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语言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言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教育方法

第1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儿童语言;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82-01

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如在种植区糖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 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这样给幼儿提供更多语言元素,使之有话可说。

(二)多听。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

(三)多说。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四)多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 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

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

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

第2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方法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语言、动作初步形成,语言发展进入关键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如何有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成为幼儿教育阶段一大重要课题,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一、儿歌与语言教育

1.利用儿歌教材,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幼儿的语言学习教材多种多样,但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儿歌简单的语法结构、浅显的词汇和口语化的语言,很容易激发儿童对语言的模仿兴趣,在儿歌营造的欢乐有趣的氛围里,儿童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提升。例如,《小熊过桥》的儿歌:“小竹桥摇啊摇,有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这样的儿歌在激发儿童对事物想象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儿歌“ao”的押韵,让儿童在不知不觉间对音调和元音因素有了感性认识,在积累大量简单词汇和感性认知以后,对后期语言学习将有很大帮助。

2.科学选择儿歌,循序渐进用儿歌教学。儿歌作为早期语言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儿歌材料的选择要求很高,各级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文化研究者都比较重视对儿歌材料的创造、收集、整编和研究。基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科学的选择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的材料,对幼儿语言学习有重要作用,只有儿童可理解、可接受的材料才有助于语言教学。幼儿阶段,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认知能力有很大不同,对儿歌的感知能力也不一。例如,小班儿童对儿歌的节奏感知强于内容探索,因此,对他们可采用吟诵、打节拍的方法帮助学习;大班的儿童年龄较大,创造力和探索欲增强,因此,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创造或编排儿歌,这样可以满足儿童的创造需求和想象力。

二、故事与语言教育

儿童故事是深受幼儿喜爱的另一文学题材。优秀的儿童故事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富于情感,是儿童获得生活知识、拓展眼界和想象力、丰富感性认知经验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儿童只要一听到讲故事,就会情绪高涨,热情洋溢,这充分说明了故事在儿童心目中的分量。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小矮人、森林、城堡、小动物、精灵、巫婆、妖精等为儿童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打开了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一扇门,在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存在的,因此,在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儿童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给与了儿童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花草、地名等,这些词汇对儿童来说有可能是熟悉的,有可能是在生活中完全没接触过的,但通过故事的讲解,幼儿会逐步认识这些陌生的词汇,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口头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绘声绘色的音频、生动的动画播放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儿童语言发展有不同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动画片,这种方式实现了声音和图像的完美结合,因此,能够直接促使儿童快速学习陌生词汇。对大班的儿童,可以呈现一个故事的开头,然后鼓励儿童发挥形象力自己编故事,这样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欣赏完故事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向学生简单的提问,让他们发表自己的听后感或观后感,自由表达对某一人物的喜爱或厌恶,这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连贯性。

三、游戏与语言教育

语言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开始,在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人交往、合作、获取信息、沟通情感,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们对游戏有着完全的自,教师在给予幼儿指导时,只需用心了解儿童心中所想,引导儿童陈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想收到什么样的成果;游戏环境布置,游戏规则等由儿童自己制定,使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决与环境、他人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较大发展。

游戏的设置多种多样,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游戏检验儿童的词汇量,比如,让孩子比赛说出尽可能多的水果种类、运动项目、动植物花卉等;利用简单的词汇引导孩子造句,锻炼连词成句的能力;通过儿童熟知的幼儿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出话剧,每名角色配有自己的台词,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儿童在合作、交往和沟通中自然的提高了口语交际和运用能力。

目前的幼儿语言教育过多的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了语言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致使有些儿童虽然掌握了一些词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通过课堂内外的游戏设置,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和沟通,为儿童正确运用已学的语言找到了用武之地,这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日语教学;语言文化;对比

一、中日语言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日语教学和学习中,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师,都会从发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中日文化对比,且在日语学习中,母语思维的指导作用会持续存在。我国知名语言学研究者王力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外语言横向对比是最合适、最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这是因为,当语言学对比产生以后,其就具备为外语教学服务的应用语言学倾向。为尽可能形象的进行这一问题阐述,我们以日语的五个元音为例,对于中国人来说,a和i这两个元音的发音相对较为简单,这是因为其在汉语英语中具有很强的对应性,而u、e、o的发音则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其应用没有那么对应。而在日语中这五个元音都属于单元音,其发音需要一次到位的口型,而发音相对较为简单、单纯,且不像汉语那样需要边发音边变化口型。

