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源环境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型老工业城市 发展
本人通过对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只有确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经济与生态的兼容观、生产与经营的节约观、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观,由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转变为以内涵扩张为主的科学发展路子,才能突破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协调持续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资基础。
一、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
循环经济(Cyclical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MaterialsCycle)经济的简称。它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主导产业衰落,综合竞争能力急剧下降。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依赖性强的产业链。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普遍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能源消耗偏高,技术创新力量不强的问题,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部分资源型企业管理粗放,劳动生产率非常低。
2、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生产功能和人居功能的矛盾日趋突出,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急剧缩小,环保与发展的矛盾突出,资源性加工业比重大,人均环境空间减少。由于工矿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特别是煤炭开采、铁矿及有色金属的开采与加工等,对城市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大气、水体、生物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都十分严重。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江河之中,污染严重;煤、煤矸石、尾矿、自然粉尘、扬尘和一些易挥发的气体,形成了大量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财产的安全。
3、融资环境恶劣,缺乏资金支持。资源型城市已经完全失去了金融支撑。资源型城市的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国家投资、财政补贴和基本经营活动收入三个部分。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中的资源型企业效益低下、亏损严重,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另外,由于多年的过量采伐,资源结构破坏严重,使得国家、民间和外商的资金不太愿意投向这些行业,造成资源型城市投资、融资受阻。
三、循环经济在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实践和探讨
1、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目标。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非常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的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而且资源利用效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巨量的原材料需求已经难以支撑未来的经济增长,尤其是那些依矿建市、依矿立市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挖掘开采,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甚至趋于枯竭,使整个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严峻的现实,应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在发掘和提升工矿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植食品、饮料、医药以及植物为原料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农副产品以及其他再生资源的深加工或再利用,解决矿产资源匮乏对经济增长的严重制约问题,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加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规模,加快发展,特别是重点帮助有能力的企业争取国家级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在不同产业、不同生产主体之间构建一个新资源共生互补的循环发展体系,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使老工业城市摆脱资源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走以内涵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发展经济不仅要节约资源,还要保护环境。但是,从有关资料来看,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多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多10倍,每年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作为一个以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老工业城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只有牢固树立经济与生态相互兼顾、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新理念,把经济系统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才能保证社会的持久生存和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或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将生物资源或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培植一批高科技、高效益、少污染的环保型企业和产业,坚持走以内涵扩张为主的科学发展之路。
3、树立生产经营的集约观。应通过生产要素的聚集使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体系。按照循环经济理论的说法,在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产业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尽可能地使土地及水、电气等生产要素能够集中有效使用,以较低的经济投入和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由于受历史原因和旧城布局的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方面城市区域内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很多民营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难以找到低成本扩张的空间;另一方面,一批停产、半停产的传统老企业大量的厂房设施长期闲置,成为制约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办都市工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企业改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市内企业的土地置换,盘活存量土地;结合旧城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城市闲置土地。通过整合城市土地存量构建都市工业园,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企业扩张的重复投入,节省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平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学改革;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94-04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自动控制技术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筑向大面积、高层、多功能、智能化、综合性的趋势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暖通空调领域应用愈加广泛。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简称BAS)是实现建筑物内部设备(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高效运行,创造安全舒适工作或居住环境的重要保证。
据调查,国内已投入使用的BAS系统多数仅能完成设备的运行参数检测、设备的启/停控制等基本功能,真正实现空调系统经济运行的很少,离节能的目标更是相差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负责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的技术人员不了解BAS及相关技术对自己专业技术所起的作用,而设计、施工BAS的电气、自控专业人员又不了解暖通空调工艺,不知道实现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的最优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以及引进、消化、吸收,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具有暖通空调学科与电控学科交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
一、课程特点以及教学改革思路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理论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研究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系统一般性规律。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涉及数学基础知识较多、公式和图形多,推导复杂[1]。很多学生看不清这些理论与专业内容的关系,误认为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近3年,作者采用网上浏览、实地调研、与毕业生交流等手段调查了国内30余所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开课教师情况、课程学时、选用教材、学生学习效果等内容。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其中25所学校是由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师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有5所学校是由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因总学时的压缩,19所院校课程为40学时,6所学校为32学时,5所学校为48学时,10所高校直接选用自动控制专业所选教材,18所学校选用《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专业)》教材,2所学校采用自编教材。由于课程学时设置不同,各校讲授课程的内容体系、深度、广度各不相同,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太大,效果不好,没有很好地实现开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目的。
