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条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职业道德条例

第1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檀传宝:2007)。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2005:46)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梁庆周:2007)。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2013)。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钱焕琦:2008)。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2015)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2014)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2006)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7.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首先,爱岗敬业上做得不够突出。近年来,狭隘地认为自身素质还可以,考试考核我都能应付,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究。

其次,工作皮沓,主动意识不强。有时对待一些中心工作抱着保持原有的态度,不愿深入,存在求稳怕乱思想,不愿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遇事不愿多想,心想反正上有领导,领导咋说我咋办,肯定错不了。许多工作到推不掉时才仓促动手做。第三,工作协调性差。总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不必劳驾他人,一人受累一人顶,到头来吃得苦多,犯的错多,弄得自己受屈,他人埋怨。

第四,要求学生过于严厉。偶尔对学生小施惩戒,还认为是对学生的关爱,有歧视后进生的言行。

第五,关心、帮助他人做得不够,与他人的谈心交流、沟通较少,做了许多自认为是不错却得不到别人理解的事。

第六,情绪易激动,言行有时过激,自控能力不强。

以上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多多批评指正。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动力,加强学习,振奋精神,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其次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祖国的花朵;三是振奋精神,以百倍的干劲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公务员之家

1、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惩罚学生是为学生好的错误思想,改变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尤其要热爱差生和后进生。

2、树立几个意识:

(1)牢固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坚决要做到。

(2)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作表率”的意识,以教书育人为本职,作学生、教师的表率。

(3)牢固树立“宁守清贫,不损师德”的意识,发扬教师高风亮节、“红烛”精神,廉洁从教,维护自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探索创新”的美好形象。

(4)牢固树立“以德治校、以德治教、以德服人”意识。

(5)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6)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以校为家,以教为业,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3、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对待当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明确自身的“责、权、义”,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名利和道义之间的关系。

4、发扬“人梯”精神,指导、带动青年教师,争做一名师德优秀、业务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2年教师学习师德师风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老八条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条例法规,本人逐一对照,寻找差距,认真剖析,概括起来在下列一些不足之……

学校民主作风评审研究整改关于城乡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各经济板块,有关单位: 为推动南岸区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通过本次师德培训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经跟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有了更深的体会。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在爱国守法方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有时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不够深入。

2、在爱岗敬业方面,能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能认真负责。

3、在关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教书育人方面,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我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不谋取私利,自觉抵制并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5、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但由于本单位工作特点,决定与学生家长联系相对减少。家访主动。

6、在终身学习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我给自己制订了改进措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将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

2、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3、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心得体会

第4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关键词]广东;高校教师师德;调查研究

教师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园地,其师德建设情况更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师德的内涵和规范、师德建设的现状、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等[1]。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对教师、学生的调查不够深入有关。因此,我们对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自身不仅对高校师德现状非常关注,而且对高校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内三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问卷328份,回收率为74.5%,有效问卷321份(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有效率74.3%。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我们结合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其它因素,设计了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共计40个题目,其中选择题39个,开放式题目1个),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高校师德内涵的界定

关于高校师德的内涵,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2]。多数学者认为师德应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3]。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多数教师主张,师德应是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其中选择“基本的职业规范、准则”的占68.5%,选择“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标准”的占27.6%,选择“可以达到的、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标准”的占7.6%。同时,高校教师普遍赞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完全赞成”的占27.6%,选择“比较赞成”的占33.7%,选择“赞成”的占32.7%,选择“较不赞成”的占1.9%,选择“不赞成”的占4.1%。

2.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认识

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的问题中,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选择“有较高的收入”的占2.1%,选择“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的占30.9%,选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的占7.4%,选择“其它”的占4.2%,与性别、学历显着相关(p<0.01),与职称相关(p<0.05)。在是否有离开学校,寻找其它发展的想法方面,选择“有”的占24.4%,选择“无”的占75.6%。至于离开高校的原因,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25.4%,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选择“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占10.2%,选择“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的占33.9%,选择“其它”的占1.7%。半数以上教师因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自由性而选择当高校教师,其中女教师所占比例更高,达67.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职称越低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当部分男教师选择当高校教师是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选择此项所占比例也更高。

