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班幼儿语言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第1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大家普遍觉得本次活动语言成分少了些,幼儿在活动中语言表达不够充分。经过讨论,我们对这个活动做了些调整,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在幼儿学说句型环节中,采用看一看、猜一猜、喂一喂这三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学说句型的热情。其中看一看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让幼儿感知句型,猜一猜是通过讨论,加以验证来鼓励幼儿学说句型,喂一喂则是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多媒体激发幼儿表述句型的欲望。这三种形式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句型。

2.最后的涂色活动改为游戏活动,让幼儿自己变成一只小蜗牛来尝一尝水果的味道,老师也以蜗牛妈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这样孩子们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活动也更愿意大胆表达了。同时老师还为幼儿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水果图片和各种颜色片片,目的是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高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使幼儿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练习。

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我在其他班又组织了这个活动,这次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比第一次活跃了很多,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投入,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欲望,尤其是在猜一猜环节中,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猜对时都情不自禁的为自己鼓起掌来,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当他们吃了水果变色时兴奋极了,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同伴与老师自己的变化,在游戏中练习了所学的句型,同时孩子们也充分体验了蜗牛变色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得到较好的体现。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我对如何开展小班语言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幼儿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现结合本次小班语言活动《会变色的蜗牛》来谈谈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选择贴近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内容的选择因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次活动《会变色的蜗牛》,我就是根据幼儿兴趣?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讲述小蜗牛吃了水果会变色这个有趣而奇妙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们看到小蜗牛吃了水果后会变色时都感觉非常的好奇,蜗牛怎么会变色的呢?幼儿参与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开来,于是我便鼓励幼儿尝试着用比较连贯的话进行大胆的讲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在本次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传统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借助图片或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但幼儿可能因兴趣不同或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对活动不感兴趣,因此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兴趣是有效的手段。

多媒体能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形式出现,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对故事中的“小蜗牛吃了××(颜色)的水果变成××(颜色)的蜗牛”不易理解。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变色效果,展现了蜗牛的变色过程,这样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这句话,并能在活动表达了对句型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像,从而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三、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所处的环境是宽松和自由的,他们的心理几乎没有压力,这有助于发挥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促进了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对话的愿望。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着语言。而作为教育活动,老师的参与、支持、点拨、引导,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丰富语言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不但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从中体会到了交往的乐趣,增强了与人交往的意识。

例如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就是以游戏形式来展开活动的。首先我启发幼儿自己来变成一只小蜗牛,同时老师也以蜗牛妈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这样孩子们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说着自己的变化,边玩边说,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他们从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到善于表达,从而逐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2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 小班幼儿 陶艺教育 活动体验

一、参与体验活动,激发玩泥欲望

“活动是个人体验的源泉,是语言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的源泉。”所以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三岁幼儿而言,陶艺,绝不是由外而内的接受过程,而是建立在丰富多样的感知、体验活动上的。

1.营造环境氛围,提供操作、视觉体验平台,带给孩子快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这样的刺激,得到这样的印象。”通过实践,无论以哪种方式组织陶艺活动,只有把幼儿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在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才利于他们充分地表现与表达。活动环境的创造应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能为幼儿陶艺活动的开展提供直观具体的表象。

对于幼儿陶艺而言,每个幼儿都是玩泥高手,这是孩子的天性。当小班幼儿经过陶艺室时,面对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看着大班哥哥姐姐有趣地玩泥,不知不觉地停住脚步,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地发出赞叹,手还不停地指点什么。不知不觉走进,有的幼儿来到作品前欣赏着作品,不时用小手触摸着,有的幼儿来到哥哥、姐姐身边看着他们制作,还不时用小手摸摸泥,揣上一块小泥在手中不停玩,发出一阵阵的笑声……玩泥能带给孩子们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教师的希望,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获得快乐,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陶艺活动能促使幼儿的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迅速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过渡。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发育不够成熟,认识的能力也有限,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无目的地玩泥,泥巴随着手部基本动作:捏、团、搓、拉、压,使它变化成圆的、长条的、扁平的各种形状,发现自己塑造的形象与生活中的某一物品相像,高兴地跳起来,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伴,与同伴一起分享。幼儿在这种纯真的玩耍中,随泥的变化塑造作品,让他们从中尝到“想”与“做”统一的乐趣,获得触觉刺激和陶泥可塑性特点的认知。

