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子欢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黄宇曦
早上一醒来,我就对妈妈大囔大叫:“妈妈!给我买几张卡纸啦,我要做手工!”妈妈醒了,对我说:“哎,给你买就是啦!那样大声叫什么呀?”“耶!”我欢呼起来,把被我们称为大懒虫的爸爸都“耶”醒了。
上午十点整,妈妈就带我出发了。我边走边构思这次做手工的内容。我想啊,想啊,构思完了小商店还没到。好不容易到了商店,我一眼就看中了红、黄、蓝、绿、粉这几种颜色的卡纸。
关键词:环氧树脂 ,优点 ,无缝平滑, 耐腐蚀
中图分类号: O63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 upgrade, updates and product technology elevated levels of added value, will be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production and storage conditions of environment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the epoxy resin view of the ground surface use more and more. And the view of epoxy resin ground construction costs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 is cheap,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relatively simple, is also one of its m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process can also see epoxy self-leveling floor also has a broad market space. Epoxy self-leveling floor is epoxy resin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 and then through the add curing agent, no volatile active diluents, additives, pigments and fillers and makes up to a high performance without solvent in the role of coating were treated the ground level ground of surface to form a layer of film. After such a process after the ground,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beautiful, wear resistance, chemical resistance and good overall good character, etc.
Keywords: epoxy resin, the advantage, seamless smooth, corrosion resistance
一、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优点缺点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是由高性能环氧树脂为主剂和固化剂等组成,配合专用机具及辅材,经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而形成的一种彩色度好、整体无缝的工业地坪。
1.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优点
①.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整体性好、无缝平滑、清洁简单方便和完全不起灰尘,可满足电子、试剂制药等对工业厂区和库存区域洁净度要求高的企业。
②.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颜色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可任意选择和自由搭配,使生产区域和储存区域美观度极佳。
③.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是由高性能的环氧树脂为主剂以及及固化剂等组成,起到了防水、防潮、防尘、防渗的作用。
④.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强度高,耐磨性突出,有非常好的承重能力;还有比较高的韧性,即使受到严重的撞击,也不会起层和有开裂等现象发生。
⑤.抗化学品的腐蚀性比较好。
2. 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缺点
①.地下潮气对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比较紧密,中间的间隙比较小,就会让潮气不能挥发到空气中,一旦潮气日积月累就会造成地面鼓包,从而破环地面的平滑和感观度。
②.虽然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强度比较高,不惧撞击和能承受一定的重压,但是极易划伤,特别是刀片或者螺丝钉等器物。
③.耐候性不强,尤其惧怕高温,一旦长期高温,极易引起脱色和起层现象的发生。
二、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原料以及性能
1.环氧树脂涂料性能
作为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施工的主要材料,环氧树脂的性能十分重要。影响环氧树脂主要性能的指标是它的型号和分子量数值。其原因就是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极性高而不易水解的脂肪族羟基和醚键。为了便于施工、保证地面成型质量及延长地面使用寿命,需根据施工条件以及温度和湿度,选择相适应的环氧树脂型号。
2.关于固化剂的性能分析
