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营商环境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商环境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商环境的目的

第1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海上风电;生态环境;防治对策

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上风电起步比较晚,技术设备稍显落后,但是随着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海上风电将会成为推动我国风电产业飞速发展的一股强劲新动力。由于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规模较大,那么项目的建设、施工必然会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海上风机的打桩就会对水质、水流、海洋自我调节能力产生影响;海上风电场还会对鸟类、海洋生物的物种繁衍产生一定影响等等。

1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 海底电缆及风机的施工污染了水质,对海洋生物造成一定伤害

海上风电场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风机基础通过打桩锤直接打进海底,海底输电电缆的铺设也需要深挖海沟,这都会导致海底泥沙悬浮,一些沉积物也会被带起来,水体浑浊,加上一些含油废水的不慎泄漏,该海域的水质就会被污染,浮游生物的繁殖遭到破坏,海洋底栖生物就会死亡,对海洋的生态平衡造成一定伤害。

1.2 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

海上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电场施工期间,机器噪声、灯光、磁场都会对鸟类的觅食,繁殖和迁徙产生一定的影响。

(2)若风电场位于鸟类迁徙飞行路线上,鸟类与风机发生撞击导致死亡。

(3)近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会直接占用鸟类的栖息地,影响了海鸟的筑巢和繁衍。

1.3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必然会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有些风电场选址在海洋深处,风机排列的比较规则、有序,随风转动起来也是一道风景线;可是有些风电场选址离海洋湿地生态区比较近,不仅会对动植物的生态圈产生不良影响,从视觉上也破坏了这种天然的美感。

2 海洋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开重点保护海域

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规划、建设要求都比较高,必须要做到先科学规划,后建设施工,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首先,海上风电场的规划选址要远离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地、迁徙路线等,向深海领域发展布局,以减少风电场在施工和运行期间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其次,海上风电场要避开海上交通航道、城镇建设和港口工业区填海用地、湿地风景区等海域,减少对海上交通、渔业和港口建设的影响,同时避免风电场后期深度开发的不利因素。

海上风电场是对海洋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是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积极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引导,避开海洋生态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港湾河口、油田等重点保护海域,尽量减少对其他敏感海域的影响。

2.2 做好风电项目建设的监督和预警

一是风电建设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认真履行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审批和监管职责,对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建设施工、后期运营展开全面的监督管理。如海域功能划分、施工时间、施工区域、施工范围、高压电缆铺设位置等都要监管到位,检查其是否与海洋生态环境有冲突之处。

二是海洋环保部门要将海上风电场纳入重点环保监测单位,不仅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环境测评,还要对其环保信用进行评价,及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对环境信用评级较差的单位,要求其严格按照环境信用评价进行项目建设和整顿,抓好海洋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三是建立并完善海洋环境保护预警机制。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场的环境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海洋环境检测方面的能力。扩大海洋环境检测范围,不再局限于海洋水质的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生物、鸟类、海洋渔业资源的相关跟踪监测,要做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海上风电场项目竣工后,项目负责方要及时向环保部门申请环境质量验收。每一台海上风机都要接受严格的质量监测,海底电缆要接受电磁辐射标准的检验。海上风电场正式投入运营后,要定期接受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后评估,该评估报告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

2.3 风电场最初选址要远离海岸线,最大程度保留原有自然景观

海上风电场选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很多海上风电场的选址都是在近海海域,在开发初期时非常方便快捷的,但是对于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鸟类、渔业、城市规划、交通航道影响较大。

随着海上风电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风电场的建设已经难以满足风能发展的需要,且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着手向深海海域筹建风电场。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在未来规划中也要有意识避开已经开发利用的海域和功能多敏感度高的海域,逐步向深海海域发展海上风电,促进海上风电与其他产业的和谐共进发展。

我国在开展深海海上风电项目前期,要充分做好勘测、论证、实验工作,做好深海海域的风能和海底地质勘测工作;提前规划好风机部署路线和输电线路的方向;密切监测深海的地理、气候环境的变化,找出规律,做好验证;与西方发达国家共同开发深海海域风电场,学习经验和技术,逐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对已经在近海海域选址的海上风电场,要与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远离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区域,尽量减少建设用地、用海,对于施工过程中修建的围堤,在风机安装完成后要及时拆除,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

3 结束语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对缓解我国东部用电荒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还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法律法规,支持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海上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建设施工阶段,对海洋浮游生物、鸟类的影响比较大,但并不是不可修复的破坏,随着建设施工的结束,这些影响就会随之变小,甚至消失。总之,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并不是长期,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是可以自行修复的。海上风电场建设是符合我国新能源战略规划要求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海上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风电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杰,赵鑫.海上风电场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11).

第2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 开发衡量标准 沟通 绩效管理

如果大量处于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被拆除,是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拆除这些建筑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加重了环境压力负荷,这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究其根源一是建筑设计的前瞻性差,建筑使用功能的过时老化;二是城市规划的随意性;三是开发商们只想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所以质量越来越糟糕。

全寿命周期模式概述

日本东京大学AGS(世界上研究全寿命周期模式最权威的组织)对全世界各种产业进行了关于全寿命周期模式的测算,结果如下:

传统的发展模式:A为336,B为340,C为676。B与环境治理有关,空气污染、水污染都在其中的运营费用。A为初期投入,B为运营费用,C为全寿命期内总投入。

全寿命发展模式:A为390,B为23, C为413。即长期运行费用、治理污染费用等会降低,导致B、C降低的原因,是因为A投入的增加。

由此可见,采用全寿命周期模式核算,通过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大大节约长期运行费,进而使全寿命周期总成本下降,并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按现有的经验,增加初期成本5%~10%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将节约长期运行成本50%~90%。这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将带来设计、开发、营销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种新模式中,通过适当增加建房期间的投入,即新技术、新材料、新的管理方式的使用可以使后期的投入成几何倍的减少,整个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也因此降低很多。但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受阻的关键在于初期投入者与后期受益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房地产项目的初期投入者是开发商,项目的最终拥有者是项目运营后投入费用的承受方即消费者,初期投入者与后期受益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开发商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只是进行房地产项目全寿命期经营概念的炒作,只注重从产品的盈利性角度谈项目的寿命期。即开发商只是从盈利角度对开发项目进行的策划,没有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项目的长期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这违背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的本意。

由此将引出以下问题,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房地产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又是什么?

