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灌溉技术主要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灌溉技术主要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灌溉技术主要特点

第1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水资源的调配、灌溉用水的输送、浇灌和作物吸收是农田灌溉的基本过程。然而在水资源的输送和灌溉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如土壤蒸发、输送渠道出现渗漏等,使农作物实际获得的水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进而使农作物减产,效益降低。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水的蒸发和泄漏。在灌溉的过程中,使单位面积的灌溉用水量降低,提高灌溉质量,减少深层渗漏以及地表径流。做到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田的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从管理的角度入手,采取合理的灌溉方法,提高用水效益以及农作物产量。

1.1减少输水过程水量流失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灌溉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挖土成渠是农业灌溉中所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这种方法较为传统,在输送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蒸发和渗漏的问题,从而导致灌溉用水的浪费和流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输水环节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1.1渠道防渗。为减少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防渗材料,干砌块石和浆砌块石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所采用的主要防渗材料。对于渠道较小的混凝土护面,为提高输水流量,可以采用U型混凝土渠道,从而达到减小过水断面的效果。

1.1.2管道输水。导致水资源损耗的因素很多,渠床杂草和水面蒸发就是输水过程中造成水资源损耗的主要原因,而利用管道输水则可以使蒸发的损失降低。采用喷灌、滴灌进行灌溉时,需使用高压的输水管。

1.2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的应用

1.2.1喷灌技术的应用。喷灌技术具有保证灌溉面均匀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管道来输送水资源,在压力的作用下,输送水资源到需要灌溉的农田,接下来使用喷头将水均匀地喷射到农作物上,喷到农作物上的水量较为均匀,因此能够实现节水的目的。

1.2.2微灌技术的应用。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由灌水器、水资源、灌区首部和输配水管网组成,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等方式。微灌技术主要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灌溉,具有灌水流量小的显著特点,灌水的周期相对较短,一次灌溉的时间长,其优点就是能够准确控制水量,可以直接输送水分和养分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中,节水效果非常好。

1.2.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以电力和农用机械作为灌溉的动力是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提高移动灌溉的适应性,并且能够结合配套的灌溉设备使用。简单的说,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地融合了机械化技术和节水技术的优点,所需的配套设施较为简单,流动性和适应性强,采用组装的方式装配机器,能够很方便地对急需作物和地区进行灌溉。该技术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所需的资金和劳动力较少,同时还能确保灌溉的有效性。

1.2.4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应用。自然降水是灌溉用水的有益补充,雨水集蓄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通过采用工程措施收集自然降水,并利用管道来输送雨水到田地。该项技术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利于农民种植模式的改变。在干旱和季节性缺水的区域尤为适用,既补充了人畜饮水,又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

1.3节水灌溉的系统制度

1.3.1不充分灌溉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单位水量的收益,可以采取不充分灌溉的方式。与之相对比,充分灌溉的方式,其单位水量的收益难以保证,虽然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单位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却不高。

1.3.2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应用。长期以来,水稻的种植一般采用漫灌和串灌的灌溉方法,使水稻的灌溉保持在较深的水层,造成水肥的严重流失。目前研究的水稻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具有很好的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就是利用薄水插秧,返青时是浅水灌溉,在分蘖前期保持田间湿润,分蘖后期要进行晒田,水稻拔节抽穗时薄水灌溉,乳熟时要田间湿润,水稻黄熟期湿润落干。

1.4田间灌溉节水处理各种灌溉技术都有其优缺点,而选择灌溉技术的根本原则就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吸收的需要,使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而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就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中耕保墒防止水分蒸发是通过切断水分蒸发的毛细管道来实现的,需要在灌溉后将土壤的表层耙松。麦秆覆盖方法减少水分的蒸发是通过覆盖表面来实现的,需要在土壤的表层覆盖上切碎的麦秆。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节水灌溉技术的选用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根本原则,应根据罐区的具体情况,如农作物类型、农田的水土条件等,科学选择相应的灌溉技术,防止因灌溉技术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甚至造成环境的破坏。如果资金较为充足,条件较好,可以选择需要较高投资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对于一些投资较小的灌溉技术,如膜垄沟灌技术等,也应该加大应用和推广的力度。根据农作物的类型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大田粮食作物,其产出效益较低,因此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应以地面灌溉为主要方式。

2.2依据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的调整确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用和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就是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压缩耕地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以及扩大耗水较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耗水高农作物的种植而积,以此来选择和确定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单位用水量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产出。

