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农业推广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推广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推广方法

第1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推广方法;选择和应用;崇明县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06-02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以下简称农业推广)工作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推广方法选择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创新成果的传播和采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农业推广方法并加以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技术推广是运用一定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农业科技成果尽可能及时且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再好的推广内容,如果方法选用不当,可能收效甚微或者完全失败。作为农业推广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把握各种农业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因地制宜对各类农业推广方法灵活地加以选择和应用,才能更有效的地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

1 农业推广方法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条件

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分类方式也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

1.1 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利用报纸、杂志等文字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网络等视听媒介将有关农业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的方法。信息传播的高权威性、高时效性、及沟通的单向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讲,大众传播法适用于介绍新技术、新品种;传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相关信息;病虫情报等时效性较强的信息,并提出指导性防范措施;针对推广对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推广成功经验等情况。

1.2 集体指导法 集体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在同一时空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的多个目标群体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其特点有: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等。集体指导法可分为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和实地参观等。小组讨论能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可以倾听多方意见,但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主题和主持人的水平,且人数太多时效果往往不理想。示范对于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短期培训针对的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力求通俗、易懂。实地参观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让农民亲眼目睹新技术及其效果,增加农民的感性认识,但费用较高。

1.3 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指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户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沟通的双向性、信息发送量的有限性。个别指导法主要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农户访问是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沟通,在访问活动中要提高效率必须精心考虑,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掌握其中的技巧与要领并及时总结。办公室访问则应注意时间与地点的安排,应尽量便于农民来访,但由于来访农民数量有限,不利于新技术迅速推广,且来访农民们提出的问题往往千差万别,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信函咨询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少。电话咨询虽然快速高效,但受环境和费用的限制较多。

每种农业推广方法都有不同的效果,但对于不同的推广内容和目的,效果反映各有不同,因此在具体的推广活动中要对多种推广方法加以选择,将不同的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使不同的推广对象、不同推广阶段都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应用。

2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与综合应用的要领

当选择推广方法时,要考虑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达到推广的目标,不同的方法是否能很好地结合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整体,是否考虑到了推广对象的需求。总之,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方法时要注意以下要领。

2.1 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 在技术推广中尤其要考虑各种技术自身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从而选择适当的推广方法。对于简单易学的,可通过课堂讲授和技能方法示范,推广对象便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复杂难懂的,则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来刺激推广对象,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2 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农业推广对象个体间有着年龄、文化、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多种差异,这决定了他们接受新技能、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农业推广活动时,要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适当选择和应用推广方法。

2.3 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农民在采用新技术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因此,在不同的采用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农业推广方法。一般而言,在认识阶段,应采用大众传播手段,在兴趣阶段要适当结合访谈、小组讨论等形式,试验采用阶段则要加强巡回指导。

2.4 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特点 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包括推广人员的数量、素质、推广设备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推广工作开展的方法和效果。一般来讲,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机构应用大众传播推广手段较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应用个别指导法,结合开展培训等集体指导。目前,在推广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电视、网络等手段可提高推广效率。

3 对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方法选择和应用的分析与思考

3.1 崇明县农业生产特点 崇明县全县耕地面积4.7万hm2,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花菜种植基地。全县农村人口占80%,农业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占10%,40~50岁的占30%,50岁以上的占60%。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近年来,崇明县不断拓展蔬菜、特色瓜果、特色水产和特色畜禽生产。中兴镇的花菜、港沿镇的芦笋、绿华镇的柑橘、寒优湘晴大米等纷纷走俏上海市场,崇明大闸蟹、金瓜、白扁豆、白山羊等特色农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3.2 崇明县目前常用的几类农业推广方法 基于崇明农业生产特点,目前该县在推广主导技术时,主要采用科技示范、入户指导、专业农民培训、大众传媒以及实地观摩考察和科普早市等方法。

从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3种推广方法分析来看,在推广工作中,集体指导法用得最多,个别指导法次之,最少的是大众传播法。个别指导法中以入户指导和农户咨询为主。从农民采用的推广方法的次数来看,上规模的农民合作社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户接受新生事物的积极性较高,对媒体信息比较关注,能很好地将“希望的田野”、“崇明农业网”、“为农服务热线”等媒体主动利用起来。对于林果、水产、蔬菜等行业,集体指导、专家指导和实地观摩交流等效果良好,对周边农民起到了一定的幅射带动作用。而对于一些常规作物(如水稻)的栽培与虫害防治方面,由于人们对传统的种植技术不会主动去寻求太多的改进,主要以集体培训为主,病虫情报等资料宣传为辅。

3.3 影响农业推广方法选择和应用的几个因素 农户会接受怎样的农业推广方法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最易于接受农户访问、实地参观等方法。因为对他们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容易学得会、做得到。而文化程度高一些的推广对象则比较喜欢集体培训、方法示范等。此外,农户所从事的行业不同,种养殖习惯也往往不同,从而导致对不同推广方法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不同。

