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青少年语言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语言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语言培训

第1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为基础,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县发展特色教育和发现特殊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教育局下属的校外教育机构,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1、以文体艺术活动为载体,积极为我县青少年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

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丽康源”杯·辉煌中国·2011芜湖县青少年书画、征文评选活动;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文体比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青少年文艺汇展等活动等。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这些活动当中,满足未成年人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使广大未成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中提高文化、体育、艺术素养,在活动的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2、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确立科学的思想。在培养他们广泛的科技兴趣并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开拓创新、动手动脑的能力。科技教育的实施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着极其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与县教研室合作组织县青年教师参加市科普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市“爱祖国、爱海疆”征文演讲比赛,开展鸡蛋跳高比赛、航空及车辆模型竞赛、科技夏令营等活动,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训练科学思维,锻炼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品格,切实提高校外科普教育质量。

三、组织各个专业的培训工作

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装修竣工为契机,面向全县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培训,积极邀请我市名师加盟中心共同创业,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logo语言培训工作

为落实我县《关于大力推进全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的通知》(芜教{2011}51号)文件精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造就我县信息学优秀人才。依据《芜湖县中小学生信息学教育实施方案》,从2011年11月中旬面向城关学校开设logo语言初级班(试办),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并完善好这项工作。从2011年5月开始,面向全县四年级升五年级的学生开展此类培训工作,并在暑假期间把培训地点从实验学校移到青少年活动中心。

2、继续加强文体、艺术素养培训工作

芜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我县唯一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体、艺术培训基地。本学期装修后,为丰富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艺术素养,活动中心将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根据学校及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类文体、艺术、科技等培训。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各校把校外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计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并做好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现场教学。

四、建立中心网站,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宣传工作

第2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责任第二课堂

为此,青岛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舍与馆藏资源,做好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更好的利用博物馆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青岛市博物馆与学校联合积极引导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在社会大环境中锻炼自我。博物馆积极开展青少年体验教育并将活动的开展定位在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认识、体验,在充分了解、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就自我。

青岛市博物馆开展了我是小小讲解员、走进文物世界、我是文博小博士等多种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中体验,在换位中思考,在学习中感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不断成长。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格局。

另外,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多元化的宣教手段。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直观、形象的文物代表历史的直接记录和见证,是任何教科书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形象语言。为充分发挥这种自身的教育优势,青岛市博物馆积极与学校联系,结合学生当前所学课程,开展“把课堂搬进博物馆”的活动。如让青少年把历史课的“史前文化”放到了博物馆来上,博物馆提供了许多打、砸、砍、刮削等石器作为教学用品,老师现场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学生可近距离触摸、观察祖先们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通过让文物“说话”,使学生们在生动的现场教学和对文物的历史真实感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增长了知识。

大家都知道,现在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填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空白?让学生掸去由“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带来的郁闷和烦恼,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博物馆,既休闲、娱乐又在玩中学习。博物馆要找到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设立"博物馆学生课堂"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设立一系列以“参与式、感受式”为主旨的,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需求的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感受博物馆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乐趣。为此,青岛市博物馆专门设立了青少年互动区,配备了木版年画制作、超轻粘土制作、文物拼图游戏等项目,利用这一资源与驻区学校积极配合,组织学生不定期前来开展活动。互动区的建立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暑假期间,我馆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特点与需求,发挥本馆人力、馆藏资源优势,推出了“奇妙博物馆系列”口才、绘画、英语三个项目的青少年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在提高未成年人自身修养的同时,也培养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喜爱博物馆的浓厚兴趣。高雅的博物馆氛围、开放的教学方式、专业的授课老师、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绘画课上,学生在了解了馆藏珍贵文物的历史渊源之后进行写生绘画,每一个笔触都渗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英语课上,外教载歌载舞的表演,学生热情洋溢的应和,在快乐的氛围里提高英语会话能力;口才课上,学生在展厅内现场实践讲解,灵活的讲解风格展示出未成年人的语言风采。