第2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一、灌水方法

灌水方法即田间配水方法,就是如何将已送到田头的灌溉水均匀地分布到作物根系活动层中去。按灌溉水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根系活动层,灌水方法可分为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1.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称为重力灌水法。地面灌溉时古老的传统的灌水方法,一般说来它是作为比较是否节水的基点。但是地面灌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所以最近也有许多比传统地面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方法。

2.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像天然降雨一样灌溉。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光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

3.微灌利用微灌设备组成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主要特点是灌溉时只浸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保持干燥,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简称微灌,其中包括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和膜上灌等。主要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约能量,灌水流量小,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力强,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增加耐盐能力;便于主动控制,明显节约劳力。比较适合于灌溉宽行作物、果树、葡萄、瓜果等。

4.地下灌溉是用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灌溉。在要灌溉时把地下水位抬高到水可以进入根系活动层的高度,地面仍保持干燥,所以非常省水,不灌溉时把地下水位降下去。这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在根系活动层有不透水层时才行,不适于普遍推广。

二、输水方法

渠道渗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一般占渠首饮水量的30%~70%。有的灌区高达60%~7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少了耕地面积,浪费水资源,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7%~13%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三、灌溉制度

1.充分灌溉制度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作物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这种灌溉制度则称为充分灌溉,即称为充分灌溉。所谓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长期以来,人们就是按照充分灌溉制度来规划、设计灌溉工程,显然不节约水量。

2.非充分灌溉制度所谓非充分灌溉制度就是可供水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目前非充分灌溉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应用也不广泛,主要是由于非充分灌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条件性,需要在水源、雨情和墒情的监测、传染和信息处理方面具备一定条件及相应管理权限,把这些技术配套成模式化技术还需要时间。

四、田间辅助措施

1.秸秆覆盖蓄水保墒

所谓秸秆覆盖系指利用农业副产品如茎秆、落叶、糠皮或以绿肥为材料进行的地面覆盖。农田覆盖一层秸秆后,一方面可以使农田土壤表面免受风吹日晒和雨滴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提高降水入渗率;另一方面可隔断蒸发表面与下层毛细管的联系,减弱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乱流交换强度,可以起到抑制土壤蒸发的目的。

第3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摘要:苏椒16号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设施辣椒新品种,2011年在赣榆县进行多点示范种植,表现出大果、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果实长度平均(13.96±0.72)cm;果肩直径平均(5.4±0.38)cm;单果质量平均(81.6±11.55)g。后期上部结果仍较大,辣椒单果质量在50 g以上。配合设施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产量可观。

 

关键词:设施;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苏椒16号是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设施辣椒新品种,2011年引进并在赣榆县四季田园现代农业园区沙河蔬菜产业园大棚、温室进行多点示范种植,表现出大果、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深受菜农和消费者欢迎,现将该品种主要特点及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果大质优

苏椒16号果实为长灯笼形,结果盛期(2012 年6月7日)调查, 果实长度12.5~15.1 cm,平均(13.96±0.72)cm;果肩直径4.8~6.0 cm,平均(5.4±0.38)cm;单果质量65.0~95.0 g,平均(81.6±11.55)g。后期(6月26日)上部结果仍较大,辣椒单果质量在50 g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大果特性。苏椒16号果皮厚2~3 mm,辣味适中,品质优,商品性好。

 

1.2 高产高效

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苏椒16号,从2012年5月19日至7月12日,7次采收,667 m2产量为3 866.9 kg,产值为13 298.55元,表现高产高效。见表1。

 

1.3 抗病、不早衰

苏椒16号在整个生长期植株生长健壮,病害发生较轻。其结果盛期植株高度135~180 cm,平均158.2 cm;茎粗1.2~1.5 cm,平均1.38 cm;开展度60~130 cm,平均105.0 cm。后期长势仍较好,不早衰,有利于辣椒持续结果、结大果。

 

2 栽培要点

2.1 培育壮苗

11月底至1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可采取工厂化穴盘育苗或日光温室地热线育苗。日光温室育苗采用“三膜一苫”(温室棚膜+小拱棚膜+地膜,小拱棚外加草苫或保温被)的保温育苗方式,全面推广应用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育苗盘采用规格50孔/盘培育适龄壮苗。苗期注意防治猝倒病、立枯病。

 