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一般分为认识、兴趣、评价、试验、采用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农民对推广方法的选择不同。据统计,在认识阶段,报纸杂志、电视、实地参观等大众传播方法比较有效,可以引起最多的人注意、激起农户的兴趣。在试用阶段,具体的指导(如科技入户、实地参观)可以帮助农户掌握细节,避免由于新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导致用户放弃采用。在采用阶段,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多,需要更多的信息咨询和专门指导。这一阶段,专家咨询、为农服务热线等就可以及时对新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此外,我县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比例不高,人才断层,知识老化,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方法的选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4 完善崇明县农业推广方法的措施

3.4.1 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农户的需求 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农民的需要,结合农时和当地种养殖特色,根据农民需要的信息、技术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推广方法,要着重考虑农民所受的教育程度、所处的经济环境、所采用新技术的不同阶段等。

3.4.2 给农民注入“参与”理念,让农民主动参与推广 真正的“参与”是参与者在内在需求和外在干预的共同作用下,由改变现时状况的行为动机所诱发的一种自发行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业推广,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种养殖积极性,还能提高农民的素质,对提高当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3 以集体指导法为重点,改进传统推广方法 目前我县现有的推广人员有限,提高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配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基层农技指导人员,以扩大农业推广的范围。此外,还要帮助农民学习掌握网络的使用,让网络为农业推广、农村的发展服务。

第2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农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民生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农机推广,机械化种植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在农业发展中,采用机械化种植的方式可以增加种植的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因此,一定要重视农业机械推广,将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都解决好,这样才能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让农业机械的发展为我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农业机械;问题;方法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让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发生了变革,现代化的农业已经逐渐的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如果没有将农业发展好,农业就不能实现高效发展,但是我国农机作业还不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农业机械推广是不能得到进步的,这样就会限制农业机械的发展,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让农业机械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农业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追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要重视机械化作业,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我国在大型农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1缺乏农机推广意识

农机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这是推广人员在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农业部门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部门,需要将农业机械的发展放在首位,目前我国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重视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停滞不前,如果农业机械得不到农业部门的推广,那么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不会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业机械的意识不足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政府部门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宣传给农民,这样就会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在农业机械推广中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农业机械推广是不会有任何的成效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就给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由于人们对农业机械推广的认识还不足,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如果没有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机械推广的支撑,就会给农业机械的发展带来难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作为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还不了解,没有及时的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的认知还处于较为传统的机械化阶段,对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如果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并不了解,是无法顺利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如果不能顺利的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就会影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了解,这样农民就不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推广有着不良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农业经济的展是非常不利的。

1.3农民掌握的农机技术较为落后

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做好,农民对机械化程度的了解就少,而农民作为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法正确的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在农民对机械化的了解还比较少,很多的农民都没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知识,如果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农民是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如果农业生产还采用传统的方式来生产,就会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步伐,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利用。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应加强农业部门对各种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意识,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可以逐渐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另外,各种新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也会涉及到农机,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针对当前农业机械推广的投入不够的问题,应加强解决。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不高,农业机械的推广应尽量做到免费。同时,当前我国在推行农业机械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各方面的投入,比如人才队伍的投入、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障等,以稳定、壮大农机推广队伍,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强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的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生产,则需要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和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比如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责任进行确定,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得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比如对于农机人员,应引导他们多下乡,给百姓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使得百姓可以掌握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力量,当前很多农民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农机推广受到阻碍的原因,对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能够对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定期给他们宣讲各种新技术,并指导他们对各种技术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可以引导一些意识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当地举办培训班,对各种技术进行宣传,配合农机人员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也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能够掌握高效的方法给农民推广各种新技术。对此,农机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并且要学会提炼其中的要点,简明扼要地将其传授给农民。此外,农机推广人员要及时给农民灌输先进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顺利进行。

3结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化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生产的一个要因素。但是当前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广的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的意识比较淡薄等,这些都会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使得农民能够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落实各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作者:许佩东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农安镇农机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第3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 《农业推广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的综合性学科,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现代管理学科。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吸收农学、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等各专业学科的营养成分,是研究农业创新扩散规律,农民行为改变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通过实施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在解决农业推广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整体和综合分析能力。该课程在我校是农科类、生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法死板、内容选择不当、讲解不够透彻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差,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我一直从事《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过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力求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目前,《农业推广学》课程授课对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农学、园艺、畜牧等专业的农科学生;一类是其他非农科专业的学生。授课学时均为36学时。在很多学校这几个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没有过多考虑专业间的差别。因为和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009年以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农科学生而言,今后很可能就要从事具体农业方面的推广工作,我们讲授的内容相对较深,要求系统而丰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一般原理和理论,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如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等较难懂的内容。教学中所举实例要充分体现农科专业特点,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好选用近期的影响较大的成功案例。比如为了说明农业合作社这种新形势下的产物,我们举了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例子。通过讲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取得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内容,学习效果良好。而对于非农科专业学生,讲授内容浅而易懂。主要讲解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着重讲授了也能够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农民行为及行为改变,农业推广沟通、农民心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知识点,还特别强调这些内容适用于其他营销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思维和将来的就业面试,等等。而对于后几章如农业推广项目及管理、农业推广组织及管理等均简单讲解或让学生自学。案例选择也侧重于具有普遍指导或借鉴意义,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

