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农技推广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技推广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技推广方式

第1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新颖模式之中,农技成果吸引着更广的农户、区域农业公司、区域科研主体。三方协力建构了互动必备的这类平台,依托中介来增添利润。平台有着彼此衔接的推广价值,支撑了推广农技。依托交易平台,农技成果被变换为市场框架中的可接纳方式,直接面对农户。转化步骤中,企业协调了多样的流程,它熟化了初始的技术,整合多方力量。熟化农技成果,以备后续的长久转让。公司及区段内的科研院所彼此协力,规避了转化进展之中的弊病及漏洞。测试得到的多样成果应能顺畅通过这一步骤,把积淀下来的最佳成果变更为体系化这样的真实生产能力,显示成果价值。院所测试了某一成果以后,公司把转化得来的新农技运用于平日农业,然后予以转让。这就拓展了生产线,有利于发觉新颖的作物及动物类别、建构更广基地,收获综合成效。这类模式虽潜藏着更高危险,初始投入金额也偏多,但它带有高层级的借鉴价值,拓展市场空间,培育着强烈需求。

2园区供应支撑

示范推广之中的园区推广常常依托市场的向导,支撑自主创新。它依托了基本政策这样的支持,建构科技园区并把它们设定成载体。推广新颖农技,向农户宣传这一农技独有的特性及优势。这类推广着力于建构长效情形下的土地流转,让园区变得更为规模化,显示出独有的特性,增添亮点品牌。园区培训农户,拓展了农技覆盖到的总体范畴,传递了必备的农技信息、相关市场信息。

园区推广示范这样的途径整合了农技公司、区域科研高校、专门推广部门。在政府指引下,公司参与平日内的常规经营,融汇了科研动力。园区整合了城区及乡村的珍贵资源,有序拓展售卖市场,维持了周转之中的资金安全。在示范园区之中,农户可观察到将被推广的新颖农技,增添推广信心。经营路径密切衔接着科技特性的农技中心,真正贴近客户,供应了市场架构内的最佳服务。大规模推广时,品牌原有的知名度被快速提升,普及推广成果。最近几年,财政扶持之下建构起来的农技园区超出了300个,获取优良实效。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略这一模式潜藏的弊病。例如:某些园区没能适当去规划,布局不够适宜;严重重复建设,盲目助推精尖农技的推广,忽略了真实情形下的农户要求。还有些园区没能配有先进的平日管理机制,注重显示业绩,忽略总体成效。今后建设中,应紧密结合着区域特有的现存实际,发挥园区多层级的示范及指引价值,采用新颖成果。

3结语

第2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以来处于较低的状态,进行粗放式的农业经营,农业投入和消耗较大,但产出率十分低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做出了调整,投入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投入,我国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必须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所推广的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在进行技术推广之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五、总结

第3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问题;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0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必须要大力普及和应用新型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农业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加快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意识淡薄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农业技术推广意识淡薄,在农业生产中资源和资金投入不足,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催种催收上,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有一些地区虽然将农业技术推广提上了工作日程,但往往是放在次要位置,仅仅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健全,县级推广还有一定的成效,到乡级、村级就比较薄弱,呈现出断层现象。并且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缺乏,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农业技术推广渠道不顺畅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展开需要有一定的渠道,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却不太顺畅,主要表现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之间缺乏协调,导致管理和运行工作不便,大部分由乡镇政府进行管理,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充分符合实际需要,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1.4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因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推广工作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学历,理论知识储备量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很多人员实践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对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不利影响。

1.5 技术信息的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技术,使得农业技术的市场咨询和信息服务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实现农业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

2 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创新策略

2.1 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

农业技术推广要靠国家和政府来领导,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市场运行机制,不断促进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之间的有效组合,来提高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的有序展开。为此,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国家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由政府出面协调进行统筹管理,营造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制化环境。

2.2 增加农业新技术的供给

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的任务是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农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有效增加农业技术供给。例如大力培育推广良种技术、研制复合肥生产和使用技术、选择优良的畜牧水产养殖品种、使用新型农业机械、以及研发农业工程技术等。

2.3 促进农业技术的商品化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技术也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实现农业技术的商品化,来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和教育工作;其次要培养专门的经济技术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此外还要健全农业技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如价格机制、信息机制等。

2.4 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简单来讲就是把农业技术传授给农业生产者,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通过设立专门的农业化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其次,要建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对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动态监控;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员支持。

3 总结

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但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使得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在农业用地十分有限的今天,必须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中去,这就需要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加强认识,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玉权.关于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24).

[2] 孙菊芳,胡彩霞.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

[3] 杨忠娜,陈曦,张淑云,陶佩君.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对策及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09,(10).

第4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关键词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现状;意义;原则;推广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8.2;S1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58-02

肥料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是,近年来,施肥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逐渐加重,不仅造成了肥料资源的巨大浪费,且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土壤肥力极不平衡甚至衰退,环境遭受污染[1-3]。经过实践证明,农作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养分结构,从而达到培肥地力、改善环境的目的。也是今后巩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的必由之路[4-7]。

1 施肥不当带来的不利影响

1.1 肥料利用率低

肥料养分不利于农作物吸收,造成肥料养分利用率低。在施肥种类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化肥使用偏重于氮肥、磷肥,有机肥施用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造成了土壤板结程度严重。在施肥方式上,普遍存在施肥浅或表层施肥现象,造成肥料养分挥发、流失,难以达到作物根部,不利于农作物吸收,从而造成肥料养分利用率低下。

