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

第1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肢体语言;英语教学;作用;学习气氛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肢体语言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人们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指出,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有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妆扮、肢体语言、仪态等等;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可见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一、通过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挖掘情感因素

好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力争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放松自己,快乐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队伍,新时期呼唤“人性化教学”,即重视挖掘教学的动力之源——情感因素。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情感因素,英语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活动。因而得出“我喜欢英语老师,我就喜欢上她的课”。教学中教师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才会有挑战的勇气、创新的激情和灵感。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预备篇Unit 1时,(我配合手势并启发学生作出反应)Hello!有的学生说:Hello!有的说:Hi!我举大拇指说:Good.并用双手做“心”形I love you all.与学生握手对话How are you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os?时,学到penguin一词时,我双脚打开半蹬着,小手臂伸展并不停地摇摆,模仿企鹅的动作,引起学生满怀大笑,轻松快乐代替严肃紧张,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争先恐后表演动作,高声练习发音,拼读单词,不自觉地模仿老师发音。英国诗人密尔顿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教师的身体倾向学生时,被视为是一种接受学生、加入学生、喜欢学生的表现。有了这样肢体语言的支撑,学生会感觉到老师还是爱他们、关注他们的,从而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语言教学环境,激起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最佳境界。第二语言教育专家克拉申(S·krashen)指出,焦虑或放松在情感过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会比总担心说错或感到压力很大的儿童学得好。由此可看,教师应该用灿烂的笑容、高昂的情绪、热情的语言去感染、调动学生,使他们的心灵随着老师的情感而跳跃,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二、通过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能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便达到善学、好学、乐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生单词时,根据他们的特点:善于模仿、好动,有时让学生用头部、肘或臀部来拼写单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在字母教学时,如果只是枯燥地带读、跟读,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厌烦。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手势表示大小字母,有时还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怎样用手势表示字母,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在指导书写时,教师可教学生学会使用左手当“四线三格”,伸直左手,大拇指向内弯曲,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微微张开就构成了“四线三格”。教师要求学生用左食指在“四线三格”上练写字母,同时口述笔顺。这种有趣的字母学习法,学生乐于接受,乐于使用,使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三、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记忆

教师运用肢体语言,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大语言信息输入的强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适当地运用手势变化,配合口头语言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很多内容需要感性地描述,加以手势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指令学生两两练习对话时,我一面说Practise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一面伸出中指和直指一张一合地或两只大拇指相对应,学生立即理解老师的意图,马上投入到活动中。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我一面教单词,一面做弹吉他、拉小提琴等动作。然后做游戏,让一些学生表演动作,其余的学生都能说出单词。

四、通过肢体语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让每一个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发挥自己的潜能。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种主观能动性是潜在的,关键在于激发。如,我在教学九年级Unit3时,举行一场辩论会,主题是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当我发现平时很害羞的一个学生,想回答又不敢时,我用手遮脸并摇头说:“Don’t be shy.给他一个期待的微笑,热情而真诚地勉励他敞开心扉,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到同学们如雷般的掌声。

五、通过肢体语言可以进行有效的调控课堂

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第2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体态语言;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60-001

在体育教学中,大多重视运用口头语言讲解分析,却往往忽视“体态语言”的运用。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称为视觉语言或行为语言。

一、体态语言是提高教学艺术的需要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70%是通过无声的言语,即体态语言来完成的。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眉目传情”、“手舞足蹈”等就是体态语言在实际交往中的妙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丰富体态语言实则是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往往可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的效果。

1.体态语肓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体育教学中教与学自始至终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教师自觉地、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的独特艺术作用,同时又及时地获知教育对象反馈出的各种信息,可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或偶然出现的错误动作或行为。由此可见,体态语言不仅是维持课堂纪律、稳定教学秩序的需要,也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教与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2.体态语言可以造塑教师的完美形象

鉴于体育教学的特点,使用体态语言尤为重要。教师的举止仪容等,反映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精神面貌。表情丰富自然,举止沉稳和谐,热情激昂,色(表情)、姿(姿势)、情紧密配合,刻画出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为人师表的风采,以此感染教育学生,是体态语言的独特作用。

