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教育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校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集中,主要采取一次性的集中实习。在贯彻过程中由于各专业特点不同,常常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就生物专业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时间短,课时少。生物学科在中学是一门小学科,一般每班每周2课时,教学任务少。本科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第一周中学刚开学,教学秩序有待于稳定,一般不接收实习生进校;最后一周正值“十一”假期,也没有实质性的实习,而是进入了总结阶段,因此实际的实习时间只有4周。除去听课、编写教案的时间,真正用于实战讲课的时间最多3周。由于扩招,实习生人数增多,实习学校实习班级有限,实习生上课的时间更少,如果每班有两名实习生,那么每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相当于只有1.5周,约3课时,达不到实践锻炼的目标要求。
二是生物指导教师匮乏。实习校的生物指导教师能否给实习生以全面、科学和高效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由于中学生物教师资源有限,很多生物教师一人带几个班级的课程,一个年级只有1~2个生物教师,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有的生物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自身的教学能力还有待他人指导和提高,教学经验不足,这样对实习生的指导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无法保证对实习生指导的质量。
三是班主任实习工作机会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班主任实习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都不愿让实习生深入太多,怕影响正常的管理和秩序。有的班级可能是两名学生一起做实习班主任工作,有的实习校只给一周的时间进行班主任实习,最后能深入到班级工作的时间少之又少。
四是学生实践技能不足。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感染力;板书乱,层次不清;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学教材内容及教材体系的编排不熟悉找不到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不强,不熟悉PPT的制作过程;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等。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学生在教育实习环节中没有充分体会中学生物的教学过程,难以在真正的教育教学环境中体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努力开创教育实习的新局面。对教育实习的准备、教育实习的实施、教育实习的组织和管理等诸方面进行认真地探讨和研究,使教育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优化带队教师配置,做好实习动员及准备
每次教育实习前,由院系两级组织召开实习动员会,从实习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实习内容、考核方式、注意事项等一一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学生们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实习带队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教育实习的成败与质量,我们本着责任心强、有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扎实、有指导教育实习经历等几方面的条件,选拔配备具有副高职及以上的职称教师为教育实习带队教师。然后按照各实习单位的要求,分组安排落实实习任务,每位带队教师负责5~10名实习生。在学生进入实习学校之前,主要由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确定了实习所用的教材之后,由带队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从教材分析、教案的编写、板书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资料的检索、教具的准备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特别要强化课堂教学技巧的训练,保证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就能够快速适应中学教学实际,以弥补中学指导教师少,指导力度不够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
2注重过程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过程管理、质量监控是我们的一贯做法。要求带队教师与学生一同坐班,参与教育实习工作,要从教学法、教学论和心理学的角度去指导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不定期地深入实习校检查听课、备课、上课、班主任实习等情况,并针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实效。这样既了解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精神面貌,同时又检查了带队教师的工作情况。
(1)听课:听课是每一位实习生必须要经历而且对于自身也十分有益的实习内容,是学生入行前的准备和吸取间接经验的阶段。从听课中能学到不少东西,也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差距,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有个很好的定位。他们对于指导教师身上的优点和特点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而是将适合自己本身的为自己所用,还很好地学到了掌握课堂气氛的一些小技巧。听课的范围包括实习生听指导老师的课,实习生之间的相互听课,以及不同专业优秀教师的观摩课,目的是学习优秀教师授课方式方法。实习生不仅听了指导老师的新课,还听了习题课复习课等其他形式的课。带队老师在一段时间内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听课的评议,谈听课后的感受和心得。在他们互相听过课后,为上课的实习生提出意见和看法,并从他人身上学习长处,总结经验。也从一些不成功的课堂上总结经验教训,不再犯类似的毛病。带队老师也认真听实习生课,尤其是第一节理论课前的试讲课,并在听过课后指出实习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以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给实习生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给实习生许多鼓励和信心,为实习生走上讲台打下了基础。
(2)备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学科考试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全面。既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又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还要备教材和教法,明确重点、难点内容;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要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能否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是完成教学任务,讲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备课中,在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间通过共同研究,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完成。高中实习校还能赶上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这一技能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验的药品配置、材料准备、仪器的检查、调试都细心完成。他们吸收了不同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特点,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3)试讲及讲课:在正式讲课前要组织严格的试讲。指出每个人的优缺点,直至达到要求为止,这就为完成课堂教学提供了保证。在每位实习生讲课的时候,其他实习生也都去听课,一方面可以从自己的同学身上受到启示,也可以给同学打气。体现出了各个实习队内的团体意识。在每一位实习生讲课以后,带队老师要组织实习生之间相互的进行评议,大家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剖析,尤其是对于课堂的气氛、知识的传授、重点和难点的把握等问题,做详细的讨论和认真细致的总结,积累宝贵的经验。为解决课时少的问题,我们与实习校协商,采取在自习时间加课、开实验课等方式使课时量有所保证。
(4)班主任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班级了解学生,要求学生在自习、课间操、午休等时间尽量与学生接触,熟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班会、第二课堂活动,有的学校在此期间召开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这也是锻炼自己、了解学生的好机会。
【关键词】生物教育专业学生 教育实习 课程资源 筛选 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 有经验的教师、 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已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知识和饱满的教育热情,但缺乏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掌握,他们面临着从接受教师教育的学生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的角色转变。教育实习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育实习中有效促进生物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一直是实习指导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从引导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筛选入手,能有效促进学生完成角色转变,实现专业发展。