2.开展主题活动,积累感性经验。

在活动组织中感受到幼儿生活经验直接影响他们玩陶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的张扬。小班幼儿由于思维与动作密切相关,动作不存在,思维便无法进行。因此主题活动中,丰富的动作参与的体验活动为幼儿玩陶泥提供了感性经验、创造的可能性。在《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购买了数只小鸡在班上饲养,引导幼儿通过对小鸡的观察,感知小鸡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观看孵小鸡的视频,了解母鸡孵小鸡的过程,并能随着音乐模仿小鸡的各种动作,通过拼拼、画画让小班幼儿对小鸡的一些动态变化有初步感知……经过几天的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大脑中已有了许多关于小鸡的信息,建立了一些粗浅的表象特征。所以,在“小鸡的一家”陶艺术、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自信,以高昂的情绪,兴奋地创作出千姿百态的小鸡:趴着、坐着、抬头仰望、低头寻食、歪头沉思……罗景怡、杭杭、朵朵等小朋友更是在较短的时间里一口气做了好几只不同动态的天真、可爱的小鸡……这些作品的成功,得益于主题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幼儿感知、体验活动的重视。

二、挖掘生活素材,确立陶艺内容

三岁是孩子跨入幼儿发展期的第一阶段,这时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喜欢以形象来概括、类化理解事物,认识事物。我们以幼儿园的建构课程为依托,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开发了一系列陶艺主题活动,如《小鸡的一家》、《快乐的小泥鳅》等,都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熟悉而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在陶艺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从最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游戏体验的主题活动中取材,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各种教育资源,引导他们运用陶泥再现生活中的经验,激发创造欲望。如喜爱温顺可爱的小动物可以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小鸡的玩具、小鸡的故事、小鸡的歌曲更是伴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当班级饲养小鸡时,我们班上的孩子总是拔小草、捡树叶,争先恐后地给小鸡喂食物,有的还将拇指和食指并拢做成小嘴,踮着脚学着小鸡寻找食物。从幼儿兴趣出发,从实物、图片、书籍、玩具等各种途径入手,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及时抓住三岁幼儿的关注点,在给小鸡喂食物中产生《美丽的蘑菇》、《毛毛虫》等陶艺活动,在观察小鸡后产生《送给小鸡的小碗》等陶艺活动。

三、提供物质材料,开展陶艺游戏

“让幼儿一只手承接生活的原汁,另一只手紧握创造的火把,这时幼儿体验到了对知识的向往,体验生活、体验知识的力量”。也就是说,引导幼儿积极体验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探索、创造。教师除了通过视、听、感等层次的体验萌发幼儿创造激情外,提供丰富、有意义的辅助材料同样很重要。孩子的眼睛是彩色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常常会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周围任何物体都能给他们以无限遐想。在活动中,我们常给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以激发他们动脑、动手、创造的欲望。在《小鸡的一家》的陶艺活动中,幼儿很会表现小鸡的低头、仰视等动态变化,如何让这些陶艺富有生机,树枝、花生米、红豆、瓜子等,这些材料的提供很快让一只只小鸡动起来。红豆、花生米做眼睛,瓜子成嘴巴,小鸡的腿用树枝,再连上泥片翅膀,一下子小鸡好像在跑、在笑,在叫小伙伴。多种材料的辅助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积极参与的情绪,而且有利于幼儿展开思维,积极探索,自由创造。好的创造力与生俱来,这种创造力区别于成人的创造力,主要指“幼儿利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重新合材料,制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作品”。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再现生活,大胆、自信,没有丝毫矫揉遭作,泥巴的朴质与废旧物的自然浑然一体,真可谓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乐趣。因此,让幼儿把自然物品与陶泥相结合,是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岁阶段的集中灵感思维主要出现在他们的游戏中,我们深深感到小班陶艺教育和游戏的巧妙结合使陶艺对幼儿充满诱惑,幼儿泥塑的灵感被激发出来,这时的陶艺已不再是教陶艺的教育而是陶艺以外的教育。孩子的奇思妙想让我们惊叹不已。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双手捏陶的动作刺激左右脑的发育,二者结合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表现对生活的感知。

