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的颜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蓝惑
别克君威,曾经以动感的外表博得了许多用户的青睐,新一代别克君威也并不例外。在新车说明会上,厂家介绍了许多新君威2.4L版本和GS版本在产品设计,以及细节上做出的改变。然而,我试驾的这款别克君威为1.6T时尚技术版,其客户目标群我认为应该是针对大部分都市中正在奋斗的白领阶级。从外观上,新车并没有2.4L顶配车型那般富丽堂皇,也没有GS版那样战斗感十足,总体的感觉就是简约时尚,但是尾灯的重新设计,还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事情总是那么凑巧,在青岛,整个的主题为蓝色,而交到我手里这辆“时尚技术版”也为蓝色。如果说人靠衣装的话,换上蓝色“衣装”的新君威时尚技术版显得格外青春,富有活力。虽然它没有高配版本璀璨的LED灯珠,也没有GS版听起来非常高端的运动配置,但无论是它的颜色还是它的外观,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显得极具亲和力。
尺寸有所增加
从2008年新君威面世以来,它就以“红”作为主题,挤进了中高级运动车细分市场。那时候我对它似乎还比较陌生,动力参数也并不显得那么抢眼,但就因为它时尚运动的设计,总是能吸引我多看它几眼。我理解的是,它属于一些有一定购买能力,但又不甘于平淡的年轻人,他们希望车子从外观到格调,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在我进一步了解新君威后,一个关键的词浮出水面,那就是“操控”,我想这就是我继续往下写的出发点。
跟美国车谈操控?没错,我说的就是“操控”,如果有人现在还认为“大、舒服、费油”是美国车固有的标签,那我觉得这些人应该是从外星来的,时至今日,美国车已经在动力、舒适、操控和空间方面,找到了最佳的平衡,君威就是一个典型。
我们测试的君威1.6T时尚技术版,车身尺寸分别为4843mm/1856mm/1484mm,轴距则为2737mm,长度和轴距相比2013款有所增加,但恕我直言,增加的尺寸对车内的空间表现没有太多改善。其实,作为运动型轿跑车,空间表现并非它的卖点,反而是动力与操控,更成为用户关心的重中之重。翻看新车资料,新车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系统,多连杆悬挂的一大优势就是能营造出色的轮胎贴地性能,这看起来对极限驾驶的情况下,对整车操控稳定性带来了不少帮助。
动力输出线性
青岛的街道非常干净,路面也很平坦,沿途的高楼大厦,以及不远处的海景让人流连忘返,因此在青岛开车是一种享受。干净整洁的铺装路面与这辆时尚的车相处的非常融洽,我刻意把节奏放慢,感受悬挂和车内音响带来的休闲心态。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拐上了青银高速公路。进入收费站停车取卡,挂入D挡地板油加速,先前悠然的心态和宁静的车厢被彻底打破了。但不要误会,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声音并不算大,至少在同级车中处于中上水平。反而是1.6T的动力输出,没有我期望的那般猛烈。新车使用的1.6T发动机和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的动力系统,我们在科鲁兹掀背版车型上见识过,不过君威的车重高了105kg,因此实际的动力输出表现要弱一些。
使用手动模式后,感觉油门反应稍加敏捷一点,因此动力输出有所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新车的涡轮迟滞现象不明显,基本都能保持线性的动力输出,感觉类似自然吸气的车,驾驶起来没多少突兀感,反应出新车还具有舒适性的一面。2、3挡的加速十分长气,手动模式下,我特意用2挡从50km/h加速到90km/ h,因为这个速度区域是日常驾驶加速超车时经常要用到速度区,动力也没太多拖沓感,加速显得饱满而有力。
我很喜欢在高速上以100km/h-120km/ h的速度巡航,发动机转速基本保持在2000-2500rpm之间,车内的风噪、路噪和发动机噪音都不算大,而且扎实的车架造就了车子稳扎的行走,此时淡定、从容的驾乘感受萦绕心头,让我惬意不已。
操控轻松稳定
也许动力表现只是车厂想在新君威1.6T上传达给用户的其中一个信息,而对于操控,或许会成为车厂在新车上最值得期待的一环。说到新车的操控,我必须拍手鼓掌,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中,君威也许是底盘调校最扎实的车型之一。当我驾驶着新车在青银高速上将车速拉高到150km/h时,车身的稳定性非常好,没有丝毫发飘感,让我信心十足。
