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新型工业化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工业化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第1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湖南 新型工业化 对接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在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湖南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优势,又面临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许多历史性重大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现有生产力在空间布局上的调整。对承接地来讲,具有产业从无到有的突变性、从小到大的倍增性、从低到高的跨越性。湖南总体上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湖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加速流动,特别是我国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受劳动力、环境承载能力、上地等因索制约,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去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东、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湖南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新一轮产业转移层次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来源地越来越集中,主要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大都是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配套转移。据统计,到2010年,仅粤、沪、浙、闽4省市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产值就达1.4万亿元。

2.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产业转移通过对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索的整合和利用,有效配置资源,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全球产业转移的四波浪潮: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中国沿海地区—中国中西部地区,每一次产业转移都成就了承接地的经济神话。面对产业结构调整,湖南可以借鉴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收先进生产要素,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和集聚科技创新能量,全面拉动湖南经济发展,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为湖南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动力。

3.承接产业转移是湖南建设“两型”社会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地区日益成为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地。长沙市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郴州、永州、岳阳、益阳四地先后成为商务部批准的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层面的政策推手,使湖南已成为全国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地带。这些都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已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条件。湖南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三,水能蕴藏量为南方九省之冠,25种矿藏的储量居全国前三位。地处中部的湖南正在突破“不东不西”的地域局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内移的重要基地。湖南营商综合成本比沿海地区低三分之一左右。湖南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南临粤港澳,北靠长江黄金水道,东连长三角,与中国最具活力的两个经济区域地缘接近,既具有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扩大与港澳地区交流的区位优势,又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强与长江流域各省市合作的区位条件。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

湖南面临产业转移机遇,但并不意味着兼收并蓄,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前提下有条件选择性承接,承接产业转移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产业转移的动因在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节约生产经营成本,把产业资源配置到最经济的地方。湖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需要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和企业,实现区域产业对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发展潜能和活力。

2.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前提和保证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模式积极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努力化解产业链建设中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杜绝引进严重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项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选项目、选客商、选业主,承接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开发潜能的产业和项目,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与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与提升产业优势相统一,着力承接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优势提升的项目,尽可能地占据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高端环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实施产业链招商过程中,要引导产业的差别化竞争,体现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注重品牌,错位发展,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布局合理的完善、合理、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三、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1.找准承接点,适度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以东南沿海省份为主,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目标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纺织、服装、塑料、玩具、家具、陶瓷等产业发展,促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要依托产业优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承接加工贸易配套产业转移,引导湖南机械装备、钢铁、有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机车、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配置生产要素,重点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以加工贸易方式扩大出口。做好资源对接。要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如有色金属、能源、旅游、农产品等,加大以资源换项目、以资源换资金、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换管理、以资源换市场的力度,重点引进利用资源优势、提高资源转化附加值的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促进优势资源产业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要突出重点,湘南地区重点承接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产业转移,湘北重点承接长三角和沿江地区产业转移。

2.创新承接平台。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是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要打造工业园区载体,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完善园区承载功能,创新园区建管机制,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目前湖南共有76个重点建设园区,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促进产业聚集,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3.优化承接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就是“气候”,企业就是“候鸟”。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努力打造精品投资环境,以效率优先促进承接产业转移,降低产业转移成本,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让外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创造条件,加快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破解交通制约,发展现代物流,改善通关条件,逐步改善转移硬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持续性,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建设,规范部门管理、简化办公程序、转变工作作风,逐步改善区域产业转移的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产业转移不是污染转移,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个过程中,不能降低环保门槛来承接产业转移,对高污染、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的产业承接要严加控制,超出环保指数的,坚决予以拒接。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2008.6

[2]石茗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j].市场论坛,2006年第8期

第2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主导产业;设计标准

一、引言

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一些产业发展得快些,另一些产业可能发展得慢些,甚至还有一些产业处于衰退和萎缩状态。因此,不同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同的。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不断进化和转化的过程。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我国更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新型工业化下选择主导产业的成因,阐述新型工业化下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以此来说明战略型新兴产业是我国在新型工业化下应该选择的方向。

二、选择主导产业的客观原因

在一个国家工业化演进的过程中,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更替变化的。由于受到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发展需求,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促进产业结构化升级,从而有力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就是选择和发展一批新兴的主导产业。