2.2 高畦定植

每110~120 cm宽做一畦,畦面宽70~80 cm、畦沟宽30 cm、畦沟深20 cm。定植前人工覆盖黑色地膜,然后用打孔器进行畦面打孔定植,每畦定植2行辣椒,大行距70~80 cm,小行距40 cm,平均行距55~60 cm,株距40~45 cm,667 m2定植密度2 700~2 800株。一般在3月初定植。

 

2.3 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

首先要施足基肥(底肥),2月上中旬667 m2铺施猪粪8 m3,做到全层施肥,基肥足施。辣椒生长期间追肥、浇水,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采取膜下滴灌,随水施肥,水肥一体化管理,有节肥、节水、降低温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等优势,具有显著的节本增产作用。

 

生产上大多利用文丘里施肥器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文丘里施肥器上端与供水管控制阀门相连,下端与微灌系统相连,采取并联安装。灌水时,将供水控制阀门、文丘里施肥器控制阀门和滴灌支管控制阀门打开即可,灌水结束关闭供水管控制阀门,如滴灌管水压力不足,滴灌支管控制阀门可分段打开,以提高灌溉效果;施肥时,关闭文丘里施肥器控制阀门,使水流经过文丘里施肥器的支管(细管),造成控制阀门前后有一定的压差,利用水流通过文丘里管(细管)产生的负压,使肥料溶液从敞口的肥料桶中均匀吸入管道系统进行施肥。施肥前需将水溶有机肥、冲施肥或多元复合肥配成水溶液,如使用八福仙水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50%,npk含量12%),每次每667 m2冲施肥量10 kg,需对水50 kg,配成浓度不超过20%的肥液,有利于管道输送和均匀施肥。

 

2.4 植株调整

门椒或对椒坐住前,植株以营养生长为主,通过适当蹲苗、清除侧枝、及时采收门椒或对椒等措施促进植株发棵。植株生长中后期,植株枝叶较多,及时剪除植株下部老叶、空枝、弱枝,以利通风透光。还要及时吊蔓等,有利于受光均匀。

 

2.5 病虫防治

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蚜虫、粉虱、螨虫等。在生产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农业防治主要依据辣椒生长发育特性进行科学管理。物理防治主要利用害虫趋光、避光习性,距植株30 cm高处悬挂黄虫板诱杀蚜虫,或铺设银灰色膜驱避蚜虫。病毒病的防治在做好种子处理,及时防治蚜虫、粉虱等传毒媒介的同时,生长期间应预防高温干旱,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喷雾。疫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50%福帅得悬浮剂2 000~2 500倍喷雾。灰霉病可用速克灵、菌核净防治。粉虱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螨虫可用阿维菌素类药剂防治。注意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掌握好药剂使用量,一般每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第4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 超级稻;德香4103;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30-01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德香074A、恢复系泸恢H103为亲本选育的三系杂交迟熟中籼稻。该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审定,2010—2011年连续2年被遴选为四川省主导品种;2010年通过重庆、云南、广西等省市区的审(认)定,并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推荐2012年全国审定。2009年德香4103在合江县、隆昌县实产验收单产达到11 749.5、11 790.0 kg/hm2,创造了川南稻区当年的水稻高产纪录。2009—2012年连续4年作为国家暨四川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郫县核心区的主要品种之一用于高产示范,并取得较高的单产。为此,结合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结果,以及基层农技推广实践,总结提出了超级稻新品种德香4103在成都平原典型的蔬菜—水稻轮作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有利于扩大该品种的示范面积,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水稻增产。

1 品种主要特点

从优质高产栽培角度看,德香4103主要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生育期适中。作一季中稻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50.2 d,比对照冈优725长0.5 d。二是株型适中,分蘖力中上,后期转色好,落粒性适中。三是米质较优。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7.8%,粒长6.6 mm,长宽比2.6,垩白米率32%,垩白度4.7%,胶稠度72 mm,直链淀粉含量14.6%,蛋白质含量11.0%。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早播,旱育壮秧

在成都平原的蔬菜茬稻田,蔬菜收获时期较小麦和油菜等作物提前近1 个月,非常有利于水稻嫩秧早栽,足穗高产。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德香4103可在3月20—25日播种,采用旱育保姆包衣后的旱育秧方式,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一是稀播种子,增加秧苗生长的空间,提高秧苗素质。本田备足谷种18.75 kg/hm2(秧本比为1∶8~10)。二是播种前一天用三环唑药液浸泡种子[1],并在播种前2 h用清水滤去药液,晾干后按质量比1∶3拌入旱育保姆药剂,分量匀播。三是追肥与控水相结合,培育壮秧。二叶一心期可适当喷施尿素作追肥,平时只要不卷叶、土面不发白可不浇水。

