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科手术后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妇科手术;护理干预;下肢静脉栓塞
下肢静脉栓塞是妇科手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有报道发病率可达7~45%[1]。其主要症状为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硬化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静脉瓣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尤为重要,可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366例。其中子宫根治30例、全子宫切除术93例、次全子宫切除术42例、子宫肌瘤核除术46例、卵巢肿瘤切除术68例、输卵管切除术87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45.6±5.2)岁,体重48~83kg,平均65kg,手术时间62~360min。所有患者手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且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栓史。将366例妇科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类型、麻醉方法、手术时间、临床用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妇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手术后去枕平卧6h,嘱患者多在床上活动,病情允许后尽早下床活动,未具体指导动作与协助。实验组的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静脉栓塞的病因和预防方法、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早期活动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理解[2]。
1.2.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早期应用 患者手术安返病房后,及时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30min,1,/d连续预防性应用3d。治疗仪系统用于在进行间歇式气动压迫的过程中,增加患者的静脉血液流速,从而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2.3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护士指导患者家属应用棉垫垫于患者足跟下,患者小腿略悬空,从足部远端向近心端按摩,双手用力适中,每日早、中、晚进行按摩[3]。指导患者主动屈伸踝关节,动作要领:双腿自然放平,尽最大可能向上勾脚尖,让脚尖朝向自己,使得脚与小腿成90°,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绷直小腿,使得脚与小腿成180°,注意要在最大角度保持10s左右,这样可以让小腿肌肉能够持续收缩,从而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患者可以每2h进行10~20次,同时也需要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鼓励患者手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预防下肢静脉栓塞。
1.2.4加强病情观察 手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远端的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有无疼痛、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1.2.5保护血管 手术后静脉穿刺选择上肢,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静脉输液,避免输入高浓度抗生素、高渗糖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
1.2.6饮食指导 手术后6h嘱患者饮水2000~3000ml/d,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速。手术后给予患者选择低脂饮食,注意膳食平衡,多食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新鲜蔬菜,降低脂肪摄入,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静脉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形成。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状态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三大重要因素。妇科手术创伤损伤静脉壁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及手术后患者对疼痛恐惧不愿早期下床活动,均使下肢静脉血流瘀滞,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易形成血栓,重者可发生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很重要。
为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术后早期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了解手术后肢体活动的意义,从而主动配合,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液瘀滞,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患者主动运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应用及按摩加速下肢血流速度,促进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尽量减少损伤,避免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手术后7d内下肢肿胀、疼痛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说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手术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早期应用、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7~438.
关键词:妇科手术尿潴留预防护理
针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相关手术治疗时易导致出现尿潴留疾病,而临床上采取相应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疾病的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1]。本文通过比较单纯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预防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对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10年4月间采取妇科手术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宫颈癌患者11例,宫体癌患者12例,卵巢癌患者9例。临床采取盆腔淋巴清扫联合广泛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有23例,采取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患者有9例。另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宫颈癌患者12例,宫体癌患者11例,卵巢癌患者9例。临床采取盆腔淋巴清扫联合广泛子宫切除治疗的患者有24例,采取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患者有8例。两组采取妇科手术患者的病种、临床手术方式、年龄及身体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选采取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第一,对镇痛泵进行合理使用,相关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术后镇痛泵使用方法及其副作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缩短镇痛泵的使用时间[2]。第二,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对尿袋及尿管的位置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对尿袋进行妥善固定,定期进行无菌尿袋的更换,于患者手术结束后3d对患者进行膀胱充盈功能的锻炼,并且定时,4h/次,使用500ml0.9%的NS加16万单位庆大霉素溶液进行膀胱的冲洗,在持续3d后停止。在对患者进行拔管前应定时夹放,于患者膀胱排空后拔除导尿管。第三,每日采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棉球进行尿道外口及外阴的擦洗[3]。
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特殊预防护理,第一,于患者手术结束后5d开始采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处理,3~4次/d,5~10min/次,要求水温在40℃左右。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出现烫伤情况。第二,于患者手术结束后5d后开始对患者采用中药热敷或热水袋热敷于患者膀胱区域,3次/d。后对两组采取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尿潴留疾病发生率进行记录,并且进行分析比较。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所得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尿潴留疾病,占28.13%,而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尿潴留疾病,占3.13%,即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妇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尿潴留疾病发生率较低,P
综上所述,在对妇科手术治疗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疾病的发生率,且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小星,凌燕芬.妇科大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措施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795-797
[2]陈晓洁,汪永坚,严红妹等.穴位温灸法治疗妇科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19-520
[3]赵振普,刘文珍.1例妇科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急性尿潴留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137-138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妇科手术;腹胀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094-02