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来看,选择新兴主导产业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引起的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世纪工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强大动力。在人类社会已经迈进信息时代的今天,离开信息化,不可能实现工业的现代化。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以信息化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以,新兴主导产业必须顺应信息化趋势的各种要求。

第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不同的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是指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是靠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第三,要发挥特有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发展状况都不完全一样,具有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并且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拥有低成本利用先进技术、规模扩张、结构优化、人力资源丰富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因此应该发挥这种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转变成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从而提高效率。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决定着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战略的效果,确定好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常见有如下几个标准:

(1)赫希曼标准。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即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后向关联、前向关联和旁侧关联,选择这些产业为主导产业,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群的发展。由此看来,产业关联度基准的理论涵义也是十分清楚的:政府应当优先扶持那些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

(2)筱原标准。筱原三代平在“二战”后日本制定其产业政策时,他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部门的两条标准,即收入弹性标准和生产率上升标准,后被称之为“筱原两基准”。筱原认为,主导产业部门应该是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生产率上升最高的产业部门。筱原标准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筱原提出了主导产业部门选择的两项重要的标准,特别是他明确提出了生产率上升标准,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3)比较优势标准。比较优势标准理论源于李嘉图。该理论认为,一国的主导产业应该是所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国通过大量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换回更多的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对增加一国的利益是最有利的。综合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产业结构演进的动态因素,我们可以把如下几个方面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

(1)产业的辐射能力。主导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仅自身有较强的增长趋势,而且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效应。而该产业具有了较大的带动效应,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高,其关联效应的辐射能力就强,生产波及范围广,就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聚集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产业增长潜力。就是说在选择主导产业时,所选产业的产品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和阶段内,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且所选产业的前景看好。主要原因是该产业的产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扩张幅度较大,产业的增长具有广阔的前景,或者说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会拉动该产业较快发展。

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以上所述的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目前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有: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和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为发展动力和基本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其高成长性、高回报率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具有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和能力为前提的。

参考文献

[1]勒施A.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空间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ChristensenC..Strategie,forsurvi in Fast一changing Industries[J].Man-ementienee,1998,12:207-220.

[3]谢德禄.试析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J].改革,2004(4).

[4]陈晋.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当代经济研究,2003(7).

[5]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

第3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摘 要 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和电力改革走向纵深的新形势,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供电企业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五统一”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供电企业文化。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一、供电企业文化的行业背景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文化强企战略所做出的重大部署。实现企业文化“五统一”目标,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及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在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推进“五统一”企业文化在地市供电企业和一线班组的有效落地实践,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对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实现企业文化“五统一”在地市级供电企业的深化运用,需要在推动企业文化科学发展与促进公司科学发展相统一、企业文化整体运作与多样性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好四个方面重点内容:一是要立足公司科学发展需要,统筹推进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确定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和工作措施;二是要集约公司系统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各种资源,提高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科学化水平;三是要将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各专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与公司重点发展任务相结合,促进公司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四是要加强整体协调,鼓励文化创新,推广先进经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加强文化传播,以优秀企业文化凝聚合力

一是建设“五统一”企业文化同步传播平台。通过统一设计制作、统一传播内容、统一宣传展示,搭建覆盖全部班组和集中办公区域的同步传播平台,通过动态滚动播放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及时传播企业文化理念、成果、典型,加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学习宣传。结合办公场所环境整修,在各工区和班组设立统一的企业文化宣传栏,规范形象、规范内容、规范管理,营造统一的企业文化环境。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班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有机结合,制作不同专业不同侧重点的企业文化展牌并在班组内部公开展示。如“大营销”班组和服务窗口突出诚信要求,“大检修”班组和急修抢修部门突出“责任”要求。

二是加强“五统一”企业文化基本内涵培训。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融入日常学习教育,融入“三集五大”知识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针对“三集五大”机构重组和岗位调整后的不同员工群体,分别组织不同侧重点的“我与‘三集五大’大讨论”、“三集五大”知识问答、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员工积极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三是构建“五统一”企业文化四级求知阵地。在企业层面,以党员之家建设为依托,建立“自助图书馆”;在车间层面,每月定期联系图书馆,将“流动借阅车”开到各个车间和工区,为广大员工送知识、送文化;在班组层面,建立“企业文化图书角”,由供电企业党委根据当前形势任务与员工思想动态,为员工精心挑选配备相关书籍;在员工层面,资助广大员工建立“个人书箱”,不断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

