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工业文化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文化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文化教育

第1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业文化价值观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51-03

所谓工业文化价值观,就是个人和社会群体对人们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总和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工业人才的摇篮,工业文化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工业文化价值观总体上与新型工业化要求是相符合的,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懂、不爱工业,对我国现代工业文化认同和自信度不高,工业文化价值取向、价值标准扭曲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因素的共同影响。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才能收到好的实效。准确把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状况,并探索有效教育对策,提高学生工业文化素养,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应尽之责。

一、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的特点

课题组于2016年4月在柳州市3所高职和4所中职学校的1000多名师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业的认知不足,对工业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度总体不高。调查中,27%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职业院校读书是因为想进企业工作;32%的学生认为,选择就读的专业是因为“自己喜欢”;53%的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的对口职业只是“有点了解”,18%的学生完全不清楚,也就是不到三成的学生较为清楚地知道所读专业今后干什么工作的。学生盲目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表明他们对工业的认识是不足的。调查还显示,仅有27%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在柳州工作,65%的学生表示“说不准”,9%的学生表示不会在柳州工作。在表示毕业后会在柳州工作的学生中也仅有42%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柳州这个工业城市。不会在柳州工作的学生,14%是因为不喜欢柳州这个工业城市,22%的学生是因为觉得在企业工作太辛苦,22%的学生是因为工资收入太低了,11%是因为柳州工作、生活的环境太差。在关于工业文化认同和自信度的调查中,当问及“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你在别人面前有何感受”时,仅有10%的学生会打内心里感到自豪;32%的学生觉得很正常,没什么特别感受;4%的学生会觉得低人一等,其他的则表示“不好说”。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工业缺乏挚爱的精神,对工业的情怀不深,对工业文化缺乏足够认同和自信。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在校期间往往缺乏努力学习、苦练技能的内生动力,毕业后在工作中往往缺乏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的内生动力,难以成为现代工业化的生力军。

(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职业定位的认知模糊不清。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应该怎样发展”时,42%的受访学生选择“不好说”,11%的受访学生认为在企业里当“白领”,10%的受访学生认为在企业里当“蓝领”,17%的受访学生认为先当“蓝领”后当“白领”,8%的受访学生认为无所谓,要根据自身能力和企业需要而定。对当前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后频繁跳槽的现象,20%的学生持赞同态度,32%持不赞同态度,48%的学生则是不清楚。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职业认知是模糊甚至错误的,这部分学生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其择业和就业势必会受到不利影响,容易缺乏劳动观念,好高骛远,工作不安心,甚至成为“啃老族”。

(三)部分学生的诚信、忠诚意识淡薄。调查中当问及“如果您将来工作的企业因为一时效益不好,给您的薪酬达不到原来的水平,您会怎么做”时,29%的学生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14%的学生选择“哪怕违约也要另寻出路”,46%的学生选择“还是先留下来,实在不行了再另寻出路”,9%的学生选择“不好说”,甚至有1.3%的学生选择“宁愿回家呆着”。对当前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应聘简历造假的现象,虽然高达65%的学生持不赞同的态度,但也有11%的学生持赞同的态度,还有23%的学生不清楚。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诚信、忠诚意识是淡薄的。这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若得不到正确培养,在实际工作就可能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敷衍了事、惟利是图等不良观念和行为,这与拼搏实干的工业精神是完全相背的。

(四)部分学生工作价值取向扭曲。受访学生在回答“评价工作有何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时,28%的学生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36%的学生选择“能够给工作单位带来多少经济利益”,26%的学生选择“能够给社会带来多少满足”,还有16%的学生“不好说”。在就业条件方面,25%的学生把工资待遇作为就业的首选条件。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工作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程度的扭曲的。

(五)部分学生质量、责任意识淡薄。当问及“如果一件产品在生产流程中在您的这个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您会怎么做”时,虽然选择“如实报告,自己承担一切后果”的学生高达71%,但16%的学生选择“如果对自己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就如实报告”,2%的学生选择“能瞒则瞒”,还有2%的学生选择“坚决否认”。当被问及“如果您所在单位有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您知道后会怎么做”,虽然有35%的学生认为会坚决举报,21%的学生认为会极力阻止,但也有17%的学生认为只要与自己无关,决不多管闲事,12%的学生认为会离开该单位,14%的学生觉得不好说。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是不强的。

二、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特点的成因

(一)历史因素。具体如下:

1.缺乏悠久的工业文化传统的熏陶。我国近现代工业的起步晚于西方国家一个多世纪,广西的近现代工业起步更晚,发展至今还不足百年历史。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这些工业文化成果成为了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但相对于迅速发展壮大的工业产业,工业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尚未被广大群众广泛认知、认同,尤其是工业文化价值观作为工业文化的核心没有得到凝炼和发展,更没有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正是这样的工业文化基因的缺失,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工业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之一。

2.深受农耕文化的长期影响。相对于工业文化,我国的农耕文化则相对悠久。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来自乡镇和农村。而乡镇工业历来都比较落后,工业文化自然也就没有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能够代代相传的工业文化价值观也就缺乏其社会存在的基础,学生先天就缺少了工业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而相对繁荣的则是农耕文化,这种文化有诸多优良的传统观念,比如敬畏规律、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吃苦耐劳、天道酬勤的劳动观等,但其也有糟粕,比如由小农经济而产生的小富即安、保守落后、自由散漫等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出生在、成长在乡村的学生继承的自然是这些农耕文化的基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的现象,就是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

3.深受士大夫传统观念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士大夫的文化价值观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这种传统观念影响着学生对工业文化价值的取向和评价,使他们形成扭曲的工作价值观。比如一些学生把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作为脱离“劳力者”的途径,尤其是一些高职生总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今后理应成为“劳心者”,成为企业的管理者,而不应该成为“劳力者”的工人。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毕业后更大可能成为企业一线工人,因此产生失落感。

(二)社会因素。具体如下:

1.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资金本主义不良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进入我国,干扰人们的思想观念,职业院校学生也不能幸免。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在择业方面,他们往往把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地点作为择业首选条件,收入丰厚、环境优雅、工作轻松几乎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择业的共同价值取向。而工作是否与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相适合往往关注很少。在职业精神方面,一部分学生缺乏诚信、忠诚意识,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工匠精神。调查中,不少学生认为,“如果工作单位待遇不好就会另谋高就”。课题组在企业一线调查时发现,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只是把目前的工作单位看成是“跳板”,一旦有待遇更好的工作单位就跳槽;一些毕业生嫌一线工作累、待遇低、没尊严,工作没有积极性,甚至责任意识、纪律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安全观念、协作观念淡薄,消极怠工,随意迟到早退旷工,稍有不顺就轻易辞职。凡此种种现象,与不良社会思潮的作祟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受社会对待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学历导向的影响,与普通高中和本科相比,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更低等级的教育层次,而非另一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社会上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加之一些企业招收应届生时过分强调学历,甚至直接把职业院校学生“拦在门外”,结果导致了职业教育陷入很大的困境。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工业文化自信,不能不说深受社会对职业教育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具体如下:

1.学校教育出现工业文化教育的空白。长期以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中小学教育,历来缺乏工业文化的启蒙教育,这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先天不足。调查发现,职业院校作为工业文化教育的重要主体,普遍对工业文化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业文化素养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专业入门教育、思想政治课、专业课等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开展一定程度上的工业文化教育,但由于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教育内容、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在工业文化价值观方面先天不足,后天缺补。

2.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工业文化素养欠缺。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没有足够的企业工作经历,加之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校企分离的培养模式,使教师对工业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这些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十分欠缺,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就缺乏对学生开展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意识,更不可能科学地进行相应的课程和教学设计。这是导致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家庭因素。具体如下:

1.家庭教育缺乏工业文化价值观基本要素的培养。当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是“90后”,中职学生基本上是“00后”,他们多数是城镇独生子女或者农村少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长辈往往以宠溺的方式来爱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使世代的农耕生活所积淀的勤劳、勇敢、朴实等传统农耕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扬,相反,现代农耕生活形成的某些与工业文化格格不入的观念和意识却深刻地影响着孩子,比如淡薄的时间观念、纪律观念、质量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等等。因此,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崇尚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工业文化价值观缺乏了应有的思想基础。

2.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言传身教的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有的家长不注重家庭教育,没有家庭教育的自觉意识,有的家长则信奉实用主义的家庭教育,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做事能力,不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有的家长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形成的勤劳勇敢、朴实节约、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没有变成为他们的自觉自信,也就形成不了他们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内涵,这也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先天不足。

(五)学生因素。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养普遍相对较差,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不强,对学习缺乏主体意识、自律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成长成才和职业教育目标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认为自己进入职业院校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普遍不重视思想理论学习和品德修养,对思想文化类课程的学习普遍兴趣不大,学习自觉性不强。所以既不会认真接受工业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更不会自觉地学习和培养。

三、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由于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因此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才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政府发挥主导和推进的作用。政府要主动行使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管理职能。一是要有推进职业院校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责任意识,发挥好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二是政府要积极加大工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应突出工业文化元素,营造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政府要创建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四是政府要动员、支持、鼓励中小学做好工业文化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工作,把工业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范畴。五是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出台强化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政策,给予社会参与主体、学校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社区、社会团体、社会媒体等社会主体要积极参与到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工作中,主动给学校和学生提供条件、创造条件。首先,企业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与学校一起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尤其在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主动对学生开展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其次,社区、共青团等社会组织要通过社区宣传窗口、各种团体活动,积极向学生宣传工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业文化价值观。再次,报纸报刊、电台、广播、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也要大力宣传工业文化,传播科学的工业文化价值观。

(三)学校担负起组织和领导的重任。学校是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的主体,要承担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领导和组织重任。一是要做好课程设置,把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性质和地位,统一规定学时学分、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保证课程教学的规范化、常规化。二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工业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负责人、企业兼职教师构成,学校要通过理论辅导、实践锻炼等渠道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业文化素养,由这支队伍承担具体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信息反馈等具体工作。此外,也要提高其他课程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也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工业文化价值观的渗透教育。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工业文化建设,使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更多地包含工业文化元素,使学生在隐性教育中得到工业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四是要依托校内工厂、实训基地、企业、博物馆等建设好工业文化价值观实践教学基地,并把实践教学也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计划,切实开展好实践育人工作。五是要利用好校园网络、课程网站、广播、校报、板报等宣传媒介,加大工业文化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主动占领思想阵地。

(四)家长做好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工业文化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其次是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成才观,农村的家长更要转变小农思想和士大夫传统观念,正确看待子女的成长成才问题。再次是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用优良传统文化尤其是农耕文化中的精髓教育子女,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工业文化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欧阳娟.论高职大学生的工业文化价值观[J].传承,2014(1)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柳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工业文化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5BRL08)

第2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存在于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并渗透到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企业文化是在个体的广泛认同和接受下,成为一种行为准则,来指导行动,其特点带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鲜明的企业特征。不管企业文化形式、内容、表述有何不同,但与职工科学文化教育的层次、状况有着直接联系。高层次、高素质的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基础。因此,职工科学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放眼未来,考虑的不仅是市场、产品和投资,更要考虑到明天。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职工科学文化教育赋予头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有较高道德和文化修养的人。人才的培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来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加强对职工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职工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产品质量意识。使职工认识到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计划经济意识已经过时,形成群体的危机感、紧迫感,否则个人难以生存,企业难以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与其职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走在中国网络通信尖端行列中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的职工中,有85%以上是大学生、研究生。华为公司依靠这支受过高层次教育的职工队伍,创造了以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这种崭新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塑造了华为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倡导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华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06年,华为销售额为110亿美元。企业文化无论怎样设计、制定,最终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是受该企业职工教育状况制约的。这里所说的职工教育是指职工大教育,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业务技术教育。如果抛开职工受教育的状况,单纯地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当然企业家们也可以请所谓的专家、文人来为企业杜撰所谓的企业文化,但那只能是门面的装潢、脸面的粉饰,决不是企业职工素质的真实反映。