妇科手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出现腹胀的常见原因为手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弱,而使肠腔内积气过多所致,而腹胀为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需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预防。通常在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一般,而采取综合护理模式的患者恢复效果较好[1],我院现针对此类现象对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分别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腹胀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急诊者除外),排除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均经家庭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无脱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为行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为行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对照组选取的50例患者,年龄36~64岁,平均(48.3±5.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2±1.1)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人,初中21人,高中14人,大专及大专以上7人。观察组选取的50例患者,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为(46.3±6.2)岁,病程1~6年之间,平均病程(3.7±1.4)年,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0人,初中22人,高中9人,大专及大专以上9人。两组患者在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术后恢复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其主要护理过程如下:①根据患者地方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食谱以满足患者所需的营养。②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及步骤并帮助患者解答有关手术相关的问题,增强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③术后耐心细致地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向患者介绍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④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可对患者行足底热敷,用温度适中的热毛巾将患者双足包裹,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热、过凉,每天1~2次至排气。⑤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可对患者贴心护理,包括空气加湿、室内播放舒缓音乐等,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不同时间内排气的情况及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程度,其中包括重度腹胀、中度腹胀、轻度腹胀、无腹胀[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等级资料的差异性检验采取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排气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内排气的人数较对照组高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术后腹胀程度
对照组患者无腹胀的人数较观察组少36.00%,P
3讨论
妇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腹胀、排气困难、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及裂开等,而术后腹胀和排气困难是出现在手术后的最常见症状,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4],导致术后腹胀的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物对肠管的抑制作用;手术的操作直接刺激肠管及肠系膜可抑制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使肠管蠕动速度和频率减弱;术后电解质紊乱等,均可影响到患者的肠道功能而造成腹胀[5]。女性患者对疼痛较敏感,术后紧张呼、吸频率的增加和术后咽入大量气体,导致肠黏膜因吸收气体不畅而使腹胀加重,而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往往因惧怕疼痛而减少活动时间,延长恢复进程[6,7]。
研究表明,术后排气是评估患者身体恢复的重要指标,排气过晚会造成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包括休息状态欠佳、患者精神紧张、营养失调、伤口延迟愈合等,此类并发症均可影响手术成功率[8,9]。我院现通过加强原有的基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所得临床效果较显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72 h内排气的人数较对照组高。表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完善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排气不畅的必要手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轻度腹胀的人数较观察组多。且经过围术期的综合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妇科术后发生腹胀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生腹胀的概率。此结果表明,在基础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易产生轻度腹胀,且更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10-20]。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妇科手术后的患者,可使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缩短,帮助患者早期进食,维持体内所需营养,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敏,吕丽华,徐庆娜,等. 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40 - 41.
[2] 王雪雪. 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4):266-267.
[3] 李华. 妇科腔镜妇女术后腹胀的手法护理[J]. 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119-120.
[4] 宋春辉,李桂,崔树星,等. 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妇女胃肠功能恢复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5-6.
[5] 梁雪芳,刘春丽. 妇科腹部手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聚类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3):259-260.
[6] 杨晓晖,杨晓玲,陈梅.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妇女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43-44.
[7] 陈青,邹芝香. 中药热敷包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医药导报,2011,17(7):99-100.
[8] 李俊艳.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0, 5(18) :184-185.
[9] 杨晓晖,杨晓玲,陈梅.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效果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8(10) :43-44.
[10] Knut Magne Augestad, Conor P Delaney,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17): 2067-2074.
[11] Liao CY, Tasi RS, Ding DC. Gynecological surgery caused vesicovaginal fistula managed by Latzko operatio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2,51(3):359-362.
[12] Wang B, He KH, Jiang MB, et 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dexamethason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meta-analysi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1,21(3):397-402.
[13] Feng XM, Li J, Wu Y.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e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0,30(2):150-152.
[14] Barba E, Quiroga S, Accarino A, et al. Mechanis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severe intestinal dysmotility: abdomino-thoracic response to gut retentio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3,25(6):e389-e394.
[15]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Discussion and Diagnosis)[J]. Acta Paediatr,2013,102(6):661-662.
[16]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Case Presentation[J]. Acta Paediatr,2013,102(6):562-563.
[17] Pinto JM, Cheung V, Zheng M, et al. Visual diagnosis: unremitting fever and right-side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 7-week-old girl[J]. Pediatr Rev,2012,33(12):e76-e79.
[18] Salgado BS, Monteiro L N, Grandi F, et al. What is your diagnosis? Ascites fluid from a dog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J]. Vet Clin Pathol,2012,41(4):605-606.
[19] de Benedictis FM, Gatti S.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n infant[J]. Gastroenterology,2012,143(5):e4-e5.