(二)注重专业导入,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实力

结合“三集五大”建设,坚持统筹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程,把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与企业发展相得益彰。

一是完善“五统一”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制度。贯彻执行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把统一的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全过程,健全专业管理的操作手册、工作模板和作业指导书,做到用制度管人和管事,靠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效益,将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专业管理落实“两个转变”要求和加快推进“两个一流”的实际行动,发挥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功能,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健全“五统一”企业文化约束行为规范。组织员工提炼工作格言、安全警句、廉洁感悟、道德准则,推行同一专业统一的管理模式、班组文明生产标准和党员工作手册,引导员工自觉恪守国家电网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用统一的企业文化全面规范员工行为,使其成为广大员工的道德基础和行动指南,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建设和谐企业。

(三)探索文化管理,以优秀企业文化激发活力

结合“三集五大”建设,坚持统筹推进企业文化评价工程,把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有影响的活动、看得见的成果、能考核的指标,支撑内质外形建设,促进企业素质提升。

一是强化“五统一”企业文化组织领导体系。结合“三集五大”机构调整,同步规范党工团组织设置,健全企业文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文化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专业协同工作机制建设。

第4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提取制备方法较常见的有煎煮法、溶剂萃取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煎煮法直接加热容易破坏黄酮结构,溶剂萃取法耗费大量溶剂,对环境污染较高,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设备要求较高。本研究主要以黄酮含量作为指标,利用正交设计考察微波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初提物进一步通过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考察其最佳纯化条件。

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银杏叶,D101型大孔树脂、AB-8 型大孔树脂、HPD400型大孔树脂。

芦丁标准品(批号:100080-200306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5%亚硝酸钠、1%氢氧化铝、4%氢氧化钠、50%乙醇溶液、60%乙醇溶液、70%乙醇溶液、80%乙醇溶液。

1.2 仪器和设备

DG 120型四两装中药材粉碎机(浙江省瑞安市春海药材器械厂)、M700型微波炉(广东美的微波炉制造有限公司)、GL-21M型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麓仪器有限公司)、YP202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芦丁的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一定量的芦丁标准品,加60%乙醇制成0.2 mg/mL标准品溶液。准确吸取0、0.4、0.8、1.2、1.6、2.0 mL芦丁标准溶液,放入已标好号的1~6号10 mL容量瓶内,分别加入2.0、1.6、1.2、0.8、0.4、0 mL的60%乙醇溶液;再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 mL,放置6 min后;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 mL,加60%乙醇定容,摇匀后,放置15 min;在510 nm处测定吸光度。用1号容量瓶作为空白,用芦丁浓度作为横坐标、吸光度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2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的优化

2.2.1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市售干燥的银杏叶用粉碎机粉碎。精密称取1 g的银杏叶粉末于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60%乙醇,在微波低火档处理一定时间,提取1~3次,纱布粗过滤后,6000 rpm离心15 min,上清液减压抽滤,即得银杏叶提取液。

2.2.2 提取液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精密量取上清液1 mL,加至25 mL容量瓶中,再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摇匀,放置6 min;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 ml,放置6 min后;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 ml,加60%乙醇定容,摇匀后,放置15 min;定容至刻度,510 nm测定吸光度,带入回归方程求得黄酮浓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总黄酮提取率:

银杏叶总黄酮含量=浓度(mg/ml)×稀释倍数×提取液体积(ml)×10-3/原料干重(g)。

2.3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叶黄酮

2.3.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将大孔树脂用乙醇浸泡24 h,倒去上层乙醇然后装柱,洗至流出液加水不呈白色浑浊为止,以去除树脂中所含有的低聚物、添加剂等杂质。

2.3.2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实验

2.3.2.1 大孔树脂类型的选择

大孔树脂在黄酮的分离纯化中应用较多,而树脂的厂家和型号众多,本实验选取较常用的三种大孔树脂D101型、AB-8型和HPD400型,分别考察其比吸附量和解吸率。

2.3.2.2 比吸附量的考察

分别取按2.3.1方法预处理好的三种大孔树脂1g置50 mL带塞锥形瓶中,精密称取银杏叶初提液20 mL,在振荡器中震荡24 h,待其饱和后测得其比吸附量。

P=(Cm-Cn)V/W

其中,P为比吸附量(mg/g),Co为起始质量浓度(1 g/L),Ct为上清液的质量浓度(1 g/L),V为溶液体积(mL),W为树脂质量(g)。

2.3.2.3 大孔树脂解吸率的测定

按2.3.2.2的方法将充分吸附后的树脂加入70%乙醇30 mL振荡器中震荡12 h后,过滤,精密量取2 mL滤液测定黄酮含量,按如下公式计算解吸率。

解析率=洗脱液总黄酮浓度×洗脱液体积/(比吸附量×树脂质量)