一般来说,“娘”在日语中是指“女儿”的意识,由此看见汉语和日语在词义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且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句型用法。在中文中,“女儿”的表示方法一般是通过加所属定语进行表述,例如,他女儿,你女儿等。而日语中只需要用“娘”一个词汇就能表述这一含义,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成分的添加进行强调,比如,きれいな娘、利口な娘等。从本质上来讲,通过外语表达自我属于自我翻译的一种,如果能对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同、异具有更清楚的理解,那么翻译也必然会更精确,而当学习者连母语都掌握的不是特别到位时,那么其外语学习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语言对比学习的重要性。

二、强化中日文化对比研究

在对于语言学的进化演变中,由对比语言向对于文化转变是其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一个新高度。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初级文化,因而,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与语言学习过程紧密相连。在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也应对语言承载民族的文化进行学习和掌握。尽管我们在进行外语表达时,会非常关注和重视语法问题,但文化层面的障碍会使语言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很多语法正确的语句在文化氛围中便是非常可笑的句式。比如,当国人在交谈中,经常会用第二人称,例如,你是谁、你住在什么地方等,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一些日语初学者在进行句子翻译时照搬汉语表达习惯而翻译为:あなたはlですか、あなたは何に住んでいます。虽然这些句子从语法结构层面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语用的视角,其可谓是漏洞百出。在中文和日语中,敬体和简体的差异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其他表达方式的不同,譬如,特别重视谈话对象的日本人,往往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日语初学者很容易因母语思维的影响而对对话内容产生误解,且片面的以为自己的翻译没有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属于表层结构层面的直接文字置换,是忽视双方文化因素的误解,当然,这根本无法准确把握日语的真正含义。例如,すみません是日本人使用最为频繁的一句话,它可以用于致歉,也可以表示致谢,但很多日语初学者都会将其翻译为“对不起”,使得交流双方相当尴尬。这都是双方生长文化氛围差异引起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必须进行一定的文化对比讲授,并以此为重要突破口,强化日语语言教学,只有这样日语学习者才能听到和翻译出地道的纯真日语句式,而并非中国文化思维定性下的日语句式。对于广大教育研究者来说,其不但需要对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探讨,也应重点强化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导入下的日语教学研究,以为日语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完善提供必要借鉴,为日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三、结语

总之,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汉语日语语言和文化对比分析,以让学生对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实际差异形成更多的认识,进而实现日语文化思维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的进行日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岳琳.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教学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5).

第4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54-02

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相关课程。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了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着教学任务重、参与人数多、教学学时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经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加探讨研究。

一、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经过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玩游戏等,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地区的中小学中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的基础课程,但所学的仅限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面,对于计算机语言方面的知识只有极少的学生稍有了解。计算机语言对绝大多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空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选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既要保证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能够很快地进入到语言学习的氛围中来,同时又要兼顾已经有了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学的兴趣。在进行计算机语言教学之前要带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全面并且有一定侧重点的学习。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地让学生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基本框架,同时要重点讲解和计算机语言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给个别基础较差的或基础特别好的同学给予适时的指导。

二、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语言尤其是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在解决问题时算法是非常关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算法时,应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去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讲解算法的三种结构时,顺序结构的算法是对所要解决问题步骤的顺序描述,比如要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只要按照数学思维顺次求出,这样一个过程的描述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由于这个算法描述中无任何的分支,就是一个顺序结构的算法。接着可以启发学生去寻找这个算法中的漏洞“随意从键盘输入的3个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对于这个漏洞学生也很快能够找到,进而启发学生寻找弥补这一漏洞的方法,由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选择结构的算法,以及该算法应该怎样设计。此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如果要用计算机解决这一问题,当输入的三个数不足以组成三角形时,用户往往希望再给一次重新输入的机会而不是直接结束程序。要想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就需要设置允许用户重新输入数据的算法,这也就是循环结构的算法了。按照类似这样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做的是引导和总结的工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比较容易将此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习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置一些贴近实际的有趣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置习题时,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不能太高;应当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所设置的习题,每完成一小步都应该是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学完三种基本算法以后,设置题目:“编写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完成这个小游戏的编写。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但是一旦完成了一点,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上,死记硬背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计算机语言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语言教学中,设计合适的问题,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对实验教学部分有所忽视。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同为计算机语言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语言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因此实验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教学反馈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编程的乐趣。通过上机练习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实际编程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实验教学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明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难度。稍有疏忽便会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实验的实验内容,更要确立好完善的实验管理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督促学生做好实验之前的准备和实验之后的总结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使实验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

