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英语作文模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作文模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作文模版

第1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1. 开头万能公式一:名人名言

有人问了,“我没有记住名言,怎么办?尤其是英语名言?”,很好办:编!

原理: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创造出来的,包括我们欣赏的文章也是,所以尽管编,但是一定要听起来很有道理呦!而且没准将来我们就是名人呢!对吧?

经典句型:

A proberb says, “ You are only young once.” (适用于已记住的名言)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 cannot be young forever. (适用于自编名言)

更多经典句型:

As everyone knows, No one can deny that…

2. 开头万能公式二:数字统计

原理:要想更有说服力,就应该用实际的数字来说明。 原则上在议论文当中十不应该出现虚假数字的,可是在考试的时候哪管那三七二十一,但编无妨,只要我有东西写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不妨试用下面的句型: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about 78.9%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英文wanted to further their study after their graduation. 看起来这个数字文邹邹的,其实都是编造出来的,下面随便几个题目我们都可以这样编造: Honesty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大学生向老师请假的理由当中78%都是假的。 Travel by Bike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85%的人在近距离旅行的时候首选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Youth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在某个大学,学生的课余时间的70%都是在休闲娱乐。

Five-day Work Week Better than Six-day Work?

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98%的人同意每周五天工作日。

英文更多句型:

A recent statistics shows that …

结尾万能公式:

1. 结尾万能公式一:如此结论

说完了,毕竟要归纳一番,相信各位都有这样的经历,领导长篇大论,到最后终于冒出个“总而言之”之类的话,我们马上停止开小差,等待领导说结束语。也就是说,开头很好,也必然要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让读者眼前一亮,这样,你就可以拿高分了!比如下面的例子:

Obviously(此为过渡短语),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good manners arise from politeness and respect for others. 如果读者很难“显而见之”,但说无妨,就当读者的眼光太浅罢了!

更多过渡短语:

to sum up, in conclusion, in brief, on account of this, thus

更多句型: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fore, we can find that…

2. 结尾万能公式二:如此建议

如果说“如此结论”是结尾最没用的废话,那么“如此建议”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废话了,因为这里虽然也是废话,但是却用了一个很经典的虚拟语气的句型。拽!

Obviously,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这里的虚拟语气用得很经典,因为考官本来经常考这个句型,而如果我们自己写出来,你说考官会怎么想呢?

第2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杭州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5

【滨江区】滨江校区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滨江区】星光大道学习中心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英语作文如何写?

步骤一:审题

一审文章的文体和格式,如书信有求职信、推荐信、回复信等,还有人物介绍、看图说明等等不同要求的写作题材,弄清文章的文体和格式是重要前提。

二审文章内容,先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然后把有用信息按一定顺序分小点列出来。

步骤二:遣词造句

1. 根据审题步骤所列出的内容要点,列出文章中可能要用到的关键词语(如动词、短语等)

2. 列出文章中可能用到的句型

3. 列出文章中可能用到的语句间的连接词

4. 按内容要点顺序和所列词语、句型写出单句

步骤三:串句成文

这是写作的关键步骤。不能只是简单翻译内容要点,要作一些适当发挥,使整篇文章既有“骨架”,又有“血肉”。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全文的时态运用,整篇文章的时态应该保持一致性。

第3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1.主观题:写作和翻译

写作,毫无疑问,要靠模版拯救即将战斗在四六级考场上的小伙伴们。上过新东方基础、强化或者冲刺班的同学们手里一定有写作老师原来给的模版材料,并且至少有三种模版,尤其是开头和结尾两段的精彩句式,把这些模版在上考场前背熟,就是给自己安装了金刚不坏的铠甲,可以自如应对CET的作文题目。没有上过的同学也别着急,老师都会在考前对作文题目进行预测,历年考试经验告诉我们,预测准确率很高,所以建议同学们关注新东方官网和新东方老师们的微博,把老师给出的预测题的范文好好看看,重点看老师的论证思路和文章结构,即使背不下来全部也可以熟悉题目,避免考场上思路不清晰,影响写作分数。

翻译,作为写作的同胞兄弟,考前也是可以进行一定准备的。首先,在还有一周考试的当下,中国文化、经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词汇已经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句型的准备。准备翻译,要以句子为单位,比如说两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杂句,最好把其中一句作为伴随,另一句做主句,伴随可以由介词或分词引导。建议同学们回顾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翻译重点句型,将重点句型用在定档句,即段落开头前两句上,以帮助我们在阅卷老师定档的时候占得优势。其次,对于考场上遇到的生词问题,我们可以用“语内转换”的方法,即“把你不会翻译成英语的汉语转换成你可以翻译成英语的汉语”,比如“美化”,本来翻译是“beautify”,但是你不会直接对应的“beautify”这个词,你完全可以把“美化”先转换成“使……更美丽”,再翻译为“make something more beautiful”啊!这样就可以最接近的翻译出原文的意思,又不出现语法错误。记住,这个时候不要纠结词汇问题,句型才是你应该关注的重点!同时,老师们也会做出一些预测和句型的展示,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

2.客观题:听力和阅读

第4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浅析

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不少教师也已经接受了不少新课改的培训,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深蒂固,还是有一部分教师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仍沿用着陈旧、传统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制约着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1.使用多媒体不当,认为课堂上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能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步入了现代教学课堂。多媒体课件由于其自身独具的特点及优势,使其更加适合新课改思想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关于探索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很多英语教师都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授课工具,这样也使得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不然,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要先深入了解教材,熟悉课堂内容,教师要切实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果,还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阻碍学习效率的提高。