1.2 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

由于尿素等肥料的施用,极易导致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升高,农产品硝酸盐含量增加。特别是在蔬菜类作物生产过程当中,硝酸盐含量远远超过食品卫生标准。

1.3 造成农作物生长单一元素缺失,引起农作物缺素症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多的施用某一种单一元素化学肥料,造成农作物在吸收养分过程中阻碍了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从而引起缺素症,如施用氮肥过多引起的缺钙症,施用钾肥过多引起的钙、镁、硼缺失症等。

2 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对土壤养分进行测定,针对不同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科学制定施肥的种类和用量,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稳产、增产,并且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农作物配方施肥应用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资源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测土配方施肥时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在土壤养分测定基础上,制定施肥对策,以获得作物的稳产、增产,并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肥料的费用约占1/2,但是化学肥料中的大部分并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和利用。这一部分化肥,通过各种形式进入环境当中,以淋溶、挥发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以及大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肥料的浪费,应当注重提高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的利用率。

2.2 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生产中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生产投入。以杨柳雪镇小麦对比试验为例,2012年杨柳雪镇小麦播种时施用配方肥基肥(18-22-6)600 kg/hm2,追肥300 kg/hm2,总计投入2 670元/hm2,较常规播种节约生产成本450元/hm2左右,增产245.1 kg/hm2。

2.3 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由于肥料施用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了大量化肥和能源的浪费,并造成过剩的化肥进入生态环境当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当根据作物吸收营养物质的状况来正确施用肥料,从而尽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过剩进入环境,这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

3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则

3.1 增加产量与改善农产品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相统一、平衡产量与品质这2个方面,应当根据以下目标方案科学制定施肥对策。一是在保证达到一定产量的基础上,确立实现最佳品质的施肥方案;二是确保一定产品品质或者对人、畜的安全无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以实现最高产量为施肥目标;三是如果产量与品质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时,在有利于品质改善的基础上,施肥要尽量提高产量。

3.2 协调营养平衡供给的原则

通过土壤取样化验等一系列的工作,按照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即要求所需的各种养分供应量及各种养分的供应量之间的比例进行配置,以协调营养平衡,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适量且按比例供给。

3.3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原则

施肥技术是影响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种养分的配合施用,以充分发挥各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为目标。

3.4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则

肥料施入土壤后,一些肥料的成分或肥料与土壤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物不可避免地进入与土壤圈密切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要保障施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产生污染,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3.5 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培肥地力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测土配方施肥的最根本原则,就是维持并提高地力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 测土配方施肥措施

4.1 采集土样

在秋收后对土样进行采集,一般在20 cm深度取样。在作物根系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深取样土层。取样以3.33~6.67 hm2面积1个为单位,可选择5个样点,去掉表土覆盖物,采取对角线取样法取,按标准深度挖成剖面,均匀取土(按土层进行)。混匀采得的各点土样,然后逐项减少样品数量(用四分法),最后留约1 kg即可。用布袋装入取得的土样,将标签挂放在袋内和袋外,在标签上注明采样人、日期、取样地点及分析的有关内容。

4.2 土壤化验

取样土壤送县级农业部门化验室,对土壤养分进行化验。对5项基础成分化验,包括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其中,体现土壤肥力的标志性营养元素为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而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作为参考测验项目,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化验。注意土壤化验要及时、准确。此外,将化验结果填写入化验单,分别根据农户登记造册,并建立地力档案。

4.3 确定配方

由专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专家协同选定施肥配方。对有关技术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确定科学的肥料配方。由农户提供地块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其规划的产量指标。农业科技人员针对农作物产量指标分析土壤的供肥量、作物需肥量以及不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按户按作物开方,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以便农户按方买肥、“对症下药”。

4.4 加工配方肥

配肥厂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一选择确定。根据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来规范配方肥料生产。并实行4个方面的统一,即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把住配方肥的生产原料肥关口,生产厂家要选择名牌、信誉好的,并具体选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原料肥。

4.5 科学用肥

根据农作物种类及需肥规律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及施肥,在施肥过程中按照当地农作物播种深度掌握好施肥深度,并严格控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以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配方肥料用作农作物追肥的肥料时,要看天、看地、看作物,掌握追肥时机,提倡沟施、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施后及时浇水。

5 参考文献

[1] 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2] 郭小军,王晓燕,白志荣.对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9-10.

[3] 吴晓芳,阴小刚,余增钢,等.奉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35-137.

[4] 杨建平,杨芳.配方肥料的应用要点[J].种业导刊,2009(5):16-17.

[5] 赵广才,刘利华,张艳,等.肥料运筹对超高产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产量和品质的效应[J].华北农学报,2002(4):82-87.

第5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215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 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

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

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 。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c、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 。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 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 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 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 ,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第6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

