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新型农业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农业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农业的好处

第1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合作医疗:基础设施;农民医疗

近年来,锦州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政策性补贴收入等都在稳步增长,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加的稳定基石。去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达10880元,比上年增加1007元。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和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明显加大,再加上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从农业得到的人均纯收入为3817元,2014年锦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以超过20%的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三位。卫生医疗状况迅速发展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225位村民的调查得出数据,结果表明参合率、满意度、政府出资额连续增加,截止到2014年底,锦州市报销医疗费高达1.8亿余元,参合比率达90%以上,130万人享受到补贴,有力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一、锦州市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现状

近几年,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政府在狠抓经济工作的同时,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在群众自发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 引导,积极推广,为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切实解决农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初步取得了成果。截至2014年底,锦州市已有101个乡镇(占97%)、10443个村(占92.5%)、179.9万农业人口(占89.71%)实现了合作医疗。今年锦州市参加新农合筹资标准为年人均290元,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农民个人缴费2016年提高到人均50元/年;各县(市)区要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的个人参合费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范围。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去除自费部分后补偿比例为乡级补偿40%、县级补偿30%,封顶线继续维持4000元,计入年累计补偿封顶线。村级门诊报销比例为80%,以家庭为单位共同使用,并计入年累计补偿额。为提高新农合资金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补偿水平,县(市)、区域内实行分段按比例报销,市级以上仍按比例报销。县(市)、区域内报销比例如下:(1)乡级第一段0-300元,报销比例40%;第二段300-2000元报销比例80%;第三段2000元以上,报销比例50%。(2)县(市)、区级第一段0-400元,报销比例40%;第二段400-5000元,报销比例70%;第三段5000以上,报销比例50%。

二、锦州市新型农业合作医疗问题

目前锦州农村医疗保险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 农民的文化素质多数都比较低, 他们对于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不了解。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经验体会。同时也是因为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 工作尚不够深入。使得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与老的制度相模糊,与城市地区相比,医疗体系实施的困难更大。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远远落后, 新型农村医疗开展的时间不长, 相关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推进。农村医疗站点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差农民看病贵,看病难。国家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为农村社会中低收入者提供更优惠的医疗政策, 让农民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卫生服务站药品不全, 很多常用药没有, 有的药品价格高, 报销的药费跟私立药房一样,特别是有些老年慢性病用药经常缺乏,甚至没有,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为了方便省钱, 却买不到所需的药。多数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发达,目前实行的住院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群众普遍反映过低。部分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筹集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仅靠单一的筹资方式难以保证合作医疗顺利展开,务必需要法律对医疗筹资的方式和运营做出明确规范。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进对策

县和乡镇政府的相关宣传部门要大力向农民进行宣传,重点介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可以采用“新农合知识讲座”、“新农合有奖问答”等形式调动农民的热情;对基层干部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责任考核制,把参合率作为考核基层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提高基层干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及时纠正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偏见与错误观点,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此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改善现有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的状况,建立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正常增长机制,规定不能低于每年地区GDP增长水平;改革现有公共财政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的现状,适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公益机构加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给与其相应的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拓宽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各类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可以通过与城市高校。特别是专业的医学院、卫校的合作,加大对毕业生的宣传动员力度,并力争提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吸引毕业生服务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参考文献:

第2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一、新型设施大棚概述

新型设施大棚的作用是将智能化控制系统或将物理技术应用到大棚种植上,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具体分为:温室大棚(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智能大棚(自动化温室)。

二、农业机械应用现状

1.耕作机:是能一次完成耕地、整地等多种作业项目的土壤耕作机械。可简化作业过程,提高作业效率,有利于争取农时,及时进行播种或栽插。由旋耕机和松土机、滚笼耙等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可一次完成土壤的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由圆盘耙、钉齿耙、弹齿耙、滚笼耙和镇压器等不同类型部件按不同的方式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可在犁耕后一次完成播前的种床准备耕作。由铧式犁和驱动型碎土部件组成的联合耕作机,在中国通常称为耕耙犁。其铧式犁犁体的翼部较普通犁体短,在翼部外侧配有旋耕器。后者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配置方式有立式、卧式和斜置式三种。当犁体翻起的土垡上升到犁壁翼部抛出时,旋耕器上的旋耕刀将土垡切碎,从而可把铧式犁和旋耕机的作业特点结合起来,松碎全部耕层土壤。对拖拉机功率的利用率也较高。