二、讲好绪论和各章节引言,注重课程内容的导入环节

绪论和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里会给学生交代清楚,我们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应该如何学,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如在讲授《农业推广学》绪论时,除了讲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体制、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外,还要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推广的一些骄人的业绩,让学生意识到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这样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必然得到较大增强,学习起来会更加投入。又如在讲授第七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时,首先列举在国内外农业方面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比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抗虫棉,国外的先进农业设施,等等,如有可能多收集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有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进而把话题引入到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未应用于生产之前,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其进行推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巨大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简单的陈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本章所要讲授和讨论的问题交代清楚。

三、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讲授第四章《农民行为及其改变原理》章节的重点部分――“农民行为改变规律”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授课。第一步先介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第二步要求让学生尽量提出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策略,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别人的想法做评论和批评,以便大家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是记录员,把大家提出的想法写在活页挂纸或黑板上,不加任何评论和批评。第三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提出的策略,并进行分类,放弃不合适的或无关的想法。第四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选择。这种授课方法有高度的参与性,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教师要注意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性。再比如讲授第九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第三节农业推广方法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授课。第一步教师要编写剧本,描述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情况。第二步要介绍角色扮演的目的。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给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人员时间,并帮助他们排练。第三步是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第四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下结果,将扮演结果和课程目的结合起来。最后,由角色扮演者结合课程内容自己说出什么地方表演得好,什么地方还有待提高。这样能使学员快速领会课程内容,获得应对农业推广问题时的信心。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在36个课时内完成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管理四大部分共十七章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度很大。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发挥其信息量大,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优势,节省教师板书时间,不但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条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获得,但是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有帮助的信息或课外知识及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技术,等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授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及国外有代表性的农业推广组织情况时,要介绍的内容多,还要讲解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启示。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缺乏主动性,而且远不如多媒体授课营造的气氛宽松。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多个页面展示内容,还可以加些这些国家的农业推广方面的图片,通过反复播放、回放,以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大大增强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五、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对于学习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实地了解农户创新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创新采用的动力和阻力,熟悉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调查结束后,每组写出1份调查报告,内容要反映出农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促使农户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还可以根据被调查村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通过查阅相关的农业信息,为该村的农业生产发展选择推广项目,这样既服务了农民,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农资市场或农业科技市场做调查和咨询活动,了解农资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农民对农资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产中技术指导,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全程服务,农业推广经营和营销技能也是推广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六、请农业推广专家进课堂,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农业推广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参与过很多实际推广工作。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第十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时,我们邀请了安阳市小麦研究中心郭瑞林研究员做了关于小麦新品种推广试验与示范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对试验方案的拟订方法与实施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授第十四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时,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正在承担的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有利条件,请有关负责领导详细介绍国家这项专门针对农民的民心工程,讲解培训班如何从创业设计、市场考察、实践学习、创业发展等环节入手,培养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并举了很多优秀学员创业成功的实例。学生既受到了鼓舞,又对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步骤、管理原则、方法等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贵彦,陶佩君,王慧军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3):22-23.

[2]朱翠林.提高农业推广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89-190.

[3]高启杰.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与推广学的理论体系[J].古今农业,2007,4:17-23.

[4]高启杰.对如何认识和学习农业推广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8,7:47-49.

第4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一、改革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的原则。

2、坚持人权、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

3、坚持合理配置人员的原则。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将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技推广职能划出,跨乡镇行政区域建立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按照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地理位置,在全县跨乡镇区域建立三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一是依托水稻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镇,所服务的乡镇为*镇、*乡、*乡。二是依托大豆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镇、*镇。三是依托瓜菜经济作物优势产业,建立*区域中心站。站址设在*乡,所服务的乡镇为*乡、*乡、*乡。

1、区域中心站体制。区域中心站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财、物权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垂直管理,所在乡镇协管。

2、区域中心站的具体职能。(1)制定本区域内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和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实施。(2)为当地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依托,并当好参谋和助手。(3)承担和引进关键技术的试验、示范,搞好区域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4)发展和扶持农技推广展示户、种植业专业组织。(5)负责本区域内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对重大疫情和突发性害虫制定预警机制,协助政府实施统防统治。(6)负责本区域内土壤地力、墒情的监测,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记录当地农业主要的气象资料,如有效积温、雨量、湿度、无霜期等。(7)负责本区域内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测,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检测。(8)围绕农业标准化,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9)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供有效的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3、区域中心站人员配备。各区域中心站使用省核定乡镇事业中心编制,将原乡镇农技推广站的24名编制从各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抽出作为区域中心站编制。区域中心站暂配备15名人员,每个区域中心站设站长一名,级别为副科级,设专业技术人员4名。所有人员从乡镇全额财政开支、学农专业的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竞聘上岗。其余编制逐步从学农的本科生中择优补充。竞聘上岗办法执行《*县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