陶艺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已真正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从小班幼儿的体验活动着手,相信根的扎实一定会换来树苗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第3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一、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时期,而且小班孩子年龄尚小,所以小班语言的教育活动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的经验。活动形式要求多种多样,并且多种形式还要交替使用,力求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经验环境中健康成长。《纲要》明确指出教学活动要以“直观法”和“游戏法”为主。特别是小班幼儿,最喜欢游戏活动。所以,小班语言在选择内容上,必须要遵循小班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并坚持在游戏活动中不给幼儿固定的模式,不断变化游戏的内容和要求,促使幼儿主动听,保持幼儿对游戏的新鲜感,创设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很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有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愿望。例如,语言活动《秋天的树叶》的设计意图,就是在每次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总喜欢追逐那些飘舞的树叶,并且他们各自拿着树叶进行比较,互相发表各自的看法。我看着孩子们对树叶有这么大的兴趣,突然激发了灵感,就有了设计《秋天的树叶》的意图。

二、 活动目标

《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小班幼儿语言的关键是为其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所以为了达到《纲要》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同时锻炼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故设计了《秋天的树叶》,其目的是:

1.让孩子在活动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述对秋天树叶的感受和发现。

2.尝试用“小树叶像什么……”来说一句话。

3.能绘声绘色的朗读和表演儿歌《秋天的树叶》。

三、活动准备

《纲要》第二部分的教育原则指出“环境育人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能高效地开展本次语言活动,活动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到公园里或者野外活动,并有意引导孩子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大小。

2.材料准备:课前让孩子自带一个篮子或者其他袋子,组织幼儿秋游收集各种树叶,

3.画有各种树叶的挂图。

四、活动过程

小班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了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增加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孩子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能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幼儿园老师在语言游戏活动中,必须提供充分的直观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来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当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大胆的想象时,不论现实中是否存在,不管是否十分合理,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激发和挖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如语言活动《秋天的树叶》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枫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天的树叶呢?”(想)。

出示挂图,导入主题――《秋天的树叶》。

2.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树叶吗?”(有的见过,有的没有见过。)

可以让小朋友把自己认识的树叶告诉大家,然后教师再逐一介绍小朋友不认识的,再告诉他们名称,并告诉小朋友为什么没有见过这些树叶,是因为这些树生长在南方。

师:“这些树叶像什么?”(小树叶像小船,可以送蚂蚁过河;小树叶像扇子,夏天摇一摇;小树叶像挖土机、小树叶像飞机……)“它们是哪个大树妈妈的宝宝?”(枫叶是枫树妈妈的宝宝;柳叶是柳树妈妈的宝宝;榆树叶是榆树妈妈的孩子……)

接着教师拓展开来提问:“那么小朋友是谁的宝宝啊?”(爸爸妈妈的宝宝、爷爷奶奶的宝宝、老师的宝宝……)“小朋友还见过那些树叶秋天不变颜色?”(让孩子观察、启发说出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我们和小树叶能做哪些游戏呢?(捉迷藏、一起跳舞、秋叶可以拼图、画画……)“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树叶?”

让孩子们各抒己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挥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力求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并鼓励和指导他们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

对那些口头表达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教师可以说上半句让孩子接下半句。教师千万不可以急躁,更不能大声指责说话吞吞吐吐或者表达不准确的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作为小班的老师,在幼儿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即使他们说错了,教师及时纠正,并让孩子继续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及时给予肯定。为了增强孩子说话的勇气,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语气鼓励孩子:“你说得真好,声音真好听,教师喜欢听你说话。”并让全体小朋友给予掌声鼓励,以增加孩子说话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才可以高效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玩树叶,并把自己玩的内容、为什么这么玩用语言描述出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五、活动延伸

教师给孩子准备好拼图的材料,和孩子们一起玩树叶。

1.秋叶拼图,教师先让孩子去参观大班的哥哥姐姐做的秋叶拼图,然后鼓励小朋友自己拼图,拼小鱼、小花、大公鸡、葡萄、大萝卜等。

2.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说一句话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我喜欢秋天的树叶”“我喜欢秋叶的颜色”“我也想变成一片树叶”“我想和秋叶做朋友”……

3.家园共育,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秋叶上作画,以增进孩子和家长的亲情关系,并让家长配合老师,在家里让孩子把自己的作品用语言表述出来,还可以把作品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以达到共同交流的效果。