2.微喷灌系统:微喷灌是一种通过低压管道将水送到作物植株附近并用专门的小喷头向作物根部土壤或作物枝叶喷洒细小水滴的一种灌水方法。微喷灌的工作压力低,流量小,既可以定时定量地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又能够提高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现已广泛地应用于蔬菜田、果园、花卉、药材及饲养场所等的降温灌溉。微喷灌系统包括水源、供水泵、控制阀门、过滤嚣、施肥阀、施肥罐、输水管、微喷头等。3.智能温度控制系统: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智能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包含系统温度采集、温度显示、加热器控制电路等系统硬件的设计理念,改进了系统的控制算法,最后利用MAT-LAB进行系统仿真。该研究设计的蔬菜大棚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人机界面良好,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造价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三、存在问题

1.操作不便:由于新型设施大棚空间有限且存在大量的支架,对于卷帘机、耕作机等大型机械的使用造成了不便,难以让大型机械应用于新型设施大棚。

2.科技含量低,智能化程度差:现存的新型设施大棚并未能实现喷灌调温等一体化,对人工依赖程度大,智能化程度较低。

3.成本高:新型设施大棚造价高,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新型设施大棚在中国农村的覆盖率低,使得农业机械在新型设施大棚中的应用难以较快推广。

四、市场及前景

1.市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设施大棚机械运用的发展条件更为成熟。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2.前景:通过机械化设施农业的试验示范推广,改善了透光性也方便了温度调控。机械作业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劳动力,一方面有利于作业增量增产,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作物的质量。这是一项技术可靠、经济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的生产方式。有广阔的需求前景,有望成为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新型设施大棚中使用农业机械是建立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吸纳新技术,降低农业成本的重要途径,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推广应用对策

第3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那么,公司如何领办合作社?他们之间到底应怎样合作?具体模式有哪些?

扶持政策做导向 合作社成农业“招财猫”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银监会联合《关于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说明: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新增农业生产性补贴的支持重点,放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机库棚、仓储等设施的用地扶持政策――主要指的就是合作社。

同时,还有减免税费、种植补贴、养殖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等优惠政策,也都是针对合作社减免,所以在这农业的黄金十年中,大企业想在农业中获利,合作社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招财猫”。“合作社+公司”模式很有可能成为2016年抢拿农业补贴的佼佼者。

“企业+合作社”合作模式多 商机无限

(一)平等合作模式

农业公司如果与独立的合作社之间实力对等,谁都不能控制对方,就可以建立平等意义上的“战略合作”,农业公司一般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而且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合作社控制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农产品的产品源头,在产业链前端具有垄断能力。

双方各有优势且实力对等,就可以建立合约式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采用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合作社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为公司提供农产品,公司保证按约定价格收购合作社的产品,双方依据“合同”来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二)公司控制下合作模式

如果公司实力雄厚,并且牵头成立了合作社,自己派人主导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决策,建立起了公司完全控制下的“公司+合作社”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可能向合作社出资,并且成为合作社的核心成员之一。

这种做法对公司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间接控制产品供应,用合作社来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免去了直接与农户接触的麻烦;二是可以享受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比如用地、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的补贴和减免。

(三)相互参股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公司与合作社进一步深化合作的结果,公司如果想要更加紧密地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共赢关系,可以与合作社共同出资建立“合资体”,比如共同出资建立加工厂、建立销售公司等,由于双方共同投资,所得收益就可以按股份分配,这样合作社就获得了除生产环节之外,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

第4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农业现代化需要职业农民去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需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去实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关键一环,同时怀化的新型农业现代化给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怀化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利条件及现状

1.1 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有利条件

一是,“一极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怀化的农业现代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就给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二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三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怀化已经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并行公办学校与民办教育机构协作的农民和农村后备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累丰富的经验。

1.2 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状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提出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从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阶段,2013年洪江市作为湖南的10个试点县之一参与试点,2014年麻阳、靖州加入试点行列。2015年后,又有通道等县市区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2015年全市完成培训4450人,2016年培训总任务3700人。总体而言,各县发展不平衡,有些县市区重视,有些不重视,有些政府扶持,有些不扶持。做得比较好的,如通道等县市区在组织机构、培训体系、实训基地、培训课题选择、培训目标、培训质量等方面都是做的比较好的,深得上级部门的认可。

2 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怀化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相关政策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状等,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1 怀化现有职业农民数量不多、素质不高、基础不牢

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新型职业农民后备人才不足。二是,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平时只顾低头种地,不闻外界时事,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缺乏参训热情。

2.2 考核监管不到位

一是,过去的绩效考核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有部分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为了追求“高效”、“数量”,往往采用蜻蜓点水般浅层次的培训,培训质量没有保障。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上有待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必要性的认识不足,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标准不统一、欠科学。

2.3 农民培训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求

一是,农民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农口专业的教师大多年龄老化,且多数人已退休或接近退休,能授课的青年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出现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课件制作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实训教师严重不足。