4、区域中心站经费来源。一是公用经费按区域中心站实际聘用人数核定,统一拨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实行报帐制,在财政结算中心统一核算。二是每个区域中心站县财政每年增拨1万元经费,用于重大疫情及突发性害虫的监测、预报及处置费用。

5、区域中心站建设标准。投资9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45万元,农委对上争取45万元,用于三个区域中心站建设。每个区域站:一是投资20万元,建设面积为20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用房,其中

办公室50平方米,培训室、标本室、检验室等150平方米。二是投入5万元,购买实用工作车一辆,用于现场指导、现场培训和现场诊断以及重大疫情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三是投入5万元,购买桌椅、微机、农技资料等,以及为区域中心站解决15亩试验地。试验地来源由区域中心站所在乡镇从机动地中解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按机动地现行市场价格承包。

三、改革的步骤

1、11月1日—11月5日,确定三个区域中心站暂时办公地点。

第5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制;制约因素;完善对策

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践中,由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整体效率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些地方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陷入鸡肋境地。反思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造成其转化难的问题究竟是那些?细化来讲,与当前农技推广服务利益导向、资源分配及运行服务过程有关。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资源分配及利益导向机制

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管理机制来看,其资源分配决定了农技推广活动的利益导向,也决定了农技推广中权力、资金的流向。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仍存在条块结合、学科分类特征下的机构设置模式,从而决定了农技推广服务活动的方向及内容,尤其是对于农技资源分配更倾向于权力拥有者。如从中央、省级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及农技推广部门,占有较多农业科技推广资源,而对于基层农技服务中心及人员,尤其是广大农民却未获得应有的服务利益。这一弊端不仅降低了农技推广服务效率,也阻碍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序展开。同时,针对农技推广资源配置方式,遵循传统自上而下、业务分类方法,依照各项目设置,从农、林、牧、渔等类型部门进行分配,显然对于低层次的学科与业务的分割,无形中限制了农技推广服务的广度,不利于农民从中获得应有的积极性。如鉴于部门利益冲突,对各自领域内的管理仅限于本领域内,无法实现领域间及更高层次的广泛参与,不利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动力和潜力的挖掘。尽管,随着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不断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也获得了重视,但实际上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其利益调整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对于广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及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农技推广服务的权力、资源、利益等无法实现其公益性目标。

二、制约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因素

农民作为农技推广服务的最终目标,其认知及行为方式关系到推广服务策略和方法的成败。总的来看,对于当前农技推广服务实践工作,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农技推广理念过于强调成果而忽视农民自身认知实际

从知识传播实践来看,对于农业科技推广多强调对成果的推广,并未关注农民的认知实际。尽管农技推广人员相对而言比农民拥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但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来说,农民才是农技推广的接收主体,对于先进的知识、技术,农民在接受方法、外在干扰等因素下,其接受能力呈现递减过程。再加之科技人员自身在知识编码、传递中表达能力的不同,也会给农民的知识接受带来影响。

(2)传播方法忽视对农民的协作与互动

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同的传播方法将带来不同的推广效果,错误的传播方法不仅不利于传播科技成果,反而影响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错误认知。尽管在多年农业科技推广实践中,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是主要传播者,其对农村农业的发展较为熟悉,而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知识文化水平局限,对培训的参与较少,加之缺乏冒险精神、生产改良资金,往往在农业生产上保持粗放方式。整体来看,农民在科技认识、农技素质方面表现欠缺,而科技传播方式要兼顾农民实际,注重课程教学与实地指导相结合,避免单纯性的发份资料,缺乏互动,导致农民对农业科技认识不全面,未能理解和吸收农业科技的真正价值。如有些农技推广机构依照上传下达的方式,一味地向农民灌输所谓的先进科学技术,而未能走近农民生产实际,了解农民在种植中面临的具体难题,对于这类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与传播,只能起到显性认识,而无法真正促进农民认知行为的改善。

(3)在农技传播上重信息而缺失智慧

农民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接受者,其自身的文化局限性是影响农民认知行为的关键。而对于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多数情况下在传播内容上强调显性知识,忽视农民的隐性认知和智慧。如对于农技推广中的养殖技术,这些知识看起来很有实用性,但缺乏与养殖过程的结合,知识信息处于静态条件,不能反映养殖业实际,在农民遇到的问题中,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对于所谓的一些问题及概念,农民又记不住,听不懂,导致农技推广服务与农民的智慧和认知并非成正比,传播效果不佳。归结其因素,主要是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对于农民隐性认知的忽视,将科技知识、语言、文字作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忽视了知识与情境的融合,不利于农民从中将知识进行转换,起不到推广作用。另外,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来说,因过于急功近利,未能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先进科技的传播,也会给农民的接受能力带来影响。

