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SRTP训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适应湖南省经济的发展,我校于2002年开始筹建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专业建设,本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逐渐成熟,形成了理工交叉、工科特色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一套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体系。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1学科定位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办学专业,或者说是侧重工科、工管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

1.2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既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工程科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学习、实验技能训练、工厂实习及参加科学研究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或到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经营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1][2]。

2专业建设具体实践

2.1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体系

十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与修订,基本上每年修改或重编一次教学大纲、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根据学科发展,以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在听取广大教师与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学小组及系、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后精心制定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有特色、有措施。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围绕“突出具有工程知识背景,又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知识”这两个基本出发点。实践证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3]。

2.2制定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教学计划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充分考虑了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了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毕业生具有对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工厂工艺设计、组织生产生物工程产品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2013级培养方案与2010级相比,具有较大的改变,在总学分下降8分的情况下,选修学分反而提高了4.5分,使选修课程的学分与总学分的比例从18%提高到近22%。通过学分的调整,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以前开设课程较少,专业方向单一,特色不明显,通过近5年来不断对选修课程进行整合,到2013级为止,新增了8门选修课程,并将选修课分类成2组研究方向,如生物化学工程、生物制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选课自由度,使他们能充分按自已的个性发展[4]。

2.3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并能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向教学内容渗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内大环境下,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以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学科发展与教学需求;通过引进、送出去培养等方式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生物工程系的学科队伍是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的队伍,同时也是一支富有合作精神、年富力强、战斗力强的队伍。目前生物工程系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教学、科研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高达90%,平均年龄为41岁。生物工程系十分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10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以及一批省部级基金、攻关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近3年来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

2.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SRTP训练

2.4.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培养学生独立组织、完成实验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为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好基础。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在课程、实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对本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切实了解和体验到整个生产过程,达到实习教学效果。专业制定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生产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大纲。在实习前,由学院统一安排所有专业的实习时间、内容、要求等。实习指导教师按大纲制定出详细完善的实习计划,对实习的目的、要求、内容、考核、纪律等都作明确的规定。在每次联系实习时提交给实习工厂,以使实习按计划进行。实习结束后,教师提交实习小结,学生提交实习纪录本。

2.4.2专业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实验室设备精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求。专业实验教学人员力量强,在带好常规教学实验外,注重专业实验室建设。认真制定实验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专业实验对本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专业实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室目前共开出专业实验8个,均为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开出的所有实验课程均有实验指导书,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不断补充和改革[5]。

2.4.3SRTP训练

我校针对二、三年级学生推出的大学生科研究训练计划(SRTP),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从第二期开始至第七期专业教师和学生共立SRTP项目15项,据不完全统计有40名以上学生参加该项训练。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积极性高,近年来获得校级及以上奖2项,4篇。我们采取的举措有:1)安排学生参与到本系的科研中锻炼,邀请本科生参加研究组的的专题学术研究讨论会。2)在一些专业课中布置大型作业,经过教师的评阅后,在课堂上由教师或学生本人作报告,教师组织同学点评与讨论,由此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提高文献综述和表达能力,营造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学习氛围。3)实验室对本科生全天候开放,平时可以在教师或研究生的指导协助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2.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目前专业课程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生物工程专业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进行改革、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创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已经达到100%,其中讨论课、工程设计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教学课达到3门。

2.6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管理

我院对毕业环节非常重视,首先在选题上要求更多注重前沿性、实用性与创新性。根据选题原则,先各自上报论文题目及容纳学生数,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填报,在毕业论文(设计)前一学期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提前作好准备。近3年来,学生选做的毕业论文题目95%结合课题或生产实际,部分与SRTP项目、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结合。在每年的毕业论文进行过程中,学院督导组随机抽查5%~10%的学生,着重检查学生是否按照学校和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进行工作,如完成文献综述、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教师情况。后期论文撰写答辩,各专业制定统一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研究水平、独立完成工作能力等进行考核。今年学院还专门下达了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鉴于院、系管理到位,近5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在论文复评中没有出现不符合原等级的论文。

3专业建设的体会与讨论

经过十年来的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已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体会如下:

3.1突出过程工程背景的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明显差异在于生物工程更强调工程概念,必需培养学生理解与掌握“过程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是培养具有工程知识背景人才的基本点。因此,我们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点来制订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规划,制定培养方案,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落实教学计划。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改革证明,坚持这一方针符合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也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吻合[6]。

3.2高水平科研工作是教学与教研的基础

及时将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和教材中是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现此过程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们长期坚持安排有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相近课程的主讲教授。加强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同时,利用我校多学科优势,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于进一步增强科研活力、开辟新的课题或研究方向、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始终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将新思想、新成果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基础与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宝华,刘伟,齐志广,等.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3(6):131-135.

