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3.全班齐读。
初入明德,给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屈子湖了。屈子湖的水真是不亚于桂林一丝一毫啊!屈子湖的湖水真清啊!从太白桥上向下看,一眼就可望到那水中欢快畅游的小鱼。屈子湖的湖水真绿啊!从远处斜视,就像一块毫无瑕疵的绿色翡翠。屈子湖的湖水真静啊!你细细去看,也只有偶然一阵微风,吹动了湖水姑娘的鬓发。
屈子湖湖畔的景色真是美得让人情不自禁的拍手称好啊!最美的就是那柔中带钢的柳树了。无风时,柳树英姿飒爽地站在湖边,勇气无敌地守护着屈子湖;微风时,柳树柔软的绿色长发随风飘起,像个害羞的姑娘照着湖水镜梳理美丽长发;大风时,柳树的长矛被风打得东零西散的,那英勇的身躯却没有动摇一丝一毫;电闪雷鸣时,柳树成了和风雨搏斗的战士,怒气冲冲地甩去一滴滴雨水。湖畔边,还有香气迷人的栀子花,绿油油的小草。
屈子湖的性格真是多变呢!春天,屈子湖扭动腰肢。夏天,屈子湖哼起小曲。秋天,屈子湖金黄满岸。冬天,屈子湖银装素裹。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0分)
一、写字。要求做到正确、工整、美观。(4分)
默写古诗《望天门山》(不用写题目和作者)
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均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请按题目要求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1-8题每小题2分,9题4分,共20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
A.树梢(shāo)
B.富饶(ráo)
C.脑袋(dɑi)
D.胳臂(bì)
2.下列四组字中不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
A.请 情 清 晴
B.鲤 鲫 鲨 鲍
C.螃 蝌 蚪 蛙
D.妈 蚂 吗 玛
3.下面四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榕树 喧闹 飘飘遥遥
B.瑰丽 威武 祖祖辈辈
C.淙淙 宝贵 葱葱笼笼
D.富绕 每逢 密密层层
4.“西子”这一词是用来指(
)的。
A.貂蝉
B.西施
C.王昭君
D.杨贵妃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B.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C.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D.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经得起考验。
6.下列选项中不是描写祖国风光的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字说明了(
)
A.山谷太小,雾很大。
B.雾很浓,森林都不见了。
C.水汽很大,森林都看不清了。
D.雾很浓,水汽很大,整个森林都浸在雾中。
8.“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加点字“封”的意思是(
)
A.密闭,使跟外面隔绝。
B.量词,用于封起来的东西。
C.姓。
D.限制。
9.下面几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
(1)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
)
(2)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上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
(3)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
)
(4)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三、判断题。我能在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5分)
1.“挡、刮、帆、摆、洁”这五个字在书写时都要注意结构是左窄右宽。(
)
2.“水光/潋滟/晴/方好”和“碧水/东流/至/此回”朗读节奏停顿都正确。(
)
3.《望洞庭》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刘禹锡。全诗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和虽然被贬却并不埋怨、豁达大度的胸襟。(
)
4.《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的。(
)
5.“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句中的“海防前哨”点明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四、我会填。(11分)
1.我能照样子,写词语。(3分)
(1)圆溜溜(AB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咯吱咯吱(ABAB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五光十色(写出开头是数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当你来到杭州西湖,漫步在断桥上,看到阳光照在湖面上,西湖那美丽的景色宛如一位美女,你想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游客们畅游三峡,听到长江两岸的猿猴不停地啼叫,不由得小船已经渡过千座万座高山。这时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课文《海滨小城》是从小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对小城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情。(4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认真阅读《西湖》这篇文章,完成1-8题。