第3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宫;英语;培训;情感渗透

青少年宫作为一种为学生提供校外教育的机构,近年来已经成为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重要来源。所以,提高少年宫培训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宫英语培训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1.提高学习兴趣

青少年宫的英语培训是辅助学校教学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已经习得了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英语知识,在青少年宫的培训课程中,学生希望学习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其他交际场合中能够用到的词汇和句式。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情感渗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拉近师生关系

在青少年宫,每个班级的人数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教师与每一位学生的沟通机会和时间都会大大增加。这将会非常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3.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与教师的交流以后,学生能够逐渐克服交际活动中的障碍。对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来说,他们能从和蔼可亲的教师身上学到更多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而对于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和蔼的言语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来。这些转变是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情感渗透与教学相结合

1.尊重学生的人格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所以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维护,学生在一种自信的状态下才能更加高效地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必须做到:在学生表现不佳的时候适当地鼓励,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损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水平等基本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尽量避免提及会让学生自尊心受伤害的信息;在学生仍然对教师有一定的畏惧感的时候,避免以学生的某些缺点作为开玩笑的内容,因为这样的玩笑往往会伤人于无形。

2.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感渗透的角度来说,教师需要用恰当的教学用语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应当多使用“你能行的”“其实你还没有发挥出你的最佳水平”等激发学生潜力的语言。但是同时,教师也应当避免让学生觉得教师并非常发自内心地夸奖自己。

3.参与师生活动,促进情感交流

所谓的“师生活动”除了包括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包括师生在课下的交流,也就是说,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要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由于青少年宫的教学很多都是以小班授课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自然更近一层。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关于学生特点的玩笑,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拉近师生关系。除了在课堂上之外,教师还应该有效地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多与学生聊天,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只有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通过适当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参加少年宫的英语培训课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事,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评价的力量:对于学习能力较好,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学生,要有保留地表扬,避免其不思进取;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则需要细心观察其取得进步的方面,适时表扬;对于学习自主性比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单独谈话了解其厌学的原因,适当地给予更多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培训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蒋 萍.转型时期加强少年宫文化建设初探[J].青春岁月,2013(8):429.

第4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一是形式多样学习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本人抓住全系统贯彻学习十的契机,认真学习十报告,并于11月,积极参与全县的团队干部十专题培训学习会、jy局每月召开的机关工作汇报会,同时通过网络、视频、报刊杂志、社区宣传等形式组织收看十八届三中会内容。促进自身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时刻要求自己以一名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服务全县的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全县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幼儿教育发展及语言文字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让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是本着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全县教育教学服务的态度,认真做好自己的业务工作,带领全县青少年学生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读书、绘画、手法、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组织带领青少年开展公益募捐活动,收到募捐款近8万元;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市、县阳光体育运动会,全县、全市少先队鼓号展演等;开展幼儿教育、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少代会;参与编辑《SJ教育》期刊,负责学校内涵发展简报制作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培训学习、刊物编辑制作等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对教师岗位的全新领会。同时,也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促进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本年来,在业务提高上,开展业务培训5场次,培训教师120人次;在评选表彰上,有近50余幅优秀绘画作品选送市里参加评审,有10个学校鼓号展演光碟送市局评选,有15位美德少年受县级、乡镇表彰;在公文撰写、信息报送上,完成信息写作30余篇,参与并完成各专题报告及各类汇报材料的撰写。

三是严格机关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今年,我严格执行上班工作制度,准时到岗,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工作,并落实县委政府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的“5+2”“白+黑”工作要求,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密切联系群众、走访挂钩移民10户,发放移民宣传资料100余份,建立移民挂钩档案,为挂钩移民解决孩子入学、贫困学生资助及移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5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一、活动对象

xx市青少年学生。

二、活动时间

2017年7月3日至28日,周一至周五上课,周末休息。

三、活动内容

(一)社团活动。2017年春季学期的社团成员继续训练。具体训练时间见附件。

(二)特专长培训班。拟开设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幼儿绘画、坭兴陶制作、儿童画、机器人组控、葫芦丝、古筝、电子琴、语言表演、沙画、吉他、舞蹈班等20个特专长培训班。具体上课时间及年龄要求见附件。

