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数字化改革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改革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改革背景

第1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人性化;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为背景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是利用人机工学和美学的一种创造,更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注解,现已逐步超越了身外之物的含义。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如今正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需具备服务经济的效用,另一个则是本身培养优良人才的作用,让学生将探索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个性与沟通兼并的人性化设计。

一、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

在建立创新学科体系之前首先要树立一个全新、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科体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从实践中我们得知教学理念的不同,所形成的学科体制和教育方针也会不同。在建立学科体系之前要及时确定办学宗旨,选好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也要具有创新意义。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立新学科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气,激发了新思路的诞生。总之在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创作实践,另一个则是理论研究,运用这两个方面去勾画和审视设计学科,从而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这也是建立创新学科体系的重点与核心。

二、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就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但是数字教学与普通教学是不同的,并不是通过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能进行教学。数字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设备,另外在课程的开展上也要另辟蹊径,跟随时代的脚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西方一些比较著名的设计公司近几年逐渐设计出了一些人性化的产品以及设备,这些设备的诞生在未来会对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对这一点进行思考,做好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的准备。

三、通过“媒介”引发教学数字化

信息与资料文献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知识数字化转变的改革,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知识的实际含义早已有别于传统的概念。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逐渐向数字化靠拢,才可以通过新的网络媒体以数字化的形式为人们传输信息,让知识的操作性、利用性、选用性、应用性等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这四个性质恰恰也正是对知识转向数字化的要求。目前的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两大特征,一个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播和利用,另一个则是通过探索、研究不断地获取知识,而将知识转向数字化正好是两个特征的内在需求。随着技术的改革运动,计算机成为现今在设计领域主要的应用工具,在应用方面它拥有着各式各样的特点,比如高效、精准、不易丢失以及方便等。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是严重受阻的,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严重阻碍着艺术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这一弊端也迅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介”已经不单单指真实存在的一些物质,还代表了以储存数据形式出现的信息、概念等,通过计算机为载体进行应用识别。数字化的信息也可以用来设计虚拟“概念”,为整个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创新的影响,使设计领域全面实现了数字化。

四、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

现如今互动设计的领域已经逐步在走向成熟,无论是软件与硬件的有效整合,还是配置的教学设备,又或者是数字化的课程设置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创新的设计理念融入实践过程中去。增加社会所需的新课程成为整个设计学科领域的重要措施,使互动设计的概念由此而生,开设新课程的学科体系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站在现有的平台之上,积极汲取现有的知识经验,将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内涵与本质充分进行消化和理解。

总之,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实施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建立创新的学科体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领域。其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培养出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要通过“媒介”将教学与信息全面转向数字化,使设计领域向数字化、信息化靠拢。最后要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让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了这四点才能让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得以落实。

作者:陈兵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赛娟.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6(3):345-346.

第2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 数字化电厂 热工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转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电力市场表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发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经济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建设高效、安全节约的数字化电厂是发电企业的首选。做为培养发电企业中自动控制人才的专业,进行相应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先行启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然后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在全世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对数字化电厂采用了电厂数字化和数字化 电厂二术语进行解释。电厂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将反映火电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对象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象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

电厂的数字化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分为六个层面: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厂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互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

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参与到电厂的各个层面,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

2.1 国外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电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尼德豪森电厂是全球第一家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2000,除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DEH、ETS)、重要的模拟量采用常规方案外,均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称为尼德豪森二期工程的德国诺伊拉特电厂1100MW的F机组和G机组,控制系统西门子TXP-3000,与尼德豪森一期相比,不仅被控对象采用了Profibus-DP协议,仪表与全部采用了Profibus-PA协议,同时在常用电源系统还采用了IEC61850协议。

2.2国内现状

国内电厂在运行方面基本实现了过程控制及设备运行的初级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控制优化和状态检修能力。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如即将投产的华电常德电厂(2?60MW)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占40%,在主控和辅控系统中都有用到;

3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数字化电厂的推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转型

我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十三五”规划期间对电力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能源方面,因此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电厂。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也面临减员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基于行业的需求,要求专业人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适应社会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在具备理论基础的能力上,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3.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电厂采用故障预警、无人值守等技术,将满足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的要求,而实现电厂的数字化主要依据自动化技术。其中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故障预警技术,能够实现锅炉燃烧的优化及故障预警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电企业将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这主要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拓展