来到弯路上,我惊喜地发现君威1.6T的方向盘传递上来的路感很清晰,虽然扭动方向盘的幅度较大,但指向性却十分精准。新车的悬挂调校十分硬朗,连续的弯路上车身侧倾也不算明显,激烈驾驶的信心充足。我在连续的S弯和发夹弯试探车子的极限,发现转向不足的情况出现较晚,车身的前后平衡感很好,而且,弯道的驾驭感很高,换句话说就是弯中车子表现的很听话,这些优秀的驾驶特性就是驾驶乐趣的源泉。毫无疑问,新君威作为一款运动型轿跑车,给驾驶者带来的那种轻松和活跃让我印象深刻。
美国味儿淡去
南华小学五(4)班 姜文w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曾说过这句话。而这个“阶梯”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了一本好书,并读懂了它,那么它就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假如你不认真地、细心地去仔细读,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用途。
我最近读过一本书——《听见颜色的女孩》,并且细细地去品味它,就是我所欣赏的书。
这是美国作家莎朗·德蕾珀女士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名女孩美乐笛。她没有自控能力,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并被迫保持沉默。她是全校最聪的学生,却没人知道。
在这一段中,我品味出了美乐笛的无奈。她已无法再挽回,她所错过的一次又一次机会。
美乐笛认为,她的生活永远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能让自己发出声音的办法。美乐笛能够通过电脑组合成自己想说的话,让电脑代替自己“说话”。美乐笛的妈妈还生了妹妹佩妮,也让美乐笛苍白的生活添加一份色彩。
从《公主日记》到《穿Prada的恶魔》到《爱丽丝漫游仙境》,这个被誉为“茱莉亚・罗伯茨和奥黛莉・赫本综合体”的大眼睛姑娘一直以高贵形象闻名,并且凭借自己的时尚品味,频频在各大时尚杂志明星着装评论栏目中亮相,并成功代言最具法兰西魅力的品牌―――兰蔻。兰蔻全球总裁Odile Roujol如此评价她:“安妮完美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特质。”
昂首迈进好莱坞时尚女星行列的安妮・海瑟薇,坚信这句话:真正懂得打扮的人,是会在合适的场合穿上恰当并抢眼的衣服。所以,当红毯上的女星都选择一片素色长裙的时候,身穿彩色短裙的“色女郎”自然就成了聚光灯下的穿衣皇后。2009年第81届奥斯卡后很久,我们都念念不忘一条银色的“美人鱼”――那晚的红毯上,她盈盈含笑,熠熠发光。这个越来越懂穿衣的公主,又一次为自己的“好莱坞红毯穿衣零失误女王”头衔增添了亮丽一笔。
小档案
原名:Anne Hathaway
出生地: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
生日:1982年11月12日
星座:天蝎座
身高:1.73米
发色:深棕色
眼睛:棕色
学历:东海岸自由艺术学院
人生目标:在百老汇唱歌
A、色女郎之穿衣宝典
安妮・海瑟薇装扮的特点是清新清爽,不落俗套,且一贯走经典路线。她选择服饰的颜色范围很广,对各种跳跃颜色可谓百无禁忌,再辅以精巧细致的饰品。她凭借在好莱坞大型活动红毯上的优秀表现为自己加了不少分。
偏爱古董衣
她特别喜欢好莱坞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设计师的经典作品。她的经验是:舍弃太过繁复的、带有重重叠叠花边皱摺的款式,尽量选择低调、以裁剪见长的款式。
大胆地选择颜色宝石红、品蓝、日光黄,这些独特的颜色一亮相,就可以打破衣服本身在式样和款式上的局限。安妮偏好所有颜色明亮、引人注目的颜色。
短装更出彩大型活动的红毯上,人们经常可以在一片身着曳地长裙的女星中,看到俏皮的安妮――她的晚礼服通常只是到小腿处(tea-length,脚踝上方约2英寸),甚至更短些。和长度一样精心考虑的地方还有领口设计,她对于衣服颈部曲线非常看重,要知道,在镜头上给出大特写时,人们看得最多的就包括颈部。
饰品宜少不宜多一对设计精巧的大个儿耳环、一个样式简单的手袋、一双夺人眼球的高跟鞋,足矣!太多装饰,只会让人们关注你的目光无所适从。
自然不是平淡无奇
一切装扮停当后,把头发梳成最自然的样式吧,或者只是简单地挽成一个髻就好了,然后,涂上最亮的唇彩,出发吧!
