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数字化改革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改革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改革创新

第1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育管理;信息技术

21世纪以来,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也逐渐以信息技术为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巨大的变革也意味着教育领域也必将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亟待调整和创新,很多高中都纷纷建立校园网以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研究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能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增加管理经验,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还能让高中快速地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从而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紧跟时代潮流,进而建立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校园。

1信息时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1.1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一般为经验管理、行政管理和科学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变化。而现行的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与电大开放式教育,就是因为教育模式的复杂多样,使教育管理参与者的社会背景十分复杂。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教学计划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缺少更新等问题,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要求教育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促进教育管理手段逐渐现代化,树立正确的科学管理、系统管理的思想,提高管理效率。

1.2高中教育管理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校传统的图书资源、信息资源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因此高中为融合更多的教育手段和实现高中之间资源的共享而进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如远程教育、虚拟教学、网上教学、信息交流等。信息时代带来的信息量与数字化资源的急剧增加,要求高中必须拥有高速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硬件设施,进而进一步地促进高中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1.3高中教育管理系统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高中院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为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中的学校教育管理逐步形成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的普及,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中教育管理的系统化也是未来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深层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紧跟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2信息时代教育管理策略

2.1改革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

改革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首先,要转变教育管理的思想,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健康教育理念。最后,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有助于大多数学生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北京的各个中学、大学都纷纷改革创新了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建立了信息化校园,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让学校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尽快的熟悉该系统的功能。其次要为该系统配备良好的硬件设施,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最后需要培养专门管理该系统的操作及维护人员。如一些高中学校在信息化的冲击下,纷纷通过校园网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方便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推动了学校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为其他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创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但管理人员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更需要跟上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就需要给管理人员传递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其次给主要的管理者提供走出校园,与其他先行建立信息化校园的学校进行交流学的机会。最后需要及时掌握互联网发展的新动态,并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融合。例如:众多成人教育机构采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建设数字化校园等方法,提高了院校的教学质量,也给即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其他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全国范围内的高中院校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学校带来全方位的发展。

作者:程乙聆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一、改进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社会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电子文档应运而生,高校的馆藏模式由传统单一的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化,档案管理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档案从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管理范围更加扩大,管理方法也更加智能化。改革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是信息时代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随着高校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模式、新问题、新动向和新内容,档案信息利用主体越来越多,对档案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些变化,要更好地体现档案所具有的价值,就必须大胆改革创新。

其次,改革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不仅是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服务方式的现实需要。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手段是以手工检索为主,难以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步伐,档案的信息化著录和检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发展要求,而这些又直接关系着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而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往往是单一式和被动式的,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的现实需求。信息时代变革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就必须改革创新高校档案管理模式。

二、实现改革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具体设想

第一,以人为本,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创新精神的强弱。首先,档案工作人员要在思想意识上更新服务理念,也就是,档案工作人员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树立竞争参与意识,以创业取代守业,以经营取代“看摊”,把握时代脉搏,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其次,要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档案工作队伍,就是要努力培养适合档案馆数字化和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掌握信息理论与信息知识,又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档案专业技能。这是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之需,当务之急。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规范。新形势下,校园网、局域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换最便捷、快速的途径,人们迫切要求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以往适用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数字化档案管理,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建设工作规范和标准,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进程。这个过程要分几步走,首先在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将所藏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这里包括的档案内容是整个学校建立档案归档制度始就形成的珍贵资料,尤其是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已经受损,或者是容易受损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一项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遇到各种困难的比较艰巨的工作。与此同时,要构建网络实体,建立档案部门内部局域网,并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制定相关的、适应网络运行特点的规章制度,以便在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和跨平台运行能力,对电子文件管理规范,有章可循,这是档案信息化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做到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其次,我们还要坚持文档一体化、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制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档一体化为前提,文档一体化也是实现数字化校园对档案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学校在规划和组织实施办公自动化时,要将档案管理现代化纳入其中,统筹考虑,统筹安排,使档案管理与高校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

第3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关键字:改革制播分离

一、我国广电行业改革的背景

(一)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现状

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答贝塔斯曼记者问时,对我国目前的广播影视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一是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程度普遍提高,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过渡。……二是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加快。……三是地面数字电视稳步推进。……四是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积极推进。……五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六是网络视频新媒体发展加快。……七是电影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①