目前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火电、核电行业,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预计会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等方向发展,以及更高容量、更高参数、更高效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适当开拓新的领域。在优势领域里做深做强,并适当探索新领域,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4.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及采用教材的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减相应课程,并修订课程中的内容,也需要修订相应教材。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5.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的热工自动化专业是为电力行业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首先要适应电力行业的要求,并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改革。因此,首先到本省、外省的先进发电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对热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到同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学习改革的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及教训;并实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动态及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切身体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更新。

5.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

5.2.1理论教学的改革

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下,电厂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将在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这些内容课程的增设就十分必要。除传统的一些必要的专业课外,可增设选修课或开设讲座等,或通过专家学者的报告等,使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前沿的知识,做为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有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实时更新,测控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编写讲义、教案等,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向学生补充先进的技术的内容。

总之,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补充信息。

5.2.2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目前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不断更新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此契机,新增加的设备应面向数字化电厂的运行及管理,例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的添置,将来还应加大对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为将来的创新提供驱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人才。

6结语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大背景,适应数字化电厂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探索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晋宾.解读数字化电厂[J].自动化博览,2013(10):42-46.

第3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层次。

整个系统一般由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网教学系统、图书馆资源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组件构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基本思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体系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环境是基础,数字化管理是手段,数字化资源是关键,数字化生活是目标。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改革的工程,其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结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环境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硬件建设;也包括用户体系结构建设、安全管理及门户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数字化管理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也包含了标准体系规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学习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和资源建设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制作平台;

数字化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应具备两种基本功能:第一,提供自主语言学习材料。比如语法、听力材料,以满足独立学习者的使用需求。第二,通过鼓励学习者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及承担责任等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网络接入、信息应用及信息服务。

网络接入主要是指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是信息流动的平台与渠道。

信息应用就是向用户展示数字化校园成果的窗口。它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与关键。

信息服务功能是将各类信息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决策支持及知识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能力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实现了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消除了信息分立自治的局面,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对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以各种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应用系统为组件的信息集合,因此要使用它的功能,享受它的服务,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这种信息化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熟练地使用一些和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office2003等。

2.教师应该具备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再生能力

传统的书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更新慢,信息量小,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要做到这一点,依托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具备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再生的能力。

3.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已由板书式教学转变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应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数字化教学设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4.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要求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个性化,以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

四、数字化校园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

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1.图书馆要实现管理创新。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坐等读者,而是主动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管理思想上:追求新的时效性,打破以往评价图书馆总是以藏书量为标准。在新的条件下,要把能否高速、快捷、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服务质量高低作为评价图书馆优劣的依据。

管理手段上:要告别手工操作,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管理目标上:发展目标是要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与其他院校或公共图书馆进行互联。

2.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开展信息服务的根本保障。信息资源的不断递增,数据库的不断建设,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必须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

3.提高馆员素质。由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变化,导致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改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组成部分。在高校扩招、改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设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解决多校区管理面临的难题、及远程办公等方面的问题,数字化校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各高校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促进学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香.试论高校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74-176.

[2]王立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信构建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50-52.

[3]杨利军.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88.

[4]张靖,唐雪飞.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10):99-101

第4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一)移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三、结语

第5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1-01

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进行改革,情境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新时代下的情境教学方式需要配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种优势,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应用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已经被初中老师广泛的应用到课堂中,成为关键的教学理论之一。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广泛。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课程改革的落实应用,情境教学的应用更加广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很多的语文老师选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情境的创设。所谓情境教学不但依靠几张图片或某一段视频,需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借助老师语言描绘,提升情境的鲜明性,起到导向型的作用,带动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境中。

2.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基本的媒介,利用数字化处理后的教学材料保证在网路环境下运行,包括多媒体、网站、视频、音频、投影、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多种。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别,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构建出信息量高、内容丰富、连贯、直观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