B、色女郎之典型装扮
红・红毯上的奔放
看,这就是聪明的安妮抢人眼球之处――颜色奔放的红色低胸连衣裙,却只有及膝的长度,随身饰品精简到最少,只有一个丝毫不抢风头的黑色手袋和一双黑色高跟凉鞋,卷发自然披散。这一身装扮简单而又大方,光彩夺目却又不失贵族气息。
黄・夏日柠檬
在一片浓重保守的黑色长裙女星中,如果你猛然看到这样一抹明黄的鹅黄,会想到什么?对,盛夏。安妮多像一颗夏日里鲜嫩的柠檬啊。作为呼应,她的手袋和凉鞋也选择了同一个色系。
深色・日常装扮
这是安妮在《穿Prada的恶魔》中的一套“休闲”装扮,它同样适用于你我她的日常生活。一款颜色低调的中裙,一串手链,一个手袋,一双高跟鞋,你的生活里永远需要这样一套亦庄亦谐的装扮。
C、打开她的化妆包
红唇是安妮的标志之一。如果你也拥有像她一样完美的唇形,那么,不妨把化妆的重点放在嘴唇上,大胆涂上各种鲜亮的红色唇彩吧。为了与之呼应,请精心涂上睫毛膏,但不要在眼部配以夸张的修饰,脸部其他地方就尽可能保持低调处理吧――一层清透粉底、一层薄腮红即可。
化妆包里的美丽武器:
眼部:Lancome Le Stylo防水眼线笔;Ciel du Soir眼影,Hypnose Drama睫毛膏
这一说法在当时几乎是科学界的定论,因为这一结论是由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得出的.瑞利曾因对空气深入、细致的研究而发现了氩气,荣获19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而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上述结论表示过怀疑.拉曼也不例外,因此他对小孩提出的问题便有了上面的回答.
然而,拉曼老是觉得很不踏实,回到加尔各答后,拉曼便立即投入到对小男孩提出的问题的研究之中,经过认真研究,反复实验,仔细探索,结果发现瑞利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为此他决心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拉曼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入手,运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通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海水呈现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是完全相同的.进而他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的散射效应,现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该效应的发现为上个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学说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实际上,海水的颜色是由海面反射光和来自海水内部的回散射光的颜色共同决定的.由于蓝光和绿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最强,它们回散射的机会也就最大.所以海水看上去呈蓝色或绿色.
日光投射到海面上,有一部分被反射,其余的部分被透射进入水中.日光垂直射向海面时,反射光很少,在平静的海面约有2%被反射.随着太阳趋近于地平线,被反射的日光会逐渐增加.实际上进入海水中的日光量是随着太阳投射角度、天气状况、海面状况和海水的清晰程度等诸多因素而变化的.
关键词:废弃物 绿色化学 无害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65-02
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倡导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也开始渗透环境教育,内容也涉及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效应等内容。中职学生在此阶段也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的阶段,教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污染情况,同时还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化学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新的预防化学污染的理念和新实践已经成为当今主流,需要加强此方面的教育。中职化学实验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实验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如不进行处理,就会影响师生及学校环境,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这种绿色化学理念将越来越淡薄,有悖于我们教育的初衷。
1 化学实验的污染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中一半以上的化学知识都需要实验引入,但教材对实验设计往往只会重视实验现象明显、实验装置简单,便于教师、学生操作,很少考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校在建设实验室时也没有考虑化学实验对实验室环境以及周边环境的污染,在完成教学实验后直接将实验室废水、废气、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影响到了人体的健康。
1.1 废液
化学实验废液多为实验残留液体、实验原料溶液以及清洗仪器、器皿的废液。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都会产生废液,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并且这些废液成分相对复杂,不但含有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甚至会包含细菌、有害微生物。有些废液甚至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毒性,有的甚至还可以致癌。
1.2 废气
化学实验常产生具有污染的废气,例如酸雾、苯系物、汞蒸汽、有机溶剂蒸汽以及甲醛等。这些废气的污染性较大,对人体也具有伤害。例如硫化氢会严重刺激人上呼吸道以及黏膜;甲醛会对呼吸道以及人体造成损伤;苯系物可能致癌等。虽然很多实验室会设有通风系统,要求所有产生毒害气体的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但这样虽然保证了实验室中人和环境的安全,但却对实验室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1.3 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是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物之一,且种类具有多样性,例如多余样品、消耗实验用品(棉花、纱布等)、破损实验用品(玻璃器皿)、残留化学试剂以及失效化学药品等。化学成分复杂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多种污染物,若处理不慎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
