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小学统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统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统计制度

第1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童话 ;群文阅读;低年级学生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童话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以及拟人的手法,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情有独钟。面对极富情趣的童话故事,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还原童话故事的童真、意趣,教出儿童情趣。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童话,喜欢上阅读。以童话故事特有的儿童情趣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群文阅读。

一、立足课内,抓好课堂主阵地

1.反复品读,寻找情趣

有些童话在成人看来是不符合生活逻辑或是不屑一顾的,但他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儿童心理、性格特点的体现,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并通过语言、情节、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阅读能力也有限,所以对作品中的情趣,很多时候都要靠老师去指点、发掘。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细心体会和品味,发现童话故事的情趣点。

如教学《乌鸦喝水》,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

(1)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不同的童话故事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同一个童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冲突。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不同类型的童话整合在一起,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猴子捞月亮》、《小蜗牛》组成群文阅读,让“快乐”和“童真”成为童话教学的主旋律。

2.转换角色,体验情趣

(1) 角色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讲述自己学习的童话故事,通过角色转换进行对话,让学生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无需教师任何讲解,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已蕴含在充满情趣的角色对话中。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讲故事"活动:

(教师播放课文动画,但是没有声音。学生欣赏。)

师: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不过这个故事里的小动物都没有声音。动物王国电视台台长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读书、表演特别棒,想聘请小朋友做动物王国的配音演员,瞧,还特意寄来了招聘启事!(出示招聘启事。生读启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吗?那可要仔细看哟!

指导朗读字词句,粗浅的理解课文。

学生根据插图试着给画面配音,互相评价。

学生根据动画课件的画面,给动画配音,创造性地加上动作表演讲述。

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既紧张又兴奋。教师正是利用"给动画配音"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角色对话---讲述童话故事,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听说读等多方面的语言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酸的和甜的》介入这里,组成群文阅读,加强情感体验。

(2) 角色模拟。儿童之所以喜欢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有时候让学生走进故事,使他们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让他们走进角色从而较为理想地完成对故事的解读。如我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伊始,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告诉大家今天要演一个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分角色、教表演,接着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练习表演,再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

这样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既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又适宜童话的特点。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适用拓展阅读课文《象鼻桥》,让学生俩人一组弯下身子,伸直手臂,模拟大象搭桥,学生就这样静静地站着,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象鼻桥"开始摇晃,逐渐支持不住了。通过搭桥模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是多么不易、多么伟大。这样的组成群文,可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二、放眼课外,拓宽阅读大舞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明确提出了量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实施建议中对课外阅读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

比如,学习了童话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我们知道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的习性,学到了它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教师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阅读,通过读那些生动有趣、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动物童话故事,读出《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狡猾,《狼和小羊》中大灰狼的凶狠,《蘑菇该奖给谁》中小白兔的活泼,《三个小伙伴》中老牛的善良等,达到语言、情感与思想相互交融的过程。

第2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儿科常见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纳络酮作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目前已逐渐用于HIE的治疗。我们应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中重度HIE患儿,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34例中重度HIE患儿,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标准[1]。将患儿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大剂量组18例,男10例,女8例;小剂量组16例,男10例,女6例。两组的窒息程度、出生体重、胎龄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且母亲分娩过程中无特殊用药史。

1.2 方法:两组均给与吸氧、镇静、纠酸、降颅压和抗氧自由基等常规综合治疗,两组均加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毫升含纳络酮0.4mg)。大剂量组:纳络酮0.4 mg加10%葡萄糖40ml 4h滴完,每日1次,连续4d。小剂量组:纳络酮0.2mg加10%葡萄糖40ml 4h滴完,每日1次,连续4d。

1.3 疗效判定及评分:显效:24 h内患儿呼吸平稳、心率正常、心音有力、肤色红润、新生儿原始反射均可引出、四肢肌张力正常;有效:24 ~ 72 h内上述症状体征改善;无效:超过72 h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指标按NBNA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小剂量组显效率为31.25%,总有效率为56.25%;大剂量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略

表2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略

2.2 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明显提高,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见表2。

3 讨论

缺血缺氧性脑损害时,脑组织中β-内啡肽大量增加,直接抑制呼吸,加重缺氧程度[2]。纳络酮是阿片受体(μ、δ、κ)的竞争性拮抗剂,脂溶性高,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与阿片受体成专一性结合,从而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可抑制β-内啡肽的释放,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有效地改善呼吸及脑细胞代谢[3]。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剂量纳络酮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较小剂量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NBNA评分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纳络酮对各种阿片受体亚型的专一性不同(小剂量与μ受体结合,大剂量与δ、κ受体结合)有关[4]。

纳络酮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大,疗效显著,我们在应用中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但是纳络酮的治疗剂量至今尚无统一标准,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主编. 实用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45.