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提法,“完全赞成”的占13.1%,“比较赞成”的占22.0%,“赞成”的占33.8%,“较不赞成”的占17.5%,“不赞成”的占13.7%。在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方面,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占53.4%,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的占42.7%,选择“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占3.9%,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就自己如何处理个人、部门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的占62.8%,选择“先部门、后个人、再学校”的占19.5%,选择“先个人、后部门、再学校”占17.7%,与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更多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

在是否认为“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会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相矛盾”问题,选择“完全会”的占7.1%,选择“比较会”的占12.3%,选择“会”的46.3%,选择“基本会”的占25.2%,选择“不会”的占9.1%,与职称相关(p<0.05)。在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之间,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奉献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选择“应该首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占34.9%,选择“处理得好,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统一”的占58.7%。半数以上高校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选择“平等关系”的占60.4%,选择“服务关系”的占13.0%,选择“教育关系”的占26.6%。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选择“关系亲密”的占13.2%,选择“比较亲密”的占67.4%,选择“一般”的占18.8%,选择“疏远”的占0.6%,无人选择“很疏远”。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选择“非常好”的占2.3%,选择“较好”的占27.3%,选择“一般”的占57.9%,选择“较差”的占9.0%,选择“很差”的占3.5%。对当前的师德状况,教师最不满意者涉及几个方面:选择“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选择“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的占14.0%,选择“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的占24.3%,选择“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的占14.0%,选择“利用师生关系谋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较多教师认为是考核制度的问题,选择“对学校没有认同感”的占11.8%,选择“教师个人放弃思想道德修养”的占22.8%,选择“经济压力大”的占21.3%,选择“考核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占38.8%,选择“师生关系疏远”的占5.3%,与学历相关(p<0.0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考核制度有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对高校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选择“刻苦钻研业务”的占9.2%,选择“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占43.7%,选择“以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占37.1%,“谦虚谨慎,维护其它老师的尊严”的占0.9%,选择“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的占8.7%,选择“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占0.4%,与职称相关(p<0.05)。

关于做一个好的教师最突出的方面,选择“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占19.5%,选择“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选择“深受学生爱戴”的占19.5%,选择“同事公认”的占0.4%,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与学历显着相关(p<0.01)。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选择“科学研究”的占12.3%,选择“教学”的占30.1%,选择“科研和教学均好”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6.9%,选择“和同事们相处”的占4.8%,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与职称、学历显着相关(p<0.01)。履行教师职责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方面,选择“教学”的49.4%,选择“科研”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0.4%,选择“社会服务”的占1.1%,选择“参与管理”的占5.2%,与职称、学历、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同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观念,而男教师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均好,男教师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教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科研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高,特别是教授,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副教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教学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低。

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的了解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占6.3%,选择“比较了解”的占43.8%,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1.0%,选择“不了解”的占4.7%,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至于获悉途径(可多选),高校教师多是通过《教师工作手册》、“岗前培训”及“相关文件”来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师选择“《教师工作手册》”,有48.1%的高校教师选择“岗前培训”,46.8%的教师选择“相关文件”。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了解较多。有67.7%的高校教师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师了解《教师资格条例》。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师比女教师了解得深入一些,职称越高的教师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方面,选择“非常必要”的占28.0%,选择“较必要”的占19.1%,选择“必要”的占32.5%,选择“有些必要”的占14.3%,选择“没有必要”的占6.1%。关于当前师德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选择“教师缺乏献身精神”的占8.6%,选择“教师缺乏责任感”的占37.9%,选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选择“其它”的占5.7%

在是否赞成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方面,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1.4%,选择“比较赞成”的占15.9%,选择“赞成”的占21.6%,选择“基本赞成”的占20.6%,选择“不赞成”的占30.5%,与职称显着相关(p<0.01),与学历相关(p<0.05)。在对学校对师德建设采取过什么措施方面(可多选),有54.2%的教师选择“制定教师职业规范”,有39.1%的教师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有39.1%的教师选择“考核中有师德要求”,有9.5%的教师选择“制定学术道德规范”,有5.9%的教师选择“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报告会”。在所在学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效方面,选择“显著”的占4.7%,选择“较显著”的占28.1%,选择“一般”的占47.2%,选择“有些效果”的占9.0%,选择“没有效果”的占11.0%。

教师虽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较有必要,但除比较了解“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外”,对其它措施都不太了解。对高校是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态度多样,虽多数教师持赞成或基本赞成态度,但不赞成的教师也为数不少,特别是低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