2 绿色化学理念
中职化学教学中应当引入绿色化学理念,这是一种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化学理念,绿色化学要求化学活动应当友好地对待人类健康以及环境,其目的是寻找能够利用的无毒害化学原料进行实验,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材料用量,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降低有害物质的使用、产生,从源头上消除化学污染物,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较强的化学理念。
2.1 化学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h保教育基地
在国外化学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新加坡,化学教学实验室都会给每一个实验台专门设置废液回收装置,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后通过回收装置处理实验废物;并且每个实验台专门配置干净的抹布,可以及时清理实验完成后实验台上遗留的污渍,以免这些遗留污渍污染实验台。由于现代实验室设备大多较先进,很多实验借助仪器都可进行微量化实验,避免了传统实验对实验材料的浪费,也减少了污染环境的废物的产生。除此之外,实验室下水道也需要在出口设置专门的监测仪器,以方便随时监测实验室流出的液体,从而达到双重保障的作用,降低实验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2.2 将环保由课堂延伸到校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环保及环境治理相关教育内容却很少,并没有真正融入中职生的生活中。环保知识教育也只是一种普及教育,目的仅限于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没有针对学校教育特点的专门性教育。化学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来实现。中职化学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只有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内课外,把中职研究性学习与环保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化学实验废弃物绿色无害化处理
3.1 通过实验改进从根源上减少化学实验废弃物
在化学实验中最有效的就是从实验根源入手,从仪器、实验方法、实验原料等方面进行改进,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比如,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试剂用量大幅减少。吸热反应的实验,药品减半;物质的量浓度配置实验,将用量由500 mL改为100 mL;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蔗糖用量减半;学生分组进行物质性质实验,均采用小试管或点滴板进行。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寻找一些无毒害的药品来替换有毒害的药品;寻找一些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品来替代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药品。如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盐酸和氯化钠在通电时会产生有害的氯气,将它们换成硝酸钠和稀硝酸,这样既达到了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了氯气的污染。又如用CuSO4溶液代替水与电石反应,产生的H2S气体就可以和CuSO4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从而减少污染。
3.2 废气的无害化处理
中职化学实验废气主要是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尾气处理通常和某制取或性质实验结合在一起,相对研究较多。中职化学实验中主要出现以下十几种气体:O2、N2、H2、CO、CO2、Cl2、HCl、Br2、SO2、H2S、NO2、NH3、CH4等。一般的,教师和学生对有毒尾气处理比较注意,无毒气体如甲烷、氢气等就觉得好像不必处理,实际上这两种气体也是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之一;还有的习惯把实验产生的尾气通过通风橱排出室外,这样也会污染环境。尾气处理方法按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液体吸收法(溶液或水吸收法)、燃烧法、袋装法(塑料袋或气球)。
3.3 废液的无害化处理
各类酸碱废液,含铅、溴、碘、汞、镉的废液和有机化学废液是中职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几种废液。其中最为常见的化学废液便是酸碱废液。对于不含重金属的酸碱废液,浓度非常稀的可以无需处理直接进行排放;浓度高的则可以直接通过酸碱中和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最终排放废液pH值为6~8;一般化学实验过程中会将酸碱废液分开贮存,最后相互进行中和处理。而含有重金属的化学实验废液则需要首先使用酸碱溶液,将废液pH调节到3~4,继而加入铁粉进行搅拌,搅拌30 min后将pH调节至9,再搅拌10 min,而后加入碱式氯化铝或硫酸铝对溶液进行沉淀处理,此时得到的上层清夜可以直接排放,而沉淀物则必须进行废渣处理。
4 结语
中职化学教学也是比较系统化的教学阶段,因此教学中必然会进行化学实验。教师应当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明晰化学实验污染状况,并将绿色化学思想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同时还要有目的地将实验产生的废物、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融入教学中,从而达到绿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惊醒的眼睛划过它无言的泪痕
我拖着懒慵的身子捎着破碎的风
捻亮一盏苍白的灯
却无法驱散指尖的冰冷
蓦然发现踏过的脚步已没有回声
别人永远不懂
悲伤已消蚀我内心的虚空
欢笑却变得如此的冰冻
有人告诉我你不能永远做一只躲避的蚕蛹
我的心弦不由颤颤地一动
我重新拉开碎花的窗帘
发现外面不再是阴天
原来阴晴只在对岸
只等过路人撒下一片芬芳
让银色的鳞波暗涌幽香
填满世界的黑暗
解开心中的藤蔓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低影响开发
1、城市道路系统的研究背景
1.1城市暴雨内涝现象