2.2 定量栽插,平衡施肥

蔬菜茬水稻是中小苗移栽,此时秧苗的叶龄一般在4叶左右,平均每株种子苗带1个大分蘖[2]。根据近年来德香4103在郫县的高产示范实践,手插秧和抛秧种植方式下,建议其栽插密度为12万~15万穴/hm2,每穴2株种子苗。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由于秧苗素质偏弱,移栽植伤重,建议栽插密度为18.0万~19.5万穴/hm2,基本苗达到45万~60万株/hm2,同时尽量提高栽插的均匀度。

肥料空白试验和“3414”试验结果表明,蔬菜茬水稻的基础肥力可达到7 500 kg/hm2的稻谷产量,即稻田土壤当季供氮量为120 kg/hm2。因此,要获得10.5 t/hm2的单产水平,总需纯N为162 kg/hm2,氮、磷、钾配比为2∶1∶1.8。其中,氮肥的底肥、分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3∶2;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钾肥作底肥和穗肥各施用50%。在水分管理方面,建议分蘖前期湿润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当全田总苗数达到240万株/hm2时排水晒田;在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建议浅水灌溉促大穗;在灌浆结实期,应干湿交替灌溉,养根保叶促灌浆,不宜断水。

2.3 绿色植保,综合防治病虫害

大面积示范研究表明,德香4103高产栽培需注意严防稻瘟病和螟虫危害,在郫县地区,受8—9月阴雨天气的影响,还需注意预防稻曲病。建议针对水稻“两病一虫”采用以下3项绿色植保关键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一是利用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重点推广产品——神绿植保牌性信息素预测预报和防控水稻螟虫。通过在田间安装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中,并用物理方法捕杀雄蛾,从而降低雌雄,大大减低后代螟虫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3-4]。二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采用水稻杂糯间栽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条件,大大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具体做法:杂交稻返青后按行株距210 cm×35 cm(每厢栽1行,每穴2株种子苗)栽插糯稻。三是采用先正达公司的爱苗、福戈和阿米妙收等高效、低毒农药,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化学防治水稻“两病一虫”。

3 参考文献

[1] 祁德秀,赵献成,杨真明,等.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配套高效施肥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09(3):124-125.

[2] 李敬.川西平原水稻生产肥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3,96.

第5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首,水利灌溉有利于农业生产,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在全球都面临水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就必须研制新的农业灌溉技术,从单位面积上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为了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提高和利用效率,使农作物达到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这里既表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况,同时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所以,有效节约用水,推行灌溉节水措施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了解在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的意义,对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的意义

农村水利灌溉和农业现代化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方面也有利于农业建设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有的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等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水利灌溉。因此,做好农村水利灌溉,推行节约用水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表现在,(1)对农业发展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可以结合有关的收费制度来充分管理水资源的利用。其次,使得农民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充分建立起深刻的节水意识,有利于建立使农业生产有序进行。(2)在农村水利灌溉中推行节约用水可以实现有序用水,确保农民能够可持续用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3)农村水利灌溉中实行正常的用水秩序后,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2、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2.1、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渗一直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按防渗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有衬砌,混凝土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渠道防渗技术的节水特点是:减少渠系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提高渠道抗冲能力,增加输水能力。

2.2、 喷灌技术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水泵、各种管道、喷头及控制设备等,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洒器、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进行灌溉。

2.3、滴灌技术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滴灌系统主要由首部枢纽、管道和滴头三部分组成。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灌水的周期短;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还能自动化理。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滴灌系统可分为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类。固定式滴

灌系统是指全部管网安装好后不再移动,适用于果树、葡萄、瓜果、蔬菜等作物。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干、支管道为固定的,只有田间的毛管是移动的,一条毛管可控制数行作物,灌水时,灌完一行后再移至另一行进行灌溉,依次移动可灌数行;这样可提高毛管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投资,这种类型滴灌系统适用于宽行蔬菜与瓜果等作物。

3、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3.1、基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节水

节水灌溉工程应该是一项农业发展宏观规划的工程,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真正的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还属于技术性节水,并不是资源型节水,因为通过节水技术的实施,在单位面积上节约了水资源的利用,但是这些被节约下来的水却又被用到更大面积的灌溉中去,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水资源的节约。要实现农田的节水灌溉,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经营方式有所改善,统筹各方面因素综合制定出节水措施。

3.2、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发展井灌,以井补渠;