2.4 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一是,现有涉农教育资源分散在农广校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党校系统、电大系统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不同教育机构之中,彼此分离,缺少沟通,没有共享,未形成合力。二是,实训基地不足,而且存在重复建设、使用率不高等问题。

2.5 培养模式存在偏差

一是,培养理念上,将职业农民培养等同于技能教育、等同于农民工培训。二是,培养内容上,重技能训练轻技术教育,重技能培养轻技术创新。三是,授课方式落后,目前农民培训仍以面传口授为主,培训手段科学技术含量不高。

3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怀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最现实的关系到将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如何推进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规范。

3.1 优化激励机制

一是,优化激励政策,加大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力度,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后备人才数量。二是,设立政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奖励与扶持基金,对于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者,提供一定创业扶持资金,对创业取得一定成绩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对于培训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合格C书,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3.2 加强考核管理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中央对省、省对县、县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分层进行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培育任务完成、学员满意度、学员库和师资库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绩效考评结果要作为下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因素。鼓励各地探索由第三方进行培养效果评价的模式。二是,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利用问卷调查、学员座谈、实地查验等形式,围绕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师、培训时间、培训教材、创业孵化、跟踪服务、组织管理等内容进行学员满意度测评。做好培训总结和宣传,按照农业主管部门要求,按时上报总结等相关材料,并配合做好督导检查和验收工作。以避免培训监管机制不到位,短视等现象。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以统筹培养和稳定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落实支持扶持政策;要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研究制定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3.3 加强师资建设

一是,按照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每县要根据需要遴选一批优秀师资纳入师资库,对入库师资要严格把关。各地要分级建立师资库使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资源配置和考核管理机制,原则上选派入库师资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并对入库师资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鼓励优秀师资在全市范围内授课,发挥好入库师资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大力培养、选聘优秀实训教师。借鉴铜仁的经验,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职业学校可在不突破核定编制的前提下,招聘高等学校毕业生或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并可暂缓教师资格的限制。在参加人事、教育部门组织的公开招聘考试中,考试考核合格的即予以聘用,被聘用者三年内应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不予聘用教师岗位或予以解聘。鼓励企事业和科研单位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对兼职人员在同行业职称评聘中优先评聘,其任教情况作为工作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三是,与普通高校合作,通过委托培养等方式,定向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师资。

3.4 整合教育资源

一是,整合职业教育、农民素质教育、电大“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各类教育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沟通,构建多层次、多向度职业农民培养的立交桥。这方面通道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县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仍举全县之力,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用于职校新校区建设,将党校、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三校建在一起,实现教学和生活设施公用,师资共享,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二是整合各县市区实训教学资源,建立市、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训基地不足、实践教学弱化的问题。目前,怀化市已有三十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每个县市至少都有2-3个,但各自独立,没有共享,这样,既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又不能满足更多的专业实训。三是鼓励企业或其他社会力量创办开放性公共实训教学基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实训教学。

3.5 创新培养模式

一是,更新培养理念,不但要培养农业实用技术,更要注重培养职业农民的技术素养,不仅让职业农民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还要让职业农民具备对某种技术的举一反三和改进创新的能力,还要注重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二是,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育工作,探索农民接受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方式,提高培养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四是,采取“走出去,进来”的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让农民能站在现代农业至高点上看世界,思考和制定自身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又好又快地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增产、增效与农民的增收。走出去是把农民送到市外、省外,甚至国外,去学习别人好的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理念。“请进来”是把声誉较好、规模较大、发展的潜力较强的涉农企业请进来,把优质的产品、先进模式及超凡智力引入怀化,使怀化的农民在发展自身农业产业的同时与大型的涉农企业的发展进行无缝对接。形成大企业带动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产业的大进步、大发展。继而走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从而打破“小农意识”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限制。五是,推行农民田间学校模式,由先前注重培训数量变注重培训质量。农民田间学校将以农民为中心,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田间学校将按不同的专业设置培训课时,结合农时生产,以节为单位,1节含有3-4个课时,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设置为1:2或1:3,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由学员提出,培训中心的老师负责指导或集中培训。培训中心的老师解决不了的,还可以请教上级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努力做到课题围绕生产设、教师围绕学员转、理论围绕实践走。