[2]张超,张健,侯茂,等.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343-11345.

[3]杜志强,沈秀丽.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40-41.

[4]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5]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7-79.

第2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15级新生实行大类招生,使用新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践部分除了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之外基本使用都是综合实验,加上教育部一直以来都要求高校加强实习实践育人,作为我校生物工程基础专业必修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一、明确实验课程地位

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后将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但是还是没有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因此微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也被忽略了,所以应该将实验课列为单独的实验技术课程,使得教研室全体教师都明确考试大纲,进行独立的课程建设,网站建设等等。同时使教师对实验教学更加引起重视,使得教师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拓展思路和进行实验指导。也是学生对实验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平衡和提升,以至于能够很好的完成后面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验证微生物学讲授的理论内容,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实验兴趣低下、验证实验过多等,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低,缺乏规范,受到忽视。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也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参与实验是被动的应付,对实验缺少主动思考,对遇到的问题缺少分析或仅进行简单的分析。而随着单独设课的实施,我们还引入多媒体技术,加上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甚至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一个以微生物实验为平台微信群直接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的讨论,这样就能解决了以上问题且从而还能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成效。

三、实验项目改革

从事微生物的研究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包括经典的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显微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染色技术、各种微生物培养特征及形态特征、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计数等。其次,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按大类招生后实习实践课基本都是综合实验,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实验能力。因此,学生在完成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后,结合我校实际条件和教师研究方向开展小型综合性实验,教师给出数个10个学时左右可完成的题目,学生自己设计,经和教师讨论确定可行后作为实验题目,题目要求要用到前面的基本实验技术,如八角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转化茴脑的初探等,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4-5人。由小组写出实验方案,所需试剂仪器等等等。小组独立完成,教师跟进指导。这实验期间要求学生节省耗材,爱护仪器,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查。

四、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微生物实验课成绩仅反映平时上课考勤和实验报告情况,而实验的过程没有体现,且实验是每个小组4个,部分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或应付式的完成了实验。因此,我们要求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并要求每一次实验的原始数据要老师检查并签名;实验结束后分析整理结果、上交实验报告。而且还要引入实验考试:包括口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均以抽签取题的形式,口试内容涉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等内容;实验操作考试在规定时间内对某个实验部分操作考试,如大肠杆菌的简单染色等若干操作。我们对微生物学实验考试按这个方式进行了两年的试验,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这样实验实验成绩就是: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平时操作等内容,占3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包括口试、规定操作等内容,占40%。以上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学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J],2005,32(4).

[2]谭海刚,李静.基于大类招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

第3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追梦――各具魅力的研究院校

几十年来,为了人类医疗水平的提高,生物医学工程的追梦人坚定地做项目、搞科研,研发出一个个新的医疗技术,更培养了一代代的生物医学人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院校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从最初建立院系学科到分专业发展科研,再到如今培育人才做实际项目,每一步都走得精彩。

重点名校

清华大学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理工科高校,清华大学的教学科研资源得天独厚,生物医学工程系也不例外。该系强大的师资力量不可小觑,教授就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研究院院士。另一方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硬件设施优越。院系所在的医学科学楼拥有7个科研实验室和4个教学实验室,各实验室设施齐全,更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供师生研究所用。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自创立以来,在医学信号处理、生理系统建模仿真、超声成像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系统地研究,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神经工程、分子影像等新兴方向有明显特色。毕业生中既有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也有国内医疗仪器产业的领军人物,更多的是国内教学、科研、国防及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总数在30人以内,具体到校内校外是1∶1的比例,考研招生的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建于1979 年,同样是我国最早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院校之一。正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起步早,发展也较为成熟。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旨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及临床医学发展需要,重点建设生物医学仪器、神经科学工程、医学影像信息、生物纳米材料4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端研发人才。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实施精英式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导师制,进行全方位的导航。学生入校后,一、二年级夯实数理生基础及专业基础;三、四年级根据领域方向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拓展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方式让该学科的毕业生更出类拔萃。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各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表