3.3、开展合理储水和蓄水工作

在农村水利灌溉中,根据合理的方法进行储水和蓄水工作,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灌溉。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非常广阔,很多分布区域大多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我国的降水大多发生在每年的夏秋两季,这两个时间段为农业生产者合理地蓄水和储水准备了条件,这样能够充分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要在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农业的水利设施,如有小型的水库、水坝等,利用这些有针对性的蓄水。我国的南方地区,能够采用梅雨季节的降水来进行蓄水工作,等到梅雨季节过后,就能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这时从水库进行有序的水资源分配,实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这样就不会使用其他方式来进行取水了。例如,采用汛期蓄水进行灌溉,还能够按照所需要的水资源来增加灌溉的次数,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3.4、中低产田的节水灌溉措施

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实现中低产田的生产效益,就应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当地样板工程的栽植灌溉模式。对于盐碱贫瘠土地,应该采用以水冲盐,以水冲碱和土壤改良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冲洗定额以及节水措施。

3.5、优化农作物的结构,推广节水种植技术

在农村水利灌溉中,一方面,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农作物的结构,让节水种植技术进一步推广。不同的农作物,所需的水量也不同,在实际种植作业中,能够采用不同的作物种植模式,尽可能地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调整农作物的

种植比例,按照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情况下,推广抗旱品种,这样能够保证灌溉区的用水量非常低,更好地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有些地区推广节水种植技术,尤其是用水量比较少的地区,应积极推

广坐水点种技术,这样可以提高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4、结束语

农村节水技术的施行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其要求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与农业息息相关,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一、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1、 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问题据调查,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日渐增多,全国已有一半以上面积发生水危机,农业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用水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解决温饱的需求又使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从水源输送入手,可以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利用管道输水,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从技术入手,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约田间灌溉用水,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既扩大了灌溉面积,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2、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渠道和畦埂的减少,使农田趋于无埂、无渠、无沟,在提高土地耕种面积的基础上,能实现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需要大量的设备与之配套,如各种管材等,这就需要一些企业来转产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这可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水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供水总量的增加却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增加,将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在此情况下,农业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样,可以避免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能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1、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用水协会,参与灌区制度改革和管理运行,增强灌区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2、 加强管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实行水价定额制。以约束管理,节约用水。

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企业助资,个人集资等,以这多种方式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并做好节水灌溉宣传力度。

4、 采取合理的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道引水量的20%~40%,有的灌区高达50%~6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灌溉面积,浪费水资源,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

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5%~10%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5、立足田间灌水,提高用水率

(1)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 动力机、水泵、管道等) 把水加压, 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通过喷洒器( 喷头) 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 像下雨一样喷洒到作物上和田间的灌水方法。

( 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微喷灌、渗灌等。上述几种微灌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水的无效损失, 包括土壤蒸发损失, 以求用最少量的水生产出最高产量的优质农产品。

( 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减少渗漏和蒸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 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溉。由于它直接利用地下埋管和地面移动管道输水到田间, 又称/ 管灌0。管道输水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的, 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 2MPa, 水进入田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

(4)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 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沟灌、块灌、漫灌) , 灌溉效率较低, 灌水不均匀, 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和无效排水。我国推行的节水措施有: 在地势平坦的壤土地上, 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平整土地, 实行田园化建设。灌水量可控制在750m3/ hm2#次以内, 棉花、玉米、高粱等中耕作物可采用沟灌和隔沟灌。改进沟畦技术简单易于操作, 只需一定的劳动力投入, 可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

( 5)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对水稻采用间歇淹水的灌溉方式, 构成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 浅、湿、干灵活调节, 因地制宜地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一种灌溉模式。与传统的淹水灌溉栽培不同, 在水稻生育期的大部分时间田面不建立水层, 而只维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因此可以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 起到节水作用。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技术不仅能大量节水, 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技术,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配之以相应的农业、管理、政策措施,会在相互促进中达到最佳的节水效果。相信随着的人们水患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农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

参考文献:

第7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回用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features of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and several important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 brief.Keywords: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reuse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重工业也逐渐强大起来,国家日渐富强,但同时工业废水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对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水体的承载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减少和消除工业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水资源日盎紧张问题,人们在寻找新水源的同时,已把节约用水和废水重新利用视为与寻找新水源同等重要.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和供需矛盾突出的国家.废水的重复利用更为迫切;但是国内的工业废水回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1994年才达到45% ,因此节水和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我国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行业差别大,集中处理的难度很大;成分复杂,危害性很大;对水体的污染严重,一旦污染,恢复的难度很大。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所以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质量和回用废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给人类更好的生活空间,我们必须将这项研究工程进行到底。