其次,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而潜能的激发,人的素质全面发展要靠对人的教育。因为市场经济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要求更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发展,使庞大的员工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只有通过更大规模的系统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完成。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追逐高额利润,企业对熟练工人的需要也会大幅度增加。同时职工为了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随之产生。那么,这些业绩优秀的企业,随着企业科学文化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职工科学文化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善。职工科学文化教育已经把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而且越来越偏重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而且层次日益多样化。就教育层次而言,从一般的扫盲补习教育到初等、中等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以至高等教育等都与职工科学文化教育产生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受终生教育思想影响,职工科学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普遍需要,随之,员工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产生更强烈的需求。为了工作和个人更大的需求,不仅是社会,企业也应该给员工以终生教育的机会。因为基础教育不能满足个人毕生的工作需要,人们必须能够扩大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应该尽可能的给予本企业员工提供参加这类学习的职业上和经济上的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加强职工科学文化教育,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从人力和物力,即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人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等。软件方面,一是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二是添置必要的图书资料,三是建立信息收集处理部门,有专人负责,还要要结合企业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设想,针对本企业员工的特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教育文化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自身企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不仅要抓员工的学历教育,还有专业技能方面,如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专业知识、还要加强社会知识熏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哲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宗教的、社会风俗的等多学科知识,开阔员工视野,提高员工融会贯通、知识创新的能力。把日常工作纳入企业教育培训的范畴。企业教育化经营的理念,就是要求把企业一切日常工作都列为员工培训的内容,组织会议就是在上课,落实工作完成任务就是实习;企业最高领导就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门经理就是讲师,有关的文件、职责、制度就是教材,员工拟定的报告就是作业。按这种思路开展工作,就可以随时检查问题,纠正错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结果的最佳水平。职工的文化科学教育,可以使职工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加速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最后,企业文化要求人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市场经济千变万化,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运行紧张快捷,这就要求人们适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主动地去适应形势、驾驭形势,使思维方式趋于符合客观。市场经济客观上驱使人们追求效益、追求利润,生产的自由度增大;同时,市场经济也要求人们诚实信用、讲究质量、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社会也要求人们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因此注重职工的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道德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灵魂展示企业的良好道德风貌,进而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但实质要靠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来支撑、来沟通。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企业职工科学文化教育,职工教育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反之,企业文化对职工科学文教育具有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首先、企业文化的发达程度对职工科学文化教育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因为我国的改革开始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阶段,利益关系面临新调整,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会增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使人们较快地适应形势,促使人们去学习、探讨。例如企业职工竞争意识的增强,就会造成求知欲望越来越高,从而为职工教育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再者市场经济实行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越来越多的职工认识到,要实现个人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靠知识,靠本领,努力获取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这已成为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执著追求。从而为继续工程教育、岗位培训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也为职工教育增加了后劲,开辟了广阔前景。

其次、企业文化注重整体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建设与管理,追求高层次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从而促进职工教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职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靠有主人翁精神和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职工原有的文化层次、技术层次不适应管理现代化生产,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这就为职工赋以新的层次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扫盲、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工程教育、个人知识的多元化,需要复合教育,所以,企业文化的进步必然推动职工教育向纵深发展。

再次、企业文化本身为职工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为企业文化可以通过职工教育,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个一个地传播开。通过职工教育把企业文化发扬光大。用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可以使职工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使职工形成带有本企业文化特点的心理素质,把个性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用企业文化教育职工,使青年职工接受和认同群体意识,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价值观,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劳动与享受、幸福与荣誉、责任与义务的关系,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造就企业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用企业文化作为职工教育的内容,使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从而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

如何用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呢?首先,让每个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学习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其次,引导职工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去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反过来再去教育职工。由此循环往复,使企业文化与职工科学文化教育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交替作用,相互发展。

第3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工程的本质是创造并实现科学与工程教育综合创新,所以创新是工程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工程创新是企业得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工业的创新来源于整个社会市场的需求和推动,而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企业与经济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探讨工程教育需求与发展,创新工程教育实践方式和环境。上海理工大学以“一校八(研究)院(所)”为载体,在改革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协作、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体制和机制。我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要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系统化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融入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使得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是我们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积极加入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去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加快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所谓专业认证是指通过国家间教育认证机构合作与交流,逐渐形成相对一致的国际性认证标准和方法,必须依照国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运行。专业认证的关键是评估专业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我们可以明确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工程界参与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外部评价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构建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全力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国际权威性,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专业认证,我们可以改变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为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渠道,将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和发展接轨,以适应21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2德国的教育体系及认证制度

众所周知,在德国大学工科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皇冠,德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一向独具特色,德国工业产品与服务享誉世界,这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认证机构自身的质量并统一认证标准,德国的学科评审委员会、认证机构和高校联合组建了全国性的专业认证体系,其中权威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为ASIIN(theAccreditationofBachelor'sandMaster'sStudyProgramsin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ASIIN)。ASIIN是在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科技协会、应用科学大学、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相关工商业组织的研发机构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是德国唯一开展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在机构设置上,ASIIN下设董事会、两个认证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和两个评估小组,其中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董事会由ASIIN的会员组成。ASIIN的会员大会由4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ASIIN不仅希望达到认证专业化的目的,还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互动探讨,ASIIN的会员大会把教育服务的供给方高校与实业界的企业需求方集中到了一起探讨;其次,与美国的ABET相似,ASIIN拥有一个由800多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估专家库,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认真对待来自学界和实业界同行的评估意见;另外,ASIIN与国际上的认证组织、认证机构有广泛联系。ASIIN不仅认证标程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还积极建立与国际工程教育界、工程学术团体密切联系,2004年9月,ASIIN加入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EUR--ACE),成为推行欧洲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领头羊。同时,ASIIN也加入了工程教育评估的国际性框架———华盛顿协议组织。ASIIN对大学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其认证流程包括听取学校简况介绍,访问大学2天,起草审核报告并与大学协调,最后将报告递交技术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认证决策委员会根据评估小组的鉴定书和高校方面的表态作出有关认证的最终决定,具体包括通过认证、附加限定条件的通过认证、不通过认证或者中止认证程序(最长可中止18个月再进行)。