第3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终身教育;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多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对非学历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大多数效果不理想,没能让非学历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非学历教育多数被各种培训机构所承担。虽然现在的情况还不乐观,但是普通高校具有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科技优势和教学优势, 可以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及市场需求,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安排不同的可供选择的培训项目、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制作培训项目菜单,积极向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推介。使普通高校成为传播非学历教育最活跃的力量之一,通过多渠道、多种手段,广泛地开展各种成人非学历教育,增加人们获取知识的机会。

一、非学历教育各方面的界定

非学历教育基本上是按照“供求”关系规律来组织培训、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规模, 并期望按照经济的一般规律取得回报, 以使自身得到更大发展。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优势,这为非学历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于有关非学历教育的性质、内容、目标、对象、课程设置、教育手段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许多疏漏、偏颇之处,这对日渐蓬勃兴起的非学历教育产生一定的阻碍。

教育性质——高校非学历教育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以外的无权授予学历证书的各类教育活动,没有入学资格的严格限制,没有学时长短的固定安排,结业时一般不设统一的考试,重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学习意义的理解,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觉自愿的活动。高校非学历教育属于中学后教育体系,可以有多次重复性。它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终身教育观的重要体现。

教育内容——主要进行岗位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专业技能和专题知识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定向培训;此外,家庭与生活教育、社会与闲暇教育、社区教育将不断走进非学历教育的课堂,成为逐渐兴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目标——促进受教育者知识、技能的增长,拓展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空间和提高生存智慧,增强适应社会和发挥自我的能力;强化受教育者的职业倾向、职业敏感、职业情怀,深化专业研究领域;增进受教育者的意志、人格的完善,提升生活质量和道德水准;愉悦心灵,发展个性,健全素质,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教育对象——不分年龄、性别、层次,超越学历、资历、履历,遵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和职业安排,为一切有志于学、有心向学甚至是闲暇教育者提供最广泛和最细致的服务;根据学习者的动机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学习者和被动学习者;根据学习者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单位派出者和费用自助者;根据学习者学习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职业求助者和生活陶冶者,等等。

课程设置——因受训的目的和性质不同以及时间长短的差异,课程设置变化多样,呈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采用“菜单式”、“板块式”课程以迎合受训者的需要。这种课程组合也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时新的而非陈旧的。实际考察、研习讨论、实践操作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教育手段——在师资上,大部分为兼职者和自愿服务者,但多是这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教书育人的行家;在教学设施上,实验设备、教学环境及学习资料方面充分满足学员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像卫星传播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会大量地应用于高校非学历教育,以期达到教育的广泛性、普遍性之功效。

二、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发展力度不够

就社会来说,学历主义[1]的存在是和现实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工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交替进行的生命过程。人们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这是一种“学习化生活”的享受,那种只把学习当作某种“敲门砖”的观念是肤浅和庸俗的;就学校来说,目前非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步被高校所承认,但重视程度远不如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的观念还未根本转变。所以,要从理论上确认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生产,才能在实践中对其真正重视起来;[2]就个人来说,追求高学历本无可厚非,但若是为了追求高学历才去求学读书,就难以获得真才实学。

(二)培养培训模式陈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非学历的教育效果要具有速成性和速效性。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它具有阶段性、周期短的特点。而现阶段的课内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多采取模拟性手段,理论的显现过程也是演绎式的。这些都和实际应用基本上形成脱节状态。非学历教育的内容不存在课程的概念,它只是某一项目和某种需要所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一般并非为了积累而学习,是为了“实际需要”或“马上使用”而进行学习,目的性既明确又具体。它很少追究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渊,只注重其使用价值。对非学历教育的学员而言,无论在职与否,其参加学习都要受到社会分工的客观约束,与他们担任的社会职务和义务密切相关,并为其服务。其学习与工作、生活需求高度吻合,从而使教学内容紧扣需求这一实际。因此,在非学历教育中自然就形成了教育、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学习与需求、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应当指出,我们所强调的速成,是指既要“速”又要“成”,不能缺一。

(三)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缺乏市场管理和运作经验

管理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管理者的理念、管理运行机制、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来体现的。时代的发展必将对成人高校管理人员尤其是非学历教育的管理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不少培训机构不重视培养继续教育管理人员,致使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市场运作能力。当前,对于高校来讲,迫切需要树立“经营大学”的思想,要有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因为,管理可以出效率,管理可以出效益,管理可以出质量,管理可以出水平。很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管理的问题。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工作。