2.部分教师认为扩增教学容量就会提升课堂效率。面对新课改后教学容量扩增、教材改变较大、课时紧张等问题,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只是片面地认为只要增加课堂容量,就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教师赶着完成大量的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就会主动地将所有问题全都自己讲清楚,学生既不用探究思考,也不用讨论发现,更不用创造。这样就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违背了教学原理,不仅没有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进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3.有的教师认为提问可以时刻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日常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保证学习的注意力,课堂注意力集中了,教学效率及效果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由于英语教师并不是对所有学生的学情都了如指掌,如果不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心所欲地进行课堂提问,这就会导致有的问题让学生不屑一顾,有的问题超过了学生的回答能力,从而浪费了大量可贵的上课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提问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的提问不在“量”上,而在问题的“质”上。

二、重点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更是英语教学工作中常被师生忽略的一点。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推进,素质教育又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则更为凸显出来。在新课改以后,英语作文写作成为高中生获得优异英语成绩的重要环节。不管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是在期末考试中,英语作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由于之前长期缺乏对英语作文的关注,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英语写作教学的推进。

首先,学生找不到英语写作的重点。由于长期缺乏英语写作训练,学生写作技巧欠缺,语言运用不规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东拉西扯,套用固定模版,而且语法错误频现,以致表达重点模糊,偏离题意。例如在写“时间很重要”的话题时,有不少学生就会写到“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think that weal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ime.” 这句话作为文章的开头语,但在下文的写作中,不少学生就开始长篇大论人们关于wealth的观点,然后又由于文章字数的限制,学生再以“Health is more important.”结尾来概括全文。这样就导致了全文重点的偏失。

其次,学生畏惧英语作文的写作,并懒于写作。现在的学生群体受到当前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总体偏于浮躁、贪玩、坐不住。另外,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课外辅导班一个接一个,属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少,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很不愿意花时间去练习英语作文写作,也没有富余的精力去学习写作,不少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要求也只是随便应付,没有多少学生真正静下心来练习英语写作。同时,由于技巧、素材的缺乏及对英语语言的应用不熟练、不规范,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作文的写作存在畏惧心理,片面地认为英语作文是考试的压轴大戏,是英语最难的部分,总是害怕写不好。

最后,低级错误频现。在高中英语写作中,不少学生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单词拼写错误,时态混乱。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丢落字母,致使单词错误,还有就是相似单词分辨不清,时常用混;在时态上,过去时常常用成现在时,或者开始是过去时,写着写着就成了现在时。其二,用汉语语言的思维来造英语句子。比如有学生想表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不少学生会写“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这句话,这其实是错误的。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学生能熟练地应用英语来进行书面表达就是英语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凸显写作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三、学会开展英语课堂互动活动

第5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开拓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指导中,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往往会首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由于惯性思维方式的局限,当前仍有不少老师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优先看成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并在情感上产生了偏差,在点评学生的好坏时会潜意识地把每位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向的潜质或优势。但是,单纯地考虑学生的考试分数很容易会让教师的道德教育意识失去价值,在不经意之中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分歧,有些时候还会造成一些恶性链接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端正心态,在指导学生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时,要尝试打破潜意识中的教师分数观,摆脱一味地强调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应用。在活动实施的时候,多留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独特差异,例如部分同学是喜欢总结语法规律的,部分同学是偏向于研究作文的框架和模式的等。通过适当记录和统计,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方向或发展潜能,然后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去选择研究性课程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在兴趣中摸索自身的优势,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

2.注意归纳和活用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规律

学校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面十分宽广,知识点是错综复杂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如果想更清晰、有效地确立英语教学的框架,那么就应该把教学专业知识内容细分,根据不同的类型去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基本模块,在正式授课时灵活运用。同时,因为如今信息时代更新速度快,学生的接触面广,因此,传统的教学形式可能会受到新名词或新资料的冲击。部分时候还会出现学生比教师更优先地知道某些新起信息。对此,教师更应该及时吸收和归纳相关基本规律,多从不同角度去接受学生给予的点评和提议,并适当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手段,从而改善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二、如何进行英语教学研究性学习

1.课前自主分析教材,建立课程框架全面化

教师在学校中的英语教学会凭借不同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整体兴趣趋势等,在课前有选择性地调节英语教学的课程框架,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少数同学去带动班级整体氛围,以共同合作的形式组合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

2.尊敬研究对象,人性化指引

学生作为教师的研究对象,需要获得教师客观地尊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考试分数等固定方向,还要融合人性化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理性把握好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衡量,认真参考教学评价,多思考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乐趣中体验和培育出良好的学习兴趣,怎样可以明确地把教学知识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地提升能力。

3.丰富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英语学习的其中一种形式,但是研究性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相对于其他学习形态,研究性学习的亮点之一就是能让教师带领学生自发到课外去开展。同时,英语研究性学习还能让学生打破寻找标准答案的惯性误区,让学生主动尝试针对某一个话题或目的去进行研究。例如,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考试的部分常考单词、词语、句式或作文模版等,组织学生兴趣去研究学习以单词“which”的语法、句式等课程研究。在确定了研究目的以后,适当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合理指引学生以“which”为研究目标进行全面的搜索和整理,然后共同归纳其规律。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元化地带动学生,丰富他们的眼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4.加强研究性学习的交流互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时,互动模式很容易带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且也能潜意识中指引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想要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中广阔的人脉,相互帮助:

(1)教师与教师的互相协作;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

(3)学生和学生的集

体帮助。通过研究性学习中多方向的互助,带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

三、总结

第6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档案袋;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式;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48-02

一、前言

档案袋,作为一种新型收集工具,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所有相关资料的有意识、有目的、系统性的汇总。所谓学习档案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活动、从事学习内容的材料的累积,为如实反映且全面记录学生成长发展史提供证据性材料。

二、英语写作现状

(一)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写作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往往采用“展示模版-学生操练-教师批改”的机械“三步曲”完成写作教学。或者,通过“布置任务――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班级点评”的“四重奏”完成写作教学。简而言之,传统意义的英语写作只是简单刻板的重复和低效笼统的点评。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暴露出词汇贫乏、语法薄弱、知识面狭窄等诸多问题,而且对于写作主题的深度挖掘、内容的广泛拓展以及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了解甚少,以上种种均导致写作水平的停滞不前。

(二)英语写作评价现状令人堪忧。多数教师以期末考试的限时写作(一般为半小时120-150词)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作出最终评判;鉴于单次限时写作存在信度及效度上的局限性,少数教师选取学生整学期所完成习作的分数平均值,结合一定权重的期末单次作文成绩,最终形成其作文总评分。相比前者,后者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大大降低,然而对于彻底消除终结性评价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仍显力不从心,势必造成无法科学衡量学生在学习投入、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策略、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同时缺乏对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和合作学习等诸多能力的体现。

三、档案袋评价

(一)档案袋评价的内涵

档案袋评价也叫做成长记录袋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档案评价等。它能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的发展和进步,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能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这种评价实现了单纯地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的转变,而能否及如何在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中有效运用档案袋评价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档案袋评价的特定内涵

本研究采用个体追踪研究方法收集所需材料。本文中档案袋评价指综合评价所汇集学生阶段性习作、自评材料、互评材料、师评材料、参加写作竞赛或测试的佐证材料等一切相关资料,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方法、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具有评价内容多方位、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四、档案袋评价在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中的实践探索

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形式,其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轨迹、才智的发展、进步的过程等。那么,能否及如何有效地将档案袋评价手段引入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中呢?针对研究问题,笔者已进行如下实践探索。

(一)自我剖析与评价。自我剖析是学生自我意识和认识水平的体现。自我剖析是为了了解自身优缺点而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对自身现阶段写作习惯、写作水平、写作兴趣等进行自我剖析将为日后调整提供借鉴。自我评价是帮助自身作出正确努力方向的条件,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和批判,它要求有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对其学习行为进行分析,或者对已有的行为表现作出简要的评述。

(二)熟知标准。教师指导学生熟悉大学英语作文评价标准,同时了解部分高分技巧及常见错误。教师也可参照大学英语作文评分标准,根据写作内容和文体的不同确定评价的侧重点,重新制定评分标准,力求标准细化,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制定评分标准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自评:自评体现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积极参与评阅活动,在此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学活动的推动者、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等多重角色作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自评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体现,对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测试,将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自我评价培养了主动精神和反思能力,充分激发了其潜能和主体意识,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是通过鼓励学生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实现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四)互评:自评完成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作文初稿由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依据评价标准作出评价,确保每次互评评阅人均为不同成员。互评内容既包括互评所花时间、互评分数(十五分制)及互评评语,还包括互评中所发现或识别、修改或订正的问题,并将评阅人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评价留在原稿稿中,同时将互评所有内容汇总至互评信息表,连同原稿一并存入学习档案袋。

(五)师评:师评侧重两方面内容:教师围绕作文互评环节所作的观察记录和针对学生作文进行的专业评阅。观察记录重点展示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及互评环节所体现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等;专业评阅主要以朋友式的交流方式,探讨学生作品立意的新颖、思想的深度、结构的清晰、表达的独特。师评评语不涉及分数的局限,在确保反馈信息明晰度的前提下,兼顾肯定评语和否定评语,既打消学生过分关注分数的顾虑,也帮助作者及同伴客观且深刻地看待作品。

之后,参考作文评价标准及高分技巧,综合互评及师评修改意见,习作原作者对原稿进行修改形成修改稿或定稿。

(六)收集过程材料。材料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识、有组织、系统性的行为。分类整理如下:其一,自我剖析材料;其二,写作材料,包括写作前、中、后的作品原稿、修改稿及定稿,体现写作学习的真实性和动态性;其三,写作自评材料、互评材料及师评材料;其四,课堂练习、笔记和课外练习、反思笔记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思考过程的材料;其五,参与写作项目竞赛活动,写作测试成绩等。

五、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式的可行性

通过上述关于档案袋评价的实践探索,我们不难发现:档案袋评价一定程度避免终结性评价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通过科学衡量学生在学习投入、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及策略、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使评价方法转向更强调过程化的新型的评价模式,同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科学地实施档案袋评价,一定程度上帮助部分学生实现学习风格逐渐由教师主导型向自我主导型转变。因此,可将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学习过程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沿用“三步曲”或“四重奏”,其评价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而档案袋评价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评价交织进行,通过教学环节和评价平台,既反映学习主体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又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和学习目标的制定。