西 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都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中外人士被西湖那秀丽温馨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
1.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填上序号。(12分)
(1)自古以来,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是(
)
A.苏州
B.杭州
C.西湖
D.福州
(2)短文中围绕着西湖的“绿色镶边”是(
)
A.孤山
B.树木
C.小岛
D.湖水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句话让你联想到刘禹锡的哪两句诗?(
)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4)联系上下文,你认为短文中的“溶化”一词所包含的意思是(
)
A.月色把西湖溶化了。
B.西湖溶化在月色里了。
C.西湖的景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D.西湖的景色和月色都溶化在水里。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6分)
(1)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来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杭州西湖的景色那么令人陶醉,请你为它写一句宣传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和那些中外人士一样被西湖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呢?为什么?(5分)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广东海滨小城、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祖国这么多令人神往的地方,而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请你也拿起笔来,向我们介绍一下身边的美景吧。
要求:1.自拟题目,介绍身边一处美丽的地方;
2.做到介绍清楚、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1.D 2.C 3.B 4.B 5.C 6.D
7.D 8.A
9.(1)A (2)D (3)B (4)C
三、1.× 2.× 3.√ 4.√ 5.√
四、1.示例:(1)乱哄哄 静悄悄
(2)哗啦哗啦 叮咚叮咚
(3)五彩缤纷 四面八方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两岸猿声啼不往 轻舟已过万重山
4.美丽 整洁 热爱 赞美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1.(1)B (2)B (3)C (4)C
2.(1)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2)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依恋、留恋。
3.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令人心旷神怡。
一年的开头,从春开始。春,是一个常被人们赞美的季节。春是那么美丽,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也比比皆是,如:李白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就把春这个无形的精灵勾画得美丽无比。春季,也被人们赋予了活泼可爱、生气勃勃的形象。确实,春很美,我们可以从阵阵春风中感受,可以从天空上点点风筝读懂,最典型的就是那初春的朵朵小花,隐蔽在那刚刚萌发的小草中,尽显少女般的羞涩、含蓄。沉睡了一个严冬的树木,又冒出了嫩绿的新芽,绿得新鲜,绿得娇嫩,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春季的雨格外珍贵,虽下得不大。丝丝细雨从天空中飘落,竟也有那么一分柔弱。随着阵阵春风,雨丝扑在脸上,真清爽啊!春天带给人们的是生机,是一份娇柔的美丽,让人们怜爱。
短暂的春匆匆地走了,带走了万物那一份娇弱。火热的夏来了,万物又接受了一次蜕变。花朵接受了从含苞欲放至盛开的变化。花朵与树叶再也没有那种娇嫩与含蓄,花朵在碧玉似的叶子上开着,这种景色,是一种成熟,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喜悦。正所谓“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有人说,夏天骄阳似火。炽热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仿佛要散发出它的所有热量。也许有人会说,夏天虽然很美,但让人们失去了欣赏美丽的心情。其实不然,夏天的美丽别有风采,火热的太阳并不影响夏天的美丽。夏日的美,可以在湖边,划着小船,看着清澈的湖水,心似乎也如同这湖水,变得清凉、通透。去掉任何杂念,在美丽的湖边闭上眼睛,听着水中鱼儿游动的细微声音,似乎又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便是别样的美;夏日的美,也可以在傍晚,经过一天的炙烤,太阳收起了它的热量,只留一抹夕阳在天边。这时,与家人出来散步,踩着太阳的余晖,一家人有说有笑,好不温馨!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美。此时,并没有了白天的炽热,刮起了习习 凉 风,一丝丝凉意由心里向外蔓延,也让一颗颗躁动的心安静下来。你能说这样的夏天不美吗?不多姿多彩吗?