近年来,我内众多大中型城市在暴雨过后频频陷入内涝灾害,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度不便,而内涝之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样突出。
1.2传统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的问题
城市雨水径流产生和排放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城市道路,传统城市道路的排水设计思路主要是雨水沿路面的横纵坡度产生径流,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由雨管排至水体。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种“以排为主,利用滞后”的排水方式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
2、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分析
2.1海绵城市与绿色街道理论
2.1.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1]。
2.1.2绿色街道理论
绿色街道的实质是生物滞留池等暴雨径流管理设施在街道层面的应用。其对绿色的界定大多从暴雨径流管理的角度,强调绿色街道去除地表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减少暴雨径流量,以及美化社区环境,改善街道物理环境的功能[2]。
2.2海绵城市道路c传统道路的区别
传统城市道路的硬质面积占道路面积的75%左右,道路绿带面积仅占25%左右,透水铺装率不足30%,路缘石和绿化带高出路面10-20厘米,雨水口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绿化带只能吸收自身区域的雨水,雨水口仅收集路面雨水,不能有效的实现雨水排放,容易造成路面积水,甚至内涝。
海绵城市道路采用LID 技术设施,不仅可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还能在解决道路排水问题的同时防止雨水对路面稳定性造成破坏。
3、海绵城市绿色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3.1绿色街道设计原则:建设具生态功能的绿色街道
3.1.1 LID(低影响开发)理念
LID(低影响开发)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系统的开发建设活动中,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强调保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3]。
3.1.2 绿色街道的生态效益
绿色街道作为海绵城市雨水管理设施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还能恢复自然水循环的蒸发、渗透和生物利用的功能,因此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
3.2绿色街道组成模块设计策略
3.2.1人行道设计
传统的人行道在雨天容易路面湿滑、积水,影响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阻止了地下水资源补给。透水人行道是一种可以使雨水透过铺装表面,不经过地下排水管道而直接渗透进入下层土壤的人工铺筑的人行道路。透水人行道应满足雨水渗透性和使用性两方面的要求。其中雨水渗透性要求满足渗透排水功能和生态蓄水功能;使用性方面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抗低温能力和足够的水稳定性。
3.2.2树池设计
树池作为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施,首先应考虑到树木生长的需要,许多行道树种不具备很强的抗涝性,因此在绿色街道树池的设计建造之初,必须对场地内原始土壤进行检测。因此按照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应考虑土壤蓄水和排水能力后降雨量偏大的地区,应该使用沙土或砂质壤土。
3.3.3路缘石设计
路缘石是设置在中间分隔带、两侧分隔带及路侧带两侧的条形构造物。以下对几种路缘石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开口路缘石
开口路缘石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中应用广泛,加工简单,开口的长度可以根据本地瞬时降雨量进行灵活调整。由于开口破坏了路缘石整体性,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交通安全。
(2)预制穿孔路缘石
预制穿孔路缘石石适合安放在新开发的地块上,钥诼愿哂诼访姹旮撸方便雨水流通过。其优点是占用道路空间小,不妨碍人行和车行交通。缺点是不具备过滤沉积物的作用,开口易堵塞,需要定期维护,维护人工成本高。
(3)溢流路缘石
溢流路缘石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来自街道的雨水均分散到道路旁的处理设施中,同时不需要很高的维护成本[4]。
3.3.4停车场设计
传统停车场功能单一,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场地以停放更多数量的车辆,而忽视了场地本身应具有的其他功能。海绵城市背景下的生态停车场应以促进城市雨水的生态循环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建立具备雨水净化、收集、再利用功能的绿色停车场。生态停车场的布局设计有很多限制因素,如功能定位、场地规模、气候情况等。因此挖掘停车场的生态功能,需要依照不同的场地条件进行设计。
结论:
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手段缓解城市水问题,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于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净化城市水质、补充地下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下海绵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看到全社会为解决城市问题积极努力的同时,设计者更不应该盲目,要对各技术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使海绵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长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慧芳.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2]李强,贾博,权海源,苏月,赵萌.绿色街道理论与设计[J].建筑学报,2013(9):147.
[3]胡楠,李雄,戈晓宇.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J].中国园林,2015,31(6):22.
