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育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不是缺乏乐趣,人生不是缺乏乐趣,制造乐趣,需要删繁就简的思维方式,需要琅琅上口的表达方式,试一试 让孩子露出笑脸,让孩子传出笑声,让生活有一些情趣,通过本次语言活动教研,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爱好听你的课。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习起来有兴趣,不但要教师选材好,预备充分,使用教具公道。第三点,教师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注重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也有一些体会:第一点,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创意,让幼儿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这样幼儿才有兴趣听你上课。第二点,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多样,要使一节课上得轻松,幼儿学习起来有激情,不但要教师选材好,准备充分,使用教具合理。更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有激情,语言要惕切,易于与幼儿交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一、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任。
这次活动后使我回想到我上学时学英语时,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老师在黑板上写,我们在本子上抄。老师是中心,课堂气氛不活跃,甚至同桌都不交流,自己在那里默默地学。今天我看到现在的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真实交际。“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两位老师都积极贯彻了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小组调查活动,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英语交流,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再是以前的单纯读写,而是课堂生活化了,所学的知识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应用。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实效。
现在的英语课,老师增大了语言的输入量,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了,这给学生创造了许多的机会说英语。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提高了课堂质量。大量实物图片的运用,有效地触发了学生的感知,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老师的全英语教学,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能在老师布置的任务中有出色地表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们都追求一个目标——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运用知识,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不能只搞花样活动,而没有实效。
三、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
英语课并不是只学单词、课文、句型、对话,不是知识的累加,而是一个综合体。学生学的每一单元的内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一些很好的教育材料,我们应该让学生接受到英语课的情感教育。学生只是学一些词和句子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有些学生态度冷淡,情感单一,这两位老师都考虑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都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四、娴熟、流畅、优美、纯正的课堂用语。
这两节讲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那娴熟、流畅、优美、纯正的课堂用语激励着我前进的步伐。
20日上午,首先由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我省课题研究中三方面不足:
一、教育科研理论支撑不够,主要是学风不实,只做文字游戏。列举了唐山某小学三年识千字和寄宿学校在小学推广的利与弊的例子进行分析。
二、指导实践不深,不能提高理论高度;
三、与现实联系不紧,只做理论性、概念化的东西。
并且在发言中提出了一些提倡:提倡人人搞科研;提倡面向一线搞科研,尽量为教育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提倡推广校本教研工作,抓制度,努力提高教师水平。
接着全国教育规划研究常务副主任、规划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天山教授为我们做了重要的培训。
一、首先曾教授对“关于教育科研本质的认识”进行了讲解: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是对一个问题持久的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本领,是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研究是看问题、讲教训,讲不断改进的,要不满足于现实,还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服从的是真理,崇尚的是进步”。要不为书,不为上,只为真理,永不满足、不断创新。
他还指出:研究不讲门槛,但要有研究的素质,即不断追求创新和进步。如原来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改成是学生看看,教师讲讲,或是小组讨论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尝试。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由问题意识理论者和与有理论素质的实践工作者的结合;
2、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是文理结合;
3、学科和事业的结合
4、可信与可行的结合
5、教育内外的结合
6、历史、未来、现实的结合:要立足于现实,要有时代感。
三、最终达到的目的----科研产品
1、思想观念的革新
2、体制机制的创建:如评估自助体系、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体系。
3、标准的创建:办学标准、教育评价标准、投入标准
4、教学模式的创建:如秦晋教学法、疯狂英语、洋思中学模式。
总之是抓规律性的,研究是对规律性的揭示。要注意做研究的人是喜欢、是兴趣,不带有功利性。
四、教育科研的管理
管理很重要,要形成持久的、稳定性的发展,要培养队伍,培养人才。
1、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改变:不要重立项轻结项,忽视间接影响,长期影响,要作精品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了,才能形成规范的成果。
2、管理规范化:开题解决什么问题,不是讲重要性,而是讲可行性,是把蓝图变成施工。开题应采用倒计时的方法,不要说的过大,研究是有阶段性的工作,是有缺憾性的工作。
3、要有团队的成果:我们现在搞科研总是重复的路走的过多,出现的问题是数据不共享,每次做同一个研究总要从头开始,都站不高,都走不远。所以要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专门讨论,专门写报告,问卷调查,要专业化,要分工合作。大家要清楚研究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正因为掌握真理的人很少,所以要你讲给大家听,所以要有团队意识,要相互合作。
