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财务统筹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统筹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统筹管理

第1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资金统筹;资金管理;企业集团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资金是集团的命脉,是集团各个系统的连接,集团的资金管理关系着集团资金链的安稳和效率。资金统筹平台是集合了资金管理中心与财务公司的职能,将二者的优势摄取,建立资金统筹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作为技术手段,逐步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信息的沟通互联,利用结算中心的优势进行预算、资产、科技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利用财务公司的优势融资、投资、银企直连的便利,实现集团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一、资金统筹平台的概述

资金统筹平台是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实现财务公司与资金结算中心的结合。资金结算中心是目前多数集团应用的资金管理模式,是设立在集团内部进行资金融通、业务结算等资金管理。资金结算中心的成员包括集团、集团各个单位和外部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中心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主要单位,是利用账户进行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资金管理中心的账户分为集团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总账户、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的二级分账户和成为单位在集团内部开设的内部账户。在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下,集团、成员单位和商业银行需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实现资金的流动。结算中心根据主体的需求进行资金规划与管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将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了统筹安排,充分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集中了分散的资金,降低了财务成本,实现了资金利益的扩大化,且有利于集团对于成员单位的资金掌控。然而其程序上的繁琐造成了成员单位资金利用的不便,集中资金管理的风险较大,监管难度较大,影响了成员单位资金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其发展。财务公司是是为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独立财务机构,附属于集团,却又行政独立。财务公司的功能定位是为集团和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包括产品销售、产品开发、技术升级、技术改造等资金需求,提供中长期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服务为自身的定位,包括了融资顾问、业务、款项交易的收付、保险、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委托投资、承兑贴现、内部转账、结算、清算方案设计、吸收存款、提供融资租赁、同业拆借等,高级财务公司甚至可以发行债券、进行股权投资等。财务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是高级的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二者相比,结算中心的普适性较广,财务公司的功能更加丰富。出于对二者的比较,以信息平台为载体,将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结合,既降低了集团改革的风险,也吸收了财务公司的优势,也就是说,资金统筹平台的建立是在建立财务公司时保留结算中心,将其作为财务公司的一个机构,实现对财务公司成员的结算、规划和监控管理。

二、资金统筹平台的优势

1.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集团的资金统筹平台,即建立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有着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优势。资金的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相结合,不仅能够发挥出结算中心在集中分散资金的能力,还能实现账户统一的专业化管理,取消分支成员单位在商业银行设立的账户,使得原本资金结算更加高效,避免了通过多方结算、账户分散造成的资源浪费。统筹平台结合财务公司的优势,在成员单位内部设立资金数据,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将内部机构结算中心资金数据实现实时掌控,对集团内部的资金的余缺实时调控,为集团的财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降低资金管理成本。资金统筹平台将集团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实时掌控且实施管理,加强了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方式也强化了集团的网络利用效率,实现了沟通的延伸。成员单位之间的资金划规也避免了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费用浪费,提升了资金周转的效率。此外,财务公司的性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在同业拆借、信托管理等金融功能,减少集团资金的沉淀,实现集团资金的整合,加快了资金的运转,降低了利息的开支,从而降低了资金管理成本。

3.管理效益的扩大。资金统筹平台是将资金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的形式相结合,二者通过优势互补,保留了资金结算中心,将其融于财务公司机构之中,具体是用信息平台的形式展示。这一方式既能够发挥出结算中心在监督、信息反馈、资金统一规划调配和资金统一结算中的功能,也能发挥出财务公司在融资、投资和金融中介中的功能,实现资金的专业化高效化管理。

三、资金统筹平台在集团资金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资金统筹平台的理性认识。建立资金统筹平台并非是简单的将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的模式相结合,而是一种资金管理方式的优化,资金管理制度的重新设立,资金管理思想的改革。在进行资金统筹平台建立时要结合集团的具体情况,将设立的条件、流程和方式细化,寻求其结合的最优解,提高建立的成功率。

2.加强人员队伍建设。高效化的资金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集团的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质量的资金管理知识。在进行资金统筹平台建设之前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从专业知识到系统操作知识进行统一化、专业化的再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训,通过设立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进行培训的同时实现队伍责任分配,加强责任的落实管理,实现工作氛围的良性化。