与不同院校毕业生交流发现,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为:其一,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知识点较多,数学公式多、教师往往把过多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原理讲解和公式推导,忽略了理论知识与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实例的结合,弱化了课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其二,由自动控制专业教师讲授课程难以将自动控制技术理论与暖通空调领域的专业工程应用案例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与专业应用脱钩,学生对学习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用性认识模糊。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师对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深度难以把握,没有一个标准以作衡量。此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学生数学基础不如电类专业学生好,学习课程相关数学知识难度大,因此学生兴趣不高;其三,课程实验环节不足或者作用发挥不明显。多数学校没有针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地设置课程对应的实验环节,部分院校只是简单选择部分自控专业部分实验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暖通空调领域控制对象的特点,控制器的设计脱离被控对象,课程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得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实验课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拟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结合社会与专业发展需求,对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拓宽和更新。由于自动控制原理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跨专业的基础课程,为顺应建筑智能化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从课程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验环节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探索,对课程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
(一)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暖通空调学科和电控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是应用自动控制知识和技术为建筑设备系统运行服务,而不是开发自动控制系统。《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中已经将自动控制原理列入考试课程范围。大纲中明确要求熟悉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及运行调节。考虑到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要求自控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拟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要求,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在自动控制方面只需达到初步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提出该专业对自控的要求,正确绘制自动控制原理图,并能配合自控技术人员进行调试。基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同时考虑到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适用于暖通空调与制冷设备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课程教学内容以常规线性控制理论为基础,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四个模块(调节对象、测量装置、调节器、执行器)的原理、特性以及应用,让学生掌握位式调节, P、I、PI、PID 控制方式的原理; 掌握拉氏变换并能够运用该种数学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熟悉执行机构选用与计算,能够进行调节阀选择;掌握PID 计算机控制式的推导和应用。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知识,包括系统类型、脉冲信号采集采样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暖通空调领域的应用。
(二)编制适用于建筑环境设备工程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材
目前,没有专门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教材。《自动控制原理》教材对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难度大,这些教材内容与专业内容联系很少,而且学生没有必要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全部内容[2]。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暖通空调自控、建筑智能化相关领域的教学、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围绕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成功申请了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注意吸取当前暖通空调自控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基础上,主编的《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原理》于201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的主要特点有:(1)以经典控制理论为主,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四个模块(调节对象、测量装置、调节器、执行器)的原理、特性以及应用,在各模块知识基础上,介绍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时域响应、频域响应以及稳定性判断内容,此外,教材还包含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知识。(2)书中给出的案例充分结合与暖通空调行业工程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相关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教材内容涵盖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适应32~48学时教学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时选择教学内容,也可结合实际授课的情况进行补充。
(三)强化课程实验环节建设并开发相应的实验装置
在理论教学改革的同时,从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入手,逐渐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环节为基础,设置相应的实验环节,主要包括:(1)传感器特性实验;(2)调节对象特性实验;(3)调节器特性实验;(4)自动调节系统实验,共8学时。实验环节全部是综合性实验。结合专业技术应用特点研制开发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设备“多功能风机盘管自控实验台”, 实验装置以暖通空调系统为调节对象,促使学生将专业空调理论与自控原理相联系,巩固专业知识,促使学生思考建环专业中所涉及的暖通空调系统应该如何自控运行。目前,该装置已连续使用6年,并已经推广到国内多所院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实验装置填补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自控实验设备的空白,有关成果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四)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建筑电气电控工程类系列课程,包括: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照明与电气控制、微机系统应用、建筑设备自动化[3]。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中,充分注意结合相关系列课程建设,注意课程讲授知识点与相关课程,如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照明与电气控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合理衔接,形成完整的建筑电气电控工程类系列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师构成基本以暖通、热能、制冷专业毕业生为主,自控专业的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到暖通类专业任教。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鼓励专业教师到自控专业有选择性地进修相关知识,到自控公司或者设计院进行工程锻炼。此外,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开办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论坛、讲座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
多年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坚持开展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为核心跨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在教材编写、教案整理过程中,将学术带头人的研究与培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人才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材编写,完成学生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的铺垫;通过研发设备和设置实验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课程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从事楼宇自控方向毕业生比例逐渐增大。基于该课程建设所研发的风机盘管自控实验台在2008年获教育部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首届自制教学仪器设备成果奖;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08年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暖通空调学科和电控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办学特色在2006年和2011年住建部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中得到评估专家一致肯定。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被批准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结语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结合培养暖通空调与电控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行业需求开展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并编写出版教材。研发的实验设备用于课程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材编写等环节的建设,强化了课程建设与专业工程实践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实践,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改革促进了专业办学特色的形成,为国内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暖通空调与电控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谢莉萍,陈玮,章云.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31-33.
