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319-0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的为基层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近年来,为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建设,抓好基层农业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使农业公益性推广为农民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需求,相对落后的农业推广体系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需求。造成农技推广相对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技推广体系自身存在着效率低下、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二是社会对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视和投入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多措并举,积极改革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合理的农技推广体系,为农业增、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1.1 推广体系尚不健全
农技推广业务性强,服务面宽,从上至下如果没有一个健全、完整的推广体系,很难将科技成果迅速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整个推广体系中,每个部分都至关重要,尤其是遍布基层、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从事推广工作的县、乡农技中心,作用与地位更是至关重要。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进而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受到影响的是广大农民群众。
1.2 基层农技队伍素质较低
在实际生产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基层农技推广存在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缺陷,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这种现象与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因经费紧张、生存困难,接受培训少、知识更新难有关,同时也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艰苦,缺乏激励、成长机制,缺乏编制、经费、安全保障,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农技推广,人员难以流动更新、技术推广后继无人等有关。因此,新时期加应强农技队伍素质建设[1-2]。
1.3 基层农技中心基础薄弱
乡镇农技中心基础设施与工作条件落后,不仅严重影响乡镇农技人员的正常工作,还影响农技中心公益性职能的履行与职责的发挥,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民收入提高,同时也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极不协调。
1.4 缺乏激励机制
农技人员缺乏成长动力与安全保障。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在自身建设、公益推广上,都很难有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
2.1 加强农业部门自身建设
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农业干部队伍,把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队伍建设重点,改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弱、水平低的状况。要在发挥整体活力,增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指导、创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在岗位设置和参公管理到位后,政府对部门的考核已由目标考核转为绩效考核,要认真探索并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理顺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使农技中心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
2.2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力地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与服务能力。项目实施以来,广大农技人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农业科技人员奔赴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包乡、包村、包户开展推广服务工作,落实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控,开展高产创建,做好咨询服务,为农业丰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4]。
2.3 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必须要顺应农村改革和发展方向要求,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农业生产主体和经营方式的新变化、新要求,变革推广服务方式,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满足产业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水平。
2.4 做好农技推广宣传工作
要积极做好农技推广宣传工作,让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了解农技推广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关注农技推广工作的实际困难,关心和支持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营造推动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创农技推广工作新局面。
3 参考文献
[1] 张敏,陈洪涛,黄银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4):70-71.
[2] 推动农业科技加快发展 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3):9-10.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云南省麻栗坡县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将农业技术进行传递的过程,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联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教授,下联广大农民群众,协调、推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指导村级农科员开展工作,在整个农技推广体系中发挥着支柱作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
1基本县情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隶属文山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热湿润,年度温差小,年平均温度17.6℃,平均降雨量1100mm,基本县情可以用“老、边、少、穷、山、战”6个字来概述。全县国土面积2334km2,99.9%的面积为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县共辖4镇7乡93个村委会195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8.1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全县耕地面积1.884万hm2,人均耕地仅733.33m2。
2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科技重要性认识不足
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7.37a,文化层次低,加之边疆地区群众获得信息技术的渠道单一,普遍存在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同时,县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各民族在世代繁衍生活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种养殖模式,且基本能自给自足,不愿接受高新技术。
2.2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新知识渠道少,能力水平有限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新知识培训体制机制不完善。到上级农业学院、农业技术研究院等部门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听取专家教授讲解、专业人员指导和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更少。部分农技推广人员自身缺乏专研业务知识的干劲,存在吃“老本”现象或是遇到问题临时上网搜,了解掌握的技术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指导实践。
2.3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缺位,工作开展难
麻栗坡县于2011年3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改革,新成立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心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双重管理。人事权在乡镇,但职称评定、聘用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容易导致管理双方一旦缺乏有效沟通,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就不到位,造成监管上的缺位。例如,乡镇安排农技人员去开展中心工作后,没有与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又在此时安排了推广任务就找不到人员去开展,致使推广工作难以落实。
2.4经费投入少,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单一
除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举办几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外,全县安排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及科普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加之县内没有农业科技示范场和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农业试验示范只能挂靠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推广渠道单一,效果不明显。
2.5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全县在引才、留才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不能更好地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加之边疆地区条件较为艰苦,新招录的人员把自身岗位当作跳板,一但有更好的岗位,就与当地主管部门解除合同,造成高、专、精人才外流严重。