【关键词】 妇科腹部手术;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肺栓塞(pulmonray embolism,PE)及下肢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大大降低了医疗护理质量。DVT和PE是一个疾病的两个方面,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将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DVT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血管疾病。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及腹部手术后的发生率约为14%-33%[2]。因此,在国外对手术患者预防术后DVT的形成给予了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年到2011年妇科手术后并发DVT 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实施妇科手术3452例,术后DVT形成29例。其中左下肢21例,右下肢6例,双下肢2例。年龄33-65岁(平均54.3岁),体重46-72Kg(平均60.5Kg),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21-32(平均26.7)。恶性肿瘤24例(子宫内膜癌10例,卵巢癌6例,宫颈癌7例,子宫肉瘤1例)。良性肿瘤4例,宫外孕伴失血性休克1例。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7例,宫腔镜手术1例,阴式子宫切除2例。手术时间49-305分钟(平均165分钟),失血量50-800ml(平均210ml)。输血19例,术后应用止血药12例。术前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3例,既往有血栓病史1例,静脉曲张1例。术后卧床时间16h-42h(平均20h),下床活动少。术后连续三日体温高于正常者7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一般在术后3-14天,患者主诉下肢不同程度的发麻、发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不适感。查体患肢肿胀、增粗、浅表静脉扩张、皮肤色泽改变、皮温升高、低热等,Homan征阳性。未发生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
1.3 诊断 DVT诊断,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内絮状回声。
1.4 治疗 通过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口服潘生丁、阿斯匹林、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及尿激酶等抗凝溶栓治疗。2 结 果
年龄大于40岁、既往有血栓病史或静脉曲张、肥胖、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感染、输血及止血剂的应用、围手术期活动减少等都是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本组患者除有1例发生股青肿转院进一步治疗外,其他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发生肺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后果。3 讨 论
3.1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病因 早在19世纪病理生理学家Virchow就明确指出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成分改变即出现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由于静脉穿刺、手术操作及压迫等原因均可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局部血流瘀滞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管损伤多为诱因。DVT形成过程主要为血小板参与下的凝血酶形成,血小板不是血栓主要成分。应激作用也会使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大手术后1-10天,约50%患者血小板体积增大,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释放反应增强;而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和纤溶酶原的血浆浓度降低。手术过程中创伤血管破损出血后,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机体失血,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围手术期的活动减少,麻醉及术后卧床等都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腹部手术后腹胀、肠麻痹或半坐位都使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围手术期低血压、血液黏度高等都导致血流缓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新民等进行的调查显示术后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流速度是(9.6±2.8)cm/s,而门诊正常活动的患者是(15.4±6.1)cm/s,下肢血流速度减慢了约37.7%。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后,将改变血管内正常的层流状态,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特别使血小板更多地接近血管壁。如果血管内皮异常,就非常容易形成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病理生理状况、临床治疗及护理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关系。
3.2 围手术期DVT形成的高危因素
3.2.1 患者本身的生理病理因素 年龄大于40岁、病态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时间制动、家族性高凝状态、患有静脉曲张、曾经出现过DVT、严重感染等都是导致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DVT形成的患者中约有23%-26%的既往有血栓病史[3]。本病例中发生1例股青肿的患者就是既往有血栓性静脉炎。
3.2.2 恶性肿瘤因素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者从研究恶性肿瘤炎性反应的角度论证了妇科恶性肿瘤与术后DVT发生的关系。肿瘤患者本身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体内炎性因子的产生,而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增加了下肢DVT的形成。且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凝血激酶活性和促使血小板聚集活性[4-7]。
3.2.3 手术因素 妇科手术常规的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水、清洁灌肠等可能引起病人血液浓缩、水电解质紊乱,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和麻醉时间长,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血液瘀滞。术中失血可导致血液浓缩。术后病人卧床平均时间长,术后无法尽早下床活动或术后发热等都是DVT发生的不良因素。
3.2.4 围手术期输血及止血剂的使用 输血在围手术期的患者的处理中比较常见。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黏稠度高。据报道,围手术期输血尤其是新鲜冰冻血浆会增加DVT和PE的发病风险;术后止血剂的使用也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
3.3 DVT的预防及围手术期护理
3.3.1 机械方法预防 分级加压弹性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E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措施,同时还能防止静脉曲张。另外间歇重启压力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也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这些机械方法可促进血液回流、增加静脉流速,防止下肢静脉血流迟缓。围手术期连续应用可有效地降低DVT的发生率[8]。
3.3.2 药物方法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对抗凝药物的反应,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如果剂量不够,仍会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剂量过大,会引起术后出血的副作用。
