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新型工业化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型工业化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型工业化意见

第1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鼓励企业做大

1.对年开票销售收入新达到8亿元,镇政府给予重奖。

2.对年开票销售收入新达到5亿元、3亿元、1亿元、8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8000元、5000元。

3.对定报企业当年开票销售收入比上年新增10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开票销售额的0.3‰给予奖励。

4.对工业企业开票销售超过全镇平均增幅(含)的以上部分,每增加1000万元奖励3000元。

以上奖励,均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

二、鼓励企业做强

5.对当年实缴税金(含国税和地税)首次达1000万元(不含查补数额),镇政府给予重奖。

6.对当年实缴税金(含国税和地税)首次达500万元、300万元(不含查补数额)且当年增幅分别在30%、35%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奖励。

三、鼓励企业有效投入

7.对新增增值税发票生产性设备投资额100万元-200万元的企业,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1‰奖励,新增生产性设备投资额2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2‰奖励,新增生产性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获县财政奖励的企业,按县财政奖励的10%予以配套奖励。奖励分二期兑现,项目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各奖50%,竣工投产当年兑现50%,次年入库税金净增额为项目奖励资金总额3倍(含)以上的,兑现达产达效奖励。

四、鼓励进入定报企业

8.对年内新进定报企业奖励企业经营者5000元。

五、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9.对新创建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省、市、县新认定的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1000元。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奖励。

10.对每有一个产品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的企业,奖励1000元;对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在10件以上的企业,奖励1000元,每增加10件,加奖1000元。

11、对申报市(含)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立项的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1000元;对申报研发政策加计扣除项目的企业,每备案一个项目奖励500元。

此项激励政策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

六、鼓励企业争先创优

12.对当年新确认一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奖励1万元(行政认定);对当年新确认一个省级名牌、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出口名牌产品奖励5000元;对当年新确认一个市级名牌、市级知名商标奖励2000元。

13.凡获国家质量奖、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市长质量奖奖励1万元;获省质量奖、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省质量信用企业奖励5000元;获“市质量标兵”企业、“市现场管理良好行为企业”、优秀首席质量官奖励2000元。

七、鼓励标准厂房租售

14.对租赁或购买镇标准厂房的企业,每平方米奖励2元。年内形成开票销售税收属本镇的,每平方米再加奖2元。

八、鼓励企业抱团

15.鼓励本镇企业响应政府号召为镇内其他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对政府确认的担保,按当年实付利息的1%奖励担保企业,每家最高奖励5万元封顶。

16.鼓励本镇整机加工企业利用先进设备为本镇其它同行业企业外协加工,全年开票外协加工费超100万的,按加工费的5‰给予奖励。

九、鼓励企业自主招商

17.企业通过自主招商引进新办的企业,经审核认定后,引进企业可将新办企业投产后所形成的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合并计入,自投产开业年度三年内合并统计作为本企业各项指标考核及享受相关奖励政策的入围数据。

18.鼓励引进各类总部企业、两头在外销售类企业,对其在本镇实现的税收镇级留成部分,给予30%额度的奖励,对其新增部分,给予60%额度的奖励。

十、其他说明

19.企业不能完成镇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未按时完成统计报表等,企业负责人不能按时参加镇举行的各类活动,则该企业累计奖励扣除该项工作所占系数后进行兑现,最高可扣除当年奖励的50%。

20.对未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以签订正式合同为准)、未建立研发机构和未参加产学研活动的企业,镇政府所有奖励按70%进行兑现。

21.企业当年发生县级以上重特较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信用不良记录取消政策享受资格。

第2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任丘市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改革开放以来,任丘依托丰富的石油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多次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县向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的县级市的转变。任丘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因此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为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是任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一、任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优势

1.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9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前十强。

2.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任丘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形成了以中国石油华北石油公司、石化公司、华油荣盛机械等国有大型企业,同时发展了铝型材、节能炉具等多种产业为特色的大工业体系发展格局。

3.园区经济发展迅猛

继开发区成为省级工业园区后,2011年底雁翎工业区也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开发区,雁南工业区的建设也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园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成为推动任丘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4.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现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1.8万余户,其中一部分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完成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正在辐射周边县市。