甲午战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农业是发展工商业的基础,是国强民富的根本,于是兴起了新的重农思潮。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不断被翻译、引进。而这些知识必须为广大农民所掌握,才能最终取得效果。所以,基层政府、士绅、农会、农事试验场等不但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为此付诸实际行动。他们通过兴办形式各异的基层农业学校、散发农书农报、举办农事演说等教育形式,将西方农业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到基层,使农民初步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农学知识,开启了民智。研究基层农业教育与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当今的“科技下乡”具有借鉴作用,而学术界对此则鲜有关注,相关论文尚付阙如,故而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兴办各类基层农业学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各级各类新式农业学校由此纷纷兴办开来。其中,有的学校明确其培养目标,即培育近代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他们将西方农业科技知识传授于农民。如山西兴办农务学堂,“饬令保送之州县,必其地有农利可兴者,保送之学生,必其家有田产可耕者,庶学成回里,籍手试验,不托空言”。学生“卒业后即可散归本地,充小学堂教习”。如此,“则农林专门之学,数年间即传播全晋”。常镇道郭月楼观察“拟在镇设农务师范学堂一所,招生教授,以便毕业后分派各县,充当教习”。镇江士绅在图山“兼设农务学堂,以广传习”。“宝山西南各乡士绅,议就江湾镇设立蚕业学校,聘吴君绍伯为校长,遵照奏定中等实业学堂办法,议章兴办。”四川东乡县农务分会“借农务局作为学堂,招集农家子弟研究农业,分赴各乡,或兴水利,或讲畜牧,或精树艺”目。湖南巴陵县梁仲铄大令“拟先办实业小学堂一所,专习蚕桑。嗣因经费难筹,乃就高等小学堂,附设实业小学一班”。后因学生增多,校舍不敷应用,“经邑尊会商劝学所及高等小学堂,各绅董拟就两处各提款项若干,另行筹办”。徽州“有茶商筹款组织茶务初等小学堂,并延聘教员,招考学生入堂研究,俾资造就以维茶业”。六安、霍山等州县还设立了“茶务讲习所”,“招生研究”。这些新式农业学校造就的人才,成为推广近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一支生力军。

州县一级的农业学校,在培养编制以内正式招收学生的同时,还无偿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咨询,开阔其眼界,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基层的推广起了更直接的作用。如《秀水试办蚕学分会章程》中明确规定:“本会养蚕制种各法,听人前来观看,共见共闻,以开风气。”“有欲查养法者,尽可亲至蚕房观看,并无需禁忌。”“邻近各地,欲请教习察看其家养蚕者,可来馆报知,教习即行往看,有不合法处,自当一一指示,不取分文。除请者太多,及本馆事忙,不能分身,此外均可前往。”“远地欲考求诸法,可写信与本会,即当复信。乡间不便写信者,托亲友来馆代达亦可。”“本县深知百姓艰苦,特设此会,以为补救,面谕庄书地保,每庄中择养蚕能识字者一二人,来看养法,一切不用花费。”上述蚕学馆一切为基层蚕户着想,传播先进的养蚕技术知识,急农民之所急,着实令人动容。

有的学校则业余向农民授课,如丰润县令将当地旧式学校改造成新式学校后,又添农科,用通俗语言向农民传授近代农业知识,“径向报馆,购定《农学报》24份,延请县属学术勤奋、略通算学、化学生员王金绶、梁直臣二人,各持一份,择定城乡通衢,用土话逐日讲说。设有长条木凳,任农夫野老。坐而观听。遇有不明者,随时诘问。由官酬给薪水,不取民间分文。……一面劝谕绅民,自行购阅,务使家喻户晓,开民智而厚民生”。淮安蚕桑公院是一所民办学校,授课内容有:种桑、饲蚕、制种、缫丝、织绸。该校允许农民免费听课,传授蚕桑知识,以改进当地的蚕桑技术。“其旧法之未善者,用新法改良,准农民来园观看习学,裨人人得知种桑之法”。桐乡蚕学馆亦有类似做法:乡民“如欲通晓育蚕之新法,可至本馆观看。有未明之处,可问本馆,当详细指示”。舒城县斌农学校在城所属各乡分设农会,规定学校的教习们按时赴会讲课,“先行宣讲圣谕广训,次及农学报章。凡附近农民,皆可受业请益”。

以上正规农业学校在教学之余,免费将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另有一些农业学校是专为农民开办的,称“半日学堂”“农业讲习所”“农业肄习会”等,类似今天的夜校。如“泰州有高君人鉴、陈君钟骏等,组织泰州普益蚕桑公司,并附设农务半日学堂”,“翻译农书农报,编成课本,教授农民”。直隶无极县农会以寺庙“后面正房三间为半日学堂”。昆新绅商“拟创设蚕事试验场,并附设女子讲习所,以开风气。先招本科四十名,别科四十名,实习科一百名。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者,入本科。别科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身体健全,能耐劳苦者,入实习科。一概不取学费,定期明正。十五日起至二十日止,在垦牧公司报名,听候考验”。湖北“当阳县龚绅宝琅,在该县创设蚕桑公社,置买田地,购办桑种,建造讲习所,招徒延师”。讲习所“将培饲之法编成俚言,使乡民周知”旧。湖南“日本东亚蚕业学校毕业生龙汝翼、胡镇等近日联络同志,筹集股款,就北关外蚕桑公社之侧,开办学社一所,名日经纶学社。拟招生三十人,讲习饲蚕诸法,限六个月毕业”㈣。江西万载县“其潭浦地方,有荒山一障,系黄商为钻之业,已赴县面禀,情愿捐归农业会垦种,办理农务,尚称认真。是月,据该县张令之锐禀报,于西门城外西屏山寺,设立农业肄习会,专以讲求改良、开通智识”,于是,在有活动时,“耆老农夫,齐集农会”。扬州哈荣春“借马监巷清真寺为校舍”,创办了牧民学堂。