2.3.3 大孔树脂纯化银杏黄酮的工艺考察

2.3.3.1 乙醇洗脱浓度的考察

取银杏提取液8 mL,共分成4份,分别加入到装有10 g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吸附流速为2倍柱体积/h,再以两倍柱体积/h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分别以60%、70%、80%、90%乙醇洗脱,分别收集乙醇洗脱液至200 mL,合并乙醇洗脱液,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及解吸率。精密吸取洗脱液50 mL,旋转蒸发器浓缩后,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得干浸膏质量。计算干浸膏中黄酮含量。

2.3.3.2 洗脱剂流速的考察

取银杏提取液6 mL,共分成3份,分别加入到装有10g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吸附流速分别为1倍柱体积/h、2倍柱体积/h、3倍柱体积/h,再以两倍柱体积/h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以80%乙醇洗脱,分别收集乙醇洗脱液至200 mL,合并乙醇洗脱液,测定吸光度,计算解吸率。

2.3.3.3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取银杏提取液8 mL,共分成4份,分别加入到装有10 g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吸附流速为2倍柱体积/h,再以两倍柱体积/h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以80%乙醇洗脱,每隔3 min对流出液检验,至没有黄酮反应为止,记录乙醇用量。

2.3.4 大孔树脂洗脱液中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得率计算

精密吸取洗脱液200 mL,旋转蒸发仪初步干燥,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得干浸膏质量。称取一定量少量干浸膏,无水乙醇溶解,测定其中黄酮含量,以求得干浸膏中黄酮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芦丁的标准曲线

在510 nm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以不同浓度芦丁溶液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线性方程为y=10.435x,R2=0.9993。

3.2 银杏叶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结果

根据前期单因素实验结果,确定影响总黄酮提取效率的4个主要因素:溶剂浓度(A)、料 液比(B)、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D),因素水平表见表1,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

由表2可知:1)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极差值的高低影响银杏叶中黄酮提取工艺因素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2D1,即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再进行验证试验,平均得率2.161%。在最佳工艺下提取银杏叶黄酮用于后续纯化,计算结果如下:

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样品浓度×样品体积×稀释倍数=0.4325 g;

干浸膏重量=2.532 g

干浸膏中黄酮含量=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干浸膏重量×100%=17.08%

3.3 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的考察

3.3.1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实验

3.3.1.1比吸附量的考察

三种大孔树脂对银杏黄酮的比吸附量见表3。

3.3.1.2 大孔树脂解析率的测定

3种大孔树脂对银杏黄酮的解析率见表4。

由表3和表4可知,三种大孔树脂对银杏黄酮的比吸附量D101型﹥HPD400型﹥AB-8型,对银杏黄酮的解析率D101型﹥HPD400型﹥AB-8型,因此在三种树脂中选定D101型大孔树脂作为纯化银杏叶中黄酮的树脂,考察乙醇洗脱浓度、洗脱速率、洗脱剂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纯化的影响。

3.3.2 大孔树脂纯化银杏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

3.3.2.1 乙醇洗脱浓度的考察

由表5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黄酮收率略增加,但增加不明显,但解吸率和产物浓度是80%乙醇最好,因此选择80%乙醇作为洗脱剂。

3.3.2.2 洗脱剂流速的考察

由表6可知,洗脱剂的过柱速度主要影响工作效率和黄酮的吸附率。流速增加黄酮的吸附量下降,结合实验效率选择2BV/h合适。

3.3.2.3 洗脱剂用量的考察

以80%乙醇洗脱,每隔3 min对流出液检验,至没有黄酮反应为止,乙醇用量约为3倍柱体积。

3.3.2.4 最佳工艺的实验

取银杏提取液2 mL,上样到装有10 g大孔树脂的层析柱中,吸附流速为2倍柱体积/h,再以2倍柱体积/h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然后以80%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至180 mL,合并乙醇洗脱液,测定吸光度,计算总黄酮含量。精密吸取洗脱液150 mL,旋转蒸发仪初步干燥,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得干浸膏质量。计算纯化后的干浸膏中黄酮得率。