3.应用优势

3.1 活跃教学氛围。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影响和限制,情绪不稳定,同学不愿意加入到课程互动中,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互动较少。数字化教学资源由于信息量高、直观性好、演示性高等优势,构建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3.2 提高教学效率。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学生会形成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借助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特点、教学情节的兴趣,带动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理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激发主体兴趣。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的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激感、培养语言感受,深入的创新。人类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学生们接受到不同信息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情境教学法和数字化资源的配合,在触觉、听觉、视觉上带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程度。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情境形式化。情境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和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认识到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情境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避免形式化严重问题。

4.2 问题情境无用化。情境教学建立后老师会配合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内容保证有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到真情实感,避免情境的空洞。

5.结合的方式

5.1 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过分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疲劳。老师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注意力,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主动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5.2 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形象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很多的内容是具有重复性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厌烦心理,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低。老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营造出实际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适度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带动学生跟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逐步进行。

5.3 利用多样性。老师借助不同的数字化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打破常规的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利用数字化资源设计微课内容,微课制作保证精炼性,美观性和使用性。微课语言通俗易懂,和学生认识水平保持一致性。资源内容要包含声音,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颜色,动画多方面合理的搭配。设计要结合书本知识的重点,画面要简单大方,无关的内容不应出现,总体环境背景应该安静。

6.数字化资源选择的依据

选择教学资源应该满足预期教学目标的需求标准,情境创设之前对于教学目标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部分抽象性较高、理论性知识多的课程,应用音响、投影、多媒体课件帮助建立情境,对于过程和现场进行充分的模拟,将原文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内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的状况下,老师应该选择动画、电影、视频等具有新奇性、趣味性、动态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课程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将视频作为主体,学生应用软件工具,学习相关内容,课堂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解答自学过程中发现疑点,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优势。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老师须提高重视程度,在语文教学课程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优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第6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DF);PLM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前言

本文是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工厂的实践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范围界定:数字化工厂(DF)概念很广泛,本文特指离散型制造企业,结合到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专业包含但不限于“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2. 需求的提出

“教改、加强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参与式教学......"如今已经在广泛讨论和尝试,但最终到要落脚到我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上去,那么我们服务的制造业到底是怎么在运行、怎么在工作呢?这些如何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呢?师资队伍是否能够适应?教学素材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的课时和成本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教材如何匹配?

综合来讲,就是解决“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

3. 解决思路

从国家工信部的合并组建,到其提出的信息化“两甩工程——甩图、甩帐”,都可以用一个概念——数字化工厂——来描述先进制造企业。

“数字化工厂”就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来讲,主要包括PLM和ERP两大系统,如下图:

图1 中等批量生产制造企业信息系统

而职业院校理工类教学主要是培养技术的技能,属于PLM系统的范畴,因此引入的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就是指PLM系统,在此系统中,包含了设计、工艺、制造(编程与加工)、及此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此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3.1.实践环境:将数控设备、计算机中心通过PLM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体;

3.2.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发如热气机、减速机、手机模具等一系列项目,通过一个个实际的项目课题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这些信息化软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这样一个从设计、出图、编工艺、编程序、加工操作全过程的实际项目,培养兴趣,锻炼对岗位的认识、工作过程的认识、强化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3.3.教材:由于课程的连贯性更强、甚至是教学大纲也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相关的教材就非常重要。

3.4.师资培养:今天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经验,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帮助老师的提升。

今天制造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CAXA数字化工厂——CAXA PLM”是很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再加上其大量的制造企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是很好的选择。其构成平台如下图:

图2 CAXA数字化工厂模型

图3 依托CAXA数字化工厂平台进行项目式教学

4. 结语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力开展与企业接轨的专业建设,汲取企业的先进制造经验,其中数控、机电、模具等专业均建设数字化工厂项目,数字化工厂项目模拟企业模式,通过PLM体验中心、现代实训车间、8S管理等内容建设构建出数字化工厂模型,再配合企业应用广泛的CAD/CAPP/CAM/PDM/DNC等软件,完成数字化工厂核心内涵建设,并由此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做到真正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下数字化工厂产业形势分析探讨 。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4-2。

[2] 构建数字化工厂 。中科海德。

第7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化阅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逐渐出现的数字化阅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里,一年时间新增网民3951万人,截止2015年末,我国网民共6.88亿人。这一数据显示,在手机网络状态下每天都有上亿网民进行着数字化阅读形式,因此,作为以纸质化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正在面临着挑战。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特征、优点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

