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市场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

第1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体育 消费行为 消费环境

体育消费是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的经济、时间、精神和体力支出的总称,是个人消费行为中的社会消遣和娱乐消费的主要载体之一。从当代消费经济发展来看,体验正成为一切消费的主流,体育消费是最能反映体验要求的典型消费。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消费也正逐渐进入人们的消费视野。但由于体育消费在我国起步较晚,消费环境还不成熟度,加上消费文化建设滞后等,使得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和消费市场本身暴露出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将对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体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透析

1.个人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受观念和意识的局限,目前人们体育消费水平和层次并不高,人们的消费愿望也常常偏离体育本身的价值而表现出追求体育之外的价值和意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消费结构单一、层次不高,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不足。体育消费主要包括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总体上看,目前在我国,体育消费仍然以实物消费为主,而进行体育信息和体育劳务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中运动服装、鞋、袜、器械等的实物消费最多。有资料显示,居民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占到81%。在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方面表现为重实用和耐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信息和体育劳务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花钱买健康”的社会风尚尚未形成,多数人仅仅认为体育只是一时好玩,对于体育于人的精神、心理和社会性的作用知之甚少,加上重文轻武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也使得人们在对消费内容选择的次序上将体育排在无足轻重的地位。

(2)体育消费中存在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是指消费者不考虑消费品对于自身的实际价值,不考虑身心愉悦、经济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问题,而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盲目追求商品价值以外的意义的消费现象。炫耀性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个人身份、地位、财富、成就等。在体育消费领域,非理性地进行炫耀性消费日趋严重,一些人热衷于追求名牌运动服、进入高档体育健身中心、参与高尔夫等高消费的贵族运动项目等。实际上,他们所购买到的除了身心的愉悦或延缓生命的希望,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社会地位、身份和面子,以及与之相联的自鸣得意的心理体验等。发生在休闲体育领域里的这种盲目追求商品价值以外意义甚至超出自身经济实力的消费现象,不能不说是休闲体育消费的一种异化现象。在这一现象中,体育最本质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正在消失,消费已成为一种纯粹的意义消费、心理消费和符号消费。

2.体育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1)体育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产业组织水平和能力不强。目前,体育产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体育产业组织水平和能力还不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面对国外各类体育俱乐部、赛事机构对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冲击,我们的产品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②体育消费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体育产品单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程度不高、安全措施不力等;③在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管理混乱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坚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赶热跟风”、低水平重复雷同和市场竞争无序和相互压价现象严重,产品开发的层次和深度不够,许多独具潜力的项目经过初步开发转化为初级产品后维持现状,无力于对其内涵的进一步发掘;④观赏型竞技体育市场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黑球”、“黑哨”和俱乐部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等。

(2)体育消费文化建设滞后,行业规范和标准不健全。体育消费文化制约着消费主体的消费目标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和行为选择方式。正确的体育消费文化,其内在的“美”与“善”等观念能减少“丑”与“恶”的体育消费行为,能有效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由于文化建设的滞后和行业规范不健全,使得体育消费活动中道德失犯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体育旅游消费活动中表现最为严重。如旅游者不尊重接待群体的习俗、传统和宗教以及当地的禁忌,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活动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游客、宰客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现象的存在,折射出我国体育旅游管理的脆弱和体育消费文化建设的乏力。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和教育,帮助消费者建立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来开展消费者教育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消费知识和传授消费技能。

2.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消费引导,创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和氛围,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心理预期。

3.大力加强消费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的体育消费文化意识,增强人们在体育消费中的自我约束力。

4.学习和借鉴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探索体育运动市场化的运作规律,科学打造有特色、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体育产品,提高老百姓体育消费满意度。

5.加强对体育市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注重体育产品创新,特别要注重安全设施建设和服务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体育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和服务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问题;对策。

一、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 Luxury) ,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是指非生活所必需的高级消费品。奢侈品是由专业的奢侈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它不仅具有超高的商品品质,还具有高档的服务质量。

二、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 107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1/4。稳居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与西方奢侈品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起步阶段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 一)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财富的 40 -70 岁的中老年人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大部分是 40 岁以下,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 45 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 18 -34 岁之间。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结构极不合理,是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层最小的国家。( 二) 中国消费者往往因炫富心理,为“面子”而购买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都有盲从心理,不会去了解该奢侈品的品牌属性、历史内涵、功能定位等,在购买时仅仅以价格、品牌知名度作为选择依据。( 三)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们通常是为自己购买奢侈品; 而在中国,消费者往往将奢侈品当作,行贿受贿的工具,成为各种场合或者节日馈赠品的首选。将奢侈品礼品化导致奢侈品的购买者与使用者不符,导致人们在购买或使用时并不关注奢侈品本身的内涵、产品功能而只是把奢侈品作为一种工。( 四) 2010 年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 56% 是在海外消费,消费额达到 130 亿美元。而国内消费还不到国外消费的 1/4,奢侈品消费严重外溢。国内外商品价格差是消费者选择海外消费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 五) 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商品上偏好国外品牌,对本土制造的奢侈品牌涉略极少。这种现象原因有: 第一,国人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将奢侈品牌与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对西方上流社会文化盲目崇拜而对于本土文化、“中国制造”有着狭隘认知。第二,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由于传统历史文化、国人认知等原因发展缓慢,其竞争力与国外品牌相差甚远。