江西有的州县还专为农民设立了“三余学堂”。1904年,江西农工商矿总局成立时,为了支持和鼓励本省官绅商人发展实业,制定了开局应办章程十条,要求:“各厅州县每村设三余学堂,为择一文理明白者教之,凡有农隙,若冬与夜,及避雨休息之时,可因势利导,教之识字,并讲一切垦牧之法,或就农学书编成浅说,务宜妇孺都解,以备讲习。每村设一村董,每厅州县各设一总董,其三余学堂经费,凡就地有迎神赛会演剧,一切无益之费,酌量提出应用,务择清正绅董经理,毋任虚糜。”_21_此章程对“三余学堂”的开办起到了推动 作用,如永宁县“光绪三十年,胡令嘉铨表称……并于因公下乡,传集各乡识字老农,饬设三余学堂,将奉发《农学丛书》、《农学报》摘其浅近者,讲解演说,使人易晓。八月表称,各乡设立三余学堂者,已有数处”。龙泉县“谕令各乡设立三余学堂,将奉发《农学报》及《农学丛书》,发给抄阅,各乡绅来署抄录者,络绎不绝”。如果坚持下去,这样的农业学校对传播和推广近代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开风气来说,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散发农书农报,将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送下乡

散发农书农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教育方式,有利于将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送到广大乡村。基层政府和农会或购买农书,如广东钦州农务分会“购农务各种书籍陈列会内,俾有志实业者。得以随时入会浏览”;或对《农学报》《农学丛书》及其他农业书籍所载内容进行筛选,将实用而又切实可行的近代农业知识摘出,用通俗语言整理成农业科普材料,送到乡下去,向农民传授。

罗振玉创办的《农学报》及其编辑的《农学丛书》,包含大量新近译出的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各州县经常会派人筛选出适合当地情况而又让农民能够接受的内容,改编成宣传材料,送给农民或向农民讲解。如进贤县“报纸十份,未能遍给,得报诸生童,务宜详阅考究,仿照试办,及与人同传观,并须随处将报中一切切要之语,与农民讲解,俾可周知。总期大开风气,有益地方,是为至要”。江西一些县令对摘录《农学报》、散发于乡村也颇为重视。如宜春县“平冈种苎麻,土性本属相宜,唯培养不甚得法,仍复不见蕃茂,现将奉发之《农学报》,摘取简要易行者,分条出示,俾众周知”。萍乡县“(光绪)三十年八月,彭令继昆表称,该县民勤耕种,少有荒废田地。节经督饬绅耆,随时劝导乡农,后将奉发《农学丛书》及《农学报》内,择其风土相宜,一切种植、畜牧、制造各法,摘录简要易学者,分条撰示,使民周知”。莲花县“购到《农话》一书,已派人在城乡宣讲,并摘《农学丛书》演说,以开农民智识”。靖安县“山地宜种桐、茶、松、杉等树。三十三年二月,郑令应墀于接见绅耆时,谕令劝导农民,及时栽种,又于农学书报内,摘录简要各条,钞录分发,俾资仿效”。在有的地方,此类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如鄱阳县“所种杂粮以番薯为大宗,因农人不知用肥,前经教以多下骨灰等项含磷肥料,今岁收成较丰,足见栽种之法,必须讲求化学。又于奉发《农学报》内,择其简要易知易行者,摘录多条,散给乡民,俾知考验。前种苎麻,均已成活,培养亦甚得法,须待来年春,方能睹其成效。至饲蚕、缫丝、制绵、拈线诸艺,民多习熟,现在互相教授,将来可以获利无穷”。

因《农学报》和《农学丛书》的内容不可能适合每个地区,所以各州县会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印农书农报,并广为散发,以弥补农民的知识缺陷。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将近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至更广大的区域。如泰兴县知县龙璋“参考古今植桑育蚕诸书,编写通俗读本《蚕桑浅说》,以自己俸金刊印成书,普遍发至四乡,以资启迪”。宁阳县“曹大令拨校场地基二十余亩辟为农事试验场,购买桑秧二千五百余株,雇人栽种,又自编《蚕桑速效篇》一书,印送各村,俾资效法”。在浙江,“本会会员徐以逊舍人,以牧养之利厚于树植,惜南中风气未开,且不知饲养之法,爱先译日本牧羊书数种,并购羊数百头,散给绍兴农户,授以养法。以母及毛归于原主,子归养户。此法办理甚善,如此,可家家体验牧事,风气不难渐开。”山西农务总会于“宣统二年办理蚕桑传习所一次。同时编辑《蚕桑讲义》及《野蚕杂志》,共十六部。分送各县,以为实行普及蚕桑”。福建农事试验场把“试验过的各植物编成《浅说》,刊发民间阅看”。霍邱县农事试验场“编辑《振兴农政》白话,以供乡农研究”。

江西各县编印农书活动异常活跃。崇义县“地处山陬,民情固陋。农务一道,素不讲求,以致山场田园,五谷不易之地,每任荒芜,诚为可惜。适值本局发下《农学丛书》一部,择其切实可行,与该县土性适宜者十余种,编为一册,名曰《农学摘要》。排印干部,发给各乡,俾家喻户晓”。长宁县“印刷《农利四则》,内载种棉、种麻、种茶叶、种烟叶各法,分别给发各乡农民”。万载县“于西门城外西屏寺设立农业肄习会,专以讲求改良,开通智识,延聘会长,酌定办法。三十年二月初一日开办,原定会长永新县举人龙钟洢因会试北上,未能即来,由该县廪生辛观涛暂为代办。会长辛观涛特著《种麻新法广义》,印行一千份,分发各乡”。新建县“山地居多,本有种竹处所,便因势而利导之。光绪三十年十月,将新译日本竹谱各法,择其简便易行者,摘录多条,谕令乡民仿行”。“三十一年八月,乐安县考求中西成法,撰为《论说》。自六月起,朔望在考棚演讲,以开民智。”1906年,士绅龙钟洢“将农事试验场开办以来,各项调查、研究、试验所得的新理法,著书三种:《土壤定量分析术》《乙巳农事试验记》《农艺分科试验报告书》,该三书转呈抚宪吴重熹查核并移送司道后,发往各属,会绅讨论,晓谕农民,量地仿办,逐渐推广”。“三十三年,玉山县重印《种植述要》一百本,分发各乡,讲求试种。”余干县“自辑《种植述要》,石印一千份,流传甚广”。此外,该县励志学社“各生编著《论说》49篇,简明切实。为了便于群众接受,又改编成浅近俚语,散发农民,农民辗转传颂。所有农学书报,均存励志学社,任人观抄”。