150 mL提取液中黄酮含量=样品浓度×样品体积×稀释倍数=0.0451 g

干浸膏重量=0.1021 g

干浸膏中黄酮得率=提取液中黄酮含量/干浸膏重量×100%=44.17%

4 结语

为了确定银杏叶总黄酮用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其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得出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提取2次、微波低档作用3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2.161%。理论上来说,提取次数越多,黄酮的提取效果越好。但是,单因素试验中提取次数的结果表明提取两次时的效果最好,原因可能是因为提取次数进行到三次以上后,微波温度偏高,破坏了黄酮结构,黄酮提取率反而越低。

另外,以银杏叶黄酮含量的指标确定了大孔树脂纯化的最佳工艺参数,结论如下:(1)D101型、AB-8型、HPD400型大孔树脂中选用D101型作为纯化树脂;(2)通过实验筛选,以80%乙醇、2倍柱体积/h的流速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至3倍柱体积,为最佳工艺。(3)经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后,黄酮含量由17.08%提高到44.17%,即经过纯化提取后黄酮的含量明显提升。在本研究过程中,银杏叶黄酮提取纯化所用溶剂仅有生物安全性较好的乙醇和水,没有其他有机溶剂及试剂的引入,适合应用于制药领域,因此本研究为银杏叶黄酮工业化的提取及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范莹莹,黄小凤.乙醇-水体系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浸取工艺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31(2):104-106.

 朱平华.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13(6):25-27.

 陈礼明,刘圣,唐丽琴,等.正交试验优选黄连散中葛根等成分的提取工艺.中国药房,2006,17(6):415-417.

第5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产险行业;电话营销;订单审核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90-02

[作者简介]王紫伦(1985-),女,河南许昌人,研究方向:保险业实证。

一、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的重要性

(一) 审核是促进销售效果、保险销售质量的重要环节

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是指审核员对电销业务订单信息进行核对,并逐单调出订单关键点录音进行投保信息审核与确认,初步分析和管控业务风险。有人认为产险电话营销中心的审核工作与保险核保工作相冲突、重复。然而,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诚信体系尚在建立之中,尤其是近年来产险行业电话营销业务渠道各种违规行为导致的客户投诉逐渐增多,所以对电话营销人员进行实时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审核工作与保险核保二者不能相互替代(见表1)。

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具有明确的工作方向,一是确认订单信息真实、准确;二是通过关键点录音抽查监控,初步分析和管控业务风险。明确、统一、规范的审核目标为审核工作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使它既不同于保险核保工作的承保操作复核,也不同于质检工作的事后“亡羊补牢”,而是在电话营销人员销售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充分保证审核作用,增强审核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业务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三者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有效保证了电销业务健康有序开展。

(二) 是保险公司销售过程中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

审核工作对营销人员的销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订单录音进行关键点录音调听,防止电话营销人员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出现电话语言和销售不规范行为,诋毁同业或其他销售渠道、误导欺骗客户、做不实宣传或不实承诺、强行推销和骚扰客户等行为。对于审核发现的电销业务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反馈销售团队予以更正,并对相关营销人员给予严肃处理。所以,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是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

(三) 有利于保证订单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原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说过“质量是维护客户忠诚度的最好保证”,满意的客户会增加其忠诚度,更愿意接受公司的产品,会更加情愿地打开他们的钱包。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产品和服务要让他们满意。订单审核工作在销售过程中给予的监督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电话营销人员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信息和风险点,并督促营销人员予以修改补充,有利于提高订单质量和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在公司事故赔付处理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和采纳公司提出的处理方法和建议。此外,电话营销人员在与客户进行销售促单过程中,针对公司的一些条款内容进行详细的免责告知,并提醒客户投保标的往年的行驶记录对今年车险费率的影响,电话销售人员在履行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同时,向客户传递了专业的保险知识,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赔付率。

(四) 有利于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性

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的一项重要监控内容是客户信息的审核确认,通过订单上客户联系方式与投保电话的匹配校验、客户联系方式历史投保记录追踪等方式确定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客户信息不真实的订单给予审核回退处理,有效保证了客户信息的准确、真实。