[2] 李士哲,赵征,王印松.对非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31-32.
[3] 李炎锋,贾衡,孙育英,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设智能建筑控制辅修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9-84.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cours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Yan-feng, SUN Yu-ying, BIAN Jiang, XIE Jing-chao, LI Jun-m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P. R. China)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呈现完善趋势,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分析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体系能够科学实施。
1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众多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环境项目工程的治理,能够进一步美化社会外在环境,同样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最大特征是管理层次性和管理精确化,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实现环境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推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相对狭隘
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的管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建国初至今,环境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发展速率逐步监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也逐步提升,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完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从我国当前环境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相对狭隘。环境治理从广义方面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换分,可以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方面,但当前,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表层,环境项目管理的管理范围相对狭隘,使社会环境治理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治理现象,不利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发展。
2.2环境管理的目标明确性较低
我国地理资源辽阔,充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同样也带来了环境治理难题。由于我国地理资源丰富,国家实施环境工程时,无法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环境工程治理的方案、治理法律等具有概括性特征,但环境工程在实际执行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环境工程计划的深入理解,出现管理措施与环境管理工程相脱离的情况出现,环境工程的目标实施的实践性降低;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工程计划实施的详细步骤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地区的环境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现场治理”的措施,环境治理的目标不明确,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缺乏明确的管理顺序,环境工程开展杂乱无章,不利于社会环境管理的长远发展。
2.3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不畅通
环境工程开展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由于我国地理资源辽阔,海洋面积和领空面积广阔,环境工程开展的项目管理实施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融合,需要不同部分的信息相互借鉴。但从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环境工程实施的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的完善程度较低,信息资源二次应用水平较低,管理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实际作用性不大,甚至出现部分偏远山区环境工程开展信息闭塞的情况;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的信息应用管理水平和应用信息划分的明确性较低,不同地区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人工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性较低,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的畅通性受到严重阻碍。
3优化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规律同步,实施环境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基于传统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科学划分,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保障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环境项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深入环境项目管理的深层,拓展环境管理范围,强化环境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精确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工程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依旧当地地理环境,将环境工程实施的范围逐渐从地表土壤成分检测向地下水位检测与保护过度,推进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逐步加深。
3.2实施环境目标层次化管理
精细化环境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对环境管理的深度深入挖掘,为了保障环境治理的作用,依旧环境工程开展的实际作用,做好环境管理目标层次性划分,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吗,同时,各个子系统中又拥有主项目的基本元素,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层次性。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依旧不同环境项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环境项目开展进行层次性划分,使当地环境工程的开展系统性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做保障。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环境工程实施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始终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并逐步对环境工程开展进行完善。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开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了环境工程实施逐步脱离人工管理,实现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新趋势。例如: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进行雷达监测,系统智能化检测的数据精确程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大大提高了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实现环境工程中自然资源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实现环境工程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式发展;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施中积极做好,环境管理人员应用的科学划分,为环境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动力。例如: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对当地环境工程项目中人员依据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调配,使当地环境工程实施作用和实施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新方向的引导。
4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坚持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环境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应当注重环境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与整体建设相一致的原则,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把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为环境工程治理提供完善治理顺序,例如:对我国黄河地区中水资源治理中,需要从黄河流经的区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工程这里的源头,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结构入手,实现环境治理整体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环境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治理的基本治理问题精细问题进行处理,实现环境工程实施的开展在社会整体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工程的开展要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从而为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专业的规划管理,保障环境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实现环境治理中人文环境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工程实施中的体现。
5结束语
环境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现,保障环境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环境治理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发展。
作者:杨小浩 单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1]信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在中交地产工程项目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黄培益.精细化管理在产业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5.