3.3.3 围手术期护理 通过对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的认识,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对于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通过集中讲解或派发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书等形式达到让患者及其陪护家属了解DVT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指导性地提出术前营养及饮食方案,避免高胆固醇饮食,进低脂高纤维素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对于禁食、水以及清洁灌肠后腹泻次数较多的病人及时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②术中护理:术中的预防则对手术操作和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术应做到操作细致轻柔,力争缩短时间,尽量减少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术中尽量彻底止血、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输血或尽量不输血,避免术后使用止血药。手术要正确摆放,尽量减少静脉受压的因素。但手术具有很多无法左右的因素,术中的预防措施较难把握。因此,针对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等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指导如何通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DVT的发生有很大意义。③术后护理:尽早的下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术后DVT的形成。针对术后患者的清醒合作程度、全身状况、机体耐受情况等进行护理评估,协助患者或其陪护家属完成肌肉按摩或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做好记录及反馈,每日责任护士查房时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以及执行情况评价效果,再次评估,及时调整护理对策。传统的翻身方法是定时变换,至少每2小时1次。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预防性锻炼:术后6h患者仍以平卧位为多,间断提高下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行膝关节内收、外旋、屈伸运动,并做足踝关节屈伸、内外翻、旋转、分趾和并趾运动,然后再放置水平,双替进行。每15-30分钟1次,根据患者的状况及配合程度在护理人员与陪护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后制动时间,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术后24小时后患者对的改变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可自主进行以上的间断抬高和膝、踝关节的运动。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和强度,直至可适量下床活动。卧床时把双足垫高15-20°,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腿部静脉回流和排空;避免膝下垫枕。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合理使用腹带。还应指导并督促患者行深呼吸,10-12次/h,增加隔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若患者体温连续三日超过正常值,则应引起充分重视,重视病人主诉及查体,及时报告主管医生,结合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等项目的检验结果,多次评估,制定相应的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预防DVT的形成。术后的输液治疗应有足够的补液,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并及时调整饮食。及时解除腹胀因素,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还应尽量避免止血药物的应用。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手术后可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复方丹参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④输液及静脉穿刺的护理: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要注意稀释,避免直接静脉推注。术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输液或穿刺。上肢静脉回流好于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低于下肢。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以减少机械性损伤。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部位感染,并要防止各种微粒进人静脉通道形成微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输液相对较多,持续时间较长,且静脉穿刺抽血化验等操作较多,应尽量避免下肢抽血及输液。⑤注意观察DVT的早期表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阻止病变的进展。观察要点包括: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弹性;肢体的围度和压痛;患者的感觉异常。DVT早期的肿胀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肢体肿胀、张力较高,皮肤温度可增高、有压痛,肿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步发展。到后期则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常巡视,重视病人的主诉,若站立后有下肢沉重、胀痛感,应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如下肢出现水肿、浅静脉怒张、腓肠肌深压痛,双下肢相对应平面的周径相差大于0.5cm者,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一旦DVT形成确诊,急性期病人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制动,高于心脏水平20cm-30cm,避免膝下垫枕,勿下肢按摩,注意患肢脉搏及皮温变化。4 小 结
妇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对DVT加以重视,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重评估,重预防,落实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实施效果并反馈,把护理程序真正贯彻在预防妇科手术后DVT形成的护理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的目的。此外,出院后的随访以及提供后续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俊堂,胡大一,等.心血管血栓的溶栓与抗栓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2] W.Ageno,E.Manfredi,F.Dentali,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7,5(3):503-506.
[3] 侯黎莉.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27-329.
[4] 李正茂,庞达.恶性肿瘤伴发下肢DVT血栓患者血清IL-6和TNF-A的水平及意义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907-908.
[5] Reitsma PH,Rosendaal FR.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thrombosis:the Leiden Thrombophilia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4,2(4):619.
[6] Fichtlscherer S,Breuer S,Heeschen C,et al.Interleukin-10,serum levels and systemic endothelial vasor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Am Coil Cardiol,2004,44(1):44.
