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农技推广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技推广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技推广方法

第1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技推广 阻碍 发展方式 转变 促进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8-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是农业技术推广。有位哲人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但必须把这粒种子推广出去。农技推广是科学研究上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上的动力的桥梁,是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普及率、贡献率的重要方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是当前,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还存在隐患,农技推广体制也不完善,严重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农技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1.粮食安全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曾预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在人口众多的当前社会,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国家粮食短缺,在中国更是有一亿人营养不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还处于紧张状态,一些基础工程设施也相对比较落后,农业发展总体上还在“靠天收”。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50公斤左右,这其中不只包括人们的口粮,还包括动物养殖、机械生产等消耗的粮食。粮食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根本,但传统的种植和生产方式所得的粮食产量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

2.“菜蓝子”问题

俗话说,宁可三日无荤,不可一日无菜。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蔬菜需求越来越大。按照膳食结构,一个人每天吃粮半斤,吃食油一两,吃蔬菜2斤,以此推算我市每年蔬菜销量约120万吨。安康城区的天宝,金奎和江北、江南零星蔬菜批发市场,每天进出量约400-500吨,加之各县的进货,安康每天要从外地调进各类蔬菜约1000吨,一年约36万吨。我市每年调出各类蔬菜约15万吨,但由于种植技术比较落后,调进的是精细菜、返季节菜、高附加值菜,调出去的却大多都是大路菜、旺季节菜、低附加值菜。

3.食品安全问题

在城市中,由于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引发的疾病有很多。在农业食品交易市场尤其是自由交易市场中,由于安全检测技术得不到应用和推广,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蔬菜、粮食等检验,致使很多问题产品流向人们的餐桌,严重危害这人们的健康和利益。在过去人们食用的采白天然的叫“食物”,今天我们食用的经过加工的叫“食品”,这一转变过程中虽然科学技术得到了应用,但却损害了食物天然的营养优势。特别是一些所谓营养元素的添加,究竟是否对人体有益还有待商榷。

4.城市与农民收入差距大,农民无心务农

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多数是老少留守、青壮外出务工,由于城乡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很多农村劳动力为了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而放弃务农,进城寻找“出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发展落后自然也就影响了农技的应用和推广。

5.人口刚性增长,土地大量减少,且环境污染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近3亿亩。中央一再敲响警钟,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中,由于氮肥、磷肥等施用的不合理及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使2亿多亩农田受到污染。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为32.5%,其中氮肥为35%,钾肥为45%,磷肥只有17.5%,施入土中的肥料和农药部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和地面蒸发作用挥发到空中,大部分沉淀在土壤,通过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据调查,我国只有3%的城市水源基本清洁,受到污染的水源高达97%,其中严重污染的水源占64%。

6.科技贡献率问题

据中国农科院调查测算分析,我国解放初期科技贡献率为17.9%,2010年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贡献率为51%,但欧美发达国家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我国与之相差还很大。各主要技术对粮食单产提高贡献额是:优良品种占33.8%,先进栽培技术占34.1%,植物保护技术占14.2%,土壤改良占17.9%。

二、转变发展方向,促进农技推广

当前在农技推广方面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方法简单,人员老化,素质下滑,不愿干活,经费不足等问题。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再下来就是体制的转变,机制的转变和方式方法的转变,以堤高农业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和贡献率。

1.转变农技推广体制

实行三权归县,条条管理,确保管人管事的有机结合,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才能便于工作。“平利模式”,值得完善,值得推广。

2.转变运行机制

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化农业,更要用企业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真正实行绩效挂钩,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多劳多得;要多元合作推广,发挥国家、集体、农民、企业的积极性和民间的力量和资本。

3.转变推广方式

抓点示范、现场指导,宣传培训、三电合一、农民视频、手机短信、报刊杂志等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推广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4.加强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人员,从基层选拔人才,岗位能上能下,按时考核,选优除劣。

