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科研报告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报告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报告内容

第1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技术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技术可行性分析。

1、项目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外同类项目的比较;

2、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的优势;

3、项目成熟程度;

4、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项目融资估算;

7、资金筹措方案;

8、投资使用计划。

因此,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时须仔细谨慎,既要注意与后面内容相照应,又要对总论内容客观准确、重点突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途企业投融资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国家发改委立项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国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银行贷款申请

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政府资金项目申报

企业为获得政府的无偿资助,需要对公司项目进行策划、设计、技术创新、技术规划等,编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管理团队、技术路线、方案、财务预测等,是政府无偿资助的项目申报的主要依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区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别:

一、目的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对企业项目从自身角度是否可行所进行的研究,而是在企业认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项目已经可行的情况下,回答政府关注的涉及公共利益的有关问题,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投资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要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前景可行性、技术方案可行性、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可行性等,也包括对是否满足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环保法规要求等方面的论述。

二、角度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从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政府的角度进行论证,因此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外部性的角度进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综合论证。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企业角度进行研究,因此侧重于从企业内部的角度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三、内容不同:

项目申请报告是对维护国家经济和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垄断等方面进行论证,回答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市场预测、厂址选择、工程技术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财务分析、企业投资风险分析,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等进行研究论证,回答企业所关心的各类问题。

四、时序不同:

项目获得企业内部决策机构董事会同意后,应在此基础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因此,就研究的逻辑顺序而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先于项目申请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申请报告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文件,项目申请报告不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的简单补充。对于一个理性的企业投资主体,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应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五、法律效力不同

第2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和有效控制危机的能力, 可以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

2、生态环境要素

城市宜居继而体现在环境宜居上。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空气质量恶化、水源安全性降低、环境退化等环境问题使公众对良好环境的追求更为迫切。宜居城市应该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建筑环境,实现二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怡人的城市景观, 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舒适的需求。

3、历史文化要素

在宜居城市里, 政治清明, 政局稳定,社会风气良好, 公众有归属感, 并且为身为城市的一分子感到骄傲。城市能够接纳外来种族、文化和事物, 但不盲目改变自身的文化特色, 社会各阶层相处融洽, 城市历史文脉与城市社区有机融合, 这一切都是城市宜居性的体现。所以, 社会文化要素是城市宜居性的基础要素之一。在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维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以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兼收并蓄, 营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

4、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得到发展, 才能解决城市贫困、环境污染、就业不足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从而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促进城市人居软环境的改善。

同时, 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应该是可持续的、不断发展的, 能够保证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为居民及其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前提是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 要使一个城市宜居, 城市的经济系统应该运转良好, 在取得明显效益的同时又不会危及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以为将来的发展预留足够的能动空间。

5、交通、通讯要素

城市的宜居性还体现在其便利程度上。城市生活便利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交通、通讯的便捷程度。

同时, 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完善的生产性基础设施, 也包括完善的生活性基础设施, 以及以“数字城市”工程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它是宜居城市的“数字基础”, 在资讯高度发展的今天, 其地位日益重要。

6、人文要素

宜居城市对居民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居民素质涉及公众的道德素养、文化程度、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

第3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科研成度报告是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按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或资助部门提交的进度汇报和阶段性总结。科研成度报告一般以年度为基本单位进行撰写,也有以季度、月份为基本单位的情况,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不定期地进行报告。

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有其研究的周期和步骤。在科研计划和开题报告中,这些步骤和程序都有明确的表达,但那都是预测性的,并没有真正实现。科研工作真正开展之后,计划和预期目标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需要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总结,并向有关部门汇报。汇报时所使用的文体,就是科研进度报告。

科研进度报告的作用,一是便于管理部门或资助部门检查督促,强化科研管理的科学性,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二是促使研究人员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有利于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三是向有关协作部门通报信息,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四是积累资料,为将来撰写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报告准备素材。

(二)科研进度报告的特点

1.汇报性

汇报性是科研进度报告的第一特性。这种文体最为本质的特点是向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或资助部门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遇到的困难和克服的办法,下阶段的工作打算等等。上级根据报告中反映的内容,可以准确了解并指导研究工作,以保证其顺利进行。

2.总结性

对于研究者来说,科研进度报告是一次阶段性总结。取得的成绩有哪些,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原有计划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今后的科研工作需要加强哪些环节等等,都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梳理。

3.科学性

科研进度报告的内容要真实、严谨,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得虚假、随意,也不能敷衍了事。

(三)科研进度报告的写作

1.标题

以科研项目名称作为标题,或者在名称后面加上“进度报告”这一文体名称。

2.课题来源

位于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写明项目的来源、起止时间、承担单位、课题组负责人、当年参加研究人员等基本情况。

3.进展情况

这是科研进度报告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如果成果涉及若干方面,可以分条陈述。

获得的经验教训。通常以介绍成绩和措施为主,也可以分条排列。

遇到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果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在原计划中没有考虑进去的新困难新问题,如资金不足、人员不足、设备不足等,要在进度报告中加以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落款

课题组负责人签名并签署报告日期。

【 例 文 】

烟草对钾素吸收规律研究进度报告

课题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

起止时间:1998~20__年

承担单位: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课题主持人:刘国顺

当年参加人员:杨铁钊 时向东

年度进展情况:

1.烟草不同基因型叶片钾积累特性及变异分析。分别对5个烟草基因型在大田生育期间单株叶片钾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证明: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烟叶钾含量逐步降低。烟株钾积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移栽后30天前钾积累量缓慢增加,30天以后迅速提高,移栽后75天左右烟株的钾积累总量达到最高峰,以后积累量开始下降。

2.烟草钾积累性状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采用水培方法烤烟品种钾积累性状及根部性状的相关研究结果证明:烟株地上部绝对钾含量与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上部相对钾含量与根系总吸收面积的相关显著,但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相关性不大。因此,提高烟叶钾积累量应特别重视培育一个强大的根系。

3.烟叶钾含量性状的性状特征与改良。研究共分析了99个f2单株的烟叶钾含量。结果表明f2代烟叶钾含量的变异范围在:

0.5323%~3.0087%之间,平均值为1.7920%,f2代单株烟叶钾含量性状的分离呈单峰曲线分布,烟叶钾含量性状是一个数量遗传性状。

4.烟叶钾含量杂种优势的分析。利用25个杂种及其亲本研究了烟叶钾含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证明按照25个杂交组合的相对优势来看,烟叶钾含量性状正向优势的组合数为16个,占总组合数的64%,正向部分显性的组合数为5个,占总组合数的20%,无显性和负向部分显性的组合数分别为1个和3个,分别占总组合数的4%和12%;正向优势的组合数正好等于具有超亲优势的组合数,正向优势和正向部分显性的组合数正好等于具有中亲优势的组合数,这和前人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显性和优势是同一遗传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认为,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能较好地解释烟叶钾含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所以从杂种中选出烟叶钾含量性状的强优势杂交组合并利用杂种一代来提高烟叶钾含量是可行的。

5.提高烟叶钾含量的遗传改良研究。我们采用生物技术的措施处理烤烟栽培品种,在无钾营养液和高钾营养液中进行单株筛选,获得了烟叶高钾含量的突变体,经连续培育,暂定名为农大201、农大202。20__年在河南周口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农大201、农大202的烟叶钾含量分别为2.56%、2.57%,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nc89(1.45%)和云烟85(1.21%)。目前正在研究开发两个高钾品系的利用。

第4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一)监理单位的地位和性质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制度应当采取政府有关部门统一指导下的社会监理体制,监理单位应是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技术机构或者学术研究机构,[36]实行资格评定制度,对监理机构和人员分别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管理,实行监理审议师执业资格制度。

建立国家科研项目监理机构,在构建上可以参考社会中介组织的某些做法,但又不必完全等同于社会中介组织。[37]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上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但受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间接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根据专家们的专业领域,建立若干个相应科研领域的监理专家储备库,专家储备库的人员选择应打破地区疆域的限制,按照学术专长、所在科研院所分类索引,所有成员均为该领域的学术精英。当有必要组成专家组进行科研项目评议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可以随时从网上进入国家科研项目监理专家储备库,根据需要随机选出若干名专家,具体组成科研项目监理专家组,承担监理任务。

监理专家组是受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委托进行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国家科研主管部门。监理人员通过自己丰富的科研方面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可以减轻或化解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或问题,保证国家科研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既有利于确保的国家科研正确发展的利益,又能够有力地支持研发方的工作。

(二)监理单位的组成方式

首先,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在互联网上点击监理专家库具体选择、组建监理专家组时,由于其检索事先已经打破了专家们所在地域的界限,故此只要认真坚持回避制,[38]就能够使监理工作的公正性获得较好的保证。其次,国家对出色承担了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工作的专家和学者会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鼓励(国家科研项目监理信誉制度),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引导他们树立服务公共利益的意识,公正地行使手中的监理权限。再次,为了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科研投入主体的需求,国家科研项目监理机构,还可以对外承担项目监理任务,收取相应的费用,用于补充支付对承担监理任务专家的物质奖励,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这样,就出现了“排除零和,走向双赢”的局面。

图三 监理单位与监理人员

谁是评价监督主体

重要的是各种评价的程序正当和信赖性的提高

评价的主体

内部评价主体

(课题组科研人员、负责人)

准内部评价主体

(课题组所在单位、课题论证过程中参加评议的专家学者)

外部评价主体

(科研行政主管部门、监理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所谓监理单位,并不限于既存的团体,一般是经过随机抽样,从专家库中随意选择的专家,临时组建监理专家组。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专家的特长,同时做到相对公正。[39]

(三)监理人员的选聘机制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国家科研项目的招标书、答标书和合同等其他有关规定,都是监理人员工作中应当依据的行为准则。监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要办事公正,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敬业爱岗并有充沛的工作精力。当然,有关选聘机制上必须坚持回避原则,按照前述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专家库中选聘。

(四)现状把握——问题与完善对策

1、现状与问题

21世纪将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变化、发展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将迅猛发展。因应于这一变化,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亦是刻不容缓,各国都因此掀起了这一改革的浪潮,期冀以制度建构来促动国家科研能力的提升。[40]从法学的视角来分析,就是要通过规范科研项目审批行为,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监理运行机制,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科学管理,从而改变那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封闭式的小生产管理方式,使国家科研项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国家权力优位格局的、一种以国家统筹主导、由国家统一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必然要求我国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及全球化所提出的挑战与压力迅速给予回应。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适当集中力量,在有限的高技术领域部署工作,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和工业、企业技术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期待与建议

