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农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构建新型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3月11日,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对此十分认同。
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张桃林说:“当前,农业劳动者质量、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我国农业专业化分工难以深入推进、先进农业设施装备难以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甚至影响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构建,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对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张桃林指出了三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培训投入不足。从中央层面看,目前针对务农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没有纳入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中。从地方层面看,产粮大县往往是财政小县,加之农业对拉动地方GDP贡献有限,因此地方难以有足够的动力和财力投入到量大面广的农民教育培训中去。二是培训条件较差。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的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虽然有完整的办学体系,但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培训缺场所、教学缺设施、下乡缺工具、实习缺基地,培训功能难以得到很好发挥。三是扶持政策缺乏。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比较效益低,是导致高素质劳动力弃农、转业的重要原因。我国现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专门针对种养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还不多,亟须加强和完善。
为解决这些问题,张桃林建议,首先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研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专项,以农广校和中等农业职业学校为依托,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实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政策,培养具有农科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职业农民等。
谈到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时,张桃林说:“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力水平,分级别、分产业、分区域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标准,以能力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比较效益、劳动生产率、示范带动作用等为要素,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指标体系。深入研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的政策体系,并将其作为未来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投入方向,重点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培训方式;培训效果
当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将实现中国梦贯穿始终。同时,在培训实施中要注意把握政策、熟悉下情、加强交流、注重效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要对培训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由于农民培训种类较多,培训目标不同,因而实施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2006年由农业部、财政部组织实施,主要针对我国大量没有接受过基本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民而开展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增加收入;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在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其主要培训对象是种植、养殖、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及农村经纪人等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训目的是培养一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根据2类培训出台背景分析,两者在培训对象、培训要求上存在明显差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是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从技术型的农民转变成市场化的农民,因此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基层农广校在制订培训方案、选择培训对象时,要充分理解这种差异,有的放矢地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二、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
(一)掌握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
区域经济是综合反映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掌握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是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前提。因此,应注重加强对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现状、布局、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将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在培训方案中予以体现,同时根据培训对象、产业特点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二)掌握区域农村的劳动力现状
充分掌握区域农村劳动力现状,如劳动力年龄、性别、素质结构与数量比例、务工务农比例、人员区域分布等基础数据,重点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种养大户等培训人选,这群人具备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培养成为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端“职业农民”。
(三)掌握区域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以主导产业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发展,形成贸工农、农工商、产供销、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模式。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离不开农业产业化。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5个方面评价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并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三、要加强对培训形式的创新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中国尚处于理论探索与实践试点阶段,且与传统的农民科技培训在培训对象和要求上存在着本质差别,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艰巨性,在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基础上,应合理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培训经验,实现培训形式的创新。
(一)借鉴先进国家培训理念