固化剂的选择对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表面形成及其状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选择过程中,固化剂的粘稠度应比较低才行。在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施工中,涂料使用后,要做到一次性成膜的理想效果和短时间内固化后有比较好的感官效果,固化剂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达到完美的最佳镜面效果,就要使用两种或者两者以上的固化剂进行复合配制才行。在对固化剂复合配制的同时,还注意加入抗白化和抗水斑的成分在里面。
3.颜料的选择
在颜料的选择上,首先要根据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的主要功能出发,选择那种耐化学品腐蚀和对季节气候温差适应性强的无机颜料,如:钛白、氧化铁红、氧化铬绿等。其次是从颜料对涂层的稳定性的保护作用出发,选择那种使涂层机械强度、耐磨性和遮盖力比较强,而且还能减少环氧树脂固化时的体积收缩,并赋予涂料良好的贮存稳定性的颜料。最后是根据厂房和库房的设计,选择颜料的颜色,以达到是厂房和库房的视觉上更加美观。
4.助剂的选择
1 病例介绍
患者,杨某,女,56岁,农民。1周前因秋收农忙劳累始发热、乏力伴下腹部疼痛逐日加重,1小时前突发剧烈腹痛随即昏迷送入我料。于2009年9月3日以“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急诊收住外科。查T41.7℃,P114次/分,R21次/分,BPl0.66/6.67kPa。发育正常,消瘦,神志昏迷,被动。全身皮肤干燥,皮温高.粘膜无充血及黄染,淋巴结不肿大,头颅面部正常,毛发花白无光泽,五官端正,气管居中,颈无抵抗,肝颈回流征(-)。胸廓对称,呼吸浅而弱,乳房萎缩。肺(-)。心尖搏动于左第四肋间锁中线内0.5cm处,心界大致正常,心率114次/分,律齐、心音弱,未闻及明显杂音。周围血管征(-)。腹无膨隆及静脉曲张,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肾未及,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不明显,肠鸣音亢进。四肢湿冷,无水肿,余(-)。辅助检查皿常规Hb15.8g/l,WBC19×109/L、N0.93、L0.07;尿常规蛋白(+),WBC(-)、RBC(-)、尿比重1.026;EC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劳损;胸腹透视未见异常体征。请妇产科会诊,外阴、阴道、宫颈萎缩,阴道无分泌物,后穹隆不饱满,宫颈及后穹隆触痛明显,双合诊因板状腹子宫附件不清,考虑阳性特征与腹腔器官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所致,同意外科腹探查。在积极抗体克等术前准备完备后行剖腹探查求。开腹见大量褐色脓血性物于腹腔中,恶臭。肠管及肠系膜充血、水肿、附着脓苔,肠管多处粘连。按顺序探查肝脾肾正常。胃肠阑尾无穿孔,即探查盆腔。见子宫与肠管粘连,左侧附件与盆壁粘连,右侧附件呈褐色。子宫如孕2月之大小,宫底有直径约5cm大小之破口,边缘不齐附着脓苔。子宫左侧壁也有一处2cm大小之同样破损口,宫腔有褐色脓液溢出。外妇科联合手术,分离粘连,切除子宫及双附件后关后腹膜,查无渗出注入低分子右旋糖苷200ml关腹,手术顺利。术后继续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切口化脓延期愈合,住院40天痊愈出院。
2 结果
术后诊断,自发性子宫穿孔,弥慢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病理珍断(包医病理号881863),子宫湿性坏疽合并穿孔,慢性宫颈炎,输卵管慢性炎,卵巢萎缩纤维化;细菌培养,取腹腔脓血性物作培养为变形杆菌。
3 讨论
3.1坏疽为组织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感染的腐败菌常见梭睃形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奋森氏螺旋体等。本例却为变形杆菌感染。变形杆菌是肠道菌群里的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亦属腐败菌,它们大多数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存在于有机物丰富的土壤和水内,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只有当宿主机体状态改变或细菌进入肠道以外的部位才可引起疾病,故为条件致病菌。本例患者有田间劳作史故可考虑感染了土壤或水中的变形杆菌,也不排除感染肠道的变形杆菌,因该患年老体弱,劳累过度,加之农村卫生条件差为变形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湿性坏疽常发生于动脉静脉同时阻塞的四肢或与外界相同的器官如肺、肠、阑尾等,子宫湿性坏疽罕见。临床报道有产后产气英膜感染的产褥感染、人工流产所致气性坏疽。动脉阻塞同时有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器官淤血水肿正适合于腐败菌生长,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一些有毒的分解产物及细菌毒索被吸收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腐败菌感染加上空气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继发变化的结果出现褐色、黑色的特殊形态变化是由于坏死组织被腐败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铁相结合形成的硫化铁所致。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
3.3该患子宫动静脉同时受阻是如何造成的呢?术后笔者详细询问了患者病史得知其绝经后6年始白带增多,近3年来自带如脓,量多,一直羞于治疗。根据患者这一病史,结合病理回报充分证明患者患慢性盆腔炎多年导致子宫内膜炎及宫体炎。宫颈的慢性炎症引起宫颈粘连闭塞阻碍宫腔炎性分泌物排出而造宫腔积脓。子宫变大变软,宫体炎性充血水肿,子宫血管淤血阻塞,此时合并腐败菌感染,病变进展快,炎症较弥漫,子宫组织坏死液化缺损引起自发性穿孔。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B超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正确率;假阴性率