5.转变工作作风

第2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1.经济体制

市场改革到现在时间不算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发展不完善,到了如今这种市场经济社会,显得不协调,其服务效益低下,且不能满足农民致富的需求。自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来,过去由行政手段推动农业技术转向自由发展,而考财政支持的公益也止步不前。而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早已分离,各自发展,技术的研制、推广、生产等各个环节不能有效地协调和联系,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推广和发展。

2.人才匮乏

县级和乡级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部门,因为这两级的部门是知己面对农民的,需要提供技术给农民,县级部门的职能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推广机构,既要接受来自地级市举行的科研实验,又要把最新有用的技术推广到乡级。而乡级农业技术部门的职能比较单一,主要负责将技术推广给农民。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局面,只是基层技术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久久不更新的知识也使得技术人员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在技术新模式推广中,技术人员难以胜任。

3.经费短缺

根据调查显示,不少基层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严重缺乏,甚至有时连工资都成问题,各种去下乡考察的经费更是难以报销,致使工作人员很不满意,这也导致技术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出外学习,无机会与相关前辈以及当下取得卓越成绩的同行交流,导致技术人员的知识停滞不前,难以发展,更是难以取得成效。而根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只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0.2%,只占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

4.僵硬的机制

目前我国基层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是有上面的行政权力操纵的,受到计划的限制,体制显得僵硬而不灵活,难以激励基层人员,致使农技干部呈现出一副消极怠工的摸样,技术人员的素质更是不同,不少上级把这个部门当做闲职,安排无关人员去工作混日子,而县乡两级部门开会讨论次数更是极少,几乎无考核,无检查,两级部门严重脱节。

二、推广新体系的方法

1.加强科技创新

要求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真正对农民有用,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的技术,而技术的创新要建立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情,注重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内在关系。加强推动科技研究和推广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相互协调,解决科研和生产的脱节问题,是科研来源于生活实践,而又直接应用于农业,鼓励基层技术人员积极到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进行研究,创造出对农民有用的科技成果。

2.建立新模式

2.1设立农业技术信息平台

对各级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用,各级都要配备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及时的研究其他各级的成果,选择其中的有用的加以推广,而各级部门技术人员也要加大研究,将成果积极分享给其他级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加以改正和完善,积极与各级研究单位,专业学校以及推广部门合作,从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同时可以将成果推向大众,给大众一个咨询和信息平台。

2.2改善服务方式和运行机制

随着农业的发展,当前的服务机制一不能满足农业全方位需求,为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服务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应当积极改革,服务机制不该只限于过去的放式,要使技术服务扩大范围,将服务推广到产前以及产后。与此同时,要推广创新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最重要的是创办科技示范园,引导农民怎么做,而不是指导农民怎么做。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带头,加快技术推广的速度。

2.3改革服务模式

促使企业参与到农业中,给农业带来新的生产模式,让企业带头,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模式,企业向农民做出全方面承诺,给农民全方位的支持,包括生产的产品、生产资料以及新技术推广,形成订单生产方式。企业除了与农民合作外,也可以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双方技术人员可以合作共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

2.4改变农资生产企业为主的服务模式

改变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企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由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想结合的服务模式来取代过去间接供货的服务模式,除了要实行经营销售的服务之外,同时实行推广服务。利用多种方法和渠道对企业的产品加以介绍,使农民了解,同时也要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

2.5推广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民营科技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的在于调动广大农业科技技术人员的研究积极性,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加强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

3.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技术的吸收能力

第3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发展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机推广对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重大,要想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农机推广是重点。农机推广工作是一个较系统较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尤其是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对于农机推广部门来说更是极大的挑战。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水平,就要积极面对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探讨解决方案。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技术因素、历史以及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这些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以免影响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制约我国农业发展。

1.1整体实力不足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条件有限,经费投入不高,人员配备不齐全,很多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整体实力不强,工作效果不好。

