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语言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教学策略

第1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一、找准病因,分析情况,进行矫正

造成儿童智障的原因很复杂: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时因疾病等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分娩时婴儿脑部受损伤;出生后发生脑膜炎等疾病;极度缺乏早期教育致认识能力发展极差、心理活动发生障碍等。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越迟缓,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不仅词汇量少,有的智障儿童二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5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

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位学生备好个人详细档案(包括从出生到入学的病史),对言语有障碍的儿童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制订好教学个案。如进行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操训练、发音训练和拼读训练),特别是舌操训练很有必要。因为舌头是否灵活,是发音准确的关键。

二、借助肢体表意,开发语言兴趣

对智障儿童学生来说,因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发展慢,再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普遍缺乏沟通的动机。即使当别人主动与他们接触时,他们也会表现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然而往往会被教师的肢体动作所吸引。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力把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借助肢体语言吸引学生学习的目光来完成。如教《走路歌》“摔一跤,我不怕,爬起来,笑一下;水沟拦,我不怕,鼓足劲,朝前跨;石头挡,我不怕,弯腰叫它搬个家。昂首挺胸朝前走,困难再多也不怕”这首儿歌时,根据儿歌内容设计障碍物水沟和石头,编出不同的肢体动作,通过让学生看、做儿歌中动作:摔、爬、笑、跨、搬等,吸引学生注意力,作出积极的反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

因智障儿童病因的不同,每位孩子的功能损失也不一样,所以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难易不同的动作,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具有沟通的兴趣。

三、培养观察表述能力,让其乐意说话

上天是公平的,当他给你关闭了一扇窗,就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虽很难理解普通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但他们会比一般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以及其他的一切。

第2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国礼文化 “礼”族文化词汇 文化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94-02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本源性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西方文化中也有礼,但是中国的礼文化与西方的礼节、礼貌有着巨大的差别。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化词汇教学来渗透文化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就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提出几点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1 语素聚合策略

语素聚合即选定一个构词能力强或者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素,可以将包含这一语素的合成词和熟语汇总成词汇表,并根据教学阶段从词汇表中选取合适的词作为教学内容。

比方说,我们在说到“典礼”一词时,就可以扩展到与典礼有关的其他礼族词。去看“典礼”叫做“观礼”,参加典礼时穿的衣服叫“礼服”,跟礼服相配的帽子叫“礼帽”,举行典礼时放的烟花叫“礼花”、放的炮叫“礼炮”,举行典礼用的大厅的叫“礼堂”等等。这样一来,由典礼一词可以扩展出:观礼、礼服、礼帽、礼花、礼炮、礼堂等6个词。

通过语素聚合,善于利用联想,构建词义网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牢牢记住的礼表示“仪式”的这个义项;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作为一个语素具有构词的能力,从而应用到其他词汇的学习中。

2 文化专题策略

在文化词汇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资讯、影视歌曲、讲述寓言故事等手段,进行某一文化专题的教学,使学生通过鲜活的例子去感受文化现象,思考其中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新华网浙江频道(2013-12-21 11:53:41 星期六)的一则题为“杭州万松书院举行传统成人礼”的新闻:

当日,来自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和其他中学的240名高三学生在杭州万松书院参加“十八岁成人礼”。学生们统一身着汉服,沿袭传统礼仪,完成行肃揖礼、祭拜孔子、答谢师恩、宣读成人誓词等流程。

利用这则新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专题的讨论,让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国家的成年礼形式。最后教师再总结说明中国的成年礼即冠礼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古人重视成年礼是因为其中的“礼义”。冠礼是为了让成年男子记住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再从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跟学生解释,中国人重视家庭,即使成年以后还有很多人选择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能独立,而是从古代就遗留下的子女应该守在父母身边尽孝的传统。这样一来,从“成年礼”这一个词就可以折射出许多汉民族文化心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在讨论中思想不断“碰撞”,从而让留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在讲成语和歇后语时则可以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导入。教学实践表明,外国学生对成语、歇后语等有特色的词汇尤为感兴趣。“马马虎虎”这个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一般初级阶段的学生都对这个词应用得十分熟练。

礼族词中有十分丰富的寓言典故。比方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教师在说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时,可以生动地叙述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外国学生明白“鹅毛”跟礼的关系,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中国人重“情义”的文化心理。可以跟外国同学解释,同学之间互送礼品或者学生给老师送礼物,不一定要花钱,中国人更看重“心意”。

3 中西文化对比策略

礼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西方的礼仅限于礼貌、礼节、礼物等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利用翻译、创设情境等方法,从形式与内涵两个层面去跟外国学生说礼文化。