(二)以作品为载体,彰显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

自评、互评和师评均以作品不同阶段的形式为载体,作品中承载着作者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体现了评阅者的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更凸显了教师的权威指导、反馈策略的运用水平。以上环节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教学链,追求人本教育理念,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互动。

(三)以合作为形式,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原则

从初期创作到中期修改直至后期定稿,学生在内容确定、主题升华、技巧运用、意见采纳、潜能挖掘等诸多环节发挥相对自主性。评阅环节,学生相互合作,品鉴亮点,分析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教师评价的局面,发挥主人翁意识,发扬合作精神,借助自评和互评提升思维的全面性、辩证性和灵活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习主动性与合作性。

(四)以反思为目标,培养反思型学习者

反思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辅助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学生的反思笔记和教师的观察记录均囊括在档案袋中,学生结合其中材料对自身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反向思考,通过回顾和重复学习过程,探究该过程中的方法、策略等,修正错误并调整心态,通过强化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使学习逐步成为探究性、研究,自我反思能力得到相应提高的同时,真正成为反思型学习者。

第7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词汇 兴趣 教学法 核心理念

初中英语阅读课文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基本达成一致的看法: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在阅读前,听阅读材料,画出重难点词汇和陌生词汇,采取直观法来观察、对比、模仿、拼读生词的音标,以此来识记它们,为了增强学生词汇的记忆,把演示或者图片作为辅助的手段;第二步,在朗读中通过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大意,在提问中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主旨;第三步,课文中词汇与语法讲解和训练之后,根据课文内容做习题,巩固教学内容。语法教学方法一般是归纳法、演绎法或者情景再现法或者练习法。词汇与语法是根据阅读课文的主题展开的。阅读课文的词汇与语法和课文内容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解决是教学关注的焦点,此探索尝试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典范指引的方法求得问题的答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科学的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科学性和人文相互融合的特点,突出四个I和一个A,四个I是integrative(系统性),interactive(互动性),inclusive(关注全体),inductive(启发性),一个A是affect(注重情感)。所以,在冀教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这个核心理念为实施教学的标准,设计和组织教学,特别是处理好阅读课文中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权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的途径很多,关键是让这样的兴趣保持始终。下面针对具体的一节阅读课,从阅读课的整个过程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课前准备

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预习,师生双方要知己知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学生必须了解教师布置了什么预习任务,如何更好地完成?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初三上册Unit 5 Lesson 34 A universe of thought这一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其一是读会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其二在网上搜集自己最喜欢的伟人英文和汉文简介,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选择姚明、刘翔,林丹等人,爱好科学的学生可以选择爱因斯坦、袁隆平、钱学森等人,爱好书画的可以选择达·芬奇、张大千、陈丹青等人,爱好文学的学生可以选择鲁迅、贾平凹、莫言等人,爱好音乐的学生可以选择王力宏、周杰伦、凤凰传奇等人。当然,不限于以上这些人物,只要学生喜欢,就可以成为他们选择和了解的对象。诸如他们喜欢的偶像出生年月、所受教育、从事何种职业、婚姻状况、有何成就(The date of birth and death,education,occupation,marriage, and achievement),等等。这种任务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落实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而且,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运用多元智能的理论来看待教育问题,以他的理论为指导,对于教育教学问题也可用多元化的标准尊重每一位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要求学生用英文输入查找信息,图文并茂,在小组交流讨论时相互分享。因为只有对喜欢的人物,才有可能产生兴趣去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而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生词,需要查字典,这对他们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考验。兴趣的力量很有可能使学生克服这样的困难。教师如果能在课文预习前将预习任务简化,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勇气和鼓励,这样的考验学生就可以承受。课文预习实际上是语言的“沉浸”(immersion),这对学生理解新课文的词汇、语法和语境很有帮助。

2.课堂讲解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体现学习效果的一个过程,分以下几步:

2.1新词汇的呈现

首先让学生热身(warming up),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小组交流讨论:Who’s your favorite star? Can you tell me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m or her?富兰克林说:“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Teach me and I will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因而各小组在讨论时,有记录员,有中心发言人,大家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教师来回巡视和检查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控任务的难易程度。小组讨论完成后,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陈述其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呈现关键词汇。这些关键词汇是重复率大的高频词汇和重要词汇。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教师呈现的词汇,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猜测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在课文中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可能因为生词多或者涉及重点语法的句子难而产生疲倦的学习情绪。所以,可以让学生展示并介绍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和相关信息,比较难懂的单词让介绍的同学写在黑板上,并解释明白。

2.2词汇在语境中活现

在交际中运用熟悉和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教词汇。学生先听后说,教师先举例后学生举例,举例尽可能贴近真实的生活场景。如be famous for这一个词就可以这样讲授:

Teacher:I like Wang Hao very much(shows a picture of Wang Hao).He is good at playing ping-pong. He is famous as a ping-pong player. He is famous for his achievement of sports(asks and encourages students):who will have a try “be famous for”, to make a new sentence?

Student1: Me! Chairman Mao is famous as a great politician.(He shows Chairman Mao’s picture to everyone.) He is famous for his leading talent.

Teacher: Wonderful! I’m glad to hear you say that. Who’s next?

Student2: I am famous for my drawing in our class, because I am good at drawing.(She shows her painting.)