专业名称 报名

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生物学 319 53 6.18∶1

化学工程与技术 43 9 4.78∶1

生物医学工程(83100) 95 30 3.17∶1

生物医学工程(430131) 8 21(含推免) 未知

生物工程 7 4 1.75∶1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在业内声名远扬。2000年,在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该院下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工程系两个系,设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分析技术与仪器研究所、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癌症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六个研究所。依托学校的整体实力,学院还设有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三个重点实验室。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人。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立于1986年,是我国最早在大学中成立的生命科学学院,也是国家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学院由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系、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系、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生物化学系五个系级单位组成,拥有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遗传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学院以科学研究为主导,以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为抓手,力争在科研成果、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2010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各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表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报录比

生态与进化生物学 18 6 3∶1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 49 11 4.45∶1

遗传学 90 42 2.14∶1

生理学和生物物理 8 5 1.6∶1

生物化学 128 48 2.67∶1

实力院校

浙江大学

1977年浙江大学科仪系设立国内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相继建成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隶属浙江大学信息学部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其生物工程系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业内享有“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建有生物传感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术研究机构。学院与国际一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广泛,多次举办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实力派院校之一,学院办学条件优越,科研实力强劲,现有科研实验用房6千多平方米,历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居国内外领先地位。

学院硕士招生按生物医学信息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医学仪器、生物传感技术、定量与系统生理等方向进行,按下表中的小专业录取。其中免试研究生比例约50%。

2010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各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表

专业名称 报名

人数 录取

人数 推免人数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110 24 未知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 86 46 未知

仪器仪表工程 1 6 5

生物医学工程(430131) 6 14 8

东南大学

作为国内生物医学行业的佼佼者,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以强大的实验平台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见长。该学科设有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另外,在苏州、无锡等地开设科研基地,给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实践平台,更方便学院与校外公司合作。在教学治学方面,全院师生在韦钰院士的带领下,在追求知识和理想中求实进取,勇于创新,创造了很多卓越的科研成果。

依托强大的学科优势,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学生学术思想活跃,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大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可到生物医学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从事研究、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考研招生时,学科分两个方向来录取。对于初试,考卷一般都不会设置太难,主要是对基础知识部分的考查。

2010年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各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表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推免人数

生物物理学 15 4 0

生物医学工程 106 61 13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物理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依托学院建立的科研基地包括: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科技部基因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英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中德马普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合作实验室等。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研究课题234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 项,发表SCI收录论文418篇。

学院研究方向包括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学成像技术与应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纳米生物光子学与生物传感技术、人工器官等。近两年的考研报录情况未公开,但历年报考人数一直在全国高校内居多。

逐梦――与时俱进的研究分支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各分支方向的发展也日益明晰。那么,经过几十年的科学探索与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如何?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包括生物力学、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处理、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成像、生物医学超声、生物材料与微纳米生物技术、分子电子学以及远程医疗与社区保健工程等分支。现今,各分支的发展与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研制出一系列辅助医疗仪器与关键技术,并在人类医疗诊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支简分为四个方向:医学影像学、医学信息工程、医学仪器和分子生物学。

那么,对生物医学工程怀有憧憬的你,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努力方向呢?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需要了解生物医学工程,明白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

医学影像学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世纪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极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医学影像学由此而生。

不同于医学专业的影像学注重使用影像来诊断病情,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注重研究如何给医生提供更好的图像信息,如何将人体成像的信息更加可视化。近年来,各相关研究机构研发了许多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包括人体各大脏器、血液乃至皮肤的成像技术,提取出更加有效的医学特征辅助医生治疗。

医学影像的研究对于研究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如在本科阶段学习的matlab/c++等软件是较为常用的编程软件。该方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目有《医学影像学》《多维信号处理与分析》《信号处理的小波变换》等,主要介绍医学成像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是本科阶段《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深度延续。

这一方向的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较为普遍,很多大学都开设相应的课程或实验室。由于各院校发展情况不同,研究方向的名称也略有不同,感兴趣的考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加深了解。典型的院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

医学信息工程

医学信息工程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功能工程、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生物信息获取以及传感生物信息系统和应用等分支。其主要工作目标一方面是为神经科学研究建立交叉的技术平台,另一方面是为临床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生物医学信号是人体生命信息的集中体现,是窥视生命现象的一个窗口。通过检测心电、脑电、肌电和细胞电活动、体温、血压、呼吸、心音、肌肉收缩等生物信号,提供给医生最好的诊疗信息。

该方向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生物系统及建模》《生物医学模式识别》等。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或者是相关课程的拓展。同样,该方向对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有一定要求,在学习或实验中需要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电子信息和医学信息类的科研院所、医药卫生单位、生物医学电子信息企业等,从事科研、开发、应用设计制造及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国内开设该方向的院校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