几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对生物或生物的成分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技术。生物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细菌分成不同的菌群,再根据不同的菌群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或其他的处理技术来处理废水,最终达到净化的结果,简化了其他技术在净化时的复杂性。因此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如此,生物技术还用于污水的二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物理化学技术

物理技术是指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而是把废水中的不同物质成分以特定的方法改变其存在形式和分布领域。主要操作单元有:水量木质调节、离心分离、重力沉降、气浮、过滤、吹脱等等。化学方法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选择性的化学变化改变了污染物质的化学本性,使其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化学方法主要操作单元有:中和、化学沉淀,药荆氧化、药剂还原、电解等。在常规的废水处理中,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结合使用达到的净化效果往往更大。

物化和生化技术

对于一种完整的可靠的工艺处理过程,一般都是多个工艺扯理单元协同发挥作用,互为补充。作为一级处理单元的物化方法常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先处理;减轻后段污水处理负荷n调整好水量水质防治负荷冲击、减轻废水的毒害性,去豫杂物等等防止对后续设备的损害:或者以气浮、絮凝,过滤、氧化等等单元作为生化处理后的保安措施,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2.4 吸附离子交换技术

吸附法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吸附技术能快捷争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分离、解析、回用,作为吸附基质的主要有括性炭、多孔聚合物树脂、沸石、磁流体、粉煤灰甚至微生物。刘峰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得了粒径为10nm的Fe304磁性微粒,对废水中的Cr(VI)进行了吸附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残留的Cr(VI)浓度为0.2mg/L:。潘嘉芬等采用天然斜发沸石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斜沸石吸附效率高,且吸跗剂在吸附氨氮后通过竦盐水可以多次再生利用。胡恋等采用微生物对低浓度青铀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表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在生物吸附过程中发挥丁重要作用,静电吸附、酶促反应、无机微沉淀是生物吸附的主要机理。离子交换是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将废水中的待分离组分,根据电荷差异,依靠库仑力选择性的吸附在树脂上,然后利用台适的洗脱荆将吸附质从树脂上冼脱。

3.几种工业废水回用技术

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水资源回用工程的兴起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极大的推动了水资源回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废水的回用,水质和回用指标不尽相同。

3.1 传统的回用技术

一种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就是土地回用技术.即把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水用于土地灌溉.使土地成为一个大的生化处理池.工业废水处理水通过土地的净化.经过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再重复利用。这种土地回用技木在1938年已用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据Crawford和Fnmk报道.利用工业处理水及污泥的混音物喂养试验性动物(牛和猪).经过6个月未见疾病传播,这种喂养动物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回用技术。Hamor等描述了用生物处理盛干旱气候下回收生括污水和工业废水用于土地灌溉。Puskas和EBcn利用兼性、高效率的氧化塘生物技术回用污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代树贵、于举现等人提出了稳定塘生物技术处理石化、纺织和轻工业的废水回用于农业,在天津地区已成功推广应用。但是,这种回用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求工业废水处理水不含有毒物质,或者不舍对生物特别是人体有害的物质。

3.2 以膜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水回用技术

膜技术是采用混凝一砂滤、活性炭吸附和反渗透处理工艺来进行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处理后回用水的TDS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日渐精湛,但是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且针对性较强,还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缺乏认识的深入和对水回用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工业废水和回用技术项目研究当中,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肯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胡成南等 我国燃煤工韭锅炉脱硫除生技术瑰状与发展 中国环保产业,1997(8):15

第8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气象服务措施

闽清县位于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1300 ~1800mm,年平均气温20.2 ℃,年平均有效积温2942.2 ℃,全年日照时间1186 ~1645h。闽清县耕地类型以稻田为主,面积17484.36hm2 ,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8.34%。近年来,闽清县水田主要以中稻种植为主,面积约7330hm2 ,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8.5%和粮食种植面积的62.1%,农业气象对农业种植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闽清县农业发展概况

闽清县全境面积1466km2 ,其中耕地面积25.7 万亩,林地面积170 万亩。全县总人口30 万,其中农业人口23.36 万,占7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扩大,闽清县的农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农作物品种丰富许多,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高优果蔬、药材、食用菌类,如金银花、新型菌菇、油茶、甜橄榄、百香果等,并小有规模;畜牧业也得到较大发展,引进了肉牛、珍珠鸡等新型品种养殖,水产养殖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此外,产业组织得到较大发展。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154 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21 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33 个;2013 年154 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2.5 亿元,直接增加群众收入2.5 亿元左右。