3对策
3.1以提高群众技能为目标,推动科技在农村落地生根
农技推广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科学编制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长期规划,分年度实施。要建立科技推广考核制度,分解任务,层层抓落实,提高推广率。培训工作要注重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通俗易懂,让群众乐于接受。农技推广人员要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让群众边学边实践,达到农技推广的目的。
3.2以提高农技人员业务水平为核心,畅通培训渠道
建议县委、政府把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工作纳入政府主要工作来抓。主动牵线搭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对接,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家实地讲解或通过视频授课等途径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理论水平。业务主管部门也要列出计划,采取轮训方式,安排农技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在农业系统内部注重培养本土专家,开展好本地区传、帮、带工作。
3.3以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为重点,推动工作落实
县乡两级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助机制,强化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共同管理。一是管理上的沟通。乡镇要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全程把关,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评,对每个农业技术人员全年开展工作情况、取得成效、问题不足、改进措施等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价。考核评价情况送县级农业部门,作为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聘用依据。二是工作上的沟通。乡镇党委政府在安排中心工作时,事先与县级农业部门沟通,相互协调,结合农技推广重点,适当安排工作任务,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中心工作时把农技推广工作一并完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两不误。
3.4以经费投入为突破口,扩大农技推广面
政府要活注重对农技推广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财政预算,并通过财政资金整合,集中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建立财政、集体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投入体系,确保农业技术推广经费需求。以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把县级试验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每个乡镇至少建成3~5个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以点带面,逐步铺开。
3.5以激励机制为保障,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形势;对策;长远性
近二十年来,现行农业科技推广在农业技术扩散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日益暴露,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当今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转轨滞后,运行机制与市场要求不相适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行机制都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推广,推广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行政式推广方式,剥夺了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推广技术,造成推广效率低下。
1.2推广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弱化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由于科技供给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者实际经济利益脱节问题突出,使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和应用主体都缺乏积极性。其表现:一是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联系松散,政出多门,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科研单位长期处在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中,立题、科研、试验、鉴定、申报成果,这种管理模式,与推广部门没有直接联系,使一大部分科研项目变成了以获奖为研究目的,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之需要,真正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不多,造成大量农业科研成果的无效供给。而对于农业推广部门来说,不了解农业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由于没有顺畅的技术来源,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而言,往往需要的技术得不到,得到的技术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二是农协组织、企业与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的关系问题,目前农协组织及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生力军,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在档次、规模上很难适应农户的需求。
1.3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与农业生产脱节
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农业科技体制、运行机制是农业科研机构只管科学研究,很少考虑研究成果如何推广应用、应用后会产生多大的效益等问题。加之政府倡导科学决策及受某种意义上的科学主义甚至泛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者的建议往往成为决策的依据。这突出地表现在中国农业科技研究项目均是在专家的参与下制定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见解、观点带进决策中,研究的优先领域实际上是由专家而定。专家则偏好“高、精、尖”研究项目,往往忽视实用技术研究项目,导致农业科技研究与农业生产实际相脱节,一方面大量的“高、精、尖”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则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学与研究机构把论文与获奖作为晋升与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从制度安排上诱导科研人员去选择“高、精、尖”研究项目,这也是农业科技研究脱离生产实际的原因之一。各级各类农业学校虽然一直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以理论为主,特别是农业高等院校的教师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压力,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最好也就是介绍一些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而已,至于如何掌握一些实用技术,多数教师自己心中也没底,而且对动手操作一类的实用技术不屑一顾,这样必然导致农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此外,在现行体制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自主性很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推广什么样的新技术不是由这些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来确定的,而是由政府决策,但政府的驱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偏差,造成所推广的技术与农户生产需要的技术不一致;二是由于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推广人员还不具备综合的知识与技能,难以自主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三是农业技术推广应当是应用研究的继续和延伸,但是受到人员素质、科研手段方面的限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自主研究难以展开。这种状况势必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相脱节。
1.4以推广“科技”为中心,而不是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为中心
由于缺乏诱导和激励机制,推广人员的推广结果,往往与其利益并不挂钩,使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方法上只注重“推”,忽略对农户的推广教育,致使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信息沟通,使推广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优化推广资源
农业科技推广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工程,以公益性为主,必须依靠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政府每年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村建等方面的投入,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用于补助农业科技推广。要通过现有的农业干部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科技函授学校等,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业学历教育;要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推广,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干部和农民接受农业科技教育的程度。
2.2加强农业技术的熟化和规范
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除了先进性外,还必须具有成熟性,以保证技术应用后效果的稳定。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严重制约,因此,农业技术不仅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适应当地的耕作制度。为此,在新技术推广前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的实验,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改进,提高其成熟度。为了使广大农民尽快应用新技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结合当地条件,对所推广的技术和技术体系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这应该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3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