(4)农技推广目标偏离实际需要

就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目标来看,主要是从农业生产需求出发,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来带动农民致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然而,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实践中,其传播对象并非是广大农民,而是农村精英,偏离了服务农民的初衷。其表现有:一是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评价机制缺失,尽管农业科技推广是以农民数量、推广面积来进行衡量,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其所掌握的农业资源有限,相反,对于乡村精英,因农业面积大而更有利于提升推广成绩;二是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要是围绕示范推广+培训服务,由于乡村精英具有较高的认知力,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在争取示范推广、培训资金、物质支持上更有优势,而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因缺乏示范性,无法给予广泛兼顾。这种情况下,导致政府及科技推广部门更倾向于对少数乡村精英的培训,偏离了对广大农民服务的推广目标。

三、改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1)优化农业科技推广资源配置导向,增强农民的积极性

针对农技推广资源配置问题,要增加农民在农技推广中的主体性和利益导向性,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职能,鼓励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另外,对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进行改革,提升其公益性水平,为更多的农民提供服务。

(2)完善农技推广项目申请、决策、运行机制

真正发挥农民在农技推广服务中的本体性,要增强农民的发言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保障农民的权利和利益,提升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的积极性,让农技推广项目服务更多的农民群众和农业活动。

(3)改革农业科技推广理念,实现知识共享、传播

针对农民认知、行为实际,对现有农技推广理念、方法进行改革,强调农民的参与性,注重对农民隐性知识的传播,多从互动探讨、实例讲解中来传播科技成果。整合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资源,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实际,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科技示范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1.1推广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也是历代政权建立的基础,因此,从我国整体历史上看,统治阶级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重视对新农业技术(如农业工具、作物品种等)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历史上战争不断,国家的经济实力几乎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为提高国家和社会的财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统治阶级都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籍此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社会财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易•系辞》中就有:“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1],介绍的就是农业工具的推广活动。“以教天下”体现了推广的力度和广度。神农氏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亲自革新农业工具并加以推广,可见社会对农业推广非常重视。姬弃是周朝的始祖,黄帝后代,善农耕、懂技术,亲自将耕种技术和方法告诉百姓,百姓获得了好收成,这对周民族的兴旺起了很大作用[1]。后从周朝的发展来看,其重视农业就兴旺,不重视农业就衰败。发展至今,周朝发展和兴旺的地方创立了西北农学院,不能不说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2]。汉武帝时期都尉赵过推广代田法,结果达到了“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称便”的效果;宋太宗时期,守边将军何承矩在边防引种南方水稻获成功;另外,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3位皇亲自抓农业推广工作。其中,宋真宗推广的“占城稻”在社会上影响深远,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唐宋家之一的坡也亲自推广农业,其为推广一种拔秧的农器———秧马,奋斗了近10年之久,其在流放期间也一直推广该农器具,使得该农器具得到了很大推广,大大减轻了农民拔秧的劳动强度[3]。明清时期,农业推广活动仍然非常受重视,许多家庭的几代人连续从事推广活动。明末清初时期,陈振龙家庭,先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后在河南等北方地区积极推广甘薯生产,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甘薯甚至被人们称为“金薯”[3]。康熙皇帝亲自推广“御稻”也被历史传为美谈,“御稻”系康熙本人培育而成,在华东地区推广试种,得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乾隆时期,贵州遵义知府在遵义推广柞蚕,收到良好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该知府也被人们称为“蚕神”[3]。农业推广活动可以说贯穿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史,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农业推广有着迫切的需求,都对农业推广有着很高的积极性,都积极发展新技术、培育和推广新品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2推广内容多样

古代农业推广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有关农业生产的各个生素,如农具、品种、栽培方法、耕作方法、收割方法及加工方法等。从粮食品种到蔬菜,到耕作工具,到粮食加工工具,无不成为古代农业推广的实质内容。