Teacher: I hope you will be an artist in the future,(nodding and smiling).And go ahead?

Student3: Wei Nan is famous for the Mount Hua.

Teacher :Good job!

Student4: China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show his picture.)

Teacher: Excellent! If you say “China is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 you do it better!

...

Teacher: Okay, let’s find out the sentence with “be famous for”, and we read it together, right?

学生遇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就乐于表达,对于他们的小错误要宽容,对于他们敢于脱口而出的勇气要给予赞赏。词汇就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相结合。课文词汇的再现依次完成后,再次回归课本,让词汇在文本中再现,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这样的习题或者完成根据关键词复述课文的笔头练习。这样做的原因,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出现的难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如何解释的问题?如果可以用几个简单句,解释长句子,能解释清楚就可以。在专门涉及此类语法现象的课堂,再进行专门讲解和演示。对于高频出现的语法现象,可以采用归纳的做法来讲解和运用。这里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词汇内容的表达和语法的运用能不能达到相对的统一?原则上是可以的。因为词汇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课文,课文离不开作者表达的思想。围绕话题展开的课文,一是内容上的需要,二是语法训练上的需要,两者都服从理念的需要,如崇拜偶像,就表达人生的一种境界和理想,描写伟人,就表达作者的仰慕之情。例如,课文中出现这样一个句子:“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教师可以如此尝试:

Teacher: Every one wants to try something new ,he must have made a mistake, If he is not afraid of failure ,he may get a success. Who wants to make a similar sentence?

Student1: Anyone who has succeeded has tried many times!

Teacher: Brilliant! Who can?

Student2: Anyone who has eaten much meat must be fat!

Teacher and Students: Ha Ha!

Teacher: Yes! Sounds reasonable!

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所有的例子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所有的例子都围绕教材出现的语法现象造类似的例子,例子的内容最好和课文表达的理念合拍,从而充分体现词汇内容和语法形式在课文理念统摄下的统一。

2.3词汇在课堂活动中使用

词汇在课堂活动中的使用,得以反馈课堂效果,为下一课的备课提供反思和借鉴。如果有时间,就让学生来做口头的报告,优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中等生可以根据模版提示合理发挥。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课文中最喜欢的5个句子,并且翻译,也可以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完成模版的内容,其模版为:

3.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检测巩固,也可进行作文展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下一课的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冀教版的英语教材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在阅读课文词汇和语法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保证课文内容的统一和完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这种统一性和完整性前后一致,基本实现阅读课文的三维目标。

初中英语教材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所以在阅读课文词汇和语法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保证课文内容的统一和完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这种统一性和完整性前后一致,基本实现阅读课文的三维目标。同时,在阅读课文中,以学生敏感和关注的话题为切入点,寻求、探索实际生活和课文内容及其呈现的语法的相通之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展示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才华,鼓励他们,宽容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成长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这种探索的结果,尽可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由被动状态向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化,寓教于乐。在我所带的两个平行班中,采用这种探索模式的实验班,A类学生增长率为10%,B类学生增长率为20%,C类学生的增长率为13%;没有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班级,A类学生的增长率为2%,B类学生的增长率为9%,C类学生的增长率为5%。以上数据说明,此种教学模式有推行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预习工作,寻求更好的课堂调控和课后反馈及客观评估仍然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6.

[2]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4.

[3]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M].2000.

第8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写作;培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3-0004-04

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对思维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写作活动的进行,负责评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写作质量。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metacognitive)。

近年来,伴随元认知理论的研究热潮,学者们开始关注元认知策略与写作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写作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与写作成绩成正比;并且经过写作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成绩有明显提高。但是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应从何做起,怎样将元认知策略的传授更好地与写作教学过程相结合,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困惑,因此,有必要继续探讨元认知策略与写作的关系,从而寻找一套更系统、更具体、更实用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方案供一线教师参考,最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一、元认知策略理论的内涵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1985年,Flavell将元认知明确定义为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1)认知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自身认知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2)认知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3)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认知活动[1]。后来,有学者把“评估”和“管理”两个行为概念引入元认知,强调元认知的动态性特点,认为元认知是由学习者对自己学习和认知结果的“自我评估”以及对自己学习和认知过程的“自我管理”两种行为构成[2]。我国学者吴红云、刘润清(2004)通过对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进行因子分析,补充和完善了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提出了二语写作的元认知由元认知主体评估、元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任务评估三大要素构成,并认为Flavell框架中的“元认知主体知识”和“元认知任务知识”都属于“元认知评估”范畴,它们被分别命名为“主体写作问题评估”和“写作任务评估”[3]。王淑娟、宋文广、张建新(2010)建构的小学生写作元认知的理论模型包括写作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写作元认知监控和体验以及写作元认知评估三大因素[4]。此项研究把国内写作元认知的研究扩展到了小学生母语写作领域,打破了原来的写作元认知研究仅仅局限在大学生或高中生英文写作元认知上的研究局面。

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Flavell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学习而采取的管理手段,是学习者用来管理、监控、调节的策略,如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O’Malley和Chamot将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和情感策略,并指出元认知策略高于另外两种策略,认为元认知策略是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进行自我管理,它包括事先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各种具体策略,它是成功地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改善学习效果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5]。根据Oxford(1990)学习策略的分类,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知识,对语言学习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制订写作目标、写作计划以及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和内容采用相应的写作策略;(2)选择注意策略,根据作文标题、构思内容,将已有的图式知识与写作任务有机地结合,思考作文的篇章结构和组织形式以及主题句的写作;(3)监控策略,边写边检查,自己提问并解答,监测自己的写作方法是否有效,根据时间和写作量调整写作速度;(4)评估策略,学习者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估,并自我调节[6]。