(四)缺乏专门师资队伍,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培训机构都还没有组建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是靠兼职教师从事非学历培训,他们分别来自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公司企业或科研机构,有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知识;有的学富五车,但教学技能匮乏,而且在聘请教师时随意性较大,教学任务主要靠教师的诚实度来完成,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和考核。因此,组建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当前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当务之急,也是形成非学历教育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师资匮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教师几乎都是由专业院系的教师兼任, 真正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教师非常缺乏。普通高校教师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对非学历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明显不足,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即师生关系区别于普通学校。正如第三届成人教育国际会议提出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应该变为参与和互教为基础的一种组合”。就是说非学历教育的教师就是“帮助者、指导者、鼓励者、咨询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是“顾问和协助者”。[3]而许多非学历教育工作者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无动于衷,固守传统的普通教育模式,以“课本”、“课堂”、“灌输”为中心,扮演着不适当的角色。

三、 对策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普通高校自身建设

普通高校必须在新的形势下确定自己的位置,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和特点,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坚持学校教育形式和其他各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制度,主动适应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在办学理念上要树立为社会、为考生主动服务的意识,以成人为中心,以成人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己任,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真正提高生存竞争能力,个人的才智和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要充分考虑成人的身心特点、社会经历、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立评估体系,确保培训质量

1.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应发挥在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导向作用,重视质量保障机制的理论研究。建立一个统管高校教育质量的全国性组织,致力于促进和支持非学历教育与标准的持续改进。政府应该建立非学历教育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设置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论证制度,并及时将有关质量保障的文件、审查鉴定和评估结果向公众公开,使公众了解各校的质量和水准。

2.以社会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核心监控体系的建立

应逐步从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以社会为主体,让社会参与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并将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估作为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政府应推动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的教育评价社会中介组织和教育评价专家队伍,积极支持、发展社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的教育评价活动,通过立法对之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评价的健康发展。同时,应加强对民间评估机构的研究与借鉴,并对评估机构的组成及其评估活动的实施加以规定、监控和调节,并逐步形成制度。

3.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网络

建立国家、区域和高校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控网络。各地区要制定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细则,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非学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听取本地区用人单位对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建立国家、地区级的非学历教育毕业生社会评价信息库,逐步实现对非学历教育的计算机网络化评价。

(三)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等部门交流合作,共同举办教育培训项目

1.以职业培训为发展方向,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向“职业培训”发展,与行业、部门合作是发展非学历教育的切入点。各级考试部门要注重与产业部门和行业进行合作,发挥产学结合的优势,逐步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推动学历证书与部门、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要为需要知识的人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使学生能自愿接受教育和自觉学习,这就需要从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适应学生学习,尤其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2.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高校非学历教育办的是否有活力、有竞争力,关键看是否有办学特色。高校必须强化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而是否有特色,又往往取决于学校是否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科学定位。定位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成人性。成人性是指成人教育是为成人服务的,应以满足成人的生活、发展需求为核心,选择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校必须建立起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机制,办学的结构、规模及人才培养模式都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实际相适应。

3.教育与产业联合

教育市场化的唯一解释是将教学内容和体现市场需求的产业相结合,才能实现满足社会需求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教育的市场性非学历教育如果不和具体的企业、项目结合,就无法得到可观的经济回报。将教学内容和某一企业、行业的需要联合,是知识尽其用、教育有回报的最有效途径;而在产业中的市场运作结果,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真实评估。

4.推行“双证制”,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与并重

国家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这给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进行了重大调整,即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考试的同时,与行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职业资格的教育与培训,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成人教育应重新定位,从制度上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逐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和培训的融通。在我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两者是不同教育或培训体系下的产物,两种证书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操作运行的依据和结构等方面有很大区别。为了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就必须尽快将两者纳入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网络中进行融通。因此,成人教育中的“双证”沟通与衔接体系,实现“双证书”并重的制度,即在成人教育中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5.大力发展师资队伍建设

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师资力量的总体水平,细致考虑教师的使用、培养、流动及自然减员等方面的因素,建立能进能出的合理用人机制,制定科学的补充计划,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首先,采取得力措施,优化教师队伍成才环境。教师队伍的优化,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是促使教师顺利成才的基本保证。在管理上,要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政策上要体现激励竞争机制。其次,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学科结构的目的。并以高层次培训为重点,着眼于加强师德教育,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发展。第三,加强兼职教师的选聘和管理。[4]兼职教师是学校或办学机构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社会上、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中聘请的教学人员。这些人员的特点是,大都是生产和教学中的业务骨干,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或教学能力,因而是非学历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必须对兼职教师的组织管理给予足够重视。

四、制度保障

(一)宏观层面

要抓紧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以促进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有效开展。尽管成人非学历教育遵从自觉自愿的原则,但是国家制定有关行业和部门通行的规则和基本的准则并且把它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还是十分必要的。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非学历教育的立法工作。如美国在1966年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案》,后来又陆续颁布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工作训练伙伴法案》(1982年)、《再就业法案》(1994年)等,除了美国之外,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把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成人教育或终身教育法律体系。[5]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规,比如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但是在中国划分的四大教育体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唯独没有成人教育法。所以从经费投入、办学机制、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尚缺乏明晰的法律保证,这对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要给予相应的制度、经费支持,切实保障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有力开展。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在与国家政策法规相一致的情况下,制定具体的规范、条例,使成人非学历教育落到实处。