关键词:浙江省 渔业灾害 灾害对策
浙江省绵长的海岸线是海陆交替、气候多变地带,饱受台风浪的侵害,每年台风经过带来的狂风、巨浪和风暴潮不仅给浙江省的渔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渔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有干旱、病害等其它渔业灾害也时刻威胁着浙江省的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所以研究浙江省渔业灾害的成因、类型及统计近年来不同类型的渔业灾害损失,是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过程中不可跳过的步骤。
本文以2006-2012年的浙江省渔业灾害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浙江省渔业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以及造成各种损失的主要原因,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GM(1,1)数学建模,建立影响浙江省渔业灾害的多因子权重,同时针对当前浙江省渔业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渔业防灾减灾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1.浙江省渔业灾害损失现状
浙江省是渔业大省,但渔业灾害也一直影响着浙江渔业的健康发展。2006年浙江省渔业产出(不含涉渔工业和建筑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为4243210万元,而2006年仅水产品因各种灾害就造成了70067万元的损失[1],占总渔业产出的1.65%。截止2012年,浙江省渔业产出为6300637万元,同比增长2057427万元,增长百分比为48.5%,渔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然而2012年因灾害造成的渔业经济损失也达142042万元,占据了2012年渔业经济2.25%,同比2006年上升了0.6%,而与2006年损失金额对比,2012年损失的金额也增长了71975万元,上升了102.7%。2006-2012年7年中,浙江省水产品总量损失共达401092吨,损失金额总数达611029万元,平均每年损失57298.9吨,平均每年损失金额为87289.9万元[1](图1)。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都说明了渔业灾害对浙江省的渔业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在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刻不容缓。
1.1台风、洪涝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省是台风频发区,这种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烈风暴往往带来大范围的狂风、暴雨甚至是巨浪和狂潮,不仅对于海区上船只有较强的破坏力,对于陆上经过区域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甚至人员的伤亡,这是渔业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灾害。
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台风和洪涝引起的渔业灾害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图2),在7年中,造成渔业水产品损失总量达4243082吨,损失金额总数达306886万元,平均每年损失34726吨,损失金额为43840.85714万元。
1.2渔业病害的渔业损失
渔业病害灾害对水产养殖水产品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如九十年代的对虾疾病,导致当时过半的养殖面积失收,近年来的青蟹病造成浙江省养殖行业巨大的损失。因此鱼病防治、鱼药研发是水产养殖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水产养殖产量保证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渔业病害引起的渔业灾害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产品损失总量达91375吨,损失金额总数达152490万元,平均每年损失13053.57吨,损失金额为21784.29万元。
1.3污染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省沿海地带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频繁,污染源多,是渔业污染灾害的重灾区。根据2006-2012年浙江省由于污染灾害引起的渔业损失的数据统计分析[1],在7年中,造成水产品损失总量达35939吨,损失金额总数达39792万元,平均每年损失5134.1吨,平均每年损失金额为5684.5万元。
1.4干旱灾害的渔业损失
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适宜,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所以干旱灾害对于浙江省渔业影响较小,但是也存在部分损失(图3)。
2.浙江省渔业灾害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分析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渔业统计年鉴,主要包括2006年至2012年浙江省渔业灾害损失数量,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2],进行浙江省渔业灾害的评估。
2.1相对灰色关联分析
3.浙江省应对渔业灾害损失的对策
渔业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学科与领域,根据浙江省渔业灾害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必须在深入研究渔业灾害的问题后,扎实稳妥的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防灾减灾策略。
3.1完善台风灾害的应对工程和管理体系
浙江沿海地区是最易受台风影响的区域,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登陆,应对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重点主要在于预防。
对台风的形成、风力、影响范围、登陆路线等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台风强度突变的预报能否做到及时和准确直接关系后续防灾措施能否做好。尽管台风强力突变预报技术仍是世界级的难题,很难准确预报,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气象监测人员已经能通过相关设备如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现代化技术装备对台风的形成地和路径进行预测,及时准确预测消息将使防灾工作更有效率。同时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根据往年防台救灾经验,加上科学预测,在台风季节到来前做好可以应对突发状况,如台风登陆路径行动方向突然变化,风力突然增强或者是降水变大可能造成洪涝等状况,必须提前做好紧急预案,并且对预案中涉及到的单位人员,都应进行预案演练,防止突发状况是发生相关人员因不熟悉预案而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3.2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力度
渔业环境污染是水域环境污染一个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尽管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大小城市的前列,但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污染物不断增加,许多工厂的废水污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便直接排放至江河海流,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其次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还有待完善,据统计[3],浙江省污水排放总量中往往有38%是生活污水,这仅是城市污水的比例,在农村这比例显然还要再高,浙江省虽然建立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但该系统还不完善,处理污水比率还只在60%左右,且浙江省农村区域广阔,许多地方覆盖不到,所以要解决渔业水域污染灾害,必须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减少渔业水域污染,主动自觉的减少污水乱排放的行为。
3.3加大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
近年来,在浙江省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改革发展,捕捞产业处于发展瓶颈期的背景下,水产养殖业被浙江省定为“十一五”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浙江省的水产养殖业发展也遇到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养殖海洋水产品面临的病害、新品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但特别是病害灾害一直制约着养殖业发展的发展,要解决水产养殖病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养殖鱼塘标准化改造,传统的农村式的鱼塘,不仅产量低,而且病害发生概率也很高,对通过这些鱼塘标准化改造,帮助渔民由低效高危的养殖模式过渡到现代高效的养殖模式,既可以显著改善养殖渔区生态环境,又降低病害发生概率和提高渔民经济收入,据统计,鱼塘经标准化改造后,亩均新增产值在1000元以上。二要针对重要养殖对象开展疾病预防,针对浙江省少数重大水产养殖病害进行疫苗研制,如虾类病害疫苗等。三要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引进产量、附加值更高,抗病性更强的品种。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的养殖品种经过培育产生了较之前更加优良的品种。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2006-2012.