全寿命周期的经营理念

全寿命期的经营理念是指在项目规划初始阶段从社会、环境、人性、经济的角度考虑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的相互影响和项目综合性能的发挥状况。它不仅是设计一个项目的功能和结构,而且要在有限的环境资源(包括制造资源、使用环境、社会环境等)情况下,考虑项目的施工、营销、使用、维修保养、再处置等问题。它强调项目建设的环保问题,强调寿命期内建筑的可靠度、布局的合理性、功能的均好延展性,强调兼顾经济利益,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最终使项目目标接近在当地的社会资源环境下所能达到的长效最优目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理念是指在项目开始立项时,就综合规划平衡房地产项目寿命期内各影响因素,寻求寿命期内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优。它是着重用房地产产品来整合全寿命期涉及的所有相关因素,如资本、资源,整合全寿命周期涉及的所有环节,这样做初期费用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它带来的效益却是巨大的。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这种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环境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理念必将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营的方向。

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周期经营的条件

人口的持续增长、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研究的必要性。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全寿命期经营必需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经营的开发衡量标准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涉及面广,各方利益存在冲突,因此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需要政府制定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衡量标准来约束项目的各参与者,约束项目的质量、功能的均好延展性等问题。要求项目在质量、环保等约束条件下,满足开发商、业主、社会的需求,实现产品全寿命期最优。要求政府审批时、开发商开发时把项目放在整个使用环境中加以综合考虑。开发衡量标准既要保护开发商的经济效益、又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环境效益、实现社会效益。

开发衡量标准既是政府审批的法则,也是政府监控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全寿命期经营理念来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法则。笔者认为,制定全寿命经营理念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法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政府要了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的每一环节的特点,工作内容;其次,政府要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严密周全的管理细则和标准;再次,还要配以相关的法律约束,以防止各参与方急功近利;最后,需要政府坚持城市规划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为房地产业、城市经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二)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能为业主提供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服务工作的工程咨询公司还不多,绝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单独进行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政府及业主单位对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能为项目、业主和社会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

一个行业在某个阶段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业大多数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督促开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逐渐使房地产开发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寿命期的经营。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监督机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管理有两个层次的沟通:政府、开发商、业主之间的沟通,项目组的内部沟通。政府、开发商、业主之间的沟通在于确定项目的宏观质量标准,形成兼顾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项目开发目标和开发标准。项目组的内部沟通在于将开发目标和开发标准的一系列要求转化为合同条款,在于将项目目标和开发标准以合同条款的形式分解到各责任人,并通过沟通使合同条款得以实施。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的经营,项目各参与者不但需要相互沟通,统一认识,还要形成沟通结果的文字材料以便监督管理。良好的沟通监督机制将促使各参与者正确领会开发衡量标准的含义,能敦促政府、开发商、业主、项目组、员工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理念得以实施。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

现阶段,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既要依据开发衡量标准建立政府对企业的绩效管理规则与指标体系,也要建立企业对下层项目实施者的绩效管理规则和指标体系。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应与项目实施者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记录项目实施者绩效表现的细节、分析项目实施者的详细绩效记录,找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办法。只有用此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文档,确保绩效考核的有理有据,做到公平公正。

目前,只有贯彻与开发衡量标准相配套的绩效管理,才能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的经营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房地产的开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五)建立网络化管理机制

房地产产业链很长,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由许多功能模块组成,要想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寿命期经营管理,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网络化管理。

1.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共享性,将全寿命期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都存储到数据库中,进行产品数据统一管理,这样做可以保证企业最有效地利用和调度各种资源。

2.实施房地产项目的动态管理,政府、企业通过网络可获得项目各实施阶段、各实施环节、各实施者的数据资料,及时、准确的分析比较项目指标与开发衡量标准的差异,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纠偏,以贯彻标准的实施。

3.建立房地产项目的集成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房地产项目涉及的人、财、物,也包括时间、采购、合同、质量、资金的集成管理。这不但有利于项目沟通,项目团队的建设、有助于绩效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全寿命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惠敏,韩传峰, 陈伟. 大型商业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管理[J]. 房地产开发,2006(9)

2.李娜,刘守涛. 循环经济与房地产业[J]. 上海房地, 2006(4)

第3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2020年农牧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

为切实查摆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扶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为促进我县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根据《x县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制定我局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政府对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要求,以进一步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充分释放各方面的工作潜能,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整治方向

(一)围绕落实各级政策方面开展整治活动。主要是要消灭政策落实的死角,打通落实政策通道。集中整治对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扶持种养企业或农户发展的政策文件宣传解读不及时、落实不到位、执行打折扣、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致使一些优企惠民政策实效不理想的问题。

(二)围绕项目落地方面开展整治活动。解决项目落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整治对投资项目盯得不紧、服务不周、要素保障不力,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协调解决,致使项目落地难、落地慢问题。

(三)围绕政府诚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打造法治诚信农牧系统,集中整治招商引资时承诺事项不兑现,随意承诺,

“新官不理旧事”;合同协议履行不到位,不按事先约定执行;诚信体系不健全,对失信人惩戒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甚至不到位。

(四)围绕企农服务方面开展整治活动。整治履职缺位、不到位,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作分建设水平低,形象差;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生硬,办事过程不够透明、不按流程标准办事;需要跨部门、上下协调处理时相互推拖、费时费力;服务对象反映多次的老问题、难问题解决不到位;随意自设门槛、办事手续繁琐。

(五)围绕工作作风开展整治活动。解决“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对上市农畜产品行政执法不规范,打击侵权、制假售假力度不够,干扰种养企业农户正常生产经营,以及仍然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按照县整改方案方法步骤,整治行动分五个阶段展开。

(一)动员部署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月xx日)。

x、集中学习讨论。开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改善营商环境作出的决策部署、出台的改革举措,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集中整治行动全面落实。

x、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问题导向原则,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治工作方案,细化整治措施,落实整治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二)查摆问题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自查自纠。针对整治内容,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形成问题清单,查找问题根源,主动开展问题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x、全面排查。全面深入排查梳理近年来对农牧系统中反映过多次、协调过多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难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拉出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时限。

x、广泛征集意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拉出单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层级,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类、分责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针对整治内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服务对象座谈会和设立意见征集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征集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