国外比较成熟的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东亚、西欧和北美3种。其中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这一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很难形成较大的土地规模经营;西欧模式以法、英、德国为代表,主要指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进行农业生产,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模式;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主要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构建以农学院为主导的农业科教体系。所以,应结合国情和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先进国家职业农民培训理念。
(二)借鉴发达地区培训形式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基本可分为“三类十一型”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包括政府工程型、院校培育型、远程教育型、创业扶持型和文化活动型;政企配合类包括园区依托型、推广服务型、科研项目型和科技示范型;市场运作类包括合作组织型、产业促进型。所以,应根据不同经济区域、不同a业领域、不同的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并实现由政府主导类模式向政企配合类模式转变,条件成熟的可以过渡到市场运作类模式。
四、要确保培训实施效果
一是培训选时应根据农事、农闲或开展专项活动前后等,便于扩大培训范围。例如,农作物种植培训课选时应抓住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秋种前、开春后、小麦拔节期、果树幼果期等,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时段。
二是要善于利用地利,因地制宜,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培训地点安排等。在充分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资源现状等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种植、养殖技术外,应开设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实务等专业课程。在培训地点安排上,除常规的课堂集中教学外,还可将课堂搬到田头、地头、船头或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提高培训实效。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教育、共青团、妇联、财政、基层政府等部门,因此应善于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起以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四是许多农民培训工作之所以变成“走过场”、“花架子”,其共同原因是培训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百姓。所以,一是要“走近”群众。采用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二是要“求教”群众。甘当小学生,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师,;三是要用群众语言。用农民耳熟能详的语言授课,使农民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避免成为“空中楼阁”式的培训。
参考文献: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卫青大将”为你整理了这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皖农科函〔2020〕340号)以及《关于印发滁州市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滁农科〔2020〕11号)等文件精神,定远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训体系、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任务。2020年,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任务85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650人,技能服务型200人。培训合格率90%以上。
(二)承担培训机构及任务类型产业(工种)。
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2家培训机构承担今年培训任务。具体为: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550人,其中粮食生产100人、经果生产50人、产业扶贫50人、生猪养殖50人、鹅养殖100人、羊养殖50人、淡水养鱼50人、小龙虾养殖100人;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培训任务300人,其中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100人、农产品电商人才100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100人。
二、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5月22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定远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定农〔2020〕104号),明确了培训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涵盖确定培训对象、遴选培训机构、明确培训内容、规范培训方式、强化跟踪服务等5个方面)、实施步骤(涵盖精心制定方案、认真开展培训、抓好管理服务、做好总结评价等4个方面)、保障措施(涵盖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资金管理、注重条件建设、创新培育机制、强化监管评价、做好宣传工作等6个方面)等工作内容,有序有力地推动了培训各项工作开展。
三、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已培训850人,占培训任务的100%,完成学员在线评价15个班750人(评价率均在90%以上),占应评价比例88.2%。
四、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培训工作组织领导。县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县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同时,统筹协调本部门相关股室,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2、规范遴选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遴选。5月20日在县公管局公开招标,确定滁州市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定远县云网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学校2家培训机构,作为定远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单位。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分别与2家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
3、科学遴选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业农村局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业农村局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850名培训学员名单。
4、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行动、标准化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专业建立实训基地,增强了实践实训能力。县内建立实训基地10余个,同时与县外好的实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5、精心组织开展培训。结合我县主导产业、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产业行业,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按照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坚持理论和实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组织开展培训。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省级以上师资库专家授课,优先选用部省统编教材,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每期培训班建立第一堂课制度、班主任制度、培训台账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5项制度。