关键词:血栓;妇科;原因
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梗死和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上加强对妇科患者术后的预防,做到早期明确诊断并施以合理的护理治疗对策,以降低深静脉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多研究表明:药物干预是有效的防御措施之一,可降低血管中栓子脱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但护理工作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是为了明确深静脉栓塞的常见高危因素和相应的高效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31日~2014年1月31日在我院妇科进行盆腔炎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7例。在入选的67例妇科患者中,年龄在23~56岁,平均年龄为(38.51±2.91)岁。其中,20例患者行子宫全部或部分切除术,16例患者行输卵管类手术,14例患者行卵巢术,17例患者行盆腔清除术。
1.2方法 患者均在满足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做了相应的妇科手术,手术过程均顺利。
1.3护理方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用的是系统化护理方案。按常规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对策,后将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出最佳的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应对方案。
1.4 数据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0.01或=0.05为检验标准,选用适合的检验方法,P
2 结果
67例患者中静脉内膜受损而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有28例,占41.8%;血液瘀滞导致血栓形成的占26.9%,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的有20.9%,其他原因的共占10.4%。两两比较,静脉内膜受损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类(P
3讨论
对于所有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还应注意以下几种必要的护理步骤[1]:术前对策:护理人员对于高危患者及时筛选出来,例如:糖尿病者、脂蛋白严重异常者,高血压者、胆固醇高者等,对其重点预防。
术中对策:盆腔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根据患者病症的特性,嘱患者低头,使静脉回流加快[2]。总之,手术时,辅助操作时间要短,谨慎操作、轻柔。当手术时间超过预定时间范围,要将适量的右旋糖酐静滴入患者的静脉。
术后对策:食物要求:易消化,最好流质、低脂肪、含维生素多。若患者出现疼痛过度,可进行适当的镇痛;告知患者好心情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让其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由统计结果显示,静脉内膜受损是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首要原因,在深静脉受损护理方面应该注意是要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即护士在操作中药注意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频繁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要时扎留置针。使用了造影剂的患者,嘱其要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并总结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妇科行腹部手术患者732例,66例术后出现感染,分析影响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7.6%(66/732),以腹部切块感染率最高,达56.1%(37/66)。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年龄、否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好病房的消毒与隔离,针对高危因素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是减少院内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关键词】腹部手术;院内感染;护理干预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住院前不存在某种感染,也未处于感染的潜伏期内,在住院后48h之后发生的感染。腹部手术后出现院内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可导致患者术后的恢复期延长,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1]。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我院妇科66例腹部手术后合并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我科院内感染率,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于我院妇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32例,术后66例患者合并院内感染,其中男4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9±12.6)岁(24.4-65.3岁)。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详细填写院内感染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的部位、有无其他系统疾病、是否实施过侵袭性操作、是否应用过化疗药物和激素等。对可疑院内感染的患者进行痰、分泌物、腹水及中段尿的细菌学培养,以确诊院内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中均数均以(x±s)形式表示,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对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两组间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部位:732例腹部术后的患者,66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约为7.6%。66例院内感染患者中腹部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最高,共37例,占56.1%;其他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2.7%(15/66)、泌尿系统感染占13.6%(9/66)及腹腔感染占7.6%(5/66)。
2.2 院内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年龄的影响:732例患者中≥60岁者402例,其中36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占感染总数的54.5%(36/66),明显高于
3 护理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高危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等。本组患者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均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营养护理[2]:对于一般状态较差及营养不良患者,术前、术后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2) 病房管理护理:病房要定时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湿度的适宜,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基础护理:每天坚持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呼吸道内分泌物的排出。做好口腔护理工作,要求患者进食后多漱口,并及时观察其口腔内有无感染的征象。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切断传染源:医护人员的双手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以切断感染的传播途径。(4)留置导管的护理[3]:每天切口消毒换药时,应观察切口有无感染迹象及导管通畅与否,严格把握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不必要置留,本研究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35d者,感染率达47.0%(31/66),显著高于
总之,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对腹部手术部位进行护理同时,若能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瑞娟,曾银.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 (11):1018-102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2.59%降至0.50%,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050000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刘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2013年医学科学研究课题(20130470)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02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LIU Chun,YU Hui-yong,ZHAO Yan-ru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Methods:Set up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roup and established a them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Followed the steps of current status investigation,main causes analysis,making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and countermeasures implementation,supervi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DCA principle.Results:The rat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declined from 2.84% to 0.50%(P<0.05).Conclusion:QCC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promote patients recover,and improve the team Initiative and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Deep vein thrombosis;Nursing intervention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来进行合作,在这个圈子里,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利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问题[1],即选择课题、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分析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评价效果、巩固措施、标准化、改进等[2],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妇科医患的钟爱。但随着腹腔镜的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以致引起的肺栓塞也屡有报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或发生血栓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于2013年3月成立了QCC小组,针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遵循PDCA循环原则,经过10个月的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品管圈运行步骤