3.完善系统平台的建设。资金统筹平台既是平台,就需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操作的支持。资金统筹平台需要建立在资金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相结合的信息管理模式下。无论是大型的企业还是小型的公司,其管理都是依靠信息的流通和接受实现信息传递的强化,加强运营的效率,降低运营的费用,提升信息的效率。在集团中实现信息化管理应当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为基础。由于资金统筹平台涉及到众多账户和集团内部外部的信息沟通,因此加强资金管理的平台建设不容忽视。资金统筹平台的信息系统建设在功能设计上要满足资金管理、预算、风险监控、数据统计、结算管理、票据管理、存款放款、投融资管理、担保管理等需要;在接口设计中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无缝隙沟通,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失真的出现,在内部信息沟通的同时也应实现与外部银行的交互;在安全管理方面要格外重视,保证系统的安全功能设置,不断提升安全技术,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形成密集有效的安全防护网。根据集团资金管理的需要,资金统筹信息系统平台多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集团总部,是资金管理系统的最高指挥单位,集团总部根据资金信息进行战略决策、经营管理或是绩效管理;第二层为资金统筹平台的管理层,资金统筹平台是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机构,兼具了结算中心的功能和财务公司的独立,在集团和成员单位之间承上启下互联互通。收集成员单位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或者开展财务、金融活动,形成报告或经营成果之后上报集团总部;第三层是集团成员单位,集团成员单位将自身的资金信息上报,既可以提出资金需求,也可以将自身的资金情况形成报告进行上报。

第2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如果说勤奋是他成功的理由,那么年轻就赋予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性。28岁的杨中一求效率,也重视效益,在鼎元光电,他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来了财务工作的崭新局面。

杨中一可谓青年才俊,现年28岁的他就已经是台湾省鼎元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鼎元光电”)财务投资管理课长,可谓前途不可限量。

杨中一做事讲求符合法令规定,不仅要求效率、也重视效益,让鼎元光电高层极度肯定,公司也愿意让杨中一负责各项项目。在鼎元光电,杨中一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来了财务工作的崭新局面。

他依据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主导鼎元光电各项税额抵减项目计划,促使鼎元光电豁免税额高达人民币3000万元,相对间接提供获利力,提升股东权益报酬率,增进股东愿意继续投资鼎元光电的意愿;配合新财务会计准则实施,主导统筹资产减损测试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运用技术性测试,让鼎元光电免于认列减损损失;负责统筹鼎元光电远赴大陆投资计划案,主导鼎元光电增资变更登记案;协助策划鼎元光电可转换公司债募资案,促使公司融资募得人民币7500万元,而2006年底将再筹划另一起融资案;担任职工福利委员会财务干事,协助筹划各项福利活动;统筹申办新兴重要策略性奖励案,预计鼎元光电将连续受益五年免税优惠;负责管理十六间转投资投资公司,指导转投资公司建立各项财务预测及撰写营运增资计划的能力、增强会计所需知识及判断力、提升财会人员素质;负责统筹财务预测数据整合,提供外界及银行对于鼎元光电未来五年营运获利之参考;协助IPO部门分割计划案,目前正在执行中,预计将太阳能部门独立申请简易上市,预计可获得庞大股东的投资意愿,增加公司的募资现金能力;统筹元茂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财务/税务及会计等各项事宜,待建厂完成后,杨中一将代表鼎元光电出任该公司之财务主管;主导各项临时性项目,由于鼎元光电为上市高科技公司,事务繁杂,时有临时性项目需求,因此皆委由杨中一负责协办。

杨中一不仅工作认真积极负责,而且勤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他是中国策划学院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国际咨询产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国际经理人协会注册高级经济师、WBSA世界注册商务策划师暨ISIA国际策划业联合会注册高级策划师、FAFP英国财务规划师协会会士暨CBSA中国人事部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AFA英国财务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师暨PNA澳洲会计师协会会计师、CFMA美国特许财务管理分析师暨CPIM美国特许投资组合管理师、CEPA美国特许经济策略分析师暨CTEP美国特许信托税务规划师……,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企划管理总监岗位资格证书、CMBA英国牛津管理协会工商管理硕士认证、香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CFO财务总监培训结业文凭、中国人事部全国经营管理人才库高级财务资格证书……

第3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一、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现状分析

(一)基金统筹层次过低,造成基金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泰政发【2010】 77号《关于实行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文件精神,2010年泰安市建立了调剂金模式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起步阶段县市区按照统筹基金收入的1%上解调剂金。截止2016年底,职工医保调剂金余额46902万元,居民医保调剂金余额6639万元,分别占滚存结余的27.4%和7.8%。但由于没建立起通收通支的模式,剩余的基金分散在各县市区,保障层次过低,没有充分体现“大数法则”。最明显的是泰山景区和泰安高新区,由于区划较小,居民医疗参保人分别只有1.6万人和6.2万人,截止16年底基金结余分别只有8.5万元和1170万元,分别占全市基金结余的0.01%和1.4%,由于覆盖人群较小,风险分散池的范围小,保障能力差,造成基金分散风险的能力差,没有让医保基金真正惠及百姓,切实发挥其互助共济的作用。

(二)医保经办机构不统一,造成一家医院同时与多家医保经办机构结算,增大医院结算压力

泰安市下辖6个县市区和高新区、泰山景区,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在内,全市共有医保经办机构11个,每家定点医疗机构每个月最多同时与11家医保经办机构核算医疗费用,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整天忙于跑医保经办机构,重复劳动,没有时间来加强医院的管理,为参保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意见较大。