3.1 礼的形式层面

“礼貌、礼节、礼物”这些作为礼文化的形式层面的词,是中西方共有的,我们首先以利用翻译的方法去解释,再举例说明其具体文化内涵的差异。

比方说,礼貌可以翻译成“an polite manner to show one’s respect”。但是什么样的manner对中国人来说才是“polite”?这时可以创造情境。小明和本尼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英国人,他们都是周老师的学生。一天老师约他们早上10点去家里作客。为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小明大概九点50就到老师家了。但是,在老师家里等了20分钟,本尼才来。这时可以让学生猜,就时间问题老师会对他们二人说什么。来自英国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小明来早了,而来自日韩国家的留学生可能会猜老师说本尼迟到了。这时老师应该揭晓答案,其实作为中国老师,他根本不会当面评论两个学生的时间问题。而这三个人的做法按照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来说,都是“礼貌”的。

在比如说礼物,可以翻译成“gift、present”。创设情境,小明和本尼一起去医院看望生病的中国同学张亮。本尼带了一束鲜花,小明则带了一篮苹果。他们看完张亮以后,本尼问小明为什么偏偏要带苹果去看张亮。小明说,在中国苹果的平和平安的平发音一样,送苹果代表着希望别人平安健康。这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猜测张亮会更喜欢谁带的礼物。这时应该所有的学生都会说更喜欢小明的,因为张亮是男生不一定喜欢花,而苹果又吉利又能吃。这时老师揭晓答案,张亮一定更喜欢本尼的。因为张亮是温州人,苹果在他们的方言读起来跟“病故”是一样的,非常不吉利,当地人看望病人是绝对不会送苹果的。

这种带反转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导入,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3.2 礼的内涵层面

当涉及到礼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且是西方文化中没有的文化元素时,我们可以利用文化类比的方法去解释。

比方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里的“礼”表示的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类比英国的绅士风度来解释。我们知道缄默是英国绅士风度的一种表现。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同他们聊天,话题也是很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 ,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英国绅士外出旅行,一般人都喜欢带份报纸,拿本书,以慰闲余。“Silence is gold,”是他们永恒的主题。“沉默是金”就像中国的“非礼勿言”一样,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人理所应当遵守的行为。

4 开设文化词汇课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王衍军博士在论文《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中提出“对外汉语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一门“文化词汇”课,以加强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教学上,应结合汉民族文化背景,以类统摄,根据语义场理论,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注重实践性,提高留学生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2]

开设文化词汇课无疑强调了文化词汇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词汇课堂如何进行也将是一个亟需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文化词汇课堂应以文化元素为基础单元,一个学习的文化词汇课可以分为不同的单元,根据文化词汇的难度分配课时。

同样以“礼”族文化词汇为例。因为“礼”族文化词汇数量多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安排三到四个课时。文化词汇课上还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在教“礼”族文化词汇时,可以给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如作揖、抱拳礼等,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文化词汇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多种教学策略。按文化元素分配相应课时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专题策略。

当然文化词汇课堂的开设还需要进一步商榷,具体的课堂安排和教学策略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工作去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静.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文化词研究与教学[D].复旦大学,2010.

[2] 王衍军.谈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类聚性及及教学策略[A].华文教学与研究.

[3] 郑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本位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9):123-125.

第3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策略

1.引言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是语言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没有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正如语言学家Wilkins所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传达”[1]。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词汇量的大小可以表明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

2.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宏观角度来看,词汇教学并非仅涉及单个的词语,词汇的教学离不开它的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即重视它在句子、语篇中的组构作用。Laufter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词汇知识可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表面发展至深层。词汇的发展也不只是熟悉新词而已,它还包括深化已知词的知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词汇量有着同等重要性[2]。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无法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可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多数学生积累词汇的基本方法也许能增加词汇量,但在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词汇的活用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掌握词汇运用词汇的能力,因为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

3.词汇教学的现状

虽然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很多学校的词汇教学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词汇教学脱离语境。在英语词汇中,有许多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义不尽相同,正是由于词汇的多义性,所以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孤立地教单词、孤立地讲解,忽视了语篇层次上的整体教学,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传统的词汇教学流于形式,方法枯燥,效果欠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系统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教生词时仍然遵循传统的词汇教授方式-先领读生词,然后通过翻译和造句等方法讲解词义和用法,同时让学生记笔记,讲完后再领读几遍,然后利用配套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最后通过默写进行单元词汇检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脱离了课文所提供的语境。显然这种简单的词汇处理方法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造成了学生对单词学习的厌倦情绪。即使在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依然对课文的生词词义和用法含糊不清。