(三)集中整治阶段(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

x、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明确责任股室和责任人,制订整治台账,开展限期治理,对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做到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销号。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具体问题,采取领导分包、限时办结等方式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x、交办整改。对收集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交由各责任股室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逐一跟踪落实。

x、督促检查。要结合整治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督促落实到位。

(四)建章立制阶段(xxxx年x月x日至xx月xx日)。

在总结集中整治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整治成果具体化、制度化的要求,制定出台建立常态化为种养企业、农户解决问题的机制等一批规范化、制度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中整治成效。

(五)总结巩固阶段(xxxx年xx月x日至xx月xx日)。

对全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行全面深入总结,对集中整治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对达不到目标任务要求、整治效果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开展“回头看”、再整治,切实保证整治工作成效。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局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局长田晓利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站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各股站室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抓好本股室目标任务的执行落实。

(二)拓宽途径,营造氛围。要把宣传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对全局开展此次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公众知晓度,将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程置于阳光下,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达到实时互动交流、随时问需于民、及时接受监督的目的。

第4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产权式酒店;诚信;品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3313美元,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一些新型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由国外引进的产权式酒店在这近十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并在国内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1 产权式酒店的概念

1.1 产权式酒店的实质

“产权式酒店”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由“时权酒店”(Time share hotel)演变而来。所谓“产权式酒店”就是由个人或集团投资者买断酒店客房的产权,即开发商以房地产的销售模式将酒店每间客房的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每一间客房都各拥有独立的产权。投资者将客房委托给酒店管理公司分取投资回报及获得该物业的增值,同时还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的免费入住权。

今天的产权式酒店可分为三大类:时权酒店、退休住宅型酒店、有限自用投资型酒店。

1.2 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权酒店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舶来品”,所以一定程度上在我国遭遇到水土不服的现象,直到2001年,它才真正作为一种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物业开发模式风靡全国。在人们的眼中,它是一种全新的房地产投资业态,兼具地产投资、酒店经营投资、休闲产业投资特性的投资方式。

2 产权式酒店在中国发展所遭遇到的难题

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资方式,这类酒店的客户60%是中产家庭投资,40%是企业集团购买。对产权式酒店的客户群体进行分析,目前购买者同样也兼具消费者、投资者双重个性。作为消费者,客户享受旅游度假的服务,享受餐饮、娱乐、健身等配套优惠;而作为投资者,客户享受所购买的房间、度假屋的经营利益。因此,产权式酒店对于投资者而言看似一块诱人的“香饽饽”,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特别是近几年,虽然很多大城市和旅游景区的产权式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伴随着高预期收益的承诺,但它们的实际销售却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一系列的原因;一是当初的策划者主要是想把楼房尽早售出回笼资金,目的不在于发展旅游业;二是当时作为旅游度假地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国内旅游度假的市场气候也没有形成;三是产权式酒店和分时度假的概念还不为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四是我国有关于产权式酒店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五是销售价格偏高等。

由于产权式酒店是一种先付款后消费的产品,购买者的权益(使用、继承、馈赠和转让)的保障成为国内产权式酒店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

3 诚信危机造成的根源

产权式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1 房地产开发商的诚信危机

酒店的诚信危机主要来自开发商方面。有一部分的开发商的动机不纯,如为了融资和销售烂尾楼而故意夸大其利润率。在国内还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开发商只重视开发和销售而忽略管理,致使酒店经营不善,投资者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希望。 2 委托酒店管理方的诚信危机

产权式酒店的赢利能力主要依靠酒店经营管理水平。购买产权式酒店后委托管理的管理公司是否足够的诚信也非常的重要。管理方在对业主拥有的闲置客房进行经营管理时采取各种方法调整客房经营收入,服务项目收入以及管理成本的控制等都面临诚信危机。

4 树立品牌——双赢的选择

品牌作为酒店市场竞争的高层次手段,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好的产权式酒店品牌使得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对房地产商而言,品牌以其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接纳和认可,大幅度推动销售,加强产品开发发展和与各方面合作者的谈判能力等,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促使其实现高收益和休闲娱乐的期望。

5 如何树立好的品牌形象

一个品牌具有其独特品质和影响力,它包括独特、品位、质量、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及商标;无形品牌的创造是依靠每位员工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建立的。品牌作为内涵,国内的酒店和管理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持续的能力,使自己的服务和产品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只有形成这种机制我们才能够发展。

首先,房地产开发商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对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开发结构合理,注重酒店的长期收益;开发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在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上能否选择产权式酒店模式,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评估和论证主要包括地区宏观环境和项目环境这两大方面的内容。

地区宏观环境,房地产业和酒店业的发展都与地区宏观环境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自然风光的可观赏性、可体验性;历史人文环境对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经济环境是商品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繁荣稳定,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水平高低和经济发展的快慢,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和人员流动的数量、速度,直接影响着酒店业需求数量和水平。因此,对宏观环境的评估是确定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基础。

对宏观环境的评估,主要有以下几项重要内容。

当地的主要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GDP总量,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度完成情况及其增长;当地的支柱产业,特色行业和产品情况;在全国、全省的地理位置及其优劣势,水、陆、空交通情况;当地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人文特色。如着名旅游景点、历史文物、特色民俗、民风及其开发程度、旅游收入等;经济政策,发展规划,政府效率,企业环境。

项目环境,项目环境评估是评估项目所在地、所在位置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该评估是在以上评估认为在该城市或地区可以搞酒店项目的前提下对具体地点是否适合做产权式酒店项目的评估。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所在位置所处区域,在本地的地位及其详细规划;项目及其周边的道路情况;项目位置的人流、交通情况;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情况;项目周边的机关、单位、社区情况;项目周边的酒店业、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状况;项目周边的房地产竞争项目情况。

5.1 禁止为了销售业绩乱开空头支票

在产权酒店的广告宣传资料中,开发商一般都明示了令人心动的投资回报和承诺,但大多数情况是按照最理想的经营条件来计算的,在实际当中往往无法达到。虚高回报率的炒作,不仅使得开发商信誉受到影响,而且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长期下去会得不偿失,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因此,一定要根据旅游的季节性,周边环境,所处地段,主要酒店的位置、规模、数量、档次、住房率、价格,消费群体等各种综合环境如实计算出其酒店经营管理公司预期的入住率,从而慎重确定投资回报。