5.高校师德的评价方式

在评选高校师德标兵的必要性方面,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4.8%,选择“较有必要”的占26.4%,选择“一般”的占28.6%,选择“有些必要”的占4.7%,选择“无必要”的占25.5%,与职称、学历相关(p<0.05)。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选择“非常了解”的占0.6%,选择“比较了解”的占10.8%,选择“了解”的占12.3%,选择“基本了解”的占23.4%,选择“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师较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选择“完全认可”的占5.6%,选择“比较认可”的占75.0%,选择“认可”的占5.6%,选择“基本认可”的占5.6%,选择“不认可”的占8.3%。在是否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项目上,选择“完全会”的占4.5%,选择“比较会”的占10.3%,选择“会”的占31.9%,选择“基本会”的占25.8%,选择“不会”的占27.4%。

对最了解的师德评价方式,选择“自我评价”的占11.9%,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1.5%,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6.4%,选择“组织测评”的占9.6%,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0.7%。关于最赞成哪种师德评价方式上,选择“自我评价”的占7.0%,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7.9%,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1.2%,选择“组织测评”的占7.7%,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6.2%,与职称相关(p<0.05)。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了解程度较低,“不了解”的占52.8%。其结果导致教师虽基本上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教师不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甚至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越低职称的教师越认同“学生评价”,越高职称的教师,越不认同“学生评价”,教授认同“学生评价”的比例明显低于副教授。

三、讨论

1.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师德建设,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师对学校的措施不认同。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少高校领导,对师德内涵的看法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与多数教师的看法差距甚远。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以为教师所接受,如高校师德标兵评选,主要是其立意太高,远远超过了高校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共识。一些与师德建设有关的措施,也不受教师的欢迎,如要求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态度因职称、学历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实可行。

2.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看法影响师德的塑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及自身行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一面,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选择也出现了。如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一些教师把“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认为“个人或部门利益高于学校利益”,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少人在选择当高校教师时,多是从“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和“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面。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不甚使人满意,部分源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错误认识,不少教师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教师对师德失范最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使高校教师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3.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现行考核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括了教学和社会服务。原因是教师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还会给对学校带来许多好处。由于现行考核评价制度的引导,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对教学则得过且过,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仅如此,个别教师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变,应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给教学适当的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在这方面教师的师德最容易体现出来。至于师德评价方式,应重视“学生评价”,原因是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

四、建议

1.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解释。教育部人事司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对职业道德虽有所解释,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组成,但学校难以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的依据,教师也难以遵守。因此,国家或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订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2.应让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年来,不少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如高校师德标兵的评选,许多教师难以参与评选过程,而且选出来的师德标兵,多是有行政职务、高职称的教师,难以成为青年教师仿效的对象,并使他们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缺乏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师德建设效果倍受影响,而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选择对他们比较公平,也比较为他们所认同的措施非常关键。如目前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多样,但低职称的教师多认同“学生评价”,这也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比较认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对其它评价方式,如“组织测评”、“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学生评价”对青年教师更为公平一些,把他们和其它教师置于同一起点上。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考虑层次性,面向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切合青年教师的实际,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76-78.

第5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关键词]广东;高校教师师德;调查研究

教师作为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职业,社会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园地,其师德建设情况更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关于高校师德问题的研究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师德的内涵和规范、师德建设的现状、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和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等[1]。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对教师、学生的调查不够深入有关。因此,我们对广东省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从高校教师的视角,了解当前高校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校教师自身不仅对高校师德现状非常关注,而且对高校如何进行师德建设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广东省内三所部属和省属高校的教师。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问卷328份,回收率为74.5%,有效问卷321份(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有效率74.3%。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还通过与高校教师的访谈对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扩展。我们结合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高校教师发展的其它因素,设计了高校教师师德状况的调查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共计40个题目,其中选择题39个,开放式题目1个),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高校师德内涵的界定

关于高校师德的内涵,一些官员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2]。多数学者认为师德应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3]。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多数教师主张,师德应是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其中选择“基本的职业规范、准则”的占68.5%,选择“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标准”的占27.6%,选择“可以达到的、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标准”的占7.6%。同时,高校教师普遍赞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选择“完全赞成”的占27.6%,选择“比较赞成”的占33.7%,选择“赞成”的占32.7%,选择“较不赞成”的占1.9%,选择“不赞成”的占4.1%。