3.6 推行精准培育

通道县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的经验,值得怀化的其他县市区学习与借鉴。一是,精选培训课题。每年年初,各涉农部门及各乡镇入村到户开展调研,确定各类培训课题,选定各种培训师资,安排相关培训装备和培训资料,授课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重点指导和学员实践操作相结合,解决学员在学习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践问题和困难。二是,精准培训方向。优先将具有当地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作为培训方向,培训效果和市场反应非常好。如2015年举办的三期培训,第一期的人头果培训,现在俗称“黑老虎”的人头果市场新宠;第二期的兰花培训,目前货源远远满足不了订单的需求;第三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目前已有猕猴桃、人头果等多项侗乡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精准培训对象。将参训农民培养成发家致富的领头者和引领农村社会风气的示范户,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精准培训质量。充分利用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专家咨询库,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上专业课,大力推广参与式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主题讨论和基地实训等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确保专业课培训效果。

第5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0引言

众所周知,农业发展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我国疆土辽阔,各地的生产技术差异较大,所以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找出问题,并不断设法解决,使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1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民缺乏科学思想观念

农民科学观念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对农业技术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有着巨大意义。然而,在祖祖辈辈的影响下,农民大多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经验务农,不了解现代化农业观念。而且多数并未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守旧、不愿改变的心理比较严重。他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是很愿意接受新兴的农业技术和观念,再加上不懂也不愿意学习科学技术,想要向他们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

1.2农民需要承担的费用较高

虽然有的农户已经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是由于普及度不够高,对于有意愿尝试新型农业机械技术的农户来说,其所需的费用是十分高昂的,并且,一次性投出去的资金一般都需要好几个生产期才能收回。使用次数的频增,还有可能造成机器的损伤,修缮和护理也需要一大笔资金。此外,对大多数普通农户来说,即使是一台小型农业机械,都可能远超他们的承受范围。回收资金的周期相对较长,且途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以及意料不到的事情,造成很多农户不愿使用新型农业机械技术,这些都是新型农机技术推广受阻的原因。

1.3地理位置受限

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地区复杂的地形是农机推广的一大阻力。由于地域的复杂性,农业机械一般都是大型机器,在地形复杂的农田很难施展得开,一旦操作不当,达不到预想的目的不说,甚至还会造成一些困难,它的推广自然也就难上加难了。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2.1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现今,我国在推广工作中一般依旧遵循以前的制度,以省、市为单位,总结推广的经验与得失,由各县、各镇领导牵头进行推广。为了让农业机械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更加适应大时代的需求,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过程中,全力配合国家的指导,可以免费让村民试用现代机械技术,将其推广到生产领域。再调动相关人员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农民的生产状态,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所需要的物资。依据调查所得,再根据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和当地政府的沟通,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2.2建立农业机械示范基地以及结合地形推广农机

综上所述,国家可以建立农机示范基地来推广农业机械,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农户有一个可以交流农机技术的平台。在建设农业示范基地时,可以把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给农户看,但不能在每个地区都实施一样的成果。例如上文提到的复杂地形,这时候应该结合地形,寻找最适合它的农业机械。针对可操作性强、灵活性强的农业机械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农户提供最简单、实用、效率高的机械。一个地方试用成功,即可推广到其他地形相似的地方。利用现代化农业理念,结合先进的机械技术,注重创新,树立良好的开端,让农户看到高收益的希望,增加农户的务农效率和收入。以点代线,以线代面,用农业机械示范基地带动整个农业机械的推广。

第6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持续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价值所在。近年来,卫辉市唐庄镇在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工业项目的产业升级,建设宜居的小城镇,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化”协调发展推动唐庄实现了华丽转身。

采访中,吴金印欣喜地告诉记者:“我们唐庄这几年实现了五大变化。一是路变。以前没有一条硬化路,现在水泥路不仅到村、到户,也到了菜园、果园、田间,形成了连成一片的大路网。二是地变。我们把乱石滩、荒山沟都变成了良田,旱地变成了水浇地,纵横的地下管道使‘三跑田’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三是山变。我们在唐庄的荒山上修了200多万个鱼鳞坑,让水不下山,如今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四是身份变。大项目纷纷落户唐庄,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了工厂,实现了由农民变工人。五是穷村变富村。现在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10个中心社区、4个新型社区建设正在全面铺开,农村和城市没有区别了。”

吴金印认为,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持续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已累计投入资金9200多万元,建成“五纵五横"10条高标准水泥道路16.7公里,形成了4平方公里的小城镇中心区;投资1540多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厂;投资1000万元完善了集聚区内的输电设施和路灯照明等等,为该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条件。2011年,先后有五大项目落户唐庄:总投资27亿元,年产啤酒100万吨的百威啤酒项目;全国500强的北新建材集团投资5亿多元的项目;河南银利达投资5,6亿元的可降解薄膜生产项目;伯马耐火材料厂总投资5,8亿元的项目;吉林信德有限公司投资13,6亿元的项目等等,产业的优化升级带动了跨越发展。吴金印说:“目前,镇里引进大小企业28家,总投资额达52亿元,新型工业化在唐庄正在形成。”