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业科技推广的正常运行。目前,适应市场要求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教育,农协组织,公司或企业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体系已经形成,并初具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推广模式,或多种模式,实行政府行为、科技行为与农民行为相结合,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生产需求相结合。政府部门的推广体系,要转变观念,改变等任务、靠项目、要经费的做法,主动适应市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2.4实行分类推广,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鉴于农业技术的特殊性,必须进行明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由不同的推广组织进行承担。对于需求弹性比较大的农产品,可由生产者或企业出资进行推广;对于弹性比较小,又涉及国计民生的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必须由政府进行承担。
2.5加强各推广体系之间的协作与联系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鉴于目前形成的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必须由政府去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变目前的政出多门,联系松散,甚至脱节的现象。可设立推广委员会或联络办公室,由从事科研、教学、推广、农民、企业有关人员代表组成,加强联系,建立正常的双向沟通渠道,形成以各种利益为纽带的联合体。
3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张玉珍,尹振君.关于农技推广队伍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1).
[2]赵映峰,易超峰,郝新远.浅谈新形势下的农技推广工作[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关键词] 基层农机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30-01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应该改变以前传统落后的耕种模式,农业已经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机器代替人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也是必然趋势。农机在农业中的应用不但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同时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农机在农村中的推广工作是极其必要的,我们应该对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行而有效的对策,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1 我国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 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农技推广工作进展速度之慢,这与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自身原因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推广工作相比其他工作来说,工作人员比较轻松,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正是因为较小的工作压力,导致了推广人员工作责任感意识不够强烈,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基层,推广人员年龄趋于老龄化,基层缺乏对新一代推广人才的培养,导致了农机推广工作上面临人才缺失的危机。并且,老一代人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跟随机构的改革不断变化,推广工作中的技术水平急需改进。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都能够得到根本的保证,@也导致了许多农技推广的额工作人员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在基层,正负缺乏对农技推广人员技术上的培训,工作人员对农机推广工作思想上的重视度不够。
1.2 农机推广工作中不能全面了解农机的供求量,供求信息闭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虽然网络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普及,但是,在基层网络发展缓慢,大部分家庭对网络技术还比较陌生。因此,农技推广部门不能够对基层农机的需求量有个全面的了解,对农机推广的供求量只能靠多年推广农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来完成。供求信息的闭塞,也导致了农机推广过程中的困难。
1.3 农民对农机技术掌握困难
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掌握能力较差。因此,大多数农民排斥新技术的引进。同时,许多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守旧,传统的耕种模式已经成为农民的一种习惯。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难题。
1.4 推广工作的领域较为狭窄
农技推广工作的领域较为狭窄已经成为许多地区较为普遍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许多地方的推广工作主要集中在主要粮食的服务上,并且在服务上不能达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对农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技推广工作应该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拓宽农机的推广领域。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农机中的技术含量也较高,对农机的推广工作不再局限于农业机械的推广,更多的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的推广。因此,农机的推广机构拓宽农机的推广工作迫在眉睫,急需改进。
2 关于农机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工作素质
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政府应该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学习新的推广技术,对自己的专业技术进行不断地革新。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决定工作的成败。工作人员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广工作中去。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也可以根据推广人员的工作表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引起工作人员对推广工作上的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在基层推广信息网络,便于农机推广工作中对农机供求量的了解
在基层,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是急不可待的。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够有力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推广人员可以准确地了解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各基层可以以街道为单位,对各家各户农机的需求量进行统计,然后将农机需求信息到网络上。当然,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够让农民们跟随农业科技的动态,感受农业科技的重要性,这也能为以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奠定好的基础。
2.3 对农民农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
推广人员应该将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农机操作技术的培训,改变农机使用困难的顾虑,加强农民对农机的认可。同时,推广人员应该通过网络技术向农民展现农机应用农业的优越性,改变农民对农机的排斥态度,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为了减少农民农机技术上操作不娴熟的但又,农机推广机构可以向农民提供免费的售后培训咨询服务。
2.4 农机推广机构应该拓宽推广工作领域
农机推广机构应该根据农民的需要,以及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服务水平,使农产品的生产朝着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拓宽推广工作的服务,比如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提供优质的服务。农机机构应该改变传统的推广例年,对农机的推广工作不再局限于农业机械的推广,也着重对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机技术的了解,促进农业化的快速发展。
3 小结
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对农机的推广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加大对农机的推广宣传力度。同时,农机机构应该对推广中的问题及时调整,适应农民的需要。并且,农机机构的推广人员应该改变以往局限于农业机械落后的推广理念。
参考文献
[1]吕洪波,姚兴腾;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问题及对策刍议[J];南方农业;2016年第085期
[2]白国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阻碍因素及改进策略刍议[J];吉林农业;2014年第045期
[3]朱汉余;刍议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旬刊;2016年第052期
[4]李矗周瑞麟;我省农机推广事业跨世纪发展思路与对策刍议[J];贵州农机化;1999年第012期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1.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2.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3.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 “实心”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V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薪。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东伟,朱润身.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J].科研管理,2006(3).
