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俄语教学;文化渗透;重要性;分析

近些年,随着我国与俄罗斯文化交流以及经济贸易的日渐频繁,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学习俄语的人也逐渐增加,俄语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其作为一门小语种,具有复杂性以及严谨性的特点,学习和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俄语专业,但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难以合理的运用语言知识实现有效沟通,其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不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因此,针对俄语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提高俄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一、俄语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交际工具,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种语言都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知识载体。由于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想要实现准确、顺利以及无障碍的获取信息和思想交流,不仅要掌握语言,同时还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在俄语学习中,如果学生缺乏对俄罗斯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理解,那么就无法充分掌握俄语,例如中国人在看见朋友打招呼的时候,总是会说:你去哪?吃了吗?但是俄罗斯人在看见朋友之后,会用更加正式的早安或者晚安打招呼。如果在跨文化交流中,学生按照中国式问候与俄罗斯人交流,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以为对方想要邀请自己吃饭。因此,在俄语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对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俄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统一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俄语选修课,但是俄语教材内容却并不统一,各所高校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大纲缺乏统一要求,在课时命题、参考资料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基本都是教师自行拟定。同时,很多高校所采用的俄语教材十分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很多新词]有得到有效扩充,例如公务员、智囊团、电脑、鼠标以及网络等新生代词汇。

(二)高校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虽然很多高校设置了俄语选修课,但是高校对其重视程度却不够,一些高校基本是在大三或者大四才开设俄语选修课,课时设置基本为一周两学时,课时较少、开设时间晚,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没有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学生学起来也是囫囵吞枣。同时,俄语与英语不同,由于学生从小就逐渐接触英语,并且通过电影、网络、故事书以及动画片等途径都可以实现英语学习,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背景更加熟悉。但是俄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同时书本的有限知识难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俄语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严重不足,相比较英语专业,其具有语音室以及多媒体教室,但是俄语却缺乏类似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提高学生俄语基础能力的同时,渗透俄罗斯文化教育。

三、在俄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的相关措施

(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俄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是零起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作为学生俄语学习的领路人,要具备过硬的文化素质。首先,教师要科学应用俄语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在知识传授中适当的进行文化知识渗透,教师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了解和掌握俄罗斯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拟真的情境下掌握俄罗斯民族文化。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通过视频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教学易懂、直接。最后,教师要注重隐性文化的渗透,将一些隐性文化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在网络中查找相关知识,扩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提高学生俄语素养

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俄语基础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俄语素养,并且将语言概念渗透到文化层次。在俄语教学中,语言学习和人文知识密不可分,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有目的以及有意识的为学生开设俄罗斯风景名胜、音乐艺术、风土人情、伦理道德、宗教文化、刊物选读以及当代社会等沙龙、讲座和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和方位透视俄罗斯社会。并且在具体事例中形成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了解俄罗斯人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其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升华和透析实现语言的运用。

(三)鼓励学生参与到语言交际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俄语交际活动中,将书本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俄语综合应用能力。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同时,中国学生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外国进行工作和学习,这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俄语应用能力提供了平台。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外事活动,例如“俄语沙龙”、“俄语角”等,与俄罗斯朋友、教师以及同学交往和对话,并且参与到跨文化交际中。

(四)激发学生俄语兴趣

兴趣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和源泉,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俄语的兴趣。通过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以及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俄罗斯文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扩展学生俄罗斯文化视野

首先,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俄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网络、书籍以及媒体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在课前做好预习,培养对俄语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一些俄罗斯民族的庆祝活动,进而了解其民族文化,例如东正教是俄罗斯的主要宗教,东正教的圣诞节时间与东欧教会存在差别。因此,俄罗斯的圣诞节的时间是一月七日。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充分学好俄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俄罗斯的风土民情以及悠久历史。在扩展文化视野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俄语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建华.论中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技巧[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况莹.独立学院英语听说课堂中的文化习得策略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3.