3.体态语言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解读”学生

体育课上,体态语言不仅可帮助教师树立完美的形象,亦可使教师利用体态语言获得的反馈信息更好地“解读”学生。讲解和示范中,学生作出点头、微笑、目不转睛注视教师等积极的反应,这说明教师所讲内容与学生的求知欲融为一体了。反之学生摇头、看表、游目四顾或频繁地交头接耳,说明教与学已经脱节,教师应理智地做短暂的沉默,并灵活机智地调整原教学计划、进度和授课方式,尽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课堂气氛,正确地“解读”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几种体态语言表达形式

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很多,这里主要是指教师通过眼神、身体示范动作、面部表情、手势、步姿和服饰等来表现出教师的不同的情绪、意图和情感信息,从而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意境,激励学生学习。

1.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及时通过目光接触,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因材施教”,提高授课质量。如教师侃侃而谈时,学生流露出赞许敬佩的目光,教师能及时感受到这一点,必然会在师生的心灵中引起“共振作用”,能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增加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授课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在使用“眼神”时要合理调控眼的视角、视域和视线。例如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目光随排面的变化而变化。教师上课时的视角应呈正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对我们讲”。至于视域,要保持教师与队列之间的良好距离,应使每排或每列不同角度的学生都有同感:“老师在看着我。”教师上课时选择的视线应为短而软,可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诚意,从而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并对所授课程产生兴趣。

眼神在体育课堂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双眸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也可以通过眼神“解读”学生。但教师在使用“眼语”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它的分寸和度。例如在个别辅导和纠正错误动作时,切忌长久盯视,这样会使学生误解或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2.示范动作

动作的示范在体育课堂中可用来加强言语的效果,一个恰到好处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例如教师示范双杠前滚翻动作时,发现学生们表现出满脸茫然,不知所措。教师从学生表情中,明白了自己的示范超越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因而缺乏足够的信心,甚至不想学习这个动作。于是教师降低动作难度,逐步分解动作,重新示范,强调保护方法,使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单个动作到连贯动作进行学习,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授课中适当地做些示范动作,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步姿体现人的精神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步伐姿势对提高授课效果很有帮助。特别是教师走向学生时,面对学生注视的目光,教师一定要精力充沛、神采奕奕、自然大方、潇洒矫健,步伐要轻快而具有弹力,显出自信和快乐,使学生感觉出教师身上那种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力量。

4.手势

手势是语言的一种重要补充。它可充分地体现教师统帅全军的风度和气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上体育课的兴趣,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比赛中抬头观察场上情况的能力,以及适应实战需求的能力等,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单手运球的同时观察教师的手势,随着教师的手势而左右移动运球。为了提高学生做动作的频率和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制止不良行为的延续,教师可以采用击掌来代替哨音和口令。

5.着装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受历史、地理和传统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职业、修养、知识、风度和气质等。体育教师因其工作特殊性,着装除便于运动外,还应尽可能穿些既文明大方,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激情的不同颜色的服装。

三、使用体态语言基本要求

1.准确适度

体态语言具体表达方式要准确,要符合社会习惯,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其定位是作为有声语言的补充,起辅助作用。如果不分时间、地点、条件而滥用,必然会适得其反,因此要适度。

第3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语言 写作 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自课改以来,成为了国内教英语教学者,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英语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思路和观念上,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方法和见解。那么,如何理解“语言”?它有哪些特征?它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什么启发意义?

一、 英语写作教学下的语言内涵

语言因其使用的语言环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化,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环境及语言的规范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中学生在学习、掌握了某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供其在不同场合进行选择性的使用语言表达,以便达到有效的规范的语言交流的目的;语言则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所讲的话语,在选词、语法、语调等方面所选择的组合体。

二、 英语写作教学下的语言差异

语法使用正确的句子并不一定是好的句子,这其中涉及到语言的因素。当口语交际时,当然不要使用正式语体;但是,在写作文时候,千万避免随意语体。一般来讲,句子结构越完整就越复杂,词汇选择越讲究,那么,其语言的使用要求也就越高。

请看下面的例句:

(1) You are not allowed to park here.(Formal)

(2)No parking! (Informal)

上面2句都表达了同样的语义“此处禁止停车”,但由于言语产生的情景语境、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不同,因此,言语表达的正式程度也各异。例(1)属正式体,正式体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达某种严肃的态度。其特点是词汇、语法都较正式,一般不用缩写词或省略句。商业信函、政府文件、科技论文、规章制度等常用正式体。例(2)使用了一个 “no +doing”的祈使句,词汇具有口语的特点,其正式程度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属一般体。

三、英语写作教学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在语言是否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的制约下,写作中语言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 语言的规范性