5.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建设中和竣工投产千万元以上的项目845个,其中超亿元的项目85个,省重点项目25个;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8个,合同利用外资1.6亿美元以上,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铝型材、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石油钻采及石化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改变了过去“一油独大”的局面,实现了大石化、铝型材、摩托车、石化装备制造、铁路机车及电器备件等五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任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虽然任丘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转型压力还很大,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粗放型的小微企业的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

任丘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为我国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现在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如何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怎样发展其他几大支柱产业才能更好的实现由石油城向石化产业和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的转变。

2.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任丘农业生产比较零散,多以小范围分散种植为主,很少形成规模,一些地方农民为了取得较高的收入放弃耕种转而务工经商,因此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由于农业生产大都以单户分散经营为主,就使农业技术推广成为难题,农业发展滞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短板。

3.城乡收入分配不合理,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存在

任丘属于农村包围的城市,目前,由于乡镇企业较多,大部分乡镇农民的收入水平是高于城市居民的。在农村,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每月的养老补助也是很有限的,更别说其他的一些保险了,几乎是没有的,而对于城镇居民在这方面就比较完善。还有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条件上,住房公积金的发放上城镇居民就可以享有,而农村居民却不可。对于复员军人的安置费城镇和农村的也是大不一样。还有就是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对滞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至今还没有水改,没有通公路,更不用说建公园,图书馆,一些农村的文化生活是十分贫乏。

4.城市化建设推进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参与

任丘的城镇化建设也存在问题,城镇化建设由政府规划和主导,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短期内集中资金,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但如果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参与,就会使城镇化缺少了生机和活力。没有产业、没有人的城镇建设是有问题的,而依靠市场机制来主导城镇化建设,使资金投入优势项目,可以实现资源的更合理的配置。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我市可以启动建设任丘石化基地,重点建设热电厂项目,对五大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整合,加强排污设备运作。对于乡镇工业园区建设,要注意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周边配备相应的社区,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另外一种尝试。

2.培育新的经济增长亮点,搞活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白洋淀素有“北地西湖”和“华北明珠”之称,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白洋淀资源。通过新建水上游乐景点、温泉度假村、新民居改造及高效有机农业旅游开发项目,搞活白洋淀的旅游经济,启动“引水进城”工程,营造北国水乡风情;同时规划新的旅游景点,例如莫州大庙,红色旅游等项目,促进任丘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以打造文明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城镇新形象

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城镇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文明。可以通过举办夜校,开展对市民文化素质的教育满足市民多样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休闲娱乐广场,建立健全精细化、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市区环境卫生,交通和市场的综合治理活动,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和地下管网改造,城乡并重。任丘要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第3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创意设计产业;改造;更新与再利用

1 相关概念及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时代的深刻转变,新兴产业逐渐取代传统产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从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第二产业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传统工业陷入衰退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更新,用地的扩展,许多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中心位置,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级差地租等问题使得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1.1 城市更新进程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

城市近现代产业类旧工业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平面空间可塑性强、配套设施良好,又具实用的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特点。拆除或新建的铲平式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单纯的“保护”也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而它的转变和重生对城市也将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建筑满足社会发展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对原有建筑的再次开发利用的行为称之为再利用。它是在原有建筑非全部拆除的前提下,全部或部分利用原有建筑物质与历史文化内容,对功能和使用空间进行重组一种更新改造方式。因此改造性更新和再利用成为旧有工业建筑改造的主导模式。

1.2 创意设计的概念

创意的含义为创造出某种意义,立足于发现规律,倾向于创造理念,呈现出形象特性,以人文价值为主导,推崇美的事物。建筑创意是一种新的创意形态,是新兴的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设计包含各种门类的设计行业,比较常见的即是城市设计或其他工业产品设计,它以泛设计为开发理念,通过打造创意空间或设计创意性产品,使有限的产品产生高附加值,发挥出巨大的效应。

2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概况及改造再利用情况

2.1 园区概况

北京768创意园位于海淀区学院路5号,前身是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原国营第七六八厂),该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微波测量仪器专业大型军工骨干企业。2009年11月18日,大华集团成立768创意园管理委员会,开始全力打造“768创意(产业)园”,园区占地7万平米,建筑面积6.2万平米,其中规划创意产业使用面积5.5万平米,园区内配套商业、服务业、休闲业、娱乐业面积近1万平米。交通便利,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相关资源丰富,通讯及信息传递快捷,周边商业聚集程度高。