3上海理工大学专业认证的实践

在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本科教育质量的监控除了自我评估外,引入社会组织的第三方独立认证,特别是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的重要转型。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内第一家纯中国的“本土”专业,成功通过德国ASIIN标准认证和ENAEE质量标签EUR-ACE后,我校总结国际认证的成功经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即将接受德国ASIIN评估机构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ENAEE)的工程教育认证,而这两个专业在2012年的专业选优评估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专业。近年来机械学科发展较快,先后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重点学科以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学院几年来与德国的富特旺根合作,实施“本科生国外短期交流学习计划”,每年均有20名左右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日本和韩国进行一年的学生交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2014年与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合作办学联合招生(3+1模式),3年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大学最后一年在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学习,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可以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富特旺根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根据专业发展和合作办学的需要,正着力进行ASSIN教育评估机构的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按德国有关规定,凡经ASSIN评估合格并授权的大学本科专业,其合格的毕业学生就可获得德国正式的学士学位。这样,就实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学生不出国就能获得国外认可的正式学历文凭。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也需要引进规范化的认证,认证专业中取得的学分、学位和工程师职业资质借此得到国际化认可,同时对照国际标准,勇于改革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推进国际化专业认证,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培养体系。我校接受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学校推进精品本科建设的抓手、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的载体、是我校卓越工程教育成果的展示,也是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执行性举措。为更好实施国际认证标准提供制度保障,使得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外保障体系做到“内外联动,以外促内”,上海理工大学对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深入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认证理念,为通过认证可以促进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建立一套能够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重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应该适当引进德国ASIIN认证机构的评估,从德国ASIIN认证的角度看我们“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和“卓越工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以满足政府、学生、社会等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需求,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4结语

第4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文化 高等教育 功能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它具有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功能;具有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功能;具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直接提供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功能等等。从文化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复杂关系及其交互作用,能够使我们比较全面深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与高等教育

文化是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它是指所有物质和精神的一切能够代表文物存在的表示,其本质是物质与意识的综合体现。而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文化与教育存在密切的关系,因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习得性,无法以遗传的方式在下一代延续。因此,作为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与文化更是息息相关。一方面,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终方向,使高等教育得以存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延续、传播和创造文化的主要手段,几乎与文化内涵所有部分都发生直接的联系,开辟了文化发展的道路,使文化得以延绵不息,代代相承。

二、文化视野下高等教育的功能

从文化视野下研究高等教育功能,主要也就是研究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高等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递、传播现有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得以延续到后代。这些文化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具有保存性的特点;第二层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不可避免地担当了创新文化的任务,具有革新的特点。体现在第一层次上的是一切教育都具有的功能,如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文化选择功能。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又有特殊的创新功能,这是其他教育所没有的。这第二层次的功能正是高等教育能够带动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所在。

(一)文化保存和继承功能。

文化保存和继承功能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保存功能是指以物质、文字、语言等工具为载体,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存在。文化继承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这两大功能密切结合,不可分割。人类的文化是人自身通过劳动实践、学习后的结晶,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三种形态存在。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延续性,有人类学习知识和将知识一代代传下去的能力决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直接起源与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人类为了将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的知识、技能、经济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就必须选择教育作为保存社会文化、传递社会文化的有效手段。社会文化通过教育被下一代接受、保存、积累和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学校教育是在教育的文化传递需要下应运而生的,人们不仅仅可以从学校,还可以从其他社会活动机构,如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知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学校以其严密的组织机构,严谨的学习计划,严格的学习目的,在社会文化的传递继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教育所传递的文化还有着以下的特点:第一,高层次。因为高等教育的内容是基础文化的深化和精粹,并且,高等学校的独特文化代表是社会最先进、最具先导性的文化方向;第二,专业化。高等教育专业化符合社会需要;第三,系统化,高等教育传递的文化是经过选择整理之后的有条理、有规律的知识体系。

(二)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

文化传播指的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扩散过程,具有单向性的特点;文化交流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扩散的过程,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历史证明文化传播和交流可以通过如教育、经济、艺术、体育、宗教、战争等许多领域进行。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还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活动。原因有:第一,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前提。一种文化要能被另一种文化接受、吸纳,必须让这种文化的语言、文字和内涵为另一种文化所理解,能够在彼此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从历史上看,借助于高等教育工具,人们熟练掌握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从而促进各族文化交流借鉴的例子举不胜举。第二,高等教育是文化传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教育传播、交流文化有多种途径,究其根本,与教育的基本要素密切相关。一是经过教育媒体传播交流文化。教育资料是文化的结晶,它由教育工具的文化、教育材料的文化、教育手段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文化、教育活动场地与设备的文化等组成。不同的教育媒体体现着不同的文化,通过教育信息交流,相应地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二是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直接传递学科知识,属于主动者。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是从事专业科研工作,不可避免地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中介作用。三是受教育者及学生。尽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被动的位置,但是作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大学生,其本身就是当代各种文化的载体。第三,教育传播的文化是深层次的文化。高校素来是人文精神的家园,在中国的时期,北大成为当时的文化策源地,令民主和科学两大观念深入人心,便是隐性文化传播的佐证。

