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新型工业化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工业化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工业化方案

第1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国美电器是中国家电零售渠道领域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作为该品牌的塑造者,国美电器集团始终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以最终消费者利益为核心,以成就品质生活为使命,一直倾力于将国美电器打造成备受尊重的世界家电零售行业第一企业。目前,国美电器集团拥有每年千亿规模的低价采购能力、全国最大的大家电物流配送网络、领先的信息化后台处理系统,其业务总体增长速度一直位居行业前列。

为进一步强化国美电器在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先优势,国美电器集团决策层从国美发展总战略出发,确立了国美电器线上线下双向领跑的发展思路。早在2002年,国美电器集团就将各个零售店面搬到了网上,在形式上完成了网络商城平台的搭建,并在具体的市场操作中获得过亿的销售成绩。经过近10年的发展,随着家电业零售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国美电器集团原有网上商城需要在物流、仓储、配送、订单处理、网站系统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为此,国美电器集团决定与创立电子商务直销模式的戴尔公司合作,依托戴尔咨询B2C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以戴尔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为基点,全面改造国美网络商城业务流程,推动国美网上商城业务实现新的飞跃。

经过多方考察之后,国美电器最终决定与戴尔服务合作,全面依托戴尔咨询服务团队,建立国际先进的B2C电子商务新架构。戴尔咨询服务提供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是电子商务关键业务流程设计;其次是电子商务信息平台设计;最后是电子商务IT系统基础平台设计。其中电子商务关键业务流程与信息平台设计是此次咨询服务的重中之重。

第2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生产要素和工业产出品的科技含量高,更多地依靠高新技术和人力 资本,尽量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低 级的传统工业品提升到更高级的创新工业品。要求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做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其综合表现就是大大提高以技术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和资本 利润率。要使负面的外部效应最小化,做到生态破坏小、环境污染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在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尽量把 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结合起来,使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概括起来,就是降低 社会总成本和提高综合效益。这也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区别之所在。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江小涓研究员接受采访时指出,“新型工业化”的“新”,是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具体说,有四 个方面的新意。

一新,这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 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 颐峭耆梢栽诠ひ祷?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甚至能够使制鞋这样的传统产业也变得面貌一新。江苏森达 集团在国内皮鞋业第一家建成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董事长朱相桂就深有感触地说:“以前 小批量的订单,森达不敢接,担心成本太高;如今有了这个系统,哪怕是一双鞋的订单我们 也能接。因为只要轻轻一点鼠标,系统就会自动设计出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成本并不比大批 量高多少!”

二新,这是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 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 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 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第3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工业化 指标体系 ELECTRE方法

信息化推动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的增长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都要经过工业化过程,两者的融合是历史和时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始终是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在天津市委九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未来天津、滨海新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突出抓好高水平重大项目建设,发展一批优势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提高产业聚集度。

目前,我国对“两化融合”的研究,在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两化融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对两化融合效应进行客观系统地评价,将为今后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状研究

随着对信息化不断深入系统的研究,专家学者重新诠释、界定了信息化及工业化的含义及关系。李泊溪(2005)认为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的过程就是物质、劳动密集的粗放型生产投入方式转变为知识、信息密集的集约型生产投入方式。吴靖(2011)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只有加强了两者的融合程度、互相渗透的力度,从而促进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姜爱林(2005)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互促互进的发展模式,同时具有并举性、双向性等特点。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两化融合”研究的基础。王晰巍、安超、初毅(2011)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两化融合测度的指标体系,将AHP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对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了综合分析。肖旭、王梦薇(2011)对以往指标体系的优缺点进行概括,构建了新的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提出了新的两化融合的测度模型。

“两化融合”为不同产业的渗透提供了条件。Martha(2001)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化融合”日益成为不同产业和部门融合的重要体现。张劲(2010)对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分析,通过优化区域的主导和辅助产业、开发区域新兴产业,从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两化融合”的实证研究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M.F.Mizintseva与M.V.Kushchev(2007) 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俄罗斯地区的信息化数据进行了收集,得出信息化对于区域经济有正面的影响促进作用。Anit Mukherjee与Xiaobo Zhang(2007)分析了不同政策对于中国、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影响。陈小磊、郑建明(2012)在参考菲德的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将江苏省经济的部门分为信息、非信息两大产业部门,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之后,得出了信息产业部门对江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贡献程度的大小。胡新、惠调艳、梁思妤(2011)以陕西省为例,根据各地区两化融合的环境,建立了两化融合的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的两化融合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归纳得出影响陕西省两化融合建设的关键点并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尹睿智(2010)提出从两化融合的建设、应用、效益三个维度对融合水平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测评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三个角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在实证研究部分以天津市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并指明了天津市在两化融合过程中所处阶段和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阶段专家学者对“两化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的关系、含义等这些基本的方面,然而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者融合的评价结果方面,理论成果相对较少;同时,在两化融合程度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测度方法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存在着判断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使得评价结果会出现偏差。虽然,国内外学者对ELECTRE方法、“两化融合”分别进行研究,但很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将ELECTRE法应用到“两化融合”的测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信息化和工业化快速融合的基础和关键点。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标体系研究,对16位天津市两化融合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了走访及邮件问卷调查征询指标选取的基础上,本着科学、系统、持续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设定信息化与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组织建设与规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人才资源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效益为一级指标,并构建了22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基础设施建设是融合的基础及物质保障,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基础上,确保两化融合建设的高水平;明确的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指明方向,完善的组织保障制度体系保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顺利融合及渗透;两化融合的应用提高整体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人才资源推动两化融合,也决定两化以后的发展方向和潜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效益是两化融合程度的直接体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规划、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组织保障、企业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以及社会的综合效益这5个指标属于定量指标,文中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所采取的方法是专家打分法;其余指标属于定性指标。