这几年,该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竭力造田,不但达到了占补平衡,还多出了6000亩土地。“向荒坡、荒沟、荒山要土地”,是该镇的造田口号,也是正在实践的新行动。他们对新增土地和原有耕地都实行配方施肥,种粮区的水、路、电都纵横成网,浇地由大水漫灌变成了刷卡式的节水浇灌,利用科技让低产田变成高产田。为了让农民种地生“金”,该镇以“五大园”(万亩超高产粮食示范园、万亩林果园,万亩蔬菜园、万亩生态园、万头肉牛、奶牛养殖园)为龙头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镇区越来越像小城市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笔直平坦,看看该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我们会发现和城市没什么两样。在一片废弃的砖瓦窑场上建起来的四和社区是该镇社区建设的倾心之作,目前,四和社区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别墅。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该社区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和物流运输合作社,带动全社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加入进来,就近就业,打工挣钱。“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在唐庄就能形成一个优势的用工市场,带动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的飞跃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社区群众。”吴金印最后高兴地说。

第7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农机管理;资源配置;规范管理;合理化

目前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时期,合理政策的纷纷出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进程,优化了农业资源的合理结构。农业机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我国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基础,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和机械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机械闲置情况的发生,怎样将农业机械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与调配,是当前农机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农业机械达到合理化配置的同时,对机械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也应及时跟上,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长久发展和良好秩序。

1农业机械合理配置的方法及优势

1.1农业机械合理配置方法探索

(1>从市场源头人手,优化农业机械的质量,扶持适合本地区的农业机械多销售、多使用。目前我国使用的很多农业机械都存在着不合理和水土不服的现象,从农业方式来看,不同区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有些机型不适合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勉强使用会造成粮食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降低,因此,优化农机使用结构,首先应该明确本地区农业机械的需求情况,严把质量关,杜绝质量不合格以及超过使用年限要求的农业机械继续作业,真正做到从提升质量到增加效益的合理经济增长要求,做到物尽其能、供需结合。(2)对农业机械做合理的分类,并对季节性机械做合理的调配。农作物的品种与成熟的早晚程度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农业机械做相应配置时,应考虑到这方面问题,对不同的农业机械更适合的作业情况做合理的统计与整理,以方便对农机使用者进行推荐和培训,促进同种农业机械继续细化,以提高作业效率。同时,有些机械作业时间较短,每年的工作期也就一两个月,这不利于机械发挥其最大效能,例如,对于收获机械,可对其进行作业期的合理配置,使其先就近收获早收作物再进行晚收作物的作业,这样就使得每年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提高了机械的使用率。(3)对农机新产品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型技术,相关部门应对其产业化予以足够的帮助,且应当以技术产业化为基础,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要有选择的对产业化经营进行发展,并且在这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新技术为依托,同时努力加大相关服务和推广机构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使农民能够及时的了解新型农机具的好处,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普及程度。在此情况下,新型农机具得以大量应用,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向着更合理的方向前进,促使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和经济收人同步增长。

1.2农业机械合理配置的优势

农业机械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根本,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新时期农业机械的合理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农业机械资源高效的利用起来,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还并不充足,在有限农业机械保有量的现实情况下,尽可能的高效利用农业机械是现阶段农机管理工作必须要做的事,农业机械的更大程度使用比农机保有量的提升更具有时代意义,这不仅降低了经济投人,也同时使农业生产走上了合理化发展的道路。

2农业机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农业机械的合理配置使得农机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对农业机械进行更为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使农业机械在整个生产、销售、使用、售后过程中井然有序,优化农业生产的工作氛围。(1>规范化的农业机械管理使得整个农机流通更加便捷。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行业标准,并积极推广、普及该标准,使农机购买者、使用者、销售者和维修人员均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自觉遵守行业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买方与卖方、使用者与维修人员之间的矛盾,使消费者明白该如何购买农机,使销售厂家清楚相关销售要求,并积极提供售后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认可程度。在出现纠纷时也能够有理有据的进行化解。(z)规范化的农业机械管理降低了机械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了农业机械的维修效率。由于农机管理的规范化,生产厂家对所生产的农业机械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质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型农机的使用效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故障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对于老旧农机,面临维修是经常的事,对农机维修行业做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维修质量,并同时对小型私营维修厂做技术辅导与培训,能够提升维修零件的合格率,提升装配的合理性。(3)农机管理规范化能够减少农机操作人员与农机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通过农机规范化管理及相应细则的提出,增强了农机使用者对相关规定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使得农机管理人员在执法时,更容易依照规章办事,避免了因某些问题规定过于模糊而产生的争执,使得农机使用者与管理人员之间更容易进行沟通和更加信任。