一、课程资源筛选的可行性
课程的实施在于教师,生物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之所以有课程资源筛选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基础教育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赋予了学科教师课程自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只能忠实于大纲和教材,没有对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利用的自主性和动力。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管理和实施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课程的实施也非常强调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看作教育研究者和课程设计者。这就从宏观层面确立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地位,赋予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筛选与利用的权利和责任。对于开展教育实习的学生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以及对中学生物课程的理解力都很有限,实习中把注意力放在对已开发好的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利用上就更为可行。
(二)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需要实习学生有效进行课程资源筛选
中学生物课程资源与其他学科课程资源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其特殊性,这主要表现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类型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切生命、生命现象、影响生命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探寻生命轨迹的所有史料和前沿信息都可以成为生物课程资源加以利用,而不同的课程资源用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需要实习生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整合,才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网络信息时代为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实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各种现代传媒很便利地获取由专家或专门机构开发出来的生物课程资源。据中学新课标资源库(生物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编写)中的不完全列举,就有281个网站向生物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但从网站获取的资源很有可能重复、冗余、庞杂,实习生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进行甄别、筛选,才能利用。
二、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对实习学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习学生整体构建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
生物教育专业学生接受的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比较细化和深入,而中学生物学课程在新课程改革后是按模块组构的,每一模块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因此,学生缺乏整体的中学生物学知识体系,在实习时将面临如何把所学的知识按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重新建构,以适应生物教学需要的问题。进行生物课程资源的筛选,是以生物课程内容为重要依据的,要对课程资源做出合理的甄别和正确的选择,必须要认真研读课程内容,找出相关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构建起严密的知识体系。所以,实习学生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筛选,有利于熟悉课程内容,快速建构一套与中学生物课程内容匹配的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实习学生准确理解中学生物课程标准
迅速理解并掌握生物课程标准是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准确把握生物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才算是达到了教育实习要求。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不同的价值,一个生物课程资源进入具体的教学活动后,其价值体现必须服从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生物课程资源筛选的过程就是不断研究生物课程标准的过程。实习生通过课程资源的筛选,能引领其认真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不断熟悉标准的各种要求,最终达到较准确理解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有利于实习生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工程,是指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而这个系统中的教学内容是以课程资源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虽然受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但也受课程资源的制约,教学目标则是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师生在不同的教学策略中实现的。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筛选有力地影响着课堂教学设计,实习生通过认真进行课程资源筛选,能综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四)有利于实习生逐步形成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一个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就注重培育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对后续的发展尤为重要。课程资源的筛选,首先,需要实习生留意观察、收集和积累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实习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拓宽了实习生的知识视野,完善了实习生的知识结构;其次,需要实习生甄别、选择资源信息,这不仅能锻炼实习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还利于提升其课程研发的意识和能力;再次,需要实习生懂得合作与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实习生的合作意识,还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合作氛围,形成了小组实习生的共同发展。因此,重视课程资源的筛选,能有效促进实习生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三、实习学生筛选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策略
从庞杂的资源库中筛选最有价值的小部分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开展教育实习的准老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做到有效筛选生物课程资源呢?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充分把握生物课程标准,突出资源利用的目的性
一切课堂教学资源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而每堂课、乃至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所以,实习生在筛选生物课程资源时,必须先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再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资源选取的方向和类型,以突出生物课程资源利用的目的性。
如,人教版初中“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课标要求有六个方面,通过对内容和学生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以及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方法。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比较熟悉食品保存问题,于是筛选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为课堂教学资源,并采取学生自主收集、思考和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一课程资源的筛选和运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突出了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目的性,极大地发挥了资源的价值。
(二)深入分析生物内容和学生,突出资源利用的针对性