6、加强培训工作督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督查组,在培训期间重点督查培训进度、学员满意度、制度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培训台账、培训影像资料、资金规范使用等方面,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7、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按照“钱随事走,谁用钱谁负责”原则,建立严密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通过规范程序确定的培训价格,及时将中标价总资金80%(205.104万元)拨附到2家培训机构;待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余款。严格按照《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财农〔2016〕609号)和《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农政〔2018〕183号)要求,规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8、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定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与经验,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效,积极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宣传报道近10篇。
五、特色亮点
1、利用电商助销售。携手我县电商龙头企业网萌公司,赋能产业大户和农产品电商人才学员,利用扶贫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萝小萌”的关键技术,借助政府消费扶贫的利好政策,独辟蹊径,凭借科技的力量,实现农产品上行提质增效,带动更多学员脱贫致富。通过此次消费扶贫,帮助学员张德元、马华东、王东善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23万多元。
2、依托农展扩影响。借助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0 合肥)现场培训会以及县域农产品展销会的平台,帮助学员进行农产品展销,实现农产品公用品牌打造,为学员提供品牌销售的机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展销农产品包括稻虾米,五谷杂粮,池河糕,大救驾,瓜蒌子,桑叶茶,鸡蛋,鹅蛋,双孢菇,麻油,菜籽油等, 其中帮助曹加道、袁道松、杨山基等学员销售农产品达2.8万元。
3、拔好鹅毛增效益。注重实训实效,借鉴先进经验。炉桥镇路南村养殖大户李仁鹏是我县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鹅养殖班学员,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今年,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到六安市牧鹅合作社实训观摩,李仁鹏了解到每只鹅拔毛有13-15元的经济效益,立即邀请该社技术人员到他的养殖场现场培训指导“鹅拔毛”技术,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仅他自己养殖的2500只鹅拔毛就增加3.5万元以上的效益。同时,带动周边十余户养鹅户鹅拔毛近万只,增加收益近14万元。
六、存在问题
1、农时季节对培训进度有一定影响。在“三夏”和秋收秋种大忙季节,学员难以组织,影响总体培训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培训班,培训对象为村“两委”主要干部,由于工作较多,集中组织培训有一定难度。
2、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员对“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加培训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部分学员使用APP线上操作不熟练。
3、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每年都有800人左右参加培训,学员遴选范围越来越小,难度有所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工作落实。
1、扎实抓好项目工作督查。组织有关人员到2家培训机构,对培训工作全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坚持问题导向,立即整改到位,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为此学校提出农机普及技术进村组、农机实用技术进镇村、农机知识更新培训到市校、继续教育到省市的培训思路。(1)因地制宜,普及农机知识。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种植随意性大,把种田当副业搞,对新技术、新知识认识度不高的现状,学校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送教进村组,让农民了解农机主推技术,合理使用农机。(2)突出重点,培训农机技术。对有初中文化、年龄50岁以下的农机手、种田大户、农机合作社成员,让他们参加阳光工程、获证奖补等培训班,学习农机集成技术。近三年全市共有2320人经过培训取得初、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新型职业农机手。让持有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到省里参加培训学习,近三年共有39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农机人才。(3)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农机技能竞赛结果代表本地区技能培训质量,也反映职业农机手的水平。在省、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1名选手荣获“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扬州市2012年“全球通杯”农机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4名技能选手取得“全能第三,3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2存在的不足
高邮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植模式多,近三年,在本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参加培训的农民多,自愿参加技能鉴定的农民少;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从事规模种植的农民少;掌握简单农机技术的农民多,掌握复杂农机技术的农民少。培育职业农机手的道路还很长。原因如下:(1)农民学历不高。农民实用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是收获、耕作、栽插、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大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学历不高,又不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收入不稳定。(2)种植效益不高。受田块、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种植效益不高,导致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不愿种田,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田的主体,先进的农机技术推广成效不明显。(3)培训机制不灵活。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机手缺乏长期学习热情,技能操作考试还可以,遇到理论考试就“头痛”。所以,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成为职业农机手的不多。
王彦,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没离开过家乡这片热土,把青春热血和昂扬斗志洒在了这块生他养他的黑土地,谱写着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熠熠生辉的人生篇章。