三、发展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 一) 发展本土奢侈品产业,改变国外奢侈品独占中国消费市场的格局。 我国本土奢侈品牌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品牌知名度与国际品牌相差甚远。因此,积极发展本土奢侈品产业,把庞大的国内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力吸引到国内商品,无疑对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悠久的文化历史为背景,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本土奢侈品牌。第二,技术创新是所有商品长盛不衰的动力,在保留奢侈品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求,才能保持品牌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才能使奢侈品具备完美的产品功能价值和竞争力。 第三,提高奢侈品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政府、教育机构等要加快奢侈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缩短国内奢侈品专业人才与国外人才的水平差距。( 二) 健全奢侈品牌管理措施,加强法律监管力度,对奢侈品牌的管理措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对奢侈品牌的法律监管力度也不够,在我国奢侈品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非法使用知名品牌商标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和对国内奢侈品市场的信心,导致大多消费者选择转战国外市场购买正品。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奢侈品管理的专门机构,加大对奢侈品的法律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及本土奢侈品企业提供建立健康、有序的奢侈品市场。( 三) 在全球最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国中,中国的奢侈品进口税率是最高的。中国目前对奢侈品的进口综合税平均在 25%- 30% 之间,有的则高达 50%。高额关税导致国内进口奢侈品的价格高于国外市场,因此应该适当调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或通过建立免税店等方式,使国内外价格平衡,解决消费外溢现象,促进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发。( 四) 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还存在很多盲目性及非理性的方面。对奢侈品牌的认知也只处于表向的层面,对奢侈品牌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少。因此,需要政府、媒体等进行正确地引导。消费者建立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第3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络;消费;现在;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消费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网络消费的较低约束力、较高风险。因此,本文围绕网络消费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一、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者的人数不断增多,网络市场交易金额不断提高,网络购物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电子邮件作为人们在互联网上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涉及了很多信息消费内容,例如:经济信息、新闻信息、娱乐信息等,这类信息受到了很多网络购物用户的青睐。网络购物用户生活环境不同、经济背景不同,网络购买能力也不同,但是近年来,某些低收入的网络购物用户从网络购买产品的过程中,依然乐意在网络上支付具有高风险的产品费用。根据大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消费主力军为男性,大多数人地处发达地沿海地区,同时具有较高学历。虽然男性在消费比例中国占据57.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网络消费力不断增加,呈上升趋势。从时间空间的角度出发,我国网络消费的最大特征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网络用户购买产品。

随着我国网络市场的发展,精分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网络市场的产品不仅仅包括物质产品,还包括服务产品,例如:我国旅游企业的一条龙服务,网络用户通过在旅游官方网站上订票,系统将自动推送周边餐馆信息、机票信息、住宿信息等,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为游客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服务产品市场交易量呈正增长趋势,在网络消费市场项目比例中不断加大。相比实体店价格,网络市场产品价格更低廉,这也是很多消费者选择网购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系统操作,将网络产品进行对比,可以有效降低网络产品的购买风险。在实际生活中,实体店铺的经营需要每个月承担地面租金,而网上开店能够降低商家的大量经济成本,时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网上开店的方式。

二、网络消费发展策略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消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重要。由于我国网络消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网络消费的良好发展。为了促进社会的需求,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政府必须不断整治网络消费市场,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使网络购物市场更加规范化。

1.完善网络市场法律体系

我国作为法治社会,对网络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能够有效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的网络机制能够保障网络市场的规范化。不同于实体店铺,网络购物市场具有很多特征,涉及内容较为繁杂,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前网络环境,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同时,对于侵犯网络用户权益的单位或人员给予处罚,从而保障网络购物市场的良好运行。为了保障合法经营商家的利益,对于故意损害其名誉的竞争商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处置力度,同时重视消费者的权益。政府应设置相关工作人员,对网络购物市场进行在线监管,一旦发现消费纠纷问题,应及时处理,从而建立良好的网络购物环境。

2.品牌化经营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产品品牌,更青睐购买著名品牌的产品,例如:NIKE、Adidas、Gucci等,因此,良好的品牌口碑能够促进网络商家的未来发展。知名品牌具有的特征包括:产品质量高、服务质量好等,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力。在网络购物市场中,知名品牌应重视两大品牌的建立,即自身品牌建立、网站品牌建立。

3.网络商家促销策略

网络商家作为销售产品的主要供给主体,对于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地对策,从而提高网络店铺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化效益。随着网络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入v网络店铺,为了增强自身店铺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商家应制定促销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商家必须保障打折后的价格低于实体店铺的价格。在实际经营中,某些网络商家凭借“打折销售”的称号,对店铺产品进行销售,但产品价格高于实体店铺的价格,欺骗了消费者,导致这些网络商家的信誉度不断降低,给网络商家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商家可以定期举办的促销活动主要包括:抽奖活动、积分活动、打折活动等。其中,网络商家最常运用的促销方式为积分活动。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家产品,积累一定的购物分数,当分数达到商家设定的数值时,消费者可以兑换相应的物质产品。网络商家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增加消费者对其店铺的浏览量,提高网络店铺知名度,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4.网络商家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网络用户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面临的网购风险主要为产品质量、产品运输安全、售后维修等,这也是当前网络购物市场中的存在问题,阻碍了网络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网络商家必须不断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及时解决网络消费者的问题,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同时,网络商家应重视与快递企业的良好合作,保障产品运输途中的安全,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大。网络消费已成为广大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方式。由于网络购物市场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网络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网络市场的法律体系,网络商家应创新促销理念,从而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方丽.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3.