基于 ELECTRE方法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模型

20世纪60年代,Benavoun,Roy和Sussman提出了ELECTRE(Elimination Et Choice Translation Reality)方法,针对传统ELECTRE方法的不足,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ELECTREⅡ、 ELECTRE IS等方法,进一步扩充、完善了ELECTRE方法的家族体系。

不少学者将ELECTRE方法和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相结合,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目前,ELECTRE方法在园区选址、设备采购、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决策、供应商选择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一)理论基础

1.可能度定义。m、n都是实数时,可能度定义为:

(1)

m、n都是区间数时,即m=[m-,m+]、n=[n-,n+],此时的可能度定义为:

(2)

m、n都是三角模糊数时,即m=(m(1),m(2),m(3))、n=(n(1),n(2),n(3)),此时的可能度定义为:

(3)

λ的大小取决于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λ>0.5,表明决策者是追求风险的;λ>0.5,决策者态度是相对中立的;λ

2.可能度值的排序。设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有m个方案,将这m个方案在指标ck(k=1,2,…,n)下进行两两比较,可构造出如下可能度矩阵:

其中,Uk是模糊互补型判断矩阵,徐泽水等人(2004)对模糊互补型判断矩阵的方案排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模型方法:

(4)

其中,方案的信息均已包含在Zij中,Zij的优劣度关系代表方案的信息,通过映射后得到的矩阵为:

其中,Zij(i=1,2,…,m;j=1,2,…,n)是第i个方案的第j个指标经过映射得到的矩数值。对矩阵Z的列向量进行正规化处理,得到矩阵B,下面所运用的都是正规划处理后的矩阵。

(5)

(二)改进的ELECTRE方法

1.优先关系的构造。指定指标cj,第k个方案和第i个方案之间重要度比较可用判断矩阵中的元素来表示,如表2所示。

2.相对优先度矩阵、相对劣势矩阵的定义。相对优先度矩阵H={hki},其中,

(6)

相对劣势矩阵N={nki},其中,

(7)

其中,hki包含指标权重的信息,nki则包含了权重信息和指标值信息,因而hki和nki之间不存在互补性关系。

修正的综合加权矩阵为,E=[eki]m×m,其中,eki=hki*(1-nki) (8)

3.净优势值的计算方法: ,其中,k=1,2,…,m (9)

净优势值ψk是αk对其他方案加权优势总和与其他方案相对αk加权优势总和的差值。

4.方案排序。净优势值ψk值的大小与αk的优劣呈正向关系,即ψk越大,方案αk越优,可以根据各个方案ψk的大小对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

实证结果

依据2010年《天津市统计年鉴》,得到天津市九大主导优势工业产业分别是: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物流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轻工纺织。按照客观、随机、典型性等原则,从天津市各个地区选取30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作为研究天津市两化融合程度的样本数据。

依据上面介绍的ELECTRE方法,得到处理化后的矩阵B、相对优先度的矩阵H、相对劣势值的矩阵N和综合加权矩阵E,其中综合加权矩阵E具体数值如下:

对加权矩阵E进行分析,得到九大优势产业的净优势值ψk:

ψk=[-0.125 -0.193 0.425 0.250 -0.428 1.317 -0.936 -0.145 -0.176]

依据各方案的净优势值ψk的大小,可确定天津市九大行业两化融合程度测度值排序。其中ψk值越大,方案αk越优,则天津市九大行业两化融合程度测度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石油化工> 生物医药> 轻工纺织> 现代冶金> 物流业> 新能源新材料。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九大行业两化融合的测度研究,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别和问题,从而找出适合本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也可以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ELECTRE通过计算净优势值来对优先关系进行排序,净优势值越大表明方案越优,然而,ELECTRE方法在将决策矩阵转换为可能度矩阵,再转换为ELECTRE优先关系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信息传递上的遗漏、误差等,导致信息失真。这是ELECTRE法进行测度计算时的不足之处,因而要将该方法与其他测度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对测度结果进行排序,确保测度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构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程度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了ELECTRE方法对两化融合程度的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ELECTRE方法对天津市九大行业两化融合程度测度值进行了排序,得出天津市九大行业中,装备制造的两化融合程度最高,电子信息的融合程度次之,而新能源材料、物流业等行业的两化融合程度较低。在今后的“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整个社会及各个行业的“两化融合”水平的提高,不仅要保证优势行业的发展,同时重点关注“两化融合”建设中的短板行业,加强新能源新材料、物流业等行业的“两化融合”建设,做到各行业间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需要政府和企业的不懈努力。两化融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状况,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着巨大影响,如何发挥政府和企业在两化建设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是两化融合的推动者,企业是两化融合的动力源泉,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优势,促进两化融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扶持两化融合的政策及建立专门的两化融合管理机构体系;企业要明确两化融合的战略规划制度,并健全企业的两化融合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将政府支持和企业主导相结合,更好、更快的推动两化融合的渗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泊溪.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含义[J].中国信息界,2005(1)

2.吴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6)

3.姜爱林.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J].当代经济管理,2005(2)

4.王晰巍,安超,初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指标及测度方法研究[J].竞争情报,2011(6)

5.肖旭,王梦薇.基于熵值法的辽宁省“两化”融合测度[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4)

6.Matha A.Garcia-Murillo and Mac Innes I.FC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Regulatory Convergence [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1, Vol.25

7.张劲.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J].现代管理科学,2010(4)

8.M.F.Mizintseva,M.V.Kushchev.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hods for estimating informatization efficiency in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s[J].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07, vol.38