1.1QCC活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共9名组员,设圈长1名,负责整个小组的策划和组织协调;督导员1名,承担小组运作过程的辅导和支持角色;圈员7名,轮流承担每次会议的主持和记录工作,使每位圈员都有参与和锻炼的机会。
1.2选题与选题理由论证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选题进行热烈讨论,选定QCC活动的主题为“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确定圈辉。选题理由论证如下:(1)重要性、必要性方面。下肢深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社会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可行性、优先性方面。我科腹腔镜手术多,病源充足且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危害大。(3)效果方面。工作年限0~3年(含3年)的护士共4名,占44.44%,使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培训需求增加,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技能可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整体护理质量。(4)协力性方面。护理部大力支持,响应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
1.3制定活动计划表按照PDCA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2013年3~4月为确定QCC小组主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及制定对策阶段;5~10月为组织实施阶段;11~12月为效果检查和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总结资料及成果阶段。运用5W1H分析法,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精确控制活动进度。
1.4现状调查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分析,运用脑力激荡方法调查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护理现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全部患者共550例,排除心脑血管合并症、重度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64例后,剩余386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年龄46~60岁,平均年龄(53.74±4.76)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生育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腺肌症。经统计,386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9%。
1.5目标设定通过QCC小组活动,改善护理干预,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拟定圈能力75%,根据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确定目标为到2013年12月将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至1.14%。
1.6要因分析及要因论证本次圈活动运用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导致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从人、机、物、法、环5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遵循脑力激荡原则,全面剖析,查找可能原因。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等进行要因论证,最后从26个末端因素中确定5个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为患者和家属、医师和护士、血液、护理干预和组织管理,见图1。
1.7制定对策及组织实施针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性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积极寻找改善对策,按照5W1H原则,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针对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个主要原因分别制定相应的对策,在实施对策前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并进行组织实施。对策内容:(1)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或术中尽量平卧位,避免下肢长时间受压,另外注意术后早活动和下肢保暖以防止血流瘀滞。(2)对于高凝患者采用低气腹压或免气腹压装置,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钙和丹参预防血栓的发生。(3)保护静脉,尽量避免在下肢输液,术后按摩双下肢或使用空气波治疗仪。(4)重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病情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健康宣教。(5)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优化护理宣教模式,进行阶段式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加强,使患者更好地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配合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6)理论授课。对护士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的培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观察和护理的技能。
1.8巩固措施及标准化对策依照PDCA循环模式,实施后对活动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作为妇科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并纳入新护士的考核培训中。
1.9效果确认活动实施后,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我科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全部患者共581例,排除心脑血管合并症、重度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患者182例后,剩余399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1.26±5.33)岁,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生育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比较活动前(2012年9月~2013年2月)和活动后(2013年3~12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10统计学处理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结果(表1)
2.2无形结果无形成果指通过品管圈活动,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和提高工作效能等[3]。本圈雷达图显示,圈员运用品管圈能力、专业知识、脑力激荡能力、团结精神、活动参与度等明显提高,见图2。
3讨论
3.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在QCC活动实施前,圈员针对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鱼骨图原理,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其进行末端原因分析及要因论证,最终确定患者和家属、医师和护士、血液、护理干预和组织管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5大主因。根据要因分析,QCC圈员制定了QCC活动对策,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最终取得QCC活动目标的良好效果。通过本次QCC活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2.59%(10/386)降至0.50%(2/39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QCC圈员素质提高,护理效果显著通过本次QCC活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降了,改善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QCC活动是职工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形式。QCC活动的住院目的是运用全员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科学地解决实际质量问题,宗旨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5],开展QCC活动,将PDCA循环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可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动全体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不断改进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既强调了预防,又强调了持续改进,使护理质量进入了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6],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的工作效能提高[7],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本次QCC的全过程进行检讨与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措施,针对遗留问题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通过QCC活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加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使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下降,但是部分患者主动性欠缺,今后将从调动患者的主动参与性等方面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本次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但仍须进行持续护理改善。针对此次遗留的部分患者主动性欠缺的护理问题,将是下一个QCC活动改善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吴晓,金杨君,朱东升.品管圈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11,30(7):970-971.
[3]徐建鸣,丁万红,方亭妮,等.应用品管圈实施患者跌倒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26.
[4]Tuong B,Gardiner I.Development of a novel breast MRI phantom for quality control[J].AJR Am J Roentgenol,2013,201(3): 511-551.
[5]吴小红.以QC文化提升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3.
[6]吴燕,骆益春,王沪渝.实行QCI小组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10,8(5B):1286-1287.
[7]Vermaete N,Wolter P,Verhoef G,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lymphoma patients before,during, and after chemotherapy: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Ann Hematol,2014,93(3):411-424.