第4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陶冶情操 丰富情感 促进发展

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律动学说》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和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节奏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培养和训练幼儿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每个音乐活动的首要基础。

小班的幼儿对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能跟着教师的伴奏演唱歌曲,能根据音乐的节拍做相应的动作。但是,他们的这些动作还需要教师的提醒,对节奏的感知还没有完全把握住,所以节奏感差。“奥尔夫音乐”是我园的研究课题,如何将奥尔夫音乐原理渗透到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呢?我们从节奏培养的角度出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亲自参与活动,在玩、说、唱、动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一、耳听——感知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能力与它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联系。而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幼儿掌握听的技巧,熟练音乐的基本要素。

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听音乐走、跑、跳、停,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让音乐来指挥孩子。在平时,我们经常做一些由简到难的节奏游戏,如在《跳起来》的活动中,通过鼓点让孩子有节奏地跳,鼓点快就是小袋鼠出去玩,鼓点慢就是袋鼠妈妈来了。还有《鱼儿鱼儿水中游》,听见三角铁慢慢地敲,小鱼自由地游来游去,听见快速的声音,就是大鲨鱼来了,小鱼要赶紧游进呼啦圈。刚开始有的幼儿不会听节奏,而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的动作。经过多次的游戏,幼儿知道了鼓声就是教师的口令,要听着鼓的节奏做动作。

二、眼看——学习节奏

图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谱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蝴蝶》中,我们进行乐句练习,引导幼儿稳定拍子,教材中用了蝴蝶的图谱,一只蝴蝶表示一拍,一共4个乐句,让幼儿指图片唱歌。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还有,在《小乌龟》一课的活动中,教材运用了特别的图谱:根据歌词内容,图谱中有4个地点:山坡、树林、糖果店和游乐场,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在图谱上演示小乌龟,唱到每句歌词最后一字,小乌龟就到达相应的地点。在这样形象的演示下,幼儿不知不觉感受了乐句进行的准确性。

三、动作——表现节奏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节奏,必须运用动作,不仅让幼儿动手,还要动腿、动脚。“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简单又非常有效的方法。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容易掌握的动作。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比如小猫走、乌龟爬、小马跑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例如《小老鼠和小花猫》中,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等动作。

四、唱游——加强节奏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中经常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在《鱼儿鱼儿水中游》的活动中,幼儿学小鱼游时,教师选择三角铁敲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容易接受。同样在童谣《小肥猪》中,我们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节奏,还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念“打蚊子”,一组拍手做打蚊子动作。“×××”表示念“打蚊子”,“0”处拍一下手表示拍蚊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学得有趣,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地、注意力集中地投入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捕捉到节奏,掌握好节奏。

音乐有着神奇的力量,但要运用这力量需要一种方法,一把钥匙。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就是这样一把钥匙,它能打开心灵之窗,把人们带进自然的音乐里,去感受这个世界。在教学中,我们用把音乐的各个要素通过亲身的实践,调动孩子们的感官来表现音乐,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愿意敞开心灵去感受这美妙的音乐。

第5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主题活动 语言素材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曾明确的指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变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因此,通过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来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对孩子进行词汇、语句和故事的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孩子是否学会了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而忽略了孩子对语言学习的过程,以及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1)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实际中一些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常常在更多的活动中被安排为表演的主角,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则被安排扮演听众,给与其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

(2)培养缺乏系统系、针对性和目的性。一般来讲,对幼儿进行语言培训常常会出现以大人的主观意愿为主,单纯的以大人讲,孩子听的模式进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参与,忽视了孩子所处的生长阶段的语言发展区的具体需求。

二、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环境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子的语言就是在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发展而来的。一次,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着力去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以此来有效激发幼儿对语言的运用。

(1)“会说话”的主题互动墙。在幼儿园内设置主题墙,在不同的阶段描绘不同的主题,例如在入学阶段可以描绘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主题的主题墙。在该主题墙上划分出我的好朋友、全家福等板块,将孩子们喜欢的照片布置在上面,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照片时,就会和老师以及周围的小朋友进行交流,表达属于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助式主题图书吧。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其好奇的心理特征,可以开设自助式主题图书吧。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卡通形象,如“小兔乖乖”等制作一些主题鲜明,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形象清晰、可爱的立体书。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愿的氛围中,围绕着他们的共同话题,进行自主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把成人的规范语言进行一个迁移运用,同时也会对同伴的语言进行模仿,能够很好地开启其语言智能。通过这样的引导式的语言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小孩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小孩子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助主题游戏激发幼儿语言交往