第4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一、存在问题

(一)企业订单不足,开工不足。目前,市场由短期强势反弹进入平稳缓慢恢复阶段,但由于国内国际市场开放程度低,造成部分企业订单严重不足、原材料采购难,直接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如嘉寓门窗、明日宇航受订单不足影响较为明显,龙头企业宏达集团冶炼产业受困于原材料供给,近三分之二时间没有生产。

(二)产业链恢复慢,市场消费不足。因疫情对服务业的重大冲击,造成终端消费市场受损严重,部分行业如酒水饮料、建材等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复苏,造成企业产量产值同比大幅下降。食品制造业2020年生产总值为25.9亿,同比增长46.96%,比2019年一季度少6.5亿,下降20.06%。如蓝剑饮品主导产业唯怡饮料一季度产值比2019年一季度减少了23.4%,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生产水平,直接影响食品产业产值累计下降29.43%。

(三)项目落地难,投资进度慢。工业储备土地严重不足,导致“新项目不好招,老项目落地难”,仍是影响工业项目投资的主要问题。加之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导致项目开工延后,社会资本投资热情不高,技改动能不足,也是投资进度缓慢、下降的主要因素。

(四)储备不足,入规培育难度加大。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约1050户,规上工业企业仅占约四分之一。原因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疫情影响导致订单减少,营业收入达不到入规条件。另外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企业管理不完善,为少纳税,减少财务成本,入规意愿不强。

二、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调度,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为目标导向,每月对产值、投资、项目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度部署,将目标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产业、每个单位;同时,切实落实好领导联系指导制度,加强对企业和单位的指导服务,做好监测和调度,下好“先手棋”,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全收,并对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特别谈话和再督促再指导。

第5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无公害农畜产品 发展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54-01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无公害农畜产品作为合格、标准、规范化且其认定符合一定程序的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畜牧业作为我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1],促进无公害农畜产品的发展对于提高市畜牧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的促进我市畜牧业的发展,提高我市畜产品的安全质量,将对现在我市无公害畜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1 存在问题

无公害农畜产品是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的生产质量环境,生产过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将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其安全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2]。

1.1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随着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经认证的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使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保证,但是仍旧存一些畜牧业养殖者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廉价投入,使用激素饲料、不认真执行防疫措施。

1.2 污染问题严重

畜产品从养殖到包装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问题。环境的污染使畜产品在养殖过程中受到环境毒素的污染,使毒素蓄积在动物体内。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一些饲料内会添加一些添加剂,导致添加剂留在动物体内。另外在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二次污染。

1.3 监管力度不强

在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无公害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管问题上,由于经费的限制以及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的问题,不能有效的对本市内的无公害畜产品实施有力的监管。另外我国对于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质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畜产品的质量安检技术及检测设备落后。

1.4 消费市场不规范

目前我市无公害畜产品市场不规范,多数无公害产品包装无标识,无法体现其市场价值,导致消费者购买力度下降。由于市场化不规范,一些规模较小的畜牧业养殖者得不到同等价值的回报,会放弃生产无公害畜产品,而一些想购买物无公害畜产品的消费者找不到放心有效的购买渠道,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2 处理对策

2.1 加强对无公害产品的监管力度

完善对无公害畜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无公害畜产品拥有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另外对无公害畜牧业养殖者予以相关的技术培新并加强监管,对违反相关规定者进行严厉的打击,从源头上杜绝安全质量问题。加大对产品检测管理部门的人才输入,增加人力资源及钱财的投入,加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放心食用做好保障。

2.2 加强对无公害产品的审查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时要做好安全审查工作,无公害畜产品的命名需严格按照我国农业部颁发的《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3],注意商标与产权问题。对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品质量监控、选育繁殖、人员培训等内容进行产地认证。所申报的产品需经相关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测,经检验后符合无公害畜产品质量要求方可发放认证。在进行现场认证时对各项指标必须进行真实、规范的检查,并按要求填写认证质量表,保证认证的可信度与质量,为消费者做好质量把控。

2.3 政策支持

政府对无公害畜牧业实施培养扶持,鼓励畜牧业养殖者向无公害畜产品发展,鼓励其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培养和发展家庭绿色农牧场,将无公害畜产品做强、做大。对无公害畜产品的养殖环境、生产管理技术及产品质量做好检测与治理,进行无公害产地及产品认证,带动无公害畜产品的发展。

2.4 做好品牌战略化发展,做好市场供求关系的衔接

树立“品牌效应”,以高质量、安全、无公害畜产品为品牌优点,使本市的无公害畜产品凸显区域特色,培养有区域特色及质量的品牌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升本市无公害畜产品的社会信任度与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效益与无公害认证主体的增值,使无公害畜产品在品牌基础上发展扩大。将无公害产品的认证与市场需求做好衔接,使无公害畜产品的安全质量认证有证可循。在一些农产品市场、大型超市设立无公害畜产品专销点,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的购买市场。将责任主体进行备案,对生产经营进行记录,使产品的质量、流向可溯源,透明化监管信息。

2.5 极大选宣传推广力度

依靠市、县、镇、乡各级技术人员及质量监管人员,做好无公害畜产品的技术养殖与技术指导,使养殖者熟练掌握无公害畜产品的养殖、生产技术,实现无公害畜产品可塑源化。增加人们群众对无公害畜产品的认知,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网站及手机公众号等电子媒体通讯技术宣传无公害畜产品的重视,另外深入乡镇基地,通过书写标语、悬挂条幅、开办讲座以及印发无公害畜产品知识手册等方式,让消费者、生产者及经营者都对无公害农产品有所了解和认识,增加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公德意识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推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与消费。

参考文献

[1]李水霞. 巴彦淖尔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 2016(2):72-73.