再次,对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教与学的有机整体,是教学相长的有力体现。事实证明,由于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使得学生记忆词汇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国内外词汇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针对这些现象,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词汇教学的策略做了研究。Laufer于1990年提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个人可操纵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少西方学者主张加上独立发展策略这个途径。Oxford和Scarcella(1994)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策略,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5]。Norbert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决定策略等[6]。虽然在外语教学领域,对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外语学习人数的空前大增,而外语词汇学习又成了很大部分学习者继续深入学习的主要障碍这一实际情况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我国学者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对词汇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系统的词汇教学策略观,介绍了“课堂组织”、“课堂评估”、“学习激励”及“策略培养”等宏观教学原则和微观实施措施[7]。骆永聪在其论文《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中指出,高中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所使用的策略较为单一,偏于死记硬背。因此主张教给学生语言学家推崇的许多记忆手段和学习策略,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而对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忽略[8]。

5.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9]。所以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词汇学习中独立于教师,自己有效地学习词汇;也才能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本人就现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语境策略

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汇或语篇的前后关系。语境影响着词义的理解,词义表达依赖语境。词汇与语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不同的语境表达的词汇的意义也不同。词汇意义通过具体的语境表达和确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词汇不仅仅只有一个意思,一词同义、多义甚至反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的意义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和其他的词相结合而产生,没有语境就很难确定词汇的意义。正如张维友先生所言:“脱离了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词汇的含义。”[10]

(2)构词法策略

英语最常见的构词方法有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缩略法、变音法、词缀法等。利用构词法进行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找出单词内部、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地巩固、扩大词汇量[11]。词根、前缀、后缀是构成单词的三个元素,是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在教学中都是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词类;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等[12]。一旦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联想策略

联想思维是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即其中的一些表象一旦在意识中出现,便引起另一些表象而展开的思维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联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记忆,提高词汇学习的能力。联想法具体包括生活联想、音形义联想、构词法联想、释义辨析联想、搭配联想、类属联想、情景联想、想象联想等。[13]

(4)近义词策略

同义词(synonym)是指同一语言中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英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学生在学习中对同义词常会感到似是而非,因而往往误用、错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同义词反映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和特征,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完全准确的对应词。同义、近义辨析教学法能明确词在使用时的细微差别,对于词在语境中的运用很有意义。

(5)词块策略

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认为,词汇是许许多多词块(chunk)的集合,它们分布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连续体(Spectrum of Generative Power)上,这个连续体描述的是词汇创造新活话语的能力。语言板块理论说明了词项搭配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14]。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短语板块当成词汇的最小单位来教和学,解决我们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加强学生对词汇含义的准确理解,避免语言搭配不当,并能准确理解与应用同义、近义词,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记忆,有利于语言的准确输出,为灵活应用语言创造条件[15]。

(6)字典策略

字典是重要的学习英语的工具,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使用字典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选用合适的字典。目前中学生常用的字典有英汉字典和英英字典两种。学习字典是更理想的字典,是语言学家专门设计给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士使用的。

正确使用字典。一方面要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对词汇习得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滥用字典,否则会使学习者产生“字典依赖”。

(7)下义词策略

上下义关系是指在一对有包含关系的词中,一个上义词(super一ordinate)与一个下义词((hyponym)聚合在一起,或在一组有包含关系的词中,一个上义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聚合在一起,其中表示一般概念词的词义包在表示个别概念词的词义中。

6.结论

词汇教学是一件复杂且需要技巧的过程,也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同时,我们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和特点,不断创新,力求探索出更好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真正学有所得。(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骆永聪.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1[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 续林浅谈“二十四字教学法”之单元词汇集中教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第105-109页,2006.

第4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二语习得理论包含多学科研究成果,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在概说二语习得理论的习得与学得区分说、语言输入理论、情感过滤假设三大主要假设的基础上,探讨“习得”教学的方法与规律,提高教学内容中英语输入质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等二语习得理论下大学生英语教学策略,从而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语言输入;情感假设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而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始于80年代中期。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二语习得理论各分支已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呈现出一定的跨学科特点。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学习实践有多维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三大主要假设基础上,对二语习得理论下大学生英语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二语习得理论的三个主要假设