5.2 硬件设施的保障

根据产权式酒店的业内人士介绍,酒店要想有赢利的空间,与酒店的规模、档次、硬件设施的规范化投入和周边配套设施都有很大的关系。酒店对自身的装修档次和规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把关。产权式酒店档次定位很关键,一般旅游休闲客人喜欢3星级、4星级的酒店。多增添开放式娱乐设施开展多元化经营和尽一切可能满足客人需要现在逐渐也已成为产权式酒店的必要竞争条件之一。 3 开发商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

产权式酒店是新生事物,投资人认购并不是很积极,大都持观望态度,要接受它尚需时日。因此开发商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积极培育消费市场和综合自身和社会各种资源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额外利益和优惠。首先,应积极运用房地产行业的一些运作模式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按揭投资计划。其次,对产权式酒店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市场的需要。如可以考虑在产品的设计,价格优惠方面以及针对职工的年休假制度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措施等。 4 开发商充分考虑产权式酒店的退出机制

产权式酒店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商可替投资者考虑其变现能力如何,如变现和转让等。并对各种退出机制进行分析,避免投资失败。

无论是以商业管理公司名义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还是由投资者直接与酒店管理公司签订协议,产权式酒店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和能力,选择优秀的酒店管理公司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好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法会很大程度提高酒店的收益率,正是鉴于此,房地产商选择了着名的酒店管理公司,如北京的中欣戴斯酒店、昆明的中城酒店等,基本上都兑现了酒店销售前的预期投资高回报率。

委托酒店管理公司方面树立品牌形象,购房者在签订购买产权酒店合同的同时,要与酒店经营管理公司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以委托的形式,把自己购买的具有产权的酒店客房交给专业酒店经营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

第一,酒店管理公司要能够做到行业自律,采取统一的合同范本;在独立进行经营时,聘请注册会计事务所审核财务报表,并使它的财务经营方面透明化。

第二,管理方可帮助业主自动成立业主委员会监督经营,使业主委员会拥有和可以实行一定的权利,尤其关注与业主的沟通问题,与业主的互动应该在减低投资风险方面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在对业主的利润分配方面,根据每间客房的楼层、朝向、面积等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酒店的重新装修、物业、水电等方面的费用对业主尽量做到公开化。

第四,创建国内移动服务产权式酒店,积极加入知名的国内度假交换网络或积极加入分时度假交换体系,与同业进行广泛的横向联合。

6 产权式酒店要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占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对市场有更好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集团化成为酒店业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有效的方式。运用好的促销手段、示范方式培育市场、培育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经营获利能力及运作的透明度以及在经营规模、管理手段、营销模式等方面上集团化产权酒店比单个产权酒店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势,也是单个产权式酒店以品牌为导向下大工夫塑造酒店整体形象,走集团化道路的必然趋势。

[1]刘赵平.分时度假产权酒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杨戈,陈胜.透视中国产权酒店的发展[J].销售与市场,2002.

[3]王熙兰.我国产权式酒店与分时度假现象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4]詹芬萍.产权酒店——中国酒店业拓展的新领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第5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一、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迫切性、重要性

根据我国第六界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生以后至2006年4月17日,我国共发生各类环境突发事件76起,平均每两天就发生一起。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有8起案情比较重大,其中包括2005年12月中旬发生的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2006年1月5日发生的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露污染黄河事件等。中等程度的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直接污染与间接污染,它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为我国许多工商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在全球兴起。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为了寻求一条有利于经济、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向全世界推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国家战略。

在1992年11月,我国学者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市场营销协会研讨会,充分接触到国际性的绿色营销理论。从我国国内市场看,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已经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服装”等绿色产品逐渐受到顾客的欢迎。同时,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TC)曾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重庆、青岛、长沙、南宁等城市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专题调查显示,有53.8%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产品,有37.9%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购买绿色产品的意愿在增强,绿色消费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型工商企业已感受到了绿色危机,非绿色商品的技术性关税壁垒在增加,食品商品、纺织品、电器商品等等都面临着绿色营销危机,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对于国内顾客的绿色消费需求、国外绿色商品进口要求的压力下,选择绿色营销是我国工商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三、绿色营销战略是我国工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促使企业采用清洁工艺和生态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销售。绿色消费就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购买和消费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商品,也就是说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消费趋势,来指导企业生产和制造符合生态环境标准的产品,以达到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演进的目标。

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必须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党的十四界五中全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强调了今后经济工作中一定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因此,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从而实现由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质量为特征的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绿色营销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效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以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和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能很好的作到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使过去粗放型的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的经营,建立起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措施

(一)建立实施绿色营销的法制化环境

工商企业的绿色营销需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控,特别要加强对企业生产,营销过程中的管理,建立一系列认证制度及检验机构,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工商企业作出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为我国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创造一个法制环境。

(二)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着世界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思维,这种营销观念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综合考虑消费者的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当今的企业要想顺应绿色消费大潮,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开展绿色营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工商企业作到持续生存和发展。

(三)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规划

我国工商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战略目标,得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向着绿色企业发展,为达到此目的,企业应在进行生产活动经营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总绿色营销战略规划,该规划包括:清洁生产规划,绿色产品规划,绿色 教育及宣传规划等。

(四)导入企业绿色营销识别系统

导入工商企业的绿色CIS,制定产品、服务CI计划,统一绿色标志形象识别,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商品企业自身保护功能,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都十分重要。

(五)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资源

工商企业要实施绿色营销,必须生产绿色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因此,必须搜集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及产品开发信息等等,以获得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形式等问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应适应该战略的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必须重视绿色资源的开发,使用无公害新型能源,使用节省能源和资源的新途径及新工艺,采用新科技设备,提高能源及资源的利用率,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六)大力生产和开发绿色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绿色产品研制的策略,是工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开发绿色产品,要以产品绿色设计开始,包括材料的选择,产品结构,功能制定过程的确定,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乃至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都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制定适应的绿色价格,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

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应把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满足自身环境保护以及健康要求,利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来提高经济效益。

(八)大力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选择绿色销售渠道,建立绿色营销网络,扩大绿色产品业绩。在绿色促销活动中,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应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2.通过绿色公共关系,开展绿色促销活动;3.进行绿色人员推销及销售推广。在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工商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大中城市的绿色销售中心;2.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店;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或专营店;4.直销。