【关键词】睡眠状况;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0-02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是妇科恶性肿瘤癌病人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和术后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2]。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睡眠状况相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了解他们的睡眠情况,找出具有共性的问题,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09年4月间,我院妇科疗区收治149例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7岁。住院天数14~29天,平均住院18天。
1.2 方法:根据患者在手术前2天和手术当日,术后3天共6天的睡眠情况。采用睡眠质量和失眠的原因分析进行问卷调查,根据1996年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3]论述的睡眠障碍检查,徐归燕等[4]论述的失眠的4个类型,对患者入院前后进行睡眠状况的比较,将其睡眠分为基本相同、睡眠变差但可以接受和明显变差三个档次。记录被调查者的入睡时间,清晨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和总的睡眠时间。睡眠类型、睡眠程度、主观感受。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
2 结果:
被调查者平均睡眠时间及明显变差的比例见表1。三种失眠类型均有发生,但是术前发生入睡困难的占69%,而术后第一天患者的主要表现是睡眠不稳,约占67%。
分析原因:影响睡眠的原因比较分散,一是住宿环境改变不易入睡。 二是在术前一天有80%的患者是担心和恐惧,害怕手术、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疼痛等。手术当天有67%的患者是由于疼痛、治疗和护理等原因影响了睡眠。在术后3天内有69%的患者是因感到疼痛和心理负担而心烦导致睡眠不稳。
3 讨论
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也非常高。失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失眠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与重视。
通过对149位子宫癌手术患者问卷调查后,我们发现:病人在手术前、后6天中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4.1~ 6.8h,他们主观上认为睡眠状况变差和明显变差的比例高达62%~92%,且在其中以术前一天和手术当晚失眠最为严重。主要失眠类型也与手术的时间有关,术前患者主要是入睡困难,手术后患者则主要是睡眠不稳,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手术前、后引起失眠的原因不同有明显的关系。手术期间,患者发生失眠主要有环境因素、心里因素和病理状况等三方面的原因,入院时、手术以前环境改变和心理影响为主,手术后则多为病理性原因,通过病人睡眠状况和失眠原因的调查,为了提高妇科子宫癌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睡眠质量,我们对患者采用了以下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针对病人睡眠情况因人而异做好心理疏导:入睡困难是子宫癌术前失眠的最常见类型,对疾病焦虑、恐惧和担心手术预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本组76%的病人手术前一天发生失眠,睡眠时间只有4.9h,入睡困难者达64%,说明做好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病人住院时特别是手术前心情紧张,对于自己所患疾病、手术、麻醉的效果与副作用、术后康复情况以及由于疾病带开的经济负担等等各种顾虑,都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心理支持是减少失眠的有效措施[5],此时,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轻重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好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消除陌生感,以平静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给患者营造一个倾诉感情,感受的空 间[6]。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使病人了解病情,促进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理解,配合治疗,同时请求术后成功病理现身说法,帮助病人接受疾病事实,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得到充足的睡眠及足够的营养,以利疾病的康复。
3.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睡眠条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预防睡眠障碍的发生。病人睡眠的舒适性依赖于病室内有适宜的温度、光线亮度和尽可能小的噪声等。因此,病房要保持安静,被褥干净无异味,枕头高低、软硬要适宜。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温度18。C~24。C,夜间应调照明灯的亮度,避免灯光直射病人面部,护理检查房时关、开门动作要轻,患者入睡时应尽量少打扰,不要因强调“好的护理”而牺牲病人的睡眠休息时间。避免工作人员及陪护人在患者病房里大声交谈,最大程度的减少噪音。同时,尽量满足病人的寝前习惯和保护隐私也是十分重要的。让病人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也可以减少部分病人入睡困难的发生。
3.3 及时处理并统计手术造成的不适:本组病人手术当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最短,发生睡眠变差的比例最高,大多表现位睡眠不稳,而主要原因是疼痛和治疗、护理工作的干扰。这一调查结果提示我们:解除身体不适是保证手术后病人正常睡眠的主要工作。在病人手术后,及早使用止痛药物,及时解除病人的咳嗽、腹胀、尿潴留等症状,尽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调整补液速度,尽量在睡前结束子宫癌术后注意检查病人身体引流管、敷料等情况,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的长度使病人好翻身,胸部加压包扎松紧应适度。同时帮助和教会病人采取正确舒适,通过运用转移注意力,通过有效护理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3.4 取得病人家属的支持,减少病人的后顾之忧:护理人员应评估病人的心理感受及不良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同时与病人家属共同商讨,给与心理支持,鼓励病人面对现实,让病人关爱自己,珍爱生命。尽量做到生活自理,让病人走出患者角色的阴影,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患者放下包袱,对睡眠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141-143
[2] 刘义兰.住院老年病人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因素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1 ,15(3) :1461
[3] 何晓明,李文涛等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47.