为了让更多学生享受到公益,市校外活动中心社团成员不能再参加“快乐暑假”特专长培训班。

(三)阵地开放。开放小小科技馆、阅览室等场地。

四、报名时间和方法

暑假期间社团不招收新成员,无需再报名。参观小小科技馆和到阅览室阅读也无需报名。特专长培训班的报名和录取流程如下:

(一)报名时间:2017年6月15日9:00至25日9:00。

(二)报名方式:登陆xx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网站( )报名(点击其中的“网上报名”“报名类型”“暑假特专长培训班报名”),每个学生限报一个科目,多报无效。

(三)录取方式:

1. 6月29日在活动中心官方网站公布报名成功名单,凡是年龄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录取。

2. 报名人数没有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班级,请家长带上孩子的户口本或身份证于7月1日(星期日)8:30—9:30来活动中心办理入学手续,逾期不来视为弃权,剩余名额将于当日上午10:30由没抽中其他班级的学生现场报名继续抽签。抽完为止。

3. 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班级则采取抽签形式录取。请家长带上孩子的户口本或身份证于7月1日(星期日)9:30来活动中心进行抽签,迟到者视为弃权。第一轮抽签结束后,如还有名额剩余,则于10:30开始进行第二轮抽签,直至名额被抽完。

没有中签的学生,还可以现场报名参加没有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班级抽签。

五、其他事项

(一)春季学期的社团成员,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暑假训练,否则作退团处理。

(二)特专长培训班的成员,一经录取,名额不能转让,如果放弃学习机会,就纳入我中心黑名单,将不能参加我中心任何活动。

(三)本期特专长培训班课程结束后,若要继续参加2017年秋季学期的特专长培训需要重新报名。

(四)家长要按时接送学生上下学,负责来回路上的安全工作。

六、活动经费

所有活动均不收取学生费用,学生自备学习用品。

联系电话:

第6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中图分类号】R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加快及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流动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其中女性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殖健康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由于流动女性青少年文化水平低,普遍缺乏生殖健康知识,这也导致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居高不下,增加了生殖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本研究以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市8个流动青少年集中的服务单位选取150名流动女性青少年开展调查,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2017年10月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我市8个流动青少年集中的服务单位选取150名流动女性青少年,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签署知情协议书后入组;②年龄16-24岁未婚女性;③非本地城市户籍;④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无理解、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疾病史或认知交流障碍;②不同意接受调查或中途退出、失访。将选中的15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名。观察组受试者年龄16-23岁,平均年龄(21.87±1.09)岁,文化程度:文盲17名,小学56名,初中42名,中专及以上35名,对照组受试者年龄16-24岁,平均年龄(21.45±1.22)岁,文化程度:文盲20名,小学61名,初中39名,中专及以上30名。两组受试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在街道计划生育办事处设立临时健康教育宣传场所,(改成:利用街道和社区计划生育科作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对辖区内流动女性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向其发放《生殖健康宣传手册》,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绘画促使女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生殖健康基本知识,免费提供妇科体检服务,加强生殖健康筛查力度。观察组采取互助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广泛搜集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成果及文献报道,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向该组受试者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生殖健康基本知识、性传播疾病预防知识、女性经期保健等,同时进行生活技能指导及责任感、自尊自信、交流能力培养,使其学会有效交流沟通、学会拒绝。每次宣教结束后需要?l放配套宣传手册,巩固其所学知识及技能,同时鼓励其将所学知识及技能传播给周围亲友。

1.3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流动女性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及行为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生殖健康知识及行为状况对比