从英语语言的使用来说,短语动词一般是比较口语化,常用于口语体,而单个动词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体,例如, 出现:show( turn up ),忍受:bear/stand/endure/tolerate(put up with),生产:produce(turn out),遇见:meet(come across),继续:continue(carry on/go on),离开:leave/escape(getaway),等。

缩略词通常多用于日常交谈,少用于正式文体,相反,在正式文体(一般不包括科技文体和新闻文体)中常用全称,如:,laboratory (1ab),television(TV),advertisement (ad),gymnasium (gym),number(no),popular (pop),,parachute (chute),telescope(scope),paragraph(Para)等。但部分缩写词例外,既可见于正式文体,也可用于日常交谈。如: VIP(贵宾), ICU(重症监护室),GDP(国民生产总值)等。

(二) 语言的运用合理化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的运用,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标准化的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语言使用的整体效应

(三)语言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语言的表达中,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思路清晰,支持有力,不写与题目无关的东西。为追求新奇、标新立异或故作高深,把语言的用作为一种新颖、超常的言语方式大加运用,必将适得其反。中国学生易受发展性因素和汉语负面的影响,过分依赖于汉语运用的感觉且表现出明显的口语化现象,偏离了本来英语语言的作用和效果。

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多分析语言使用效果,注重词汇句型的语言功能,多积累,多感知,多体会,方能为写出好文章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结束语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方要深刻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的新要求,只有充分理解语言的内涵及其功能特点,结合坚持多写、多读、多练的有效方法,就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丰富、文字优美、行文连贯、过渡自然、表达合理、语言恰当的好文章,才能完全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也才能很好的完成写作规定的任务,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2]2005.年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天津卷).扫描版评分标准(人民网).

[3]凡夫著.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M].

[4]赖劲松著.对于雅思考试写作评分标准的解析[M].

第4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自主 合作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32-01

随着我国社会对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如何做好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合格的身体素质的优秀人才是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所以做好我国的体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工作,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在的新型体育教学方法中,自主合作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地教学工作成绩。所以做好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 自主合作教学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自主教学和合作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所谓自主教学指的是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建立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工作模式,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开展教学工作。而合作教学指的是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合理的工作手段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利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的工作方式。

这两种教学方式的特点包括了以下的内容:

(1)与传统体育教学方式比较,自主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讲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教学的出发点进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教书将学生的意愿和主观思想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以围绕学生的自主性开展体育的教学工作。

(2)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合作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更讲究团体合作精神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朋友式的关系引入了教学工作中。

(3)自主、合作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都具有极大的创新性特点。只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工作的缺点,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2 自主教学法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

教育工作者经过实践研究发现自主教学工作方法在体育教学实际的开展工作中,应采用以下的工作方式开展这项工作:

(1)积极地利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在开展自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积极的利用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利用骨干做好一般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带头者。在这项工作中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包括了以下两点。一是做好学生示范者的作用。体育骨干利用自身自主能力培养的过程和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可以为一般学生在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做好引导者的作用。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应用需要一个积极引导的过程。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者的工作能力有限难以一个人完成对于全体学生的引导工作。这时体育骨干的作用就是辅助教育者完成这种引导工作,为自主学习的完成做出贡献。

(2)教育者发挥出指导者的作用。在进行开放式体育教学工作时,教育者应积极的发挥出教导者的作用,利用专业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自主体育运动提供咨询和指导工作。这一工作分为以下的三个过程。一是在学生自主开展进行体育运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季节情况等为学生选择运动方式进行咨询工作;二是在运动进行时,教育者必须利用专业知识知识做好学生的运动安全保证工作,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出现运动伤害的问题;三是在运动结束后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做好运动后的恢复工作。

(3)做好适当的管理工作。所谓的自主教学工作并不是完全的脱离于教育管理工作外的体育教学方法,而是一种适当的“放开”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进行教学的工作中,教育者必须把握住“放开”的程度,利用适当的“放”和必要的“管”,掌握好管理工作的尺度做好自主教学的尺度管理工作。

3 合作教学法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

进行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开展的工作中,教育者应注意做好学生合作积极性的调动工作,利用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工作。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学生身份改变的引导工作。进行合作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和教师身份改变的问题。因为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是合作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转变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应感。所以如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与教师间新型的合作关系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以下的两种工作方法做好引导工作。一是在合作教学开始前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合作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游戏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默契度,减少陌生感,建立起很好地合作关系。二是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合作。在进行合作教学时,为了改变师生间的关系,在进行合作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合作工作。这种方式改变了师生间的称呼,利用合作中的角色,如“1号”、“2号”或“发球手”、“接球手”等相互称呼,增加了合作感。