医学仪器

医学电子仪器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研制成功的各种治疗仪器大量进入临床,最具代表意义的有可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高频电刀、激光刀等。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物理治疗类仪器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面向肿瘤诊断治疗的新型设备的研究开发、基于物理方法的热治疗技术、大功率驱动技术及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面向家庭和社区医疗的数字化仪器的研发等方面。

该方向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主要有《智能仪器设计》《高级医疗仪器》《医学仪器原理》等,是本科阶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课程的延续。国内开设该方向的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以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由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关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使千千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随着社会多样性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该方向也会研发出新的生物能源、保健、护理产品,甚至是化妆品相关的技术。

第4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 中药学研究生;分子生物技术;知识结构;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53-02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graduates by strengthening the study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WANG Lili DAI Liping CHEN Suiqing

Pharmacy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s who majo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variety of ways and means were performed to enhance their study in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these ways include basic theory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al ability train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 etc..

[Key words] Graduate;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Knowledge structure; Medical education

几千年来,中医药已形成独特的、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其中,中药学传统理论是中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教育的核心体系。但是如果我国的医药教育尤其是中药研究生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中药学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将会面临知识结构落伍的困境。目前,大量在读硕士研究生已逐渐成为中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因此,研究生教育关系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1]。当今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中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驱动力。以中药材为例,分子生物技术在中药栽培、育种,建立动植物基因库,稀缺天然成分的转化,贵重药材的分子鉴别,药材的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加强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从基因水平上对中药材进行分析和鉴别,是现代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已经收载了蕲蛇和乌梢蛇的聚合酶链式(PCR)的鉴别方法[2],由此可见,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为了培养和促进研究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掌握,本研究室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开辟了多条途径,以期能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1 加强基础生物学课程的学习

由长期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药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概论》等基础课程的讲授,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由于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时效性较强,任课教师应及时查阅国内外该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并对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大致分析与介绍,突出其在中药研究中的意义,尽可能使课程内容与最新的前沿研究同步,使研究生尽可能接触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科研思路。同时,本学科的发展和分子生物技术的结合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来讲述。以中药质量标准为例,分子生物学手段特别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可从分子水平鉴别药材主流品种及其种下等级的遗传背景差异,为生药品种标准化提供先进可行的方法和稳定可靠的标准,进而为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分子诊断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生药的鉴别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展多态性DNA(RAPD)分析、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等的出现,为生药的鉴别特别是贵重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与此同时,应该培养研究生的阅读能力,为其介绍国内外一流的分子医药学期刊及网站,加强其文献检索的能力,扩大其眼界和知识面。

2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研究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本校中药学实验室开展了分子中药鉴定、细胞培养等多个方向的研究生课题,使研究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PCR扩增、蛋白质电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从而提高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以PCR扩增为例,首先需要了解微量移液器、PCR扩增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该实验实际操作过程繁琐,试剂种类较多,试剂量是以微升进行计量,加入量有时肉眼难以看到,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因此,必须对研究生进行实验操作规程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问题,增强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加强与外单位科研院所合作交流

定期选派研究生赴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合作单位进行中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学习与交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创新平台与机会。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 扩大学校与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加强教育科研资源的整合,科学发挥科研中心的高层次教育功能,加强与生物医药公司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共同培养中药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 组织研究生到生物制药企业、农业生物园区等参观见习

为了使研究生加深对生物药品生产过程的了解,应该组织研究生到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参观见习,提供企业和研究生深层次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研究生可以更多的了解企业需求,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调整,使研究生明确如何适应企业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企业也可以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需求反映给研究生,增强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其研究思路指明方向。通过参观学习,可以开拓研究生的思维,刺激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在实用技术方面创新的能力。这样既增加研究生的就业机会,也使企业得到充足的人才储备,达到校企双赢。

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拓宽研究视野,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及时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及时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大致方向与研究方法。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一批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中药的研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3-4],生物工程技术发展使中药栽培、中药鉴别等达到了分子及细胞水平,因此,加强分子生物技术的学习,对中药学研究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文卓,孙宏伟. 提高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方法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0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 肖培根,王永炎. 加速中药研究的创新步伐[J]. 中国中药杂志,2010, 35(16):1047.