园区在区位上靠近大专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周边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有良好的创意设计人才满足创意资源的补给。

目前,园区已使用面积4.9万平米,其中文化创意型企业使用面积4.2万平米,配套产业使用面积0.7万平米;现在,入驻企业有60余家(部分企业仍在装修),其中85%以上均为设计创意类企业。主导产业为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并聚集了部分园林景观、工业设计等设计创意类产业。

3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改造方式探讨

3.1 外部空间的优化

(1)修旧如旧,尊重原有工业建筑的历史和空间逻辑关系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其具有历史文化性,怎样保存它们的历史风貌和延续其历史特征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768创意产业园区维持原有的道路系统,室外场地及环境,建筑高度不作变化,旧工业建筑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其生命痕迹得到了尊重。建筑的主体结构基本不做改动,保留原老厂房外墙的具有沧桑感红砖,混凝土线脚,甚至有些对于结构稳固性没有影响的破损斑驳的地方也不作任何修饰。

园区内将处于中心位置,临近主入口,整体面积最大的厂房作为重点建筑改造,使其成为市民的视觉焦点,作为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代言者,它的形象反映了整个园区的特色。改造过程中,在保留维护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立面局部更新、边界的扩展等综合改造方式。建筑入口新增轻钢结构,玻璃幕墙做护材料的檐廊,打破内外区分明显的厂房界面.创造出过渡空间,边界向外延伸。局部立面加建以钢结构作支撑,新型板材包覆的装饰造型。其余具有相似艺术价值的建筑单体多维持原貌,外立面不作较大的改变,在整齐统一的特色下发挥各自的特性,把改动限制在入口范围之内做点晴一笔。这些建筑表面新旧痕迹得以并重展现,新旧对比使人对旧的历史文化氛围有更深刻、强烈的感受。

(2)注重生态景观,保留绿色空间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在开发之初就保留了原有的室外工业堆场,2万平方米绿地,这其中有两棵300年树龄的白皮松,500棵30年以上树龄的柏树、杨树、栌枫、银杏、法国梧桐等,建筑密度32%,容积率仅为0.53,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绿地内植物的生长保持原始自然的生长状态,不加人工修整,形成粗犷的风格,与建筑环境达到了统一,有效的烘托了周边建筑,成为整体园区风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厂区改造中也会创造一些舒适安详的环境,建筑周边布置休憩场地、露天茶座。沿街的外部空间成为改造的重点。一处建筑设计机构入口的小广场中利用水体、树池、条形坐凳围合出聚合空间,其安装材料采用青砖,木材,以旁边加建入口自然的铁锈、简单的细部造型和构件为背景把现代改造技术很好地融合到旧建筑环境中。

第4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20*年经济运行科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网络系统,加强与各县市区及有关重点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二是根据省经委的统一布置和市政府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工业生产年度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中省市企业。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继续加强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的监测和预警,密切掌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三是继续抓好“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假日企业生产和加班情况的调度,确保工业经济安全平稳运行。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每月认真总结新型工业化的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化解工业经经济存在的矛盾;五是加强了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在当前生产要素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突出做好煤电油运的协调和调度工作,保障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生产需要。

二、强化应急工作管理。作为经委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协调科室,我们一是按照省经委的统一要求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经委系统应急工作特点,通过认真研究论证,起草上报了《*市经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意见》和《*市煤电油气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等应急预案,建立了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制度;二是在“8·19”特大洪灾中,加班加点了解灾解,及时上报企业因灾造成的损失,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反应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应急管理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重灾地区的核灾工作。

三、狠抓主要行业调查研究。一是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起草了《茔石资源开发及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二是提出了全市水泥行业布局的意见建议,三是按照省经委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我们先后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纺织、有色、工业硅等行业进行了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差距,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明确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四、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经委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水泥、铅锌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摸排、核实,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认真开展行业准入申报工作,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具体时间表,坚决整合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技术装备的步伐。

第5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424;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2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是丽水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丽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丽水市积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和“电商换市”,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实施“两化融合”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丽水“两化融合”的初步实践

(一)出台实施意见推动“技术创新”。丽水市在2013年3月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和重点扶持领域。重点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品制造等产业的扶持,包括强化用地保障、加大金融支持等各方面支持。鼓励生态产业集聚区、省级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创建新兴产业试点示范区、基地。