(三)医保基金征缴控费工作各自为战,造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效果差

一是在医保基金征缴中,各经办机构分别为战,人手少,催缴成本高,造成了基金筹资成本高;二是在总额指标管理中,各县市区分别与医院签订协议,缺乏总体的把控,造成总额指标分配的偏差;三是在医保基金控费工作中,各县市区分别面对全市一百多家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受人员编制和条件的制约,单靠一家经办机构的力量远远不足。

(四)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不统一,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一是财务核算基础不统一,各县市区分别核算,财务软件各自运行,没有建立全市统一的财务系统,也没有与业务数据互联互通,造成不能实时分析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对账工作量大;二是财务工作仅满足于记账和付款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功能;三是财务分析职能弱化,没有充分发挥对基金运行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预警的职能。

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对策建议

(一)统一基金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医保基金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

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医保基金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医保财务数据集中存储;二是建立系统的全市医保基金财务实时监控机制,全面参与医疗费用的控费工作,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切实发挥基金财务分析、预警、检测的功能;三是加强医保基金内控机制建设,紧密结合医保基金的特点,突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工作流程,加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风险防控建设,推进内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按照内控管理要求,把内控的各个节点明确化、程序化、规范化、信息化,实现了内部控制对医保业务经办活动的全过程、全方面控制。

(二)统一总控指标,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分配制度

以各县市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历史费用?稻菸?基础,综合考虑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医疗成本上涨和医疗服务变动等情况,由市级经办机构会同县市区经办机构研究确定各县市区及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总额控制指标。建立医疗保险定额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控费情况与次年定额指标挂钩,在次年定额指标计算时占有一定权重,控费力度大、效果好的定点医疗机构相应增加定额指标,反之核减定额指标。

(三)统一稽查稽核,建立全市统一的医保稽查稽核专兼职队伍

以市级人社行政部门、市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为基础,抽调县市区业务骨干、有关单位专业人员,组建市级专兼职稽查稽核队伍,统筹做好全市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稽查稽核工作。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抽调专职人员及合作单位专业人员,组建县级专兼职稽查稽核队伍。在做好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稽查稽核工作的同时,按要求承担市里下达的稽查稽核任务。稽查稽核工作分日常稽查、重点稽查、专项稽查和举报专查,采取日间巡查、夜间抽查、节假日专查、县市区互查的方式进行。对稽查稽核中发现的违规问题采取市内稽查结果互认、属地人社部门(经办机构)主办的方式进行处理。主办单位将稽查稽核结果向有关医疗机构反馈、落实后,根据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和服务协议约定作出处理决定,落实处罚措施。

(四)统一医保结算,建立全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结算平台

改革现行的定点医疗机构与参保患者所属地医保经办机构分头结算的方式,建立市级医疗保险结算平台,实现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门诊统筹医疗费用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个人只缴纳自己应负担部分;应由统筹金支付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与就医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统一结算。即由原来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与多家医保经办机构结算,改革为一家定点医疗机构与一家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减轻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负担,加快定点医疗机构资金周转速度,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益。

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会计分录账务处理探讨

对于实行市级统筹以后的账务处理,资金的上解下拨以及结算平台之间结算工作相对复杂,部分财务人员不知如何账务处理,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对各流程方面的账务处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各县市区收入全额上解市级时,财政部门账务处理为:

借:财政专户存款

贷:下级上解收入

县市区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 上解上级支出

贷:收入户存款

市级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财政专户存款

贷:下级上解收入

二、月初财政部门根据市级经办机构提报的支出计划将所需的资金拨付市级经办机构时,

财政部门账务处理为:

借: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等

贷:财政专户存款

补助下级支出

市级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支出户存款

贷:财政专户存款

三、月初市级经办机构根据支出计划将将扣除的市级结算平台代县市区垫付的医保结算资金,拨付各县市区经办机构时,县市区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 支出户存款

贷:上级补助收入

市级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补助下级支出

贷:财政专户存款

代县市区垫付的医保结算资金,县市区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t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等(暂付款)

贷:上级补助收入

市级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补助下级支出

贷:暂付款

同时,

借: 支出户存款

贷:财政专户存款

四、经办机构收到各级医保结算平台代垫清单时,

借: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等

贷:暂付款

五、县市区之间结算垫付的医保结算资金时,

垫付方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借:支出户存款

贷:暂付款

被垫付方经办机构账务处理为:

第4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良性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财务管理无论是在企业单位中还是在事业单位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对于推动企事业单位个体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可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甚至可以说,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推动整个医院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下面我们将对良性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良性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资金的合理利用

在我国的多数医院中,最初都带有公立的性质,他们往往都会享有国家带给他们的补助,不注重盈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节约成本、获得利润也已经成为医院的重要发展目标。但是还有许多的医院并没有完全扭转观念,他们依旧认为医院属于“公家”的,即使亏损了也无所谓,所以在对资金的运用方面不去认真的统筹和规划,例如,在向商家购买药材时,并没有合理的去规划哪些药材需要多买而哪些需要尽量少购置,而是采用所有药材都大批量订购的方式。这样以来,许多很少有需求的药材就会浪费掉,这就造成了医院资金的浪费。良性的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的运用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等,从而保证资金能够正常、合理的运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良性的财务管理会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根据财经法规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还有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安排资金的去向,降低医疗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使医院的资金能够正常的运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性的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