1.2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很多地方的农机推广部门人才匮乏,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新生力量又很难进入。很多单位缺少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缺乏技术骨干就会影响工作质量及效率,影响工作职能的发挥,不利于农机推广工作大局。

1.3推广手段落后

农机推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尤其在基层涉及的问题更多,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以往的推广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要求。

1.4信息化发展落后

信息化时代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并为各个领域所受用,农机推广也不例外,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平台,但部分地区的农机推广部门普遍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

1.5资金投入不足

首先是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农机所占的比例很少。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农民缺少资金,购买农机的能力不强,也是影响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客观因素。

2提高农机推广工作水平的建议

2.1加大政府关注和扶持力度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做好自身宣传工作,与政府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在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其中,展示推广效果,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机推广工作的难题,便于今后开展工作。

2.2建立工作制度,约束工作行为

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及质量,农机推广部门必须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行为纳入到年度考核当中,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约束工作行为,培养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工作水平, 创造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2.3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

建立科、工、户为一体的农机新产品开发研制推广机制。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2.4健全市、乡、村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以各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情况。示范点的建立要求在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等基地,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建立与农业各种协会的联系制度,在互联网上收集各农机企业的信息,以保持与农机企业的联系,获取企业信息的最新动态。

2.5加强财政补贴,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资金和政策支持不容忽视。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机推广的支持力度,考?]农机推广困难,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农机化朝着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以及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农机推广逐渐走向有序的发展道路,并不断创新农机推广模式。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

第4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创新方式

1新时期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

1.1加强对农业技术相关推广人员的培训

农民作为我国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有直接影响,并且农业技术的推进离不开农民作用,因此,在选择适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强农业技术的人员。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对从事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聘请具有极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进行技术推广培训。还可以利用宣传的形式,提高农民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可[1]。

1.2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各个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呈现日益激烈趋势,并且在市场竞争中,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难以在现代化激烈的农业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就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一些新型的技术手段,来增加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已经建立起来,比如涉农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需求进行服务,在使用服务中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要重视建立多元化性质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使农业技术更加适用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还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1.3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程度重视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需要联系我国农村经济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在原有的农业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优化,逐渐将农业经济管理的重心向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实现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2.1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在进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入,还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技术真正实现快速、合理有效创新,对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方面的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在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时,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成果创新投入机制。还需要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中非竞争性的经费比例,设立相应的“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业务费专项”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基金”等,对不同级别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稳定投资和支持,以此来提升农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这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2构建农业科技需求主体

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为了确定创新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实用性、有效性,就需要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以此来推进科技的进步,而在进行内在动力构建的过程中,新型科技需求主要有2个方面:在构建农业经营主体时,需要不断增强农业对科技的吸收融合能力;还需要重视农民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农民吸收、消化和使用科技的能力。对此,需要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培养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以及会管理的农民队伍。

2.3优化农业科学成果的转化平台

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创新的技术成果符合农业发展需要,就必须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的优化建设,推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体系的完善,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这样有助于促进科技和经济有效结合。在进行优化农业科技转化平台过程中,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等方式,推动农业技术成果向现代化生产力转变。

第5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前言:农业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传统的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农业的发展方式进行彻底的转变,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路径选择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要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角度对其路径进行合理的选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我国农业发展

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处于较低的状态,进行粗放式的农业经营,农业投入和消耗较大,但产出率十分低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做出了调整,投入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1]。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投入,我国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必须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2]。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3]。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4]。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第6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技术推广 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35-01

1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是指以农民为对象,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将现代化的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运用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等目标。

农业技术推广是连接科研和生产实践的桥梁,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必要环节,也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2.1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一直存在着资金不足问题,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多乡镇的农技推广部门甚至还没有统一的农技推广场所,更不用说引进先进的推广技术和先进的农技技术了。农技推广资金短缺导致很多农技综合配套技术和农技示范工作无法开展,严重影响着农技的推广进程。