[3]张志民.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苑庆民.唐山曹妃甸二十二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
【关键词】环境工程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环境工程管理是指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环境工程技术规范与标准,从而对环境工程生产工艺、技术方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既有利于促进节能减耗和清洁生产等各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又可以控制企业质量生产与技术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分析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保障环境持续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因素评估不充分。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起步比较晚,管理制度与体系还不完善,软指标比较多而硬指标比较少,在管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对尺度进行准确把握。同时,由于管理中的软指标比较多,管理人员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从而使得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对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1.2 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匮乏。由于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缓慢,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而技术人在现有经济环境中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两者的相互矛盾加速了优秀管理人才的流失。例如在环保行业中,虽然环保人员的数量较多,但是有丰富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非常少,其在总数中的比例不足5%,这也使得环境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较为低下。
1.3 环境工程的管理不规范。在人们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和温室效应等,这些都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过度索取和破坏造成的。同时,政府的管理人员没有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客观专业的决策,以及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管理意识,盲目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发展。
2、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健全环境工程的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系统是保障环境工程管理质量的关键,所以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健全环境工程的管理体系:①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宏观决策时,需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参与全程的决策过程,并将管理措施细化落实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并注重体现出环境保护的意识;②无论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进行经济技术的应用或者区域开发前,各级政府需要将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进行试点工作,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③为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得到贯彻执行,党政领导、人大政协和环保部门需要共同参与监管工作,督促各部门进行分工协作,并要求社会公众对环境工程运行监督,集中各方面力量推动环境工程的发展。
2.2 注重环境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制度作为保障,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符合国情,并与现行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效衔接和配套,从而使环境工程的法律法规更为系统与规范,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以有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制定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管理规定、环境工程工作的管理规定和是实验室与实验网站的管理规定等。在进行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时,管理部门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在环境资源的利用配置中做到因地制宜,并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规划项目被批准后,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执行规划方案,并以考评的方式对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监督,而规划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情况需要记录在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环境保护措施的决策。
2.3 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环境污染与破坏与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密切相关,这也是影响环境工程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环境工程管理质量,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经济投资。例如管理部门可以借助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介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民众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舒适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民众的环保意识;管理部门可以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和环境保护宣传周活动,向社会民众讲解生活中环境保护的措施,让社会命中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提高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技能;加大对城市园林、公共绿地和绿色长廊等方面的建设,这样既可以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环境中的污染,又可以为社会民众创造绿色环境,提高其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4 培养高素质的环境工程管理人才。各项环境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开展 ,这是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途径。在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为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例如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进行强强联合,以管理部门经费支持,高校定向委培的方式,为管理部门培养环境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管理部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管理部门可以为在职的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和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帮助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完善,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管理部门可以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薪酬,解决其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管理队伍的的稳定与发展,又可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
2.5 整合环境工程管理的资源。虽然很多企业从事环境工程,但是环境工程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并且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水平却很有限,其原因为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使得环境工程管理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管理部门需要整合环境工程管理的各种资源,施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将市场准入的门槛提高,并加强对环境工程企业的监管,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系统化与规范化;②开放市场,将环境工程推向市场,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环境工程的建设,以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③管理部门可以配合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工程的建设工作,这样既可以保障环境工程有充足资金进行建设发展,又可以提高环境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总之,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不但关系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不断恶化的资源危机。在环境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国家环境管理部门需要正视环境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健全环境工程的管理体系、注重环境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整合环境工程管理的资源等方面的工作,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琳,王广帅. 浅析环境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四川水泥,2015,01:47.