9.Anit Mukherjee, Xiaobo Zhang.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India: Role of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J].World Development, 2007,Vol.35

10.陈小磊,郑建明.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12(4)

11.胡新,惠调艳,梁思妤. 基于社会环境视角的区域两化融合测度研究―以陕西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

12.尹睿智.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理论及其测评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13.B.Roy.Classement et choix en presence de points de vue multiples(la methode ELECTRE)[J].RIRO,1989(8)

14.Ying-Ming Wang, Jian-BoYang, Dong-Ling Xu.Interval weight generation approaeches based on consistency test and interval comparison matrices[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5, 167(l)

15.杨宗周,徐琪.结合主成分分析和ELECTRE方法的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6)

16.徐泽水.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7.孙世岩,王航宇,邱志明.一种模糊ELECTRE多属性决策方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7(8)

作者简介:

周艳(1967-),女,高工,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

孙静静(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技管理。

魏津瑜(1967-),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技管理。

第4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设计要点;优势;

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劳动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等;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节能环保的现代化建筑。

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建筑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型建筑工业化,注重数量和效率。表现为二战结束以后,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建造了大量的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要求的不再是建筑的面积或规模,而是多样性。“标准化”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就是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我国建设部于改革开放初期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后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

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设计要点

1、建筑图纸的绘制。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图纸绘制是根据建筑构建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等,将其中建造量最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配件和零部件、设备装置经过综合研究编制而成的标准设计图。图纸绘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它是在工程开始前针对工程的建设目的、施工方案、平面和结构要求等绘制的参考图纸;第二阶段是施工中为了修改和完善初步的施工设计,对出现的一些变动的再设计。新型建筑工业化对建筑工程的效率、环保、成本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建筑图纸的准确绘制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各项要求,将工程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减少问题出现的几率,保证工程的质量。

2、建筑材料的采购。建筑材料是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的基础,它与建筑结构共同搭建起整个工程的框架。现代建筑工程对材料的要求是高强度、轻质量和多功能,而这些材料正是新型建筑材的特点,所以加强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着重推广高性能、低能耗以及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更是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

3、建筑模数的利用。建筑模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统一选定的协调建筑尺度的增值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相关设备尺寸相互协调的基础,所以每项建筑工程的启动,都必须进行相应模数的分析。目前世界上统一采用的基本模数数值用M表示,也就是1M=1000mm,在它的基础上又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中扩大模数的基数是3M、6M、12M等,我国一般采用3M为标准建筑模数,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建筑部件的构造都应该按照模数进行设计,这样就有利于生产企业生产出工程所需规格的生产预制构建。

4、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就是设计人员对施工建筑的表达。安全性是建筑工程首先需要保证的,在工业化建筑施工前就要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核算。常见的房屋建筑结构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每种结构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这些传统的建筑类型,并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模式,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需要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和全预制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等。这些结构形式全采用工厂化的制作,产品质量有保证;外墙装饰面和外墙板同时预先制定减少了现场的装饰工作量,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进度;此外减少现场的作业量降低了粉尘和污染比较环保。

5、构造节点的安排。新型建筑工程的开展会产生一些交接口,这些交接点就是问题经常出现的地方,所以在交接点材料的使用上必须慎重,既要保持其经济适用性更要保证其安全性。通常在工业化的建筑工程中,各构造节点的施工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任何节点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而构造节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组件之间的连接点、预制构件和设备管线的组合、建筑构件与预制品的组合等方面。对这些构造节点的设计要从整个工程的大结构下进行,能不设置这些节点就最好少设置,而节点的材料之间的类型和特点也要相适应,在使用这些节点材料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这些材料的研发。

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发展的优势

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简化。当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时,建筑的构件也会标准化,结构设计不再需要对每一种荷载都设计一种截面,也不再需要画出很多的图纸,而只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构件就可以了。

2、方便施工现场的管理。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人工就相对减少了。更少的人员和更多的机械化使得现场更接近于工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现场的管理。

3、施工效率的提高。建筑的各部件几乎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甚至装修也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完成吊装和拼接。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可节约30%的工期。

4、施工质量的提高。工厂预制则是在稳定的工厂环境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各部件都有相似且可靠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保证。

5、环境的影响减小。大部分建筑部件都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作业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工厂的加工速度快,整个工期也较短。

6、节约成本。据统计,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相比,新型建筑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必将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新型建筑工业化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设计师应改变传统的操作模式,抛开独立思维,将设计与研发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晓燕等.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实施途径[J].山西建筑,2011

[2]李本悦,徐成,樊启广.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14

第5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食品“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就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食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改革谈一点体会。

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两个:一是专业技术型,二是基础理论型;上述人才也许计算机、数学模型、基础理论等掌握得很好,但实践动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有的工程专业的学生只会写文章,对搞设计束手无策。近几年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率先启动的重大改革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目前,全国许多大学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通知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制定了适合现代工业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师开始了教育大改革。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美国拥是世界上工程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譬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卡内基梅隆等大学在工程学科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另外,美国富兰克林・W・欧林工学院对工程教育别具一格,与许多“先理论后实践”的工程教学方法不同,讲究的不仅仅是教授概念,更是讲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

挑战和课题联系起来。美国欧林工学院认为,未来工程界的领军人物,一要具备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二要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三要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四是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要求学院教会学生具有其将来从事工程行业所需的创造性,理解工程工作可能对人类社会的福祉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大学十分重视工科教育与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企业管理精神的融合,并制定出可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一些工业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国内尚未有关于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定具体内容的相关报道。

二、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建立“新型食品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岗位”工程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形成且至今根深蒂固的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屏障,包括工程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隔绝,以便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工程人才的要求。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教育的缺点,即实行以工程师或企业家速成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按照“强工程、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质量体系。