2.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认识

在为何选择当高校教师的问题中,选择“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的占55.4%,选择“有较高的收入”的占2.1%,选择“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的占30.9%,选择“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的占7.4%,选择“其它”的占4.2%,与性别、学历显着相关(p<0.01),与职称相关(p<0.05)。在是否有离开学校,寻找其它发展的想法方面,选择“有”的占24.4%,选择“无”的占75.6%。至于离开高校的原因,选择“工作压力大”的占25.4%,选择“收入和福利待遇低”的占28.8%,选择“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的占10.2%,选择“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的占33.9%,选择“其它”的占1.7%。半数以上教师因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自由性而选择当高校教师,其中女教师所占比例更高,达67.2%,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本科,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低,职称越低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但副教授所占的比例要低于教授。相当部分男教师选择当高校教师是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选择此项所占比例也更高。

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这种提法,“完全赞成”的占13.1%,“比较赞成”的占22.0%,“赞成”的占33.8%,“较不赞成”的占17.5%,“不赞成”的占13.7%。在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方面,选择“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占53.4%,选择“义利并举、德利合一”的占42.7%,选择“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的占3.9%,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就自己如何处理个人、部门和学校三者的利益关系,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的占62.8%,选择“先部门、后个人、再学校”的占19.5%,选择“先个人、后部门、再学校”占17.7%,与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更多选择“先学校、后部门、再个人”。

在是否认为“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会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相矛盾”问题,选择“完全会”的占7.1%,选择“比较会”的占12.3%,选择“会”的46.3%,选择“基本会”的占25.2%,选择“不会”的占9.1%,与职称相关(p<0.05)。在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之间,选择“作为教师,应该将奉献精神置于首先地位”的占6.4%,选择“应该首先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占34.9%,选择“处理得好,二者可以实现有机统一”的占58.7%。半数以上高校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关系”,选择“平等关系”的占60.4%,选择“服务关系”的占13.0%,选择“教育关系”的占26.6%。在与学生的关系方面,选择“关系亲密”的占13.2%,选择“比较亲密”的占67.4%,选择“一般”的占18.8%,选择“疏远”的占0.6%,无人选择“很疏远”。

参与调查的教师对当前高校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一般,选择“非常好”的占2.3%,选择“较好”的占27.3%,选择“一般”的占57.9%,选择“较差”的占9.0%,选择“很差”的占3.5%。对当前的师德状况,教师最不满意者涉及几个方面:选择“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的占43.2%,选择“教学上无心钻研业务,只求不过不失”的占14.0%,选择“科研上急功近利,剽窃他人成果”的占24.3%,选择“只完成教学时数,对学生不管不问”的占14.0%,选择“利用师生关系谋取利益”的占4.5%。

至于造成师德失范的最重要原因,较多教师认为是考核制度的问题,选择“对学校没有认同感”的占11.8%,选择“教师个人放弃思想道德修养”的占22.8%,选择“经济压力大”的占21.3%,选择“考核制度方面的问题”的占38.8%,选择“师生关系疏远”的占5.3%,与学历相关(p<0.05),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考核制度有问题”所占比例最高,占41.4%。

3.对高校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的了解

在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品行方面,选择“刻苦钻研业务”的占9.2%,选择“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占43.7%,选择“以良好的品德行为影响学生”的占37.1%,“谦虚谨慎,维护其它老师的尊严”的占0.9%,选择“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的占8.7%,选择“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占0.4%,与职称相关(p<0.05)。

关于做一个好的教师最突出的方面,选择“科研成果突出”的占6.6%,选择“教学效果好”的占19.5%,选择“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占54.0%,选择“深受学生爱戴”的占19.5%,选择“同事公认”的占0.4%,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与学历显着相关(p<0.01)。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在哪方面做得最好,选择“科学研究”的占12.3%,选择“教学”的占30.1%,选择“科研和教学均好”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6.9%,选择“和同事们相处”的占4.8%,与性别、行政职务相关(p<0.05),与职称、学历显着相关(p<0.01)。履行教师职责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方面,选择“教学”的49.4%,选择“科研”的占33.8%,选择“和学生沟通”的占10.4%,选择“社会服务”的占1.1%,选择“参与管理”的占5.2%,与职称、学历、行政职务显着相关(p<0.01)。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同教学和科研均突出的观念,而男教师的比例要高于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教师越认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均好,男教师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教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科研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高,特别是教授,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副教授。职称越高的教师选择“在教学上花费时间最多”比例越低。