据相关调查[1]表明, 目前, 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临床并不少见, 且发病率逐年升高。EP患者子宫因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导致内膜腺体、纤维间质呈增生隆起, 形成带蒂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异常出血, 且常伴有腹痛、不孕等,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并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正因如此, 临床极为重视EP的诊断、治疗, 目前, 随着技术、仪器、理念的逐步发展, 临床已有多种诊断方式, 如B超、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等。相关研究[2]表明, B超诊断EP具有多方面优势, 诊断正确率高, 且无创、损伤小。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诊断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室收治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且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患者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3.9±11.2)岁, 入院前病程1~37个月, 平均病程(17.9±9.7)个月, 其中绝经患者27例, 不孕9例;80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EP, 且未合并子宫内膜癌等相关妇科疾病, 均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严重颅内损伤及腹部损伤、精神类疾病。
1. 2 方法 80例患者检查前均排空膀胱, 本研究使用B超仪(日本Aloka SSD-1100扇扫超声仪)行腹部B超检查及阴道B超检查, 设置探头频率3.5 MHz。检查完毕针对术中是否引起疼痛以及操作时间、简便性等多方面进行满意度评价。
1. 3 疗效评定标准 B超下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突起, 多数呈强回声, 也可呈中、低、不均匀回声或者蜂窝状回声[3]。
2 结果
2. 1 80例患者B超表现 经检查患者月经前后子宫内膜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厚, 1.2~2.4 cm不等, 可探及呈舌状、状等实质不均匀的回声光团, 单个、多发均有。
2. 2 诊断结果 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B超检查, 73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正确率为91.25%, 假阴性率8.75%。
2. 3 满意度调查 80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 进行满意度调查后发现76例(95.00%)对检查简便性、无痛操作等较为满意。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临床常见, 为临床常见病、高发病种, 子宫内膜基底层、间质增生[1]。相关研究[4]表明, EP发生机制可能与机体炎症性疾病、分泌代谢紊乱等相关。部分研究从基因学方面进行, 分析绝经后妇女发生EP可能与某些基因的表达过度具有相关性, 但仍未明确。EP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腹痛, 部分患者不孕, 调查显示, 部分患者并无阳性体征出现。阳性体征的缺乏常导致患者重视不足, 耽误诊断、治疗。长期、慢性失血常引起患者贫血, 出现贫血貌, 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 长期的求医问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并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不孕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目前, 临床极为重视EP的诊断、治疗, 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细致研究。以往, 部分学者认为子宫内膜产生息肉多由于慢性炎症或者机械性因素所导致。但随着国内外对EP研究的深入, 结果发现雌激素在息肉的发生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内膜雌激素受体并不唯一, 局部内膜雌激素的过度分泌导致息肉的发生、发展。
正确的诊断对EP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随着理念、技术、仪器的逐步发展, 临床已有多种诊断模式可供应用, B超、宫腔镜、诊断性刮宫等临床均有所应用。宫腔镜、诊断性刮宫为有创操作, 术中疼痛刺激、情绪波动等变化均对患者有所影响, 尤其对于机体衰弱、年龄偏大、合并危重疾病患者, 操作风险尤为加大。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患者对诊断的不了解而导致的情绪紧张、恐慌常造成严重的心血管反应, 如心率增快, 增加心脏做功, 增加心脏负担, 血压升高,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风险, 不利于维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B超检查具有无创、无痛的优点, 可有效避免疼痛引起的一系列风险, 且操作简便、检查时间短, 对患者心理改变影响较小, 有利于老年患者维持安全, 另外, B超检查对子宫内膜无损伤, 不同于刮宫等检查方式, 有效避免了因刮宫等有创性操作造成子宫出血。B超检查还具有费用便宜的优势, 相对于宫腔镜, 其费用更为实惠, 对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4]。本研究中采取B超检查, 结果发现, 子宫内膜息肉多呈现舌状、状、桑葚状实质不一的光点、光团, 且与内膜分界清晰, 部分患者可见蒂与宫腔壁相连。经分析, B超检查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73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正确率为91.25%, 假阴性率8.75%, 可见B超诊断正确率较高, 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小红.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中国乡村医药, 2013, 20(13):56-57.