(一)习得与学得区分说

StephenD.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与儿童时期语言习得相似,是一种下意识的学得[1]。语言学习者不需要过分在意语言形式,仅仅关注他们理解的意义或所要表达的意义即可。Krashen指出,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得与习得存在明显区别,学得是有意识地学习显性知识,而习得则是潜意识地学习隐性知识。具体而言,学得是在正式学习场所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规则,如学生阅读语言语法书籍或通过教师讲解,获得语言显性知识。通过学得获得的知识能够发挥监察作用,即在口语或语言书写中监察语言是否符合语法规范[2]。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中,习得更能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自动化。这是一种潜意识地对隐性知识的习得,是自然地运用语言。习得对第二语言使用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学得。一个人习得语言便能够进行交际,即使不懂语法知识也不会影响交际。目前,中国不少英语学习者,大多是在学得,而非习得。通过学得掌握语法知识,会阅读、会做题,但不会运用语言进行良好的交流。他们往往考试得高分,但交流较为困难。这符合Krashen的理论观点,即学得的知识发挥了监察作用,但对语言使用的作用不如习得。一般而言,发挥学得的监察作用应满足三大条件,分别是掌握语法规则、拥有足够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语言形式上。

(二)语言输入理论

Krashen认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人习得语言的基本途径,且人类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可理解语言输入是必要条件[3]。可理解性输入是向语言学习者提供难度略高于其目前语言水平的语言学习材料。Krashen认为,语言教学应稍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他将语言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定义为“i”,其下一阶段可以定义为“i+1”。在对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入时,应稍高于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即“i+1”,但不可过度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因此,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进行较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三)情感过滤假设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习得与学生心理、情感状况等均有密切联系[4]。语言从教师输出到学生输入,中间会受学生情感状况、心理等影响,使学生无法完全吸收。情感过滤假设即通过情感因素组织学习者吸收语言,是英语学习中教师应侧重导入的。发挥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当学习目标明确、自信心强、焦虑感适度时,学生的情感过滤便变弱。反之,情感过滤则变强。当情感过滤过强时,语言学习就会受到阻碍。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要求。二语习得理论下,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学习过程是创造的过程,学习者通过锻炼与交流,渐渐消除消极情绪,逐步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树立语言学习自信,锻炼能力,提升语言水平。二语习得理论下,要扩大学生锻炼范围,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获得语言学习技巧的能力,增强词汇、语法、语音学习。

二、二语习得理论下大学生教学策略研究

依据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假设,相对学得而言,习得对语言学习更为重要。通过提供语言输入,降低心理障碍,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语言水平。鉴于此,为更好地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营造“习得”的真实语言与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中,真实环境有助于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理想的英语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在目的语语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和有意义的交际,在参与任务与完成任务中有效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习得”环境下,学生不仅能掌握单词和句子的含义及语法规则,还可掌握该语言形式的使用情景。因此,要积极营造“习得”环境。

1.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手段营造双语环境

高校将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发挥其辅助作用,给学生一种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感观效应于一体的语言环境。特别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慕课”等,均是营造学生英语“习得”环境的利器。

2.通过校园文化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高校应组织学生收听英语FM,观看影视节目,定期组织各类形式的英语活动,如文化节、演讲比赛、文艺演出、辩论赛等[5]。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应用水平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英语输出数量和质量。

(二)教学内容要不断提高英语输入质量

为提升英语输入质量,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锐化、集约化处理,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进行归纳总结,实现语言输入的多元化、形象化和个性化,保证学习者可以得到大量高质量的英语输入和输出。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下,语言输入质量直接关系到语言学习质量[6]。针对第二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应把握英语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输入可理解性语言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意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或交际,强化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但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内容中输入英语时,教师应从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i”出发,通过给予学习者适当高于其目前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i+1”,帮助学习者提升语言水平至“i+1”。此外,除学习课堂知识外,学生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强化与他人的英语交流。

(三)教学互动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进行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教学开展具有重大启发。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等。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因素,通过注重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树立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突破情感屏障,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习成效。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使之乐于置身学习环节,敢于直面挫折和艰难,突破自身学习上存在的不足,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二语习得意识,使学生体会二语习得理论的内涵,提升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将二语习得理论引入英语教学课堂,帮助学习者习得语言知识,也能使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灵感,总结经验,优化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作者:李晓艳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敏.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234-235.

[2]张丽萍.从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15,(8):121-122.

[3]李丽.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4):123-127.

[4]蒋苏琴.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和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10,(3):140-143.