[3]崔金平.情境教学在提高阶段“商务交际俄语”课堂上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高国翠.俄语(PKи)词汇概念的认知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阎清雯.电影文本的观念分析及其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运用[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

第2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语言;艺术性

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在教学课堂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来获取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思想、方法、情感也是通过语言、行为来体现出来的,所以说,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掌握程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存疑──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疑问――学生思考的原动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中学生动手能力强,轻理论重实践,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因急于动手操作更是如此。学习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为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讲循环语句时,我不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问学生:“1+2=?1+2+3=?”学生很快地回答出来。我又问:“如果一直加到10呢?”学生会想一会,然后说出答案。我又问:“如果加到100呢?”学生知道了,我肯定不是在和他们学习简单的数学题,而是想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这类问题了。这时学生已经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我加到100,老师会不会再问加到1 000是多少,加到1 0000是多少?此时悬念已产生,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怀着急切的心情要编出程序来验证一下这个问题。教师这时恰当地点出编这个程序的几个主要环节。因设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理论学习的兴趣,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编出来验证一下,预期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点也不需要板着面孔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学生就因为心存疑问而主动积极地思考。

二、风趣──轻松愉快掌握知识

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是教师学识、经验、智慧碰撞的产物,唯有如此,它才不沦为油滑,真正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中,有不少抽象难记的基本概念和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如果运用风趣的语言教学会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的各科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三、委婉的批评──提高批评的实效

教学批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往往对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使得教学批评收效甚微。如果教师采用温和含蓄的语言,能使学生消除窘态,缓和气氛,跳出困境,深化理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次,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几个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处理呢?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在批改作业时,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奇妙无比,有好几个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是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中学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几个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了,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了,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为止即可。从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四、故错──启迪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故错”是置疑、制造矛盾、达到引思的一种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程序设计课堂教学讲到“两个变量值互相交换”的问题时,我就采用了“故错”的教学方法。首先将题目列出,然后让学生自己先编程序,找一个直接采用A=B:B=A这种错误方法的程序展现在黑板上(多数学生采用此方法),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当讲到这一语句时,故意加上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至此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了,如何解决呢?此时就可将其比喻成二杯饮料,要交换,而饮料不能丢失,学生会马上说出“再拿一个杯子来”。这时,必须借助于第三变量问题就提出来了,程序也解决了,从而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概括、总结,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编制这个程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教师通过一个错误的语句一步一步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语言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智,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本文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角度探讨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四级题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力测试比重加大,试题的出题方向以语境为主,加大阅读量,强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增加强度,要求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英语作为外语在中国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世贸组织)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外语交际能力,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所需。 

因此,大学英语四级对英语的考查目标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英语素质教育也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倡的。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实际上是对学生英语素质教育的总体检测。这两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统一的。有的英语教师将考试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认为进行英语素质教育就保证不了考试成绩。有些教师还进行着传统的应试教学,虽然学生考试成绩还可以,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没有理解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能力是最主要的体现之一。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何为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交际能力指的是以某种语言为工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的能力,即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教师只有对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词汇充分理解,才能确定语言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首先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可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他认为交际能力要考虑四个方面: 

(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 

(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出现了。 

这就是说,交际能力包括对语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会文化的得体性和实践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断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交际能力是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了人的整体素质。交际能力包括许多因素: 

(1)语言知识──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2)认知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反应能力和有关世界知识的掌握等; 

(3)文化知识──文化观念和习俗知识; 

(4)文体知识──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选用不同风格的词语和语篇等进行交际的能力; 

(5)其他知识──包括非语言知识(体势语、面部表情等); 

(6)情感因素──对他人及事物的社会态度、交际动机、个人品质及性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为什么说英语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对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来达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际能力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围广。各种因素处于不同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对性,即交际能力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达意”也许是交际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际能力的最高限度。 

 

三、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在对交际能力这个定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论是从语言学角度还是以广义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语言的交际能力正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要考查的中心内容。 