在上述中我们也提到了,现如今许多医院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的推动下,也开始慢慢注重自身的发展了。因此,转变观念、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医院的发展目标。如果没有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做支撑,那么便不会有合理的收支调节与规划,在医院的资金方面没有一个整体的统筹和使用准则。而这样就会非常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在无形中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增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造成了医院整体收益的减少。医院要想获利就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少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对资金的使用以及去向进行统筹、规划、分配,保证资金的良性运转以及合理利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良性的财务管理工作除了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外,还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对整个医院的资金使用进行管理与统筹的,医院整体的资金支出与收入都会经财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当财务部门对医院整体的资金进行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就会实现医院整体资金的合理运转,保障医院各部门的高效运行,实现有效的管理。保证医院各部门发展的更加有秩序、更加井井有条。因此,良性的医院财务管理可以推动医院各部门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改进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现如今,虽然说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正在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完善,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以下两个:一,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二,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只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首先可以由医院的领导层以及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以及完善,然后进行试行,在试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然后正式、全面的实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化、保证公司财务的正常运行。

(二)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因此,提高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可以为他们报相关的培训班,让他们定期的去参加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多学习一些实操技能,从而保证可以更加顺利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定期到医院内部开展讲座,使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去学习。最后,还可以让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定期到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中去观摩学习,学型企业中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培养人才,是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邓寿高.浅谈财务管理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5.

第5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精益管理的内涵

精益管理的精髓:“精”――意为精简、精细、精良,旨在提高效率;“益”――意为趋利避害,旨在提高效益。精益管理的核心是不仅要关注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以创造价值为目标“做正确的事”。简言之,精益思想就是在创造价值的目标下不断地降低成本。

(二)精益管理对烟草企业的特殊意义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卷烟市场消费能力持续下降,同时政府控烟措施不断强化,烟草企业面临外部市场萎缩的风险,要继续保持利润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就必须实现管理转型,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尤其是推行精益化财务管理。

二、精益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

精益化财务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既是局部细节的精细化,也是总体目标的最优化。精益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成本管理等过程中,要求消除每一个环节、流程的误差和缺陷,不断关注并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利用最小的资源、较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

精益化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无间断流程,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精益化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精准有效的财务数据库和数据链,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把握生产经营动态指标,以便于“围绕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适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管理策略。

三、烟草企业推进精益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要点

烟草企业要深化精益化财务管理措施,强化关键性财务指标管理,深挖降本增效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和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推进财务流程优化再造

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整合、优化关键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理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与业务协同,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规范和核算制度、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监督等制度体系,重视过程控制的精细化和财务监控,构建精益化财务管理长效机制。

(二)建立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烟草企业把投资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根本目标结合起来,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精益管理的思想重新设计评价投资方案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从更多的方面和更细的层次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

?⒆式鸸芾硖岣叩胶诵哪勘辏?强化资金时间价值观和现金流量观,提高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水平。不仅要侧重于企业账上的现金或现金流,更要拓展到整个产业链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将上下游的现金流打通,提高调动资金资源的能力。同时,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坚持节流与开源并重,管好钱,用好钱,建立全省统筹的资金营运增收机制,提高资金资本运作水平。

(四)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

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适当、精准、合理的持有现金额度,运用理财方法,统筹平衡应付应收计划,保持适当的存货规模和数量。仅仅把“现金为王”作为一句口号已远远不够,资金管理者应该调查现金的来源和走向,获知现金赤字或者盈余的时间轴。

第6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 必要性 实施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涵义

科学的管理财务,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将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运用到企业实务当中,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是当今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以详细具体业务为基础,做到事无巨细,对每一具体岗位、每一项具体经济业务,都建立起一系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使财务管理作用于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财务的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具体化财务管理事项,探究财务活动潜在运用价值。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将财务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详细、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一直是财务工作追求的一个目标。财务管理精细化是企业优化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明确财务目标的基础。

财务管理精细化能降低企业风险,精细化管可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防患于未然。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风险水平。

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规范具体化的业务流程可以控制成本,同时又拓展延伸了管理、服务领域,以实现企业资源的统筹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让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流程更加熟悉,让企业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目的更加明确,也可以让企业对企业管理体系有一个梳理,从而达到对做出生产经营的决策起到参考价值,对执行企业财务目标、实现企业总体目标起到推动作用,最终使企业的管理行为有一个质的提升。又可为企业相关决策者提供及时、详细的财务信息,以达到事前、事中控制的目的。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对数据的精细化管理,财务的成果要从数据中体现出来。精细化财务管理又是一种流程式的管理、人本管理和系统管理。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流程导向管理的专业化,其具体工作是靠人完成的,并且要建立激励、监督人的机制,同时又注重各项工作协调配合的系统性。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财务工作的具体细化。精细化的关键就是将财务工作内容具体分解细化,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密切联系,然后再进行整合,实现统筹管理,从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效率,明确企业经营目的,促进企业进步。