第5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校;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46-03

特色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我校,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也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1,2]。特色专业是高校的一面旗帜,特色专业建设也是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高校的特色专业可以概括为: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4,5]。因此,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同时坚持“科学、创新、示范”的建设原则,不断增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并以特色专业辐射和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校、院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校、院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我院专业设置概况

我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具有基础性强、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等特点,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更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依靠理、工、医紧密结合,促使理工学科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并与机械、电子、材料、医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程技术学科。我院于2005年设置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2008年又增加了生物工程专业,现有学生300余名。

二、我院特色专业建设优势

我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西医类独立学院,医学专业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一特色优势为我院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三个医学相关专业医药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省开设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二本及三本院校,如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专业大多是涉农方向,而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院校还不多,这就为我院建设医学特色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另外,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均为省级特色专业,这些经验是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我院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各项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发展规划和准确定位,同时兼顾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和示范性等原则[6],我院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挥已有的医学专业优势,办出医学特色,使我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为我校其他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我院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1.构建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4,5]。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为契机,改革课程和时间教学体系,构建了具有生物基础和医药特色的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为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凸显生物科学与医药融合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安排必修、选修课程。对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列为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多设置医药相关课程,如生物技术制药、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等。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又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优质医学教育教学资源,体现生物科学与医学、药学的紧密结合,办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医药特色。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将专业基础课分成医学基础、电子学基础和医学仪器三大部分,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打破不同学科课程间的壁垒,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相互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优化教学方法与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启发、讨论式教学。如: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开展网络教育。新乡医学院和我省多数高校都已经加大了网络示范课程的建设力度,一批精品课程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正在通过网络为广大学生服务。借此平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极大提高,师生互动沟通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解惑答疑之余探讨科研及教学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因此,我校、院也于今年启动了网络示范课程建设,课程平台已搭建完成,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也已上传网络供师生共享,如细胞工程网络示范课程,有效促进了我院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特色专业建设。(2)强化生物基础与医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强是我院各专业的典型特点,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出创新性应用型专业人才,突出实践性教学也是我院专业建设的主要特色。第一,强化实验室教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两个层次和几个系列,避免了实验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其更加系统和符合客观规律,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第二,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基础,设立科技活动小组,尝试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同时举办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第三,不断加强、扩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以双赢实习基地为平台创新生产实习教学,如:加强我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野外经济动植物实习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金工实习及与“驼人集团”的合作等。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深化改革,探索“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6]。作为三本院校,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始终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把“满足学生考研、就业和用人单位需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创造品质和创新意识,构建“多样化、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我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聘任和引进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方面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向特色专业侧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院充分利用新乡医学院的优良师资和各种有利条件,对专职教师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面也成为能工巧匠,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培育高校专业建设的鲜明特色,不仅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而且是打造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7]。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环境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我校应以自身专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科配置,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三全学院特色的品牌专业,从根本上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47-49.

[2]龙石银,曹朝晖,田英,等.生物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03-905.

[3]龙石银,张彩平,乔新惠,等.医药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31.

[4]刘德胜,张树平,代现平.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79-81.

[5]王元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26-28.

[6]牛国庆,王海娟.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29-332.

[7]宋毅,蒋达勇.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32-25.

第6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农业;转基因;小麦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69-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物,在中国有大范围的种植,因此粮食的产量问题关系着中国人民的生计问题。中国国土面积大,地质情况复杂,南方雨水充足,北方缺水,耕地面积有限,这些因素就决定我们要提高单位产量。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慢慢的对农作物的基因分子水平进行充分的研究,把提高农作物产量问题归结到基因水平,找到相关的控制基因,进而达到改良提高产量的目的。

1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

1.1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人为的将目的基因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转入靶细胞中,达到优化目标产物的目的。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农杆菌介导法和我国科学家周光宇提出的花粉管道法。

1.1.1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是利用农杆菌感染目标植物,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方法。农杆菌介导法最大的不足就是能否转化和转化效率极大地受寄主植物基因型的限制,单子叶植物因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寄主所以转化更加困难。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农杆菌介导法在玉米、水稻、大麦和小麦(Cheng等,1997)等单子叶作物的遗传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1998年,刘庆法等首次在国内报道了开展农杆菌介导法小麦遗传转化的研究工作。1999年,夏光敏等再次报道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小麦遗传转化的工作,部分小麦品种的转化效率达到了5.9%。从2002年开始,农杆菌介导法小麦转基因研究的报道以每年8~10篇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06年累计发表相关论文达到40余篇,约占小麦转基因研究报道总数的15%。