在对高校教师师德的内容及具体要求的了解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占6.3%,选择“比较了解”的占43.8%,选择“一般”的占34.1%,选择“了解一些”的占11.0%,选择“不了解”的占4.7%,与性别、职称相关(p<0.05)。至于获悉途径(可多选),高校教师多是通过《教师工作手册》、“岗前培训”及“相关文件”来了解。有43.6%的高校教师选择“《教师工作手册》”,有48.1%的高校教师选择“岗前培训”,46.8%的教师选择“相关文件”。关于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高校教师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了解较多。有67.7%的高校教师了解《教育法》,63.7%的高校教师了解《高等教育法》,46.5%的高校教师了解《教师资格条例》。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容及其具体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男教师比女教师了解得深入一些,职称越高的教师了解越深入。

4.高校师德建设的成效

在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方面,选择“非常必要”的占28.0%,选择“较必要”的占19.1%,选择“必要”的占32.5%,选择“有些必要”的占14.3%,选择“没有必要”的占6.1%。关于当前师德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选择“教师缺乏献身精神”的占8.6%,选择“教师缺乏责任感”的占37.9%,选择“师德教育流于形式”的占47.9%,选择“其它”的占5.7%。

转贴于

在是否赞成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方面,选择“非常赞成”的占11.4%,选择“比较赞成”的占15.9%,选择“赞成”的占21.6%,选择“基本赞成”的占20.6%,选择“不赞成”的占30.5%,与职称显着相关(p

教师虽认为高校师德建设较有必要,但除比较了解“制定教师职业规范外”,对其它措施都不太了解。对高校是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态度多样,虽多数教师持赞成或基本赞成态度,但不赞成的教师也为数不少,特别是低职称的教师基本上持不赞成的态度。

5.高校师德的评价方式

在评选高校师德标兵的必要性方面,选择“很有必要”的教师占14.8%,选择“较有必要”的占26.4%,选择“一般”的占28.6%,选择“有些必要”的占4.7%,选择“无必要”的占25.5%,与职称、学历相关(p<0.05)。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的了解程度不高,选择“非常了解”的占0.6%,选择“比较了解”的占10.8%,选择“了解”的占12.3%,选择“基本了解”的占23.4%,选择“不了解”的占52.8%。高校教师较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选择“完全认可”的占5.6%,选择“比较认可”的占75.0%,选择“认可”的占5.6%,选择“基本认可”的占5.6%,选择“不认可”的占8.3%。在是否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项目上,选择“完全会”的占4.5%,选择“比较会”的占10.3%,选择“会”的占31.9%,选择“基本会”的占25.8%,选择“不会”的占27.4%。

对最了解的师德评价方式,选择“自我评价”的占11.9%,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1.5%,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6.4%,选择“组织测评”的占9.6%,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0.7%。关于最赞成哪种师德评价方式上,选择“自我评价”的占7.0%,选择“集体评价”的占27.9%,选择“学生评价”的占41.2%,选择“组织测评”的占7.7%,选择“社会评价”的占16.2%,与职称相关(p<0.05)。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对目前师德标兵评价标准了解程度较低,“不了解”的占52.8%。其结果导致教师虽基本上认可目前高校师德标兵的评价标准,但部分教师不会把师德标兵作为自己仿效的对象,甚至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越低职称的教师越认同“学生评价”,越高职称的教师,越不认同“学生评价”,教授认同“学生评价”的比例明显低于副教授。

三、讨论

1.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师德建设,但成效一般。原因是不少高校教师对学校的措施不认同。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基本已形成共识,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少高校领导,对师德内涵的看法仍偏于泛化,过于务虚,与多数教师的看法差距甚远。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难以为教师所接受,如高校师德标兵评选,主要是其立意太高,远远超过了高校教师对师德内涵的共识。一些与师德建设有关的措施,也不受教师的欢迎,如要求高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态度因职称、学历的不同而差异显着。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广泛了解教师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方能切实可行。