国家科研项目引入监理机制后,在管理上应在如下九个方面实现革旧布新:

(1) 国家科研项目运行的全过程有一套明确、合理、可行的计划或者规程,以及与之相应的审核、监理机制和手段。

(2) 与国家科研项目有关的整体组织机构及作业流程必须规范化。

(3) 国家科研项目研发的甲、乙方之间具有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乙方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甲方的实际需求,同时使甲方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反馈。

(4) 乙方内部具有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

(5)在监理人员的支持下,甲、乙双方有能力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动态地实施有效的控制,及早预测和发现可能影响科研项目研发计划的各种因素,使项目能按计划进行。

(6)在监理人员的支持下,乙方具有可靠的组织与技术保障,能及早发现项目中可能影响最终目标的功能与性能的缺陷,使科研项目的关键指标在研发实施过程中得到全面监测,出现偏差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纠正,使科研项目研发的整体水平得到保障。

(7)监理专家组在实施方案与技术示范方面的职责:

A.在项目实施中,现场确认项目实施地点、规模和范围;检查项目内容、技术路线以及用于项目的材料、设备和设施。对不符合合同与实施方案要求的,有权责令改正;

B.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和监督项目承担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实施,审查现场、相关数椐和资料,进行中期评估。审查项目年度执行报告,当项目未能按计划实施,要及时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进度,并写出进度滞后原因的报告。项目完成后要作好项目的技术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的审查工作;

C.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别采取巡视或调查的方法进行监督,对符合合同规定和实施方案的部分或全部(子项目和全部项目)科研成果给予签认。对不合格的,有权要求重新展开研究或采取其它补救措施,以达到合同和实施方案的要求;

D.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有责任提出终止项目合同的详细报告,供政府主管部门做出决定;

E.在验收前对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客观评价或确认,并提供相关报告,参与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的验收工作。

(8)监理专家组在经费管理方面的职责:

A.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按合同规定向项目承担单位支付项目经费;

B.审查年度经费决算,监理审查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并按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使用不当的,提出经费处理意见报告。

(9)监理专家组在项目合同管理方面的职责:

A.参加实施阶段的各种会议;

B.对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目标调整、内容更改、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变更、无故延期和不可抗拒原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监理调查,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发出处理通知书;

C.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时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事项和法定承诺。

四、监理的工作方式与程序制约

(一)专门技术性与监理的工作方式

鉴于国家科研项目的高度专门技术性,对国家科研项目实施监理的工作方式应当体现出相应的特色。

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内容与范围应包括这些项目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这些项目的应用实施部分。目前在我国实行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制尚需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促使广大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实行项目监理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理解和支持国家科研项目监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体系和规范;三是尽快建立一些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公正性,且是按照科研项目研究的客观规律进行运作的项目监理咨询机构;四是培养和提高一批国家科研项目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参与评价的专家的专业构成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应以管理类专家为主。

(二)实体制约与程序制约

1、实体制约

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非常强烈的不确定性和鲜明的专业性,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以及相互交叉融合性。在这种高度专业性和高度风险性的领域,科研项目监理一般不宜在实体方面课处太多的制约。这里并不存在是否实行监理的疑问。问题仅仅在于,应该实行何种程度的监理,以及怎样实行监理。

2、科研项目监理主体的专业性与监理工作的公正性之间的悖论

鉴于科研项目内容的专业性与创新性,科研项目监理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当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们担任,而不能完全效仿建设项目监理的做法,由完全置身事外的第三方监理公司来完成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这就是科研项目监理的主体专业性与监理工作公正性之间的张力与矛盾。问题的症结在于研究主体与监理主体的重合恰恰违背了“自己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公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在现有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下是非常不现实的。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在科研项目评议时坚持回避制。 [41]

为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科研项目监理主体的专业性与监理工作公正性之间的张力,我们可以引入“特征函数”和“分配向量”的概念。[42]建立国家科研项目监理机构,通过制度运作协调其成员中的个体利益,来保证实现国家科研监理机构达到最大赢得值。同时,各成员根据劳动合理分享国家的精神和物质奖励。[43]

3、科研项目内容的创新性及其导致的监理工作的程序性

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具创新性、科技含量十分丰富。在大多情况下,学者们选取的课题本身就是全新的、没有形成定论的东西,不仅外部人员(包括监理专家在内),而且内部人员(包括项目依托单位、项目主持人乃至直接从事研究的人员)都不可能准确地评判出该科研项目的内容是否正确。

图四 监理的阶段与手段

科研项目监理介入的阶段、手段

把握监理的特点与界限

监理的阶段及内容

事前监理(政策监理+立项监理)

1、必要性、可行性论证过程的透明度监理

2、论证、决定程序的公正性监理

3、裁决过程中廉洁度监理

科研过程监理(事中监理+事后监理)

1、人员配备情况 3、科研进度情况

2、经费使用情况 4、成果评价转化

监理的手段及内容

着眼于效率的手段(费用与利益的比较)

成本利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成本效果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成本分析(政策制定、立项中的规制设置与费用等)

成果分析(是否按时完成,是否达到结题水准等)

着眼于有效性的手段(着眼于利益)

统计分析法(Statistical Analysis)

对照(疑似)实验法(Quasi Experiment)

业绩指标评价法

简易手段(注重迅速、经济)

随时抽查 电脑跟踪 现场交谈

外脑利用 采访同行 报表分析etc.