农报亦是宣传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如舒城县斌农学校“由农教习、农师范生,采取中西农书、简要易行之法,每月十三、二十八出报两次。每册约二十余纸。中分十类,一务本、二气候、三肥料、四耕种、五果蔬、六材木、七蚕桑、八牧养、九食用、十劝惩。发各农正,每会十册,肄业生各一册,如邻封有购置者,但取纸墨之资”。直隶农务总会以译书、编报为“人手之方,开智合群”。该会创办的《农会报》日销量达2200余份,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基层农会所购买。农工商部称赞该报“分门别类,条理秩然,论说记载,亦尚详明精当,洵于劝农有益”。1911年,奉天农务总会创办了面向基层的《农务白话报》,由基层分会发到乡下去,“其报资减半收取”。这样的优惠方式,增大了基层购买农报的数量,从而使更多的农民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三、举办农事演说,面授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

清末农民因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既无法步人新式农业学堂,也无力购买农书农报。在这种情况下,举办农事演说无疑是一种更加实际、见效更快的农业教育方式。这种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促进近代农业科技知识的进一步推广。如江西“义宁州试验场内蔬菜瓜豆长发青葱,所种早稻异常畅茂。乡民来观者,司事演说指点,启发心思”。

在奉天农业试验场和农业学堂建成后,当地兴起了重视和学习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新风 气。劝业道发起、商民合办,设立了“农事演说会”,“演说有关农事各种新理,提倡改良。凡农林、畜牧、蚕桑、园蔬、肥料、害虫以及农产制造、农业经济等类,以蕲广开农民普通知识”。附近农民踊跃去听演说、增新知,甚是红火。虽然中途也有门庭冷落的时候,但总体来说为开通农智出了微薄之力。“本道为提倡各项实业,在南关地藏寺设立农事演说会场。每届星期派令农业专家宣讲有关农务者,以为改良预备。岁未能骤获实效,而听者云集,实已足资观感。”中间虽出现“每逢该场演说,而如场听讲之人转型寥寥”的景象,但次年又有起色,“小南关农学演说会每逢开演之期,观者如堵。日前劝业道徐鉴事登坛将土宜、种植、肥料诸法细为剖解,演毕依听者座次逐一叩之,闻能了解者颇居多数云。”

后由于基建,该演说会有过短暂关闭,竣工后又重新开讲,且有更大的起色,“去年设立农业演说会于小南关。但去冬每逢宣讲农业时,入堂听讲者尚属寥寥。今春则开会以来,每逢讲期入座旁听者甚夥,较之于初立时不相同矣。”“省城农业演说场设立年余,入场旁听者颇形寥落。今春则风气大开。每逢开会、演说,入场旁听者颇形踊跃。可见东三省农业有发达之希望也。”

有人曾一度提议将这个商民合办的演说会收归国有,“劝业道因省城设立农业演说会,仍系商民合办,恐不足以昭慎重,故拟禀诸督宪奏请设立农政厅。归该道管辖,特不知能邀农工商部允准否耶?”也有人提议解散该演说会,“省城农学讲演会自开办以来,农民赴会听讲者原属寥寥。星期日虽由该会颁发农务白话若干,通究无补于农业之发达。昨日由劝业道黄观察已经遵谕解散云。”虽然如此,演说会最终还是保留了下来。这类演说会,可弥补农民因识字率低而影响学习新知识这一不足,又有助于学习西方农业科技知识风气的形成。这是清末农业新知识传播和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正如《奉天通志》记载,由于农事演说会的努力,使当时“讲求农业,几于风行全省矣”。

清末基层农会是举办农事演说的重要农务组织,为促进近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基层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工商部1907年奏定的《农会简明章程》规定,在设立农务总会的省城“应设农业学堂一所,农事试验场一区,造就人才,分任地方农务”;在“分会分所地方应设农事半日学堂一区,农事演说会场一所,招集附近农民,授以农学大意,以开风气”。此令一出,基层农事演说活动便开展得如火如荼。如赵州无极县农会“以城北不入祀典佛寺为演说场”。保定农务学堂总办王树善设立农学会,“约集义务讲员以时开会,演说农学原理及配合肥料之法”。1909年锡金农会举办开幕式,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便是“演讲蚕务及农业”。演讲内容“切近利弊”,旁听乡农达300余人。四川巴县农务分会附设演说场,开品评会,咨询答复有关农业事宜。全椒西乡沙河坊“试办农务分会”,“按期召集本坊乡民,演讲改良种植”。广东新会县礼乐乡雄坊麓农务分所“附设农务演说场,访请农学素深者驻所,每日于傍晚六点钟登场演说发明原理,任人来听,其薪工由分所支给”。鹤山县农务分会也“设农事演说场,招集附近农民,授以农学大意,及东西洋最新发明之农学新理新法,得以唤起改良旧学之观念,振兴实业思想”。在1909年《香山县属西海十八沙龙洞农务分所简明章程》中,就明确提出,要“多派演说启发愚蒙”,如此“教育渐能普及”。因此,“本会创办伊始先设农事演说会场,选聘农学毕业生演说农学新理,改良种植。”这种以现场生动而及时的演说方式来传播先进的农业知识,成效卓著,大大开启了农智。