[2] Martínez-Rubio MP, Alcázar JL. Ultrasonographic and pathological endometrial findings in asymptomatic postmenopausal women taking antihypertensive drugs. Maturitas, 2003, 46(1):27-32.
[3] 钱沁佳.宫腔镜和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10):1661-166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策略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分析
1.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概念的理解
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I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广义的电子商务指通过各种的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如:联网的银行系统、民航售票系统、海关报关系统等。
供应链管理(SCM)强调各个企业专注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通过供应链的组织和协调,形成更强的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模式面对的是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它以多品种、变批量生产代替大量大批生产,采用可以快速重构的生产单元构成的扁平组织结构,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协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结构,注重发挥人的创造性,使企业之间实现“共赢”。
1.2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都是一个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的价值增值过程,电子商务是在一个新兴的、效率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上构建的一条虚拟供应链,实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在流程上,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从采购到交货均高效的操作的过程。电子商务将供应链管理上各自独立的业务流程连接起来,成为整个供应链的粘合剂。
2.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2.1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
传统的供应链是一种串行的多节层级系统结构。这一结构的多层级决策机制对传递到上游供应商的市场需求信息必然产生扭曲放大,增加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成本,并且市场响应迟缓,缺乏必要的敏捷性。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后,发展成为一个由产品制造商、原料供应商、商品零售商等在内的多家商家构成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网状结构)。
2.2对供应链运作模式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连接买卖双方的线行业交易市场的出现,也使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与过去关键产品或服务需要依赖于少数甚至单一供应商的传统运作模式不同,借助电子商务市场,一家公司可以通过竞标,从数百家供应商中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合理配置生产能力,广泛利用网络虚拟资源,快速、动态地进行供应链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协同。从而在整体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同步的电子供应链运作模式。
3.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电子商务问题
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对内进行高效管理,对外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网络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网络应用还不够普遍,金融电子化程度还不够理想,加上观念和制度的制约,在我国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电子商务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等方面。
3.2传统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正在改制中,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起步不久,还没有全面推开,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不仅买方市场没有这方面得要求,大部分卖方市场也不想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和产品。信息行业的媒体把电子商务炒得很热,但是企业和商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认识上的错误导致行动上的迟缓。
3.3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共享是企业之间实现协同运作的关键。信息共享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在单独作战,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各项职能和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信息共享问题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供应链运作的效率。
3.4库存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用信息代替库存,也就是企业持有的是“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只有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交付实物库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持有库存的风险。但是,“虚拟库存”如何应对随即的市场及时需求,库存的“实效性”问题受到严峻考验。
4.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策略
4.1加强电子商务的推广力度,注重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框架还未完善。对于企业来说,从事电子商务有一定的风险,企业难免存在种种顾虑,这就需要政府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扶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在税收、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的风险,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离不开这方面的专有人才。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国家应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在公众中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各高校应高瞻远瞩,加强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缓解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
4.2建立信息共享的约束—激励—协调机制,规范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
在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企业与合作商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而合作商还与企业的竞争对手之间进行一定的信息共享,这就存在信息泄漏的风险。这时就要与合作商之间签订契约时,要明确规定信息共享的层次和范围,包括对泄漏信息的处罚等其他一些约束机制。为了吸引供应链合作企业参与信息共享的协作,必须建立多阶段、长期的共享制度和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政策。在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时,经常会产生道德风险、信任危机、利益分配问题等,供应链企业之间应在一定的协商机制指导下,来解决上述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信息共享的约束—激励—协调机制。
4.3构建E—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传统买卖的模式,改变了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雇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电子商务的投资在竞争中保持优势,Internet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同步协作提供了集成的途径,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时,E—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E—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势:一、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二、保持现有的业务增长,拓展新的业务增长。三、有利于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
5.结束语
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具有很大的优势。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需求的预测和计划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利用电子商务构建的E—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将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客户联系在一起,使供需双方在最恰当的时机得到最实用的市场信息,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文琴.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田梅,宋朝霞.浅谈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J].科技创业周刊,2005,(04).