关键词:农作物 品种 推广
一、良种推广面临问题
在良种推广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产业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历史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现实性问题,更有因农民文化素养偏低造成的认识上的问题。
1、良种推广体系不健全
乡镇的农业生产体系仍然以农户自主生产为主,农技部门与农户之间没能形成有效的对接,农技部门对农民生产需求了解不细致,以上级下达的任务作为良种示范与推广的重点,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自主引进品种仍然是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于新品种以引进他人在生产中取得较好收效的为主,属于农户自留品种,品系纯正度下降,生产性状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品种退化与淘汰高,良种示范与推广的计划不能有效的实施。
2、良种自身品系不健全
在农村生产中,由于受积温、地块、墒情、土壤、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对良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骨干品种与替代品种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骨干品种单一与替代品种的缺乏也对品种的示范与推广起着制约的作用。由于多品种间种、同品种连种,造成了品种退化快,表现出了诸多的缺点,品种纯正度的下降也使生产效能下降。
3、良种生产技术不配套
在良种推广过程中,只重视品种的新与特,没有把良种推广与配套生产技术同步进行推广,造成了在生产中生产性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由于相应的栽培试验力度不够,试验与实验次数少,生产技术规程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良种最佳效益得不到充分挖掘。这样一来,致使良种在试验的第一环节上就存在的致命的问题,造成了在推广中得不到农民的认可,销路打不开,并且在小面积的推广中,由于大田中品种混杂、间种乱杂,使良种在应用中逐渐夭折。
4、育种与生产不配套
良种在应用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育种与生产不配套,良种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自繁自育现象,良种专业生产与大面积农业生产相混淆,品种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品种间出现了杂交现象,降低了品种的纯正度,导致了良种的使用年限下降,生产效益降低。乡镇农技部门专业从事良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少,深入一线少,专业学习少,应用培训少,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低。
二、做好良种推广工作的对策
适应目前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新需要,解决在良种实验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依据其存在的体系、模式、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突破,以促进农业生产中良种的有效应用,使良种成为促进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载体。
1、建立健全良种推广工作体系
在良种实验与推广中要建立两个基本体系
(1)科研部门、农业院校与乡镇农技部门有效对接体系,要解决在良种推广中存在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科研院所的新品种能否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要依托当地的农技部门来进行实验与推广,使其得到农民的认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确认。
(2)乡镇农技部门与农户生产的有效对接体系,农技部门要能深入到生产一线中去,了解农民的生产需要,积极引进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新品种、新良种,并且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对农业生产技术流程、生产规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配套技术,使新品种与新技术间得到有效的统一。
2、建立品种推广专业化模式
(1)要建立专业化良种示范推广基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在农村中逐步建立品种专业村或是连片生产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的实验与筛选速度,扩大实验基地规模,应用配套生产技术流程,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与方法,积极引进外地生产效益高的主推品种,加强宣传与引领力度,把农村农业生产中的种粮大户带到实验与推广队伍中来,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力,加快品种的推广速度。
(2)聘请科研部门、农业院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与培训培养,提高当地技术人员从事良种繁育与推广的能力与水平,并在一线生产中对一部分示范性农产进行培训指导,使良种推广与技术指导同步进行。
3、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素养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在人才的引进中选择专业对口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致力于农村工作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到基层来工作,为技术工作增加新动力。
(2)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学习活动制度化,基层培训、基层锻炼、一线操作经常化,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技术素质,解决基层农技部门在技术指导、专业引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建立挂职学习与岗位目标奖罚制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把一部分年轻技术人员外派学习深造,使之逐步成为基层农技部门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奖罚措施,实行按贡献计奖罚,为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发挥技术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
(4)壮大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在良种推广工作中,还要依据区域特点,在每一个村屯培养出一至二名农民技术人员,为农民的良种生产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他们的示范性生产来起到引领作用。
4、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长丰
长丰县农机技术推广是分为县、乡2级的推广体系。县农机技术推广站为县农机局的内设机构,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名,技术工人2名,日常工作由农机局统筹安排。全县15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承担,目前几乎没有专职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兼职从事农机工作的人员也不足10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县农机局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只存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1存在的问题