(三)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接纳或排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文化积累日益增多,使人类学习的相对有限性和文化积累的无限扩大产生矛盾,它只有通过选取需要的文化来解决。从文化本身来说,有本体文化和异质文化的区分,从文化内部来说,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差异。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有价值的文化资料并不一定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料,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对教育资料的取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选择过程。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过程呈现出较大的自主性,选择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过程。除此外,高等教育选择还具有时代性以及丰富性。

(四)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传递、保存、选择等方式,教育已经显示出对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但是上述方式主要是根植于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仅仅依靠它们远远不能适应当代世界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与传统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正显示着强大的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

1.高校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国、各民族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实际上竞争也在增加。各国学者纷纷研究本民族道德、民俗、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系的优劣之处,促使其不断更新。人们普遍期望,学校尤其是高校应该是新文化创造者的摇篮,用新方法培养出来的新一代人能超越他们的前辈。这些新人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难题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

2.现代高等教育与文化创造紧密结合,可以促使文化发生变革

现代高校之所以具有这种功能,一是因为高校里集中了一批文化创造的主力军;二是因为若把教育与科研完全割裂开来,学生就无法学习最新的知识并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方法。

第5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 企业绩效 企业文化 员工满意度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Corporate Cultur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Research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WANG Yuanfe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heart and soul of the management,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are of great help. Autho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review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orporate culture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corporate performance; corporate culture; employee satisfaction; research

1 研究的背景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能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适时的生存,保持核心竞争力,必须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营造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绩效,指引企业正确运转与管理,同时,企业文化的塑造对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员工的离职率、企业的绩效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制定要高瞻远瞩,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可以遍布于企业的任何一个角落,比如企业的宣传栏、报刊、企业员工手册、办公区域直至员工内心。

2 企业文化的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即表层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环境、厂容、厂貌、设备、企业标志、广告形象、企业家形象、产品造型包装等等;第二个是行为层文化,即企业与竞争对手、供应商、销售商等方面关系的行为;第三个方面是制度层文化,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这些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保证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顺利实现;最后一个层次是核心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战略、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这四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一个整体。

黄凤岗在《引领央企文化》中指出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必须要健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价值理念切实融入企业管理;为了让企业内的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有机结合,还需要多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如果企业内的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度高,对企业的目标战略认知度高,企业的发展自然就好;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黄全花在《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中指出企业文化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每个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赋予企业文化不同的含义,主要从文化的构成要素、价值观和行为角度、为了强调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从经济性的角度也给企业文化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文化包括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次,它是由内而外形成的。

何载福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中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定义企业文化,主要是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群众意识,商品的品牌意识、企业用人理念、商品营销理念等方面,认为重视企业文化能够不断培育市场观念,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倡导企业创造效益观念,舟求效益与价值最大化原则,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商品质量,重视技术创新观念,增强科技投入,注重人才观念,充分了解市场动态,树立信息的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坚持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不断进步。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管理,指一个企业站在企业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愿景,是一个企业的特有形象,企业内所有组织成员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长期生存发展而树立形成为全体员工所遵守、认同的一种基本信念和认知,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特征。

3 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绩效是指企业内所有员工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目标而实现的一种价值观和业绩,企业绩效主要包括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反馈体系。企业文化与绩效存在正负相关的关系,企业要想百年常青靠的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的管理,而企业最终管理是归结到人的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成正相关的关系可以使企业不断提高绩效。具体表现在:

(1)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文化是一种积淀,真正留住人才需要企业制定公平的奖励机制,运用公平的理论不断激发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部门的人才,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运转的一种导向,把有关“人”的各项事宜,如:岗位说明书的制定、奖励机制、个人劳务报酬、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方面。为了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达到利润最大化,最终让企业文化成为无法比拟、具有独特性的被企业全员认可的一种的精神。

要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加强对企业中高层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市场经济素质,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同时融入到员工的考核与制定企业文化时要进行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使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清晰。企业不仅要设定短期目标,更要制定长期战略,长期目标一旦确定,需要企业的所有资源要与目标相匹配,而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也需要围绕长期目标进行。所以,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使企业步上良性循环轨道,让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愿意与企业付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绩效。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成功的绩效管理首先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

(2)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关系,提高绩效水平。企业绩效包括领导、员工、设备等诸多方面,员工的报酬通常比较具体,但是员工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好量化,因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实际上并不完备。当其他条件不变,企业的绩效取决于员工的努力和奉献程度,企业为了遵利润最大化,需要运用企业文化不断激励员工,在管理上进行分层控制,通过奖励制度来改善激励员工。

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可以明显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正确处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包括要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以价值观和客户导向,提升员工的学习力和企业在既定的目标下不断的变革创新,提高领导的魅力,以企业绩效为因变量,改变企业财务状况,增加企业员工工作氛围,以顾客为导向,以员工为根本,提高员工工作激情,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的重点建设工作,要想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销售额或产值最大化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若使企业文化的形成使其成为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做到企业文化更快更长久,是一项很难的工程,笔者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凤岗.引领央企文化[J].中国经贸导刊,2013(19).

第6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建设 职工思想教育 文化建设视角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75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s the focu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internal staff, the eternal ideas advanced, both to maintain personal development must move,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creation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mployee of an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first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create meaning,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ulture to create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deologic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breakthrough of enterprise staff'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combine the two.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aff and workers; cultural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科技与人才是构成当今社会企业之间发生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员工培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电力企业的职工而言,除却围绕基本工作内容而体现出的技能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不断汲取有关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教育内容,永葆理念的先进性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与建设的灵魂,与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传统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1 电力企业当中企业文化的创建意义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属于“软实力”层面,任何企业在不断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都需要积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从精神形态的领域保障企业内部无论是基层职工,还是高层领导都能形成有关企业发展的统一价值观,以实现内部的优化升级。