[4]朱晓妹,林井萍.电子商务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04).
[5]马丽君,何有世.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J].商业研究.2004,(23).
我看过许多电视节目,有《熊出没》,有《喜羊羊》,还有《白雪公主》,其中我最喜欢《白雪公主》。
我最喜欢的公主是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很漂亮,还很善良,她还帮助别人。以后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区一小一(7)班
方梓颖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可行性
一、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环境公益诉讼相对与传统的三大诉讼而言,具有其典型特征,诉讼的主体特殊、内容也具有专门性,是一种新的诉讼形式。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任何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公共权力机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行为有使环境遭受损害或者有侵害之虞时,任何公民、法人、公众团体或国家机关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讼的制度。
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探讨
(一)学界对原告的范围主张概述
基于环境权的理论,学界很多学者都认为享有该项权利的主体都是公共环境的维护者和受益者,都有权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另外,许多学者认为环境权具有公共利益属性,因此他们提出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范围更为广泛。
从学界来看,学者们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范围存在争议,但无一例外,他们提出的有资格原告并非唯一主体,基本包括了公民个体、法人、公众团体和国家机关等主体。
(二)对地方法规的考察分析
从立法层面来看,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环境权,更没有专门的立法来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规定。但通过对全国各地地方立法实践的考察,发现有不少省份都制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和专门性的指示,如贵州、云南和江苏等省。这些省份的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示中多倾向于主张检察机关、社团组织、环保部门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才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
(三)对实践案例的考察分析
吕忠梅等教授在《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诉讼裁判文书为样本》一文中写到仅2006年全国进入司法程序的环境案件就多达2418件。这些案例中有很多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实践中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进入诉讼程序的一般都是检察院、行政管理部门和环保部门,公民个人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进入司法程序难度比较大,法院一般也不予受理。
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诉讼权能优劣分析
通过上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的考察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主要有公民个体、营利性法人组织、非法人团体、检察院和环保部门。此外,对于自然物、环境保护部门以外的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后代人等主体不易作为当前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下文将从现实可行性的角度对下面几类适格原告的资格作简要分析:
(一)公民个体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第 6 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可以看出我国的公民个体享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是没有疑问的,但公民个体的财力、举证等问题使其现实行使权利的难度很大。所以当前司法实践中受理这一类原告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很少。
(二)营利性法人组织
法人组织作为市场主体,必然也享有环境公益诉讼权,并且法人组织在人力财力上一般也有相当的实力,能够担负的巨额诉讼费用。但是,法人组织大多具有营利性。所以苛求法人组织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现实中可能性不大。
(三)非法人团体
这一类原告一般指的是公益性组织,如环保NGO组织和中华环保联合会等组织。由于这类主体具有公益性和专业性,如果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必然能够很好的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但当前我国的非法人团体组织过多的依附于政府部门,因此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当前我国的非法人团体组织还不宜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最佳选择。
(四)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作为我国独立的司法部门,可否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学界有反对也有赞成的声音。本文认为检察院更多的是负责监督职能,并且检察院自身也有专业性和专门性等条件的限制,所以检察院只能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才可以作为原告。
(五)环境保护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我国的环境保护监管者,有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追究违法责任。但由于行政手段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全面保护环境公共利益,所以应该赋予环保部门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有学者认为环保部门作为原告难免有怠于行使职权、难以独立行使职权、剥夺了其他原告的选择权等弊端。本文认为:由于行政职权具有局限性,很难完全保证环境利益不受损害,因此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非都是因为怠于行使行政职权;并且环保部门可以采取跨区域诉讼管辖保证独立性;在同一破环境的侵权案件中,有资格的原告都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所以环保部门行使原告诉讼职权不会侵犯其他原告的选择权;并且环保部门的专业性强,提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诉讼成本。因此,环保部门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不存在问题的,也确实具有可行性。
四、总结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国民的公共意识和能力不足,营利性法人具有趋利性,团体组织发展不完善,难以堪当重任,检察机关的范围受限的局面下,环境保护部门具备专业的技术和专门的人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取证、承担责任能力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选择其为首要的诉讼原告。而非法人团体和组织只有在将来发展完善之日,才可以委以环境公益诉讼之重任。
注释:
[1]本文并无意否定其他原告的适格性而主张原告资格唯一论,而是基于我国当前环境公益诉讼现状,从原告的可行性角度得出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优主体的结论。
[2]朱晓勤,何锦龙.中国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与展望[J].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3]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诉讼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4).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全球石油资源状况