2.精细化财务管理强调财务工作的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具体实现途径就是通过财务工作的各项转变,例如,财务工作重点转移到企业工作的经营管理上;财务工作的范围不能仅仅限制于静态事后检验而是要以总过程、全视角的动态控制为重点;财务管理也应转化为服务型,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3.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以企业目标为导向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精细化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优化的必然选择,它必定是服务于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能深入企业各个细节,从而拓展了财务工作的范围和空间,挖掘财务工作的潜在力量,最大限度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 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4.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严格实施需要相应健全的制度和监督管理

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行细节,具体的岗位职责才能使责任具体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才能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另外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也是必要的。

四、精细化财务管理实施的具体措施

1.明确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任务

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精细化在使生产经营过程优化的同时控制了成本,减少了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经济最大限度的增值。仅仅能够降低成本不是财务的唯一目的,应当科学有效地充分配置利用现有资金以获得经济增值。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化要求其需要和企业的各部门密切联系,生产经营每一个过程都应当有财务工作的参与。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把基础性工作做好,确保基本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针对企业客观真实状况做出详尽的财务情况分析报告,另一方面要在更高的层次统筹管理,发挥财务管理的潜在力量,积极促进经济效益。

2.真正做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细节,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职能的工作。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实施财务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同时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合作,各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将精细化管理结合到每一项经济业务,从财务管理的大角度来处理和确定自身工作。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统筹管理角度下,加强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工作职能。这同样需要企业健全的制度和监管机制,使财务工作做到有规可依。

3.优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方法

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对于经济业务分析做到细致入微,例如对于的每项反常的支出,精细化财务管理都需要将其与会计期间计划对比,做出因素分析。财务工作的具体化方法还包括财务收入和成本的预测、资金运用的计划安排、产品生产计划等,另外,财务控制、财务决策都是健全财务制度所必须的管理方法。

4.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第7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财务统计;存在问题

我市于2001年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革运行十二年已取得显著成效,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推行,医保制度逐步实现了多层次,广覆盖的目标。目前基金的运行基本平稳,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随着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医保财务统计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就近几年医保经办机构财务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市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多机构并存下财务、统计报表多头报送

为实现五险种缴费基数的统一,我市2005年成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基金征收及增减员登记等,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付与定点机构的管理。同时,两经办机构分别设置账套对基金收入和支出进行单独核算,且由社保中心负责报送统计报表,医保经办机构负责报送财务报表。经运行实践,分开编制财务统计报表存在以下弊病:

(1)两个经办机构的财务人员均无法全面掌握基金实际运行情况,只能依据报表数字进行表面分析。

(2)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中均包括收入与支出相关信息,两个机构的会计人员每月都需互相提供数据,然后合并报表。部门间需花费大量时间沟通,不但延误报送时间,还降低了报表质量。

(3)编制基金年度预算报表时,一方编制收入数过于保守,另一方因担心基金支出增长过快而适当高估支出数。造成每年都出现基金预算“收不抵支”现象,无法准确进行预算编制。

2、财务报表内容实用性不强

(1)医疗保险基金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因此当期的收入和一次性补缴收入全部列示在报表收入项目中。

(2)财务报表中基金的累计结余数包含着历年来一次性补缴收入数,掩盖了基金运行真实情况,易造成基金结余率偏高的假象,从而影响管理者对基金使用效率的判断,使调整政策的带有片面性,影响基金的平稳运行。

3、财务软件版本、账套设置不一致影响大市统筹工作的开展

随着大市统筹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基层财务数据上传提出了高要求。今年本市已经按大市统筹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数据上传,由于基层财务软件及账套设置均与大市统筹要求的账套设置不一致,给财务数据上传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4、定点机构费用结算时存在盲点

我市定点机构记账费用采用预拨与年终定额考核相结合的结算方法。目前一直延用此结算方式,但依然存在一些盲点:

(1)经办机构拨付环节与监督环节信息传递存在时间差。由于经办机构经费、人力物力、监控手段等不足,只能采用事后监督方式,难以及时发现、查处违规现象,无法合理、科学评判、监管医疗服务、管理、消费行为的规范、合理、科学性。即便发现问题,处罚通知下达至拨付环节,费用已经拨付出去了,无形中影响了基金的应用。

(2)经办机构衔接方式缺乏,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无限膨胀势头。医保经办机构仅负责各险种基金的待遇支付,基金中心负责各险种基金的收入,两个部门机构缺少衔接,只有形成财务报表才能发现基金入不敷出情况。