2.对教师职业性质的新看法影响师德的塑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及自身行为。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识,有传统的一面,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选择也出现了。如一些教师对“教师应是全社会的表率”的提法,持不赞成的态度,一些教师把“把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一些教师认为“个人或部门利益高于学校利益”,多数教师不赞成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不少人在选择当高校教师时,多是从“它的稳定性和自由性”和“为了实现学术上的目标”等方面考虑,而没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对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面。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不甚使人满意,部分源于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性质的错误认识,不少教师也认识到这一问题,如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的教师对师德失范最不满意的方面集中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热衷创收,精力分散”。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使高校教师认同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3.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的现行考核评价制度过分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虽然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也包括了教学和社会服务。原因是教师的科研成果除了易于量化考核外,还会给对学校带来许多好处。由于现行考核评价制度的引导,不少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对教学则得过且过,对学生不管不问。不仅如此,个别教师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在科研上造假甚至剽窃他人成果。因此,一些高校的现行考核制度有必要加以改变,应在重视科研的同时,也要给教学适当的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机制应进一步完善,不能仅看是否完成教学时数,更要尊重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付出,在这方面教师的师德最容易体现出来。至于师德评价方式,应重视“学生评价”,原因是高校教师比较了解“学生评价”,也比较认同“学生评价”。  四、建议

1.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如《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解释。教育部人事司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对职业道德虽有所解释,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八个因素组成,但学校难以以此作为考核内容的依据,教师也难以遵守。因此,国家或高校应结合高校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订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2.应让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年来,不少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效果一般,其重要原因是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如高校师德标兵的评选,许多教师难以参与评选过程,而且选出来的师德标兵,多是有行政职务、高职称的教师,难以成为青年教师仿效的对象,并使他们认为无必要评选师德标兵。缺乏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高校师德建设效果倍受影响,而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却越来越高。为了使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选择对他们比较公平,也比较为他们所认同的措施非常关键。如目前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方式多样,但低职称的教师多认同“学生评价”,这也是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比较认同的方式。原因是相对其它评价方式,如“组织测评”、“社会评价”、“集体评价”,“学生评价”对青年教师更为公平一些,把他们和其它教师置于同一起点上。因此,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考虑层次性,面向青年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切合青年教师的实际,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露璐.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1):76-78.

第6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二、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第7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系统规范学习

为了使这次教育活动真正达到优化师德、端正师风、团结协作、科学管理的目的,全县各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为组长师德师风教育的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每天由书记(校长)进行专题辅导组织学习,还对本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纪律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制定了学习计划表,严格考勤制度,确保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

首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动员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先后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使全体教师对教育的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认识,以此做到明确教师的义务,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坚持执政为生的宗旨意识,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在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麦盖提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不准”》、《中小学教职工言行“七不准”》、《非法宗教活动23种表现》等有关法律法规后,广大教师进一步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和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人人共管”已经形成共识,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影响学生,使教师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社会尊敬的人,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依法治教水平,努力把教师职业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素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二、深刻剖析,认真总结

这次教育学习活动,学校着力整改十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对学校缺乏爱心,体罚学生、贬低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二是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思进取,喜好打牌赌博,对学生放任自流,以罚代教。三是亲疏有制,不一视同仁。四是强拉学生,进行有偿补课、辅导。五是违犯一费制,乱收费。六是推销书籍或复习资料。七是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八是语言行为不检点,有损教师形象。九是仪表、穿着打扮不得体。十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注重钻研业务。通过深刻剖析,查找问题根源,部分教师存在:排斥、歧视后进生问题;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问题。应该说这两种现象在相当一部分教师身上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是受唯分数论和片面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不择手段,有的是不注意自身行为,不加强学习,法律意识淡薄,我行我素。在本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刻反思本校、本人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决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方面加强政治学习;一方面增强育人观,并立即行动起来,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学习并引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切实肩负起教书育人重任。学校和教师个人除经常加强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外,作为学校应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为此,学校制定出了长效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违犯师德师风问题的,将与年终考核、评优、选先挂钩,对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不称职。将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陈旧观念。

三、强化育人意识,优化教师队伍

自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校以开展演讲比赛、教师论坛等活动为载体,切实使教育活动深入人心,使全体教职工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何使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入持久地在教师队伍中发扬光大,归纳出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育人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即从过去的教书匠向启蒙教师和导师转变,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教育的专业人士。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仅仅关注“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身心素质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健全。