第5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言语内化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凸显了言语技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重要性,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的角度出发并为其服务。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学家Rod Ellis也认为:“学习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这才是真正习得的发生。”内化,即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正是习得发生的纽带,它使言语技能在与语言知识的螺旋式互动中得以不断地增长。

一、呈现逻辑性的材料

1.“支架”的呈现。

所谓“支架”,就是联系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出现做好铺垫。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基础。如:

在教单词first,second,third,...和相关的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on the...时,我用已学过的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It’s...导入,然后说出The date is...,进而引出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on the...,然后引导学生加入已学过的语句进行语段练习。例如,A: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B:Sure.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搭支架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储存新知识的链条,使内化更快地发生。

2.“语块”的呈现。

通过提供给学习者现成的块状语(“语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因为这些块状语可以作为不需要分析的整体被记忆。

(1)以丰厚的语言背景呈现单词

教usually时,我出示了一个小对话:What does he usually do on ...?He usually ... What does your mother usually do ...?She usually ...再如,教welcome时融入句子Welcome to my home中。

这样,学生就会以句为单位记住单词,便于他们内化时拆分和再匹配。

(2)以句型的形式呈现句子

T:Which ...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

T:Why?

S:Because ...

学生可匹配为:

A:Which season/skirt do you like best?

B:I like spring/the red one.

A:Why?

B:Because it’s warm/beautiful.

二、扩展学生的认知策略

课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外语学习的成功内化,在于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产出语言的策略去习得外语。

1.在教法中演绎学习策略。

教师在教授新的言语内容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启发、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帮助自己理解掌握新授的内容。如:

在教读bird前,先复习girl,skirt,T-shirt,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试读新单词。再如,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进行记忆,如教Sunday前出示sun和day。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不但内化了新的言语内容,而且领悟了“联想”这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意义。

2.在互动中渗入学习策略。

在与学生进行言语互动时,可教给学生交际策略。如:

T:I often go swimming(边做动作).How about you?

S: ...

T:Oh,I have got a stomachache(边做动作).Can you get a chair for me?

S: ...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让学生明白了肢体语言作为辅助工具在言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三、设计交际输出的过程

1.铺陈材料背景。

(1)以意义为线索

意义教学就是教师把输入的新知嵌入在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或情境中。如:

T:What animal/colour/fruit/food do you like?(联系已学句型)

S:I like dog/...

T:(教师出示课程表)I like Ar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引出新单词subject和句子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I like English/...

T:You have seven subjects today. They are Chinese,English,Science...(以今天的课程为情境,继续以在学的句型You have...They are...为线索,教授新单词English,science,...)

教师把新授内容嵌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中,扩展了学生相关的知识结构。

(2)以内容为中心

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就是把语言和主题材料的学习相互结合,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如笔者教学5B Hobbies Part C的片段。

A:Do you have any hobbies?

B:Yes,I do. I like ...

A:Does he/she like ... too?

B:Yes/No.

在师生问答后,我让学生采访并完成下表。为了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意义上,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我允许他们对不会的词运用求助策略。

这时,学生认真地互相询问,有效地内化了所学的句型,让语言真正成为了交流的工具。

2.设计话轮转换的方式。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通过交际,学生能习得言语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交际策略并在交际互动中内化为言语能力。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当需要得到满足,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教学后,设计任务:自选朋友和旅游路线,在目标语外可任意添加内容。

A:The...is coming. I would like to go...How about you?

B:I ’d like to go ... I would go by ... And you?

A:I’d go to Beijing by ....

有的学生添加了后续的活动:Telephone me please./Tell me the delicious food in ...

这样,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交流对象、内容和方式,尊重学生的需要,促使他们愿意进行言语交际。

(2)以效度为基点

教学中应多做言语练习,在每一项新知输入后就跟进相应的言语练习及运用,从复用到活用,从单一到整合,要由易到难,层层扩展,同时注意练习的效果。如:

单词:apple,pear,banana,noodle,vegetable,...(接龙操练)。

句型: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Pair work,小组交流)。

拓展句型:How many kilos?Anything else?(情境对话,练习活用)。

只有进行足够的言语练习和运用才能达到言语内化,形成言语技能。复用和活用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

总之,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实现英语言语技能与语言知识的互动生成。教育家杜威说:“教学要深入到学习更深层的意义——深入到表层以下,发现事物的联系。”言语内化正是深入到言语学习的本质中去。根据言语内化的过程设计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言语技能,达成新的课改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改变过去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言语技能与语言知识的双赢。这,正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Ellis R.第二语言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Brown H 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0.