二、解决对策与措施

1、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基金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医疗保险基金预警体系和医疗费用监测体系,提高基金利用率,对医疗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基金的平衡,详细说明每项基金基础,方便财务处核算。设置中间环节管理部门,两个机构将财务报表、统计报表梳理后的信息汇集到中间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减轻每月相互传送数据信息时间;或进行区域划分,将工作任务量先分区进行,然后在汇集到一起,这样各区域工作量不大,分开编制财务统计报表时信息数据传输量也不会太多。编制基金年度预算表时需统筹分析信息数据,实事求是,两个机构应综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不能仅单独依据一方情况。

2、统一财务软件版本和帐套设置

基层尽可能采用大市(地级市)相同的财务软件及帐套设置,并逐步过渡省级统一软件,以便进行财务数据传输,确保数据准确性。各经办机构之间加强沟通联系,探讨更快捷、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预警分析

为预防基金运行的潜在风险,应重视监测体系的建设,重点监测费用变化情况,加强参保人群结构、基金动态、异常数据、特殊人群的检测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网上公布市内大小医疗机构、医药价格等,实现宣传、监督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预警分析,让财务统计工作控制贯穿于基金运行的全过程之中。

4、强化基金内审部门职能,对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

依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等完善财务流程,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构建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严格监控基金的拨付、支出、存入各环节;依照会计制度编制报表,实施核算,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建立财务监督小组,审查财务收支情况,及时纠察问题。

5、完善报表结构,增强报表的实用性。

目前的基金财务报表只是粗线条地反应了一个地区医保基金的大致情况,只有细化报表项目,适当增加报表披露内容,完善现有报表的结构,才能更科学的揭示表中数据关系,让报表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参谋,增强报表的实用性。

三、总结

医保经办机构的财务统计工作在医疗保险基金运行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科学、高效的发挥其职能,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等措施,才能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切实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确保医疗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处)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演变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改革发展,单位的工作要求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单位正常经济运作的重要部门,其结构优化、管理模式革新对单位的作用不言而喻。财务管理通过对单位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分配、规划、预算来达到为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的控制,保障单位良好的工作进度与工作质量。

一、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资金进行统筹运转,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单位资金进行合理的统筹、分配、规划与预算,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控制与监督,具体数据均由单位的财务报表纪录。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方面在于收支统计、资产管理、财务分析、预算统筹,这部分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合理的监督,保证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问题

就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的。在单位的日常运作当中,每一份资金的使用途径都已经被上级部门或者相关机构指定,因此需要财务管理部门对资金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分配。在资金的使用前,需要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对实际的需求进行预算,保证资金的利用率与合理率,提高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益,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然而在我国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的影响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经济的掌控,也影响了对其日常工作的宏观调控,也极大的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降低了资金的实际有效利用率。

2.预算编制问题

预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往往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在预算的编制工作中,单位的领导对于预算编制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编制工作得不到良好的开展。预算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预算编制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开展,就会直接影响单位的工作的进行,也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实际项目的设置不合理,实际数据的不准确,导致财务收支与实际存在不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降低了资金的实际有效利用率。

3.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我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那么对于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必须要进行完善,需要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约束与监督,有效的保证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的良好促进作用。确保财务管理实际数据能够得到准确的反应,依靠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实际收支管理问题

根据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因为实际收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报告里面,一部分余额存在这呆账、坏账等问题,这部分资金占据了全部流动资产的50%以上。虽然这部分问题短期内不会对实际事业单位管理产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难以开展,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综合管理的核心工作,对单位的工作进度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财务管理是对政府调拨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使这部分资金为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运转提供保障。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下面提出几种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模式的途径。

1.财务管理方式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依照单位内部情况与财政收支数据,对财务工作进行预算,保证完善的收支与预算体系。

(2)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与系统的财务管理方案,细化财务管理的每个项目,保证对每个项目有着完善的控制,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对相关活动进行合理细致的分析,保证财务资金的利用率。

2.财务报告

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充分满足政府需求,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将会有利于事业单位上级相关部门对政府调拨的资金详细的使用途径与目的进行充分了解,并对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对财务报告制度也需要进行完善,规范的财务制度才会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控制作用,保证单位的良好发展。

3.预算编制

对预算编制进行结构优化,更为科学的科目设置,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采用先进的零基预算法对财务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在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之后,对本次预算编制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

4.监督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才能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公平、稳定的环境,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高效开展。一个强有力并且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对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科学准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燕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J].财经界.2012(10).

[2]王海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7).