要对有关内容作出科学的评判,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论证。一旦科研项目监理专家们不能或很难对科研项目的实质内容进行把握或很难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进展情况对它进行评估,就只能通过对科研项目的立项、执行、验收以及最终对科研成果产业化情况的跟踪评价等程序实施监理来间接实现对科研项目的监理活动。

4、公正原则是程序的灵魂

从程序制约的角度来看,对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运作必须坚持自然公正原则。

自然公正原则非常富有弹性,其本身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适用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传统的自然正义原则包括公正程序的两项根本规则:其一是任何人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反对偏私的原则);其二是必须公正地听取当事人各方的抗辩(听取对方意见的原则)。[44]

自然公正原则运用于国家科研项目的监理过程,要求监理人员和监理单位与被监理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并且,监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听取研发方的有关意见,不允许恣意武断,擅作决定。这种公正程序原则也应该在各种纷争处理机制中得以贯彻执行。

五、监理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机制

监理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机制,理想的模式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政策循环过程。[45]

图五 不断完善的政策循环过程

行政目的之实现

PLAN

PLAN

PLAN

DO

DO

DO

SEE

SEE

SEE

前述政策循环过程中,计划(plan)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进而又会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起点。制定计划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因而,从行政行为的过程论来看,计划首先是大量行政调查和行政确认的结果。计划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信息,在行政过程中的任何行为或者措施乃至法规范的实施(do),都可以成为行政计划收集信息的对象,而调查、总结和反思(see)正好为下一轮计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feedback)。行政主体遵循这种过程规律,就会使其行政行为不断趋向完善,更好地实现行政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同样,要建构针对监理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机制,需要遵循这种不断完善的循环过程论,需要充分重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反馈。

在我们探讨监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处理以及建立怎样的处理机制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控制论中的信息变换和反馈作用,不能忘记要致力于建设一种能够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的良性互动的系统或者机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权力的滥用,腐败的产生,往往并不取决于人,而取决于机制是否完善。[46]在本部分,我们将致力于这种问题处理机制的探讨,运用控制论的手法,通过分析有关机制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以探寻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原则和方法。

(一)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机制

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处理?由谁来负责有关问题的解决?如何选任或者确定有关人员的职责及其分工?什么时候需要监理的介入?关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前面的论述中基本上作出了回答,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认为,监理制的定位只能囿于强化过程监督,如此看来,由承担科研项目研发任务的科学家或是科研项目监管部门来发现问题并负责问题的解决,是最为名正言顺而且也可以兼顾科学与效率的。对实施科研项目过程进行监理,在既有的专家评审会之外架构另一层面的约束机制,从当前国家科研项目运作的现状来看,并不是一种权宜之计。

(二)科研项目成果报告中问题的处理机制

科研项目成果报告中问题的处理,主要依赖于相关方面专家的参与和协作。这是因为,科研项目成果报告本身涉及到高度专业性、学术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其优劣、真伪的判断权只能留给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他人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皆不宜介入过深。不过,主管部门的介入应该是有关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必要前提,只是在这里应该强调对专家判断的尊重以及对专业知识或者学术研究的重视,在充分考虑相关领域专家尤其是监理专家组的专业性判断的基础上,作出奖惩等处理决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有关人员设立相应的陈述、申辩乃至要求听证等寻求权利救济的制度途径。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一阶段的“民主主义”原理只能意味着对结果的了解权,而不宜包括对处理过程的参与权。这就是“黑箱理论”效应的体现。

科研项目成果报告中问题的处理,完全可以采取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项目监理机构之间的协商、惩戒和奖励机制来解决,只是如何在相关的处理决定中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并充分体现对效率价值的重视,则尚需深入研究。

(三)成果转化过程中问题的处理机制

通常所说的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应是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将它推广、应用到企业中去,并使其产品化、规模化的工作。通俗地讲,科研成果好比是种子,企业好比是农田,要想实现广种精收,必须要在培育良种、选种、因地适时、高效率撒种上下大工夫。也就是说,在种子和农田之间我们需要专门的人从事培育种子和销售种子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培育种子和销售种子的中介机构或企业。在科研项目的研发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亦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形成各种各样的纠纷,需要及时予以适当的处理。实际上,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科研项目的监理不仅仅是指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监理,而且还包括科研成果转化阶段的监理。

我国已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因此,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实施实施该法,严格按照该法的规定,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和权利保护。

政府及科技界、学术界应当为每一个努力创造、努力创新的国民提供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社会创新条件。政府应当认真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完善尊重、爱护和保护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

(四)监理报告自身问题的处理机制

对国家科研项目的监理活动,为了圆满地实现其应有的目标,起码应该具备全面性、立体性、流动性、迅速性和透明性。换言之,作为监理活动之书面反映的监理报告,也必须重视有关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具体说来,对国家科研项目实行监理,必须以全面的视角展示“防备风险”的统制机制,为建立和完善制约与励机制提供一定的视点,做到评价的一贯性,坚持教育训练,不断提高监理质量,将监理的过程和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