夏走了,秋来了。秋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季节。爱它,是因为它带来万物的丰收,稻田从鲜绿变为金黄,高粱也红彤彤的。所以秋,常常是瓜果飘香。恨它,是因为它让一片片绿的赏心悦目的树叶变的枯黄易碎,从树上飘落到地上,被人们无情地踩在脚下,结束它短暂的生命。
然而秋也有它的特点,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但秋日却又那么短暂,当人们好不容易适应秋的美丽,开始欣赏秋的独特时,秋却给人们留下收获的喜悦,悄然离去。
一、基础达标。(41分)
1.读一读,写一写。(6分)
lì美()站()yóu()其理()zhū圆()笔()红yuán()形菜()zǐ()瓜()细gōng()课作()
2.给多音字注音。(6分)
还有()还书()弹药()弹力()
兴奋()高兴()重新()重量()
到处()处理()很好()好奇()
3.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3分)
圭______()云______()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表示动作的词。(3分)
例:(拉)二胡()气球()窗户()故事()衣服()信息()汽车()马路()天气()大鼓()作业
5.看拼音写词语。(5分)
dùpíchéngjiùlǐngdàizuòyèzhīshi
()()()()()
yúqúntónghàozhuànglìxióngmāopéngyou
()()()()()
6.给下面的字扩词。(5分)
袋()()()迎()()()
海()()()
7.按要求写词语。(9分)
(1)海洋(两个字的部首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量词一______鱼塘一______石桥一______秧苗
(3)写农活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句子花园。(4分)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加点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青蛙难道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照样子写句子)
①植物妈妈的办法难道不好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月潭难道不是台湾省的一个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材回顾。(12分)
1.快乐积累。(5分)
(1)《梅花》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写的一首诗,我最喜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春韭绿,________稻花香。
(3)桂林山水__________。
(4)________天堂,________苏杭。
(5)________归来不看山,________归来不看岳。
2.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近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收获可真多。我知道了松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树的特点,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等动物的生活习性。我还明白了农民伯伯很辛苦,他们在不同的季节会干不同的农活。春天,他们__________,夏天他们__________,秋天他们__________。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这使我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梦中的妈妈真______。________的眼睛闭上了,________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________的脸上。
三、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4分)
1.农事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兽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写词语。(5分)
1.喜洋洋(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许多多(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小极小(ABA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探究。(5分)
说“长”道“短”提示:其实,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何对待“长”与“短”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延伸。(18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____句话。(2分)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6分)
3.这一段话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在括号里打“√”。(2分)
(1)葡萄种的地方。()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二)课外阅读。(8分)
有一只小公鸡以为自己没有耳朵,很难过。鸡妈妈对他说:“孩子,你是有耳朵的,在你眼睛的后边,有一小撮突起的毛,毛底下就藏着你的耳朵啊!”
“这么小的耳朵有什么好处呢?”小公鸡这样问他的妈妈。
鸡妈妈说:“这样的耳朵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淋不着,还不好吗?”
小公鸡听了很高兴拍着翅膀说我的耳朵真好我的耳朵真好
1、从文中找出两个关键的词画“”,说明小公鸡以为自己没有耳朵的原因。(1分)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就是温故,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对旧知识地回顾,温习旧知识,找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点,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这样很有实用价值。在教学老舍的《草原》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草原,我们就会想到一碧千里,翠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同学们想一想,有一首《敕勒歌》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生背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白居易的《草》又是怎样写的?(生背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都是古诗中描写草原的优美诗句,下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一看草原吧。这样就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顺势导入新课。
二、揭题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把题目的意思揭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首先问“崛起”的涵义,学生查阅得知是兴起。接着问“之”的意思,明确是“的”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教师接着问,这是谁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明确是。教师进一步解读题目的意思:这是在12岁时立下的远大志向。当校长问学生为什么而读书时,有人说“为明理”,有人说“为做官”,也有人说“为挣钱”“为吃饭”……只有的这句回答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令我们热血沸腾。这样学生由题目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即针对学生爱听奇闻异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变浓。如在教学《赠汪伦》时可以这样开头:李白在唐朝的诗坛很有名气,拥有很多崇拜者,汪伦便是其中之一。可汪伦是无名小辈,怎么能结交大诗人李白呢?于是汪伦写下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意思是说先生喜欢游玩吗?这里有十里的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上万家酒店。李白兴致勃勃地赶来,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笑着告诉他,“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临走时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赠汪伦》。