第6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 中药材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29-01

随着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逐步深入,现行医药市场逐步走向由化学合成药逐步转向天然药;由单纯治疗型转向营养保健型;由化学药与天然药的分离转向相互结合。采用传统药与现代药相互渗透,采用中药材保健治病,已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因此,大力发展中草药材产业是适应时展的潮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1.1得天独厚环境。泸西县地处珠江流域上游,地势东高、西南低,境内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459.3米,最低海拔810米,境内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独特的土壤、气候、光照为种植中草药提供了有利条件。

1.2有一定的种植基础。目前,泸西县成规模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灯盏花、草乌、杜仲、黄姜、三七共5个品种。零散种植的中药材有枸杞、鱼腥草、金银花、当归、板蓝根、石斛、桔梗、蒲公英、天麻、柴胡、重楼、半夏等中药材,全县中草药年产值超过10亿元。

2.存在问题

2.1规模化程度低。我县中草药材种植分布凌乱,产量低,缺乏整体的发展规划,满足不了大药商、大企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种植规模小;二是种植品种单调。由于,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的局限性,导致我县中药材在销售上处于销售原始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的延长受制约。

2.2缺乏种植技术。一是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品种等适合种植何种中草药,知道的人不多,因而造成农民盲目种植,这样既降低了药材产量又挫伤了农民种药的积极性;二是管理不善。管理粗放,大部分农民种植中药材重栽、轻管,造成产量低、质量差,土地应有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2.3缺乏正确引导和扶持。目前,泸西县中草药种植还处在自发、摸索和无序发展状态,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缺乏技术服务。表现在缺乏科学预测,种植存在盲目性,有的品种一时看好一哄而上,造成部分中药材供大于求,结果亏损严重。

2.4没有形成应有的销售渠道。目前,泸西县种植的中草药绝大多数是卖原料,缺乏深加工,且是以零散的方式外销,由于途中费用及中介转手过多,造成销售成本增加,影响了药农效益。

2.5高毒、高残留量超标。由于种植的中药材农民缺乏基本的植保常识,对农药的选择是高毒、低成本,甚至仍在使用一些禁用农药;为保产增收,种植者施药和追肥次数频繁,且经常是几种高毒农药混配使用,特别是在虫害严重时期,使用农药的浓度加倍,造成了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

二、对策

1.完善产业政策,做大做强中草药产业

政府部门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帮扶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种植观念,激活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如:选准优良品种,采取财政奖补或创业贷款扶持等政策,引导农民依据气候、土壤、水质、农民认知程度和市场需求等特点种植中药材。

2.强化保健品功效的研发,激活保健品消费市场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和开发中药材保健品功效,打造1至2个中药材保健知名品牌,通过知名品牌效应激活中草药市场。如:中药材美容、餐饮、食品、饮品保健日用品和饲料添加等新领域,引导人们广泛消费,提高中药材保健品消费量。

3.典型示范引导,实现规模种植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农民最信实、需要的是眼前既得利益。在种植推广上要立足抓住重点(重点村、示范户)。要集中力量从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重点村、示范户。通过重点村、示范户的成功种植辐射带动全县中草药种植业发展,最终实现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规范化、集约型模式转变。

4.搭建交易平台,助推产品流通

4.1强化专业中药材经纪人的培养。选择一批具有一定中药材销售经验和思想道德素质好的人才加以培养,使之成为中药材销售经纪人。通过经纪人把我县中草药引入到国际、国内大、中型中药材商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4.2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吸引外地医药集团在我县兴办药源基地,生产中成药或半成品加工,实现中药材产品向终端产品或半成品的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强发展后劲。

5.树立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

在种植中草药时要严格按照GAP要求建立种植管理制度、产品质量追溯等制度,禁止滥用农药造成的直接污染。具体做法是:一要加大宣传,树立低碳、绿色药品安全知识;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三是建立市场质监准入制度。对经检测发现有高残留的中草药采取就地销毁,从源头上严把产品质量关。

参考文献

[1]省中药材种植协会给您提个醒:种药材切忌一哄而上[J].山西农业,2001(01).