1.2.1农具的推广。农具的推广在农业推广活动中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犁具的推广就是我国古代农具推广最成功的范例。随着秦统一天下,犁具从中原转入关中地区,至汉代,犁具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犁具的推广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古代从官员到农民都非常看重农具的改进和推广,如汉朝赵过在关中推广三脚楼;北宋太宗和真宗在河北及宋、毫等州推广踏犁;坡在南方推广秧马等[5]。新创制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但每一种农具形制上、性能上常有改进,改进的农具必然很快被推广。1.2.2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每一种粮食品种的确定和广泛推广使用,无不是我国农业史上的大事。稻、麦、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其能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品种,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管子•轻重篇》记载:“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神农种植谷物,并加以推广,奠定了稻谷作为我国农业主要作物的基础[6]。我国人民自古就注意到了作物的品种差异,并对优良品种进行了有力的引种推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就命令江淮、两浙地区的广大农民种植从福建调运来的收益好的品种“占城稻”;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就成功从南方引种水稻到北方种植;清光绪年间,县令刘渠川从江泊引种桑苗至湖北江陵,至今该地仍有桑树种植产业[6]。根据经验,我国古代农民在日常生产中开始了良种选育,虽然良种选育全凭经验,但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使一些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传播。而且农民这种自发的良种选育行为,无论是在时间和地域上都发展很快,南宋后期有从华南地区引种到长江流域,后向北方地区不断推广的行为。甚至还从海外引进了棉花、甘薯、玉米和烟草等。这些品种经过广泛引种推广后,成为我国主要的作物品种[7],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1.2.3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许多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也随着作物的引种推广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耕作工具、耕作方法,如犁具和牛耕方法等。汉武帝时期大力推广的代田法已具有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水准,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以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其要求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代田法就是现代提出的轮作[8]。并且注意到了不同环境下作物的栽培技术不同,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作物的栽培技术。

1.3推广形式多样

1.3.1农民自发的农业推广。在原始的农业生产阶段,农业推广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为人们推广农业技术的最原始的动力。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主要通过原始的“口传身授”和现场指导来完成农业推广。当一个农户发现别人采用的品种或工具或方法优于自己时,生产利益驱使其从别人处学习使用有关农业技术,如此,优良的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传播。这种自发式的传播,主动性强,传播效果好,传播速度快。在古代农业科技不发达,信息流通不畅,政府组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过该种农业推广活动,由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实际交流才能得到发展,而古代交通落后,人们远距离活动少,活动范围有限,这些社会条件严重削弱了农业推广的力度,推广进度较慢。

1.3.2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劝农活动。纵观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农业推广活动也非常重视,这就产生了农业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劝农活动[8]。劝农活动是政府主导进行的农业推广活动。所谓劝农,就是规劝农民要重视农业生产活动,在农耕时给农民以鼓力和帮助,或向农民推广一些好的农业技术或作物品种。劝农活动有力地助进了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由于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其主导力量有时可能是帝皇,其影响和推广效果往往较好。而且其推广的技术和品种往往较成熟,易较快产生社会经济效果。政府从事劝农活动,往往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统治阶级为了稳固社会统治,富国强兵,都希望作为社会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得到较好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社会财富丰富了,国家才能征用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武力,保卫国家或对外侵略。虽然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封建统治或穷兵黩武,但实际上起了农业推广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4存在的不足

1.4.1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古代农业生产多为最原始的耕作,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对作物的生理和种植有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人们只是看到生产效益,从追求生产效益这一最原始的物质追求出发,从而自发或被动地进行农业推广活动。在农业推广活动中,由于缺乏科学认识,也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案例。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引种水稻到北方,先引种晚稻到北方,结果北方冷天来得早,造成引种失败,第二次改引种早稻才成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多次农业推广失败的案例,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灾难。而这其中多由人们缺少科学认识引起。当然,千年的农业推广活动,正是人们探索真理,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但也不能否认古代农业推广是在没有系统科学指导,严重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进行的。

1.4.2落后的农业推广方式限制了推广的发展。古代农业推广方式基本包括2种: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主要是官员主导)。自发的方式一般发生在农民自身周围,推广进度较慢,传播范围有限;政府主导的推广方式,虽然影响范围较大,但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不畅,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反馈和解决,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的力度。由于各种利益的限制,缺乏专业推广人士和机构,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有迫切需要,但缺乏经济和政治权力,难有力量推动农业推广发展。农民与专业人士之间缺乏根本的利益联系,没有形成一种有力的、社会化的、有效的农业推广方式,农业推广活动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

1.4.3社会制度制约了农业推广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至近代半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决定了农业生产受多方面的制约。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承担着全部的农业生产风险,但其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生产手段基本以人工为主,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看天吃饭”。农民虽然有着对农业推广迫切的需要,但当其对一个新技术和新品种不熟悉,或没有看到已成的收益时,由于对生产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很难决策去进行试生产。这种心态对农业推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或官员主导的农业推广,虽然一定程度了减少了风险程度,但政府或官员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通过征税将农民得来的财富归于国家之手,用于保证国家的安全或对外侵略。历史上,很多农业推广活动都是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或战后,被政府积极倡导进行的。如明朝初年,明太袓要求地方政府做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中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9]。这是统治阶段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目的在于征税。在经过了多年发展,“到明太祖洪武18年(1385年)全国税粮达2800余万石,洪武26年(1393年)达到3200余石”。严重的赋税也是对农业生产的一种阻碍和制约[10]。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农业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战争年代)对农业推广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2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对现代的启示