游戏是一种集合了兴趣、自由、快乐、需求和满足于一体的活动过程,它作为一个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载体,能够让孩子们将听觉、视觉的一些感官接收的一些信息以及其自身的一些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1)设置丰富的游戏情境。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出幼儿的表达愿望,实现在快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娃娃家”的活动,不准出现场,让每一个孩子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戴上小围裙扮演妈妈,有的穿上小白大褂扮演小医生、有的戴上小眼镜扮演小老师等等,让孩子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与角色之间,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精心组织语言游戏。针对小班幼儿在该阶段学习语言主要以重复和模仿为主的特点,精心的组织一些具体、形象的游戏。例如可以开展一个“宝宝有礼貌”的游戏,首先组织孩子们看一段关于讲礼貌的动画片,简单的了解如何去做主人和客人,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请坐、欢迎再来、再见等等。然后组织孩子们模仿场景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勇于表达,获取一些成功的语言体验。

通过对主题活动中的语言教育素材进行有效地挖掘,可以使老师更多的重视到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入的去关注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状况,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更加合适的语言练习、语言丰富和发展的机会。主题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语言教育素材,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以上的一些方法,充分的挖掘主题活动中蕴含着的语言教育素材,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芳.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1):1098-1099.

第6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看图讲述;教师;指导语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幼儿语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其中重点提出了要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趋势。《纲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要求,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不是要求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因此,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关键就是激发孩子讲的兴趣,教会孩子讲的方法,提高孩子讲的能力。

2.新的教育理念下师幼关系的转变

《纲要》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游戏化的新教育模式就是淡化课堂痕迹,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在教育活动中担任好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在每个活动中适时适度的介入,以及适当的指导语,对孩子的启发和激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师指导语在幼儿看图讲述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纲要》精神,在语言教学中,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看图讲述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观察、理解图片,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表达,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个过程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恰当的指导语能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次序地观察;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理解图片内容;帮助幼儿用恰当的词句进行讲述。小班幼儿的口语发展能力还未发展起来,讲话不连贯,语汇不丰富,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语不但能教会幼儿怎样讲述,还能激起孩子讲的欲望和信心。

因此,围绕小班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指导语进行研究,是符合新的教育观的,是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

二、研究的相关理论

1.关于小班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是指教师启发幼儿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思维直观,选择形象具体的事物开展教学符合小班认知特点。看图讲述活动,有利于通过图片中的具体图像使幼儿将现实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连接起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事物建立起联系。

2.关于看图讲述教学的教师指导语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主要是让幼儿更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看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讲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非常重要,它能引发幼儿对图片的兴趣,促使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和讲述故事。看图讲述活动中的指导语一般有三种情形:①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找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基本的创编线索。②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最终编出合情合理的故事。③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完整讲述故事。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提高教师在小班语言教学中的指导语的设计能力,形成小班“看图讲述”教学中教师指导语的有效经验,更好的促进小班幼儿孩子语言讲述能力的提高。

2.研究内容。①研究小班“看图讲述”教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指导语设计。②研究在小班“看图讲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角色定位下的指导语设计。

四、研究的过程

1.运用观察法进行前测了解幼儿讲述能力

研究前期,通过日常抽样观察、区域活动观察及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对本班幼儿看图讲述中能力发展水平进行了前测,结果见以下表格数据:

分析:①幼儿看图讲述能力水平偏低。幼儿只喜欢主题单一、背景简单的图片;②幼儿理解能力弱于观察能力。幼儿只对画面内容感兴趣,大部分幼儿会观察画面的主要特征,但对图片的内容不理解;③幼儿的讲述口语能力与理解、观察能力有直接联系。

2.深入理解《纲要》,改革看图讲述教学

《纲要》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纲领,我通过参加园内的语言领域组研究,和通过不断的自学,在得到园长的指导下,加深了对《纲要》游戏化教学理念的领会,促使我在看图讲述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首先是在选材上,选取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终身受益的题材;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同角色的交替转变,还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经过探索,看图讲述的教学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更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更好激发幼儿自主的学习。