(二)数字化发展的影响

首先,对于个人来讲,数字化使人们的学习、办公及娱乐便利化,实现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广泛性,提高全民的信息化知识的水平,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进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公民整体的素质;

其次,对于企业组织来讲,数字化可以减少组织对人力的依赖,精简人员,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再次,对于政府来讲,数字化加快政府电子政务的实现步伐,变革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政府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重塑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提升政府组织的社会威望,从而减少行政实施阻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讲,数字化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对相应研发人才的需求,增加劳动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潜在的危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基本现状

广播影视60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

1.覆盖面大。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中央与地方、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并重的广播影视覆盖网,广播影视的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2.制作量大。2008年生产电视剧近1.45万集,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年生产电影故事片406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电影大国;年生产动画电视突破13万分钟,产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3.增长速度快。统计数字表明,从1982年到2008年,广播影视年均增长率超过20%,正日益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②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其前景是很乐观的。

二、我国广电行业的改革

广播影视作为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与时俱进,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种改革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广播宣传内容的创新;其次,是广播宣传形式的创新;最后,是广播影视自身的改革,一是广播体制创新,就是要调整结构、优化资源,促进体制内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效益,一是广播机制创新,使整个广电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1]

(一)我国广电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1.早期的"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两级管理制度[2]

所谓"条条管理",是指从中央到省,再到省以下电视机构间直接的纵向对口领导;"块块管理"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以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对同级所属的电视机构的直接领导。条块结合双重领导是指既有"条条管理"又有"块块管理","以条为主"。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与广播电台、电视台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且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样造成了分工不明、权责不明的局面,抑制广电部分运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广电行业的长远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四级办"的管理制度

1983年3月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立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

"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全国各地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促成广电行业大幅度的成长和繁荣,但同时也使得电视机构数量过多,形成了各单位分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不但令播放的节目内容重复,而且还导致了各电视机构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3.集团化下的新两级管理制度

从1996年至今,国务院颁布了"三台合一"(或四台合一)及"局台合一"的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关于积极推进广播影视集团化改革的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坚硬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实施,大大精简了当时我国电视机构的数量,客观上促成其集团化的发展,实现了规模化运作。但在具体运作中,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体制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程。

4.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化管理体制

4.1制播分离的内涵与模式

" 制播分离"最早起源于英国的Commission",原义是"委托制作",是指将节目制作职能从电视台体制内剥离出来。[3]

制播分离存在三种具体形式:第一种是双制片人制③,即采取一个节目两套制作班子,优者胜出的运作体制;第二种是民间制作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经营④;第三种是民间制作公司独立运作。

4.2制播分离的必要性

4.2.1外部环境

第一,早期电视台实行的是事业体制,电视节目自制自播,经费依靠政府财政的事业拨款(至少名义上如此),由台统一核算。

第二,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报业集团的不断成立和发展,更是暗示着媒体的产业化经营方向;境外电视特别是入关后海外卫星电视的进入,更是对我国电视业带来很大冲击。

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已成为国际上节目运作的通行方式。

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影电视要获得发展空间,在国内乃至世界影视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制播体制改革。

4.2.2制播合一的困境

"制播合一",是指在电视台体制内用行政手段对节目制作与播出进行统一管理,表现为节目的自制、自审、自播。它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严重的弊端:

第一,成本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4]电视台整体属于事业性质,其经费完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事业拨款,从而使其缺乏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铺张浪费严重,各种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产出率低。

第二,组织机构膨胀、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人才竞争机制。⑤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工作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优秀人才得不到高额报酬和发展空间,易造成人才流失。

第三,专业化、科学管理水平低。节目制作程序不规范,技术标准和专业分工缺乏,专业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益差。

4.2.3制播分离的优势

第一,降低成本,遏制浪费。制播分离使节目制作单位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制作者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大大增强,浪费现象将得到遏制;节目制作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会降低电视台每年购买节目的经费。

第二,精益求精,多出精品。制播分离使节目生产经营者必须充分考虑节目的市场面和观众量,促使精品节目不断涌现,节目品种日益丰富,电视荧屏更加繁荣。

第三,精简人员,压缩机构。制作部门从事业性质的体制中剥离出去,随之将部分人员推向市场,使电视台体制更加精干,运转更加高效。

第四,广集外源,强化自我。制播分离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进人电视节目制作环节,极大地减轻节目扩大再生产给电视台带来的资金压力;伴随资本而来的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对传统的节目生产管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促进资金利润率的提高,还可以吸纳优秀专业人才和精品节目来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4.3制播分离的弊端及政府对此的管制