4、要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经费(主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专门的项目、专门的奖励机制、专门的网站、网页、专门的规划。
总之要有质量、要有管理、要有团队。要先君子后小人,先讲清楚,分工明确,要共建共享,鼓励合作。要出精品,培养管理经验的人才,管理不好是不会长远的。
五、研究上怎样做出精品
1、创新为主,要超越自己,应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要敢于承担失败,要以服务社会,以服务人民为宗旨。
2、要有使命感,开题前要做好准备,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做无结论的会,不做聊天会;一旦立题其他人员只能做补充,不能出颠覆性的问题。
3、对题目要细化、分解、研究,找出核心概念,找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对假设的确立,找出方向。
六、注意事项:
1、做课题时,开题、中期的档案一定要有,要整理,要归类,要注明日期,要加强过程研究,要尽量责任到人。
2、开题时就要明确:形成什么样的报告,哪些是分散做的,哪些是自主做的,哪些是集中处理的,三个时期要有不同的成果 。
七、中期研究接近一大半,基本定性,基本告一段落,后期只是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不能做颠覆性的判断,要相信第一感觉。
三个阶段三个意义:
1开题讲可行性;
2中期讲可持续性;
3鉴定讲可运用性,也就是其价值。
曾天山教授此次培训主要是从大处着眼,给我们讲了“教育科研的本质”和“怎样培养管理科研的人才”。
2010年9月20日星期六,我到石家庄参加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课题培训。下面我将继续总结此次培训的内容,希望对各位教师在课题研究上有所帮助。
曾天山教授指出:研究是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技术,所以要讲研究方法。下面我就主要的研究方法为大家讲一讲: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抽样的科学性都关系到你的结论的科学性。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如大推数据不进行分析或是大推理论没有数据支持都是不可取的。定性管大局,定量管细节,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调查不了面就调查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道听途说就是图书管理员。可调查自己班、别人班、其他学校,要结合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点。
2、文献研究法:
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献,从文献资料中获得新论据,找到新视角,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认识。要注意文献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是作为辅的研究方法。 [1]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培训心得体会】的同主题文章:
· · · · · · · ·
查看更多>>
3、个案研究法:
是对个别的、典型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可以与典型调查结合进行。其步骤为:进行了解,确定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进行个案分析研究,写出分析报告。
个案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
2做好材料的积累,必须较全面地记录关于研究对象的个案材料。
3对获得的资料做出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4、行动研究法:
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各课题组可以采用柯雷的五步骤行动研究法,即明确问题,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按设计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关系之间的一些一般原则,在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也可以采用凯米斯四环节法: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5、实验研究法:
通过人为的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验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课题实验,要注意教育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三个变量的确定,科学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观测项目与指标,研究过程要求规范、严谨,因变量的检测需按照实验法的“数理统计”要求呈现。
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有兴趣的教师可以买一些专业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曾教授再三强调,在课题报告中不要只为了好看罗列很多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或者是根本不实用,研究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了哪些就写哪些,不要弄巧成拙。
九、课题的呈现方式:
1、第一页目录
2、立项课题、通知书
3、立项申请书
4、鉴定申请书
5、成果的研究报告
6、成果副件、发表的文章等、社会影响或被报刊转发,或学校适用、评奖、或被新闻媒体采访其中要注意开始要有收集意识,结尾才好整理;开始要目标明确、有方向,一定要避免两头热,中间闲。
十、成果问题
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有固定格式,简化后三段论:
1、内容与方法
2、结论与对策(给有关部门提意见,是运用性的、操作性的)
3、成果与影响:可以是论文、教材、教学模式。
概括为:“我发现了……怎样发现……怎样解决……有什么用。”写三千、六千字就可以了,要通俗易懂,要深入浅出。
培训的第二天上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霞教授为我们进行了指导,我主要选择了她向我们推荐的几本专业书籍,供爱好科研的人学习:
1、比较简单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依娜
2、《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震国 97年出版
3、北京大学 陈向民 《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叶澜老师的研究报告
5、中国学术期刊网,包括各种刊物的最新成果。
(2)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年培训心得体会】的同主题文章:
县级平台功能开发: 网站、视频、资源
校园网: 高中(槐中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师笔记本电脑,城中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校园网)、初中(金渠、横渠、汤峪)
班班通: 高中、小学(青化 、横渠、槐芽、常兴;)
互联网接入:10所学校接光纤
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及资源建设::
思路:按照“人人都是资源建设者、应用者,人人都是培训者”;
步骤:循序渐进---持续研训-----稳步提升----整体发展。校本为主、学用建一体化
做法:学科教学应用、案例编写、资源集约,
成果:编写应用案例四个学段、21各学科7000个教学课题案例
效果:全员参与人人了解资源、应用资源、学习方法、学习设计。
三、课题引领、科学推进
国家、省级课题引领(一个国家级、六个省级),研究解决信息化应用中的难题。(资源二次开发途径方法;专题学习网站建设)。
新的亮点
一、三月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二、我县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应用的经验在全省交流
