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教学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需从“教”和“学”两个着力点深挖细掘,提高有效性。
一、教师的“教”
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喜欢学习生物,学习活动本身要有意思,有趣味。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处理各种情况。
2.精心设计学案,备课时给学生创设好学习途径。提倡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并不是说老师不讲,而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因而,在学案中设计适当的讨论内容,通过讨论,让其对问题有更充分的理解,比起“满堂灌”的大课,讨论更接近社会实际的运作方式,更有实战性,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3.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表扬时,他就会产生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个有自信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表扬是一种赏识,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要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进行教育,多表扬,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4.教给学生“活”的知识。“不能空着手进教室”。坚持利用实物,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变抽象思维为具体思维,例如讲心脏的结构时,脱离实物讲解很难讲得清楚。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而利用实物就能解决单靠语言文字不能表达的困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借助实物教学,学生直接看到这些生物真实的外形、结构、生活习性、运动状态等印象会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5.教师锤炼语言,做一名好的“导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它不是糖,却能粘住一切。”这里讲的就是语言的魅力。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学语言要力争达到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而不是晦涩吞吐,词不达意。
6.关注学生,注意学生的思维含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营造恰当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下一节的学习中,为下一节的复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7.收集、整理、反思教学反馈信息。教学反馈信息包括两方面:教师自身的反馈和学生的反馈。教师的反馈主要是教后的感受如何,能否从课堂教学中寻找出不足和缺点,课堂教学中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有精彩之处,等等。学生的反馈信息至关重要,有时,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的反应却很平淡。这是为什么?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了解、收集教后的信息,并进一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自身和学生的信息,反思教学,并提升为教学理论。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为下一节课的“补救”奠定基础。
二、学生的“学”
即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学习策略指导和调控自己的生物学习行为。
1.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能给你指引方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目标的人在面临多种选择时摇摆不定,难以取舍,无法专心做某一件事情,最终一事无成。目标能给你提供动力。当你定下自己希望考取某所大学的目标后,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受一些苦是完全值得的,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半途而废。明确的目标可以创造奇迹,反之,目标的丧失可能会毁掉一切可能出现的奇迹。要引导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解题失误;提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06-02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粗浅分析。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缘由。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有,在小学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比减数大的认识根深蒂固,记得在初一上学期的一次摸底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2+2―3,部分学生一看到“2―3”这一部分,就说这道题无法完成,殊不知还有运算顺序的问题。
再有,学生习惯有理数的运算,这会对学生学次根式的运算产生干扰。如:计算7+3(3)1/2+2(3)1/2,有的学生的结果是12(3)1/2,这显然是错的。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
x/0.7-(0.17-0.2x)/0.03=1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3、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在我国,还没有出现与初中生物教学完全适应的科学方法体系,就必然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借鉴的依据,周而复始,教师就会很少或基本放弃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来说,授课过程中举例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显微镜的如何使用时,教师先要举例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然后再用不同的显微镜观察放大的红细胞的形态,借此来引出结构与其放大的原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充分体现科学方法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
一、科学方法教育对初中生物的作用分析
在生物教育研究中,科学方法教育自始至终都是着重研究的课题,不管是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角度还是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时间来讲,做好生物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最好的学习方式,主动接受最新的授课知识。例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因素、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实验不是只有大科学家才能做,学生也可以做,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学生来说,在观察生物现象、形成生物认识、认识生物规律以及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结构以及有关知识内容和科学方法基础的准备程度等都与科学方法教育有着极大的联系。
对于教师来说,科学的方法教育表现为教师教学设计时,能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了解,针对每个单元列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能在最好的时机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绿叶光照下可以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先找出可以进行此实验的素材,如天竺葵,而其他植物如白薯叶也可以进行这个实验,而如果教师考虑使用菠菜叶的就不可以,原因是菠菜叶不可以积累淀粉,所以不能使用。所有的授课,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才可以。
二、科学方法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的研究
苏教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教育把学生带到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苏教版教材的教学根本任务。对此,在生物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优点,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在课程中充分体现,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认知程度,在课堂中设计问答、思考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已将教学目标从过去的一维发展到三维。苏教版教材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了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生物的教学实践中,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未来的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例如,对于“种子的萌发条件”这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条件及其内部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教师在设计思想的时候可以采取实验与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并且能够在课前实验,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讨论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的思考,并得出结论。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学种子萌发这一课的方法、过程、结论,使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全实践起来。
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来说,将科学方法教育运用到其教学的实践中的要点就是将两者做到有效的结合。根据初中生物授课内容的特点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科学方法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主线。在实践中沿着主线走,在授课中,跟着科学方法教育走,是科学方法教育真正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习动机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做实验,但是实验结果还是与课本上的理论相差很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学生不注重实验课,认为考试又不考,所以很多学生只是在生物实验课上胡乱应付一番,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当实验课结束,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学生就抄袭书本上的实验理论知识来填写实验报告单;有的学生在下课时间没有完成实验就干脆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者根据课本来猜测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等。这样怎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该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以客观的实验结果来写实验报告,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才会积极地进行生物实验,实验结果才会准确。而需要指出的是初一、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奇、好动,缺乏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很难做到认真、细致。他们有的不注意老师讲实验注意事项,就急于动手,造成操作偏差,甚至产生危险;有的只是觉着实验与自己的生活遥远,对实验课很感兴趣也是觉着上实验课好玩,又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上生物实验课就是放松的时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实验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或者由于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因此,实验前教师务必指导学生好好预习,将实验步骤牢记心中,由繁化简。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要用平面镜,光弱要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学生良好操作的,也要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学生操作更加规范。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面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而学生往往会在实验过程中急于想看到实验结果而匆匆操作完成,实验过程也不注意观察。例如,在一节解剖鲫鱼的实验课上,学生一拿到手术刀就开始三下五除二将鱼解剖完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对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无从了解,也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课前先让学生对照课本了解鲫鱼的身体构造、器官组织,然后要求学生细读实验步骤,将注意事项逐一记下来。再准备一个硬纸板,在硬纸板上写上鲫鱼相应的器官组织名称,然后再开始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剖时,每一步操作都很明确,并且将组织器官放在相应的预先写好名称的硬纸板上,方便学生观察。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实验课的目的,且将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消化吸收。