五、结束语

第5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外语;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332-0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外语教学界积极引进西方的外语教学原则和方法,许多有志之士,大胆使用或尝试了外语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外语教学又有着非常特殊的教学环境、对象和目标,因而需要我们探索出适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原则与方法。研究外语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其意义就在于可以促进中国的外语教学,以利于培养出大批的外语、涉外工作者和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

一、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中国的外语教师从不同的方面观察问题,对外语教学做了深入探索之后,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和论述,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四十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的听说法(也叫口语法)影响最大,直到现在还很流行。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产生出自觉对比法,法国产生了视听法(也叫情景法),美国产生了认识法,英国产生了交际法(也叫功能法,交流法或意念法)。交际法曾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使用过,也有较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国内提出了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法国南锡研究中心酝酿出一种只注重听、读的异语交流教学法。在美国又兴起一种全部动作反应法(TPR,即 Total Physical Response),适合于幼儿、少儿学习英语。钟兆隆同志创造了“逆向英语学习法”,李阳推出“疯狂英语学习法”,国内还进行过一些“阅读学习法”(English through reading)。还有人反对“疯狂英语学习法”,说不必疯狂也能学会英语。几年前在电视上就播过两种新的学习英语方法。沉默法就是又一种学习外语的方法。

刘润清、戴曼纯认为,现在国内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六种:(1)交际法;(2)语法翻译法;(3)听说法;(4)视听法;(5)综合法;(6)其他方法。

赵爱国、姜雅明把外语教学模式归纳为八种:(1)语法翻译法;(2)直接法;(3)听说法;(4)视听法;(5)自觉对比法;(6)自觉实践法;(7)综合法;(8)交际法模式。

束定芳、庄智象把外语教学的方法归纳为八种:(1)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2)听说法;(3)交际法;(4)全身反应法;(5)沉默法;(6)社团学习法;(7)自然法;(8)暗示法。

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中最常用的外语教学方法是:(1)听说法;(2)视听法;(3)交际法;(4)多媒体教学法;(5)综合法。

不论你采用何种方法,我们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外语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一言堂”,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学生是授课的对象,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才会好。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电话教学。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行人机对话,等于不止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另一方面可以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勇于开口说外语。

3.最初阶段,不要过多纠正学生错误。学生说外语,其实是,任何人说外语,只有说得多的人,出现的错误多,说得少的人出现的错误少,不说外语、不开口讲话的人才不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不应当以出现错误多的就认为是学习不好,不能在此画等号。

4.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鼓励教师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切不可呆板。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灵活变通方式进行教育。河南科技大学打算在2006级新生中再次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即使不进行英语分级教学,本科生、专科生都有差异。即使全都是本科生,也存在有艺术类学生、农学类学生、建工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总体上要差一些,若“一视同仁”,僵化某一种教学形式,效果就不好了。

5.要有爱心,爱学生之心。加强责任心,加强辅导。对于所教的学生,不能只喜欢学习好的尖子生,而不喜欢学习差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爱心,并需要经常加以指导。要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尽力帮助他们。在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差生“开小灶”,使他们“吃得好”。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遵循这些教学原则,灵活多样地采用上述的外语教学方法,我们的外语教学肯定能够在上一个新台阶。

二、外语教学原则的研究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即对语言本质特性的认识上来说,我们可以肯定语言有如下四个本质特征: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在交际中才有生命。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才真正学会使用语言。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和意义。整个语言系统实际上是个符号关系的系统。

3.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人类思维依赖语言这个工具,而语言又是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体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而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作用于思维方式和习惯。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代码,因此说,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

4.语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础。动物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小孩过了一定年龄就不可能顺利地学会语言等种种现象表明人类大脑中有一套特殊的语言习得和处理机制。

从实践论层次上,即教学本质特上来看,束定芳、庄智象认为外语教学有以下五个基本原则必须遵循:

1.系统原则:根据语言是个符号系统的原理,在外语教学中应突出语法教学的重要作用。语言的系统性在于语言符号间关系的密切联系。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表明,学习者所掌握的外语知识形成一种连续体(continuum),从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新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再加上适当的交际实践,必然促进这一连续体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语法教学中,语言符号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可作为编制学习者语法知识网络的经纬线。