(二)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学校“独立教学”体系

食品工程教育要实行产学结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由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各行业协会或行业专家、教授组成,其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50%。高校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人才作为全职教师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教学或科学研究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模式。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对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长期企业实习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产学合作培养方案。

(三)创新“我要学”教学方法,改革“让你学”教育模式

传授知识做法以教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为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的,僵化落后,教学效果差;要深入探索如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网络协作等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要深入研究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构建的规律,注重培养过程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需求,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教学科研结合”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以上课为主”单一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

大学的科学研究是育人的重要方式,重大的科技项目是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的有效平台。大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中获取知识,而且要从亲自做科研、做设计得到工程训练,只有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人才。

(五)建立教师“工程能力”教学资质考核机制,改革传统“论文+课时”教师考评方法

大学要积极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称聘任和考核等制度;考核和评价内容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另外,政府和学校要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不断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企业承担实习制度和实施计划,不断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工程师教育新模式。

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改革的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设计能力强,能从事食品加工管理、科研、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备初步设计能力的食品“卓越工程师”。要面向现代食品工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设计能力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食品工程技术人才。以提高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针对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的重要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大师队伍,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设计教学环节,创建并实施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一套为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化、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

随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改变,改革的食品“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增加与食品工程有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新产品设计开发、食品广告(影像)设计、食品供应链设计、食品包装设计、食品机械和自动化设计、食品质量体系认证、食品营销设计、食品虚拟现实设计等。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食品工程创新型人才主线,以强化工程师教育为核心,体现“强工程、重设计、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优化工程教学课程,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汲取国外大学的经验,鼓励学生选修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例如:《美学》、《设计学》、《中外食品文化》、《心理学》、《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限选专业英语外,还开设双语课程如《粮油食品工艺学》(双语)、《果蔬加工工艺学》(双语)、《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双语)等,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设计能力培养。在改革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要适当增设创新项目,鼓励本专业学生获取各种创新项目学分,以创新奖励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创新项目具体包括教师的科研课题、工艺设计和生产现状调查等;获取得分的依据包括: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或设计出较高质量作品,或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或参加全国科技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奖等。

改革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理念。增加经济管理类的选修课,如《食品连锁经营》、《互联网+食品》、《财务管理》、《企业成本核算》、《食品政策与法规》、《管理概论》、《经济法概论》、《投资项目管理学》、《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经营决策》等;在选修课程方案中建立创业教育板块,譬如,增加创业教育概论、创业技巧、创业案例分析等授课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水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工程设计性能力培养。增加课程实验设计内容,不断优化改进试验方法,要求实验设计课时所占比重达30%以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动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植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也可以增加生产性设计环节,例如,《食品包装设计》、《工厂设计》、《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要充分利用假期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进行锻炼,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多样性的假期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市场或企业生产实习和企业调查等。利用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计入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能力;另外,要强化对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监督,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权重。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行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调查式等新型教学办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理念。减少答题模式的作业方式,增加读书报告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设计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素质。

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明确企业培养职责。校外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其任务是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与高校有关教学管理人员一起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指导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实践训练质量。企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企业还应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并安排学生跟班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企业还要与高校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保护,并对学生开展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学校要从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师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邀请到学校向学生授课,并作为学生工厂实习的指导教师。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探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学院要将制订《外聘授课教师工作暂行办法》,积极运用学校人才政策,结合本专业情况,开展人才聘任制工作,遵循“不求我专业所有,只求我专业所用”的方针,继续聘用一批国内外业务上拔尖,急需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对外聘的人员加强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聘用人员及时辞退。

建立教师参与工厂锻炼制度,强化教师创造力教学能力。要强化食品工程师创新、创业教育和领导力教育内容,首先要培养创造性的教师,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锻炼和新产品开发,使教师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融合,培养出一批能讲、会操作、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亲身参与的经历。

总之,要培养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就要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划分和专业隔绝,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技术或技能教育的局限性以及重学术论文轻工程应用设计的现状,实施以“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只有按照“强实践、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方法,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智力和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 周文化,林亲录,郑仕宏,钟海雁.推进食品卓越工程师创新计划的思考.2013(2):157-160.

[2] 谢蕴江,张民,任海霞.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几点思考――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7-98.

[3] 罗欣,李大鹏. 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食品工业人才.山东农业教育,2013(2):20-21.

[4] 王雪艳.集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3(6):742-744.

[5] 袁先铃,叶阳,刘君,王凌云,刘清斌. 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食品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5):383-385.