从近几年的四级试卷分析来看,增加听力测试比重是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有力证明。听力内容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背景,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知识、文体知识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对话语的理解──这里所说的话语是指相互作用的话语(interactive discourse)。对于一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学生是否能正确听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馈信息(选出答案),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个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是否具备完整的合理的语法知识结构,对该语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会交往中是否得体给以判断,是否在实践中多次运用。 

另外,四级词汇选择填空试题的考点是对语境的理解或语境下的语法判断及词汇的固定搭配。换句话说,选词填空实际上已变成测试学生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考查语言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context),理解语篇尤为重要。近来四级考试题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分为浏览(skim)和研读(scan)两部分。文章内容新且篇幅长,所设选项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判断能力和高度、准确的概括能力,以及较快的阅读速度。这无疑给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难。学生读不完文章,理解、判断、推理不准确就会造成大幅度丢分。在写作上,从语言的数量到语言的准确、地道,以及从文章的谋篇到遣词造句,对学生语言输出的要求较以前有所提高。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际能力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所以测试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重点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进行考查。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而且语言理解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达能力更重要,因为: 

(1)根据心理语言学习得研究,语言理解能力的获得优先于表达能力; 

(2)语言理解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 

(3)语言理解能力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实,四级试卷的每个题型都是对交际能力的一个检测。学生完成试卷就是完成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那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表达即发出信息,还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从对整个四级试卷的分析来看,测试的重点放在了对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上。对于一个书面语篇(written text)的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一过程常常不被认为是语言交际能力掌握的过程。人们在讨论交际能力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交际能力培养存在两个缺陷: 

(1)忽视对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2)忽视对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养。 

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过级考试要考查这一能力,而且现代化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另外,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与口语交际还有着重要的差别,所以它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关注。 

综上分析可知,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就是要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如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教师先要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特殊性,认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语言教学的方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英语教师应在强调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其他有关的知识,包括语境知识、世界知识,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凭所谓的交际教学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际能力。任何外语教学都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1)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3)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在贯彻以上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机械地使用单一的外语教学方法。 

 

五、结语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英语考试成绩,核心问题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语言教学核心的交际能力不仅仅指简单的口语会话。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交际能力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及对交际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决定了提高交际能力的难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纯英语教学的问题,它涉及母语教学,以及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年龄、动机、认识水平、学习环境等都应考虑在内。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从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语交际能力,母语交际能力也应倍受关注。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交际的意识,同时其他学科也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方位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 jb,homles 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 worth:penguin,1972. 

第4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数学教学语言科学规范、言简意赅、准确无误是成功必备条件

教学有其自身的语言要求,其中对定义、定理、推理、公式等的叙述要科学规范,不能篡改,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就要求教师对数学中知识术语了解透彻,把握有度,掌控得法。

准确,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到位,讲解要清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出现错误。比如,把“整除”当“除尽”讲。

言简意赅讲的是数学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核心,简洁概括,有的放矢,不能绕弯子、圈子,吊学生胃吕,要充分把握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教学中要求语言形象、通俗易懂成功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教学用语既不是我们的正规书面用语,又非我们常用的口头用语,要求通俗易懂,简单明白,使学生进入到教师的语境中去感受语言的美,于无形无意中达到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的语言要形象化,具体化,深奥的知识使之清晰化、明朗化。教师要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插上数学想象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语言的有逻辑性、体现数学美是成功准则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所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较强逻辑性,从而体现出数学的美。严密的逻辑和推理是数学的灵魂所在。亦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所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给学生传递这种美,则对数学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还得适当使用无声语言、简单明了

第5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化学教学现状

1. 教师讲解太深奥,学生听不懂

在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得更多,理解得更加透彻,常常把知识点加以拓展,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的同时,把知识点讲解得太深奥了. 使学生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了,以至于在之后的学习中,即使是普通的知识点,学生也很难理解. 所以,教师的深奥讲解,以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很难接受每天学习的知识,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不理解的知识就会积压起来.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一部分问题是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什么. 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解课程,学生却是充满疑问,而且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办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当教师讲解下一个知识点时,学生还没有理解上一个知识点的内容. 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教师卖力讲解,学生却更加困惑,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 这种情况在大部分中学都有体现,而且很难解决.