2.1现代农业推广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体现在生产要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规模化主要体现在生产资金的投入以及对生产资源的规模组合;科技化主要指生产上基本以现代科技为力量,以科技带动生产;市场化主要指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孕育出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就初步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中,对生产起决定作用,对市场承担风险的将不再是农户,而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就是说,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劳动力,而是资本。资本通过运作和开发市场、发展技术、推广技术、组织劳动力、组合各种生产资源,从而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且对整个生产过程承担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中,农业推广将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有力环节。农业推广人员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而承担农业推广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的将是企业,农业推广人员将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更多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服务。而且推广的技术也是企业在经过多方决策后才决定的,减少了推广技术的生产和市场风险。有的农业推广体系直接建立在企业的生产体系中,另一部分虽然可能独立于企业之外,但实际上成了企业生产的配套服务机构,其农业推广活动将受到企业的指导和约束。从整个农业生产体系和社会体系来说,独立于企业生产体系外的农业推广体系与企业生产体系仍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以其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将农业推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推广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生存下来。现代农业对农业推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推广将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对象虽然还是农民为主,但对农业推广的效果担负经济责任及其他责任的将是企业。

第7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推广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质的改革下,农业技术也积极探索,完善自我,逐渐形成了现如今的多类型、多层次、多体质共存的混合型农业技术体系,但是在往后的社会中如何进一步加强自己,还有待探索。本文主要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创新内容、推广体系探索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出探讨。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时代背景主要有3大方面:市场经济体质改革、旧体质下的农业技术体系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和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随着走向市场化发展方向,以往的农业模式并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农业方面的劣势就越发明显。农民在进行农业建设中遇到各种困难,运用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农业发展和科技的关系。伴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2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及意义

1、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内容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开辟新市场、产品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是指已存在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科学生产中。农业技术创新从理念到生产都有不一样的创新方法。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义

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动力,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有健全的农业技术发展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构。我国是一个实行科教兴国的国家,农业技术只有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理念不够重视农业主体――农民,其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都适应不了当下的社会经济体质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旧体质下形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科学技术的联系不够紧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把农业发展强大作为国家坚实的后盾。

3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理念创新

在现有的机制框架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有时还不能与改革后的推广技术所需要的理念相适应,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

他们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深入,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了解的不够彻底,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掌握的不够全面,而这些不足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在理念上进行创新,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以技术抓推广、各自为政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全面推广与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当地的重点产业,搞好相应的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同时,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此外,还应加大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不断的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并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引导农民自觉学习和交流农业新技术。

4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

政府扶持农业技术推广势在必得,但是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表现在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推广办法、推广组织形式等与时代步伐不一致,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下面主要在这3方面的优化做出探讨。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体质改革探索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推广体系体质下手。农业技术使用承包制,让经营性技术推广与公益性技术推广相分离,从而农业技术从无偿变为无偿与有偿相结合。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质改革,完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

2、优化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培养科技特派员是地方农业部门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所谓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或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根据乡村农业发展科技要求,进行人才筛选,选拨出的优秀的科技特派员到乡村里参与农业发展,科技特派员作为一种最直接的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桥梁。河南省万名科技人员分赴全省各地,分片开展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已经很多年了。这种做法既调动了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3、 推广组织形式优化探索

第8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推广;创新;改革;现状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正确分析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农业推广的宏观调控,实现我国农业的全面升级。农业推广,具体可以分为广义的农业推广和狭义的农业推广2种类型。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从宏观上对地方的农场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农村教育的质量提升。通过示范、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等,使广大从事农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改变他们的落后观念和态度,从而使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解决各种农业问题。而狭义的农业推广指的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机器的改装升级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步展开农业推广的工作。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推广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

1我国农业推广的具体形式

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3种: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下面将分别介绍这3种方式。1.1大众传播法除了权威的文字纸质印刷品媒介和视听媒介传播,随着多媒体传媒的不断兴盛,网络媒介的便利性、时效性使其成为了传播的主力军。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传播农业推广,介绍新型农业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及时虫害、天气灾害等信息,从而提高当地的农业水平。1.2集体指导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示范、培训等,促进当地农业从事者的交流学习。其方法拥有推广效率高、方便双方交流的优势,更易得到从事农业者的认可。1.3个别指导法根据不同农业从事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培训和教育。这种方法虽然效率较前2种方法效率较低下,但其拥有无可比拟的针对性。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分享形式

科技成果作为农业推广的具体体现,其推广成效是检验农业推广的一大硬性指标。我国目前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形式主要有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与转让等。

3现阶段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府的不断重视,使农业推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比起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程度,我国仍然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3.1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各乡缺乏基本的农业设施,或是地方的农业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农业从事人员自主经营的多样化需求。各项福利制度并未落到实处,致使农户推广积极性不高。3.2农户缺乏专业的知识培训在农业技术和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并未对农业从事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培训,这就造成了农业推广成果并未达到实际效果的问题。

4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推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全新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发展农业的一大关键。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收益,提高农业补贴的精确性和指向性是政府应当考虑的问题。强化国家对农业推广的支持力度,深化体制内机制的构成,协调各部门的统筹规划,建立起以农业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农业推广方案。要想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增加科技在农业发展当中的比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动各大高校和各大科技院开展农业科技的升级创新,从技术层面改变农业工作的样貌。同时对基层的农业人员开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起一支以高科技人才领头,以高素质的农业人员为核心的农业推广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我国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5结语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农业水平的提高,直接决定着全世界的福祉。如何管理、利用好我国13亿庞大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整体提高我国的农业水平,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推广也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平衡国家整体改革发展与农业推广之间的关系,是在新时代应当考虑的问题。因此,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从事人员的知识素养,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农业推广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振华.浅谈农业推广对农村发展的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19):233.