[2]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司言武. 浙江省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政策创新研究经济论坛.2009(4).
[关键词]绿色会展 经济 环境 对策研究
一、引言
伴随天津滨海新区会展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开始努力打造“会展名城”,希望借助会展业的优势更好的带动天津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会展运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不良环境问题如: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比比皆是,问题之多令人触目惊心。而当下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各地的会展运营似乎都在背道而驰。在这种形势下,天津滨海新区如何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会展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绿色会展的正确实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绿色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及模式借鉴
绿色会展是指在会展活动中,本着循环经济原则,采取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资源、利用各种会展资源相结合的方针,实现会展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会展的概念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
1.发展绿色会展的重要性
绿色会展是未来展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如何发展绿色会展,国内会展业众说纷纭。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会展业向低碳环保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他指出,“现代会展业必须顺应低碳环保的潮流才能健康发展,而那些大量消耗资源的、浪费的、不可持续的产业都会走向灭亡。”在国际上一个平平常常的会议和展览提倡绿色环保,这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而在我们的城市这种意识刚刚起步,还停留在口号阶段。据预测,今年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承办的展会活动数量将比去年增长10%~20%,滨海新区的产业优势正在转化为展会魅力。发展绿色会展势在必行,虽然天津滨海新区还没有做好迎接低碳环保的准备,但是意识的转变是会展发展的必然,低碳经济、绿色会展已是大势所趋、发展的所需,更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绿色会展在发达国家都能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量资金支持,但在滨海新区部分会展项目仍然是粗放式经营,对展会的管理不到位,滨海新区推行绿色会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运营模式。
2.发展绿色会展的模式借鉴
世界世博会作为经济和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从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举办历程已有百余年,每一次世博会都会在科技、文化、 艺术、环保等方面做出推广,当然对绿色设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定为“让城市更美好”,并提出三大核心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更为绿色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实践的平台。上海世博会的展馆和馆内陈列设施大都采用环保材料,材料的特点兼顾了节能、无污染、可回收再利用等性能,把本次世博会的主题落实到位。本次世博会中,印度馆采用了数以万计的竹子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竹制穹顶,穹顶上种满绿草,是印度馆体现环保理念的一种展现。展馆内的设施也有竹子的痕迹,例如展馆的座椅,而且展馆不使用任何能源,达到了零排放。竹子本身就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材料,在展出完成后,这些天然材料还可以完全被再次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贯穿整个展馆。在滨海新区的会展发展中我们可以对这一理念和设计进行借鉴,达到生态的平衡发展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三、推行绿色会展经济模式的对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清洁水源、绿色贸易、发展援助。绿色会展既是绿色贸易的交易平台,也是新能源的展示基地,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应用的前沿阵地。可见,绿色会展的实质就是展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平台和应用基地。绿色会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应用,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与浪费,还给地球纯净的空间。全国会展管理机构可以将绿色会展列入新型会展的发展方向,增加立法和监督,为中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滨海新区应紧跟国家政策号召,大力推行绿色会展,本文通过深入贯彻绿色主题策划、合理空间划分、绿色展具设计、数字化绿色会展效应四个方面的举措对滨海新区的绿色会展实施推进。
1.深入贯彻绿色会展主题策划
大型的会展活动需要明确主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而绿色必将是人类共同的话题。如果能够根据实地情况予以策划,必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达到呼应主题的目的。因此,国内外会展有识之士都在探索新的会展主题模式。绿色会展将深入人心。北京奥运会有三个主题,其一就是“绿色会展”,营造的主题可以引导人们轻松地将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绿色联想在一起,自然地产生参与心理,让人们以绿色行为、绿色生活方式为美,体现绿色会展的核心价值,促使北京奥运会达到进入全球视野的效果。但是,会展中要突出绿色规划和绿色主题,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活动来承载。规划和主题只是抽象的理念,理念如何实现则需要通过与大众的互动来推广和传播。绿色会展我们不能只作为主题口号去宣传,滨海新区会展行业的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的协会组织应该出台一些关于会展节约的标准或指导意见,或可结合会展项目评估、鉴定、分级等工作,明确提出低碳环保方面的硬性指标。对保护环境者予以嘉奖,对破坏环境者给予教育和惩罚。