2012年,他组建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带领村民规模种植蔬菜,规划园区建设,与长春、哈尔滨等地建立了产销链接。2014年,王彦得知阳光工程培训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时间延长,培训方式也在改变,不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还能出去见见世面,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他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村民们,鼓励菜民们参加培训学习,他说:“这是国家给咱们送知识、送技术,帮助咱们创业致富的好政策,一定不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在他的带领下,菜民们参加园艺特产技术指导站举办的每一期培训班,并先后参观了辽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西丰县平岗镇三合村、东辽县毕家村等土温室。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温室里的蔬菜一片翠绿,秧苗上挂满了鲜嫩的果实,学员们赞叹不已。
2016年6月,在园艺特产站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1栋现代土堆式温室整齐地排列在王家园子村,从此填补了梨树县内温室的空白,为梨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r血液。温室建成投产,采取一年两茬种植方式,第一茬种植西红柿,到十一月份,换茬种植黄瓜,保守算每栋温室年产值约14万元,总产值达260万元,是普通棚膜蔬菜的4倍,是玉米效益的40倍。温室园区效益可观,示范带动作用大,省、市、县领导先后到园区调研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在今年全县农村工作会上,县领导明确指出把温室园区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县内很多乡镇领导组织农民不断地来园区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预计今年在梨树镇、喇嘛甸镇、沈洋镇等新建40亩以上温室园区6个,扩大生产规模300亩。
打造绿色品牌蔬菜,走优质、安全、绿色“高大上”发展路线,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今年,他还打算把园区的路修成水泥路,路两旁都安装路灯,完善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王彦说:“没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就没有王家园子的温室,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省阳光办 供稿)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3
1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农民缺少接受培训的热情。在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农业局农广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当前教学形势来看,当地的教学资源并不丰富,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不强,对农村农业生产及经营的现实情况也不清楚、不了解,这使得培训环节过于侧重对知识的机械式灌输,农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产中的机会比较少,实用技术能力得不到锻炼及提高。这种培训形式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培训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的需求,在培训过程中对农村社会实践的忽视,会直接造成培训内容过于形式化的弊端性。
当地位于平原地带,在农业生产中小麦可以产出300~500kg/667m2,玉米是400~700或750kg/m2不等。当地的青壮年大多会在弯头管件、扣件铸造、建筑工程、谷子小米加工等行业中提供劳动力,而当地的玉米价格并不高,前年是0.54元/kg,去年是0.475元/kg,今年更是下降到0.375~0.41元/kg,所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并不会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有农业项目中涉及的补贴才能吸引农民自愿接受培训,因此不难发现,如果培训内容不能与农业发展速度相协调,就会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职业农民的真实诉求也就无法达成。
χ耙蹬┟衽嘌低度氲木费十分欠缺。虽然我国在早期就已经提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了青壮年中的文盲数量,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发展速度较为迟缓的地区,文盲数量仍旧居高不下,辍学问题频繁发生。在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制度以后,部分地区由于财政紧张,会直接影响乡镇财力,并呈现出逐渐枯萎的现象,尤其是在部分缺少经济来源的地区,乡镇财政连最基本的支付职工薪酬都很困难,并且资金的专项使用中也存在问题,因此,在经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出资对农民进行培训也就无从谈起了。
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县不仅缺少专业培训教师,基础设施更是较为匮乏,这就使得我县的培训现状难以与快速发展的农业需求相符合。而农民大多对培训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培训工作的分散性,对于集中组织培训班提升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难度较大,并且农业市场上急需的专业工种培训工作无法开展,设施少而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水平低下、缺少完整有效的培训教材等,也是制约我县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不难发现,面对难度如此之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2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化对策
建立统一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培训工作,它所涉及的领域及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及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农民需求出发,将当前职业农民培训及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解决,做出统一领导,全面指挥统筹规划。应当在中央国务院相关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创设强而有效的协调机构,使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成为全民普遍关注的重点,从根本上促使农民形成正确的职业培训意识;各级政府要明确各个部门责任,使其职能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当坚决抵制应付了事的工作行为,并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使各个部门之间都能够深刻领会到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的指导精神,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自身行为做出约束,确保该机制能够有效落实,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为职业农民培训打造良好的培训平台。
创新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所要从事的行业进行自主选择,职业农民的培训也应当建立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以市场为根本,通过促进市场运行环境的良好发展,达到丰富服务权限的目的,从而科学有效地提升培训质量,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满足农民职业能力提升需求。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在强化农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的实用技术水平,将培训侧重点放在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实践培训上。职业农民的培训并不只局限在农业技术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方向也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得到规划,这有利于农村职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农村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