(五) 有利于提升客户的续保率

客户决定续保还是转保,主要取决两个因素:一是客户对原投保公司的满意度。经过一年甚至多年的投保经历,客户对原投保公司的品牌、价格、信用、服务质量等内容进行自我心理评价,好的订单质量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必然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客户能否续保。二是保险公司对客户信息的掌控能力。保险公司全面、真实、准确地对客户信息掌握是开展续保工作的前提。一些公司对客户信息的掌握缺失,造成客户流失严重。产险电话营销中心审核不仅能够保证订单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还能通过在线审核有效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真实性。为提升客户续保率奠定基础。

二、提高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充分发挥审核工作的“警报器”作用

在产险行业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中,及时发现在线销售中的问题只是审核员日常工作的一项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就问题通过案例推荐、问题分析、处理建议、专题培训等形式制定有效的销售技能提升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营销人员的订单错误率和录音违规现象,最终使审核工作在电话营销中心运营中能起到“警报器”作用。

(二) 科学合理设计考核项目

审核评分表的设计要以满足客户的期望为基础,以合法合规为底线,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方向。审核考核表应尽量做到简明易懂,且对于一些考核项的衡量尽量避免过于主观,不同的考核项目需进行目录分类,对每级项目的权衡应采用科学清晰的评分规则加以指导,既能够引起营销人员的关注又有利于促进业务开展。

(三) 认真做好审核反馈工作

审核问题反馈是审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营销人员更清楚地了解到审核员的工作价值,又能够全面地反馈整个电话营销中心的运营状况。审核的反馈工作主要分为个体反馈和整体反馈两个部分。个体反馈主要是针对某个营销人员或是某个问题的反馈,审核员审核完某个订单后,及时对其订单中或是录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快速反馈给相应营销人员,并督促他完善录音或是修改订单。个体反馈是审核员与营销员的直接沟通,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在反馈问题的同时要给予营销人员可行性的改进建议,以敦促营销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审核工作整体反馈的主要形式是审核报告,主要是针对当前电话营销中心审核工作整体情况的反馈,包括各业务组审核问题整体情况分析以及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审核监控结果分析;与客户满意度有关的情况分析;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问题处理建议等。

(四) 进一步加强审核人员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产险行业电话营销中心的审核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专业审核人员严重缺乏,加强基层审核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组建审核队伍首先要根据销售审核内容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审核人员配比,并明确职责权限。其次,各业务团队应由专人负责,多个区域由专人分别进行审核。第三,授予审核人员充分的权力。第四,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审核人员的责任、个人利益与审核结果和业务质量等挂钩,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络用户快速增加,网络购买量迅速扩大,然而网络销售过程的可监控性较差,为了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订单信息的准确、真实性,发展网络营销审核业务也将是众多产险行业电子商务中心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应设立一个可监控、可衡量、可分析和可管理的审核管理体系,将是产险行业电话营销中心质量监控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6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化路径的创新,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顺应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有效率、有质量、有智慧、有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设现代化金华的内在要求。建设现代化金华,工业现代化是基础。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金华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制造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4%,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41.1%,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42.7%。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工业现代化步伐。

实现赶超发展的必然选择。金华要实现赶超发展,工业经济是主力。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总体呈现“总量扩大、活力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格局;但工业总量不大,企业主体规模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高精尖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距赶超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只有全省的7.41%,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只占全省的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全省平均的80.2%。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赶超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20.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金华市经济总量是衢州市的2.75倍,但就化学需氧量而言,环境容量只有衢州市的64.5%。如果继续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资源难以支撑,环境不堪重负,发展难以持续。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步入快车道、抢占制高点、赢得新发展。

二、科学把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时展的产物。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必须认清我们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化,是国际金融危机必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化,是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建设三大机遇叠加背景下的工业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赶超发展”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五化”联动为方向,以推进“四大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优势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具有金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是:工业发展更加稳健,发展方式转变更富成效,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产业特色基本确立,产业格局更加完善,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6年,实现“五个更加”:实力更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年均增长16%。动力更足。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3%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3%,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结构更好。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与生产业互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效益更高。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开发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生态更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和“三废”治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三、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

第7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产业融合;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00102

1 文献综述

工业化理论主要产生于发展经济学理论。钱纳里认为:“工业化一般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张培刚认为:“工业化即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他们都是从结构转变意义上解释工业化的。

国内不少学者对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进行了研究。刘世锦(2005)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的一些重要特点。任保平(2005)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定位,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实现路径的转型,认为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了提高工业化质量和功能的新阶段。陈冬(2006)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由半农业半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或工业――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