2 闽清县气象灾害影响概况分析

2.1 台风

每年有4~5 个台风影响闽清县,影响时间的规律性不明显,最早5 月,最晚10 月底,台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月:7 月、8 月和9 月。西北向台风移动时,通常先在台湾登陆,其强度逐渐减弱。当登陆在大陆上时,通常只带来大量的降水,风势不是很大,而绕过台湾北部后,沿着台湾海峡和福建沿海向西移动,由于缺乏陆地减弱作用,台风的强度往往更大,影响和灾害更为严重。台风带来的暴雨、风暴潮和其他次生灾害。例如,地质灾害对建筑、运输、通讯、电力、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台风对农作物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抵抗力,使得大面积农作物被破坏并减产。台风造成的田间环境非常适合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长期的大量降水使上层土壤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导致农作物叶片干燥、根部腐烂和病原体迅速繁殖[1]。

2.2 干旱

干旱是造成闽清县农作物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面积高达11362.46hm2 ,占该县中低产田总面积的79.28%。耕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丘陵和丘陵的较高部分,水利设施和田间灌溉渠系统不配套,土壤质偏沙质,耕层薄,蓄水能力差,导致这些土壤严重缺水,阻碍了作物的生长。

2.3 渍涝

闽清县涝渍中,低产田面积为2949.45hm2 ,占全县中低产田总数的20.72%。这种耕地的土壤大部分分布在丘陵山谷或低洼地区的底部,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畅。土壤处于长期内涝,有毒物质长时间积累,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造成大量的减产。

2.4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是一种中、小规模的强对流天气。其主要特点是发生范围小、危害大,是闽清县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如果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发生冰雹灾害,很容易破坏农作物植株,造成茎叶冻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5 低温灾害

气象中的冷冻灾害主要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指的是农作物生长的时候发生温度过低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的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在夏季之外的季节,都会出现冻害,包括霜冻和寒潮。这种灾害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寒潮是指在深秋和早春发生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引起大范围的强烈降温和大风天气,通常伴有雨雪。定义标准是:48h内平均降温≥7 ℃或过程降温≥8 ℃;最低每日平均温度比正常同期低5 ℃以上;每日极端最低温度≤6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寒潮次数有减少的趋势。倒春寒是指早春(通常为三月)温度升高比较快,而春末(通常为四月或五月)温度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严格来说,倒春寒也是低温多雨的天气。1970 年发生了罕见的早春低温和倒春寒灾害。3 月平均温度比正常年份时低4 ℃,3 月中旬甚至差5 ℃~6 ℃,导致早稻烂种烂秧严重。五月寒是指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回升,经常伴随着连续的降水,使得平均温度连续3 天低于20 ℃。在此期间,闽清县的早稻进入了孕穗、抽穗开花阶段。“五月寒”将影响稻穗的正常发育和扬花授粉,导致水稻花期发育不良,繁殖力下降,空壳率的增加,进而导致产量降低[2]。

3 不同类型农业灾害改善措施

3.1 干旱

干旱是闽清县中低产耕地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这类耕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水或水利设施差,田间没有灌溉渠的支持。改善这类耕地土壤的关键是建设水利设施:(1 )根据当地情况建造水库、水坝、池塘和储水罐,在雨季储存水,在旱季灌溉;(2 )修建防渗引水渠,用砂石水泥浇灌、铺设田间灌溉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秋季深翻,增加耕层蓄水量,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4 )注意农田附近防护林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少蒸发,减少干旱危害;(5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增加有效灌溉保障率。

3.2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整合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建立水利建设投资长效机制,对原老化工程和新建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和整改,引导鼓励农民重视、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以便浇灌干旱和排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为影响的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从单纯的防灾减灾向多功能行动转变。合理开发利用云层中的水资源,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例如,干旱时期可通过人工降雨,缓解农作物的干旱压力,减少农民群众的损失等。

4 小结

闽清县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实时关注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恶劣天气预警信息,以便人民群众做出相应的对策。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气象服务借助现代多媒体通讯平台,积极开展农业气象专项服务,增强气象灾害预防能力,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灌溉技术主要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雨水水质处理