生物课程资源既是生物课程内容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实现其发展的载体,实习生在筛选课程资源时应始终以能表现生物学内容为依据,以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利用生物课程资源。首先,应认真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把握一节课、乃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知识点,进而筛选出合理的资源类型和恰当的资源内容;其次,应尽可能地把握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前知识状况、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差异等,进而合理规划课程资源的组合形式和应用时机,突出资源筛选利用的针对性。
例如,人教版高中《稳态与环境》中“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教学资源很丰富,可从网络直接检索大量资源,但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利用,很有可能因针对性不强而影响教学效果。处理时,可将检索来的资源进行整合简化,变成三个简单的实验素材:(1)切除狗的胰腺后,狗的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再将切除的胰腺移植到狗的腹部皮下,尿液中的葡萄糖消失;(2)结扎狗的胰管,胰腺细胞多数萎缩,但胰腺内部的胰岛细胞仍正常。此时狗的尿液中不出现葡萄糖;(3)给患诸如糖尿病的狗注射健康狗的胰岛细胞提取液,狗的糖尿病症状得到控制。通过这样处理,不仅学生能得出正确结论,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筛选利用的课程资源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突显了课程资源筛选、利用的针对性。
(三)全面了解生物课程资源,突出资源利用的时效性
占有全面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筛选的前提,教师“只有在收集和占有了大量资源的基础上,对已有资源经过精心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高品质课程资源”。 收集和占有课程资源,不仅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一定的教学智慧,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课程意识。实习学生具体可通过以下渠道来实现:(1)从网络平台和新闻信息检索和收集课程资源;(2)钻研教材,挖掘出其中的主要课程资源;(3)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周边有关课程资源;(4)通过上课、听课、参与教研活动等积累生成性课程资源;(5)不断养成科学管理课程资源的习惯和能力。
所谓资源利用的时效性,主要是通过资源对比、筛选,让那些有典型代表性、有学科前沿性、有经济实用性,并在社会和生活中较为关注的课程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发生联系。
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碳循环”一节时,可将目前社会上的焦点话题“时尚低碳”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何为低碳?为何要低碳?”作为导课,在归纳总结出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及其循环过程后,又让学生回归“时尚低碳”话题,以“探讨低碳生活的具体措施”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这种处理充分体现了资源利用的时效性,不仅较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1]李定仁,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53.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习生 体会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和修养
带教老师是医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临床实习带教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2 注重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实习生作为具有广泛科学知识和良好医疗技术的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3 树立实习生 的生物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1]。实习生在上岗前要先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
4 加强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是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理论准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是最基本的,我们在带教过程中,要使他们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以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 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对检验仪器了解不多,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因此我们在带教过程中,不管是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养成其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对于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直至掌握。
6 树立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前和分析后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2]。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7 加强实习生外语、计算机学习
外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流工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门工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国外检验医学的前沿。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和医学检验相关信息的获得。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实习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8 相互交流,及时总结
相互交流,才能知道差距,及时总结,才能获得提高。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会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让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带教方法,让学生给带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共同解决。同时我们也会定期举行带教老师的检验教学研讨会,大家相互传阅写带教记录,交流带教经验,以获得共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重点明确
实习学生在本院实习分子生物学的时间为4周。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带教老师应首先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便于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实习内容。在制定带教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科的大纲要求,还应结合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制定最合理、最贴近实际的带教计划。由于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较多,而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带教计划中将带教内容分为4个类别,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熟悉和了解。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分区制度、工作流程、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等纳入实习生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有侧重点的带教可以让实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掌握常用检测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由点到面地进行分子生物学检验知识的学习。
2注重岗前教育,树立整体意识