也有学者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汪斌,余冬筠(2004)运用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估计了信息化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带动度和对三次产业的差别影响,发现信息化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最大。张继良、杨仁发(2008)阐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模式创新、动力机制,提出政府规制的政策建议。

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的观点,目前国内学者从两化融合的角度分析新型工业化内涵的还不多。

2 新型工业化的界定

2.1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

本文认为新型工业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信息产业为依托,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通过两化融合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过程。

2.2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群的核心和领头技术。信息产业转变了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信息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可以改进传统技术,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信息产业的高渗透性,是它能够很快渗透到第一二三产业,尤其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显著吸纳就业,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信息产业的低消耗、低污染特点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信息产业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其在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工业化。我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服务业是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同时能有效增加就业,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远远没有达到工业化的要求,因此今后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破垄断,加大经济开放的程度,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才能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集群为有效组织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所倡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而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适合集约化增长方式的有效组织形式。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协作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企业间上下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内部经济的外部性,促进企业持续进行集群式创新,实现企业内的规模经济,是一种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集群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 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学内涵

在十六大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思想,极大的丰富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的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两化融合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两化融合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1 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分析

产业融合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产业融合开始大规模扩展的时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现象,它表明了产业融合与信息化之间确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正是信息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经济体系中各产业之间的资产通用性,产业间分工内部化,使产业融合在比较稳定的技术创新、合作竞争等驱动力的作用下得以发展并显示出强劲的竞争优势,为广泛的产业融合创造了根本的物质技术条件。

以电信、广播电视、出版三大产业之间的融合为例,这三个曾经边界清晰的产业,因为信息内容产品的数字化以及信息终端的融合,使得这三大产业开始有所交叉,产业之间的边界开始模糊,各产业的企业之间开始互相竞争,三大产业逐步走向融合,并且推动着管制部门、管制政策也逐步走向协调和统一。

目前,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的各产业部门持续深入地渗透,信息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资产在各产业资产结构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由于这些信息和知识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其结果必然导致部分产业的资产之间实现通用,最后走向融合。

3.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共生与融合

我国现在同时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主要载体,而信息化是工业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利用和协调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促进“两化”的共生与融合。

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传统工业要实现高效、节能、环保,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这就必然要求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融合。按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产业感应度与带动度都很高的产业。新型工业化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其本质是通过产业融合来实现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从而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3.3 两化融合的作用: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人才需求

由于放松管制、降低产业之间的壁垒等原因,产业融合使资源要素能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有效地配置,提高产业效率。根据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部门代替竞争力衰退的产业部门实现的。产业部门的优势地位从外因角度分析,主要是需求拉动形成;从内因角度分析,主要是产业竞争力增强、成本降低,特别是技术创新推动形成的。由技术革新和业务交叉形成的产业融合,使产业边界模糊,相关产业融合技术水准高的产业,实现产业创新,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扩张与随之产生的对内容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对相关部门的就业产生直接而积极的影响。除了市场的成长能够转变为工作岗位的增加、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大就业规模外,还对创造性人才产生了特别强烈的需求。

4 实证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自1980年创立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圳GDP年平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36.9%,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34.3%,因此研究深圳工业化发展过程对研究我国新型工业化有重要意义。

在深圳三十多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全世界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及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转移;第二次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深圳抓住了两次机遇,直接参加了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政策,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也同时得到快速发展。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深圳市在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产业升级,建立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产业,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也逐渐加大。通过两次产业转移,深圳从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跨越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直接进入到了以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当前,深圳正由“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过渡,而现代服务业在这个过渡当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动、调整和提升,也是深圳特区迈向“后工业化”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以现代服务业为高比重的“后工业经济”时代,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方式,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其产品的垄断性、创新性和外部性等特征,对非生产性经营活动增多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抑制进行效率、利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补偿,使深圳特区能够在“十一五”规划末期顺利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实现城市经济时代的重要转型。

5 总结

本文首先对新型工业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分析其特征,分析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产业集群作为有效组织形式,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两化融合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以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为例,说明其工业化发展之路。新型工业化的思想已经在不断完善,但是如何让它付诸于实践,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3]刘世锦.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59.

[4]任保平.中国21世纪的新型工业化道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陈冬.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2128.

[7]张继良,杨仁发.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J].学术月刊,2008,(6):7783.[8]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4):6470.