[3]桂诗春.什么是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步入一个新的局面。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也被引入到外语教学中,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外语界的关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演变成了外语教学的目标。

二、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往多样型,复合型方向发展,在掌握某一种外语的基础上具有第二外语能力的人才越来越收到青睐。在大多数高校的外语教学中,经常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由于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外语专业二外语种的选择上,日语常年居于首位。另外日本的时尚潮流,动漫等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因此,日语受众广,学习人数较多。虽然大多数高校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外语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及限制,二外日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日语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专业日语不同,二外日语每周的课时量不会超过四节,本科学校大都开设两年,而专科学校的教学只有一年时间。在这短短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很难学好日语。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针对本科和专科学校的日语教材较单一,数十年来多数高校使用的都是≤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频率较小。

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日语语言体系比较复杂,知识量很大。但是,在高校中,日语作为二外,学时相对较少,在这么少的课时基础上完成这么重的课程任务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很多教师往往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同时受结构主义和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讲授为主,过于注重语法、单词和句型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知识的导入。导致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语言知识,却不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少,有时教师直接把PPT打开从头讲到尾,课堂气氛比较严肃,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策略

1.调整课程设置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计划表时要明确提出二外日语的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适当的提高课时量,增加课程种类,比如开设基础日语之外再开设一门日语会话或者日本文化这重课堂互动性强的课程。同时要更新教材内容,本科和专科的二外教材要区分开,现在不管本科还是专科大多数都在用≤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像≤大家的日本语≥这本教材更适合专科学生。

2.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广泛运用

现今的大多数高校中,多媒体资源已经基本覆盖校园。以往的过于陈旧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教学。所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之一。日语的语言系统比较复杂,把复杂的日语体系通过简单、直白的图形形式展现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另外,通过微信这个平台,师生建立交流群,把课堂延伸到课下,在交流平台可以链接平时课堂上没讲到的知识内容,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日本文化知识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外语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教学。比如,我们在日语入门学习五十音图时,如果把日语的假名和汉字的渊源进行讲解的话不但可以增强假名的辨识度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另外,学习日语的句型的时候,先把日本人这个民族的交流习惯,比如敬语的表达方式,双方的关系判断,习惯含糊表达这些点进行讲解的话,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句型学习的理解。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上能够进行文化的双向导入,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异民族文化时客观有效的看待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为二外日语学习者不是专业学生,语言水平较低,对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有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更要做好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俊森等.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岩.谈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

[3]杜勤.日本语言文化结构的心理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3).

[4]芳贺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M].东京:中公業書.1993:58.

[5]傅美莲.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语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纪玉华.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7]林范武.探究日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8]毛树罗.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日语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9]日鉄ヒューマンデベロブメント.日本:姿と心[M].东京:学生社,1999:343.

[10]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第7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禁忌语;语言教学;文化差异;成人教育

一、引言

21世纪是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世纪,顺应这一时代潮流,语言教学中关于跨文化教学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Damen(1987)将有关的文化教学称作语言教学的“第五个维面”(TheFirthDimension),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众人的目光关注的更多是全日制在校学生的语言教学,探讨成人教育中有关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部分的却甚少。其实具有母语基础的成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易出现负迁移,由于文化的原因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更是常有的现象。因此,本文从最具文化特色的禁忌语人手,探讨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输人模式与策略,以期为成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教学与运用拓宽视野,提供参照。

二、关于禁忌语教学

“禁忌”英译为“Taboo”(塔布)。“Taboo”源于汤加语,是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到汤加后发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指出:“塔布”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许随便使用。禁忌表现在语言上,就出现了禁忌语。禁忌语,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说出来会令对方在情感上产生不快或不能接受的词语。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由于科学文化不发达,人们无法有效解释遇到的某些客观事物、自然现象,从而产生一种敬畏和恐惧心理,便不敢直接提及这些事物和现象,因此产生了禁忌和禁忌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些客观事物、自然现象虽然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又出现了新的禁忌和禁忌语,例如生老病死的忌讳、个人隐私的忌讳等,甚至一些与不吉事物谐音的词语也要忌讳。可见,诱发禁忌语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习俗、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宗教礼仪、心理联想、个人修养以及生活经历等都会起到一定作用。杨平(1996)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樊篱和约束,去领略、认可或者接受其他文化众多并且隐蔽的特性。禁忌语就是语言中的一个不易被察觉的隐蔽的特性。在语言交际中,特别是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由于不同文化中被视为禁忌语的词语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这些禁忌语,不能人乡随俗,那么可能会出现不好的结果,甚至有时说话人本想实行礼貌原则却可能适得其反。何自然、冉永平(2002)指出,在与外国人接触中,本族语者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而违反交际原则常常被认为有失礼貌。由此可见,语言教学包括成人教育中的语言教学中的禁忌语教学,对于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禁忌语教学模式的原则

禁忌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以语言输入假设(1nput Hypothesis)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m)为依据,遵循以下原则:

语言环境真实体现原则:Whorf(1958)认为,人的行为方式受社会规定的制约,而语言则集中地体现了社会语境的作用。由于禁忌语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而成人语言学习者又无法身临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教学时应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文化氛围,使成人语言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知禁忌语,接受或融人目的语文化背景。这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调控。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信息技术,具有一种超文本(Hypertext)功能,它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种信息传递和信息源的有机结合体,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地激发成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成人语言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对于充分体现成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信息适度输入原则:Kramsch(1999)认为,外语学习既是进入目的语文化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又是利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语言习得过程。学习者的能动性倾向于在适度的情感过滤中,被可理解的高于学习者现有知识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lnput)激活。禁忌语的教学就应该有适度的语言文化信息输入量,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使成人语言学习者在愉悦的接受中,最大限度地自然习得禁忌语。

学习者主体角色定位原则:Maslow(1971)主张以学习者为本,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禁忌语的教学中,同样应该如此。应该充分发挥成人语言学习者的潜能,组织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尊重他们的感受,比如遇到英语中的four―letterwords、汉语中的有关等,教师和成人语言学习者可能会有些尴尬,这时可以通过一些文字资料,或者推荐一些书籍、电影等,让成人语言学习者更容易接受。

(二)禁忌语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林存华2001)。如何有效地设计相应教学策略,对禁忌语教学十分重要。教学实践证明,禁忌语使用失误多是源于文化差距,背景知识匮乏,母语文化负迁移等。因此,本文设计了文化输入策略作为禁忌语教学的主要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1.电子信息呈现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首,因此,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来创设禁忌语使用的情境是禁忌语教学中的首要策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与教学整合后,就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这种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同时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它把文本、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综合管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使信息呈现多种形式:静态的、动态的;分散的、合成的;视觉的、听觉的等等,提供的信息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创造真实的语言文化背景。教师可以根据禁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将声音、图像、音频等多种信息加人演示中,设计制作文化背景课件,呈现相关文化知识,从而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内涵,探索不同民族禁忌语的异同。还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设置禁忌语辨析论坛,指导成人语言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运用。另外,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禁忌语的文化背景资料,将其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录为光盘,以文化旁白的形式插入到有关教学中去。这样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可以使成人语言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禁忌语学习的文化氛围,避免母语的文化负迁移,以提高学习效果。

2.禁忌语文化心理认同策略

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社会习俗、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这一策略的实施,使成人语言学习者认同不同民族的禁忌语文化,避免因文化心理差异而产生的语用失误。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不同民族的差异非常突出,例如对于隐私话题的谈论,中西双方迥然不同,中国注重群体文化,为了营造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中国人倾向于关心尊重他人,把他人放在第一位。因此,见面时会问一些身体、家庭等在西方人看来是禁忌的问题,这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在中国人看来是非常得体的。西方注重个体文化,他们把个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个性的发展,因而个人的隐私也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文化心理上中国是强调亲密无间,西方是强调关心有度,换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而国际交往中就有五不问之说: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在禁忌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虚拟禁忌语文化实景,创设禁忌语交际文化氛围,使成人语言学习者在母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知、理解、认同不同民族的禁忌语文化。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个案分析、文学片段赏析等形式对不同民族在语词禁忌和话题禁忌进行解析,理解、掌握不同民族的“禁”与“忌”,形成一定心理认同趋势,以便正确阐释禁忌语的文化内涵,感悟文化差异。

3.禁忌语文化探究策略

这一策略旨在引导成人语言学习者对禁忌语中的文化内涵、背景知识等文化现象进行探讨,以解决运用中的相关文化问题。探究形式可以采取教师与成人语言学习者双方进行探究,也可以是成人语言学习者之间的探究。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起一个指导作用。也就是说,既强调成人语言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禁忌语文化探究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成人语言学习者是禁忌语文化探究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可以将成人语言学习者分为不同课题小组,布置与禁忌语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例如人名禁忌、隐私禁忌等,让成人语言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文化,加深对禁忌语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有关内容,指导成人语言学习者通过口语练习、书面评介、对话片断、实景模拟等形式分享探究成果。例如谈到隐私禁忌,教师可有目的地先介绍西方隐私禁忌的知识,然后布置有关场景,引导成人语言学习者进行小品似的对话练习,也可以与中国人的有关禁忌进行对比探究。这样通过分析真实语料,从会话原则的角度探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禁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成人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避免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三、结语