五、绿色营销的“5C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产品风行全球。在我国,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绿色观念已深入人心,而绿色营销对于我国人民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并非与传统的营销理论相脱节,而是对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新的发展。从市场营销“4P理论”到“4C理论”,再创新发展到“5C”理论。绿色营销“5C理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创新,是一个整体营销战略体系。“5C理论”兼顾了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4C理论”,同时兼顾了社会利益及人民利益的要求,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业要求,以及西方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把环境保护因素及对人们的健康要求纳入到市场营销理论之中。“5C理论”构成的5个要素,其内容如下:

顾客(Customer):即“买方”市场。工商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安排其生产以及营销活动。由于当前我国及世界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也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尤其对于我国,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数量在逐年增大,中高收入阶层的比例在增大,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绿色观念的消费者,因此,绿色营销理论指导工商企业生产和经营绿色商品,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工商企业尽力作到绿色产品设计能够节约能源,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护环境,降低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购买过程中能使顾客满意,消费过程中,能起到污染少,不破坏环境或少破坏环境,售后服务令顾客满意,报废后能够回收,并且不造成环境污染等等。新晨

环境(Circumstance):由于绿色产品的特殊性,环境保护对于工商企业的营销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我国出口产业,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以及政治,经济及非关税壁垒的因素,企业必须基于消费者,市场,成本以及便利等因素考虑,把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绿色产品开发以及生产,消费,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才能构成全面综合的绿色营销战略。

成本(Cost):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成本。绿色商品的成本不仅包括商品生产经营的成本,还包括商品的环境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商品定价时,正确了解消费者可以接纳的成本和价格,以利于绿色商品流通渠道畅通,利于绿色商品销售。

便利(Convenierce);即消费者的便利性,工商企业首先考虑消费者可以以比较容易的办法享受绿色产品的效用,同时消费者能够了解绿色产品如何能够便利地带来额外的效用。

第6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一)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供需不平衡

生态旅游认证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认证产品的丰富性,并且要形成群聚效应。这样才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加活跃,市场状态更好。但现阶段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出现供需不足的情况。这一情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因为过于单一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无法吸引旅游经营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眼光,相应的旅游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可能性较小,消费者和旅游经营商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了解较少,这种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二)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

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分为国际、区域、国家、地区级四个层次。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与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存在一定的距离,使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接触和认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可能性较低,相应的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根本无法真正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无法有效开展和实施是必然的。所以,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低是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全球性标准和品牌比较欠缺

要想有效地实施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全球性品牌数量并制定全球性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促使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具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为了能够融入国际化的舞台中,将会参与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中。这有利于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全球性的标准和品牌还比较欠缺,无法将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目光吸引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上,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得不到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支持和落实,相应的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受阻,生态旅游的落实无法有效实施。

二、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

现阶段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导致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无法有效地进行。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予以控制,才能够促使生态旅游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营销策略是:

(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

目前,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对可持续旅游认证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大多数旅游企业都是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度假村、旅店及各种旅游项目,并未慎重地、深入地考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所以,要想有效地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大规模地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及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使消费者和旅游企业能够认识和了解生态旅游,进而支持生态旅游。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1.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促进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之际,进行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消费者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这会使得消费者逐渐投入生态旅游认证产品营销活动中购入对自己有利的产品。2.注重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的利用认证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一定要合理地利用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与消费者、旅游企业及社会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努力下不断促进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落实,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刺激生态旅游企业的认证动机

旅游企业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所开展的旅游项目持续进行,还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所以,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旅游经营者并没有认识到生态旅游认证的重要性,也不了解生态旅游认证的作用,无法有效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动机刺激,促使旅游企业主动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具体的措施是认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一些优惠措施吸引旅游企业,并帮助企业衡量参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利弊,以此来刺激旅游企业,促使其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

(三)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

一直由国家、地方负责的生态旅游认证要广泛落实到社会中,应当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或个人注意到生态旅游认证,进而对生态旅游认证进行了解和分析。在掌握生态旅游认证作用的基础上,还有激励机制的支持可以促进更多的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营销活动中。当然,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是由政府或旅游局执行的,一定要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和生态旅游的整体状况来制定,以保证所指定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第7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风险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

Abstract:In the PPP Mode for Urban Rail Transit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inancing, there are a lot of participator, and face many complex risks, Meanwhile, th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disease degree caused by the various risks. Which make the risk sharing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is on the major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ing the parties, according to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inancing risk.

Key words:PPP Mode;Risk Analysis;Urban Rail Transit Infrastructure Project Financing

1.引言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也称为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PPP融资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伦敦地铁、荷兰 HSL-ZUID 地铁、香港地铁、北京地铁四号线等。工程实践表明, 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从而提高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效率,这是PPP融资模式成功的关键和最重要的目标。PPP模式下,参与者众多,风险因素多且错综复杂,各风险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使得风险分担变得更加复杂化。

因此,本文针对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就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PPP模式的风险进行分析。

2.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的主要特征

PPP项目风险除具备一般项目风险的特性外,还具有其本身的特征。

(1)风险周期比较长。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一般都比较长。因此,在PPP项目投资额巨大的情况下,PPP项目公司要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利润,需要较长的期限,则其面临的风险期也较长。

(2)风险具有很强的阶段性。PPP项目建设的程序性,决定了其风险也呈明显的阶段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不同阶段,风险种类不同。在建设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完工风险,而在运营阶段面临的主要是市场风险和运营维护风险。而政治风险、环境风险则是贯穿PPP融资模式运作的全过程。二是在不同阶段,风险大小呈明显的阶段性。在建设阶段,由于资金的大量需求,项目本身也未产生任何收入,因此,项目风险随着项目的建设而增加。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由于有稳定的收入来支付生产经营费用、偿还债务,并产生收益,项目风险就逐渐降低。

(3)各参与方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在PPP项目中,参与项目的每一方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自不同的立场决定了其在项目中面临的风险不同。公共部门预期通过PPP融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特许期满时无偿获得一部分资产。其所承担的风险有:完工风险、政治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等。而投资者预期通过投资项目获得回报,其承担的风险多且时间长,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等。

3.PPP模式下项目各参与方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3.1 政府面临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PPP模式下政府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治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

(1)政治风险及不可抗力风险

在PPP项目中,所有的参与方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政治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的影响。而在项目参与各方中,东道国政府是最有能力承担政治风险的,因此政治风险最后由东道国政府承担是最佳的选择。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担保形式,保证不对项目实施强制性收购;若由于发生政治波动、法律变更等事件而使国家收购不可避免,则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在相关的特许权协议中,东道国政府与项目公司可以就风险分担问题进行协商,政府以允许提高价格或延长特许期来补偿项目公司由于法律变更蒙受的损失。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应通过合同的形式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配。