(2)做好学生间的合作和管理工作。合作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改变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外,还需要做好学生间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关系。这种改变就是要在学生中建立起合作性的关系,建立起很好地合作默契利用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容。同时因为这种教学是在学生内部完成的,教育者应主动的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的管理意识,在合作中完成自身的管理工作。

4 结语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利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积极地做好体育教学的创新工作,引导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情趣,提升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是现阶段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所以做好这一工作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母语迁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及掌握的一种过程,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及掌握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妨碍并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和获得,它就是负迁移,也可以说是干扰(interference)。而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母语对外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又是什么呢?

二、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开设英语始于2001年秋季。小学英语课程从无到有,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科设置的重大突破,也是我国进一步普及英语教育的一个重大步骤。我国东部及沿海许多发达地区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但西部地区小学普遍按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无疑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大进步,然而这同样也意味着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教师配备不平衡,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许多英语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英语学习,在发音上存在很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其次,由于我国人口多,学校少,出现了“大班教学”和“多班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加上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单调,使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愿意开口练习,严重影响了语音教学的质量。

三、母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通过对一些小学的英语课堂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对于生活在汉语世界里而对英语知之甚少的小学生开展纯英语教学是有很大困难的。一方面,在课堂上用全英语上课,应答者是寥寥无几,很多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刚开始学习英语,充满着热情,如果用全英语上课,会使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懂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对英语产生厌烦感。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作用。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由于英语字母和汉语拼音具有相似性,因此,小学生很容易将英语发音和汉语拼音混淆,如果在教语音时,完全靠模仿而不对发音要领进行讲解是不会达到预期目的的,因此要利用汉语把英语发音要领和口形部位讲解清楚,使用母语纠正、区分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的不同,引导学生把英语说正确。可见,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当然,母语也会为语音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作用,由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几乎没有发音完全一致的音素,因此,学生的汉语发音很容易给英语发音造成负迁移和干扰。

此外,词汇作为英语学习中的奠基石,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在记忆词汇时,用汉语进行交际为基础,借助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意义,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和快速地记忆单词。然而对于小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掌握的词汇内容只有单词形式上的信息,在使用英语词汇时,他们必须通过母语来进行转换,这就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了 “母语对等词”这个概念,当母语中的某个词汇和英语中的词汇在语音、拼写、或是语义上有共同之处时,学生就根据汉英或英汉词典中的汉语形式来掌握这一单词,将英语和汉语两种词义机械对立,造成望文生义的结果。

四、正确运用迁移规律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由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前就已经能说流利的汉语了。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为小学生创造条件,通过选用纯英语动画和原版电影,让学生接触最纯正的英文,从小引导学生用英语去听、去看、去感受,带着趣味学习,这样对于遏止母语负作用的迁移有一定作用。

五、结语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母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能过高地估计母语的消极作用而严格地加以限制,也不可过高地夸大母语的积极作用并无限地使用,我们应细心对比两种语言间的相似点,借助自己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和积累的汉语学习经验,充分发挥汉语的正迁移作用,竭力防止汉语干扰的消极的负迁移作用,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2)

[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第6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那么在各项教学过程中,如何着手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化学实验在这当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庭、关心自然和环境、热爱祖国。在化学教学中,通过介绍科学家为揭示科学真理而显出的勇于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坚定必胜信心。如: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通过潜心实验研究制碱新技术,为我国争得荣誉,为我国的化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等。

(2)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抽象的理论、原理和概念及枯燥乏味的讲解,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巨大障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化学实验而言,其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发挥实验的这些优势,能很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如:火焰颜色、物质颜色 的变化、爆鸣声、沉淀及仪器的特征和物质的制取等。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加以引导和激发。如分发PH试纸,检验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某些物质的酸、碱性。这些实验使学生敢于认识自身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理论、实验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产生揭示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现象的行为,既生动、又活泼。