[2]刘冠凤. 聊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贝育瑜. 广东博信达公司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原因分析;措施
一、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倍受关注。因此,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出现了环境工程这一新兴的学科。学科的确立和发展,直接推动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实践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以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相关的技术以及管理规则,而开展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提高环境的质量。在当前的环境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处理好各个环节的问题,只有从整体层面有效的统筹和规划相关环境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
环境工程建设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还包括了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管理和保护。因此,在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和保护中,由于环境工程建设内容的广泛性,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也较多,现将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分析。
2.1生态环境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是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的重点,也是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生态环境具有非可控性、人为难以治理的特点,如自然灾害——水灾、旱灾、地震等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前,全球的气温开始上升,气候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我国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些地区或区域出现了生态资源的破坏和灭绝,导致了环境的恶性循环,以及生态环境系统失衡。
2.2人为原因 。
人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自然环境系统。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环境系统的破坏,是影响环境工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占很大比例。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人员出于经济效益的目的,过渡的开发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如传统的煤矿产业集中区,过渡开采出现了地面塌陷,环境系统遭到破坏。另外,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进而导致了对相关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对相应的自然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破坏。
2.3生产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的生产工程建设随之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自然、经济资源的不平衡,加之各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内容的多样性,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不高,如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产业的存在,其生产过程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有的地方较为注重扩大生产规模,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2.4经济发展原因 。
经济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搞好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人类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众所周知,环境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情况下,过渡追求经济发展必然造成环境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失衡,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如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我国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随之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5环境工程自身的原因。
除了上述影响原因之外,环境工程建设自身一些原因也制约着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这些原因包括,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环境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环境工程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需要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面对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其中重点的就是要从环境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出发,进而实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3.1加大投资力度,重视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需要一定的投资来进行相关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这方面政府以及相关的地方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也需要结合相关企业的力量来加大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进而为环境工程建设增加筹码,提供良好的保障。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开展多元化的投资和管理,进而不断的完善环境工程保障体制,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说,它是一项耗资相对较大的建设和管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这就需要多元的力量参与进来,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3.2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环境破坏以及污染的管理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进行制约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出现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举报和控制,同时也要结合相关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环境工程的建设需要我们全面加强对环境破坏和污染情况的打击和惩处,只有这样环境工程的建设才能够真正切实有效的开展下去,进而取得相应的效果。
3.3充分的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管理。
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管理,对于二者来说,他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在当前的情况下,有效开展环境工程的建设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经济利益,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宣传和管理,尤其是环境建设部门以及相关的资源管理部门,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来进行妥善处理相关企业发生的利益之争。
3.4加大技术的革新。
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说,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力量进行保障支持,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日益显现,治理过程的难度也相应增大,所以要想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那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治理的高度,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和建设。在进行环境质量检测、运行维护、治理投入力度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研究,从而提升综合治理的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今国内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而来实现有效的提升和应用,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高效治理。
四、结束语。
总之,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环境质量问题,加强相关的环境工程建设和管理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措施,较好地解决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问题。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因素较多,面临的情况也较为复杂,这要求我们就要尽量的展开全面分析和研究,进而找出其相对应的因素加强管理,最终实现人、社会、自然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城市绿化;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各种相关的工程建设也不断的取得突破和创新,其中环境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当中相对较新的建设领域,主要包括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的无公害处理,园林绿化行动以及建设节能建筑,改善城市供暖供气的公共服务等,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自然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密切相连,是一项作为重要的工程形式,通过环境工程建设,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也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建设体系还不完善,建设进程中出现各种的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克服和解决。
1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问题