3.“学—研—评”相结合,探索看图讲述指导语

学——搜集各种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充实理论基础。准确掌握小班幼儿讲述能力发展的特点;重温看图讲述讲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对教师指导语相关理论方法的认识。

研——立足日常教学开展有计划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反思;借助小组力量,调整研究策略,梳理研究经验。

评——随着研究进程,定期展示研究阶段成果,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点评,促进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的结论

第7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主题背景下,家园合作促进3—5岁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

1、语言智能:它是指能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别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语言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

2、主题活动:它是以幼儿发展为本,选择幼儿生活环境中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体(或话题)为统领,将各领域进行有机整合,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表现,获得相关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三、研究价值:

1、帮助教师拓展培养幼儿语言智能的途径。

教师除了在园内利用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寻找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多种方式、方法外,还能利用家长、社区资源来培养幼儿语言智能。

2、能提高家长的语言教育智慧。

在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适当的方法,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使家长在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方法。

2、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策略。

五、研究内容:

1、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的内容及形式。

2、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3、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区和周边资源。

六、操作流程:

(一)、具体内容分配:

1、利用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小一班负责)

2、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二班负责)

3、丰富小班幼儿的交往语言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小三班负责)

4、创设儿歌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托班)

(二)、具体负责人项目分配:

1、徐丽娉教学活动设计

2、张玲家教指导

3、沈敏环境创设

4、朱海燕黄英收集相关资料

5、盛述波实施方案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20**.10)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20**.2)

1、继续学习有关方面的资料。

2、设计活动方案并为幼儿创设多元的语言环境。

3、在阶段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计划再实施。

4、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交流活动开展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3——20**.6)

1、整理材料。

2、撰写报告

(四)、预设具体措施:(20**.3――20**.2)

20**年

三、四月份

1、结合“三八节”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亲子游戏。

2、组织“小青蛙”故事比赛,并在平行班中交流。

3、根据主题丰富区角中语言区的内容,并组织“语言创意角”交流展示。

4、利用家长会了解家长目前的困惑。

5、结合“图书日”组织幼儿到居委会讲故事给爷爷、奶奶听。

五、六月份

1、加强语言教学力度,结合主题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展示。

2、丰富幼儿成长档案,增加有关语言的内容。

3、利用散步时间与别班幼儿交换自带玩具。

4、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需要开展小规模的家教指导。

5、组织活动“我要升中班了”,与中班幼儿开展交流活动。

九、十月份

1、组织“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活动,与小班、托班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

2、利用十一黄金周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布置有小班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以游戏为主,配合图片、道具等。

十一、十二、一月份

1、根据主题调整区角中的语言区内容。

2、根据各班情况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

3、开展“有趣的中国话”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与。

4、整理阶段资料,撰写经验总结。

20**年

三月份

2、整理活动开展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

七、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1、发放“幼儿家庭语言环境调查问卷”,汇总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据年级组课题,各班确立小专题,并制定实施计划。

4、布置有上海语言特色的走廊环境“阿拉咖吧”。

5、丰富各班区角中语言角的内容。

第8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语言活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45-01

1.多媒体课件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1 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而多媒体课件却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的呈现出来,使幼儿如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注意力、观察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迅速攀升,提高了教W效率。比如,在学习《夏天的声音》一文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课件将青蛙的叫声、知了的叫声、雷声、风扇的声音播放出来,在结合一些图片,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就能刺激幼儿的感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可感。

1.2 使教学环境丰富化。《纲要》明确指出,必须要努力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以此来推动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多媒体通过将图像、文字、动画、声音于一体,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造出了灵活多变的语言教学情境。同时教学知识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直观化使教学活动以无穷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在丰富的语言教学环境中,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提高。

1.3 使教学过程可控化。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其界面可调控、可操作。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屏幕上的文字、图像、声音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实现交互控制,这种控制使语言教学具备了灵活性、真实性、即时性的特点,也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了为幼儿语言教学服务的作用。比如,在看图讲述环节,幼儿讲解不清楚时,教师可以回放画面或借助技术手段放大画面某一区域以利幼儿观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控制,语言教学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得以优化。