2.没有运用实际的案例

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科目的教学都开始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比方说数学,在建筑工程中就有应用,而且试题也偏向建筑工程一类; 再比方说,政治和历史,这两个科目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些重要的会议时,就派上了用场. 而本文要讨论的化学却很少运用实际案例,因为几乎不可能带学生去化工厂参观化学反应. 但是教师忽略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实验. 利用化学实验引领中学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在拓展的时候也不会显得过于深奥. 但很多教师都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除了死记硬背,就是硬性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效率可言.

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功课的第一要素,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实验中有趣、奇特的现象,如镁带燃烧时放热发光, 氢气跟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氯化氢溶于水产生美丽的喷泉等等,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研究表明,初中生开始学化学时大都是由实验新奇有趣而喜欢这个学科。 他们喜欢看教师的演示,乐于参加化学实验。 而化学教材中几乎每一节内容都有演示实验, 每一册书都安排了一定的学生实验。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及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的观察实验相联系,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的特征,直观手段易使学生形成概念。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手段。 如对于单质、 化合物、酸、碱、盐等,教师可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形成明确的概念。 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教师应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形成正确概念。 对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触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师可结合“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水的沸腾”和“胆矾的研碎”这四个演示的分析后形成。 实践证明, 在教学初始阶段,许多化学概念如果不通过演示实验表达,单纯依赖书本或抽象思维是难以理解的。 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化学实验中有声、光、色、态、味等多种的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认真的加工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

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途径

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 往往和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经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 而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化学实验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发热、发声、气味的变化等。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些现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维, 多问些为什么。实验出现失败或误差在所难免,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产生失败或误差的原因,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技巧

实验技能的训练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这是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 学生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技能,要经历模仿练习、 独立操作到熟练操作这几个阶段。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操作方法、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制氧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横放的试管底部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 为什么要先预热后才固定加热? 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 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把导气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技能技巧。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使学生学会制定周密的计划,严格按计划操作,规范操作方法步骤,学会在观察中做好记录,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 教师应言传身教起好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会感染学生, 促使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既有实验知识的传授, 又有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既有逻辑思维的启发,又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师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功能,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此,我们化学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

三、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1.创造条件,变生活为实验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课本知识讲明白了,学生就能听懂,教师的演示实验成功了,并不等于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 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顺利形成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演示实验仅仅是教师做实验,学生没有亲自动手. 绝大多数学生渴望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在实验室做的实验仅仅是一小部分. 要满足学生长久的兴趣要求,教师就必须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因地制宜,变生活为实验.例如,可结合碳酸盐、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鸡蛋在白醋中游泳”的实验; 在学习白磷自燃的性质后,联系日常“自然现象”,破除迷信“鬼火”之说; 在学习酸、碱、盐指示剂后,引导学生在家中炒苋菜时放点食醋会变更红; 在学习碳酸盐后,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小实验,并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 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或产生一种追根究源的想法,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会带着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化学之“谜”去学习,渴望教师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惑. 而教师遂势利导,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讲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教室、家庭等场所做实验

根据一些实验现象,推断某些未知物,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和解释一些科学现象的能力,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就要对各类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溶解性等比较熟悉,特别是一些物质的颜色状态,学生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但有时还不一定记得牢.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一些物质错误与正确的“对比”展示在教室一角,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里做小实验. 如 FeCl2的颜色是浅绿色,易错记为蓝色;Fe( OH)3是红褐色,易错记为红色; Fe2O3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 KMnO4为紫黑色,易错记为黑色; 铜粉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 等等. 这些药品可以用试管装好,放在教室一角,也可以把一些常见药品装入袋中贴上标签,固定在墙上,由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无意观察,并且每周换一些药品,反复轮换后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上颜色或化学式. 另外,教师每次做演示实验后的生成物由课代表放在实验小角,供学生回味,以巩固所学知识.