就初中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而言,主要是感性思维,是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认识理论、原理和概念时存在一定困难。但化学实验可优化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利用实验优点启发性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实验的直观性“体现”潜在的内涵,把潜在的内涵由里“提升”到表面上来,被学生理解和认识。“体现”和“提升”是启发的结果,是通过实验而实现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通过实验的现象、结果揭示:分子是肉眼看不见而客观存在的微粒这一抽象概念,揭示了分子的性质。化学实验不仅优化了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而且,理论与实验是相辅相成的,实验可以帮助理解理论,又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其作用在于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自然科学的客观事实的存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脑、手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化学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观察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其观察能力是指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化学基本仪器、装置、化学药品及现象、教师规范实验操作等。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好习惯,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能自觉地形成有目的、有重点、规范化地操作,层次分清,从而抓住物质的本质和特征。学生实验还有助于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手脑结合,不仅使学生不断克服心理障碍,敢做而不害怕,而且使学生能把实验原理与仪器、实验步骤、目的结合起来,会用、会取、会放、会装、会控制,规范了实验操作,提高了操作能力。化学实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从现象、记录、数据等出发,使学生逐步提高分析、综合、判断、概括等能力。又通过化学实验报告,逐渐提高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通过制取H2、O2、C02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化学药品及状态、反应原理、实验步骤、仪器装置、收集方法等,然后比较、总结、归纳,可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7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应从学前儿童早期抓起,从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来说,人类的早期发展是最初、最迅速、可塑性潜能开发最大的阶段。然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早期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环境,开发智力,启迪智慧等作用外,而且在培养幼儿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等各方面都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向全局性任务,是面向21世纪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教育领域自身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孩子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学前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以后的素质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为学前儿童的智慧、创造力、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的作用进行粗浅的阐述和探索。

一、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启迪智慧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等,它们概括了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而音乐教育对少年儿童音乐素质和智力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天文,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仅有直接来源于人类多姿多彩的劳动生活,更是激发个体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启迪智慧,对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就拿4-5岁的儿童学习钢琴来说吧:当孩子一边看曲谱,一边演奏,用眼睛摄取音符,反映到大脑,大脑又很快指挥手臂、手腕、手指以致全身各个部位,进入演奏状态,这个过程既动了大脑又动了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体脑结合的高强度“劳动”啊!所以就学习钢琴这方面来说,确实能够提高幼儿的以下反面的能力:1.丰富想象力2.严谨思维能力3.大胆表现能力4.深刻理解能力5.良好协调能力6.沉稳控制力7.杰出的组织能力8.优秀的记忆能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系列重复的体脑劳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情感,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美的王国中的一个宠儿,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手段就是用音乐艺术的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音乐以它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等特殊的艺术魅力,赢得幼儿的喜爱,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了它的感染和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如果不是以音乐美的力量来吸引幼儿,打动幼儿,单纯靠活动形式,内容的儿童情趣来取胜,那么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就只能停留在活动本身,并不能真正形成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对于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来实现的,所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必须紧紧围绕音乐审美能力这一核心来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育活动。

三、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情感的艺术,它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古代史书《乐记》中谈到“乐行而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明确指出了音乐的治疗保健功能。情绪抑郁是人们致病的重要原因,而心绪舒畅可使疾病不治自愈。现代的音乐治疗学,发展了中国古代这种“乐医”理论,利用音乐来治疗心理精神上的疾患。如失眠,可听一些速度较慢、音调柔和的曲调:情绪忧郁,可听些欢快喜悦的乐曲等。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身体发展正是由大肌肉活动逐步发展到小肌肉的细腻活动。幼儿通过学习打击乐器可以放松地、自由地运用大肌肉、促进小肌肉的发展。他们在打击过程中满足了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悦耳和谐声音中享受着乐器带来的快乐,这使他们感到身心轻松愉快,消除了身体疲劳和紧张感。

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也影响个性的发展。培养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在早期都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也是人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幼儿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表现在兴趣爱好上,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性格特征上,以及道德品质上。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如;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情趣,激发主动积极性,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让情绪易激动的孩子多听一些柔和,抒情的音乐,能够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为日后良好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有利于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凝聚力的增强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宝贝”“小皇帝”,在家里发号施令,父母围着转,养成了孤僻任性的性格,纪律性抑制能力差。而音乐除了对孩子们进行美德方面的教育外,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合唱队的排练,都要求大家严格按照乐曲的旋律,音高,节奏,音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唱得一致,如果一个出现错误就会破坏音乐的完美效果。合唱的成功与否,是孩子们集体主义、协作精神的表现,孩子们在演唱中掌握了技能和方法,并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约束,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因此,音乐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整体凝聚力,在培养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纪律性和群体意识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手段之一,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今天,个体的发展不是单项的,而是多项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恰恰使其他素质的发展也获得了提高,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3]顾明远,《素质教育的理论讨论》中国和平出版社