3 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高水平、种植技术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去推动其发展。虽然当前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及矛盾,但是只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就能转变农民对培训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水平,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一、关于创业培训内容的确定
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确定。其中,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应该是创业培训内容的核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改革创新精神。改革既包括主观思想的改革更新,也包括客观世界的除旧迎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不断进行新的组合的精神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获得一种新原料和半成品的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2)冒险、进取精神。企业家所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上,一是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缩小;二是生产品种的增加和淘汰;三是产品价格的提高和降低;四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选择和应用;五是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六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取精神(主要包括自信心、抱负、拼搏和意志等多个方面)。
当然,上述内容只是普遍意义上的一般要求。在农村创业培训中,为培养这种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还必须尽可能创造这种精神成长的土壤。笔者认为,根据农民创业的实际需要,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创业心理的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它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创业知识的培训。创业过程需要许多知识,如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等,都应列入创业培训的内容
3.创业过程的指导。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创业经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增强农民的信心,农村职校应对创业过程进行指导。
4.市场信息的提供。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这是解决农村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成教职教学校的毕业生建立科技咨询网络来实现。
5.新技术的提供与培训。农村成教、职教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把握农业科技新动态,给农民提供新的农业科技及其培训。
通过以上分析,面向农民的社会教育只有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和方向,打破功能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多功能化,建立以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新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转贴于
二、创业培训模式
在就业培训方式上,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技术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训的对象为农民和未能升学的农村学生。培训时间的长短依据技术掌握所需的时间确定,时间安排应灵活,可以是农闲和晚上。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终身的。
2.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农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把握农业科技新动态,并把它直接提供给农民,或与技术培训中心合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新技术培训。
3.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农民的创业心理的培训及创业过程的实际指导。
4.市场信息中心。主要任务是负责市场信息的调查,特别是商品供需状况的调查,并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
综上述其共同点是:各个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赖,其中,创业指导中心对其他中心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创业培训的机制问题
1.建立健全创业培训的扶持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是搞好创业培训的关键。很多农民想学技术,但苦于缺钱,无法实现由苦力型就业向技能型或智力型就业的转变,更谈不到自主创业。因此只有不断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才能调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将创业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强化创业培训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是搞好创业培训的根本保证。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规范创业培训的操作流程,对承担创业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创业培训的质量,增加培训的技术含量。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在完善创业培训的激励机制方面,是吸引有实力的校企办学和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参加培训的重要手段。第一,将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城乡劳动者。第二,不下指标,敞门办学。培训学校自主招生,学员自愿选择学校及专业,培训合格财政予以补贴。第三,①对低保户中的家庭成员、残疾人、复转军人、择业期内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技术培训或创业培训,市财政全额补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②对失地村和重点项目占地村农民、就读各种职业院校或技校优惠的补贴政策。③普通劳动者参加一般技术工种的培训力争全部免费。大力扶植有实力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使他们与国办技能培训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
四、提供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支持
武汉市农业学校培训中心是湖北省武汉市农口培训系统公认的“黄埔军校”, 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等5万人次,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创业致富典型。其培训方式、培训效果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和受训学员的高度评价。
武汉市农业学校农民创业培训以农民为主体,以创业培训为主线,实现惠农政策对接、专业技术对接、农业专家对接、创业明星对接,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学员选拔、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规范培训管理、定期跟踪指导、强化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初步形成了具有农民创业培训特色的“武汉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一班一张职责表”。明确市农业局科教处、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责任人及班主任、跟踪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学员选拔、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实践学习、创业计划书编写、创业发展、学员管理及资料收集等各环节工作顺利完成。
强化学员选拔,“一人一张登记表”。从学员是否有创业意愿,是否创办过企业或合作社,以及规模、收入和带动农户情况等几个方面,对所有经村镇推荐的学员逐一审核,选准、选对、选好参训学员,保证学员质量和人数。