为引导实习学生转变角色,保证实习质量,岗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学生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前,应首先对其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情况、分区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等。并且要求学生实习前仔细阅读实验室管理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着重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各区的工作制度、各项目检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防护及标本接收、处理和保存等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室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带教老师应首先引导实习学生按照区域流向制度依次参观各实验分区,系统地向其介绍各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然后,根据带教计划的侧重点,选择常用检测项目,结合项目介绍主要相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日常保养及记录登记,让实习生树立整体意识,对实验室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强操作训练,培养质量控制理念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在校园内依靠有限的教学设备和较少的实验课时难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因此,实习学生在进入临床实验室后,对很多仪器设备较为陌生,操作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规范之处。再加上分子生物学检验对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其不断进步。首先,带教老师必须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出发,边操作示范边讲解相关知识,重点强调操作要点和关键步骤,指出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在旁给予指导,并当场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记忆深刻。通过操作示范和指导,带领学生逐步完成规定的实验操作项目。此外,带教老师应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加强对学生的监督,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项目的检测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准确的检验结果是检验医学的生命。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会对患者诊治产生影响,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分子生物学检验是繁杂有序且细致的工作,从标本接收、标本前处理、DNA提取、扩增分析到报告发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得有误。因此,带教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质量控制理念。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需要根据岗前教育的内容,对各个操作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向学生讲解相应的质控措施,重点说明标本质量判断标准、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校准、质控参数设定、结果处理、报告审核与签发等内容。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对学生严格要求、持续关注,一方面保证检验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4科学考核,严把实习质量
在学生实习期满时,应按照要求对其进行考核。本实验室对实习生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考核内容包括如下两方面。(1)基本操作考核:实习生需独自完成规定标本的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程度、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打分。(2)理论考试: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实验室分区、标本采集及保存、质量控制、常用检验项目的简要操作流程或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污染预防措施等。通过考核,带教老师能了解实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实习学生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再加以指导,为保证实习质量把好关。
5引导学习前沿知识,培养科研思维
由于教材更新一般都滞后于学科的发展,因此为了弥补分子生物学教材和临床实践应用脱节的缺陷,带教老师还应尽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前沿知识,提倡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文献和专业书籍,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当然,这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为学生做好表率。此外,学生实习期间还需完成毕业论文,对于承担毕业课题指导任务的带教老师而言,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带教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使其能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新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验设计熟悉和掌握多种实验方法;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科研写作水平。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既丰富了分子生物学带教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6小结
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是理论应用于实践,全面培养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加强教学管理是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确保临床带教质量的保障。规范管理必须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带教师资准入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评议制度、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3]。
2 带教师资队伍培养
本院虽然作为教学医院已有很多年,但教学质量有大的提高还是在本院成为重庆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以后。学院成立后,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制度逐步完善。在“教师资格”认定方面,按照学院的要求,加强带教教师的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检验科一方面严格施行“三级准入”制度,另一方面选择思想品德好、责任心比较强的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4],因此,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一方面对带教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学习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实习带教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带教教师注重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并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在亚专业的前沿知识,充实实习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3 制定实习教学计划
每年到本科实习学生很多,来自重庆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其中有本科生、专科生。另外检验专业内容繁多、发展迅速,各专业组长应该根据各个医院的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各亚专业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方法、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及实习考核。这样让学生明白在每个亚专业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也让带教教师知道所承担的带教任务,做到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合格的实习教学计划是保障实习质量的前提[5]。
4 入科教育培训
在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之前,对他们进行严格而规范的入科教育相当重要,也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6]。大多数学生来实习时,都具有对未来要从事的专业很好奇而又面对陌生环境和教师很紧张的心理,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完成角色转换,进行入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入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科室介绍包括科室设置、专业分组情况等,使学生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2)生物安全培训: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一方面是科室生物安全管理需要,另外也让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做好个人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培训结束后并进行考试;(3)制度培训:解读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实习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比如实习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和请假销假规定,尊敬带教教师,团结同学,能独立审核检验报告及临床沟通等。通过入科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端正实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5 教学实施