3.化学实验与开展环保活动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因此,树立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化学知识用于环保,引导学生考察周围生态环境,并对附近的河流、空气、生活小区进行二氧化碳、酸碱度等的简单检测. 学生自己做实验,能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从而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这是一举多得的活动,既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又使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相结合.

结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始终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根弦. 实验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做实验. 实验教学是学生很喜欢的教学方法,学生愿意学、兴趣浓,并且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知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学生不仅经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通过主动地学习掌握许多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6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它具有通用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是一种表达科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载体。“数”的教学不仅要让幼儿了解“数”的意义,更要让幼儿会用“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让幼儿在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因而在教学中,从幼儿入学起就应该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入手,提出数学语言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一、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家里一共有几个人?”他能列举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回答不出“一共有3个人”。这说明这时的幼儿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面抽象出数量特征。

2.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对于分合式意义的理解是从个别到一般,逐渐达到概括程度的。教师首先让幼儿分各种不同的东西:2只苹果、2个玩具……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这时幼儿对分合式意义的理解还停留于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当老师问这些式子一样不一样时,大多数幼儿都回答不一样。

3.从不自觉到自觉

例如:小班儿童在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时,往往会出现做的和说的不一致的情况。不少幼儿能根据感官判断其共同特征并进行归类,但在语言表达上却不一致。显然,幼儿这时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不随意的,仅作为动作的伴随物,而不是思维过程的外化。

4.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我们曾观察到一位小班幼儿给图片归类,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他看到有的幼儿在按照颜色特征分类时,就说别人“是乱七八糟分的”。这时对方也发现两个人分得不同,对他说:“你是乱七八槽分的。”然后,当我们问幼儿“你是按照什么分的?”时,他们都不能回答。由此可见,幼儿意识不到自己归类的根据,更无法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二、正确培养幼儿数学语言的方法

1.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作为一名成人,我们幼儿教师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孩子们的要求过高,急于让他们在尽快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学习高度,数学学科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在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语言时欲速则不达。这时,我们要明白,要培养孩子们科学准确的数学语言,就先得从让孩子们敢说开始,没有敢说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准确,抑或生动。毕竟,孩子们刚刚换了一个崭新的环境,羞于说话、讷于表达都是正常的。鉴于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具体的生活与课堂活动中。我们都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2.充分挖掘,拓展“说”的内容

大班的孩子观察能力薄弱,表述丰富的数学现象时往往说法单一,三言两语说完就无话可说了,这就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比较简单、肤浅、片面。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操作、演示、看图等物质化活动,充分挖掘,多方诱思,寻找出其中的可用因素,启发孩子做出不同表述。例如,在教学“8和9”时,教师引导孩子看图并做表述:“图上画的是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浇花,一共有9个人,有9盆小花。两旁有8棵小树,中间花坛里开了8朵花,还有9只蝴蝶。”教师可启发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多角度地再做较深层次的表述:“9个人中1个是老师,8个是小朋友;9个人中有6个人戴了红领巾,有3个没有戴;8个小朋友中,有4个男的,4个女的;9盆小花排两排,一排是5盆,一排是4盆”……这样,充分挖掘课本插图的潜在功能,一图多“说”,不但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抽象的“8和9”,了解了8、9的组成,而且拓展了思维的空间,丰富了数学语言,有利于数学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3.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

在课堂上或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说话氛围,比如采用扮演故事人物(或其他)角色的方式,让幼儿模仿故事人物说话,提高幼儿说话的兴趣;要尽量给幼儿提供发言机会,可单独与幼儿交流,也可让幼儿在几个小朋友面前说话,使得幼儿敢于在大庭广众面前大声说话。