2.2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推广方法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群众,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受众群,推广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来看,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都偏低,再加上近年来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流,更加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非常现实也是非常尴尬的问题,而当前农技推广的手段和方法也主要以宣讲、走访为主,长期单一化、简单化的推广方法显然效果不大。

2.3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问题

广大的农民群众是农技推广的受众,而农技推广工作人员则主要以农技推广工作站的普通职员为主,两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素质差异和隔阂。在实际的农技推广中,推广人员往往视推广工作为一项普通工作,甚至认为只是走走过场、宣读宣读而已,再加上他们对于农业技术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有限,服务意识不到位,就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效率。此外,近年来,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缺乏对于推广人员知识的更新和培训,新进的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员又比较少,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不高。

3 解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基层推广艺术。为了更好的推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转化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为此,基层政府都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应确保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专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优┮导际跬乒慊础设施建设,建立起统一的农技推广场所,可定期开放供农民相互讨论新农技,及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推广技术,切实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还可在丰厚资金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存储、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3.2 融合多种推广方法,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面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掌握一定的推广技巧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灵活推广。多数农民的科学知识并不丰富,如果采用枯燥的说教式的推广方式进行农技推广的话,难以激发起农民对科技的兴趣,更谈不上具体应用了。因此,可以采用现场发放小礼品、有奖回答问题等方式,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技学习与使用中去。

二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由专业的农技研究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与基层农民代表组成一个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可以组织构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培育更多的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延伸和壮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3 组织推广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推广成效。为此,要对在职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推广技术方面的培训,使得农技推广人员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方便给广大的农民群众讲解具体的农业技术知识,再加上通过一定的推广方式的训练和培训,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更能使农民接受、理解和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此外,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7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1.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概况

    沂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现有5个,包括:农业局、蔬菜局、农机局、畜牧局、科技局。其中农业局有下设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经营性收入。全县乡镇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1个,另有一个办事处处于建设中。这些服务机构的职能依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例如,中庄镇是沂源县的苹果生产基地,该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主要围绕果树的培育、管理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诸多问题展开。

    2.农业推广人员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系统人员总数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35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沂源县农业推广体系共有209人,其中县级有139人,乡镇级别有70人。

    3.推广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沂源县11个乡镇抽样调查,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9月,沂源县开始着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自此在示范县项目的带动下,开展“阳光工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广大农民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培训。此外,推广工作中还开始利用大众传媒,例如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报纸等方式,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4.运行机制

    在业务上,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市级对口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农业局为中心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技中心负责。乡镇级的农业推广工作归口县级相关部门管理,并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承担者各村农技推广工作。在财政上,除具体的项目经费外,推广工作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财政承担。

    二、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县域行政性推广组织上下脱节,运行不顺畅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只对乡镇农技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乡镇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任免权都归乡镇政府负责,所以,这种“财政切块、业务指导”的人事制度,使得农技推广组织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

    沂源县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二是农技推广组织内部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严重;三是非科技人员“占编顶岗”问题严重。

    3.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推广方式方法上,农技推广仅靠“一张嘴,两条腿”活动在田间地头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电视、科普书籍等已经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新推广方法的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并且对这些新的推广方法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其实用价值。

    4.推广经费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实际调查,沂源县的推广经费,除种子站、农技站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外,其他皆为全额财政拨款。县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原本有限,再经过层层分配,最后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金额就很少了。推广经费的不足,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而减慢进程或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推广人员投身推广事业的积极性。

    5.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活动空间不大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在工作中还倾向于“个搞个的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例如,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该局的工作内容的制定多取决于上级部门指示和局内领导的意见,很少征求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乡镇农技推广站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够充分。

    三、完善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1.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力度解决县级农技部门的问题。针对农技部门运行机制上的“财政切块、业务指导”所带来的弊端,建议在县一级成立专管农技推广的组织机构,把农机局、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等部门组合起来,专门负责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重复、服务单一等问题。