2.会展空间的合理划分
会展空间是会展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空间环境的构成形态。会展活动需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展示在公众面前,为观众的感知提供了场所,没有空间,观众将无法获得信心也无法和人交流。空间有着双重的属性,即:有形与无形。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考虑到有形的空间给观众带来的物质需求,通行与休息的便捷,同时也要考虑到无形空间给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以谋求合理的空间划分。总之,正确处理好会展空间的问题是绿色会展的设计精髓。
目前,展会中很多企业不以展品的需要为空间基础,而是为了炫耀企业实力,往往租赁的展位面积很大,造成布置空间的材料、人员等一系列不必要的浪费。其实会展空间具有四项基本功能:展示性、促销性、服务性、文化性。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空间不需要太大,否则会给观众空旷感。展商在租赁展位时可根据展品的需要做合理的面积计划。滨海新区的会展策划机构可以在展后组织专业人士对参展企业的展台进行评比,对有特色和空间利用合理的企业予以奖励,这样也进一步提升了展会的品牌效应。
3.展示道具的再利用设计
展示道具是构成会展空间的基本物质要素,它不仅承担功能属性,突出产品的优点,同时也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设计起到辅助和加强作用。从空间设计方面来看展示道具主要用于装饰空间,配合主题空间的搭配和空间意境的营造。从产品方面来看,展示道具主要用于衬托产品,搭配灯光营造视觉冲击力,突出产品的品牌档次以及方便顾客挑选。从以上来看,展示道具设计的主题决定会展的主题方向,因此在展示道具的再利用方面设计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考虑。在首都60周年群众游行中,彩车造型多样、寓意丰富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着低碳环保的原则,每辆彩车都制定了回收利用的方案。彩车在天安门广场向公众展示五天后,部分彩车将拉回本地区在当地的广场、博物馆等处展示,车上的一些设备如LED显示屏等,也将再利用,有的还在上海世博会再次亮相,把彩车的回收价值展示道最大化。
滨海新区的会展应充分从中学习,将展示道具的再利用落到办展的宗旨上,对展商从意识上引导,从政策上鼓励。但是目前,会展中的展具大多数都是一次性产品,5天的展览后拆下来的都将是废弃物,无法重复再利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在展具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零部件可重复利用作为设计的重点,便捷的展具是体现绿色、环保会展的有效途径。作为滨海新区会展的组织单位,可以从2011年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学习,除了在组织策划时引入醒目的环保标题外,还可以进行环保创意展台评比,这样既体现了品牌文化展现品牌定位,又表彰和鼓励创意设计和绿色环保搭建的展览方式,坚持倡导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展具设计与施工观念。用评选活动,来激发公众保护环境,节约支出,促进创新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和谐时尚创新的展会氛围,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评选活动可以设置优秀环保展台施工奖,最佳时尚创意设计奖,最佳创新产品陈列奖等。
4.数字化、科技化绿色会展效应
如果说会展主题可以引领绿色设计,会展空间的合理划分和会展道具的再利用是实施绿色设计的有效途径,那么数字化、科技化可以弥补很多的不足,使绿色设计得到最大化实施。数字化设计是以人为本,从生活中提取设计元素,赋予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带动观者的情感,他可以是看的见的仿真场景,也可以是摸不着的心理感触。它的特点是利用虚拟营造现实气氛,给人以亲切感,交互友好度较高,对资源和空间都有很大的节约效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就运用了数字化仿真技术,巨型画卷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做得非常生动、有趣,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体现了数字化绿色会展的效应。
目前数字、科技化会展的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展出空间无限,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展出时间长,观众面广泛,贸易机会增多,反馈及时,统计和评估电子化等。在滨海新区的会展中,可以采用数字化的虚拟展示形式对会展空间进行现代化的场景设计,用更少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达到逼真的效果。数字化会展的迅速发展是未来必然产物,对实物会展市场有一定冲击力,但是数字化会展的缺陷难用技术手段加以弥补,消费者或商家“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思维定势不会轻易改变,传统实物展览除了解产品和信息的功能之外,还有人际交流、实物触摸、面对面的讨论这些"会展艺术",这是数字化会展无法取代的。因此也就注定了数字化会展不可能替代实物展的主角地位,但是数字化会展与实物会展模式各有所长,有时互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绿色会展必是未来会展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将成为会展业的新亮点。如何更好地发展绿色会展,采取合理的策略是首要因素。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发展绿色会展要改变以往的各级分别制定法规政策,应提倡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联合制定绿色会展的法规政策,并健全会展环保制度。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树立绿色企业文化是发展绿色会展的关键。绿色会展运营给天津滨海新区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绿色会展不应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会展不仅需要主题策划,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只有在宣传和管理的“多管齐下”下,滨海新区会展业在中国发展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才不至于落伍,也只有这样中国的会展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进一步打造会展典范区域,才能更进一步加速滨海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叶,张国云著.《绿色经济》.中国林业出版社
[2]张春霞著.《绿色经济发展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
[3](美)卡恩著,孟凡玲译.《绿色城市》.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