(2)精英意识。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比喻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教师理应为自己从事这一职业感到自豪。但正是因为职业的崇高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任何场合都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群中最优秀的一员。

第8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专业标准;教育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6-0031-04

教师资格标准是对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规定,它一般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师培养目标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则是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专业道德、知识、技能、训练、组织和职业自主性等,其中,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标准的核心。而教师教育标准是我国教育部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的、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培养而提出的新标准。这个标准对于规范教师教育行为,严格教师队伍管理,遏制教育行业不正之风将起到积极作用。2010年6月28日,《教师教育标准》由华东师范大学研制出初稿并提交给教育部审定。

我国现有的教师资格标准、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正在等待审定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都不是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不过,这些标准里或多或少都有涉及幼儿园教师的内容。本文拟从现有的相关标准出发,梳理有关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的发展历程,以试图分析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思考及建议。

一、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

1 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指出,“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认定条件、认定申请、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2001年颁布的《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的四个条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除上述法律法规外,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一些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也有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相关规定。比如,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幼儿园教师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了相关要求;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作出了新的角色定位,并提出了新的专业发展要求;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关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资格。

2 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的具体内容

2001年5月,教育部在《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中指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资格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国籍、思想品德、学历和教学能力。但具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1)国籍条件:中国公民。(2)思想品德条件:《实施办法》规定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程》指出“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则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事实上,我国至今尚未制定专门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专门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地方性法规①,但并没有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活动密切联系,而是往往与政治思想要求、个人道德要求(如作风正派、举止大方等)以及一般道德要求(如尊重社会公德、廉洁奉公等)交织在一起,没有突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3)学历条件: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或中等师范学校。(4)教学能力:包括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实施办法》规定:第一,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第二,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第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体检合格,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纲要》则在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包括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等等。

二、我国现有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存在的问题

1 不是专门的标准

我国迄今还没有独立的由政府部门制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现有的关于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的论述大多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中。虽然人事部门制定了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但这类标准旨在对教师的履职情况和绩效进行外部评价。《纲要》虽然涉及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角色的论述,但《纲要》本身更类似于“课程标准”。不仅如此,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多数是针对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的,一旦面对幼儿园教师,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者的面试与对中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的面试相同(孙爱琴,冯晓霞,2008),有的地区招考幼儿园教师的内容甚至与招考国家公务员的内容一样。由于对申请人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等的综合素质缺乏具体而严格的考核与认定,因而无法确保通过考试的申请人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种是过于注重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有的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对申请人艺术技能的面试时间远远多于试讲或片断教学时间。事实上,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能力或者是把艺术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领域教育中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艺术技能。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面试与片断教学都没有幼儿在场,无从观察申请人师幼互动的能力,也无从了解教师的职业情感,而具有爱心与耐心恰恰是对幼儿园教师的根本要求。因此,教育部门应考虑把面试的模拟教学改为真实的现场教学,让申请人与幼儿共处一段时间,以观察申请人的职业情感和能力等。在这方面,美国的幼儿园志愿者考核办法值得我们借鉴:安排一些幼儿园作为申请者的实习场所,安排专人对申请者进行观察,看他情绪是否稳定,是否喜欢和幼儿在一起,对幼儿的需求是否敏感,照料幼儿是否有耐心等。此外,还可以增加对申请者的心理测试,以了解其是否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所需的个性特征。

2 资格标准过低

如前所述,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只规定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条件,即入职资

格标准,这一入职标准存在标准过低问题。第一,只要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就达到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目前这一标准受到了挑战。大量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经改制或合并、升格,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所剩无几,大多被各种类型的专科或本科院校所合并或独立升格。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呈多层次发展态势,培养目标也多元化。有的培养“研究型”教师,有的培养“应用型”教师,有的培养“技能型”教师,有的则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各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也大多处于实践探索之中。实际上,很多培养机构的课程设置、师资水平与毕业生质量都缺乏基本保证。因此,亟待出台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加以规范与引导。理想状态应该是资格标准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培养机构就据此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有关部门则按照这个资格标准评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第二,非师范类毕业生或其他未经专门培训(尤其是未经教育实习)的人员仅仅需要通过规定的几门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的资格考试和面试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3 表述上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的相关表述大多比较抽象,属于理念性的规定。如《实施办法》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件之一是“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如相关文件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道德理想为主很少提及道德规则的具体内容。因为没有专门的具体可操作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各地招聘幼儿园教师时出现上述两种极端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三、对制定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的几点思考