2.交际原则: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时刻牢记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外语进行交际,而掌握外语这一交际工具的最终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交际实践。形式为意义服务,工具为目的服务。外语交际能力包括准确接受信息和发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说和写。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全面学习者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有两个方面组成: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语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交际能力,交际的实践可以巩固学到的语言知识,这样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交际能力的提高。但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最终学会外语交际服务的,所以应十分注意语言知识教学和交际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

3.认知原则:在外语教学中强调认知原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地对比母语与外语之间的特点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的语言系统的理解;二是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的作用。

4.文化原则: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一是通过对该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而是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二是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了解。在外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中,应特别注意遵循文化原则,选择富有代表性的语言材料,使学习者对外族文化变得越来越熟悉。

5.情感原则:情感原则包括对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态度加以引导,以及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其他情感因素,如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或控制。一般来说,外语学习者的动机可分为综合型和工具型两种。持综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目的语,融通该目的语文化,得到该语言社团成员的认同;而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短期目的,如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研究证明,持前一类动机的学习者成功的比率较高,坚持学习的动力也大。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外语教学实践中还应研究其他不同性质的教学原则,如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

赵爱国、姜雅明则认为,外语教学是在教者(教师)与学者(学生)两个主体或双方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的,因此,应当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1.交际原则(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首先把外语作为一种工具――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来教授和学习。

2.系统原则(сис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外语教学应始终突出语言结构系统教学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建构起一套新的语言规则系统。

3.文化原则(культур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要结合符号知识的传授和学习,适时移入所学语言国的文化知识,以使学生在学得和习得语言的同时而学得和习得文化,真正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4.综合原则(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综合能力,其教学科目不宜分得过细,课程设置不宜过窄,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将广泛的语言教学内容、多样的言语形式及技能培养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认知原则(когнитив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及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以加深对所学语言及文化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记忆习惯等的作用。

6.实践原则(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实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及特点之一,也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外语教学必须贯彻实践原则,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经过七年一线英语教学实践,根据我的经验总结出了英语教学的六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外语教学也像其他门类的教学一样,应该熟悉授课对象,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以便使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

2.趣味性原则:所谓趣味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如果教材或文章不能使学生们产生兴趣,肯定效果不会好。如何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外语教师的教学艺术,外语教师必须要重视并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这一原则最为明显,即,由容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学。束定芳、庄智象也认为,外语教学还须坚持循序渐进性原则。

4.对比性原则:学习外语的学生,时时处处总想在与母语对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接受外来语言的。但在实行这一原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避免负迁移,尽可能地努力争取正迁移。

5.重复性原则:所谓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口,这几种说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说明重复的重要性的,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不怕重复,才能学得更好。

6.博杂原则:这一原则强调知识面一定要广,各类体裁的文章都要看,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学到。

我们在教研室教学研讨中有人就提出了外语教学至少应实行三原则:

1.兴趣性原则:学生如果对外语学习根本无兴趣,那就很难学好外语。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多下功夫,多想办法。

2.实践性原则:(三个75%)包括教学实践活动的广度、密度、深度。从量上来看,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的比例不应大于1∶3;广度,就是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面要广,量要多,特别不能冷落学习困难的学生。密度,就是教师保证操练的频率较高、节奏较快,避免松散、拖拉。深度,即指学生的活动质量,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应具有递进性,并且形式多样,内容有趣,以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

3.高频密度的原则: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原则,是课堂管理成败的关键。多信息,要求有足够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学生积极地互相交谈,增加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地快速反应。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当然,还有许多学者、专家和外语同行对于外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或不用的看法,我们不能轻易地就否定人家。事实上,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我们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去指导他们,方才有效。正如一则广告词说的:这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你会满意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8.

[2]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8-40.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22-226.

[4]Richards,J.C.,& 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Linguis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5]Mills,D.Web-Based Technology as a Resource for Form-Focused Language Learning [J].TE SOL Quanterly,2000.

[6]Hickey,Leo.2001.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7]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出版社,2007:2.

[8]杨雄琨.对中国高校教育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性思考[J].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9]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10]王枫林.综合编排教学法的原则与方法[EB/OL].网络杂志Magazine《综合语言知识》教育论文,2005-11-25.

[11]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出版社,1999.