尽管广电产业化客观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服务的丰富和繁荣,但从本质上来讲,市场化和产业化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有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弊病--市场失灵。因而,广电产业化进程,固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需要运用行政手段。

政府要明确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职能,首先必须要明确广电产业领域与非产业经营领域:一、公益性领域,该领域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无偿的广电服务,这一类广电服务不可以通过产业方式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经营,必须由政府投入,以确保其公益性,保障广大公众的基本权益;二、准公益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虽然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进行经营或者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其收入远不能达到其从事广电宣传创作和事业发展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仍然需要国家予以补偿,政府在这一领域不能凭借自身的资金资源优势而任意干预广电产业化的过程,造成权责不明、政企不分,政府要做的仅仅是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资金上的补偿和支援;三、经营性或营利性领域,这一类广电服务完全通过市场采用产业化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政府应将其交给市场,自己只需要通过制定必要的政策法规,规范其经营,促进其发展,其中对可获高盈利者,可采取高税收,对弱质业者,则需要国家通过政策、资金予以扶持。

(二)对我国广电行业机制改革的意见

1.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电视台这一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实行择优上岗,中层干部考核上岗,职工与部门之间,实行双向选择,以岗定薪,易岗易薪。

2.经营方式改革

在体制内实行统一管理,坚持"三统一",即统一合同、统一审查、统一上载,实行分块经营,双向考核。

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广电行业可以真正实现产业化与事业化的良性结合,最终实现广电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对我国广电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我国广播影视业自建立以来,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从最初的小规模、粗放式的生产制作经营,到现如今的大制作、数字化、国际化,无不展示出我国广电行业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的维持在于不断的改革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在内容方面,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努力生产制作观众感兴趣的、有积极教育意义的、催人上进的好作品、好节目,从源头上坚决抵制不良节目的出现和传播,净化荧屏,净化整个社会的风气,努力扮演好自身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在传播方式上,数字化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相应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配备和完善,国家应当促进官产学的一体化,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高校中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并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实现其市场价值,相应的,我国广播影视业在技术设备方面也将因此而受益,大大提升其生产制作经营水平,优化制作手段,如加快"三网融合"的进程,巩固数字化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在机制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改变原先事业体制的人事管理体制,把奖金、津贴等于工作绩效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可以在控股的前提下,实行职工持股制,将职工与组织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自觉性。

注释:

①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②2009年10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答记者问

③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④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⑤21世纪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省略.2001-06-11.

参考文献:

[1]戴继红.电视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困境[M].湖南: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王维迎.浅谈中国广电行业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J].hc.省略.2005-3-11.

[3]李岚,王蕾.关于直播分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方传媒研究.2009,(3).

第4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入选理由 提出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是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要求,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在职职工和在校学生信息素养、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我国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主要内容 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90%的成人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实现网络宽带接入,其他学校都能建成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建成数字化资源播放平台;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不断完善各级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国家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公共环境,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管理和职业院校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认证机制;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此,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立和完善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建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网络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大力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出台背景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品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和业务管理过程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对在职职工和新生劳动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出台该意见。

时间 2012年5月4日

第5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贵州深耕大数据“蓝海”,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荩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口的发展格局。2016年,全省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近几年大数据产业培育,贵州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的认识逐渐清晰,对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寻求转型的信心更加坚定。一些地方在互联网医院、数字物流、智能出行、高端智能设备等领域成就不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积聚起充满活力的思想、人才和技术力量,闯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新兴产业道路。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贵州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方向。未来几年,贵州将以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实施典型项目示范,力争把优质项目提升到全国一流水平。贵州再接再励勇闯“蓝海”,数字经济前景可期。

2月6日公布的《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是贵州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四型”数字经济,需要在审批以及准入制度改革、法治环境构建、政府服务改善等方面共同发力,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改革创新氛围浓厚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最需要政府秉持开放姿态,勇于接纳新思想、新技术,贵州力促各部门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走出去与引进来渠道畅通,进一步完善了数字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基。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可观之势。这种“势”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数字经济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出蓬勃生机,基于庞大通信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硬件与数据支撑,贵阳、贵安新区等地对新技术、新经济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磁场效应”越来越明显。