四、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悬念,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思考,正确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蔚蓝色的大海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洋之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有人说它虽然生活在大海中,长得像鱼,但却不是鱼,那它究竟是什么动物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鲸》。
五、创境导入法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中,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是多么美好,我们一家人团聚一堂,高兴快乐的情景,你们都还记得。可是在另一个社会,一个小女孩,光头赤脚,手拿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悲惨世界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上学生情感与文本的交流效果。
六、多媒体导入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准备多媒体动画图,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春天溪水潺潺、夏天百花盛开、秋天落叶飞舞、冬天白雪皑皑,还播放数不清的红松、白桦……还有栖息着的东北虎、黑熊……这样学生很快被优美的景色所吸引,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了。
七、竞赛导入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令①
黄庭坚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②上青青麦,姑孰堂③前余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④,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⑤,问取矶头新妇石⑥。
[注]①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6月9日,其时作者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知州,在任上仅9天即被免职。②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当涂县城关镇(姑孰),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③姑孰堂:当涂地名。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①管江山:“吏隐”的代称,把做官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⑤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白。⑥新妇石:即望夫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用典,以当涂的历史遗迹人诗,发思古之幽情,流露出沉重的世事沧桑之感。
B.“暂”“稍”两字既包含对友人的宽慰,又表达了虽遭免官,但将很快复职的坚定信念。
C.词人认为,没有必要一定分清宾主,一切终将归于空无,不信可去问问那屹立的新妇石。
D.这首词虽记宴会,却没有具体描写宴会情形,而是侧重表达作者因被免官而生的感慨。
15.“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答案:B[评分说明]选B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解析]“但将很快复职的坚定信念”错,属曲解文意。结合上下文,“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是写作者虽然被免官,但也有了机会流连山水,享受山水之乐。[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能力,具体涉及诗歌的内容和意象、表达技巧及作用、重难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
15.①江山总是千古一样美好,云空也是千古一样澄碧,昨日自己还是主人,今天就已变成客人,抒发了世事无定、难以预料的人生感慨。②自己居官九日即被免职,把千古不变的江山和云空和世事翻覆对举,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之情和嘲谑之感。[评分说明]共6分,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根据所选诗歌特点,借鉴2019年高考全国I卷和2020年高考全国II卷命制,既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向,又实现了对具体诗歌的针对性考查,能有效发挥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引导作用。试题要求回答词下片一、二两句表达的情感,是近年古代诗歌阅读的常考点,考查考生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两句融情与写景、叙事之中,需结合所写之境,所叙之事,分析其背后之情,再结合作者的经历,不难得出答案。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人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崇宁二年,黄庭坚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时作。诗人刚结束长达六年的贬谪生涯。
(1)结合诗句,简析“接”、“香”字的作用。(4分)
(2)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
.(1)写登临纵目之所见,境界阔大。表达出月下景物的特殊魅力。又极具动感和比拟效果。“接”字写出山川相缪的壮丽景色,接着写夜色中的十里风荷,其特色不在视觉形象,而且清香四溢,着一“香”字而境界全出。(4分)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或比拟)的手法,借一“凉”字点明了他在山水间逍遥自适的心境。无论是视觉之“光”,还是嗅觉之“香”,均并作一种“清凉”之感,既切合夏日“追凉”,又蕴涵着玄思理趣。(4分)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鄂州南楼书事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9分)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写作者同伊人离别在即,行船将发,表达两人难分难舍、无限凄楚的离别之情。
B.窗前槐树绿叶繁茂,室内显得昏暗,室外榴花耀眼,开篇两句以黯淡之景渲染别离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C.本词以柳叶和梨花来比喻伊人的双眉和脸庞,以“皱”眉和“倾”泪刻画了因离别而伤感的伊人形象,通俗而贴切。
D.结句作者写夜半酒醒,唯见月色皎皎、江水悠悠,无限离恨,尽在不言之中,如此写法颇具蕴藉含蓄之美。
15.本词与柳永《雨霖铃》皆为送别词,试比较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答案
B。B
项“黯淡之景”不正确,前两句描绘了室外繁茂明艳的景色,与室内暗淡的气氛形成对比,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话别双方感伤凄苦的心境。
15.(1)借景抒情。柳词通过“寒蝉”“骤雨”等意象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黄词借“烟雨”“
轻舟”等意象营造了凄迷的意境,表达了离别时的无限凄楚之情。
(2)虚实结合。两首词都写到眼前分别时的凄恻缠绵,这是实写;又都宕开一笔,想象别后酒醒的孤寂凄冷,这是虚写。虚实结合,把离愁别恨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评分说明:每点
3
分,其中手法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一.汉字真奇妙!同一个音,字形却不一样,读一读,想一想,再填上合适的字。(9分)
zu
()下位事
fēnɡ
()雨蜜山
lán
()花球天
二、拼一拼,写一写,相信你一定能写得正确又漂亮!(16分)
dàoyìnɡsǎomùduānwǔchìbǎnɡ
fāshèkuājiǎnɡhuàlánɡxiànɡbí
yánɡliǔyānɡmiáoxúnzhǎojiānyìnɡ
qīnɡtínɡyǒnɡɡǎnfǔmōhánlèi
三、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6分)
例:饺(饺子)校(学校)
绕()()很()()
萝()()英()()
四、照样子写词语。(10分)
1.碧绿
2.暖洋洋
3.又黑又小
4.平平安安
5.千家万户
五、读读句子,选择适合情境的成语。(6分)
遥遥、赏心悦目、天长日久、东张西望
1.体育课上,小明跑得飞快,别人远远落在后面,他真是!