第7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应当着力增强其针对性、普遍性和适用性。在内容上,应围绕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进行普及宣传,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这些法律较为常用,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身的行为界限,避免年少轻狂,恣意妄为,因一时冲动滑向犯罪深渊。在方式方法上,应根据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教材,采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运用主动引导、集体参与、自由讨论等方法,使青少年带着兴趣学习法律。在教育对象上,除青少年外,还应当包括青少年的父母、老师、社区工作者等与法制教育有关的人员,对他们进行法律基本知识培训,为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效果评估上,要多听取青少年的意见,让青少年拥有对法制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让青少年自己来评估法制教育成效。

二、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

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中之重,是探索和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和突破口。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一方面要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调查摸底,通过规范使用统计方法,科学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底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信息管理系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各个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针对闲散青少年,主要采取强化监护、学习辅导和就业培训等措施,做到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针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注重采用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方法,切实提高临界预防实效;针对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困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保障他们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假期学校”、“代管家长”等多种措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独立生活能力;针对流浪乞讨青少年,着力解决其家庭回归、就学就业和职业培训等问题,促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家庭生活。此外,要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理念创新带动工作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方法手段创新,逐步建立重点青少年群体长效工作机制,促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加强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也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加强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把人力、财力和物力更多投向社区,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奠定坚实基础。要健全工作机构,街道(乡镇)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村)要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做到合理分工、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壮大工作队伍,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组织党政干部、社区民警、青年志愿者以及离退休老同志投身预防工作,建立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核心的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推进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设工作阵地,建设一批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为青少年互助、娱乐、健身和交往提供平台;发挥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公益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员公益性文化娱乐场馆和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属的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

四、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的或者基于网络诱因实施的与网络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犯罪现象的统称,这种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侵犯了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中断了青少年正常社会化的过程,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日益多发,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预防,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切实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五项要求,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共建和谐文明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坚持政府主导与多方协调相结合,在进一步做好行政手段监管和技术手段控制的同时,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推动行业自律。大力开展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将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公民教育高度,积极推动在中小学校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鼓励相关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教育活动,逐步提高青少年网络知识涵养和网络运用能力。适时启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专项立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教育、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的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预防和矫正以及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五、加强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建设

少年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改革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面。要坚持符合我国实际与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相结合,既要准确把握国情,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情况出发,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出发,从把握社会公众对少年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又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研究和借鉴国外少年司法领域的良好实践、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积极推动《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加速构建我国少年司法配套工作体系。抓紧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各地在建立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少年司法创新试点工作,在适当的时候将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社会调查、刑事和解等制度上升为法律。完善相应立法,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指导,《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体,其他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少年司法保护法律体系。

第8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关键词:科普剧; 创作与表演; 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2-001

近年来,科普剧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势头喜人。广大基层学校借助编写科普剧、表演科普剧宣传科学知识,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科普教育特色。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基层学校科普剧本的创作和表演还存在良莠不均的现象,题目大内容空、内涵窄表演单一,直接影响科学知识在广大青少年中正确的普及和表演效果。如何能让科普剧有很高的观赏及感受价值呢?笔者认为,科普剧要符合几个基本要素。1、完整的故事。2、符合故事内容的科普知识。3、感人的剧情。4、生动的表演。

对学校开展科普剧创作与表演,有以下一些基本思路

一、创作题材多样化

1.捕捉热议话题,题材前沿化

词典中对“前沿”一词的界定为:前部的边沿。这里提到题材的“前沿化”是指编写创作科普剧立意要新颖、独特。创作者要从生活、学习、社会热点、世界新闻里发现好题材、挖掘新题材。

世界是平的,每天来自网络、电视、报纸的新闻、动态铺天盖地。创作者可从繁杂的信息来源中筛选热点话题、重点话题作为科普剧的题材。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人们逐渐意识到震前防御及震后自护自救知识的重要,我市某小学借此题材创作了科普剧《生命》,剧情生动感人,表演真挚质朴,让观剧者在被剧情打动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从中细致了解到地震防护的相关知识。近年来,温室效应、垃圾分类、低碳环保、食品安全等热议话题,也可以成为创作者的选择。