1.1.2 花粉管通道法 花粉管通道法是利用植物的双受精,人为的把目的DNA导入植物子房,通过细胞的分化变化进而导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中。关于花粉管通道法小麦转基因研究报道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1994年后通过该法进行小麦转基因的研究报道以每年10篇左右的速度稳步上升。目前,国内已报道的花粉管通法小麦转基因研究达120余篇,约占国内小麦转基因报道总数的41%。可见,花粉管通道法已经成为我国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1.2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中的应用

1.2.1 品质改良 1989年新疆农科院和中科院新疆化学所用新疆大赖草总DNA通过花粉道法转化栽培春麦761,选育了大穗,多粒,高蛋白,抗病的优良品系,经鉴定发现大赖草高度重复序列整合到受体基因组(缪军等,2000);王广金等(2002)将麦谷蛋白HMW-GS IDX和IDy10基因导入小麦,选出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品系21K867;刘根齐等(1994)将两粒白粒小麦DNA导入红粒植株,选育出保持原品系其他优良性状的白粒改良新品系75(198)。

1.2.2 抗逆性改良 小麦抗逆性的改良,根据我国现状,现在主要集中在对抗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小麦的抗逆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NAC是植物中抗旱的响应因子,通过前人对改基因在其他植物上的研究,该实验室通过EST标签筛选,同源比较成功从小麦基因组中提出该基因(2012),以及对其做了序列分析,对以后从该基因的改良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国内转基因小麦现状

在国家863计划和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等科技项目的资助下,我国转基因小麦研究特别是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且育出的优质品种少,农艺性状不理想,推广受到限制,使优质小麦的供求矛盾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从转单基因到进行多基因组装,从改良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性,到改良品质、高产等生理和农艺性状,是我国未来转基因小麦的研究方向。

3 转基因的安全隐患

转基因食品对生物有可能产生很多安全隐患,例如:改变食品的营养品质,使人身体产生抗药性等。袁隆平院士的观点是:利用农业技术开展农作物育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待转基因食品。特别可以直接食用的应持科学慎重态度,转基因食品对人是否有危害,至少要2代人才能得出结论。

4 展望

中国国土面积大,但是耕地面积很小,而人口比例又大,所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势在必行的方案。随着生物技术发展,转基因技术让我们看见了高产的希望,病虫害,抗逆性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户的大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可以本质的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因此转基因小麦的推广在中国有很大的前景,但是小麦基因组复杂,从实验到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淑慎.细胞工程.科学出版社,2009.

[2]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历年粮油加工业统计报告.

[3] 国家粮食局网站的调研报告.

[4] 张祥喜,华志华,陈光宇等.水稻抗性转基因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生物工程进展,2001(02).

[5] 徐子勤.重要禾谷类转基因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

2001(01).

第7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湖南大学的土木学科全国闻名,尤其在交通土木建筑方面,其下属学科“结构工程”曾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化学化工也是湖南大学十分具有优势的学科,其中“分析化学”还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实力十分雄厚,已形成了理工结合,化学生物、材料学科交叉,化学化工理工融合,传统学科与前沿学科交互渗透的良好局面。

车辆工程学科是国家级特色学科,该专业在汽车设计与制造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汽车碰撞仿真及安全性设计技术、汽车车身现代设计技术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湖南大学的文科院系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如新闻专业,第一批就被纳入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专业。湖南大学起源于岳麓书院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的文学院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是西北地区最有实力的文学研究基地,培养出众多知名校友。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算是兰州大学最有特色的学院了,是全国部署重点综合大学草业科学领域内的首家学院。草业科学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毕业生可在草坪与草业企业生态旅游、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和草原保护等方面寻找自己的机会。

兰州大学的化学院在国内化学界,尤其是有机化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有机化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与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等知名企业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兰州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民族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并且都是国家级重点专业。

重庆大学

生物工程隶属于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该院仅有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另一个为生物医学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动力工程学院将原有的工程热物理、电厂热能与动力、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合并成为的,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研究基地之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属于重庆大学机、电、动、矿、冶5个优势特色专业之一,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机械工程的高级技术人才,属于国内一流。

工业工程学科实力雄厚,重大是全国最早的三个兴办该专业的学校之一。

美视电影学院是我国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又一所电影学院,经常会有一些明星来到这里亲自传授经验。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的档案专业最先提出档案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概念,并建有专供档案专业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专门成立了“档案数字化研究所”,首开全国档案高校之先河。