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严格按照实习计划,首先要求学生学习标准操作规程,然后才进行相关亚专业实习内容的学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每位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及时地向科教秘书或者科主任提出来,问题和建议汇总后,教学管理组共同讨论,提出最佳方案并及时调整带教内容和方法,观察一段时期,并评价其效果,使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7]。另外,在实习期间,定期举办小讲座,每两个星期一次,时间安排在星期四的下午,时间大约1个小时。内容包括临床经验、前沿知识、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知识等方面。通过小讲座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和学生受益于一个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探索新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实习考核
考核是检验效果的一种手段。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6]。对实习生的考核,当每个学生在亚专业组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专业组长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所在亚专业的实习内容掌握情况;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对带教教师的考核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专业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等方面。在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表,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汇总后,将考核意见反馈给本人,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8]。
7 讨
[关键词]实习基地 建设 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9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生产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提高生产效率[2]。校外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
长期的实习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频繁更换实习地点和单位是很难深入进行实习教学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搞好实习的先决条件。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就没有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3]。首先是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原则和要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原则是要求二级甲等以上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培训、病因与预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及光电医疗仪器方向) 学生教学实习;医院医疗仪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满足本科生产实纲的要求,医院重视本科生实习,并有指导本科生实习的责任和能力;交通方便,并能节约实习开支。其次是基地建设与发展目标。教学实习医院要以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为核心,把培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新精神。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生物医学医学工程专业(光电医疗方向),充分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一线工程技术岗位,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医学诊断与治疗仪器设备,培育由一线临床技师、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实习教学教师队伍,形成以实习促实践教学、以实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根据以上要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吉林省前卫医院共同制订实习教学,确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二)校外实习时间的选择
要正确地选择生产实习的时间,需要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因为如果生产实习时间安排较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解医疗仪器的生产和使用, 更谈不上对某些问题作一定研究。通过实习,学生只能获得局部的认识,达不到实习目的。因此,我们把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这时学生已学完了数字图像处理,内容有图像分类、图像编码、图像压缩和增强复原;同时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内容有数字滤波器、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频谱分析等。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专业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此时他们对仪器的总体构成及各部分的原理有了整体认识和具有对信号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研究医学信号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医疗仪器应遵循的原则。因此,他们具备了医疗仪器设计及生产过程所必要的基础理论。实践表明,在实习中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复习、巩固和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实习内容全面、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能够发现新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工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5]。学院鼓励教师去生产一线,了解实习基地的经营、生产和管理情况,掌握学生生产实习的具体内容。同时,实习基地也应将指导教师定期送到高校进行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这样对学生的指导将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也能解决实习基地的知识更新问题。此外,还聘请吉林省前卫医院的优秀员工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指导生产实习工作。实习基地的医学工程或医疗技术人员对实习基地熟悉,基地安排有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讲解实际操作或维修管理医疗设备时的常见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解决。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效果
(一)生产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学实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习内容根据医疗仪器的分类:诊断类医疗设备包括X 射线诊断设备、CT诊断设备、MRI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生化分析设备等(占学时65%);治疗类设备包括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等(占学时25%)。同时,对于设备管理要求了解、熟悉设备的生产许可、安装、维护、报废鉴定等流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占学时10%)。聘请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充实实习教学师资队伍,提高了实习效果。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讲座环节由相关外聘实习教师主讲、指导,通过与学生互动,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面,实习效果显著。如在电诊设备专题讲座中,电诊室陈主任非常重视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热心指导学生实习,为学生现场演示超声诊断设备的使用,并详细介绍超声的成像原理,让大家讨论超声成像的不足及改进的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及现场演示,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医疗仪器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更感兴趣,更能发现当前设备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学习效果。
(二)生产实习的模式
在生产实习模式上,我们特别强调了实习笔记的重要性。在生产实习期间,我们要求学生将每天的实习内容、专题报告的内容、现场观察分析的结论、收集的有关资料等记入实习笔记中[6]。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将实习过程中的笔记整理成实习报告上交。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条件为实习提供硬件支持,扩展实习平台,完善实践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解决实习设备投入不足的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实习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先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对不理解的问题,可以作为实习重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生产实习的效果