3结束语

第8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2000年,王小帮与妻子怀揣3000元到北京打工。“做过农贸市场起早摸黑卖菜的小贩,建筑工地的小工,给中关村白领送过盒饭,和城管打过游击战,跑过营销,还在首都开出租,吃过老板拖欠工资的大亏……”

2006年春节,王小帮夫妇卷起铺盖回到家乡。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用自己在北京攒下的4900元钱,买回一台电脑。

2007年,王小帮在淘宝网上开店,“现在很多城市人提倡吃粗粮,我就卖这些城里少有的东西。”

2011年,王小帮的网店销售额达300万元;2012年达到450万元。

现在,王小帮的网店每月能够销售1000斤绿豆、2000斤黄豆、5000斤红枣、1万斤小米……

王小帮的“触网”之旅,不仅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更带动了全村粗粮及特产种植,为其他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推动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

我们惊喜地发现,近两年,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像“王小帮”一样优秀的乡村电商。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土里刨食”,而是乐于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经营起新潮的电子商务。

“王小帮”们的诞生与我国从2009年起飞速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密不可分。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近两年农业电子商务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呈现了井喷式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增长强劲。从最开始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发展到形成以村、镇、县为单位的产供销集群,再到经营全产业链的垂直电商,越来越多的服务商、电子商务平台涌入涉农电子商务的大潮。目前,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已形成以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基础,农户、专业合作社、渠道商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与服装、化妆品行业高达15%左右的网络零售渗透率相比,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价值总额为2.24万亿,但网络交易额尚不足1%。业内人士估计,电子商务对农产品的渗透率每增长1%,都将增加2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测算,2013年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500亿元,2014年有望迈上1000亿元台阶。

种子已经播撒,网络这片“热土”能否结出丰硕的农产果实?

“网”聚力量 振兴三农

蓬勃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农产品流通中的手段创新,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解决困扰农民多年的“卖难”问题。2012年底,陕西省武功县数百万吨苹果滞销。由于没有其他渠道,等待采购商上门是果农们的唯一选择。眼看着上好的苹果就要烂掉,还没有客商来收。“村里1000多亩地,还有一多半苹果没卖。”果农张永利忧心忡忡。与此同时,网络上各地特色农产品正如火如荼地销售着,这与武功县果农坐等客商的冷清形成鲜明反差。最终在媒体、企业的帮助下,武功县果农依托阿里巴巴平台发起“聚划算”团购活动,销售苹果9500箱,共计14万多斤,解了果农的心头之困。

团购活动只是电子商务其中一小部分,但农产品“触网”后迸发的力量可见一斑。与电商平台合作,以“小前段、大平台”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更能持续高效激发农产品流通活力。借力淘宝网的火爆人气,贵州特色农产品组团向网络市场进军,仅上线当日,淘宝网“贵州馆”交易额就接近3000万元。自开馆后,来自贵州的土特产每日销售额从4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给贵州商户、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拓宽,“卖难”问题的解决,自然会带动农民增收,同时也会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截至2012年底,仅在淘宝网上正常经营、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就有163.26万个,其中村镇级的有59.57万个,涌现出江苏沙集镇、浙江遂昌县等一大批典型。“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的大标语已刷在了遂昌县城的院墙上。这个隶属于丽水市的浙西小县被外界称为“淘宝县”,以网上销售当地农产?品闻名。2012年,遂昌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军龙介绍说,遂昌县诞生了1200多家淘宝店,其中信誉皇冠以上的就有20多家。家乡兴旺的农业电子商务促使更多年轻人回乡和扎根农业,为大批农村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就业机会,乡邻之间的关系更加安定和谐,农村“留守问题”迎刃而解。

星火燎原的农业电子商务,带动了乡村、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整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了“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电子商务的博兴,吸引了物流、快递、金融、电信等多家第三方服务商进入遂昌。按遂昌网店协会会长潘东明的说法,如今这个只有5万人口、16辆出租车的小县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了省内第一梯队”。在江苏省沙集镇,以前村口只有EMS一家快递。随着订单快速增长,圆通、德邦、天天等快递公司纷纷入驻。快递公司增加后,竞争日益激烈,它们开始拼价格、拼服务。在网店发展起来后,中国电信来村里增加带宽、中国移动试点无线宽带、邮储银行推出“创业贷款”。同时,村里还涌现出家具五金、网店培训、商标注册、品牌推广等新兴服务商。