法学专业中,行政法、法理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宪法、行政法学博士点。

汉语言文学教学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研究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分三个方向:文科基地、师范方向与文秘方向。学院会经常邀请名家前来讲学,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讲座体系。教学实习实行双向、多渠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到实习单位实习,还会聘请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面授身传。苏州大学“可园”

纺织工程学科的主要特色是蚕丝生物工程,纺织系统工程与数字化纺织等,专业发展硕果累累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是西北大学最炙手可热的学科,在全国颇具知名度。如果被西大基地班专业录取,保研的机会很多,还有可能享受到每年学费减半的优惠政策。

历史考古类是西北大学另一张王牌专业,主要设在文博学院。考古学很强,全国第一个文物保护专业也设在该校。

中文也是西大的优势学科之一,培养了很多作家。文学院还兴起一大批新兴专业,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影视艺术类硕士学位授予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被称为是西北大学“先富起来”的学院之一,因其多项研究经济效益特别显著。其中植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在国内外素有盛名,基本确立了该专业在西北地区同领域的龙头地位。

暨南大学

生物学科中的水生生物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华南地区第一个城市湖泊水生态系统研究项目就在这里开展。

在国外暨南大学医学的名声是响当当的,学校的6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里就包括广州华侨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

暨南大学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专业,如外语学院的日语专业,还是全国知识产权专业首批学科点之一。

华文教育专业以汉语言及中华文化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把传统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学等学科相通融,从而能够系统地掌握汉语专业知识和技能。

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目前拥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等4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力学不亚于任何名校。

此外,计算机、通信、微电子、自动化、电子信息材料、金融、国际贸易、管理、影视、编导、会展、知识产权和广告专业的就业比较好。

2011年上海大学首次按照大类招生,力推通识教育,如有兴趣,可查找该政策具体信息。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的凝聚态物理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签订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功能比较齐全的学科基地。

水利水电工程隶属于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学科积淀深厚,是近几年来学生们报考的热点学院。

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对于河南具有特殊的意义。历史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郑州大学最早创办的7个系科之一。现有历史学、考古学、人文学科试验班3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考古学为校级名牌专业。

云南大学

软件学院是云南大学的招牌学院,毕业生能力非常强,不仅能在软件公司和技术公司担当技术类工作,还有一大部分人进入信息产业担当主管工作。

信息学科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等都是云南大学就业最好的专业。信息学院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生命科学学院是云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院,拥有生态学国家重点学科,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环境生态优势,随时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学生出国深造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非常的高。

历史学科是云南大学基础雄厚的重要优势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生就业领域也十分广泛。云南大学校园风光

由于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交通要道,所以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关系与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国际关系研究院知名度较高,很多毕业生都进了东南亚和中国的跨国贸易公司,待遇十分优厚。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一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与科技紧密结合,在未来极具潜力,美国食品学会每年的年会都会邀请江南大学食品专业10位左右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可见它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的认可。

生物工程是江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发酵工程系、生物制药系、生物化工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其中,发酵工程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生物技术在发酵方面是一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造酒、粮食、食用油等领域。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理念是讲究创新,很多教师都是来自设计行业的第一线,教学也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每上完一次课,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去设计和本节课案例相同的内容,看是否有好的作品超越原作。亮点之二是它与轻工学科相结合,形成了最佳的优化组合。

南昌大学

材料学科是南昌大学历史悠久、实力很强的学科,其中的材料物理与化学施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和方向。

化工过程机械是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下设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横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学专业是南昌大学颇为著名的优势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闻专业的各种技能,还要求掌握大量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宽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就业更加具有优势。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与江南大学合建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师资力量雄厚,而且还集中了一批归国留学人员。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现有汉语言文字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对外汉语专业很有特色。

第8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教学;初探

项目来源:吉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课题 《生物工程特色专业》项目资助。

工业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现在,工业微生物学的相关产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随着对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习工业微生物学课程,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微生物学授课范围适用于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是生物物理硕士学位课,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需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探讨。

1.工业微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所以要根据学生本科学习阶段所开设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作适当调整,可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工业微生物学是注重应用的一门学科,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例如鼓励学生将所学东西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来加以证明;课堂上,鼓励学生随时提问题,大家一起参与讨论。通过这些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比较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科研方向开展工业微生物相关知识、试验设计的查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找到切入点,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试验思路。