1.1城市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低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大量增加,工业、建筑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使得垃圾的产生量过大,部分垃圾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进行露天堆放,产生了大量的粉尘、颗粒及辐射,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人们生活健康,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在垃圾处置方法上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填埋为主,垃圾处理设施和填埋场远离市区,在清理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1]另外,到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仍未普及,可作为资源回收的垃圾未得到有效循环,产生的混合垃圾很少情况适合焚烧处理,垃圾热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2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再生利用率低
我国城市污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污水处理能力低、处理技术粗糙、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等。[2]随着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加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接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一些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足,集中处理困难,污水的处理率偏低;其次,我国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比例偏少,再生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3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治理困难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冬季面临雾霾天气问题,有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日常出行和生活,而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锅炉燃煤、建材生产窑炉燃烧等产生的煤烟,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多,排放的汽车尾气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这些污染源不仅是雾霾天气的元凶,还同时排放 CO2、 SO2、NOx、铅等,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由于这些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治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协调复杂,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治,所以城市空气污染面临严峻问题。
1.4城市噪声污染严重,治理力度不够
我国城市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城市环境的“四大公害”之一,由于我国机动车数量和铁路、公路交通干线的迅速增长,交通噪声已逐渐成为城市噪声的元凶,而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一些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产生的噪声日夜不断,声量大且范围广,也应引起注意;同时,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也越来越严重。但我国城市的噪声污染控制力度不足,由于噪声是一种很特别的污染源,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不断扩大,治理控制十分困难。
1.5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稠密的工厂、住宅、道路、广场等,生态环境整体性遭到破坏。虽然现在的城市绿化弥补了部分问题,但绿化仍以观赏性植被为主,植物品种较单一,植物群落自身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且维护成本高。[3]城市绿地的多种环境功能正在逐步丧失。
2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问题存在的原因
2.1公众的环保意识不足
公众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常常低估自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环保意识不足。市民垃圾不分类甚至随地扔垃圾,在公共场合制造噪音,随意践踏破坏城市绿地等行为在多数城市都普遍存在。一些城市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够,未能激发公众的自觉性,部分市民可能对环保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2.2 部分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重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发展,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建设城市,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忽略环境工程,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导致城市环境的破坏。我国多数城市对污染物的管理措施欠缺,如垃圾分类处理不当,资源回收利用率少等,造成垃圾排放增多。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和污染控制排放标准等环保相关政策,但很多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不够,同时又缺乏监督机制,使得环境工程建设困难重重。
2.3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欠佳
环境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以污染物处理、资源回收、城市绿化建设和其他环境相关的服务建设。但在城市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国用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所占的比例较低,资金明显不足,使得很多先进技术和设施的应用难以实现,一些建设和服务无法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进程。同时由于环境工程建设本身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在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对象和需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当前的的技术不能解决当下以及未来的环保需求,例如核废料问题、臭氧破坏等。
3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应对措施
3.3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和监督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不能只靠政府和城建部门,公众也应该通过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较少噪音、爱护绿地等行为参与到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来。公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号召和扩大公众的力量,宣传部门和监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推广和宣传环境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公众也能为环境工程建设投入力量和热情。环保工作者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最优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3.4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做好协调工作
政府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发挥着政策措施的制定、引导、监督和协调等作用。首先由于环境工程建涉及的领域多、部门广,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利益之争,这是需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的,不仅要协调环境建设部门、土地资源部门和有关城建单位的利益,还要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土地、立项、环评、贷款等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环境引导机制,鼓励开发、生产和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让更多市民和企业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调动全民热情,使城市环境工程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由于我国环境相关政策法律还不够完善,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从实际经验出发,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吸收好的做法和经验,完善我国的环境政策和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明确责任部门,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管理考核,保证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和实施,促进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
在经济上扶持,政府在环境建设中加大环境工程建设的投资,改造各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公共场所及小区,使这些地方的环境能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增加绿化面积方面,优化园林结构,提高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投入,同时注入资金优化“三废”处理工艺,采用更合理、科学、先进的处理技术,增强“三废”处理能力,提高环境工程建设水平。
3.1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
减少废物的排放首先应该从源头上开始,这就意味着需要着力发展清洁生产,实行绿色经济,开发新能源,加大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减少三废的排放量,同时降低物耗和能耗。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垃圾,对垃圾进行合理科学的物质转换,变废为宝,回收废物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整体上提高我国资源和废物的利用率,把资源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利用作为战略经济。[4]
总之,我国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难点复杂多样,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循序渐进改善城市环境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德群,浅析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与对策,生物技术世界,2013,35.