国内对元认知策略的探讨有以下几种观点。

吴红云、刘润清(2004)在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中,将元认知策略划作了4个维度[3]:(1)语言和内容并重策略;(2)词汇选择策略;(3)练习策略及积极体验;(4)借助外力策略。国内流行的常用元认知策略包括“四类说”和“五类说”,前者包括事先计划策略、选择注意策略、自我监控策略以及自我评价策略[7],后者包括目标计划类、选择注意类、监控类、管理类和评价类[8]。

杨坚定(2003)为代表的国内学者把元认知策略分为三类: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9]。韩春晖(2007)又把元认知策略具体化为以下三个方面,即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与调节策略[10],并作了详细描述:(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者的写作目标、过程、步骤,并作出规划和安排,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写作任务——兼及写作题材的选择;(2)监控策略包括依据写作目标、计划有意识地监控写作方法、写作进程、写作效果以及计划执行情况等活动;这些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教师的监控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控实践相结合;(3)评估与调节策略,对写作学习者的写作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写作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并能帮助学生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反思评改。

综上,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不但可以直接计划、监控各种学习策略,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起到计划、监控、评估和调节的作用。因此,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需重视元认知策略的传授,学生需重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

二、元认知策略与写作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写作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3,8,11],高水平学习者与中、低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11],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与写作成绩存在相关性[12]。

Kasper(1997)的研究结果[11]表明,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显著联系,高水平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高于中级水平学习者,二者在策略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更有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对作文成绩和英语四级考试成绩都产生了直接影响■。路文军(2006)采用4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以120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他们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水平与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写作中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介于中、高水平之间;(2)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验证了Victori(1999)的研究结果,即写作成功者拥有较多的策略知识,写作不成功者拥有较少的策略知识。该结果同时也验证了文秋芳(1996)的结论,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策略使用程度的不同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最近有研究发现■:整体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与英语写作成绩存在相关性。沈葆春(2009)对写作成绩不同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写作成绩与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成正比[12]。成绩优秀的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高,在英语写作中计划性强,能够较好地运用监控、调节策略,而写作成绩较差的学生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计划性较差,监控和评价能力较弱。对研究生、本科生写作元认知策略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写作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写作任务采取的写作策略各有差异。例如:优秀的学生在写作前有明确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写作中能够排除干扰,一气呵成;写作后进行自我修改或同伴互评,等等。数据结果还显示:研究生在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方面比本科生略胜一筹。这说明:学习经验丰富的学生在元认知策略运用能力方面更为突出。

那么不同类型的元认知策略对写作成绩影响大小如何?学者们的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例如,有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中选择注意类策略使用最多,其次是自我监控和事先计划类,使用频率最低的是自我评价类策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事先计划和选择注意类元认知策略是英语写作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甘丽华(2009)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5类常用的元认知策略与写作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学生使用最多的元认知策略是评价类,最少的是管理类和选择注意类,而管理类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成绩最具相关性(P=0.000),监控、目标计划、选择注意与写作成绩之间也具有相关性。这说明管理类策略、监控、目标计划和选择注意类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差异有一定的解释力,整体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与英语写作成绩存在相关性。■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出现了分歧,目前的结论是高年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选择注意类,低年级学生使用较多的是评价类,那么到底哪一种元认知策略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影响最大?有人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选择注意与自我监控这两类元认知策略对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大于事先计划和自我评价[13]。

综上所述,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水平与写作成绩密切相关;高水平学习者与中、低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元认知水平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注意与自我监控这两类元认知策略对写作成绩的影响大于事先计划和自我评价。这就建议学生重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并在写作过程中应较多地使用选择注意与自我监控这两类元认知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就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使之学会计划、监控、评估自己的学习,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经过训练后能得到提高,并且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4-19]。

杜爱红、郑雪贞分别采取相同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一学期(或12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研究,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采用内省法,即通过学生对写作问题的报告,帮助他们认识写作学习的认知过程,找出问题的症结;第二步,根据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最需要、最合适的学习策略。两项研究得出一致结论: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可以使元认知意识得到提高,并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英语写作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14,15]。潘炳信、王颖从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个角度出发,对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专业38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以元认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任务写作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培训增强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不但对学生写作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英语语言水平对其写作水平产生了间接影响[16]。黄美[17]将16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进行长达一学年的实验,实验班把策略训练融入常规写作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策略训练包括写作前提纲训练、连接过渡词及句子的训练、有针对性的错误分析改正训练、自我纠正训练、词汇训练、补偿策略训练、社会策略训练。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学生的两次作文成绩的对比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经过写作策略训练后实验班的作文整体水平超过对照班,两班成绩差别具有显著性。实验班学生作文有以下特点:用词上更具多样化,更频繁使用复杂句,句子更连贯、逻辑性更强。因此作者得出结论,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肖武云(2011)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元认知能力训练[18]:(1)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包括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了解策略;(2)引导学生制定写作计划;(3)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自我监控;(4)评估和修改作文,包括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实验结果显示元认知策略与写作成绩紧密相关,写作元认知策略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张朵(2012)从制定写作计划和作好写前准备、选择和使用写作策略、监控写作过程和评估写作策略四个方面,通过一个学年的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在写作中的元认知意识,验证了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9]