关于监理报告自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1、监理报告中必须明确记载监理目的。这方面出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2、监理报告中必须明确记载科研单位及科研人员在实现预期的科研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及外部的重要的风险,并予以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家科研项目监理的内容来看,其对科研项目研发的整个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始终都是外部的、程序的和形式的,因而对其责任的追究亦不可无限制地扩大。有关责任的范围、构成要件以及承担方式等,都应该通过立法或者相关政策的制定来加以明确和完善。

3、监理报告中必须就科研单位及参加人员能够凭自己的裁量而行动的范围、科研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责以及为实现预期目的而确定的有关方针、政策乃至法律规范进行充分而客观的记载,并对监理的任务、目标、形式和手段等进行尽量详尽的记载。

第5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硕士研究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三个学期末或者第四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也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是,对如何做好开题报告的文章很少见到,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博士生开题报告比硕士生开题报告要复杂得多,以下只针对硕士生开题报告加以论述。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不同。在科研中,重点项目要求写可行性论证等报告,一般项目写开题报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由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编写,涉及深度和广度都远大于硕士生开题报告。硕士生开题报告目的也不同,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选择论文研究题目、辨认难点、确定技术路线、怎样计划安排等,重在科研程序的训练。对应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研过程,开题报告相当于《设想方案》和《实施方案》的阶段。

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

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

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

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

3、技术路线

关键技术、技术路线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处,体现了学位论文创造的特征。在文献调研和导师指导下,关键技术的辨别是不困难的;但是,确立技术路线与开展可行性分析,涉及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文献调研、实验室条件、研究的共性和个性、创新、决策、逻辑和想象等,是开题报告中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全面地开展具体研究。技术路线与论题选择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定了学位论文的最终选择。

第6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1.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

1.1科技查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

科技查新是一项集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于一体的信息咨询工作,是运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等手段,对某一领域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比分析,对待查的科研立项或科研成果或专题、专利发明的新颖性做出基于文献对比性结论的过程。目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领域。因此,在科研课题申报中,即便是某一领域专家学者也不一定对所有科研信息做到全面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对特殊领域中的某些特殊课题的现状把握不够而做出主观性的判断。科技查新是科研创新获得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一份高质量的查新报告可以提供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未研究的空白点。科技查新既可以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又可以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等提供科学参考。同时,科技查新还可为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创新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使科研人员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科学研究。如设立在河南中医学院的河南省科技查新站拥有如SCI、Pubmed、SpringLi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综合及医学数据库上百种,通过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已经为学校乃至省内的中医药类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科技查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取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查新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科研创新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2 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科研创新更是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查新在科研创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大数据、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分类呈现精细化发展,数据存储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获取难度明显加大。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进行知识积累,并从中寻找空白点和创新点进行科研创新,是摆在科技查新人员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科技查新工作也暴露出的问题诸如服务服务意思和理念不强,缺乏竞争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查新数据资源不足、信息分析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分单一等都严重制约了科研创新的发展。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科研创新对科技查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科技查新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提高科技査新质量。

2.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的现状

截至2015年初,由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以及教育部批准认定的查新机构,加上各级行政部门认定的查新机构已接近400家。科技查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研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科技人员的广泛认可,科技查新用户群在不断地扩大。科技查新为科研课题的立项、科技成果的转化、专家评审等提供了客观依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有力支撑了科研创新的发展。科技查新工作自身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科技查新数据库资源不断地完善,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规范,科技查新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维度的行业格局,步入了良好的健康发展轨道。但与此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研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要求,面对类型多、动态化、价值密度低的海量大数据信息,科技查新工作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改进与开拓发展。

2.1 查新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开发不足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善的科技查新文献资源数据库系统,国内各科技查新机构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订购的科技查新数据库也不尽相同,并且查新机构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利用,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

在查新数据库资源配置中,期刊及专利数据库较为完善,而其他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等较难获取。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特征的大数据信息,单就数据库的查新是远远不够的,不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纳入到科技查新范围,查全率的不足肯定导致结论的片面性。

2.2 科技查新人员的复合素质有待提升

21世纪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就是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以及边缘学科兴起。科学研究的交叉发展一方面会给人类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对科技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查新人员若要准确捕捉与把握项目的技术创新点,需要了解各个学科的前沿知识并融会贯通,掌握不同学科的专业术语,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这就要求科技查新人员除了具备敬业、务实、探索精神外,还要具有广博知识面和专业技术理解能力、文献判读能力、计算机检索能力、写作总结能力、外语翻译能力等。因此,复合型查新人员的引进和素质提升迫在眉睫。

2.3 缺少科技查新质量监控环节

虽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有《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合同、查新策略、查新程序、查新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做出了规定,但也只限于流程上和格式上的规范,对于科技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是无法做出客观评判的。虽然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设立了审核员审核机制,但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也只能对查新报告形式上的东西进行审核。由于缺乏对查新报告内容的质量监督,查新员和审核员仅凭个人道德和职业责任感的内在约束,容易导致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使科技查新流于形式,降低了科技查新的权威性。

2.4 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还比较单一

一直以来,大多数科技查新机构都是被动的服务模式,坐等科研人员上门寻求查新检索服务。工作的内容也局限于对申报的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进行判断,出具科技查新报告供科研管理部门参考。由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单一,如果科技管理部门没有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奖必须出具科技查新报告的硬性规定,则很少有人自愿、主动地来进行科技查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环境下,科技查新机构单一的查新服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科技查新机构除了常规的新颖性查新之外,还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有效信息的挖掘,主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新开展多种服务模式,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