(二)微观层面

非学历教育微观管理研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转变思路,从成人教育的封闭模式、奉命办学模式和沿袭普通教育模式,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我国进入关贸总协定所需要的成人教育开放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质量。我国高校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顺应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借鉴海外先进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在教育观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高校要努力增强办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优化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结语

总之,高校不能把成人非学历教育仅作为附属工作、仅当成经济利益的渠道来对待,而应该把成人非学历教育和学校的战略重点、发展声誉联系起来,把成人非学历教育培训作为学校的一块品牌推向社会,赢得民众的尊重和认同。高校应有功能齐备、职能明确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有专门的教学场地、实验设施、学习资料,有相对固定的高水平的师资,以及其他配套服务体系。同时,在成人非学历教育市场还远未发育成熟的今天,高校需要做好宣传工作,从而促进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先.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张维.成人教育学[M].福州:福建出版社,1995.

[3]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第4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分级管理机制;权力制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12-03

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

在社会体系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是否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取决于它是否有过硬的产品和优良的质量。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质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有不同于普通企业产品的另一套评测机制和运行体系,它是考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首先,高等教育的“产品”(接受教育者)的成果,并不会马上直观地在市场之中显现出来,它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方能显现出结果。从高等教育的责任和目的来看,它是为了生产或培养推动社会大系统运行、前进所需的各个层面的专门人才的,在教育“产品”(接受教育者)进入社会大系统之后,并不能迅速判断出这个“产品”是否合格,它需要经过一段社会实践的时间后,才有可能显现出来。例如,某一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寻求工作职位时可能拿出厚厚的一打各类的考试级别证书,但是,这不能证明他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的质量就能符合市场的需要,或者说可以承担这一工作的能力。所以,高校教育同其成果之间出现了时间差,使得需求市场若要对当下高校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是十分困难。这样一来,我们看到,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情景出现:以某一成功名人毕业于某高校来说明该高校的产品的成功率和教学质量的优良率,其实,这两者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次,高等教育的特殊产品评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抑或说在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差异。我们知道,在一般的市场体系中,生产者与消费者常常会出现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是生产者占有主动性,而选择消费的消费者无法真正确认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资料的真实程度,因此,这种状态消费者可以依赖或通过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管、评测。然而,在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中,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之间如果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即“教”与“学”之间的信息盲点和观察视角的不同就极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情况发生。教育活动在“教”与“学”之间应该是一种引导、沟通、参与的循环活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作为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正因为接受教育者无法独自完成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的鉴别、评价,所以就必须尝试建立一种合理的、科学的高等教育评测体系,才能有效保证高等教育中良好的教学质量运行。最后,社会发展的日趋多元和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要求高等教育的“产品”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科层性人才,即在日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态中,接受教育者应该是具有健全的道德操行、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以及应对社会要求的能力,这些都是接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产体系中建构起来的,它使接受教育者从个体的自然状态到理性的社会存在状态。对于社会自然的个体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秉性、天赋、接受能力、思考能力、适应能力等因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就无法仅仅凭借接受教育者的某一个方面(知识水平)或某一个能力(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加以评判,更应该注重基础与提高、懵懂与理性、接受与应用等方面,着眼于具有普适性的诸多方面的综合程度的提升。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涉及到“教”与“学”、“学”与“用”等方面,在实践中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杂而多样的评价体系。综合上述高等教育中的诸多因素,使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质量评测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特殊的困难。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往往回避了这些困难,然而,就现阶段的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体制、高校自身评测制度来看,主要的依据依然是以教师配比数量、高中级职称比例、学生就业比率以及基础设施投入资金、教师科研指标等量化的数字为基础,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面对复杂的高等教育则缺少必要的柔性思维。