(2)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在运营商方面,经营风险主要在项目经营和维护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的疏忽,发生重大经营问题。就东道国政府而言,可以通过选择对拟建项目及其领域内比较熟悉的运营商来预防这一风险,并且运营商具有良好的资信和管理经验。在项目建成后,一般应要求承包商对项目提供一个保证期限,以便承包商对其材料和工艺的缺陷进行修补。

(3)市场风险

PPP项目一般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市场风险,政府一方面要在项目初期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大大减少项目上马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在产品的销售合同上,确定好产品的定价策略。由于PPP项目的产品定价一般受政府的影响较大,所以政府有义务尽可能减少项目由于市场风险而蒙受损失。政府可通过与承包商签订具有担保性质的长期购买协议或产品销售协议,以减少承包商由市场需求风险导致的运营困难。另外,竞争风险也是承包商十分关心的,为预防竞争风险,政府可以对承包商承诺在项目特许期内,不在项目周围的一定范围内建设同类项目,以保证项目的实际收入。

3.2 项目承建商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模式下项目承建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完工风险、供应风险和技术风险。

(1)完工风险

为限制及转移完工风险,通常情况下,可利用不同形式的项目建设合同对完工风险进行控制。常见的合同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可调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指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以一次包死的总价委托给承建商,这种合同方式对承建商最为不利。成本加酬金合同则是项目公司承担了大部分风险,承建商承担的风险是很小的,这对承建商最为有利,一般这样的项目是竞争不充分的结果。可调价合同中项目公司和承建商对完工风险进行了合理的分担。在项目建设阶段,完工风险的主要受害者是贷款银行,为了限制及转移项目的完工风险,贷款银行通常要求项目公司或者项目承建商等项目其他参与方提供相应的完工担保。而承建商也意识到完工风险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损失,为此会采取加快进度,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加强科学管理等措施来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完工。但在具体承建过程中,由于项目规模大 、建设周期长、“三材”用量大,因此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对项目的总造价影响很大,很可能造成总成本的增加,超出预算。这对承建商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因此会导致完工风险,从而影响项目融资的正常运营,为此,承建商可以采用远期合约的手段来提前固定成本,从而有效回避风险。

(2)供应风险

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风险对承建商来说影响较大,承建商通常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合同,加以预防和消除。项目能源、原材料供应商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购买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以长期的优惠价格为项目提供能源或原材料,并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对进行担保。同时,承建商可以进一步将供应协议设计成“供货或付款”类型的合同,这样,项目的经济强度就能够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风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3)技术风险

项目技术风险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方案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项目技术的选择失败将使承包商遭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在PPP项目协议中,承建商一般根据项目公司的要求选择经过市场证实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因此,承建商可以通过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顾问来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期期间造成技术风险。

3.3 项目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模式下项目运营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环境保护。

(1)市场风险

由于PPP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往往难以预测。在实际运营中,由于原材料及燃料价格的涨幅超过了项目产品价格的涨幅,那么项目的效益势必下降,势必造成实际收入低于设计预期,现金流不足,难以补偿项目经营成本和按时归还贷款的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的管理,一方面要在项目初期做好国内外市场调研分析,签订具有担保性质的产品长期购买协议是项目融资能力的基础,这是分散市场风险最常见的法律措施。长期购买协议在不同的融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无论提货与否均需付款合同、使用合同、最低支付合同等。这些合同虽然具体形式和内容有区别,但其本质特点相同,即不论项目产品买主或产品设施用户是否取得产品或服务,都有义务向项目公司支付最低金额的款项,以补偿项目公司对贷款人的义务;另一方面是在产品销售合同上确定好产品定价策。根据项目的产品的特点选择是用浮动定价法还是固定定价法,另外还可以采用实际生产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收益的定价方法。政府或公共部门的保证,主要是要求政府或公共部门在特许权协议中明确承诺项目运营初期保证最低车流量或者使用量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2)政治风险

PPP融资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其项目特许经营期较长,对于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其特许经营年限一般都在30年左右。对项目运营商来说,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由所在国法律政策变化等而造成的高成本、低收益的现象。在应对政治风险方面,与东道国政府相比较,承包商显然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运营商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应对风险:一方面通过买入一些外汇的远期合同来防范汇率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申请政治风险保险来转嫁风险,一旦保险事件发生,则可以申请赔偿;另外也可以通过海外投保方式,使各种担保合同置于东道国政府的管辖之外,尽量避免东道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行动,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3)法律风险

在特许权期项目所在国现行法律的变革、全国性的或地方的法律不一致、进口和出口的规则变化、公司法的变更和所有权法令的改变等都会对PPP项目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为了规避由此引起的风险,运营商需要聘请法律顾问以确保其工作符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要求。

(4)环境保护

各国对环境保护责任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因此,在项目融资中根据项目所在国法律规定,谁负有环保责任,该风险就应由谁来承担。环境风险会影响到贷款的偿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分散和降低项目环境风险。运营商应对环境风险有两种措施,一是投保环境保险,二是在合同中明确列出各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即估计项目的环境责任。

4.结论

PPP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风险周期长,呈现很强的阶段性,参与项目各方在项目中面临不同的风险。因此,要更好地确保参与各方的利益,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使风险的分担方式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巍.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综合运输,2004(10):33-35.

[2]陈友兰.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第8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转型;影响分析

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工商管理进行有效协调,保证企业转型能够顺利进行。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能够给予企业转型保障,并且在政策方面,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促进企业转型的快速完成。新经济常态下,企业转型发展,成为企业把握市场,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这一过程中,企业转型需要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并且原有发展模式的改变,需要企业对其进行较好的适应。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工商管理工作如何在企业转型工作中进行有效开展,并且对企业转型起到一个有效地引导作用,成为当下工商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现阶段工商管理工作的内容

工商管理对于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商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支持,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市场经营主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关于我国现阶段工商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几点:

1.制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

工商管理注重利用行政、法律方式保证市场经济能够稳定运行,在制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过程中,注重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并能够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角度出发,保证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在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主要从企业监督、依法登记、注册管理等方面,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督主要从企业发展情况入手,对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进行监督,切实保证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并且能够保证消费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登记角度,则注重对企业的规模、经营情况进行考虑,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凭证,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注册及经营方面,则是加强对企业依法经营的有效监督,能够保证通过有效地管理,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国家税收需要。