首先,受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传统电力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渡时期,能源建设的调整与改革以及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策略的不断调整,都给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促使其必须不断审视当代社会传统经济的发展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也促使其必须加强和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让企业在兼备独特性与思想性的同时,更具备无穷的生命力,为企业接下来的发展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发展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对处在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职工在共同的企业发展愿景、使命以及价值观的作用下,对企业定位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并在共性思维的影响下,形成具有一定规范性和协调性的品质与力量,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风貌,为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电力企业创建好企业文化,也是促进企业职工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就电力企业本身在国家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地位而言,其内部的每一位职员都肩负着支援祖国电力建设的重要使命,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个人对于企业所能产生的作用与价值,便是服务于社会,履行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电力企业重要责任的有效手段。

由此来看,在电力企业当中创建企业文化,并加强对其的普及、宣传与推广,不仅是推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稳定工作氛围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引导企业职工不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建设的必然选择。创建企业文化不仅能够为企业建设拓宽道路,还能为已经生成的发展氛围奠定基调,为企业的发展前行夯实基础。

2 文化创建对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积极意义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每一个身处大环境中的企业,都要不断注重吸纳和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培养,使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鉴于企业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本身所存在的意义,其对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企业文化创建与企业及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依赖,文化创建是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航引,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教育形式与社会的关联性和紧密性,都需要紧密围绕文化意识形态来进行构建;另一方面,发展中的企业必然引起企业文化意识形态的更新,而在共性企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员工内部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一切将为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企业与社会之间紧密关联性与关联意识。

3 电力企业当前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与社会发展形势关联性的缺失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呈现出落后于现状的发展态势。其内容过时、缺乏创新,不仅达不到员工思想教育的需求,甚至在适应社会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形势方面也显得乏力与落后。

3.2 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强烈的工作性目的

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隶属于员工培训层面,因此当从业人员将其定位为工作指标,怀揣着一种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心态来进行教育和推广,就会使整个教育工作充满功利性色彩,难以实现真正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3.3 工作者的素质极具提升空间

作为电力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培训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普通职工效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当其个人的品质、意志以及思想道德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缺陷时,就难以产生对职工的良性引导作用,职工也很难据此形成高素质、高能力的良好品质。

4 文化创建视角下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实施策略

鉴于创建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稳定企业发展基础的作用,针对目前企业职工思想教育过程中已经呈现出的问题与弊端,笔者认为文化创建视角下的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大方面来展开:

4.1 充分认知目前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其取得的效果颇为有限,鲜有实质性的突破。很多电力企业固步自封,延续传统的思想体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繁杂、冗余,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以及企业发展需求,以至于整个思想教育工作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方面导致现有的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推进困难,致使很多职工长期处于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不利于企业对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不到位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极容易引发职工的不自信、缺乏判断力和思想迷茫。在现代化网络四通八达的社会环境当中,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时刻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当职工自身对事物缺乏正确认知,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时,便极容易被纷繁复杂的外在环境所干扰,以致误入歧途。

此外,从事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职工素质仍有大量的提升空间。企业的发展状况受制于企业职工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能力,而企业职工的基本素质又会对其工作能力和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思维和科技研发能力,但是对实际管理工作中所会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并不曾深入涉及,这就导致企业职工在实际工作者,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忽视了对职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和稳固,从眼前看,这是不利于职工自身成长与能力建设的问题,但从长期发展的意义来说,这却是会制约企业前行的根本性因素。

4.2 针对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所存在问题而展开的破解策略

(1)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果。电力企业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工作,以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开展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让职工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状态,更为契合企业发展所需和岗位要求,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团体活动培养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转变思想意识,创新工作方法。陈旧的教育方法不仅不利于职工对思想培训内容的吸收,还极有可能促使其对培训教育内容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电力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鉴于此,工作人员要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考虑,关注每一名职工的生活状况、实际所需,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不断加强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共性的企业文化氛围推动企业职工间形成良好而默契的工作作风。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先进性。电力企业要经常对企业文化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职工始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先进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自身在潜移默化的良性氛围中走向学习与培训的健康轨道。

5 结论

企业文化属于意识层面的内容,对事物的发展能产生能动作用。鉴于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在充分认识现有的思想教育工作所呈现出的问题和缺陷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思想上的先进性,加强其与普通职员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将有助于企业形成良性的文化氛围,推动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共性的企业文化观,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企业展开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知林.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252.

[2] 张新宇.建设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素质――电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197.

第7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技工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生涯、了解社会、平衡需求,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决策。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并增强他们职业选择的信心与动力,为其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技工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引发了不少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寻求有效对策。

一、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校方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技工院校的教育着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轻理论学习是不争的事实。校方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混为一谈,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只在学生毕业前突击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而且安排的课程时间较短,也导致教师无法详细展开相关教学,甚至只能一笔带过。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很多技工院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因为该课程属于德育课的范畴,普遍由政治教师担纲教学。政治教师属于理论教师,缺乏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相关专业培训和实际工作经历亦不足。

3.技工院校学生规划意识不强

中学毕业生在应试教育中败下阵来,转而就读技工院校的根本目的就是找一份较好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在技工院校的学习中只要掌握好专业课,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即可。文化基础薄弱的他们普遍不喜欢文化课,更被毋论为是说教类的、政治类别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

二、完善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重要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课有助于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有序管理。技工院校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精力旺盛又使得他们经常出现厌学、捣乱、违纪等不良现象,让学校和教师倍感头疼。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是把学校和家长的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职业生涯规划课正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且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有了学习目标,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的修补自己的短板,努力向目标靠拢。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目标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自然能够有序进行。

(2)职业生涯规划课有助于实现学生进行终身职业规划、企业用工、学校招生和推荐的良性循环。从学生角度出发:首先解决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而稳定率低的问题。多数毕业生在就业后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离职,接着是频繁的跳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明确目标,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就不会再盲目和从众。学生在工作单位会相对稳定,并甘于在规划时间段内扎扎实实的积累经验,学生在企业工作就会较为踏实、稳定。