数字化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含义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形式,例如:电子书、电子版照片、网页浏览等;一种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例如:电脑、手机、相关阅读软件等。数字化形式电子阅读书籍与传统纸质阅读书籍相比,前者的存储空间大、成本廉价、便于保存。因此,数字化书籍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员的喜爱。

(二)数字化阅读的特征及优势

第一,数字化阅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方便不同人群的阅读。数字化阅读既可以产生书面文字形式,也有图像、视频、声音等不同的数字阅读信息,且数量众多,方便阅读人员的查阅。

第二,数字化阅读具有可移动能力,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既可将阅读书籍存入阅读软件内方便人们阅读,也可通过网络端口进入相关图书网站,利用在线观看、搜索、下载的方式进行阅读。

第三,如阅读的书籍属于正在更新状态时,利用数字移动网络客户端可及时阅读,既方便又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四,例如现代化智能手机中现已经出现“听书”的软件功能,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状态,又可方便视力不便人群获取知识,在某些发展较快的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完成图书借还等服务。

第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购买一本纸质图书的价格可以换取四本左右的电子形式的书籍,因此,纸质书籍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进行纸质书籍出版过程中,大量采集树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在进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中,人们可以随意浏览、收藏,还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阅读人群。

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阅读形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创新意识,各种数据档案库、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厂商依据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服务创新,现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各省市建立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对其进行资金上有利支持,已确保数字化形式更好的发展;其次,在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内采用特色的阅读模式,用以改善阅读期间的枯燥问题;再次,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创新,不可盲目实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最后,在公共图书馆内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功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公共图书馆书籍及时更新,方便阅读者观看。

(二)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共图书管属于非盈利性的行业,资金运用仅限于国家财政上的拨款,来源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整改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图书馆的立法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在申请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时得不到法律保障,从而在进行公共图书馆改善过程中缺乏资金,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第二,在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方式宣传力度过小,导致阅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还停在纸质阅读模式,对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人流量较低。

第三,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移动设施管理过于松懈,经常出现移动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影响阅读者阅读心情。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群众属于全面性、免费式开放的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阅读人士的不同对其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大大减少公共图书馆阅读者数量。

第四,由于我国数字化公共图书馆还处于正在建设过程中,导致各个省市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同、标准不统一、阅读资源数量不均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国家图书馆纸质类书籍有大约七百万册,而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仅有二十六万册,不足纸质类书籍的百分之四。

三、针对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一,根据国家实行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对数字化图书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数字化书籍资源共享率,从而为更好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在目前大部分地区现已完成数字化阅读模式的改革,对其实行大力宣传,利用移动网络的力量阐述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加大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书籍数量,方便各种社会人士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发展管理人员自身特点,提供特色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例如:图书资源探索、导航、在线咨询服务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想要继续在信息化时展,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背景,对原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进行合理的优化、创新、改善,从而更好地实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图书馆内部服务理念的创新,无论外界如何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都无任何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改变,只适用于图书阅读者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公共图书馆要明确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莉,郝志福.数字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165-167.

[2]许文惠.基于数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2.

第8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办学条件较课堂好。目前,建立了“三网二站”,实现了“班班能”、“室室通”。学校拥有一个“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光纤vpn外连”的校园网,在校园内分布着451个信息点,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与主控室联网,计算机等多机一幕进课堂,计算机教学平台有36个。学校共有340台电脑,供学生用的电脑有248名,教师人手1台电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2002年3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国家级的子课堂课题的研究。2003年1月,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国家级的子课题的研究。2003年3月,进行了“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这一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多;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掌握不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我校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的时期,学校在我市乃至省内外同类学校竞争承受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改变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思维和操作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革命性提高。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

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实现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经验。

5、为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课堂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

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图),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管理数字化

教学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科研数字化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课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设施建设是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不但要做到针对需要、设计合理、设备配套、通道畅通,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重点开发原则

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关键性原则

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学校的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任何有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保障性原则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五、研究目标

1、总目标

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为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课堂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六、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2004年2月至2005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4•2——2004•5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