以往局限于农村的小生产借力互联网接入全球大市场,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从2012年来看,各地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农产品加旅游等形式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阿里集团新农业发展部负责人陈庆探称,初期的“特色中国”还主要是以地方特产为主,今后将把当地的农产品、旅游、本地吃喝玩乐等也一并通过淘宝实现网销化,立体式地拉动地方经济全面触网。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能为中国农民、农业带来什么,让农产品“触网”变为现实的电子商务网站运营者也有自己的看法。2008年成立的沱沱工社,是一家专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生鲜”部分的电子商务公司,在沱沱工社总经理杜非看来,他们的网站能为“三农”带来三个层次的好处。首先,无论是直接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还是与农民、合作社合作开展联合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让农民增收。其次,对各类农业生产主体来讲,“触网”能够打开农产品生产者的经营思路。一方面拓宽了销售渠道,不再一味依赖前来收购的客商;另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数据收集、整理的便利,农产品生产者能够根据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进行科学规划,指导下一季的生产,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盲目跟风。最后,从宏观层面看,农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方面的数据,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颁布决策等行为提供科学参考与依据。

尽管前方一片光明,但是“网络农人”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如今已经涌现出了甘肃成县、浙江遂昌、江苏沙集等一批发展较为成熟、声名远扬的“淘宝村”、“淘宝县”,但从整体来看,基层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够,物流体系欠发达、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电商生态还不成熟,传统生产经营主体参与电商的热情和效果欠佳等不利因素还很突出,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还有待完善。

农业电子商务之“网”如何编织

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大局,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工作,需要以科学的总体思路指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渐成更主流生活方式的电子商务,将引导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只有参与才有机遇。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商网络和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线交易。

二是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农业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强化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农村物流、金融、仓储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标准、认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推动形成统一的市场信息渠道,逐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营造良好的农业电商生态环境,为电子商务提供优质支撑服务。

在这方面,浙江遂昌的做法十分典型。2005年开始遂昌就有草根网商自发在淘宝创业,到2010年遂昌网店协会成立,遂昌电商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2011年遂网公司成立,为网商服务的商业链条开始启动。遂网公司搭建了麦特龙分销平台,为会员提供供货、配送等服务,其本质是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此外物流、快递、电信,以及商品摄影、网店装修等服务商也在遂昌蓬勃发展起来。遂网公司的麦特龙分销平台为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主体搭建了一条“触电”的快捷通道。当地合作社具有优质的产品资源,但缺少电子商务经验和人才,通过对接分销平台,从而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网络销售。这种方式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化进程。

三是推动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充分利用田头市场、区域定点市场、国家级专业大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在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物流仓储、认证查询、质量检测、价格咨询等方面的优势,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构建适合农产品特点的新型流通格局,切实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2010年推出新发地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拓展了销售、采购渠道。同时,该中心还能够提供安全的交易体系,减少网络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解决了信息资源共享、物流资源共享等问题,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成熟的电商平台及农业部门健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农资及消费品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鼓励以农村信息员为节点,积极发展农村物流体系,畅通农村农产品和消费品上下行通道。

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好汇购)成立于2010年11月1日。平台由吉林省农委主管,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经济信息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平台着力构建连锁网店体系,不断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渠道,形成可推广模式,实现管理组织化、网店体系化、服务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以“最终打造成农村的阿里巴巴”为目标,构建网上放心市场。

好汇购的运营模式为B2C方式,服务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网上直购农资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二是网上直销农产品;三是网上大宗农产品贸易。平台已与6家金融结算服务企业、邮政和快递公司等5家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好汇购在探索农资和消费品顺利下行的电子商务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五是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的培育和培训力度,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技能培训。重点强化农村信息员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部门已有的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和队伍,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延伸、向普通农业延伸。

甘肃成县的“核桃书记”李祥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也促使成县电子商务依靠核桃异军突起,成为西部县域电子商务的一个亮点。2013年8月30日,为加快全县电商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成县开展了第一期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李岁明称,“现在全县电商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培养一批懂电商知识的人才,就需要建立一支电商人才队伍。”9月13日,“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讲习所”首期培训班在甘肃成县正式开班。培训吸引了成县及陇南地区400名学员参与,其中包括农民、大学生村官、农林系统干部、创业青年等,对传播电商火种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各级农业部门来说,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应紧紧围绕自身业务职能,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基层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势,研究和培育农业电子商务模式,推动形成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农业电子商务格局,着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积极营造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9篇:新型农业的好处范文

