质。无论是点拨指导还是交流指导,教师都不能过于直白,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到一起,在交流中点拨,在点拨中交流,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高效课堂;方法探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使之到高效是每位老师乃至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它可以提高教学水平,达到学生学习的目的,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老师的教学压力等。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同样与其他学科都发生了新的教材改革,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展现在教师面前,但传统的教学还不时地影响着课堂,这样就有待于我们进行高效教学的研究,真正地适应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参加了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下面根据自己的研究尝试谈谈做法。

一、营造高效情境

想要小学数学课堂赢得高效,就要从教学环境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平和、民主、愉悦的环境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会主动地去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的潜力,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二、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说穿了就是学生怎么能会学习,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空间就会释放出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那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假如学生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就会将知识转化为己有,课

堂教学效率也就会得到迅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就是要体现在会学习,能学习,把老师教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消化,更能创造性地运用,这就是高效课堂所达到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观念,应用现代教学模式手段以及信息资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节省老师的备课时间和效率,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使用,网络的查询,等等。通过它们的利用,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将抽象的转化为形象和具体的,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利用,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多的学习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通过教学实践而知,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就会带来高效的课堂效率,不但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造就了适应时展的真正人才。

总之,高效课堂涉及的问题很多,在这里我们只是就以上的三个问题简单阐述,望行家里手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采用关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从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入手。分析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的基础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水平。

一、在教学内容上拓展教学生活化特点

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元素,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数学知识的特点是更抽象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更具象、更生活化的方式引导。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具象化设计,将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元素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强化学生对知识中包含的内容的全面认识。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中,一年级小学生需要学习认识各种图形,虽然对图形的认识已经在小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种系统化的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没有成型。这一点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通过生活化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记住不同图形的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举例生活中不同图形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制作七巧板学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图形特点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利用七巧板这种生活化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更清晰。

二、建立开放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思想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教学生活化思想的培养,更重视给学生提供更生活化的角度,培养他们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生活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都将是小学数学教学思想的主流,对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非常好的引导效果。在教学方式方面,不同学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内容都需要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式,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学目标和效果实现对小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比较差,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枯燥的特点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很多时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利用讲解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学会数学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中,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能发挥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这种学习效果的达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未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进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有重要帮助。生活化教学方式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在讲授应用题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将生活中涉及的场景与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并且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教学讨论小组,以小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控。小组学习是教学方式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现面临一定的压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融入学习环境中,实现学习的全面参与。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参与度,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会相应增加。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提供给他们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数学知识学习不再是刻板的说教教学,而是一种生活化、趣味性十足的教学过程。学生把学习和兴趣融合在一起,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实现对知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在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放松,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提升,对学生来讲,有助于他们长远发展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培养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学习中更多地体验生活化,将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教与学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打通,更全面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阮有生.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更生动[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提出,源于我国悠久的“因材施教”思想,基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从教学目标、学习练习、考核评分等各个方面配套分层,在分层中兼顾效益与公平,应坚持流动性、开放性的原则,灵活、动态分层,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提出的背景

1.“分层教学”方法源于我国悠久的“因材施教”思想,基于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认为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的区别,由此可见“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主张在我国由来已久。另外,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已经证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方式各具特色,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客观地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并正视,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个体间的不同差异,所以才必须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2.“分层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理论”亦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另外,我国广大小学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下的“一刀切”,长期以来,难以基于学生本身已有的基础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为避免“一刀切”模式的弊端,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从教学目标、学习练习、考核评分等各个方面配套分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小学生依上、中、下按2∶5∶3的比例分为实验层、稳定层、基础层。实验层是数学理解能力较强的拔尖的优等生,即具有独立理解能力、独立完成习题、能主动帮助稳定层和基础层同学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稳定层则是数学成绩稳定和中等的学生,稳定层的比例越大,越能维持一个班级的稳定性,对于稳定层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积极向实验层的同学学习和看齐;基础层的小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薄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基础层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是首要和重要的。同时,既然将学生分为实验层、稳定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那么就要有配套的教学目标、学习练习和考核评分的分层。我们拿实验层的考核标准去评价三个层次的小学生,特别是基础层的学生,是十分不公平的,“分层教学”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分层教学”不仅要求在课堂和习题中区别对待,更要有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的配套分层来保障“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要坚持动态、灵活的开放性原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目标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基础是数学成绩的差异,并不是小学生人格的分层。在分层前,教师应明确,“分层教学”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而不是制造什么高低等级。分层教学的目标是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不断提高数学成绩,以逐步缩小差距,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坚持动态、灵活的开放性原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和个别的调整。这样一来,既能保护小学生弱小的自尊心,也能使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分到与本身成绩合适的层次上,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张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保证和促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相信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必然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教师;创造型;教学策略

一、影响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因素分析

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因素主要有:

(一)教学实施理念陈旧

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教学理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行为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注重教法设计,轻视学法指导。2.注重同步调控,轻视异步指导。3.注重传统教具,轻视现代媒体。

(二)教学目标取向出现偏差

教师对教学目标取向的偏差,直接导致其无法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其主要表现为:1.注重双基教学,轻视素质发展。2.注重程式模仿,轻视创新应用。

(三)教学内容处理不当

教学内容处理不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注重结论教学,轻视形成过程。2.注重逻辑思维,轻视直觉思维。

二、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基本要求

如前所述,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地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本人认为纠正的策略是必须帮助教师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先进的教学策略―――创造型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教育理念更新化

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化是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前提。新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为此,教师应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课堂教学看成一种生命化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交互、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或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仅仅把教会学生知识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把教学目标融入“让学生掌握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发现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同样重要”等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使教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多元化

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教师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的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也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应该是高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数学教育的潜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构建创造型教学策略,教师对发展性领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三)教学要素开放化

教学要素的开放是创造型教学策略的实现途径。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媒介、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1.教学内容处理的开放。主要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实现由被动地接受结论到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转变。教师教学法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给结论,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教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讨论、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同时,教师对数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应力求实践化、生活化,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市场流通中,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设计的开放。创造型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开放性,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素质为根本目标。由此,小学数学创造性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基本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进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2)问题定向。在“创设情境”阶段,学生已认识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但导致问题或矛盾的关键是什么,尚模糊不清。此阶段是指在全面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确定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3)多向求解。即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提出创造性解答的方案或方法;(4)突破创新。即突破原有知识、经验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念、方法等,并用新的方法把已有知识组织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5)验证反馈。即检验“突破创新”阶段得到的方法,把学到的方法加以实践运用。

以上是小学数学创造型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当然,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问题、任务及学生实际水平等因素,灵活地运用。

3.教学媒介选择的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为教师选择多种教学媒介提供了可能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现代教学媒介的研究与运用,充分发挥现代媒介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习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独特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进适当的现代媒体,实现教学的优化。

创造型教学策略的构建,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除了上述各因素外,如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也对创造型教学策略的构建产生较大的影响。总之,数学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策略的构建,对于改革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建立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尤显必要。

【参考文献】

[1]汪绳祖.《小学数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