综上,经过写作元认知策略训练,许多学生学会了主动为自己的写作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和评估写作效果,调整学习策略。虽然培训方案各有不同,但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这些研究结果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尝试将元认知策略与学习和教学结合起来,以取得写作方面的进步。

四、写作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二语写作教育专家Victori(1999)认为,好的写作课程应包括有效的写作策略和写作元认知知识的指导,写作教学应以增强学生包括主体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在内的元认知知识[20]。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将元认知策略落到实处、形成系统,仍然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前提。许多研究都发现,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要更高一些,而50%的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尚处于中级水平■,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缺乏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培养元认知策略意识,有助于学习者采用更多的学习策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二,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首先,帮助学生确立写作目标,例如要求学生列提纲,罗列观点,预测文章的组织形式;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写作类型、写作数量与写作策略;最后搜集素材,如写作中常用的词、短语、句型和材料等,以备写作过程中的需要。

第三,培养学生的监控能力。监控写作过程就是对写作的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从而有效地提高写作的水平与质量。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时刻注意写作内容与主题的相关性,语句的逻辑性和策略的适用性以及写作计划的完成度,以保证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对写作进行恰当的评估能够帮助学生反思写作的过程。在写作完成后,采取自评、互评、组评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学会检查语法的正确性和语句的完整性,及时调整不合理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吸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策略使用习惯。

第五,将元认知策略与其他学习策略相结合。加强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其他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例如:要求学生背诵写作中常用的词、短语、句型好的句段和范文,以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合理利用时间;寻求社会支持;坚持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等。另外,可以在写作指导课上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辅导,或者开展专题讨论,例如怎样列提纲,怎样起承转合,怎样结尾以及提供各类体裁文章的写作模版等。

参考文献:

[1]Flavell, J.H. Cognitive Development [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5.

[2]Rivers W. P. Autonomy at all costs: An ethnography of metacognitive self-assessment and self-management among experienced language learner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279-290.

[3]吴红云,刘润清.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187-195.

[4]王淑娟,宋广文,张建新. 小学生写作元认知的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0(1):90-95.

[5]O’Malley,J.M., 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9- 120.

[6]Oxford, R.L , Crookall, D. Cohen , A. D. Lavine, R. Nyikos M. & Sutter,W. Strategy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six situational case studies and a training model[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0, 22(3).

[7]路文军. 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5-27.

[8]甘丽华. 英语写作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的实验研究 [ J]. 韶关学院学报, 2009(7): 127-132.

[9]杨坚定. 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外语教学, 2003(4): 65- 68.

[10]韩春晖. 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写作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3-124.

[11]Kasper L. F. Assessing the Metacognitive Growth of ESL Student Writers [J].TESL 2EJ, 1997, 3(1):1-20.

[12]沈葆春. 元认知策略与研究生英语写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9(5):177-180.

[13]朱风兵.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策略的调查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1):87-90.

[14]杜爱红. 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91-95.

[15]郑雪贞.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写作水平中的实证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 9(3):108-110.

[16]潘炳信,王颖. 将元认知策略融入任务写作教学法的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8(6):106-110.

[17]黄美. 元认知策略培训与大学英语写作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159-162.

[18]肖武云. 元认知策略培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文,2011,27(5):124-127.

[19]张朵.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1):111-112.

第9篇:英语作文模版范文

关键词 cet测试 ibt化 问题与弊端 信度与效度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历史沿革

从1987年至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走过了二十六个年头,报考人数在顶峰时期曾一度高达上千万。作为教育部高教司主持的标准化的、权威的英语测试考试,这种尺度相关常模参照的考试最根本目的是对高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测定评价同时把相关信息快速反映到教学第一线。这样大规模的考试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成熟,证明了大学四、六级考试是符合社会需要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它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证这项大型考试的权威性以及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不断采取各种改革措施不断完善考试体系。1999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实施“口语考试(cet-set)”,标志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入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新阶段。至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可以对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2005 年6 月起,总分变为710 分,290分以上发放成绩报告单,取消合格证书。2007 年1 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接受在校生报考,不再接受社会考生。2007 年6 月起,全部实行网上评卷。2008 年12 月,全国50 所高校近5000 名学生首次尝试四、六级机考。

2现行cet测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对于学生负反拨作用

首先,校内小环境依然唯四、六级通过率为马首是瞻。虽然从2005年开始国内不少高等院校都不再将四级证书与本科毕业证书挂钩,但由于新大学英语六级的报考要求是四级通过分数需要达到425分一些高校将学位要求改为四级成绩达425分。还有高校将四、六级通过与否与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或荣誉挂钩如作为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之一。根据某网站的在线调查显示接近四成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大学期间平均每天会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但对学习效果满意的却寥寥无几。许多已经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读起英文资料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利用英语这项工具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有的两年大学英语学下来口语还停留在入学时的水平,更有毕业生指出:“大学四年之后,社会大环境下四、六级通过率表现出社会权重畸高。2005年6月改革后不少用人单位也纷纷与时俱进在招聘条件上明确表示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至少需到达425分。甚至当在校大学生想找家教兼职时,也需要出示四、六级成绩单。不难看出四、六级考试的合格证虽然已被取消但找工作时却把“看证”变成了“看分”,压力并未减少。