二、高校管理层级的“委托-”机制

在高校的管理层级中,一直以来是以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模式,然而就目前的高等教育形态的变化——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招生名额的不断增加,原有金字塔模式的高度集权管理形态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转变以往的管理思维和办学模式,逐步把教育管理系统中的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态向各个子系统(二级学院)位移,实现从集权管理到“委托-”的分级管理制度转变。所谓“委托-”关系,是一种由杰森和麦克林(M.Jensen & W.Meckling)所定义的“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即“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力,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面对愈加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委托-”的分级管理机制比照以往的高度集权具有科学化、细分化的优势,更为符合现实中高校体系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在以学生为本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分级(校、院)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消解了以学校为管理核心的集权弊端,显现出管理科学的原则和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同时拉近了校、院之间的距离;其二,在分级管理体系中,校、院的主动性更为趋向合理,一方面明确了校、院分级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调动起了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院处于教育运行过程中的教学核心地位,在以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框架中和分级管理模式下,学院可以利用自有的管理权力具体制定和优化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资源分配,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减少重复设置、投入的数量,避免了闲置资源的浪费。然而,在看到分级管理机制的优势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随之产生的诸多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分级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完善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在分级管理的模式中,校、院之间各自找到了平衡点和利益点,在二级学院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和利益之后,使得原本一元化的非经济指标被打破,例如在校级管理硬性量化指标的框架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忽视了作为具体执行教学任务的软性要求(教学质量、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等),因此,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求一级管理层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量化指标,同时建立起严谨的监督机制,如何解决二级学院在经济利益目标与非经济利益目标之间的矛盾,是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分级管理机制的重要问题。其次,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之间目标函数的不对称。在这二者之间,同样是一种“委托-”的关系。我们知道,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不具同等信息共享的两个主体,高校作为人的身份所具有的信息优势是一目了然的,作为校、院二级管理机制中办学主体的二级学院有着更为明显的信息优势,在实行“委托-”的分级管理机制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出现上述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说在学校与学生之间如何平衡好各自的期望和目标问题。由于市场化的社会趋势使得高校日益感到生存的压力之后就有可能让高等学校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三、“委托-”分级管理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证

“委托-”分级管理机制已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经之路。我们所关心的是,在实施分级管理机制的同时如果不能解决上述矛盾,必将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既能使分级管理机制有效地运行,又能够以此保证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简而言之,对教学质量的保证,既不能完全依靠数模的量化指标加以评测,也不能仅仅依靠校级管理层面的行政手段,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建立一种综合性的长效的机制,笔者以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信息公开、透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本措施。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各个高校为信息源基础,建立一个全面的网络公示平台,把各高校的评估数据与评测结论予以公布,使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完全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中,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在高校内部实行专家管理体系,以此平衡高校的行政权力。在教育体系中,学者、专家比之于行政权力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在校、院各级管理体系中建立相应的专家监督体系,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水准来监督、管理日常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有效地在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掌握更真实的教学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更好地为教育质量的保证机制提供可行性建议。第三,打破专业壁垒,实行跨专业选修制度。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壁垒森严,接受教育者只能按照高校计划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接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和评价权。因而,在保障基本教学秩序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接受教育者跨专业选修并最终实现高校之间学分互换以及国际高校之间的学分互换,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实行分级管理机制的大环境下,提升教育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的基础,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早已成为业内共识,也有一些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尝试。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与质量,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对社会读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服务的具体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生教育和学习型社会逐渐被大众接受,信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人们对其需求日益迫切,对信息的来源、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就是适应大众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社会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通过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进行了读者满意度调查。

1、调查样本的选择与问卷的结构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已经注册办理过借阅手续的社会读者2o0名,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通过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率loo%,问卷分五组,共由20个问题构成,主要由读者对图书馆的环境设施、日常服务、文献布局以及资源获取、对图书馆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建议等组成。

2、调查结果统计

图书馆对校外读者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共分四组统计,依次为图书馆环境设施满意度调查统计、图书馆日常服务的评价的调查统计、图书馆布局及文献资源获取便利性的调查统计、对文献资源的评价的统计,问卷的最后一组为读者对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评价及建议。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1至表4):

3、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社会读者对图书馆环境设施总体比较满意(见表1),但是在关于图书馆内各类标识牌指示等是否清晰时,有近一半的读者表示了不满意,也就是表示这些标示或者指引对于社会读者而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不够清晰。对于图书馆网络服务设施,满意与不满意的约各占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馆内电子阅览室虽然对校外读者开放,但是需要读者办卡付费登记后才可以使用,同时,馆内的无限网络虽然免费,但需要读者自带笔记本才可以,还需要进行有关设置,对于一般读者使用起来有困难。在对图书馆日常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统计中,总体的满意度较不理想(见表2),尤其表现在对图书馆的借阅规则上,目前,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对校外读者的借书册数是5,借期一个月,不可以续借,相当一部分读者在留言中认为平时到馆的时间较少,有时疏忽,就超期了,要求增加借阅册数,同时延长借阅周期。在开放时间上,要求在假期里能够适当开放,在关于文献资源宣传及咨询服务方面,要求增加针对社会读者的专门内容。

对于图书馆布局及文献资源获取便利性的满意度调查表明(见表3),绝大部分读者表示了满意或是基本满意,只是在电子资源的使用方面,由于各类数据库有专门的使用平台与操作方法,对使用者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图书馆的书刊排架、书标等对于社会读者,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在关于本馆文献资源的评价中(见表4),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读者表示馆藏图书种类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要求,针对读者的这一问题,笔者特意在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汇文图书管理系统中统计了校外读者借阅量前1O种的图书,详见图1,可以看出,社会读者的阅读倾向比较广泛,而且与校内读者有较大的区别,文学类占到了36%,医药卫生占到了14%,历史地理类占到了12%,天文学和哲学宗教也有所涉及,对于馆内新书,由于社会读者到馆频率低,绝大部分被校内读者捷足先登,对于电子资源,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图书馆没有完全对社会读者开放。在读者留言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要求最好能够暑期开放;②希望能够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③图书馆能够经常向他们通报一些与其有关的信息,图书借阅超期、新书、某些专业信息等;④能够提供使用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