Researches into Teaching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s

CHEN Ru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en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第6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韩语教学 文化教育 渗透 原则 必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03-01

一 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就是要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培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教师可通过跨文化教育的方式,将文化渗透在韩语学习活动中,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二,提升学生学习韩语的效率。教师通过在韩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方式,能将抽象的韩语语言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能进一步降低韩语学习的枯燥性,减少韩语学习的单调感,提升韩语的掌握能力。

第三,综合提升学生的韩语沟通能力,这是韩语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目的,中国和韩国曾经是相同的汉字文化圈,但是由于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中,在文化背景、政治历史、风俗习惯、价值信仰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必将会成为学生学习韩语过程中的阻碍,制约学生韩语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韩语,就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教育。

二 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原则

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方式是要首先将韩国文化引进学习过程中,要真正实现文化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充分融合,这也是韩语教学在实践中的一种原则性延伸。在进行跨文化教育时必须要明确文化教育的渗透和导入完全是为了韩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一定要遵循适度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主要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教育手段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在韩语教学中渗透的韩国文化要避免出现主观随意或以偏概全的情况,所引用的教学案例要具备有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韩国的文化教育不应该是机械的补充知识,而要结合韩语发展的特点和韩国文化的背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文化介绍,才能更好地达到跨文化教学手段的目的。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在思维模式和意识中的差异,是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的,不能因为不符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就对其进行否定。

第二,文化教育的内容要与韩语教学的知识有充分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引进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韩语、应用韩语,不能脱离韩国文化的发展,选择正确的渗透内容,才能在跨文化教育中提升韩国文化的价值。

例如,在韩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韩语基本的知识点时,为了避免知识的枯燥,可以渗透对韩国历史和文化的介绍,韩国民众早期的发展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但是总体来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同中国人之间的宽泛接触。韩国人民是从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劳作的,韩国人的文化逐步和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在制造铁质武器和铁质工具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引用案例介绍,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在文化的介绍中不仅会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会学习韩国文化的优点,进而学好韩语,提升对韩语学习的兴趣。

三 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策略

第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韩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尽量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韩语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韩语的兴趣。具体来说,韩语教师在教授韩语单词时,可以对单词背后的文化进行引申讲解,对背后蕴藏的韩国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介绍给学生。这样做不仅反映了韩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还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了韩国文化,提升了学生对韩语学习的兴趣。

第二,提升韩语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整个韩语教学中的指导者,要想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就要加强韩语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韩国的文化背景是十分宽泛的,教师不仅要对韩语的知识有扎实的功底,还要对韩国文化有更深厚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跨文化教育。

四 结束语

在韩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渗透文化教育,这不仅是掌握韩语的一种途径,也是吸收韩国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必经之路。韩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学习的思维和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对韩国文化知识的学习,才能使韩语教学更具时代感,才能更好地顺应韩语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柳.浅谈高校韩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第7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用英语 任务教学法 主题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探索一条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英语教学方式,我们就高职英语内容的实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在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

    一、教材的选用

    1.《新编实用英语》的编写特点及模式

    《新编实用英语》是教育部规划的新一代立体化教材,它努力体现了新《基本要求》的精神,在《实用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教学,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英语加强实用性的教学要求,是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新突破。此外,从新编排模式上看,该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编排模式,注重了实用性,主题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在难度上略高于《高职英语》、低于《实用英语》,更适合目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

    2.《新编》教学内容上的特点

    从教学内容上看,《新编》明显不同于传统教材,主要特点是:

    一是主题性和主体性。该教材以实际法和任务教学法为其编写思想,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交际任务,并且各种任务被设计为听、说、阅读、分组讨论及应用文书面材料等。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习得语言。如第二册关于e-mail这一单元,从口语对话,——听力——阅读——写作和翻译,都是围绕有关e-mail的常用习语等内容安排的,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操练,基本能进行与e-mail有关的涉外活动与工作。

    二是交际性。该教材把培养一定的交际能力作为重要任务,加大听说、写作,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每单元听力、口语占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如每单元的第一部分“Talking Face to Face”以实物式简洁的语言及片段开始,经过阅读翻译,让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过渡到第二部分“Follow the samples”,学生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掌握有关常用句型和表达形式,提高语感和实用交际能力,并在接下来的“Act out”的活动中复现前面的重要句型及语言素材,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扩大应用范围。

    三是实用性。该教材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新《基本要求》规定的实用英语《交际范围表》中的有关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系统学完本教材后,基本能进行日常生活工作会活,能处理有关业务信函。