2.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增加,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侵权问题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不利环境的制约。工商管理注重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能够利用法律文件,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侵犯商标权犯罪行为的查处,可以更好地保证经营者的权利。同时,合法权益的维护,也能够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指导,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3.有效执法

执法权是工商管理部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依仗,也是保证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或是商户,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对正规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扰乱了市场发展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这样一来,工商管理通过有效执法,能够对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滥用市场支配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而维护市场环境,能够对市场主体利益进行较好的维护。有效执法,也是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工商管理的基本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应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工商管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目标

工商管理在应用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注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把握,并且能够坚持党的方针和路线,对企业发展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事市场经营行为。工商管理坚持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目标,注重构建完善的市场发展环境,能够带动企业在这一环境中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2.系统化特点

工商管理的系统化特征,是工商管理发挥管理作用的关键。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工商管理注重站在系统角度,能够对企业实现全方位的管理,从而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处于一个标准化的监督环境下。这一过程中,可以对市场进行更好地调控,并对资源进行统一分配,从而切实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应用,注重立足于管理的整体,统筹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实现统筹兼顾的管理目标。

3.程序化特点

所谓的程序化特点,注重在管理过程中,对管理流程进行把握,从而切实保证管理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果。工商管理的程序化特点,注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按照流程办事,从而保证相关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程序化管理特点,使得工商管理具有鲜明的程序性,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性和可靠性。

三、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

企业转型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通过转型,能够更好地提升其生产效率,完善生产结构,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工商管理的政策进行把握,并且能够基于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调整转型结构,实现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关于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纷纷加快了转型发展不发,在生产和经营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对转型期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样一来,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从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现代化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会导致一些企业进入不良的市场环境,导致其利益受损。工商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改善,以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工商管理通过利用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打击,可以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企业在转型期过程中,能够免除后顾之忧,通过对自身生产效率的提升,对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约,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而获取发展。市场竞争环境的净化,降低了非法操作和不正当行为对企业转型的危害,从而规范了市场发展秩序,能够净化市场环境,使企业树立守法经营的观念。这样一来,企业转型后,其竞争实力会不断增强,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竞争,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对企业进行科学指导

低碳经济的出现、环保问题的突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过程中,企业势必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被迫进行转型,导致其内部管理较为混乱,并且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因此,加强对转型企业的有效指导,成为工商管理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1)政策和制度对企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工商管理部门作为我国职能部门,其在发展过程中,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这样一来,通过管理政策和制度,能够为企业转型提供有效地指导,从而保证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能够实现转型目标。例如企业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管理、弹性管理培训工作,使企业对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从而制定有效地管理策略。(2)强化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以及合法经营,直接关系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并且对企业长足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利用工商管理相关政策,能够使制度、政策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当中,从而强化企业合法经营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这一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势必会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从而使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3.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关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点:第一,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管理中的应用,注重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角度出发,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而对企业转型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一过程中,能够科学地指引企业进行转型发展,并为企业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使企业转型能够得到重要的指导。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转型管理过程中,注重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并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为我国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这样一来,可以使我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受到较大的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第三,在进行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能够对企业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处置,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更好地保障企业转型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工商管理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了规章制度制定、服务监督、市场经营环境管理、主体权益维护等内容,并且在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坚持以经济建设和发展作为目标。基于这一点,企业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作用尤为突出。工商管理能够对企业竞争环境进行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能够对企业转型进行较好的引导,促进企业转型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要切实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能够使工商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与企业自身情况、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保持一致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作者:黄梓良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东.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20:57-58.

[2]李亚红,杨桂莲.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33:3.

[3]蔡海誉.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1:232.

[4]连华.浅议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的重要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04:93.

[5]张艺,乔健.试析企业转型发展中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4,02:215-216.

[6]谢俊展.试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68.

第9篇:营商环境的目的范文

首先,我们来分析有一下现象产生的原因。

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大的环境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从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没能很好的认清大环境,认清企业实际情况,从而给企业找到在大环境下的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定位。

社会大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零售商对经销商资金的占用

随着新的零售业态的发展,尤其是连锁零售企业的迅速崛起,在商品流通环节占据主要地位,这些终端零售企业具有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牢牢控制着供应商。外资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的门店逐步增加,各地本土的零售巨头也忙着跑马圈地,如上海的农工商,联华,武汉的中商集团,中北集团等,甚至一些二线城市,也都存在当地数一数二的连锁商业企业,这些零售企业都在迅速扩张,扩张的资金哪里来?很大程度上是占用供应商的资金。

零售商占用资金的方式一般包括:帐期时间较长(家乐福一般的牌子都是六十天,甚至九十天),新店开业的赞助费,新店开业正常结帐期推后,新店的进场费用,新店的铺底货物(沃尔玛的首单全免费)等等。零售商新店不停的开,你想跟着做生意,就要不停的“支持”,你不支持还有大把供应商等着“支持”呢?于是为了市场份额,就要不停的“支持”零售商。有的零售企业完全是强制要求,只要跟我做生意,我的新店开业你就要支持。这些“支持”说到底就是给费用,压货款,现金都流到了零售商手里。

零售商门店越多,经销商的资金占压就越来越大,如今正是零售企业大扩张时期,供应商的资金就被零售企业毫不客气的占用了,经销商的现金流入越来越少。

另一方由于各地的零售网点增加,单店销售业绩越来越差,资金回报率也越来越低,资金占用了不少,利润却是微薄的,难怪有人说如今是“钱赚钱”的时代,没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很难做好生意。尤其是传统的商业。

二、厂家对经销商资金的抢占

常常听经销商说:“前些年只要开个门面,就有厂家把货物免费给你卖,销后付款,既不用占用资金,利润还高”。如今,商业信用的缺失,使得各企业不再轻易赊销,哪怕是行业内的小企业,一般都是要求现款现货,宁可让利也不赊销,经销商必须付现金才能进货。

一些知名大企业,虽然提供信用额度,但是一般都有远大于市场实际消化能力的进货任务,而且对资金的要求非常严格,信用期到必须回款,不管库存是否消化。款付了,大量的货物还堆在经销商的仓库里。经销商为了获得返利和支持,每月的进货任务还一定要完成,就这样库存越来越高,现金越来越少,现金都变成货物了。知名品牌基本上都是这样,更有些强势品牌不仅不给信用帐期,还要求每单进货不低于多少金额。