4.要赋予“说”以生命力

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夸美纽斯曾说过:“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讲授的教师,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讲述时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幼儿丰富的数学素养。首先,教师应该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问题。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孩子带入美的意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语言的直观,联系幼儿熟悉的事物,运用形象类比或比喻,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幼儿迅速理解所描述对象的特征,给幼儿以生动感,并获得生动、鲜明、深刻的形象。如:《认识时钟》的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明白时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我把它们的转动类比成赛跑,说成时针和分针进行跑步比赛,时针跑一格,分针跑一圈。

5.善于导入教师的语言表达,提高注意力

第7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

中职学校在招收学生方面的范围很广泛,基本属于“零门槛”的状态,学生在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很缺乏,学生不仅仅知识方面很薄弱,在人文素养方面也比较缺乏,例如具有一些比较差的行为习惯,缺乏自觉自律性,对人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不到位等等,这些不良的表现都是属于人文素质低下方面的表现。一个人生物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的、内在的品质,通俗来讲就是一个的道德的表现。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和思想中,中职学校就是一个专门培养学生技术的学校,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观念使得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的职业素质较差。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的学生本身的学校成绩较差,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卑心的产生,缺乏自信心,如果学校不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教育,极有可能使得部分学生由一个弱势的群体演变为危险群体,对社会的和谐极有可能有着一定的破坏力,所以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后天教育更是终生教育,它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教化。它强调个体认识和内心体验,目的是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具有广博的胸襟和眼光,有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一般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培养熟悉专业技能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之间出现了不协调的缺陷,而语文教学则能弥补这一缺陷。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因为语文既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媒介。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质教育两者尽可能的达到和谐统一。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

1.通过教材陶冶审美情操,引导学生建立起美好的人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说美和真,美和善交融在一起,构成真善美的艺术。美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高心灵意境,陶冶性情,美化人生。文学艺术中的形象美、意境美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而且在审美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效果。

文学艺术的美具有很强的教育审美功能,当我们欣赏那些作品时就会受到作者的灵魂熏陶,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建立起健全美好的人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欣赏形式美的同时从内容上发现美的内涵,由此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老师的正面的引导。职业素质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也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景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来得到提高。身为语文老师,老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素质培养素质的一个过程。相对于教材内容以及课外读物,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更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设计者和促进着,又是学生人生之路得引导者。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地爱岗敬业。这样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就一定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情况更加严重,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老师在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客观的对待学生的表现,当发现学生的缺点时,不应过于直接,要委婉的指出,并鼓励学生改掉,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以后的各个行业的基本的员工和劳动者,老师应该发展学生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8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物理 实验 教学 作用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始终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技教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教师通过物理实验的演示,不仅能提供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及实际操作的兴趣,在操作中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总而言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做一些比较有趣味的、新奇的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理论教学前,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激发他们思索与探索的欲望。学生有了这样的欲望,教师再利用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再去通过授课解决实验所产生的悬念。这样教师就可以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通过实验教学与实践操作,抽象枯燥的物理知识就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实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性实验。它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指导学生在演示实验中通过认真观察捕捉“奇”的现象,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建立的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理论物理知识,能够使其久久留与脑海之中,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

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前或演示实验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及现象变化过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最需要观察的事物,并指导学生观察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在演示实验的观察训练中可以逐步减少教师的指导,从开始时实验前做详细的指导观察逐步地变为有重点地指导观察。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后,可运用“无声演示”的方法,即教师在演示前和演示过程中都不讲解指导,而只操作给学生观察,演示结束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描述出来,可以先提一名学生回答,然后请其他学生补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这样反复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物理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技工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现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及积极改造自己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要提出有分量的问题需要一个引导过程,在教学上应提倡学生举一反三的科学态度,大胆设想,敢于实验。在师与生相互实验中找到新的答案。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实验设计原理、实验操作原理的教学,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理解掌握,才能在灵活运用中创新。

四、物理实验可以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

我们知道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实验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因此它更有利于人们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从而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就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来说,它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完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深刻的领悟到实事求是的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例如,有的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遇到一点小问题,如实验数据测的太多,实验时间太长。他们就放弃做实验,抄袭别的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殊不知,每组实验数据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即使同组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实验数据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们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就可以以这些同学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大家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这样一来,教师既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还促成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多为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掌握教材,通过各种感觉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打好基础,以便学生很好的认识物理现象,掌握物理规律和理论,能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刚.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教师群组(教师交流网站)2010.10.