    四是循序渐进性。该教材贯彻了“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选材由易到难,话题多变,体现实用性强的特点。学生初学时感到不是很难,在潜移默化的练习中提高了能力,克服了传统教材学生死记不少单词,而实用性不强的弊端。

    了解教材特点是为了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体现教材意图。因此,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怎样合理设计教学任务,探讨有效教学模式,则是重要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1.“任务教学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组织《新编实用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任务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它以计划和操作为中心内容,以意义表达为核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完成语言任务、习得语言。任务教学法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能力,达到实践目标。该教学法为学习者架起了一座由母语通往目标语之间的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它即能开发学习者的运用语言的潜力,又能激发他们创造运用语言的活力。

    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占用课堂70%甚至90%的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近年来教育部一系列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等指导性文件中反复强调,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交际性、任务 型的教学途径,要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理解所学材料,并用所学材料表达思想的交往过程。结合《新编》教材的特点,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尝试。

    以该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交际主题为“Applies for a job”,整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阅读,翻译招聘广告,学习模拟应聘对话,应聘应做的准备,注意的问题,怎样自我阐述和如何写个人简历等。我们根据“Applies for a job”这一中心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将有关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教学中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如下的设计

    1.Introduce some knowledge about applying for a job.

    Tusual steps in applying for a job;

第8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文化体验;语言教学;思考与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12-01

文化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文化体验活动有助于对异文化的深入理解,从而对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冲突也能进行正确的处理。

笔者于2014年7月7日到2014年7月28日前往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进行为期三周的短期文化体验和学习之旅。在此期间,在校方的安排下,笔者也进行了短期的泰语学习培训,通过课堂听课,课下实践等多种方式,学习泰语,并了解到了泰国语言和文化,完成了难忘的泰国语言文化之旅。

一、分课型授课

在三周的授课活动中,我们总共有六次语言课,其主要目标是学会基本泰语会话,认识泰语的字母、声调及发音,同时在学习泰语过程中,感受泰国语言与文化。

在语言学习中,我们总共分成两种课型,一种主要教授我们基本的泰语会话,为传统的口语课型方式,主要教授我们问候、数字、时间等内容,以功能法为大纲,教师主要围绕见面介绍自己、买东西、问时间等日常会话为中心,用国际音标的方式书写,方便记忆,这门课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第二种课型主要以练习为主,通过娱乐、游戏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泰语学习,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教师在教授时分别用到了夸张表演、多媒体演示、组织游戏、教授儿歌和舞蹈,分组进行比赛等方式进行教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区别于国内的课型:综合课为主,听、说、读、写技能齐头并进,我们的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文化体验活动的特殊性,还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考虑到实用性。两门课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起到了较高的教学效率。

二、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超短期的泰语学习中,我们充分地体验到了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颇具特色:

1、儿歌和舞蹈教学

在学习泰语过程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教师组织学习泰语儿歌《大象》,歌词采用字母注音的方式:

chang chang chang chang chang, nong koi hen chang reu plow.

chang man dtua dto mai bao, jamook yao yao riak warng wong.

mee kiaow dtai nguang riak wa ngar, mee hoo mee dtar harng yao.

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活泼,词汇简单,非常适合零基础、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并组织进行表演,并让学生自己配以舞蹈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记忆,最终对学生进行一些小的奖励。

最后一课,老师带去了泰国特色的服饰,并在教授泰国歌曲loi khtrong的同时教以泰国传统舞蹈,并组织进行表演,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了解泰国文化的兴趣。

2、视频观赏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也会准备一些泰国旅游宣传片或微电影,进行观赏。其中教师精心选取的2011年泰国旅游宣传广告,令人印象深刻,并通过抢答的方式,进行记忆练习,十分有趣。同时多媒体的直观性,也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到水上集市等这种泰国特色又不容易解释的词汇的意义,同时优美的视听感受,也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泰国文化。

3、夸张演示声调

泰语有五种声调,老师在教授时,每种声调都配以不同的体态,手舞足蹈,夸张演示,并带领同学进行表演,立刻调动了全班的氛围和对声调的掌握,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汉语有四种声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模仿这种方式来激发外国留学生的声调学习乐趣,不仅是仅仅通过手势、或头部来阐释声调的抑扬顿挫,更应该通过更加轻松幽默的方式,全身舞蹈演示,带动整个课堂氛围。