第7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哈尔滨;家具市场;消费者需求

中图分类号:F3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5)02-0070-04

近几年来,中国家具市场迅速发展,家具出口额也呈上升趋势,家具前景光明。同时,家具市场也产生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供给与需求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迎来家具消费市场总体空问的扩大,以及家居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家具供应商不断提高家具产品设计水平和建设多元营销渠道。王晓婕( 2011)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国民生产总值、家具制造企业自身和消费者市场与国内家具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的相关程度。认为国内家具的市场需求与预测应该更加系统和细分,为家居概念设计打下基础。朱毅(2014)分析了我国民用家具市场,预测未来家具进出口数量有望增长,住宅配套家具市场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对于家具市场的研究主要以家具企业为研究主体,深入分析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出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吴丹(2011)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出发,分析影响南京有家具卖场消费者者购买环保家具的因素,认为环保家具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应完善家具信息的传播机制,规范市场监管,支持环保家具产业的发展。王洋(2014)以消赞购买决策为研究重心,结合家具自身特点与消费行为,用消费心理学理论对家具的消费者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抓住消费者心理需求,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家具企业才能在家具市场上生存。

笔者认为,虽然宏观环境因素分析对于家具企业前期定位很重要,但进行市场调查,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及需求层次结构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基础.黑龙江位于家具五大产业集群之一的东北家具集群,虽然然原材料很丰富,但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加之地理位置的原因家具产业也面临着很人的挑战术文选取哈尔滨――黑龙江省会城市的家具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家具市场消费者需求与利益视角,分析消费者家具购买的需求偏好及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并为家具生产和销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对策措施。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4年1 1月本项目小组成员在哈尔滨市红旗家具城、居然之家家具城、黎华家居城、月星家具城及名流家具城进行的实地调查。凋查主要采取对家具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面访家具销售者的方式进行二共发放问卷200份,通过筛选、评估最终获得实际有效问卷180份

1.2 问卷设计

基于预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设汁,问卷川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年龄、性别、收入等基本信息问题;消费者对家具风格、材质及及品牌等的偏好问题;消费者搜集家具信息渠道和购买家具渠道的问题;影响消费者购买家具优先考虑的因素问题以及消费者认为现今家具市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1.3 统计分析

1.3.1 样本个体特征分析

消费者年龄与收入比例分析:

由图l可看出本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并集中在20~39岁,占了80%。说明家具市场消费主力偏年轻人群。

由图2可看出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的月收入以3000~5000元为主,到47%。

1.3.2 搜集信息渠道和购买渠道分析

由图3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受访者在购买家具前不搜集信息,直接去实体店挑选,其次次足通过网络和朋友推荐,通过电视广告搜集信息的仪占12.2%。

1.3.3 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家具偏好分析

在各个年龄段,风格简约大方的家具都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年龄在20~ 40岁的人群也也有相当比例追求时尚新颖的风格。

在材质方面,统计分析得到79%的消费者选择环保及价格也适中的板木结合,这也是未来家具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

1.3.4 消费者购买家具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消费者购买家具的因素的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22%的消费者认为绿色环保是消费者优先考虑因素,这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家具市场绿色环保同样成为影响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认为价格是优先考虑因素和认为质量是优先考虑因素的比例都为I 7%,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性价比依然是影响其消费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最注重绿色环保,其次是价格和质量并重,综合样式、材质等多方面考虑。认为品牌是优先考虑因素的比例仅占7%。

1.3.5 家具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

由调查问卷整理得出尔滨市家具市场消费者对家具市场存在问题的认知统计,见表2。家具市场问题多出现在购买之后,认为性价比不高、存在欺瞒现象的均占约20%,售后无保障也占较大比例,也从侧面说明消费者更加注重购买之后的体验。而在购买过程巾服务态度、手续调换等问题也占有有一定比例,以上分析说明家具销售企业在质量与定价策略上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2. 哈尔滨市家具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家具城布局不合理

某些家具城由于选址和规模不合理导致无人问津,造成了资源与人员的闲置和浪费。一些家居城内部布局交杂错乱,家具种类分类不明确,品牌参差不齐,不便于消费者挑选决策。

2.2 家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家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家居市场上,卖方比买方更了解家居产品的各种信息,卖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掌握信息较少的消费者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调查数据显示,19.7%的消费者认为家具市场存在欺瞒现象,《家具使用说明》等相关证书尚未为大众所熟知,家居产品质量的认证和监督体系不透明,消费者对于家具环保标志等的认识不够,无法辨别家具优劣,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2.3企业和消费者对环保家具的认识不足

消费者对于环保家具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日益增多。绿色环保已成为小组调查结果里消费者购买家具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而现今家具市场环保家具宣传的噱头和实际购买到的家具环保品质却大相径庭。家具以次充真,严重甲醛等有毒物质超标。且存在个别企业虽打着环保无毒的旗号却并不实际拥有环保家具的标识和相应证书。销售者仅理解环保营销的策略没有实际地讲授授和用材比对分析,不熟悉产品属性。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于环保标识和证书等环保绿色认识不足,不会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汪明更不了解材质用料合理性,单方向听取销售者口头宣传。

2.4 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强

虽然 家具市场的发展正向品牌时展,但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依然较弱。大多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不太注重品牌,对品牌关注较低。说明家具市场的品牌宣传与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仍有待提高。这会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后感觉性价比不高,存在欺瞒的误解,小利与家具市场健康发展。

2.5 家具企业售后服务不完善

在调查中优先考虑因素,售后服务占比l2%,,家具市场存在问题中,售后无保障也占17.7%。说明消费者更加关注售后服务。但据调查家具市场存在配送不便和售后无保障等问题,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有待提高。

2.6 信息传递渠道单一

一半以的消费者不搜集信息,直接前往家具城购买家具,其次是通过朋友推荐获取相关信息,这说明家具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供应商尚未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介进行产品宣传和信息。

3.提升哈尔滨市家具市场整体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3.1平衡家具市场区域间及同一区域发展差异

现今南北家具市场发展差异较大,哈尔滨家具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和营销策略不够完备,同家应加大对北方家具城城的投资,合理规划。在同一区域内,减少奢侈昂贵家具城数量,平衡偏远区家具城分布位置,消费者购买家具配备相应的详细家具使用说明书.