五、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实验课没有课后作业,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过后就忘的结果,所以实验小结就必不可少。每次实验课教师不仅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写好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验小结,即在实验结束时,无论学生实验成功与否,教师都应让学生写出实验小结报告,反思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小结也要做出具体的评点指正。对于实验成功的学生要向学生讲解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的实验小结要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或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重做,直到成功。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必不可少。其是生物学科的有效补充,生物实验将课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将生物实验课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认真严谨,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时做好实验小结,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摘要:生物课程是初中阶段有机组成学科之一,相对于初中阶段其他学科来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教学效率
作者:孔琼,单位:贵州省晴隆县紫马乡紫马中学。
新课程形势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如果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又自己对教学不做认真思考,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必然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以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着手,进行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探究型、关注“热点”型、直观形象型、活动快乐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惰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培养
(一)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概括,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习了传染病知识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学生在这种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时,总结为操作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看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整个口诀易记而且实用)。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较初中生物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初中生物教学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外,还肩负着为进一步的高中学习奠定知识、技能的坚实基础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课程计划没有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多少年来非中考学科的地位(这种情况在我市即将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完全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从而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下面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1 明确“有效衔接”的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有效衔接”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习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做起。教师思想的认同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意义深远,因为“有效衔接”是学生生物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识、技能的脱节,了解初中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并未完全解决会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教师只有寻找到初高中教学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才能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方,指导有法。
2 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基本实验技能。高中生物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所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这个多年来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日常生活,较形象生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初中教师要通览课标,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生物学的核心主题(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较为深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的内容相联。如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以及课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学习的过渡。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强化各种能力培养。
3.1 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经常不设定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教师要依托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除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
4 做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融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4.1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2 加强高中必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侧重在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上。教师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展示、归纳;对有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大胆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因势利导,点拨思维,形成认知结构,不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不断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操作,苦练实验基本技能,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自己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科技中充满了生物,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多渠道、多方位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如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以旧带新或以新忆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为培养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5 做好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有效衔接”
考试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的形式可以有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要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关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从学生答题情况人手,找出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成三维目标。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督查,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中考命题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199-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理解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使生物实验教学能发挥其正常功能,促进学生发展,是值得我们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合理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学校实验教学装备配备、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应用水平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激励学校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例如学校要配足生物实验教学装备;安排专职生物实验管理员,协助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将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考查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课时,合理开放实验室等。
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能够全面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看作是一种辅的教学方法,用“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缺乏。