(二)拟定指导意见支持“两化融合”。根据国家、省级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丽水拟定了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意见稿提出要加快形成丽水市以机械装备为主体的带锯床、微电机、汽车空调零部件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区;羽绒制品、日化工业的信息化示范区;以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木制玩具两化融合创新区;逐步形成合成革、不锈钢、金属制品、生物制药的“两化融合”节能减排试验区;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区,信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建设基地支撑“两化融合”。建立了设计基地推进工作机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促进产品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建立了工业设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基地运营机构、工业设计企业等三层工作体系。经过深入调研,制定了基地筹建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各阶段工作任务。基地建设分两期进行,选址天宁工业区闲置厂房,签订了3000平方米承租合同。基地远期规划选址丽水绿谷信息软件园内,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

(四)深入企业指导“两化融合”。开展“两化融合进企业”活动,促进工业企业变大变强。2013年11月28日,浙江省“两化融合进企业”活动(丽水站)在纳爱斯集团隆重举行。活动传达了国家、省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精神,介绍了浙江省“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并生动地讲解了产品云展示、云管理平台在带锯床行业和服装鞋革业的应用,纳爱斯集团进行了两化融合典型经验发言。这次活动为丽水市“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强了相关企业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为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搭建平台促进“两化融合”。绿谷信息产业园完成投资1.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9.48%,加快北区块的征迁,完成41%征迁协议签订。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审批工作,完成了四维时代网络等28家企业入驻基地。完成了腾佑科技、安恒信息技术、博耀微电子等11家企业入驻天宁孵化基地,到目前为止总共有34家信息化企业入驻。多家企业快速成长,其中财源网络、丽福科技均从孵化园区向产业园的过渡迈进,绿谷信息产业园已经成为当前“两化融合”的新平台。

(六)引进人才保障“两化融合”。在全市12个专业招商分局中专门建立招才引智局,主要开展包括信息产业人才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全市扶持在建的院士工作站已有10多家,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试点站在金马逊正式挂牌成立。积极开展国内外区域合作交流,分批赴杭州、武汉、济南、西安等地考察交流学习,积极参加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南京软博会、宁波智博会等各类博览会、研讨会、座谈会,认真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寻求各类合作机会。

二、丽水“两化融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认识偏差。企业主体对两化融合的需求是企业内部发生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的强大动力。在丽水,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的90%左右。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发达,多数中小企业的科研水平较低、自主研发意识不够强,同时又无法承受自主购买融合技术手段的负担。由于市场对“两化融合”的理念理解不透,对融合产品的热情不够,市场的拉动效应不明显,融合产品带来的收益并不足以抵消融合成本,从而造成企业实现融合的动力不足。

(二)基础薄弱。“两化融合”的实现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为起点的。目前丽水电子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尚在摸索过程中,与工业技术关联甚小;基础软件开发能力薄弱,与传统工业技术边界清晰,还不能与之进行有效磨合;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内核,从而不易与工业技术发生融合,阻碍了技术融合的顺利推进。

(三)力量不强。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带来了资金、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以及应用平台的变化,从而使得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设备能力的劳动者更具备竞争优势。当前,丽水市带动能力较强的信息化企业本身较少,这些信息化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较多,但高端人才比较缺乏,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足。

三、推进丽水“两化融合”的建议对策

(一)抓住关键点,强化“两化融合”方向引导。政府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部门,必须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找准“两化融合”切入点,大力推进各产业“两化融合”的试点工作,促进信息技术在各产业中的推广应用,逐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加强培育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丽水市半导体电力电子、嵌入式软件制造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器件制造产业壮大。助绿谷信息产业园和天宁标准厂房孵化基地等产业平台,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进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等工业软件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2)扶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鼓励企业建立或参与网上商品交易平台,完善供应链和客户、渠道管理,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企业销售模式的转型。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推进传统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层次。

(3)开展重点企业试点示范。深入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科学指导企业制定全局性的信息化战略规划。确定一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专业信息机构在企业两化融合、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重点抓好化工、机械、医药、皮革、电子、竹木等主要行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4)加快工业设计基地建设。通过推进工业设计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搭建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丽水市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和专业信息资源库,促进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

(二)建立支撑点,强化“两化融合”人才体系。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动态系统中,技术进步是必然,人才体系是关键。企业行业要突出主体作用,率先探索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走出一条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径。