第9篇:财务统筹管理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转轨成本;财政补贴

一、文献综述

2008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定了实现省级统筹的时间表,即到2009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应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争取到2012年实现全国统筹。可以说,统筹层次成为贯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过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理论上,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尽快提高统筹层次,近期目标是实现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李珍认为应把省级社会统筹建成为社会保险实体机构,而不是一个省级准备金制度或再保险制度,应该把省级统筹做实。冯兰瑞指出:社会化是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统筹层次提高就是社会化水平提高。”陆解芬、朱玉林指出省级统筹存在许多弊端,认为应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万春、邱长溶的研究明确指出建立全国统筹是健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保障,并认为我国具备实现全国统筹的条件。

但在长达十几年之久的过程中,中央政府数次提出实现省级统筹的目标,却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王晓军认为:由于不同地区在历史债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央、地方、企业、个人等不同的利益格局严重制约了统筹层次的提高。江春泽、李南雄认为实行省级统筹会出现多方面利益的矛盾和摩擦。

二、统筹层次问题的实质

需要澄清的是,人们通常所讲的“统筹”一词有两个隐含的意思:一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统一筹集和调配使用资金,二是集中管理和运营资金。具体来讲,统筹层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四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统筹层次”问题的实质是各级政府怎样配置养老保险的事权和财权,以及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运营体。各级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责权划分,集中体现在统筹层次上,它是整个制度的“牛鼻子”。也就是说,统筹层次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它是养老保险各项责权在政府间搭配结果的反映,统筹层次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各项养老保障责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合理划分,是各方利益平衡的结果。单纯的以提高统筹层次为目标的政策,如果不以各项责权在政府间的合理配置为依托,最后只能是无疾而终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换句话说,如果政府间各项责权得到合理、清晰的界定,统筹层次也就会迎刃而解。

当前,我国政府间养老保险责权划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悬而未决,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第二,各级政府间的财务责任划分模糊。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互为影响,互为前提。统筹层次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以清晰界定各级政府财务责任为前提,否则容易形成对某级政府财政的过分依赖以及某级政府的“道德风险”行为。而各级政府财务责任的界定又离不开统筹层次的合理定位。第三,养老保险滚存结余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巨额资金分散在各统筹单位,成为地方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既得利益,阻碍了统筹层次的提高。因此,无论是从当前改革的推进和完善,还是基于养老保险制度长期的可持续健康运行,以统筹层次的调整为“牛鼻子”,在明确转轨成本筹资渠道的基础上,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财政补贴方面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的管理体制,将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的产生机理:基子政治经济环境的分析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对制度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找到符合现实需要的解决问题之路。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了政策环境对于制度绩效和制度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学者雷根强、苏晓春的研究也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离不开既有的财政体制的影响,制度改革会直接或间接的触及财政利益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

从政治角度看,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是一切权力的拥有者和责任的承担着,地方各级政府受中央的委托承担相应的责任,二者之间是一种授权关系,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政治传统,并且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官员的任命拥有决定权。从经济角度看,我国采取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有其独立的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具有联邦主义特色,许多学者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或“准财政联邦主义”。虽然学者们对我国财政联邦主义实现程度存在争议,但是,不可否认,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大一统”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已经被财政分权制度取代,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支出责任,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行为主体。这样一种政治、经济环境格局,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有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积极承担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责任

由于GDP导向的政绩观,使得有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短期内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项目,而对于养老保险支出等纯消费性或无法产生即期经济利益的支出项目则缺乏激励。此外,由于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使有些地方政府考虑,在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中央政府出于政治稳定和政府合法性的需要,将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承担财务“兜底”责任。

这样导致了有些地方政府不积极分担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补贴责任,而是将责任层层上推至中央政府。自1997年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加,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政府补贴责任,而地方政府的财务责任则相对降低。到2006年,中央政府累计用于弥补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资金高达3062.3亿,其中2001年到2006年五年间就高达3049.9亿元;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为942.1亿元,其中2001年到2006年支出451.7亿元,仅占同期中央政府支出的14.8%。1997年以来的近10年,地方政府用于补贴养老保险收支缺口的资金为中央此项支出的30.8%。而与此同时,掌握在地方政府社保部门手中的养老保险结余资金逐渐增多,到2006年,滚存余额高达5489亿元。

此外,在制度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各级政府应该承担的转轨成本责任以及资金筹措渠道,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GDP导向下,宁愿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放,也不愿意从财政预算中拨款补贴,偿还历史债务,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6年底,已经高达8400亿。

(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影响了统筹层次的提高和各统筹地区结余资金的上解,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逆向激励

财政体制是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后,经过数次财政体制调整,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已基本建立了分权制财政制度。财政制度调整的实质是各级政府经济利益的变革,而财政体制的变革又进一步影响了政府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分权制财政体制是导致统筹层次难以提高的根源所在,因为统筹层次意味着财政“兜底”责任,在哪一级统筹就要哪一级财政负责。对于省级政府而言,在没有外力的强有力推动下,其缺乏促成省级统筹的动力。

此外,在这种分权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缺乏合作的基础,不可能产生一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直接转移支付制度,这也是在分权制财政体制下统筹层次难以提高的又一表现,即年龄结构轻、养老金支付压力小的地区不希望将结余资金调剂用于老龄化程度高、养老金支付压力大的地区。