根据《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1年。就全球而言,世界石油产量增幅远远高于石油需求增长,其中前者为3.8%,后者为2.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在近5年一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09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1750亿吨,增长了近300亿吨,但其增长速度波动较大,在2002年出现0.3%的低增长后,2003年和2004年分别保持了17.6%和4.4%的高增长率。但2005年增长率又严重下降,仅为0.9%。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在2001-2004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9万亿立方米上升到2004年的172万亿立方米,增长了近30万亿立方米,特别是2004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长率高达10.3%。但在2005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出现了负增长,减少至171万亿立方米,减少了1万亿立方米,增长速度为-0.5%。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据现有统计,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38%分布于中东地区;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最少,不足4%。此外,全球有待发现的经济可采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所占比例约为30.5%;其次分布在前苏联、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均在10%以上;而亚太和欧洲地区分别占5.5%和3.9%。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4个地区。
未来全球石油供应对中东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目前,世界石油出口总量22.9 亿吨,其中中东为9.5亿吨,俄罗斯3亿吨,分别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41.5%和13.1%。但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石油出口增长的空间有限。预计到 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
全球石油资源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油气杂志》的评估,虽然2004年世界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上年变化甚微,但相应于全球对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世界石油实际产量为35.5亿吨,比上年的34.25亿吨增长了3.6%,保持了上年世界石油产量4%的增长势头。
从地区来看,石油产量涨幅最大的地区是非洲,达8.2%。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产量居非洲前几位,已非常接近欧佩克给定的产量限额。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了7.7%,中东地区的产量增幅达到6.5%。西半球国家和亚太地区的石油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西欧国家的石油产量下降了6.3%。
石油产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其中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增长了8.6%和3.2%,俄罗斯产量增幅较大,超过沙特阿拉伯居各国之首。中国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1%,仍居世界第5位。美国由于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虽然石油产量下降了5%,为2.7亿吨,但仍居世界第3位。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在未来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近年来,国际油价走势出乎预料,连续3年在高位震荡。究其原因,主要是突发事件或周期性因素影响短期供求关系,而不是总的供应不足引起的。就未来20-30年石油供应形势看,资源不会成为全球石油供应的限制因素。未来石油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成本和价格及受此影响的石油投资。
全球石油资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5-2004年的20年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迅速,增速达到了4%,直接带动了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情况是,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达到8240万桶,较2003年增长260万桶,其增幅高达3.3%,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石油消费增长当中,欧洲石油消费呈缓慢下降趋势。北美地区呈缓慢上升趋势,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加快,石油消费激增,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6%,2004年,十大石油消费国当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1.98%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1.83亿吨,比2000年增加13亿吨。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将从现在的10亿吨增加到15亿吨左右,原油年产量将下降到3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2亿吨,亚太地区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内环境分析
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其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4年间中国原油每年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进一步反映出原油及其制成品在中国化工等基础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但石油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也远远大于煤炭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和供应是否具有合理的价格,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潜力
据统计,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预计今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与上年持平;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约25亿吨,仍居世界第12位;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5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比上年上升一位。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150亿吨,现已探明的65.1亿吨,有待探明84.9亿吨。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于第11位和第10位。我国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12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6%。
综合分析我国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在未来15到20年内,我国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仍可保持在1.4到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从全球和我国历次油气评价结果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勘探投入的增加,勘探认识的深化,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将不断增长。
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发电及运输行业的油品需求量激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给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施加了新的压力。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石油消费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所必须承担的潜在成本。2004年以来,在国际原油价格创高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量仍然大幅增加。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1.17亿吨,增幅达34.8%,其中45.4%来自中东,28.7%来自非洲。
我国石油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长到2000年的5.2-5.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将由目前的2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2000-2200亿立方米。 据估计,受国内石油资源的限制,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2.4亿吨,2020年将增加到3.2-3.6亿吨。2010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对我国石油资源战略的建议