2.,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3.小猴上课,一会儿看到东,一会儿看到西,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
4.小玲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看着就觉得。
六、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行。(192分)
1.嫩绿的()()闪着()(),()()上成了()()()()!水里一群()()()()(),快乐得好像()()一样。
2.只见风()着帆,帆()着船,像()一样()()地前进。
3.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
4.我们像()()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就()()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
5.()姑娘吃()(),上山,吐丝,()新房。
6.放学路上,你看见一位叔叔把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地上,你走过去,对他说:。
七、短文阅读(一)(8分)
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1.短文有句话。
2.我的家乡叫月亮湾,是因为。
3.用“”画出文中的打比方的句子。
4.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美极了。夏天到了,月亮湾的桃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两句,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短文阅读(二)(10分)
我爱祖国的春天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知不觉来到我身旁。
春天在树枝上,嫩芽悄悄地钻出来,把枝条打扮得绿油油的。
春天在花园里。花开了,有红的、粉的、金黄的……五彩缤纷,真美丽啊!最迷人的是蝴蝶花,像一群展开翅膀的花蝴蝶,在翩翩起舞。
春天在辽阔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的蚕豆和油菜,已经开出白色和金色的小花,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春天到了,祖国处处是春天,我爱祖国的春天。
1.短文有个自然段。
2.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找出来画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装扮()偷偷()五颜六色()
八、写话。(10分写字4分=14分)
老虎受骗了。从此,狐狸便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这件事传到了老虎的耳中。有一天,老虎又遇到了这只狐狸,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接着编下去。【篇二】
一、按要求写字词。(45分)
1、看拼音写词语。(24分)
chìbǎnbōluójiānyìngyánliǔ
xúnzhǎozhùhèfǔmōshènglì
wēifēngnánshudàoyìngfāshè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7分)
快些(xiēxiě)画廊(lánnán)树梢(sāoshāo)
勉强(qiánqiǎn)寒假(jiǎjià)
强壮(qiánqiǎn)真假(jiǎjià)
3、想一想,写出带点字的反义词。(6分)
()张西望、半()半疑、摇()摆尾
大惊()怪、顶()立地、七上八()
4、填表示动作的词。(3分)
例:(做)作业()本领()毛驴()古诗
5、写出和节日有关的词语。(3分)
清明节:扫墓、踏青
春节:压岁钱
中秋节:
6、小明在读课文时遇到了“透”字不认识,于是就查字典,先查这个字的部首是,再查除去部首画。(2分)
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8分)
例1、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我觉得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例2、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操场上做游戏的我们,快乐得好像一样。
例3、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
例4、蚕姑娘吐出丝儿来。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_________________要盖新的房。
蜗牛从硬壳里伸出头来。蜗牛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蜗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填空。(22分)
1、《春雨》和《春晓》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你喜欢哪一首呢?请你选择一首默下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春天的成语还有不少,你会填吗?
()花盛开争奇()艳()彩缤纷俱()
2、感谢亲爱的,让我们地成长。我们像____________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_______,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飞向我们的_____。(5分)
3、风和太阳进行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比谁能,
结果______赢了;第二次比谁能,结果_______赢了。最后,他们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4+2=6分)
4、半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有替父从军______、英勇善战的______,有不畏艰辛______,奋力救母的______,还有写了______。
,报得三春晖!”诗句的唐朝诗人孟郊。(3分)
四、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7分)
《蜗牛的奖杯》片断
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
1、文中的“……”说明蜗牛除了和带翅膀的蜻蜓、蜜蜂、蝴蝶比赛飞行,还有可能会和、(写出两个)比赛飞行。(2分)
2、文中哪些语句告诉我们蜗牛飞得很快?请用“”画出。(2分)
3、蜗牛得了飞行冠军,捧走了冠军奖杯后,他会想:
(3分)
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和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如小说和童话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诗歌和散文展现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因此,在备课中,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因而教学时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基于以上两点,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方法的尝试。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入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在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的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疑”?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如其境、会其情。如何作画,老师给作画提示如下:(1)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2)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都要与文字相吻合。(3)课文前半部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与联想,给画面添上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 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