3.2 增加家具基本功能

根据本小组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表明,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需求偏好功能不同。所以,企业供应产品时应注重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减少小符合消费者意愿的附加功能。另外,在消费者购买家具时,销售者应提供详细的家具使用说明书。

3.3 增强企业和消费者对于环保家具的认识

随着城市发展,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者对于环保家具的要求日益升高。但由于家具企业不注重环保捆绑销售策略且存在过多欺瞒现象,没有真正在做的“健康如其名”。家具供应商应严格把控家具用材料确保环保,落实环保家具安全无质。于此同时,企业销售商应提供完整真实的环保标识和相应证书,并且能够辅以用材比对和加工工艺视频演示,且配备工作人员对到访消费者进行家具环保讲座。消费者也应提高自身于环保家的认识,不被表面宣传噱头蒙蔽。

3.4优化产品价格策略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家具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过多企业销售商存在价格虚高现象中层收入消费者依旧是家具市场的购买主体群,企业应稳定价格机制,避免不符合实际的虚高定价, 当然适当降低价格必须是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从供应运输、销售渠道和方式上减少不必要的开销,以稳定价格定价机制,适当降低品牌消费,同时,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周年庆等时间多增加促销活动,满足消费者低价高质的心理需求,也能以此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消费者,更好地发展家具市场质量从一而终是家具市场良性竞争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家具进出口贸易额逐年增加,在监督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应加大增强家具进出口贸易的质量安全。

第8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信息消费;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1-0094-03

信息消费通常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现在信息消费不仅成为了消费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且还成为了中国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对于我国信息消费现状的分析离不开对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现状的研究,因为信息产业是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市场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通过对这三个必要条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之分析,可以对我国信息消费的现状与潜在问题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一、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为信息消费提供支撑体系,信息消费带动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再到十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信息消费的发展又给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资金流,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新的信息消费需求也为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信息产业与信息消费密切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反映了信息消费的发展现状,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了信息消费存在的潜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中国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1)显示,中国的产业技术指数从2000年起一直呈增长趋势,截止到2011年底该指数已经达到0.98,比2000年的0.646增长了52%;另一方面,从2000—2011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分析,中国的信息化进程也是逐年递增,截止到2011年底该指数已经达到0.732,比2000年的0.494增长了48%。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的深度融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信息产业逐步摆脱了过去的产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自主化能力差、产业结构落后、市场竞争能力差的问题。

但是与国际信息化发展指数相比较,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仍显不足。从表1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取得了很大进展,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上发展不均衡,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和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与世界信息化发展指数(表2)相比,我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差距所在。中国产业技术指数2011年为0.980,是2011年中国信息化分类指数最高的,但与世界信息化产业技术指数对比,我们比后者2001年的指数还差0.022;中国2011年信息化总指数0.732只是相当于世界信息化发展2005年的总指数。

经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可喜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问题集中在: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大;信息化发展效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

从后续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分析,为了给信息消费建立更加有力的支撑体系,我国应该继续加大对信息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进一步降低信息技术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加快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深化无线移动网络的覆盖率,全面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物联网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刺激我国的信息消费,从而有力拉动内需,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是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供给,就满足不了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与多变性;消费者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消费力,也不可能实现信息消费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如果没有健康良好的信息市场环境与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信息消费。2012年CNNIC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信息市场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消费需求。

首先,从2012年电子商务的火爆现象与信息产业的稳步增长来看,我国的信息市场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7万亿左右,比去年增长19%,其中网络广告市场消费达到了700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40%。在全球经济还未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时,中国的信息市场能有如此惊人的业绩,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市场的宽泛性与信息产业结构的灵活性。一方面,针对信息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信息市场的商业模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例如有电子商务、在线咨询、信息搜索、网上支付、即时通讯、在线娱乐等各领域信息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和宽泛信息市场的形成,也让信息消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另一方面,我国在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普及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升级传统的宽带网络的同时,大力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双管齐下”成为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率、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趋势,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延续强势发展势头,产销量都已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手机网民达到4.2亿,占网民比例由上年的69.3%升至74.5%,手机作为第一大网络终端地位更加稳固。[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规模,引发了信息产业市场结构的变革。