2.多媒体课件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要求

2.1 与教学安排相适应。多媒体课件要具有适应性,必须要和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环节安排相适应,并非每次语言教学活动都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不是每种素材都适用于本次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或取舍。只有当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时,多媒体课件才能发挥其优化教学的作用,否则只能是教学的败笔,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2 要注重师幼地位的突显。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同时,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能以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引领、示范、讲解。师在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坚持幼儿主体,做到"为幼儿学习语言服务",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互动性。

2.3 与幼儿接受相吻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决定了生动有趣的东西更易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更易被幼儿所接受,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应做到生动形象、新颖有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还应该注意选取媒体素材时考虑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如,小班多媒体课件的图像素材应尽量以形象可爱、色彩鲜艳、主体突出的卡通图片及动画为主,素描图片、相对复杂的图片、形象怪异的图片、文字过多的图片都不太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特点。被幼儿接受的多媒体课件一定是儿童化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深入了解幼儿,精心选择媒体素材,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2.4 与师幼相交互。多媒体课件只有与教师、幼儿有效交互才能辅助教学。课件与教师的交互表现为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控制,也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操作课件。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一方面表现为幼儿可操作课件,如,幼儿在排图讲述活动时可点击画面排序,幼儿在问答选择环节时可点击画面确定答案;与幼儿交互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课件作用于幼儿并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谈话活动《我爸爸》中,教师在课件中先展示"大头儿子介绍自己的爸爸"的视频,然后是大头儿子的话:"小朋友,你们的爸爸都是什么样的呢?"课件以动画人物引导、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也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性。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熟悉课件、熟练操作,而且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教学氛围,吸引幼儿兴趣,只有形成有效的交互,幼儿的语言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总结

总之,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丰富的情景教学中感知语言的奥妙,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

一、创造一个自由有爱的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教师不光是语言环境的创设者,更应该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自己,与同伴,或者与他人交谈,使孩子们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际。对语言发展迟缓、胆小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足够关注,多为其提供语言学习的机会,多关心、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开口说话。

二、尊重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的能呼风,有的能唤雨,有的力大无比,有的食量惊人。如果对九子各以他们不具备的本领要求他们、责怪他们,而不发挥他们的特长,这九个龙子也都不能成才。现实中,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愿意在集体面前大方讲故事;有的孩子在私下里能和小朋友们有讲不完的悄悄话,却在发言时难开金口;有的孩子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关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例如,我班有位小男孩,平时一着急就讲话口齿不清,但是却非常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交流,还常常上课举手发言。有的小朋友在他说话时会嘲笑他说话怎么这么奇怪,让别人听不懂。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自由活动时,经常请他上台讲故事。我及时表扬他故事讲得好,树立他在同伴中的形象,增加他讲话的自信心。另外,我与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配合,帮助他准备一些简短的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素材。请他先讲给父母、老师听,然后过渡到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述。不论他讲得如何,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终于会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话也越来越流利,班级中的孩子也懂得要尊重别人,不可以嘲笑别人。

三、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4~6岁是幼儿词汇量飞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经验的增加,大班孩子的词汇量已经相当丰富了,各类词语都能掌握一些,对词义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孩子的抽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注意到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可以逐渐学会使用表明事物之间关系的一些词。如因为、所以,如果、就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新词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黄金期,为孩子们提供大量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孩子餐前饭后等空暇时间,让他们感知和积累。所谓感知就是只感觉到,但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去复述所听过的文学故事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以后的语言修养和语言创造是极其有利的。

四、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

孩子牙牙学语,开始接受语言信息的关键在于听,通过听来感知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只有听得准确,才能正确模仿。如,给小班幼儿讲故事时,一定要考虑其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爱听动物故事,对语言生动活泼、简短有趣的故事题材情有独钟。因此,教师选择时应把握特点,有所取舍。如,讲述故事《三只小猪》时,我用甜美、稚嫩的声音和天真、活泼、可爱的动作表现小猪;用稳重、深厚的声音表现猪妈妈;用沙哑、凶猛、狡猾、深厚的声音表现大灰狼。这样讲述,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形象就鲜活起来了。幼儿在所营造的语言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对“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游戏又是幼儿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因此,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我除了采用集中教育形式,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如:故事大王,成语接龙等。

六、加强家园联系,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