第8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四川人均GDP约为全国的70%,非农就业比重低于全国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9.5个百分点。从三个国际通用的衡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指标看,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总体上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现代化进程看,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我省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落后全国5至8年时间。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必须以现代产业和现代城镇为支撑、为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四川实现现代化必须经历的历史过程,是必须完成的历史重任。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才能迅速建立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现代工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起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四川在西部的优势地位,进而实现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的跨越。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进入“十一五”以来,四川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出现了由扩大到缩小的“拐点”。过去5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速比全国高近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年均增速比全国高约0.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外,我省还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发展战略、启动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大规模转移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将加快缩小我省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重塑“四川经济版图”,不断提升四川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辩证的统一体,工业生产集中性和规模化,引发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城镇化的聚集效应又为工业化提供发展依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也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超过30%,工业化城镇化就进入“双加速”时期。这个时期往往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发展后果。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如果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就会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等问题。反之,如果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就必然会出现城市“空心化”、大量平民窟和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我省就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选择走“两化”互动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才能有效解决我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深层次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第9篇:新型工业化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兵团;工业化;现状;措施

兵团的历史,就是一部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历史,新时期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大力兴办工业,加速兵团的新型工业化步伐,才能使兵团的工业在现有的空白上实现新突破,在较低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跃。

一、兵团的工业化现状

(1)基础薄弱,产业比重低。2010年,全新疆第一产业比重位居全国第4位,仍然属于典型的农业省份,第二产业增加值排在全国第25位,工业增长速度较慢。兵团第二产业的生产总值不到自治区的8%,工业仅占自治区的6.6%,三次产业的结构为38.1:26.4:35.5,二产最低。就拿一师来说,201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55.4:19.8:24.8,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处于严重滞后的位置。因此,加快工业基础创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兵团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成为新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难点和创业焦点。(2)自然禀赋较差,制约因素较多。兵团的师、团、城镇之间相距分散,大多数农牧团场,都处于“风头水尾”,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这都使得自然资源拥有量不足,道路交通、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社会服务、文化发展等,普遍跟不上时展要求,工业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较低,同等规模的同一个工业项目,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精力、更艰苦的劳动、更精细的管理,才能接近发达地区同类企业的效益水平。(3)兵团的资本支撑不足,投资大项目的能力不强。在兵团的党政军企体制下,我们既要靠自身的经营维持兵团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高效运转,还要克服自身财税体制不完备等一系列的困难和缺陷,兵团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一条自力更生与滚动积累为主、国家支持与招商引资为辅的投资发展模式,不能完全依赖外来资本大量注入。例如本人所在的农一师电力公司,拥有水利发电和火力发电两套生产系统,在农一师电力中分别各占52%和48 %,“九五”末的总发电量仅1.08亿千瓦,2010年达到3.06亿千瓦,公司总产值也从“九五”末的0.45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2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0 %,为一师阿拉尔市和阿克苏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能源保障。公司围绕火电厂的热、电、气一体化建设,通过艰苦的创业努力,得到了国家项目支持,迅速占有了阿克苏市的城市供热市场,不仅使热电厂的余热得到了全面开发利用,优化了产业结构,供热面积在短短四年内发展到300万平方米,已覆盖阿克苏市中心区的80%,年产值突破4500万元。实践证明,老企业、老项目同样可以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爆发出巨大潜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实现新型工业化措施

1.解决好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它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它给兵团人提出的挑战和考验,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拿出比创业初期更为坚韧、更为博大、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无私奉献精神,把各级各类组织、各个社会成员、各种社会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团结一心,形成更为强大、更具凝聚力的集合体,努力拼搏、无私无畏、知难而上,才能使兵团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2.把全员注意力引导到新型工业化建设上来。工业经济,说到底是由市场和机器来驱动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用资本、科技、信息、市场、服务和机器、劳动等软硬件环境,共同结构的现代化产业集合体,它的生产领域更加宽广,劳动对象更加复杂,资本和技术投入也更加密集。因此,全球化、市场化时代的现代化工业化生产,对每一个兵团人的个体素质和思想境界,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所有兵团人,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业化发展上来,全心全意投入到个人的从业岗位上去,勇敢地摈弃和改造我们自身的陈旧落后观念,自觉而无私地提升我们的知识和理念,靠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满足工业化发展的岗位要求、产业要求和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