三、电子白板引进学校课堂引起各方面反响
四、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新的应用方式在我县教育领域发展势头良好(网站(17所学校)、博客、网络教研)
问题反思
一、 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平衡、推进速度不等、推进工作力度不一、推进思路有偏差、推进方法有错误。整体发展受影响。
二、 管理层的认识、观念、水平仍然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直接因素,影响面大、影响程度深、影响投入效益明显,影响积极性、兴趣、质量提升。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能否在信息化发展中得到落实至关重要。
三、 资源建设、管理、应用仍然是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能够支持应用、提高应用效益的专业资源、专业平台和软件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
四、 教师队伍的信息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急需提高。培训不能松懈。
五、 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工作措施急需强化、方法要更加明确。
六、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及评价机制需要改革和创新、必须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要求。
发展目标
一、县域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标志,也是重要的支撑。
二、教育局提出目标三年内中心校以上学校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
同课异构 相互交流 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围绕“该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在不断朝着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方向改变。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诸多不足,需待深入反思和改进。下面就以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教学的实施过程为例,针对二位老师的主要教学片段提出一些看法。
片段一:复习回顾
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简单的图形?
生: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然后多媒体课件出示。
紧接着吴老师就提问学生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作答。
师小结:这些单个图形称为简单图形
丁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动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紧接着丁老师让学生阐述这些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性,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加以鼓励。
在比较中不难发现,这两位老师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回答问题格式化比较严重,评课教师认为:对旧知识的复习,也要选择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例如,黑板的面积、门窗的面积、三角形纸的面积,让学生动手再试一下,三角形的稳定性,让有些简单的图形动起来,会说话。将二位老师的复习内容综合一下会更全面,这样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从实践中引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实际生活中去巩固。”达到共同的复习引入目的。
片段二:教学例题
针对教科书中的例题四,求右图一间房子侧面墙的面积。
(吴老师)
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师问: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哪几个已学过的基本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两种情况。
A.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B.两个梯形
2.求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A.用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B.求两个梯形的面积的和
3.全班齐练习汇报结果
方法一: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和(见图1)。
算式:5×5+5×2÷2
=25+5
=30(平方米)
方法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之和(见图2)。
综合算式:
(7+5)×(5÷2)÷2+(7+5)×(5÷2)÷2
=30(平方米)
师:组合图形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正确分解。
丁老师:右图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
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4中的问题
算后与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解答方法。
讨论汇报交流:
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也可以说说同伴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与吴老师的一样)
方法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算式:(5+7)×2.5÷2×2
=12×2.5÷2×2
=30(平方米)
结合当前培训工作,的会员“愚人”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掌握了制作和应用PPT等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增长了见识,理论水平,操作水平也有所提高。基本上掌握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主要由五个方面内容:(一)创建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二)编辑幻灯片(三)编辑超级链接(四)播放并调试幻灯片(五)使用动画效果。
PPT用起来比较简单,学习起来也比较简单,适合教师制作课件,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构思。如果构思巧妙,那就是锦上添花。但利用课件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一、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体会
1.全新的定位,全新的理念
新教材的定位全新。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形成理性思维;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
新教材理念全新。主要表现在: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求而设计了选修课,从而打好不同的基础,让不同的学生各获最佳发展;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内涵,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和发现。