4、进一步改善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4.1在图书借阅规则上,多考虑社会读者方面的因素,在借阅册数,借阅时间上尽量向社会读者倾斜;4-2对图书馆内的馆藏布局、标识指引应该充分考虑到校外人员的接受能力,从校外人员的角度给出详细而又通俗的标识,便于校外读者的认知,特别是在无线网络等区域要提供详细的使用帮助,发放一些使用说明的小单子;

4_3在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上,针对不同的读者要求,区别对待,对于需要查找数据库资料的读者,适当只收取资料信息费用,上机免费,对于需要休闲娱乐的读者,正常收费,电子阅览室可以分为文献资料检索(免网络费)与多媒体两种类型;

4.4合理安排开放时问,考虑社会读者的实际情况。目前南通职业大学图书馆周一至周五(8:o0—2l:3O)完全开放,周六周日在8:0o一17:3O开放,而社会读者的闲暇时间一般为周末和下班后,周末正是他们的休闲时间,建议在周末的晚间也能够正常开馆,同时,考虑到人员成本等因素,可以针对社会读者的实际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放部分服务,如咨询、社科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等,对于寒暑假,可以实行值班制度、定期开放;

4.5图书的馆藏结构上,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前提下,适当考虑社会读者的阅读倾向,对于读者的部分合理需求,本馆确实无条件满足的,可以通过本地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帮助实现;

4.6适当开放电子资源的使用权限,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对于用户的范围、并发数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通过与数据库供应商协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代查待检,由馆员来提供检索服务;

4.7加强与社会读者的交流沟通,图书馆应提倡无边界服务,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构建馆员读者交流平台,电话、BBs、Email、短信、MsN、QQ等手段都可以利用起来,既可以了解到社会读者的动态需求,又可以将图书馆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社会读者,拉近了高校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高校服务社会建立有效地沟通桥梁;

第6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equential use of povidone iodine cream and medical chitosan wound repair membrane (spray type) in treatment of small area Ⅱdegree burn and scald.Method:150 patients with small area Ⅱdegree burn and scald admitted into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Xing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shunde hospital of southem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ly 2015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random number table,75 cases in each group.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equential use of povidone iodine cream and medical chitosan wound repair membrane,control group was purely given povidone iodine cream.The wound healing time,wound scar situation,and wound healing rate after treatment for 1 and 2 week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rug safety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The scar index of control group was (6.24±1.73),and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18±1.6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vidone iodine cream; Medical chitosan wound repair membrane; Ⅱ degree burn and scald

First-author’s address:Xing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Shunde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Foshan 528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14

烧烫伤是临床常见的机体损伤之一,因深度烧伤位置的血管栓塞、组织坏死、局部血运差等因素,全身用药难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1]。因而,临床针对烧烫伤患者多以外用药物为主,经局部用药效果较全身用药更优[2]。目前,临床针对烧烫伤患者用药主要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感染、活血化瘀等为首选[3]。以往常用药物有聚维酮碘乳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y等,虽能较好避免创面发生感染,但无法抑制瘢痕发生,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和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联合使用,逐渐在面部Ⅱ度烧伤治疗中应用。目前对壳聚糖医用膜在皮肤轻度烧伤中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报道较多,但针对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鲜有报道。本研究选择就诊于本院的150例小面积Ⅱ度烧烫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聚维酮碘乳膏和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分析序贯使用聚维酮碘乳膏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治疗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小面积Ⅱ度烧烫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16~65岁,平均(42.36±2.65)岁;