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做实验课前准备;在实验教学特别是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演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做好实验规范性、细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使实验课堂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胜任。
三、拓展实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大都是操作模仿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性”大于“主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观察者”、“验证者”,而不是“探究者”、“发现者”,没有机会去发现问题,也不需要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抑制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性理念,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构建“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实验过程,做一名“引导者”,让学生独立设计,分组探讨,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究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现代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物实验课堂。想要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如,借助幻灯机进行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化设备,可把一些教师做不了的实验和不合适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视频、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拖动功能,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流程,更好地熟悉实验步骤;利用白板存储记忆功能收集处理大量实验数据;另外电子白板的截图放大功能、记时功能以及软件中携带的测量、绘图工具在实验课上也经常用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技术引入和呈现数字化信息资源,根据需要随时增减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师生参与和互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元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目前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形式为选择题或填空题的书面试卷,另一种就是生物实验操作考核。这些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对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观察、分析等能力进行评价,极易养成学生投机取巧,不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坏习惯。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鼓励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六、尝试开放性实验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1 初中生物电教化教学的优点
1.1 可以将书本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上
生物是研究生物体相、生物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课本上有很多图片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比如细胞的变化、DNA的螺旋形态、叶绿体的流动等。传统的板书很难将这些内容表现得充分,教师无法将图片绘声绘色地表现于黑板之上。电化教学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将形象化的图片直观地展现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本上的内容充分讲解,学生学到的生物知识也就一目了然,从而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便于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的形成。
1.2 可以使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传统的板书大多枯燥无味,纵使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大多数学生也很难听得入神。因此,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应付地去听教师讲课,课下又无法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电教化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图片文章等将生物内容充分化,可以从视觉上、听觉上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很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去听课。上述所说的细胞的变化、DNA的螺旋形态、叶绿体的流动等也可以通过视频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会主动跟着教师思考,进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由此为生物教学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模式,为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1.3 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变难为易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记忆模式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传统的板书讲解由于无法将生物内容充分表现,因此学生较难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从而也难以建立高效的学习模式。然而,电教化教学不同,它可以使得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变难为易。比如说花的受精过程,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视频短片,学生通过视频短片将此内容记下来,通过仔细思考熟悉该知识。
2 初中生物电教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不能盲目使用电教化教学
电教化教学模式虽在教学中表现出相当的优势,但也不能盲目利用电教化教学的模式,不能以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取代教师的形象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利用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而应结合教材,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前提下用多媒体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2.2 不能以电教化教学取代实验课程
生物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任何模拟和假设都不能取代鲜活的生物实验材料,任何模拟的形式也难以达到生物实验带来的真实和体验的感受。学生具体的实践技能,必须通过生物教学获得和形成,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解剖方法的实践和掌握等。若利用电教化教学模式,使用观影法取代亲手实践,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体系的形成,也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2.3 不能以观看代替教师的讲授
初中课程教学体系应正确看待电教化的教学模式和体制,多媒体教学在带来多种优势状况下,其本质依旧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加强主导意识,并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进行学习。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和意识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表现,然而情感意识等方面还需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实现。
3 初中生物如何进行电化教学
3.1 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
生物课本上大多图文并茂,使得教师更容易轻松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有的教师初次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无法突出重点,整节课零散,学生无法充分学到课本上的重点知识,进而达不到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的目的。多媒体电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从视觉和听觉上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生物中的重点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电化教学,制定详细准确的课堂教学内容,突出生物课本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
3.2 结合课程结构内容使用多媒体
生物的每一堂课讲解的内容结构是不同的,如何结合课程结构使用多媒体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不同的课程结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段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不一定整堂课都是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比如染色体的变化与叶绿体的流动就是两个不同结构内容的课程,讲解的时候要分别对待。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依据课程结构内容进行多媒体电化教学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3 结合多媒体的作用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电化教学的一种媒介,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有些教师没有充分理解电化教学的作用,因此只是为了电化教学而电化教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多媒体的作用在于将课本知识形象化,通过形象的展示吸引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因电化教学而电化教学。
3.4 结合学生适应程度选择多媒体
多媒体电化教学虽然很形象很生动,但是有些学生会很不适应,因此需要教师板书进行讲解。学生适应多媒体的程度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适应多媒体的过程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生物课堂全程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还有一个弊端: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多媒体画面上,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从而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效率下降。教师应该适当地结合板书,将学生的视觉转移,防止视觉疲劳。
4 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渗透在教学活动之中,以多媒体技术为媒介的电化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极大的共享性,因此受到不同学科教师的青睐,逐渐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初中生物课程是实验、实践、思维相结合的学科,多媒体的介入,打破传统板书教学的常规,将现代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这个媒介,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电化教学是多媒体、教师、学生三要素的结合,教师在其中充当一个使用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电化教学深入研究、探讨并且不断实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达到电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童庆年.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几点不足之处[J].生物学教学,2000(2).
[2]郭晓玲.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1996(5):4-6.