(1)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正规的信息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一大批企业所需的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化人才。

(2)建立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储备体系。政府牵头,会集企业行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丽水市内具有工业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关的高职位职称人员列入管理范围,建立人才储备资源管理信息决策库。同时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与科技部门要大力协助具备“两化融合”项目实施的企业建立人才信息储备中心,促进“两化融合”顺利进行。

(3)完善人才引进的机制体制改革。以市级为主导,科学引进人才,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IT人才给予政策支持,以人才保障科学推进“两化融合”过程的实施,维护和升级信息应用系统并提供指导。

(三)找准着力点,推进企业内部“业务融合”。企业是“两化融合”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装备投入的主体、应用的主体以及受益的主体。要坚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两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评估规范、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引导培育一批实现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具有较强配置资源能力、引领行业发展的行业骨干企业。

(1)不断加强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丽水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或省内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智能生产工具,实现两种技术的成功对接。

(2)大力推进各产业企业内部的业务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应用平台,实现设计、生产、销售与管理等业务流程的“两化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计算机应用的创新与便捷,通过先进的程序设计辅助技术等,对行业企业内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3)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开展机联网试点。“机器换人”是开展智能制造的基础性工作。在推进“机器换人”工作中要注意四个导向:数字化导向,标准化导向,一体化导向,绿色化导向。对具有“四化”特征的技术改造要予以重点支持。

(四)围绕大数据,让“两化融合”上云平台。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1)要框架。云服务理念框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目标、大数据建立、“云”资源共享三方面内容,以信息化产品应用、大数据的积累为抓手,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重新梳理公司的战略、文化、组织,重新审视僵化的企业文化和传统的金字塔式或矩阵式组织结构,重新定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彻底全面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组织。

(2)键应用。“两化融合”要求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等关键环节上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云计算为产业链上下协同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融合各类资源,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持工业在广泛的网络资源环境下,为产品提供高附加值、低成本和全球化制造的服务。

总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系统性的重大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需要周密的方案设计和数年的艰辛探索。就当前丽水新型制造业企业发展状况而言,重点要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业发展,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为实现丽水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琳,李宁,王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时测度研究[J].情报科学,2013.

[2]赵本纲.湖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对策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两化融合: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器”[J].信息系统工程,2012.

[4]冉奥博,侯高岚.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J].信息化建设,2013.

[5]石文堂,李萍,党磊.浅谈推动山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服务业的几点思考[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Z2).

第6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今天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崇谷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精心组织,严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着眼发展大局,不断深化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充分肯定我市工业发展的成效。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总揽发展全局,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政策支持,优化了发展环境,营造了浓厚氛围,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4.33亿元,同比增长28.82%,增速在全省名列前三,在“一点一线”地区列第1,是我市工业经济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年份,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比重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现。二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增长率达到28.5%,在“一点一线”地区名列前茅,出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与工业实缴税收同步发展的喜人局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9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加20%以上。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2.31%,工业税收增量占全市税收增量的73%以上。一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领跑”计划,切合*实际。只要我们坚持既定思路,不断优化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一是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当前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市凭着有色金属、非金属、岩盐、瓷泥等各种丰富资源,加上区位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能够在引进战略投资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产业带动作用增强。我市已形成一批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也正在发展壮大中,将拉动工业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2007年,五大重点产业共实现产值411.86亿元,同比增长42.3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5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金达14.1亿元,同比增长41.3%。三是工业发展平台日趋优化。随着省级工业园区的优化和衡钢深加工产业园、深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的兴建,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发展搭建有利的物流平台,有效地提高我市工业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服务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必将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扩大经济规模。这些有利因素将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继续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来抓,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面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不遗余力抓项目。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离开项目,工业发展就落空。一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要充分挖掘现有国有企业及存量资产的优势,发挥地缘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与央企对接,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超过20亿、10亿的项目。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引上游、带中游、扩下游的原则,争取引进国际国内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来衡投资发展。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要突出抓好“双百工程”项目、“双五十”项目的建设,重点支持*钢管、水口山、特变电工、建滔化工、湘衡盐矿、中钢衡重、亚新科等产业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确保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发挥效益。要突出抓好新引进的战略投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深圳中航、合力叉车、衡利丰陶瓷、瑞达电源、中建水泥、南方水泥等项目,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三要加大项目协调力度。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跟踪,超前服务,发现并协调处理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二)要竭尽全力抓园区。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我市主要工业园区均已完成规划编制,这有利于园区的下一步发展。这次,市委、市政府就市直一区三园2008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工业园区也要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进步。二要有明显的特色。当前,我市工业园区不同程序地存在磁卡的同质化倾向,我们要找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严格项目入园审批,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格局。三要有明显的优势。要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进行优化,形成自己的优势。要以省级园区为龙头,以县市园区和工业项目集聚区为链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硬件优势。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促使各级各部门全心全意支持园区发展,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对外完全开放,对内封闭运行。要着力加快*深圳工业园的招商和建设速度,打造湖南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标志性基地,增强*工业对外吸引力。