1.城市雨水处理技术

1.1城市雨水用途与对水质的要求

城市雨水用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活杂用(如冲洗厕所、洗衣洗车、消防用水等),市政杂用(如绿地灌溉、构造水景观等),地下水回灌等。不同的回用用途应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针对雨水的特点,也有其特殊的使用要求。

冲洗厕所对雨水水质要求:从使用价值观点看,冲洗厕所的雨水只要看上去干净,无不良气味即能满足使用要求。雨水中的重金属和盐类冲厕使用影响关系不大。

灌溉用雨水水质要求:目前对观赏植物浇灌用水无特殊水质要求,对于农作物浇灌用水水质应防止芳香烃类物质及重金属物质在植物中聚积,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而城市绿化使用雨水应是较佳选择。总体来说,冲厕、洗衣、洗车、灌溉等市政与生活杂用应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回用于景观用水水质应符合《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食用作物、蔬菜浇灌用水还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要求。雨水用于空调系统冷却水、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空调用水及冷却水水质标准》(DB131/T143-94)。1.2初期雨水控制与弃流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即在多数情况下,污染物是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因此,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程度高,处理难度大,因此对初期雨水的控制主要采用弃流处理。初期雨水弃流可去除径流中大部分污染物,包括细小的或溶解性污染物,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技术。初雨弃流装置有多种设计型式,可以根据流量或初期雨水排除水量来设计控制装置。

(1)优先流法弃流池。初期雨水弃除最常用的方法是优先流法,即将设计的集雨面的初期径流量优先排入相应容积的需水空间内,然后再流入收集系统的下游。弃流池一般用砖砌、混凝土现浇或预制,可设计为在线或旁通方式,所截留的初期雨水在降雨结束后或者由水泵排入污水管道,或者逐渐渗入周围的土壤。相应的雨水弃除设施如图1所示。该方法设计根据雨水径流的冲刷规律合理确定弃流水量。优点是简单有效,可以准确地按设计要求控制初期雨水量,效果好。主要缺点是当汇水面较大收集效率不高,需要较大的池容。

(2)切换式或小管弃流井。在雨水检查井中同时埋设连接下游雨水井和下游污水井的2根连通管,在2个连通管入口处设置简易手动闸阀或自动闸阀进行切换。可以根据流量或水质来设计切换方式,人工或自动调节弃流量。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对随机降雨操作控制比较困难。当弃流管与污水管直接连接时,应有措施防止污水管中污水倒流入雨水管线,可采用加大2根连通管的高差等方式。由于降雨过程和径流过程均表现出初期水质差而流量小的特点,可以考虑将初期雨水弃流管设计为分支小管,初期水质差的小流量首先通过小管排走,超过小管排水能力的后期径流再进入雨水收集系统。该法的特点是自动弃流,可以减少切换带来的运行和操作的不便,但弃流量难以合理控制,尤其是在降雨强度较小而降雨量很大时可能会使弃流量加大,减少收集水量甚至收集不到雨水。该法一般适用于汇水面较大,有足够的收集水量时。

(3)旋流分离式初雨弃流设备。由雨水管道收集的雨水沿切线方向流入旋流筛网,筛网由一定数目的合金材料制成。降雨初期当筛网表面干燥时,在水的表面张力和筛网坡度作用下,雨水在筛网表面以旋转的状态流向中心的排水管,初期雨水即被排入雨水或污水管道。随着降雨延续,筛网表面不断被浸润,水在湿润的筛网表面上的张力作用将大大减少,中后期雨水就会穿过筛网汇集到集水管道,最终接入蓄水池。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式。

(4)由于降雨径流的可生化性较差,因此建议采用物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宜采用筛网格栅、混凝沉淀及过滤等工艺。改变筛网的面积和目数可以按时间控制初期雨水弃流量;初期雨水来临时,可以将上次残留在筛网上的树叶等滤出物冲入雨水或污水管道中,自行清洁。

(5)自动翻板式初雨分离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动翻转的翻板进行弃流。没有雨水时,翻板处于弃流管位置,降雨开始后,初雨沿翻板经过弃流管排走。随着降雨的增多,一般降雨到2~3mm时,翻板依靠重力会自动反转,雨水沿翻板经过雨水收集管进入蓄水池。当停止降雨一定时间后翻板依靠重力作用自动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降雨。翻板的翻转时间和停雨后自动复位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安装时调节。

该装置主要安装在雨落管上,无需建设土建弃流池,可以灵活地将初雨分离出去,整个过程自动完成。通过使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每场降雨径流中的大部分污染物,能显著地改善蓄水池中的雨水水质,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而高效地运行。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