其次,信息消费质量与信息消费力水平是衡量信息市场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从逻辑上推理,既然信息消费将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新引擎,那么我国现在的信息消费层次必然是多样的,信息消费质量与消费力水平也必然得到很大提高。根据CNNIC统计数据分析,[1]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国信息消费层次趋于多样化,信息消费质量有较大提高,而且信息消费力水平普遍增强。其一,就中国网民信息消费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电子邮件、网络购物、网络文学、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旅行预订、团购、网络炒股等共计17项,各项与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增长率为13%。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信息消费层次日趋多样化,信息消费市场也更加个性化、细分化。其二,根据对信息消费最具代表性的群体——网民的属性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信息消费质量和信息消费力与以前相比有较大提高。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在性别结构上,网民中男女比例为55.8:44.2;在年龄结构上,10岁至39岁之间网民最多,占79.7%,而40岁至60岁以上网民比2011年增加2.4%;在学历结构上,高中以上占53.4%;在职业结构上,除学生以外的网民占74.9%,其中公司白领和个体工商户占较高比例;在收入结构上,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人群所占比例继续提升,达到46.7%,相比2011年提升了6.5个百分点;在上网时长上,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相比2011年提升1.8个小时。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信息消费者相对于以前,有了更长的上网时间、更强的消费力、更明确的消费需求以及更好的信息交易时空,也正因为此信息消费质量与消费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据报道,工信部未来还将全面推动实施信息消费激励的政策,以进一步激励国内的信息消费。

再次,信息市场中的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已经得到大大缓解。这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消费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平台的多样化与大众化、信息公开与保护的法律化。一方面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消费需求越来越明确,并可以通过信息搜索的方式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CNNIC提供的数据(下图)[2]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网民搜索信息的比例,其中查询与工作学习有关的内容居首位占75.9%,其次是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占67.1%,这说明大多数信息消费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已经逐渐习惯通过搜索来查找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当信息需求被及时而有效地满足时,信息消费者更乐意去进行信息消费。另一方面,从信息有效供给来看,目前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信息平台的多样化与大众化(例如微信、微博),而且随着公众对信息公开透明呼声的高涨,以及与信息公开和保护相关法律制度的出台,信息市场的有效供给得到了逐步加强,信息消费者一般情况下都会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总体说来,消费者的信息消费需求随着对搜索工具的有效利用和信息市场的有效信息供给的不断补充,信息消费中无效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最后,公正交易与“经济机会主义”的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因为只有公正交易才能保持信息市场良性发展,有效刺激信息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所以这个矛盾必须解决。根据十报告的指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我国已经实施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并于2013年2月1日实施了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信息市场上的不合法、不公平、不诚信、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这对于树立公正交易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经济机会主义”和建立健康的信息消费市场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消除消费者信息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信息消费需求也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和对网络信息市场的监管力度还在不断加强,国内的信息消费市场与从前相比将会有更大的改观,公平、健康的信息市场秩序将会得到全面强化。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信息市场日趋法制化、多样化、公正化,更加有利于促进和刺激信息消费。这些进展一部分取决于我国政府对通过刺激信息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与决心;另一部分也是因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消费不自觉中已经占据了主导的消费地位,而需求与供给的“无形之手”也迫使信息市场必须自我完善以满足信息消费的巨大需求。

三、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是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消费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我国的信息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检索得到了规范化处理,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同时影响信息消费的潜在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消除,使信息消费结构更加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日趋改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信息环境逐步得到很大改善,信息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泛滥成灾。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中,能否快速有效地让信息消费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否充分彰显信息技术的强大,这不仅是对信息环境是否良好的考验,也是对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的考验。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的信息计算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管理和数据挖掘能力大大提高,并已经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和管理领域突显出重大成绩。例如:云计算促进了基于大数据的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这一技术在根据信息消费者的需求精准地给予满足的同时还为信息消费者推荐一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这种数据挖掘技术大大缩短了消费者的信息消费时间,增加了信息消费量,加速了信息经济的周转率,同时这也使信息环境更生态化、更智能化。

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建立,信息污染正在被逐步清除。虽然信息污染彻底根除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但是现在的信息生态环境与以前相比已经大为改观,对于信息垃圾的生产、制造与传播将受到明确的法律制裁,相关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颁布与制定填补了多年以来我国关于信息犯罪的空白,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彻底清除信息污染、净化信息生态环境的决心。例如对于信息安全问题、侵犯消费者隐私权问题、制造和传播垃圾电子信息问题、恶意广告、信息诈骗、电子病毒等问题,国家相继制定和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的法律决定和条款,并根据需要制订了相关法律来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发展,推进互联网法制化管理,为信息消费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

国内外信息差距正在缩小并将逐渐消除。信息差距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正如分析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时指出的一样,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差距还是很大,但是我们的进步也很大,说明我国在有效控制和缩小信息差距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国的信息消费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工信部已经明确2013年信息消费的扶持重点是:“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应用;引导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消费;加快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发展。”[3]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差距将会得到逐步缩小并逐渐消除。

信息障碍依然存在,但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很多。互联网用户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再也不是“大专以上学历占84.67%,高中以下学历仅占2.54%”的状况。[4]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网民人口达到了1.56亿,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网民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低学历人群,截至2012年底网民中小学及以下人群占比提升至10.9%。[1]这些数据对比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民中来,他们都是或者将是信息消费者,以前因为学历低不会上网、条件限制不能上网的信息障碍越来越小了。那么为什么信息障碍到现在还没有彻底消除呢?原因是,虽然我们国家网民人数已经达到5.64亿,但是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想在我国彻底消除信息障碍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信息消费的潜力,创造更好的信息环境从而逐步清除信息障碍。