实习基地不单是完成学业的场所,也应成为就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利用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实习质量与效果,为实习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单位的指导老师推荐到医疗器械企业或医院设备管理科就业; 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寻求到周边的医疗机构就业。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
(一)生产实习基地对实现实践教学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依托[7]。生产实习基地的教学可以突出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生产实习基地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中也有重要的依托作用。
(二)生产实习基地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与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的三大关键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相辅相成,没有生产实习基地作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生产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加以验证、综合,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研,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生产实习基地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具有理论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它具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德育作用,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践中接受劳动观念和国情的教育;二是教学作用,实习基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转化为综合能力素质;三是科研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四是服务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观念和信息意识等。因此,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使实习基地对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作用,并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金项目:吉林省基础项目20121006
[参考文献]
[1]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3)12-14.
[2]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64-165.
[3]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49-50.
[4]徐超,陈敏,韩效钊,张兴法.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97-99.
[5]王娟.关于加强本科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90-93.
[6]梁健.工科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85-86.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重庆三峡学院设置有生物技术(制药方向)本科专业。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逐步统一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拟构建“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和第二年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校内实验体系按照“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开设。最后一年到企业,毕业论文(设计)也一同完成。
1)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正蓬勃兴起并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生物人才的责任,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人才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而需提升到由社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走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3)两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校内实验模拟平台通过“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训练,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后,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科研理念。毕业实习在校外生产实习平台进行,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过两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形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跨越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内容改革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校内实验模拟与校外实习两大实践平台,通过“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3(学校)+1(社会)”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1)校内课程与实验平台。(1)一年级和二年级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三年级的专业课程采取“12+6+2”的模式,以学期为单位,前12周上理论课,后6周上实验课,最后2周总结、交流和考试。根据各专业课内容的相关性,纵向形成由浅到深,由基础性实验到创新性实验设计的课程体系;横向注重各相关课程联合开展实验,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课程体系。(2)改变按课程分配和管理实验室资源的模式,统筹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中的平台式共享,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创新性实践训练,增加学生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3)改进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增加创新性、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设计接近生产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生物技术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校外学生实践平台。学生最后一年在公司企业实习。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在2家及以上的企业或公司有实习经历(每家实习单位至少3个月),学生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并有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及负责人评价,作为实习是否合格的依据。毕业设计由学校和公司两个指导教师共同协商指导完成。
3“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法
1)课程与管理规范。配合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各门理论和实验(实践)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实验室开放制度等。
2)实验平台的训练。从第3学期到第6学期,以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为主要开课模式,共享校内实验平台,根据专业各课程知识体系相关性,协调安排各实践课程实践时间,设计系列专题性或综合性的生物技术工程和研究模拟项目,建立诸如“药物分析与提取”“药剂生产工艺”等课程圈,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专职实验教师的配合下,完成实验设计并实施,最后得出结果,分析,交流。变单一的实验老师考核为实验考核团队,完善考核机制。
3)校外实习平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持学生创业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校外实习平台采用“高校+企业+学生”的组织形式,学生第四年由学院安排或者学生自主申请实习单位(至少2家企业或公司,每家实习时间至少3个月),毕业论文(设计)可在实习单位完成,报学院、学校备案,以便实习期间跟踪监控。学生直接参与合作单位的相关生产及工艺研究或者销售等工作;实习单位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做好任务布置、技术指导及考核总结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开形,朱世华,於宏,等.校所合作:独立院校实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新尝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1):4-6