学生在这样的内外环境影响下现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以服从大学英语教学来安排,学生成为大学英语应试教育这条“流水线”上的被加工对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力被消磨殆尽。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根据对笔者学校非英语专业近2000名学生的调查,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是为“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三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是为了“好找工作”,约一成左右的学生是为了“考研”,只有五十余学生表示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比例不足1%。

这样的学习目的折射在学生的学习中就导致了畸形的“输入—输出”,“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依旧泛滥。二语得中的“输入—输出”理论将听和读作为输入,说和写作为输出。许多大学生将“词汇量+语法知识”作为衡量英语水平的标尺,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背单词、语法规则和做练习上,而对听、说、写方面的训练并不重视,只寄希望于考试之前突击背诵所谓的“万能作文模版”或是按某些所谓应考指导专家建议的重复听几套真题录音就能过关。以这种投机的心态去学习考试后果可想而知,更有个别心态不正的考生试图用舞弊来蒙混过关。

2.2 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像许多其它标准化考试一样,四、六级的通过率容易在高校间产生直观的横向比较。慢慢地,它

成为许多高校衡量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重要标准。在四、六级通过率这个“指挥棒”下,为了短时间内出所谓的“好”教学成果许多教师也和学生一样热衷于探索研究各种题型应试“技巧”、“诀窍”,急功近利地大搞应试教学、题海战术。一些学校甚至以学生通过率的高低作为教师职称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使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大学英语教师心理压力更大。许多这类高校的英语教师坦言:课堂上没时间用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正常教学受到了冲击;同时,为了提高通过率,已经无暇顾及创新性的教学研究。

由于cet测试的指导作用,大学英语课堂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词汇讲解— 语言点 — 语法点— 篇章讲解。许多高校为大学英语课堂配备了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设备,学生享有更好的鲜活的语言学习环境,但学习依然枯燥且被动。教学实践中,学生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机灌”,大量的输入与少量的输出问题丝毫没得到改善。

2.3 对cet测试自身发展的影响

虽然从社会权重行、认可度,参与人数、规模等各个方面cet测试都远胜于雅思、托福考试,但cet测试却依然不能算作一项国际性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探究原因,不难发现其自身设计上存在着一些“硬伤”。

2.3.1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失衡

测试的信度,是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即测试结果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被测试者实际掌握知识的水平。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的准确程度,即测试试卷是否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测试目的。信度与效度两者对立统一的存在于测试中,这就决定了任何语言测试都必须在这两者间平衡、折中。但现行的cet测试则重视了效度忽视了信度。具体表现在:测试更注重对英语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领会技能的考查忽视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复合式技能的考查。  2.3.2题型设计上的不合理

选择性作答题型,如multiple choice, 是现行cet测试的主要题型。能够直接测试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构成性作答题型很少。选择性作答题型虽然信度高但它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①测试的直观性不强,比如多项选择题的测试方式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方式相差甚远。②对测试的效度有限制,局限了被测试的内容。③会导致测试结果受到概率效应的影响,即使学生看不懂或听不懂试题仍有1/4的命中率。

3 现行cet测试改革方向及建议

3.1 ibt化测试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ibt是英语internet-based language testing的缩写,即计算机化语言测试。这一类型的测试方式要求在语言测试中“……使用计算机出题、考试、评分,进行试卷分析及成绩反馈”。最为人们熟悉的ibt型考试就是现行的新托福考试。从政策层面上教育部早已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大学本科教育将进行重要调整,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将在网上进行……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

ibt化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也被简称为“机考”。从08年试点的cet“机考”的试题构成来看,考委会正在有目的、有步骤地打破现行cet测试的僵局,并将教学重心从读写转变为听说。与现行的cet题型相比“机考”的听力比重增大到约70%其重要性得以凸显。题型也由多项选择题与听写填空变为填空、听写、句子跟读以及写作。听力材料加入了新闻题材。写作部分融入听力要求是“机考”的亮点之一。将考生已看过的视频截取一段再次播放,考生需描述所看到的情节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听+写的综合语言能力测试对现行cet测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此外“机考”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设计了跟读环节,要求考生听完一段语音材料后对着麦克风在限定时间内重复之前所听到的内容。“机考”的全面展开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与革新、对学生真正摆脱“聋哑英语”都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与契机。

3.2 对cet测试进行重新分级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要求,现行cet测试可以引入更为细致的分级:除现有的大学英语三级、四级、六级外还可以加入入学水平考试(cet-placement test)与高端考试(cet-advanced leve1)。这样既可以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又有利于改善“只求通过,不求提高”的现象。

3.3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着眼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不同社会

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人才的要求与定义。在新世纪里我们所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智能有8种,言语智能仅是其中之一。过度追捧cet测试的通过率无疑是将“人才学历论” 延伸到“人才四、六级证书论”上来。对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要求应该也是必须要有明显的层次阶梯的。应该着眼于培养有特长的创造性人才培养。

4结束语

改革、创新与发展是cet测试不断完善、成熟的源动力。改革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都能更好地完善这项考试制度,使它能与时俱进。语言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和人才的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并能作答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才是改革前行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部提出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 杨惠中,weir,c.j.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艳.四、六级机考形式下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