1.1全县农机技术推广体系长期处于线断、网散的状态
自从实行农技(农机)人员“三定”后,长丰县原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人员归口乡镇政府管理,单独支撑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已不复存在。很多乡镇农机推广人员被抽调去从事与业务无关的工作,无暇顾及农机推广。更为严重的是原来的乡镇农机站已不复存在,使农机推广工作难以落实到基层,农机推广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服务功能降低。
1.2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后备力量不足
当前从事农机技术推广的人员中,农机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很低。农机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长期处在不合理的状况中,技术力量薄弱,知识亟待更新。然而,由于现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新的力量充实不进来。比如2009年长丰县举行事业单位招考录用工作人员,农机局有2个岗位需对外招考工作人员,结果农机化专业岗位因为报名人数不够而被迫取消,只招进来了1名计算机方面的人员。各乡镇多年来也没有新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严重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1.3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及发展要求
一是不能适应农机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如今农机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农民不再是被动接受新机具和新技术,而是根据自己的适用和需求来选购农机。另外,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农作物的不同,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农机技术推广不仅要紧随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且要具有超前的眼光,为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在这方面,农机推广存在滞后的弊端。二是农机推广内容落后于新形势。长期以来,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业机械的推广而忽略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三是不重视农民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既是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最终使用者,也是农机推广者。在农机技术推广实践中,一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恰恰容易忽视这一点。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机树形象,关键在推广。随着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机部门要把技术推广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为农机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点来抓,作为整个农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抓出成效。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队伍要保持稳定和不断加强,要把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以利于调动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2]。同时,积极探索乡镇村级在不增加干部职数的前提下,设立农机技术推广员,逐步形成县、乡(镇)、村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2.2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建立一支充满活力、高素质、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必须由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人来操作,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在国家实行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得到迅速推广,如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油菜收割机的推广使用,还有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机械、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等逐渐受到农民青睐,这些新机具、新技术,农机推广人员是应当首先掌握的。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进行素质教育。要做到人人懂技术、会操作、作风正、态度好,把农机技术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种田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2.3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构建新型推广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去单纯以行政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技术推广,正在逐步被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农机技术推广所替代。事实上,现在农机生产的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经营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已经成为活跃在广大农村的编外农机推广组织和农机推广员。事实证明,这种市场行为的农机推广更具活力和推动力。要因势利导,加以整合,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2.4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的主体,而另一主体即农民往往被忽略了,应该说他们是推广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农机推广诸要素中,“农民”即人的因素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推广人员,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机”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机、了解农机、关心农机和支持农机,使农机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提高他们参与农机推广的自觉性、主动性[3-4]。要多举办一些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现场会,实地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亲身感受先进农业机械的巨大作用及其所带来的良好效益。
3参考文献
[1] 贺敏.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7):295,297.