突出创业培训的专业特色,“一期一专业”。率先把创业培训主体与创业培训专业有机结合,按培训主体的专业分期培训,在创业共性知识中融入专业技术知识,按种植(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农机、农村能源等分专业开班。
突出创业培训的行业特色,“一人一套实用书”。创造性地吸收了劳动部门syb创业十步的精髓,在创业能力评价、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市场解析、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金筹措、财务管理等各创业环节中突出农业创业的特点,在全国率先开发了校本教材《现代农业创业指南》和各涉农专业的实用技术教材。
进行分层教学、模块教学,“一期三小班、一课一目标”。根据学员的知识储备、创业方向等因素,分小班教学,让培训师走下讲台,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形式进行互动启发式教学,按创业理念与创业政策、创业管理、专业技术、创业设计等四个模块构建课堂培训体系,每一模块中分为若干个目标知识点,把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上。
规范培训管理,“一人一岗位”。根据省市农民创业培训要求,及时制定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成立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分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资料管理、财务管理、宣传报道、生活服务等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责任人和工作人员,负责培训日常管理。
发挥典型学员的示范作用,“一班一区一典型”。在对培训学员定期进行全员跟踪指导的同时,每期每班选出一名创业典型学员。自开办农民创业培训班以来,从各期学员中涌现出了姚文清、赵礼强、闵耀世、曾思来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创业明星。在“明星创业谈”培训课上通过创业明星示范引导、现身说法,宣传了创业典型,激励了农民参加创业培训的愿望,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培训氛围,激发农民创业,并搭建一个学员与农民创业明星对接的互动平台。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身份;城市化
城市化建设的本质是消除城乡二元分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绝不是单纯的就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以谋求个人发展为目的走进城市生活,传统农民工考虑更多的是生存问题,因此,在此架构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必然要融合城市教育的内容。
1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归属的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关键是要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重点是要对农民工身份进行界定。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要在内涵上下功夫。城市管理者有因时设置城市准入资格,建立相应标准,为其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职业教育培训侧重职业选择,社区教育培训侧重市民资质选择,两者并行不悖,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
2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类型的界定
2.1技术培训解决生存问题
完善技术课程体系,采取结果倒置的方法,从输入地需求引导输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工作,技术培训之初要做好职业规划,要为下一步的职业培训打好基础,技术工人到产业工人的过渡,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走入单纯的为用技术而进行技术培训的瓶颈。同时技术性培训理应包含对应的技术文化,这些内容指向行业和产业,属于隐性课程,具体包括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等,可上升到技术素养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培训,把技术素养作为技术培训的主线,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工最终要成为新的市民阶层,必须具备学会用技术提升学习能力。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发展已逐步进入文化城市的层面,知识与智力的增长让城市很快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市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学习能力。技术培训是获取这种学习能力的关键。
2.2职业培训解决发展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不是“打工者”,是城市移民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城市移民,首先要取得职业资格,这和技术培训有着本质区别,技术培训只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取得打工资格,从打工到职业必须有效依靠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应包含两个方面,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农民工经由打工者成为职业人,为其取得城市合法居民资格创设了必要条件。合法就要进行官方认证,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建立行业准入标准。
2.3社区教育解决归属问题
社区教育的关键是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协助他们在生活、思维、价值取向等方面完成城市化过程。社区是地域性公民社会的文化共同体,是公民的人格整体性与能力整体性的文明化表征,新生代农民工要融入城市,除了具备职业资格外,还要融入相应社区。社区是缩小的城市,城市文化由诸多社区文化构成,社区必然要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孵化器。在这一层面,高等教育机构要扮演重要角色,要发挥服务社会职能,让城市接受教育,要承载并具体协助完成城市市民的教育培养工作,可以将这一阶段的新生代农民教育纳入成人教育范畴。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确立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和相关教育培训机构要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做好顶层设计。例如城市的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等,要从战略角度做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3.1技术资格认证模块
按产业标准开发技术项,每一项对应一个或若干个职业或职业群,这一模块实现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取得打工资格。这一阶段开展的是强制性培训,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为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3.2职业资格认证模块
按行业标准确立职业圈,每一职业群对应若干职业项,这一模块实现功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资格,这一阶段开展的是选择性培训。设立严格的职业认证标准,为新生代农民身份归属确立法律保障。
3.3市民资格认证模块
按城市标准确立文化圈,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大而全的文化要求无法操作,将城市文化分解到社区文化中,用不同标准的社区教育实现市民资格认定。这种认定是城市管理者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的硬性要求,类似于美国绿卡的申请制度,虽然属于选择性培训项目,但对市民资格的界定要有依据,各个社区可以建立不同的标准,每一套标准都要与城市总的标准相映衬。市民化的过程是文化层面的改变,最终要为城市文化发展起到退订作用,决不能因为城市移民的出现导致各种城市疾病泛滥。市民化教育要重点发挥社区教育的职能,提高精细化水平,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将社区教育的多种职能充分发挥,要积极推进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在经济发达地区,尝试开办社区大学,让城市接受教育,让城市移民通过高等教育渠道获取城市准入资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