信息冲突没有加剧,并且至少在中国近期内没有发生信息冲突的可能。有学者曾担心随着信息差距的扩大会在所难免地造成信息冲突,认为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国民之间。一般来说,信息差距如果任其发展是会出现信息冲突加剧的情况的,好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早已意识到信息冲突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例如,随着信息化的全球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并在逐步地深入发展,在全世界各大城市都已制定和开展了智慧城市相关的建设计划与实践活动,这些信息化的实践活动都在营造一种好的信息市场环境,减少了信息冲突发生的可能。从国家内部分析,不可否认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息鸿沟加剧的可能性会有明显不同。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会投入巨大的财力去帮助“信息穷人”,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去促进信息薄弱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如我国政府现在所制定的“宽带中国”战略,将重点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以此来扩大中国的信息市场、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信息消费潜力,通过扩大内需来带动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

四、进一步完善国内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的对策

通过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数据,对信息消费的支撑体系——信息产业、信息消费的交易时空——信息市场、信息消费的立足基点——信息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对我国的信息消费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存在于信息消费中的突出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主要矛盾也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和消除;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化发展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国内的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进一步完善国内信息市场与信息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在信息产业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尽快缩小和赶上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强对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的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在保证优质信息供给的同时,严厉查处垃圾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以确保信息消费的有效供给;三是加快农村全面信息化的进程,让广大农村人口使用网络更加便捷,同时开发一些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智能化网络终端,让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人群的信息消费更加简单化,从而彻底扫除信息消费的信息障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措施得到施贯彻执行后,我国将会形成更强劲的信息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扩大内需,带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10.

第9篇: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我国现阶段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形势

伴随着金融消费的发展,金融产品的受众面由原先单一的局部性高风险偏好的投资主体人群转为广泛的常规消费者群体。金融消费者,指通过在资本市场通过信用担保、进行金融产品、资金、金融服务等金融消费的活动群体。金融消费不同于普通消费,偏向略有家庭小幅度风险偏好度的发展性支撑的投资消费,换言之,对金融消费的选购赋有家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性质的经济方式,是随着个人消费需求逐步深化而形成的。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前暴露出全球金融监管漏洞,反馈出金融产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极易造成金融产品市场监管者和金融市场政策执行者在衡定具体的真实金融状态的困难。在另一种思路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透明度、公平度、预判度低弱化了实际需求能力的分析。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机构,通过实体和虚拟市场平台品种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了金融业务多样化,广度延伸至存贷、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多样化的发展轨迹。

基于金融消费者所从事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初衷并不仅仅是立足于一般性的个人或家庭的基础生活需要,而更多的希望增进个人或家庭的整体幸福度的跨跃式发展,金融消费品走入了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国家应给予其更多的保护来消弭风险,保障家庭居民式的提升整体福利的水平,维护金融稳定。

二、我国现阶段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核心法律概念不清晰

当前我国金融业所普遍存在的混业经营现象,互联网金融将网络平台为基点,推出了线上融资、支付、服务、中介等金融产品。再者,影子银行隐匿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性金融产品之中,消除传统金融服务的分界线,改变了金融服务业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印象。我国当前对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的核心法律概念定位不清晰。“金融消费者”与普通的消费者有何种区别,能否统一划归《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对“消费者”的扩大性解释或推进性解释具有理论上的争议。“金融消费品”的定义的适度性界定,既不能定义过于狭窄,又不能过于稀释消费品的金融特性。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行立法不健全

尽管已有《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证券法》、《保险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储蓄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地方性政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但该规范集中了维持金融机构的市场运行秩序上,欠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实可操作性。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概念能否拓展到金融行业,法律地位不明。各层级法律因立法机构、立法宗旨、立法保护法益等差异造成了我国当前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无法构成一个合理有序的法律框架。现有法律难以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

(三)缺乏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传统“一行三会”金融业监管框架中不存在独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该监管框架体系不能及时将金融市场主体身份的消费者纳入一个重要的位置进行保护。而在美国和英国则设有专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组织,美国则为金融消费者设立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 ,英国则专门设立了投诉专员办公室(OCC)和公开交易办公室等。相比之下我国金融消费者可以向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反映情况,但不具有投诉性质,即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体系中出现了无人监管的局面。

(四)其他配套纠纷解决机制不明确

金融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公待遇后,会迫切希望寻求在权益救济途径中获得矫正对待。金融消费品具有创新性、复杂性、专业性等特点,要求仅仅依靠常规性的司法保护,难以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在金融市场的合法权益。司法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诉讼时间长、诉讼费用高、难以举证、商业性秘密的保护性欠缺等特点,因此应当切实转变为司法、仲裁、调节等多种纠纷解决机制并存的多元化矛盾疏通方式。

三、我国现阶段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的具体对策

(一)明确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核心法律概念

明确金融消费市场中“金融消费”、“金融消费者”等各种专业性法律调整对象的名词释义,区分金融消费与普通生活消费的差异性。细化《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证券法》、《保险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储蓄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涉及“金融消费者”等相关的法律解释。

(二)健全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框架

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框架,链接固有的金融消费行为的法律调控所导向的各类法律法规,形成层级分明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将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纳入立法框架体系调整中,实现原则性条款和操作性条款并行整合原来金融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专门法律法规。立法上区分一般消费和风险性投资的关系,

(三)构建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我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保监会保险消费者保护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业已成立,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如何进一步构建更为独立的专门性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整合三家保护机构,构建在监管上独立、行为上负责、机构上明确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形成对金融消费者的有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