[2] 韦家清,杨光华.都安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5(5):19-20.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56
1 基层农机推广的意义
在坝区进行农机推广是可以将农业机械先进研究成果和实用的技术通过引进、培训等带到农村,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农机相关技术,使之慢慢全面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2 基层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多,基层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进而对第三产业重视增多。由于土地征用,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基层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向了工业或第三产业,农业被放到了次要地位;基层政府缺少专项的研制和推广资金;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由之前的农机部门召开会议会拨发一定资金来支持到现在的不重视,导致农机推广滞后,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2.2 推广机构人员裁减,推广能力下降
乡镇农机推广部门是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政府农机推广部门联系的纽带。从机构改革以来,农机推广机构合到农业技术综合部门,支持农机推广的机构实际上已不存在。再加上推广人员实际在岗只有1~2个人,导致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的推广能力大大削弱。
2.3 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
农机推广部门改革合并后,推广人员减少的同时,推广人员也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他们的技术能力较弱。推广人员主要精力在于完成政府其他工作,对于农机推广工作基本能完成上级下达目标,无时间再创新进取。随着经济发展,农机的推广是需要农业技术、食品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其他技术配合和辅助的,农机推广将是一个知识面全的工作,如果专业知识缺乏会阻碍农机推广顺利进行。
2.4 农机推广观念落后消息滞后
近些年发展的农机推广注重的是生产前、中和后期的机械化,对于收获后的粗加工的机械化有所忽视。这种观念是小农业观念,使得农机推广观念肤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农机推广发展。另外,在云南吻,因生产规模小,经济落后,农机推广渠道很闭塞,上级的农机推广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基层农机推广需求信息,使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及时落实。
3 农机推广解决对策
3.1 争取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要做好坝区农机推广,要取得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和理解。政府要围绕农民需求和实际需要做好高效、先进的农机推广工作。要在深入调研基础,掌握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实用的农用机械,同时要结合地区生产条件研发适用的农用机械。在条件充足的区域,可以在农机推广会现场请领导到现场,让领导掌握一线的农机需求动态,了解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
3.2 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可以完善考核制度,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之中,以调动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推广人员能够积极、安心、尽职尽责的完成农机推广工作的各项内容,保证农民需求信息能第一时间反馈到上级部门,上级部门的任务能第一时间传达到农民手中。
3.3 加强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
经常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参加技术类培训,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工作打好基础。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鼓励推广人员学习各种和农机推广相关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工作提供源动力。
3.4 健全市、乡、镇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农机推广工作的信息和观念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新的观念和信息才能推动农机推广快速健康发展。为了确保信息畅通,要在各乡镇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示点,通过示范点来搜集农机需求信息。同时要建立与农业协会的联系,保持与农机企业的紧密关系,以获取企业的最新研究和生产动态。
3.5 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农机推广部门要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和农机用户联系起来,通过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如利用传统的示范基地进行推广,利用农机大户和科技大户进行推广,通过组织示范带头人外出学习等多渠道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
4 结束语
坝区由于田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使得农机推广存在各种阻碍。要解决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就要结合坝区的实际条件,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达网络、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多种形式推广,以解决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机推广,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机科技推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47—1
1 农机科技推广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
现有农机推广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知识老化等问题,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发挥,现有农机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力量薄弱,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设施简陋,部分乡镇推广机构无办公场所,无实验基地,无专职推广人员。
1.2 经费短缺,难以保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当前,由于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大部分基层农机站没有事业经费,加上缺乏多渠道筹措农机发展经费的措施,相当一部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拖欠工资,收入水平很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推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1.3 现有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技术力量薄弱,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跟不上
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多数农机站难以开展农机化技术服务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对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全面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的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是农机化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1.4 农机推广手段不完善、模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多年来农机推广主要依靠农机推广机构,人员少,力量薄弱。农民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只有通过科技宣传教育,培植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威力和显著功能,他们才会自觉地学习新技术,使用新机具。
2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
2.1 加强农机科技人才培养,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乡情村貌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很大程度上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导致乡村农业产业项目难形成规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农机科技带头人、农机科技示范户、大规模的机械化示范作业带动等。这就需要乡村加强农机科技能人培养,培育发展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整合乡村农机科技人力资源;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农机科技下乡秀、专业技术培训秀、农机推广信息秀”的作法,以农时活动为契机,将新型适用、符合本土作业特色的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和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注重加大对新型适用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示范力度,积极邀请相关生产企业技术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农户科学操作使用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技术,真正把“科技培训班”办到农民的心坎上,把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应遵循“民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社会化”原则,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农机合作经营组织。
2.2 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针对目前乡村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宣传培训要突出层次、实用型,进行分类指导,全力提高农民农机科技素质。对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对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农民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理论讲座+现场操作+专家指导+考核验收”等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对考核达标者发给结业证书或“绿色操作证书”。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应结合农时季节,采取把培训班与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手把手的指导农户现场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科技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3 加强农机科技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创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