基层农会有时也会通过会员的亲身试种,然后再向农民宣讲其试种后所获得的农业科技知识。如:“瑞安黄仲设太史,与其弟本会会员叔颂太史,邀集同志三十余人,议在瑞邑设立务农支会。已购地三四十亩,托本会代购湖桑,及外洋各植物种,以备试种云。”通过试种美国小麦,农会会员了解到其优缺点:“本会会员,寿州孙君荔轩,试种美种小麦于扬州,连年收获丰硕。其友高邮杨君跛渔名员者,以标本赠会中,且媵之以说日‘稻水谷,性阴,宜土卑湿,麦旱谷,性阳,宜土高燥,物性使然也’。”他们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求得佳种:“余友孙君荔轩荫庭昆季,函致西友,托购美麦数磅,俾乡佃邗人种之,以验异同,冀开风气。戊戌麦秋,偕友往观,似与华产迥别,色浓茎高,穗长叶大,一望翘然独出,百步外即知为异种。”但开始试种时不得要领,“唯以麦苗过稠,兼遇积雨,所获甚少。然颗粒之肥大颜色之光洁,旧时面目,未失本来,致足喜也。或日:初肖所生,再则不类,心疑之。其秋,命佃以所获者再试之,今夏收刈,仍肖前状,唯较华麦迟熟十日,为可异耳。”通过试种后,他们向农民宣讲:“美种小麦之穗,壮于

清末,由于西方农学的传入,加之“重农思潮”的兴起,所以人们对兴办新式农业教育愈来愈重视,基层农业教育也由此获得了迅速发展,兴办新式农业学校,散发农书农报,举办农事演说等一系列农业教育形式全面展开,促进了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基层的传播和推广。清末走上了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新知识推广之路。当然,就全国而言,这一时期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基层的推广活动仅仅是开了个头,尚不能完全改变

第7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1.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前几位为农业技术推广站(占25.90%)、农村信息网、农村远程教育或手机短信(占18.07%)、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占14.46%)。这表明,农村基层技术推广站目前依然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重要渠道,是农民希望获得技术服务的首选组织;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技推广的一种新趋势,其重要作用凸显,特别是对于信息化普及水平较好的地区,如云岩、金阳新区、小河、开阳,已经开始超越传统的培训,成为该地区农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种田能手或养殖大户的示范对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问卷统计显示息烽、修文两县超过30%的被调查农户选择了此项,可见这两县示范户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卓有成效;数据也同时显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我市农户获取新技术的渠道中作用不够明显。

2.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调查数据显示,一年中农户没有接受过技术指导的占14.46%,接受过1~2次技术指导的占45.78%,接受3次~4技术指导次数的农户25.90%,得到过5~6次占11.45%,能有机会接受7次以上的技术指导极少,仅占2.41%,还有不少农户甚至一年中从没有得到过指导。说明大多数农户能够得到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的服务次数较少,超过一半的农户每年只能接受1到2次的农技服务。农户接受的服务次数少直接导致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减少,阻碍了农民采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3.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能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排列前3位的为培训(占37.02%)、现场示范(占22.16%)、发放资料(占15.87%)。在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中,排列前3位的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占57.7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学习(占12.43%)、专业大户传授(占11.44%)。对比发现,农户能够接触的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与农户喜欢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差别教大,农民最喜欢的是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示范,而推广部门在农技推广中培训、发资料的方式占很大的比例,显然,基层农技推广方法并不得当,忽视了农业的基本特点,背离了农民的接受能力。

4.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农民渴望新技术,对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高,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调查数据显示农户所需农业技术呈现多元化,排列前4位的是养殖技术、防病防疫、良种、农产品加工。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技术指导主要集中在产中产前、产后指导服务较少。

二、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弱化。调查发现,我市拥有的庞大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农技推广力量比较薄弱。虽然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排列第一为农技推广中心,但仅占25.90%。这说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国家的公益性推广体系,仍是农户信赖的组织,但职能弱化,主渠道作用不够显著,难于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为: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试验示范基地不足、培训条件落后、仪器设备缺少,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第二,技术推广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很多推广人员长时间没有参加过农业新技术培训,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情况新技术新手段缺乏了解和掌握,乡级推广中心一些农技推广人员为非专业人才,这些都使农技推广人员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任务不明。第四,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实行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站,“人财物”三权由乡镇政府管理,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由于乡镇工作多,人手缺乏,常常抽调农技人员从事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业务工作,造成农技干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无时间和精力进行农技推广,影响了农技推广职能的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难以适应农民对各种技术的需求。从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农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然而,在实地调查和访谈中,农户普遍认为他们已得到的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其他需求难以满足,即技术服务与具体技术需求脱节。反映了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与农民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市农技推广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的种植业”、“种植业人才比例偏高,养殖业、农村加工业比例过低,甚至缺乏专业人才”,②因而推广中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我市大多数农村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其次对农民技术需求的信息缺乏反馈机制,推广的技术难以满足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技术需求。第三,推广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中服务,产前、产后服务难以开展。现代农业要求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全方位指导农民生产,包括访问农户,诊断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民寻求解决方法,向农民提供最新农业技术和信息,解决涉农科技问题。但是目前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经历与经验决定了农民需要难以得到满足,全方位的农业推广咨询服务更难以实现。