1.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目前高校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相对于板书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工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形态描述与试验设计的讲解及较复杂的各种调控机制,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学效果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对于研究生的教学教材来讲,因为好多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知识,所以教材除了要有基本知识点外,还要有适合研究的扩展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因此,可以参考像岑沛霖等编辑的《工业微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的基础部分讲解,更要参考像杨汝德编辑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性教材,另外更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查阅国内外重要期刊,讲解现在工业微生物主要的研究热点和方向,结合学生各自的研究方向跟学生进行探讨。总之,参考教材和资料要尽可能丰富。

2.工业微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探讨

2.1理论知识与科研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涉及许多领域,如食品、化工、制药和环境保护,而且发展非常迅速,信息也在随时进行更新。在教学中除了选择信息量大、适合教学和自学的优秀教材外, 由于此门课程是研究生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科研相结合,阅读专业的文献材料或对某个课题进行研究后,把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发展动态,热点话题或取得的新成果给学生讲解,及时完善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或者让学生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一些资料,然后以作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他们把知识和科研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结合

工业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注重微生物的应用,所以实验教学环节对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灵活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本课程也开设了一些设计性和验证性的实验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好的结合。这样一来,一般都是学生学了理论知识后,就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如有不了解或者感到抽象的知识点,可以在实验课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2.3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第9篇:生物工程的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科学化;营林;重点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森林将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环境不断改善和社会不断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通过科学营林,才能把握热点,赶超前沿,引领未来,全面促进林业科技的发展,提高林业在人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植树造林不是简单地栽树绿化,而是要求植树要科学化,抚育管理要精细化,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因此,科学营林也是为了尽快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着重分析一下科学营林工作的重点。

1.科学营林工作的重点

1.1树立科技兴林基础地位

现代林业肩负着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的任务。因此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森林植被覆盖率低,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要想发展林业,科技是唯一生产力,因此,观念改变是发展林业科技的动力。要彻底改变人们的思想,必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走出观摩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效,以此来增加人们应用科技的信心;引进来就是要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产中来,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

1.2深化体制改革

虽然我省各地市林业局、省直林局都成立了科技科,但科技科发挥的作用很小,相当一部分就是单位摆设。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大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在机构调整、资源优化、人才应用、制度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通过改革组建知识全面、年龄结构丰富的科技队伍。二是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科技示范区、重大工程、产业开发基地建设、科技服务工作。三是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四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一方面增加政府财政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多方吸引社会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五是建立科技资金专用账户,确保科技资金专款专用,保证科研项目或科技活动的正常进行。

1.3更新林业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

由于长期的信息闭塞,我们现在的研究层次基本上都是肤浅的,大部分是在搞重复研究,必须从新的角度与高度出发。林区所用仪器普遍老化,3S技术在林区得不到充分利用,必须更新设备,引进科学管理系统,以此来提高林区工作效率。

1.4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由于林区高学历人工作人员少,掌握技术又有限,引进人才成本又比较高,所以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是林业科技发展的首要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培养、也可通过技术交流培养、还可以专门派人学习。这些年林业科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学习、交流机会还是屈指可数,上级部门应该给予基层科技工作者更多的学习、交流、培训机会,使林区逐步建立一只适应林区科技发展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

1.5做好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同时,应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

1.6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

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

2.科学营林工作的发展方向

2.1经营技术集约化进一步加强

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主要集中在良种选育、定向培育、速生密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高科技化,尤其在无性系选育、造林机械化和防治综合化方面出现技术密集的加强趋势。

2.2森林多样性研究是中国林业的重要课题

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物种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二十一世纪,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将是:确定动植物主要的分类和功能,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及随人类经营活动变化规律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干扰关系的研究;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社会、经济途径、经济效益与保护关系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其政策体系的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动植物分布预测模型等。

2.3生物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十一世纪,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和重点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林木新品种,大幅度提高生长量;大力开发生物固氮和菌根技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微生物杀虫剂和木质素降解酶;提高林木的各种抗性;加速各种优良品种系的繁殖和脱毒复壮、进入工厂化批量生成;研究林木生成剩余物提取蛋白饲料的技术等。

2.4高新技术的渗透将大大加快

高新技术除生物工程这一热点外,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更进一步应用,多技术的耦合速度、强度和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森林采伐运输和营林机械化将由全盘机械化向生产、检验、管理全面自动化方向发展;木材加工生产工艺自动化、连续化及其计算机技术、过程逻辑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将得到发展,产业化速度加快。

2.5森林生态与环境的研究

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研究重点是加强有关大气污染对森林的影响、植树造林和毁林对气候的潜在影响、大气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以及提高森林的多种环境保护功能方面的研究。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