病程1~22 h,平均(12.15±1.22)h;躯干烧烫伤35例,四肢烧烫伤40例;高温液体伤49例,火灼伤26例;平均烧伤达(0.71±0.13)%;烧伤程度:浅Ⅱ度25例,深Ⅱ度50例。对照组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17~64岁,平均(42.18±2.48)岁;病程1~21 h,平均(12.12±1.24)h;躯干烧烫伤34例,四肢烧烫伤41例;高温液体伤47例,火灼伤28例;平均烧伤达(0.68±0.15)%;烧伤程度:浅Ⅱ度27例,深Ⅱ度4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有关标准 (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烧烫伤的诊断标准[4],采用中国九分法和手掌法估算面积。深度:Ⅰ度:感觉过敏,剧痛,红肿;浅Ⅱ度:感觉过敏,疼痛,有水泡,皮损,水肿明显,呈均匀红色,基底潮湿;深Ⅱ度:有水泡,痛觉迟钝,水肿明显,有小出血点,基底湿润淡红;Ⅲ度:创面发白,干硬或炭化,感觉消失,干燥后可见皮下静脉栓塞如树枝状。(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小面积Ⅱ度烧烫伤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治疗,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烧烫伤面积≤1%;发病后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聚维酮碘乳膏(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4948)治疗,在创面涂抹10%聚维酮碘乳膏,随即采用无菌纱块予以包扎,1次/d,直至患者创面完全愈合。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武汉大正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鄂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640986号]治疗,在创面涂抹10%聚维酮碘乳膏3 d后,改为对创面单独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外喷,随即采用凡士林纱块单层覆盖,并予以无菌纱块包扎,1次/d,直至患者创面完全愈合。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标准为:创面无渗出、红肿,有或无瘢痕形成。(2)对两组患者创面瘢痕情况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测量法测定,根据瘢痕厚度、色素性、血管性、硬度、自觉症状等方面进行评估,计算瘢痕指数[5]。(3)比较两组治疗后1、2周的创面愈合率。(4)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愈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瘢痕指数高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用药安全性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烧烫伤是指机体受到强热侵害,所致皮肉腐烂而成,常见的诱因有滚粥、沸水、热蒸气热油等[7]。轻者可损伤皮肉,重者进而侵入营血、内攻脏腑或伤及体内阴液,引起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甚至可危及生命安全[8]。目前针对Ⅱ度烧烫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创面感染。临床研究显示,细菌一旦立足于创面,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并向深处蔓延。故针对程度较浅、面积较小的烧烫伤,多采用局部给予外用药物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9-11]。聚维酮碘乳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等是烧烫伤的常见外用药物,其中以聚维酮碘乳膏较为多见[12]。聚维酮碘为广谱高效的消毒剂,由聚维酮碘制成的10%聚维酮碘乳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烧烫伤创面发生感染,避免发生创面败血症和脓毒症[13]。但因深度烧伤处存在血管栓塞、组织坏死等特点,聚维酮碘乳膏不存在修复组织功能,容易发生色素沉着,但对瘢痕形成治疗效果较差,还会刺激创面[14-15]。因而,早期给予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能较好地起到控制创面感染的作用,但若长期单独使用,可增加创面发生出血几率,增加愈合难度,尤其是深Ⅱ度烧烫伤患者[16]。

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喷雾型)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材料,配合适量的明胶、聚乙烯醇、纯化水、纯化水制成[17]。壳聚糖是高分子氨基多糖,主要由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制作而成,壳聚糖又称为甲壳胺和几丁聚糖,为高分子碱性多糖聚合物,有带阳离子,其具有无抗原性且无毒等特点[18-20]。分子链上的氨基和羟基可导致壳聚糖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止血、止痛、减少瘢痕、促进伤口愈合、抑菌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理相容性[21]。

第7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二、加强教育事业及教育经费的统计工作,完善新的统计方法,掌握新的统计程序,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可靠,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计算机网络,丰富各种信息的传递,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

三、为确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努力提高“两个比例“三个增长,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如宣传、调研、检查、监督、督促等工作。搞好各项教育经费的需求测算,督促各旗市尽快建立“工资资金专户,确保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四、全面启动二期“义教工程的土建项目及其它单项项目

努力落实盟旗两级的配套资金。确保××年度规划任务的完成。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确保各项目的工程质量。

结合二期“义教工程继续进行农村牧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8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为了解决这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省积极探索依托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创新管理体制,再造管理流程,构建扁平的、多元的、动态的基础教育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有效化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一、搭建招生管理平台,规范招生行为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我省搭建了全省统一的小升初招生平台,全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招生、入学工作均在平台上实施。建立了一对应、二核查、三评估、四公开、五严禁的工作制度,把国家对小升初招生要求刚性地落实到招生工作的各环节。

一对应是指把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通过平台对应到公办初中,确保人人有学上。

二核查是指回居住地就读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须上传证明材料,并进行核查,防止招收择校生。

三确定一是民办学校招生范围由民办学校自主确定或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二是是否优质学校主要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方式确定;三是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由家长最终确定。

四公开是指通过平台向全社会公开每一所学校招生范围;每一所学校招生计划;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公开违规查处结果。

五严禁是指严禁组织招生考试;严禁委托或变相委托第三方组织招生考试;严禁以奥赛证书或其它学科竞赛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招生乱收费。

因平台能够动员社会和家长全程监控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招生入学过程,为上述制度和规定的落实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省今年小学升初中招生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