[3]周斌,王铮敏.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2):156-160.
[4]朱晓鸽.多媒体和未来的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6(4):11-1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初中 生物教师 现代化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科技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改革和发展的的春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势在必行,势不可挡。从教多年的山区农村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春风中也装备了“班班通”、“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得多年在“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面黑板”的教育模式下工作的教师们有的欣喜若狂,有的茫然不知所措。有人认为有了这些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设备,教育就现代化了;也有人认为教师的作用就可以淡化,教师的工作变得很轻松,教师可以不用黑板、不用粉笔、不需要备课;还有人认为只需从各种途径引入“名教师的课件”在多媒体上点点按按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能使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和城市学生一样接受最好的教育,达到最好的发展。从一年多实践来看,效果不尽人意,多数教师反馈的信息是:课堂丰富多彩,完成教的“任务”容易,实现学的“目标”困难,优秀课件很多但不适宜我的学生,装备先进但达不到教和学的“目标”。导致好些教师干脆放弃先进设备,重走“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面黑板”的老路。出现这种现状,原因何在?不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手段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农村初中多数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的理念,缺少现代教育的素养,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所致。
其实不管多么“现代”的教育技术也只能是为教和学服务的方法、手段或者工具,不可能代替或淡化教师作用,相反越先进的教育技术对教师要求越高,教师工作越显重要,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有在现代化的教师手中才能得心应手,应用自如。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现代化”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认识。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农村初中教师的当务之急
教育理念具有先导作用,理念不更新,观念不改变,抱着“师道尊严”、“满堂灌”、“死记硬背”、“拿分数说话”的理念,再先进的设备,再现代的技术手段,也只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或者将“人灌”变为“机灌”。不但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还加重学生负担,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考试机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谋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论述阐明了现代教育思想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彻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树立“以人为本”、 “以学为本”,“学会学习”、“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不断提升角色素养,是教师现代化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教师的角色也会适应时代的需求而发生变化。在古代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定位;韩愈也曾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归纳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更好的开放性、自主性、学习型、创新型的人才。传统教师的角色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需求。教师角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以发展为主”、“以创新为主”的理念定位教师角色。教师的职能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师,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现代生物教师的基本技能。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现象纷繁复杂,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使生物知识和信息层出不穷。面对爆炸性的生物知识和生命现象,教师应如何“导航”,带领学生找到捷径,快速安全的达到目标,这是摆在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另外,初中生物课标和教材中,也有许多微观、抽象的知识和信息,如何才能让初中学生快速理解和运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大难题。其三,初中生物按计划每周只有2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如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标要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三大难题。仅凭教师的“一张嘴,一只粉笔,一本书,一面黑板” 要解决这三大难题,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只能是痴人说梦。现代教育媒体技术不仅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还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呈现方式多,交互性并可及时反馈等特点和优势。若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合理的整合起来,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生物学科的特点,围绕新课标,将各种教育技术设备、手段、方法和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甄别、评估,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各种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效率,不但能解决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三大问题,还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树立课堂开放性理念,解决初中生物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的问题。
农村初中学生,每天都在亲近大自然,每天都在与生物打交道,对好些生命现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农村家庭具有丰富的观察、实践、探究的资源和材料。现代家庭电脑已基本普及,有利于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只要教师熟悉当地自然特点和农、畜、牧业的生产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特点,紧扣课标要求,以教材为线索,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资料收集”、“课外实践”、“自主探究”等板块,因时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的给以引导帮助,实时参与,共同探讨和研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就会使学习活动没有课内课外之分,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又能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孕育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怀。
2.利用现代教育的媒体手段,将微观、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不乏微观、抽象的内容存在,如细胞结构、细胞的分裂分化、病毒、细菌,受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特异性免疫等等内容。受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制约,难以分析和理解,若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将这些内容宏观花、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师生共同分析和理解和探究,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加工和知识构建功能,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容量
初中学生因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限,自主分析、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不强,很难将学习信息系统化、条理化。我们在课后小结、单元复习、总复习等学习活动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加工和构建功能,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逐步整理加工知识信息,构建知识体系,不但能提高信息的课堂容量,便于学生内化,易于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育中地位和作用,把握好 “度”
现代媒体技术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的方法、手段和载体之一,但不是生物教学的全部方法、手段和载体。不能将生物课变成了现代媒体技术的展示课,应该把握好“度”,该用的地方一定要设计好、管控好。不该用的地方,坚决不用,不能为了好看好听而勉强使用,否则就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浪费时间,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是否能发挥最大效益,关键是生物教师的现代化。只有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助推农村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