这种创新发展之“势”,其中一股重要力量,是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决心所推动的赶超气势。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状况依旧滞后的情况下,贵州培育大数据产业以及数字经济,这需要眼光与智慧。省委、省政府推动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要求“始终做到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创新”,这在增强全省干部群众发展信心与决心的同时,也向外界表达了贵州借力大数据时代机遇谋求跨越发展的强烈愿望。

第6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关键词]现代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C9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66-01

现代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指系统的运用了计算机,互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通过量化、数字化的方法,最终实现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高效、科学油田管理。通过油田数字化模式人们可以对油田生产各方面信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并根据即时问题进行快速、科学决策和处理。

一、现代油田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背景

1、现代油田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反观我国油田现场,虽然在一些大型的油田企业数字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还不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在一些中小油田,油田的现场管理还是需要企业职工到现场去查看、巡视、记录。扛着油田设备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另外许多井场还需要与油田偷窃分子“捉迷藏”。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只能靠人工去巡视和排查。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一方面使油田工人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另一面也不能够完成保证油田工作质量,这无形中降低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2、油田井场分布广泛,管理幅度过大

由于受我国油田生产的地形条件限制,绝大部分油田井场分布广泛,这就导致了油田管理幅度过大,很多企业横跨几个省区,甚至分布在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随着我国油田建设的迅速加快,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这么大的区域的管理,成本大,管理难度高已成为我国油田提升经济效益的一大瓶颈。

3、传统的生产方式落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受我国油田生产天然条件的制约,许多油田井场处于我国生态环境薄弱的地区或者生态保护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受人为的影响和破坏。又因为我国在传统的油田管理方式上主要靠人员驻守,员工巡视等方式进行油田的生产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投入高,消耗大,低效率,占地多,循环难是这种管理方式的现状。对油田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油田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在现代油田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油田实现现代化管理,实现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油田传统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工作迫在眉睫。近些年来,随着油田生产的快速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我国大部分油田逐步具备了对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改革所需的各项条件。在油田“大发展,大规模”已是油田发展主流趋势的情况下,实现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已是油田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2、是实现有效控制油田生产成本的内在要求

油田经济效益的低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油田生产成本高居不下造成的。受传统油田管理模式的制约,油田井场的巡视、记录、安全等等都需要专人去做,这就导致了用工数量削减困难,由人工巡视、记录、安全等衍生的交通、住宿、吃穿等生活成本也不可小觑。据有关部门统计,有些油田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生产总成本的40%以上,个别油田井场甚至能够达到50%。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可大大减少用工数量,对减低油田生产成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对实践现代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快油田网络化建设,建立现代油田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油田实现数字化的实践,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油田信息基础之上。这其中,就要加快油田网络化建设,建立现代油田信息管理系统。加大投入力度,对信息化所需的计算机,线路,视频设备,以及数据转换技术等实现油田各个井场的全覆盖,为油田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2、转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人工向数字的转变

我国油田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人员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思路转变困难。在油田工作中,要建立现代化的油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要转变我国油田管理人员的思路,使其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深刻领会油田管理现代数字化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油田管理人员的认识。在过去油田工作中,许多数据需要油田工作人员手动完成,既耗时又费力。实现油田数字化管理以后,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自动生成油田数据报表,这不仅大大减小了油田职工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和有效。

3、加大对油田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其业务素质

随着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油田基层人员数量将大大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对油田高层数字化管理人才的要求却大为增加。油田企业要加大对油田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油田数字化管理人才业务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需要。

4、做好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

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可靠的油田信息收集能力。要保证油田信息收集的可靠,首先必须确保油田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有效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数字化管理设备会逐步老化和损坏,导致油田数字化设备收集信息不够准确,这将直接影响油田数字化管理收集信息的效果,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基于此,对这些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油田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开展及时的维修,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油田数字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结论

数字化管理模式是生产型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对现代油田生产实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油田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转变油田生产方式,有利于减低油田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油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加快油田网络化建设,建立现代油田信息管理系统;转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人工向数字的转变;加大对油田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其业务素质;做好油田数字化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使油田数字化管理模式真正发挥实效。

第7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互联网+” 校园建设思考 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人共同受到了信息科技的洗礼,所以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互联网+”时代给予了我们不同方面的体验,同时校园的建设也朝着数字化校园发展,建设更好更便捷的校园,为教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但由于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漏洞或是遭遇病毒,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校园信息校园信息的信息外泄,对于数字化校园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互联网+”视野下的数字化校园有所关注。