第6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法学教育需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为其导向,以法律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成果为更好的社会秩序体系提供智识支持。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信息技术在新一轮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而人类社会信息底层结构的改变将引起法律、法律职业以及法学教育的转型。信息底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有多少法律,法律有多复杂,法律的改变有多频繁,以及什么人有责任和知识上的能力就法律提供意见[1]。法学院应研究和规划法律行业和法学教育的远景,至少思考以下两方面问题。首先,新型工业化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法学人才?近年来,我国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处于低迷状态,引发了法学教育界诸多思考,是不是我们法律相关职业的市场真的已经供大于求?还是我们培养的法学毕业生供不“应”求(此处“应”字作“回应”解,指我们向社会输出的法学毕业生难以回应社会发展对法律职业人能力的需求)。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有研究表明,目前世界各地的法学院都被批评,其录取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法律职业所能录用的数量;研究者认为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法学院是否招生过度,而在于这些教育机构是否真正教了应该教的东西,在于法学院是否能够让法律学生对未来的法律市场做足充分准备[2]。在新型工业化社会,具备以下两方面素质和潜力的法学人才在未来就业环境中会具有较强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应对信息社会给传统法律行业领域带来的挑战,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使其为法律行业领域所要实现的核心价值(公正、平等、秩序、效率等)提供增量。据此,除了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和清晰的法学思维之外,法学毕业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会被强调:第一,实践能力,并非仅仅是传统42意义上的法律实务技能,而是包含着迅速感知并融入既有法律职业的新变化以及新兴法律行业领域的能力。第二,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其跨领域的知识结构。第三,持续学习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倍数急速增长,并且经常体现为学科的交叉,高等教育给予我们的知识储备很可能在毕业短短几年后便不再满足社会生存需要。我们不停歇地成为新的菜鸟[3]。所以,未来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并不仅仅关注其已经具备的知识体量,而是更为关注其持续吸收知识乃至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所以,在相当意义上,学习方法的讲授比知识本体的讲授更为重要。其次,培养上述人才需要法学教育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相关改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观察。宏观层面包括拓宽专业口径和相关资源的结构性调整。前者,比如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尝试探索,而其法学院系也参与其中的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又如通过学科融合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后者则涉及解构并重新整合教育资源,继而重构法学人才培养框架,包括科研与教学资源共享、院系之间资源共享、高校与实务部门资源共享等。微观层面涉及法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具体环节。近年来,国外法学教育界兴起的对信息时代法学教育的若干探讨便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具体改革研究。

二、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与具体建构

1.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理念基础结合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教育在办学理念上至少应当呈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战略性。当前社会面临转型,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学教育改革必须把握好战略大局,才能在转型的路口找对方向。具体来讲,便是需要紧密结合我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主动服从国家和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需求,打造体现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卓越法学教育模式,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科研与教学,致力于智库建设与法学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协同性。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院应当生长于一个关注和强化协同创新的教育环境之中。这里,既包括与本校其他学科之间的资源协同,也包括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资源协同。第三,务实性。法学院应注重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社会转型时期的实践素质教育不止步于传统理解上有关专业实务技能的培养,而是除此之外至少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具备宽广的视野,了解发展中的社会对法律从业者有哪些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将关注点仍放在过去、倒行着走进未来;二是落实于扎实的行动,锻炼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近年来,北航法学院在推进教育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上述理念为指引。战略性上,谋求“全球视野、长效发展”,逐步形成了“法学知识扎实、实践素质突出、瞩目于服务国家建设新型工业化法治战略需求”的法学人才培养定位;协同性上,充分融合北航现代科技教育战略优势,全面拓展“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产学研结合”的学科发展生态,助力学校构建学科协同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务实性上,“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数十年遵循的办学理念,“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北航师生共同践行的校训。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上,北航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法学专业基础扎实、兼具工业和信息化知识背景、公益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具体体现为以下培养标准:第一,体现新型工业信息化法学教育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了解领域前沿,具有交叉研究意识与能力;第二,坚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精神,公益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德才兼备;第三,专业基础扎实,思辨能力强,熟悉国情民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出;第四,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法律规则,能够参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2.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模式的具体建构在新型工业化时代,“与科技融合的法律教育”[4]已经从特色发展逐渐成为主流发展。依托独特的理工学科资源和浓郁的高科技氛围,北航法学院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常规培养”与“定制化的特色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具备新型工业化背景的“法学与科技产业结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1)课程体系结构性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长城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北航法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经历了结构性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包括大一阶段的通识教育和书院制培养、大二阶段开设大多数核心专业课程、特色化选修课安排在大三大四高年级阶段。借助学校推进完全学分制的一体化改革平台,北航法学院与其他学院建立课程融合、课程互选机制。体现科技与法律融合的课程分落于低年级通识课和高年级选修课之中,相关通识课程比如“法律与科技”“全球工业信息化法治思维”“航空航天概论”等,旨在拓展视野和思路,了解领域前沿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同时在高年级选修课中保持并增加空天信法学特色课程的比重,例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知识产权法与专利检索、信息法、科技证据、建设工程法等选修课程;此外,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实务部门联合开展实践类课程。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必需的学分中,以下方面体现出新型工业化法学教育的指向:第一,学生需修满各类通识课共23学分。全校所有学院都可以开设通识课程,包括科技文明、社会科学、人文素养、经典研读四大板块,全校学生均可选择,其中有若干与自然科学、信息革命等内容相关的课程。第二,学生需修完高等数学3学分、计算机基础2学分,培养与科技特色融合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第三,跨专业课程至少修满2学分,比如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第四,数据库使用2学分,课程名称是“法律研究与法律写作”,列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加以要求。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教学实践包括课程中心、智慧教室等。自2014年起,推行“全生命周期课程”管理模式,健全从课程申报、课程“上课”(满足开课条件,进入排课表)、课程评价到课程“下课”(评价结果不合格)的一整套管理实施方案。所有教师均需建设所教授课程的“课程中心”,课程全程在线化管理。二是在数据库之外,将教学软件平台引入实践类课程。例如法律实务综合模拟平台、法律诊所案件管理系统等,使学生通过软件平台上的电子案卷渐渐熟悉案件的电子化管理形态。国外若干法学院在课程中引入Hotdpcs等软件系统,其立意与此相似[5]。一两种软件的学习并不能够使学生掌握未来法律工作中所可能面对的所有技术软件,但教学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感知法律行业正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发生重要转型,对未来工作环境有所准备,而且某些基本使用方法的通用性,使得学生未来在工作中能更快上手。(2)协同多方资源,探索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北航法学院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合作举办“网络安全高级人才班”,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覆盖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公共与经济管理、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网络安全高级人才班”体现了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双轨并进的探索。空间法律与政策硕士项目的培训班由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培训班以“空间技术应用与法律”为主题,培训内容涉及国际法与空间法、国际外层空间法44的基本框架与体系、国家空间立法、国家空间政策、外空软法、与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通信有关的法律问题、空间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空间商业发射服务卫星中的法律问题及空间环境保护等。2015年开始,北航法学院与计算机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学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安全。目前相关培养有序推进,学生不但需要研习法学课程,还需要前往计算机学院完成相关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学生深度参与“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中两院联合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为空天信行业实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终身学习的政策导向与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下知识迭代和交叉增长速度激增的特点相契合,北航法学院通过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定制培养”,助力空天信特色人才培养。(3)智库建设与教学改革联动跨领域协同培养需以师资团队、交叉科研成果等资源为基础,北航法学院通过智库建设平台将上述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科研先导、反哺教学、服务社会。目前,北航法学院拥有三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和战略智库,亦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实务部门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创新型高端法学人才,共同建设中国司法建设高端智库、决策建议信息港。以智库建设为依托,一方面,加强与校外相关实务部门的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本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学院、航天学院、飞行学院在课程、培养项目和师资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师资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研究师资团队,聘任跨学科研究专家加盟本基地教学科研团队。联合科研成效通过课程、讲座、论坛(比如北航互联网法治论坛、北航建设工程法律与金融论坛等特色论坛)等多元载体具化到人才培养领域,学生深度融入课题研讨。在2015年教育部法硕评估中,分析北航法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结构,就业于航空、能源、工程、电信等国家战略行业法务领域的,占法硕就业总人数的41%,体现出本基地培养新型工业化时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并获得校外评审专家认同。