3.大数据时代下科技查新推动科研创新的对策

3.1 推动查新机构资源整合,建立科研大数据

3.1.1 成立权威管理机构,推进数据库资源共享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的科技查新行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这些查新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也导致了我国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特别是国家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行政审批之后,科技查新行业实际上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健康发展,更谈不上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技查新行业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动态评估,拟定行业发展规划,积极统筹整合各查新机构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查新数据库的统一采购或者联合采购。实现数据库源资的共享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购买经费,而且也能丰富各查新机构的数据资源,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科技查新成果数据库,各个查新机构负责录人本单位的查新成果,通过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科研课题的快速,提高科技查新效率。

3.1.2 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研大数据

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有关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性,大力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国也与2015年8月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就科研创新领域而言,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要抓紧时间落实纲要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统筹规划科研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数据资源和设施平台、整合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建立国家科研大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和挖掘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长期保存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能力,构建互联网信息保存和信息服务体系,打造科技查新大数据,为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3.2 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3.2.1 查新机构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查新机构要合理配置查新人员结构,除了引进高层次的图书情报人员之外,还要根据服务学科的不同,引进相应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大力培养复合型创新服务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技术人员会更熟悉国内外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在科研查新过程中能更好地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

3.2.2  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训,提升查新人员素养

科研查新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知识、数据库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和必要的外语能力,还包括掌握必要专业领域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目前,国内查新员的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科技查新机构应该根据科技查新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开展专业素养+信息分析技能的培养方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3  推行按专业分工的查新工作模式

目前科研领域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科技查新机构要逐步建立按专业分工的查新模式,即在查新任务的分配上,尽量做到将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课题分配给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查新人员完成。具备专业知识的查新人员熟悉本领域的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准确捕捉与把握课题创新点,也能更好地和委托人进行沟通联系,制定出科学的检索策略,工作起来也会游刃有余。与此同时,通过长期接触某一专业的查新项目,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查新人员专业知识的增长,提高查新工作的效率和查新报告的质量。

3.2.4  注重科技查新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查新人员和业务素养和工作态度也是决定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对科技查新人员考核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本着公平公正、适时适度的原则,建立精神嘉奖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激发科技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3 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3.3.1 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查新机构应当根据查新专业的不同建立学科专家库,聘请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到查新机构作咨询指导和查新监督。学科专家专业性强,对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科技查新中遇到的专业上的疑难问题及时向各学科的专家请教,弄清、弄懂课题性质,少走弯路,防止检索出现偏差。因此,建立完善的专家咨询制度也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一个必要措施。

3.3.2  建立定期抽检制度

科技查新的整个工作流程都依赖于查新人员的智力劳动。虽然国内查新报告实行的是审核员签字的审核机制,但由于审核员不参与查新过程,并且也不可能对每个科研领域都很熟悉,缺乏对查新内容的实质性的监督审核。因此,查新机构要定期对查新报告进行抽检,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抽检到的查新报告进行监督检查,从而促使查新人员树立职业责任感,认真做查新,细心写报告,杜绝失职和不负责任行为。

3.3.3 加强科技查新的过程控制

我们知道,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事前的产品质量控制阶段,事中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事后的质量把关与处理阶段。而对于科技査新也按照质量控制三阶段理论进行管理,首先是加强事前控制——与科研人员的建立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科技查新人员能迅速且了解课题内容,把握科研课题的查新点和创新点,确定检索策略和检索范围,为査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是加强事中控制——查新报告撰写工作。严格按照科技查新的步骤和顺序开展工作,并对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量化标准,科学、认真撰写査新报告书。最后是加强事后控制一一査新结果的监督与反馈。定期对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进行动态评估,建立査新用户的反馈机制,对查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从而帮助查新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3.4 将查新工作贯穿科研活动全过程,不断寻求创新服务模式

科技査新机构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变被动的检索査新服务为主动的信息服务。查新人员要多与委托人的沟通交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检索技能,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成果验收、成果转化等科研活动全过程。通过科技査新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归纳、整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帮助科研工作者科学立项。针对特定的用户开展定题服务,定期主动推送与科研项目研究有关的最新信息、收集到的相关文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可使后续科研过程保持科学高效,也为科技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4.结束语

第7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关键词:勘察设计、收费标准、概算编规、对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电工程勘察作业范围大、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广、工作周期长,在开展勘察设计工作中需涉及众多行业,为规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行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了《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以下简称02标准)。鉴于02标准未包括水电工程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根据《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和02标准于2006年了《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勘察收费暂行规定》(发改价格[2006]1352号)。

上述国家颁布的标准从总体上对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收费进行了规定,因水电工程整体性和系统性较强,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还会涉及交通、市政、农林等行业勘察设计工作,涉及面广。勘察设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在项目合同范围和收费上往往容易产生歧义。本文通过对现行水电勘察设计的四个设计阶段工作内容分析,结合与水电相关各阶段的收费标准规定,理顺、明晰现行水利水电行业勘察设计工作内容、范围与各收费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各费用在概算编规中具体出处,为勘察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水电勘察设计行业主要适用的收费标准、适用概算和编规