由于禁忌语在不同民族中有着迥然差异,所以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文化障碍和交际误区,而文化审视下的禁忌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强调语言与文化角度的关系,遵循以学习者为本的原则,进行了禁忌语教学模式原则与策略的探讨,以其扩大教学思路,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第8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一、认知、模仿阶段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其基本单位是词汇和句型。初一阶段,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单词非常有限,英语句型也比较单一,这时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仍是浅表性的,并未完全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结构。因此,对学生的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是以仿写为主,即从仿写句子人手再到仿写短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1.重视借助教材中的仿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语言知识和句型结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课本中涉及的话题设置情景,让学生有意识地用一些常用句子和固定句型进行对话训练。例如:“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6 Section B 3a,要求学生学习“Runner eatswell!”,然后在3b中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谈谈汤姆早餐、中餐和晚餐喜欢吃什么,通过练习,逐渐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用心去记忆大量精美典型的句型,增加语感。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背诵不仅是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储备的重要方法,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把大量的教学内容熟记于胸,在需要提取这些内容时,可随时脱口而出、随笔而写。不仅如此,通过背诵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在书写中的错误,尽量排除母语对学生在写作时的负面干扰,也对学生在记忆力的训练和增强方面有很大帮助。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那些背诵句型和课文比较好的学生与不花时间背诵课文的学生相比较,无论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方面的错误都要少得多。

3.加强阅读训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跟母语学习一样,很多学生都感到书面表达很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用以写作的语言材料。而要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阅读是极其重要的途径。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内容和范例。只有重视阅读,大量、广泛地阅读,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书面表达能力才能有所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加强课内外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英语语言的素材和模式,通过阅读积蓄词组、短语,储存句型、习惯用法等语言材料,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改版后的“Go for it”教材也增加了不少的阅读篇目,其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二、语言体系建构阶段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天生好奇,并不断努力地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这种好奇心激发孩子在大脑中积极地构建周边环境的图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获得了更多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这样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心理图式就会变得更精确、更抽象。初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努力建构英语语言图式的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他们要掌握和了解大量的英语单词、拼读规则、句法结构、语法规则等。他们在构建英语语言认知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习中文的已有经验和中文的语法知识等来学习英语,所以中文母语的语言认知体系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中文和英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存在着太多的差异,两者不时产生很多矛盾,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错误,例如把“There are twenty girls in our class”写成“Our class has twenty girls”等。也正是这种矛盾不断激励学生纠正错误、取得进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的英语语言建构还非常的不稳定、不完善,对中文母语还有较强的依赖性。作为老师,应该尽量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或段落,这样的文章和段落在“Go forit”教材中比比皆是,为学生所学习的英语语言知识找到足够的支撑点。这样的支撑点越多,学生头脑中的英语语言建构就越牢固。同时,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先要求学生对一些文章进行缩写,即让他们有范本可循,也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和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书面表达的写作能力;然后,再逐渐要求他们对所学课文进行扩写、仿写、改写、续写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头脑中英语语言建构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巩固,书面表达能力也才能有逐步的提高。

三、语言建构体系的补充、调整阶段

第9篇:语言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聋哑;低年级;策略

聋哑生由于生理上的特殊原因,手势是他们主要的交流工具,这种原因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与其他人存在着一些差异。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虽然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面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此,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聋哑人的教育问题,大家对于聋哑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的聋哑语文教学现状,从而提高聋哑语文教学效果。下面,我们首先对聋哑语文学习现状进行简单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改进聋哑语文教学。

一、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聋哑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语能力教育。在很多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要求过高,讲授的课文内容过于高深,只是为讲课文而讲课文,不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聋哑生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了交际,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不重视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使语文教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与教学目标相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落后,不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很多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单一。比如,对于聋哑生,很多教师仍然只采取传统的传授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聋哑学生,也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对策。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由于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多聋哑生都比较自闭,甚至有一种自卑感。针对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教师在生活中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走近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这样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要有耐心,对他们多鼓励,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能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在聋哑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聋哑生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生理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鉴于这些特殊原因,在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聋哑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充分发挥课文本身的情感因素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个人的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讲解《》、《灯光》等课文时,让学生深深地融入到课文之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感情产生共鸣,为之动容。

(三)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聋哑生特殊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学习的途径。对于聋哑生来说,视觉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接受信息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这个实际出发,教师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聋哑生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等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这些直观形象的画面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教师再进行语言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聋哑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四季》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春、夏、秋、冬等四个季节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四季的不同图片来想象和感受四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景演示教学法。

正如上文所说,聋哑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视觉观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演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超市购物”的交际练习。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全过程,让学生对购物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经过多次的观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超市购物”过程的情景进行模仿和演示。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顾客、收银员等,从推着小推车选区自己喜欢的商品开始,一直到付款等一系列动作。在这个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有关“超市购物”的交际练习,掌握这方面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能力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聋哑学生的教育工作。但是,聋哑学生特殊的生理因素,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而也使聋哑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在低年级聋哑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一些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情景演示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聋哑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盼.关于聋哑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04):25-26.

[2]谢缀飞.基于“快乐式”的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