2.全新的课程设置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已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突出学校的自主性。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知识载体,它促使教师由原来的教师型向研究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全新的三维课程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以建构学生的智能结构为价值取向的。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空洞的东西,它们与数学课程密切相关。能从学习数学知识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4.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数学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还要更多地提倡过程性评价。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
1.聆听课程专家讲学,指导课改
实施新课程以来,每年利用假期,从先行进入课改的地区如江苏、山东、宁夏等请来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聆听课程专家讲课,让课程专家听课后点评,指出优缺点,指导改进的方向,并与我校及本县兄弟学校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吃透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即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真正意义上做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课标更加重视过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在编写教案中重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设计。课堂中放手给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4.精选例题,指导示范
重视例题教学,教师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意图,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恰当的迁移,不能靠题海战术弥补课本例题的不足。上课要选择容量、难度适中,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例题的讲解剖析,要体现解题的思路,渗透数学思想,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关键词: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实践与体会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9-0031-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却又游离于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它以学科知识点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或以学科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作为问题探讨的指向,以专题的方式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延伸到学科教学,及至课堂教学中,是对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更高层次、更趋本质的理解,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型的研究性学习。
1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原则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不应是相应知识、方法的简单再现或重复,也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记忆与练习。一个有价值的专题型研究性课题,其最终目的不仅获得问题的解,而应当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科知识的概念、方法、观念获得一些新的理解,或者重新认识一些新的联系与观点。因此,化学学科中学生选择课题以及教师确定研究课题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内容;
(2)源于化学学科课堂学习中的疑惑确定研究性专题;
(3)立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作为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深入探讨;
(4) 从化学学科角度对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涉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关系的研究性专题;
(5) 有利于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并以此为据获得知识之间新的联系为基础的课题,包括化学知识的内容体系以及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的研究性专题;
(6) 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实验设计类课题和实验改进类课题。
2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一般一个专题控制在2-5个教学时数中完成,其内容要紧密联系教材,但可以适度地跳出教材、高于教材。这种专题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紧密结合各年级、各章节的教学进度和内容有机选取专题,与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相适应,其研究过程的独立程度、研究方法的掌握水平等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一般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几种类型:
2.1形成型探究
选题要求:针对教材内容,将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的研究性问题,这些材料的提出过程,也可以是结论的推导分析和论证过程,或是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及规律的概括过程。
实例: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
学习内容:通过多次实验、比较,总结铁生锈的条件。
研究过程:①分析下列因素对铁生锈的可能影响:水、空气、食盐溶液和铁的形状等,分别设计对比实验方案。②准备好各物品 ,分组完成上述实验,观察一周并记录相关数据。③综合比较,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2.2建构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具体内容包括对化学知识内容、系统结构的归纳整理,对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整理。
实例:乙醇的结构
学习内容:认识、理解乙醇的结构及其支持证据。
研究过程:①教师给出乙醇的分子式,由同学猜测其可能的结构,即提出假设。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或论点,或者设计验证性实验。③学生展示自己的论据或实验等,并进行说明。④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点评、总结,布置学生写出活动心得。
2.3发现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现实问题或化学学科本身问题的规律进行归纳、推测和发现。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生长点的延伸、新旧知识产生的矛盾,以及对结论的反思、变换、延伸与拓展等。
实例:氢气是未来的最佳能源吗?