三、新型工业化时代法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1.开放性的协同思路和战略规划布局早在2004年,我国便有法学教育专家指出,我们缺乏懂软件、懂网络、懂生物技术的法律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专家,更缺乏胜任法律全球化需要的人才;而有条件、有能力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的法学院系和师资又相对偏少[6]。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状况并未从根本上获得改善,前文已表,法学就业率近年来持续走低,也许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招生。伴随新型工业化社会发展脚步日益加快,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力度不足的矛盾愈发突显。信息技术不可阻挡地加速崛起,“信息处理变得越来越像是水、电一样的公共基础资源”[7],这一切使得法律人对若干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否则,可能我们是在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世纪的法律职业人,而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法律职业人。我们认为伴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学教育的出路在于“思变”,在于对法学教育体制进行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师资协同、课程资源协同等方式解决培养力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加强校内外实质化联合培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发展对法律行业的改变和人才需求。2.以智库建设增效人才培养环境高校的科研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之间较大不同在于前者以服务教育、引领教学、反哺教学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北航法学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人才培养和学术科研的重要指针,致力于国家智库建设,且所建均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智库建设使得跨领域师资协同、交叉科研引领下的研究型教学成为可能,智库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多元渠道进入人才培养领域,使得基地培养的法律人才政治敏锐性强,视野开阔,紧跟前沿,并且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化应用,智库建设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互动互生的协同发展路径日显成效。有研究者认为法学院有机会在信息时代承担起“知识中心”功能,具体方法是借鉴自然科学学科的实验室建设,有效地将科研、教学和实务融为一体,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都既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也创造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8]。这一理念与北航法学院近年来开展的智库建设不谋而合。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类型元素交叉自获批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基地以来,北航法学院一直结合时展要求和自身发展特色,在培养模式创新上进行新的尝试。我们探索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类型关键词“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加以元素交叉,亦即“做乘法”的思路,衍生出更为体现北航特色且更具有战略性、竞争力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类型,即新型工业化时代下的“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至少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选择具有复合型元素的实务部门作为实践教学合作单位,比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航工业集团法务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二是所建交叉学科综合性战略智库的教学研究团队中不但有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也有来自实务部门的专家。“复合+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于与国际相关组织合作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4.信息化元素体现于教学内容和形式北航法学院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均注意结合时展,融合工业信息化元素。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至少已经影响了法学教育四十年,早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LEXIS数据库使用,随后不断有科技创新并应用于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领域。曾经人们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能力包括会使用计算机,也并不要求法学教育过程中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但现在已经难以想象法律从业者不会使用计算机。如果说,计算机只是法律人日常使用的一般工具,法律从业者的核心技能并未在实质上发生太大变化;那么,当前某些技术兴起所带来的新型工具(比如e-discovery,documentassembly,legalprojectmanagement,predictivecoding,AItools等)却预示着科技将开始实质性地影响法律人的从业类型、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进而对其在能力上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这些工具如预想那样在未来法律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学院便有责任帮助学生做好胜任未来工作的准备。

作者:龙卫球 初殿清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2]理查德•萨斯坎德.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M].何广越,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龙卫球.理工类院校兴办法学院的定位与目标[A]//徐卫东,赵海峰.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C].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RonaldW.StaudtandAndrewP.Medeiros.AccesstoJusticeandTechnologyClinics:A4%Solution,88Chi.-KentL.Rev.695,2013.