[2]周金风.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考试周刊,2012,(92).

第9篇: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指不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不需要特定条件的实验,包括水、电、空气、光、磁及化学反应等诸多内容,其主要特点如下。

1.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性为主。

对于有声、有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记忆。在科学领域里,有很多原理看似简单,却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用于解释这些原理的专业术语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科学实验能让幼儿直接看到事物性状的改变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其中的科学道理。实验中的奇妙现象、有趣的过程也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易于被幼儿接受。

2.幼儿园的实验多以操作简单、容易出效果的实验为主。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不同于其他正规性的科学实验,由于幼儿动作的精细性相对较差,不可能做要求很精确的实验。因此,幼儿园的实验多以操作简单、容易出效果的实验为主。对实验材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不需要有精确的刻度,也无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很容易买到的东西。如:木块、石子、别针、磁铁、电池、纸、蜡烛、各种小瓶、颜色等。教师准备起来比较方便,不需耗费过多人力、物力。

3.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一般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现象比较典型,幼儿能很快掌握或探索出实验的方法。幼儿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在直接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和产生的有趣现象。

二、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1.丰富多彩的实验材料,为幼儿科学探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科学实验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究的刺激物,是科学现象和原理的载体,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前准备时,教师要对多种材料进行反复实验,改变传统教学中提供材料单一、现象单一的状况,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多种可以产生相同或相似现象的材料,并创造条件让不明显的关系明显化。

2.特殊的教学方式,一改沉闷,给孩子留下假设和猜想的空间。

在开始实验前,不为幼儿提供统一的实验方法和结果,而是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材料,通过设疑幼儿对即将产生的现象进行假设和猜想,产生参与实验的愿望。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即将产生的现象或操作方法进行猜测。每个人的猜测不一定一样,这就为幼儿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亲自动手尝试的愿望,提高了活动的目的性。如在实验《沉与浮》中,教师没有先让幼儿实验,而是让幼儿先猜一猜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在水底,并在所提供的卡片上用标记进行记录。每位幼儿都开动脑筋进行了猜测和记录,对活动的兴趣大大提高,并一直保持到活动结束。

3.多给予幼儿鼓励,激发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探索。

幼儿只有在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尝试,学到的东西才会印象深刻。在幼儿有了假设和猜想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猜想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操作则起到了验证猜想正确与否的作用,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此时,幼儿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材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教授必要的表达和记录方法,指导幼儿掌握验证实验数据的方法。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后,引导幼儿用语言或图表记录、表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现象,有助于幼儿将实验过程、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验证,从而改进实验方法,调整原有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表达和记录过程为幼儿的相互交流提供条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学到了同伴的方法,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幼儿的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让实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层次和时代要求的实验内容。

同样是《有趣的水》这一主题,小班和中、大班选择的实验内容就要有所区别,如小班的幼儿可以找自己喜欢的颜色用吸管将颜料滴在水里看水的颜色变化。中班可以通过做饮料的游戏,体会饮料的淡浓和水量多少的关系。又如小班的孩子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教师就提供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观察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否相同。再如教师发现幼儿对物体下滑的现象有兴趣,就设计了“会滚的皮球”这一活动,让幼儿观察球通过不同材质的轨道下滑的现象,在玩中学,在实验中比较。幼儿在一次次的动手尝试过程中,体验到了玩的乐趣,发挥了主动性。

2.教师合理投放于实验相关的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