[2]温钢,杨梅,闫广平.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46-49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药学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编号:GYJGYB201216)
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现代高等教育者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满足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等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践教学及科研项目培训。国家教育部已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须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院中药学、中药制药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融合高等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强。为达到中医药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广东药学院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及概念,掌握药物剂型设计和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的能力及新药研究的基本知识,并要求熟练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科研实验作风。笔者结合多年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中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有效的尝试。
1.加强课堂教学,活跃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目前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通过教师的讲解、提问反馈和学生的听讲,实施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效率高、秩序好的优势,但也存在以教定学、以教材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纯的问题[2]。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采用实物、图片、动画等工具,引入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如详细介绍翻转肠囊法用于预测药物的吸收;微透析技术用于活体组织取样;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等。在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科研视野。
学生们普遍反映药物动力学难学难懂,我们采取回顾《高等数学》基本理论和利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讲解单室模型时,结合积分知识,让学生自己推导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运用极值理论,推导血管外给药达峰时(tmax)、达峰浓度(Cmax),结合excel软件,进行残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的演示。
2.强化实验教学,侧重创新性思考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主要通过既定的实验方法和内容验证相关理论。这种模式目前仍然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及操作能力,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学生自主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5]。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际,共开设3个实验(共18学时),其中2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
2.1 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本
我院针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开设片剂溶出度测定及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片剂溶出度测定实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溶出仪,进行累积溶出百分率-时间的数据处理,熟练运用威布尔分布等模型拟合,分析药物的溶出模型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尿药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试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尿药法测定药动学参数,熟悉数据的处理。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正确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参数求算等。
2.2 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抓手
我院在第七学期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已有高等数学、药剂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和渗透,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我们开设扑热息痛血管外给药药动学参数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将家兔给药、血样采集、血液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残数法计算双指数方程参数等实验操作项目整合,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药研究中药动学研究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强调不能单纯跟从实验辅导教材或实验指导,要多思考、多总结。
3.鼓励参与科研训练,提高科研能力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0年9月启动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建设。本课程组老师主动联系,指导品学兼优且对中医药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择课题、查阅文献、撰写标书,鼓励他们积极申报,并通过申报使学生们受到了科研前期工作的训练。课题立项后,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定期组织实验研讨,讨论实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组共有6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针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时数少(共54学时)、缺乏实践机会的不足,我们主动联系对这门课程有浓厚兴趣或有志于考研的同学,利用暑假或寒假的学习闲暇时间,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随着同学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一些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学生已发表8篇科研论文,并在广东省挑战杯论文比赛中屡获佳绩。
4.加强毕业带教管理,切实提升科研素质
毕业专题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院规范毕业实习管理,规定毕业实习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课题,由老师进行单独辅导。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第七学期期中,即进入毕业实习阶段。首先,本课程组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情况,提出一个思路,学生通过全面检阅文献和实验条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并开始预实验。在第七学期期末前进行立题,并撰写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八学期首月,进行实习中期检查,跟踪实验进展。最后,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专题的系统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6]。
通过“课堂-实验室-实习地点”的科研训练地点转换,同学们的综合科研素质、科研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加强了对整个新药研究过程的了解。2012年11月,我们在2009级中药学专业2个班级、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2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份,实际收回212份,有效问卷212份。同学们普遍对教学中侧重科研能力培养持肯定态度(占92.4%),希望教学过程结合授课教师科研心得(占64.6%),通过学习课程后,有78.8%感到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掌握新药研究中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流程。总之,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广东药学院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切实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报. 2010年7月30日.