第8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法;策略应用与研究

具体而言,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学习,通过小组间交流合作,促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并且可以让他们的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语言交际在外语学习中尤为重要,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有效帮助其获得这种交际能力。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最好的载体,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此提出几个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非常适用的教学内容。

一、在口语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方法

我们可以在教学新课文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凭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朗读,对话表演,编剧等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例如:在Lesson 7 Jenny’s New Skirt这一课时,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之后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这一课文进行创编,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并及时为学生解决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留给每个小组一定的时间进行排练。

接下来就分组向全班同学表演,表演结束后还是以小组为单位,从各个方面进行评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造得到经验与知识,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都能因此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利用小组合作进行阅读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升学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值和题量都较大,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理解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1.做好充分的阅读铺垫

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带着学生阅读课文,先大概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例如,学习第六单元的课文Things for School中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先带着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Danny给他朋友留下来的一张购物便条,接着再进行深入的阅读,捕捉文章中的细节,把握主旨大意,深入理解文章。

2.结合阅读内容设计小组任务

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设计小组任务,教师在设计小组任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所学文章的内容来设计,要与内容密切相关,并且最好能有一些挑战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深入阅读第六单元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Danny给Li Ming列了一份购物清单,老师也列了一份出来,但是老师的购物清单与Danny有一些出入,下边就请各组同学找出老师的清单与Danny的清单有哪些不同,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最准确就是本次的胜利者。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把文章再阅读一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与印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3.教师适当介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适当地介入。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虽然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教师可以深入每一个小组,听听学生们的想法,学生遇到不会的单词或者是不太懂的语法问题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有些学生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积极,教师在这个时候要鼓励学生参加小组的讨论。

4.课程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

最后,就是在讨论结束之前,教师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对这次的小组合作进行总结,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看法包括在这节课中学习到了什么、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小组在阅读中的体会),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找出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

问题。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限制于课堂之内,在课外开展一些短剧表演、英文手抄报等等开放式的学习活动都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能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玲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7).

第9篇: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作品分析法 学前教育科研 意义 操作程序

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员有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确定一个主题,研究对象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作品,研究人员再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做出评价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作品分析法在学前教育科研中的意义

(一)深入了解学前儿童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往往根据研究的需要,科学而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以一种或两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以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去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作品分析法由于其间接性的特点,更容易排除因学前儿童防范心理所带来的信息失真。

学前教育科研中有时受时间、环境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或由于研究的特殊需要,不能进行现场考察。那么可提出一个主题,让学前儿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交作品。通过他们所完成作品的质量,分析其所具有的方法技术和能力水平。由于完成作品的过程大多需要一定的方法与能力的参与,因此,各种探究方法与能力的评价几乎都可以运用作品分析法。如对幼儿续篇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幼儿文学创作能力,幼儿思维和言语的发展,也可以分析幼儿的兴趣和理想的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幼儿绘画作品的好坏体现出来,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从幼儿泥塑、积木、积塑作品中做出判断。作品分析法的优点是可比性强,同一主题,几个学前儿童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后便可见出高低。而且,在研究过程中,作品分析法是以学前儿童的作品为中介,推断学前儿童的探究能力水平与心理特征的发展,实施研究时,学前儿童通常不知道老师要求他完成作品的意图,其注意力集中于作品的完成过程中。这样可以达到放松学前儿童防范心理,获得真实信息的良好效果。

作品分析法独有的特点和优越性,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弥补其他研究方法的不足,从而实现研究过程的最优化。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收集学前儿童作品,间接地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学前儿童整个变化过程、学习特点、长处与短处、对所学事物掌握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因此,作品分析法是深入了解学前儿童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二)提高研究人员教育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积极参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使用作品分析法,从而促进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这样不但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提高了学前教育质量,而且可以为幼儿园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运用作品分析法对于不断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作品分析法在学前教育科研中的操作程序

作品分析法在学前教育科研中的基本操作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一)明确具体研究目标

在给学前儿童布置主题之前,研究人员应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本作品分析的具体研究目标,即通过作品分析想获得学前儿童哪些方面的信息。在作品分析法中,具体研究目标的表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运用水平与特点,技能的熟练程度与特点,相关心理特征的表现与特点。具体研究目标确定后,再选择最佳实现目标的方法。作品分析具体研究目标必须服务于课题研究目标。