1 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取信息、了解情况提供更快捷、更准确而发明发现更好的消息网络工具――“互联网+”。“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标志,它的出现拓宽了校园信息工作渠道,丰富了工作手段。同时承载着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为校园的提供便利,使得学校可以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2 建设数字化校园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安全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不足,认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且有些教育者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能力,同时对必要的校园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不能充分掌握。很多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没有聘请或者培养专业人员来管理数字化校园。有些学校相关人员的网络使用存在问题,使得学校相关网络会被病毒入侵或者信息泄露,造成数字化校园感染病毒,使得校园信息私人信息外泄被不良分子利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得师生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存在问题。

2.2 对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在建设管理方面,虽然数字化校园的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规章制度成了摆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数字化校园将安全的建设活动当做一种例行形式,不将资金投入于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建设,使得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缺陷;有些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具体人员负责。

3 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对策

3.1 信息网络队伍专业化

借鉴有用的经验,学校要组织一支专业化的检查团队,常年由此团队负责数字化校园中的安全检查,这种做法使得团队成员的经验非常丰富,对于校园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互联网+”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其个人,用“互联网+”的功能来强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信息网络的水平和效率,也有助于控制成本。同时数字化校园可以进行适当培训,走专业化道路。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现状,要在各校园单位配置一名专业“互联网+”管理员或是每月举办关于“互联网+”的培训讲堂等措施,通过此类手段来来提升管理人员及其教师及其校园职工的专业技能,使得数学化校园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3.2 完善管理制度

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的好坏存在多方面的因素,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数字化校园的防御系统等多种因素。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开展管理工作,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数字化校园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以达到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于心的目的。同时,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工作要持续化,不然短期的管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两点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一是要持m关注数字化校园的安全工作,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引导和工作,不可一味求快而不注意质量,要循序渐进,保质保量。二是要制定相关的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管理制度,把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利用效果,使得校园的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方面与管理方面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3.3 探索前沿技术

当今的社会还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在“互联网+的”视野下,我国经济有了进一步飞跃,与此同时,随着“校园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数字化校园越来越便捷,它在学校相关部门中的运用日益频繁,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数字化校园“互联网+”在服务教职工与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对数字化校园的要求是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数字化校园“互联网+”的对技术也要保持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安全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只有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才能满足教职工与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提高输出社会人才的质量。

4 总结

总之,对于教育来说,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问题要引起重视,这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展开、进行、完成密切相关。为做好数字化校园工作建设,来进一步提高校园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以及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得师生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开展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共同进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艳梅,廖银花.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144-145.

[2]伍辉,李珈.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49-50.

[3]赵安新,廖晓群.“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74-76.

[4]马海庆.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究[J].科技传播,2015(05).

[5]陈志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校园信息化构建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7(02).

作者简介

严剑炜(1982-),男,贵州省水城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昆明医科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校园。

李璐(1981-),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作者单位

第8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

校内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加速,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都出现了以数字化为载体的各种媒介,呈现多元化发展,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创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1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管理发展情况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存储图书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不仅读者数量巨大,而且图书资料也相当繁杂,因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记录和统计相关的信息数据[1]。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借助计算机技术,记录图书借阅情况,并且对读者设置了权限等管理工作。比如,没有电子版的图书资料,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比如,有些数量较少的图书资料全部被外借的时候,想要借阅的读者就只能等待借书人将此书归还。因此,总的来说,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可是缺乏有效、系统的信息管理手段,虽然知识部分做到了计算机化,却没有实现数字化,需要不断完善图书数据库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等。有些高校在图书管理中,已经在尝试实施数字化建设,比如,完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强化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等等。

2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议

2.1树立图书馆管理人员数字化管理理念

想要建设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树立和加强数字化意识以及对数字化的关注度,只有工作人员足够重视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建设才可以顺利进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理念,管理工作中重视数字化建设,并且相关技术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从而积极参与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其次,图书馆管理人员需真正树立数字化建设观念,可以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参加针对性的讲座,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明确数字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最后,不断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意识,让其能够在建设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2.2加强培养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实现数字化图书管理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①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信息科技培训,掌握最新信息科技技术;②招聘具有较强的信息科技专业技能人员;③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端正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提高管路人员的服务水平[2]。