(三)要凝聚合力抓集群。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要着力扶优扶强。五大重点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化政策,集中财力、物力、智力,在融资、财税、国土、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五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催生出产值上200亿元,甚至500亿元的产业群,依托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经济实力。二要加快培育新型产业。要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两型”特点的新型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筛选出电子信息、新材料、精深加工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重点培育,加快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三要促进大企业“裂变”。重点龙头、骨干企业活力强、成长性好,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力大。要千方百计帮助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工业园、拓展发展空间。当前,要重点支持衡钢工业园、亚新科铝铸件项目、湘衡盐矿扩建项目、中钢衡重新建项目、紫光古汉工业园等一批“裂变”项目的建设,聚拢大批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成新的“聚变”。

(四)要群策群力抓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大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统计显示,我市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偏低。衡钢、特变、中钢衡重、亚新科、天雁等大型骨干企业一定要咬定科技创新这座青山不放松,继续加大投入,主攻各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争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广大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要积极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大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打破国家级技术中心零的纪录。二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的结合,促进科技研发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结合。三要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质量和品牌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自主创新,必须与实施品牌创建、质量兴工和标准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我市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数量,突破驰名商标的门槛。积极引导同产业企业向产品成套化、配套化方向发展,加速品牌扩张,实现同产业企业品牌等资源共享,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推进贯标认证工作,以规模为后盾,以营销为保障,争创名牌。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确保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一)切实强化责任。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一要强化党委政府责任。实践证明,党委、政府的责任感越强,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的力度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配齐配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保持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工业,分管工业的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工业,其他几大家相关领导要联系重点项目和核心骨干企业,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过去一年,各部门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工作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要适应新要求,结合部门职责,进一步研究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共同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企业责任。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内部管理,加快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抓好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二)努力优化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要优化扶持政策。现代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投资环境的竞争,哪里的环境好,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要在继续推进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造软环境上,加强诚信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要根据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优化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二要创新服务方式。要切实增强为企业、为投资者、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变单次服务为跟踪服务。在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在投资者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提供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服务,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顺心发展。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推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的良好氛围。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继续组织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接受企业和舆论的监督。要加大对严重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依地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第7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提及洛阳,记忆中更多是“九朝故都”、“牡丹花城”、“河图洛书”那些历经数千年却已悄然落去的繁华。这座见证着中华民族崛起于中原大地的古城,在如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正展现着自己独具特色魅力。在2012河南省两会上,洛阳市长李柳身代表七百万洛阳人民发出了心声:洛阳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成为中原经济枢纽之一。

抓住洛阳再次崛起的新机遇

记 者:在国务院颁布的《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将洛阳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最为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多处强调全面提高洛阳总体发展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请问,国务院《指导意见》对未来洛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李柳身: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年。《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涉及洛阳的多达几十处,直接提到“洛阳”的就有11处,“洛阳”两字,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共和国治国方略中,前所未有。洛阳市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真正把《指导意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记 者:中原地区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等问题,发展状况各有不同。洛阳是中原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李柳身:第一,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具备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基础;第二,洛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在推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拥有洛阳石化、中国一拖、中信重工、伊川电力、万基控股集团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第三,洛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在中西部地区有着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洛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第四,洛阳城市景观优美,发展环境良好,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文化遗存丰厚灿烂,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城市景观优美,山、水、林、城和谐共生。洛阳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等称号,并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洛阳将扮演中原经济重要角色

记 者:在振兴中原经济区的大战略之下,洛阳又是如何定位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角色呢?。

李柳身: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初,我们就结合洛阳的发展优势,确立了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五个定位:一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二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三是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四是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五是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记 者:您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洛阳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的作用?