2.重组经典素材,题材创新化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50多年来,这套书作为科学启蒙读物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学校教育中《科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教材中也包含着许多经典的科学知识。创作者如能将这些经典的科学知识变换角度,重新构思,也是不错的题材。

二、表现方式多样化

科普剧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们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少年儿童是科普剧的主体受众,因此,科普剧的创编应充分考虑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持续时间不长,自控能力还较弱的特点,巧妙设计和安排,引人入胜,才能使科普剧获得成功。

1.增加矛盾冲突。科普剧创作需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为线索展开,体现戏剧冲突。因此,创作者要围绕想要表现的科学知识,设计故事情节,故事中应巧妙地制造矛盾,产生冲突,形成戏剧效果,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或科学原理的解释,消除矛盾,解决冲突。例如某市的科普剧《两小儿辩日》中,通过两个小朋友对太阳大小、远近、冷热的激烈辩论,制造冲突,并穿越时空把古代和现代的科学代表融入在剧情里,对辩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展现了较高的舞台效果,普及了科学知识。

2.呈现形式多样。科普剧要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可以在保证正确传播科普知识和科学观念,崇尚科学的前提下,借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宣讲。如:小品、相声、音乐剧、演唱、舞蹈等。特别是学校在科普剧的创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在音乐、舞蹈方面的群体优势,尽可能地丰富科普剧的表现形式,增加其观赏性和趣味性。

三、表演形式自然化

学校科普剧一般由学校的老师、学生参与表演。他们不是专业的演职人员,而演出中不论是剧情的展开、科学原理的阐述,还是实验的操作等,都需要演员投入地表演。要想使科普剧的表演自然、清新,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演员的挑选。科普剧演员应挑选性格活泼、外向、开朗的教师或学生。这样的表演者才能在表演中落落大方、既自然又有激情。还能够活跃整场的演出气氛,营造出活泼热烈的舞台氛围,调动起观众的观看热情。

2.精炼语言的表述。科普剧的语言因其受众面是少年儿童,就要求科普剧的语言简短明快,可使用孩子们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活泼生动起来。尤其是剧中涉及的科学原理,表述的语言要简洁、好记、易懂。创作者可恰当选用网络语、地方方言、口头语(不可通篇使用),让科普剧中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赋予时代气息。

3.加强技巧的培训。表演者选定后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表演技巧培训,让他们学习如何利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塑造角色,吸引观众融入剧中。表演者要在熟背台词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观察、体验生活,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特点,展现他们的表情、神态、举止和动作,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4.巧用镜面打磨。为使科普剧表演更为自然,在科普剧排练时,可录制现场视频,进行特写拍摄或是让表演者面对镜子演练,让他们可以细致的观察到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以便不断改进。使自己的表演吐字清晰、生动;动作准确、到位,面部表情自然。

第9篇:青少年语言培训范文

论文摘要: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进程中,社会道德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这些影响具有初期性、非主流性、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和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等特点.对此,政府、学校、企业及农民家庭应联合起来,采取媒介宣传、技术培训、文化开发、强化监管、重点引导等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互联网影响,不断推进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

互联网正以很快的速度在我国农村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2007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己经达到5262万人,其中新增网民2917万,年增长率达到127.7%。据笔者实地调查,即使山区农村的经济和地理条件很差,互联网的普及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而互联网在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影响也日渐突出,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一、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影响的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几个主要特点:

(一)初期性

互联网对山区农村来说,由于普及率还相当低,因而影响面较小。在道德方面,人们主要是看到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较少看到对成年人的影响。从区域上看,目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及周边少数农户,其他未开通互联网的农村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在农民外出打工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留守人口,特别是留守儿童,通过进城或到乡镇中心上网与农民工联络。显然,互联网在山区农村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非主流性

从有关调查情况看,目前山区农村的主流媒体是电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取得了较大进展,部分村已经开通电话和有线电视,没有有线电视的村,用上了卫星电视接收装置。人们在劳动之余主要通过电视了解外界信息。此外,农民工外出打工本身也是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些现代道德观念通过电视和外出打工经历逐渐传入山区农村。相比之下,互联网还是非主流的影响途径。