3.农技部门推广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必须符合农民、农村和生产的实际。目前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方式“传者本位”严重,缺乏以“受众主体”———农民为本的推广理念,未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喜好,偏离农户接受能力,降低了农民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农民素质低是我市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我市“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10.06%,小学占51.48%,初中占36.23%,高中占1.99%,大专及以上占0.24%”,③对他们来说,短暂的培训、发放资料等方式显然难以掌握新技术。从问卷统计、与农户交谈中我们看到,农户无一例外都喜欢技术人员面对面的、手把手的推广学习方式,农技推广部门应尊重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的喜好选择推广方式,才能通过科技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三、完善贵阳市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广大农民没有能力花钱购买技术服务,需要政府提供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因而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财政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步伐、强化财政保障、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条件,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福利待遇,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主渠道作用,使其开展好公共所需的关键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保证农民学技有门、问计有人、求医有方。

1.加强经费投入,保障公益性农技推广基本工作的开展。农技推广作为国家公益性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下,有存在的必要性,从贵阳实际情况看,更凸现其重要性。其公益职能必须有财政的足额支持作保证。必须加强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和基础设施,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开展;必须落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提高乡镇农技中心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争取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的固定预算,长期投入。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中心职能。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活力的关键。一是试点对贫困地区垂直领导。建议对贫困、落后地区实行市农委直接领导的方式。这些地区政府财政困难,难以顾及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把其作为市农业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以保障工作开展。二是建立跨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我市基层推广机构是依附行政体制设置,主要分布在县级和乡级,区域站分布机构数为零。应冲破地域设站,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农业区域特点、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置跨乡镇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站,保证农技推广高效运转。

3.实行农技推广人员绩效管理,提高推广效率。对于我市来说破解农技推广效率不高的难题,一是要建立基层推广人员包村结户责任制。对推广人员工作实行量化。每个乡镇农技人员至少挂钩一个村,为20个左右示范户结对服务,负责组织该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科技入户及公益性基础成熟新技术、示范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指导服务。并对农民技术需求要及时反映到市农委。同时公示每个村农技推广人员的联系电话,让农民对农技推广员服务进行监督。二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对照岗位责任、日常进村入户技术服务情况、个人的工作绩效和农民的评价核定档次,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聘用、晋升晋级、续聘、奖励等挂钩。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要予以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奖表彰奖励。通过推行岗位责任制、考评、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从农户角度出发,为农户尽责尽力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

第8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项目为了建立各方满意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

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必须要有一个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农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一、投入不足、技术与生产脱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中政府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农技推广人员不满意(三不满意)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农户需求型技术推广机制示范研究,探讨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及农技推广特点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新方法和模式, 建立一个满足农民、政府和农技人员要求的“三满意”的高效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项目实现三个目标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和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建立试行农业技术推广责任人制度,将过去农技推广由上而下只对上级负责的推广方式,变成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结合、农民需求与政府需求相结合、农户参与式的推广方式,技术推广员由指导者转变成了组织者和协助者,快速为农民提供全系列的服务的新机制。具体目标有:

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2.示范三方满意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3.为未来农技体系改革提供机制方面的参考。

三年开展五项主要工作

确定技术推广责任人

在试点村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制度,明确其职责、确定其年终考核制度。责任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基层工作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技术引进,安排示范试验,与农民的交流、沟通能力强。2005年每人负责1个村,2006年每人负责2个村,四川省的彭州市、武川县各确定了5名农技推广责任人。

明确责任人职责

适时了解农民对技术与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主动发现其所负责的责任村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所出现的新问题,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联系帮助农民解决其生产与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承担农民需求的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任务,建立农业技术综合展示试验田。对责任人的总体要求:能够下得去,蹲得住,并向责任村农民做出技术服务公开承诺。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表明,责任人选择合理,职责分明。

量化工作任务

包括应负责推广的成熟技术、示范技术和新引进试验的技术,专家技术咨询,农民问题解答,生产问题解决,技术推广工作日志等。每个责任人每年均需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制定具体的、量化的任务。量化任务是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彭州市和武川县的总结报告,每个责任人每年的具体工作均在15项以上。

开展农民参与式技术评估与农民技术需求调查

在每个责任村随机抽取20多个农户,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农民参与式技术评估。参与人员除随机抽取的农民外,还包括技术推广责任人,相关方面的专家等。评估内容包括当地农民的所有生产与经营活动,影响这些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主导因素,这些生产活动的常规技术与主要做法,与此同时,随机抽取10多个农户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对农民参与式技术评估所获得信息进行补充。2006年,两地共开展需求调查30多场次。

农民现场会

在作物生长期根据田间长势情况,以村社为单位组织感兴趣的农户参观示范户种植的示范田,让示范户介绍种植情况,更便于与农民沟通,让农民眼见为实,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2006年召开小型(全村范围)现场会15场,大型(全县及以上范围)现场会3场。

主要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基本实现“三满意”

项目区农民普遍接受了“农技推广责任人”的技术与信息服务,很满意他们的服务。经样本调查,农民满意率如下:

年份

武川县

彭州市

2005年

94%

88%

2006年

83%

81%

政府(管理者)对责任人的工作非常满意,满意率90%以上。责任人(农技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业绩及待遇等也相当满意,满意率85%。