新型农村金融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促进了农村金融行业在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领域的适度竞争,丰富了金融市场的层次与金融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短、社会认可程度不够、揽储能力有限、运营成本较高,在信贷业务开展与运营上积极冒进,生成的财务风险已经阻碍、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与治理展开论述,以期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保障其良性、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风险;风险治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指按照《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规定设立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这三类金融机构都具有地缘性特征,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其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揽储能力有限、存贷利率灵活机动,所以财务风险较高。因此,加强财务风险治理,是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1.1市场准入门槛低、存贷利率灵活机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主要表现在最低注册资本、管理机构设置上。以有限责任类型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注册资本偏低,缺乏资金保障来抵御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内部机构设置单一,运营环节灵活,贷款的发放手续简单,缺乏贷前的严格审查和合理保障。在操作层面上,政策赋予了这些机构更大的定价权,很多调查也显示新型机构在存、贷利率上要更为灵活机动。这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更能有效快捷地方便农民使用资金,保证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1.2社会认可程度不够,揽储能力有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历年的发展,虽有数量上的扩张,但广大人民群众对其还不是很认可。因为,它原本也属于信用行业,与那些国有商业性银行、成立时间和服务时间较长的农村信用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地缘性特征也导致居民持不信任态度,自己身边的人突然成为某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老板或股东,能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起银行资本的运作,会存在一定的心理疑问,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认可程度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信贷业务为主,业务范围又偏重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不稳定性,导致居民也好农户也罢,不放心把钱存入不知根底、注册资金又缺乏保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就不能公开揽储,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揽储能力有限。因此,有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紧缺的时候,通过非金融机构、民间借贷或地下钱庄融资,导致资金成本高,增加了财务风险。

1.3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一,整体水平偏低。其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地点、客户所在地、从业人员家庭住址等都具有地缘性,不少还具有家族式企业的特点。由于规模不大,业务范围不广,因此,人才引进困难,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较差。管理人员又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风险意识,认为有盈利有钱赚就好,一味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为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其二,财务人员技术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对风险管理缺少准确和理性判断,资本失衡,负债规模较大时,不能合理化解,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三,风险管理在制度上也存在缺失现象。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风险管理就无法深入,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切实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

1.4监管不到位首先,是监管主体不统一。县区的村镇银行由银监会监管,权力分散下来往往由其发起设立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行使。小额贷款公司由政府进行监督监管。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监会监管。各个机构往往以自己的方法和标准行驶监管职能,导致秩序混乱。其次,监管方法不到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这是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本质,将其他银行采用的监管方法生搬硬套也不合适。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财务风险得不到治理,风险加剧也是必然。最后,监管链条过长。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分三级进行监督管理的,分别是国家、省和市。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根植于农村地区的,如果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则还需要有区、县、镇等甚至更低层次的分级。这样就导致监管链条过长。链条过长会导致监管办法在上传下达上效率低下,弱化了监管实效。

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风险的治理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为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政府和金融机构都要加大宣传。政府的宣传推广是要确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明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是依法设立,是与“三农”配套的金融举措,根本目的是施行普惠金融,实现支农惠农。金融机构主体也应注重宣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民、服务农民,更应该向农民详细介绍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行模式,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越性。另外,也要注重个案宣传,对已经接纳金融服务的农户进行宣讲,详细介绍业务经办灵活快捷的好处,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达到宣传目的。

2.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本结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揽储能力有限,更应该扩大融资渠道,广泛融资,以保证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需求。首先,政府制定措施或办法,考虑投入一定的财政性资金。以小贷款公司为例,其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缺乏财政性资金投入。其次,央行也应给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贷款,以优于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再次,财政也可以根据金融机构贷款的特点,给予一定的支持补助,对贷款贴息进行调整、补助。最后,各县区的新型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自身发展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金融服务产品,以满足金融市场的各类要求。

2.3树立风险意识,灵活经营金融产品随着农业生产的合作化,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也日益扩大,但农业生产的靠天吃饭依赖性、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要严格贷款的审查、灵活地进行贷后跟踪管理,针对不同的客户可以提出具体的农业保险、农户担保等办法。一方面,可以在受灾受害来临时,给予农户必要的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尽快恢复生产运营;另一方面,也对贷款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例如,对发放的农机贷款,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应了解农机行业的竞争激烈、产品降价快的特点,片面的产品抵押不足以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有必要采取农业保险或农户担保等办法来保障贷款的收回。

2.4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风险管理要想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粗放式经营转变成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业务能力强、专业化知识丰富的从业人员。因此,不但要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还要建立完整的机制,对金融行业的基础知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金融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培训,确保新型金融机构高效、安全、稳健地运行。

2.5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首先,各监管主体应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以保证监管的公平、公正性;其次,完善监管内容与方法,建立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促使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最后,对监管程序过长,应适当下放监管权力,缩短监管链条和反应时间,使市级和县级的监管机构有更大的决策权,保障金融机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荣,鄂奕洲.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4(35):22.

[2]毛宁.做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11-112.

[3]康桂菊.浅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时代金融,2015(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