(三)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基于特殊利益驱动,违规使用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像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08年底,我国养老保险滚存余额达9931亿元。而这些巨额资金被分散在全国2000多个地、县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掌握在地方社保经办机构手中的资源,给其带来了很大的部门利益;同时,由于我国社保管理体制中客观存在的“政资不分”、“执监不分”等问题,即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资金管理职能分配不清,基金投资运营权和运营监管权分配不清,使得这部分资金又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养老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审计报告,1996年全国发现被挤占挪用的社会保险基金近60亿元。2006年,上海社保案的披露则更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分散掌握在地、县级经办机构手中的养老保险基金,成为阻碍统筹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地方既得利益最直接的表现。

四、统筹层次问题的解决思路

统筹层次的实质是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合理配置,它的解决有赖于诸如转轨成本、财政补贴责任以及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管理体制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一)关于转轨成本的责任承担

转轨成本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基础性问题,根据专家测算,我国转轨成本的规模约3.7万亿元。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对于解决转轨成本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各方已基本达成共识。据统计,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9万亿元,如果按照10%的比例划拨国资,那么可以获得大约3万亿的所有者权益,这个数据与我国转轨成本的测算规模大致相当。但是,如果仅靠中央的力量,则相差甚远。截止200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为12.2万亿元,如果按照10%的比例划拨国资,也仅能获得1.2万亿的资产用于偿还转轨成本,仍有大约2.5万亿的差额。因此,在推进提高统筹层次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偿还转轨成本方面的责任,按照一定比例划拨央企和地方国企资产充实社保基金。为了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相匹配,因此建议:划拨的中央企业资产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而地方国有企业资产则由省政府委托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当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后,各省划拨的国资也应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统一管理。

划拨国有资产筹集社保基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筹集转轨成本,保证制度转轨期养老保险财务收支的大致平衡。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划拨的国资不能迅速转变为现金流,用于当期养老金收支缺口的弥补。为此,需要各级政府动用财政资金来弥补当期收支缺口,根据财政部预测,到2010年,统筹基金收支缺口将达4080亿元,这就给政府当期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如果完全依靠财政补贴,这意味着制度中的“新人”和“中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转轨成本,而制度转轨结束后,下一代人的负担则相对较轻。美国著名社会保障研究专家费尔德斯坦的研究指出:由于制度转轨的收益将由几代人共同分享,因此,转轨成本由几代人来共同承担是合理的。因此,基于代际公平的考虑,应该合理确立转轨成本的偿还方式。

基于个人账户资金周期长与偿还转轨成本的长期性特点,借用部分个人账户资金来弥补当期统筹账户的收支缺口,待劳动者年老退出劳动领域时,也是三四十年之后的事情,那时可以通过变现国资等方式来偿还借用的个人账户资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当期政府的财政压力。由于通过此种方式形成的个人账户“空账”责任明晰,而且有相应的资产作为保证,不会影响人们对制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参保积极性。

(二)政府财政补贴责任

当前,“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省份大多以5%为标准,因此,有关政府财政补贴责任的计算也以此为基础。由于将各地、县划拨的国资由省政府统一经营管理,因此,财务补贴责任的测算仅集中于中央和省级层面。

以2006年全国各地养老保险收支情况为基础,可以得出各地需财政资金补贴的规模(见表1)。2006年养老保险的实际收支情况为,养老金收入6310亿元,其中征缴收人为5215亿元,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为971亿元,其他来源收入为124亿元,因此,如果按照统筹账户比重23%计算,考虑到北京、广东、浙江三省的统筹账户存在结余,而未实现全国统筹的情况下,这部分资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则需要政府财政补贴的资金为677.8亿元,比当年实际政府负担降低近25%。如果可以实现全国统筹的话,政府的财政补贴资金仅需要489.1亿元。

从各省当期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来看,负担较重的省份依次为、青海、黑龙江、辽宁、海南、湖北、湖南、新疆、重庆、吉林,需要政府财政资金补贴的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8%,其中前八个省负担率超过10%。而北京、广东、浙江三省则存在资金盈余。此外,山西、江苏、福建、山东、宁夏五省的财政压力也较轻,都低于4%。其余13个省的负担率集中在5%-8%。

对于这部分财政补贴应如何在政府间划分,应该综合考虑各省的负担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来看,负担较重的10个省份多为历史负担较重的重工业区和经济欠发达省份,对此,中央政府负担的比重应当适当扩大。而负担较轻的八个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比如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为经济发达地区,对这些省份中央政府负担的比重应适当降低。其他的13个省则应该介于二者之间。从2001年开始在辽宁、吉林、黑龙江试行的东北试点方案中,按照3%或5%的比例做实个人账户后统筹账户的资金缺口采取75%:25%的比例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责任,这可以作为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的基准。对于负担较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6个省(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属于煤炭资源性地区,宁夏属于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故将其作为负担居中的省份考虑),可以采取25%:75%的比例划分。其他的15个省可以采取50%:50%的划分比重。当然,最终财政责任承担比例的确定应以协商为基础,上述比例仅提供参考。

(三)各统筹地区結余资金问题及其个人账户的投资运营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