其次帮助技工院校毕业生进行终身职业规划。有目标的人生收获更丰。职业生涯规划课正是要带领同学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否则,没有明确规划的他们大约要到毕业4~5年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学,学生能够规划好5~10年的职业生涯,乃至以后的人生要从事什么职业、往什么方向发展,并进行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和调整,最终实现终身职业规划的良性循环。

对用工企业来说:企业员工工作稳定,对企业的管理及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企业不至于沦为免费培训基地。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时间长了,有利于对所供职的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对是否继续留在企业工作能够做出合理和明智的判断,这对用工企业也是有利的。

对学校层面来说:毕业生工作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校企合作工作的稳定开展和进行。推荐工作做得好,招生工作自然就能顺利展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达成学生、用工企业、学校三方共赢。

2.打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

(1)教学时间安排。建议安排在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或第二学期进行。

一是学生从之前单纯的中学基础教育学习转为技工院校的专业学习,需给予一定的时间调整、适应;二是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学习氛围、专业特色、学习特点、各专业的师资、设备等了解不够,不能清晰地把握自身的学习方向,所以放在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或第二学期进行较为合适。

(2)改革教学方式。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用好身边的实际案例。德育课一般是“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学生认为你讲的我都懂,根本没有学习的兴趣。为此,职业生涯规划课必须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准备素材、案例,特别是采用本校取得一定工作业绩的毕业生实例,看得见,摸得着,层次相当,具有可比性,教师对案例较为熟识,学生也喜闻乐见。

其次,做好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分成6~10人的小组,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思考、讨论、实践一系列过程中逐步完成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行业探索,树立个人的职业理想,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再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考查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课除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应该为专业课服务。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动态,分析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存在问题及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实操成绩,帮助学生找出企业用人要求与个人实际情况存在的差距,与学生一起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提高匹配度。

(3)培养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力量。如果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是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基础德育教师,为了提升科任老师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一是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指导师培训,二是安排其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和培训,掌握企业具体的用人要求。

3.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1)技工院校决策层需引起注意。在高速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职业环境中,要上好技工院校学生的一“进”一“出”德育课。一是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并忽视甚至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二是选择学生入学后的适当时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需,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有序管理。

(2)职业生涯规划科任教师需引起注意。利用好课堂这个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挖掘适合职业岗位需要的长处,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为学生终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顺利成长。

第8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我的教学思想用一句话是很难表达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我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感悟,我想那应该是: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用爱心培育心灵、用智慧启迪心扉,共同沐浴五彩阳光、享受快乐课堂,让体育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健康地陪伴一生。

二问:一提到您的名字,但凡对您稍加了解的人,最佩服的就是您的课堂教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30年积淀形成的教学特点与教学风格。

我在近30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下教学特点:

1.激情 每次当我进入课堂的时候,总是充满热情,总是有战士上战场、演员上舞台那种冲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用热情和激情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与学生在课堂的共同学习、交往、合作中一起成长。每次上完课,心里总会不平静,仿佛创造了一件艺术品,会产生许多回味和遐想,会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我会把它作为丰富人生的积累珍惜地收藏,又会把它作为一个向新的高度攀登的起点。

2.活力 体育是热血运动,没有活力的体育课是沉闷的。我经常会运用游戏、情境、比赛、舞蹈等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育。玩出快乐、玩出自我、玩出心跳、玩出感动、玩出水平、玩出艺术。让体育课多一点笑声、多一点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感受童心、童真、童趣、童乐。

3.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纽带。课堂教学的语言是要精心设计的,同时在教学生成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变化讲一些激励和指导的语言。同样一句话在两个人嘴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为语言不仅要做到能轻重缓急、高低快慢,同时还能传递一种关怀和爱。我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是比较出色的,使学生有亲切感,并具有启迪性、鼓动性、感染力和幽默等特点,特别是肢体语言,能做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我的课堂语言不会平铺直叙、不会平淡无味,经常会有情感、节奏、起伏和变化,善于把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理念融在脑海中,解读为“普通话”,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朴实而流畅,经常也会不按常规出牌,让人突然惊喜,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4.忘我 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讲座时我与教师共同发展。看到学生和老师们的脸,总会忘掉自己的年龄、忘掉自我,使自己变得青春和阳光,使自己变成了他们的同龄人和伙伴。在游戏中与他们一起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享受运动的快乐;在演讲中与他们交流互动和研讨,点燃心灵,悟出真理,获得双赢。有时会忘掉自己是谁,忘掉自己在哪里。

5.幽默 幽默不是说几句俏皮话或噱头,幽默是开朗、风趣、乐观、睿智的品质的体现。幽默也是艺术。幽默是我在教学和讲座中的一大特色,我经常会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姿态,让大家在顿悟后放声大笑、诧异中意味深长、轻松后回味无穷。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捕捉别人长处的人,但我从来不是照本宣科,拿来主义。别人的东西总是要经过筛选、反思、消化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理解、思想、观点和风格,我的原则是模仿、再造到创造。30年的教学实践,实现了从教向学、从学会到会学、从回答到提问的转变,形成了“严、实、趣、乐、活”的教学风格。其内涵是:

严—严格要求、严已律己、严而不死、严而有度。

实—实际、实在、真实、实效。

趣—兴趣、乐趣、风趣、志趣。

乐—快乐、同乐、同行、同心。

活—活力、活泼、活化、激活。

三问:经过30年的一线教学您转而担任浙江省教研工作,您是如何顺利转换这一角色的?