建议一: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
建议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议三:限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油耗产业,鼓励国内高油耗企业“走出去”。
建议四:一是要积极而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建议五:研究加强与产油国全方位合作的总体战略,并针对产油国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方案,提出一批合作项目。
建议六:一是建立形式多样、配置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安全需要,并建立油田储备和产能储备制度;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按照石油短缺达到进口量的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应对方案。
建议七: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环保投资;工业废气;减排;影响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22
0 前言
近年来,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环境问题的困扰,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环境问题的出现,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而且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不便。环保投资以其自身科学性、合理性等优势,成为政府控制工业废气减排的有效方式,加强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产生影响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其积极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1 环保投资概念界定
现阶段,就理论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概念并没有明确规定,学者对概念各抒已见,但多数学者认为一切形式的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都是环保投资,环保投资的主体不仅限于政府或者企业等主体,更是整个经济社会积累的基金用于该方面的投入都可成为环保投资。
2 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产生影响分析
笔者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我国工业废气排放的总效应划分为规模、结构及技术三个方面效应,并通过构建实证回归模型,研究得出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产生影响如下:
2.1 环保投资增加,工业废气规模效应降低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在特定时期内,资本存量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用于实际物质的产出;第二,治理工业废气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物作为经济发展的特殊产出,对人类社会发展将会产生消极影响[1]。随着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作为其附带产品也会随着增加,治理工业废气的环保投资将会对实际产出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得实际产出产生的附带产品,即工业废气等污染物的减少。由此可见,环保投资增加能够降低工业废气规模效应。
2.2 环保投资增加,工业废气结构效应增强
就经济结构来看,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企业数目与性质的变化。企业能够在治理工业废气方面增加资金投入,表明其具备治理污染的能力,随着对工业废气的有效处理,企业将逐渐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的同时,污染产业也会逐渐被市场淘汰,清洁产业将在整个市场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治理废气的环保投资主要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受到不同产业特点的影响,第三产业污染排放密度最低。由此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能够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最终实现通过结构的变化提高环境治理有效性。
2.3 环保投资增加,工业废气治理技术效应增强
技术效应是治理工业废气的环保投资增加最直接的表现,环保投资增加能够使企业获得政府资金补贴,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人才及新技术,新技术参与企业工业废气质量,不但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减少企业工业废气产出,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排放密度。根据LMDI分解法分析来看,规模效应在总效应中占比较高,而当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技术效应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保护目标[2]。综上所述,环保投资对于工业废气的减排具有积极影响,前者增加能够促进污染物减排,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投资速度应结合GDP增长速度,以发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积极作用。环保投资的出现,一方面,能够缩小经济规模实现污染物减排;另一方面,使得产出中消费份额减少。基于对二者之间关系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够过度追求高经济增长,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以避免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 相关建议
根据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产生影响的研究,为了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协调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针对工业废气的减排,环保投资增长速度应快于GDP增长速度,只有这样,经济规模扩大产生的污染物,才能够在环保投资控制范围内,避免经济快速增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仅如此,由于影响产出的因素较多,单纯依靠治理工业投资对经济规模挤出的影响较小,需要适当扩大环保投资规模,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工业废气减排目标。
3.2 加大对研发投入,引进新设备、新技术
在研究中,不难发现,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环保投资的重心应放在技术研究方面,研究和创新更多新技术、新设备,对现阶段工业生产产出的污染物进行针对性研究,投入新设备、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使污染物经过二次加工转化为绿色产出,最终实现对环境的保护,优化人们生活环境[3]。环保投资对于污染物减排的技术效应是具有直接性。所以,政府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主体,应将技术研发作为环保投资的关键点。
3.3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计划经济模式下,经济增长方式过度追求数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治理。而产业结构作为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应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优化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动第二产业朝着第三产业过渡,从而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
4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环保投资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充分结合经济增长速度,适当增加环保投资,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提高污染物处理有效性,使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参考文献:
[1]彭熠,周涛,徐业傲.环境规制下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GMM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3(08):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