2.3增加资金投入

图书馆数字数字化建设也需要完善技术装备。而完善技术装备,就需要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比如,加大相关配套附件,增加先进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采购,促进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现代化。同时,信息资源可以充分借助专业的信息技术中心能力,进行建设和维护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并且加强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控制,避免黑客等不法分子入侵等。

2.4拓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服务范围

高职院校进行图书管理工作目的就是为全校师生提高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建设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就必须符合广大读者的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数字化,师生读者能够享受到更快捷、更方便的图书服务。

2.5加强高职院校图书管理资料数字化的策略

2.5.1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联网和图书资源共享。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级图书馆之间可以加强合作,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实现各个图书馆的资料通过网络可以共享,从而加强图书管理资料的数字化建设。

2.5.2建立健全标准化的数据库,为图书资料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利条件。实现标准化的数据库采取的措施可以是:①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数据库,促进图书馆之间的统一;②为了读者能够从浩瀚如烟的数据库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和文献,图书馆应该将所有的图书资料统一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相关地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索引,读者能快捷地找到自身想要的图书资料;③要适时更新图书资料,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将最新的先进科研成果以及专利等,按照分类法增加到数据库中[3]。

3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革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来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4):77~79.

[2]马莉.试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81.

第9篇:数字化改革创新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使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有了新的跨越,不仅可以缩短整个设计流程的周期,甚至可以减少模型转换的偏差,能够帮助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消除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过程中有关设计交流的障碍,最大程度降低距离和时间因素的限制,更加方便了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工作协作,有利于他们从设计到生产等各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探索研究,从而减少各个环节间可能出现的误差和矛盾,最大限度地加快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量,并且可以大大节约各个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得煤炭企业科技领域的协同运作更为顺畅。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此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以生成许多用传统的方法难于实现的特殊效果,进一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使设计组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设计组之间的专家进行实时交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协同设计,并且能够在国际一流设计水平的参照下进行正确的评价及及时沟通。这样就可以给设计师们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与设计自由度,使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创作欲望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发挥。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有利于进行集体智慧的创造和高水平严要求的设计,减少了传统设计进程中的障碍,降低了设计成本。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系统,将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的初期规划和一切方案设计包括末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等过程,数字化技术为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建模工具,大大减少了对设计师个人美术技能的要求。通过相关技术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衔接,使可利用的信息更加准确,而且使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能够为下一个环节的研究设计提供科学有力的借鉴依据,把煤炭企业供电系统设计师的方案直接转化为图纸,更加有利于生产与施工作业的高效运行。

2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理念的时代要求与发展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者在观念上实现了彻底的更新,加之计算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上在潜意识中改变着每一个人的观念,因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网络为信息中介的现代化交流方式上,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理应与时俱进,更新传统意义的设计理念,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发展的需要。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进一步更新设计理念,让数字化技术对煤炭企业的工业设计发挥重要影响,为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扫除障碍,开辟新的智能化、科学化发展新天地。时展的客观环境对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以环境保护为中心主旨的绿色环保策略受到高度重视,一切科技发展的先导是环境保护,绿色经济模式,再不可能把煤炭企业的快速经济发展凌驾于环境保护意识之上进行无限制的高耗能污染设计,以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污染为宗旨发展媒体企业经济。进入数字化技术时代,在煤炭企业供电系统设计上除了关心设计的质量和效益,更主要趋向于设计的环保型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更加体现数字化时代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精神。如今的时代以绿色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不仅在煤炭企业施工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而且数字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有利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环保理念的结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人文生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方案要体现绿色环保理念,避免煤炭资源的低水平开采,要实施科学高效运作,保障节能降耗,避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蹈覆辙,强化能源与原材料的有效利用价值,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以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保障,尽可能实现减少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破坏。在煤炭企业实现数字化技术的改造与创新,在机械设计方面尽可能满足时展的要求,符合大众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和服务方式及质量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体现设计方面的人文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们也将在传统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向设计工作的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最大程度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创新发展,数字化技术对煤炭企业供电系统工业设计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设计师的个性化意识与时展所要求的理念更加贴近于市场的选择,在某种程度更加有利于产品性能或者设计方式的改革创新,为个性化、市场化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为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们提供了进一步展示才华的机会,追求时代潮流与个性化发展是现代科技领域为煤炭企业供电系统的工业设计师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波及各行各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能降耗标准,几乎成为现代企业对工业设计者的时代考验,如果在这一方面不能过关或者做的更好,就会自然被数字化时代所抛弃。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