[2]刘德胜,代现平,陈向明,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700-702
[3]时军,周毅生,沈雪梅,等.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0,14(12):1524-1525
[4]王锐利,张淑秋,张丽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47-4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是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一项重要“质量工程”,以此为突破口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卓越计划”要求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生物工程应用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办学资源找准专业定位,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尤为重要。我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以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服务传统酿造产业,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学校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教师着手专题研究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和重点,总结学校自身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优势及存在的系列问题,于2011年顺利获批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在对过去办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创新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定位
生物工程学科面涵盖广,学生学习容易找不准方向。四川因其独特自然条件成为我国传统酿造大省。我校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带,生物工程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的特点和企业资源,以传统酿造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的默会性,注重实践,着力培养创新理念强、创新实践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个性化、富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培养目标。
二、依据“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在实践和改革中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卓越工程教育是系统工程,强调工程回归,依据新时期新常态下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行业转型的需求,在实践和改革中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配合、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卓越计划”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核心课程、通识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复合课程等七个模块。其中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涵盖面广的特点,增设分专业小方向的绑定式复合课程模块,避免学生盲目选修专业课,知识不成体系。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工科课堂内容相对枯燥,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陆续开设系列“教学方法改革示范课”,成效显著的有《白酒工艺学》《葡萄酒工艺学》等4门课程。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第一,将工程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设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及中试车间“准现场”。例如《白酒工艺学》,优选理论教学教师,需要具有三年及以上工厂实际经验且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具有较好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素养,更多地将工程实践知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理论学习之后,通过理论知识竞赛形式,选出获胜学生代表参观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群、国家酒检中心、乾坤酒堡等,并深入生产一线,亲自酿制“毕业前的那坛酒”。第二,开设“自主性学习”“开放性实验”等课程,改变“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设置“黑箱”式任务,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目标、讨论实验方案或者设计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第三,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技竞赛一体式”的创新模式。通过系列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科技竞赛赛事的备赛竞赛过程,为大一至大四的全部学生提供了全程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专业已成功举办“酿酒科技文化节”“我是品酒师”等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学习热情。
四、校企深度融合,构建企业实践教学体系
“卓越计划”要求企业深度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更好地落实和实现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生物工程专业为保障“卓越计划”企业培养阶段顺利实施,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协管”的企业实践教学理念,对基地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学设施的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形成“四共同、四阶段、四模式、多工段”的实践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四共同”包括共同制定企业学习培养计划,共同开发新课程,共同编写企业学习讲义,校内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实践过程。根据各企业本身特点,分工段搭建实践基地功能平台。以固态酿造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为例,搭建“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酿酒工艺”“酒体管理”“新产品开发”四个平台,分四个平台搭建企业指导教师团队。目前已辐射到酱腌菜企业基地、调味品企业基地建设中,如调味品企业酱油生产,分为制曲生产平台、固态发酵生产平台、熟醋过滤及调配生产平台等。
五、实行校内“专业导师制”、企业培养阶段“双导师制”,建立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
实行校内“专业导师制”,选择有较强专业背景,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组建专业导师组,每位导师负责不超过15位学生。主要职责是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帮助学生选择课程、课外专业活动,引导学生课余进入实验室提前参与老师科研项目。企业培养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指导老师以qq、电话、邮箱以及定期到企业等多种方式,关心实习进度、解决实习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实习周记,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和考核学生实习环节。校外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学习安排、生活,与校内导师共同考核实习情况。最后实习导师需交实结,学生也要对实习导师进行评教,以完善实习阶段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与企业合作实践平台的四级管理机制,结合学生评教、院(系)评价、教与学沟通、教师培训、企业实践考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加学院与企业联合、联盟的实效性评价指标和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成果的指标。
六、以企业实践基地建设为纽带,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建设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
基于各个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学校利用企业基地人才资源,充分鼓励人才“柔性流动”。通过培训、考核、调研等多种方式,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建立有足够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从各相关领域的第一线聘请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指导实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构建了学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从而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考虑专业本身特点、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保障及持续改进等诸多环节。本文试从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地方工科学校走特色办学,培养特殊行业卓越工程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曾金山.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认知[D].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