[2]关松涛.试论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2015(08):188.

[3]谢玲英.地方农林高校面对区域“三农”科技服务平台研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3.

第9篇:农业推广方法范文

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农业机械推广内容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推广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不仅涉及农业机械创新,还需要兼顾国家方针、政策。磐石市是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一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势在必行。因此,加强对磐石市农业机械现状及推广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磐石市农业机械推广现状分析

农业机械推广主要是指通过试验、鉴定及示范等服务,将农业机械及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活动[1]。磐石市坐落于吉林省中部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为剥蚀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等,主要农业产品有玉米、水稻、大豆等,近年来,随着磐石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大部分乡镇农机机械得到了广泛推广,且农民对农机需求日渐增大[2]。现阶段,磐石市农业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且农业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中型、小型拖拉机等机械数量可观,随着农机程度日趋深化,农业机械化作业指标也明显提高,且本市农机制造企业通过学习和研究,研制出新型玉米剥皮机和联合打稻机等新型农机,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大支持,但是,在农机推广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1 推广经费较少

由于经费投入不够,使得专项农机推广及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与农机推广初衷相违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推广发展,据了解可知,磐石市农业机械推广除了承担人员基本工资之外,没有进行其他投入,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不能够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使得多数示范基地基础较为薄弱,无法有效发挥示范作用。

1.2 推广方式较为落后

基层农机推广方式较为落后,由于经费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车辆、计算机等推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向农民充分展示农机作业具体环节,农民对农机使用方法一知半解,推广新技术仅需要依靠技术人员现场宣传,很多农民无法掌握农机具体使用方式,不仅影响农机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机推广工作。

1.3 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偏低

通过对技术人员调查研究发现,磐石市农机推广人员中,大中专学历以上人员仅占30%,且年龄结构偏大,专职推广人员知识陈旧现象较为普遍,缺乏对高新知识的学习、且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并不高,直接影响农机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1.4 机构设备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乡镇机构也随之改革,传统农机推广体系结构被破坏,导致管理体制不完善,部门及人员职责分配不清晰,无法保障农机推广工作正常开展[3]。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机具的技术含量日渐增加,无疑增加了农民接受难度,如果技术人员不积极学习,势必对本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2 磐石市农业机械推广机制的创新

面对我国农业发展新形势,本市要积极创新农机推广新机制,学习其他地区农机推广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本市发展的推广新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增加机制创新资金投入

现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本市农机推广工作,应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方针、政策,借助农业发展基金等项目,组织并落实农业机械配套项目,结合本市农业实际情况,吸引合适的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逐步扩大推广规模,提升本市农机综合实力。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内容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认识并接受农机,尤其是要抓住农闲季节时间,对农民进行针对性技术培训,以确保推广机制更好地落实。

2.2 结合本市农业发展特色,创新推广机制方法

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创新推广机制方法是落实农机推广的关键,传统推广模式下,农机推广渠道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而面对信息化设备,大量信息充斥着市场,构建多元化农机推广方式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将经营与服务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整合到一起,将农机服务作为突破点,并配合经济补贴等方式开展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开辟农机化信息宣传通道,不仅要广泛收集农机相关知识,为本市农机推广机制的创建奠定信息、网络基础,还需要兼顾技术服务,设置技术服务小组,立足于农民实际需求,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农机使用及故障等问题,并落实好与制造厂家的联系工作,最大限度消除农民购买农机的后顾之忧,以更好地推进先进农机机具的应用和普及。

2.3 树立现代农业理念,创新机制推广人才培养

农机推广人员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农业理念,解放思想,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明确自身职责,充分认识到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将农业与农艺整合到一起,并加大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关注力度,切实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促使技术人员在农机推广工作中能够将自身所学渗透到推广工作中,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指导农民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工作[4]。

2.4 完善机械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机推广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农机推广管理机制,还需要加强对推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改革管理机制,充分结合本市农业特色,完善机制推广相关管理机制,明确部门及人员职责,规范农机推广工作行为,并按照种植、畜牧及水产等农业类别构建不同的推广系统,提高农机推广针对性,另外,还需要注重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农机推广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农机推广效率及质量,还能够促进本市农业朝着现代化、机械化发展。