调入省教研室后,我连升了三级,从一个一线体育教师跳过了县、市级,直接坐到了学校体育研究的塔尖,深感经验缺乏,深感责任重大。我的工作目标已不是自己如何去上好一堂课,而是如何引领全省的体育教师往哪儿走,如何整体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何全面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教研员要成为学科的专家、老师的老师、行政的参谋,这是我教研工作追求的目标。从一个实践型的教师转变成为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研员,这个过程是相当艰苦的,也是漫长的。进省教研室时我已50岁,如果再用很多时间从头去啃系统的理论已不现实,但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是一个教研员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的灵魂。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我确定了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点的研究作为自己教研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我认真学习了中外教育家和教学专家的精典案例和教育教学思想的精髓,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提炼、边总结、边提高的方法去观察、指导和评价课堂教学,让老师们站在教育理论和课程的高度去讨论和研究教学。提出了“聚焦课堂、提升理念、研究方法、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的工作方针。采用了以实验区推动全省各市县、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以教研员深入课堂示范引导帮助教师的方法。

在担任浙江省体育教研员期间,我走遍了全省十一个市地、九十几个县、上千所中小学校,听了几千节不同层面的体育课,作了几百场专题讲座和报告,亲自执教示范课几十节。我从不摆省教研员的架子,居高临下地指挥和“教导”老师们,而是站在老师们中间,以一个普通教师的姿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视他们为兄弟姐妹和朋友,树立为老师们服务的思想,把老师们之急作为自己所急、把老师们所乐作为自己所乐。为了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我收弟子百余人,师徒共同牵手为打造和提升浙江学校体育品牌而努力。“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是我最大的心愿。

四问:回顾50年的体育教学历程,您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1.执着 回顾自已近50年的体育教学历程,觉得很简单,只坚持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体育教学。每天想的是体育教学、谈的是体育教学、做的是体育教学、写的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已融入到我的生命之中。几十年来我积累了几十本剪报资料、写了几十本有关听课笔记、课后反思、创新思路、课程改革、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笔记,这些笔记都是通过自已的学习、反思、实践写下的体会和经验。他们与我形影不离,也使我受益终身。

2.满足 这些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也是领导的信任、培养和老师们帮助、支持的结果。体育教师成千上万,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成功,但领导把很多的机会给予了我,给了我一个学习、实践、展示的空间和平台,使我从一个操作型的教师成长为反思研究型的教师;从一个基层的体育教师走上省级教研员的岗位;从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培养成为省特级教师,还获得过很多的荣誉和头衔。我要遵守我的誓言,继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把我的一切乃至生命,奉献给学校体育事业。

3.感恩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人生的几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决定你一生的命运。我很幸运,每当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都能得到领导、导师和朋友的指导和引领,拨正航向、给我力量,朝着目标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到达成功的彼岸。我要感谢的人很多,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4.奋斗 2010年9月8日是一个永久难忘的日子,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张云雷,以他的魄力和胆识,聘用我这位“70后”的老人,并为我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这使我激动不已。工作室的平台给了我新的起点,新的动力。为了这份信任和对体育教学的无比热爱,我毅然提出了“七十而立、八十发展、九十而终” 的励志誓言,这是我的决心和态度,是我对教育局的衷心感谢和拱墅区广大体育教师的诚心承诺,也是我对学校体育的痴迷。

第9篇:工业文化教育范文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工会是至关重要的组成机构,同时工会的核心工作也是为员工服务,切实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此外工会还可以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带领员工参与工作之外的娱乐生活,丰富员工情感世界的同时,也对员工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工会在近些年来,被赋予宣传企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功能。只有充分重视工会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意义,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进而企业员工受到更多积极方面的影响。

一、工会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在其工作是党的思政工作的一个部分,并且工会应该始终在党的政策指引之下,与相关部门以期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还可以采取典型示范的形式展开,其目的是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文化教育工作

文化教育工作既包括文化教育,也包括文体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动力。此外工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组织形式,开展知识讲座、爬山锻炼、参观游览这类活跃员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从而丰富员工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岗位技术培训工作

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也是企业工会应该开展的工作,企业工会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所保障,定期为员工设置带薪进修、组织培训、岗位练习等提升员工自身专业素质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得员工自身可以在岗位上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平,以更为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工作中。

(四)新闻宣传工作

工会的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其需要借助工会的重要作用将企业文化所宣传的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职工的思想与生活中。并且还应该严格遵照党的领导与指示,宣传企业的方针对策。将企业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从而让员工开始重视企业工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宣传作用与意义。

二、工会宣传教育对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意义

(一)使得宣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工会宣传教育在企业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首先体现在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方面。工会在开展宣传教育的时候,应该将正面宣传作为自身宣传工作开展的主要出发点。并且在宣传的过程中,注重企业文化的重点,结合相应的热点问题,将企业发展的精神与思想不断传承下去。当企业高层领导做出相应决策的时候,企业也应该将这些内容与政策宣传给员工,从而让员工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现状,进而用科学的态度与思想武装自己,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此外,工会还应该善于挖掘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点,使得企业文化可以在适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发展,进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内容。

企业工会可以选择企业中优秀的员工,将其身上的优秀事例进行讲解,以先进典型的方式,让更多员工注重企业员工形象的塑造,从而以榜样的力量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对典型的经验以及其优秀的闪光点进行宣传,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与推广效果。

(二)使得宣传教育工作形式更加创新

利用工会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宣传的重要形式创新。工会在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时候要善于转变传统的观念,并且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宣传手段,从而增强企业工会宣传教育的效果。

比如企业工会可以选择利用企业报、企业内刊、企业内部网站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这样的形式可以扩大宣传的覆盖面,从而使得更多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会所宣传的内容。其次通过工会不断完善自身的宣传教育机制,还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员工欣然接受的活动形式传播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的内涵与精神传递下去,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关注到工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工会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贴近,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发展,从而使得企业文化、管理举措、最新动态以及良好形象可以通过全新的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出去,极大程度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途径,也使得工会的宣传教育更加彰显创新性。

(三)使得宣传教育人才队伍更具专业性

利用工会的宣传作用,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还可以体现出宣传教育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工会在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的时候,必须配备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行为端正的队伍。所以企业工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可以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入手,这样将会增强企业工会的宣传性,使得宣传工作开展更加有章可循。此外,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其组织一些外出学习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其视野,更容易为企业文化建设贡献出自身的力量。所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宣传教育工作,更有利于工会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企业形成健全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