(三)正负混合性

人们经常将互联网比作双刃剑,就是说它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在山区农村,网络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远程教育、课外阅读等教育活动以及农村基层行政工作中,在义务教育、继续教育和民主法制观念的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一些青少年在课外上网,以网络游戏为主,既耽误了学业,又朝着网瘾发展,进而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如言语粗鲁、顶撞师长,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乃至出现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学校是否进行教育引导以及教育引导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受网络影响的性质。

(四)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

一般而言,今天的山区农村青少年中,有较大部分将成为未来的农民,他们现在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影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未来农村人口的道德价值观念.一些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树立起来的道德观念,在互联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迅速地被消解或否定,形成青少年道德信仰危机,如暴力游戏导致的青少年暴力倾向、网络黄和视频导致的青少年性早熟和性犯罪倾向、网络诈骗现象导致的青少年诚信意识淡化等等。

(五)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方面一般都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其基本出发点就是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各地党政部门都启动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并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依托尝试了一些利用互联网对广大农民开展教育的做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客观地说,当前应对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影响的措施还很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山区农村各类人口对互联网的认识模糊和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的力度不大。山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有的没有看到互联网的经济价值,有的根本不了解互联网为何物,有的则简单地将互联网看做洪水猛兽。而山区农村青少年要么缺乏互联网知识,要么只看到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只有少数受到了学校或家长的教育引导而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文化监察大队等机构权力有限,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技术条件有限,难以贯彻有关管理制度。

二、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应对互联网影响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将应对互联网影响作为山区农村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价值,积极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媒介宣传教育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一味拒绝和隔离互联网并不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长久之计。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有的农民通过电视等渠道间接地了解到互联网的有关情况,但往往只有两个事实在他们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印象。一个事实是,有的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得了经济效益;另一个事实是,许多青少年上网导致学业无成或道德败坏。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山区农民对有网瘾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要么因高压控制而导致激烈冲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导致青少年网民越走越远,成为互联网消极作用的产品。可见,教育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是解决青少年网民道德教育难题的关键。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很难从切身体验中掌握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电视等现有主流媒介教育他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期受益者的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二)以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正确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不会使用互联网,就谈不上对互联网的真正了解,也就难以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方面做到得心应手。因此,对广大山区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步骤.当广大山区农民自己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时,他们就能够了解青少年网民的内心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开展有效沟通,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正确上网上取得新进展。技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由互联网经营企业在乡、镇、村开展宣传和培训。也可以采取政府组织培训队伍,建立起农村基层信息员制度,由点及面,逐渐渗透,对乡镇及村级信息员进行道德教育培训,指定有关责任。还可以采取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机制,以家长会为依托,定期对农村家长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运用常识、网络文化与道德知识培训。在各种培训中,尤其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突出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如了解新闻、了解市场和就业信息、学农技、学法律、学政策等。

(三)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

从目前山区农村整体道德建设水平看,山区农村道德价值体系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上,崇尚劳动、诚信好客、尊敬长者、亲缘团结等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受到挑战,改变现状、恋爱自由、以富为荣等新的道德观念被青年农民广泛接受。与此相应,山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医乏,搓麻风气往往盛行.在互联网影响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多途径地丰富山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其效果必然非常显著。工作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继承、发扬和挖掘民间艺术和传统道德营养,引进外界优秀的艺术形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以电视节目、放电影、农民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切实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日、歌舞、民间故事、风景名胜、民族特产等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值得挖掘和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此方面,湖北省巴东县等一些地方政府己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缺乏有力的监控和管理措施是当前互联网在山区农村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约束已经有了依据,但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有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山区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要求网吧拒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公安部门实施网监工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乡镇以下的网吧容易失控,二是还没有应对网络家庭化趋势的相关准备。因此,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应以农村基层的监管为重点,加大监管队伍建设和监管技术开发的投入,解决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工作经费问题。对于网络家庭化趋势,应以行政手段要求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瘾控制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