2.1 收费标准

我国水电勘察设计行业中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主要由两个文件,一是02标准;二是1352号文。

2.2 概算编规

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13)》(以下简称“概算编规”)及相关补充规定。

2.3 行业规范

1、《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206-200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3、《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T5212-200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3、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内容、范围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国现行水电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划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和施工图等四个阶段,以及其他围绕水电站建设需开展的项目报批、专项设计、特殊专题科研工作。

3.1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3.1.1 主要工作内容

水电工程预可研阶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大量的经济社会现状以及发展规划资料,分析各行业发展对河段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明确工程建设任务和综合利用,论证枢纽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初步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选定工程建设场址坝、基本选定工程规模、选定基本坝型和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初选工程总体布置等内容。

其中,预可研阶段主要专题为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

3.1.2 相关收费标准规定

参照1352号文。

3.1.3 工作内容与标准对应关系

水电工程预可研阶段勘测设计主要工作内容、性质、收费依据和概算编规之间的对应(但不限于),具体见表3-1。

表3-1 水电工程预可研工作内容对应表

3.2 可行性研究阶段

3.2.1 主要工作内容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在预可研审查批准的基础上,按照《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要求编制可研报告,加深工作内容和深度,同时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

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水电工程在项目核准前需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同时需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批复文件、环评报告批复文件、水保报告批复文件、安全预评价审批文件、取水许可审查意见等相关资料报送主管部门进行核准。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和其他核准相关的专题报告。

3.2.2 相关收费标准

参照02标准。

3.2.3 工作内容与标准对应关系

由于水电可研阶段勘察设计的复杂性,在编制可研报告的同时,需要开展大量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性质属于勘设科研费用计入科研勘察设计费,根据2013年版水电工程概算编规,业主应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相关核准需要的报告,同时编规中明确了咨询服务费中包括招标、标底、招标控制价、执行概算、竣工决算、项目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安全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等16项报告。

3.3 招标阶段

3.3.1 主要工作内容及深度

根据05年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范总则要求,招标设计报告的编制应根据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工作内容和深度应有所取舍和侧重。

招标设计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原则进行。水电工程招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和工程实施与管理的需要,对部分基本资料进行补充、调查,复核、完善、深化勘测设计,并对工程招标采购进行规划和安排。

3.3.2 工作内容与标准对应关系

结合近年各水电工程招标阶段实际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内容,对比02收费标准分析,其中招标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属于02标准收费范围内的工作有:完成施工辅助工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的招标设计,在此基础上编制招标设计报告等文件。招标设计应满足招标设计阶段编制规程规范的要求,协助进行招标、评标及合同采购配合工作。

02标准收费范围外的工作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对外临时或永久交通工程、对外通信工程、送出工程(含接入系统、与电网侧对应的相关设计)、枢纽区外的供电工程、水情测报系统、地震台网工程等单项工程;编制招标文件的标底、商务标;因满足前期筹建工作需要,按当地政府审批权限要求而进行单项工程报批所开展的相关勘察设计及专题报告编制,以及02标准颁布后出现的新要求等内容。

3.4 施工图阶段

施工图阶段按照招标设计成果要求,分时段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对比02收费标准进行分析,其中施工图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属于02标准收费范围内的工作主要包括:对本工程的施工辅助工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其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和安装工程及其它相关工程项目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和细部设计,提交满足规程规范深度要求并适应本工程实际的施工图,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并提供满足现场要求(从时间、人员、专业等方面综合考虑)所必需的现场技术服务,配合业主进行设备选型、调研、技术方案论证等相关工作,参加业主组织的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设计联络、主要设备(水轮机、发电机、主变、桥机等)出厂验收等相关会议。编制施工技术要求,配合甲方进行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和现场服务。 配合甲方完成项目核准评估工作中对建设征地区的实物指标的复核调查和水库淹没处理工作,对补偿投资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负责主体工程、场内交通(含临时交通)、导流建筑物、施工工厂场区的施工地质预报和编录。进行技术交底,参加设计联络会和技术讨论会,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或更改设计。参加业主组织的隐蔽项目验收、阶段验收、质量巡检、安全鉴定、试运行验收和竣工验收等项工作,提供相应的设计报告和资料。

02标准收费范围外的工作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竣工图编制;对外临时或永久交通工程、对外通信工程、送出工程(含接入系统、与电网侧对应的相关设计)、枢纽区外的供电工程、水情测报系统、地震台网工程等单项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措施除外)、环境保护工程;移民工程施工图设计及设代;因满足前期筹建工作需要,按当地政府审批权限要求而进行单项工程报批所开展的相关勘察设计及专题报告编制;超02标准增加的相关专题报告以及02标准颁布后出现的新要求等。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和《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发改价格1352号文颁布以来,水电行业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内容及范围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渐渐明晰,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及对照水电行业现行各规范、标准及各收费标准,通过不同工程,归纳总结了水电行业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内容及范围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提出与同行探讨,但在具体实际合同洽谈过程中,确实也因每个工程的大小、难易、特点不一样,涉及到的问题也不一样,导致多数项目业主与设计院在沟通交流中对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内容及范围与收费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分歧。

参考文献:

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国家计委、建设部;

2、《水利、水电、电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勘察收费暂行规定》发改价格1352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