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2、实验阶段:2004•5——2005•12

(1)第一阶段:初期(2004•5——2005•1)

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②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④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⑥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第二阶段:中期(2005•2——2005•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

②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后期(2005•9——2005•12)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八、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实证调查结合。

1、实验研究,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

现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特点,使实验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中得到发展。

2、就有关的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的方法。

九、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定期向外校聘请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报告,强化全校教职员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素养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的意识。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电脑运用水平,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基础实用的全员电脑培训,使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员工队伍。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电脑运用水平。

(二)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第9篇:数字化改革背景范文

论文摘要: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改变传统学校专业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与学生学习兴趣和工作经验、职业生活的联系。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应坚持集成化、标准化、共享化、网络化四个维度,遵循“数字化教学资源规范—引用标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成长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优化教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引领—推动课改”的行动策略。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单一课件,甚至不限于视听媒体,新技术、高技能培训的视频资源,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数字化专业使用手册、工程案例、虚拟技能训练的软件等数字化资源需求成为趋势。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性维度

(一)集成化

集成化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以课程或专业课程体系为单位进行整合,借助数字化的集成中心,形成系列化的资源库,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集成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平台基础。职业学校资源集成一般包括三层系统模型,具体见表1。

(二)标准化

学校各专业、各课程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各自需求开发课程素材或讲义,比较单一分散,由于规范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同时,

由于缺乏专家层面的标准支持,未能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难以形成科学的体系,因而无法有效支撑教学与促进课改。标准化是指为不同教师提供的、易于操作的使用环境标准、开发技术标准和资源分类标准。学校可根据教育部学科专业及资源建设规范,对学校教学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规范开发和有效管理,以期实现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体系化,提高教学资源的组织性、合理性和利用率,从而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服务。标准化是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质量的关键。

(三)共享化

数字化所自然生成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共享与互动。共享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策略将网上分布的教学资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质的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

从共享的角度来看,教学资源本身应支持在线问卷调查的制作与反馈;支持针对知识点进行作业、网络考试、答疑、自测、成绩分析等互动教学内容;支持页面批阅主观题作业;支持加权设置的成绩管理;支持针对不同角色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支持资源的共享与积累等。共享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价值取向。

(四)网络化

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该具有上传、下载、检索、维护、设置、更新、审核、管理等功能,通过灵活的权限设置满足师生的个性化要求,支持教学资源的动态建设与维护需求。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过去分散制作、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和共享。网络化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策略。

二、系统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策略

(一)数字化资源规范—引用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围绕“突出职教、面向学生、突出专业、贴近教学”的原则,引用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方案和标准。为了系统推进建设工作,学校应组建信息资源中心,统一负责协调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然后由信息资源中心牵头,组建由企业与行业专家、学校各系专业与课程负责人以及全体教师组成的数字化标准引用与再研发网络,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三层集成化模型,着重在集成化系统的资源开发层进行具体研发。在研发过程中有意引人一些成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撷取精华。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成长教师

长期以来,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误区是把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资源建设是开发部门的职责,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应用这些资源。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教师很难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际上,教学资源开发的主角应该是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

为引导教师有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学校要制订相关的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参与。首先,以学习任务的形式,规定教师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并在年终时进行个性化的评定与考核;其次,建立专业组或课程组,以专业或课程为单位,以团队的形式集体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每个组再配以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与计算机教师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青年教师计算机能力好、专业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的优势,成立优秀青年教师团队,进行重点攻关。实践表明,三个方面的举措对于整体开发教学资源,促进专业教师成长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优化教学

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教师愿意不愿意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十分重要。

1.统一认识,以制度保证应用

必须根据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创新学校备课与教学规范,以规范形式细化教师的教案、学案中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同时,要求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等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开设2节运用教学资源的示范课,引导教师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研究、示范、规范、促进层面,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样板。

2.积极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既省去了广大教师零起点设计教学、做课件的时间,又能使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有三种方式可供教师选择:直接应用、选择性应用和整合式应用。重点可以推广整合式应用,通过任课教师的再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实现教学资源与个性化班级、个性化学生的无缝链接。

3.努力探索,以开发优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一线教师中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线教师对资源需求的激活,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其创造性地开发出更灵活的专门化资源。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引领—推动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