[2]商晶晶,探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及应对措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3:203.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对策
1环境保护工程相关概述
1.1环境保护工程的特点
1.1.1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环境问题引起的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在保护环境上需要行之有效的保护技术。由于环境污染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种类很多,针对于不同的污染源就要采取不同的技术来治理。如今对于技术要求很高,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技术上越发精细,另一方面保护手段已经非常有效,环境要求在治理环境污染时,以防有二次污染形成。1.1.2涉及范围广,施工周期长为了保护环境,常常涉及多专业的协调,涉及的范围有点广。通常环境工程常常要结合机械工程、钢结构工程、自动化工程、电气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等专业的协作。很多专业要经过融合来达到环境保护目的,其施工周期就比较长。一般也要按照先后次序施工。如土木工程施工完成后,才可以进行自动化或电气工程的安装。
1.2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先是启动项目管理,对客户的需求有一个全面了解,进一步对项目目标确定;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各熟悉参加单位组织关系,以及获得联系渠道;在控制项目质量上,要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可以起到监督各个工作的质量作用;对资源进行控制,业主要对投资计划进行编制,施工单位要对施工成本计划进行编制;在控制进度方面,为了如期完成,需组织有关的资源;安全要进行控制,要有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为了避免不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要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范要求。在合同的控制上,先起草合同文件,接下来进行签订,对不满意的进行修改,积极对合同纠纷进行处理;对于信息,要对信息传递的时间、内容以及形式有了解,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畅通性。
2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分析
2.1环境工程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
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上,设计阶段要协调多利益相关方,也是为了在项目管理上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上的有效配合。一般要做好多方沟通,如协调好政府相关的部门、业主、施工单位以及施工方等,进一步解决设计问题。项目管理的设计阶段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并不局限于监督设计单位工作,要使项目设计管理更为系统化。
2.2工程成本的控制
做好成本控制,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在施工阶段要明确投资目标,造价单位要对资金使用计划进行编制;项目管理单位要仔细审查资金的使用计划,把整改意见提出来;造价单位要分部分项审核工程,审核内容有设计有关的变更、工程量完成情况,甚至包含工程的索赔文件。项目管理单位要进一步审核结果,然后再由业主确认;作为项目管理单位,在项目投资时,动态定期地比较投资实际值和计划值的差异,及时地全面了解投资偏差;竣工结算。
2.3工程质量控制
在环境工程中,质量控制也是难点之一。施工阶段主要的质量控制是围绕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而言的。会对环境工程项目造成质量影响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环境、人、机械、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方法)等。
2.4安全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中,考虑安全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中,会因为各种问题,在使用一些大型的设备时,会引起安全上的隐患,一些危险的化学试剂有可能要用到,也是会有一定危险的,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在用时一定要注意。值得注意的是要对化学试剂的使用以及保存方面工作进行监督,建立一套监督体系,以避免更大危害发生。
3环境工程项目难点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一套完善的治理管理体系。特别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主要从两方面来开展工作,分别是人力资源上的管理以及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在环境工程中,为了让管理高效地实施开来,使环境工程可以有效地顺利实施,要合理地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划分,在自然资源管理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做到层次化以及系统化管理。如在环境工程中开展精细化管理,由于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同,所具有的经验不同,所以可以在人员调配上做到科学化,这样大大提高了环境工程的影响作用以及效果,使我国的环境工程迈向更高台阶。
3.2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也需要紧跟发展趋势,利用网络平台管理项目。在项目管理上,一般要对文档进行管理,信息之间要交流。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以便于服务于项目管理,通常平台都基于互联网或者局域网,两方面构成包括:硬件以及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包括电脑、终端、服务器以及网络设施等组成。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环境工程中,治理的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在治理环境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技术手段实现,人工的模式也变得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智能化技术践行监测。如对于我国的环境工程项目上,想要实现绿色植被覆盖面积管理更准确,根据智能检测系统以及GPS实施雷达监测,这可以使得到的数据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提高了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总之,近几年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使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需要在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上高度重视,针对管理难点,切实采取有效对策去解决,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明,唐亮,王允峰,董晓明.全舰计算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12:4-8.