为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我省搭建了全省统一的中考招生平台,建立了“一关联、三比对”。 “一关联”是指,中考招生平台将中考报名信息与本地初中学籍库关联,无本地初中学籍的学生不能报名。“三比对”是指高中新生注册时,注册信息与初中学籍库信息比对不符的学生无法注册;注册人数与招生计划比对不符的不予注册;招生信息与违规举报比对,被举报属实的不予注册。中考招生平台建立三年来,我省普通高中违规招生从2011年7000多人,下降到2013年200多人,今年尚未发现违规招生问题。

二、搭建阳光减负平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省规定,小学1-2年级不留课外作业,3-4年级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不超过45分钟,为有效落实这一规定,我们依托学籍管理系统搭建了阳光减负平台,建立了学生课外作业量学科教师依规安排、班主任统筹布置、家长适时反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评估督查制度。即学科教师把课外作业上传到平台,班主任对作业进行统筹后,通过平台把作业送到家长,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由家长反馈到平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阳光减负平台目前在部分县区试点,从试点情况看,主要成效是学生课外作业数量明显减少、质量明显提高,作业情况累积数据成为了分析学校、班级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数据,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三、搭建课程管理平台,促进课程有效开设

考什么、教什么是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依托学籍管理系统,搭建了课程管理平台,较好地促进了学校落实非升学考试科目。具体做法:

一是把高中144个学分分解到每一个学科,规定只要有一个学科没有拿到学分,就不能毕业,毕业证书由省教育厅统一发放。

二是建立课表论证制度。学校上传课程安排表到平台,实际开课情况通过平台向学生问卷,若学生问卷结果与学校上传情况不一致,进行实地核查,若情况属实不能授予学分,并记学校为不诚信学校,全省通报。

三是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每周做一次网上作业,作业次数达不到10次,不能授予学分。

四是研究性学习报告与中国知网大型文献库进行比对,文献引用率超过50%,不能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

五是选修课程由学校提供选修科目,学生在全省统一的选课平台上选课,并通过学生问卷验证实际开设情况,情况不属实,不能授予学分。

六是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年组织一次网上测试,测试题为情景式、体验式试题,测试不合格不能授予学分。

上述制度建立后,较好地规范了普通高中课程开设。

四、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引导社会和家长有效监督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搭建实名举报平台。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家长可实名举报学校在招生、分班、教辅征订、作业布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举报内容视情况由学校、督学责任区督学、教育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进行查处,查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视情况向社会公开。

二是搭建实名问卷平台。依托学籍系统,开发了实名问卷平台,近三年来,共发放问卷7份,内容涉及到学校课程开设、优质初中认定、教辅材料征订、违规招生等方面,接受问题的学生达到180万,教师5万,家长4万。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能够较精确的掌握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情况。

五、建立学籍数据与统计数据比对制度,提高学生数据统计水平

第9篇:小学统计制度范文

损益核算工作要在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强化对核算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逐步将损益核算分析制度化、常规化,明确各专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引导业务部门关注和应用损益核算成果;在专业考核中逐步采用损益核算数据进行成本收入率等指标考核,提高专业考核的科学性;通过对营投、网运、综合管理等环节进行损益核算,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人力资源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的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人力资源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人力资源部在制定年度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协助。

会计制效果好不好、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管好管活村级财务,有没有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群众是否满意,还需进行长期的实践摸索,还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继续开展“市教育示范乡(镇)”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广泛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手拉手”等活动,实现“强校”带“弱校”。通过教师“支教”、“走教”等方式,加大中小学教师、校长城乡交流、挂职力度,逐步实行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发挥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加快教育资源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做好正常出纳核算工作。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努力开源结流,使有限的经费发挥真正的作用,为公司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加强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月初前报交总经理留存,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以票和转帐支票。

在应收帐款上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明确各分管会计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对应收款的监督,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对货款回收的期限把握、回款具体事宜、相关销售责任人都应有相应的监督,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二、继续围绕业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大计财支撑力度。

在成本安排上,配合专业化经营步伐,将有限的资金向重点业务和营销环节倾斜,以适应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发展奖励继续实行集中归口管理,统筹安排,集中支付,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在投资建设上,以提高重点业务发展能力为核心,有效益的追加增量资产。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局所改造、营投终端以及干线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成能力,并转化为增收优势。集中采购工作在现有邮政业务用品、信息化项目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妥善解决好缓解资金紧张与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矛盾,并逐步扩大集中采购范围。

三、以预算管理精细化为目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对重点成本项目继续加强管控力度,实时监控,严格考核。

四、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确保收支核算真实性。

按照国家统一的财经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各项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根据《新疆邮政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达标考核计分标准》的有关要求,在全地区开展会计基础规范达标工作,使会计工作秩序规范有序,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

五、继续发挥统计优势,为邮政实行产品量核算提供依据。

对以往年度相关统计指标进行原始记录和台账的修订。在产品量结算单价的测定、干线运费结算、损益核算等方面充分利用统计指标,建立成本计算模型,为成本定价和经营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