就这样,不同的厂家为了打压竞争对手,想尽办法抢占经销商的现金和仓库,经销商的现金都变成了仓库里货物。

简单来说,经销商一方面要用现金进货,另一方面在销售的过程中还被终端零售商压榨费用,拖欠货款,尽一切可能占压资金,这样就造成了经销商现金流入减少的问题。

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存在库存过大,滞销产品积压,资金回收周期长,甚至坏死帐等问题,其实这些在运做中都是可以逐步改进的。而忽视现金管理,企业超负荷运做,才是致命的,往往能陷企业于恶性循环的经营状态中,长期无法摆脱现金短缺的困扰,甚至毁掉企业。而许多经销商恰恰忽视现金流的分析。

一、现金流的重要性

经销商一方面面对生产厂家的“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面对终端零售企业的“”,利益的诱惑和风险并存,这样的环境下,经销商只有清醒面对,企业才能稳健发展,而企业稳健发展,良好的现金流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要想保持企业良好的现金流,财务分析必不可少,只有注重财务分析,科学决策,才是适应环境,改变困境的有效方法。

中国巨人集团当年失败,许多人把他归罪于多元化经营,贪大求洋,其实其实质就是缺少正确的财务分析和运做。电脑,生物保健品,房地产全面发展,巨人大厦从当时预计的十七层涨到七十层,投资从两亿增加到十二亿。而当时巨人集团的也就仅有一亿的资产规模,盲目的扩张,造成资金短缺,于是便“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是几方面的生意都无法正常运转。没有进行有效的现金流分析,激进的扩张战略使资金流断裂,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笔者当年自己做经销商,经销几个牌子的化妆品,企业在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因为我们是几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创业,引起当地媒体关注,做了一系列的报道,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样年轻浮躁的心就有些飘飘然了,我们就计划着使企业快速扩张,做大,做出名气,没考虑到企业自身实力,使仅有限的资金超负荷运转,结果资金周转速度无法跟上企业扩张速度,就发生了“拉缸熄火”的现象。我们上的“清X化妆品世界”这个项目(化妆品零售),当时只考虑了前期投资预算和投资回报率问题,没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现金流量问题,开业了生意虽然不错,但是企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现金流出大于流入,一致于货物无法补充,柜台越来越空,顾客也跟着减少,白手起家,又无背景的我们没有办法再筹到资金,半年后全面陷入困境,后续资金跟不上。

现金流问题毁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还欠下不少债务。失败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光有市场经营的思路,而缺乏详细的财务分析是不行的。忽视现金管理,即使是赚钱的项目也有可能无法经营下去。

二、分析现金流的工具——现金流量表

解决经销商现金流问题,通常的想法都是如何和厂家争取更多的铺底或者帐期,如何搞定终端零售企业,在合作条件上争取到更大的优惠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你凭什么能获得零售企业的优惠条件,又凭什么能得到厂家更大的支持?这些都是很难的。

做为经销商,认清企业现状,对企业资源状况认真分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项目,不能做什么项目,可以做好什么等情况了如指掌,只有这样完全认清企业实际,科学决策,运做适合企业资金状况的项目,才不会被拖到现金流入短缺的境地,才不会给企业带来危机。

对经销商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分析,如果企业资金状况不能支撑项目的运作,就会陷入现金短缺的困境。实际情况是经销商一方面盲目扩大经零售网点,占用更多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对现有渠道不断塞进新的品牌和品种,占用了更多流动资金。资金利润率未能实质性提高,却使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减缓,现金流变慢,。

对经销商的商贸企业来说,现金流非常重要,现金流量表是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工具。

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是企业正常周转运作和支付的保证。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就工商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广告宣传、交纳税款等等。对一般经销商而言,主要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额是分析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通过现金流量表及相关数据,可以分析企业的一些经营状况

(一) 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正常。在正常情况下,计算结果如为负数,表明该企业现金状况有问题,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经销商分析该数据可以了解到库存现金状况

(二) 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现金购销比率=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到的现金。如果购销比率不正常,可能有两种情况:购进了呆滞积压商品;经营业务萎缩。两种情况都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经销商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具体的措施加以改进。

(三) 分析营业现金回笼率是否正常。营业现金回笼率=本期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100%。在通过了“发出商品分期收款”会计科目核算的经销商企业,此项比率一般应在100%左右,百分比越低,说明资金回笼速度越慢,做为经销商,掌握了这一信息,就要及时调整,减少资金被下游客户占压数量及占压时间。

(四) 分析支付给员工的现金比率是否正常。支付给员工的现金比率=用于员工的各项现金支出/销售商品(出售劳务)收回的现金。这一比率可以与企业过去的情况比较,也可以与同行业的情况比较,如比率过大,可能是人力资源有浪费,劳动效率下降,或者由于分配政策失控,职工收益分配的比例过大;如比率过小,反映职工的收益偏低。

(五) 分析企业固定付现费用的支付能力。固定付现费用支付能力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各项税金的现金)/各项固定付现费用。这一比率如小于1,说明经营资金日益减少,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营萎缩,收入减少;资产负债率高,利息过大;投资失控,造成固定支出膨胀;企业富余人员过多,有关支出过大。

经销商在应用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发挥实际运用效果,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现金流的计算周期,一般建议30天,起始日期和实际经营活动相吻合,以准确反映一个阶段内的现金流状况,并以此指导企业调整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结算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差,保证现金高效运用。

三、现金流量分析帮助经销商实现良性现金流

对于经销商而言,时刻面临市场利益的诱惑,新的厂家,新的项目,新的零售网点开业等等,都对经销商充满诱惑,经销商希望借助经销新产品扩大生意范围,希望多进新的网点扩大零售终端网络,但是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这些生意机会都要投入相当的现金的,如果不分析自己的现金状况,不分析现金回收的周期问题,是很容易使企业陷入现金紧张的境地的,更严重的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就能掌握企业的现金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盲目扩大生意引起的现金流入减少的问题。量力而行,这是从根本上解决现金流入减少的最可靠方法。

当然,现金流量表及表中相关数据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也能明确的反映企业经营的状况,帮助企业经营者发现问题所在,比如通过分析现金购销比率是否正常,发现商品是否呆滞积压;经营业务是否萎缩等情况;通过分析营业现金回笼率,来发现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是否正常等等,经销商通过这些分析,就能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使思路能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