[4] 徐归艳,计惠明.睡眠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3):1031.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腹腔镜
随着内镜手术的日趋普及及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并发症也逐渐增多。DVT可以发生在深静脉的各个部位,手术后以下肢最常见。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慢性期,可造成血栓形成后综合症,影响下肢功能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4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情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4年~2011年对我科腹腔手术形成深静脉血栓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人工流产术1例,全子宫切除2例,右侧卵巢肿瘤行附件切除术1例。发病年龄39~51岁,肺栓塞症状:术后第2d即出现咳痰,咳少量暗红色血痰,双下肢疼痛,查双下肢腓肠肌压痛(+),右侧为显,无股白肿,皮温正常,胸片正常,CT示:(1)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肺段及亚段动脉内充盈缺损影伴两肺下叶后基底段楔形影,考虑为肺段及段以下肺栓塞;治疗: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10000u/d皮下注射10d,(分两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10d,波力维首剂300mg嚼服,以后每日75mg×30d,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0d,减轻肺水肿,每日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APTT在正常值1.5~2.5倍,下肢制动,避免用力,防治血栓脱落。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不对称肿胀增粗,皮肤苍白,下肢疼痛疼痛,走路时疼痛加重,彩超示下肢静脉扩张,内径增宽,静脉内可见稍强回声,表面尚规则,探头加压管腔不能压瘪,治疗:速避凝4000u/d皮下注射7d,肠溶阿司匹林75 mg口服5w,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丹参20 ml静脉滴注10d;每日检查凝血功能,保持INR2.0-3.0.门诊随访。
2 预防及护理
2.1加强评估,作好宣教 ①讲解发生DVT的原因、危险因素、常见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②对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指标应控制在正常水平。③围手术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液体,纠正因禁食等引起的脱水。④患者要多食低脂、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增加腹内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及造成血栓脱落。
2.2 机械干预 术后回病房30min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尽早做曲膝运动,活动足踝部,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12h可先下床活动,注意防止性低血压,一旦出现晕厥、胸闷气短、大汗淋漓,应立即卧床休息,予以氧气吸入。
2.3 DVT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cm,膝下不要垫软枕头,患肢禁按摩,严密观察患肢疼痛及肿块程度,皮温,皮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日定时测量双下肢膝关节上下15cm的周径,做好标记,并记录以观察患肢肿胀消除情况。待肿胀消退可轻微活动,下肢间断加压装置,可周期压迫小腿和股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术下肢分段弹力绷带。穿弹力袜是最简单的预防方法,但对过于肥胖或过于纤细的患者,效果不佳。
DVT的预防:研究表明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术中CO2气腹压力不能过大,CO2气腹可引起全身血液淤滞。血液粘稠度高,成为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尤其下肢最明显[1]。采取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预防性的低分子肝素肌注抗凝治疗,使体内外均能延缓或阻滞血液凝固,一般方法为5000Iu肌注术前2h开始,术后8h肌注一次,直至出院,或予低分子肝素,引起出血并发症少,可予速避凝40~60IU/Kg或克赛40mg手术前2h皮下注射一次,手术后1次/d,连用10d,并随访患者凝血功能,可减少术后DVT发生。
3潜在并发症观察
严密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咳嗽、气促等现象,及早发现肺栓塞的并发症,健侧肢体每天被动活动,每天做屈伸动作,预防卧床健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4讨论
据报道,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国内报道为0.13~6.78%[3]。西方国家为11%~29%[4]。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阐述:①血管壁损伤:②CO2气腹:正常下肢静脉压为2~5mmhg,而气腹压为12~15mmhg,增高的气腹压及膀胱,麻醉导致血流滞缓,静脉扩张淤血,血流缓慢,血管内压力增高;③血液高凝状态:腹腔镜手术虽然采用了头低足高的膀胱截石位,但双下肢长时间外展,静脉受压,也不利于下肢的静脉回流,增加了术后的DVT的发生率。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轻微,但病情发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容易威胁生命,护理人员在临床中注意观察肺栓塞三联症表现。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出入量,如出现尿量减少,脉搏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心慌胸闷等表现,首先考虑肺栓塞[5]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抢救。
除此之外,术前应重视评估患者的高危因素,详细询问病史,女性的特殊高危因素还有妊娠及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等。注意患者的舒适,避免长期受压,在腹腔镜手术中,多次重复充气和放气,可减轻下肢压迫。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腹腔镜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是客观存在的,DVT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6],有报道称肺栓塞的血栓90%来自于下肢和腹腔深静脉血栓[7],所以治疗DVT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栓塞。预防和围手术期护理很重要,一旦发生及时治疗,护理干预虽然不能在避免腹腔镜手术方面对DVT的形成发生影响,但可以对发生减少DVT的发生产生干预作用,或者对已发生DVT的患者局限在无临床症状,截断DVT的后果产生。
参考文献:
[1]韩俊查,张震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
[2]Habemalz B,Sauerlands.DeckerG,et al.Laparoscopic splenectomy:the clini-cal.Laparoscopic,splenectomy: th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ndoscopic Surgery (EAES) [J].Sury Endosc,2008,22(4):821-848.
[3]李谨,卢青,经腹腔全切除术236例近远期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2-541
[4]刘王珍,张振宇,郭淑丽等,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07-110.
[5]石理洪,刘宏滨.下肢术后并发肺栓塞猝死2例报道[J].解剖与临床,2006,1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