第7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到广东省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及物联网应用情况调研时表示,两化深度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依托制造业大省优势,以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重点推动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服务智能化,加快“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变。苗圩充分肯定了广东省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发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营造省市县联动,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三是要发挥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共同探索创新,为全国两化融合开创有益经验。

珠三角“两化融合”之道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从2008年10月起,工信部先后批准了包括珠三角地区在内的首批八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多年来,在推动“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广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区域层面看,“两化融合”提升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能力,珠三角工业体系已从过去的“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岭南衣”,演进到以高端电子信息以及大汽车、大石化、大钢铁、大船舶、大航空、大铁路、大装备为特征的“陆、海、空”全面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

从产业层面看,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升级。“两化融合”还催生了新业态发展,如珠三角物联网产业快速增长,聚集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等相关的企业约2000多家。

从企业层面看,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珠三角年产汽车超过200万辆,汽车电子信息对整车价值的贡献由过去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高级豪华轿车甚至达到60%。据调查,珠三角100%的大型企业和6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制定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推进两化融合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将两化融合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督办事项重点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牢牢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推动一大批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启动建设,两化融合已成为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推动力。

在推动两化融合工作方法上,广东“注重产业应用、强化示范带动”,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道路。首先推进信息化技术普及应用,助力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发展。推进6个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广州、佛山、顺德区、东莞、中山、惠州。打造8个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品协同设计制造、生产任务异地监控和技术交流等信息化支持服务。强化以示范带动应用,围绕60个深度融合示范企业项目,打造装备制造、安全生产、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清洁制造)、牵手工程、制造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六个类别各10个示范。

为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2012年,广东全省机电行业90%以上实现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行业80%以上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制造一体化。100%大型企业和超过60%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实现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累计下降16.42%和29.4%。培育了海天调味品、广州数控、揭阳巨轮等多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面,通过实施“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推进以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支持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通过扶植美的集团有限公司的智慧家电与物联网应用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广东省信息技术与工业产品的融合。

围绕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广东省大力“推进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改造,加强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自动监控和能源消耗利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精确度和资源利用率。

近年来,广东还突出抓好顺德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建设。利用顺德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的平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产业、智能商务、智能服务六大智能工程,积极探索智能制造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区域特色模式。

如今,广东两化融合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过去30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自2008年以来,广东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借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

“两化”融合升级“广东制造”

“‘两化’融合是帮助‘广东制造’从全球产业链低端‘飞’出来的有力‘翅膀’。”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邹生表示,近年来,广东按照让信息化“成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的发展要求,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广东尤其注重把信息技术和“两化”融合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两化”融合要坚持“面向产业,强化应用”的原则,同时方案中提出的五项主要任务也均体现了强化产业应用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

正因强化产业应用,企业在推动两化融合过程中切实受益,因而广大企业参与推动两化融合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企业也逐渐成为广东推动两化融合的主体。而顺德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成为引领广东智能制造发展的引擎。区内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构建起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呈现平台、硬件网络支撑平台等4个信息化平台,提高了企业的内外业务效率,塑造并加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目前国内专业性、配套性最强的建材装备研发生产高科技企业。科达机电已被认定为“广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企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已从5年前的5.6亿元发展到了去年的30.5亿元。

邹生表示,广东结合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把“注重产业应用”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核心,并通过强化示范带动有效推进。而“两化”融合的应用效益指数最好,反映了“两化”融合的应用效益在广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这势必将对广东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让“广东制造”从全球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智造”不再只是梦想。

第8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工业暨矿管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2010年工业及矿管工作,部署2011年的工作,动员全市上下集中精力及早投入到主攻工业战略中来,撑起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脊梁,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刚才市工信委、民营企业管理局、矿管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刘琮副市长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和部署,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过去的一年,全市工业和矿管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六个方面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工业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71亿元,增长46.86%。二是工业效益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19亿元,增长50%。三是各地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县(市、区)和园区各新增4个,总数各达到6个。四是优势产业集群建设迈上新台阶,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50亿元,成为我市第二个过百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首次超过包头列全国首位。三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362亿元,增长56.83%。五是重大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伟创力电源、江钨铜合金、孚能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中烟60万箱卷烟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开工,全市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全市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6%,产生的效益将在今后几年显现。六是矿产资源管理迈上新台阶,钨、稀土、萤石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整合取得积极进展,19个列入整合的重点矿区整合到位3个,其余的都达到国土资源部整合验收标准。稀土整治工作走在了南方五省前列,稀土矿业公司股改转型工作加快推进。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跨越,实现资源大市向全国乃至世界重要产业基地跨越,做好2011年的工作非常关键。下面,我再强调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提速提质提效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富民强市的首选战略。尽管这些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同省内先进地市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工业,有工业基础差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随着改革开放30年,人民自强不息,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为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全市GDP达到1100亿元,进入全国城市百强,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偏小;同时因地域人口。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是工业,要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就必须把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功夫,花更大力气来推进。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决心要坚定不移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些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最大的拉动在于工业。“十一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4倍,远高于其他指标的增长。但由于我们基础差、底子薄,后发展、欠发达的根子也在于工业化程度不高。据测算,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可拉动GDP增长0.26个百分点。因此要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要建设成为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工业化是首要任务,是重中之重。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我市产业集群建设势头迅猛,四大产业集群中有2个、六大主导产业中有4个主营业务收入过了百亿。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促进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才能提高我市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生态的必然选择。促进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的重要目标。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保护好这一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我市工业仍以资源型、原料型为主,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和消耗较为严重,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只有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的稀土、钨等资源在这些产业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上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的资源、区位、低成本等优势将更加凸显,加快新型工业化将迎来难得的机遇。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来加快工业发展。

(二)发展工业的思路要更加开阔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确立了“创新为魂”的发展理念。发展工业更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一是在项目策划上开阔思路。要敢想敢干,敢于善于策划大项目。九江、新余、宜春等地都有一些几十亿的大项目投资建设,九江的重工业大项目一直很多,即将开工的彭泽核电项目更是上百亿的特大项目,宜春、上饶的锂、光电等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余无论是传统重工业还是新兴产业上优势都很明显。面对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环境等优势,立足钨、稀土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胆地去策划,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要敢于谋划和引进金属、能源和化工类等生产大宗工业产品的项目,敢于谋划和引进生产终端产品、成套设备的项目。要瞄准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行业知名企业,大力引进一批工业重大项目,务求在50亿、100亿以上大项目的建设上有突破。既要依托稀土、钨等优势资源谋划和引进项目,更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市场发展前景来谋划和引进项目。