(二)确定分析指标

作品分析指标应从具体研究目标中剖析出来。其过程与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样,可以以由总到分,层层深入的形式先确定一级指标,再确定二级、三级指标。

(三)选择作品抽查方法

作品分析法一般适宜在班级内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既要获得共性的认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获得个性的认识,找到特殊性,从而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因此,可以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品抽查方法。

1.总体检查。对全部学前儿童的作品进行检查。这是绘画作品分析和手工作品分析常用的方法,用于分析学前儿童掌握学习内容的状况与技能发展特点。

2.分类抽查。分类抽查常用于语言、绘画、手工作品分析等。分类抽查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及类别,再从每类中随机抽取部分学前儿童作品进行分析。

分类抽查属于形成性分析,所谓形成性分析是指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学前儿童活动发展的信息,在学前儿童活动的发展过程或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定期地进行分类分析,以便更好地实施和改进后面的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抽查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研究人员应根据研究环境、时间、研究对象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四)实施操作

实施操作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布置任务、分析作品、填写指标项目及分析表。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步骤:

1.向学前儿童布置任务,规定完成作品的时间

根据研究设计,向学前儿童布置所要完成的作品及正确完成作品的时间期限。在布置任务时,研究者不应将研究的目的告诉学前儿童,只是将作品的操作性任务交代清楚即可,以避免暗示效应所带来的信息失真。学前儿童在了解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主体性,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不确定的范围越大,学前儿童自由发挥的空间越大,作品分析的内容就越具体,以利于全面、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

作品的完成时限一般不宜过长,应根据制作任务的内容、性质与难度科学设定。如果规定的时限过长,在作品制作的前期,学前儿童会因认为时间充裕而放松情绪,在上交作品之前又匆忙完成,这种前松后紧的情况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者也难以据此准确地分析作品的制作水平以及学前儿童的相应特征。

2.收集学前儿童作品并进行分析

对学前儿童的作品进行分析时,首先应以填写第一阶段确立的指标内容为主,这样做可以保证不同作品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其次应分析作品所具有的特色。

(五)研究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当所有的作品统计与分析完毕后,研究人员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理对前一阶段的分析表等研究资料再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

(六)得出结论

在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之后便可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在运用作品分析法的一轮研究结束后,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而这些新问题即成为新一轮运用作品分析法所要研究的问题。这样不断循环,使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进而推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向前发展。

三、作品分析在学前教育科研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完成作品内容的正确性

作品分析内容的正确性是指学前儿童完成作品的正确程度,是学前儿童知识经验水平与应用水平的集中反映,是作品分析法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内容正确程度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学前儿童在教学过程和自我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技能、重点、难点、关键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判断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不断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完成作品的时间与作品质量的关系

完成作品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能反映学前儿童的能力,能力强的孩子正确完成作品所用的时间相应比其他孩子正确完成作品的时间要少;反之,则比其他孩子多。但是,完成作品时间的判定必须建立在正确完成作品的基础上,并且与总体平均时间做比较,不能盲目以完成作品的时间来判断孩子的能力,也不能简单地将完成作品的时间多少与孩子能力强弱画等号。

(三)完成作品的形式反映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形式是作品表现主题的方式,反映着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任务完成方式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体现学前儿童的技能水平。例如,在艺术教育活动“花”中,有的幼儿用蜡笔画出花,有的幼儿用铅笔画出花,有的幼儿用剪刀剪出花,有的幼儿用手撕出花等;有的幼儿的作品是一朵花,有的幼儿的作品是一束花;有的幼儿的作品是单颜色,有的幼儿的作品则颜色丰富多彩。由此可见,同一主题,不同的孩子选择完成任务的形式不尽相同,反映出孩子独特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特征。

(四)通过作品分析可以概括出学前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

古人云“字如其人”,就是说,通过写的字可以窥视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文学作品同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某些心理特征。因此,通过作品分析可以分析出学前儿童的能力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在作品分析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以上几个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研究人员应加以综合考虑。

总之,由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法、作品分析法是非常适用的研究方法。作品是学前儿童内隐的,但又不能很好表达和表现的知识、技能以及心理特点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作品分析就能获得所要的信息。因此,作品分析法是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和广泛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2]张燕,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5.

[3]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