    (2)强化乡镇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目前,乡镇农技站面临职能弱化,实际工作人员减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的局面。建议县级政府加强对乡镇机构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乡镇机构职能,严格制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并对在编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从而为农技推广体系打好基础。

    (3)搞好各行政村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建议为各村配备专业农机推广员,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结合沂源县开展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项目,抓住机会,促使村技术员与“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先锋队。

    2.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水平

    (1)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沂源县普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进行彻底清查,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因事设人”。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针对现存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无分配差额或分配差额较少等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对农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除基本工资外的福利分配,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向农技人员传授先进知识经验,并对人员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促进农技人员知识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现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将以“说教”为主的“技术传输”观念转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推广”。推广的过程不再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而已经成为一个“先学”与“后学”,在“后学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优势,被抓住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大力开展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借助大众传媒等现代手段,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广大农民。

    4.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支持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沂源县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必须依法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县政府的推广经费财政支出比重,并指定监督部门对这部分财政拨款进行动态监督,以保障推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入,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建立和完善推广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分资金的用途,以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要发挥县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大农户完成产、供、销的对接,龙头企业负责为广大农户提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培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农户”的产业化服务组织。

第8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颐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9篇:农技推广方法范文

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加强舆论宣传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任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工作推广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一、加强农民带头人培养

许多农村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上不了项目或上了项目形不成规模,其原因是缺乏农民带头人,缺乏示范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培养农民带头人,发展专业技术协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模式、应景式、走过场式的培训方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农民带头人的培训上,将技能培训转移到素质培养上。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的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政府部门要帮助建章立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加工、开发新产品等环节;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二、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

农技人员作为农技推广的实施者,面对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农业综合服务站组建后,工作内容从原来单一品种的技术推广增加到多品种的技术推广,为此,农技人员服务技能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专业上,需要向全面复合型发展,否则就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得不到农民满意。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就要严格把好农技人员准入关,建立农技人员准入制度,引入农技人员竞聘机制,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吸收先进的适用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在农技推广服务中游刃有余。

做好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最直接办法还是采用示范的方式。只有让农民看到,才会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典型,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抓好典型,扩大推广。集中技术力量,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深入田边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正确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同时,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利用现代通讯设施(如手机短信等方式),输送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完善农技信息网,以满足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优化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关键所在。同时,农技推广部门也要更新推广模式,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发挥推广工作的优势,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技人员”的多元化农技推V服务方式,铲平了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坎”,激活了科技能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借助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进行技术推广

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借助他们的影响和力量,能有效地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伐。首先,依靠这些企业经理场长、职工和技术人员以及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素质高和对新技术、信息有迫切需求,通过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与农业技术人员的结合,实现土地与技术的联姻,可以有效地避开针对千家万户的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其次,由于农业生产企业和生产大户土地面积较大,管理水平较高,自身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在当地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一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一旦推广成功,示范和辐射作用可想而知了,特别是一些以公司加农户模式经营的农业企业,还可以直接影响千家万户农民。再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同农业生产企业和生产大户建立合作和服务关系,可以利用他们的土地、资金和人员,有效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同时为农业发展作好技术储备。

对于一些优新品种、新产品推广与应用,病虫草害防治等群众长期接触、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和措施,特别是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剧烈变化和农民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常见或突发性技术难题。这些技术和难题是直接与农生产实践活动及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在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农业生产前线技术(或一线技术)。解决好这些技术和难题,对推进农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现实效果,大大提高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群众的影响力。

产前物化技术指新型农药、农膜、种子、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产前农用物资,这些东西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抓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技术,研究其使用方法和作用机理,并加大其推广力度,形成突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紧紧抓住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推广潜力大农业项目,特别是国家、省、市重点农业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配套资金支持,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狠抓重点农业项目的实施,依托项目资金、技术优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高标准的试验示范基地、锻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培训人员,服务群众,扩大影响,强化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民群众中的技术威望和良好服务形象。同时以此为契机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实力和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和推广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1,07:145.

[2]王化热.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7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