3、《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206-200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第8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第一条 为了促进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强化专利管理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提高科技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建材行业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以下简称“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第三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附设的科研管理机构,作为本单位专利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开展专利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的指导。

第二章 科研管理中的专利工作内容

第四条 申请国家、部门级各类重大科研计划的项目,在进行开题前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论证工作中,应对国内外该领域的技术现状、指标及相应国际标准进行剖析,要着重对核心技术新颖性进行检索。申报的科研项目,除按相应计划管理规定提交材料外,必须附有新颖性检索报告。如有相关专利存在,则必须同时提交该专利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影印件。

第五条 申请鉴定的成果,要对拟鉴定技术的核心内容提交新颖性检索报告及其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的详细对比材料。

第六条 在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查、认证工作中,对引进技术中涉及的专利技术内容,必须进行专利审查,以便为准确认定专利所有人、持有人、专利有效性及保护地域、是否技术秘密等问题提供依据。提交同类技术在中国境内已有情况或消化吸收情况材料。

第七条 拟出口的技术,必须就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的新颖性进行专利检索和审查,如有涉及他人专利的内容,需就所涉专利已申请国别、保护地域、时效及其它有关法律状况组织审查,提供同类技术现有情况报告,对拟出口技术的产权、出口性质等情况作出说明。在技术出口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该技术接收国或地区有关法律状况的调查。

第八条 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中涉及的专利检索、新颖性审查材料,以法定的专利机构或情报检索机构出具报告为依据。

第三章 科研机构日常专利管理业务

第九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要加强对开展专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由一位主要领导负责,在本单位科研处、科(室)增设专利管理业务,并指派专人负责(不另增加编制)具体业务工作。

第十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利管理业务是:

(一)制定开展专利工作的规划、计划;

(二)组织对科研人员进行专利法和专利知识的宣传教育;

(三)组织和办理专利申请;

(四)协助组织专利技术的实施、参与专利许可贸易的谈判和签约;

(五)管理本单位拥有的专利,办理有关专利的维持、续展和终止等事宜;

(六)跟踪与本单位业务有关的国内外专利申请和市场动向,注意保护本单位的专利权和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

(七)参与调处单位内部专利及成果纠纷,协助单位法定代表人对外办理有关专利诉讼事务;

(八)依法办理本单位非职务发明的认定,处理有关专利申请事宜;

(九)负责本单位技术或产品进出口工作中有关专利的工作;

(十)管理和运用与本单位有关的专利信息;

(十一)定期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报告专利工作开展情况。

(十二)当好科研管理决策的参谋,参与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科研、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要重视专利文献的作用,根据本单位业务发展方向,在科研立项、技术开发、技术贸易以及技术协作与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技术、产品信息,拓宽视野,使科研决策更加科学化,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第十二条 国家建材局直属科研、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应分别在每年的七月十日和次年一月十日前将本单位半年和全年的科研立项、取得成果、专利申请、专利或成果实施情况报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建材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定,在科研管理业务范围内实施对所辖科研单位、重点企业专利业务的管理的指导,并将业务开展情况于每年十二月底以前报国家建材局科技发展司。

第9篇:科研报告内容范文

【关键词】药学本科生 科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46-02

对于四年制药学本科生而言,半年的毕业前实习尤为重要,是药学教育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关键阶段,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通常多数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只会按照导师布置的课题内容来完成实验,虽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却忽视了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导致:一是本科毕业的学生就业后不能承担科研任务,只能从事生产、质检等基础工作;二是对于想要读研深造的学生,没有注意科研能力的培养,面试和读研期间都会吃力,如导师面试时会更重视学生对实习课题的理解,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探索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实习阶段不仅要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我认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提早进行,在学生进入实习点之前就应先培养其科研思维。

一、实习前培养

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组织实施并完成设计内容,最后撰写项目总结报告。注重学生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 中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思路、设计及掌握方法,调动学习和科研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沟通能力。

1.选题:老师框定大的选题,如剂型改革。学生根据此方向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料,选择课题研究内容。选题并非凭空想象,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实用性出发,才能选择适合、有意义的课题。自主选题的过程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选题的重要依据和意义,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2.设计实验方案:虽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在具体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会发现了自身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弱。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建议学生增加知识储备量,根据选题内容多查阅相关资料,并且课后自学更多课题研究所需系统知识,多阅读此类专业书籍;其次,为了能做好试验内容的具体设计,多参阅硕士论文,系统地了解剂型各个阶段,帮助实验内容的设计,完善内容设计的思路。最终确定课题中具体实验内容的设计、需达到的结果和创新方向等。

3.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许多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课中不能完全的掌握,老师应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实验技能,通过看、亲自操作来培养自身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习期间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学生进入实验室实施并完成课题内容: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如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具体实施及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

2.撰写总结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及数据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三、培养效果

1.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在选题、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实验设计及具体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完整的科研思路并掌握具体的科研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实施管理的能力:学生首次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彻底摆脱老师教学生做的学习方法,从课题设计、实施及管理管理全过程由团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管理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将各分散知识点融会贯通、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所学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形式和学习思维的转化,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此项目需由团队成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分工明确,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使学生真正自主地选题、设计、完成实验课题,但学生的培养过程更加注重“研究过程”,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永兵,刘毅清等.药学本科生实习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探[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