学习内容:通过辩论,认识氢气作为新型能源的开发前景。
研究过程:①由教师宣布课题活动意图,并由学生自主推举活动主持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调查收集,对“氢气是否是未来的最佳能源”的观点,并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互相对立的两种观点进行分组,同时选定“仲裁组”人员。②各组搜集资料,准备辩论。“仲裁组”确定评判标准。③召开辩论会进行现场辩论。④全体同学根据辩论进行讨论,并由"仲裁组"作出总结,各参加人员写出活动心得。
2.4应用型探究
选题要求:立足于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和探究,包括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知识应用方法、方案、结果的探究,化学知识在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探究和各学科间多知识点的联系探究等。
实例:小心!食物中的“吊白块”
活动内容:经过充分准备,向社会宣传食品中添加“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这一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商业行为的实质及危害。
活动过程:①查阅文献、访谈工商部门,了解“吊白块”的成份、功能、危害及有关法律法规,作好知识准备,并进行活动设计。②搜集添加了“吊白块”的食物样品,如面筋、米粉、粉条等,并搜集有关图片,作好实物准备。③发起一次面向消费大众和商贩的宣传展示活动,向社会展示“吊白块”、食品中添加“吊白块”后的质量假象、部分样品、中毒图片等,并同时印发传单宣传,进行讲解,回答咨询。④返校进行活动总结。
上述类型的研究小专题,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研究专题,由指导教师作相关知识背景介绍,增加学生对专题的了解,同时给学生以方法论的指导。然后学生围绕专题,组建学习研究小组,根据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层次概况,可以选择更加小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实施全程监控和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相互间不断地或与教师讨论、交流,最后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由同学代表向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报、接受评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改后定稿,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上交。
3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案例
案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学段:初中三年级
3.1课题的提出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这样的组成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地球上存在许多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比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许多动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海水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气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有学生提出:上述因素会不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我觉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密切,且学生已进入第二学期的化学学习,已有足够的知识、能力解决该问题。于是便建议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并进行研究活动。
3.2 课题研究的过程
3.2.1大胆猜想
课题确定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不变?学生们认真思考后,提出了许多猜想,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作出了预测:
(1)地球上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和生成保持平衡,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增强,晚上减弱,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白天低,晚上高。
(3)在不同地段环境、不同的时间里,某个区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会发生波动,但由于空气的流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总体变化不大。
(4)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逐渐升高,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就是例证。
3.2.2设计方案
学生的预测哪一个是正确的呢?我鼓励全班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设计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探究方案。第二天,全班除几个学生以外,其余学生均设计出自己的探究方案,体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探究方案不仅多而且各有差异,我让几位化学成绩好、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把整理好的几套方案在课堂上让全体学生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最优方案。
3.2.3人员分工
将参加不同地段、不同时间探究活动的同学分成八个自然小组,由学生自由选择报名参加,并自己推荐出小组长。
3.2.4实验探究
(1)测定液的配制
取浓氨水1滴滴入250mL蒸馏水中,配成很稀的氨水,再滴入2滴酚酞指示剂,由于稀氨水的碱性,此时酚酞显红色。
(2)测定方法:
用50mL的注射器吸取上述红色溶液10mL,到测定区中进行抽气,需抽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入口,振荡一至二分钟以后小心排出残余气体。如此反复抽气排气数次,直到红色褪去(说明氨水已被二氧化碳中和),并记录抽气次数。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正在开大会的阶梯教室、学校操场、正在上课且门窗紧闭的教室、吴江肖甸湖森林公园、吴江热电厂区(分别测中午12点和晚上8点)二氧化碳含量,记录抽气次数。通过抽气次数的比较,能较粗略地定量计算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3.5得出结论
经过八个小组的实验探究,大家测出了不同地段、不同时间里使注射器内溶液红色恰好褪色的抽气数。将结果进行汇总,让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作了认真的分析,最终大家形成了共识:
(1)总的来说,各地所测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差不很大(抽气数最多为8次,最少为6次)。但也能看出差别来。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矿物质燃料的使用、森林植被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3)人类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参加了这次探究活动,大家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对自己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虽说有些同学平时学习上不是很好,但实验动手能力很强,观察、分析比较细致、全面。活动中大家普遍积极、主动,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实践了大家所学的书本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4 开展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4.1 正确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化学专题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教学氛围,我们应该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更不能忽视或偏废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我们只有在搞好 “双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2 正确指导学生认真选好课题
指导学生选好课题是化学研究性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关键,课题的研究水平应尽量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学科基础和学校研究的条件及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又要考虑学生能力发展问题。课题的选择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4.3教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指导时要注重与学科课本知识结合的相关度,培养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并拓宽深化地去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崔相录.研究中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厥轩.高中研究型课程案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11月11日、12日,我有幸参加了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培训,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临汾市、晋中市教研团队四位优秀教师的课和评课,而且有幸听取了杨修宝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并且指明了以后阅读教学的方向。
首先,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首先是看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看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文本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看教学效率,要做到省时高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其次,找到了阅读教学的方向。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
此次培训,让我意识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只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才能浇灌祖国未来鲜艳的花朵。我将用我的所学指导我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开出美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