二是在技术创新上开阔思路。技术创新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和动力。要完善技术研发、资源信息共享、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投融资五大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钨、稀土研究工程中心,支持理工大学等驻市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建设钨学院、稀土学院,增设支撑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为我市新型工业化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要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扎实办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快五矿稀土发光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要大力扶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咨询服务或中介机构,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发一批关键、共性、前沿技术。

三是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上开阔思路。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搭建工业企业与金融部门、担保机构的对接平台,努力探索银行、园区、担保、企业合作的新模式。要加强政银企沟通,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等新金融平台作用,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进产业基金,培育矿业资本市场,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由主要注重银行信贷直接融资,向注重资本市场融资转变。尤其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程,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同时,要放宽对民营投资的限制,激发民间资金活力,增加民间资本对我市重点产业的投入。

四是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上开阔思路。工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户。如何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的青山绿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既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又要强化环评制度把好项目准入关;既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既要加快高端矿产产业发展,又要搞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要以保护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为己任,抓好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使我市成为全省“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要加强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生态园区。

(三)推动工业发展的措施要扎实有力

去年我曾说过“抓经济工作十分力气要有八分放在工业上”的观点,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大环境下,抓工业更要有非常举措,过硬办法,要苦干实干,扎实推进。一要扎实推进“三年强攻工业”战略和“五个十百亿”工程建设。去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新一轮的“工业三年强攻规划”,我市也制定了“三年强攻工业”实施纲要,各县(市、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强攻工业目标,分别出台了三年强攻工业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今年,我们要继续围绕“三年强攻工业”战略和“五个十百亿”工程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工业增长、产业建设、企业发展强劲提速,想方设法拉长工业这条“短腿”,提高工业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和转型。

二要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建设。要按照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的部署,着力做大做强高端矿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承接转移产业。要强力推进资源整合,发挥钨、稀土、再生金属等资源优势,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利用,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配套能力,将我市稀土钨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等三大产业基地和国内有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件生产基地。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历史机遇,打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战,在汽车新型动力电池、风电永磁电机、LED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领域率先突破。要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强引导培育,使我市的食品、轻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能够迅速壮大总量,产业规模和水平有大的提高。

三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要创新工业发展领导体制,在领导力量、资金安排、考评考核等方面,突出工业导向,强化主攻战略。继续采取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市领导挂点、市直部门负责等措施,将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工业园管委会,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调度、每年一考评。要完善督查机制,对市政府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督促检查,对拒不执行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肃查处。

(四)服务企业发展的环境要更加优化

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要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竭尽全力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努力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大市场”的格局。一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一流平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生产要素的主要聚集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机结合点。各地各部门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简政放权,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城市新区、政策特区、项目集聚区,使园区真正成为“服务质量最优、发展环境最好、贡献作用最大”的产业承接洼地。要加强香港产业园、台商创业园、出口加工区和各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完善园区物流、信息、服务业等配套设施,做到园区发展到哪里,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企业一签约,马上就能落地。要突出县(市、区)工业园产业特色,统筹规划园区产业布局,在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在产品链条上相互配套,形成错位发展、要素集约、合理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平台,每个县(市、区)要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建好一个特色产业园,每个园区集中培育1个以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要大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结合“三送”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与企业建立沟通对话机制,及时掌握并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企业发展。要规范中介组织涉企服务和收费行为,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大力实施能人创办企业、中小企业成长、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四大工程”,年内培育100家民营企业进入规模行列。

三要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企业家是最重要、最稀缺的人才资源。要把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一大批政治素养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有抱负、有担当、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有关部门要制订规划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训,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参加研讨班,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式,聘请国内外企业管理专家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表彰优秀企业家,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支持企业家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鼓励企业通过高薪聘请、股权激励等方式,引进职业经理人。要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学有专长、富有创意的高层次管理人才。

二、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以稀土整治为重点的矿管工作

去年以来,稀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频繁报道,温总理、苏书记、吴省长都对稀土开采有关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抓好以稀土整治为重点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是我们今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要认真组织开展稀土整治工作。《市稀土整治工作方案》已经上报省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近期将予以批复,刚才刘琮副市长也对此作了具体部署,请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严格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明确工作责任,抓好督查落实,彻底改变目前稀土开发“散、小、低、乱、差”的现象。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在稀土整治中工作不力的有关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二要纵深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严格落实钨、稀土开采总量控制制度,坚决杜绝和查处乱采乱挖、非法开采、超配额开采等非法行为。综合运用市场、经济和法律手段,全面完成省政府批复实施的矿区整合任务;落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理顺矿山产权关系,真正实现对矿山的自主开采和全面管理。要坚持资源整合与推进高端矿产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培育一些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环境污染少的矿业高端企业,建立企业扶持和激励机制,将优势资源向高端矿业企业集中。

第9篇:新型工业化方案范文

一、着力壮大总量规模。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以上;工业投资(500万口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0户以上。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业,进一步提升轻工占比;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助推结构调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以上;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行动,引领产业转型。到2020年,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70亿元;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生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培育孵化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50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占比达到60%以上;优化州内产业布局,抑制同质化,提升县域工业经济比重。到2020年,各县(市、试验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以上,逐步形成工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相协调、产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融合的发展格局。

三、着力强化园区聚集效应。建成百亿级园区4个(__市__产业园区、__县工业园区、__工业园区、__万工业园区)、五十亿级园区3个(__县工业园区、__县工业园区、__县工业园区)、二十亿级园区2个(__县工业园区、__县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一批特色化、差异化、精品化园区,实现产业园区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