4、组织游戏和比赛

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学中,大量地进行游戏比赛,例如:再讲大象这个泰国儿歌时,老师把全班分为两组,进行唱歌和舞蹈比赛,再给两组十分钟的准备和记忆时间,最后当众表演,整个课堂更像是泰国文化的体验和表演,当然在游戏和比赛的同时,也记忆了儿歌中的单词和用法,寓教于娱乐。

三、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

在泰语言实践一般是在课堂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学校会给我们安排相应的语伴,基本上为平均四个人就可以有一个语伴,进行会话练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也会安排有趣的泰国电影进行观摩,虽然观看电影难度较大,但是事先老师会给出英文版的相关介绍,电影还配以英文字幕,语伴对于简单词汇也会给一些提醒和解释,这样难度就减少很多。最后,老师也会跟随有一些问题,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在课后,语伴也是常伴随我们左右,跟随我们的整个文化体验行程,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身在目的语国家的优势,进行语言实践的应用。

由于我们主要目的在于体验泰国文化,所以语言学习和联系的数量也是有所控制,并且,我们处于文化体验活动中的短期学习,动机并不强,所以主要以一些娱乐轻松的方式,来了解泰语的特点,从而对增加对泰语学习和感受泰国文化的乐趣。

参考文献:

第9篇:语言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自信教育;教学模式;方法;革新;转化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Initial Exploration on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Yang Jia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Chongqing404155,China)

Abstract:C language as many domestic universities computer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urse,but Only a few of universities can really take this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good effect over the years.The really to learn solid the course does not excee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10%,so where is the status of the root?After many years of teaching research,the traditional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future software development talent based learning needs.Therefore,the innovation of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is our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s a necessary to span.

Keywords:Self confidence education;Teaching models;Method;Innovation;Transformation

一、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及方法

传统的C语言教学,我称之为教条主义式的唯心教学法。所谓唯心教学法就是指上课的老师往往缺乏对学生基础的根本认知,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应该听得懂就讲,觉得理解有难度的就不讲,这种学习的效果感觉固然很好,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将来的软件研发学习之路。而教条主义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袭了传统的理论+上机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的学习。这是一种逐步推进,步步为营、先理论,后上机练习,把期望建立在学生自觉学习的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新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自信教育是C语言学习最重要的开始。缺乏自信是初学编程者最大的障碍。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自信心,多年来我们一直要求学生们奉行一个观点:“胆大,心细,脸皮厚”。所谓胆大,就是学生一定要有胆量去学着写程序,敢动手;心细则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要放弃,细致地分析每一个逻辑推理的环节;而最后的脸皮厚则要求学生不要害怕失败,不放弃,努力地坚持攻克每一道设置在内心和现实中的难关。这个观点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信心,从而开始真正的编程学习之路。

(二)C语言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不在于教条。在C语言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先练后讲。实践课一般情况下都安排在理论课之前,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事先必须对需要学习的章节进行预习并在实践课时进行练习。然后在理论课上我们采用了“2115”模式,即前20分钟老师进行课堂讲解,在讲解之前先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问,然后在讲解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接着用10分钟的时间对书上的例题进行现场评讲与分析,然后再用10分钟的时间以课堂答疑的方式回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最后5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堂所讲解内容进行复习和加深印象。

(三)编程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每日一题是编程能力训练的一个关键环节。题是做不完的,知识也是学不完的。那么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对例题的理解以及课堂知识的掌握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不但要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在我们的教学中,一般情况我是强制要求学生在课后必须完成,等到下次课时,我们会抽查学生单独进行自己编程思路的讲解,然后和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并做出最后的总结和评价。或许有人会反对我们此种强权模式的培养,但是我们认为说服教育仅仅是针对有自觉性的学生,对于顽皮的学生,适度地强权会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颇丰。

(四)编程习惯的培养时程序设计训练的有力保障。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是必要的。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训练流程。例如:在完成一道题目之前,首先是从题目中找出所有的关键字或词语,弄清楚输入和输出,并明确程序最终的目的是干什么;第二步,细化程序的中间处理环节,明确数据的处理方式和流程,形成一个明晰的设计思路,并分别写出每一步需要实现的功能;第三步要求学生必须绘制程序流程图,在前两步分析的基础上,以图形化的方式把整个程序的主体框架搭建好;第四步开始编程,在编写完程序之后还有最为重要的一步便是检查或者称之为人工编译,这样做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步就是不断地进行上机调试修改,从而实现程序的功能。实践证明,通过这五个环节的训练之后,学生们每次上完课都觉得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