形成了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全方位监督

责任人的工作受到县农业局、县农业技术中心、镇政府、服务的村组、服务的农户等多方监督,监督内容包括责任制中规定的所有内容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农民增收等。监督者可以通过监督电话,把情况直接反馈到项目主持单位、县农业局主管领导等部门。监督部门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回放等形式,验证责任人日志中的工作内容。

多级权重考评

每年进行多次、多层的测评,农业生产季节主要由农户对责任人进行评估,年中和年末主要由镇政府、县农业技术中心、县农业局对责任人进行评估。评估后背靠背打分,按照不同的权重计算最终得分、评定优劣。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

农技责任人的理念、职责出现转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下乡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时间,项目实施前一般低于30天/年,项目实施的2005/2006年,大于9个月/年。以前,基层农技人员是根据政府的指派或领导的要求,被动进村入户,农民形容说“来了就讲,讲后就走,我们也听不懂,听了也没用”。而现在,农技人员整天和农民在一起,推广的技术和讲解的问题均来源于农民,服务个性化、内容多样化。对农民开展承诺服务,“责任人”主动深入农村、主动向农民了解技术与信息需求,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第9篇:农技推广方式范文

    1.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概况

    沂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现有5个,包括:农业局、蔬菜局、农机局、畜牧局、科技局。其中农业局有下设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无经营性收入。全县乡镇级别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1个,另有一个办事处处于建设中。这些服务机构的职能依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例如,中庄镇是沂源县的苹果生产基地,该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主要围绕果树的培育、管理以及新品种的引进等诸多问题展开。

    2.农业推广人员

    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农业系统人员总数345人,其中:管理人员135人,专业技术人员210人。沂源县农业推广体系共有209人,其中县级有139人,乡镇级别有70人。

    3.推广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沂源县11个乡镇抽样调查,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9月,沂源县开始着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自此在示范县项目的带动下,开展“阳光工程”,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广大农民集中起来进行集中培训。此外,推广工作中还开始利用大众传媒,例如电视台、互联网以及报纸等方式,使广大农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4.运行机制

    在业务上,沂源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上下级的垂直领导关系,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市级对口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农业局为中心开展工作,具体工作由县农技中心负责。乡镇级的农业推广工作归口县级相关部门管理,并受乡镇政府的统一领导,同时承担者各村农技推广工作。在财政上,除具体的项目经费外,推广工作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财政承担。

    二、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

    1.县域行政性推广组织上下脱节,运行不顺畅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技推广体系出现断链现象,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只对乡镇农技部门进行业务指导,乡镇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任免权都归乡镇政府负责,所以,这种“财政切块、业务指导”的人事制度,使得农技推广组织上下脱节,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不合理

    沂源县农技推广组织人员结构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二是农技推广组织内部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严重;三是非科技人员“占编顶岗”问题严重。

    3.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推广方式方法上,农技推广仅靠“一张嘴,两条腿”活动在田间地头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互联网、电视、科普书籍等已经成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些新推广方法的应用范围还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并且对这些新的推广方法尚无科学的评价标准用以评估其实用价值。

    4.推广经费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实际调查,沂源县的推广经费,除种子站、农技站等少数部门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外,其他皆为全额财政拨款。县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原本有限,再经过层层分配,最后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的金额就很少了。推广经费的不足,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而减慢进程或停滞;另一方面,不利于调动推广人员投身推广事业的积极性。

    5.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活动空间不大

    目前,农技推广部门在工作中还倾向于“个搞个的推广”,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例如,县农机局主要负责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该局的工作内容的制定多取决于上级部门指示和局内领导的意见,很少征求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乡镇农技推广站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够充分。

    三、完善沂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1.深化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

    (1)加大力度解决县级农技部门的问题。针对农技部门运行机制上的“财政切块、业务指导”所带来的弊端,建议在县一级成立专管农技推广的组织机构,把农机局、农技中心、种子站、农经站、农广校、果品中心、土肥站等部门组合起来,专门负责全县的农技推广工作,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重复、服务单一等问题。

    (2)强化乡镇推广机构的服务职能。目前,乡镇农技站面临职能弱化,实际工作人员减少、专业技术水平低的局面。建议县级政府加强对乡镇机构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乡镇机构职能,严格制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并对在编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从而为农技推广体系打好基础。

    (3)搞好各行政村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建议为各村配备专业农机推广员,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并结合沂源县开展的“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项目,抓住机会,促使村技术员与“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先锋队。

    2.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水平

    (1)进行人事制度改革。针对沂源县普遍存在的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问题,进行彻底清查,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因事设人”。

    (2)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针对现存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无分配差额或分配差额较少等问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对农技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除基本工资外的福利分配,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外出进修、专家授课等多种方式向农技人员传授先进知识经验,并对人员的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促进农技人员知识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现阶段,迫切需要进行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将以“说教”为主的“技术传输”观念转为以“人”为本的“学习型推广”。推广的过程不再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而已经成为一个“先学”与“后学”,在“后学中”共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优势,被抓住示范县项目的契机,大力开展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借助大众传媒等现代手段,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通过文本、图形艺术、声音、动画和视频等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广大农民。

    4.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支持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沂源县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方面,必须依法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县政府的推广经费财政支出比重,并指定监督部门对这部分财政拨款进行动态监督,以保障推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进入,以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同时,建立和完善推广资金监管制度,明确各部分资金的用途,以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5.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要发挥县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广大农户完成产、供、销的对接,龙头企业负责为广大农户提前和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售服务,培植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农户”的产业化服务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