(一)“高、多、大”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具有现代城市特征之演化的历史过程,它涉及到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而这些转变和变化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能够看出,首先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密度猛增,而涌入城市的乡村人口迫于生计就要另谋职业,与此同时还会引发城市生产与住房的紧张,进而导致地价上涨,迫使建筑物开始向高空发展,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世界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相关资料统计,高度在160m~200m的建筑已经超过了100幢。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工程建设越来越频繁,高层建筑越来越越多,且呈现出建设速度快、数量多、体型复杂、总高度增大的特点,“高、多、大”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
(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另一大趋势进入本世纪后,为了解决大城市中公共设施过密化的问题,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将一些公共设施转向地下,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建筑已经向更广泛的方向发展。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本更是将地下开发上升为国策,提出了开发地下,将国土扩大10倍的设想。我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即大量的人防工程建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加大了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城市地下交通为例,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现代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一)地表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大力建设高层建筑以及开发地下空间仍很难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平原地区的城市建设便开始占用农业用地,山区城市建设便开始向山坡开发土地,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软土地基、边坡失稳等问题时有发生,而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等问题又会继续破坏环境,所引发的后果甚至会危机后代。
(二)地下工程设施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发展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工程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也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地面变形、地下水流场改变、洞室围岩失稳、生态环境恶化等。地下工程设施造成的最常见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就是地面变形,最为典型的就是日本东京地铁施工引发的地面塌陷事件,这对我国当前的地下交通建设无疑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水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却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属于典型的贫水国家,全国缺水的城市已经超过2/3,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严重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如上海、宁波、天津、太原等,都因超采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塌陷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上海为例,累计沉降量已达2.63m,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因超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塌陷已有800多处。(四)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产生的人工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速无疑是对我国GDP增速的一个巨大讽刺(我国GDP曾长期以8%的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城市被生活垃圾的所包围。固体废弃物堆放不适宜,就会造成很多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如影响地表土壤性质、污染地下水系统等。
三、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
(一)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现代城市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且日益严重,目前,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城市地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有预测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评价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改造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技术、以及计算和制图技术等。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预测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当前,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其进行预测已经成为地学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加强预测工作,能够更好地掌握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一些大的工程在选址和规划之前都要对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如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工程地质技术在防治工程地质环境污染、抑制工程地质环境恶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环境工程地质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址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二)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就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形势来看,今后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必须尽快建立城市工程环境质量数据库,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地址数据库以及制图技术已经受到国外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在工程地址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起城市工程环境质量数据库,这是今后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二,应重视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预测和评价工作,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因素的预测和评价体系,更好地揭示人类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三,应加强对城市工程环境质量相关理论以及标度方法的研究,使环境工程地质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跨越式的发展;其四,应注重对城市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调控系统的协调发展理论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城市工程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一、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二、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三、环境工程建设的应对措施
1、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原料、燃料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60%~70%。一些基础工业原料,如煤、石油、矿石、盐等大多具有多种化学成分,一些生产厂家仅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其余的“无用部分”均作为废物弃置,不仅产品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30%。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废弃物量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已认识到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和利用二次资源的紧迫性,认识到必须把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看做是一个整体,把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弃人环境这—传统的开环模式变成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的闭环系统,使原料资源进入社会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二次资源的利用列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经济战略之一,使二次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有300多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多万吨废玻璃,70多万吨废塑料、30多万吨废化纤、30多万吨废橡胶未被回收利用,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作为废弃物流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我国回收利用二次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2、物料闭路循环,废物综合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