李柳身:洛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好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必须立足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率先发展。具体讲,就是要“发挥四大优势,加快四个融合”。一是发挥工业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融合。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配套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周边城市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与联动。二是发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融合。我们将加强与郑州、开封等市在中原历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郑洛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强与平顶山、南阳、三门峡、焦作等市在伏牛山、太行山自然风光休闲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中原经济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三是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科研融合。积极推动洛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周边城市优势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发挥中西部地区区域通枢纽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融合。提升洛阳的地区通枢纽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对中部地区运输的贡献能力,形成与郑州等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记 者:既然国务院已经明确将洛阳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将如何抓住当前这大好机,实现再次振兴呢?

李柳身: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更大担当,必须用足用好机遇,实现率先发展。比如,积极申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综合开发示范区等试点;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争当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提升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轴承、硅光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设备、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抢占市场先机,占领产业高地;深入挖掘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文物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军联合,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跨越;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造林、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城郊绿化和湿地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真抓实干,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记 者:您今年正式就任洛阳市市长一职,请问2012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李柳身:现在我工作的担子更重了,又是《指导意见》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市政府明年的任务很多。今年市政府以“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为战略定位,以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为重中之重,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下。

记 者: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您认为今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哪几方面入手?

第8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 职业教育 协调发展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意见》指出,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

贵州要抓住机遇,争取后发赶超,一方面经济必须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必须建立在“好”的基础上。很多已经发展的城市走过一条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往往得不偿失,给我们留下引以为戒的教训。贵阳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统一的关系。历届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致力于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利共赢,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持续探讨,为政、产、学、研、民各方搭建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因此,贵阳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与经济转型对应的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阵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充分考虑贵阳经济转型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贵州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一、 贵阳经济转型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的要求

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贵阳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创新,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提升计划,面向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现代中药、化工等产业,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生态产业首先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和水平。要坚持规划引导,完善落实政策,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专业、产权交易等生产业,通过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不断优化提升贵阳市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贵阳市目前已经完成《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矿产加工、医药、食品、高新技术等4类特色行业物流。与之对应的职业技术学院,应当紧密联系现代生态产业的要求,大力培养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餐饮、旅游、物流、电商、酒店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型人才。

3.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人才的要求

加快发展带动力强、产业链长、高增长性的产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在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重点领域发展优势产业,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发展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金阳科技园、数字内容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等重点区域形成若干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贵阳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面向贵阳新型工业化的新材料、新能源、民族医药、制造加工等方面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4.扎实推进工业结构优化、集群发展和产业循环衔接对人才的要求

贵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建成贵航民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此,职业技术学院要努力加大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方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积极加大订单培养范围,扩大继续教育层面,为贵阳各行各业发展建好人才后备基地。

第9篇:新型工业化意见范文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各专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冶金等行业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及建材企业的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大会。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政策解读《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围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介绍《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路径和支持方向;《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指导意见》;《玻璃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2年度);国家信息化专家分析流程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及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的创新应用实践;企业交流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安排集中讨论提升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会议对玻璃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授牌,予以鼓励。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王建伟发表讲重要话,他说,两化融合是我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十又进一步提出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从区域、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入手开展工作,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通过两化融合评估、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评定等相关工作,建立起了由各级工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工业企业、IT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体系,为下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总理“要注重远近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作用;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要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拉动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中长期要突出做好两化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力争用5年左右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的要求,工信部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了3个实质性目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升工业质量和效益,其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最核心的目标;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八项任务,可分为“1+2+4+1”,即1项国家标准建设和推广任务,2项企业层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任务,4项利用创新模式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1项技术、产业、网络服务保障和提升两化融合的任务;路径是两化融合推进最关键的问题,要明确当前重点和切入点,并与所确定的中长期目标任务之间找到一条挂接的环节,务实地推进。

本次会议是材建行业与IT行业的融合大会,北京市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张觊“用信息技术推动水泥企业节能减排”、上海翰资软件咨询有限公司张强“基于微软Dynamics AX 建材水泥解决方案”、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春明“升级企业信息化”等主题演讲给出了建材行业两化融合的实例和发展方向,带给大家许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