1 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整合

教师资格标准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师培养目标制定出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作出了一般性的规定。教师专业标准则可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知识和能力作出具体的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对专业标准有导向作用。而专业标准又可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评以及幼儿园教师的评聘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从实际工作角度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与专业研究机构或专业协会合作开展资格标准与专业标准整合的研制工作。

新西兰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已经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资格标准与专业研究机构制定的专业标准整合起来。新西兰依据《2002~2005年幼儿园教师、园长和高级教师集体雇用协议》,于近年研制了一套全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协会则将这套专业标准整合到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中,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绩效管理制度整合指南》。新西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分为五类:新教师专业标准、完全注册教师专业标准、经验教师专业标准、园长专业标准、高级教师专业标准。这些专业标准已完全运用到教师的评聘工作之中。第一,在招聘新教师时,幼儿园协会根据新教师专业标准对招聘岗位进行工作描述,并根据新教师专业标准对申请者进行包含面试的考核与评估,在确认其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才为之办理入职手续。第二,幼儿园协会也根据专业标准确定其他各个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评估标准。各级各类教师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可以根据标准不断改进自身的实践直至自认为已达到标准后再申请参加正式的更高等级的教师资格评估,通过评估的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级别的教师注册。在实际操作中,新西兰已经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专业标准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整合为一,既保证了新教师的质量,也促进了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9篇:教师职业道德条例范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依法治教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一个干好教育的使命感、紧迫感和压力感。要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规范性,要做到爱岗、乐教、善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树立教育新观念,打破旧思想、旧观念,要以新的风貌塑造我校教师的新形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切实加强我校的政治学习的制度落实,并开好每周的总结会和周前会。另一方面加强各项管理措施到位,并依法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更广泛地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

2、要把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法》等教育法规统一起来,通过认真贯彻,让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规范为指南,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使全体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结合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抓好教师的职业培训和自学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岗位考核,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领导成员要分包干各级组,带领各级组并展开学习。

5、认真组织学习《中心小学依法治校管理规范》,落实责任制和加强责任感。

二、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首先我们要统一认识,坚定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任务,首先要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正确、透彻的理解,要把握其实质。一要重视主体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开发。以能力为重点,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二要重视整体性,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三要全面性。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四要基础性。继续抓好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通过创建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积极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以积极开僻好第二课堂活动。充分促进好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五个环节”的管理,使教法和学法合符规范,合符科学,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建立健全奖教奖学机制,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停步不前的教师要认真找查原因,促其成绩不断上进。学校领导要端正思想,摆正位置,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要以身作则,深入课堂听课,索取教学工作上的第一手材料,并积极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如语文加强听、读、说、写的能力训练;英语科重视理解兴趣和语言环境的训练。总之各个科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特点选择教法,做到讲求实效,积极探索研究。

3、做到教学、教研和培训“一体化”,通过教本教研,组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的交流和互助,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4、积极学习先进学校经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求真务实,示范全镇。

5、坚持普通话教学。

6、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发挥各自兴趣、特长,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改革,认真实施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学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小学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体育工作学校领导一要重视,积极支持;二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要做到以田径为基础,排球为重点,根据学校的特点抓出专项、抓出特色,多出人才。

三、全面落实教育界方针,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1、加强好信息科的配备工作和教学工作,信息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位教师都必须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是会落伍和被淘汰,一要每位教师要重视这门科的学习和使用;二是要加强信息有关工程的建设。:

2、抓好校园美化工作,做到净化、美化、绿化。

3、重视提高学校的卫生保健水平。重视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高年级以上要抓好青春期卫生教育工作,以及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教育。

4、加强饮食卫生管理。落实好厨房卫生工作和厨工的体检工作。

5、加强教师车辆管理,想方设法建造车棚。

6、加强安全设置,与交管站联系在校门口设置交通安全路标。

四、校长近期目标

1、力争多媒体设备,以便教学工作开展。

2、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成为我镇的示范学校。

3、积极参加镇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力争取得最隹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